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气十条 水十条 土十条”对当前推动经济转型具有哪些深远的意义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治污要立军令状 “水十条”撬动万亿治水市场
来源: 人民日报作者: 周小苑
专家表示,“水十条”的实施掀开了我国环保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在经济新常态下,未来将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千呼万唤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4月16日由国务院印发,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等十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和未来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规划。专家表示,“水十条”的实施掀开了我国环保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在经济新常态下,未来将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考核严格可终身追责
相比已经得到广泛重视的空气污染问题,“水十条”的到来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不过,这份文件勾画出我国未来水污染治理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针对过去环保法规执行不力的顽疾,严格的考核制度是此次“水十条”的最大亮点。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任傅涛表示,从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到水环境,“水十条”均以明确的量化指标进行了要求,并规定了截止时间,各部委明确分工,采取了对地方政府排名和落后惩罚制度,来逼迫从效果出发的环境治理需求的落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继文认为,“水十条”首次对签订责任书和约谈省长进行了明确,这些考核手段威慑力极大,对保障“水十条”行动落实极为关键。
循环发展促转型升级
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既是民众对改善环境的迫切需求,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对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水十条》背后的深意是推进我国水资源化改革,其中工业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将是重点内容。”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实施“水十条”对推动经济转型的意义深远:既可拉动GDP增长,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有力推进转型升级。又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优化经济发展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水十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循环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完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等措施,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生产力结构,为“稳增长”、“调结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表示,节能环保产业既利当前稳增长,又利长远调结构,并为节能减排提供坚实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各地方政府要督促项目主体加快完成前期工作,鼓励技术审查评估机构提前介入,建立审批核准快速通道,尽量缩短审核周期。
环保产业迎来新机遇
毫无疑问,随着“水十条”的实施,水环境保护产业的未来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环保部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他们运用国际通行的模型对“水十条”实施的影响做了预测评估,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其中直接贡献占13%,间接贡献占87%;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而对就业的影响,“水十条”的实施累计可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
然而,实施“水十条”资金需求巨大,钱从哪里来?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需投入资金约4至5万亿元,需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约1.5万亿元。环保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水十条”的实施将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超过1.4万亿元,间接带动约5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张勇表示,通过加大投入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从2014年到现在我国已累计投资9200多亿元用于开展国土生态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工程。
事实上,环保产业涉及环保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环保产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服务业等,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陈永清表示:“节水、治污、生态修复,以及地下水的修复、管网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在他看来,“水十条”实施既能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就业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逐步地改善我国的水环境质量,这是个多赢的结果。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龚春辉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宋清辉:《水十条》背后深意是推进水资源化改革
核心提示:“《水十条》背后的深意是推进我国水资源化改革,其中工业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将是重点内容。”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实施“水十条”对推动经济转型的意义深远:既可拉动GDP增长,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有力推进转型升级。又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优化经济发展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周小苑
千呼万唤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4月16日由国务院印发,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等十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和未来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规划。专家表示,“水十条”的实施掀开了我国环保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在经济新常态下,未来将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考核严格可终身追责
