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乡建设委员会乡特网上新三版股市吗?

全部商品分类
显示方式:
【烟台特产】水龙系列五香鲅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 120gX...
市场价¥96.00元
【烟台特产】水龙系列五香黄花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120gX...
市场价¥96.00元
【烟台特产】水龙系列海鲜辣酱礼盒·香气馥郁·酱体细滑 200...
市场价¥102.00元
【烟台特产】水龙系列虾蟹酱礼盒 200gX4瓶
市场价¥162.00元
¥135.00元
【烟台特产】鲁花系列调味品礼盒·厨房必备调料品
市场价¥141.00元
¥118.00元
【烟台特产】水龙系列海虾酱礼盒 200gX6瓶
市场价¥102.00元
【烟台特产】水龙系列精装海参肠卵粉 60gX2瓶
市场价¥1656.00元
¥1380.00元
【烟台特产】龙大有机粉丝礼盒·晶莹透亮·爽滑柔韧1000克
市场价¥237.00元
¥198.00元
【烟台特产】龙大粉丝礼盒·晶莹透亮·爽滑柔韧
市场价¥102.00元
450gx2 清心润肺 止咳化痰
市场价¥432.00元
¥360.00元
260gx2 清心润肺 止咳化痰
市场价¥237.60元
¥198.00元
350g 养阴清肺
市场价¥237.00元
¥198.00元
25gx4 养阴补气
市场价¥477.00元
¥398.00元任务共收到 57 份投稿
已助雇主圆满完成任务
一品威客网已聚集3,954,664个专业人才,如果您也在寻求类似帮助,我们可以为您轻松搞定!
发布类似需求
随时跟进已发布的任务超简单,超方便
手机接任务更便捷
温州乡特养生科技有限公司LOGO设计
任务已圆满完成
赏金分配:一人独享赏金

信用明细×
¥24.98万交易金额
100.0%交易好评
509中标次数
可持续信赖
威客信用:
竹叶常青设计是一家专门做高端设计的公司,我们有10年的经验,我们有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团队。作品整体简洁大气,易懂易记易识别,更吻合行业特征与审美, 过目不忘、主题突出、寓意深刻、创意新颖、易于传播,便于后期制作使用! 保证原创,中标后保证修改到满意为止!竹叶常青设计 :158*****613 (微信同号)
你还能输入100个字!
保证金: ¥1000

信用明细×
¥8.29万交易金额
98.5%交易好评
49中标次数
可持续信赖
威客信用:
你还能输入100个字!

信用明细×
¥3.59万交易金额
100.0%交易好评
54中标次数
可安心交易
威客信用:
该稿件被作者设置为隐藏

信用明细×
¥3.84万交易金额
100.0%交易好评
76中标次数
可安心交易
威客信用:
该稿件被作者设置为隐藏

信用明细×
¥3.84万交易金额
100.0%交易好评
76中标次数
可安心交易
威客信用:
该稿件被作者设置为隐藏
任务报名 (58人)
后可查看更多交稿作品>>
伯爵品牌顾问
好评率 :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好评率 :暂无
甘肃省定西市
5 哥 视 觉
成交量 :11
好评率 :100.00%
广东省深圳市
jiagnc2003
好评率 :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LOGO设计相关服务推荐
找服务,上一品威客
交易总额:¥13,083,836,929元
人才总量:17,039,623人
需求总量:6,413,520个
联系客服:
在线:9:00-22:00
(免长途费)
立即提交需求
该单人悬赏任务由发布。
1916个人在关注
57个威客提供帮助
1个威客中标
赏金总额¥&1000
&此任务已结束
热门问答热门专题
让一品3,954,664人才为您分忧解难!
关注LOGO设计微信公众号
分享全球顶级品牌LOGO.VI.设计资讯!为logo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设计作品和交流的平台;从分享、欣赏、交流中得到快乐与进步!
Copyright (C)
www.epwk.com 厦门一品威客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闽ICP备号关于印发《温州市信息经济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信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市“十三五”规划办审核通过。现将《温州市信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 &&言&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支撑,以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发展信息经济成为各地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网络强国要向着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之后,国家高度重视信息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中国制造2025”、“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以信息经济为引擎打造中国经济新动能。我省率先提出发展信息经济,并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以“七大中心一个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打造信息经济大省和全国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走出一条具有区域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市场经济的发祥地。目前,温州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大提升的关键时期,正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己任,深入实施“五化战略”,联动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致力于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以及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十三五”时期(年),是温州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信息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温州实现转型发展、赶超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培育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打造经济新动能和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4〕21号)、《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浙政发〔2016〕2号)等精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争创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根据《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年)》(浙发改规划〔2015〕70号)和《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决定》(温委发〔2015〕25号)等文件要求,现制定本规划。规划与工业强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网络经济发展、金融业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等规划相衔接,规划范围为温州市域,基准年为2015年,期限为年。&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基础优势“十二五”期间,温州市坚持以信息化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新业态,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全市信息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稳步提升,2015年实现规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74.23亿元,位居全省第五;规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9%。据《2015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显示,2014年温州信息经济发展指数为90.91,位居全省第五,其中基础设施、核心产业、个人应用和企业应用发展指数分别为117.62、78.79、81.59和86.57。——特色集群优势。温州传统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配套体系完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正以优势现代产业集群的新面貌推动“温州制造”迈向“温州智造”。“十二五”期间,温州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激光光电、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智能仪表仪器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如乐清的智能电器、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在全国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高新区激光与光电发展初见成效,平阳和苍南的金融电子产业技术领先,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围绕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温州形成了高新区激光与光电产业园、乐清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瑞安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平台,集聚效应初显,产业配套协作紧密,为“十三五”期间温州发展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推广智能制造奠定扎实的基础优势条件。——融合应用优势。“互联网+”新业态孕育兴起,“互联网+制造”快速崛起,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等鞋服龙头企业通过网上定制、网络营销模式创新等加速向互联网化转型;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电商普及应用不断深入,2015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893.55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互联网金融创新走在前列,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多业态迅速兴起。两化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乐清、永嘉入选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覆盖面达28%,比全省平均高7个百分点。信息惠民及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获批创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医疗、交通等民生智慧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走在全省前列。——温商网络优势。温州人普遍表现为求实重商,自立自强,敢想敢干,艰苦创业,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政策,造就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温州有245万温商在国内外创业经商,68万温籍华侨遍布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构建遍布全球的线下温商销售网络,为温州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温商网络优势,有利于突破温州信息经济重大项目招引困难等瓶颈,有效促进“十三五”时期信息经济领域人才、资本、科技、项目等回归,形成温州人经济与温州信息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政策环境优势。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决定》,把实施信息化战略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并围绕电子商务、两化融合、信息惠民等发展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建立温州市产业引导基金(包含信息经济),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等信息经济重大项目发展,为全市信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温州拥有36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特别是创业创新、信息惠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二)存在问题尽管温州在“十二五” 期间信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夯实了信息经济发展基础,但与省内领先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亟需在“十三五”阶段实现突破。——信息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温州市信息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偏小,2015年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06.7亿元,仅占全省的7.5%,是杭州、宁波的1/4和1/3;规上企业平均产值1.03亿元,约为全省平均水平(1.97亿)的50%。2015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6亿元,仅占全省的0.22%,软件业务收入超100万元的骨干企业仅23家,规模最大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1.7亿元,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层次偏低,缺芯少魂,产品结构仍以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机电等基础类配套产品为主,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此外,信息产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有待强化,信息经济核心产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力度明显不足。——重大项目引领不足,园区集聚不够。温州信息经济发展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项目引领,“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超亿元项目仅20多个,没有超5亿元项目,优质项目储备不足,对信息经济发展的引领性和带动性不够。