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会使货币在国外货币购买力指数降低,那对货币在本国货币购买力指数为什么没影响?政府为什么不干预?

当前位置: >
人民币为什么会国内贬值,对国外又升值?
来源: . | 
15:31:19  编辑: 徐振
  在生活中,人们感觉到在国内,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而在国外,人民币越来越值钱。其实,前者是讲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后者则关涉汇率。
  货币购买力和汇率
  常常听到不少人抱怨:“不是说人民币升值了吗?那么钱应该更‘值钱'了吧?但我为啥感觉钱越来越不值钱呢?”这里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解开大家的困惑。
  李大妈在市场上买大米时,发现此时大米已经是3.30元/斤了,她记得这种大米在2005年为1.90元/斤,因此,可算出该大米的物价指数为1.74,8年期间年平均上涨9.2%。就购买大米的能力而言,与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缩水至576元,即人民币对内贬值了。
  但当李大妈去中国银行购买外汇时,她又看到当前汇率已是6.1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她用1000元可购入162.07美元。她记得8年前8.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当时1000元人民币只能购得120.77美元。8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4%。今天,她手中的人民币可换更多的美元,就交换美元而言,汇率上升使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这就是物价上升带来的人民币对内贬值和汇率上升带来的人民币对外升值。
  这个例子说明货币购买力和汇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币购买力指单位货币在某一价格水平下能购买商品及支付服务费用的能力。汇率则指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在生活中,人们感觉到,在国内,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而在国外,人民币越来越值钱。其实,前者是讲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后者则关涉汇率。
  在国内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
  多年来,由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致使我国的货币投放量无论同我们自己过去比,还是与世界各国相比,都有着较大数量的超发。到今年第一季度为止,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2002年年初为16万亿元,10多年中增长超过5倍。我国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超过200%,我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约为美国的1/3,而货币投放量比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一般说来,货币数量与物价总水平有着水涨船高般的对应关系。但在实际当中,货币超发后,往往不是表现为市场上所有物品都同时、同比例地涨价,而是表现为有的商品涨价堪称凶猛,有些会涨得相对平稳,有些则会呈价格下降的趋势。这又是由具体商品的需求、供给状况及购买者预期等多因素决定的。国内大城市中的商品房价上涨就是最为突出的堪称凶猛者。
  众所周知,目前的人民币升值更多还是由于美元贬值带动的,而并非人民币的主动性升值。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自身存在问题,加之农业产业链比较薄弱,使得国内商品价格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同步上涨。这成为造成人民币汇率出现升值,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却感觉到贬值、钱越来越不值钱的重要原因。
  这种状况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譬如,有利于国内企业降低进口成本,在进口国内所需的原材料、能源、高科技产品、各种消费品,以及偿还外债方面将获益,还有利于国人去境外旅游、留学、投资。但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出口成本,特别是那些完全依靠低价产品、廉价劳动力,利润较薄的企业。
  外储、美债损失惨重的流行说法靠谱吗
  在人民币升值,即美元不断对人民币贬值的形势下,如果李大妈在8年前存下一笔美元,到今天再想换成人民币时,数量当然会大为减少。因此,国内不断有流行说法认为:美元的贬值致使人们持有的美元,特别是巨额国家外汇储备及政府购买的美债损失严重,3万多亿美元的外储及美债,迄今已损失1/3以上,超过1万亿美元,如此这般,余下的美元也将成为废纸,此为外储被国际阴谋所害。
  这类说法之误在于把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混为一谈了。要明确的是,反映国内购买力下降的对内贬值,这是货币的自我比较;而人民币对外升值,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作为汇率概念,是不同货币间相互比较。
  在现代社会,除了收藏家外,人们追求货币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买东西,包括兑换其他货币的便利,即需要人民币是为了买中国商品,需要美元是为了买美国商品及国际上可用美元支付的商品,而不是为了保证购买人民币或其他货币的价值。因为在当今自由汇制下,任何货币都不具备这一能力。
