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是搅局者还是奇点.创新者峰会2016 凤凰资讯

网站通告:
万酒招商网官方QQ群目前只有以下三个:062215;其他以万酒招商网名义成立的QQ群所有言论均与万酒招商网无关,特此通告.
当前位置:
谁会是电商界的“独角兽”
热门资讯推荐
谁会是电商界的“独角兽”
来源:www.9111.tv &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114
1919酒类直供和酒仙网,谁能成为酒水电商领域的“独角兽”?应该说,近5年时间以来,酒水行业的电商风口大开,各式各样的平台也是层出不穷,然而你来我往之后,最终能坚持到现在并且势头依旧如初的平台似乎也只有1919和酒仙网。
最开始的时候,酒仙网的意图很简单,就是让大家可以在网上买到便宜的酒,便宜、方便而又保真,后来酒仙网试图成为“酒行业的小米”,寄希望于在这一领域打造出属于平台自身的爆款产品,现在,酒仙网希望成为这一领域的“独角兽”。
7月22日上海举办的1919全球采购大会再次让1919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从一名普通的卖酒商转型到酒水电商平台,并带领1919一路披荆斩棘、雄关漫道,1919酒类直供CEO杨陵江也一度被冠以“搅局者”的身份,而今握手言和之后,1919也迈上了新的征程。
这个行业需要一些搅局者的角色,来逼迫一些参与者做出改变,就如同马云那句经典的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确,深处这个调整起伏的时代,你不做出改变,就只能被改变。
做“独角兽”
“独角兽” 一词最初是在硅谷用来指在新一轮融资时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十亿美元也就成为了独角兽公司的门槛。
2015年,《财富》(Fortune)发表了一篇名为《独角兽时代》(The Age of Unicorns)的封面文章,同时列出全球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名单,即《全球独角兽名单》,名单数据来自PitchBook、CB Insights等咨询机构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及独立调研,需要注意的是,名单中不包含IPO公司。
这份名单中有35家中国企业,除了我们熟悉的小米、滴滴出行之外,还有一家企业我们也很熟悉,那就是酒仙网,属于估值10亿美元~20亿美元的区间。
综合分析这些国内外的“独角兽”类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大多属于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公司,往往在成立之初不被看好,会受到来自行业内传统势力的打压,但会逐渐改变所处行业的一些传统模式,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快速切近消费者终端,绕过传统渠道模式而直接服务于消费者,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辅助下通过消费者的购买频率、嗜好和周期等提供便捷的后勤服务。
酒仙网正在积极向B2B模式转型,将众多烟酒店、餐饮店、KTV、商超、便利店、企业及商会等发展为会员;然后,酒仙网向上游酒企采购,通过中酿酒团购网向会员销售。
1919酒类直供的生态化路径是通过搭建和完善零售平台,推动渠道扁平化,借助平台优势和零售优势将传统经销商纳入自身零售体系,成为1919酒类直供的供货商和零售门店。
目前1919酒类直供的生态化已初具规模。在厂家和消费者之间,1919酒类直供已经构建了一个云平台,涵盖购酒网、天生绝配、嘴上功夫、商城、快喝、、隔壁仓库、精品商城、逸香教育等不同业务属性的平台模块,与百度糯米的合作又将引入线上百度流量支持,线下则通过合伙人制组织裂变和门店直营或加盟,快速实现全国化扩张。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上述的35家中国独角兽公司中,约有2/3使用了云计算作为创业的助力器。
此前,阿里研究院曾发布一份报告,指出从计算成本来看,基于云计算的创新创业将降低70%的成本,同时提升300%的创新效率。在这份国内独角兽名单中,阿里云服务了约一半的独角兽公司,滴滴出行、大疆、众安保险、酒仙网等都是阿里云的云上客户。
此外,酒类B2B电商“易酒批”此前也宣布完成B+轮2亿元人民币融资,至此,易酒批已获累计4.5亿元。据悉,易酒批目前的估值已经近30亿元人民币,也开始快速向独角兽企业迈进。
加速度扩张
7月22日,1919的全球采购大会让我们见证了其日益庞大的渠道威力。据悉,来自全球的知名酒类品牌包括、、、汾酒以及全球领先的公司、全球知名品牌百威、世界第五大酿酒集团嘉士伯等467个知名品牌出席本次活动。
杨陵江透露,年至2019年累计销量预计将达到1750亿元。其中2016年将实现销售70亿,亿,亿,2019年将突破1000亿。
到2019年,各渠道销量经过三年增长,1919的零售销量占比为50%,战略经销商销量为30%,餐饮渠道销量为20%。而此次近1400亿元的采购订单则是1919铸就宏伟蓝图的重要一步。
很显然,1919已经进入了一个跑步前进的阶段,当行业调整期给众多传统型经销商以沉重打击的时候,1919却开始了另类的弯道超车。
据杨陵江介绍,目前1919和各类别代表品牌在新的合作方式上都有所突
相关资讯推荐
韩进海运近日向韩国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成为近期全球关注的事件。但究竟对中国进口葡萄酒行业造成多大影响,葡萄酒商业观察也一直在密切关注。12天过去,葡萄酒商业观察通过调查发现,韩进海运事件短期内对进口...
