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天刑纪txt下载我欲诛仙卡片如何使用

当前位置: &
> 天刑纪最新版下载
天刑纪最新版(仙侠类RPG手游) v1.0.0 Android版
唯美的中国画风,多个玩法,这就是天刑纪最新版的特点,这是一款仙侠类RPG手游,在这里玩家既可以一边修仙,另一边养育萌宠,与全球的玩家实时竞技pk,共同对抗终极大BOSS,天刑纪最新版的挑战总是很吸引人,赶紧加入公会开始属于你的战斗吧!
天刑纪最新版游戏特色:
1.倩女相伴 成就传奇双修佳话
2.仙羽萌兽相伴,修仙之路不孤单;
3.各种福利相送,拿到你手发软!
4.诸神之战 问鼎琼霄鏖战九州
5.仙侣情缘 千里姻缘掌中相会
6.精彩副本 时时刻刻从不离手
7.万千团队厮杀,热血pk团战开始
8.精美画面 极致带入真实体验
天刑纪最新版更新日志:
1、优化游戏运行流畅度
2、新增游戏玩法
3、修复游戏已知BUG,提升用户体验
4、优化游戏登录界面
5、优化游戏充值系统
6、优化游戏用户体验
天刑纪最新版下载
高速下载器通道
其他下载地址
下载不了?
7.32MB | 简体中文 | 0分
打麻将是非常痛快的事情,用最正宗的武汉凡乐麻将手机版给你带来精...
141MB | 简体中文 | 0分
不只电脑游戏可以玩策略,现在这款曹大人请留步手游将策略战场搬到...
26.88MB | 简体中文 | 0分
粗狂欧美风格的即时策略游戏撕裂的末日手机版在画面上还是比较细致...
21.68 MB | 简体中文 | 0分
佰游牛牛是一个手机纸牌游戏,玩家非常的多,佰游牛牛作弊器是一个...
下载排行榜天刑纪安卓手游下载v1.0 天刑纪官网apk _k73电玩之家
游戏介绍:
《天刑纪》是一款非常经典的RPG仙侠角色扮演手游,游戏画风精致美观,仙侠气息强烈,玩家在游戏中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对战任务提升自己的等级装备以及属性,喜欢的玩家赶紧下载体验吧。
手机模拟器合集:
《pokemon go 》决定是你了,皮卡丘(点击图片)
手游排行榜:
剑心未老情缘未了《剑侠情缘手游》:
端游经典重现《征途手机版》:
再战金庸武侠《倚天屠龙记》:
同名端游改编《倩女幽魂》:
扬帆起航《航海王之强者之路》:
天刑纪安卓点评
超独特仙侠风
精致清晰画面
好玩的剧情
天刑纪安卓简介
游戏名称:天刑纪游戏版本:1.0对应主机:安卓游戏大小:99.6MB游戏类型:角色扮演兼容性:需要安卓 4.0.3+
天刑纪是一款内容精彩的仙侠题材的RPG动作手机游戏,
游戏中玩家将跟随丰富的剧情故事不断的冒险历练,开启成长之旅,你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
天刑纪安卓特色
1.华丽场景设定,美好剧情再度体验;
2.超越自身限制,成长历练更为惊奇;
3.仙境圣地战斗,打造英雄天地世界。
人气手游下载
展开更多 >
收起内容 >
相关游戏: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官方中文版
版权所有 鄂ICP备号
鄂公网安备 03号
K73电玩之家分类日排行
本 类 推 荐  年龄在株仙中不是问题  看看齐恒,上次会武当是60年前,也就是说他至少已是古稀之年,在田灵儿眼中还不是青年师兄
  问楼上的三位仙友好,继续上面的话题,现在的TJ文章何其多也,我说了要把这个写完,就一定要写完,不管付出什么代价,这是我做人做事的态度,也是对喜欢我这部评论的读友的一个承诺!    目前的网络作者,写文章貌似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急功近利,文章点击率好,就继续写下去,点击率不好,则果断TJ,或者应付差事草草收尾,挖坑不填,试问“诚信”二字怎么写?    另,在8月15日之前,估计会有几万字的更新!
  真是看书的比写书的那个太监厉害,写书的太监连结尾都写不出来了,你们还在给他吹,是不是当曹操了.
  现在已经8月14号了  期待楼主的更新
  昨晚很不幸,遭遇了空前的寒冷,耽误了修改。现确定8月15日更新,多好的日子啊,一年只有一次,看在月饼的份上,忘了“在8月15日之前”这句话里的“之前”两个字吧 ^_^
  哈哈,没有关系  只要楼主更新就好了  而且很快就到八月十五了  人生匆匆,时间过的好快
诛仙的确是一本好的小说。至少在目前为止,他的文笔,语言。情节及其人物的刻画,、不知道为什么萧鼎的结尾是这样的狗尾续貂。还不如不写,太监了。让人有个期待也好。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期待楼主对诛仙的“探秘”。诛仙的名气有这么大吗!我看的时候还有没这样大。是不是因为诛仙的游戏。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是修真类  吗它没有飘邈之旅好。这才是修真的极品。
  经楼主这么一说,真是对诛仙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饮不尽地杯中酒,杀不尽的敌人头!  烧、杀、抢、掠为生存,快意恩仇是江湖。  
  LZ是用心在读诛仙。
  星星闪闪
  天涯第一个沙发      嘿嘿
  笑谈红尘千秋事,醉看诛仙万古情    第四章    第四节:题目待拟(汗)    幻月洞府。    一轮诡异、惨白的月亮,冷冷的注视着张小凡。往事接踵而来,从二十六年前出生的那个夜晚开始,到十一岁那年与少年玩伴林惊羽嬉戏打闹,最后镜头定格在了师姐灵儿冲进来喊他大懒虫那一刻,张小凡数十年来在心间筑起的堤坝终于全面崩塌了。    他泪流满面。    普智悄然登场:“怎么了,孩子,为什么要哭呢?”张小凡一字一字地,仿佛是低吼一般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你要选我,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没有任何悬念,他杀了“他”!    张小凡终于杀掉了普智,然而,他并没有复仇或者泄愤后的畅快,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恐惧,惊惶与无助:    “师父……师父……”    他哽咽着,低喊着,泪流满面,似带着几分歇斯底里:“为什么,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那一刻,张小凡的动作和表情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他木然的望着那个似乎渐渐失去生命的身躯,瞬间,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嘶吼:“啊!……”黑色魔棒掉落在地……他跌跌撞撞向普智走去……他不停跌倒又再一次爬起……用尽了全身力气……终于,挣扎到了普智身旁……“师父……师父……”    尤其要注意的是,黑色魔棒(烧火棍)掉落在地这个细节。    前面不止一次提到烧火棍是有其特定的精神内涵,他代表着张小凡内心的仇恨与黑暗,说穿了便是他性格里的阴暗面。然而,这一刻,他居然任由它“掉”到地上而无动于衷,这在张小凡入魔后是第二次了。前一次是在焚香谷,也是玄火鉴与烧火棍的争斗最为激烈的一次,伴随着张小凡从空中重重的摔落在地上,烧火棍也无力的“掉”了下来。    相对于这次的干脆彻底的“掉落”,那前一次显然暧昧难明了许多,因为它没有掉在地上,而是掉在了张小凡的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也有所不同,前一次是烧火棍与玄火鉴的争斗,这一次则干脆变成了张小凡与鬼厉的争斗。矛盾显然更加清晰,也更加尖锐了。    当然,在更早的时候,也就是在张小凡还没有入魔的时候,也有两次烧火棍也掉到了地上,一次是:张小凡在死灵渊杀掉树妖的那一刻;另一次就是:当鬼王告诉张小凡烧火棍乃是天下至凶至邪的嗜血珠与鬼物摄魂的凝合体时,张小凡手中的烧火棍又一次掉到了地上!    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四次,不如说是五次,很多读者都很纳闷,为什么张小凡最后与鬼王对抗时用的是诛仙剑,烧火棍和玄火鉴去哪里?    单说烧火棍,这根有魔力的棍子自然是“掉”了,与前四次的“掉”有点区别的就是,这最后一次却是张小凡主动“丢掉”了烧火棍,预示着永远、彻底的摆脱了烧火棍(邪恶念头,嗜血欲望)对他心智的控制!与烧火棍类似的是,在同一时刻,玄火鉴也掉了。    首先要提的是,没有“得到”,自然就无所谓“丢掉”?故而在论述烧火棍掉落之前,得先讲讲如何得到烧火棍了。    众所周知,烧火棍是由大凶的噬血珠和至邪的摄魂,在吸干了张小凡一半精血后,才最终融炼在一起的,是为“血炼”。然而,张小凡在最初得到这根有魔力的棍子的时候,并没有当回事,总是把它丢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墙脚),甚至,如果不是因为小灰有心,张小凡就会与这根他生命里至关重要的棍子擦肩而过了。    在最初阅读《诛仙》的时候,笔者也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假如小灰没有从大竹峰的谷底带回烧火棍,又或者出现了其他新的情况,那这个故事又该如何演绎?另外,小灰为什么会对这根最初令他异常畏惧的棍子那么感兴趣?这又预示着什么?    显然,相对于斩龙剑等璀璨耀眼的仙家法宝,烧火棍是不折不扣的烧火棍,难看,土气,上不得台面,相应的,棍子的主人张小凡不用说也是难看的,土气的。    烧火棍是寂寞的,只能存在于阴暗的一隅,张小凡也是寂寞的,总是在深夜里望着天上的月亮发呆。然而,无论是张小凡,还是烧火棍,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忽视就放弃自己。他们都在暗地里拼命积蓄着着能量,终于有一日,初恋的女孩儿亲口对他说出了那句十三字真言:    你、再、练、也、是、比、不、上、齐、昊、师、兄、的。     外表无论多么木讷,始终都掩饰不了内心的狂热,这一刻,他复活了,他回来了。从此以后,他就与烧火棍相依为命,当小白要他把这件天地间第一的邪物丢掉时时,小凡毫不客气的告诉小白:你说的这件天地间第一邪物,不知道已经救了我多少次性命!你说我只有丢了它才能安稳的活下去,却不知道如果没有它,我根本就活不到今日。    烧火棍于张小凡,就是护身符,就是命根子,就如通灵宝玉于贾宝玉一样。宝玉有一次丢了那玉,便眼也直了,人也呆了,如同死人一般,张小凡一旦失了烧火棍,也是一般无二的结果,根本活不到今日。然而,与那块玉不同的是,烧火棍的精神意味还要复杂的多,它与玄火鉴合二为一共同构成张小凡的命根子。至于结果,则是烧火棍与玄火鉴同时被张小凡丢掉——张小凡“诛仙”的这条路,本身就是禅机,烧火棍与玄火鉴、乃至于诛仙剑,对于而言,就像过河时的渡船一样,过了河,自然就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了,或者说,这些东西已经同他水乳交融,再不分彼此了。    