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为环保组织织做什么

环保部门能为化解过剩产能做什么?
更新时间: 09: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但家文
网友评论0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期提出的2016年五大任务中,第一项就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明确要求各地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同时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
在新的一年,各地环保部门应积极围绕国家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借势造势,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当好参谋助手,主动作为,力争今年在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
一是尽快划定当地过剩产能的重点行业。就全国而言,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产能大幅过剩,但就各省、市、县而言,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环保部门需提前开展相关调研工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2016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积极、主动地配合当地发改、工信等职能部门,尽快划定今年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行业,为经济综合部门制定化解过剩产能的年度工作目标当好参谋助手。 &
二是尽快确定当地过剩产能的重点企业。在确定地方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行业后,环保部门的下一步工作是,根据&十三五&城市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的原则要求,针对当地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威胁城乡环境安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优先考虑布局不合理、环境风险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尽早向经济综合部门提出2016年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企业名单,为其制定今年的年度工作计划提供目标指向。 &
三是尽快明确当地落后产能的淘汰范围。化解过剩产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优胜劣汰,让淘汰落后产能成为各地经济提质增效的一个关键点。各地环保部门应在认真分析环境统计和有关大数据基础上,仔细筛查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陈旧、无组织排放量大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或总量大的企业,配合经济综合部门把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腾出更多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金融资源,推动各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
四是尽快启动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方案。各级环保部门虽然不是化解过剩产能的主管部门,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化解过剩产能和经济提质增效的一个关键部门。各级环保部门要紧紧围绕今年环保工作思路和年度计划,盯住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排放总量、防范环境风险三大目标,围绕打赢水、气、土三大战役,主动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经济综合部门拟定化解过剩产能的环保配套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并尽快启动相关工作,为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做出环保部门应有的贡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09-14 09:58
09-14 09:23
09-14 08:59
09-13 16:06
09-13 10:5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
兹定于日(星期五)在北京上善徽州会所举办“2015…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当前的中国水处理行业,加强行业顶级精英之间的…
广告服务: 010-
媒体合作/投稿:010-
商务传真:01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Goootech.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环保,我能为你做什么?》读后感
自定义眼睛保护色>>> 字体颜色:
  背景:
  今天,我打开《想像作文》这本书,看到了一篇作文&&《环保,我能为你做什么?》。这篇作文篇幅不长,但却使我深受启发。
  作文中给我们指出了五点注意环保的方法:1、不用纸巾,自带手帕;2、随时随地节约水电;3、购买绿色产品;4、爱惜生灵,不吃珍稀动植物;5、不乱扔东西,多做清洁工作。说得多好啊!这跟我们的生活关系可大了。要是大家都不断地用水、费电,那最后一滴水可能真的就是我们人类的鲜血了。幸亏已有人重视这些问题,开始注意节约水电了。我的阿姨就学会了一水多用: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洗脸水冲马桶等。
  可是,在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的陋习。过节时,爆竹声声,烟雾弥漫;角落里,垃圾成堆,苍蝇成群;阳台下,&定时炸弹&,令人心悸;饭店里,一次性用品,层出不穷&&这一切,会造成多大的污染和浪费呀!真该早一日改掉这种种陋习,人人争做文明事,个个都能注意环保。
  为了人类的发展,为了家园更美丽,愿我们都能重视环境问题,成为文明的地球村公民吧!
  指导师& 杜森娥
求图片、喜欢图片、对图片不满、对图片评论、请下方留下你的想法!
我要补充/我要求助:
网友补充及评论内容:#杂志阅读#信息公开:环保组织能做什么_中华环境-爱微帮
&& &&& 【杂志阅读】信息公开:环保组织能做什么
点击上方“中华环境”可以订阅哦!信息公开:环保组织能做什么日,“120城市污染源环境公开(PITI)指数评价报告”在北京发布。这是自2009年以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连续第6年对全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本年度的PITI评价结果,120个评价城市的污染源信息公开平均得分从去年的28.5分,大幅提高到今年的44.3分。除本溪、克拉玛依、大庆三市得分略有下降外,其余城市得分均有所提升,提升幅度在10分以上的城市占总评价城市79.2%。榜首六年来首次易主,浙江温州市以69.3分跃居120城市第一名。山东城市群在信息公开表现上快速崛起,烟台和青岛分列第三、第四名。这改变了历次评价中东南沿海地区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山东和浙江两省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各地在信息公开机制上也有所创新,如山东采用“双晒”模式发布污染源日常违规信息;广东搭建“行政处罚信息”平台汇总各地市处罚信息,便于公众查询;湖南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上,引入公众参与,征询公众意见,并在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升级过程中邀请环保组织监督参与等。多个城市开通环保政务微博,受理网络环境投诉举报。其中,“山东环保政务微博体系”以及“银川政务云系统”尤为突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借鉴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PRTR)制度推动区内工业企业自愿开展环境信息公开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信息知情权是公众其他程序性环境权利,尤其是参与权的前提。