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猕猴桃米箩乡簸箕村的邮政地址怎么写

水城县米箩倮么村6月成熟的杨梅
作者:时间:[ 10:01:45 ] 0
  开园时间:日
  种植面积:90亩
  联 系 人:喻崇铭
  电 & 话:
  地 & 点:水城县米箩乡倮么村拢旧组
——责任编辑:令狐昌平
——信息来源:贵州农经网
网友评论: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200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黔ICP备000005
联系电话:(3;联系邮箱:水城县米箩乡簸箕村委会
地址:米箩簸箕
邮编:553000
营业时间:
周边社会团体/协会 周边酒店 周边景点
六盘水政府机构推荐
水城县米箩乡簸箕村委会最新评论
我要对【水城县米箩乡簸箕村委会】进行点评:
您的综合评分为:
划过星星并点击选中即可
*消费感受: 小于3000字
您可以填写消费过程中的真实发现,例如环境、服务、价格等方面的感受。
你还需要输入20个字。
我的昵称: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水城县米箩乡簸箕村委会地图查看
六盘水市最新生活信息
当前位置: &
&&水城县米箩乡簸箕村委会对米箩的感性认识
初次听到米箩这个地名,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撤区并乡的时候,知道米箩既是一个区的名称,又是米箩区所辖的一个乡名——米箩布依族苗族乡。在撤区并乡之前,人们所说的米箩,应该指是米箩区。据《水城县(特区)志》记载:<span STYLE="font-size:14.0font-family:楷体_GB年12月15日,水城县、钟山区分设。水城县共辖10个区,98个乡。米箩区共辖阿嘎、仲河、盐井、箐口、俄嘎、倮摩、米箩、铜厂和马场9个乡。原米箩区区公所设在阿嘎乡,即现在的阿嘎镇,现在米箩这个地名指的就是米箩乡了。
1992年,撤区并乡之后,将愿米箩区所辖的俄嘎、倮摩、米箩、铜厂四个小乡并为米箩乡。那时,我想象米箩应该是一个良田好土,水资源富足,气候炎热,盛产水稻的鱼米之乡,是水城的米粮仓,要不怎么能配得上米箩这样一个极富诗意的美名呢?米箩,是一个令我向往的好地方。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米箩大约是在2003的初秋时季。当时,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到水城县南部片区的几个乡调研农业生产工作,我作为《水城报》的一名记者,有幸被安排参加采访这次调研活动。
调研组的车队从市府大院出发,经六盘水殡仪馆、过石龙后,便进入了八大弯、通仲河,沿着左弯右拐、路面高低不平的乡村土路缓缓前行……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车队好不容易进入米箩乡境内的巴浪河石拱桥。
过了巴浪河石拱桥,之前在桥边等候的米箩乡党政领导与调研组人员打过招呼后,便坐上车在前面带路。一路上,巴浪河沿岸即将成熟的玉米、水稻含着泥土的芬芳和庄稼的清香扑鼻而来。
大约15分钟后,我随调研组的人员纷纷下了车,跟着领导走进了有几位布依族大娘正在劳作的一块稻田。金灿灿的谷穗勾下它那饱满的头颅,散发出缕缕馨香。布依族大娘的脸上笑开了花,写满了丰收的喜悦。随行的市、县领导与几位布依族大娘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了解庄稼的收成及布依族同胞的生产生活状况……    
欢快的巴浪河,波光粼粼,流水潺潺。顿时,歌曲《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的歌词从我的脑际闪过。米箩啊米箩,你真不愧是水城的米粮仓呀!那次,我还随调研组到野钟、果布嘎、龙场、顺场等乡对农业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采访。
我第二次走进米箩,是2005年的事了。那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革命史,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号召,了解红军长征沿途乡(镇)70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打造凉都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红色了旅游。
2005年5月11日至18日,六盘水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党史研究室、共青团六盘水市委、市文化局主,水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盘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凉都“红军从咱家乡过&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组织31名青年自愿者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在六盘水市的行军路线徒步重走长征路,以水城县青林乡为起点、盘县会议会址——九间楼为终点,途径水城县的青林、陡箐、蟠龙、阿嘎、米箩、野钟、顺场、龙场及盘县的普古、淤泥河、鸡场坪、滑石、刘官、城关15个乡(镇),行程160余公里。
5月11日上午8时许,我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有幸与其他30名队员穿着军装,在六盘水市三中参加了有市政协主席唐方信等领导出席的凉都“红军从咱家乡过&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的授旗仪式。