目前,温州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布局散乱,分布在全市各类产业园区内,产业混杂、特色不明显,功能不全,造成了产能落后、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一系列问题,核心承载作用未能发挥。同时,“低小散”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总体建设进度和进度形象不佳,设施配套均有待完善。——两化融合深度不够,应用创新不高。由于温州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致全市传统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高,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总体上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管理流程、营销网络等环节的单项业务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偏低,信息化集成应用、协同制造等方面创新不足。据《2015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温州两化融合总指数为71.32,位居全省第五位,处于两化融合第二梯队。其中,工业应用指数仅为41.09, PLM、SCM等系统和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市;应用效益指数为11.44,与杭州、宁波差距明显,位居全省第六位。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支撑不足。相比杭州、宁波等兄弟城市,温州还没形成适应信息经济发展的创业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孵化、投融资渠道等生态环境。据统计,2015年全社会R&D投入占比仅1.6%,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3%)。温州科技创新体系相对落后,信息经济领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对缺乏,并且和周边地区产学研交流合作不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温州信息经济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端创新人才、高素质创业型人才不多,仅有国千27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省千111人、省特级专家4人,与杭州、宁波差距明显,信息经济发展智力支撑不足。(三)面临形势1、从国际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产业变革,为信息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与产业变革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领域广泛渗透与融合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应用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围绕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国家数据战略资产、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战略部署,在信息经济领域打造新优势。温州必须抢抓信息经济时代全面到来的机遇、率先发力,以信息经济为新引擎实现赶超发展。2、从国内来看,国家高度重视信息经济,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信息经济发展创造新空间国家高度重视信息经济发展,制定发布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及国家大数据战略,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支持发展壮大信息经济,努力建设网络强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把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纷纷围绕产业转型、城市管理、改善民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着力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温州应主动对接国家信息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实现信息经济的创新发展和跨越提升。3、从浙江来看,我省率先提出发展信息经济、打造七大万亿产业,给信息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部署,率先举起信息经济大旗,明确了信息经济的战略主导地位,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和《信息经济发展规划(年)》,专门设立省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发展信息经济已成为全省上下重要共识,杭州把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列为全市“一号工程”;宁波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嘉兴积极创建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网络经济强市;湖州将信息经济列为四大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之首;金华把信息网络经济作为“一号产业”。温州也应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进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发展。4、从温州来看,“温州模式”亟待突破,信息经济成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产业层次偏低、工业粗放式发展路径依赖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温州模式”有着高匹配度,加快信息经济发展,既能够规避温州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的缺陷,又能放大温州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的一些发展优势,进一步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有利于做大做强中高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发展,有利于深化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政府管理、民生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推动温州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网络强国、“互联网+”行动、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及省委省政府发展信息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转型、三个城市”的战略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全力发展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塑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跨界融合为导向的信息经济发展体系,基本确立信息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为温州再造竞争优势、实现赶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水平。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信息经济重点领域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协同推进格局。——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坚持产业发展、应用服务、基础建设等为一体,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产用联动发展格局。——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统筹优化各种要素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温州资本、产业、区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重点聚焦电子信息产业、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创业创新以及智慧应用等信息经济重点领域。发挥重点领域示范项目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信息产业大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深度应用。——保障安全,规范管理。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重视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安全评测、风险评估及安全防护工作,鼓励企业加大对安全防护的研发与投入,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硬件安全可控。加强行业标准、规范体系与机制建设,以健全的制度保障信息经济健康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信息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增加值达到2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3%和10%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以上,实现进级升位;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2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T以上,基本形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初步建成“一城五示范”,成为我省信息经济特色发展的新高地。——东南沿海信息经济重要中心城市。立足东南沿海区域,主动对接长三角国家信息经济带,从信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招引、重大平台建设、区域协同创新等,深化在信息经济领域的互利合作,通过增进相互投资、开拓合作新领域、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拓宽交流合作平台和渠道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区域信息经济协同发展,探索区域信息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成为东南沿海地区信息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涌现出一批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模式,通过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示范项目,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迈上新台阶,形成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双跨越,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0%,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60%,成为我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全社会互联网创业创新活跃,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运用和人才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探索形成一批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制度,构筑一批信息经济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平台,吸引集聚一批创业创新高端人才和团队,技术创新、人才支撑、要素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将温州建设成为全省信息经济领域创业创新的热土。——电子商务示范区。借助温州打造时尚之都的契机,打响“温州时尚电商之都”的地域性大品牌,通过持续改善温州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与服装、鞋革、眼镜等我市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温州电子商务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打造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中度较高、市场辐射力较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力争成为全国特色鲜明的轻工类电子商务城以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国家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城市创建试点为契机,推进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普惠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成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及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物联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积极突破RFID射频标签、二维码、智能芯片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并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形成融合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将温州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三、空间布局统筹考虑温州产业转型、设施配套、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等条件,根据各区块信息经济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找准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领域,建立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的空间开发引导机制,构筑“一核五区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快信息经济的差异布局、产业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图详见附件二)(一)一核:集聚创新要素,引领发展以浙南科技城为核心,辐射高新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等,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创产业以及电子商务、智慧健康、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加快科创产业集聚平台及国际孵化园建设,建设一批公共科创平台、创客中心及企业创新中心,打造成为信息经济特色明显、科创平台领先、高层次人才集聚,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的信息经济发展高地。