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皮革厂哪里有便宜的皮革卖?处理的那种,按吨算的那种,几千块一吨的那种

小作坊里堆着羊皮
暗访皮革加工作坊
  北方最大的皮革城在河北辛集市。在这里,制皮业成为一些小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非常多。它们分工明确,有专门生产皮革的,还有缝制皮革的。然而在一些小作坊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生产的“三无 ”羊皮竟能畅销无阻 ,一张价格才15元 ,一转手到服装厂就成了真皮大衣的原材料。整个生产过程使用的染料能产生很多致癌的有毒物质。当然真皮大衣的水就更深了,标价4万多的真皮大衣批发报价仅仅才7000元 。7月27日~31日,记者来到辛集市进行了暗访。
  ◎皮革城
  4万多真皮大衣批发才7千
  提起皮革来,不得不说河北省的辛集市,辛集皮革知名全国,曾被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荣誉称号 ,并素有辛集皮革甲天下的美称。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了辛集市 ,对辛集的皮革进行了探访。
  辛集皮革城面积很大 ,有上千家门店,销售各式各样的皮革制品,记者逛了十几家店后发现,这些皮衣大多价格不菲,有的高达几万元。记者在一层的皮毛店周围徘徊时,被一个销售员拉进了一家裘皮店。“您是来买衣服的还是进货的?想要什么款式的,我们是厂家直接卖货,样式很新,都是国外进口的裘皮。”记者随手拿了一个看上去皮毛不错的大衣,一看不禁一颤,上面标着41300元。
  “价格只是参考用的,我们是厂家供货,价格是可以打折的,这件看好了可以给你打两折,最多只有7000多块钱,要的多还能再便宜。”销售人员表示,皮衣有真皮子还有仿皮的,仿品价格要低得多,两者看起来和手感几乎差不多,但价格仅有真品的十分之一。记者提出要看仿品,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仿品和真品都是一样的,要是看好了样式付钱后直接拿假货。并直言公司真货和假货一起造,真货出口或卖给有钱人,假货卖给大众。
  自称国外货,一拽直掉毛
  记者发现,这些标价很高的皮草和皮革制品,会讲价的顾客可以低于2折购买,甚至更低。记者询问一位皮革城的店员,她说,“价格虽然很低,但是不可能赔本卖的,最低的折扣也是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加上利润的。不会选的人容易买到假品,看似便宜实际被骗了。”
  “我们是进口的水貂,是美国进口的。”“这些都是产自澳大利亚的皮毛,我们加工后再出口欧美。”“我们的原料是从芬兰进口的。”卖皮草的服务员都会把自己的产品说成世界知名品牌,但记者试了一下后发现不少所谓的高档皮毛轻轻一拽就会脱毛,经过记者的再三询问,他们表示皮毛是国外的,但加工地点是在辛集,可能存在没加工好出现小问题的现象。
  ◎暗访小作坊
  污水横流,整个村子都是臭味
  在辛集市郊区有一片皮革加工区,这里有数十家作坊,形成了一个村庄。7月29日下午,记者在村里子走了几步后就闻到了臭得刺鼻的气味,过了两排村屋后,看到了迎面对着的两个皮革厂,而皮革厂旁边就是一个被污染成深黑色并泛着脏物的污水池,约占地三四十个平方米,颜色混浊得根本看不清有多深,池内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水池边上就是村民种的菜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冬天还好一点,现在天那么热,这里的气味甚至让人窒息,村子里有很多人受不了这个味道,搬走了。村里的很多年轻人出去后,甚至都不愿意回家。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今年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有时候从这些厂外的污水池边经过,时间长了都会呕吐、头晕、咽喉不适。”记者在池旁观察污水源头时,待了差不多10分钟,便觉得有些头痛。
  除了这两家工厂排出污水外,记者发现,这个村子里有至少十几家工厂,类似的污水池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有些还泛着红色、蓝色、白沫的臭水。整个村子里到处都是这些看上去像墨汁一样的污水,散发出来的气味自然不言而喻了。记者跟一位年长的村民张师傅聊天时,他告诉记者,“由于皮革企业连续不断地生产,产生大量的污水,工厂为了省事把污水就近排泄,直接流入地下。以前村里有几个大池塘,现在早就成了污水塘了。从那经过的路人无不捂着鼻子快走,村民们对此更是怨声载道。”
  真皮直接扔地上,机器发了霉
  皮革厂生产时产生的废水,所到之处臭气熏天,这些废水一部分直接渗到地下,造成村庄里的饮用水不能饮用。还有一部分通过蒸发,直接污染空气,在这里,村民整天呼吸的都是带着浓烈臭气的空气。
  记者在一家工厂询问一名工人废水的问题时,他说制革需要大量的水,几乎制造一吨革需要一百五六十吨水,如此大量的制革造成废水处理成本很高,很多企业根本不愿意多付污水处理的费用,只好通过沉淀池沉淀后直接排入河流等地方。以前这里的环境更差,外村人几乎不来这个村子里串门,受不了气味。现在经过改造后,稍微好了一些。
  记者在一家作坊门口看到,清洗过皮革的污水直接往外排放,厂房直接敞开着,厂里丝毫不避讳。几名工人正忙着加工皮子,看到记者进厂后,一名工人放下手上的活去叫老板了。整个厂房内垃圾遍地,动物的毛发散了一地,加工完的皮子直接就扔在地上。
  更让人惊讶的是,机器都发霉了,散发着异味。一张张皮子被打磨后,还得经过漂白等程序,但厂房环境确实太差了。“你们每天加工多少张皮子?”“没数过,程序太多了,就是脏了点。”
  全是三无产品,老板很警惕
  在现场,记者看到,即使是加工皮子剩下的下脚料,碎皮和毛发也都集中堆放着。“这些下脚料你们用来干什么?”“不清楚。”工人听到记者这么一问,很谨慎。
  正说着,老板走了过来。“你们是干什么的?”“过来订货的,看看皮子质量。”“来这边吧,那里是厂房,这边有成品皮子。”储藏室里堆放了各种皮子,整张的,碎一点的都有。“你们要什么样的?做什么用?”“做服装用,做真皮大衣。”“这些都行,你们批发多少?服装厂都用这些皮子,一点问题没有。”“我们先看看质量。”
  记者看到,所有的皮子都是“三无”产品,根据质量分了很多档次。正在这时候,厂房老板看到记者拿着手机来回走动,立刻起了疑心,“你们看起来不专业啊,到底要不要皮子?”“我们刚干这一行,还不大了解行情,再看看吧。”说着,记者立刻离开了这家厂房。
  在另一家小作坊,现场也是不堪入目,这家主要做羊皮。生产厂房不让外人进入,看的话只能去成品厂房。但通过生产厂房的门看去,厂房里散落了很多下脚料,垃圾遍地。这家厂房的老板更牛气,一看是俩来要货的,直接说道,“你们得等4天才行,现在的货都是订购的,早就有买家了,你们得等等。”
  根据规定,皮革加工工人需要申报,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加工工人还有中级、高级之分。但小作坊内的员工大多是周边村民,资格证更是没有。
  这里的羊皮10多块一张