公众只有获得足够全面且准确的环境信息,才能清楚知悉政府即将采取的各项决策行动,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良好的信息沟通可以使公众更有效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同时,也可以促进公众、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或避免由于信息不透明而引发的社会冲突。自2003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以来,中国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国务院及环境保护部相继发布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第一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此外,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中,也有一些关于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新《环境保护法》专门增加了一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堪称我国环境信息公开领域最高的法律依据。可以说,环境信息公开领域的制度建设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水平,重点污染源排放信息实时公开更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法律执行层面差距大当然,与世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还是有些差距的。例如,在公众申请政府公开环境信息时,《奥胡斯公约》规定“任何人”都可以申请,而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只有具备“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公众才能申请,否则政府部门可以拒绝公开。但立法层面的差距远远小于执行层面的差距,目前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主要问题是执行问题。正如IPE的报告所反映的那样,报告的评价指标设置依据的是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为一个百分制评价标准,本期评价的平均得分仅为 44.3,最高分才69.3分,体现出各个城市环境信息公开的实践与法律要求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最能体现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在实践中执行不力的例子,一是未能严格执行中国版的“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 PRTR)是被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纳的一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013年3月施行的《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要求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当于每年的1月31日前,向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填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与转移报告表、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发布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年度报告,向公众公布上一年度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危害特性、相关污染物排放及事故信息、污染防控措施等情况;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还应当公布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污染物的释放与转移信息和监测结果。这些要求已经很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以至于在该《办法》颁布之初,学术界和环保组织着实兴奋了一阵。但该《办法》施行两年多来,几乎“形同虚设”,无论是企业还是环保部门,似乎都没有把该《办法》当回事。在该《办法》施行两年后,2015年3月底、4月初 NRDC与自然大学向环保部、全国31个省级环保部门、25个市县环保部门、16家涉汞国控企业申请公开该《办法》的实施情况,最终的发现是该项工作尚未实施或正在开展中。二是环保部门未能按时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环境保护法》第55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明确了何为“重点排污单位”,但重点排污单位公开环境信息的前提是环保部门依法公开了“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规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确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但实践中大量的市级环保部门并未按时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致使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的程序无法启动。对相关环境信息有了解需求的公众和社会组织,也因为无法获得重点排污单位的名录而无从着手进行信息公开的申请或监督。至于环保部门未依法公开环评报告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未依法对公众申请信息公开作出回复、信息发布时间滞后,企业在公布环境信息时避重就轻甚至弄虚作假、公示(尤其是环评公示)的方式不便于公众知悉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要让纸面上的“法”落实到地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的七大发力点环保工作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推动。“基层”推动的一个应有之义就是公众的推动。刚刚颁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显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充分意识到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让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成为现实,公众是必不可少的一支力量,而环保组织又是公众中的主力军。那么,针对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和实践的不足,环保组织可以做什么呢?第一,可以监督政府是否依法履行了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的职责。《环境保护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规定了政府应当主动公开某些环境信息。但和个人一样,政府部门也有“偷懒”的倾向,公众尤其是环保组织应当不停地监督着试图偷懒的政府部门,随时指出他们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问题,让他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做好这份工作。如果发现政府应当公开而未公开,环保组织可以向其提出建议要求其改正,或者直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环境保护法》第68条明确规定:“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第7条规定:“不按规定报告、通报或者公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信息的,应当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责任”;第8条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指使篡改、伪造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应当追究其责任。”环保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追责规定,向有关部门举报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中的违法行为,并且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力扩大举报的影响。