——浙南科技城: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围绕“一心一轴、两核七片”的总体布局,全力打造科技梦想小镇、TOD创客小镇及黄石山南北两大核心片区,大力发展激光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创产业以及电子商务、智慧健康、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着力推进中关村(温州)创新创业产业基地、赛伯乐(中国)投资集团项目等重大项目对接,加快引进国内外具有发展潜力的信息经济总部型、旗舰型企业,打造成为温州信息经济创业创新的核心区。 (二)五区:整合区域资源,集聚发展结合各县(市、区)信息经济发展基础,聚焦大数据、互联网创业创新、物联网、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着重建设鹿城特色软件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瓯海大学城创业创新集聚区、经开区中电物联网产业集聚区、乐清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及瑞安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五大信息经济发展重点片区。——鹿城特色软件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依托滨江商务区、七都城市新区等一批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一批高端专业人才,打造软件产业发展高地。依托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等平台,推进温州大数据研究院建设,通过大数据应用孵化发展大数据产业,成为温州数据汇聚应用新高地及政策创新先行区。——瓯海大学城创业创新集聚区:充分发挥大学城、科技园的人才资源优势以及生态环境优势,依托大学科技园,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瓯海智创小镇等重点平台,积极引进各类信息经济、信息技术科研机构、互联网创新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总部经济等项目,搭建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打造温州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经开区中电物联网产业集聚区:依托中国电子温州产业园区,聚焦物联网、北斗通信、网络安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智能终端等产业,重点突破射频识别、新型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北斗通信应用、应用系统集成和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快培育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器、物联智能电网、智慧家庭等产业,积极推广物联网示范应用,快速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和物联网技术体系,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乐清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依托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和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加快传统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智能化电子专用设备、电力电子和智能电网产品,敏感器件与传感器、无线通讯产品,微特电机、继电器和连接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瑞安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依托国家火炬瑞安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及北航瑞安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化提升发动机电子控制、底盘电子控制、安全电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车载电子等系列汽车电子产品,加快发展满足数据快速交换、高可靠性及低成本的电控器件,积极突破智能化传感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延伸产业链,打造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三)多点:突出特色优势,协同发展深入挖掘区域信息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布点建设高新区激光与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园、苍南台商小镇等一批省市级信息经济特色小镇、鹿城跨境电子商务园等一批电商产业园以及温州创客梦工场等一批众创空间,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高新区激光与光电产业园:以光伏、激光设备制造等为重点,加强产业集群高端要素集聚,加大产业链关键企业、技术研发、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成为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上市企业培训基地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科技产业园区。——平阳金融电子特色产业园:重点发展金融电子设备制造业,培育发展高端金融机具外包服务产业,加快引进一批金融设备研发、销售、生产、软件开发及金融外包服务企业,引导金融电子设备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建成国内重要的金融电子产业园。——苍南智能仪表特色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仪器仪表、燃气计量仪表、液体计量仪表、燃气调压设备、工业计量仪表、核电配套高端仪器仪表等,积极突破天然气管网能量计量与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软件产品,鼓励引导企业由单一仪器仪表产品生产向系统方案和成套设备供应商转变。——乐清智慧小镇:以智能电工电器产业为核心,以新兴科技创新产业为重点,融合智能制造、创业孵化、智慧应用、旅游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推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加快小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积极打造绿色智慧、产城融合的智慧小镇,引领乐清产业升级与定位提升。——瑞安装备智造小镇:立足于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研发,大力发展印刷机械、包装机械、食品机械和机电一体数控机械等智能装备,培育壮大应用软件研发和信息服务业,建设成套装备制造基地、科技研发中心等项目,形成特色装备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成套智能设备制造小镇。——苍南台商小镇:依托苍南对台经贸合作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纳米光电产业基地、台湾光电信息园、台湾光电配套产业基地、激光配套产业区、商贸区、科技体验馆会展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光电产业,努力建成具有苍南特色、台湾风情、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体系。——鹿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完善产业培育、金融资本服务、仓储物流、报关服务等功能,积极孵化一批各种形态的电商产业链服务型企业,加快引进一批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第三方代运营、第三方支付、跨境供应链及物流服务等机构,形成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全链条,打造成为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地区的跨境电商示范园区。——温州创客梦工场: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加快推广“互联网+”新业态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积极举办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创客大讲堂、项目路演、创业沙龙等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加快引进一批创业创新团队及高层次人才,打造信息经济众创空间的温州样板。四、主要任务坚持平台、产业、应用、基础“四位一体”,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壮大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培育“互联网+”新业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信息经济基础设施水平,为温州打造特色鲜明的信息经济大市赢得先机。(一)集聚发展,构筑信息经济发展新平台进一步优化全市信息经济平台布局,提升建设一批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优化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积极推动大项目向大平台集聚,推进产业平台提质转型和创新发展,打造信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提升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全市统筹谋划、优化布局,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基地。利用海涂围垦等新空间,规划建设一批电子信息制造业特色园区,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抓住“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等机遇,盘活现有的存量土地,利用城镇低效用地、老工业园区二次开发整合一批传统产业园区,建设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等产业园区,实现老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对原来点状分布的软件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通过对其周边区块整合,实现集聚发展。2、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围绕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创业创新、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主题,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等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谋划创建一批特色产业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示范效应明显的省、市级特色小镇,进一步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引领全市信息经济创新发展,推动产城融合。重点加快瓯海时尚制造小镇、苍南台商小镇、乐清智能电气小镇、龙湾文昌创客小镇等省、市级特色小镇建设,突出培育特色产业,把创新要素与产业项目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打造“一镇一风格”。3、优化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盘活存量资源,鼓励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大企业利用已有的商业商务楼宇、工业旧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构建一批集合大学生创业、融资融智、产业基金为一体的信息经济“众创空间”。大力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生态系统,打造众创、众包、众筹等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信息经济企业创业创新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征信、投融资、3D打印、检测等服务。积极扶持温州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创客梦工场)、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温州产业科技众创空间、浙江工贸众创空间、温州市众创创客发展中心等一批信息经济众创空间和众创社区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业创新服务。4、推进一批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入信息经济领域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高端研究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其在温州设立分支机构,带动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创新网络体系。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一批以云计算、智能装备、物联网为研究方向的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针对集成电路、传感器、物联网、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以及各类应用电子和软件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联合攻关。依托科研院所组建温州智能制造研究院、温州大数据研究院、温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一批信息经济领域行业创新中心建设。(二)优化结构,构建电子信息产业新体系结合温州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以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能终端与通信设备、激光与光电产品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核心,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支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的信息产业体系。