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里面PK模式里面的PK直50万要多少50万人民币一年利息

yy至尊VIP特权介绍,多少钱一个月,年费是多少?特权介绍
1至尊VIP:V6以上YY会员在本页成为年费紫钻,可获得至尊VIP称号,享受5天至尊VIP特权,最多开通2次享受10天的至尊VIP特权2特权兑换:其余V6以上且是年费紫钻或体验期结束的用户可用碎片兑换该特权,每天限量50个,有效期5天,内测期间每个用户最多兑换1次3特权说明:紫尊V、频道踩V7特权(非置顶卡)在至尊VIP期间有效,过期后恢复原图标和排名4抽取YY号:每充值一次至尊VIP将获得1次7位YY号激活码抽奖资格,请在7月1号前激活,5内测时间:内测到6月30号结束,至尊VIP更多专属特权正在不断完善中,敬请期待
1.jpg (20.14 KB, 下载次数: 0)
18:21 上传
yy会员等级瞬间颠覆了,等于说开通年费会员+开通紫钻会员+开通至尊VIP会员=置顶
当然,置顶后之间的pk就更疯狂了。不过貌似目前yy置顶的价值还不明朗。也就是更多追求置顶的玩友必须考虑更多的成本问题了。yy频道左侧将成为小资玩友的舞台了。
http://hd./1406p9/index&
width:100%">
Powered by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元PK人民币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元PK人民币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元PK人民币 ( 01:50:00)
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又进一步
&&&并不是说从现在开始央行将严格遵从贸易加权指数,只是引导市场改变过去主要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逐渐把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的有效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主要参照系
中国央行汇率政策管理经历了明显不同的阶段
  从8月11日中国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以来,央行对在岸人民币(CNY)和离岸人民币(CNH)汇率的管理经历了明显不同的阶段。
  虽然8月11日央行在宣布决定时称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但仍在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报价仅比上日市场收盘价低0.3%,但比上日中间价低1.85%,使得市场传言人民币贬值了1.85%。
  作为回应,央行在人民币现汇市场进行了规模不小的干预,以抑制对人民币进一步大幅贬值的预期和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资金外流。央行要求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央行缴纳相当于销售额20%的准备金。这些准备金利率为零,冻结期为一年。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岸人民币远汇市场限制人民币空头部位。
  此外,中国央行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及对在岸远汇交易的限制使得针对在岸人民币的投机性压力转移至离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汇率限制下跌。
  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并非直接在中国央行的监管下。但平行离岸人民币的存在(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相连)给央行的人民币汇率管理带来了两项风险,即:
  鉴于CNH没有每日交易区间的限制,CNH
下跌可能助长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弱的预期;
  CNH 走弱或引发进一步的人民币资金外流,针对CNH
的投机性压力带来了CNY-CNH 套利机会。
  作为回应,据媒体报道,央行开始干预CNH市场,在9月、10月和11月初要求离岸中资银行出售USD-CNH
12个月期远汇。不过,据新闻报道,从11月中旬起,央行的政策转变为限制资本外流,而停止了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干预。
  最后,12月7日公布的11月央行储备数据疲弱,之后央行的人民币中间价明显弱于我们的简单回归分析所预测的水平。根据瑞银中国经济学家的预测,11月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出近1000亿美元。同时,央行貌似放松了对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的控制,从12月4日开始,人民币/美元收盘价平均比其日中间价低0.3%。
  央行发布人民币贸易加权指数
  12月11日央行放松对人民币中间价和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控制,其目的可能是想在12月17日美联储可能加息之前,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如前所述,8月时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主要是为了令人民币和美元脱钩,因为预期美国货币政策将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和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更大分化。我们还认为在11月30日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之后,央行将有更大的空间调整汇率政策。
人民币汇率指数、再加上另两项作为参考用途的指数的发布,预示着央行在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方面又迈进一步。
  据相关声明,新指数将使得市场和公众改变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观察方式,新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将帮助市场人士将关注重点从美元-人民币双边汇率变为基于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新发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包含了13种货币,采用国际贸易权重计算得出,并根据转口贸易因素进行了调整。据央行网站,从2014年底至日,人民币升值了2.93%。
  那么,新发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意味着什么?