为系统总结茅台集团公司机关党委各单位、部门作风建设工作成效,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整改、巩固成效,推动机关工作人员转作风、强服务、提效能,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署,日上午,茅台集团公司...
消费者年轻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传统文化深厚的白酒行业面对这一趋势,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文化都产生颠覆性的变化。特别是年轻化的小酒,如雨后春笋被各大酒厂开发上市,但是真正做大做强的不多,小郎酒从2005...
万酒招商网-专注于帮助酒水企业提供酒水招商,酒水代理的服务性平台,备案许可证:豫ICP备号-1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为保障双方利益,请双方在交易前谨慎考虑
技术支持:万酒招商网苏勇:“独角兽”企业,是搅局者还是创新者|教授观点_财经周刊-爱微帮
&& &&& 苏勇:“独角兽”企业,是搅局者还是创新者…
本文 3376 字,阅读约需要 6 分钟“独角兽”的超前性和新颖性,往往让它成为原有行业的搅局者,搅局者一开始总是充满非议。但它最终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即使失败,也有价值。全球创新浪潮下,一批小而新的初创企业,短时间内火速蹿红,深受资本青睐,它们被称为“独角兽”。 尤其在硅谷,“独角兽”企业用来特指新一轮融资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然而,从2016年初开始,对“独角兽”企业的唱衰络绎不绝。比如最新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获得“独角兽”地位的美国私营高科技公司中,近三分之一估值将低于10亿美元,“独角兽”正在缩水。而在互联网创业大潮下,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又会如何呢?与复旦管院苏勇教授的一席对话,或许可一窥究竟。& &上海观察:您怎么理解中国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按照硅谷的标准来定义吗?& &苏勇(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最初,我们直接把硅谷“独角兽”的概念拿来使用,比如说,在中国估值超过10亿人民币的初创企业,就能称为“独角兽”。它们和硅谷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初创企业往往过去不为人所知,忽然一下子冒出来,有点像经济领域、企业领域的“网红”,得到的关注成倍增长,市值和行业地位忽然爆发出来。& &如手工艺品电商Etsy、奢侈品电商Gilt、短租平台Airbnb等。而我们市场上耳熟能详的“独角兽”还包括小米科技、大众点评、今日头条等。 & && &上海观察:过去一家企业从白手起家,到慢慢在市场有所耳闻,中间经历了无数考验,仅仅积累口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如今,许多小企业能火速蹿红,是不是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有莫大关系?& &苏勇:今天的小企业能火速蹿红,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互联网经济本身就有一种放大效应,无论是普通的事件还是人物,借助互联网,一下子就人尽皆知,消息被放大了。经济领域同样如此,一些借助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起来了。比如小米,在推出第一款产品之前,就借助互联网一下子放大自己的品牌形象,当时的消费者还没有享受到小米的产品,就已经知道小米了。这在前互联网时代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客观上,互联网平台确实更容易助推今天的“独角兽”企业。&&其二,传统成熟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年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已经很好。但是现在的初创企业,一年内如果不增长50%,就会面临被别人竞争掉的危险。为了生存,为了得到投资界的青睐,现在的初创企业都会不断放大影响,迫使自己“超常规”增长,这种模式也更容易催生“独角兽”。&& &上海观察:在互联网时代,许多初创企业都没有盈利模式,仅仅烧钱就能烧出影响力。这种“独角兽”的发展路径究竟合理吗?& &苏勇:初创企业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调动所有资源在拼命开拓市场和占有率。比如早期的滴滴、快滴,依靠补贴快速获取市场用户,烧钱得到了客户流量,而一旦占据了市场,风投就会火速关注,继续给钱让它烧,估值也在影响力中渐渐被抬高。& &这种发展路径不能说不对。过去,初创企业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的发展阶段,即亏本也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只是这个阶段可能比较短,因为它烧不起。&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不盈利的时间段可以被拉得很长,只要你不断有概念,有故事,有眼球效应,吸引得了客户和流量,即使没有盈利模式也能让风投一个接着一个来投。那风投为什么看中你呢?企业估值不断做高以后,有些风投是打算套现的。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至今没有盈利,却活得好好的。& &但即使如此,企业不盈利的时间也不可能被无限拉长。最终,要么还是找到一种收支平衡的模式,要么就是风投套现后,有后来者接盘,企业面临重组或变革。 & && &上海观察:资本市场越来越复杂的玩法,是不是也在助推这种“先给你画个大饼”的发展模式?& &苏勇:如今的资本市场确实高度复杂,而且越来越灵活,给了初创企业很多机会。技术、产品,一旦和资本结合,什么都有可能。我觉得其中的一大变化还不仅仅是资本的复杂性,而是经济的全球化。现在许多风投和资本是在全球进行项目扫描。中国不少“独角兽”企业,都受到全球资本的青睐,更加助推了“独角兽”的土壤。