相比已经得到广泛重视的空气污染问题,“水十条”的到来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不过,这份文件勾画出我国未来水污染治理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针对过去环保法规执行不力的顽疾,严格的考核制度是此次“水十条”的最大亮点。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任傅涛表示,从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到水环境,“水十条”均以明确的量化指标进行了要求,并规定了截止时间,各部委明确分工,采取了对地方政府排名和落后惩罚制度,来逼迫从效果出发的环境治理需求的落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继文认为,“水十条”首次对签订责任书和约谈省长进行了明确,这些考核手段威慑力极大,对保障“水十条”行动落实极为关键。
循环发展促转型升级
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既是民众对改善环境的迫切需求,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对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水十条》背后的深意是推进我国水资源化改革,其中工业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将是重点内容。”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实施“水十条”对推动经济转型的意义深远:既可拉动GDP增长,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有力推进转型升级。又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优化经济发展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水十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循环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完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等措施,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生产力结构,为“稳增长”、“调结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表示,节能环保产业既利当前稳增长,又利长远调结构,并为节能减排提供坚实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各地方政府要督促项目主体加快完成前期工作,鼓励技术审查评估机构提前介入,建立审批核准快速通道,尽量缩短审核周期。
环保产业迎来新机遇
毫无疑问,随着“水十条”的实施,水环境保护产业的未来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环保部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他们运用国际通行的模型对“水十条”实施的影响做了预测评估,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其中直接贡献占13%,间接贡献占87%;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而对就业的影响,“水十条”的实施累计可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
然而,实施“水十条”资金需求巨大,钱从哪里来?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需投入资金约4至5万亿元,需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约1.5万亿元。环保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水十条”的实施将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超过1.4万亿元,间接带动约5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张勇表示,通过加大投入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从2014年到现在我国已累计投资9200多亿元用于开展国土生态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工程。
事实上,环保产业涉及环保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环保产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服务业等,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陈永清表示:“节水、治污、生态修复,以及地下水的修复、管网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在他看来,“水十条”实施既能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就业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逐步地改善我国的水环境质量,这是个多赢的结果。
(原标题:环保部数据:“水十条”可拉动GDP增长5.7万亿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当当首发~
《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亚马逊首发~
今日搜狐热点傅涛做客央视《财经评论》谈“水十条”(精编版)            
傅涛做客央视《财经评论》谈“水十条”(精编版)
【编者按】4月2日,国务院正式签发“水十条”(国发〔2015〕17号文)。本次“水十条”有哪些亮点?在当前经济下行趋势下,严格的制度,是否会让经济雪上加霜?如何让企业有更多的环保动力?投入与产出如何平衡?如何保证民众能享受到山清水美……17日,中国水网总编傅涛博士做客央视《财经评论》,就此话题畅谈水十条。主持人:水十条提出了“关、治、停、禁、调、保、责、截、晒、奖”十个关键字,有人看到了“量化指标”的具体化,有人看到了大众参与被提上日程。傅涛先生曾参与了“水十条”征求意见稿草拟工作,那么您首先关注的是什么?水十条的哪些内容让您觉得眼前一亮?傅涛:水十条是全国人民以及环保行业期待已久的政策,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政策。水十条是新环保法自1月1日实施后,国务院发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政策,其对行业的影响,对政府的影响,对国民经济以及民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我主要关注的是,水十条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理机制:“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这四句话实际上反映了水十条在新政策之下的新举措,刚才你总结的十个关键字都可以在这十六个字里看到。主持人:您认为水十条是对全产业链的颠覆,是对系统性的升级,这跟往年是有所不同的?傅涛:环保问题毫无疑问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是第一责任主体,所以在水十条中会看到35个大条款,70多个分条款,每一款后面都有各个政府部门的印记,并且明确了时间、指标、责任部门,这里省略了地方人民政府,它同样也是责任部门,所以说实施水十条很重要的就是各级人民政府、各级部门。同样我们也看到第二个要点:企业施治。事实上,水十条的实施落地,有238个具体的举措,是错综复杂的一件大事,是基于系统设计来完成的,不可能仅仅靠政府来完成,所以要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这些是水十条落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评论员:在这样一个规划里面,可能我更关注如何触发企业。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一个缺水的国家,水污染非常严重。