按照日程安排,我们从市区乘车出发,约12时来到当年红军进入水城县的第一站——青林乡大土村,之后,我们沿着当年红军足迹,从大土出发,一路走来,经过了三岔河上的铁索桥,董地乡的三锅庄,坪箐小学,猴儿关……14时40分,我们拖着火烧火燎、沉重如铅脚步抵达蟠龙乡法那吃中午饭。午餐后,我们继续前行,经阿嘎进入了米箩乡。
一进入米箩乡政府大院,在政府大楼的入口处,站着一位拄着拐杖,白发苍苍满脸沟壑纵横的老奶奶,她深情地注视着“红军”队伍。
据老人介绍,她是当年掉队的红军温中宝的妻子,今年87岁,名字叫温黄氏。她说她丈夫温中宝是江西省吉安府台河山人,与她生有三个孩子。解放时,丈夫就去世了,葬在簸箕村。
她听说今天红军要经过米箩,一早就特意来到乡政府,想看看江西老家的老乡。当我们告诉她,真正的红军今天没有来,我们是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开展的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
她听明白了我们的话后,沟壑纵横的脸上浮现了一丝失望的神色。当时,我们还仔细询问和了解她目前的生活状况,得知当地党委、政府对她的关爱后,我们很高兴。
温黄氏还给我们谈到尹志勇(化名为杨连长)在米箩组织开展的革命活动情况。
20时,市政协主席唐方信,市旅游局副局长杨京华,时任水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永俊(现任市文联主席)和时任水城县旅游局局长龚茜(现任水城县委副书记)等领导还来到米箩中学,与我们及米箩乡父老乡亲共同庆祝“红军过米箩70周年”活动,市、县文艺演员及当地群众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5月13日8时,我们从米箩出发,在青树村,我采访了红军李克彧的后代——李少权、李少明。
据李克彧的两个儿子李少权、李少明介绍,他们的父亲李克彧生于1914年,1927年,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来到李克彧的家乡——江西兴国县时,年仅13岁的他便跟哥哥参加红军,后其兄在“龙岗战役”中光荣牺牲。
1929年至1934年,李克彧是中共中央保卫局三中队三排的一名战士。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他因病掉队,便加入了红九军团,三月在金沙与敌人交战时膝部中弹受伤,行军至野钟常明掉队,就躲藏在梁启贤的家中养伤,伤好后便在米箩安家落户了。
据了解,李克彧还在米箩参加过尹志勇组织开展的革命活动。
现在回想起两次走过米箩的经历都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但对米箩的经济社会发展知之甚少。
之后,因水城县政协机关的党建扶贫点是在米箩乡的倮么村,所以,我到米箩乡特别是倮么村的次数就要多一些。但不管有多少次,因工作等多方面的因素,每次去了都是当天就离开了,对米箩的认识都只是一些感性上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我真正对米箩的了解,是在我作为一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进驻米箩乡倮什么村之后的事了。
同步小康驻村情怀
2013年春节之后没多久,单位领导找我谈话,动员我到单位的党建扶贫点驻村扶贫,时间为两年。
当时,我觉得事情来得突然,我没有思想准备。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党建扶贫工作,应该是派党员去,加之选派干部驻村是为干部提供一次基层锻炼的一贯做法,是干部获取基层工作经验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培养和提拔的重点对象,回来后是要被重用提拔的。而我既非党员,也对做官毫无兴趣,因此根本没想过领导会安排我去驻村扶贫。
不过后来从领导的谈话中得知,安排我驻村扶贫,并不是想培养重用提拔我,而是今年县委组织部门要求每个单位要派遣一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的名额。领导说单位没有适合的人员派遣,只好让我去。
我说我孩子还小,老婆也在打工,孩子没人照顾。领导说,好像有驻村补助,我说派其他人去吧,我不要补助了。领导说,这个不是要不要补助的问题,这是工作安排,即使没有补助,你也得去,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我无语,只好服从组织的安排了。
那两天正值全县召开“两会”期间,组织部门要求我必须在2月27日到市参加“全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启动仪式”,待启动仪式结束,就奔赴所驻的村开展工作。
当时,我说2月28日,政协全会才结束,再说了,我在2月27日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要作个大会发言,能否待“两会”结束后,再下去驻村。组织部门的人员说,这个恐怕不行。我说那我向我的领导请示后在作定夺。
之后,我找领导请示,领导说“两会”是全县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你接着开会,待28日政协会议结束后,3月1日就下去驻村。
就这样,3月1日上午8点中钟,县委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叫我做好准备,他说今天,有电视台和报社记者一起下去,要采访我驻村的情况。
我的天哪,第一天才下去驻村,就要接受采访,我真是有苦难言。我虽说曾经当过记者,也采访过别人,但那是别人工作中有了成绩、有了亮点,有宣传报道的价值,我才去采访啊!我还没开展工作,就要接受记者采访,这不是为难我吗?