1、提升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聚焦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布局产业高端及新兴领域,加快发展以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能终端与网络通信设备、激光设备与光电产品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积极培育面向网络通信、工业控制、应用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件、光电器件等高端电子元器件。加快提升各类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嵌入式产品的开发应用水平,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交通电子等产品,打造全省重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积极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传感器、精密伺服电机、智能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加快形成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大力发展汽摩配、鞋革、服装、泵阀、电气、家居、印刷包装、医药等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及生产线,培育壮大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控制器、变频器、精密传动装置等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集聚一批智能装备自主品牌和知名系统集成服务商。——智能终端与通信网络设备。聚焦产业发展前沿,着力发展网络互联设备、个人信息终端、新型显示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金融器具、安防设备及数字全媒体、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相关智能产品。积极发展新一代光通信、宽带通信网络、北斗通信终端、海洋卫星通信终端等系统设备及关键配套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体系,加快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激光设备与光电产品。围绕激光设备、光伏、半导体照明等重点领域,积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光电产业集群。激光设备领域积极发展激光加工成套应用设备、激光医疗设备及激光环境监测设备等。光伏产业领域加快发展高纯多晶硅、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光伏一体化组件及光热发电设备等。半导体照明领域,大力引进和发展LED 芯片制造产业,积极培育LED 用半导体材料产业链,重点开发高端蓝宝石衬底以及高光效、高显色性、低色温的LED 技术和产品。2、着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业控制、自动化管理、现场流程监控等工业应用及嵌入式软件,培育壮大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汽车控制嵌入式系统等软件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行业特色应用软件、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应用方面的软件及平台系统等。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信息服务业。扶持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外包等信息服务业。推进传统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加快数字阅读、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积极筹建数字内容产业园,加大对数字广播电视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以互联网、广播电视为运营平台的多媒体网络信息服务业,以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传播模式,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3、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云计算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支持温州云计算中心等第三方云服务机构拓展云增值业务,积极引导发展政务云、工业云、文化云、健康云、交通云、旅游云等应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形成云计算公共服务产业体系。——大数据。以鹿城区、浙南科技城为核心,加快引进一批数据资源提供商、大数据技术处理服务提供商、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等,结合温州企业、电商大数据等资源,积极开展大数据研究、清洗、分析、建模、可视化、行业应用、大数据商业开发等,培育温州大数据产业。以大数据交易平台为依托,构建国资加民营共同参股的温州大数据公司,承担政府大数据特许经营,采用政府监管指导、国资统筹负责管理、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温州大数据产业。——物联网。大力发展传感器、电子标签(RFID)等数据采集设备产品,加强物联网射频识别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融合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抓住温州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城管等项目中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以应用带动产业化发展。&专栏1:信息经济核心产业推进工程——企业梯队培育发展计划。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筛选一批效益好、潜力大、带动性强的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两化融合类企业列入信息经济重点企业培育名录,努力形成一批领军型信息经济企业。扶持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加大要素保障和资源优化配置,落实高新企业税费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运行负担;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帮扶制度,实施精准服务。孵化一批草根创客群体,依托我市科技孵化器、创业园、高新园、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打造初创成长型企业孵化平台,扶持一批以大学生、归国留学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为主的创客群体,形成我市信息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重大项目招引计划。依托中电温州产业园,充分利用中电集团的资源优势,瞄准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聚焦行业领军企业,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及智能制造领域精准发力和定向招商,进一步优化温州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深化对韩对台以及与美国新泽西州的合作交流,围绕计算机设备、物联网、智能装备、智慧健康等重点产业,引进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数据产业培育计划。结合温州企业、电商大数据等相关资源,整合温州市辖政务数据,搭建浙南大数据交易平台,实现数据的市场化交易。推动浙南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搭建高效、便捷、开放的大数据资源集成机制、交易机制和服务机制,支持开展基于政府大数据进行商业化开发,推进政府及公共数据市场化交易。支持鹿城区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三)智造先行,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为引领,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为方向,以“智能制造”为抓手,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积极推进产品设计和装备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及企业管理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特色工业云服务平台,积极推广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模式,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再造,实现由“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转变。1、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等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智能化水平。推进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传统产品中的集成应用,实现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加快温州市特色行业产品协同创新,积极引导泵阀、机械装备向网络智能装备发展,推动低压电器、灯具、家具、锁具等向智能家居发展,促进汽摩配、泵阀、鞋革、服装等产品智能化转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化新产品。2、推进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大力推进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投资,鼓励企业广泛应用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个性化需求+柔性敏捷制造”等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针对鞋革、服装、眼镜、电气、汽摩配、泵阀等温州优势产业,推进加工制造类工业企业与物联网的快速融合发展,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信息采集和控制系统,提升加工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工厂和网络制造新模式,打造温州工业企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范式。积极创建行业性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平台,支持行业专用的机器换人解决方案、工业嵌入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创新和推广应用。3、推动企业管理的智慧化转型引导企业实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等,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深度集成应用。支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集成应用,加快建立企业间透明供应链体系,推动企业从采购、研发、制造直至旧产品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全流程一体化供应链发展。引导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形成商业智能(BI)系统,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鼓励企业建立监测诊断、性能优化、维修与维护服务平台,开展备品备件管理、在线监控诊断、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工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网上支付结算等新业务,引导企业以价值链延伸与再制造为重点,拓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实现从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建设运营和应用试点示范,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参与科技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协同创新平台等建设。专栏2: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加快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推进乐清、永嘉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落实工作任务和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示范区域示范项目和试点区建设;支持有基础的县(市、区),围绕智能制造等重点方向领域,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实施“智能新产品新装备双百”开发计划。每年立项开发一批智能装备、智能产品,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高端新产品。——积极推进“机器换人”计划。面向电气、泵阀、汽摩配、鞋革、服装等行业,以领军工业企业、高成长型工业企业为重点,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和“机联网”示范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数字车间”、“无人工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建立全市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项目库,重点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从基础应用、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应用逐步登高。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推动企业两化融合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在小微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推广,通过提供信息化前期导入培训,鼓励信息技术应用与普及,助力“小升规”。(四)跨界融合,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互联网+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生命健康、互联网+农业”等,促进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业态。1、深入推进“互联网+商务创新”&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引导鞋革、服装、眼镜、箱包、烟具等轻工时尚制造企业,通过行业或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销售和采购渠道。