  因此,观察持有美元有否受损及美元是否会变成废纸,也要把美元在其国内的购买力和美元汇率分开来看,而非只看单独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数值。即前者要看美国的物价水平,后者则看美元指数。
  近10多年来,美国的通胀并不高,年均大约2.5%左右。如果以购买波音747飞机来看,其价格从2008年的3亿美元/架,提高到2010年的3.17亿美元/架,年增长率为2.87%。这表明,中国人所持有的美元,相对世界其他货币,美元的国内购买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仍属最低的之一。
  至于在美债上的年收益率只要高于2.5%,或高于美国的物价指数,那么其购买力相对于一揽子消费物品或波音747而言就没有受到损失。
  看美元对外升值或贬值的情况并不能只看与人民币的关系,更多地要看美元指数。该指数衡量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汇率变化的程度。美元指数上升,表明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比价上升,美元对外升值,美元有所走强,这意味着,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降,将有利于美国的进口,但不利于出口。此时对持有美元的其他国家和个人,也意味着,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增强。反之则是,国际购买力降低,有利出口,不利进口。
  近些年来,美元指数一直在70~90点波动徘徊。2012年最低78.77,最高80.20;今年1月79.21,7月一直在80多点。
  对持有美元的其他国家和个人而言,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买美元计价商品的购买力是在一个范围内有所波动,不如在美国国内“值钱”,但肯定没有成为废纸,所以,阴谋说也是无根据的。
  因此,持有美元者,不论个人还是政府,去买回对自己有效用的、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投资),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一揽子商品(相对国际市场,美元的国内购买力更稳定),就实现了价值,就没有“受坑害”。而持有美元长期不用或为了单纯保持在国际市场买某些商品的能力,及日后买人民币或欧元的能力,则是不明智的。
  专家谈人民币对内贬值:8年间1000元缩水至576元(1)
深窗公众平台为啥大家都想本国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贬值?_上文申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92贴子:
为啥大家都想本国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贬值?
G20杭州峰会带着丰硕的成果落下帷幕。有些啥成果呢?据说很多很多。本老头注意到成果之一是这些大国领导人经过激烈讨论达成了一项共识: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这个共识有意思,值得探讨探讨。货币贬值是一个趋势。不仅是客观趋势,更是主观趋势。啥意思呢?就是各国政府都在暗暗使劲让本国的货币在国际上与别国的货币比价(也叫汇率)跌下来。好比人民币对美元,曾经是6比1,现在是6.7比1,人民币就跌了。当然这主要是客观因素使然,但有没有货币管理当局主观使劲的因素?可能也有一点。现在大家达成共识,就是说大家相约不再这样主观使劲去干预汇率让其下跌了。为啥要使劲让自己的货币贬值呢?照我们老百姓的思维,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上购买力坚挺才好。好比我们的人民币,早些年是8元换一美元,前两年上升到6元换一美元。好呀,在国外的购买力明显上升。以前买个日本电饭煲要五千人民币,现在四千就够了。于是大家纷纷走出国门,去旅游去购物,安排孩子去留学,扬眉吐气。我们老百姓不明白政府为啥要让自己的货币贬值,那是因为我们只考虑自己手上的货币在国外的购买力,政府考虑的问题就要多一些,广一些,复杂一些。具体说,政府着重要考虑本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这里面有一个原理,去国外买东西,本国的货币升值好;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到国外去卖东西,本国的货币适度贬值好,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在当地销售,更有竞争力。这第一个方面好理解,这第二个方面就比较玄乎。为啥本国货币贬值更有竞争力呢?我举一个例子,不一定说得清楚。好比一个茶杯在人民币对美元6:1的时候在美国卖一美元,销售商有钱赚。后来人民币贬值,6.6:1,跌了10%。销售商如果在美国市场上还卖一美元,他就多赚了6毛钱。这个销售商就会考虑降价,比如降为0.9美元一个,0.9美元回来换回人民币,也有6元钱,他还是一样滴赚钱。这0.9美元一个的杯子还是原来的杯子,自然买的人就会多起来,当地生产的杯子就会受到排挤。竞争力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各国政府对国外的产品低价在自己国内销售,很敏感。照理是好事,老百姓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还不好么?但问题是挤兑了国内的企业,这就是大问题。短期内牵涉到税收和就业,长远看就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国防安全。比如我国的钢铁价廉物美,满世界销售(代价也很大哟,蓝天没了,绿水也没了),许多西方国家的钢铁厂就吃不消了,纷纷倒闭。这个问题就大了。一旦发生战争,我们把钢铁卡住,他一时半会不能恢复生产,那就要被动挨打了。这个问题最近西方国家好像有点醒悟,不让我们贱卖钢铁了。所以,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各国政府一般会以反倾销的办法来对抗国外的低价销售;为了开拓国外市场,一般又会以本币贬值(或者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等)的手段来提高竞争力。