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衣消费者购买频率率是多少

2015年消费类进口商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不合格率37.8%-中新网
2015年消费类进口商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不合格率37.8%
日 16:02 来源:  
&&&&资料图 中新社发 钱旭升 摄&&
  2月25日电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消息,质检总局今日发布了2015年度目录外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情况。情况显示,2015年,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进口商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服装、食品接触产品、学生用品等进口消费类商品累计抽查4,086批,不合格率37.8%,高出同类出口消费类商品4.7个百分点。
  质检总局表示,2015年,质检总局组织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法定检验商品目录以外的进出口商品实施了监督抽查。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全国口岸、国内市场、跨境电商、进口产品使用地、出口生产企业和货物集散地实施抽查,抽查环节上做到了进出口商品主要流通渠道的全覆盖。针对近年来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高风险商品,加大了抽查力度。严格依据国家强制标准实施检验,对抽查不合格商品均依法进行了处置。
  此次抽查涉及机电、轻纺和资化三大类别、12种重点商品,主要包括: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汽车制动软管、电子坐便器、家用电器、节日灯串、LED灯、功能性服装、儿童服装、家用纺织品、学生用品、食品接触产品等。全国共抽查进出口商品6,703批次,检出不合格2,497批次,不合格检出率37.3%。其中,进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38.9%,出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32.6%。
  抽查的12种重点商品中,进口方面: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不合格率48.4%,汽车制动软管不合格率8.0%,电子坐便器不合格率56.0%,功能性服装不合格率38.7%,儿童服装不合格率30.7%,家用纺织品不合格率40.3%,学生用品不合格率44.6%,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率49.7%;出口商品方面:节日灯串不合格率62.9%,LED灯不合格率75.8%,家用电器不合格率44.7%,服装不合格率16.8%。
  按商品类别划分,机电类不合格率47.2%,轻纺类不合格率34.3%,资化类不合格率31.8%。其中,机电类的进口电子坐便器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不合格原因为电气安全不合格;出口LED灯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不合格原因为标志说明不合格。轻纺类的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不合格原因为标识标签不合格;出口服装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不合格原因为纤维含量不合格。
  按商品进口国别划分,日本、韩国、越南、德国、意大利的进口商品数量相对较多,不合格商品检出率相对较高,平均达到42.0%。不合格商品主要集中于学生用品,原因主要为标识标签不合格。
  从整体看,在全部抽查商品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进口商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服装、食品接触产品、学生用品等进口消费类商品累计抽查4,086批,不合格率37.8%,高出同类出口消费类商品4.7个百分点。此外,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作为与消费者安全息息相关的高风险商品,在此次监督抽查中涉及了多个品牌。结果显示,全国共抽查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467批次,检出不合格226批次,其中10批次以上不合格的品牌有:路虎(Landrover)、现代(HYUNDAI)、丰田(TOYOTA)、奔驰(Mercedes-Benz)、奥迪(Audi)、大众(Volkswagen)、泰明顿(TEXTAR)、起亚(KIA)、沃尔沃(Volvo)和宝马(BMW)。不合格项目包括标志、摩擦性能、剪切强度及压缩应变。
  质检总局还表示,对于以上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商品,质检总局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一是责令不合格商品生产经营者进行整改复查,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依法查处,加强对同类商品共性问题的跟踪抽查;二是将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有关政府部门掌握进出口商品质量状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三是发布监督抽查结果,让消费者知晓商品质量信息,便于公众监督和选购,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编辑:陈鑫】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猜你感兴趣
&热门汇报范文2015年我国服装零售行业规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5年我国服装零售行业规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图】
& &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0 年的 19,109 元增长到 2014年的28,844元, 年复合增长率10.8%; 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5,919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9,892 元,年复合增长率 13.7%。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城镇人口约为 7.5 亿人,农村人口约为 6.2 亿人。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2009 年 48.3%增长至 2014 年的 54.8%。&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推进, 为中国大众服装消费市场的巨大容量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类支出水平由 2013 年的 1,553.70 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1,627.20 元, 年增长率 4.73%; 农村居民人均衣着类支出水平由 2013 年的 453.80 元增长到 2014年的 510.40 元,年增长率 12.47%。