依托温州电器、泵阀、汽摩配等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打造一批服务本地、辐射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品网上分销平台,拓展温州特色工业产品的网络渠道,提升温州在特色工业产品网络分销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鼓励温州商贸、酒店、旅游等企业应用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即时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温州商贸城、瑞安商城、温州国际鞋城等专业市场开展020模式创新,推动温州传统专业市场向网商配送型市场转变。支持本地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鼓励传统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跨境电商企业。2、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体制机制优势,规范发展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新兴业态。鼓励和支持本地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直销业务或探索设立直销银行、保险机构,完善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本地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商企业等提供在线支付结算等配套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便利的投融资、信贷、证券交易、商业保险和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3、培育壮大“互联网+物流”积极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实现对于车辆信息、位置信息、货品信息、交通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促进物流行业智能化转型。依托浙江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温州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货运信息,加快建立温州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区域货源、车源、市场信息及相关物流服务的信息联网和共享。4、加快发展“互联网+生命健康”积极培育医养结合的健康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电子商务,鼓励开展基于医疗穿戴设备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探索建立网络医院,构建线上线下一体互动、面对面服务与远程服务相结合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打造海西经济区一流、全国领先的智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5、积极推广“互联网+农业”&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智能设施设备等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应用,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等精准化作业,提高农业节水节地、控温控湿水平,实现播种、灌溉、施肥等作业精准化。借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苏宁云商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特色温州馆”,积极推广、销售温州名特优产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文化产品。支持创办以温州居民为主要对象,以销售生态生鲜农产品为主要商品,以 O2O 为主要模式的本土农业平台,实现生鲜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专栏3:“互联网+”新业态培育工程——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计划。建设温州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电子口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四合一”建设,简化企业申报办理流程,实现通关、检验检疫、结汇等关键环节“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积极推进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建立信息化通关公共平台,构建适合中小网商、企业零售和大额贸易等不同经营主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体系。 ——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计划。支持“温创板”股权众筹平台、温州中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网、温州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基础较好的平台发展壮大;发起与设立互联网金融发展专项子基金,重点投向初创期、成长期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逐步探索开发温金贷大数据平台,强化民间融资监测,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计划。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畜牧)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选择一批基础设施较好、养殖水平较高、养殖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鼓励企业通过RFID标签、在线视频监控等技术开展农业“物联网”智能种养殖试点。启动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业应急指挥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统一的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全市农业“一张图”。(五)感知互联,打造智慧城市生活新形态以信息惠民为着力点,稳步推进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突出抓好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重点领域,构筑高效便民的智慧应用服务体系。1、以集约化提升政务处理效能以打造“政务公开、联网审批、责任追溯、智慧决策”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推进全市政务网建设,加快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网络政务大厅。积极开展“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试点,加快建设居民电子证照目录及电子证照库,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打造便民服务“一张网”,加快推进全市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公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着力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四级联网审批系统建设,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网上办理和效能“全流程”监管。按照“集约节约、弹性管理、安全稳定”的要求,统一建设政务云,县(市、区)同步推进智慧政务建设。2、以智慧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按照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要求,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决策、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优化城市管理流程,提高城市管理的实时动态和交互性。加快智慧城管、智慧国土、智慧住建、智慧环保、智慧海洋以及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等重点专项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建立健全跨部门的智慧城市协同建设、管理、运行模式,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智能化和协同化。3、以信息化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大力实施智慧交通、智慧社保、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重点专项建设,建设面向全市市民的智慧化服务平台,突出抓好诊疗信息共享平台、智慧交通综合中心、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等一批平台建设,努力形成数据联网、全民共享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促进智慧生活应用全民共享。开发统一的温州智慧城市移动终端应用,集交通、旅游、文化、卫生、教育、住房、社区等领域应用于一体,提供全面、便捷、智能的公共服务。专栏4: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程——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基于市级政务网络以及支持多业务部门的数据集成和交换平台,开展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建筑物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按照统一的数据库编码标准,收集、比对、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基础数据,形成循环更新的基础数据库。——加快重点应用类项目实施。结合温州的地方特色以及各部门的建设基础,重点规划实施“9+X”智慧专项工程,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住建、智慧旅游、智慧国土、智慧卫生、智慧海洋、智慧环保作为九大智慧应用专项以及智慧金融、电子口岸、智慧教育等其它一系列智慧应用。加快制定重点应用类项目的专项实施方案或推进计划,明确各应用类项目的项目建设内容、关键技术、责任分工和组织体系、运营模式、信息安全保障等内容。——建立智慧温州体验中心。集中展示智慧温州建设的最新成果,打造集智慧应用新产品发布与展示、新成果体验、新技术推广,新知识普及等为一体的体验广场,为温州老百姓了解智慧温州建设情况提供重要平台。在体验中心专门建立大数据展示,通过“感知大数据、体验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的直观演示,多角度诠释大数据及产业链,全方位展示所有大数据成果应用、温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规划及成效。——创新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鼓励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等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温州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我市金融综合改革优势,探索建立智慧基金,弥补建设资金缺口问题。采用BOT、BOO、BOOT、PPP 等模式,集聚政府、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和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智绘”温州。——建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依据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制定温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管理规范、服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安全标准等,打造完整的、可操作的温州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重点突出视频共享、数据交换、特色应用服务等标准规范。(六)夯实基础,进一步优化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宽带温州”、“无线温州”、“物联温州”等建设,探索将通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纳入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引领和推动全市通信基础网络发展。1、推进“宽带温州”建设加快实施“光网城市”战略,稳步推进“光进铜退”改造,全面推动光纤到楼、入户、进村,实现全市主要商场、商业街道、商务楼宇以及新建住宅和商业楼宇光纤宽带全覆盖,建成“辐射全市、光纤支撑”的全光通信网络,争取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推进宽带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和扩容增速,通过设备升级、带宽扩容和节点优化等措施,扩大骨干网带宽,提高数据流量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下一代通信骨干网络。加大农村地区的宽带互联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的力度,补全薄弱区域和环节,促进城乡宽带网络的均衡发展。2、推动“无线温州”建设以铁塔“一张网”为支撑,以三大通信运营企业为主体,通过新建与改造两措并举,全面深化4G通信网络建设,促进4G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带宽的双提升,加快4G通信网络向欠发达地区拓展和延伸,实现全市4G通信网络连续、深度覆盖。顺应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抢先布局、适时部署5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施“i-zhejiang”宽带无线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市区、街道、镇村、旅游景点与服务网点等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3、加快“物联温州”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力度,积极推进重要地下管线、建筑设施、景观景点、环卫、交通、大气质量、资源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广泛部署自动感知终端,并接入互联网,统筹推进城市物联网采集端的应用,形成遍布全市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实现对城市部件的实时性、无人化、精准化、全天候监控和自动感知。鼓励建设各种有线、无线传感网络、传输网络,促进各种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构建全市物联网技术服务体系和运营支撑体系。