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划设计上如何解决吸收济南做人流和谐解决到商业街二三层

浅谈地下商业街的环境设计--《地下空间》2005年01期
浅谈地下商业街的环境设计
【摘要】:地下商业街正伴随着地下交通网的兴建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发展起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地下商业街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亟代解决。文章结合当前地下商业街的设计和建设上的理论,参考当今国内外的实例,针对地下商业街的环境特点,对有关环境设计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改善地下商业街环境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最后通过与其它发达国家的比较,指出我国现有地下商业街在环境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U984.191【正文快照】:
1 前言地下商业街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商业用地紧张的矛盾产物,它不仅要满足人防功能的要求,而且也是地面商业系统的延伸,必须满足商业功能的要求,如光、热、声音、空气等诸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购物环境的好坏。如果这些条件与地面商店相差过大,就很难吸引人流到地下购物[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昕;[D];厦门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莉!北京100044;[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志龙;王玉北;刘宏;肖秋凤;;[J];规划师;2007年10期
管晓萍,柳展辉;[J];南方建筑;2004年03期
王健宁;[J];上海建设科技;2004年03期
曹晖,陈志龙,郭东军;[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吴艳华,刘婷婷;[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张平;陈志龙;;[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赵阜东;陈保健;焦冠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周丽霞;;[J];装饰;2007年03期
林枫,杨林德;[J];地下空间;2005年02期
林枫,杨林德;[J];地下空间;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熳莎;;[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赵景伟;周同;吕京庆;;[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宁;[D];同济大学;2007年
王薇;[D];中南大学;2007年
陈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萍芳;[D];南昌大学;2008年
曾强;[D];重庆大学;2007年
段俊原;[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刘罗军;[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吴蕙;[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高翔;[D];重庆大学;2002年
宋智;[D];湖南大学;2002年
杜良晖;[D];重庆大学;2003年
李葱葱;[D];重庆大学;2003年
赵洋;[D];重庆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子新,孙钧;[J];地下空间;1999年02期
陈志龙,吴涛;[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陈志龙,伏海艳;[J];地下空间;2005年01期
何山,陈纲伦;[J];华中建筑;2001年04期
孟昕;[J];华中建筑;2004年02期
卢济威,顾如珍,孙光临,张斌;[J];时代建筑;2000年03期
谭永杰;曹麻茹;;[J];中外建筑;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梁;[D];天津大学;2004年
方勇;[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士绮;[J];建筑学报;1983年02期
青山光子,罗文博;[J];地下空间;1983年02期
罗文博;[J];地下空间;1983年03期
小林阳太朗,罗文博;[J];地下空间;1983年04期
袁微;[J];地下空间;1984年01期
梁晓琦;;[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1984年04期
朱自煊;[J];城市规划;1985年06期
胡仲涛;[J];地下空间;1985年03期
杨力;[J];地下空间;1986年02期