这里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更准确的说就是,无论当年妒忌齐昊的那团邪火,还是同情妖狐的那团玄火,都是先由虚无的精神凝结成了实体的法宝,最终伴随着张小凡的成长,又重新化为了虚无的精神,本来是浅层次、下意识的认知,经过多年的实践的检验,终于变成了深层次的、完全自我的意识。    再说小灰对烧火棍的“兴趣”。    古人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这在之前是《红楼梦》独有的艺术手段,然而,奇幻小说的问世,却让这种手段变的普及起来,几乎任何一部奇幻小说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宠物”,而这个宠物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主人公性格的进一步展露,或者身份的象征。然而几乎所有的奇幻小说的作者都忽略了这点,除了让宠物帮主人打架之外,就不会干别的了。只有萧鼎把这种手段使用的淋漓尽致,相对于《红楼》的遮遮掩掩,《诛仙》则大胆了许多,小灰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张小凡的影子。    这里提到的影子,全称便是“影子人格”。在讲影子人格之前,不得不多插一段,《诛仙》的现实意义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体现在心理学上的。有调查表明,当下的年轻人,死亡率最高的不是疾病,不是车祸,也不是其他等等原因,而是自杀。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张小凡当然不能自杀了,然而,他又实实在在是一个重度心理疾病患者——抑郁、自闭,到了后来,甚至精神分裂了。然而,作者巧妙的将这一点升华了,本该自杀的张小凡,非但没有死,反而在极度的压抑与痛苦之下,竟而问出了“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这种意识领域最为高深的问题,故而,张小凡体现出来的,除了心理学意义,更多的是哲学意义。    《诛仙》一书的心理学意义,更多的是体现在碧瑶身上。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堪称最完美的心理学教材。这个可怜的女孩子,其痛苦不在张小凡之下,却没法像主人公一样将其升华,于是,十多年沉淀起来的苦与痛最终转化为诛仙剑下那一个惊心动魄惨烈至极的举动——以血肉之躯挡住了诛仙剑阵。似乎所有人一提到碧瑶,首先想到的,都是她在爱情中的付出与得失,却每每忽略了她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巨大的痛苦(注:这点在第二卷爱情篇碧瑶系列里详细论述)。    言归正传,张小凡作为主人公,其心理学意义,自然也是不能忽视的,猴子小灰,则是主人公张小凡的影子,或者说影子人格。    因为内容需要,这里插一点“影子人格”的常识。按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通常,“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份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形成“另一个自己”原因在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太多被父母和常理否定的片断。压抑、挫折、创伤、迎合权威,都让我们把一些不能接受、不愿意承认的内容埋藏在内心最深处。一旦到另一个可以放松的环境,“另一个自己”就出现了。几乎每人都会有意无意中发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    譬如张小凡,他的内心里是有嗜血欲望的,但是在安乐祥和的青云山,只能把这种欲望深深的埋藏在心底,于是,在噬血珠的刺激下,他一次次梦见草庙村里那片尸山血海,他则一身血污,面目狰狞的站在其中,内心深处竟翻涌出说不出的狂热杀意,仿佛眼前红色的鲜血就像甘美的泉水一样,吸引着他,引诱着他,让他忍不住想通过杀戮来获得这一切。    
——详见诛1第三十二章《下山》,第196页    青云山上,诛仙剑阵与血红色的玉墙轰然对撞,张小凡撕心裂肺的狂吼道:不要啊!镜头定格,下一刻,他已经在鬼王宗了,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杀戮生涯,他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尸山血海,泉水般的鲜血,纵横恣肆的狂热杀戮……    从这一刻起,张小凡的“另一个自己”——鬼厉,诞生了!    《诛6》,168页,鬼厉道:“伤天害理的事,我没有做过。”这句话经常被读者们用来证明那十年里,张小凡不是行尸走肉的证据,那么,不妨再提一个事例:    一九七七年,美国俄亥俄州就逮捕了一名连触犯环强暴案的疑犯比利,调查发现他的“内部”共存二十四种人格,这些分裂出来的人格不单性格迥异,且拥有不同性别、年龄、国籍、智商、行为偏好,总的来说就是完全独立的人物。早在十七世纪,就出现“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患者,当时社会视之为邪灵附身。近年研究发现,人格转换大多因外界特定的刺激而产生,如年幼时期遭受长期暴力虐待、突然遇到严重打击或压力。由于分裂人格拥有各自的记忆,患者的整体记忆会出现混乱,就像比利被警方拘捕时,只管高呼:“发生了甚么事?我伤害了人吗?”     张小凡变成鬼厉便是由于11岁那年全村被杀,后长期被噬血珠熏染刺激,在突然得知当年的杀人凶手竟然是自己的师父后,已经神智大乱,然后又眼睁睁看着碧瑶为了救他被诛仙剑砍的魂飞魄散,这一系列的遭遇,彻底唤醒了张小凡内心深处那个邪恶的自己——鬼厉,也彻底混淆了他的记忆。比利被捕时高呼:“发生了甚么事?我伤害了人吗?” 张小凡同样道:“伤天害理的事,我没有做过”。真的没有做过吗?单就万剑一被杀一事,他就没法自圆其说。    比利与张小凡,同样的情况,同样的结果,恐非巧合。    当然,与比利不同的是,张小凡并没有真正忘记自己作为鬼厉时,手上沾染的无辜之人的鲜血,只是,说那句话的时候,他还不愿意承认这一切,或者说,还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错的是死在他手里的那些人,他们不该与鬼王,与自己作对。譬如万剑一,他就认为错不在他,而是万不该挡他的路。当然,在张小凡看来,罪孽最深重的人就是道玄,他认为自己的一切痛苦都是道玄一手造成的,却从未想过自己在整个事件中起到的作用。    后文提示:张小凡正式思考这个问题的最佳也是唯一的时机是在《诛7》,与道玄一战的时候。他痛苦的根源无非就是两件事(普智屠村,道玄斩碧),普智的影响已经在天音寺成功化解了,小凡还因此初步学会了第四卷《天书》,接下来要面对的人就剩下道玄了,他能否拔出心魔,成功的摆脱噬血珠的控制,全看这一战了——正视自己的过去,坦然面对,才是张小凡唯一的出路,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把责任都推在道玄身上。遗憾的是作者在对这一点的处理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把为天下苍生不惜入魔的真英雄彻底写成了卑鄙无耻的小人,尤其不能理解的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而且是已经死了的小人,居然在《大结局》《天道》一章里成功复活,甚至还点化了张小凡,令其顿悟,不失为一大奇迹,窃以为作者行文到了最后,已经神智不清,精神分裂,默哀!    总之,因为作者在对道玄这个人物处理上的失误,以致于英雄流血又流泪,以致于张小凡永远失去了反思的机会,以致于碧瑶永远的失去了醒转的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作者在“谋杀”了道玄的同时,也彻底腰斩了《诛仙》。    ※※※    相对于鬼厉的沉默寡言,冷酷到底,猴子小灰则极尽活泼好动之能事,这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玄火鉴与烧火棍是张小凡光明与阴暗面的象征,则小灰是张小凡天性里被压抑了的活泼好动的体现。    张小凡暗恋田灵儿,小灰虽然曾经被灵儿狠狠的教训过,但依然喜欢灵儿;张小凡喜欢雪琪,《大结局》里,小灰被心急如焚的雪琪丢在地上,摔到了伤口,大是恼火,又不满雪琪与小凡亲密的样子,随后却被雪琪的一个笑容而折服,嘴巴一咧,干笑了一声,讪讪的坐回原处吃果子去了;张小凡明知小环喜欢自己,却无法给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哪怕是一点点的爱,于是小灰便对小环格外的亲热,似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补偿张小凡欠小环的温柔;小白为小凡付出的一切,小凡的回报也都全部交给了小灰处理了;小凡对金瓶儿极不友好,小灰便也对瓶儿百般戏弄……可以想象的是,虽然小灰没有见过碧瑶,但一定是喜欢碧瑶的。    换言之,小灰就是张小凡。    “假如小灰没有把烧火棍带回来”,这种担心根本就是杞人忧天。烧火棍是张小凡,小灰亦是张小凡,只不过是同一个人被分成的几个性格碎片而已,当初为了表现张小凡天性的善良,自然视烧火棍如蛇蝎,避之唯恐不及,但同时又借小灰之手,带了回来,小凡不愿或者不能做的事,便交给小灰来做,作者此举,可谓是狡猾之至,高明之极。    小灰带回了烧火棍,其实就是张小凡自己带回了烧火棍。    ※※※    下面分别论述烧火棍的五次“掉落”:    第一次、张小凡第一次“掉”了烧火棍是因为他发现这个东西居然如此邪恶,那样不可一世的怪物(树妖)居然被烧火棍瞬间吸干精血而亡,小凡吓坏了。抽象的讲就是,张小凡第一次被自己内心里因为仇恨和欲望而表现出来的强大的破坏力吓住了!    他从来不知道在自己的内心里,居然还有如此凶残、冷酷的一面,他被自己的行为吓住了。他本以为自己纯洁的像个天使,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然而,这分明是不现实的,任何人的天性里都是各种性格兼而与之,不存在绝对的光明和纯粹的阴暗。     正如杨格的理论所讲,对于那个时候的张小凡来说,善良是他的显性人格,邪恶则是影子人格(注:入鬼王宗后则完全相反,邪恶是显性人格,善良被无限压缩,成了隐性人格);佛洛伊德则把这种现象划分为 “本我”和“超我”,受“自我”约束,至于哲学上的定义是:“动物性”和“社会性”!卢梭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完全是道德对欲望的控制,是“人性”压制了“兽性”的表现。    