  村里的道路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出售各种低价位皮革,记者顺着指示牌进到了一家工厂内。看见有人来,院子里正在干活的人都抬着头看着记者。几名男子正在地上清理羊皮,周围随处可见血迹,空气中弥漫着顶人的味道。
  记者想靠近正在干活的工人,一名中年女子立刻走过来拉住记者,警惕地问记者是干什么的。记者表示是来批发皮革的,女子仔细打量了记者,确定记者手里没拿可疑物品后,告诉记者不能在工厂里面乱走动,并带记者来到了经理室。
  经理姓张,记者还没有开口他先询问了记者不少问题,特别警惕。随后他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绵羊皮基本上都是真品,但出货量特别大,要货必须提前5天说,现在公司里没有库存。
  记者又来到了另一家工厂,经理让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带着记者进仓库里看产品,记者随他来到了一个昏暗的小屋里,一个木制的长架子上堆满了黑色的皮革,皮革就扔在地上,堆了一米多高,地上的灰尘将皮革的一部分弄成了灰色。记者用手试了试,发现这些皮革的皮质有些发软,颜色有些发黑。
  男子告诉记者,“差不多10张羊皮做个皮衣,这里的皮革价格各不相同,最便宜的9.5元一张,其次10块钱,最贵的也就是15块钱。这些都是成品,半成品还能再便宜点。”
  记者询问皮革的价格为何这么便宜,是否是真的时,男子说不管真假保证能用,并声称从他们这里走出去的皮革质量绝对差不了。
  利润空间大,价格随便要
  从皮革室出来后,记者询问他为何工厂内的味道那么难闻时他说,“来进皮革的货就不要觉得这地方脏,气味难闻,我们这里的工厂都是这样,也不是光我们这一家。”
  “皮毛从动物身上扒下来后清理 ,肯定要用大量的水来冲,我们这儿出货量特别大,一天成千上万地出货,用的水不计其数。有点脏水很正常。”
  记者问他市场上卖的皮革物品和衣服价位都特别高,做这行生意是否利润很高时,他说,“要是这行不赚钱,这周围也不会有这么多工厂了,更不会有国际皮革城了。动物的皮毛运送过来时价格并不高,但处理加工过后卖给工厂价格就上升了不少,等工厂再加工成产品,价格翻了好几番。”他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和几个生产皮革制品的工厂是长期合作关系,每天都送过去大量的皮子,光是这些单子就能让公司盈利几十万,再加上小客户利润不愁。
  同时他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出去的皮子基本上都是真的皮革,就是生产的时候看起来特别脏,可能也有造假的,毕竟假货的利润更高。皮革造假主要是皮革加工厂里面,他们出的东西有真皮革也有合成皮革,更大的利润都在制成品的工厂里。
  “一件真品大衣,按照正常价格来说,光是皮的成本差不多就要三四千元左右,再加上各种费用、商场提成等,怎么都要卖到五六千以上,这还是低档的皮衣,如果带着皮毛的还要贵。所以在外面买到一两千的皮衣肯定都是合成皮革了,皮衣从几百的到十几万的都有,真假从价格上就能看出来了。”
  ◎业内爆料 废旧皮革能合成整张皮
  记者打了辆车,出租车司机胡先生说 ,自己以前在一个皮革加工厂做工人,后来受不了工厂的味道辞职不干了,开起了出租车。他的儿子毕业后想从事皮草生意,但被他拒绝了,现在儿子在一家工厂里干活 。谈起为何不让儿子做皮草生意,他说 ,“我做过这行我清楚,这个的确赚钱,但里面的水很深,要想赚大钱就要造假,全用真皮价格太高,购买的人就少了,别人都卖三千,就你卖五千肯定没人买。造假后利润才会出来的,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早晚有一天会严查这些造假的皮革加工厂,到时候说不定会惹一身麻烦。”
  他说自己以前干活时就用那些应该扔掉的废旧皮革,重新收集起来再把它们合成一张皮子,出来后几乎和真皮是一样的,但这些皮子很不耐用,虽然看起来质量也没什么问题,用时间久了出现裂缝是很正常的。“现在工艺水平很高,除了用废旧皮革造出皮衣外,还能用人造皮造出皮衣来 ,造出来的皮衣就更便宜了。很多小贩们卖的那些几十元的皮质钱包、一二百元的皮包、皮箱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否则一个真皮钱包至少也在三五百元以上。
  “制作皮革用很多原料,烧碱、鞣酸、重金属、染料等。染料、鞣酸、重金属都是有毒的。染料中大都是一些含氮元素的有机物,是致癌的。重金属的毒害是不可逆转的,在人体中有很强的沉积作用,也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真假皮革被打磨并刷上油后,用肉眼是区分不出来的,不太懂的人即使用手试也感觉不出来,有些仿制得好,表面那层的确是真皮所以根本看不出来。在市面上想买到货真价实的皮衣并不太容易,要看准了才行。
  ◎相关链接 一看二摸辨皮货真假
  要观察皮革的表面纹路,看看皮革的毛孔和花纹,一般情况,真皮的表面光泽度好,而且很自然,光滑不容易起皱,表面有天然的毛孔和花纹。不同的皮革种类表面的毛孔和花纹也不一样,例如:猪皮的毛孔圆而粗大,三个并列成一组,呈三角形排列,表面凹凸不平;牛皮的毛孔细小,呈圆形,分布均匀紧密,皮革表面光亮平滑;羊皮毛孔呈扁圆,非常清晰,呈鱼鳞状排列。
  很多做得很好的仿皮材质,在外观上与真皮非常接近,一般情况下很难分辨真假,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和不同的鉴别手法,还是和真皮有区别的。仔细看仿皮表面的毛孔,没有真皮的毛孔分布自然,假的毛孔大小、形状和分布都非常均匀,如果可以看到底部材料或者接口切面的话,就更容易分辨了。
  好的皮革材质手感非常丰满、柔软,富有一定的延伸性和弹性,用力挤压皮面会有褶皱出现,不同的皮子手感不同,例如猪皮和牛皮比较硬,所以经常用来做包和鞋,而绵羊皮最软,经常用来做皮衣,皮裙等等。还可以稍用力拉一下皮子,看看皮子的抗撕拉度和韧性好不好。仿皮摸起来还是不如真皮舒适和滑爽,有一点黏腻的感觉 。
  ◎记者手记 别中了皮衣的“毒”
  从环境方面来说,成片的小制革作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产生的大量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中,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标价几万元的真皮大衣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先是制革厂生产各种层次的皮子,然后运送到服装厂,进行深加工。实际上很多皮子的成本很低,即使是下脚料都可以回收利用。
  从危害的角度来看,皮革衣物的生产过程中要把动物皮变成可以制衣的皮革,该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并且需要使用许多有毒物质,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经过鞣制后的皮革不能被生物降解,而且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铬盐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造成溃疡、过敏、炎症等症状,长期接触铬盐会导致慢性中毒。文/图本报记者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钢筋价格今日报价_钢筋价格多少钱一吨-金投价格网-金投网