  新发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是继8月11日的举措之后、向人民币与美元进一步脱钩迈出的重要一步,将市场的注意力从美元转移至指数。我们认为新指数也会令央行得以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即最近人民币/美元的温和贬值与其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的声明是一致的。换言之,从更广的贸易加权角度看,尽管最近人民币/美元下跌,但实际上人民币并未贬值。
  这并不是说从现在开始央行将严格遵从贸易加权指数,只是引导市场改变过去主要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逐渐把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的有效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主要参照系。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将受管理。从这个方面说,新指数并不能解释从8月11日以来美元-人民币的趋势。目前我们的回归分析表明,欧元-美元及欧元-人民币汇率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影响要大得多,而新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从统计数据上说并不重要。
  我们还认为,新指数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中间价管理方式即将改变,也不意味着人民币即将贬值。正如CFETS网站所述,新指数将做参考之用,新指数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此外,根据我们的估算,截至12月11日,人民币汇率指数仅上涨了1.7%。
  我们还预计中国央行不会令人民币/美元到2015年底跌破6.5。我们仍预计2016年底人民币/美元报6.8,2016年人民币/美元贬值5%,意味着根据新指数及瑞银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预测,贸易加权角度看,人民币仅贬值2.3%。目前我们的预测并未体现在1个月美元-人民币汇率及12个月美元-人民币及USD-CNH远汇上。
  离岸人民币汇率实际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脱钩
  对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CNH)汇率,眼下,对人民币资本外流的限制及对离岸中资银行在岸-离岸套利活动的限制使得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与在岸人民币市场脱钩。此外,在中国央行并未对离岸人民币远汇进行干预的情况下,CNY-CNH
套利也不具吸引力(USD-CNH远汇利差更低——这是央行严格控制美元-人民币汇率的结果。话虽如此,我们认为央行不会对CNH
完全不加干预,因为离岸人民币与在岸人民币之间持续较大的利差将刺激更多套利活动,进而也给在岸人民币带来更大压力。因此,尽管中期内离岸人民币汇率可能进一步走弱,但离岸-在岸汇率差可能不时收紧,部分可能是为削弱相关企业的在岸-离岸套利动机。
美联储玩得真好
1、美联储叫嚷了一年有余的加息,或许本周将有定论。我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美联储好像已经不止加息一次,而是已经加息3至4次。是不是这样?看看市场的反应就明白了。比如,打从2014年2月耶伦接任美联储主席之后,加快了退出QE的步伐,而美元指数7月开始摆脱80底部区域,一步步冲向100;随后便开始叫嚷加息,而迄今一年过去了,美元指数强势调整并有向上突破迹象。与此同时,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得惨不忍睹。如果按照美元指数与商品价格的负相关走势,美元得加多少次息,商品价格才会呈现这样的效果?但整个过程,美元利率纹丝没动。
2、这就是功夫,不得不为美联储暗树大指。仅仅“比划”25个基点的加息,给世界带来了多大的冲击?而且,这相当于美国的实业成本丝毫没有真实增加的前提下,美国完成了打压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目的,进一步压低了美国实体经济成本。当然,这样的市况对俄罗斯经济实力的打压更是十分严厉。
3、有人会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于中国这样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而言不是很占便宜?不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问题已经不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低的问题了,而是金融成本过高的问题。中国的实体经济实际已经落入陷阱。随着“小微金融”的爆炸式膨胀,中国金融业已经落入“过度竞争的陷阱”。我们期待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够压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恰恰相反,各路金融机构进入市场,最先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这方面的争抢过于激烈的结果必然是:银行资金来源的成本不断提高。如果存款端(负债端)成本不断提高,那贷款端(资产端)的价格会降低?不可能。