当然,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美好形象后面隐藏着的不怎么美好的另一面。张小凡、林惊羽、碧瑶都是如此,他们的粉丝更是如此。当局者迷,貌似旁观实则当局的人,又怎会清醒?    就比如张小凡,当他目睹了全村的父老被屠杀的那一刻,仇恨已经在他的心里播下了种子。而嗜血珠在随后的若干年里,与他朝夕相处,血脉相通,仇恨非但无法淡化,反而一次次被凸显出来,令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终于在他得知了事情的真相,蒙受了屈辱的时候,全面爆发了,更严重的是,几乎是同一时刻,唯一对自己好的人碧瑶(他以为),为了救他竟被他视若天人的师伯道玄劈的魂飞魄散。    张小凡的仇恨至此到了极致,嗜血珠也就在那一刻控制了他的心神。他内心的善良被无限度压缩了,但是并未就此消亡,而是在仇恨的海洋里艰难的挣扎着。    入魔后,他所做的一切,表面看来是为了偿还所欠碧瑶的债,为碧瑶而活,事实上是在为了自己的新生而活,为了心中的“正邪”而努力!    萧鼎在《诛1》第38章《深渊》里,开头便是这样几句话:    传说中,这世间本是黑暗的,其后四万八千年,有巨神盘古,开天地,化山川;又过四万八千年,乃有女娲造人。    传说中,天地间第一束的光,却是生于最黑暗处。    那个时候,张小凡和陆雪琪深陷死灵渊,眼前一片漆黑,身心彻骨冰凉,正处在天地间最黑暗处,是明写。而这个时候(小凡入魔),张小凡和陆雪琪才真正陷入了最最黑暗的“死灵渊”,前途一片暗淡,茫然没有出路,却是暗写!    尤其小凡,更是如此,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张小凡内心里仇恨最强烈、情绪最悲愤、心理也最阴暗的一刻,他就是在这种时刻,开始了艰难的追寻光明的旅程,开始了他漫长的回归之路。    而十年后野狗的出现就像天际间第一缕阳光,在这缕阳光的照射下,小凡在鬼厉的躯壳里,重新苏醒了。    为了这一刻,小凡准备了十年,也努力了十年。    张小凡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愚昧的,也是“黑暗”的。正道中人就一定是好人,魔教人士也一定是坏人,张小凡质疑这个,他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正邪”!    他走的很艰难,他一个人,凭借着一根烧火棍,面对着的却是整个世界,他是孤独的。    于那个时代而言,他就是天地间第一束光,而这束光,也同样是生于最黑暗处的。    ※※※    善恶一体才是人性的本质。纯粹的善与恶并不存在,再比如:林惊羽!    林惊羽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光明正大的,似乎一切阴暗的东西都跟他扯不上半点关系。颇有些类似于萧鼎的《暗黑之路》里的兰特,小凡自然是夏尔蒙了。    比起《暗黑》里相对平面和脸谱化的人物,《诛仙》里的人显然要复杂的多。兰特是正义和光明的代表,夏尔蒙则是阴暗与欲望的化身,到了张小凡和林惊羽,显然都超越了夏尔蒙和兰特的限制,小凡外表阴郁,内心则丰富、敏感,林惊羽阳光俊朗,但过度的顺境让他的思维方式有点简单,容易被情绪左右心智。    惊羽在与幻月洞府外与张小凡展开大战的时候,就因为突然发现一直以来都不如他的张小凡,竟然已经有胜过自己的模样了,于是:一股无名愤怒之火,从心中霍然燃起,林惊羽英俊脸上,竟突然有些狰狞了。他这般骄傲的性子,唯一的坏处便是太易走极端了,一时之间,他竟不能接受这个这个事实。    碧光乍起,如骄龙狂啸,愤而反噬。    而在这几句话的前面,更有大段描写林惊羽心理活动的文字,都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林惊羽对张小凡好,并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兄弟情”,而是掺杂了许多其他东西,在草庙村的时候,惊羽就是孩子王,张小凡则同许多其他那些不如惊羽的孩子们一样,唯惊羽马首是瞻,奉其为领袖。    惊羽在关心爱护张小凡的同时,也看不起张小凡,在他的眼里,张小凡,包括后来的鬼厉,永远都是最初那个木讷蠢笨的张小凡。    这份“兄弟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惊羽在扮演保护者的同时,也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小凡既是他的弟弟,同时也是他的下属。    在惊羽的眼中,张小凡就是他的势力范围,任何人不得染指。初上大竹峰的时候,田不易对张小凡的一个耳光让惊羽念念不忘了十几年,师父教育弟子,天经地义,惊羽所为,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嫉恶如仇”!    惊羽自始至终都是光明的化身,然而在这一刻,他已经隐隐有了入魔的迹象。    “碧光乍起,愤而反噬”,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嗜血珠这样的邪物才会反噬,神兵利器同样会反噬,再次请出张小凡的经典名言:“天地间第一位的邪物,不是它(烧火棍),而是人心!”    “嗜血珠”对张小凡的反噬,是“仇恨”的反噬;“斩龙剑”对林惊羽的反噬,则是“妒忌”的反噬!    成人成魔,尽在一念之间!    当然,林惊羽的结局始终都是很明确的,并不因为这个小插曲而变的扑朔迷离。《诛仙》里,善恶一体才是真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有了宽容和原谅的必要,《天书》第四卷的精神内涵便是如此,融合了第二卷纯粹的邪恶,和第三卷彻底的光明,第四卷明确提出了“爱”的主题,和“宽容”、“原谅”的概念。    惊羽本非邪恶之人,只是囿于骄傲的心性,一时不能接受张小凡竟然比他强的事实,很正常。但倘若因此就把瑕疵无限放大,以至于淹没整块美玉,把他如宋青书、刘一舟、郑克爽、杨康、汪啸风等人一般对待,与主角作对就必然会被打入万劫不复,那就不是《诛仙》而是《金著》了。上面提到的五个人有三个半就是因为和主角抢女朋友,这才身遭不测的,《诛仙》里同样有这样一个人——李洵,然而,萧鼎的处理方式与金庸截然不同,《诛仙》虽然在情节上与《金著》有所相似,但自己的特点也是很鲜明的。     小凡终于还是回到了青云,带着无数人的感激与赞美。可是,当所有人都欢欣鼓舞的时候,惊羽是痛苦的,就在不久前,这个人还杀了他最敬爱的人,他却不能向他出手。作者让骄傲的惊羽去了祖师祠堂,像个缩头乌龟一样,蹉跎着岁月,孤独终老。至此,一个命运的弃儿对天之骄子的折磨终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处理是很不可思议的,如果让他战死,或者,用最滥俗的手段,让林惊羽被妒忌的魔火彻底烧昏头,不顾一切的向张小凡出手,身败名裂,最后被干掉;或者战败,被张小凡原谅,痛哭流涕,深自忏悔(常见的无非就是这两种),也比去祖师祠堂扫地来的真实,因为,他始终都是骄傲的。    张小凡重回青云,林惊羽只能选择离开,在所有的光环与荣誉都簇拥着张小凡时,他独自下山,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林惊羽下山了,《诛仙》便已经结束了,没有所谓的第二部。至于后面发生的事,都只能存在于读者的想象里,而非肤浅的印成铅字,赚取廉价的满足。笔者之所以要在第一章《不仅是轮回》一节里不厌其烦的写出来,也只是就全书的精神意味而言的,绝非为了编故事而编故事。    惊羽最后留给读者的,只能是一个背影,和背影后面的想象。    但凡寺庙都有敲钟的惯例,如天音寺那样的名山古刹,更是钟声悠扬,别有一番风味。值得一提的是,钟声结束了,还有回音,在群峰间激荡,久久不绝。惊羽最后这个举动,便如那钟声一样,声虽住,音不绝。    《诛仙》这一声巨大的钟声结束至林惊羽下山的这一刻,至于回音的消散,则延至他数十年风雨江湖后,回到草庙村与张小凡四目相对的那一刻。    ※※※    烧火棍的第二次掉落,是因为张小凡被鬼王直言击中了要害,如果说前一次还是朦朦胧胧意识到自己灵魂深处邪恶的一面,那么这一次,鬼王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你(张小凡)内心深处确实有着阴暗、邪恶、嗜血的一面。不出所料,张小凡手中的烧火棍毫无悬念的掉到了地上,他害怕自己的另一面;可是随后张小凡又捡起了烧火棍,被鬼王质问“为什么还要用这个魔教邪物”的时候,张小凡强辩道:“烧火棍或许是邪魔之物,但是我用来斩妖除魔,便是正道,我便问心无愧!”    其实,鬼王为之拍手叫好的这句话,张小凡自己其实并不深信,于是,在告别鬼王之后,他并未御空飞行,而是一个人默默的走在古道之上,忍不住问自己:难道我真的是对的吗?走了很久很久,依旧迷惘,最后竟然问道: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详见《诛2》25~26页)    这是他第一次提出“人为什么活着”这一哲学课题,只是,那个时候年纪尚轻,虽然心存疑惑,但是不一定非要寻出一个答案。至于十年后到了幻月洞府,就已经彻底融入了他的血脉,成了他前进道路上必须克服的一道障碍,再无缓和逃避的可能。    与小凡的犹豫不决相比,林惊羽就坚定的多了,绝不会失态到把法宝掉在地上,而是会义正词严的直斥道:“你们这些妖孽,平日里杀生无数,作孽无穷,到了这个时候却一脸正气地质问别人,当真无耻!”(见《诛3》90页)    当某种意识仅存于个人的内心时,他完全可以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一旦被人明确的指出来时,又是一种心情。    就此彻底否定自己,毫无保留的相信一个陌生人的完全相反的说法,尽管这个人的说辞看起来是那么的完美和无懈可击。他若果真这么做了,也就没什么了不起了,墙头草而已,青云说是,便是,鬼王说非,便非。张小凡毕竟不是墙头草,他选择了相信自己。    于是,他给自己找到了完美的理由:斩妖除魔,便是正道,便问心无愧。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青云的教诲,还是鬼王的道理,甚至于自己的答案,他都持保留意见,不全信,也不全不信,这对一个年仅16岁,又是长期在一种思维模式熏陶下的少年而言,实属难能可贵。人云亦云,那叫盲从,固守己见,则是固执,只有如张小凡这样的,才是真正严谨的求知态度。    这,也正是他的不凡之处。    张小凡从这一刻已经走上了探求自我的道路,为此他经历了炼狱般的苦难。至于幻月洞府里问出“我是谁?”“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则是把这种不自觉的行为完全彻底的“仪式化”,正式意味着他要彻底割裂与过去去的一切联系(注:是思想境界),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完全自我的道路!毕竟行动往往都是先行于思想的。    所以,他在幻月洞府把与他至亲的七个人,他的七个魔鬼统统杀掉了!