8点30分,我、两名记者、组织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一起驱车从双水出发,沿水黄高等级公路,经蟠龙、过阿嘎,9点40分,直接到达米箩乡倮么村活动室。在倮么村活动室,米箩乡一名驻村干部,倮么村支两委七、八名干部,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农村知识青年,大家一起座谈,算是召开了一个见面会。
组织部的工作人员介绍完我们一起下去的四个人后说,还有一名省农委下派的干部没到,倮么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一共由五人组成;乡驻村干部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倮么村支两委的七、八名村干部。待村支书介绍完村的基本情况后,让我讲几句话,算是一个驻村的表态发言吧。
到乡政府后,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与我商量采访我的相关事宜,还好,这两名记者和都很熟,交流、沟通起来很顺畅。
第二天一早,在乡包村领导的带领下,两名记者、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及我们驻村工作组人员一起走访了倮么岩脚组赵晏光等5户农户;下午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春耕备耕情况,并与群众一起劳动……
之后,我们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主要是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情和群众所期所盼。
3月13日,接到通知:14日,在双水中心会议上参加“水城县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培训会”;15日,参加水城县“白千万帮扶工程”启动仪式。
培训会的内容都是围绕驻村工作的重要性、纪律原则、工作要求及涉及如何做好农村信访维稳、项目申报、扶贫开发、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驻村工作职责就一句话“一宣四帮”四个字,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帮助改善民生、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驻村近20天,使我进一步了解农村工作的艰辛和劳累。下面是我工作一天之后记下的日记。
今天利用赶倮么村集市的机会,上午,我们驻村工作组成员在村活动室门口摆“乡场便民服务摊”,为来反映问题、咨询相关政策的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了解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群众所期所盼所想。对群众反映的问,我们都一一做好记录,能办理答复的现场办理答复,现场不能办理答复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向群众承若将向相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争取协调解决。
下午,与乡村干部职工抓计划生育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并在工作中向村民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森林防火知识等。与乡村干部职工抓获6名野外用火人员、3名涉嫌违反计生政策的人员,并在乡计生办和派出所配合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取证工作。
之后,我还向米箩乡水利站站长蒋先林了解关于协调岩脚组水管的问题,蒋先林说300米水管已经到位了,叫村干部来拉走安装好,就行了。
晚上,与乡村干部职工到新发组参与群众会,征求群众在倮么村新发组建农业园区有关征用土地意见和建议。我不禁在心里默默地想,乡村干部工作真是太繁琐、太幸苦了!上级领导应多关心咱们基层的干部。
驻村近两年来,我走遍了倮么村的山山水水、走访群众近千户,为村委会、倮么小学、特殊困难群体,贫困学生等,办了一些事实,解决一些难事。我驻村事迹还先后在《六盘水日报》上以《在自己的村”里干出成绩来
——记水城县米箩乡倮么村驻村干部符号》和《以心换心情最真——记米箩乡倮么村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符号》为题进行宣传报道。
总之,驻村近两年来的感受是苦与乐交融,理想与成就同在。两年倮么人、一生米箩情。驻村的人生经历,我将永远把它珍藏在我生命的档案里,不时地用它来鼓励和鞭策自己。
农业发展异军突起
米箩乡位于水城东南部的巴浪河畔,距市中心区50公里,东与阿戛镇接壤,西与勺米镇相连,南与果布戛、野钟、杨梅等乡接交,北与盐井乡毗邻。全乡总面积137.41平方公里,有耕地5.88万亩。全乡地势呈南高北低走势,最高海拔为2400米,最低海拔880米,森林覆盖率达23.5%。
全乡辖5个行政村,98个村民组,8568户,31263人。是一个以布依、苗、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年平均气温17.8&#8451;,无霜期280~320天,有效积温3500~5000&#8451;,年降雨量1100mm~1350mm。乡境内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多年来,米箩乡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区位等优势,通过几届乡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在稳定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狠抓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特别是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省“5个100工程”、市 “3155工程”和县“421工程”,以现代化经营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乡已引进公司10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签约资金达20亿元,目前到位资金约6亿元。
米箩乡党委书记谢寿阳、米箩乡人民政府乡长陆朝平介绍,米箩乡大力实施“六个万亩”工程,即种植一万亩猕猴桃、一万亩杨梅及其他精品水果、一万亩蔬菜、一万亩核桃、一万亩茶叶和一万亩烤烟,推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目前,米箩乡从事猕猴桃产业的公司4个,分别为华荣公司、鸿源公司、润永恒公司和华林公司;猕猴桃科研机构2个,分别为省科学院和武汉科研所,已分别在俄戛和倮么建立猕猴桃产学研基地500余亩;从事休闲观光园区建设的公司2个,分别为重庆君豪公司和锦洋公司,已打造休闲观光园区1000余亩;从事园艺林木发展的公司1个,即荣祥公司,已整理土地2000余亩;从事蔬菜种植的公司2个,分别为四川锦酱坊和远通公司;从事养殖的公司1个,即东星公司,已建成养殖场1个。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主要从事茶叶、蔬菜、烟草、中药材种植及养殖等,其中合力合作社、丰业合作社、长青合作社等已初具规模。