,朱国祥;[J];地下空间;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伯杨;耿永常;;[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王振华;吴康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隋莉莉;高伯扬;;[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俞锡桥;梁宝华;高汉民;;[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吴康保;王振华;;[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兰彬;刘军军;张青岚;张文良;梅秀娟;万世银;陈萍;;[A];展望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兰彬;刘军军;张青岚;张文良;梅秀娟;万世银;陈萍;;[A];展望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姚建华;;[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城市发展与建设[C];2004年
王新杰;杨铮;;[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傅燕;欧阳焱;;[A];2004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岳欣;[N];中国建设报;2001年
记者张奕;[N];解放日报;2002年
谭作平;[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曹盛洁;[N];经济观察报;2003年
本报通讯员
张先才;[N];新华日报;2003年
孙艳梅;[N];中国建设报;2003年
翁醉;[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张家齐;[N];新京报;2004年
吴珊红;[N];国际商报;2004年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会长 荀培路;[N];国际商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春霞;[D];重庆大学;2003年
田树军;[D];湖南大学;2006年
罗启才;[D];重庆大学;2005年
张建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王晓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刘丹;[D];重庆大学;2006年
吴昕;[D];厦门大学;2006年
付玲玲;[D];东南大学;2005年
崔阳;[D];同济大学;2007年
张蓁;[D];同济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一栋三层楼的建筑,咖啡厅装修和设计,偏商业轻文艺,室内装潢和室外装饰该如何设计建造?来自:
日分享至 :
下一篇:上一篇:其它类似问题相关文章相关帖子---一栋三层楼的建筑,咖啡厅装修和设计,偏商业轻文艺,室内装潢和室外装饰该如何设计建造?宜昌香山.福久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桔城路,基地南面有五一广;基地位于桔城路以东,总用地面积;二、基地分析;建筑容量和构成控制;基地开发强度为容积率2.8;场地;基地为一狭长地形,沿桔城路一侧地势较平坦,沿用地;周边道路;基地西侧为城市主干道桔城路,红线宽度50米;东侧;周边设施;基地南侧为保留山体,
宜昌香山.福久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桔城路,基地南面有五一广场,东北侧有在建的宜昌铁路东站。
基地位于桔城路以东,总用地面积M2。由A、B、C三个地块组成,其中A地块用地面积,B地块用地面积M2,C地块用地面积。A、B地块为商业、居住用地,C地块为小学用地。A地块与B、C地块被一条规划的市政道路分隔为两部分。
二、基地分析
建筑容量和构成控制
基地开发强度为容积率2.8。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平方米 ,由住宅、商业、快捷酒店、办公楼、小学组成。
基地为一狭长地形,沿桔城路一侧地势较平坦,沿用地东侧有一南北走向的山地,坡度较陡,坡度为40%-50%,山顶到桔城路约有35米的高差。整个基地地势平坦区域面积约占40%,山地面积约占60%。基地内较陡的山地地形给开发造成一定的难度。
基地西侧为城市主干道桔城路,红线宽度50米;东侧为规划城市支路,红线宽度20米。
基地南侧为保留山体,拟规划为城市公园,再往南有五一广场及康莱特商城的设施;基地东北侧约1公里远为在建宜昌铁路东站。
三、规划设计依据
本规划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原则和条款,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规划以以下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甲方提供的用地电子地形图;
4、宜昌市规划局桔城路(共前村地块)出让土地规划条件; 5、宜昌香山.福久源规划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评审意见; 6、国家建设部、湖北省及宜昌市有关法规和技术规定。