伴随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转变,居民将更加注重个人的着装消费,预计我国服装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相关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 &2014 年中国服装市场规模达到 2,673 亿美元, 较 2013年的 2,474 亿美元增长 8.04%。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服装零售消费额最大的国家。2014 年中国服装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数据来源:Euromonitor,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相较总量规模, 中国人均服装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人均服装支出由 2010 年的 96.7 美元增长至 2014 年的 186.4 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 17.83%,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人均支出水平仍低于英国、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的服装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及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可期、零售业态蓬勃发展以及居民时尚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的人均服装支出有望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增加,进而带动服装市场规模的继续扩大。中国人均服装消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Euromonitor,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按照使用场景,成人服装主要分为正装、休闲装及运动装三大类,其中休闲服装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最为广泛。按照产品的零售价格及品牌定位,成人休闲服装可进一步划分为低档、大众及高档三类。其中,大众成人休闲服装由于品牌繁多、定价合理及消费群体庞大,切了大众消费群体以合理价格展现个性时尚的穿着需求,而成为服装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大众成人休闲服装市场的零售规模由 2010 年的 1,326.2 亿元增长至 2014 年 2,056.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1.6%。2014 年,大众成人休闲服装市场规模占我国整体服装市场的比例为 20.3%。2010年-2014年我国大众成人休闲服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Euromonitor,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一般而言,女性对于时尚潮流有着比男性更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也更注重应季服装的搭配性,因而有着更多的服装消费需求。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社交生活的增加以及传播更为广泛便捷的时尚信息, 推动了我国女性服装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同时,受惠于中档平价的产品定价、多样化的品牌选择以及新颖流行的款式设计,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拥有着庞大的消费者基础。& & 中国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的零售规模由 2010 年的 858.9 亿元增长至 2014 年 1,343.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1.8%。2014 年,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规模占大众成人休闲服装市场的比例为 65.3%, 占整体服装市场规模的比例为 13.3%。2010年-2014年我国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Euromonitor,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随着未来女性消费者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将实现 8.1%的复合增长率,市场规模有望在2019 年达到约 2,000 亿元。2015 年-2019 年我国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Euromonitor,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部分国外领先品牌采取了全球化运营的模式来提高销售业绩,谋求新的增长点。在国内服装市场巨大发展空间的吸引下,国际服装品牌也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拓展,特别是价格适中,消费群体庞大的大众休闲服装领域。自 2002 年 UNIQLO(优衣库)在上海开设门店以来,以优衣库、H&M、ZARA、GAP 和 C&A 等为代表的国际快时尚品牌在国内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 UNIQLO、H&M、ZARA、GAP 和 C&A 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主要竞争市场。& & 国际服装品牌的进入,一方面给国内服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新经营模式, 为国内服装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国内消费者的时尚意识和着装品位,进而又促进了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 目前,国内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已呈现出全球品牌参与竞争的格局,2014年国内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前十大企业中有 7 家企业为国际服装企业。随着领先企业依靠在渠道扩张以及提升单店销售业绩上的持续发力, 国内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集中度正逐步提升。据 Euromonitor 统计,2012 年至 2014年,国内大众女性休闲服装市场前十大公司所占整体份额分别为 41.3%、44.0%和 46.0%。