&&我去年去硅谷考察,发现硅谷的“独角兽”基本套路也是一样,把企业估值做高,吸收风投。发展快速总会带出些泡沫,这点不必过于苛求。但是硅谷仍然有不少企业比较踏实,他们的孵化器也在认真做事。每个行业都会有一部分人靠概念炒作短期套利,也总会有一部分人想认真做些什么。& &然而我们与硅谷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可能玩概念的企业更多点,做实事的少了点。这是我的担忧。&& &&&上海观察:所以传统企业的人会心有不平:我做得那么辛苦,而你们整天去给风投讲故事,玩虚的,还活得风生水起。凭什么呢?& &苏勇:互联网经济时代,人们的关注点和传统经济时代不太一样,盈利模式也不太一样。我甚至觉得,互联网会颠覆一些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提出了科斯定理,解释现代企业为什么会形成。科斯定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内部交易和外部交易。他指出,外部交易成本比较高,所以一家企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其发展趋势是不断成立新的部门,最好从原料到成品,所有环节都在一个屋檐下完成。内部交易的模式节省了成本。&&但是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一切都可能被颠覆。外部交易说不定比内部交易成本还要低。一家企业,如今只需要做产业链中最有价值、最擅长的一个部分,其他环节都能外包,或许更加省时省力省成本。&&今天,企业从生产、组织,到运作都可能发生质的变化。而我们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去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种种现象。&& &上海观察: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快速崛起,空前增长,但它们往往也会快速衰落。企业寿命越来越短,您对此怎么看?& &苏勇:互联网时代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迭代”特别快。哪怕大公司如雅虎,现在市值低迷,面临危机。互联网经济就是动不动冒出一只“独角兽”,靠一个技术和新颖的亮点,就能把其他人快速打败。所以即便是BAT这些巨头仍然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失去一个机会就被甩得很远。& &我很赞同海尔的张瑞敏说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 &上海观察:像海尔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似乎也在向互联网模式转型。在互联网的东风下,制造业的出路究竟是要恪守自己的工匠精神,还是真的向“独角兽”学习?& &苏勇:海尔做了一个很大的组织变革,提出几个口号: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组织小微化。传统大企业的大组织,被重组为一个个小型有活力的组织,员工自己面对市场和顾客。以前企业员工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现在海尔允许员工有空余精力去接外单,去创新,盈利收入与企业分成。每一个流水线和车间都可能变成小微组织,每个员工都可以成为创客,独自面对市场风浪。& &上海观察:但这样会不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甚至是工作时的职业荣誉感?是否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对家电,消费者更关心的还是产品的质量、技术的研发,未必关心组织结构怎么变。& &苏勇:你说的对,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不管怎样,这种变革的勇气可嘉。在互联网时代,大而全的企业病越来越凸显出来。连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都感受到一种危机,觉得如果不变就可能被灭掉。& &归根结底,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究竟如何?传统制造业是否也能变成“独角兽”?或者它的一部分变成“独角兽”?我现在还说不好,它是这个时代大家需要讨论的课题。& &上海观察:无论时代怎么变,模式怎么变,脚踏实地做事的价值观是颠扑不破的。& &苏勇:阿里巴巴初创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买家和卖家看不到对方,中国人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阿里居然把商业模式做出来了。& &还比如,我们的外卖行业也诞生了“独角兽”。而外卖绝不是你躲在家里叫人送餐那么简单。它带来大规模就业,也让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发生变化,让中国人的用餐习惯发生变化,让餐饮管理发生变化。说不定未来,堂吃的客户越来越少,大餐馆越来越少。或者大餐馆将会更加注重社交功能。&小小的外卖,最终可能影响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行业的组织和配送方式,甚至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和文化。& &“独角兽”的超前性和新颖性,往往让它成为原有行业的搅局者,搅局者一开始总是充满非议。但它最终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即使失败,也有价值。&&“独角兽”未必都是吹出来的,也未必都前程无量。从本质上说,胸怀远大,脚踏实地,这种企业家精神和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没有改变,只不过具体实践时,企业的运作方式、经营模式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本文源自《上海观察》对复旦管院苏勇教授的专访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提供有深度、有态度的财经资讯和商业解读。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苏勇:“独角兽”企业,是搅局者还是创新者|复旦管院教授观点