四、项目定位
本项目开发定位为商业酒店办公配套完善,居住景观环境优美的城市综合社区,力求打造一个“城市核心”――高品质全能的理想新城,使之成为该区域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高品质的城市核心居住社区、居民购物的聚集地、以及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力求为当地居民提供优雅宁静舒适宜人的现代化城市社区,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和高尚的生活品质。
五、项目目标
(1)设计包含特色商业街、大型商业、快捷酒店、办公等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满足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办公、住宿等一条龙服务。
(2)设计具有先进住宅理念的有特色、高品质、宜人和谐的现代化居住社区,体现新世纪地区住宅建设的新水平、新形象。 (3)设计在注意到不同类型住宅这一多元特征的同时,追求基底范围内空间形态,建筑的整体协调,实现社区资源整合和环境和谐。 (4)设计从功能、布局、开发周期等多角度考虑,对主题理念、开发策略进行演绎,在符合项目规划定位的同时满足实际操作所需的相应商业性目标。
(5)设计通过对基地周围的各类情况、相互关系进行透彻的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发挥优势条件,弱化、转化不利因素,塑造住宅区本身的特色,增加区域价值认同。
六、规划设计原则
为将本项目打造成为高品质生活社区,在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尽可能地拓展住区内部的景观环境空间,把住宅融于自然环境之中,使之和谐共生,体现环境对于居住生活的意义。
2. 平面规划注重形成建筑布局上的差异性,通过密度和形态的变化创造丰富的社区空间。
3.竖向空间形态设计力求紧密结合山地地形,并通过建筑高度的有机组合创造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效果。 4. 建筑单体设计力求形成丰富的住宅类型和富有特点的外观造型,创造优美的建筑景观,并给客户提供丰富的选择。 5.景观设计力求紧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并为居民提供人性化的户外活动空间。 6.公建设施力求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吸引人气,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
七、规划设计理念
社区品质的差异,除了建筑、景观等物质环境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社区氛围的差异、社区公共生活品质的差异。高品质住区所具有的活力,以及温馨宁静幽雅的生活氛围是当前社区营建所普遍缺乏的。而这,正体现着社区品质营建的内涵,这也正是此次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追求的。 居住的本质是满足人性的需求,其深刻意义在于:它能够展示和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并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一个成功的社区规划,必须要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把握生活方式的变化方向,满足人性的多层次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即对于居住者内心归属感、自由感、身份感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尊重,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并促进人性发展的人居环境,为人性的向善和美好提供居住层面的支持。其终极目标,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精神世界交流的最理想、最和谐状态,即追求住户与被改造过的自然的和谐;寻求社区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使人们自我的心灵达到一种安宁平和的境界。 基于这样的理解,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以下四点规划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
关注生活的需求和细节,从使用(功能配置)与空间(视觉感受和体验)两个层面提升社区的整体品质。
2.“环境”先行
“环境”是影响一个楼盘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楼盘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发与设计之初,就建立“环境”先行的观念是达到开发、销售与居住三赢的关键。
3.整体性与丰富性
对于一个楼盘而言,整体而大气的形象至关重要,它关乎一个品牌形象的建立;而从销售与居住的角度而言,则需要房型的多样化与丰富细腻的建筑与环境细节,从而提高居住的适应性、舒适性与社区的整体品质。