& & (1)周期性& & 服装属于居民生活消费用品,整体上具有一定消费刚性,根据产品定位差异受宏观经济影响有所区别:高端服装产品的消费刚性属性不强,而是具备更多的可选消费品特征,特别是定位于奢侈品的高端服装产品,其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满足基本着装需要的大众类服装产品由于使用场景丰富,消费群体广泛、价格适中,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 & ZARA、H&M 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进入,逐渐使得大众休闲类服装产品的快速消费品属性被国内消费者认可并接受, 其通过消费者大量和高频次购买获得利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经济波动对大众休闲类服装产品的周期性影响。& & (2)区域性& &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气候条件各异,消费者消费能力、审美观念、消费意识也不尽相同,各地商业零售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服装消费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东部沿海及各一线城市购买力较高,对品牌、品质、时尚趋势及服务质量较为敏感,而其他区域城市由于消费者收入相对较低,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企业需要针对区域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版型、款式和色彩,以丰富多样的产品线实现对多层次市场的有效覆盖。& & (3)季节性& & 服装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秋冬产品由于使用面料与春夏产品存在差异,单价要高于春夏产品。同时,由于国庆、元旦及春节假期的存在,秋冬产品存在着节日性消费集中释放的特点。因此,服装企业下半年的销售收入普遍高于上半年。同时,各季天气气候的波动也会对当季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例如,如果南方出现暖冬,则会对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带来季节性影响。& & 互联网的普及和阿里巴巴、 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已使互联网成为消费者购买服装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我国服装网购市场规模从 2008 年的 181 亿元激增至 2013 年的 4,349 亿元 1 。从信息技术、商业零售未来发展来看,网络购物所带来的基于大数据、需求导向的突破实体空间、时间限制的新零售模式变革是大势所趋。线下服装品牌在关注网络购物对传统线下实体门店冲击碰撞的同时, 更应该利用网络购物平台与线下实体门店的融合与协同,通过 O2O 战略打造全渠道零售模式,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服装销售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12月25日消息,昨日顺丰速运旗下海淘品牌海购丰运在其官…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技术支持:您好,欢迎来到
2015年女士大牌服装消费情况
作者:小Y 出处:
导语:女性对于服装的热爱是没有什么能阻止的,女性对于奢侈品的热爱绝不会因为价格贵而望而却步。在中国,人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这四大人类日常消费品排行中名列第一的“衣”也曾被民间誉为行业中“永远的朝阳”。由此可见,“衣”的需求所占市场份额之大。
女性对于服装的热爱是没有什么能阻止的,女性对于奢侈品的热爱绝不会因为价格贵而望而却步。在中国,人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这四大人类日常消费品排行中名列第一的“衣”也曾被民间誉为行业中“永远的朝阳”。由此可见,“衣”的需求所占市场份额之大。商人们发掘服装业商机的同时也造就了一系列相关产物,丰富了服装的选择,更渐渐加大了同行业间的竞争力。据信息显示,服装产业环节中,设计和营销占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也从传统的驱寒保暖、经久耐穿转为个性化、时尚感、国际范为主。
据2015年度《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奢侈品遭遇“寒流”,海外代购大不如前,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额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 中国奢侈品市场整体下滑
& 郑州市民赵女士和几个闺蜜近期准备去度假,“快过年了,一是出去放松放松,犒劳自己辛苦工作一年,其次也是大采购,为自己和家人选购一些新年礼物。”
& 此次去韩国,她想给自己添几件奢侈品牌的衣服和包包。“同样的产品,价格比在国内便宜很多。”她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像赵女士这样,热衷于出国买奢侈品的国人并不在少数。
& 据报告显示,出境游的增长以及中国购物者对B2C海外网站的依赖和信任度增强,刺激了海外购的发展,也导致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整体下滑。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为11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2%。
& 实际上,从2015年年初个别世界知名品牌率先调价后,诸多奢侈品牌纷纷下调在华销售价格。降价后,郑州某奢侈品店也出现了短暂排队的热闹景象,但平时记者在那里看到的多是门可罗雀。
& 在郑州市场上,原来计划开张的新店也停滞不前。“由于奢侈品领域的消费者对宏观环境的反应敏感,近几年,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增速下降,让很多品牌的开店计划放慢了速度。”郑州一位奢侈品代理人士说。
& 奢侈品代购逐渐降低
&&郑州丹尼斯人民店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导致国内奢侈品市场持续疲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和海外的价差。
& 报告显示,2015年购物者在奢侈品的购物地点选择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2015年,海外奢侈品购物的整体涨幅为10%。消费者蜂拥至日本、韩国等地购物,支出增长高达200%以上。汇率的优势和具竞争力的奢侈品定价使韩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也成了2015年中国消费者的热门购物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内地消费者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奢侈品消费下降了约25%。
& 2015年,中国消费者的境外游同比涨幅为32%,随着境外游热度的不断上升,奢侈品代购逐渐降低。
& 赵女士对记者表示,之前她有几个朋友也喜欢奢侈品代购,但现在都转到平台了,“在网站上买也非常方便。”
