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游戏真的有人玩吗这个游戏的吗

有人玩这个游戏吗_百度知道有人玩这游戏的吗?奇游游戏!_百度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爱玩游戏?
为什么许多人都爱玩游戏,本人也是一个游戏爱好者。突然想到这问题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游戏本身不能给你带来实际上的好处。
游戏通过画面声音给人产生刺激,神经系统在这种刺激的激励下发出控制命令通过操纵手柄或者键盘鼠标对电脑或者游戏机进行输入,激发游戏发生变化,成为更进一步的刺激,继续通过操纵反馈给游戏机,循环往复。。。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反馈回路。正反馈的一大特点是放大微小的变化,这意味着人在游戏过程的产生的各种感觉,如愉悦感、紧张感、兴奋感等等,哪怕最开始只是微小的一点点,也可能在过程中被放大。但一个游戏要吸引人,又不可能掺入太多负反馈信号,比如游戏人物频繁死亡等。正反馈系统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学习就是典型的正反馈主导的行为过程。比如学习骑自行车,耳前庭产生关于平衡的刺激,身体做出偏移重心的反馈,移动的身体进一步产生平衡刺激和反馈,循环往复,最终学习得到两轮上平衡的能力。如果说学习是人类的本能,那么人类会对游戏这样的正反馈系统产生兴趣就毫不奇怪了。实际上,游戏反馈即时,刺激强烈,而且仅仅需要消耗很少的能量,比起其它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就有很大的优势。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游戏上为什么感觉不出学习到了什么?我觉得主要因为游戏的学习循环大部分不在意识的层面上,更多的是一种条件反射式或者只影响底层意识比如情绪感知。虽说游戏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但是幸好人类还有所谓自由意志(至少部分自由)。对于正反馈系统所引向的混乱或者说熵增的过程来说,自由意志提供了熵减能力,插入负反馈信号,或者直接打破正反馈循环,引导心理系统走向稳定。所以似乎也不需要担心,人类会在游戏中走向毁灭。
绝对震撼!先介绍一下作者: ...
profiles/ruodu-wang当年北大双雄之一的王若度如今已经成了waterloo的stat教授,这家伙只用了三年时间读完了gatech的数学phd,拿到waterloo
faculty..不过更传奇的是...王若度,id是dpr,绰号天枪,中国星际圈传奇,中国星际争霸大学生锦标赛冠军,07还是08年wcg星际争霸北京赛区冠军,到美国读书后星际2发布,刚开始的时候用masterasia这个id把北美高手虐了个边,并且发布了n多视频...现在也还貌似打一打2v2...再然后,此人是三国杀09年全国大赛第三名,出书一本
《三国杀王者之路》,三国杀权威教程...DPR,这个也可以说是中国星际史上的传奇人物。人小鬼大的王若度,从16岁开始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我只说几件事情,足以证明黑猪的牛B。追溯到2000年左右,还是小屁孩的王若度就成立了CVB战队,并自封队长,一度还小有实力,也算是名动一方的少年英豪,然后他说,他要考大学了,接下来的一年就彻底消失了。一年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大学之后,不思好学的王若度再次恢复星际练习,并且还**出后来的中国第一Z
