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哪有卖镜花缘和猎人笔记之谜这两本书,

&&&&初中语文推荐阅读套装(全5册)西游记&上下&猎人笔记&镜花缘&湘...
邀请好友参加吧
睿思图书专营店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1国际标准书号ISBN:7所属分类:&&&
本商品暂无详情。忘不了的十本书
我读的书,三十岁以前比三十岁以后的多,原因有二:其一我读书年代的前半部分,正是中国“焚书坑儒”的时代,除了毛泽东的“红宝书”,几乎无书可读。但人的天性总是逆反的,越是这样,就越想方设法地找书读,在那些日子反而读了不少好书。其二我读书年代的后半部分,考进大学中文系,读书就成了我的“专业”了,此时的中国拨乱反正,被埋葬的书重见天日,于是,又读了好多过去没有读的书。
三十岁以后,成家立业的羁绊、世事繁杂的制约;社会风气浮躁的影响、价值取向变异的干扰,我的读书显著少了。现在的书尽管可以海量计,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价格畸高、错字频出,即使读过,也过目即忘。记忆深刻的书,大都是在三十岁以前读的。
一、《古丽亚的道路》
大概只有50年代生人才知道这本书,网上一查,果然。读过这本书的,都是五十有余“奔六”的人。60后及以后的人对它就闻所未闻了。
此书别名《第四高度》,描写的是苏联立陶宛共和国女英雄古丽亚的事迹。但它更多感动我的,是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古丽亚,在她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给自己设置人生奋斗的高度,磨练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后来,在卫国战争中为国捐躯,成为反法西斯女英雄。
读此书时,我还是小学生,正置身于一个英雄主义的年代,于是《古丽亚的道路》成为我们这一代的“励志书”。至今还对书中一个情节印象深刻:在泳池边,从未跳过水的古丽亚,被伙伴们“激”上了十米跳台,放眼望去,几乎眩晕。退回去还是跳下去?古丽亚给自己设置了“没有回头路”的信念,于是,她捏着鼻子闭着眼睛,从跳台的边沿跨出了向自己挑战的一步……从此,古丽亚便征服了十米跳台。
那个年代的苏联文学如苏联专家一般,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高尔基的《母亲》和他的“人生三部曲”、柯切托夫的《叶尔绍夫兄弟》、法捷耶夫的《毁灭》、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都是当时必看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主流书籍。尽管如此,还就是对名不见经传的《古丽亚的道路》印象深刻。而且,尽管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本书,但却牢牢记住了古丽亚,记住了她不掘不挠的奋斗精神,直到现在。作为同时代宣扬的英雄,奇怪的是为什么老记不住中国的雷锋?
如同名不见经传的此书一样,其作者叶·伊琳娜,一个苏联女作家,在中国也名不见经传,在此专门提及,以示敬意。
二、《三国演义》
&同样是四大名著,为什么不是《红楼》、《西游》或《水浒》?一是它开了我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先河,后来,陆续完成了另三大名著的阅读;接着又读了《镜花缘》、《聊斋》、《老残游记》、《封神》和“三言二刻”等所谓的“中国十大古典名著”。二是我和奶奶“争着抢着”读它。《三国演义》是奶奶从邻居处借来的,偶然一次被我翻开,便再也丢不开手。于是,只要奶奶一放下,我便捧起。因为要赶时间还书,最后祖孙二人真是争着抢着读完了它。
十一二岁读《三国演义》,文白相间的语言,不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但之前已有垫底的“酒”,四十八册的连环画《三国演义》在我的小学阶段就已经全部看完了,桃园结义、捉放曹、虎牢关、长坂坡、舌战群儒、群英会、赤壁大战、走麦城、火烧连营、七擒孟获……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早就烂熟于心。记得这本书还是竖排版、繁体字,读起来有些别扭,但书中那些精彩的章节让我很快克服了这个障碍。而且,读完这本书后,以后再读竖排版、繁体字的书,就很“顺眼”了。书中一些看不懂、弄不明白的,就跳过去。总之,读起来津津有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书中的韬略谋术领会不深,但对这句名言则过目不忘。
读后不久,“文革”爆发,当时的中国似乎正陷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风雨飘摇中,顿时感到历史与现实是如此的接近。&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是一本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圣经”,喜欢读书的人,都读过它,同时也大都将它列为影响自己的重要书籍,我也如此。但对本书印象深刻的,不是布尔什维克的红军与孟什维克的白军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保尔的英雄事迹,不是那句“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的名言,不是乌克兰猗丽的风光,而是——冬妮娅,一个清纯漂亮的林务官的女儿,居然喜欢上了一个到处打架惹祸的臭小子。