本文 3376 字,阅读约需要 6 分钟 “独角兽”的超前性和新颖性,往往让它成为原有行业的搅局者,搅局者一开始总是充满非议。但它最终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即使失败,也有价值。 全球创新浪潮下,一批小而新的初创企业,短时间内火速蹿红,深受资本青睐,它们被称为“独角兽”。尤其在硅谷,“独角兽”企业用来特指新一轮融资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然而,从2016年初开始,对“独角兽”企业的唱衰络绎不绝。比如最新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获得“独角兽”地位的美国私营高科技公司中,近三分之一估值将低于10亿美元,“独角兽”正在缩水。而在互联网创业大潮下,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又会如何呢?与复旦管院苏勇教授的一席对话,或许可一窥究竟。& &上海观察:您怎么理解中国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按照硅谷的标准来定义吗?& &苏勇(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最初,我们直接把硅谷“独角兽”的概念拿来使用,比如说,在中国估值超过10亿人民币的初创企业,就能称为“独角兽”。它们和硅谷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初创企业往往过去不为人所知,忽然一下子冒出来,有点像经济领域、企业领域的“网红”,得到的关注成倍增长,市值和行业地位忽然爆发出来。& &如手工艺品电商Etsy、奢侈品电商Gilt、短租平台Airbnb等。而我们市场上耳熟能详的“独角兽”还包括小米科技、大众点评、今日头条等。 & && &上海观察:过去一家企业从白手起家,到慢慢在市场有所耳闻,中间经历了无数考验,仅仅积累口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如今,许多小企业能火速蹿红,是不是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有莫大关系?& &苏勇:今天的小企业能火速蹿红,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互联网经济本身就有一种放大效应,无论是普通的事件还是人物,借助互联网,一下子就人尽皆知,消息被放大了。经济领域同样如此,一些借助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起来了。比如小米,在推出第一款产品之前,就借助互联网一下子放大自己的品牌形象,当时的消费者还没有享受到小米的产品,就已经知道小米了。这在前互联网时代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客观上,互联网平台确实更容易助推今天的“独角兽”企业。&&其二,传统成熟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年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已经很好。但是现在的初创企业,一年内如果不增长50%,就会面临被别人竞争掉的危险。为了生存,为了得到投资界的青睐,现在的初创企业都会不断放大影响,迫使自己“超常规”增长,这种模式也更容易催生“独角兽”。&& &上海观察:在互联网时代,许多初创企业都没有盈利模式,仅仅烧钱就能烧出影响力。这种“独角兽”的发展路径究竟合理吗?& &苏勇:初创企业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调动所有资源在拼命开拓市场和占有率。比如早期的滴滴、快滴,依靠补贴快速获取市场用户,烧钱得到了客户流量,而一旦占据了市场,风投就会火速关注,继续给钱让它烧,估值也在影响力中渐渐被抬高。& &这种发展路径不能说不对。过去,初创企业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的发展阶段,即亏本也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只是这个阶段可能比较短,因为它烧不起。&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不盈利的时间段可以被拉得很长,只要你不断有概念,有故事,有眼球效应,吸引得了客户和流量,即使没有盈利模式也能让风投一个接着一个来投。那风投为什么看中你呢?企业估值不断做高以后,有些风投是打算套现的。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至今没有盈利,却活得好好的。& &但即使如此,企业不盈利的时间也不可能被无限拉长。最终,要么还是找到一种收支平衡的模式,要么就是风投套现后,有后来者接盘,企业面临重组或变革。 & && &上海观察:资本市场越来越复杂的玩法,是不是也在助推这种“先给你画个大饼”的发展模式?& &苏勇:如今的资本市场确实高度复杂,而且越来越灵活,给了初创企业很多机会。技术、产品,一旦和资本结合,什么都有可能。我觉得其中的一大变化还不仅仅是资本的复杂性,而是经济的全球化。现在许多风投和资本是在全球进行项目扫描。中国不少“独角兽”企业,都受到全球资本的青睐,更加助推了“独角兽”的土壤。&&我去年去硅谷考察,发现硅谷的“独角兽”基本套路也是一样,把企业估值做高,吸收风投。发展快速总会带出些泡沫,这点不必过于苛求。但是硅谷仍然有不少企业比较踏实,他们的孵化器也在认真做事。每个行业都会有一部分人靠概念炒作短期套利,也总会有一部分人想认真做些什么。& &然而我们与硅谷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可能玩概念的企业更多点,做实事的少了点。这是我的担忧。&& &&&上海观察:所以传统企业的人会心有不平:我做得那么辛苦,而你们整天去给风投讲故事,玩虚的,还活得风生水起。凭什么呢?& &苏勇:互联网经济时代,人们的关注点和传统经济时代不太一样,盈利模式也不太一样。我甚至觉得,互联网会颠覆一些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提出了科斯定理,解释现代企业为什么会形成。科斯定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内部交易和外部交易。