第二,可以申请政府公开信息,扩大公众的知情权。有些环境信息不属于政府主动公开的范围之列,或者虽然属于主动公开之列,但政府部门并未及时公开,这时环保组织就可以向政府部门申请公开信息。如果政府部门以申请人未能证明“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为由拒绝公开,则可以考虑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原告不能合理说明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系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且被告据此不予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因此申请人很有可能败诉。但是提起此类诉讼,不能简单地以胜败论英雄,唤起公众的关注,让立法者看到这种规定的不合理之处,才是这种诉讼的意义之所在。退一步说,至少对于那些能够证明“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环保组织来说,应当充分利用法律的授权,不断“挑战”政府部门的惰性,让他们的行为逐渐符合法律的规定甚至“超越”法律的规定。第三,可以督促重点排污单位公开环境信息。对于未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的重点排污单位,环保组织可以尝试如下几种途径督促其公开:其一,依法向环保部门举报,要求环保部门责令其公开。其二,尽管目前的法律并未明确授权,但环保组织也可以尝试直接向企业发函要求其公开,并以向环保部门举报作为“威胁”。企业当然可以不理会环保组织的公开要求,但如果提出申请的环保组织多了,企业自然会重视。第四,可以考虑对拒不公开环境信息的政府部门或者企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如果经过环保组织的“催告”之后,某些政府部门或者企业仍然拒不公开依法应当主动公开的环境信息,例如环保部门未能依法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或者未依法公布环评报告书全文,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未能依法公开危险化学品释放和转移信息,则可以尝试对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其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至于法院受不受理是另一回事。通过这种方式,必将对被诉的政府部门或者企业产生一定的威慑效果,也有助于推动将来修改法律时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正如2005年北大法学院六师生在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时仍然坚持提起松花江水污染环境公益诉讼一样,社会需要一些先行者去挑战现行法律的局限,从而促进包括立法者在内的广大公众进一步“解放思想”,逐渐拓展法律和权利的边界。第五,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布经过整理的政府或者企业环境信息。IPE制作的“污染地图”、“蔚蓝地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污染地图”、“蔚蓝地图”有助于解决环境信息公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政府和企业已经公开的环境信息可以方便地被公众所知悉,从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未来,环保组织可以考虑拓展这方面的工作,例如,可以开发一个App,收集全国范围内所有正在进行中的环评公示信息,让更多有志于保护环境的人士有机会参与到环评的公众参与环节,积极献言献策,从而提高环评的质量。第六,可以通过舆论的力量树立环境信息公开的“领跑者”,呼吁其他政府部门或企业向其学习。环保组织应当努力发掘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领跑者”,并利用社交媒体等手段,充分发挥舆论的力量,激励后进者向“领跑者”学习。IPE和NRDC的年度环境信息公开报告就是一个优秀的范例:通过梳理每个城市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总结一些城市的最佳实践,给上榜的城市施加压力或者树立信心,激励他们互相学习,在竞争中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公众了解各自所在城市的环境信息公开水平,促进他们去进一步推动所在城市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第七,可以做一些环境信息公开领域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例如,制作一些环境信息公开的手册,告诉公众应当如何获取环境信息;培训其他环保组织的成员,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运用现有的法律法规促进环境信息公开的工作;介绍和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告诉政府和企业应当如何更好地公开环境信息并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等等。当然,如果有足够的经费来源,也可以资助其他环保组织开展与环境信息公开有关的工作。信息公开是获得公信力“捷径”信息公开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环境监管手段。仅仅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就足以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信息公开也是获得公信力的“捷径”。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得越充分,就会发现站在自己一边的“同盟军”或者“消费者”越多,其政治地位或者市场地位也就越重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为环保组织的介入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环保组织应当牢牢把握这个良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自身所擅长的工作,并与其他环保组织通力合作,推动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水平更上一层楼。(文章选自《中华环境》杂志)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华环境》杂志在这里与你相聚。中华环保联合会致力于搭建环保NGO交流平台、环境污染案件援助、开展环保公益活动;《中华环境》杂志关注环境领域热点问题、分享环境领域的权威信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我能为环保做什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能为环保做什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能为环保做什么
来源:  8:09:00 【】 
  我能为环保做什么  涓涓的细流,汩汩的溪流依旧流淌;绵亘的峰岭,巍峨的大山依然挺拔。但昔日的脸上污秽不堪,不再桃红柳绿。  山河间,遍地垃圾。依旧&三万里河东入海&,却污水荡漾;依旧&五千仞岳上摩天&,却树割木伐。小巷间,臭气熏天。依旧比肩继踵,却垃圾歌舞;依旧大厦高建,却毒砖搭建。往日的景色,被吞噬了。我能为环保做什么呢?  拐角,小巷东方,垃圾成山。我弯下腰,伸出稚嫩的双手,提着空大的垃圾袋,出现在街上。劳累一日,擦擦额头的汗,欣慰一笑。再回首,小路依旧;再回首,焕然一新。背着沉重的袋子,吃力的走着,心中却无比轻快。  直走,草坪中央,小草弯折。我直径走去,和蔼劝导草坪中飞跃的顽孩:&小草正睡觉,勿入草坪来打扰哦。&轻踏过草坪,望着成长的小草,失露一笑。蓦然回首,绿色洋溢。跳着欢跃的步子,消失在草坪中,心中快乐不尽。  那里有绿色,*里就有生命。让小草有延伸的空间,让大树有向上的苍盛。环保,只差一步。拾起一张纸屑,绿色更近一步。  我哼着小曲,踏在小路上。拐角,小巷东方,依旧狼藉。我止住了脚步,吃惊的望着,眼角不禁溢出了泪水。满地的垃圾,零散分落。我不敢再看,加快了脚步向前。直走,草坪中央,小草瘫在地上,失去了昔日的绿色。再回首,小路依旧;再回首,狼藉一片。我不堪回首,为小路而哭泣,为小草而落泪,更为人类而伤心。  &不要让绿色从身边消失。&我含泪发出深深的感叹。&小草渴望洁净的草坪,人类渴望绿色的家园。&  &我,还能为环保做什么呢&我不由发出由衷的思考。&环保,真的只差一步。&  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1:30:00)?&&( 14:05:00)?&&( 9:51:00)?&&( 14:33:00)?&&( 14:33:00)?&&( 14:33:0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能为环保做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