您的当前位置: >
热门产品价格
金投网下载一吨人民币多少钱?一吨人民币多少钱?黄金点百家号每张刚出库的一百元人民币重量为1.15克,一斤人民币大概435张(434.7826张)。一吨就是2000斤,这样经过计算,即一吨钱=434.乘100等于元,如果钱币流通过,则因为沾有其他杂物,会略重一点点。总体上说,一吨钱即约合8700万左右。有了这个计量单位,以后说哪个贪官贪了几吨钱就行了。笔者也称量了一下,10张100元的人民币共重11.5克,考虑量具的GR&R,可以认为一吨一百元的人民币大致为八千万到一亿元左右。一吨黄金多少人民币呢?这个问题也很好算,一斤黄金的价格等于500克*234元/克,为117000元。也就说,如果要买一斤黄金,得需要11万多,而,一吨=2000斤,1斤=500克,1吨=1000000克,那么,现在买一吨黄金需要元,也就是要2亿3400万元。以上就是对于一吨人民币多少钱和一吨黄金多少人民币的介绍。关注:花气清婉,遇见最美的自己~(打字不容易,还请多多点赞评论支持噢~)你这个问题很土豪啊,数钱要用吨计算。首先最新款的崭新的一张纸钞一百元的净重约为1.15克,1斤=500克,那么一斤百元新钞就有500/1.15=434.78张,即43478元,1公斤=1000克,1吨=1000公斤,1吨即2000斤,那就是约=8695.6万元。一吨黄金多少人民币,重量同上这算,即1000000克,国内黄金就是以克报价的,黄金市价*1000000克即可算出,目前国内黄金以黄金9999计算,报价286.15元/克,一吨就是约元。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仅供参考每张崭新的百元人民币的重量为1.15克,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用这个数字除以1.15再乘上1000,得到所需的百元大钞数量为张,也就是元人民币,也就是八千多万一点。看到这里,可以想象一吨人民币也才八千多万,真不知道马云王健林等人的财产如果全部折算成现金,数量大到了何种恐怖的地步。而你说的一吨黄金,按照近日黄金的价格为272.47元人民币每克,所以一吨黄金的价格为272.47*470000元,也就是2.7亿元。同样的,按照这个行情,可以想象马云王健林等人的财富足以购买多么庞大的黄金数量。所以骚年,还是努力工作吧...一吨人民币多少钱?很多人大脑第一印象都会按百元大钞计算币值:因为:1斤大概438.5张百元钞;1吨是1000公斤=2000斤;所以:一吨人民币=元。殊不知百元大钞并不能代表人民币,如果按面值额度划分主要有:100、50、20、10、5、2、1;要是按人民币的单位计划元、角、分;下面小编再换算一下一顿50元人民币等于多少元?首先我们先测量一张50元人民币长:150mm;宽70mm;厚度0.1mm;50元纸币大致重量:0.9725g;1斤=500g=514张(毛重取整数)50元大钞;1吨人民币=1000公斤=2000斤=元大钞;最终,1吨人民币==51 400 000元;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会觉得怎么越算越少了,同等重量的情况下,人民币的面值越小越不值钱,如过你不信可以用电子秤称下;对于一穷二白的你来说,要想证明有钱不妨把100元大钞换成小面额的纸币或硬币,带你的朋友走进你那充满铜臭味的世界。对于黄金的市值多少钱的问题,我只能说“黄金有价,情无价”。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问题:一吨人民币多少钱。一吨黄金多少人民币。很好奇,所以百度了一下,还真有有心人给出了答案。即:一斤人民币大概438.5张百元钞。一吨是1000公斤=2000斤,所以大概有877000张百元钞,以此推算也就大概是87.700.000元,8千七百多万。那么一吨黄金多少人民币,也有人给出了答案,即:一斤黄金的价格等于500克*234元/克,为117000元。也就是说,如果要买一斤黄金得需要11万多。而一吨=2000斤,一斤=500克,一吨=1000000克,那么,现在买一吨黄金需要元,也就是要2亿3400万元。呵呵?看明白了,也长知识了。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呢?一吨人民币多少钱?这其实要取决于市场,比如说:我们这边废纸的价格是四毛一斤,其他地方的可能就不一样了。我就直接用我们这边的市价来算了,一吨等于这2000斤,那么一吨人民币的价格也就==800,所以一吨人民币800块钱。唉,废纸太不值钱了。在来看看一吨黄金多少人民币,首先你要将一吨黄金卖了,换成钱,然后再去买人民币这种废纸。太麻烦了,我就不算了。我劝你不要多想了,人民币这种废纸,基本没有人卖,我在我们这边把价格提高到5毛一斤都没人卖。唉,收废纸也不容易啊……好吧,我承认我是来搞笑的,标准答案很多大神都算出来了,我就不重复了。最后厚颜无耻的求波关注……以下是大概的重量,也要看流通中使用的情况而定若全部是100元票面的人民币,一亿元重2300斤若全部是50元票面的人民币,一亿元重4200斤若全部是20元票面的人民币,一亿元重4750斤若全部是10元票面的人民币,一亿元重8500斤一吨=2000斤1斤=500克1吨=1000000克1克黄金现在的卖价大概是286元人民币一吨就是2.86亿人民币一吨黄金现在大概不到4个亿,现在300多一克,1千克30多万,1吨3个多亿,没毛病,一吨人民币多少钱就无法说清了,第一,币种是什么,100的,50的,20的,10的,5的,1的,0.5的 ,0.1的,每个币种兑换的钱数都是不确定的,第二,是否是新钱,八成新还是旧的,这重量都是不一样的,兑换的钱数也不可能一样,第三硬币还是纸币,1元硬币和纸币重量完全不一样,而且新旧硬币也没办法一样衡量,第四不是同一批次的人民币重量也是不一样的,PS新钱100面值,基本上折合8700万人民币黄金是现代金融的最终等价物。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黄金储备,约8200吨,储存在全球最严密(没有之一)的底下仓库里。黄金储备排名第二的是德国,拥有3300吨。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黄金储备,截至2017年,中国的黄金储备是1658吨。1金衡盎司=31.1克,1吨黄金=32150盎司,5000吨黄金=盎司。最近的黄金价位在1200左右,那么00=(约等于1900亿美金)=16000吨毛爷爷。一列火车载重60吨,所以需要270列火车。可能光看数字没什么感觉,不如来看看那图吧,清晰明了。首先来看的是1,5,10,20,1盎司的黄金50克,100克,250克,500克,1000克的黄金一块400盎司的金砖,每盎司2000$算=800000$这是一吨黄金,也就几十块10吨与100吨黄金的比较m美国是世界上黄金储量最高的国家8133.5吨,所以5000吨黄金相当于一大半美国的储量了。相信大家看新闻也看到了迪拜土豪卖黄金的新闻。迪拜黄金街,位于迪拜老城区的GoldSouk,这里是世界第三大的黄金交易集散地。整个黄金街就真的只有一条街,全长不到一公里,但这里店面之多,出售黄金饰品种类之多,卖黄金像卖白菜一样,绝对令人瞠目结舌。