他指出,外部交易成本比较高,所以一家企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其发展趋势是不断成立新的部门,最好从原料到成品,所有环节都在一个屋檐下完成。内部交易的模式节省了成本。&&但是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一切都可能被颠覆。外部交易说不定比内部交易成本还要低。一家企业,如今只需要做产业链中最有价值、最擅长的一个部分,其他环节都能外包,或许更加省时省力省成本。&&今天,企业从生产、组织,到运作都可能发生质的变化。而我们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去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种种现象。&& &上海观察: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快速崛起,空前增长,但它们往往也会快速衰落。企业寿命越来越短,您对此怎么看?& &苏勇:互联网时代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迭代”特别快。哪怕大公司如雅虎,现在市值低迷,面临危机。互联网经济就是动不动冒出一只“独角兽”,靠一个技术和新颖的亮点,就能把其他人快速打败。所以即便是BAT这些巨头仍然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失去一个机会就被甩得很远。& &我很赞同海尔的张瑞敏说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上海观察:像海尔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似乎也在向互联网模式转型。在互联网的东风下,制造业的出路究竟是要恪守自己的工匠精神,还是真的向“独角兽”学习?& &苏勇:海尔做了一个很大的组织变革,提出几个口号: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组织小微化。传统大企业的大组织,被重组为一个个小型有活力的组织,员工自己面对市场和顾客。以前企业员工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现在海尔允许员工有空余精力去接外单,去创新,盈利收入与企业分成。每一个流水线和车间都可能变成小微组织,每个员工都可以成为创客,独自面对市场风浪。& &上海观察:但这样会不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甚至是工作时的职业荣誉感?是否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对家电,消费者更关心的还是产品的质量、技术的研发,未必关心组织结构怎么变。& &苏勇:你说的对,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不管怎样,这种变革的勇气可嘉。在互联网时代,大而全的企业病越来越凸显出来。连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都感受到一种危机,觉得如果不变就可能被灭掉。& &归根结底,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究竟如何?传统制造业是否也能变成“独角兽”?或者它的一部分变成“独角兽”?我现在还说不好,它是这个时代大家需要讨论的课题。& &上海观察:无论时代怎么变,模式怎么变,脚踏实地做事的价值观是颠扑不破的。& &苏勇:阿里巴巴初创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买家和卖家看不到对方,中国人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阿里居然把商业模式做出来了。& &还比如,我们的外卖行业也诞生了“独角兽”。而外卖绝不是你躲在家里叫人送餐那么简单。它带来大规模就业,也让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发生变化,让中国人的用餐习惯发生变化,让餐饮管理发生变化。说不定未来,堂吃的客户越来越少,大餐馆越来越少。或者大餐馆将会更加注重社交功能。&小小的外卖,最终可能影响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行业的组织和配送方式,甚至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和文化。& &“独角兽”的超前性和新颖性,往往让它成为原有行业的搅局者,搅局者一开始总是充满非议。但它最终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即使失败,也有价值。&&“独角兽”未必都是吹出来的,也未必都前程无量。从本质上说,胸怀远大,脚踏实地,这种企业家精神和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没有改变,只不过具体实践时,企业的运作方式、经营模式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本文源自《上海观察》对复旦管院苏勇教授的专访转自微信公众号复旦管院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系科的高校之一,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高校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如今已成为国内一流,亚洲知名的商学院,连续四年多项目稳居全球百强,且排名领先。(广告)
红麦微信平台是首家提供微信搜索、公号查询的微信服务平台。 支持对微信文章的搜索。 微信公号搜索 红麦软件 (ID: beijinghongmai) 即可关注使用
此文章共有 0 篇相似文章
标签:(多个标签之间用,或空格分割)当前位置: 〉
“独角兽”,搅局者还是创新者
| 作者:龚丹韵