通过几年的努力,现探索出了
“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30000余亩,有力整合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现全乡已种植猕猴桃21500余亩,其中野生猕猴桃5000余亩;杨梅及桃、李、梨等精品水果10000余亩,主要实施在荒山荒坡;蔬菜6000余亩;核桃11000余亩,主要实施在荒坡及坡耕地;茶叶8000余亩,主要实施在荒山荒坡;烤烟5000余亩。
在倮么、草果、铜厂等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有倮么亮河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养牛、羊、猪、鹅、鸡、鱼和天鹅等养殖大户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增收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米箩大力抓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素质。多次举办了科技示范户、绿色证书培训班,邀请了市、县的农业、林业、畜牧、扶贫、党建方面的专家和市职院老师进行授课,大大提高了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意识和综合素质。在每年的果树种植期间,还现场培训群众果树种植技术50余场100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种植技术。
多次组织群众到修文县的扎佐、乌当区的阿栗村、四川苍溪、陕西周至、广西北海、山东寿光、云南通海等地参观果树、蔬菜发展,拓宽群众的视野。
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大兴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几年来。着力抓好水利设施建设。
争取烟草、农发
、扶贫、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近2亿余元,实施了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巴浪河流域综合治理、安全饮水等,全乡供水设施、灌溉设施、防洪设施大幅度改善。着力抓好交通设施建设。
争取交通、发改、财政等项目资金近4000万元,实施了园区、通村、进组、入户道路硬化70余公里、桥涵建设2座,使全乡出行条件大幅改善和畅通能力大幅提高。
2013年,争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危房改造资金,切实解决农村危房户的居住困难,实施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1500户,危房改造500户,全面消除了茅草屋和危房。昔日的茅草房、危房被一栋栋小洋楼所取代。
因“六个万亩”工程的实施,大片大片的杨梅林,规范连片种植的猕猴桃基地,还有烤烟、蔬菜、核桃、茶叶、中药材等铺满了米箩的山山岭岭、田间地头。米箩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农民朋友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行走在米箩的大地上,处处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一个个美丽的村寨、一栋栋颇具黔北风味,又体现当地布依族、彝族特色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在向人们展示着米箩美好的发展前景和美丽乡村的中国梦。
米箩始终把加快发展,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作为第一要务。乡域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大提升,促进了全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8566万元,同比增长27.73%。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9066万元,增长29.05%,农业总产值完成9500万元,增长26.5%;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同比增长198.65%;财政总收入完成992.49万元,同比增长5.36%;粮食产量9873吨,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5584元,同比增长14.7%。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较大改善,经济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如今,猕猴桃和杨梅已经成为了米箩乡两张靓丽的名片。米箩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米箩红心猕猴桃示范园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一个以发展特色农业的星星正在水城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冉冉升起……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而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是一种新兴产业。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得到迅速的发展。
近几年来,米箩按照水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玉马经济带、玉马农业观光旅游走廊”的要求,紧紧围绕省级米箩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及米箩红心猕猴桃示范园区的建设,分别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对米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科学规划,邀请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对米箩乡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邀请北京华灵四方公司对米箩农业产业园区进行了规划,为米箩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米箩根据省、市、县的要求,结合省农科院、省旅游规划中心及北京四方公司有关专家、学者的科学规划,以猕猴桃为拳头品牌,突出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提出了“一核三园四型”的思路,着力打造米箩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一核”即以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为园区核心区全力进行打造;“三园”即着力打造俄戛万亩猕猴桃园,草果万亩猕猴桃园,铜厂万亩茶园及核桃园;四型即将园区分成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自然生态型和民俗文化型四个功能区。