当地时间日,阿联酋迪拜,探访迪拜黄金街,位于迪拜老城区的GoldSouk,这里是世界第三大的黄金交易集散地。整个黄金街就真的只有一条街,全长不到一公里,但这里店面之多,出售黄金饰品种类之多,卖黄金像卖白菜一样,绝对令人瞠目结舌。置身黄金街,满眼尽是黄金,整个人仿佛掉进了金灿灿的藏宝洞,不得不说是一个现实中的天方夜谭。大家都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吧,那场面,真是富丽堂皇。我就想说,如果有5000吨黄金,不知道你会拥有多少个唐朝,你的财力将足以压倒德国、意大利、中国、俄罗斯等大国。至于就黄金的重量而言,现在的5000吨黄金等于多少个唐朝时期的黄金,小编也不知道,需要靠大神来解答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黄金点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日常财务信息,市场动态分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449766/'+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449766/'+pageNo+''" value="跳转">末页下一页上一页首页共1/1页
除了双汇、三鹿、毒馒头,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浏览/回复10994/35
北京市民购黑芝麻泡水后水质似墨汁(图)&日01:49&&新京报&&&&&&&&&&&&&&&  两种黑芝麻浸泡后,水的颜色对比明显。左侧为明光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购买的。本报记者&巴士广&摄&&&&&&&&&&&&&&&&&&&&&&  本报讯&(记者&巴士广)&海淀区明光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一摊点销售的黑芝麻,在水中泡十多分钟后变成“墨汁”,昨天,购买这些黑芝麻的消费者怀疑黑芝麻被染色。市农业局12316热线工作人员建议不要食用。&&&&&&&&&&&&&&  黑芝麻水洗后发白&&&&&&&&&&&&&&  昨日,家住海淀区的郭女士称,在海淀区明光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购买的一斤黑芝麻,拿回家用清水清洗,黑芝麻褪色,水质呈现深黑色,黑芝麻有些发白。郭女士称,这些黑芝麻和以前买的有所不同,香味不明显,她怀疑这些黑芝麻被染色。&&&&&&&&&&&&&&  昨日,记者陪同郭女士来到购买黑芝麻的商贩处,该商贩表示是从其他批发市场进的货,不会染色。记者发现,该商贩销售的黑芝麻抓了几次之后,手上有明显的黑色痕迹,而在其他商贩处的黑芝麻用手抓起来,揉搓之后手上基本没有残留物。&&&&&&&&&&&&&&  市场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消费者认为有问题,可以到相关部门检测,拿到检测报告后,市场管理方可以配合对商户进行处理。&&&&&&&&&&&&&&  泡十分钟成“墨汁”&&&&&&&&&&&&&&  记者在其他商场购买了其他的黑芝麻,并将郭女士购买的一部分黑芝麻带走,分别做浸泡实验。&&&&&&&&&&&&&&  记者对两种黑芝麻分别取出基本相同的分量,分别泡入清水瓶中。很快,装有郭女士购买的黑芝麻的瓶中水质开始变黑,十分钟后明显发黑,从外表看与墨水相似,表层有漂浮物,没有异味。另一个瓶中,水的颜色有些暗红,表面上漂浮的还是黑芝麻。但两个瓶子的黑芝麻没有明显褪色,依然都是黑色的。&&&&&&&&&&&&&&  记者走访了数家农贸市场,有商贩称,正常的黑芝麻用水泡后也会褪色,市场上确实有经过色素处理的黑芝麻,主要是为了黑芝麻卖相好看。&&&&&&&&&&&&&&  褪色严重建议不要食用&&&&&&&&&&&&&&  记者拨打市农业局12316服务热线,向其反映了该情况,其工作人员表示,黑芝麻、黑豆等农产品含有天然色素,这种色素具有水溶性,在清洗时会出现掉色的情况,这种色素对人体也是有益处的,但如果清洗后水的颜色特别黑,可能有问题,建议不要食用。&&&&&&&&&&&&&&  ■&专家&&&&&&&&&&&&&&  黑芝麻泡成“墨汁”不正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家范志红称,如果检测,费用可能高昂&&&&&&&&&&&&&&  本报讯&(记者廖爱玲)昨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黑芝麻泡水后颜色一团乌黑,肯定是属于不正常的。&&&&&&&&&&&&&&  范志红介绍,黑芝麻染色曾经有过。黑芝麻营养价值高,产量少,一般比白芝麻的价格高。范志红说,黑芝麻皮上有天然的花青素,放在水里会慢慢地溶解出来,形成一种比较透明的、有点褐色的溶液。如果黑芝麻泡在水里,黑色一下子就出来,还一团乌黑,溶液不透明,这种现象肯定不正常,很有可能是芝麻上染了东西。&&&&&&&&&&&&&&  对于可能染的东西,范志红说不做专门检测无法判断,因为可能加入的黑色物质很多,有可能是食品色素植物碳黑,或者墨汁,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黑色物质。&&&&&&&&&&&&&&  她说,像郭女士购买的黑芝麻,虽然怀疑染了东西,但不知道可能染了什么,很难检测。因为检测是针对存在的某种物质进行的,对郭女士购买的黑芝麻,需要对怀疑的各种物质逐一测试排查,检测完可能是一笔非常高昂的检测费。&&&&&&&&&&&&&&  范志红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辨别真假黑芝麻的方法,如果黑芝麻个个乌黑发亮,黑得特别均匀,就值得怀疑,因为正常的黑芝麻虽然也是黑,但会深浅不一。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网友微博曝光商贩向刀鱼腹中灌注水银后出售&日11:17&&东方网&&&&&&&&&&&&&&&微博所发的灌过水银的刀鱼&&&&&&&&&&&&&&&&&&&&&&  东方网4月14日消息:新闻晨报报道,素有“水中软黄金”之称的刀鱼,近年来随着捕获量的降低而身价倍增。而在江苏江阴,有不良商贩为了提高刀鱼的&体重和身价,竟玩起在刀鱼腹中灌注有毒的水银坑害消费者的伎俩。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图文并茂地揭露不良鱼贩的不齿行为,此事立即引起各方关注。&&&&&&&&&&&&&&  昨天下午,记者在网友“海自秋天”(微博地址)的微博中看到,在连续两天的时间里,这名网友发布了7张被灌过水银的刀鱼照片,每张照片都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在4月12日上午11点47分发布的微博照片中,水银最为清晰。一条头部已经有些发黄的刀鱼,旁边占据照片画面大部分的,是十几颗大小不等的银色球状液体。文字说明提示:这些银色球状液体就是从刀鱼腹部滚落出来的水银。&&&&&&&&&&&&&&  据记者了解,这位名叫“海自秋天”的网友是无锡电视台一名记者。微博中发布的刀鱼是当地一名市民在江**产市场买来的。