WYW,王恩平。大学的4年,王若度星际又拿北京冠军,又打CEG职业,完全是一副职业选手的姿态,ZVZ也堪称中国顶级,如果早些年的玩家应该还记得PLU4的时候他和WYW在半决赛上的经典ZVZ。到了大4,一直跟职业选手没区别的王若度再次说,我要考研了,于是又消失了3个月,3个月后,他告诉我们,他以全北大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数学系的研究生-。-;众人再次无语,于是乎,他又有了时间打星际,就这种半吊子玩星际的状态,他依旧还是拿下了后来08年WCG的北京冠军(要知道那一年即便是欧美大红大紫的xiaozi回国也没能阻止他),让人唏嘘不已。再后来,他说他想当一名科学家,于是乎,他又考上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继续深造。到了美国,还在读书的他又有了时间打星际,不过这次换成了星际2,星际2一开始他就用masterasia这个ID排在美服前10,北美高手基本都被他虐过。前段时间他背包去中东旅游,照了好多照片,现在应该又回到美国继续深造去了,如果谁父母不想让你玩游戏,你就可以拿出王若度的故事告诉你父母,老子打星际也能到博士~这种天才真心让人佩服。。。==========================================================================然后我有幸加了他的人人,然后看到他今天的日志==========================================================================
关于爱好和生活
针对最近热传的我的消息,我都不敢说话了,怕被人发现毛病引为笑柄。但是,为了不要误导大好青年,免得大家都学我玩游戏,还是决定说几句。根据惯例,老师说几句的意思就是要说不少,怕唠叨的赶紧关闭网页吧。我想大家都很希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也有关闭网页的这个功能。我并不特殊,人们各有爱好,很多事业比我强很多的人在各自的爱好上做的也非常好。就拿学术界来说,几乎每个成功的学者都有至少一项非常突出的擅长,如写作、下棋、桥牌、体育、书法、诗词、音乐、茶艺等等。有爱好是好的,爱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是,很多时候你的爱好也未必会帮到你。玩游戏是个很普遍的爱好。大多数同学其实都能清醒地认识到,玩游戏对你的学业和事业是很不利的。
对于我的个例客观的剖析的话,打游戏的经历对也是有一些帮助的,但是并不是学术上的,而是对于人的塑造。第一是培养作为一个人的自信和领导力,例如经济上相对宽裕、击败他人、获得名声赞誉、负担领导者的责任等事情都对自信有很大帮助,慢慢相信自己是一员猛将。第二是打重大比赛时、面对舞台和观众时、被诋毁时以及失败时的抗压能力。其实就是增加了阅历和魄力,遇到事情可以更加从容淡定。第三是为了比赛,去过了许多地方,认识了很多朋友(特别是学校以外的),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社交的圈子。第四是我毕竟爱玩,玩游戏增添了日常生活的乐趣,而比赛充满了挑战,从而形成积极快乐的心态,不会认为任何一天是昏暗的或无价值的。当然,对于这四条我并不是已经做的很好,而是说相对于一个纯理工科宅男的我自身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我很清楚,提高后仍然不如文艺、社会青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我还在慢慢的学习。信心、气度、交际、心态,这四点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远大于学术水平或专业技能,甚至大于你的物质财富,因为物质财富本身并不带来幸福。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前三条并不是通过游戏就能得来的,必须承认,大多数人玩游戏不容易获得前三条好处。第四条好处是几乎所有爱好都可以提供的,而前三条也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培养的,例如演艺、唱歌、对抗性运动、户外挑战等,都比玩游戏更容易获得这些好处。如果说我对同学们有什么建议的话,那么我建议同学们要注重自己信心、气度、交际和心态四方面的发展,而不要仅仅着眼于学问、技术、找工作的技能或者一时的快乐。当然,自身本领和精神状态是相辅相成的,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另一方面的发展。如果你本领太差,那么自信、气度无从谈起,社交受限,心态也自然就低落。我对游戏的付出很多,最终也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我学术上的发展。