&&&&保尔和冬妮娅的恋情,梦幻而美好。梦幻得让人犹如春梦一场,美好得就像
他们的恋情,给一本充满革命、流血、硝烟、厮杀……的书,带来些许清新的感觉,就像漆黑的夜空,划过一道耀眼的流星。分属两个不同阶级的青年的相恋,证明了爱情的力量和超越。当然,最终保尔和冬妮娅还是分手了,也诠释了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必然结局:革命必将压倒爱情。
保尔对冬妮娅的背弃,“知青”作家梁晓声颇有微词:“人家冬妮娅对你怎么了?救过你命,跟你初恋,凭什么。你在铁路上看到人家说人家身臭,扔过去一把铁锹?(如果是我)那是我的情人,结婚了,救过我的命,我看到别人欺负她,我会去制止。这才更符合我。”梁晓声说,他更喜欢里面的团委书记丽达。丽达说:不要以为身为革命者,心里就只有党和军刀,满口脏话,喊着冲啊,革命者不该只是这些——。
我相信,当年的梁晓声一定不是这种观念,一定是个狂热的“保尔”,因为,这本书所宣扬的“推翻旧世界的革命暴力”、“高昂的革命激情”,以及“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符合中国那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时代把保尔打造成了一个不懂爱情,没有人情味的“钢铁铸就的共产党人(斯大林语)”。以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几乎成了当时中国青年的教科书,接受保尔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每一个中国青年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概莫能外。半个世纪过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有变,但世界变了,中国变了,保尔的故乡也变了。当然,梁晓声的价值判断也会改变。作为与梁晓声同时代的人,我也如此。
此时彼时,不管对这本书的评价如何,不管对保尔的认识怎样,所有的读者一定忘不了纯洁善良,美丽动人的冬妮娅。
同样是苏联作家,此书作者在中国如雷贯耳,就不提了。
四、《春潮》
提起屠格涅夫的名著,立刻让人想到《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前夜》、《猎人笔记》、《烟》,甚至短篇小说《木木》,《春潮》几乎排不上号。
这本书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是作者年轻时一段真实情感的历程,正由于此,这篇小说才写的如此情节紧凑、感情细腻、引人入胜。杰玛这个从外表到内心都美的少女形象,萨宁这个青年贵族“多余人”的懦弱性格,被作者刻划得入木三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二十来岁,在工厂当学徒工,正是青春萌发期,而所处的环境则是整个社会精神生活极度贫乏,且性压抑的七十年代。于是,书中那种青年男女偶遇而产生恋情的情节,正好叩响了一个懵懂男孩的心扉。这本书是厂里一个师兄主动推荐给我的,大约他也是沉醉于书中少男少女的恋情而乐意找人分享吧。总之,捧着这本书,白天黑夜,读得如痴如醉、浮想联翩,至今仍“耿耿于怀”。
据书评家说,《春潮》不像作者别的许多小说那样著名,那是由于屠格涅夫的小说大多反映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表现广袤深邃、充满苦难与悲悯的俄罗斯大地,而且,他的小说还擅长描绘俄罗斯美丽如画的河流山川、草原森林、树木小草,勾勒出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我以为,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屠格涅夫,在他一系列思考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作品中,能有这么一篇纯粹个人情感的“小品”,正体现出大师的人文情怀和细腻的个人情感,不啻为盛宴之后那杯飘香的清茶。所以,尽管屠格涅夫的那几本名著我都读过,但记忆深刻的,还是《春潮》。
五、《约翰·克里斯朵夫》
因为喜欢贝多芬,所以对以贝多芬为原型的10卷本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格外感兴趣,当然,这本书的中译本是四大本。其中一些章节中的描写充满了晦涩、郁悒,令人压抑甚至窒息,但主人公对命运的抗争,不倔不挠的个人奋斗让人过目不忘。在克里斯朵夫的身上总能找到一种如火的生命力,一种胆识、勇气、豁达、才识,他是如此生动,如此灼热,如此强大。读此书,无数次被克里斯朵夫所感动、所激动。
那时候的我们,正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中期最黑暗、漫长的日子,无数青年被赶下农村,幸运没有“上山下乡”的我们,也在工厂煎熬着自己的青春,荒废着自己的岁月。匮乏的物质,微薄的收入,苍白的精神生活,高压的政治环境……是克里斯朵夫让我们在令人窒息的生活中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奋斗。