她在发现所购刀鱼腹中被灌入了水银后,立即向当地工商等部门投诉。&&&&&&&&&&&&&&  昨天下午,记者就此致电江阴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只发现有一家商贩把水银注入刀鱼的情况,该商贩售卖的刀鱼有三斤多,但并不是每&一条刀鱼都含有水银。这位负责人还透露,这只是一起个案,至今为止没有接到当地群众对“水银刀鱼”的投诉电话。目前对于“水银刀鱼”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将在一两天后出调查结果。&&&&&&&&&&&&&&  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2004年2月份,南京媒体就报道过一起用水银加工过的“天价刀鱼”事件。&&&&&&&&&&&&&&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水银有毒,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刀鱼&学名“刀鲚”。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刀鱼是镇江、靖江、江阴、张家港主要水产品之一,境内长江水域均可捕获。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
江宁陶吴百余吨过期米翻新进入乐天玛特超市日12:23&&中国新闻网&&&&&&&&&&&&&&&&&&&(南京)江宁质监分局在查封过期大米的同时,同步展开了过期大米去向追踪,调查显示,大车送货并非第一次,在此事被曝光前,陶吴江宁米厂曾多次向全省各地&的乐天玛特超市发货。从第一现场了解到信息后,记者随即赶往南京一家乐天玛特超市:曝光几天后,在这家大超市里,产于3月19日的江宁米厂陶吴大米依旧在&销售。负责人称,至今未接到任何部门的下架通知,所以也就觉得没问题了。&&&&&&&&&&&&&&  工厂已经全面停工&&&&&&&&&&&&&&  下关粮油批发市场的一家粮油仓库内,过期大米堆积如山,被分批转移到江宁陶吴的这家米厂,重新加工成本地新米,此事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注。&&&&&&&&&&&&&&  那么陶吴江宁米厂加工生产的翻新米到底卖到了哪里?南京市场又有没有同一品牌的大米出售呢?前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了位于江宁陶吴的这家米厂。&&&&&&&&&&&&&&  米厂已经处于停工状态,所有的加工设备以及剩余的大米已经被质监部门查封。在操作间的平台上还有一部分尚未加工完毕的大米。&&&&&&&&&&&&&&  其中一袋,就是经过翻新之后的陶吴大米,可以发现,这种大米的米粒明显要比一般大米的米粒要小,而且颜色也发黄。&&&&&&&&&&&&&&  米厂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米主要是销往南京周边城市的各大超市。报道中曝光当天发出的一车10吨重的过期大米也已被追回,封存在仓库中。米厂人员称,销售这种大米到现在,还没有人提出什么疑义的。&&&&&&&&&&&&&&  发现了乐天玛特送货单&&&&&&&&&&&&&&  仓库里最近囤放的,就是记者一路追踪到常州被追回的10吨过期大米,当时因为该车半路掉头回南京,记者没有发现它的送货地点。&&&&&&&&&&&&&&  记者从这批大米的发货单中发现,这家加工厂的大米,原先是准备送往江阴的一家超市。还有一部分送到了南京。&&&&&&&&&&&&&&  米厂工作人员承认,南京的超市里,其实也有这种大米,不过他们只是工人,只管生产不经手销售,不清楚到底卖到了什么超市。&&&&&&&&&&&&&&  尽管米厂工作人员对所产大米流向避而不谈,但是记者在米厂近半年来的发货单中发现,这家米厂主要供货给丹阳、江阴、滁州、常州、南京的乐天玛特超市。&&&&&&&&&&&&&&  除了已被追回的一次送货记录外,最近的一次送货记录是4月1日送往南京市的乐天玛特超市。&&&&&&&&&&&&&&  未接下架通知还在卖&&&&&&&&&&&&&&  记者当晚赶到了位于南京市新模范马路的乐天玛特超市。在这家超市,堆积了众多各种品牌的大米。在大米柜台的西侧,记者发现了有很多产自陶吴江宁米厂的东北大米,足有半人高,全都是25公斤装的。&&&&&&&&&&&&&& & 这家超市售米区堆积了十几袋产自江宁陶吴米厂的东北大米,散装的售价是2.3元一斤。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都是正宗的东北大米。面对记者的提醒,工作&人员根本不相信,称这种大米吃的人多了。对于前两天媒体曝光的翻新过期大米的事情,这位售货员表示并不知情,称曝光的不是自己所销售的这种米。&&&&&&&&&&&&&&  而对于这种米,很多顾客都表示担心。&&&&&&&&&&&&&&  对此,超市的负责人表示,之前他们看到报道后,尽管知道陶吴江宁米厂违法翻新大米,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批大米有问题,而且他们也并没有收到工商部门的下架通知。&&&&&&&&&&&&&&  超市负责人的意见是,该厂大米被查出问题,但并不代表所有的产品都有问题。不过这位负责人表示,针对市民们的担心,他们现在马上下架这批大米,经过有关部门检测确定没问题后,再重新销售。&&&&&&&&&&&&&&  事件被掐灭在萌芽状态&&&&&&&&&&&&&&  那么过期大米又怎么会如此顺畅地流入市场呢?对此粮食管理部门有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  南京市粮食局负责人表示,南京下关粮油市场的这家经营户已经签署了承诺书,表示不会将过期大米流入口粮市场,发生现在这种情况也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经查,此次一共有136吨大米,被卖到了一名姓陈的销售者手中。按照要求,这批货物本应该被送到工业酒精生产厂家,进行非食品类的工业生产,但现在该经营户违反了约定,私自进行了处理。&&&&&&&&&&&&&&  记者获悉,其实该经销户违规倒卖这部分过期粮食,总值也才4万多元。但是,他们却为了少许利润,将食品安全的巨大隐患丢进了市场。&&&&&&&&&&&&&&  据了解,下关批发市场每年供应南京市场的口粮量占全市的一半以上。问题发生后,136吨中的125吨,很快被查扣,流失了11吨左右到了江宁陶吴。&&&&&&&&&&&&&&  负责人表示,此事也为粮食管理工作提了个醒,他们下一步会要求市场方面对所有大米经营户的进货量,销售情况,大米保质期进行严格的监管,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记者&于志兵&实习生&戴周香)&&&&&&&&&&&&&&  作者:于志兵&戴周香来源金陵晚报)
