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认可光猪圈健身怎么收费在北京那的万达店呢?可以找这家进行健身吗?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一——干货论坛北京举行,光猪圈健身招募超级合伙人
11月14日,2017ChinaFit北京秋季健身大会与ChinaFit/IHRSA中国管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同时火热举行。其中,以“智变升级——健身行业的危机与希望”为主题的光猪圈健身干货论坛走过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等地之后回归北京,力邀行业专家深度剖析健身行业现状,并探讨健身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问题。会上光猪圈创始人王锋、鬼工科技CEO马客、启邦(香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子辉等嘉宾发表主题演讲,从健身行业痛点解决、智能化升级、新盈利模式探寻等方面进行分享与探讨。
健身行业迎来投资发展热,仍有痛点亟需解决
近日,健身行业迎来一轮小的融资热潮,多家企业完成融资。可见健身行业依然受到资本青睐,前景看好。新型智能健身房正在快速发展,共享健身的话题依然热闹,传统俱乐部也在蓄势出击,健身行业呈现良好的投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健身房如何盈利始终是行业需研究的问题。根据相关报告显示,目前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占有率达64%,仍是行业的绝对主力,而多年来传统俱乐部仍有痛点亟需解决。
光猪圈健身创始人王锋指出,年卡制是健身行业的根本痛点,年卡制的模式看似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弥补健身房的装修、租金等成本,但如果无法有效精准地保证会员留存率,就会造成会员的大量流失,健身房就会由于沉重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设备维护费用等压力而出现经营困难。造成了健身房的盈利困难,制约着传统健身行业发展。
99元月卡——这是光猪圈健身主推的新型健身房,也是王锋主张的健身行业破局之道。“99元月付费模式对消费者来说决策轻,符合现在互联网化的消费习惯,将撬开那些被年卡挡在门外、有健身刚需的消费者市场空间。”
以光猪圈为代表的新型智能健身房引领行业趋势
目前新型智能健身房快速发展,光猪圈是其中的知名代表。除了月卡特点,健身房采用了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从顾客的进店、更衣,到使用器械,再到淋浴等过程都由智能手环开启。运动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光猪圈APP,形成用户个人专属的数据档案。在新技术、新模式的帮助下,无需前台、只需几名教练,光猪圈实现了健身房的轻量化管理,相较于动辄二、三十人管理队伍的传统俱乐部,**改善了运营效率,提升了健身房的盈利能力。
据王锋介绍,光猪圈健身会员卡复购率达41%,单店年投资回报率达157%。王锋表示,99元月付费模式对消费者来说决策轻,符合现在互联网化的消费习惯,光猪圈健身也因此很快地撬开那些被年卡挡在门外、有健身刚需的消费者市场空间。
据了解,光猪圈健身新一代的智能跑步机、力量器械、体测仪等智能健身系统已全面推出,性能更加稳定、功能更加丰富、数据更加完备,被喻为“健身房黑科技”,为健身房运营提供更强大支持。
鬼工科技是健身行业的知名科技企业,通过健身房SaaS系统输出,帮助众多健身俱乐部提升管理效率。鬼工科技CEO马客表示,健身房进行智能化升级已势在必行,运营互联网、物联网工具已成为健身房的基础条件。
启邦(香港)文化传播有限公是国内知名的健身管理培训机构。董事长张子辉认为健身房可以利用智能化手段改善运营效率,打造更健康的盈利模式。同时快速组建高效团队、建立优秀人才复制管理系统是健身企业经营的重点。
光猪圈超级合伙人政策首次公布
在本次大会上,“光猪圈健身超级合伙人政策”首次公布:光猪对超级合伙人予以区域代理授权、地区保护政策、光猪股份享有等强力支持新政策推出后,已有来自哈尔滨,烟台,广东,肇庆和云浮的5位超级合伙人迅速加盟。
超级合伙人政策是光猪圈针对城市加盟推出的强力政策, 将鼓励有实力的合伙人与光猪圈共同加速在全国的拓展。
目前光猪圈在西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设立了8大发展中心,并与国内用户最多的健身管理SAAS、国内最大的健身管理培训机构、中国最大跑步机生产商、中国最大私教器材生产销售商、国内最大的私教培训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健身联盟,进一步强化光猪圈的加盟支持体系。
谈到未来的发展,光猪圈健身初衷是打造健身房行业的7-11,让健身像喝牛奶一样简单,让更多的人走进健身房,获得健身体验。2018年光猪圈计划发展30位超级合伙人,签约300家以上加盟商。到2020年,光猪的门店数预计将达到1200家以上。未来5年将通过多种方式建设4000家店,构建智能城市健身圈。
本次活动得到了光猪圈健身战略合作伙伴Rio微醺鸡尾酒、POPSS苏打气泡水、贝果轻食健康餐、紫琪儿胸部养护机构等品牌的大力支持。《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二核心提示:一间四五平米的玻璃房子,里面一台跑步机,配有电视、空调、空气净化器,这是以“共享”冠名的最新商业产物之一:健身舱。8月8日,共享健身舱亮相北京某社区。图/视觉中国一间四五平米的玻璃房子,里面一台跑步机,配有电视、空调、空气净化器,这是以“共享”冠名的最新商业产物之一:健身舱。近一个月来,共享健身舱纷纷落地北京一些小区,引起巨大关注,短时间内融资超过三千万元。共享健身舱以其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便捷性打入社区,以基础设备付费与衍生收入为主要盈利模式迅速发展。在跑步条件不便利的小区,共享健身舱目前已经受到了部分用户的喜爱,整个晚高峰使用者不间断。尽管外界还存有诸多疑问,但已经有多名玩家陆续进入赛道,其中包括两家具有体育行业背景的公司也宣布入局。主打社区的共享瞄准都市生活的健身痛点2014年,“互联网+”大潮涌入体育健身行业,资本和市场一度火热,各种健身类创业项目涌现,计时收费的自助健身房超级猩猩、乐刻等产物,打破大型健身房及健身工作室的传统模式,开始尝试更加灵活和互联网化的管理。今年8月,冷却多时的健身运动市场被一个“小盒子”重新点燃,一周之内完成两轮融资,估值过亿的共享健身舱“觅跑”一夜之间站在了风口上。共享健身舱瞄准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试图解决他们时间碎片化、健身愿望强烈但又缺乏合适场景的痛点。最先出现的共享健身舱品牌“觅跑”提出五分钟运动圈社区运营模式,其追随者“抖吧”提倡打造“我家楼下的共享健身舱”,这些健身舱的共同点是使用门槛低,快速便捷灵活,便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觅跑”在一周之内获得了天使轮和Pre—A轮共计2500万元融资,估值过亿,投资方也不乏经纬创投等知名机构。据知情人士透露,“觅跑”A轮融资也即将完成。“抖吧”在迅速进入赛道后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这两家共享健身舱都瞄准中高档小区,并已开始投放。一周前,一个名为“纯净跑”的共享健身舱宣布进入赛道,号称“把德国空气搬过来的共享健身舱”,声称已经完成首轮融资1000万,项目估值达5000万。与前两款产品相比,“纯净跑”面积略小,内置跑步机与空气净化设备,通过智能语音系统控制,可以实现线上健身指导。值得注意的是,纯净跑项目团队此前曾打造了中国第一款智慧健身房力方体,能够上传运动健身数据、提供健身指导,已经在全国上千个健身房入驻。此次借共享健身舱的风口转型也算是有一定基础的拓展。除此之外,8月16日,“全民酷跑”宣布进入共享健身舱领域,目前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特色在于主导双人同步跑。一个月内,融资超过3000万元,至少四家公司进入赛道,资本与市场的关注促进了创业项目的聚集。多种盈利模式让一些投资人心动的是共享健身舱的低成本和高收益。据一家健身舱公司的创始人介绍,其每个健身舱成本约15000元,算上运维、折旧、损耗等费用,不超过20000元,大规模量产后总成本还会下降。共享健身舱的盈利包括基础收入和衍生收入。目前健身舱使用付费标准为每小时12元,“觅跑”自助健身房是0.2元/分钟,1元起步。这是共享健身舱最基础的收入。而在营收方面,仅计算基础的计时付费收入,按照现行的每分钟0.2元,每天早晚共计约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间计算,每台健身舱每天收入60元至70元,预计8至10个月收回成本。然而事实上,衍生收入是另一笔可观的盈利。未来,广告可能成为重要部分,舱身外面可以做天然的广告位,舱身内部则做广告的机会更多,健身舱内的电视可以引入视频广告商,跑步机上的显示屏同样可以加入广告。在新零售发展火热的情况下,共享健身舱内还有自动售货机等多种形式的发展空间。目前大部分商业形式占领的范围以商圈为主,而广大的社区则仅有为数不多的小商店,经营范围也极其有限。共享健身舱利用其已经与社区达成合作的便利条件,引入新零售,将会是一个盈利点。目前“觅跑”健身舱内已经有部分商品,如纯净水2元,高级纸巾1.5元,扫码自取。互联网入口结合线下流量等同样价值巨大。“觅跑”共享健身舱的使用需要用户下载APP,支付押金,对于相对固定的社区,这一流量入口精准定位于中高端收入人群,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将会是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此外,共享健身舱通过APP上的用户运动行为,可以积累相当丰富的健身用户精准数据,商业时代信息有着极大的价值,如果与互联网大数据公司合作,也能为健身舱带来一定的收入。第一个投资“觅跑”共享健身舱的猎鹰创投非常看好这一盈利模式,创造了从洽谈到打款只用了一小时的行业“神话”。之后“觅跑”在一周内融资两轮,可以说猎鹰的“稳准狠”推动了资本的加入。猎鹰创投合伙人李圆峰认为共享健身舱兼具了商业价值、资本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他看来,这一领域一定会跑出一个独角兽来。便捷体验吸引小区跑者毕振投放健身舱的目标小区是有户以上住户的中高档小区。从“觅跑”APP上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投放健身舱并投入使用的小区有9个,位于朝阳区的东方雅苑是大望路附近的中高档小区,房价平均8万元/平米,住户以20到40岁年龄段为主。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健身舱盈利状况因小区具体的健身环境而异。如朝阳区京棉新城,由于小区内人车分离,有适合户外跑步路段,有多人在环小区跑步,周三晚上八点到十点的健身舱仅有两位使用者,各使用了约半小时。而同在朝阳区的东方雅苑小区,居民楼相对密集,户外跑步条件较差,在周三晚七点到十点间,一直不间断有人使用,三个小时共计4人使用。当天,一名女士提前预约了使用时段,相应时段,其他用户则无法扫码打开舱门。有意思的是,上述其中三位用户均持有传统健身房的年卡,但不常去,小区健身舱的出现让他们可以方便地跑半小时。