& 购买主体发生逆袭
& 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除了在奢侈品的购买地点和购买方式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外,购买主体也发生了逆袭。
& 女人才是奢侈品最可靠金主,而男性消费者更容易弃之而去。
& 在2015年奢侈品消费中,男性用品大幅度缩水,包括手表、男装和皮具。其中男士服饰的整体销售额下降了12%,位居降幅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腕表类。而女士服饰则实现了10%的增长。珠宝和化妆品类分别有7%和5%的增幅。
& 为克服经济下滑的影响,重新激发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奢侈品牌必须量身定制本地化的营销战略,创作高端时尚内容,并调整全球定价以缩小区域间的价格差距。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最受欢迎文章●品牌服装价值凸现目前品牌服装的主要流通渠道就是大型百货商场,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型零售企业上半年服装类零售额的增长幅度为23.9%,高于零售量的增长幅度1个百分点。由此看来,在整体衣着价格指数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大商场服装类商品价格没有下降,说明大商场销售的服装集中在中、高档的品牌服装,体现了服装的品牌价值。商家、厂商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上,而是逐步扩展到商品的品牌价值上。
●促销活动频繁,品牌更换率高目前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吸引消费者是众多商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各大商场都频频组织促销活动,主要方式还是打折和购物返券。春节、五一、三八节都是促销的良机。同时很多商家都淡季进行布局调整,进行品牌调整,淘汰销售不好的品牌,引进新的品牌,突出服装的个性化、时尚化、休闲化,以新颖的款式和知名的品牌吸引消费者。
●春装销售差,新装上市即打折今年春天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偏低很多,厚厚的冬装一直脱不掉。尽管春装无论在款式还是色彩上都较为新颖时尚,但对消费者的购买刺激仍然有限,刚刚上市不久不得不在价格上开始打折扣,以吸引消费者。在春装销售的最佳时机,严寒天气不断,气温回升缓慢,春装销售始终没有全面启动的迹象,导致春装卖不动。特别是北方的春天比较短暂,真正的畅销季节只有一个月左右,到了4月份夏装就会上市,抢占市场,因此春装的折扣在所难免。
●女装销量最为突出女装销售仍是大商场服装销售的重头戏,从2月份开始出现迅猛增长,上半年以27.1%的比率占据了服装销售的主要部分。在各大商场,女装销售面积都是最大的,很多商场都将女装细分为装、少女装、淑女装、中老年专区等。同时,女装的品牌也是最多的,单个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都比较低,另外女装的地域性也是最强的,能覆盖全国的品牌比较少。
●防寒服增长幅度最大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上半年除男衬衫外,各类服装的销售都较去年有所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防寒服,销量涨了近七成。今年年初,各地气候偏冷,给羽绒服的销售带来了高峰,让商家在这上面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大商场经营的羽绒产品大多是大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质量有,品牌价值高。这些大品牌每年都推出新的设计,同时开发新的面料和,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产品,将时尚元素融入到产品中,开发产品的品牌价值。
●休闲类服饰仍是市场上的亮点休闲化一直是现代服装发展的趋势,休闲化的两大趋势就是正装的休闲化和休闲服装的时装化。在休闲类服饰中,销量增长最#from 本文来自 end#快的就是牛仔服,经过近20年的发展,牛仔服已经成为老少皆宜的日常服装。国内牛仔企业众多,大多规模较小,知名品牌较少,目前,国内牛仔产业正向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向深度发展,优化产业链。在提升品牌形象方面,很多牛仔企业选择赞助各项赛事,同时各种牛仔时装发布会也日渐增多。
●童装时装化上半年春节和六一节都是童装市场销售的旺季,在节日让孩子穿上新衣来欢度佳节已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上半年大型零售企业童装销量同比增长23.8%。从今年童装市场特点分析,顾客的需求在关注品牌的同时向个性化和时尚化延伸。童装市场消费需求仍以品牌化和个性化为主,同时对时尚化的童装追求程度也有所提高。许多童装品牌不断推出时尚化的童装,以迎合顾客对时尚生活方式的追求和促进童装市场时尚化的发展。
●女性内衣市场趋于专业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意识的觉醒,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中国女性已经越来越注重内衣的穿着。目前大商场女性内衣专柜上,高档内衣产品基本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高档文胸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最先的卖场是大中城市的各主要商场的内衣专柜,主要消费群就是城市高收入女性。目前各主要品牌已经完成基本的市场布局。高档品牌在国内经营时间较长,经过多年的市场精耕细作,已经培养了大批固定的白领消费群体。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女性内衣的分类将愈加趋于精细化和人性化。目前女性内衣主要演变方向有两种,一是功能不断完善加强,创造身体曲线;二是情趣化设计风格日益明显。
目前服装市场已进入夏季服装打折清仓阶段,下半年市场的热点是御寒产品,包括保暖内衣、羊绒羊毛衫、防寒服等。去年,彩棉在保暖内衣市场上表现突出,估计今冬的保暖内衣市场上的亮点仍是彩棉。在全球高档羊毛市场升温的带动下,今冬高档羊绒精品将吸引消费者,羊绒制品整体价格有上升势头。防寒服市场上,品牌产品仍唱主角,虽然羽绒行业整体产销率较低,但是越来越多的品牌羽绒产品将占领市场,小企业处境更加艰难,将逐步被淘汰出局。
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433.7亿元,同比增长17.7%,零售额1199.7亿元,同比增长19.1%。服装销售仍然是大型百货商场的重头戏,服装类商品零售额283.5亿元,同比增长23.9%,约占整个零售额的20%,各类服装销量14201万件,同比增长22.9%。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速度超过同期整体销售、零售额的增长速度。
2015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市场分析调研报告: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工作报告: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者购买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