染色馒头风波&十大超市何以失守&&日&20:43&&中国经营报&&&&&&&&&&&&&&  宋文明&&&&&&&&&&&&&&&  就在业内还在为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争议不休的时候,一家叫做上海盛禄的食品有限公司,捅出了更大的娄子。这家供应上海数百家超市门店馒头的企业,在央视镜头前将自己违规加工生产的流程暴露得全面且彻底。&&&&&&&&&&&&&&&  这家企业的操作工往面粉里随意撒几把色素和玉米(,-0.29%)粉,蒸出来就敢当玉米面馒头卖给消费者,这个事件也因此被多数媒体定义为“染色馒头事件”。&&&&&&&&&&&&&&&  让人更为诧异的是,这家生产场地简陋、操作极不规范的企业,居然是上海区域最大的馒头供应商之一,他们违规生产出来的馒头,长期以来每天都会以数以万计的量供应给上海的多家知名超市,如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  作为消费的最后一环,联华、迪亚天天等超市,本应尽到的商品质量准入职责,但在利益和现实面前统统“失守”。&&&&&&&&&&&&&&&  10家超市被卷入&&&&&&&&&&&&&&&  位于上海宝山区南大路380号的大场镇福鑫工业园里,10多家机械加工、运输、服装行业的公司和仓库紧挨在一起,机油和化工品的气味弥漫在整个工业园里。每当有汽车出入,工业园里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面便会掀起一阵灰尘。&&&&&&&&&&&&&&&  馒头供应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工业园的一个角落。这家公司回收再加工过期馒头,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随意添加山梨酸钾、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和着色剂柠檬黄的行为,被摄入了央视《消费主张》暗访记者的镜头里。面对这些色相诱人的“染色馒头”,该厂工人们表示“自己打死都不会吃”。&&&&&&&&&&&&&&&  4月13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再赴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时,偌大的车间里已经空无一人,馒头、面粉原料以及生产设备被凌乱的堆放着,该公司产品向超市的送货单及订单则散落一地。记者获悉,11日晚,在央视新闻播出几个小时后,该工厂已被上海质监局连夜查封,企业负责人也已被公安部门采取控制措施。&&&&&&&&&&&&&&&  上海盛禄食品已至少入驻这个工业园里3年,每天都会有货车进出运送馒头商品和原料,常年供应上海知名超市。&&&&&&&&&&&&&&&  上海市有关部门随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问题馒头在上海的华联、联华、迪亚天天、乐天玛特、惠侬、乐家购物中心松江店、雨润发购物中心、吉买盛、物美、如海等10家超市的数百家门店里均有销售。&&&&&&&&&&&&&&&  仅2011年l月以来,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向各大小超市供应的,违禁添加有柠檬黄的“问题馒头”&即逾30万个。&&&&&&&&&&&&&&&  “我们选择的余地不大。”有超市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在馒头这个商品种类上,盛禄本就是上海最大的馒头供应商之一,其他规模更小的企业,商品质量可能更加无法保证。&&&&&&&&&&&&&&&  被漠视的商品质量&&&&&&&&&&&&&&&  “12日一大早,超市营运、商品、信息、财务、质量监督的负责人就已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对消费者进行退赔的事宜。”联华超市新闻发言人孙明表示,将会对从旗下联华、华联门店购买问题馒头的消费者,进行“退一赔十”的赔偿,并采取措施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超市本应对其采购的商品有进行检验的义务,但涉及问题馒头的10家超市可谓集体失职。联华方面表示,将保留对上海盛禄食品公司的法律追索权。迪亚天天等其他涉事超市则至今未有回应。&&&&&&&&&&&&&&&  “每天几万个问题馒头能够顺利进入超市,可见相关超市在采购监管方面存在着巨大漏洞。”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该人士称,首先,超市本身没有商品质量检测的能力,而进入超商的商品,都会有质监部门出具的抽检合格报告。其次,即使部分超市之前已知采购的商品有瑕疵,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一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任家乐福店长的业内专家王涛表示,事实上,外资超商如沃尔玛和家乐福,都会有专门的品质控制团队,跟踪采购商品的质量和品质,但也很难做到对商品质量的严格准入。联华的商品部门下面也有类似功能的综合部,与采购部门平行,但其功能主要还是配合质检部门工作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很难做到事前防范。&&&&&&&&&&&&&&&  不过在他看来,超市本身对此类商品的重视就不够。一方面,对采购人员考核的依据更多是考虑产品的销售和毛利,商品质量并未纳入到常规考核的范畴。另一方面,对于生鲜产品而言,每天都有采购和销售,即便是“退一罚十”,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也不大。&&&&&&&&&&&&&&&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针对染色馒头事件表示,已明确要求上海市质监局严查严办。&&&&&&&&&&&&&&&  目前食品行业的市场规则,无非是企业自检加上质监部门抽检。企业自检的力度可想而知,而质监部门的抽检也聊胜于无。比如说针对馒头的抽检,质监部门的抽检只会针对大肠杆菌、致病菌等主要指标。而面对近千种食品添加剂,质监部门根本不可能做到每一个项目都会检测。&&&&&&&&&&&&&&&  外资超商如沃尔玛、家乐福,都会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但有国内知名第三方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个办法也不好用,因为机构入厂前,商家多数都已跟厂家打过招呼,“对方都准备好了,我们还怎么查?”&&&&&&&&&&&&&&&  该人士说,其实根治这一问题的方法并不难,就是有国家属性的质检机构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生产企业,一可了解厂家最真实的卫生状况,二可搜集厂家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上报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备案,以便于随后的市场抽检有效。哪怕是现场一无所获,质监部门总归是可以查食品企业的企业记录,通过他们的财务走账和原材料采购方面获取有效信息。&&&&&&&&&&&&&&&  但相关部门类似事前防范的行动,目前在国内并不常见。食品卫生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