专栏5: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投资建设模式,支持各县市区政府与四大运营商在温州的各级分公司开展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园区运营基地等项目建设合作。率先将PPP模式引入信息经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主体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实施无线网络全覆盖计划。排查城区网络弱覆盖区域和网络盲点区域,开展通信塔网补网增密行动,针对性建设一批通信铁塔设施,构建支撑4G网络连续、深度覆盖的铁塔网。强化农村、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的移动通信设施规划建设和投资力度,拓展通信塔网辐射和覆盖范围。以铁塔公司为承接主体,加快三大通信运营企业存量铁塔资产的移交、汇聚和改造提升,实现铁塔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利用,形成全市铁塔资源“一张网”。——推进无线网络服务标准化。引导运营主体将无线网络设施纳入WIFI联盟体系,对外提供标准化、免费化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纳入全省“一张网”。以浙江省无线网络标准规范为依照,标准化建设改造无线网络设施,规范化对外提供服务,严格做到免费无线网络服务的“三统一”,即统一服务品牌,一致以“i- zhejiang”服务品牌对外提供服务,要求无线接入设置、登陆界面、服务指示牌等统一采用“i- zhejiang”服务集标识(SSID)、服务图标(Logo)。五、保障措施“十三五”是温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以信息经济为切入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下一步工作重点,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加快人才招引、强化网络安全、优化两创环境等措施,使信息经济真正成为支撑温州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重点和职责,定期研究全市信息经济发展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信息经济发展日常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本区域信息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推进计划,监督实施。综合运用目标考核和绩效测评两种手段,加强对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机制。参照全省信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温州实际的信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对全市信息经济发展水平定期开展评估,为领导决策服务。(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强化要素保障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行业发展探索制定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引导相关专项资金和财政科技经费向信息经济倾斜,重点支持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两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发挥市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借助温州民间资本优势,建立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创业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类型子基金,引导科创资本、民间资本投向本地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互联网+”新业态。积极对接组建各级创业创新专项基金,梳理一批优秀创新项目与省市基金对接,促进创新项目快速成长。(三)加快专业人才引培,强化智力保障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重点创新团队建设“双百计划”、“杰出人才与青年拔尖人才选拔计划”、“551人才工程”、“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等,积极落实“人才新政十条”,建立人才引进、政策落地绿色通道。加大“国千”、“省千”等省内外优秀信息经济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集聚和培育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信息经济相关人才及团队,形成一支“金字塔”型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人才社区”建设,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支持“双元制”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温州高校增设信息经济专业,健全信息经济人才教育体系。依托温州本地高等院校,分领域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大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信息经济专业人才。(四)推进网络安全工作,强化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实行网络基础设施与安全保密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探索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提高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党政机关重要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应用系统和信息数据资源的信息安全防护,着力构建“技术、管理、运维”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等信息经济领域的信息安全监管,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和定期检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效处置网络安全重大突发性事件。建立信息化安全产品目录体系,鼓励采购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五)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强化环境保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削减前置审批,探索制定加快信息经济发展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活力的“乘法”,构建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由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温州创客大赛、温州创新创业博览会和温州青年(新生代温商)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创新企业领军人物”、“创业创新标兵”等评选活动,推动一批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促进人才和资本等创业要素在温州集聚。支持构建线上、线下宣传传播体系,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全方位、多视角、大范围宣传一批信息经济典型企业和创业创新标兵,提升公众对信息经济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附件一:温州市“十三五”信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表类别具体内容2015年2020年综合实力信息经济发展指数90.91120两化融合指数71.385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574.21000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亿元)180290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1.783互联网+新业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亿元)893.552200居民网络消费额(亿元)568.391300建成农村快递服务中心6051500智慧农业示范区(个)—5两化融合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70企业MES系统应用普及率(%)29.5848企业ERP系统应用普及率(%)7085企业装备数控化率(%)47.8160智慧城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90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95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6098全市市民卡发放量(万张)696900信息基础设施城域网出口带宽(Tbps)3.210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度(Mbps)2030光纤接入用户数(万户)180300互联网普及率(%)6585注:信息经济发展指数为2014年数据。附件三:温州市“十三五”信息经济重点平台培育名单(56家)序号平台名称规划面积主导产业所属区域一、特色产业园(28家)1浙南科技城33000亩信息经济龙湾区2中电温州电子信息产业园1500亩电子信息制造浙南产业集聚区3高新区激光与光电产业园1000亩电子信息制造龙湾区4乐清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园1000亩电子信息制造乐清市5乐清物联网产业园300亩电子信息制造乐清市6乐清虹桥汽车电子产业园450亩电子信息制造乐清市7乐清经济开发区智能科技产业园210亩电子信息制造乐清市8瑞安汽车电子产业园1000亩电子信息制造瑞安市9瑞安滨海科技创业园350亩电子信息制造瑞安市10永嘉乌牛智能电气产业园500亩电子信息制造永嘉县11苍南智能仪表产业园500亩电子信息制造苍南县12平阳金融电子特色产业园300亩电子信息制造平阳县13塘下汽车电子小微园109亩电子信息制造瑞安市14蓝江软件园28500㎡软件和信息服务龙湾区15中承科技创业园26亩软件和信息服务鹿城区16鹿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55000㎡电子商务鹿城区17温州国际淘宝城250000㎡电子商务鹿城区18龙湾外贸跨境电商产业园40亩电子商务龙湾区19温州金州电商城260000㎡电子商务瓯海区20温州国智电商产业园150000㎡电子商务瓯海区21温州智德电商产业园72000㎡电子商务瓯海区22洞头区电子商务创业园60000㎡电子商务洞头区23温州港陆电商产业园123 亩电子商务浙南产业集聚区24乐清巴度电商孵化园30000㎡电子商务乐清市25瑞安云江电商产业园34500㎡电子商务瑞安市26苍南龙港网商创业园68000㎡电子商务苍南县27文成绿云电子商务产业园20000㎡电子商务文成县28泰顺电子商务园22000㎡电子商务泰顺县二、特色小镇(9家)1科技梦想小镇3150亩信息经济龙湾区2龙湾文昌创客小镇1365亩软件和信息服务龙湾区3瓯海智创小镇1600亩电子信息制造瓯海区4乐清智能电气小镇4350亩电子信息制造乐清市5乐清智慧小镇5400亩电子信息制造乐清市6乐清创富港湾小镇500亩信息经济乐清市7瑞安智能汽配小镇4600亩电子信息制造瑞安市8瑞安装备智造小镇4200亩电子信息制造瑞安市9苍南台商小镇4062亩电子信息制造苍南县三、众创空间(7家)1鹿鸣物联网孵化与研发基地10000㎡信息经济鹿城区2鹿港众创社区80000㎡信息经济鹿城区3温州国际激光与光电科技企业孵化器153亩信息经济龙湾区4温州红连文化创意园26000㎡信息经济龙湾区5薪火工坊10000㎡信息经济龙湾区6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2亩信息经济瓯海区7瑞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6000㎡众创空间瑞安市四、创新平台(12家)1温州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鹿城区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州研究院-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龙湾区3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科技园-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研发龙湾区4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瓯海区5温州大学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研发瓯海区6温州大学激光加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瓯海区7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研发瓯海区8恒丰泰精密机械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智能产品研发浙南产业集聚区9浙江中讯智能生产研究院-智能制造乐清市10正泰低压电器智能研究院-智能产品研发乐清市11浙江维融金融云设备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智能产品研发苍南县12浙江力邦合信纯电动汽车产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智能产品研发平阳县&附件四:温州市“十三五”信息经济重点企业培育名单(103家)序号企业名称类型所在区域1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鹿城区2温州市博弘电器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鹿城区3浙江萤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龙湾区4温州科博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龙湾区5浙江百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龙湾区6浙江万超电器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瓯海区7温州天球电器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瓯海区8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浙南产业集聚区9温州正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浙南产业集聚区10浙江欧珑电气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浙南产业集聚区11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浙南产业集聚区12浙江嘉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浙南产业集聚区13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浙南产业集聚区14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15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16加西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17