这里说几个网上流传的帖子中容易被忽视的事实(而且是不那么美妙的事实),希望能警醒一部分同学:第一,我因为高中玩的太多,即使在北京这种分数线很低的地方,也是差一点就没考进北大,而且也是调剂的专业(我后来转系)。可以说只要运气再差一点我就得复读了。当时认真学习的同学,除了运气不好的,差不多都进入了理想的大学。第二,我的本科成绩很差,差到了班级垫底的地步,无法保研,我才去考的研,后来出国时也深受影响。而当时成绩好的同学有的现在已然是颇有成就的学者了,有的已经是成功的商务人士了,也有的已经是朝廷心腹了。第三,我现在走过了世界上很多的国家,但我在打游戏出成绩之前,是个彻底的纯宅男,几乎没有离开过北京的家(天天在家看动漫打游戏那种)。第四,因为宅、打游戏不爱运动,我曾经一度超级胖(现在仍然很胖,但是已经减了很多了,而且运动能力恢复了,那是因为我现在是个成年人了,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而爱好运动的同学的身材、身体素质都一直非常棒。第五,我的个人运气非常好,遇到了极好的家人、导师、同事和朋友,每个人都无私的帮助我。总之,虽然我现在也远远谈不上有任何一点成功,但复制我的道路的话,如果运气差一点,可能会更惨。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其实我玩游戏并不划算。学术界是真真正正靠实力来说话的。当然,我并不后悔,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本质上是来做一个人的,是来生活的,而不是来做学术的、不是来成功的、也不是来挣钱的、更不是来取悦什么人的,那些都应是为生活本身而服务的。如果你不快乐,不精神满足,不能放声大笑夜夜孤枕难眠,那你就是腰缠万贯,得了诺贝尔奖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应当寻找属于自己的、有益的爱好,以及自己事业和生活的目标。寻找生活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维护的并不断享受的过程。我希望:当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应当放弃自己长期以来追求的、以为是自己今生的目标的事情,而去追求别的、即使在他人眼中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的时候,迈得出那一步。
最后,我想谢谢大家这几天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有机会能帮到你们,希望今后世界上能有更多更温暖的年轻人。我也想鼓励一下有志于学术、爱学术的青年。对于经济上尚可的家庭来说,学术界真的很好。虽然呢,你不会挣太多的钱,也没有什么权,而且你面对的挑战也是会超出人类现有的能力。
但是,你的努力和智慧会得到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人的认可。你会得到真心尊敬你、愿意听你讲话的学生,而不是阿谀的下级或高傲的上级。你会遇到非常纯粹、纯真同时又身负绝技的人,并荣幸地与之一起工作。你的工作时间可以很自由的安排(特别是文、理科)。
你会有机会去很多很多国家,而且大多数时候不用自己掏钱。你的压力来自自身的追求而不是上级或客户。你更容易维持身体健康和家庭和谐。最重要的,你会觉得你的每一天是明亮而有意义的。我是为了这些进入学术界的。当然,切勿学我一样打游戏。如果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真正应该去好好膜拜和学习的是真正的学术大师,例如已有所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学术界也许并不清澈,也有很多猫腻和斗争,但毕竟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更为安宁、恬静。源地址:
游戏其实是模拟,是演练,是另一种人生。如果你爱幻想,就一定会爱游戏。