现在我们经常说的是空气污染,因为在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空气污染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所以人们觉得空气污染很严重。但实际上从全国范围来讲,水污染更严重,五类水体以上的重度污染水体已经占到百分之十。所以在这个规划里面,政府的责任一定要明确。主持人:水十条的发布,预计可拉动GDP总量5.7万亿,这个帐是如何算的呢?傅涛:2010年,国家把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做了很长远的规划。今年三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实际上环境产业是个老行业,本质上讲,其实就是政府公共服务不自己做了,由企业来完成,从而生化出的产业。产而发展20年,有个不断递进的过程。总体来说,我们为政府提供设备服务、工程服务、运营服务,到现在水十条让企业在向政府提供一个面向效果、面向质量的服务,这是服务的不断升级,让环境产业从几百亿积累到几千亿,甚至到未来几万亿的跨越。水十条对产业来说是需求层次的政策,打开需求面,让原本涉足简单环保领域的几个行业,变成了现在20多个齐头并进的行业,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才能面向效果,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需求打开以后就给产业的升级打开了两个契机:第一个方面,原来可以不仅仅做市政污水处理,其实很多的领域都可以是企业自己来完成的。第二个方面,可以有更多的综合能够容纳产业的不同层级,像制造业、工程业、服务业、投资业等等。产业在不断的升级,这一趋势会让环保产业有较大增长,但这种增长需要一定交易结构的设计,政府自己干环保是常事,而水十条的1十六字方针中谈到政府是统领,以前政府不仅仅是统领也大包大揽。现在我们发现,对于环境治理工作,无论是资金上还是能力上、效率上都不能由政府独立完成。那么需要找同盟军:第一个同盟军就是专业的公司;第二个同盟军就是广大的公众,公众不仅监督、参与环保工作,也是为环保产业、环境治理进行支付的重要体系。政府的力量、产而的力量、公众的力量,这三个力量共同形成、落实水十条。三个力量中,最坚实、最可以依靠就是产业的力量。实际上,产业对水十条充满期待,期待水十条不仅能拓宽我们的服务领域,也能促进产业的升级。从这个角度看,环保产业的发展随着水十条的落地,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会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增量,这个增量环保部也有测算,除此之外这也将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主持人:目前的测算是多少?傅涛:环保部的测算是5亿多GDP的产值,可能涉及到的投资将达到四、五万亿的投资。在2017年之前可能有2万亿的投资。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形式,另一个形式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务采购,并不是所有的环境设施的建设都是需要政府直接投资,政府可以向专业性的公司购买一种提供质量和效果的服务,这样可以拉动产业更大规模的升级,也可以将政府短期的压力释放到更长时间。同时机制的设计也能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整个环境治理工作中来,所以环境治理对环境产业来说是一个结构性的促进和调整。主持人:环境产业特别像服务业的一个转型,整个外包加企业专业化的执行力,公众应该怎么参与,全产业链如何结合起来?评论员:我们在看到产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要考虑这笔钱怎么出,对于很多地方,可能要忍痛割爱,原来招商引资来的一些企业需要关掉,原来已经污染的水环境需要治理。这个钱怎么来?主持人:河水污染的效果如何评定?中间的程序如何监督?大众怎么参与,最后结果的好坏怎么评定等等很多问题,有没有系统性的规则。傅涛:其实国内的很多学者和企业界都做了很好的尝试,包括最近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连续推出的PPP等制度包括特许经营立法、包括国务院69号文谈到的环境治理第三方服务,都在为公共服务由专业公司提供,寻找相应的出路。主持人:水十条与原来的一些环保措施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傅涛:水十条是面向质量和效果的、是系统统筹的,兼顾了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而以前很多的规划都是分割的,但这种统筹还不止这些方面,对海陆的统筹、对地上地下的统筹,说明这个规划是真的想还给百姓一个效果,并不是想在某个指标上做到突破、做个业绩。所以这个计划,我认为是真正关系民生的一个计划。日,14:00-17:30,北京友谊宾馆嘉宾楼五号会议室,E20环境平台召开第56期环境战略沙龙,特别解读“水十条”与环境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00- http://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 商务热线:010- 传真:010-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刘文义律师 京ICP备号-7
京公网安备:75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水十条”蕴含商机 打响三大融资战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水十条”蕴含商机 打响三大融资战役-中新网
“水十条”蕴含商机 打响三大融资战役
  “水十条”出台的时机,一在中央审议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后不久,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前者表明迫切需要解决环境问题,后者表明可以借此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一箭双雕。
  因此,“水十条”治水亦治国。通过“治水”,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循环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转型,理顺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切实改善民生,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从改革的高度去看,“水十条”出台,看似一次环保战役,但同时也是一次经济转型、行政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政府职责、资本利益、公众诉求三方循环平衡的一个大试探。
  让每个人都喝上干净的水,需要多大投入?经过几十年曲折,《中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终于由国务院出台,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系统的治水方案。方案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人人用上干净健康的水。
  但完成这一目标,困难不小。有分析认为,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需投入资金约4万亿至5万亿元。对此,规划编制技术组组长、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解释说,4万亿到5万亿元的投资,是一个全社会投资概念,是一个需求概念。
  当然,有投入肯定有产出。环保部运用国际通行的模型对“水十条”实施的影响做了预测评估: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其中直接贡献占13%,间接贡献占87%。
  据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实施“水十条”对推动经济转型的意义深远:既可拉动GDP增长,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有力推进转型升级。又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优化经济发展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水十条”治水亦治国
  数十年来,水资源相关产业并非社会投资的热点,5万亿市场可以说是投资的“新大陆”,政府、企业、投资人都在相互观望。作为公共服务产业,该领域市场的投资回报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
  到底是什么计划,需要5万亿元的投资?