当然,本国汇率人为贬值也有一些规矩。首先要有一个限度,以刚刚好为标准。啥叫刚刚好?比如上述的茶杯,人民币贬值10%,这就刚刚好,我们的茶杯在美国好卖了,换回来的美元也不少。你要是无限贬值,好比贬到12:1,原来一美元一个茶杯,你现在可以卖半美元一个茶杯。杯子是好卖了,但换回来的美元少得可怜。这些美元最终是要去国际市场采购的,这就亏大了。其次呢,本国汇率贬值最好是看对象。比如向美国主要是出口,那就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降下来;比如对日本主要是进口,那就把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升上来。这样做买卖,就通吃了。当然,这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但方向是这个方向。其实呀,本国货币暂时的贬值是为了长远的升值,没有哪个国家打算一直这样贬下去。因为长期的持续的贬值,造成的后果必然在国内形成通胀,在国际上缺乏购买力,这就是灾难。人为干预汇率使其贬值,多半是一个竞争策略,目的在于打败竞争对手。一旦得手,占领了市场,这就主动了。然后它的汇率可以慢慢上升,赚取更多的外汇。这就是本老头理解的货币战争。G20的共识,等于大家同意休战。当然,会不会真的休战,要走着瞧。俺说完了,像个专家一样转身就走。只是背后没有掌声,更没有银子。朋友们,不给银子,给点掌声好不好?
中国监督会的金融数据库 挖掘上文申江真实数据.立即免费查询
我是吧友新人!连贴都不知道从哪发!求科普!
没有见到利好在什么地方
中国搞起!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10750人阅读
finance(25)
本国货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
Ⅰ.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①本币贬值对进出口收入有影响。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本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推动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的增长。
②本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
Ⅱ.本币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①本币贬值后,一国的贸易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整个经济体系中外贸部门所占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
②本币贬值对物价也有影响。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步扩大到所有商品,易引发通货膨胀。
Ⅲ.本币贬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①小国的汇率变动只会对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但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并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主要工业国汇率的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在国际贸易和借贷活动中,将使吸进贬值货币的一方遭受损失,而要付出贬值货币的一方,将从中获利。
③主要货币的汇率不稳定还会给国际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首先从泰国货币贬值开始的。1998年日元对美元的比价持续下跌,降到八年来最低点。这对亚洲各国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在美国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引起轩然大波。中国政府庄严宣布:人民币不贬值,这既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承担着相应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货币贬值首先会提高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并通过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的替代作用,使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也会提高,物价水平的提高将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从而导致对名义货币余额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通过出售商品和金融资产来满足增加的名义货币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效应只有在货币供应缩减或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否则,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冲抵了由本币贬值引起的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国际收支将得不到改善甚至会更加恶化。