绘画 雕塑 建筑 音乐 文学 舞蹈 戏剧 电影 八大艺术都有人很多人在玩,作为第九大艺术的 游戏,自然也会很多人玩。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游戏,成千上万,即使是按照种类来分,也至少有十几种。如此多彼此不同的游戏却统一地又能够让人沉迷的属性,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意味这些好玩的游戏有一个共同特点,正是这种共同的特点让我们沉迷。那这个共同特点究竟是什么呢?各位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没有公认的答案,个人认为:游戏共同的特点是玩家能够体会到成长。点点鼠标就有更多钱,就能种更好的植物,没几天就能扩大一块耕地。(QQ农场)打打怪,就能升级,换件装备就可以比以前更强。(几乎所有RPG)第一局可能分数很低,但玩法很简单,我只要再玩几盘就能更高分。(几乎所有敏捷类游戏,flappy bird都适用)几乎所有游戏,都在数值、技术、逻辑认知三个维度上有着玩家可以感觉得到的成长。而最让玩家兴奋的换装备、破纪录、升级、杀死以前打不过的BOSS这些事情也都是成长或是成长的验证。可见成长与游戏的联系。为什么体会到成长会让人开心?用一种近乎流氓的解释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的某个时期,存在着两类人,A类人的基因片段决定了他们会因为成长而感到开心,B类人的基因片段则决定了成长不会让他们感到开心。A类人不断地游戏、锻炼以获得成长的快感。B类人吃饱喝足就歇着了。久而久之,A类人有了比B类人更强的生存能力。久而久之,不爱成长的基因被淘汰,爱成长的基因延续了下来。所以现在,几乎全人类都是带着爱成长的基因片段的。而游戏能够很容易让人感知到成长,所以有很多人爱玩游戏。综上,是基因决定了我们爱玩游戏。
对于电子游戏,我觉得最吸引我的是控制感,一个小人或别的什么居然能够随你心意而动,上下左右,跑跳发射,真是很吸引人。其他的体力的游戏则是渴望获胜,渴望赢。
嗯,游戏还是分很多种的,尤其是,你邪恶的在标签里加上了“两性”这个关键词之后……
玩游戏是一件快乐的事,这就够了另外 游戏还可以锻炼人的反应力,意志力,等等~
从某些角度上看,网络游戏世界结构的完整性远远超出了im、论坛和sns之类,所以它带来的体验丰富性也超出了那些网络产品。这种丰富性是让用户投入的重要原因,传奇世界的广告语是“传奇世界 无限可能”,很贴切。
游戏可以打发时间,这你可以理解的。游戏可以缓解压力,这你可以理解的。游戏可以逃避现实,这你可以理解的。游戏可以发泄愤怒,这你理解起来有点难。游戏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这你理解起来比较难。你不能理解的是,游戏可以抑制部分群众反政府的行为。我绝对相信,那个在小学校门口砍人的,那个在法院引发爆炸的,那个冲进警局杀死警察的那些人,绝对不是喜欢玩游戏的人(精神压力太大没处发泄)换做我,我有那个闲心还不如去玩几把CS(国家有关部门背过去偷笑,心想这些死老百姓好安分啊)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一些看着就很蠢的网页游戏真有很多人玩吗?
171 个回答
我们学院有一位极具争议性的老师。每年学弟学妹们全然不顾学长们对这位老师言过其实的评价,争先恐后选填他的专业,凭的是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专业指导课上,其他专业的老师一节课下来分析的是自己专业的就业方向、市场前景、学期专业执行计划,而他讲的全是他自己。内容是万古不变的老套路,从自己广告公司扫地阿姨的学历谈起,到刚下海那几年被其他优秀同事压制几十个身段吊起来打,再到自己创业成功后带着吃糠咽菜的一家老小去海南度假,被奚落怀疑吃不起高价海鲜后丢下一摞钱扬长而去,每一个被他不经意引用的小故事都充满了刺激。最后几百人的大阶梯教室众人神情激昂,他看节奏带的差不多了,用山姆大叔标准的“I WANT YOU”手指指着我们,一板一眼地问:“告诉我,如果你们5年后开不起40万的车子,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人群一下子就炸了。在这种晕轮效应下,他的专业每年报填人数都要超过将近一百人,每年的学生都以报考广告为荣。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师的车子是标致307,公司职位他一人兼了三个。我想,这位老师一定干过传销,定位精准得不行。