书中一些警句,让人不得不掩卷深思、无穷回味: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在众多著名外国作家中,罗曼·罗兰是我非常喜爱的法国作家之一,写有许多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等,凭他的名人传记,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对音乐深有研究,是一个音乐评论家,正由于此,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犹如贝多芬那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致使阅读它的人,也随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体验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我的阅读,就是这样的。
六、《形式逻辑》
这类书版本太多,我读的是金岳霖的版本。金岳霖何许人?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在中国知识界大名鼎鼎,特别是在形式逻辑方面,老先生卓有建树。但形式逻辑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人试图否定这一学科。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哲学界的影响,辩证法在国内学界占据主流,形式逻辑又处于挨骂的境地。为此,还有这么一段“轶事”:
上世纪50年代初,清华大学请马列专家艾思奇作报告,报告会由金先生主持。艾思奇一开场就声称:我们讲辩证法,必须反对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我们要与形式逻辑作坚决的斗争。报告会结束后,金先生的回应是:“你骂了形式逻辑之后,所说的话完全合乎形式逻辑,没一点错误。”
与这本书结缘,是当年在贵大读书时,逛花溪新华书店无意中发现的,当时还不知道它的分量,只看到这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想的是买来作为自己专业的辅助教材。学文科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天马行空”的文字,需要一些思辨的力量来驾驭。感性地认识这个世界,是要让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但要理性地思考这个世界,形式逻辑是一个好的工具。
这本书,深入浅出、循循诱导,翻开就被吸引住了。从概念、判断、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论证这几方面来阐述了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及研究对象。整个假期,我基本上都在读这本书,甚至还做了书中的一些习题。自此,对形式逻辑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以后写的文章,好像是有些“有逻辑”了,迄今也还有所受益。
到了企业,扯皮打官司的事时有发生,就会运用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来写一些材料。儿子读大学,在给他的信中,还运用在这本书中学到的逻辑学的基本公式“三段论”来
“教训”他。实战过一两次,也算是学以致用了。我想,今后还用得上,得经常翻翻。遗憾的是翻遍书柜,当年买的这本《形式逻辑》怎么也找不到了。郁闷多日,无意中上网一查,居然有再版的,毫不犹豫地网购了一本,
七、《九三年》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阅读这本书时,被这段话所震撼!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对乌托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而,贯穿他一生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人道主义在雨果的重要作品中从来就是“主旋律”,《悲惨世界》的冉阿让,《巴黎圣母院》的阿西莫多,无不打上“人道主义”的烙印。而《九三年》,雨果更是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其中阐述得淋漓尽致。被这本书所震撼的这句话,来自书中震撼的情节:
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被围困在图尔格城堡,当他从地道逃出来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母亲痛苦的呼救,她的三个孩子快要被大火吞没了。朗德纳克毅然折回,冒着危险救出三个小孩,自己则落到共和军手里。蓝军司令郭文震惊于朗德纳克舍己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便放走了这个叛军首领。共和军特派代表西穆尔登是郭文的老师,他不顾广大共和军战士的哀求,坚决执行雅各宾党的法令,铁面无情地将郭文送上了断头台。就在郭文人头落地的那一刹那,西穆尔登开枪自杀。
雨果让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他的“革命是和谐,不是恐怖”的人道主义境界。尽管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到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这种超阶级的人道主义从来没有实现过,然而,140年前诞生在老年雨果笔下的这部不朽之作,其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道主义思想,至今不仍然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王国?