通过规划设计,消除地块内房产开发的死角,提高土地开发的价值与潜力
八、规划设计方法----整体性设计
在现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住宅组群的空间布局与环境景观的塑造常常相互分离,在设计程序上存在先后,环境设计常常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一个“补充完善的后续工作”,并且由于群体布局的限制,不能给环境设计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弹性,环境没能发挥对于住区营造的景观意义。
在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要强化居住与景观的联系,创造一种富有诗意的栖居环境,就必须采用整体设计的方法。即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从环境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整体大气的社区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环境。
十、设计策略――规划设计特色
特色一:在自然中生长――创造生态宜人的城市环境
以“环境”为本――
“环境”是影响一个社区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社区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发与设计之初就建立“环境”先行的观念是达到开发、销售与居住三赢的关键。
利用原有的山地地形,营造高低起伏的地形变化,使社区环境立体化,创造出丰富的竖向景观层次。
规划首先在基地周边现有景观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入口广场、景观登山步道、跌水、中心花园、景观小品等设施,建构起社区由西向东、由北至南的生态网络骨架,结合中心花园三栋椭圆形塔楼底层架空,形成以“大尺度中心花园”为特色的整体环境景观和空间组织方式,通过建筑和环境的合理布局,使建筑如同自然生长在环境之中,与景观有机融合,创造出生态宜人的居住环境。
“均好性”――
通过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各建筑单体的日照、朝向、通风、户型设计等种种因素,使每栋建筑均能在兼顾开阔栋距、充足日照和合理朝向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社区的每一个住户都能拥有良好的环境景观,都能较为便利地享受社区的公共设施,享受和谐的公共生活。从而消除社区开发中的死角,提高社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特色二:活力之城――24小时的城市生活
合理布置配套商业等社区公建,营造社区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费者多层次、多功能的需要。 沿桔城路一侧,由北至南依此布置快捷酒店、沿街商铺、特色商业街、商场、办公楼,形成完整连续的商业界面,提升商业的价值。
特色三:人车分流
通过人和车在不同层面上的分流,在小区营造纯步行的环境,创造一种安全、自然、宁静、舒适的交通方式和社区氛围。
特色四:弹性开发
对于这样一个大规模和长时间的社区开发,建立一种弹性的开发模式至关重要。
总体规划布局上强调连续性和实施的弹性,考虑用地的分期开发建设需要,按土地使用的实际需要进行规划,使之兼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应变性。
九、规划设计方案要点
1.规划功能结构
桔城路作为从宜昌新火车站通往市区的主要城市干道,政府意将其打造成一条展示宜昌新形象的重要的商业街道。 创造强烈的商业氛围,营造山居的环境和高尚的生活品质是我们的设计目标;尊重地形,保留地形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 方案沿桔城路一侧全部规划为商业建筑,住宅布置在商业的后侧,使桔城路形成一长达700米的完整连续的商业界面。
A地块沿桔城路及规划路布置快捷酒店及沿街商业,B地块北面沿桔城路一侧布置特色商业街,A、B地块间设置商业广场,使两部分商业能自然贯通。沿商业内街西侧地上两层,东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为车库,B地块地下一层沿商业内街两侧设置部分商业,地下一层商业通过下沉广场、采光天井、楼梯、电梯等与地面层有机联系,消除传统地下商业由于封闭压抑导致商业价值不高的弊端。B地块南侧布置一座购物中心及一座20层的办公楼,购物中心地上四层,地下两层,其中负二层为车库,负一层为商业,并与风情商业街的商业在地下连通,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商业的价值。购物中心和办公楼后退南侧用地红线较多,在此形成一个小型商业广场,有效的吸引南侧规划公园入口广场的人流到此逛街、购物。购物中心形成该片区商业焦点,起到人流带动的作用。在这一带状商业空间中,由北至南共布置四个商业广场,形成视觉的舒缓空间和商业聚焦点,并形成城市重要的景观通道。
