如何预测崩塌影响范围的规模和危害范围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崩塌调查报告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崩塌调查报告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灾害体规模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典型危岩崩塌停积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贵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典型危岩崩塌停积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在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罗盘产状测量、岩体尺寸量取、块体分类、GPS定位等方法主要通过调查人员现场实地的走访和观察完成,其特点在于调查方法直观方便、调查准确率高、调查的实用性强,在过去的工程勘测工作中被大量的使用。但是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很多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以及山区公路铁路沿线危岩体调研统计工作日预增多,对于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传统方法的缺点越来越明显,无法完成测量任务。三维激光技术被誉为“继GPS技术以来测绘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作为获取空间数据的有效手段,三维激光技术以其快速、精确、无接触等优势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陡边坡危岩体的调查中,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一些不足,建立了三维的地质模型,有利于直观理解,解决了高陡边坡地区数据采集问题。本文采用野外调差与三维激光建模解译的方法,综合分析中岭崩塌危岩体变形迹象﹑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以及堆积体的堆积特征(按块体大小、岩性、形状进行分类)。在充分了解中岭地区的崩塌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划分危岩体崩塌类型,分析中岭崩塌危岩体停积最远距离的不同影响因素。选取Rockfall作为数值计算软件,在已知危岩体的最大影响范围的前提下,采用反分析的方法,通过不断反复的耦合计算,得到Rockfall参数值,选取参数值对中岭崩塌进行预测,得到其最大影响范围,从而划出安全区,划分出人类活动禁区。本文完成的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整体崩塌区的三维建模。针对海量的点云数据,采取对每一站点云“去噪”、整体过滤和栅格过滤的方法,达到对数据的抽稀处理,然后选取合适的平面建立模型。达到了对每一站的数据进行建模的目的,最后选用反色片标靶作为拼接的凭证,通过对现场实测反色片坐标的输入,实现了整体三维模型的拼接;(2)划分崩塌区域,依照颗粒以及岩性不同分析崩塌堆积物堆积特点。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和三维地质模型的直观效果,把整个崩塌区分为5个,并使用Poly works大型综合性软件对每个崩塌堆积体进行详细的解译,从而了解堆积体中岩块的堆积特征;(3)统计危岩体结构面特征。通过现场照片的对比,将每一个崩塌区域的三维模型导入Poly works大型综合性软件,分别对危岩体结构面产状、间距、张开度等参数进行统计;(4)运用Rockfall软件分析危岩体崩塌过程运动距离影响因素。在Rockfall软件中保证其他参数取值固定的条件下,改变某一参数,对危岩体运动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5)采用反分析的方法选取参数,预测将来再发生崩塌危岩体最远运动距离。结合现场调查实测的最终停留位置作为Rockfall参数反分析的最终计算参照,在Rockfall软件中反复输入参数的对崩塌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直到与实际耦合为止,最终得出Rockfall参数。将反分析的参数结果代入各个坡面,与现场实际测取数据相结合选取最大崩塌危岩体质量,在给予发育于陡崖后延危岩体一定水平运动速度的前提条件下,预测危岩体最大的影响范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P642.21【目录】:
摘要5-7Abstract7-9第一章 前言9-17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1.2.1 危岩体分类及变形失稳模式研究10-11
1.2.2 落石运动的研究方法11-12
1.2.3 危岩体失稳后滚石运动路径特征研究12-14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4-17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4
1.3.2 研究方案14-15
1.3.3 采取的技术路线15-16
1.3.4 解决的关键问题16-17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7-21 2.1 交通地理位置17-18 2.2 地形地貌18 2.3 地层岩性18-20 2.4 区域地质构造20 2.5 地震条件20-21 2.6 气象条件21 2.7 水文地质条件21第三章 三维激光技术及应用21-25 3.1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及工作原理21-22 3.2 三维激光技术在高陡斜坡危岩体调查中应用22-25
3.2.1 地形图生成22-23
3.2.2 危岩体定位23
3.2.3 结构面产状统计23
3.2.4 剖面图的生成23-24
3.2.5 尺寸及体积量测24-25第四章 崩塌堆积物特征分析25-50 4.1 运用分析方法及技术25-26
4.1.1 现场调查方法25
4.1.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25-26 4.2 现场工作情况26 4.3 室内工作情况26 4.4 堆积物颗粒分区特征26-33
4.4.1 1#堆积体特征28-29
4.4.2 2#堆积体特征29-30
4.4.3 4#堆积体特征30-31
4.4.4 5#堆积体特征31-33 4.5 堆积岩块体的三维激光识别33-42
4.5.1 1#堆积体33-35
4.5.2 2#堆积体35-37
4.5.3 4#堆积体37-40
4.5.4 5#堆积体40-42 4.6 危岩体结构特征分析42-50
4.6.1 1#崩塌危岩体发育特征分析42-44
4.6.2 2#崩塌危岩体发育特征分析44-45
4.6.3 4#崩塌危岩体发育特征分析45-48
4.6.4 5#崩塌危岩体发育特征分析48-50第五章 崩塌停积范围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50-87 5.1 危岩崩塌运动轨迹的影响因素50-53
5.1.1 边坡坡度的影响50
5.1.2 边坡坡形的影响50-51
5.1.3 碰撞恢复系数51
5.1.4 边坡粗糙度的影响51-52
5.1.5 坡面的物理力学性质52
5.1.6 崩塌块体形状的影响52
5.1.7 崩塌块体质量大小的影响52-53
5.1.8 崩塌块体的力学性质的影响53 5.2 分析方法介绍53-55
5.2.1 Rockfall软件介绍53-54
5.2.2 Rockfall软件模拟运算过程54-55 5.3 Rockfall软件不同参数的影响55-78 5.4 参数反分析78-83
5.4.1 分析思路78-81
5.4.2 反分析过程81-83 5.5 中岭危岩崩塌最大影响范围的预测83-87
5.5.1 1#崩塌84-85
5.5.2 4#崩塌85
5.5.3 5#崩塌85-87第六章 结论87-89参考文献89-92致谢92-93附录93-9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旭,刘汉东;[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吴顺川;高永涛;杨占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旷镇国;[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红梅;叶四桥;陈洪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孙波;石少卿;汪敏;陈武刚;;[J];爆破;2009年04期