杀掉了他们,他也就不再是“老七”了,而是另一个全新的自己(注:这与田不易继续叫他为“老七”并不矛盾,二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老田那一声“老七”,显然是在暗示即使入了魔教,小凡依然同当年一样,是他大竹峰的弟子,这与君子剑舞“冲灵剑法”劝令狐冲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次、焚香谷。    烧火棍的此次掉落,实在暧昧。之前之后的任何一次掉落,都是明确道出是因为张小凡心神巨震,这才失手掉了烧火棍的,注意,是失手,不是其他。只有这一次,明显不同于其他几次。而是说他飞到了一半时,体内纯阳至阴两股气息激烈碰撞,他的整个身体瞬间崩溃,整个人也无力的从高空掉了下来,重重摔在地上,而飞到一半的烧火棍失去了主人的催持,立刻如有灵性一般,倒飞回来,“砰”的一声吊在他的身上。    这甚至给人一种错觉,烧火棍没有“掉”,这只是战斗中的一次意外而已。其实不然,战斗固然是真的,战斗双方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乃是烧火棍和玄火鉴。战斗发生的场所是在张小凡的体内,战斗的结果则以玄火鉴的胜利而告终。    也因此,烧火棍立刻如有灵性一般,倒飞回来,掉在了张小凡的身上。    整整十年,这样的战斗曾经无数次发生过,每一次都是烧火棍以绝对优势压着玄火鉴,玄火鉴则艰难的守护着张小凡最后的善良与理智不至于沦陷。十年后,经过野狗的启蒙、陆雪琪的呼唤,又有玄火坛充足的能量补充,玄火鉴终于战胜了烧火棍。也因此,随后小凡便救了小白,这个从来只知道杀人的人自此重新学会救人了。    然而,烧火棍毕竟只是很暧昧的掉在了张小凡的身上,而非地上——他入魔是如此之深,又怎么可能轻易摆脱呢?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他依然在玄火鉴与烧火棍之间摇摆不定。    这次烧火棍掉落,最大的特点就是“暧昧”。表现有二:1、玄火鉴胜了,小胜而已,不是什么压倒性胜利,暧昧;2、毕竟是玄火鉴与烧火棍之间的较量,不是张小凡与鬼厉之间的较量,还是暧昧。    第四次,幻月洞府。    如果说前一次掉的暧昧,那这一次就非常明确了。烧火棍毫不含糊的掉在了地上,张小凡连看一眼都没有,只是一味的喊着“师父”,痛不欲生;接下来的就是小凡与鬼厉的彻底决裂,分道扬镳了;接下来便是天音寺原谅普智;接下来便是学会第四卷《天书》,初步领略爱的意味,一系列安排都顺理成章,流畅之至,毫无滞碍之感。    其实,野狗、雪琪已经给了他回归足够的理由。然而张小凡因为未完的使命而无法付诸行动,当他继杀了万剑一后又杀了师父普智,内心的自责与矛盾空前爆发了,所以,他“丢掉”了烧火棍,暂时丢弃了仇恨,一步一跌地爬到了普智身边,请求原谅,请求忏悔:    普智走了,张小凡呆住了,全身如僵化一般,慢慢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注:那是一双狰狞邪恶,沾满血污的手):“我杀了他,我杀了他……”    仿佛是与周围的诡异气氛一样,在他身上突然也开始发生了诡异的变化,一会儿他面上露出狰狞凶狠的神色,化身做鬼厉,一会儿却又显得痛苦不堪,似有变作曾经淳朴的那个青云弟子张小凡。就在普智的尸身旁,他挣扎在痛苦之中。    这个时候,张小凡已经处于人格分裂中了,他要在小凡与鬼厉、善良与邪恶、正道与魔教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为此,他痛苦不堪!    前一次选择便是在焚香谷烧火棍掉落的那次,面对焚香谷的“八凶玄火阵”时,玄火鉴与嗜血珠都得到了刺激和补充,之间的矛盾也空前爆发,而他这么多年来,唯有这一次是在神智清醒的状态下感受这一切的,其撕裂般的痛苦可想而知!    较之于这一次,前一次明显过于含蓄,毕竟玄火鉴与嗜血珠都只是物化了的意识形态,张小凡和鬼厉却是活生生的两个自己,选择玄火鉴容易,选择张小凡却是难如登天!无论曾经的小凡,或者现在的鬼厉,都是张小凡自己。选择一个,必然要放弃另一个,这是张小凡和鬼厉的战斗。    虽然到了这个时候,他内心里早已是倾向于“小凡”的,但是,碧瑶依然躺在寒冰石床上,碧瑶的“死”直接造就了“鬼厉”,碧瑶依然沉睡不醒,鬼厉如何能够放弃?(注:换言之,碧瑶苏醒之日,就是小凡战胜鬼厉之时)    从炼血堂歼灭战饶过野狗不杀开始,“小凡”就开始步步紧逼,“鬼厉”节节败退,至今日,“鬼厉”已经退无可退,背后就是悬崖,他要坚守最后的战场,奋力抵挡“小凡”致命的一击。    两个意识形态,却要争夺同一个身体,正因为双方都不愿意放弃,所以,张小凡这才挣扎在痛苦之中,挣扎在普智的尸身旁边!    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书里没有实质性的文字,却有明确的意思:玄火鉴与嗜血珠不翼而飞,张小凡与鬼王决战时用的是诛仙剑!    自《诛6》开始,许多细节、关键性的文字上的处理已经很粗糙了,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就前五部而言,玄火鉴与嗜血珠消失的最佳时间乃是在张小凡与老对头道玄真人最终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的时候。届时,也就是他彻底参透第四卷《天书》,参透“正邪”,领悟“爱”的真谛的时候了。    很明显,玄火鉴与嗜血珠都是完美状态下人性的两个极端,本是互不相容的,而且同样强大,相对应的,张小凡的显性人格和影子人格也相互交替着,最终都彻底成长起来了,谁也无法压倒谁,如此一来唯一的结果就是,二者最终只能融合,才是一个完整的张小凡。    也只有这个“完整”的张小凡,才有资格和能力持诛仙剑与鬼王再论“正邪”之道。    融合嗜血珠与摄魂棍,靠的是鲜血,是本能!    融合玄火鉴与烧火棍,靠的却是精神,是灵魂!    只有在鲜血的刺激下,一个人才有可能回归兽性,思想是人有别于兽类的唯一标准,    特别强调:这种“融合”,并非真正如摄魂和噬血珠合二为一变成烧火棍一样,让玄火鉴与烧火棍粘在一起,变成某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而是从此弃之不用,改用诛仙剑,换言之,诛仙剑就是烧火棍与玄火鉴合二为一的东西。    最终的武器是诛仙剑,最终的对手是鬼王,这种暗示是很明显的的,早在《诛2》里,张小凡第一次与鬼王见面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已经多次提及,不再赘述。当日里的一句话竟整整束缚了小凡半生,为了证明这句话,他经历了一个轮回,从青云弟子小凡到魔教凶人鬼厉,再从行尸走肉般的鬼厉重新回到青云山,变成智慧通达的小凡!    降妖除魔,便是正道,便问心无愧!    ※※※    小节:这几件法宝之于张小凡,得到与失去的契机是一样的,都重在精神意味,而非简单的关注法宝本身制作是否精良,打架是否厉害。拿起烧火棍是在被田灵儿刺激下,得到玄火鉴则是在被三位妖狐和六尾魔狐的感动下,最终失去这两样法宝也是同样基于这样一个契机,被道玄所刺激。这种处理手段,绝非任何一部武侠小说可以比拟的。    入魔前烧火棍的两次掉落,程度都是递进的,前一次只是张小凡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内心深处也有恶的因子,他自己并没有真正当回事;后一次则是鬼王明确的告诉了他,他则为自己找到了完美的解释,并且用了整整十年十年证明了这个理由。    入魔后的两次掉落,程度同样是递进的,前一次以物化了的意识形态争斗,后一次干脆张小凡与鬼厉撕破脸对着干了。而这暗示出来的结果就是融合。一系列的证据都表明,融合的契机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在与老对头道玄和解之后。    总结:烧火棍——至阴至柔,象征邪恶,同《天书》第二卷,同鬼厉;玄火鉴——至阳至刚,代表光明,同《天书》第三卷,同张小凡;诛仙剑——剑无正邪,正邪存乎一心,同《天书》第四卷,《天书》第四卷的经义在于佛法,以“爱”为主体,以宽容和原谅为力量,也因此,才有了后人从中悟出“大梵般若”这样的佛门武学,但是不仅仅局限于此,佛家有悲天悯人的菩萨,亦有怒目圆睁的护法金刚,普度众生是佛子的责任,降妖除魔亦是。对于道玄这样的为苍生请命,为天地立心的人来说,虽然他劈散了碧瑶的魂魄,也一度入魔残害苍生,但错不在他,依然是情有可原,至于鬼王这样的战争狂人,非“诛仙”当头不能醒也!    诛仙剑本是天地间最邪恶霸道的兵器,继道玄之后,张小凡最终拿起这柄曾经令他恨之入骨的大凶之剑,来做天地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事,这真正应了他的那句名言:天地间第一的邪物,不是它(烧火棍),而是人心;换言之,天地间第一的神兵,不是它(玄火鉴),也是人心。    以至邪至凶之剑,行至仁至善之事,这彻底超越了狭隘的用大凶法宝烧火棍作恶,以纯阳神器玄火鉴为善的束缚。最最完美的阐释了小凡当年的那句话:降妖除魔,便是正道,便问心无愧!    至于第五卷《天书》的含义,比起前面,其境界还要更高,它的经义在于最终放下诛仙剑!      前面的群已满,喜欢本评论的加群:
^_^      
  已经加过群的就不要再加了,没人只加一个就好 ^_^
  还是真是沙发!    嘿嘿
  记号,有空慢慢看,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觉得千百年来对于老子这句话的解释实在是传说中的差强人意。  还是萧鼎解释的好啊!
  终于更新了  顶先!
  为什么第四章第四节的题目是“第四节:题目待拟(汗)”了呢?!  不是“生与死”吗?!!  楼主先前已经告诉大家了啊!是不是有变化啊?  永远支持楼主  
  写得好,  让人茅塞顿开。  细细拜读过,  受教了。
  谢谢兄弟们支持 ^_^    书香兄好久不见了,原定标题确实是《生与死》,但昨天发文前的最后一刻,感觉不妥,于是把这一节从中间分开,具体是从“于那个时代而言,他就是天地间第一束光,而这束光,也同样是生于最黑暗处的”这句话断开,前一节标题《生死两相忘》,后一节是《善恶本一如》!    另,这一大节群里有读友反应说水平有所下降,这个确实是我自己过于纠结了,观点重复,文字啰嗦,下回一定注意 ^_^
  诛仙我也看了,不过,我看到 兽妖肆虐 攻打青云这就懒的看了。  因为,看到这就知道。 作者就是典型的 有力挖坑没力填。  有些坑不填那叫经典,有些是一边挖坑,一边填。有些是挖几个大坑到结局收尾。  可诛仙,从开篇开始到最后 无论大小坑 填的都差强人意,更有无数坑莫名消失了。其实,作者的结尾很烂不是作者本身想这么写。而是他没有能力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 很多坑 他自己写着写着都忘记了。  诛仙假若能收尾完美倒可与金庸对比或者超越之  可惜萧鼎功力不足,套用仙侠的说法是吃了一万年仙草 爆体而亡。
  写的非常好.顶lz
  楼主的观点的确不错
  我个人很喜欢诛仙,对于结尾也颇有遗憾
  蒙兄,你实在太油菜了!  
  盖个章,慢慢看!