&&&&&&&& 货币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只有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产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其次,出口扩张引起国民收入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并且,边际吸收倾向应小于100%,贬值时增加的国民收入才会大于总吸收,国际收支才能改善。吸收分析法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搭配方案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存在闲置资源,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如不存在闲置资源,则采用货币贬值政策与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 吸收分析法的原理告诉我们,闲置资源的存在是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条件,但分析近几年汇率贬值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实际状况,资本短缺的&瓶颈&效应是导致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的重要原因。尽管金融危机中,伴随汇率下跌,导致生产衰退形成工人失业,但与汇率下跌同时出现的是大量资本外流,劳动力资源闲置与资本短缺同时并存,资本的短缺限制了闲置资源的利用,形不成新的生产能力来增加国民收入,同时,本应紧缩由消费与投资形成的总吸收却难以缩减,很难保证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00%,因此,尽管货币贬值,也改善不了国际收支状况。
&&&&&&&&&&&&&&& 假设某一商品的国际市场只有A、B两个供应国即出口国为出口竞争关系,其他国家均为需求国即进口国,A、B各占市场份额50%,首先,A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为改善其逆差状况,采用货币贬值政策,A国的货币贬值有效。增加了出口,而扩大的份额正是B国丧失的份额。B国不甘心份额的减少。也采取贬值措施、争回失去的份额,由此开始产生一轮又一轮恶性贬值竞争,形成贬值陷阱,以下模型应能形象地说明贬值政第的无效性。 首先,从单个国家来看,A、B两国的每一轮货币贬值都是有效的,第一轮贬值中,A国货币贬值10%,市场份额由50%增加到75%,出口需求弹性2.5(2.5=25%/10%),B国的贬值同样也是有效的,B国货币贬值10%后市场份额由剩下的25%恢复到50%,弹性也是2.5,第二轮贬值同样具有弹性,且同样有效,如此可以循环往复。 其次,从总体而言,贬值却是无效的,因为,经过两轮甚至多轮贬值,市场份额又回到初始状态,仍然是50%对50%。再深入的结论是,这种贬值对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无效,它实际上会恶化一国的国际收支,并通过联动效应、恶化所有参与恶性贬值竞争国的国际收支。经过两轮贬值后,两种货币的汇率比初始期均贬值19%(19%=100%-90%X90%),而市场份额却保持不变,即出口量保持不变,意味着两个国家的出口收入均下降19%,这种从单独一次来看贬值有效,而从总体来看贬值无效的现象,借用凯恩斯的&陷阱&一词,本文称之为&贬值陷阱&。
&&&&&&&&&&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金融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生了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变动不甚敏感,而短期资本对汇率变化的灵敏度非常高,本币的些许贬值可能形成巨额的短期资本流出,造成对国际收支的强烈冲击。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在1.5万亿美元以上,绝大部份是无贸易和投资背景的资本流动,特别是套利和套汇资本的流动。 短期资本即国际游资的冲击作用反映在下列几方面:一是它的无序性,政府除非采取强制性管制措施很难预测和管理短期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二是它对汇率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如果某国货币的汇率或利率上升或预期上升,游资便大量涌入,一旦一国货币汇率或利率下调,游资便大量涌出,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要留住游资不致涌出,只有提高利率,这又会导致通货膨胀也是货币贬值国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三是无时滞性。汇率贬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却没有时滞,是迅速而且剧烈的,也许在一国货币贬值政策还没有实行而只是存在贬值预期时,国际游资的流出就已开始,一旦货币真的贬值,游资的流出便无法控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即使有正面影响,也有一个时滞过程,而对短期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却没有时滞甚至会提前,在贬值的初期,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便在所难免。综观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陷入金融危机的国家,危机前大多对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不加限制或很少限制,靠短期资本的盈余来支撑国际收支,造成贬值时的巨额资本逆差,形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287138次
积分:3152
积分:3152
排名:第8224名
原创:96篇
评论:32条
(5)(3)(44)(4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币贬值对本国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