  先看“水十条”的2020年的目标: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有水务方面工程经验的专家告诉记者,要完成以上目标,就意味着大量诸如水表改造、管网更新、工业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一些企业已经从“水十条”中找到了新机遇。“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机遇,正是基于政府对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更严格的规范和指标,以及第三条中提出的‘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我们在自己的园区已经成功打造了一套污水负排放治理体系,即我们向社会排放的水,比进来的自来水更干净。”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韦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不过,该领域的投资将以长期投资为主,特别是在当下经济结构改革的历史大转型期。济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伟提醒《国际金融报》记者,“水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经济结构调整的大问题,所以对效果不能操之过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尽管如此,多数环保企业对“水十条”还是十分看好。正如学者的分析,“水十条”出台的时机值得注意,一是在中央审议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后不久,二是在当前经济下行时期。前者表明迫切需要解决环境问题,后者表明可以借此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一箭双雕。
  打响三大融资战役
  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公共利益产业,企业的逐利性,与服务的公共性,天然存在冲突。这也造成社会资本担忧进入该市场后,失去相应的话语权。如何平衡这对矛盾?《计划》提出了什么创新的办法
  “水十条”资金需求巨大。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预计总需要投入4万亿到5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投入将达1.5万亿元。
  也就是说,大约3万多亿的资金需要社会资本。那么如何保证社会资本的收益,以及他们在公共领域的话语权?
  张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保证治理效果的第一步,就是保证市场的正当权益,“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
  对此,“水十条”提出了“三大融资战役”:金融与环保融合、开发经营权益捆绑、环境绩效合同服务。
  当前,金融对环保工作助力不够,金融与环保融合不足,重要原因是排污企业和环保企业抵押担保手段缺乏,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不愿进入环保领域。“水十条”提出,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将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消除金融资本进入环保领域的融资担保障碍,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环保事业。
  “开发经营权益捆绑”则更是一个创新。公益性项目一般很难吸引社会资本,因此“水十条”提出,采取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环保投入。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湖滨河滨缓冲带建设、河流生态修复等项目公益性强,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收益。要撬动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必须让其有利可图,如通过与周边土地开发、林下经济、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经营性较强的项目组合开发,即可创新捆绑经营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环境绩效合同服务”也是一个新尝试,这是指市场主体以合同方式,向政府提供环境综合服务,并以环境效果为基础收取服务费。“水十条”提出,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促进多元融资。这有利于建立基于绩效的政府环保支出方式,提升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此外,市场建议,还可以通过分期支付方式,降低财政一次性支出压力。
  实际上,治水正是突出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明确方针就是“政府统筹、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按照《行动计划》规定,水污染防治的资金来源是统筹用好税收、价格、补偿、奖励等手段获得。
  怎么保证政策执行
  虽然通过“三大融资战役”或许能打通资本进入的障碍,但市场仍担心,改革所产生的5万亿市场会不会只是口号
  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到底有多大?这些计划里真正落到实处的是哪些?又如何保证政策落到实处?拉来了投资,企业最担心这些问题。
  “每条都是干货。”规划编制技术组组长、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给出了答案。
  吴舜泽在国务院发布会上表示,“‘水十条’的每条、每款、每项都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部门或者参与部门。这在过去的文件中,尤其在国务院的文件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就落实了责任主体。还有,比如规定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达到要求,也有一些条文专门说京津冀,有的说地级以上城市,有的说县级。这就是让它可操作、具体,每条都是可考核、可追责,可量化。每条都是干货。”
  “‘水十条’首次对签订责任书和约谈省长进行了明确,这些考核手段威慑力极大,对保障‘水十条’行动落实极为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
  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还要进行约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记录在案,已经离任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除此以外,“水十条”还提出将综合考虑水环境质量及达标情况等因素,国家每年公布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