  偶顶~~蒙兄加油··
  想说点什么,却又觉得不知说什么好。  想夸,可那么多人夸了,还缺我么,  想骂,楼主精神已是那么紧张了,我这一棍岂不火上浇油。  可我为什么还是这么徘徊不已呢,  还非要上来写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  原来我怕啊,  我怕我夸下去,楼主肆意一写,文字于是是了水准;  我怕我骂出来,楼主激愤之下,文字出了几分偏颇。  毕竟,这么有想法的诛仙品茗,实在是难得一见。  其实,自己想写就写么,为了能写好,无所不用其极也在所不惜。  能有一份不同出来,就多一个角度,能有一份相同出来,则看其优越之处。所谓嬉笑打骂皆为文章,也是一种境界。  就像张小凡和林惊羽,枯守青云苦练剑术的林惊羽,最后收获甚少;而历练江湖血染一身的张小凡,则成了正果。小说人物如是,网络发帖也如是。有紧张,有低落,有意气风发,有激愤难忍。多份经历,多份感悟,何必拘泥于物。只要心中如小凡般,有份执着,有份坚守。则终会云开见月,自会受益匪浅。
  好,欣赏楼主
  周一仙和张小凡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境界,或者悟道的方式,老神仙代表的是“无情”,张小凡代表的是“有情”,当然前提是张小凡只有找到心目中的“正邪”后,才能在思想上达到周一仙的高度,与他辩法,两个人的悟道方式针锋相对,无所谓谁高谁低,当然在本书中,作者萧鼎更倾向于张小凡,故而我对周一仙的评价是:忘情绝性,悟道何用?    ------------------------------------------------------------------------    醉爱此话让我想起了黄易《覆雨翻云》中的浪翻云和韩柏两人,其间颇有几分微妙。    对于周一仙其人,最近又有些想法,期待你叙述的部分^_^
   写的象一首气势恢弘的歌      支持    
  LZ所写深得我心,然而终究是LZ自己的诛仙
  强人啊    几年前跟的文,但最后1-2部没认真跟完,只看了个结局.  最近又翻出来看.现在居然还能看到这样的强贴  佩服佩服
  写的象一首气势恢弘的歌          支持      
  留个记号……
  好,有想法.LZ貌似是从道学的阴阳轮回的角度讲的.  既然萧某已写了佛道合一的说法.也应有别的殊途同归的看法.......    支持      (书本来就是人写的,别人再评也不为过)
  好文!标记一下,免得找不到。
  不论在哪个论坛,人们都喜欢比较,非要分出个高低上下来不可。比方有人说林彪打仗怎样,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说那个粟怎样怎样比林牛x多了,再列举出一大堆东西来证明。结果,就是口水。  有时候真无法想象 2桃杀3士。  楼主的思路和文采都不错,不过能不能不要和那些名著和武侠经典来做比较,瓜田李下。
  蒙桠枫兄好久没有更新了!  永远支持你啊!  尽快更新!
  先向大家问好,最近出去了几天,一直都在努力更新中,只是废弃的文字太多了,进度难免会受到影响 ^_^    另外,380_220 兄的留言是一定要回的: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比较而比较,为了褒一个而贬另一个,是很无趣的。兄台可以仔细体会一下《楔子》一文,这也是整部《醉看》的“总纲”,我写此书,有三个目的,而促使我最终决定写的恰恰是第三个目的,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一代人,需要《诛仙》。    还有一节内容第一卷的前半卷就结束了。在后半卷,以及第二卷里,会进一步拔高,届时兄弟们会明白《诛仙》的社会价值。其实已经写了的内容里,核心便是张小凡体现出来的“我是谁”,这点离大家可能有点远,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甚至有个老师说“我是谁”这个问题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解,我很遗憾。    “我是谁”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面对的问题,从小到大,我们为了太多的虚幻的东西而迷失甚至丢失了“自己”,物欲横流,人欲横流,诱惑何其多也,我的观点是,清楚自己的“本心”,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任何时候都要做好自己。
  louzhu 蒙桠枫  你会不会重写诛仙???  你的探秘我虽然没看完,但是我觉得你分析的的不错,很期待你重写它。真的。我相信着也是广大诛仙迷的心愿!!!    louzhu 蒙桠枫  你会不会重写诛仙???  你的探秘我虽然没看完,但是我觉得你分析的的不错,很期待你重写它。真的。我相信着也是广大诛仙迷的心愿!!!    louzhu 蒙桠枫  你会不会重写诛仙???  你的探秘我虽然没看完,但是我觉得你分析的的不错,很期待你重写它。真的。我相信着也是广大诛仙迷的心愿!!!    louzhu 蒙桠枫  你会不会重写诛仙???  你的探秘我虽然没看完,但是我觉得你分析的的不错,很期待你重写它。真的。我相信着也是广大诛仙迷的心愿!!!    
今天才看到。
  回仙友 藏影生:诛仙自第五部后面有发展方向,一种是理性化的,完全以前五部的伏笔为准,就像我分析的那样,同时这种走向也是读者们期待的结局;;然而,作者选择了另一种走向,把理想化的仙侠世界完全的“现实化”了。因此,碧瑶没有如读者期待的那样苏醒,后面的情节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精彩纷呈,毕竟现实与理想永远都是脱钩的。    我会做两件事:1、分析出为什么会有目前这个令读者极度失望的结局,以及这个结局的意义是什么;2、把读者期待的理想化的结局再现出来,圆大家的梦!
  不敢苟同啊……lz……  老实说……就算没看结局……我还是觉得诛仙在我心中只能拍到第二流的作品……脱俗脱俗却变得很俗啊……
  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啥玩意嘛  拿3分走人.
  靠,头一回搞了个沙发.再搞个板凳.
  感觉诛仙像言情小说
  看不下去不要紧,别说我的评论了,就是被读者疯狂追捧的《诛仙》原文,看不下去的也是大有人在,但是因为你看不下去就藉此认为我写的文是“啥玩意”,我只能对你说声遗憾了。王朔看不下去金著,而看不下去红楼的就更多了,对于诛仙,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教授陶东风和您很有默契,赞美阁下。    “情”是《诛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是两大线索之一,说她是言情小说,不为过,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她仅仅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到了德,才子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史。r670兄弟 看见了缠绵,也是个多情的人,比起满口胡柴,只看见宫闺密事的当代红学家刘心武先生,境界之高不低。
  等待更新
  沙发一个?
  楼主继续加油。
  很久没更新啦。期待中~~~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诛仙文学叹桠枫。
  一口气看晚了了,和一些人的想法差不多,某些方面不太赞同,但也有些观点确实很精彩,感谢,对《诛仙》又有了些新的认识(*^__^*)
小弟初来乍道就见到了这么不错的文章,对天涯社区又有了很深的期待啊
只不过个人感觉有些人还是很狂啊 ,没办法网上也就是这样,欣赏那些有资本而狂的人,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文学人士嘛,至于另外一些人小弟就不敢恭维了。。。。。。。。希望桠枫大哥继续加油啊
  我就没那么专业了,就是觉得诛仙特好看
  又看了一遍    收尾真是太可惜了...
有个个人看法想和LZ讨论一下,我不认为萧大把碧瑶写死了,原因有3个:  1。小环听说了碧瑶情况后又和爷爷吵架(历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都讨论是否去范险)。  2。鬼先生死前讲了“小环”和“去青云后山”两个关键词(我理解是碧瑶已经被转移到青云后山,当然,这是我的推测,谁叫萧大没写,可能有些人认为鬼先生的意思是要小凡去青云后山找诛仙剑,但是小凡自己说了他到青云后山是诛仙剑的召唤,可见鬼先生的意思不在诛仙剑,我才有了以上推测)。  3。在最后在尾声里周一仙一行人曾回头看了青云山一眼,还笑了一下(可见他们是从青云山方向出发的,以周神仙的性格会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可见有要事。而且最后见小环如此高兴想必不会止是金瓶儿的加入而已吧)。  
不知LZ对我的看法如何?
  不错。。。
  不错啊。很好啊。  
  顶楼主啊
  做个记号慢慢看
  谢谢仙友们支持,同时回yfdmy的问题:《诛仙》后三部与前五部当不可同日而语,前五部非常完美,每一个细节都是看得出是作者深思熟虑的,而后三部则破绽百出,可以看得出作者的思维相当混乱,个中原因我不能确定,背后的故事也仅仅是猜测,某蒙会在后文一系列的作品里继续挖掘萧鼎的心路历程。有一个事可以作为佐证,作者自云:一怒之下烧掉了《诛7》约8万字的书稿。    对于后三部,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yfdmy兄提出的前两个问题,在某蒙的整个论证系统里,都认为是技术性错误。    1、小环和周一仙吵架是真,可是只要是小环做了决定的事,老神仙是没有能力改变的。从当年不惜损耗一年阳寿帮金瓶儿还魂,冒着必死的危险为野狗招魂这两件事情,我们应该对小环有绝对的信心,且安排小环这个人物本就是为了碧瑶还魂的,让碧瑶长眠,是作者的失误,甚至是作者刻意为之的,这点在原文中有非常详细的证据,某蒙会在第二部《爱情篇》里细细道来。    2、如果前一个“失误”还算有点质量的话,那“青云后山”这四个字根本就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这个不是伏笔的伏笔设定的太令人失望了。众所周知,伏笔设了是为了后文服务的,鬼先生说出“让小环救青云后山”几个字的时候,整部《诛仙》已经是尾声了,如此安排是何用意,假如有第二部,那么读者可以继续期待后续章节,可是事实证明这已经是《大结局》了,这个“伏笔”根本就是在装神弄鬼。    金庸先生的著作《雪山飞狐》里胡斐最后那一刀砍与不砍,既可以看成是留白,能引起万千遐想,但同时也是先生不知道该如何收尾,故有此笔,先生自己也曾说,他也不知道最后那一刀究竟有没有砍。与金老的厚道相比,萧鼎就颇有不如,明明已经是强弩之末,还要摆读者一道,甚憾!    3、周一仙本就是青云门人,是第十三代传人,对青云门还是很有感情的,鬼厉闯入幻月洞府时,那个神秘的送信人就是老神仙;同时他也是天下第一个喜欢游戏人间的人,哪里危险哪里走,鬼王杀上青云山,老神仙如何能够不去?    至于小环,确实是因为金瓶儿的加入,就这点而言,萧鼎对小环已经是非常照顾了,爱上了鬼厉那样的人,小环的结局本该像郭襄一样,寂寞、孤独,且小环的原型人物就是郭襄。然而作者却让金瓶儿加入了他们这个小团体,这对这个可怜的小姑娘不失为一种安慰!
  好久没来,,看完就顶
  看完诛仙之后的唯一体会——————————————————————————————————————————————————————不要看一本还没结尾的书~
  我们要求的太多, 而诛仙给的太少.  楼主将诛仙当了一道海, 一滴泪, 一堵墙, 一面鼓.  其实它只是一扇窗 , 一张镜 , 一枚瓣 ,一缕寒 .