你看每年各大校园的某某名人的巡回演讲,无论是罗胖,乐嘉还是俞敏洪崔永元,面对学生,吹再大的牛,骂再多的体制,在天上飞得再不着边际,最后总会落地跟学生们谈梦想。现在的学生精了,不吃你鸡汤正能量成功学这一套。不是听「梦想」这俩字听到想吐么?没关系,我跟你谈money,谈offer,谈2年以后你的交际圈,谈你的地理生活半径。学生时代要么担心大学四年无炮可打,要么担心将来无票可拿,理想与现实总是会交织其中,令他们欲罢不能。老师能忽悠,游戏更能忽悠。游戏忽悠的目的是把人拉来玩,花钱。而摆在游戏团队面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拉人来玩?换句话说,怎样精准定位自己的用户,让那些人傻钱多速来的人(tu)民(hao)币(fu)玩(er)家(dai)们豪掷千金?恰巧前几天老同学年前小聚,拉着我去网吧打红警重温儿时乐趣,打开机子,砰砰砰弹出一堆窗口,什么视频脱衣,主播不雅照流出,更有一条已经把我视觉轰炸到疲劳的广告——主题是,我最近在玩一款XX类游戏系列。对这个系列的视频广告,我的感觉是,尼玛敢不敢专业点?对这个系列的视频广告,我的感觉是,尼玛敢不敢专业点?通篇毫无逻辑,随便在广州大街上拉了个黑人,用诺基亚N97拍出来的AV画质,配上点中文字幕,就成为许多用户右下角弹出的广告。还有,玩TM三国策略游戏,跟你16天狂瘦12斤有毛关系?但是冷静下来,仔细归纳一下,这些广告共同之处是什么?没错,就是满满的槽点。这是之前一款被吐槽红极一时的广告当时身边的人无不谈论油腻的师姐,而不知道的人看到知道的人会心一笑,不明觉厉,回去百度。当时身边的人无不谈论油腻的师姐,而不知道的人看到知道的人会心一笑,不明觉厉,回去百度。这叫做口碑营销。这就是刚刚我们抛出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个信息量极大,信息筛选工作极其繁杂的互联网环境中,怎样才能精准地确定自己的目标用户?很多广告公司在苦苦找寻这个答案的过程里陷入了死局。他们只看到了这些满是槽点的“渣渣广告”爆炸式的传播以及带来的巨大的流量收益,而没有看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死穴。难道说,就一定要自己去寻找潜在用户?naive。为什么不让用户找上门,找到自己? 这才是关键所在。换句话说,这些看上去烂得不能更烂的广告,暗自具备着一种作用:傻逼浓度甄别器。我在那个网吧上网时,左手边第三个机子的中年键盘侠男子就在叼着烟翘着二郎腿玩某款林子聪代言的传奇类游戏,顺便无脑狂喷里面一个小白玩家。我当时感叹:“一款点点鼠标,设置自动寻路,自动打怪自动换装备,半上午就能升到63级的页游,这是在强行玷污我们的智商吗?”我朋友告诉我,“嗨,真有这样的傻逼。”我们这里的傻逼一词,包括上面用的傻逼二字,没有半点的优越感,这是一种不明真相的感叹,而正是这种感叹,渐渐催化了用户下一次行为——猎奇心。为什么,为什么这么烂的游戏会有人玩?为什么林子聪那个大胖子说的台词蠢得令人发指?为什么那个黑人辣末跳,谁给了他勇气?这种猎奇心理直接引发了用户第三次行为——我要见识一下,究竟这个游戏能傻逼到什么程度。这与上面我所说的演讲谈梦想如出一辙,都是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很多时候,并不是玩的人多么傻逼,而是“我要看看这个游戏到底有多傻逼”驱动着无数玩家“我要去玩玩”。引发关注——吐槽——五秒注册,试玩一发不可收。把大象装进冰箱,只需要三步。BTW,后来我在朋友上厕所的功夫,点进去注册了一个,玩了半个小时。偷偷摸摸当傻逼的感觉,莫名的快感呢~为了我的、人民金太阳的、奥巴马儿的尊严,请勿转载。很多人表示要玩玩看看,答主真心奉劝各位朋友:珍爱生命,远离傻逼。谁玩,谁傻逼。
这是网页游戏洗用户的重要渠道,从三四年前做到今天一直都还在做。很简单的一个推断就是如果没有效果的话,是不会有这么多公司持之以恒的做的,当然最终能留下对少用户就要看产品、运营等多方面的工作。我曾经见过一款很蠢的页游的某服务器一共没多少人但是有两个狗大户打得不亦乐乎两人在游戏里是对手,一月充了40多万还都不是托。虽然我也理解不了,但是事实摆在面前不得不修正下自己对中国玩家不择食程度的认识。