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18电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19新亚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20德力西集团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21合兴集团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22浙江华仪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23浙江致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24国威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25浙江伊赛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乐清市26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27华尔达集团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28安固集团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29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0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1浙江中佳电工器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2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3浙江松田汽车电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4利达机电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5瑞大集团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6浙江金龙自控设备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7温州金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瑞安市38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永嘉县39苍南县三维电子塑胶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苍南县40浙江苍南仪表厂电子信息制造业苍南县41天信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苍南县42浙江维融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苍南县43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平阳县44浙江依特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平阳县45温州然鹏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制造业平阳县46浙江帝杰曼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47温州市航天信息计算机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48汇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49浙江索思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50浙江怡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51温州金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52温州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53浙江奥乐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54温州市众成企业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55温州之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鹿城区56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湾区57温州中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湾区58温州国技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湾区59浙江亚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湾区60金卡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乐清市61浙江绿森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鹿城区62浙江锋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鹿城区63温州温都全媒体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鹿城区64温州市五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鹿城区65温州易麦特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龙湾区66温州橙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龙湾区67温州尘际软件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瓯海区68温州万上通网络科技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瓯海区69温州金州淘鞋城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瓯海区70浙江兴乐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乐清市71温州中开网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乐清市72温州百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乐清市73瑞安市福博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瑞安市74温州中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子商务永嘉县75浙江金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苍南县76泰顺乐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泰顺县77康奈集团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鹿城区78巨一集团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鹿城区79海特克液压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鹿城区80人本集团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龙湾区81浙江大自然鞋业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龙湾区82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龙湾区83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瓯海区84东经控股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瓯海区85金帝集团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浙南产业集聚区86温州立可达印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浙南产业集聚区87温州丰迪接插件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浙南产业集聚区88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乐清市89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乐清市90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乐清市91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乐清市92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乐清市93华峰集团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瑞安市94浙江大东鞋业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瑞安市95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瑞安市96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永嘉县97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永嘉县98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永嘉县99浙江超达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永嘉县100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平阳县101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平阳县102金田集团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苍南县103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苍南县附件五:温州市“十三五”信息经济重点项目汇总表(共71项,累计投资额253.9亿元)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单位投资额(亿元)起止年限主要建设内容所在地区一、信息基础设施类(4项)1高速信息传输网络电信温州分公司、移动温州分公司、联通温州市分公司60带宽扩容、节点新增,网络安全性能提升温州市24G通信网络全覆盖工程电信温州分公司、移动温州分公司、联通温州市分公司15建设4G基站约20000个,4G网络覆盖基本实现全覆盖温州市3温州铁塔基站建设工程项目铁塔温州分公司4.5新建铁塔1500座,改造铁塔1500座,新建室内分布系统200套温州市4城市级云计算中心相关部门及运营商5.9按照一中心多节点模式,改造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扩容基础服务支撑平台基础设备温州市二、电子信息产业类(19项)1新一代光纤收发器光端机研发及产业化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1新一代程控交换机研发及产业化鹿城区2智能电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5年增20万只智能电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龙湾区3汽车智能钥匙组件技术改造项目浙江万超电器有限公司0.8年产300万套智能钥匙组件技术改造项目瓯海区4汽车娱乐和空调控制面板技改项目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0.6年新增32.8万套君越E2LB娱乐和空调控制面板技改项目浙南产业集聚区5汽车继电器技改造项目浙江正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0.5年新增1000万只汽车继电器技改造项目浙南产业集聚区6新型汽车蓄电池保险盒总成技改项目温州丰迪接插件有限公司0.5年新增100万套新型汽车蓄电池保险盒总成的技改项目浙南产业集聚区7高密度印刷电路板技改项目浙江欧珑电气有限公司0.6年新增50万平米高密度印刷电路板技改项目浙南产业集聚区8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技改项目温州巨亮光伏科技有限公司0.8年新增65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技改项目浙南产业集聚区9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成套设备产业化项目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5拟生产高端激光器、大功率切割设备、焊接设备等浙南产业集聚区10数控激光切割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浙江嘉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9丁山嘉泰激光科技大功率激光切割机扩建项目,主要生产LC3015-4KW数控激光切割机研发及产业化浙南产业集聚区11电接触材料及集成化组件产业化项目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9采用晶粒细化、镶嵌复合等自主专利技术或工艺,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辊缝焊机等设备,购置双层粉末自动压机等国产设备。建成后年产370吨电接触材料及700吨集成化组件的生产能力浙南产业集聚区12智能终端线性马达及触觉反馈一体化项目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8.7智能终端线性马达及触觉反馈一体化项目、微特电机新技术研发中心改造扩建项目乐清市13智能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装置及终端应用产业化项目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18年产1万套智能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装置及终端应用产业化建设乐清市14智能环保型电力变压器技术改造项目绿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1年新增1000台(50-500KVA)S13及非晶合晶智能、节能环保型电力变压器系列产品生产线及厂房建设技术改造项目乐清市15新型智能节能电机系列产业化项目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14.8年产300万台新型永磁无刷无铁芯宽频智能节能电机系列产品建设项目乐清市16汽车智能控制盒自动生产线的研发浙江致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0.6采用一次性回流焊、一体注塑成型等技术或工艺,引进具有全自动印刷机、插件机、异型插件机等设备,以及快速湿变湿热试验箱、汽车电器盒测试系统等乐清市17全自动高精度抛磨智能机器人系统产业化项目温州金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1自主研发全自动高精度抛磨智能机器人系统,使用以工业机器人与周边砂抛装置相结合的结构,以工业机器人专用抓手工装和柔性路径表面恒压抛光工作方式,通过Device Net数据总线,完成信息的交换瑞安市18液晶显示类特殊机生产组装项目苍南县三维电子塑胶有限公司3.9采用智能化办公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高清平板显示技术等多项技术综合于一体,整合了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电视、触摸功能等多种设备于一体的多功能互动教学设备,将传统显示终端提升为功能全面的人机交互设备苍南县19年产30万套电子驻车智能制动系统建设项目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1.5电子驻车智能制动系统系列产品,计划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新建1栋研发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附属用房)、2栋生产车间,共计建筑面积55000㎡,同时新增70台套机械加工设备及产品总成总装生产线平阳县三、“互联网+”新业态类(13项)1绿森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浙江绿森数码科技有限公司0.6通过电商大数据挖掘数据采集系统所获取的海量数据结合自身平台经营过程中所产生和积累的数据,通过统计学、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进行预测模型发现、了解客户需求以此改变工业企业供应链模式鹿城区2找鞋网B2B平台温州找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0.5B2B交易平台,PC和APP开发,包含工厂、批发商、零店注册入驻、发布产品、找产品、找厂家、找品牌、在线下单、担付支付、订单管理等功能鹿城区3之民第三方支付平台温州之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2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支付平台鹿城区4中国乡特网温州乡特网网络有限公司0.5在全国各地布局建设108家分公司、旗舰店、特产连锁系统。