一位34岁的央企男员工称:“我在单位附近和小区周围的健身房都有健身卡,如果做力量型训练会去健身房,但是没时间的话晚上下班过来跑半个小时很方便,目前一周在健身舱跑步三次”。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体型稍胖的儿子在健身舱里跑步,他认为体验效果还好,“感觉跑步机稍微有点硬,不过比在户外跑对膝盖好一点。”便捷和良好体验,是吸引这些用户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抖吧”共享健身舱投放仅一台,注册用户和使用频率的增长都较为可观,每周使用3次及以上的用户有几十位,单次使用平均约40分钟,部分用户使用较为稳定。“抖吧”健身舱正在完善产品,寻求融资。就目前健身舱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可以实现平均每天4小时左右的使用,考虑到共享健身舱投放不到一个月,在培养市场阶段,目前盈利基本能够达到创业者的预估。可以预料的是,在刮风、下雨、雾霾或者天气太冷太热等状况下,将会有更多的用户使用共享健身舱。在怀疑中争分夺秒对于共享健身舱这一新事物,各方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玩概念,还有人称是追逐风口的伪需求,更有人对安全问题提出了担忧,对此,创始人和投资人都表示有信心。互联网观察家葛甲表示:“健身确实是个强需求,但强不到可以连洗澡设施都没有的这种程度。”他认为,健身更大程度上还是要注重体验的,共享健身舱这样人为割裂重要环节的健身服务,跟只给饭吃不给水喝的饭店有什么区别?也有人提出,健身舱除了跑步还有更多比如力量型训练的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李圆峰表示,一方面下一步会增加椭圆机、滑翔机等器械,另一方面,我们提倡的是运动而非健身。“我们的目标是先让大家动起来,先有好身体,要塑形锻炼身材,可以去健身房”。对于共享健身舱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安全问题,从事多年私教的赵吉利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他曾在健身房目睹过有人从跑步机上摔下来,也有人酒后健身心脏病突发叫了救护车。无论如何,尽管看法不一,共享健身舱仍然在各方的争议中迅猛发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共享健身舱领域,速度和资本是决胜筹码。玩家迅速进入,赛道变热,跑马圈地,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融资速度、地推能力、产品能力等是关键因素,目前两家创业公司都在争分夺秒地追赶和改进设备。8月20日,“觅跑”首个健身舱落地首开万科天地,后续还有更多健身舱将进入万科社区,并在七夕夜发布全新的2.0运动舱,落地上海绿地、V领地社区。在产品迭代和拓展市场方面,“觅跑”以领跑者的姿态遥遥领先,绝对优势已经奠定,资金不再是问题,下一步就是占领更多市场。“抖吧”的迭代产品也在调试中,尚未对外投放。纯净跑公众号页面显示将于9月6日在北京发布科技感十足的共享跑步舱。可能目前共享健身舱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而随着北京秋冬季严重雾霾天气的到来,共享健身舱的玩家们势必会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锋,在用户数大幅增加的时候,拼技术拼体验的战场将会硝烟四起。【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三共享健身舱,伪需求or健身业开拓者?主打社区投放,用户使用情况和评价达到创业者预期;头部玩家跑马圈地,跟风者加速入场8月8日,共享健身舱亮相北京某社区。图/视觉中国一间四五平米的玻璃房子,里面一台跑步机,配有电视、空调、空气净化器,这是以“共享”冠名的最新商业产物之一:健身舱。近一个月来,共享健身舱纷纷落地北京一些小区,引起巨大关注,短时间内融资超过三千万元。共享健身舱以其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便捷性打入社区,以基础设备付费与衍生收入为主要盈利模式迅速发展。在跑步条件不便利的小区,共享健身舱目前已经受到了部分用户的喜爱,整个晚高峰使用者不间断。尽管外界还存有诸多疑问,但已经有多名玩家陆续进入赛道,其中包括两家具有体育行业背景的公司也宣布入局。主打社区的共享瞄准都市生活的健身痛点2014年,“互联网+”大潮涌入体育健身行业,资本和市场一度火热,各种健身类创业项目涌现,计时收费的自助健身房超级猩猩、乐刻等产物,打破大型健身房及健身工作室的传统模式,开始尝试更加灵活和互联网化的管理。今年8月,冷却多时的健身运动市场被一个“小盒子”重新点燃,一周之内完成两轮融资,估值过亿的共享健身舱“觅跑”一夜之间站在了风口上。共享健身舱瞄准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试图解决他们时间碎片化、健身愿望强烈但又缺乏合适场景的痛点。最先出现的共享健身舱品牌“觅跑”提出五分钟运动圈社区运营模式,其追随者“抖吧”提倡打造“我家楼下的共享健身舱”,这些健身舱的共同点是使用门槛低,快速便捷灵活,便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觅跑”在一周之内获得了天使轮和Pre—A轮共计2500万元融资,估值过亿,投资方也不乏经纬创投等知名机构。据知情人士透露,“觅跑”A轮融资也即将完成。“抖吧”在迅速进入赛道后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这两家共享健身舱都瞄准中高档小区,并已开始投放。一周前,一个名为“纯净跑”的共享健身舱宣布进入赛道,号称“把德国空气搬过来的共享健身舱”,声称已经完成首轮融资1000万,项目估值达5000万。与前两款产品相比,“纯净跑”面积略小,内置跑步机与空气净化设备,通过智能语音系统控制,可以实现线上健身指导。值得注意的是,纯净跑项目团队此前曾打造了中国第一款智慧健身房力方体,能够上传运动健身数据、提供健身指导,已经在全国上千个健身房入驻。此次借共享健身舱的风口转型也算是有一定基础的拓展。除此之外,8月16日,“全民酷跑”宣布进入共享健身舱领域,目前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特色在于主导双人同步跑。一个月内,融资超过3000万元,至少四家公司进入赛道,资本与市场的关注促进了创业项目的聚集。多种盈利模式让一些投资人心动的是共享健身舱的低成本和高收益。据一家健身舱公司的创始人介绍,其每个健身舱成本约15000元,算上运维、折旧、损耗等费用,不超过20000元,大规模量产后总成本还会下降。共享健身舱的盈利包括基础收入和衍生收入。目前健身舱使用付费标准为每小时12元,“觅跑”自助健身房是0.2元/分钟,1元起步。这是共享健身舱最基础的收入。而在营收方面,仅计算基础的计时付费收入,按照现行的每分钟0.2元,每天早晚共计约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间计算,每台健身舱每天收入60元至70元,预计8至10个月收回成本。然而事实上,衍生收入是另一笔可观的盈利。未来,广告可能成为重要部分,舱身外面可以做天然的广告位,舱身内部则做广告的机会更多,健身舱内的电视可以引入视频广告商,跑步机上的显示屏同样可以加入广告。在新零售发展火热的情况下,共享健身舱内还有自动售货机等多种形式的发展空间。目前大部分商业形式占领的范围以商圈为主,而广大的社区则仅有为数不多的小商店,经营范围也极其有限。共享健身舱利用其已经与社区达成合作的便利条件,引入新零售,将会是一个盈利点。目前“觅跑”健身舱内已经有部分商品,如纯净水2元,高级纸巾1.5元,扫码自取。互联网入口结合线下流量等同样价值巨大。“觅跑”共享健身舱的使用需要用户下载APP,支付押金,对于相对固定的社区,这一流量入口精准定位于中高端收入人群,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将会是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此外,共享健身舱通过APP上的用户运动行为,可以积累相当丰富的健身用户精准数据,商业时代信息有着极大的价值,如果与互联网大数据公司合作,也能为健身舱带来一定的收入。第一个投资“觅跑”共享健身舱的猎鹰创投非常看好这一盈利模式,创造了从洽谈到打款只用了一小时的行业“神话”。之后“觅跑”在一周内融资两轮,可以说猎鹰的“稳准狠”推动了资本的加入。猎鹰创投合伙人李圆峰认为共享健身舱兼具了商业价值、资本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他看来,这一领域一定会跑出一个独角兽来。便捷体验吸引小区跑者毕振投放健身舱的目标小区是有户以上住户的中高档小区。从“觅跑”APP上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投放健身舱并投入使用的小区有9个,位于朝阳区的东方雅苑是大望路附近的中高档小区,房价平均8万元/平米,住户以20到40岁年龄段为主。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健身舱盈利状况因小区具体的健身环境而异。如朝阳区京棉新城,由于小区内人车分离,有适合户外跑步路段,有多人在环小区跑步,周三晚上八点到十点的健身舱仅有两位使用者,各使用了约半小时。而同在朝阳区的东方雅苑小区,居民楼相对密集,户外跑步条件较差,在周三晚七点到十点间,一直不间断有人使用,三个小时共计4人使用。当天,一名女士提前预约了使用时段,相应时段,其他用户则无法扫码打开舱门。有意思的是,上述其中三位用户均持有传统健身房的年卡,但不常去,小区健身舱的出现让他们可以方便地跑半小时。一位34岁的央企男员工称:“我在单位附近和小区周围的健身房都有健身卡,如果做力量型训练会去健身房,但是没时间的话晚上下班过来跑半个小时很方便,目前一周在健身舱跑步三次”。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体型稍胖的儿子在健身舱里跑步,他认为体验效果还好,“感觉跑步机稍微有点硬,不过比在户外跑对膝盖好一点。”便捷和良好体验,是吸引这些用户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抖吧”共享健身舱投放仅一台,注册用户和使用频率的增长都较为可观,每周使用3次及以上的用户有几十位,单次使用平均约40分钟,部分用户使用较为稳定。“抖吧”健身舱正在完善产品,寻求融资。就目前健身舱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可以实现平均每天4小时左右的使用,考虑到共享健身舱投放不到一个月,在培养市场阶段,目前盈利基本能够达到创业者的预估。可以预料的是,在刮风、下雨、雾霾或者天气太冷太热等状况下,将会有更多的用户使用共享健身舱。在怀疑中争分夺秒对于共享健身舱这一新事物,各方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玩概念,还有人称是追逐风口的伪需求,更有人对安全问题提出了担忧,对此,创始人和投资人都表示有信心。互联网观察家葛甲表示:“健身确实是个强需求,但强不到可以连洗澡设施都没有的这种程度。”他认为,健身更大程度上还是要注重体验的,共享健身舱这样人为割裂重要环节的健身服务,跟只给饭吃不给水喝的饭店有什么区别?也有人提出,健身舱除了跑步还有更多比如力量型训练的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李圆峰表示,一方面下一步会增加椭圆机、滑翔机等器械,另一方面,我们提倡的是运动而非健身。“我们的目标是先让大家动起来,先有好身体,要塑形锻炼身材,可以去健身房”。