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件事情:如果你无限游手好闲,而不是自己去深入研究一件事情,你终究会发现总有一天你会做腻了各种事情。我玩过什么呢?我看过800+部电影,读过严肃小说200多部,网络爽文300多部,言情小说400多本,玩过6个网游8个页游3个手游40多个单机还有GBA和NDS,撸过100多部AV然后是50多部GV。学过生物学编程美术还有音乐,现在开着一个小饭店,这一切,花了我从初中到现在8年时间。世界上的各行各业浅层次的信息消耗起来是如此之快,如果你不找精品慢慢体悟而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的话,你会发现:电影总是老剧情,小说总是爽爽爽,AVGV说到底都是口x润滑加xxxx……这个世界好空虚啊!!!我现在好想回到过去,初中的时候,那时候今古传奇奇幻版上还有好多很棒的作品,那时候我还会锻炼锻炼看看风景幻想幻想再学学知识。这些年来无限的追求有意思的事情已经刺激得我失去了G点,现在总感觉做所有事情都很无聊。在这时候,谁还关心页游是不是精品呢?只是个打发时间的方式而已。就像古代的纨绔子弟日复一日反反复复地听同样的小曲儿,就像我们的父母一天到晚搓麻将。不做事情的人的时间是很多很多的,但是有意思的娱乐如此之少。当你玩顺畅了之后,这些东西消耗的速度是十分快的。如果你无限追求娱乐,总有一天你不得不对着个网页游戏点点点点点。所以还是好好上班学习吧,挺有意思的。
本来是抱着看这个游戏到底有多蠢的态度点进去玩
结果莫名其妙的充了4、5千
身边的真事。
先说用户方面吧,人在闲的蛋疼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给自己找点事干,坐在电脑前的蛋疼人士就是这些弹窗的潜在用户。不同的题材会搔中不同蛋的点击点,尤其是现在的社会你懂的,很多大户的蛋都很疼。
再说页游方吧,优秀的页游就不说了,说说那些垃圾页游吧。
运营很屌的页游会为用户制造很多爽点,他们的任务就是让用户爽,尤其是让大户爽,所以他们会经常联系游戏的几个常驻大户,不停的围绕他们定制运营方案。
最后就是垃圾游戏和垃圾运营,他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广告投放上,不停的刷用户,他们的目标用户是蛋疼到极点的大户们,这里贴一下我和其中一个大户的对话。
我:这游戏好玩吗?
壕:没觉得多好玩啊
我:我去,那你一个月几十万的充钱
壕:嗨,我就是没事儿干,想起来就玩会儿,想要啥了就充点呗。所以总结就是,壕的世界,我们不懂。
多方面回答。首先,题目对描述的现象结论为“很蠢”。个人认为是以现在年轻人及生活条件较好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评价的。最起码的一点,如果是我们年轻人的父辈,他们没玩过现在很火的游戏甚至网游都没玩过,那你觉得他们对游戏的标准会有多高呢?1.不要仅仅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世界的现象,会很片面。以下真人经历:4399其中一个以小孩子为第一目标客户的网页游戏,里面强的ID几乎都是现实经济能力很强的成年人,30-60岁。也有极少量富有的小孩的小孩子。实力第一的ID根据我们的计算,大概有300万的消费,当然,这个消费规模是否会跟4399的这个工作室去做私下交易,我并没有证据,就不乱说了。其他全服前列的ID都不会少于3万人民币或者等值的时间。这样的一个小游戏,有几个游戏商人通过淘宝或者直接交易,做到甚至有人放弃了现实教师的职位来专门玩这个游戏赚钱。特别过年期间,这个小游戏有着极高的盈利。因为小孩子过年有压岁钱,但他们都不会淘宝,直接用游戏点卡,冲几百的数不胜数,冲几千的也不在少数。然而因为小孩子没什么时间玩,一些用钱难砸的地方仍然难以跟上大人,所以小孩子的ID就算冲了一两万,仍然在全服算不上什么。大多都留在低级区,称霸一方。(后来大人也开了小号,然后大人就连低级区也占领了)说离题了,有人有兴趣再更新。这第一点的终结是:经济能力较强的中年人由于大多儿时和青春期缺少娱乐,而现在很火的游戏他们都老了,玩不了,而这种题主觉得的“很蠢”的网页游戏能够符合他们的需求:找到同样的人;被小孩子过高的崇拜;相对低的经济投入。2.网页游戏的目标群体。这个我学习了“为什么很多诈骗信息那么蠢,却依然有人上当,原理是什么”,发现跟这种现象是类似的。首先,网页游戏这种“很蠢”的广告,可能题主是没有打开过,或者打开了仅仅体验了几分钟,也可能或者体验了“还真是这么蠢!那我冲点钱看看还有多蠢”,但题主这类人并不是网游公司的第一目标群体。