  柳友娟 制图&&&  ■本报记者 龚丹韵  全球创新浪潮下,一批小而新的初创企业,短时间内火速蹿红,深受资本青睐,它们被称为“独角兽”。尤其在硅谷,“独角兽”企业用来特指新一轮融资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  然而,从2016年初开始,对“独角兽”企业的唱衰络绎不绝。比如最新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获得“独角兽”地位的美国私营高科技公司中,近三分之一估值将低于10亿美元,“独角兽”正在缩水。而在互联网创业大潮下,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又会如何呢?记者与苏勇教授的一席对话,或许可一窥究竟。  “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的超前性和新颖性,往往让它成为原有行业的搅局者,搅局者一开始总是充满非议。但它最终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即使失败,也有价值。  “独角兽”是经济领域的“网红”  解放周一:您怎么理解中国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按照硅谷的标准来定义吗?  苏勇(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最初,我们直接把硅谷“独角兽”的概念拿来使用,比如说,在中国估值超过10亿人民币的初创企业,就能称为“独角兽”。它们和硅谷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初创企业往往过去不为人所知,忽然一下子冒出来,有点像经济领域、企业领域的“网红”,得到的关注成倍增长,市值和行业地位忽然爆发出来。  根据行业的报告显示,全球78%的“独角兽”面向消费者领域,尤其是零售业和共享经济,如手工艺品电商Etsy、奢侈品电商Gilt、短租平台Airbnb等。另有不少从事企业科技基础设施或者垂直行业,如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清洁技术以及时下热门的物联网。  现在已被谷歌收购的智能家居设备公司Nest、大疆科技以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开发商Jasper Technologies,就是物联网领域的“独角兽”。而我们市场上耳熟能详的“独角兽”还包括小米科技、大众点评、今日头条等。  解放周一:过去一家企业从白手起家,到慢慢在市场有所耳闻,中间经历了无数考验,仅仅积累口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如今,许多小企业能火速蹿红,是不是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有莫大关系?  苏勇:今天的小企业能火速蹿红,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互联网经济本身就有一种放大效应,无论是普通的事件还是人物,借助互联网,一下子就人尽皆知,消息被放大了。经济领域同样如此,一些借助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起来了。比如小米,在推出第一款产品之前,就借助互联网一下子放大自己的品牌形象,当时的消费者还没有享受到小米的产品,就已经知道小米了。这在前互联网时代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客观上,互联网平台确实更容易助推今天的“独角兽”企业。  其二,传统成熟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年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已经很好。但是现在的初创企业,一年内如果不增长50%,就会面临被别人竞争掉的危险。为了生存,为了得到投资界的青睐,现在的初创企业都会不断放大影响,迫使自己“超常规”增长,把力量和潜能快速释放出来,这种模式也更容易催生“独角兽”。  颠覆传统经济学理论  解放周一:让一些传统企业看不懂的是,在互联网时代,许多初创企业都没有盈利模式,仅仅烧钱就能烧出影响力。这种“独角兽”的发展路径究竟合理吗?  苏勇:也不排除有些企业在快速烧钱的发展中,有能力弥补过去的不完善,最后杀出一条血路来。  首先,初创企业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调动所有资源在拼命开拓市场和占有率。比如早期的滴滴、快滴,依靠补贴快速获取市场用户,烧钱得到了客户流量,而一旦占据了市场,风投就会火速关注,继续给钱让它烧,估值也在影响力中渐渐被抬高。  这种发展路径不能说不对。过去,初创企业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的发展阶段,即亏本也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只是这个阶段可能比较短,因为它烧不起。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不盈利的时间段可以被拉得很长,只要你不断有概念,有故事,有眼球效应,吸引得了客户和流量,即使没有盈利模式也能让风投一个接着一个来投。那风投为什么看中你呢?企业估值不断做高以后,有些风投是打算套现的。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至今没有盈利,却活得好好的。  但即使如此,企业不盈利的时间也不可能被无限拉长。最终,要么还是找到一种收支平衡的模式,要么就是风投套现后,有后来者接盘,企业面临重组或变革。  解放周一:资本市场越来越复杂的玩法,是不是也在助推这种“先给你画个大饼”的发展模式?  苏勇:如今的资本市场确实高度复杂,而且越来越灵活,给了初创企业很多机会。技术、产品,一旦和资本结合,什么都有可能。我觉得其中的一大变化还不仅仅是资本的复杂性,而是经济的全球化。现在许多风投和资本是在全球进行项目扫描。中国不少“独角兽”企业,都受到全球资本的青睐。这在以往也是难以想象的,也更加助推了“独角兽”的土壤。资本的量和规模放大到了全球,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我去年去硅谷考察,发现硅谷的“独角兽”基本套路也是一样,把企业估值做高,吸收风投。整个互联网行业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泡沫,发展快速总会带出些泡沫,这点不必过于苛求。但是硅谷仍然有不少企业比较踏实,他们的孵化器也在认真做事。每个行业都会有一部分人靠概念炒作短期套利,也总会有一部分人想认真做些什么。  然而我们与硅谷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可能玩概念的企业更多点,做实事的少了点。这是我的担忧。  解放周一:所以传统企业的人会心有不平:我做得那么辛苦,而你们整天去给风投讲故事,玩虚的,还活得风生水起。凭什么呢?  