对于共享健身舱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安全问题,从事多年私教的赵吉利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他曾在健身房目睹过有人从跑步机上摔下来,也有人酒后健身心脏病突发叫了救护车。无论如何,尽管看法不一,共享健身舱仍然在各方的争议中迅猛发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共享健身舱领域,速度和资本是决胜筹码。玩家迅速进入,赛道变热,跑马圈地,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融资速度、地推能力、产品能力等是关键因素,目前两家创业公司都在争分夺秒地追赶和改进设备。8月20日,“觅跑”首个健身舱落地首开万科天地,后续还有更多健身舱将进入万科社区,并在七夕夜发布全新的2.0运动舱,落地上海绿地、V领地社区。在产品迭代和拓展市场方面,“觅跑”以领跑者的姿态遥遥领先,绝对优势已经奠定,资金不再是问题,下一步就是占领更多市场。“抖吧”的迭代产品也在调试中,尚未对外投放。纯净跑公众号页面显示将于9月6日在北京发布科技感十足的共享跑步舱。可能目前共享健身舱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而随着北京秋冬季严重雾霾天气的到来,共享健身舱的玩家们势必会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锋,在用户数大幅增加的时候,拼技术拼体验的战场将会硝烟四起。新京报记者唐亚华《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四共享健身舱,伪需求or健身业开拓者?主打社区投放,用户使用情况和评价达到创业者预期;头部玩家跑马圈地,跟风者加速入场8月8日,共享健身舱亮相北京某社区。图/视觉中国一间四五平米的玻璃房子,里面一台跑步机,配有电视、空调、空气净化器,这是以“共享”冠名的最新商业产物之一:健身舱。近一个月来,共享健身舱纷纷落地北京一些小区,引起巨大关注,短时间内融资超过三千万元。共享健身舱以其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便捷性打入社区,以基础设备付费与衍生收入为主要盈利模式迅速发展。在跑步条件不便利的小区,共享健身舱目前已经受到了部分用户的喜爱,整个晚高峰使用者不间断。尽管外界还存有诸多疑问,但已经有多名玩家陆续进入赛道,其中包括两家具有体育行业背景的公司也宣布入局。主打社区的共享瞄准都市生活的健身痛点2014年,“互联网+”大潮涌入体育健身行业,资本和市场一度火热,各种健身类创业项目涌现,计时收费的自助健身房超级猩猩、乐刻等产物,打破大型健身房及健身工作室的传统模式,开始尝试更加灵活和互联网化的管理。今年8月,冷却多时的健身运动市场被一个“小盒子”重新点燃,一周之内完成两轮融资,估值过亿的共享健身舱“觅跑”一夜之间站在了风口上。共享健身舱瞄准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试图解决他们时间碎片化、健身愿望强烈但又缺乏合适场景的痛点。最先出现的共享健身舱品牌“觅跑”提出五分钟运动圈社区运营模式,其追随者“抖吧”提倡打造“我家楼下的共享健身舱”,这些健身舱的共同点是使用门槛低,快速便捷灵活,便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觅跑”在一周之内获得了天使轮和Pre—A轮共计2500万元融资,估值过亿,投资方也不乏经纬创投等知名机构。据知情人士透露,“觅跑”A轮融资也即将完成。“抖吧”在迅速进入赛道后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这两家共享健身舱都瞄准中高档小区,并已开始投放。一周前,一个名为“纯净跑”的共享健身舱宣布进入赛道,号称“把德国空气搬过来的共享健身舱”,声称已经完成首轮融资1000万,项目估值达5000万。与前两款产品相比,“纯净跑”面积略小,内置跑步机与空气净化设备,通过智能语音系统控制,可以实现线上健身指导。值得注意的是,纯净跑项目团队此前曾打造了中国第一款智慧健身房力方体,能够上传运动健身数据、提供健身指导,已经在全国上千个健身房入驻。此次借共享健身舱的风口转型也算是有一定基础的拓展。除此之外,8月16日,“全民酷跑”宣布进入共享健身舱领域,目前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特色在于主导双人同步跑。一个月内,融资超过3000万元,至少四家公司进入赛道,资本与市场的关注促进了创业项目的聚集。多种盈利模式让一些投资人心动的是共享健身舱的低成本和高收益。据一家健身舱公司的创始人介绍,其每个健身舱成本约15000元,算上运维、折旧、损耗等费用,不超过20000元,大规模量产后总成本还会下降。共享健身舱的盈利包括基础收入和衍生收入。目前健身舱使用付费标准为每小时12元,“觅跑”自助健身房是0.2元/分钟,1元起步。这是共享健身舱最基础的收入。而在营收方面,仅计算基础的计时付费收入,按照现行的每分钟0.2元,每天早晚共计约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间计算,每台健身舱每天收入60元至70元,预计8至10个月收回成本。然而事实上,衍生收入是另一笔可观的盈利。未来,广告可能成为重要部分,舱身外面可以做天然的广告位,舱身内部则做广告的机会更多,健身舱内的电视可以引入视频广告商,跑步机上的显示屏同样可以加入广告。在新零售发展火热的情况下,共享健身舱内还有自动售货机等多种形式的发展空间。目前大部分商业形式占领的范围以商圈为主,而广大的社区则仅有为数不多的小商店,经营范围也极其有限。共享健身舱利用其已经与社区达成合作的便利条件,引入新零售,将会是一个盈利点。目前“觅跑”健身舱内已经有部分商品,如纯净水2元,高级纸巾1.5元,扫码自取。互联网入口结合线下流量等同样价值巨大。“觅跑”共享健身舱的使用需要用户下载APP,支付押金,对于相对固定的社区,这一流量入口精准定位于中高端收入人群,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将会是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此外,共享健身舱通过APP上的用户运动行为,可以积累相当丰富的健身用户精准数据,商业时代信息有着极大的价值,如果与互联网大数据公司合作,也能为健身舱带来一定的收入。第一个投资“觅跑”共享健身舱的猎鹰创投非常看好这一盈利模式,创造了从洽谈到打款只用了一小时的行业“神话”。之后“觅跑”在一周内融资两轮,可以说猎鹰的“稳准狠”推动了资本的加入。猎鹰创投合伙人李圆峰认为共享健身舱兼具了商业价值、资本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他看来,这一领域一定会跑出一个独角兽来。便捷体验吸引小区跑者毕振投放健身舱的目标小区是有户以上住户的中高档小区。从“觅跑”APP上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投放健身舱并投入使用的小区有9个,位于朝阳区的东方雅苑是大望路附近的中高档小区,房价平均8万元/平米,住户以20到40岁年龄段为主。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健身舱盈利状况因小区具体的健身环境而异。如朝阳区京棉新城,由于小区内人车分离,有适合户外跑步路段,有多人在环小区跑步,周三晚上八点到十点的健身舱仅有两位使用者,各使用了约半小时。而同在朝阳区的东方雅苑小区,居民楼相对密集,户外跑步条件较差,在周三晚七点到十点间,一直不间断有人使用,三个小时共计4人使用。当天,一名女士提前预约了使用时段,相应时段,其他用户则无法扫码打开舱门。有意思的是,上述其中三位用户均持有传统健身房的年卡,但不常去,小区健身舱的出现让他们可以方便地跑半小时。一位34岁的央企男员工称:“我在单位附近和小区周围的健身房都有健身卡,如果做力量型训练会去健身房,但是没时间的话晚上下班过来跑半个小时很方便,目前一周在健身舱跑步三次”。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体型稍胖的儿子在健身舱里跑步,他认为体验效果还好,“感觉跑步机稍微有点硬,不过比在户外跑对膝盖好一点。”便捷和良好体验,是吸引这些用户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抖吧”共享健身舱投放仅一台,注册用户和使用频率的增长都较为可观,每周使用3次及以上的用户有几十位,单次使用平均约40分钟,部分用户使用较为稳定。“抖吧”健身舱正在完善产品,寻求融资。就目前健身舱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可以实现平均每天4小时左右的使用,考虑到共享健身舱投放不到一个月,在培养市场阶段,目前盈利基本能够达到创业者的预估。可以预料的是,在刮风、下雨、雾霾或者天气太冷太热等状况下,将会有更多的用户使用共享健身舱。在怀疑中争分夺秒对于共享健身舱这一新事物,各方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玩概念,还有人称是追逐风口的伪需求,更有人对安全问题提出了担忧,对此,创始人和投资人都表示有信心。互联网观察家葛甲表示:“健身确实是个强需求,但强不到可以连洗澡设施都没有的这种程度。”他认为,健身更大程度上还是要注重体验的,共享健身舱这样人为割裂重要环节的健身服务,跟只给饭吃不给水喝的饭店有什么区别?也有人提出,健身舱除了跑步还有更多比如力量型训练的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李圆峰表示,一方面下一步会增加椭圆机、滑翔机等器械,另一方面,我们提倡的是运动而非健身。“我们的目标是先让大家动起来,先有好身体,要塑形锻炼身材,可以去健身房”。对于共享健身舱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安全问题,从事多年私教的赵吉利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他曾在健身房目睹过有人从跑步机上摔下来,也有人酒后健身心脏病突发叫了救护车。无论如何,尽管看法不一,共享健身舱仍然在各方的争议中迅猛发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共享健身舱领域,速度和资本是决胜筹码。玩家迅速进入,赛道变热,跑马圈地,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融资速度、地推能力、产品能力等是关键因素,目前两家创业公司都在争分夺秒地追赶和改进设备。8月20日,“觅跑”首个健身舱落地首开万科天地,后续还有更多健身舱将进入万科社区,并在七夕夜发布全新的2.0运动舱,落地上海绿地、V领地社区。在产品迭代和拓展市场方面,“觅跑”以领跑者的姿态遥遥领先,绝对优势已经奠定,资金不再是问题,下一步就是占领更多市场。“抖吧”的迭代产品也在调试中,尚未对外投放。纯净跑公众号页面显示将于9月6日在北京发布科技感十足的共享跑步舱。可能目前共享健身舱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而随着北京秋冬季严重雾霾天气的到来,共享健身舱的玩家们势必会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锋,在用户数大幅增加的时候,拼技术拼体验的战场将会硝烟四起。新京报记者唐亚华《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五全息互动健身系统你的健身年卡在“冷宫”呆了多久啦?现代人追求良好的健康状态以及完美的体型,但很多一腔热血办了年卡的人,最终让他们的年卡寂静地躺在了某个角落。当然,导致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人的懒惰和不坚持。