4、过度竞争——这是目前中国金融以及商业方向存在的最大问题。根据竞争学的理论,只有寡头竞争在可能产生利润,而过度竞争的结果一定是“利润无限趋近于零”。现实正是如此,互联网所搭建的一个恶性竞争环境,必然导致商业利润利润“无限趋近于零”,从而把这个商业信息传导到生产端,造成没有企业敢于加大投资。而且,这样的竞争环境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比如,原创者精心设计的一款服装,因为好卖,一夜之间就可以被仿冒者冲击,而使原创者吃亏。
5、问题是,我们的政策在鼓励这样的竞争,认为这才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意,我看大错特错。在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下,无论原材料成本多低,市场上几乎没有赢家,尤其是快速消费品市场上,谁投资谁倒霉。所以,美国根本不担心中国会因为原材料价格低廉而趁机崛起,而它们恰恰可以肆无忌惮地借机压制“其他讨厌的对手”。
6、这当然是极其残酷的现实。我希望中国的领导者赶快看清问题,消除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否则中国经济将变成“没有利润的结构”,而形成“断崖式下跌”。其实,美联储正在等候中国经济断崖式下跌的时机。只要这样的情况出现,它们加息的脚步会大幅提升,让大幅升值的美元购买无度贬值的中国实业资产,从而消除了美元泡沫,同时控制了中国经济,而彻底让中国变成附庸。
7、也许我的预感和分析是错误的,我真心希望我是错的。但无论如何,也要把这种可能性讲出来,提醒政府高度警惕。
美联储声明将会出现“三大变化”
高盛是最早预计美联储将于12月加息的华尔街大行。其预计美联储将在本周的利率决议声明中做出三大改变。
如果细数12月份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事件,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的议息会议当数头条,因为美联储这次可能真的要加息了。
虽然之前市场有过数次预测失败的经历,但是绝大部分市场人士都认为“这次就是了”。
经历了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多轮量化宽松,长达7年接近零利率的市场环境终于要改变了。虽然复苏的步伐时有蹒跚,但将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也意味着美国经济终于有自信应对加息。
过去数月,美联储主席詹妮特
耶伦不断暗示外界,今年启动加息是合适的,而本周的会议将是今年最后的一次议息会议。
耶伦近期表示,美国经济正在美联储预期的轨道上运行,就业市场持续改观,美国就业市场的好转将使人们对通胀在中期内向2%目标靠近更有信心。
耶伦表示,今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或与之前几年增速一致。2014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2%。
耶伦本月初表示,12月的会议可能决定开始提高利率,并表示通胀率较低而就业市场依然疲弱这两大长久以来对于提高利率的担忧,将在明年逐步消散。
耶伦说:“我预计美国经济会持续温和增长,将足以在就业市场产生额外的增长,进一步缩减就业市场的疲弱态势,并推动通胀率向2%的目标回升。”
耶伦还补充说,如果美联储迟迟不启动加息,今后就可能不得不相对快速地提高利率,以实现相应的经济目标。
一些分析认为,耶伦这一表态就是在明确告诉外界,美联储计划在12月的议息会议上提高利率。同时,近期的经济数据均支持美联储启动加息。
11日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零售销售月率增长0.2%,前值增长0.1%,尽管低于预期数据,但扣除汽车和汽油的影响增长0.5%,单月升幅创今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
美国劳工部11日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批发物价指数经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长0.3%,当月扣除波动性较大的能源和食品的核心批发物价指数环比增加0.3%,前月为下降0.3%。批发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时,11月美国就业市场继续改善,新增就业岗位21.1万个,好于预期,非农部门失业率稳定在5%。一些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美联储启动加息的一个担忧因素已被清除。
高盛是最早预计美联储将于12月加息的华尔街大行。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Hatzius表示,其预计美联储将在本周的利率决议声明中做出以下改变。
升级其对劳动力市场的措辞。在FOMC10月会议以来,劳动力市场新增就业开始加速。10月是2015年美国新增就业表现最好的一个月。而11月的非农就业增长也超预期。
10月-11月,美国平均新增非农就业达到25.5万人。因此,美联储将在利率决议声明中表示,“新增就业速度已经加快”,而不是“新增就业速度已经有所放缓。”
修改通胀预期。高盛预计,美联储将会删除对于通胀的谨慎措辞。在经历9月和10月双双下滑之后,美国11月PPI环比上升,为美联储主席耶伦下周推出加息决定投了“赞成票”。