  楼主加油啊   帮你顶!!!!
  顶一下    留名
  支持下楼主,顺便期待诛仙拍成电影
  好长时间没有来了,先顶再慢慢看桠枫的解密、
  做为一本网络休闲的小说 的确已是翘楚  
  记号,等更新
  咋还没更新咧?
  本次更新两节,约合1万1千多字。因为与《诛仙》的这些纠缠不清的关系,我现在有点唯心了,新内容已经修改完毕,想在中秋节这天发 ^_^
  与帖主心有戚戚,帖主文字表达能力不错,将本人的许多感悟写了出来。  帖主很强,《诛仙》作者也很强,实际上写《诛仙》或评《诛仙》只是一个载体,真正反映的是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细细想来,古往今来,人类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进步不都是对所谓经典的反动吗?  人类就是在不断的离经叛道中进步的,让离经叛道来的更猛些吧!(但前提是要本着悲天怜人、自强不息)
  有十几天没有来天涯了,今天一上来九看楼主的更新,说实话楼主的文笔确实不错,而且逻辑缜密,现在的网络上这样的帖子实属难得,期待楼主继续更新。  张小凡的命运,每个看过《诛仙》的人都能猜出来,但是他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寻找自己的正邪之路却是常人很难想明白的,在最后的更新中,楼主说张小凡在兵器从烧火棍到玄火鉴,再到诛仙古剑,这我还能够理解,然而他最终放下诛仙,说实在我似乎明白,可还是想不清楚,这是不是和杨过的经历有几分相似呢?诛仙古剑之于玄铁剑,十年之于十六年,鬼厉之于神雕侠,两人的成长经历如此,而金先生似乎提到过,杨过真正成为大侠并不是在拿着玄铁剑为民除害之时,而是在他被金轮法王逼至心灰意冷却在不经意之间发出黯然销魂掌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杨过已能看破成败生死,所以他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相对于张小凡,持诛仙古剑斩杀鬼王,只能说他在寻找正协之路上开始回归,但仍旧有很大的距离,而最终如何回归,放下 诛仙古剑,这是需要楼主提示的。  等待楼主更新!
  蒙桠枫,你曾说过天书第五卷是曾叔叔的春宫图,并说书中已经给过暗示,对此我不敢苟同,我又仔细的看了两遍,发现书中对春宫图并没有太多的介绍,我觉得春宫图无疑是作者为小凡和曾书书搭的一座桥,我自认为天书五应该是在幻月洞府里面的上古书卷,青叶的诛仙剑阵不也是在这本书的指导之下领悟出来的吗?
  写书啊,写书啊,不在写书中爆发,就在写书中灭亡。。。。    算了,不调侃LZ了,问个问题  从LZ的论断中可以看出“大梵般若”与“天书”都是有自己的象征意义的。但LZ能否解释一下“太极玄青道”究竟是什么。    另,感谢LZ对上次问题的回答。其实在看了《探秘》之后,我自己已经有答案了,发个言只是为了寻求证实而已。
  回kevin_cap和yfdmy两位仙友,关于第五卷《天书》为什么是那卷春宫图的问题,我会在本卷的第七章《解读天书》一文里详细解释的。    迄今为止,我已经把前四卷,尤其是第四卷《天书》的象征意义着重解释过了,关于第五卷的系列文章,相信不会让仙友们失望的。即使与萧鼎面对面,我也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他,把诛仙剑说成是第五卷《天书》,这个错误低级到令人不能想象,不可原谅。
  蒙兄:  
今日得拜大作,感慨良多,《诛仙》乃不看小说久矣之后能让我看完的小说。看后有种囫囵吞枣的感觉,情节跌宕,结构却差强人意。由你的《醉看》让不甚明了的地方有了一个解释。正如一万个人的心中有一万个 哈姆雷特 ,也就会有一万个《诛仙》,而这个版本的《诛仙》最接近。期待中...
  先祝仙友们中秋节快乐,幸福安康 ^_^    ※※※    笑谈红尘千秋事,醉看诛仙万古情    第四章    第五节、禅意    张小凡佛道双修,整部小说的写作技巧亦是如此。大的的框架是“道”,悟人生之道,小的细节则处处体现了佛法的悲悯和博大,本文相对集中的讲一些佛理禅机。    一、遇佛杀佛,见仙诛仙  
  张小凡欲以凡人之躯,行“诛仙”之壮举,何其漫长,又何等艰难,这条路上荆棘丛生,虎豹横行,要想达到目的,自然得“遇佛杀佛,见仙诛仙”,也因此,这八字便成了整部小说的命脉和灵魂,是其战斗意志的体现,笔者谓之曰“诛仙精神”,关于它的出处,自是不能不提。    昔年,隐峰禅师是马祖的得意弟子。一日,马祖看到爱徒隐峰推着板车,从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经过,就故意跑过去躺在路中间假装睡大觉,伸腿拦住去路。隐峰大喊:“师父,你老人家快起来,要不然车压到你的腿了。”马祖爱理不理的答道:“已经伸出去的脚不能收回来。”隐峰一听,马上接口道:“已经前进的车不能后退。”于是隐峰推车从师父腿上碾了过去。    马祖大叫一声,腿上已经是鲜血淋漓。愤怒的马祖一瘸一拐的拿来一把斧头,来到法堂,敲钟召集所有僧众,大喝道:“哪个小子刚才碾伤了老僧的双脚,你给我出来!”    僧众们个个都吓傻了,看来今日要血溅佛堂了。    阿弥陀佛!隐峰毫无惧色,大踏步走上前去,把头放在了斧头下面。    马祖哈哈大笑,扔掉斧头,高兴地说:“孺子可教。”    禅思妙悟:该故事里,老禅师马祖横插一腿挡住去路,实际上是在问隐峰如何克服学禅路上的各种障碍。隐峰推车碾过,表示自己绝不后退,遇佛杀佛,遇祖弑祖。马祖又手持利斧进一步考验,隐峰又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坦然面对。看到爱徒如此勇猛精进,马祖自然喜的哈哈大笑了。    也因此,笔者在字词上稍做调整,把《诛仙》的精神内涵定义为:遇佛杀佛,见仙诛仙。张小凡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勇猛精进,视天下亿万生灵之性命如草芥,他明知此次兽神北上,除了青云门的诛仙剑阵,天下莫可挡者,还是不顾一切要去毁掉此剑,乾坤震动,天下苍生在哭泣,万剑一终于出手了。    结果自不待言,万剑一终究未能扭转乾坤,被打的全身经脉寸断,往生去了。小凡的理由是:他挡了我的路。“他挡了我的路”这句话可谓是对“诛仙精神”的最佳概括。在杀了万剑一这个无辜之人后,张小凡随即就在幻月洞府杀了七个“有罪之人”,他最亲近的七个人,他的“七个魔鬼”。更是对“遇佛杀佛,见仙诛仙”这八个字最彻底最完美的诠释。    注释:这里的“自我”与“自私”在表现形式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内涵和侧重上稍有不同,究竟如何,不再多言,留待读友们自行参悟吧!    二、不说生,不说死    前一篇文标题最初定为《生与死》,后从中一分为二,分别定为《生死两相忘》和《善恶本一如》。    其中“善恶本一如”不难理解,烧火棍与玄火鉴最终合二为一,从精神层面上化为诛仙剑,主人公以至邪至凶之剑,行至善至仁之事,乃有此说。至于“生死两相忘”则需要多说两句。    最初的“生与死”,取的是普智死而小凡生,有薪尽火传之意。后考虑到普智与小凡二人均是佛门弟子,佛门中人历来都是没有死亡一说的,人死了,便是往生极乐。普智作为天音寺四大神僧之一,下场惨不忍睹,是因为他忘了佛法济世度人的根本,与当年那个穷尽十年精力,在危岩峭壁上硬生生修出一条佛海坦途的有道高僧相比,后来执着于长生之道,动了世俗之心,实为误入歧途,因此才被噬血珠趁虚而入,竟而造成了草庙村四十二户人家共二百四十四人惨遭杀身之祸,自己也痛苦的离开了人世。    于是,法相微叹道:“前辈有所不知,自从五年前三师叔普智神僧逝世后……”(注:见《诛2》114页)竟然引得石头大为不满,以为是法相说错了。其实法相的说法是对的,普智确实“逝世”了,而非“圆寂”,他未能善终。    当张小凡再次见到普智时,那个老和尚已经在玉冰盘上整整坐了十六年,满脸痛苦,身体萎缩到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大。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他对长生的追求,后来非但未能长生,甚至连往生的机会都失去了。张小凡原谅了普智,一切的冤孽便都烟消云散了,普智因此化为微尘,这才魂归极乐,得到了解脱。    其实,早在幻月洞府普智被“杀”,他就已经解脱了,至于后来天音寺里发生的这一切,不过是将其仪式化了而已。反观张小凡,虽然在那一刻“丢掉”了烧火棍,后来毕竟又重新“捡”了起来,并且在与兽神一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未能放下。    普智死了,他往生了;小凡活着,却依然未能解脱,还需要在轮回的苦海里继续寻觅,生死易位,就是这么奇妙。    活着的人未必活着,死了的人也未必真死了。     三、如何才能“放下”    张小凡临下山前,普鸿又指点他看那块古贝壳化石。禅师善以故事或者譬喻说理,普鸿这看似随意的一个举动,实则深谙了禅者之道,可谓是妙不可言,作者则信手拈来,丝毫不显斧凿痕迹,其佛学修为,亦可见一斑。    言归正传,普鸿最后的那个举动,张小凡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亿万年前的汪洋巨海,如今已是绵延数千里的须弥山。人之一生,比之天地运转,世间沧桑,竟如沧海一粟,须弥芥子。这显然是在暗示他放下执念,才能求的清静。    看穿一切?从此青灯古佛,不问世事?    此时的张小凡已经不复幻月洞府那个迷惘的少年形象了,他的答案很明确:世事沧桑,却怎比得上我心瞬间,那顷刻的微光——他选择了红尘;几乎在同一时间,普鸿辞去了天音寺主持一职,一心向佛,闭关苦修。    
张小凡选择了红尘(入世),而普鸿选择了方外(出世),这是一个绝妙的对比。    更加绝妙的是,此时此刻,无论是普鸿的出世,还是张小凡的入世,其结果都一样,都缘于心头的执念,都未能看穿。    关于这一点,得分别论述,先说普鸿。    普鸿辞去了主持一职,看似大彻大悟了,其实恰恰相反,他的这一举动,非但没有彻悟,反而着相了。普鸿辞职的原因很清楚,因为是他不顾众僧反对,坚持要度化张小凡,以至于损毁了无字玉壁,迫于压力,这才辞职的。    普鸿道:无字玉壁乃我天音寺圣地至宝,更是祖师流传下来的佛迹,此次毁于天刑,都是因我私心之过。我已决意在张施主醒来之后,便向众僧辞去方丈之位,从此面壁参悟佛理,以赎我的罪过……你几位师叔说的是对的,我感念张施主化解普智师弟法身怨灵戾气,所以妄自决定,不自量力欲以佛门圣地佛法渡化于他。由此引来天刑,毁坏玉壁,实乃是我的罪过。    可见,普鸿此次所为,决然不是佛法修为到了至高境界才做出的自然而然的举动,而是掺杂了许多世俗的东西。    长期以来,世人皆以为佛法一道,是消极避世,遁出尘世,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勘不破“我执”的迷惘之言。佛菩萨的愿心,讲地是出世的道理,行的却是入世的金刚大道。所以不为入世地金刚,便成不得菩萨道,更不得为佛。    佛子之心,是在度人而不在逃情。超越尘世之上,而度化众生,使更多地愿心得到满足,使更多的众生得到心灵的抚慰与解脱,这才是佛子的真义。观世音大士有大悲愿“度尽三界一切苦厄众生”;普贤菩萨则发愿说“众生之业不消,我愿不尽”;地藏王菩萨甚至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样的宏愿来。出家的僧人之所以看破红尘,不该是为了逃避内心的愧疚和痛苦,恰恰是应该勇敢的面对它,不但自己得到超脱,更努力的劝化他人以自己以往的生命苦难为鉴。这才是出家地真义。    方今天下,已然是危机重重,兽神虽遭重创,但未伤其根本,随时可能再次北上;西南之地,又有鬼王一统魔教,虎视眈眈,准备入主中原;焚香谷主云易岚则雄心勃勃,加紧了争霸天下的步伐……这个时候,普鸿选择了隐居,决然不是佛法正道。    