这是一个自然筛选的过程:不喜欢玩的人不点。那喜欢的人也许会点。从中只要你玩了,基本上他就是盈利了。这跟淘宝的流量盈利有点类似。原理是:相对较低的营运成本,超高的盈利能力。多一个人玩,对服务器的负担很低。然而你只有冲了一丁点钱,它就能回这个本。然后由于赌博心理等,你更可能会继续再冲一点钱。好了,它盈利了。就是这个模式。其中只有看到这个广告的极少人是直接参与者,但足够了。总结:一种社会制度,可能并不是适合当地人民的,人民痛苦,但它仍然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毕竟在历史而言,人的一生一百年实在太短。但是,一家公司,盈利是根本目的。不盈利它不可能这么多年一直任性地在做你认为“很蠢”的事。当然,根据现实也不是没有这样做最后亏损的。但盈利生存的占多数。3.这种网页游戏,由于大多属于小规模,所以很不正式,甚至违法,这是快速吸钱的方法之一。因此存在很多火网游基本不会出现的现象:托。私下交易。充值被吞。外挂等。“很蠢”的网页游戏为何能吸引目标群体去玩,去消费,并不是现在很多人云亦云的无脑答案“中国人傻钱多啊!” 虽然不是存在即合理,但是在公司的营运上,毫无疑问是这样的。广告涉及违法内容,或蠢,或山寨等也就可以理解了。基本每个小游戏都有托,甚至有些刚起步的小游戏出现四个托陪一个玩家在玩的情况。有两个是玩家的对手,另外两个跟玩家聊天做朋友,甚至yy,视频等。然后对抗。玩家受刺激就加大投入,甚至拿买车买房的钱进入。这样,你说最少几万这种能支付4个员工一个月的工资不呢?大学实习生毕业生也就2000左右(平均)。可谓是世界奇葩的伪高能最廉价的劳动力了,主要还是缺少实践。跑题了。还有不少的网页游戏,底层中层用户是真实消费的,而高端用户的消费是虚假的。例如平均每人冲1000,高端的是平均10000,那他可以私下联系网页游戏客服,我给你5000,给我ID冲一万。这样的盈利模式真的不错,首先能保留高端用户:我一个人再少,都相当于几百个普通用户,你不给我优惠,那我不玩了。其次是刺激了中层用户,哇!他玩这个都冲这么多,我也冲。而底层的则会觉得,哇!他们好厉害,我也梦想我慢慢玩能这样厉害!(这是营运方面的策略了)还有外挂,甚至有不少外挂就是他们公司自己放在淘宝卖的,有人用就盈利。总结:这种小公司因为规模小,所以他们觉得可以不正规,不公平。消费低的冲1000就是1000,高的冲1。反正赚了钱,用户都走了就换个游戏继续。现在的剧情那么好套,程序如此类似,还有中国法律的不完善,我就是山寨你游戏又如何呢?你吃肉,我也要喝汤,不然我就失业,社会就不稳定!我问你:你是要稳定还是公平?嗯?说了这么多,请原谅我笨拙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也知道我写的不够凝凝练,给大家阅读造成时间上的成本损失。我正在努力改进。至于上述的现实例子,就不说具体是哪个。我只能保证数据大多属实,这也是我为何要用4399的这个例子。有不少从事该行业的朋友说过“...”怎样怎样的数据,我个人没考证过,所以就不写了。在大数据时代的当下,有太多数据和事例无法考证,好像很符合逻辑喔,但很可能是荒谬的。我只能说说真话,在这个平台,竭力真诚。感谢各位阅读,有所感触可以点个感谢鼓励我。 若有疑问或者交流和教导,欢迎留言。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中间有一段:“
我现在是一个游戏策划,说得通俗点,就是做游戏的,我从小到大玩过许许多多的游戏,从单机到网游,从小霸王到PSP,我可以算是一个游戏达人。如果问我为
什么要去做游戏策划,说得冠冕堂皇一些,我想做一款自己的梦想中的游戏,希望它能被很多人玩到并喜欢,能成为像《口袋妖怪》,《生化危机》,《魔兽世界》
之类经典的作品。之前我去公司实习的时候,有一个策划班培训,有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题目叫《我的游戏梦》,我把自己想要做的网络游戏蓝图写了进去,包括要
取消网游中“等级”这个设定,玩家不再需要打怪升级,而是用另外的一种收集“魂”的方式来代替它,取消玩家间“职业”的限制,你究竟是法师战士还是奶妈取
决于你“魂”的搭配等等,总之写得天花乱坠,我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这实在是史无前例的创意,因为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游戏这么做过。