高盛预计,在未来数月,随着医疗服务价格从计算中被剔除,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支出将会同比上升。现在美联储开始正常化其货币政策,通胀接近目标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美联储将会表示,其对通胀有“适度”信心。美联储还可能开始讨论关注“真实的通胀指数”,而非“通胀压力指标”。
为未来加息步伐设定预期。美联储12月加息已经成为“板上钉钉”之事。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底何为“渐进加息”。美联储表示,其不会只加息一次,但加息的步伐将是渐进的。
高盛预计,为了不受措辞的限制,美联储可能在本次声明中剔除“渐进”字样,但是依然会将这一预期隐含在其经济预期之中。FOMC声明和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会强调未来加息的速度是缓慢的,加息路径取决于经济数据。
但美国经常对中国战略决策作出错误判断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撰文指出,按照常理说来,美国拥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大智库,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历年建立的智库体制及决策体系应该是科学合理的。然而,从1949年至今,中美战略博弈的结果却令人感到诧异。据美国报刊披露,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都已经公开承认过去美国对中国的一些重大决策、举措都作出错误的判断。情况何以如此,确实令人费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美国对中国战略判断确实存在不少缺失。在下面,对此一一胪陈:
  1950年,美国政府认定中国志愿军不可能进入朝鲜。可是,中国志愿军居然入朝参与作战了。志愿军在朝鲜的人数最高峰达到一百余万。
  1954年,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美国事先不清楚会发生金门炮战。艾森豪威尔总统是在睡梦中被副官叫醒才知道金门发生了激烈的炮战。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美国认为中国不但企图进攻金门还要进攻台湾,所以美国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军力调动,在台海聚集了6个航母战斗群,然后派了一个潜艇支队、一个航空兵联队进驻台湾,最后北京公布对金门单日实行炮轰,双日停止炮轰,以利台湾军队“固守”金门。至此,美国方才发现毛泽东根本不想进攻台湾。
  19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时,美国估计中国正处在大饥荒年代,中国大陆又面临台湾军队随时可能在东南沿海发动反攻,在此情况下,中国大陆不可能出手与印度交战。不料,解放军在印度边境与印军发生激战并夺取了胜利。
  1966年,文革爆发。美国根本搞不清楚为什么毛泽东发动文革,并且一下子发动了几千万红卫兵在全国各地夺权。
  1969年,中苏两国在边界珍宝岛(603567)、新疆铁列克提爆发军事冲突。其后,苏联准备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并诉诸核袭击。起初美国认为是中国试图用武力把极左思潮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才改变了看法。
  1976年,美国根本搞不懂四人帮会被抓捕。有一位香港文人表示,文革极左派的下场一定很糟,他引用了古哲所云“十者,数之盈也”的讲法,说明文革浩劫为时不会长过十年。美国却搞不懂。
  1996年,台海导弹演习,中国选择高雄、基隆两个港口外侧三四十公里的海面作为导弹试射的落区。对此,美国根本没有估计到。
  2014年,中国在南沙群岛大规模填海造陆。美国一直没有反应。等到美国反应过来,对中国施加压力,却已经面临填海造陆的工程“即将完工”的既成事实。
  中美战略文化背景的差异
  过去美国对中国决策、举措作出判断时犯下失误,缘于中西战略文化以及决策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人考虑问题是直线式、跨越式的,而中国人考虑问题往往是迂回式的,所以民间有灰色收入,决策思维也有灰色地域。具体来讲,抗战期间国民党尤其是西北军有不少将领做了汉奸,自称是曲线救国。美国人对迂回式的行为,一般搞不懂。
  第二,美国人不会进行换位思考或逆向思考。美国认为自己一家独大,总是怀着教训别人的心态,动辄指责对方站在“历史的错误的一边”,却从来不考虑对方的决策环境,不屑于换位思考。而中国不一样,会换位思考、逆向思考,事先考虑到美国政府、国会对某一问题会如何反应,美国国会与政府、白宫与国务院、军方的反应有什么区别。
  第三,美国决策相对透明化。当然,美国实际上也是由五六个人决策,像美国打伊拉克也就是由五六个人决定的,这个决策环境也是不透明的,但是稍微大一些的决策范围还是透明的,是大国政府可以揣度、评估的,而中国的决策过程经常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第四,美国定量分析比较多。因为美国技术手段比较强大,考虑问题尽量从定量分析入手,比较精确。而以往中国在这方面缺乏技术支撑,一般采用定性分析。实际上,大战略决策主要取决于定性分析,不需要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下边情报部门的职责。基此,中国在定性方面的长处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国内的干扰程度不同。美国惯于做民意调查,走民主程序,人们有发表言论的空间。因此,美国考虑问题往往顾及国内因素。比如越南战争时,美国赢得了每一场战役的胜利,最后美国之所以决定撤出主要也是考虑到国内强烈的反对声浪,亦即在战略上输了战争。反观中国,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基本不考虑也无须顾虑国内持反对意见的群体的意见。