构建一个以乡特网购物商城为中心枢纽的全国特产线上线下联动平台鹿城区5温州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产业平台浙江温商贷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0.5基于大数据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产业平台龙湾区6不锈钢行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温州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1为不锈钢产业链企业提供便捷的资讯、物流、仓储、交易、融资、第三方结算等“一站式”综合增值服务龙湾区7电子商务平台浙江森象置业有限公司2.5打造电商与传统市场结合的新型O2O模式瓯海区8网络经济综合服务中心温州大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5打造集聚金融、网仓、电商物流大数据及云计算中心、移动工业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心、物联网工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为一体的立足温州面向全国的网络经济综合服务中心瓯海区9顺丰智慧物流中心项目温州顺丰有限公司10通过整合渠道资源,为顾客提供线下社区服务体验瓯海区10菜鸟网络智能骨干网关键核心节点项目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5该项目将作为中国智能骨干网关键核心节点项目辐射浙南闽北产业经济带,并打造区域型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瓯江口产业集聚区11工业电气专业采购平台(八米网)浙江双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3主要内容包括电商采购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OMS、供应商OCRM客户管理系统等乐清市12中国电器交易网温州百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0.5项目以买卖双方在平台上面进行资讯发布、上下家买卖,还有招商代理、官方旗舰店、招投标、淘工厂、在线咨询、科技项目申报、新产品演示、3C认证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乐清市13侨品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温州侨品汇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0.5搭建进口商品电商交易平台,销售进口商品;发挥海外侨团优势,带动海外侨商加盟,发展跨境电商;建立统一商品质量管理体系,在电商平台接单后,统一发货文成县四、两化融合类(18项)1智能制造车间浙江挺宇流体设备有限公司0.5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车间、购置数控加工中心及检测设备等鹿城区2卓诗尼智慧企业系统项目浙江大自然鞋业有限公司1.2搭建卓诗尼智慧企业系统,从建立客户关系管理、C2B客户定制、O2O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建立订单与供应链协同管理;搭建智能生产制造平台;建设智能仓储物流配送;达到外部伙伴的协同以及渠道协同龙湾区3森马O2O平台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0.5支付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线上营销系统、客户分析系统及大数据分析系统等瓯海区4智能仪表智能制造的提升与改善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0.5为智能仪表生产流程的关键工序自主研制ICT、FCT、自动耐压测试装备,自动校准装备等智能制造单元并联入MES系统;引进&CRM 系统,将两化融合向用户服务延伸;实现重点工序以智能机器代人乐清市5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3基于物联网,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制造执行系统、智能物流仓储、能效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的数字化车间系统,实现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高度集成。研制基于信息化的用户端电器设备及关键部件自动化生产、检测等智能制造设备,运用机器人控制、冲焊组装一体化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全制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与MES系统的无缝衔接乐清市6面向低压电气产业的智慧工厂管控中心浙江省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0.5建设智慧工厂管控中心,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和共享体系;梳理和优化生产与管理流程中的关键节点;整合和集成原有核心业务系统,形成制造决策、执行和控制等信息流的闭环运行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制造资源智能化、现场运行智能化的智能制造管控的目标乐清市7小微断路器的智能工厂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0.7构建基于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工业物联网等技术核心,从生产、设备、供应链、仓储、质量、人员、工艺等维度,构建智能型工厂,帮助集团发现订单全生命周期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智能化改造建议方案乐清市8德力西电气产业智能化制造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0.6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产品从制造、库存、销售、使用状态全程追踪与可视化体验。优化生产线设计、增加机器人工序、创新升级传统制造工艺等乐清市9新材料工厂智能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0.5打造智能型的生产工厂,实现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全面覆盖,自控投用率与数据自动采集率均达100%。DCS、ERP、BI等系统实时协同高效采集数据,持续跟踪生产运行情况,基于DCS控制系统做到了生产流程的可视化瑞安市10商用车关键零部件智慧工厂建设项目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1建设集压铸自动化、表面处理自动化、加工中心及装配检验自动化于一体的全线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设备,形成年产400万件汽车轻量化制动气室生产能力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智慧工厂建设项目。打造压铸机间联网、加工中心机联网,实现生产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瑞安市11智能自动化装备应用于信息化制造车间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1对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等智能信息化装备进行再研发、改造、应用,建成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铸造工艺设计、模拟仿真、造过程、品质控制、在线检测及工艺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智能信息化控制、智能信息化生产管控系统瑞安市12汽车座椅骨架总成数字化车间建设浙江雅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0.6引进全自动网格机、折弯机、调直机等国外先进设备,购置大型自动压力机、全自动弯管机、自动焊接机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采用用友U8、致远等软件连接,建成汽车座椅骨架总成的数字化车间瑞安市13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智能制造新模式浙江飞云科技有限公司0.5在智能生产线上应用高档数控加工系统,专用智能工装夹具,智能物流仓储系统,采用工业过程能耗管控系统,部署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建设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系统瑞安市14生产运营智能化项目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0.6打造鞋业数字化工厂,并通过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PMES系统项目、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永嘉自动化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区域零配仓试点建设项目、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建设项目、全渠道营销O2O支撑项目等项目落实,实现数字化生产运营管控永嘉县15报喜鸟云翼互联建设项目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0.5该项目通过建设互联定制平台、透明工厂平台、分享大数据平台,个性、智造、透明、协同、数据五大功能,创建10万套个性化私人定制西服智能生产系统,实现一衣一款的单件自动裁剪,不仅精准,裁剪效率还较传统的人工提高5倍以上永嘉县16基于RFID技术的服装智能化流水生产解决方案项目东蒙集团有限公司0.8购置全自动裁床、自动模版缝制机、面料仓储系统、全自动成衣仓储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综合运用RFID技术,结合运用云计算技术的智能生产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永嘉县17研发与生产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1研发与生产一体化的智能制造项目主要由PLM系统建设、ERP系统升级、以及生产、研发设备引入等三部分内容组成,实现研发和生产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永嘉县18年增3.5万吨四层共挤消光预涂复合薄膜项目启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9采用嵌入软件式管理应用、PLC逻辑程序过程控制系统等,实现自动配料、混料、称重、温度、速度、张力、压力等生产工艺参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平阳县五、智慧城市类(17项)1智慧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2.1行政审批系统升级、政务办公系统升级、责任追溯系统建设、数据中心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浙江省政府二级CA 认证管理系统升级温州市2智慧城管市城管与执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5拓展数字城管核心服务功能,通过对视频资源的整合,加快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拓展智慧管控、公众服务功能,拓展决策支持、综合指挥功能温州市3智慧国土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1.3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工程、行业数据中心、公众服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综合监管系统、灾害应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慧国土门户、运维管理系统及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等内容温州市4智慧海洋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海事局、市港航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5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及网络工程、物联网感知工程,海洋数据中心工程、海洋智慧监管、应急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政务管理、公众服务、运维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等内容温州市5智慧交通市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与执法局等6.8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工程、部门数据中心工程、智慧公交、智慧路网、智慧建设、智慧物流、智慧政务五大体系、运维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等内容温州市6智慧旅游市旅游局,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1.6推进全市景区智能化建设,加快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温州智慧旅游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温州市7智慧卫生(医疗)市卫计委及相关部门2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工程、部门数据中心工程、健康一卡通工程、卫生公众服务系统、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卫生监管系统、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卫生决策支持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