对于提高人们健身的积极性,我们无法重塑人的主观性格,但可以改变客观环境。来自杭州的赛鲁班就在对健身房作出有趣的改造。赛鲁班 推出的赛体互动系统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识别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传统健身房打造的一整套新型智慧健身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涉及到了人脸识别、姿态识别、身份特征识别、运动器械识别、物联网、全息影像互动以及基于传感器的运动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似乎每个行业都在等待这一新技术的洗礼。而健身行业目前存在着诸多痛点:传统的健身房都缺乏数字化功能或者是可以与用户实时交互的功能。所以健身过程比较枯燥,且不益于科学健身,用户粘性和健身积极性都不高。赛鲁班创始人杜武平介绍说,赛鲁班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用户爱上健身并且科学健身。赛体互动系统包含赛体互动 App、智慧健身管理系统、全息互动系统、智能心率手环、人脸识别闸机等组件。该系统不仅具有传统管理平台的会员管理、约客等功能,还实现了运动器械和穿戴设备的连接和数据采集、健身方案的智能个性化推荐、课件和互动内容的平台化、多屏互动、会员的多维度身份识别。此外,该系统还具有运动内容识别、健身器械识别、人物身份识别、统计运动时长和卡路里消耗数据等功能,可在运动结束后,自动推送精细化运动报告。如果你今天想要在赛体互动系统中健身,你可能会经历以下酷炫的健身过程:首先到健身房,你可以在在健身房闸机口扫描人脸进场。然后用赛鲁班和可穿戴设备厂家合作研发的智能心率手环,打开衣柜换衣服。接下来你开始做运动,你的运动情况通过智能心率手环和智能运动器械可跟踪记录。对于传统的非智能器械,则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来进行接入。然后,你预约的团课开始了,可以通过赛鲁班提供的全息互动健身系统,在大屏管理上看到自己的运动情况,老师也可以随时关注你,给你指导。最后,结束了今天的健身之旅,你可以用智能手环打开浴室淋浴器,放松的享受。杜武平介绍了针对用户端,该系统工作的细节。“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体测仪主动发起数据采集,同步到云端及 App 上。另一方面,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由智能传感器 (如 AI 摄像头、智能手环等) 自动实时采集运动数据,后台实时进行专业分析,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既可以及时提示、纠正运动姿态等,又可以让用户随时获取或者在运动结束后自动生成专业详细的运动报告以及个性化的运动项目建议。通过 App、微信等方式,报告可即时发送到用户手中。“而对于健身房等运营端,他表示:”除了为用户提供 App,微信 H5 等移动终端,我们还有针对教练和场馆管理的 B 端 App,和基于 SaaS 的 Web 管理端。我们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大数据分析报告,为健身房提供运营报告,如用户粘度、器械受欢迎度分析、课程受欢迎度分析、流量分析、私教分析等。“杜武平表示,赛鲁班将提供整套的智慧健身解决方案,将 SaaS 管理系统、全息互动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化系统赋能商家,其客户包括大型健身房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健身房。同时,其正在研发适用于工作室的高性价比方案,提供整套的无人健身房解决方案。此外,杜武平表示还有更多的应用机会:“除了基于用户的健康大数据,提供个性化运动项目方案之外,我们还会分析用户的运动偏好和对应效果,对器械厂商提出一套针对性的场馆供应方案以及针对商家的运营优化方案。还会根据用户大健康数据,与健身营养餐结合,进一步提升科学健身效果。”2017 年 7 月成立的赛鲁班,在 8 月就完成了 1000 多万融资。杜武平透露目前正在计划进行 PreA 轮融资,且有多家投资机构很有兴趣。能引起多家投资机构的兴趣,这家成立不久的公司有它的魅力。杜武平介绍说:“国家从 2016 年开始陆续颁布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的支持政策及战略目标。而我们的团队来自阿里巴巴、中科院和盛大创新研究院等,恰有相关领域的技术经验积累。因此,综合我们的技术优势和政策趋势,我们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商业化和产品化。”据杜武平介绍,当前赛鲁班已经取得喜人的成绩:”赛鲁班已经和亚洲健身学院达成合作,其为我们打造顶级的健身课件内容。同时和品牌器械厂商嘉沃达成战略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共同推广全息互动系统和智慧健身解决方案,目前已有多家品牌连锁健身场馆使用我们的方案。“就如文章开始所提到的,目前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朝阳产业。据数据分析,2017 年运动健身行业薪资的涨幅超过 16.7%。目前市面上各大健身房也在通过提供如 24 小时健身,智慧健身,各种体验课等便捷服务来吸引或者留住人群。赛鲁班的方案,也许可以为这个赛道上的其他玩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六撰稿:李君宇2015年,23岁的徐志岩拿到了1亿元融资,此时他面临两个抉择:究竟是继续沿着老路走,还是彻底转型从头再来?2014年,徐志岩创办好厨师,积累10万用户、4000名厨师,日均1500单。这位90后CEO频频在聚光灯下曝光。当一批接一批的O2O企业倒在路上,他才幡然醒悟,创业不能儿戏。「我不能做一家烧钱的公司,我一定要做赚钱的公司」,他斩钉截铁地说。01创业不是谋生创业究竟是什么?这个答案至少在Liking Fit 创始人兼CEO徐志岩心中变化了三次。如果是为了赚钱,徐志岩从小就没停过。为了批发报纸,他曾问家里借了十几元,报纸批发价0.3元一份零售0.5元,最后卖了二十多元,在回家路上连本带利全花光了。十八岁去北京,徐志岩一天打三份工,早上去档口切配菜,中午吆喝一嗓子,一个月挣900元,包早中两顿饭;下午去健身房当教练,晚上带操课,基本工资3500元,操课一节80元;深夜再去KTV打扫包房,打扫一间赚10元。徐志岩算得很清楚,一个月至少能挣小两万元。但比起同个健身房的主管经理,人家打一份工都比自己打三份挣得都多,徐志岩第一次意识到阶级的差异,「规则是别人给你下的圈套,你像一头驴一样蒙着眼睛一直转一直转,有一天把布摘下来,开始指挥别人去干的时候,你一定不是一头平凡的驴了」。他白天工作,晚上就回家模仿经理的言行举止。第二年,徐志岩终于面试成功了健身房店长的职位,平均每个月完成30万元业绩,自己能有一两万元的提成。但好景不长。2012年,中国健身行业遭遇最大的瓶颈期,恶性价格战、管理跟不上、预付费制度弊端等问题让无数健身房倒闭,徐志岩一同被逐出门外。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徐志岩决定找一家创业公司从头做起,他曾在51Fit做BD,跑遍了北京五六环的健身房、台球厅、羽毛球馆,结果这家公司没能抵抗住团购网站兼并和死亡的风暴。「谋生是在谋我的生存,创业你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再次遇挫,徐志岩发现自己距离创业还有很大短板。他开始在创业公司打工,疯狂地换工作,每两个月换一次,两年去了十几家互联网公司。公司提供的入职培训,成为徐志岩最大限度学习互联网真实有效知识的来源。他的频繁跳槽,一部分原因是公司倒闭了,一部分原因是被人挖到新的公司了。▲ Liking Fit 创始人兼CEO 徐志岩几年后,徐志岩第三次创业,过去频繁的换工作经历让他迅速领悟创业要点:○一定要满足用户需求;○一定要踩准时代的潮流;徐志岩发现传统健身房倒闭的根本原因还是用户体验不好,捆绑销售骚扰用户,用户碎片化的健身需求又无法满足。尤其是早晨6点到9点、晚上9点到12点这两个上班族健身需求的高发期,传统健身房却是不开门的。他想开发一种智能健身房,用户能随时健身,同时还能降低运营成本。2016年8月初,Liking Fit在上海开店。用户通过刷手环和人脸识别进入健身房,手环可以开启跑步机和淋浴设备,开卡、约课等流程都在线上进行。店内设置有摄像头,所有硬件设备的信息流和视频流能够同时接入App管理端和SaaS后台,便于随时监控店内安全和使用情况。智能化运营能够极大降低人力成本,每家店只需三人就能运营,基本配置一名店长、一名会籍(销售、前台)和一名私教,私教数量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而增加。Liking Fit支持24小时营业,为了防止夜间出现安全问题,大部分门店都会配备一名员工夜间值守,如北京中关村店。2017年10月,北京中关村店开业,月卡售价499元,季卡999元,半年卡1299元,年卡1799元,据加盟商白鹏介绍,开业半个月,已经有123个会员,营业额20万元左右。白鹏用手环开启智能跑步机,显示屏连接爱奇艺客户端,《我的前半生》等热门剧作都可以在线观看。用户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或看视频。除此之外,每位新会员都免费赠送智能体测报告。▲ Liking Fit 推出的2.0跑步机中关村店内设有浴室、操课区、拳击台、锻炼区、休息区、更衣区,未来Liking Fit会增加营养餐饮区、零售区等,提供运动服饰、装备、餐食等增值服务。在部分门店,目前有营养餐提供,平均客单价40元。徐志岩告诉新经济100人,每家门店日均销售40份,毛利能达到70% 。「光餐饮这块流水,宜家就可以过百亿元。」徐志岩称这个灵感始于宜家,用高频餐饮服务带动低频的家具销售。02创业一定要挣钱上海新天地店是Liking Fit开业的第一家门店,晚上9点,附近工作的白领陆陆续续进入健身房,加盟商高逸舟现在已经是三家店的老板。来自马来西亚的John Hans谈及健身房最吸引他的地方,他笑一笑说「the environment」「the training」「the people」。经常加班的John Hans在Liking Fit上海新天地店办了一张卡,时不时秀出自己的手臂和Liking Fit的教练开玩笑。但是,创业只满足用户需求、时代潮流两个条件,远远不够。2013年,徐志岩被邀请加入e家洁负责华东市场,当时他发现每10个订单中至少有5个要求阿姨上门打扫之后做一顿饭,徐志岩跟合伙人提出增加上门烧菜的业务,对方没有同意。「我宁做鸡头不做凤尾。」2014年6月,徐志岩下定决心从e家洁离职,创立好厨师,接连拿到了中路资本投资的500万元、光速安振投资的500万美元,次年又拿下同创伟业、光速安振投资的1亿元。这是资本与O2O企业最疯狂的时期,23岁的徐志岩成为了网红创业者。好厨师积累了10万用户、4000名厨师,日均订单1500单。2015年底,资本行情陡转直下,O2O哀鸿遍野,好厨师也没能逃过冲击。徐志岩分析,用户一天最多吃三餐,早餐很少请厨师做饭,只有中午和晚上两餐轮转效率太低,造成平台大量厨师闲置,加上盲目扩张,好厨师根本无法盈利。「我不能做一家烧钱的公司,我一定要做赚钱的公司,商业模式回归本质一定是盈利,不要再谈概念、不要再谈故事了。」徐志岩要赚钱的想法启发了Liking Fit的加盟和运营策略。Liking Fit想要盈利,首先要规模化。健身属于就近需求,用户首要考虑的是距离和方便,Liking Fit在短短一年半年时间内开了200多家门店,覆盖了90座城市,目的就是通过高密度来满足用户的健身需求。Liking Fit想要盈利,其次得让加盟商盈利。