  第六,美国民众与中国民众对对方的了解程度不一样。现在,来美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年轻,英文讲得越来越好,而且对美国的情况也越来越了解。而美国大学生很少有人知道武汉、南昌、合肥在哪儿的,有的甚至连上海、北京的地理位置都不知道。美国55%的国会议员没有护照,他们从来不出国,而出主意时就对全世界事务发表意见,夸夸其谈。中国学生了解美国不足为奇,因为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准备去美国留学,对美国的州、州府在哪里,周围有什么大学都清清楚楚,美国的学生却不一样。
  第七,领袖成长过程相当重要。在美国,昨天还是参议员、律师或者教授,后来就做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国务卿了。位置变了,思维没变。而在中国,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大浪淘沙、硕果仅存的精英中的精英,凭直觉就往往可以做出正确判断。在美国,做领袖人物要讲民主程序,在成为总统之前没有什么经验。在中国,凡是能够做到部长以上级别的,最起码对公文的流转程序、跨部门协作的难度、要害等十分清楚,而美国人在做总统、国务卿之前对这些并不清楚。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62年周恩来接到各种情报汇总说,14个国家要联合进攻中国。毛泽东在接到报告后,凭直觉就批示这份情报的内容是假的。因为如果十四个国家联合进攻中国,从计划的规划和协调到最后达成协议的过程会很漫长,情报早就泄露了,这样所谓的14国联盟早就解体了;而且美国政府是为大资产阶级服务的,只考虑本届政府的事,如果现在开始协调,对中国发起攻击和执行都是下一届政府的事,本届政府不会为下一届政府做如此周密的准备。何况,又是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交战,谈何容易。最后事态发展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
  第八,决策层的专业结构不同。总体来看,位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者,不是国际政治学家就是律师,以律师为主,而中国的决策层在文革以后基本上都是工程师。问题在于,工程师出于专业范围,知识面窄,而国际政治学家或者律师考虑问题,是从大处着眼,作出重大决定时,一般说来,大方向不会错到哪儿去。
  基于美国与亚洲的战略思维的背景不同,美国不但对中国的决策把握不准,对中国台湾陈水扁的思路也把握不准,对越南、对朝鲜也是如此,这主要由于东西方战略文化的背景差异所致。不过,随着第一代、第二代中国领导人一一撒手人寰,如今中国决策层的构成也在改变,也不完全是工程师了,双方的差距正在缩小。
  美国专家对中国决策机制之评价
  不少美国专家评估中国战略规划的特点时,也有相当正确的一面。他们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普遍缺乏危机感,居安思危的意识严重不足。美国则不一样,危机意识强,整天考虑未来的假想敌。两国的电影就可以体现这种差异。许多中国电影都是表述其内容经过虚构的古代宫廷故事,电视连续剧动辄几十集,不是情节曲折的宫廷内斗,就是拿刀拿枪的场面;而美国电影的主题往往着眼于未来的世界,设想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后的事。
  因此,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创造性确实比中国人强。中国主要从历史中挖掘资料,启发灵感;美国人不过分重视历史,而是着重未来。此其一。
  中国不重视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的预防、预警。类似天津塘沽爆炸案的事情不只一次。比如1997年全国水利规划投资就是一个例子。文革以后,水利设施都老化了,7亿元人民币不足以解决问题。朱镕基说要大大增加,但是各部门都说没钱,到最后也就多加了7亿。1998年,长江大水灾爆发,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200亿元一步到位,从而证明这个钱是有的,可是在理性决策上无从体现出来。
  为什么不能早点拿出来呢?早点拿出来就无需使用200亿,每年增加10亿,持续十年100亿,不但用不了这么多钱,而且危及半壁江山的大水灾根本就不会爆发,全国伐木工人也无需改行去“植树造林”。可见,当年钱没用在刀口上。据此,可见中国人确实不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此其二。
  中国却完全不一样,总参谋部应急办公室处理重大事故,全国应急专业队伍有九万五千人,出动迅速高效,包括SARS病流行时解放军调动医生护士去小汤山,他们知道SARS病的危害性,可是接到命令就坚决执行。所以说,中国的救灾体制比日本有效得多,
  可是,在预警、预防这方面,中国的决策机制却是一大短板。问题在于,中国决策机制的综合后果是成本大,后遗症也多,而且出事以后不吸取教训,以致事故反复发生。此其三。
认清美联储的把戏
最近,在经济领域有个话题比较热门,那就是美联储加息已经定了。关于美联储加息,美国人玩了一两年的加息预期,每一次都让媒体和专家们觉得这次必然要加了,但每一次都是“狼来了”。那么,美联储会加息吗?