没想到第二天我反而被老师给说了一顿,倒不是那种批评的言辞,而更像是泼凉水,意思是取消“等级”在网游中并不现实,我的“魂收集率”和“等级”在本质上
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与其拐弯抹角那么麻烦,还不如“等级”来得让人容易接受。然后我就觉得挺不爽的,心想这完全是把一款伟大的游戏扼杀在摇篮里了啊,但我
也没有再说些什么。之后老师让我们体验一款网页游戏,并让我们每个人写一份体验报告,由于这游戏的确是非常无聊,这原本是一款ARPG游戏,玩家的一个个
技能都应该是用手点的,但是这游戏在副本居然挂机就能通关,点下鼠标左键后一个键也不用摁就啪啪啪打完了,于是我昏昏欲睡地挂了一下午机,就四十级了,我
之后在体验报告里把这游戏批得体无完肤,说这游戏实在不能再垃圾了。之后不负众望的是,第二天老师当着全班面批了我,他问我知道这游戏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么,我摇摇头,他说:“三千万”。
当时的感觉应该还是蛮震惊的,应该会像很多人听说《富春山居图》三天票房过亿的感受一样,我只知道自己默默思考了很多天,其中有迷茫有自我怀疑,更多的是
一种失望,心想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呢,我一个堂堂游戏达人都觉得烂的游戏,竟然一个月能赚三千万,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呢。
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渐渐让自己回归一个低姿态,我开始抛开自己的偏执认真去审视很多事情背后隐藏的东西,这让我逐渐有了些茅塞顿开的感觉。我想到网页
游戏这东西,会去花时间甚至花钱玩的人绝对都不是学生,而更多的是那些有钱没什么时间的上班族甚至老板,他们每天都很忙,能有空玩玩游戏只能是下班回家
后,以及上班时的空余时间。试想一下,他们有可能在上班时候,或者累了一天下班以后,戴着耳机开着YY疯狂地敲着键盘大喊“T顶上奶妈奶好”刷一两个小时
副本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点开就能玩,花点钱就能比别人牛逼,挂挂机就能升级的游戏,而这些人是游戏中的大R,也就是花钱最多的人
民币玩家,他们为游戏公司输出了最多的利益。
所以只是因为你所处的圈子不一样,你的品位和别人不在一个档次上,让你更加容易被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蒙蔽了双眼,仿佛这个世界应该朝着你想象中的方式来
运行。事实上我后来调查了一下,在游戏市场中我这样的所谓“游戏达人”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而像我这样挑剔的游戏玩家也并不在游戏公司的市场定位里,
因为我们不仅不那么轻易地掏钱,还喜欢挑三拣四骂骂咧咧,把人家口碑弄得很差。”附上地址
会的。这和你手机上收到的脑残骗子短信、邮箱里收到的脑残群发广告一样,是一种智商筛选策略,稍有常识者都不会理会这些,所以运营者可以在广泛撒网的同时尽量不付出应付聪明人的成本。
想想会点开那些香艳愚蠢的广告去玩那些粗制滥造的游戏的人中,电脑白痴、中小学生、无聊的底层工人的比例会有多高,这批人的钱比起见多识广的老油条又会多好骗。
话说你觉得脑白金广告脑残么?人家卖的挺好~
这个问题和诈骗短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见 我认为,这样的广告在宣传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筛选。被如此低劣的宣传手段吸引进游戏的玩家,会比正常玩家更愿意在游戏中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回到题主的问题。其实这样的游戏不需要大量的玩家,因为游戏本身的开发和运维成本不会很高,只要能吸引到一两个闲着的金主来玩,就能完全收回成本以至创收。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页游戏真有人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