小区主入口布置在商业街和购物中心之间,并后退到商业建筑后面,使沿街商业不受住宅干扰,形成完整的商业人流动线。从主入口广场到山顶花园约有16米的高差,通过登山步道、叠水、室外自动扶梯、山顶广场的设置,形成一条展示小区形象的重要景观主轴。顺应山体的走向,在西侧山脚呈“S”形布置一组高层,该组高层从A地块起,一直延续到B地块南侧靠近山体公园止,产生优美的动线,形成强烈的龙形之势。在这一组高层中,中间部分为点式布局,南北两端以板式收尾,形成板点结合的变化,丰富了城市界面,点式布局也形成了多条东西向的视觉通廊。在立面方向上,这组高层从北至南形成低-高-低的起伏变化,形成优美的天际线。在用地东侧,北面沿规划路布置一栋板式高层,中间布置三栋点式高层,南侧布置两栋板式高层。这样,与西侧这一组呈“S”形布置的高层结合,整个小区形成三个组团:A地块组团、B地块小区主入口以北组团、以及B地块小区主入口以南组团。
在B地块小区主入口北侧组团,西侧一组高层住宅结合商业街铺布置,高层住宅布置在商铺上面,取消了商业和住宅分开布置时所需要的消防通道的宽度,增大了东侧小区山顶公园的面积。这部分高层裙房为三层,做为商铺,结合地形,二、三层商铺后面做为小区的停车库。小区主入口南侧的高层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两层架空车库。东侧三栋椭圆形塔楼做一层半地下车库。A地块结合地形沿规划路一侧两栋塔楼下做两层地下车库,北面三栋塔楼做两层架空车库。通过对地形的巧妙利用,减少土方的开挖。
B地块住宅主要布置在西侧山脚,以及东侧山体稍低的位置,保留中间山体形成一条南北向带状的小区山顶公园,并一直延伸至小区南面的市政公园,公园内设健康休闲步道。小区南面空间向市政公园开放,使小区公园与南面的市政公园在空间上连为一体。
在用地南侧,通过规划的巧妙布局,在高层办公楼和板式住宅之间形成一三角形空地,在此布置一六班幼儿园以及小区的社区服务、文体中心,幼儿园能形成单独对外的出入口,便于小区的管理,同时幼儿园也能够充分利用南侧山体公园,有利于幼儿园的身心健康。
C地块规划一座建筑面积7200M2的小学。
2.竖向设计
B地块用地范围内西侧较平坦,原始标高约为59.0m,东侧为较陡的山地,原始标高约为90-95米,相对高差约为31-37米,较陡的山地不利于建设,因此应对山体进行适当的改造,把山顶花园的标高设为82.0m,西侧塔式高层裙房屋顶花园处的标高设为75m,东侧环形车道的标高设为70M-78M,利用地形高差做架空及半地下生态车库。从主入口到山顶花园有16米的高差,由于东西向场地较窄,机动车无法直接到达山顶,因此,采取机动车道顺主入口南侧两栋板式高层外围上坡到达南侧山顶花园。整个小区机动车道的纵坡控制在8%以下。在用地南侧与市政公园连接处有一山脊,导致连接小区东西两侧的机动车道坡度过陡,因此在此处处理成下穿隧道的形式连系山体东西两侧的机动车道,隧道顶部覆土,也便于小区居民到达南侧山体公园。
A地块原始地形基本上均为山地,山顶原始标高约为95米,和市政道路相对高差有35米,把快捷酒店场地标高设为60米,沿街商铺顺规划
道路的标高从60米到64米,沿规划路两栋住宅场地标高设为73.5米,北面三栋住宅场地标高设为78米,中心花园场地最高处标高为80米。。
3.道路交通系统
(1) 出入口
B地块住宅小区在桔城路上设一个主出入口,结合广场、水景、林荫道等形成一条展示社区形象的视觉景观走廊,在北面规划路上设一个次出入口。A地块住宅组团在规划路上设一个出入口。
商业公建部分在桔城路上设出入口
(2)车行系统
住宅小区沿外围设置机动车道,就近进入地下车库或架空车库。小区中心花园和山顶公园平时机动车不进入,只在紧急情况下做为消防车道。 大型商业和办公楼设置环行车道,商业街利用内部街道作为货物运输的车道。
(3)步行系统
小区主入口设人行林荫景观大道,通过登山步道、室外自动扶梯的设置,解决上山的步行通交通。山顶中心花园内设环行步道,并与南侧的市政公园连通
商业部分设特色商业步行街,在和大型商业连接处设商业广场,大型商业内部设商业中庭。
4.景观结构
住宅小区以入口林荫景观大道――中心广场――山顶花园――院落环境,形成层层递进的景观层次,着力表现由公共尺度的景观环境、步移景迁的绿化步道到院落庭园所形成的空间序列感和意境。同时强化在整体连续的景观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节点,使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适应日常休闲活动的各种需求。
建筑作为环境景观的界面注重其与景观的联系和对话,其本身也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而得以强化,社区商业中心等重要的公共建筑需通过重点设计强化其景观性,而建筑整体轮廓线也力求形成高低错落,主从有序的形态,对处于重要空间视线焦点的建筑通过其出众的体量、高度和造型强化其标志性。
5.绿化系统
(1)城市绿化景观界面
规划严格遵守沿基地周边绿带和主要道路的绿化控制界限,注重沿街商业街和入口广场对城市的开放性与景观贡献,并通过设置高大整齐的树阵、步行带、休闲绿化广场等、着重强化城市道路桔城路的景观性,并形成温馨而充满活力的社区面貌。
(2)社区绿化空间体系
公共绿化空间依托社区中心步行空间展开,营造社区中心绿化广场、山顶中心花园、休闲走廊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活动空间,并通过各种建筑及景观的设计手法,使之向宅间花园层层渗透,以自然化与人工化的环境相结合,强调水景、园景与建筑间的相互呼应,形成网络化、多层次的绿化体系。
(3)绿化种植配置
在绿化种植配置上,根据宜昌的气候特点及其本项目山地的独特优势,其关键在于营造山地住区的绿色景观效果,进而体现品种多样化、色彩协调并具有层次感,在总体上应做到以下三点:1、树木多,草坪少,且应增加常绿树种的比重;2、高大植物和低矮灌木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竖向层次;3、以植物的自然状态为主,辅以局部的人工雕琢,形成精致和粗犷的对比。
十、建筑单体设计
1. 建筑风格和材料