美联储是不是为加息做“准备”?我们可以准确地说是。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玩到头了,在世界范围内释放美元释放不出去了,再玩下去美元只能在美国资本市场空转,资产价格虚高后泡沫破灭,巨量的美元导致美国国内恶性通胀,然后再在世界范围内波及美元币值,美元价格运行体系可能由此崩溃。这种风险是系统性风险,美国人比谁都清楚。所以,美联储必须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可以,但在美国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的情况下,让世界范围内的美元回流是个困难。如果这些美元都不回流美国市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法律,长期看美元会形成贬值预期。过去美元贬值是因为量化宽松,未来贬值可能就是因为美国经济的下滑。一旦开启这种负循环,那会是美国经济的噩梦。然而,问题在于,鉴于全世界都认可美元,美元于是被兑换成了其它国家的货币进行投资,这些货币又变成了他国的国家储备和国家间的贸易货币,储备货币往往购买的是美联储发的债券而不是资产,贸易货币不用回到美国市场就能赚钱,所以它们缺乏回流美国的欲望。那么,如何促使美元回流就成了美国的首要任务。
在这种目的的推动下,美政府不断在世界制造混乱,破坏地区稳定以促使资本回流就是手段之一;另外的手段,就是通过制造加息预期,用收益率的预期和美元升值预期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待未来世界遍地危机而美国风景独好之时,美元升值也到了顶,其它国家货币贬值也到了底,到那时美元即可满世界收购廉价资产。资产收购得差不多了,美再利用自己的市场调动能力,促使这些资产回到合理估值或较高股指,美国的超额利润就到手了,自身的危机也就解除了。所以,本质而言,“准备”加息不等于很快加息,为的是制造加息预期。
现在都说美联储12月必然加息,但在笔者看来,是不是会加仍然是两说,不到最后一刻根本不会有答案。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如果美联储再不加息,信誉上有些承受不住了,那就必须换玩法;二是美国经济是否真的可以承受美联储加息存在重大疑问,美股见顶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维系美国资产价格高位压力越来越大,这不利于美联储加息。
若美联储12月份真的无法加息,那么2016年为了稳股市很可能得再穿插着玩变相的量化宽松,然后将加息再往后推迟,然后再玩加息预期。否则,美国经济受不了,12月到底加不加息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请记住:衡量人民币 美元不是唯一标尺
尽管2015年已近尾声,但海内外市场对人民币的关注却有增无减。进入12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便不断下跌,12月11日早盘更是创下近4年新低。对此,有外媒指责中国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后便故意让人民币贬值,也有人据此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担忧。专家指出,对于任何一种货币而言,美元都是衡量汇价的重要参考,但并非唯一标准。如果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走势、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中国经济基本面等多种因素全面考察,人民币无疑仍是一种强势货币。
美升息预期影响大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描述“热胀冷缩”原理的有趣案例。它的大意是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桌子的高度,当尺子受热时,测量出的高度会小于尺子正常时得出的结果。事实上,这种差异并不是因为桌子“变矮了”,而是尺子受热膨胀后刻度变得更加稀疏的缘故。
如今,人民币也在经历着类似的事情。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3180人民币兑1美元一路跌至最新的6.4538元人民币兑1美元。那么,是否可以就此认为人民币“不行了”呢?