人用一半&兽用一半&国内养殖业滥用抗生素“触目惊心”&日&19:30&&中国经营报&&&&&&&&&&&&&&  刘腾&&&&&&&&&&&&&&&  “帮帮忙,让我凑够4000条检测莱克多巴胺的试纸吧,就差几盒了。”万先生站在北京一家食品安全检测公司门口,焦急地和该公司的负责人商量,身边是两麻袋准备随身带走的检测产品。瘦肉精事件爆发以来,万先生忙着来京采购检测产品。这是第二次采购,因为省里规定检测范围从猪扩大到羊。&&&&&&&&&&&&&&&  “动物养殖中抗生素的添加远比瘦肉精多,动物吃得最多的还是抗生素,卖这个(抗生素)的药厂我们那里就很多,没人管。”万先生语出惊人。&&&&&&&&&&&&&&&  “一半抗生素被动物吃了”&&&&&&&&&&&&&&&  “国内生产抗生素21万吨,其中9.7万吨用于动物养殖。”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肖永红教授指出。&&&&&&&&&&&&&&&  这项名为“抗生素类药物滥用的公共安全问题研究”的调查在2006年就在肖永红的主导下开始了。该调查并不是由卫生部发起,而是中国科协主导的一项重大政策性课题研究。&&&&&&&&&&&&&&&  9.7万吨几乎相当于当时国内生产抗生素的一半。根据肖永红的调查,21万吨产量中,3万吨用于出口,剩下的人和动物几乎平分秋色。换句话说,国内的抗生素人吃一半,动物吃另一半。&&&&&&&&&&&&&&&  如此大量的抗生素用于动物养殖,这在发达国家几乎不可想象。“当初为了获得调研的数据,我们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肖永红表示,数据搜集难的原因在于这是一个跨部委的科研项目,协调起来非常困难。要调研多个部门,不仅是卫生部,还要找农业部,还有当时独立于卫生部之外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另外,有些数据因为牵扯到部委的“隐私”或者机密,他们根本就不愿对研究者公开。&&&&&&&&&&&&&&&  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年人均使用抗生素138克,是美国的10倍。但兽用抗生素远比人用更多。肖永红表示,当时调研的21万吨抗生素产量,时间是2006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五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出口大国,而且产量依然没有节制地高速增长。“何止是20万吨,那是老黄历了,中国的抗生素产量增长强劲,恐怕现在要年产40万吨了。”北京科美东亚生物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应希堂估计。记者为此向有关部门了解抗生素目前具体的年产量,但截至发稿前,仍未有回复。&&&&&&&&&&&&&&&  肖永红表示,由于调研进程很费劲,所以之后就没有再次搞这类的项目。但不断增长的抗生素产量的背后却是令人担忧的隐患。&&&&&&&&&&&&&&&  深藏的危害&&&&&&&&&&&&&&&  “不要以为吃了以后不会马上死人,这事情就不算大。”肖永红表示,抗生素虽然不会造成立刻死亡,但是危害很大。钟南山院士曾经表示,过量服用抗生素后果“非常严重”。肖永红指出,动物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危害比瘦肉精大得多。因为瘦肉精只会坑害“一拨人”,而滥用抗生素则威胁到人类这个种族。&&&&&&&&&&&&&&&  滥用抗生素会造成细菌耐药性,从而出现超级细菌。长期以来,制药企业都是在和细菌的耐药性“赛跑”,最终的结果是制药企业落败。&&&&&&&&&&&&&&&  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有40多家制药企业竞相研发抗生素,而现在,还在研发抗生素的大型制药企业不超过4家。究其原因,是因为抗生素研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但是新产品上市仅仅两年,耐药菌就出现了。产品效力下降严重影响了销售,按照市场规律,创新药至少需要销售5年才有利可图,而两三年的时间药厂根本就收不回本,因此纷纷退出抗生素“竞赛”。其中,抗生素的滥用也是重要的原因。&&&&&&&&&&&&&&&  “滥用抗生素,我们将来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境地。”肖永红解释。滥用抗生素带来的结果不是降低医药费,而是最终提升治疗成本,乃至造成更严重的死亡率。“有调查表明,滥用抗生素,让感染、死亡率上升一倍,医药费用上升2到3倍。”肖永红举例,美国目前艾滋病年致死人数为15000多人,而单单超级细菌中的一个品种——MRSA去年就造成16000多人死亡。&&&&&&&&&&&&&&&  动物滥用抗生素后,有两种途径造成超级细菌出现和繁殖。肖永红解释,一种是通过药物残留进入人体,使人体感染的病菌具有抗药性,另外一种情况是,动物虽然不被人食用,但是其本身的药物残留滋生超级细菌,并通过食物链和环境传播,比如通过排泄物、活动方式传播到人体内,造成人类因感染超级细菌而致死。&&&&&&&&&&&&&&&  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晟认为,虽然抗生素在体内也会随着时间代谢掉,但是如果我们经常食用这样的食品,抗生素会在体内不断残留。当积累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所有的药都有可能对人无效,因此滥用抗生素危险无法忽视。&&&&&&&&&&&&&&&  检测仅针对出口&&&&&&&&&&&&&&&  肖永红在调查中发现,动物养殖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以养鱼业为例,肖永红介绍说,因为养鱼专业户为了提高利润,养殖密度很大,水体污染严重,鱼很容易犯病,为了补救,必须加抗生素才能活着批发给经销商。前两年出现过的多宝鱼事件等等,就是因为抗生素超量而引发的。&&&&&&&&&&&&&&&  “海产品还好些,淡水的鱼肉制品污染更严重。”一位肉类加工企业的老总透露。淡水养殖被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淡水水源被工业污染源污染,另一个就是加大量抗生素导致的污染。由于追求利润,养殖户都希望增加养殖密度,鱼类养殖的密度甚至超过自然环境下的几十倍,这种情况下水体污染严重,不得不加入抗生素杀菌。&&&&&&&&&&&&&&&  而大量的抗生素不仅长期残留在江河、湖泊中,也在土壤中残留下来。一位业内人士甚至分析,国内淡水养殖水体80%以上都已经被污染,其中抗生素的污染最为严重,而越是贵重的淡水水产品,肉内的抗生素含量越高。&&&&&&&&&&&&&&&  “如果感冒了,还吃什么抗生素,吃几只螃蟹就够了。”这位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调侃说。&&&&&&&&&&&&&&&  与抗生素超量使用相对,国内的肉产品抗生素的检测却几近于无。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食品安全的检测产品,其总经理柳家鹏表示,抗生素种类众多,但是检测市场小得可怜。检测最大的品种比如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磺胺等等加到一起,全国试剂检测市场也不会超过6000万元。检测市场需求主要还是来自于出口的企业。&&&&&&&&&&&&&&&  &“出口的企业不检测不行,国外在进口肉类产品中测出抗生素含量过不了关,那就要在当地销毁,加上运费,损失很大。”柳家鹏告诉记者,蜂蜜是国外严格检测而国内出口量又比较大的品种,如果出口之前在国内检测出抗生素超标,那就别想外销了。厂家的补救办法往往是,加入大量的新鲜蜂蜜稀释,转到国内销售。