陈洪凯,王蓉,唐红梅;[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孙波;石少卿;汪敏;;[J];工程爆破;2010年03期
于怀昌;余宏明;刘汉东;;[J];公路;2010年04期
苏生瑞;李松;王孝建;;[J];公路;2012年04期
罗竟涛;;[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9期
王高峰;王洪德;高幼龙;李强;薛星桥;金枭豪;乐琪浪;;[J];地理空间信息;2012年05期
姜乐;顾强康;吴斌;邓清禄;梁磊;;[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李波;;[J];能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润秋;刘卫华;龚满福;周江平;;[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秦琦;王等明;杨亚辉;;[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王学良;张路青;杨志法;;[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咏梅;[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刘卫华;[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黄志斌;[D];中南大学;2007年
叶四桥;[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左治兴;[D];中南大学;2009年
李俊;[D];中南大学;2010年
向欣;[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郎秋玲;[D];吉林大学;2014年
殷帅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贾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松;[D];长安大学;2011年
张玉;[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侯艳玲;[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张志伟;[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姜永玲;[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黄小刚;[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卢黎;[D];重庆大学;2003年
刘宏力;[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秦凯旭;[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王蓉;[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路青,杨志法,许兵;[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唐红梅,易朋莹;[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阳友奎,方向池;[J];云南交通科技;1999年05期
陈喜昌,陈莉;[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张路青,许兵,尚彦军,祝介旺,杨志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吕庆,孙红月,翟三扣,汪会帮,尚岳全;[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洪凯,唐红梅,刘光华,胡明,吴四飞;[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陈洪凯,唐红梅;[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4期
寿冀平,韩祥银,靳丰山,何国幸;[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3期
袁洁彬;方丛化;李群强;鲁伟光;洪小凤;;[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9期
唐红梅;叶四桥;祝辉;李明;石晋旭;王昌贤;;[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唐红梅;祝辉;李明;叶四桥;石晋旭;;[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史文兵;张志斌;覃菊清;;[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2期
吴超凡;廖英健;戴定贤;王全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董秀军;韩祥森;;[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胡以德;廖根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伏伟;郭福生;姜勇彪;胡中华;;[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丁访强;杨根兰;贺太红;吕庆;;[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洪凯;唐红梅;;[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温小刚;;[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林峰;陈洪凯;唐红梅;唐芬;;[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康宏达;殷跃平;张颖;费宇明;;[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项凡;;[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殷跃平;康宏达;张颖;;[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安三虔;王立川;史功荣;;[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虎;[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娄方进;[N];贵州日报;2009年
范宏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特约记者 白文起 赵海燕 本报记者 刘兰宁 通讯员 雷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陈蕊;[N];江苏经济报;2008年
刘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刘兰宁 白文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黎晓艳 实习生
周云松;[N];黄石日报;2009年
通讯员 杨云龙 特约记者 金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袁浪;[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卫华;[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唐红梅;[D];重庆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规模预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