只是,在普鸿说完了上面那些话后,话锋一转,又道:只是,我却不曾后悔……玉壁通灵,必然是有不愿见张施主死在天刑之下的理由。既然玉壁尚且如此,可见我并非做错了……    修佛之人应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普鸿明知道自己所为没有错,却依然要去面壁思过,这里毋庸置疑,显然是着相了。    再比如,普鸿说色即是空,要张小凡放下尘世间的一切,遁入空门,本是没有错的。然而,这个时候提出来,却是万万不该,错解了佛法,以为出家为僧,便可消除一切的痛苦冤孽,未免太过儿戏。    人生的很多事,需要的是积极面对,而非消极逃避。佛祖说人生有诸般忧苦。并不是要我们远离尘世,而是要我们以大智慧一一面对和认识它们,并逐一的放下,使我我们的身心不至于沉溺苦海。而超脱于众生之上……    昔日有尊者阿难,为失恋逃情而出家,谁知在云端看见了水边浣纱女的一截裸露的雪白足踝,竟然从云端坠落,重入轮回。可见情如何可逃呢?此时此刻,碧瑶依然沉睡不醒,雪琪则时时在心头萦绕,至于道玄那一剑之仇,更是如烈火岩浆般炙烤着张小凡的心,这个时候出家,只怕修不到自己内心的平静,还要时时沉溺在自责和愧疚地苦海之中,无法自拔,又谈什么彻悟呢?    佛说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七苦之中,求不得最苦,张小凡从来都是有所求却又偏偏又求之不得,少年时期,痴恋着田灵儿,最终得到的答复却是“你再练也是比不上齐昊师兄的”;为求的师父田不易一句赞美而不惜在“七脉会武”上性命相拼,却始终都未能如愿;后来碧瑶之死更是成了他心头永远的刺,碧瑶一日不醒,小凡便一日不得安宁,如今要是为了安宁而安宁,选择出家,便是逃避,便会造成终生的遗憾,别说清静了,只怕就此沉溺于求不得之苦海,而永无解脱之日。    无论是普鸿自己面壁思过,参悟禅理,还是劝诫张小凡出家,都有逃避之嫌,而非积极面对。《诛仙》的精神乃是“遇佛杀佛,见仙诛仙”,马祖则告诫弟子在修佛途中要勇猛精进,不能消极逃避。做人亦是一样,便如张小凡这样,即使躲进了深山古刹,又怎能逃避的了内心的自责与煎熬?    小节:闭关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正如一则佛法小故事里讲的,过河要靠渡船,而一旦过了河,船便成了累赘,要果断的放弃。对于普鸿而言,此次闭关只是一个开始,他日出关的那一天,才是功德圆满的时候。    再看张小凡。在须弥山两个多月后,毅然拒绝了普鸿的好意,选择了红尘,看似符合勇猛精进的禅意,其实也犯了一个错误,与普鸿二人,各执一词,表象虽然不同,实质都是一样,都勘不破“我执”,未能看穿。    张小凡大笑道:“大师,错矣。色即是空,那空也是色。你要我看破世情,却不知世情怎能看破?我处身天地之间,恩怨情仇,正是我一生境遇。你要我看穿得清净,却哪里知道,那看穿之后的,可还是我么?”    之所以说张小凡同样犯了错误,根子便在他这段看似天衣无缝的辩词上。    整个宇宙,尚且不能逃过“成、住、坏、空”的规律,沧海桑田,亿万年前的汪洋巨海尚且可以变成绵延数千里的须弥山,人之一生,恩怨情仇,如何便不能看破?三毛品茶曰: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茶道三味,亦是人生三味,少年时期的偏激狂热,到了迟暮之年,终将变成淡泊从容,这个世间,又有什么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曾经那个羞涩木讷的青云少年是张小凡,如今这个面对普鸿这样的佛门高僧侃侃而谈的,难道便不是张小凡了?    所以说,张小凡此次下山入世,与普鸿的闭关出世,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未能看穿。    人之一生,绝非普鸿想的那么简单,不是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同时,也不是像张小凡想象的那样,永远都不会改变。    张小凡与普鸿,各执一词,恰如盲人摸象,同时都走了极端。    也因此,这两个人,从这一刻之后,一个继续在红尘中摸索,勇猛精进,一个则放弃了天音寺掌门这一位置,闭关苦修。    在深山古刹中能参禅,在俗世红尘中亦能参禅。    至于最终的结果,更是可以预见的,当普鸿悟透出关之日,也恰恰是张小凡看穿“诛仙”之时。    事实上,这个结果绝非笔者胡乱臆断,而是作者实实在在这么安排的。《大结局》里,鬼王化身修罗,杀上青云山时,普鸿出关并亲自主持了正道联盟与鬼王的大决战,这便是入世,斩妖除魔,普度众生,行的乃是济世救人的金刚大道。至于张小凡,击败鬼王后,最终了结了一切尘缘,与陆雪琪在草庙村隐居了。    普鸿入世不再多说,单讲张小凡,先与道玄和解,后又唤醒了碧瑶,并最终完成了“正邪”的思辨,人生至此,可以说再无牵挂之事,对尘世中的纷纷扰扰,恩怨情仇,也彻底厌倦了,尘缘已了,算是大彻大悟,自是非出世不可了。    昔日里两位禅门高手一出一入,其实都是堕入了迷障,未能看穿,也不曾放下。到全书结束的那一刻,同样是这两位禅门高手,同样是一出一入,结果却截然不同。    看穿的前提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张小凡与普鸿今日的这番对话,已经为他年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四、小乘济世,大乘度人    道玄在前山为天下苍生,不惜入魔,宁可万劫不复,也要与兽神拼死相争,无愧于“正道”二字,更无愧于“天下正道第一人”的称号,此为英雄的极致,正如《射雕》里讲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或曰:为天下请命,代苍生立言。    与此同时,张小凡却在后山,与自己的心魔殊死搏斗,明心见性,直指本心,为的是彻悟一切,这种纯粹意义上的灵魂救赎,更是“大道”的终极体现!    这一正一邪两个人,这一老一少两代人,同为青云山最优秀最杰出的人物。一个为了“维护”而战斗,一个为了“打破”而杀戮。两个人同时在为了各自的追求,各自不同的信仰而拼命。两场战斗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者心思之巧,堪称绝妙,让人叹为观止!    为了除掉心魔,张小凡九死一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却因为打破了幻月镜,弄断了诛仙剑而饱受非议;为了除掉兽神,道玄则以血祭剑,付出了入魔的代价,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田不易不理解也就罢了,甚至作者本人,最后也把道玄处理成了卑鄙无耻的小人,令人遗憾之余,也唏嘘不止;如此看来,大凡超凡入圣的人物,都因为其思想过于先进过于超前而无可避免的要承受世俗的偏见与非议,这是英雄的悲哀,更是伤害英雄的人共同的悲哀!    张小凡固然“面对了整个世界”,道玄又何尝不是“面对了整个世界”?    这样两颗全天下最孤独的心,理应互相理解才对。然而,他们偏偏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个中原因,颇有些耐人寻味。只因为道玄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张小凡则代表了另一个时代,另一种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同时,张小凡的价值观最早又是脱胎于道玄,而且,殊途同归,最终又交汇于同一个点(两个人都手持诛仙剑与邪恶战斗),此为万法归一,是一个圆,一个轮回。    若将这个“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则必然会发现,这同时也是人生的法则。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始于少年的偏激与热血,经过漫长的人生历练(青云门让弟子下山,理由似乎永远都只有一个:历练),最后终于暮年的从容和理智。    这同时也决定了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既争锋相对,又彼此依存,是最亲密的师徒,也是水火不容的死敌。    张小凡入魔,道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了鬼王、狐妖、普智的层层努力,最终是道玄一剑将其逼下青云山,亲手把他推向了邪恶的鬼王宗;经过十年的积累和准备,张小凡终于要重回青云山了,这次则是经过了野狗、陆雪琪、小白、万剑一等人的呼唤,道玄仍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那个一锤定音的人。    十年前,是道玄逼走了张小凡;十年后,也必将由道玄亲自迎回张小凡。    这里加一笔,田不易(或者说作者)犯了一个错误:“他是我大竹峰座下第七弟子,是我田不易说的,怎样?道玄师兄!”田不易此言,颇有些越俎代庖的味道,不客气的讲,这是张小凡与道玄之间的恩怨,关你田某人什么事,当年审判张小凡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在做什么?    解铃还须系铃人,道玄那一剑才是横在张小凡与青云门之间最大的鸿沟,没有道玄的首肯,即使整个青云子弟都来劝张小凡回山,于小凡而言,也没有意义。而消弭鸿沟的办法只有一个,少年张小凡因为偏激的心性所囿,自是无法理解道玄的做法,如今,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的张小凡,又已经在天音寺原谅了普智,初步领悟了宽容与谅解的真谛,倘若再不能理解道玄所为,未免太假,而且也失去了这一路走来种种遭遇挫折的意义。因此,他日以宽容之心理解道玄当年所为,与之握手言和,才是张小凡唯一的选择,也只有那个时候,他才能融会贯通第四卷《天书》,彻悟“爱”的力量。    与此同时,碧瑶也该还魂了,碧瑶能否“还魂”的关键就在于张小凡能否“还魂”。而作者在第七部的处理上,道玄与张小凡一战,非但没有如天音寺与普智和解那段一样在“人性”二字上下功夫,上演一出煽情大戏,反而变本加厉,用昔日劈散了碧瑶魂魄的诛仙剑,复又干掉了田不易,以至于后来苏茹自鍼,矛盾至此再无缓和余地。数日后张小凡在青云岌岌可危之际,再进幻月洞府,与道玄的对话固然变的极为可笑,这还不算,最后竟然手持半截诛仙迎战并击败鬼王,更是把这个笑话推演到了极致。    言归正传,张小凡是有慧根的,他为打破为看透而活;而与他势不两立的道玄,却是为了维护为了捍卫而生,这两个人天生就是为了对立而走到一起的。    道玄可以为了“天下苍生”而而要心甘情愿被“天下苍生”误解,明知道这么做的唯一后果就是入魔,会被他曾经拼命维护过的人所唾弃,会被生他养他的门派所抛弃(青云门自青叶开始就有“弑师”的传统)。然而,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只是临行前,去跟万剑一道别而已,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张小凡却为了追求“自我”而不惜杀尽一切敢挡在他面前的人,先是“天下苍生”,再就是他们的最后的屏障万剑一,最后是他至亲的七个人,他的“七个魔鬼”,至此,便如尼采所说的,张小凡这个孤独者,由幻月洞府正式走向了追求自我之路!经过了他自己和他的七个魔鬼,最终成为自己的异教徒、巫师、卜者、疯子、怀疑者、亵渎者,以及歹徒!    至此,他才真正做到了:一个人,一根烧火棍,孤独的面对了整个世界。    至此,他也才真正踏上了:诛仙的旅程。    ※※※※    道玄为了他人而战斗,张小凡为了自己而杀戮,这在惯常思维上,高下自是不言而喻。然而在《诛仙》里,却恰恰相反,张小凡的境界显然还在道玄之上。道玄为了天下苍生与邪魔拼命,固然无愧于“正道”二字,张小凡却在幻月洞府与心魔争斗,为的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更是“大道”的终极体现。    如果说道玄是这个奇幻世界里的“圣雄”,那张小凡则是当之无愧的“哲人”。    关于这点,不妨再细细的与诸君解说一番。    先提一个细节,《天书》总纲惊现于滴血洞后,作者随后便清楚的注明此段总纲文字的参考文献之一就是佛家著名的《金刚经》。而恰恰就是这部佛家的经典之作,才是解析张小凡与道玄境界的关键。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金刚一般的大彻大悟之智慧揭示世间虚妄的表象,得以解脱,到达彼岸。其中,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道:“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类似这样的表达,在《金刚经》里随处可见!上面的文字很晦涩,强调的思想却并不难理解,就笔者的理解而言,乃是八个字:    小乘济世,大乘渡人!    佛门重精神,讲究修心,对肉体则看得很淡,哪怕救千百万个“臭皮囊”也远不如渡化一个“真灵魂”有意义!    道玄为了这个世间,为了这个世间的苍生而战斗,精神境界之高,田不易等庸常之辈自是望尘莫及;然而张小凡却是在为了看穿这个世间、看穿本心而战斗,精神境界,显然又高了一层。    与小凡比起来,道玄为之战斗,为之不惜入魔的终究只是一些个“臭皮囊”,庸庸碌碌,为了活着而活着,不过是一群行尸走肉。再次请出帕斯卡尔的名言:人不过是一根芦苇,但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离开了思想,沦为欲望的奴隶,与禽兽何异?即使没有这次浩劫,若干年之后,也是同样的结果。兽神所为,只是让这个结局提前了几十年而已(注:这里参看前文关于“生死”的界定,生者未必真生,死者也未必真死)。    这么说或许有些晦涩和不近人情,那么不妨再讲一则禅林小故事吧:《度人度心》。    一个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一所寺院向方丈乞讨,方丈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转头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转头搬到后院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    方丈什么话也没说,而是用一只手搬起一块砖,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的。”    乞丐只好用一只手搬起砖来,整整两个小时,才算完成。    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两,乞丐接过钱,感激地说:“谢谢你!”    方丈回答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赚到的钱。”    乞丐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几日,又有一个乞丐来到了寺院,方丈把他带到后院,指着砖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银子。”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不屑一顾的走开了。    弟子不解地问:“上次您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后院,这次又让乞丐把砖从后院搬到屋前,您到底是想把砖放到哪呢?”    方丈道: “砖放到哪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了寺院,这人气度不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手,原来他就是当年用一只手搬砖的那个乞丐。自从方丈让他搬完砖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便有了今天,而那个双手健全的乞丐到现在依然还在山门外乞讨。    佛家重在点化,而不是代替!基本观念可总结为四个字:自立成佛。主要靠自己的修行,参悟来达到佛的那种崇高境界,而不是靠外力的教化就能一蹴而就的。其实说穿了就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这样的观点在《诛仙》里非常多,比如笔者前面的《狗屎运•乱魔命》一文里道:惜乎世人只是看到了张小凡的好运气,却忘记了他脚上的臭狗屎;只是看到了小白、普鸿等人救小凡,却忽略了是他与心魔相抗争,自我救赎的过程。    再比如,在天音寺一众僧人结“金刚环”法阵替张小凡驱除戾气时,普方神僧的几句话同样清楚的点明了这一层意思:    普方淡淡道:“我们这般辛苦,布下了佛门伏魔大阵,一是要为他降解嗜血珠戾气,更为要紧地,却是想化解他的心魔。但他心门紧锁,心魔难去,纵然是嗜血珠戾气化解,又怎知他日不是一样成魔?”    正如普方所言,张小凡心门紧锁,如何能够化解?纵然是在佛门圣地无字玉璧,纵然是数十位高僧共同努力,最终难免还是要失败!    张小凡的心魔,终究还是要他自己来拔除,至于被道玄牺牲自己而救下的那千百万人,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今日为道玄所救,不过是苟延残喘多活一些时日罢了,他日鬼王来犯,还有张小凡可以代为抵挡,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道玄救得了天下苍生一次,救不了第二次,救得了世人的“命”,却救不了他们的“心”。假如,在道玄迎战兽神之前,张小凡果真成功的弄断了诛仙剑,又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总之是道玄这个救世主竟然靠不住了,他们又该如何,是拼死反抗还是乖乖等着被妖兽们屠戮?    张小凡的答案是:绝不屈服,抗争到底。纵观小凡一生,在多次可以说必死无疑的情况下都“侥幸”活了下来,绝大多数读者的看法是,此人运气太好。岂不知,幸运女神只会垂青于有坚定信念的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张小凡纵声长笑: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味只会等着“贵人”相助,是可悲的,努力自救才是王道。    最重要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小凡显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代表了一类人,或者说一代人。有了一个张小凡,就必然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张小凡出现,铁幕终将被打破,一个乾坤清朗,气象万千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后记:    《天书》有总纲,《诛仙》作为一部时代的“天书”,亦有总纲。这,便是它的《序章》。其文道:自古以来,凡人无不有一死。但世人皆恶死爱生,更有地府阎罗之说,平添了几分苦惧,在此之下,遂有长生不死只说……在追求长生的原动力下,一代代聪明才智之士,前赴后继,投入毕生精力,苦苦钻研……当长生不死看起来那般遥远而不可捉摸,修炼中所带来的力量便逐渐成了许多人的目标。    如此,神州浩土里的人物,按照欲望从高到低可以分为三类,一等人以普智和玲珑为代表,以追求长生,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二等人以鬼王和云易岚为代表,以追求力量,称霸天下为己任;三等人则是田不易、苍松、吸血老妖、百毒子、秦无炎的三个师兄、毒门四老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二流人物,既没有能力修仙,又没有资格称王,只好在各自的小圈子里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上演着一幕幕滑稽的人间闹剧。    追求长生,羽化登仙乃是人类欲望的最高体现,也是终极目的,是最有代表性的,显然有着象征的意味在里面。在这个原动力下,才有一代代聪明才智之士前赴后继,投入毕生精力,苦苦钻研,佛门高僧普智如此,巫族圣女玲珑亦是如此。修仙不成,才退而求其次,追求力量,争霸天下,于是,便有了魔教大佬鬼王的费尽心机打造四灵血阵,有了正道高手云易岚坚持不懈召唤八荒火龙。    故而,“诛仙”只是皮相,“诛心”才是目的,诛的乃是人类的虚妄贪婪之心。    ※※※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欲横流的年代里,连本书的作者亦不能免俗,为了moneny而毅然放弃了《诛仙》。这么说绝非笔者胡乱猜测,而是有确凿证据的,后三部里有太多太多低级失误了,前后矛盾,情节错乱,前后差距之大,判若云泥,而这些在前五部是不可以想象的,尤其是《大结局》里碧瑶之死,更是从字里行间里能看出作者的辗转反侧和挣扎犹豫,后文《碧瑶系列》论及,暂不多言。    强调: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萧鼎刻意为之,而是太多与《诛仙》无关的东西占据了他的心思,名缰利锁,束缚了他的灵魂。从小说前后巨大的落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作者的心乱了。无论是名还是利,作者都因为《诛仙》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年那个在布店里打工,在网吧写文的小学徒摇身一变,成了文化界的名人,出版界的宠儿。05年被誉为中国的奇幻小说年,萧鼎则站在了金字塔的最顶端,俯瞰众生,傲视群雄。    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他——终于不再平凡。    璀璨的金光晃花了他的眼睛,读者的追捧让他飞上了云端,女友的柔情则牢牢占据了他的心……昔年的七脉会武的赛场上,面对着初升的朝阳,那不可逼视的美丽竟然让十六岁的少年生出了六十岁老者的愁苦。如今,当整个太阳都握在掌心的时候,是否已经驱散了当年的卑微、自伤与自怜?萧鼎自云:写《诛仙》是为了一个梦想。而今,梦想成真,《诛仙》这块用来实现梦想的敲门砖则被毫不留情的抛在了一边。    在笔者看来,《诛仙》之与萧鼎,只是手段,决不是目的,更不是他口中的梦想。    在这块人人为之沉醉为之疯狂为之入魔的“欲望大陆”里,萧鼎在努力拼搏着,先是果断TJ了《暗黑之路》,后又毅然放弃了《诛仙》——彼岸尚未抵达,渡船却已经被他过早的丢弃了,凫水自度,试问萧鼎何日才能上岸,进而继续攀登“命运之塔”——对老萧新著《矮人之塔》持观望态度。    ※※※    道玄救得了世人一次,救不了第二次,世人若想活下去,便得像张小凡一样,控制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刑纪txt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