对于从小就受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这种血腥洗脑的我们这一代,在感受了雨果大善大爱的人道主义理念后,唯有震撼!继而,引发的深刻的思想蜕变使三十岁以前的我,混沌中有了清醒,盲从中有了思辨。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九三年》在充分表达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同时,其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和浪漫主义的笔法也在作品中精彩体现,雨果描写大炮在船上失控的场景,几乎成了写作教科书的范文:“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暴风可以停止,台风会吹过去,断掉的桅可以换一根,一个漏洞可以堵上,火灾可以扑灭;可是对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怎么办呢?”
这类例子,在书中信手拈来。可以说,作为最后一部作品,《九三年》是雨果的完美收官之作。
我的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是“论雨果小说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而其中主要的论点引证,自然就是《九三年》。
八、《人间喜剧》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巴尔扎克二十余年创作的九十余部长、中、短篇小说的全部汇集,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取名《人间喜剧》。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一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全景画卷,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忘了第一本书的书名,但读过之后便被巴尔扎克迷住了,拼命地到处找巴尔扎克;恰逢粉碎四人帮,许多世界名著重见天日,又拼命地到处买巴尔扎克。于是,《高老头》、《贝姨》、《欧也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幻灭》、《交际花盛衰记》、《邦斯舅舅》、《驴皮记》……能找到的买到的,都读了。
巴尔扎克的笔锋是犀利的、无情的,他把金钱这只怪物对人的灵魂的扭曲和腐蚀,以及社会的不公而制造的愤懑、叛逆、畸形、变态等等丑恶现象,揭示得体无完肤。
贪婪、狡猾、吝啬的葛朗台,金钱哲学就是他的人生信条。这一典型形象,甚至使之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
善良、懦弱,愿为他人而牺牲的夏倍上校,其美好的情感与品质,在为保住金钱与地位而面对的阴谋中,竟是如此软弱无力、不堪一击。
乡下来的贝姨,使我们看到小人物在社会物欲的引诱下,集“丑”与“恶”于一身,社会的腐败和堕落既侵蚀着于洛式的贵族,也侵蚀着贝姨一类的穷人。在对立的两极背后,透视出社会的深重罪恶。
巴黎交际花埃丝黛,其悲剧性的结局,宣告了她的爱情,连同她本人,仅仅是社会(包括上流社会和黑社会)统治势力相互斗争所需要的工具。
邦斯舅舅的命运,使他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现出了阴险、毒辣而又虚伪的原形,一切的亲情、关爱的后面却是对巨额财产的窥视与占有。
高老头的遭遇,揭示出巴黎上流社会以金钱为中心,无所谓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只剩下金钱关系,哪怕是父女。
书评家在谈到《人间喜剧》时,无一例外地要引用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算是把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文学形象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用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的语言做了高度的概括。
在法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笔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通过他的《人间喜剧》展示无遗,当年读巴尔扎克,还真幸运自己没有生在那个“黑暗的外国旧社会”。
然而,时至今日,巴尔扎克所辛辣嘲讽的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乱像,与当今的中国社会何其相似:社会不公、金钱至上、亲情反目、尔虞我诈、道德沦丧、黑恶势力、贪腐贪婪、坑蒙拐骗、强取豪夺……如果说当初阅读《人间喜剧》只是远观不论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离我们十分遥远的西方世界,并且还可以以自己“优越的制度”去抨击那个“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那么,现在重读《人间喜剧》,将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现实感。今天的中国,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该抨击谁?