前期对加盟商的筛选很重要,Liking Fit COO石洪超把加盟商筛选标准细化成为资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12个评分项目,满分60分,及格36分,通过面试培训等流程筛选加盟商。▲ 制图:彭瑞确认加盟后,Liking Fit会向加盟商输出器械、供应链、装修、质检、运营等流程体系。开店最重要的就是选址,考虑周边业态、消费人群、楼宇入住率、竞争环境等四个因素:○一线城市主要在CBD写字楼等核心商业中心;○二线城市主要在购物中心;○三线城市主要在大型居住社区。流量和坪效是Liking Fit选址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房租。「第一,靠资源形成不了商业模式。第二,靠撞大运形成不了商业模式。」徐志岩通过调研发现,vivo愿意在淮海东路花200万元买一个广告牌,原因就在于人流的碰撞和交互。确定选址后,Liking Fit出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图,加盟商开始装修。石洪超告诉新经济100人,并不是每个加盟商都能走到最后的交付流程,任何一环不符合要求都不允许开业,「我们要对他们负责」。层高、承重、电量这些细节都需要考虑清楚。健身房最好是一到三楼,带有停车场优先,摆放器材承重需要400斤以上,300平米的门店至少需要50千瓦电量。一些物业公司每增加1千瓦的电量,要额外付出1000元,如果前期不注意,可能因为电量问题,加盟商就要多付出5到10万元。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消防,天花板的烟感喷淋头,市面上每家报价差别很大,如果说物业指定了消防维保单位,加盟商没有议价能力的话,隐性消费也会增多。目前,Liking Fit加盟费用是15万元,器材采购费用大概30-60万元,平均每月流水27万。石洪超测算加盟商平均回本周期是1-2年。所有用户的数据和交易流水都经过Liking Fit后台管理系统,经过总部财务审核后,每半个月到一个月给加盟商结一次帐。▲ Liking Fit 的SaaS管理系统「我们首先要确认一点,加盟商不赚钱的模式都是白扯,首先要让加盟商盈利」,徐志岩经历过健身行业最冷的时刻,他坚持不从总收入中与加盟商分成,而是每个月收取元的管理费用。当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和财务数据后,每个门店就相当于流量入口,Liking Fit会在门店的基础上发展健康餐食、运动配件等附加产品和服务,从这些产品中抽成,「让加盟商更容易进入盈利阶段,这个财务模型才是比较长期的」。03创业一定要低头做事这是徐志岩对创业最痛也是最深刻的领悟。2015年,O2O成为了重灾区。徐志岩每到晚上睡觉前,躲在被窝里都要问自己,这是多么大的故事,怎么圆?好在O2O泡沫破裂让徐志岩及时清醒过来,膨胀得早,领悟得也早。「能在这样一个时代,遇到互联网,遇到这波浪潮,已经很幸运了,你没有资格谈自己吃多少苦,太多人挤破脑袋,那凭什么是你?」徐志岩深吸一口烟,陷入沉思。痛定思痛的徐志岩发现,创业是个还债的过程,投资人真金白银地往公司砸,CTO曹剑加入Liking Fit放弃了京东、腾讯等优厚待遇;合伙人石洪超把老婆孩子留在老家,只身一人与徐志岩合作了7年,自己已经没有挥霍的余地了,「你背负着他们,你得给别人一个交代,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往前冲」。徐志岩开始逼自己沉下心来研发产品,做第一个Liking Fit样板店的时候,3天没怎么合眼,就盯着店里的人流量。现在,他吃住都在公司对面。他计算过,这样自己每天比别人多出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周就能多出21个小时,一个月多出8个工作日。从2016年初到现在,Liking Fit用一年半时间推出了10多款健身产品。曹剑说,目前Liking Fit研发的智能跑步机已经迭代到3.0版本,支持各区域投放广告,这样一台跑步机售价在13000元左右。为了让Liking Fit的管理更加清晰化,曹剑与研发团队专门开发了一套OA系统,从选址、打款、买器械、设计、进场装修到最后验收细化成196个环节点,任务进展、负责人、截止时间等全部以工作流的形式推动。同时,Liking Fit办公区上有一面巨大显示屏,36个小屏幕实时切换,便于总部远程监控每个分店的情况,用户付款金额、购买课程、监控安防、设备运行等数据都握在手中,一旦有人破坏管理体系,门禁、水、电、器械等会被远程中断,待问题解决之后再正常营业。为了保证口碑,所有加盟店都不允许强制销售,也不允许销售一年以上的会员卡。石洪超分析,这种年卡其实是负债,卖得越多,风险越高,「等同于杀鸡取卵,对自己的客户不负责」, 一旦会员遇到私教强迫购买课程的情况,可以通过App投诉。2017年,中国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口达4.34亿。在消费升级浪潮下,体育消费迎来了市场红利。在这个万亿市场,无数互联网企业试图分羹,其中乐刻通过自营和共享模式推出99元健身,觅跑等企业打造移动小型健身仓,目的都是为了占领线下。区别于其他模式,Liking Fit现阶段通过加盟店扩张规模,跑通商业模式,当选址、面积、定价、团队等优化之后,重点发展合营和直营业务,合营主要招募合伙人,以股东身份参与,风险和利益共担,后续开店和运营由公司总部负责。▲ Liking Fit 加盟商白鹏(摄影:李君宇)「我们希望直营、合营两条腿一起走」,Liking Fit运营总监沈尚东介绍,目前Liking Fit成立了健身学院,一方面培养教练的技能,另一方面培训教练对智能设备的使用,最后输出到各个门店。「创业就是从A到D的过程,刚开始做A,慢慢又去做B,然后做C,最后却成在D上。」曹剑经常拿这句话安慰徐志岩。92年出生的徐志岩,至今已经工作8年,创办了三家公司,历经了十几家互联网公司,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老练不少。为了时刻让自己保持清醒,徐志岩半个小时抽了两根烟,实在累得不行就用手使劲搓着面颊。回想起18岁刚从国家自行车队出来的情景,徐志岩说自己像出了笼的小鸟,就想知道天有多高。如今,这个25岁的年轻人终于摸到了方向,他的目标是做成中国的迪卡侬,「我觉得创业这件事,一定是对得起自己,对团队、对用户、对股东有核心价值,最终你才能把『受益』这两个字念到一起」。延伸阅读月付99合作腾讯阿里,它用共享健身房切入3万亿体育产业昆仑决姜华:贫穷让他不断奔跑,一个农村少年的体育逆袭路90后创办Keep
凭什么15个月用户3000万融资4700万美元?《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七来源: 财经网金评媒(https://www.**m.cn) 编者按:如今,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烧钱大战还未结束,不少共享单车品牌已经倒闭,而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不成气候且充满争议,共享健身舱的出现不禁让人思考:共享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核心竞争壁垒又有哪些?上海锦绣坊小区的居民最近发现家门口突然多了个新玩意:一个橙色的集装箱,里面放置了跑步机、动感单车、双臂机、史密斯架、哑铃组、瑜伽垫、瑜伽球等,可以同时容纳5人进入。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新产物——共享健身舱。如今,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烧钱大战还未结束,不少共享单车品牌已经倒闭,而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不成气候且充满争议,共享健身舱的出现不禁让人思考:共享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核心竞争壁垒又有哪些?资本一直是共享经济的助推器,单车和办公一度是市场上最为偏爱的项目。从今年4月份起,共享健身舱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目前市场上共享健身舱项目已经超过20余个,但真正舱体落地的产品并不多。第一财经根据公开披露融资信息统计,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各共享健身舱项目总计已获得超过1.5亿元的投资,金主不乏“国家队”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经纬创投、熊猫资本、信中利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从直击痛点到衍生特色利用用户碎片时间,尽可能零距离靠近社区、打造舒适且安全的健身环境,成为市面上健身舱在设计上共同强调的要点。例如,放弃以往年卡模式,扫码开门按次支付,配有冷暖空调和PM2.5新风净化系统。这些设计也基于传统健身房长期存在的两大痛点。首先是财务门槛,传统健身房以年卡、月卡方式绑定,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消费者的投入大。其次,除了经济成本之外,从便利性而言,消费者还会考虑健身的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这看起来和其他形式的共享经济一样都是直击了传统模式的痛点。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短租的房屋针对的是对住宿要求条件不高、对价格高度敏感的用户。不过,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慢慢有了自己的切入点。共享的住宿此后转化成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直接成为了酒店的竞争者。而共享办公则在分时租赁工位之余慢慢回归了物业管理等方向的多元化拓展之路。共享健身舱则在兴起之初就已经在同样的选择下蕴含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在健身舱投放点上,企业都不约而同选择社区为切入场景。考核的维度包括小区入住的人数和户数,实际场地面积以及社区的人群画像。“更多会选择1000户以上的小区或者青年公寓,和大型物业管理及地产公司签订战略合同来进入社区。”公园盒子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晓蕾告诉记者。而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健身舱有十多个品牌,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类似MiniKTV,仅有4~6平方米,只能容纳1个人进入,通常只放置一台跑步机,主营跑步运动,“觅跑”、“抖吧”为这类健身舱的典型代表企业。另一种则会推出不同规模的健身舱组合。以“公园盒子”为例,其产品主要分为三种,分别能承载2人、4人到5人,相应的面积为8平方米、18平方米和28平方米,所有盒子都会配备跑步机、哑铃组和以智能教练设备为核心的练习区。不同模式逻辑的差异,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不一样。在黄晓蕾看来,第一种模式实质上做的是“共享健身房”,这种模式初始投入大、回本周期长、规模扩张漫长。更为重要的一点,大多数人认为健身是件枯燥乏味而且反人性的事情,需要增强社交属性来培养用户习惯,增强产品黏性。大量用户需求未满足作为新事物,共享健身舱还是吸引了不少的用户前来尝鲜。但尝鲜过后用户的忠诚度如何,共享健身舱的生命力究竟有多久?