沿街商铺、特色商业街为二-三层建筑,快捷酒店为11层建筑,大型商业为4层,办公楼为20层。快捷酒店和大型商业、办公楼立面为现代风格体现时代气息,沿街商铺、特色商业街为简约古典风格,营造强烈的商业气氛。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铝板和天然石材。
为塑造整体观感大气稳重、清新典雅的社区统一形象,住宅采用ARTDECO建筑风格,整体观感力求大气稳重、清新典雅、舒适和谐。以挺拔的立面竖向线条和高低错落的顶部处理形成丰富的建筑群体天际轮廓,营造出兼具古典韵味和时代气息的建筑形象。整体建筑风格设计力求稳重大方,朴实无华和并具有丰富的细致变化,构成一种亲和力极强的建筑表情,尽显家的温馨和幽雅。
住宅建筑外立面采用局部天然石材、面砖和高级涂料的有机结合处理,主体色彩采用暖色、红褐色系列,体现细腻的质感和高雅的建筑品质,
2. 建筑朝向和间距
住宅朝向以南向及东南、西南向为主,并力求户户有景。住宅间距均满足大寒日满窗连续日照不小于2小时的要求。
3. 建筑户型设计
户型面积既要根据现实,又要考虑超前,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品位生活的需求。本项目户型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位置:
规划按小区总体规划中内部景观位置的不同,相应安排不同档次的户型,基本的原则是景观较好的位置安排大、中户型,景观较次的位置安排中小户型。
(2)布局:
户型的朝向通风和景观尽量做到均好性,全明化设计,空间通透,阳光充足,同时兼顾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私密性和整体性。户型的布局结合使用功能以及人的居住习惯,注重尺度的把握,符合人的行为要求。
(3)面积:
规划有25层至33层的高层住宅,有50-70M2左右的公寓、90 M2的两房、120 M2的小三房、140 M2的大三房以及170M2的四房五种类型。
(4)创新:
商品住宅户型设计结合当前市场的最新需求,在经典户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些改善居住品质并提高住宅产品附加值的创新设计元素,例如户内花园、观景大阳台、大尺度凸窗、端头转角凸窗等等。
户型设计均做到南北自然通风。标准层层高分为3米,其中170 M2户型层高为3.1米。
十一、经济技术指标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学教育、37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_图文等内容。 
 “顺祥老年健康养护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祥顺老年健康养护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祥顺老年健康养护中心 (...  房地产项目开发策划书(完整版)_营销/活动策划_计划/解决方案_实用文档。房地产...4、明确坚定的经营思路 在统一规划设计、经营整体策划、经营与管理相结合的前提...  某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模板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规划设计模板 ...电信工程规划 燃气工程规划 环卫设施规划 环境工程规划 第二部分 规划说明 4 4...  在进行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建筑规划设计时,一般包括 7 个环节:商业方案 设计、商业建筑方案设计、商业空间装饰方案设计、商业外环境设计、二次商业 装饰设计、商业管理...  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合景领峰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 越来越高。本文...  房地产规划设计方案阶段设计评审的_实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房地产策划,策划 房地产项目方案设计项目规划设计是以项目的市场定位为基础,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 求...  房地产公司规划设计部部门职责说明书_工作计划_计划/解决方案_实用文档。好 ...公建事业部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及产品建议书,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建筑、...  房地产项目方案设计与评审的重点内容项目规划设计是以项目的市场定位为基础,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 求为出发点,对项目地块进行总体规划布局,确定建筑风格和色彩计 划,...  房地产产品规划详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房地产产品规划概述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户型的设计 房地产项目景观设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商业街商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