九、《烈火金刚》
典型的中国革命战争书籍,与它同时代、同类型的“三花”《朝阳花》、《苦菜花》、《迎春花》和《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红日》……相比,不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战争场景的描写,并非特别突出,列入“十书”,其意义在于,它是我阅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仅此而已。
人生的“第一”总是值得推崇和怀念的。遗憾的是,现在想不起阅读的第一本书了,否则,它将取代这本书。当然,《烈火金刚》仍然不失为当时的国产名著,特别是人物描写,尽管脱不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概念化、“高大全”,但也还栩栩如生。用现在的眼光看,孤胆英雄史更新,无异于美国影片《第一滴血》中的史泰龙;飞行侦察员肖飞,无异于英国军情六处的詹姆斯·邦德,完全就是当时小学生崇拜的对象。而“猪头小队长”、“毛驴太君”、“何大拿”这些脍炙人口的鲜活形象,甚至被用来当作同学的绰号。
啃这本大部头,是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当时老师在班上发起一个读书活动,每个同学捐一本书,大家相互交流阅读。印象很深,我捐的是《大林和小林的故事》,张天翼的童话小说,正符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阅读,是母亲专门买给我参加这个活动的。而这部成人阅读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是一本旧书,谁捐的无从知道了,但交流到了我手上后,居然被我读得有滋有味。读后还把书中一些“打”的情节眉飞色舞地讲给同学听。
不好意思的是,读了这本书却没记住作者,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才在网上查到了:刘流,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军旅作家。在此顺致敬意。
十、《新华字典》
辞书也是书,而且是一辈子都在读、都必须读的书。记忆中,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这本书就一直跟着我了。一本巴掌大的书,适合学生携带,封底封面都是软壳的,没有附录,是当时小学生唯一的工具书。
学会使用《新华字典》后,它便成了我“无声的老师”,教我认识了许多不认识的字,有时候翻看其中词条的时候,就像读小说那么入迷。感谢这本字典,增添了我学习的乐趣。那个年代,好多家庭困难的同学连几块钱的学杂费都交不起,所以,能拥有字典的学生并不多,我的这本《新华字典》也就成了大家借来借去的“公具书”了。毕业的时候,这本书甚至被翻阅得封底封面都脱落了,书页角卷起厚厚的一堆。
小学毕业,文革爆发,学业荒废好几年,《新华字典》也束之高阁。若干年过去了,它更破旧了,但我舍不得扔掉它,它仍然在我的书箱里占有一席之地。最终,在数次的搬家中它还是离我而去。后来进大学,又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只要读书,就离不开字典,它又陪我完成了我的大学学业。
尽管现在我已经改用了《现代汉语词典》,但永远也忘不了《新华字典》陪我度过的启蒙阶段。在网上,我查到了它的“前世今生”,有意思的是它与我同一属相:蛇。
《新华字典》1953年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此后,便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迄今已出到第十一版。比之过去,旧貌换新颜:精装版本、精美印刷、词条丰富、附录翔实,唯一不变的是它的“个头”,还是64开本。
以这十本书作为标本来概括我的读书观,基本吻合。
五分之一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恰好反映出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对中国的影响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除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还包括文化。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国文学中,苏联文学占据了大半边天。
中国古典文学,仅为十分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是我的欠缺。但那个时侯的古典文学,除了“四大名著”,也别无其它,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专业需要,才恶补了一些古典文学,如《诗经》、《左传》、《离骚》、唐诗宋词、元杂记等。
建国后的文学作品,也只占到十分之一。毋庸讳言,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各种“运动”不断,政治上的高压及意识形态的控制,毫无疑问地反映在文学中。人物形象千篇一律,内容充斥着政治说教,读了一种类型,如战争小说,其他也大同小异;甚至有的歪曲历史、粉饰太平,当你面对现实来阅读反映现实的作品时,竟然发现差距是如此的巨大。无奈加愤然,眼光便转向了不朽的、经典的外国文学。有了蛋糕,还吃窝头?