苏勇:互联网经济时代,人们的关注点和传统经济时代不太一样,盈利模式也不太一样。我甚至觉得,互联网会颠覆一些传统经济学的理论。  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提出了科斯定理,解释现代企业为什么会形成。科斯定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内部交易和外部交易。他指出,外部交易成本比较高,所以一家企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其发展趋势是不断成立新的部门,最好从原料到成品,所有环节都在一个屋檐下完成。内部交易的模式节省了成本。  但是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一切都可能被颠覆。外部交易说不定比内部交易成本还要低。一家企业,如今只需要做产业链中最有价值、最擅长的一个部分,其他环节都能外包,或许更加省时省力省成本。  今天,企业从生产、组织,到运作都可能发生质的变化。而我们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去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的种种现象。  脚踏实地的企业家精神没变  解放周一:有报告显示,“独角兽”一般需要6年时间达到10亿美元的估值。从历史来看,6年已十分快速。今天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快速崛起,空前增长,但它们往往也会快速衰落。企业寿命越来越短,您对此怎么看?  苏勇:互联网时代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迭代”特别快。哪怕大公司如雅虎,现在市值低迷,面临危机。互联网经济就是动不动冒出一只“独角兽”,靠一个技术和新颖的亮点,就能把其他人快速打败。所以即便是BAT这些巨头仍然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失去一个机会就被甩得很远。  我很赞同海尔的张瑞敏说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解放周一:像海尔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似乎也在向互联网模式转型。在互联网的东风下,制造业的出路究竟是要恪守自己的工匠精神,还是真的向“独角兽”学习?  苏勇:海尔做了一个很大的组织变革,提出几个口号: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组织小微化。传统大企业的大组织,被重组为一个个小型有活力的组织,员工自己面对市场和顾客。以前企业员工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现在海尔允许员工有空余精力去接外单,去创新,盈利收入与企业分成。每一个流水线和车间都可能变成小微组织,每个员工都可以成为创客,独自面对市场风浪。  解放周一:但这样会不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甚至是工作时的职业荣誉感?是否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对家电,消费者更关心的还是产品的质量、技术的研发,未必关心组织结构怎么变。  苏勇:你说的对,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不管怎样,这种变革的勇气可嘉。在互联网时代,大而全的企业病越来越凸显出来。连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都感受到一种危机,觉得如果不变就可能被灭掉。  归根结底,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究竟如何?传统制造业是否也能变成“独角兽”?或者它的一部分变成“独角兽”?我现在还说不好,它是这个时代大家需要讨论的课题。  解放周一:无论时代怎么变,模式怎么变,脚踏实地做事的价值观是颠扑不破的。  苏勇:有人归纳过,成为“独角兽”需要这样一些元素:好的创业点子、出色的执行能力和良好的时机。  阿里巴巴初创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买家和卖家看不到对方,中国人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阿里居然把商业模式做出来了。滴滴也经历了从否定到认可的阶段,反映出大家从不理解到接受的价值观变化。  还比如,我们的外卖行业也诞生了“独角兽”。而外卖绝不是你躲在家里叫人送餐那么简单。它带来大规模就业,也让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发生变化,让中国人的用餐习惯发生变化,让餐饮管理发生变化。说不定未来,堂吃的客户越来越少,大餐馆越来越少。或者大餐馆将会更加注重社交功能。小小的外卖,最终可能影响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行业的组织和配送方式,甚至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这就是“独角兽”。  “独角兽”的超前性和新颖性,往往让它成为原有行业的搅局者,搅局者一开始总是充满非议。但它最终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即使失败,也有价值。  “独角兽”未必都是吹出来的,也未必都前程无量。从本质上说,胸怀远大,脚踏实地,这种企业家精神和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没有改变,只不过具体实践时,企业的运作方式、经营模式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  ◇链接◇  这些“独角兽”榜单“讲”了什么  近几年,全球有多家知名机构发布了“独角兽”企业榜单,如TechCrunch的“独角兽俱乐部”、Digi-Capital的“移动独角兽俱乐部”、CB Insights的“创业独角兽俱乐部”、华尔街日报的“初创独角兽俱乐部”、财富杂志的“独角兽俱乐部”等。总共提及196家独角兽,平均规模约36亿美元。从分布看,“独角兽”主要分布在亚洲7国、北美两国。  中国已经成为“独角兽”重要的集聚区。榜单中上榜的中国企业超过20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香港等城市。