“我们更看重的还是用户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或者说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已经被别的渠道满足了。虽然都是共享,但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一样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告诉第一财经。凭借共享单车明星项目摩拜单车,熊猫资本在投资界声名鹊起,此外还投资了共享出行领域的“凹凸租车”,以及共享工厂产能、共享菜地等项目。在以往投资经验基础之上,熊猫资本总结了适合共享的事物的四个标准。“第一是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第二是刚需、高频,第三是需求相对标准化,第四是流动性好。”梁维弘告诉第一财经,“从这个标准来看,共享单车是完全符合的,而像共享充电宝可能第一点就不合适,它的持有成本太低了。”在健身领域,梁维弘认为,虽然已经有一些其他的渠道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像威尔仕这种传统的健身房,或者各种studio类的小型健身工作室等,但还是有大量消费者的健身需求有待满足。而共享健身舱就是一种对目前已有的健身模式的重要补充,它更贴近消费者,价格更便宜、门槛更低。但共享单车与共享健身舱项目也有明显的差异。梁维弘认为健身舱的场景是有限的,毕竟是布入小区或园区,不会像共享单车一样在整个市场大量投放。而且单车完全是在移动的状态中,所以它对数量的要求或者说对补贴的要求是很高的。梁维弘认为:“共享健身舱是有门槛的,一个小区里也不会放太多的舱。看上去好像很多竞争者,但进到小区里后,是没有很大竞争的。”一场速度和规模之战这也使得共享健身舱成为一场新的攻城略地之战。黄晓蕾向第一财经透露,过去两个月公园盒子签署合同并完成选址百余个,落地近30个。而仅仅成立三个月的觅跑则表示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投放了上百个运动舱,和北京超过300个社区签约,今年将陆续在其他10个左右的城市落地3000台健身舱。“当下竞争一定是速度,比拼谁拿下合作地块,其次如何留住人。”黄晓蕾说。但相较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健身舱的共享要复杂得多。首先从舱体本身而言,集装箱的打造及检测需要完整的供应链。包括健身器材、智能电视、空调设备的采购、后期维护、卫生清洁,以及与小区物业、地产公司的谈判沟通,都是产品投入市场需要做的工作。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为了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公园盒子在每个健身舱上都安装了3个摄像头,为每个用户缴纳人身保险,同时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的摄像监控。和所有共享经济一样,产品投放之外,后期的运维和产品管理工作更为繁重。从产品的运营成本和收益比来看,共享健身舱又是怎样一门生意?从收费设计来看,觅跑目前是需要支付99元押金,按照每分钟0.2元、单次运动20~30分钟计,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4~5元。按照日均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舱的单日收入在70元左右。觅跑创始人曾表示,回本周期在8~10个月左右。黄晓蕾并未透露公园盒子的集装箱以及健身器材的投入成本,但对于回本周期,黄晓蕾告诉第一财经,以当下每个月人均消费5.1次,早晨和夜间是最活跃时段,按照计划可以在6到8个月回本。但这些都是基于理想的消费频次和使用状况之下,伴随门店的扩张,如果将维护成本、设备折旧费用以及运营管理成本纳入其中,共享健身舱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盈利模式也必须多元化。这和共享经济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毕竟,在这样的模式下,还没有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我们盈利了。(编辑:田跃清)来源: 财经网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最后了天乐责任编辑《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八近日,懒熊体育获知全城热炼裁员的消息,经多位人士证实,全城热炼创始团队或已转向GuCycle动感单车项目。作为昔日明星项目,以ClassPass模式起家、获得多轮融资的全城热炼的走向,能给创业者提供怎样的启示?7月3日,有懒熊体育读者反映,全城热炼App上的课程主题都变成了零,紧接着,又有全城热炼裁员以及转型的消息陆续传出。为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懒熊体育通过多名全城热炼前员工、合作场馆、投资人及创始团队等不同渠道进行了核实。懒熊体育采访了多名全城热炼前员工,其中一名前员工表示,已经签了保密协议,具体细节不便透露,但可以确认业务重心确实在调整,另外几名员工则表示,原有的50人左右团队已在6月中旬收到了解散的通知,目前全城热炼创始人司维带着少数几个人,已经转型投入到了一个名为“GuCycle”的动感单车工作室项目中。一名前员工对懒熊体育说:“此前公司氛围还是不错的,找来了58赶集的大牛,希望把状况扭转,但收到解散的消息还是挺震惊的。”针对懒熊体育的问题,全城热炼创始人司维表示,目前“不太方便回答”,她对懒熊体育说,将会“有自己的节奏和计划”,相关投资人也未做回复。7月3日,有用户反馈全城热炼课程主题清零截止发稿前,懒熊体育一直没得到全城热炼创始团队的回应消息,只能从几个侧面观察全城热炼目前的一些状态:官方微博自5月20日开始不再更新(此前基本每天都有更新),官方微信公众号自6月15日开始不再更新,直到7月17日更新了一次。App在7月初短暂的课程清零之后,随后恢复了部分课程,但首页从之前的多运动品类(健身、游泳、瑜伽、舞蹈、武术等)的课程模块排列变为统一合成到一个“全部课程”的模块中。司维个人在6月13日发朋友圈,透露了其设在亮马桥的办公室要转租的消息,与通知员工解散的时间相符。懒熊体育记者于7月15日到达该办公室时,旁边公司的人表示,已有十多天没看到全城热炼的人来办公了。有匿名用户7月11日在知乎评论全城热炼:五十多人的公司说没就没了,没有书面通知,只有口头通知。全城热炼的客服电话已经打不通。懒熊体育联系了多家和全城热炼合作的场馆,大多表示还在合作的状态,有一家场馆表示由于最近店面在调整中,想通过微信联系全城热炼的相关员工,但没有收到回复。位于亮马桥的全城热炼办公室已有十多天没办公了ClassPass模式的效仿者们据工商资料显示,和光同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2014年7月,其旗下产品全城热炼于2015年年初上线,是国内最早一批做ClassPass模式的创业公司,该产品主要针对健身人群,起初用户只需支付99元每月,就可去所有合作的健身房健身,但同个健身房每月去的次数不得超过3次。以往,国内健身房普遍都是年卡制,大部分场馆每年的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由于房租成本高,健身人群基数少,年卡制的形式在过去一直无法打破,健身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项极难坚持的运动,所以大部分健身房老板希望通过年费去覆盖成本,再通过私教售课挣得利润。在某种意义上,健身房的利润,多来自付了年卡费却不怎么去健身房的这部分人群,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健身房失去了大部分二次消费的用户。理论上,2013年从美国兴起的ClassPass模式可以解决这一痛点,“月卡化”可以让更多小白用户尝试,用户选择就近的健身房健身也更加便利。该模式在美国取得了成功,2015年1月,ClassPass获得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同年11月获得了Google的3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当时已覆盖35个城市,其中包括5个海外城市。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健身市场已经较为成熟,无论是健身人口、意识,还是健身房密度,且ClassPass模式的99美元每月比常规的月卡费用高,同时公司并不存在烧钱的行为。另一个背景是,ClassPass能在美国兴起得益于健身工作室及小团课模式的成熟,总结下原因有如下几点:美国的健身房供给足够大。课程具有多样性,有SoulCycle、Pure Yoga、Barrys boot camp等,用户通过ClassPass可以低成本地尝试不同课程。月卡和次卡在美国是主流消费模式,同时课程采取预约模式,ClassPass可以通过预约实时匹配周围用户和健身房的资源,对健身房来说,不影响现有供需的情况下又多了一笔收入,增强了边际效应。反观国内的健身市场,除了年卡制难以打破,课程少,一个数据是,美国健身人口占总人口的18%左右,而国内这个数据是1%不到,健身房密度也远远不够,整个健身市场还在初级阶段。而照搬国外ClassPass模式,定价99元每月,一方面要补贴场馆,另一方面也要补贴用户,成了典型的O2O烧钱项目。“滴滴和快的的成功让一部分创业者痴迷烧钱模式,但健身不是硬需,频次低,这样烧钱的模式是违背商业规律的。”一位体育行业投资经理对懒熊体育说。两难处境和两次风波全城热炼从中小型健身房开始切入,其低价月卡化模式曾吸引了一大批小白用户,健身房从中获得更多流量,预期转化成更多的年卡用户。但实际结果是,年卡用户的转化率极低,反而随着健身房各种人群的增加,影响了原有年卡用户的体验,更多年卡用户也希望办一张月卡。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国内以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燃健身等ClassPass模式的创业公司,并没有给它们的合作方――健身房老板带来更多的利益,反倒是触动了他们的“蛋糕”。2015年8月,一些健身房老板抵制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公司的新闻相继曝出。随之,全城热炼更改了99元/月的模式,改为京沪299元/月,其它城市199元/月。2016年2月,全城热炼又改为次卡的模式,同时合作的场馆变少,次卡价格相对较高。向健身房妥协的同时,全城热炼的做法却惹来了用户的不满。懒熊体育了解到,体验变差让部分用户难以忍受,甚至发布维权声明:“短短一年多时间,全城热炼从最早99元可以任选场馆健身一个月,变成99连两次都去不起。而且我们在99套餐包月的条件下购买了长期会员,合约尚未到期时,就遭遇单方面更改模式,并且原有优惠券也变成了一堆电子废纸。”全城热炼的App界面这两件事当时在健身行业内引起了很大风波。“转型后的运营情况每况愈下,之前的城市是北上广深、杭州、成都六个城市,后来专注把北上广做深,但还是没达到预期。”一名前全城热炼员工向懒熊体育透露。据公开渠道显示,全城热炼在2014年年底获得了3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2015年5月获经纬中国领投的18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同年11月获得了君联资本领投、经纬中国以及杨浩涌(他也是全城热炼天使投资人)个人跟投的B轮融资,据称资金近亿元。