桌子的准确高度,可以通过使用多把尺子测量后取平均值的办法来解决;而观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话,参考包含更多币种、合理分配权重的“货币篮子”显然更为科学。上周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简称CFETS)就正式发布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截至今年11月30日,该指数较2014年底上升2.93%。与此同时,如果参考国际清算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篮子,人民币则分别升值了3.50%和1.56%。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讲师杨珍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的短期贬值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自身的下行压力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持续发酵。
“需要注意的是,当美国开启量化宽松之时便意味着迟早有一天美国会在其经济回暖后结束该政策,具体表现就是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这对人民币、欧元、日元等大多数货币都会造成较大的贬值压力。”杨珍增说。
货币强弱综合看
“通常,一种货币要成为强势货币需满足诸多条件,包括母国经济体量要足够大、增速要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中长期币值稳定或略微上升等,就这些方面来说,人民币都是完全满足的。”杨珍增说,对中国而言,市场化不充分是制约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幸运的是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来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稍早前指出,国际上研究汇率波动最重要的基础框架还是国际收支框架,无论做什么样的预测,最后都要看国际收支结构。他介绍,今年全年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1000多亿美元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这种稳健的国际收支是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如果回归中国经济,那么人民币的“底气”无疑更足。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今年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4.9%和7.2%,11大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8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535亿元……
人民币长期仍看涨
尽管短期看法不一,但不少国际金融机构还是对人民币的长期走势持乐观态度。花旗集团大中华金融市场主管莫兆鸿表示,人民币流通量增加及基本面将逐步向好,长远看好人民币汇率走势;汇丰则在报告中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将造成企业外币负债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将步入长期贬值,这种信心来自于中国的高储蓄率和经常项目顺差,以及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在分析政府决策时认为,中国政府希望以此扩大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量,而实现这一目标可通过刺激各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储存更多人民币资产,因此政府方面不会让人民币形成一股新的贬值潮。
“在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可能会比较大,而中国各行各业正在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无疑将为人民币中长期的走强奠定坚实基础。”杨珍增强调,对于国际化货币而言,短期波动即使较大其实也十分正常,普通民众并没必要过于在意这些波动。
【扩展阅读】
人民币加入SDR有什么意义?
国际基金组织决定于日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将与美元、英镑、欧元、日元并列,成为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主权货币。言外之意,世界各国将正式承认人民币为国际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的新进展,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SDR不属于货币,类似于黄金(因此,SDR亦有“纸黄金”之称),充当国际储备的角色,属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授予其成员国的官方机构(与个人、企业完全无关,一般是中央银行持有)的一定量的储备额度,用以支付国际收支逆差、偿还IMF的贷款等。可以理解为,IMF为了维持世界贸易的稳定,防止某些国家的国家收支逆差过大,给某些国家预留的“保险”。假设A国分得的额度为100亿美元,那么A国在年末国际收支结算中可以最多IMF申请价值共100亿美元的美元、英镑、欧元、日元、人民币,用以填补逆差。因此,人民币加入后,全球央行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大大提升。
人民币加入SDR前,中国除了与少数国家的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外,大多数企业都是用其它四种货币结算。例如中国的煤炭出口到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交易时,我方使用美元报价,国外买方需要将自己国家的货币兑换成美元,才能购买煤炭,同理,我国贸易商进口国外商品都得先兑换成其它四种国际货币,进行买卖交易,由于外汇市场汇率瞬息万变,因此使用外币进行国际支付会给我国外贸的收益带来不确定性。加入SDR后,人民币成为公认的国际支付货币,中国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交易时直接使用人民币支付,可以无需兑换其它货币,可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利润风险,美元的贬值和升值对于人民币结算贸易影响不大。
但并不意味着出国消费可以任何国家使用人民币,例如早已加入SDR的美元,除了在美国以及少数特别不发达国家,在各国国内并不能使用美元支付(在中国的超市能使用美元吗?人民币同理),所以出国旅行,直接使用人民币买买买的情况暂时不会出现,但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某些国家和地区会陆续接受人民币在国内某些商品或证券,香港的某些商铺允许人民币直接支付,无需兑换成港元。德国证券交易所自2016年起接受以人民币计价发行的股票,在德国购买这些股票时使用可以使用人民币。
事实上,在加入SDR前,东南亚、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某些交易早已使用人民币计价,此番人民币纳入SDR,只是IMF承认了人民已经是国际结算货币这一事实,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发表评论:
馆藏&4315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万人民币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