这些“独角兽”有超过1/3从事电子商务业务,多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营销渠道。  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  发布机构:艾瑞咨询  发布时间:2016年7月  蚂蚁金服以600亿美元估值蝉联榜首,小米科技、滴滴出行分别以450亿美元和276亿美元估值排名二三位。此次入榜企业门槛为1.6亿美元,入榜的300家企业总估值达4233.8亿美元,平均估值约14.1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37.8%。  从300家入榜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金融依然是资本最活跃的一个行业,共有44家企业入榜。在榜单TOP10中,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是占据了5家。  电商行业入榜的企业为36家,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二。艾瑞分析认为,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从新兴行业快速发展至成熟稳定期,有了清晰的商业模式,这个领域独角兽企业集中度较高。  汽车交通和医疗健康也是入榜企业较为集中的行业。而作为之前发展趋势火爆的O2O服务行业则在今年遇冷,比2015年减少了7家。  300家入榜独角兽企业在地域分布上高度集中,其中有179家位于北京,占比达到59.7%。艾瑞分析认为,北京作为首都,无论是创业资源、创业氛围,还是人才、融资等方面都有着巨大优势。对于创业者而言,北京依然是他们实现梦想的首选城市。  排名第二位的是上海,拥有46家入榜企业,比2015年减少了7家;另外还有33家在广东,16家在浙江,10家在江苏。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独角兽企业总占比达到86%,可见优秀的初创企业扎堆一线城市的趋势明显。  2016全球独角兽名单  发布机构:《财富》杂志  发布时间:2016年2月  由《财富》杂志首次发布于日的 《全球独角兽名单》2016年又有了一次更新。根据这份名单,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从80家跃升为173家,其中有35家在中国。  2015年初,《财富》 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独角兽时代》的封面文章,同时列出全球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名单,即《全球独角兽名单》,名单数据来自PitchBook、CB Insights等咨询机构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及独立调研,名单中不包含IPO公司。  在173家独角兽公司中,有35家公司位于中国,其余有101家在美国,8家在英国,7家在印度,5家在德国。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加州占据65家,“创业者天堂”的实力仍然不减;而中国的独角兽公司则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和杭州。  名单上35家中国公司中,估值100亿美元以上的:小米、滴滴出行、新美大;估值50亿美元-100亿美元的:陆金所、大疆、众安保险;估值20亿美元-50亿美元的:神州租车、魅族、饿了么、搜狗、凡客、美图秀秀;估值10亿美元-20亿美元的:Trendy Group、蘑菇街、易到用车、拉卡拉、微票儿、挂号网、口袋购物、58到家、爱屋吉屋、Apus Group、贝贝网、信而富、返利网、酒仙网、辣妈帮、蜜芽网、秒拍、盘石、融360、连尚网络科技、途家网、Tutor Group、中粮我买网。  将这35家中国独角兽公司的所在领域进行分类,涉及交通出行、金融、物联网、O2O、电商等,但其中大多数都诞生于移动互联领域。除了商业模式集中,这35家独角兽公司还体现出对新技术使用的共性。据不完全统计,在35家独角兽公司中约有2/3使用了云计算作为创业的助力器。  2016年美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报告  发布机构:SharesPost Inc&  发布时间:2016年8月  SharesPost Inc是一家私募股权交易平台,该公司所发布的报告一般会对独角兽企业市场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包括独角兽企业的建立过程,预测最终有多少公司能存活下来。  报告强调,风投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过去数年为独角兽企业的涌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与此同时,许多所谓“独角兽”企业的高估值现状可能并不真实。  就全球范围而言,目前大约总共拥有170家独角兽企业,他们的总估值超过了6000亿美元。而在2013年,也就是“独角兽”这个词刚刚进入硅谷投资人士的视野时,全球总计只有39家独角兽企业,当时的总估值为1000亿美元。  SharesPost Inc报告指出,在美国地区的90家科技独角兽企业中,有30%的企业会选择上市或者以更低估值被其他企业所收购。而且,在1995年至2010年期间获得风投投资的企业中,只有大约1%-2%成功完成了规模达到10亿美元级别的IPO或者被成功收购。  SharesPost Inc 的这份报告不仅调用了自己的专用数据,同时还将诸如并购和风投数据库PitchBook以及美国风投协会的数据纳入了报告中。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了科技公司IPO市场近期疲软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如今独角兽企业的平均年龄超过7岁,启动IPO时候的年龄则平均达到了10岁或11岁,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泡沫时代的平均值。  同去年相比,今年的独角兽公司数量已经出现明显下滑。但报告指出,情况并不像许多人想象中那么严重,数字和2014年同期相当。  (综合自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