懒熊体育在查询公开工商资料时发现,今年2月4日的一次工商变更中,杨浩涌已代替司维成为了和光同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如果是此前团队的人数及运营成本,该资金级别的B轮融资不至于这么快烧完。一名前员工透露,此次团队解散的主要原因还是资方与管理团队理念不合,资金上并未能完全到位。当然,对于真正的原因,懒熊体育未得到创始人司维以及上一轮投资方的证实。不可否认的是,从最初的健身房抵制,到后来的用户的维权投诉,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全城热炼没能找到平衡好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法。此外,懒熊体育以用户身份致电给相关场馆时发现,场馆老板往往会告知用户添加其微信,绕过App平台直接和老板联系,甚至可以提供一定幅度的降价。另有多位老板表示,来自大众点评的流量更大,获客会占到更大的比重。这或许也是全城热炼运营状况日渐不佳的一些原因。或转型单车工作室全城热炼前员工表示,创始团队已将精力投放到一个名为GuCycle的单车工作室项目上。据工商资料显示的信息,全城热炼转型后的项目GuCycle所属的公司叫十辐一毂(北京)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股东信息栏显示的是和光同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全城热炼所属的公司,法定代表是魏杰彪(司维在全城热炼的合伙人)。GuCycle是线下动感单车工作室,模仿的是美国SoulCycle的模式,目前在北京的金桐西路有一家店,单次课程160元,目前主要用户群是外国人,其北京华贸店也会马上开业。SoulCycle是一家最早创立于纽约的单车健身房,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经覆盖了美国50个左右的城市,去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其最大特点是以单车为核心运动,而且锁定相对高端的用户,它每堂45分钟的运动课程收取34美元的费用,这大约是传统健身房的2倍。同时结合音乐和环境打造一个时尚的运动空间。奥巴马夫妇,贝克汉姆夫妇、Lady Gaga等都是其用户。位于北京金桐西路的GuCycle线下店全城热炼踏上了转型之路,它的同行和竞品又在做什么呢?小熊快跑保留了部分的ClassPass模式,只是月卡的价格提高了,同时为平台上健身房推出了健身管家的SaaS服务,其重心开始转向布局线下健身房。去年12月,小熊快跑在北京望京SOHO开了第一家小型智能健身房,目前也推出了健身房加盟计划,并在5月获得了乐体创投近亿元B轮融资。而燃健身转型后推出了三体云动,主打健身房SaaS,其三体健康商城刚上线不久,主卖运动健身用品。从2015年开始,至2016年上半年,公开渠道披露出来的互联网健身融资信息达40多起,是体育产业融资频率最高的赛道。健身人群的增加,健身房的铺设,加上创业项目的井喷和资本的注入,给了国内健身产业快速发展的无限可能。ClassPass模式给健身房和用户带去了一定价值,但目前来看,已被确定并不适合国内的健身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进入2016年,健身市场的融资速度和频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除了资本降温的因素,另一个原因是,过去两年兴起的互联网健身创业公司,陆续进入到B轮、C轮的状态,资本变得更加审慎,重复已有路线的创业项目很难再被青睐。“线下健身房多经营惨淡,线上部分分不了多少羹。当下健身行业没有太看好的,尤其是试图走O2O的那些。”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体育基金合伙人对懒熊体育说,“这个行业目前更像一个低毛利陷阱,市场增长,但赚不到钱就是了。”作为昔日的明星项目,全城热炼的变化和现状,给人们再次提了个醒,商业模式的搭建会决定着健身类创业公司究竟能走多远。如今Keep正尝试电商,火辣健身通过SaaS切入线下健身房,另有互联网健身项目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减脂营、私教、线下团课甚至线上直播授课等方式去变现,但纵观健身市场,尚未出现一个具备市场统治力的潜在巨头。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lan**ongsports.com《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九在共享健身仓火热的同时,A股健身器材企业又添一员。投资界(微信ID:pedaily日消息,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派斯”)今日登陆深交所,股票代码002899。截止发稿,每股报23.11元,市值 25.43亿元。英派斯此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000万股。此次拟募集资金4.91亿元左右,主要用于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升级建设、研发中心建设、国内营销网络升级、健身器材连锁零售和国外营销网络建设五大项目。英派斯此次上市,也是青岛首家体育器材类上市公司。IPO背后:12家子公司仅一家盈利,拟新设47家终端零售门店从成功过会到成功拿到IPO批文,英派斯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资料显示,英派斯是一家专注于全品类、多系列建身器材开发、制造、销售及品牌化运营的健身器材品牌厂商。2011年台湾有瑞将55.55%的股权转让给现任大股东海南江恒,随后又经历多次股权转让,于2015年10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英派斯第一大股东海南江恒持股45.18%,公司实际控制人、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利荣持有海南江恒90%股权。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6年底,英派斯总资产为6.96亿元,净资产为4.34亿元;公司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9亿元、7.31亿元、7.79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431.99万元、7617.74万元和8518.96万元。户外路径类产品是驱动英派斯业绩增长的动力之一。年,该类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1.79亿元和1.15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93%、24.6%和14.76%。英派斯称,2016年以来,公司全民健身采购类市场部分订单的采购内容由器材采购为主转为器材采购和安装、施工、巡检等服务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对公司户外产品销售业绩带来一定影响。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英派斯的有11家全资子公司、1家二级子公司和1家分公司。其中这11家子公司中2016年明确实现盈利的仅英派斯健发1家,盈利金额731.81万元。目前,英派斯在全国范围内运营了12家直营零售门店,还以每年2-3家新门店的节奏递增。此外,公司计划实施“健身器材连锁零售项目”,未来三年新开设47家终端零售门店。其中3家为体验店,开设城市为北京、上海和广州;另外公司还计划以“租赁”门店方式开设15家旗舰店和29家专卖店,在这一项目上的投资金额为5521万元。VC/PE最高回报超13倍在此前的采访中,英派斯董事长丁利荣曾把公司发展划分为了3个“10年”:第一个10年是1991年-2002年,公司创始人朱瑜明带领公司步入代工之路,完成了公司的原始积累;第二个10年是2002年-2011年,进入健身服务行业领域,真正创立了“英派斯”品牌,开拓了国内市场;第三个10年是年,进入资本市场,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进一步完善、丰富公司的全健康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产品技术及健身服务。IPO的背后,也有部分数据存疑。英派斯最大股东海南江恒持有45%股份,海南江恒90%股份则在实控人丁利荣手中。在英派斯数次股权变更中,2015年6月,第六次股权变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台湾有瑞持有的3.83%股权总作价1元转让给青岛青英。按2015年4月英派斯估值9亿元计算,这部分总价1元被转让的股权估值达到3447万元,实在不符合常理。而受让方青岛青英,据招股说明书,共有15名合伙人,其中郑国良和秦熙是英派斯现任高管,其余合伙人也多是公司、英派斯健发和英派斯健管的离任高管。英派斯股权架构通过招股书可以发现,海南江恒、殷富中国、景林景途、南通得一、山东五岳等都是英派斯的投资方。英派斯上市后,回报最多的是海南江恒超13倍。万亿市场的大生意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此文件被体育业内人士成为46号文件。国务院全民健身规划:到2020年,体育锻炼人数达7亿。体育产业年消费规模1.5万亿,年总产值5万亿。其中,体育用品行业是目前我过体育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体育产业用品白皮书》显示,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782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2800亿元。但我国人均体育用品消费仅为16.9美元,为美国的1/17,差距较大。英派斯、威尔士、青鸟、中体倍力、美格菲、中航健身、力美健等,作为传统健身房,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如今,改变也在发生。一方面是以乐刻、光圈猪、古德菲力、超级猩猩等为主的新型运动馆。这些公司智能化、全天化、小型化、差异化,很大程度满足了大城市工作党的健身需求。相比英派斯、浩沙、一兆韦德等传统健身房的连锁以直营为主,成本高,管理压力大,新型健身房则采用直营、加盟、合作等多种方式更易扩张。另一面,则是今年共享大潮下出现的共享自助运动健身仓,如仅成立一个月的觅跑,已获得两轮共2500万元融资,投资方有经纬创投、信中利、合鲸资本、猎鹰创投,目前估值已过亿元。1898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郦红表示:“整个体育产业机会非常大,从宏观政策来说,国家非常支持和鼓励。不过也有一定的挑战,首先这是偏线下的,需要资源和人脉的积累,很多年轻创业者缺乏资源的话,发展会比较困难;另外,如何把智能、互联网的模式嫁接在传统的体育产业上,更需要深入思考。”互联网分析师于斌看来,觅跑的模式与Mini KTV类似,以小规模经济的模式来运营,是一种比较新的经济行为,总体来讲,还是有用户需求的,与传统健身房相比,虽然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是从长期看,它不如传统健身房空间多、选择性多、社交范围大。