社科方面的书,十分之一,也是我的欠缺。三十岁以前,职业没有完全定型,要读哪方面的社科书籍还无所适从,故只能以“文学爱好者”的身份来进行较为单一的阅读。
辞书十分之一,尽管我现在的书架上有二三十种各类辞书,但常翻的不多,更何况三十岁以前真还买不到这么品种繁多的辞书。所以,辞书的阅读可以忽略不计,让位于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的确是我的最爱,特别是十九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法国的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如同我所痴迷的这个时期的欧洲古典音乐一样,这些作品简直就是人类最辉煌的艺术顶峰,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愉悦,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升华,其中之人性的光芒可以穿透灵魂,道德的力量能够教化众生。所谓读书提高素养,外国名著,名副其实。故外国文学在我的阅读量中,占到五分之二,甚至还要多,至少二分之一。
总的说,三十岁以前,我的读书很“偏食”,大多是文学书籍,大多是现当代作品,这除了与我从小爱好文学和与所学专业有关外,也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文革”时期,民间流传的大多是文学书籍;改革开放初期,“两个凡是”的阴影、“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噪,致使出版界束手束脚,最保险的就是翻印中外文学名著。
三十岁以后,我的阅读有几个特点:量少、杂而广泛,这与年龄、职业、人生经历、价值判断有关。这个话题,是下一篇文章的事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书友的书屋的书摊
当前位置: &
学校指定版本】正版全3册
猎人笔记屠格涅夫镜花缘湘行散记 李汝珍 全译本 猎人笔记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学校指定版本】正版全3册
猎人笔记屠格涅夫镜花缘湘行散记 李汝珍 全译本 猎人笔记(图1)
开&&&&&&本:
页&&&&&&数:
字&&&&&&数:
I&&S&&B&&N:
售&&&&&&价:38.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湘行散记 沈从文+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镜花缘 李汝珍 正版 全译本 猎人笔记正版包邮镜花缘 书湘行散记包邮正版全3册_價格_評價_怎麼樣 - 淘寶網
好,比书点里便宜多了,差不多在书店只能买一本&是否正版不知但字体清晰,纸张质感很好,必须给好评。。。知识没有盗版 哈 哈 哈
超级棒,28元三本,好赞啊!而且发货特快,快递也快,书的质量特别好,嘻嘻,买到就是赚到哦!
质量还不错啊!而且挺便宜,下次还会光顾。
性价比非常高。推荐!5分 服务可圈可点,非常好也非常感谢!5分
牛宝贝很好,物流也很快,很满意哦,好评。
书已收到,纸张还可以,价格也便宜,发货速度快,还会继续关注的。
书收到了,除了几个角有褶皱外,没什么大毛病。遗憾的是快递晚了一天,害我儿子不能及时把书带去学校,比较郁闷!客服态度还不错,还是给好评吧!
现在的书咱就这么轻呢,不知道是不是纸张的材质与以前有所不同了。当然是不是正板我就更搞不清楚了,但书的做工和印刷看上去都不行。
儿子说书是正版的,刚好赶上店铺搞促销,这个价格买三本,真核算
速度非常快,而且书的质量比较好。挺!
书很好,卖家服务态度很满意,超值优惠价?
平生第一个差评、东西发错了、还这么多霸王条款、这不是一个生意人、服务业应该有的素质。
就是物流太慢,其它的还可以!习惯好评!
是不是正版不知道,不过字迹很清晰,价格超实惠,下次还会光顾
很实惠做活动买的。纸质还可以,慢慢看吧!
书不错,可包装不敢恭维,拿到手的书边角以&&哎,不满意,习惯好评
给弟弟买的书,买的时候正好降价,很划算
包装挺好,书还没看。等看好了再追评
价格实惠,书的质量也挺 好的,就是物流太慢了,6天才到
查看更多评价
相关搜索:
detail.n.et2
${nodehostnam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