  除了指标、权责明确,措施硬也是重要特征,吴舜泽说,“‘水十条’里面有很多含金量很高、对解决问题很管用的精准措施,体现了精准发力和稳准狠。包括对企业进行‘红黄牌’的管理、信息公开、严格执法等都是硬措施。”
  让老百姓来评判,这也使治水攻坚战,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突破。“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城镇黑臭水体治理的好和坏主要由老百姓来评判。”吴舜泽分析说,“‘水十条’专门有一条谈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实际上它是一个漫长的治理过程,所以我们要求各个地方政府做好排查,摸清城市黑臭水体的现状,然后提出一些治理的方案。向老百姓公布治理对象、治理进程、治理效果,然后我们有评判、考核、责任追究机制,强力推进城镇黑臭水体治理的具体工作。”
  但治水必然触碰许多人的利益。吴舜泽解释称,“‘水十条’最大的特点是在中长期时间框架内对多个污染源、多类型水体、多方面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的系统治理思路。我认为,这种系统性、多要素的部署,同时也带来了如何部门协调、制度协同、举措联动,持续有效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难题,这可能也是将来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怎么解决?“系统问题,就要用系统方法去解决。在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各级政府要发挥统领作用,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时时处处坚持系统思维,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要严格落实质量倒逼机制,一区一策。切忌把行动搞成‘盲动’,最大程度地提高环境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吴舜泽解释。
  吴舜泽所指的“运用系统思维,切忌把行动搞成‘盲动’”,正是解决以往地方项目盲目上马,导致政府、社会资源浪费的问题。“水十条”贯穿着全面统筹的系统思维,有内在逻辑关系,这是‘水十条’的灵魂。只要扎扎实实地按照‘水十条’实施下去,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部门协调、制度协同、举措联动。”吴舜泽表示有信心。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牵头承担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以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研究编制工作。
  具体怎么系统思维、怎么统筹?作为千年基业的治水工程,系统地调用一切要素,可以主要从统筹六个方向来解决,而这又是利益分配的主要焦点。“一是在战略决策上自上而下统筹,从问题出发、从目标出发,步调一致、方向一致。二是从山顶到海洋对各类水体的统筹,对饮用水、地下水、以重点流域为核心的地表水、近岸海域、城市水体、湿地等水体都要明确差异化的措施和要求,推进水体系统保护。三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统筹,尤其强调科技、市场等非工程措施的应用。四是点源与非点源防控统筹,全面防控工业、城镇生活、农业、船舶交通等污染源。五是行动主体的统筹,落实政府、企业、公众责任,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分工,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形成水污染防治强大合力。”吴舜泽解释。
  而“执行的落地性”,正是吴舜泽说规划从最一开始就时时处处强调的:“创新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力争突破瓶颈,强调实、硬、管用,并最终呈现出改革创新的结果。”
  谁污染谁付钱
  改革的经济手段中,最核心的可能就是如何定价。水,到底该付多少钱
  “水十条”明确提出加快水价改革。县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2020年底前要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计加价制度。“谁污染谁付钱”将得以在价格上越来越充分体现。
  吴舜泽表示,水价改革对老百姓的影响不会太大,尤其它是阶梯水价,而对于高消费或者是超量的部分会加重价格收费的权重。
  目前水价的很大部分仍由政府买单。尽管价格普涨,但一些城市表示涨价后的价格依然低于成本价。与此同时,作为水价组成部分的水资源费,不少城市目前收取的标准低于国家发改委的标准。“如果一些北方城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征收水资源费,每立方米水价还会提高至少两元。”一位水资源专家说。
  而“建立资源环境税费体系,正是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吴舜泽在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为他产生污染,就应该负担相应的费用。”
  因此,随着水资源紧缺程度加剧,水务产品或服务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由于近年来中国供水成本、污水处理需求、污泥处置成本都在增加,再加上中国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国有供排水企业改革的要求,使得国内水价上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委员李素芳此前表示,水价改革符合资源性价格产品的价格改革要求,未来将加快反映市场供求、资源需求程度、生态环境成本的价格改革。
  其中,企业既要赚钱,又要保证公共利益,如何平衡?长期以来争议不断,尤其是当一些城市的水务公司在A股上市。南昌市节水办副主任卓鸿飞说:“现在民众对水价上涨怀有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就是供水成本不透明,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往往没有经过充分听证。水价中又包含了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等,这些钱也由供水公司收取,其用途却不公开,自然会让人认为是进了他们的口袋。”他建议,对于调价后的收入应加强监管,明确企业不得擅自分配使用调价收入。
  吴舜泽表示,后续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制度,让每个企业、每个部门包括地方政府都能够在水市场里面找到自己应该办的事情。
【编辑:汪洁】
>能源频道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十条解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