这类健身房现在或许可以借助共享的风口获取一部分用户,但是用户是多变的,用户的忠实度也是问题。同时,这个项目的前期投入较大,收回成本很难。大健身房陷入价格战似乎暗示了市场的供给过剩,然实际却是优质供给的不足,健身房的价格与其提供的真实价值并不对等。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每8个人中就有1个在健身,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1家健身房。但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房数量在3500家左右,会员规模约达1300万,也就是说,平均100万人还不到1个健身房。国内运动消费增长空间,还有很大。《光猪圈引领新型智能健身房行业趋势》 精选十互联网金融媒体 编者按:如今,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烧钱大战还未结束,不少共享单车品牌已经倒闭,而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不成气候且充满争议,共享健身舱的出现不禁让人思考:共享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核心竞争壁垒又有哪些?上海锦绣坊小区的居民最近发现家门口突然多了个新玩意:一个橙色的集装箱,里面放置了跑步机、动感单车、双臂机、史密斯架、哑铃组、瑜伽垫、瑜伽球等,可以同时容纳5人进入。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新产物——共享健身舱。如今,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烧钱大战还未结束,不少共享单车品牌已经倒闭,而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不成气候且充满争议,共享健身舱的出现不禁让人思考:共享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核心竞争壁垒又有哪些?资本一直是共享经济的助推器,单车和办公一度是市场上最为偏爱的项目。从今年4月份起,共享健身舱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目前市场上共享健身舱项目已经超过20余个,但真正舱体落地的产品并不多。第一财经根据公开披露融资信息统计,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各共享健身舱项目总计已获得超过1.5亿元的投资,金主不乏“国家队”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经纬创投、熊猫资本、信中利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从直击痛点到衍生特色利用用户碎片时间,尽可能零距离靠近社区、打造舒适且安全的健身环境,成为市面上健身舱在设计上共同强调的要点。例如,放弃以往年卡模式,扫码开门按次支付,配有冷暖空调和PM2.5新风净化系统。这些设计也基于传统健身房长期存在的两大痛点。首先是财务门槛,传统健身房以年卡、月卡方式绑定,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消费者的投入大。其次,除了经济成本之外,从便利性而言,消费者还会考虑健身的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这看起来和其他形式的共享经济一样都是直击了传统模式的痛点。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短租的房屋针对的是对住宿要求条件不高、对价格高度敏感的用户。不过,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慢慢有了自己的切入点。共享的住宿此后转化成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直接成为了酒店的竞争者。而共享办公则在分时租赁工位之余慢慢回归了物业管理等方向的多元化拓展之路。共享健身舱则在兴起之初就已经在同样的选择下蕴含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在健身舱投放点上,企业都不约而同选择社区为切入场景。考核的维度包括小区入住的人数和户数,实际场地面积以及社区的人群画像。“更多会选择1000户以上的小区或者青年公寓,和大型物业管理及地产公司签订战略合同来进入社区。”公园盒子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晓蕾告诉记者。而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健身舱有十多个品牌,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类似MiniKTV,仅有4~6平方米,只能容纳1个人进入,通常只放置一台跑步机,主营跑步运动,“觅跑”、“抖吧”为这类健身舱的典型代表企业。另一种则会推出不同规模的健身舱组合。以“公园盒子”为例,其产品主要分为三种,分别能承载2人、4人到5人,相应的面积为8平方米、18平方米和28平方米,所有盒子都会配备跑步机、哑铃组和以智能教练设备为核心的练习区。不同模式逻辑的差异,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不一样。在黄晓蕾看来,第一种模式实质上做的是“共享健身房”,这种模式初始投入大、回本周期长、规模扩张漫长。更为重要的一点,大多数人认为健身是件枯燥乏味而且反人性的事情,需要增强社交属性来培养用户习惯,增强产品黏性。大量用户需求未满足作为新事物,共享健身舱还是吸引了不少的用户前来尝鲜。但尝鲜过后用户的忠诚度如何,共享健身舱的生命力究竟有多久?“我们更看重的还是用户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或者说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已经被别的渠道满足了。虽然都是共享,但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一样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告诉第一财经。凭借共享单车明星项目摩拜单车,熊猫资本在投资界声名鹊起,此外还投资了共享出行领域的“凹凸租车”,以及共享工厂产能、共享菜地等项目。在以往投资经验基础之上,熊猫资本总结了适合共享的事物的四个标准。“第一是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第二是刚需、高频,第三是需求相对标准化,第四是流动性好。”梁维弘告诉第一财经,“从这个标准来看,共享单车是完全符合的,而像共享充电宝可能第一点就不合适,它的持有成本太低了。”在健身领域,梁维弘认为,虽然已经有一些其他的渠道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像威尔仕这种传统的健身房,或者各种studio类的小型健身工作室等,但还是有大量消费者的健身需求有待满足。而共享健身舱就是一种对目前已有的健身模式的重要补充,它更贴近消费者,价格更便宜、门槛更低。但共享单车与共享健身舱项目也有明显的差异。梁维弘认为健身舱的场景是有限的,毕竟是布入小区或园区,不会像共享单车一样在整个市场大量投放。而且单车完全是在移动的状态中,所以它对数量的要求或者说对补贴的要求是很高的。梁维弘认为:“共享健身舱是有门槛的,一个小区里也不会放太多的舱。看上去好像很多竞争者,但进到小区里后,是没有很大竞争的。”一场速度和规模之战这也使得共享健身舱成为一场新的攻城略地之战。黄晓蕾向第一财经透露,过去两个月公园盒子签署合同并完成选址百余个,落地近30个。而仅仅成立三个月的觅跑则表示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投放了上百个运动舱,和北京超过300个社区签约,今年将陆续在其他10个左右的城市落地3000台健身舱。“当下竞争一定是速度,比拼谁拿下合作地块,其次如何留住人。”黄晓蕾说。但相较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健身舱的共享要复杂得多。首先从舱体本身而言,集装箱的打造及检测需要完整的供应链。包括健身器材、智能电视、空调设备的采购、后期维护、卫生清洁,以及与小区物业、地产公司的谈判沟通,都是产品投入市场需要做的工作。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为了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公园盒子在每个健身舱上都安装了3个摄像头,为每个用户缴纳人身保险,同时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的摄像监控。和所有共享经济一样,产品投放之外,后期的运维和产品管理工作更为繁重。从产品的运营成本和收益比来看,共享健身舱又是怎样一门生意?从收费设计来看,觅跑目前是需要支付99元押金,按照每分钟0.2元、单次运动20~30分钟计,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4~5元。按照日均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舱的单日收入在70元左右。觅跑创始人曾表示,回本周期在8~10个月左右。黄晓蕾并未透露公园盒子的集装箱以及健身器材的投入成本,但对于回本周期,黄晓蕾告诉第一财经,以当下每个月人均消费5.1次,早晨和夜间是最活跃时段,按照计划可以在6到8个月回本。但这些都是基于理想的消费频次和使用状况之下,伴随门店的扩张,如果将维护成本、设备折旧费用以及运营管理成本纳入其中,共享健身舱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盈利模式也必须多元化。这和共享经济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毕竟,在这样的模式下,还没有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我们盈利了。(编辑:田跃清)来源: 财经网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认识你李颖我很高兴!
认识你李颖,我很高兴!
别的不清楚a,不过米.族金融的这个真的投了。之前进入了上海备案前100,挺火的,感觉比较稳,继续支持。
我是熊猫BABY品牌运营部负责人,该篇帖子所编写内容完全属于与事实不符,是对我品牌的恶意中伤诋毁,本企业属于合法经营中的正规企业,从未做过以上文章所写的骗人的事,发布该篇不实文章的个人我们会追究责任。
此文章内容不属实,有意损害澳嘉公司名誉权,希望网站管理者,对此文章进行相关处理..
一个很XX的平台,客服打了四遍电话没人接,手机app告诉我在更新不能用手机操作买标,等了一天没有新手标提现手续费5万扣款250,重点是提现时候系统非常卡,提现到账才发现被扣了250元
楼主明显是用标题敲诈平台,目前有些人利用互联网传播功能,以不适过期信息,危害企业的声誉,达到拿钱删帖之目的。具有刑事犯罪之嫌疑。
张佳笳你拉黑我仲叫我唔好揾你,旺角送你走时你话最迟初十五拎俾我,我答应你的事做了,但你答应我的事肯定冇做,丽江返来唔講声全部拉黑我,自己冇做到仲恶人先告状起屈到我度,点会唔揾你呢一定揾你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猪圈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