经过两年多发努力,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逐步将种植园打造成休闲观光园。目前,俄戛猕猴桃园、草果猕猴桃园、倮么猕猴桃园初具休闲观光效果。引进重庆君豪公司打造的采摘观光大棚、农业生态体验馆、百亩荷花池、风雨桥、生态停车场、接待中心及马鞍景区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
吸引了台湾、山东、湖北、广东、海南、遵义、黔南等省内外的领导、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市政协组织的5省21市政协委员调研、全市千企帮村等大型活动等全市、全县性的重大活动在米箩举办。这些有力地向外界宣传推荐米箩,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如今,在猕猴桃和杨梅成熟的季节或者是节假日,市区的人们及游客带家人、朋友纷纷到米箩,或采摘猕猴桃、杨梅,体验生活;或者到米箩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及米箩红心猕猴桃示范园区观光休闲,吃农家乐,尽情体验享受优雅清新的农村风光和农村的特色美食;每天也有不少市区游客到百亩荷花池垂钓……
据乡里的干部说,在杨梅成熟的季节,每到周末,都有成百上千的市区市民开车到米箩七、八个规模较大的杨梅林场采摘杨梅;位于米箩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及米箩红心猕猴桃示范园区核心区的倮么村马鞍组的源菜农家乐,星期六和星期天,食客多的时候达十五、六桌,少的时候也有七、八桌。平常每天也有个三、四桌。米箩乡村旅游已迈开她强健的步伐……
我查过《水城县(特区)志》,倮么村应为倮摩村,但不知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人把“摩”改为“么”。
另外,还令我想不通的是,《水城县(特区)志》中记载:“倮摩”为彝语,意为“彝族大寨”。但据现在米箩乡的乡村干部及有关人士说,“倮么”是布依族语,“倮”是“大”的意思,也就是说“倮么”是“布依族大寨”的意思。
对第一种解释我不敢否定,它毕竟是志书上记载的,但我认为现在的倮么村居住的民族主要是布依族,何谓“彝族大寨”;对第二种解释我觉得要结合实际一些,布依族又称为“仲家”。俗话说“高山苗,矮仲家,不高不矮是汉家。”倮么不就是在海拔挺矮的巴郎河畔吗?且在此居住的布依族最多,占全村人口的65%以上,但“倮么”是布依族语这种说法只是人们口头上这么说,我还没有找到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加以佐证。
米箩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打造,应重点放在倮么村。倮么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倮么村有美丽的巴浪河,数百年来,居住在巴浪河畔的布依族同胞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流传下许多美丽动人民间传奇故事。
其中较有影响和流传深远主要有米箩乡机关职工、倮么村布依族卢清华收集整理的神秘的“号山”、“马脚田”的传说、布依山寨千年“枫神树”、“归乌”的传奇故事、“迁徙山”和“水营坡”的故事、“免粮碑”的传说、“嫌夫田”的来历……这些故事充分展现了布依族人对旧社会的深恶痛绝和对新社会的美好向往。
旅游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缘、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只有挖掘出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正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教授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孙尚清的观点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今后,米箩应把挖掘整理当地民族民间文化、收集整理红军长征中的红色文化及革命活动等,强化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米箩旅游文化品位,提高米箩乡村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若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一核三园四型”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米箩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做好产业园区的精细化管理,真正建成集古树、民族风情体验、生态农业展示、荷花池、接待中心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积极争取相关旅游项目资金,利用背面山建一个观光索道,在巴浪河上建一个大型露天游泳馆等旅游景区景点,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建农家旅馆、农家乐,发展特色小吃,开发旅游商品,办好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的同时,探索开办猕猴桃节、杨梅节等节日活动,努力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吸引更多游客、客商前来旅游观光、参观考察,为米箩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米箩的乡村旅游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远走越远。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编辑:keshu
上一篇 : 下一篇 :
 |   |   |   |   | 
黔ICP备010047号
中国六盘水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使用
浏览本网站,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设置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盘水市水城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