多地现牛肉膏可将猪肉变成牛肉&每50斤省千元&&&&&&&&&&&&&&日&17:14&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瘦肉精”的阴霾还未消退,最近,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及其周边市场又出现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以把鸡肉、猪肉轻易加工成为口感以假乱真的“牛肉”。&&&&&&&&&&&&&&  近日,合肥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牛肉膏”添加剂,可以将猪肉加工成“牛肉”。而且,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型肉松作坊中使用,在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及其周边地区的一些小吃店,也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记者对辐射江西、湖南的宜春市赣西农产品市场进行暗访后发现,出售这种牛肉膏的调味品店不在少数。而且有两个品种可供选择,一种是牛肉粉、一种是牛肉膏,牛肉膏的入味效果更好,通常只需要腌制两小时,就可以轻易将猪肉、鸡鸭肉的口感、成色变成和牛肉一样。店主拿出一瓶给记者看,盖子刚打开,记者就闻到了非常浓烈而刺鼻的牛肉香味:&&&&&&&&&&&&&&  记者:是不是什么肉都可以腌呀?&&&&&&&&&&&&&&  店主:是呀。&&&&&&&&&&&&&&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牛肉膏”&添加剂外,市场上还有类似的羊肉、鸡肉,以及卤味的香精。购买这种神奇添加剂的主要是烧烤店以及部分熟食店。通常而言,一瓶一斤装的牛肉膏批发价是45块,可以让50斤猪肉变成牛肉。目前市场上新鲜猪肉的价格为每斤13块左右,卤牛肉每斤35块,羊肉每斤要30块左右。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据当地西餐协会有关人士介绍,不光我国,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也是很普遍的做法,随着食品化工产品的广泛使用,一些猪肉经“打扮”后被当成牛肉酱使用,但是国外在用量上都有严格限制。记者将牛肉膏等香精粉拿给当地质监局鉴定。工作人员表示,这其实就是复合添加剂,是食用香精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新鲜肉类、各种氨基酸、味精、水解蛋白等,但产品包装上没有注明用量限制。而食品添加剂只能在一定安全剂量内食用,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宜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范慧珍也证实,添加剂会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长期使用可引起慢性中毒,畸形甚至可能致癌:&&&&&&&&&&&&&&  范惠珍:应该还是有机化学物质为主的,直接就是肝肾功能的损害,长期就会致癌、肿瘤突变等等这种情况。
雀巢婴幼儿食品被检含大量毒元素&公司回应遭疑&&&&&&&&&&&&&&日&16:31&来源:中国广播网&&&&&&&&&&&&&&  瑞典检出欧洲雀巢婴幼儿食品含大量有毒元素&&&&&&&&&&&&&&  中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三鹿奶粉事件后,许多中国妈妈开始选择国外奶粉品牌。网上也出现了很多以代购国外婴儿奶粉为主的网店。然而,最近传出的一则新闻却让大家的心悬了起来。&&&&&&&&&&&&&&  4月11日,瑞典宣布:在欧洲出售的雀巢婴幼儿食品里可能含有大量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婴儿每天进食两次米糊等食品,砷吸入量会比单独喂母乳高50倍,镉高150倍,铅高8倍。&&&&&&&&&&&&&&  国外的雀巢出了问题,国内的雀巢会受到波及吗?记者拨通了北京雀巢总部工作人员的咨询电话,对方表示,中国的雀巢产品非常安全。&&&&&&&&&&&&&&  雀巢工作人员:中国(雀巢产品)产地是在中国。无论怎么样,在哪里采购,雀巢一直全面严格监控原材料及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对婴幼儿提供的产品是绝对安全的。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仅选择高质量小麦和稻米作为原料。&&&&&&&&&&&&&&  来自瑞典的检测报告称,幼儿食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重工业排放的其它金属和有毒物质污染了土壤,污染了原材料。而当问及中国雀巢食品生产原材料是不是和欧洲的原材料相同,原材料是从哪里来的时候,雀巢中国工作人员这样回答:&&&&&&&&&&&&&&  雀巢中国工作人员:没有超标。无论是在国外生产的,还是在国内生产的,都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瑞典食品管理局确认所提及的产品是符合欧洲相关安全标准的,保证安全质量是我们首要关注的重点。我们对产品一直进行严格检查,合格以后,才放心交到市场。&&&&&&&&&&&&&&  现在打开雀巢公司的中文官方网站,马上就会跳出一个醒目的声明,上面说:关于瑞典报道的婴幼儿食品中含有微量锰、镉和砷的研究报告,此报道中所提及的雀巢产品并未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雀巢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的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安全标准的要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但中国发布的《生乳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物》一项中规定,无机砷限量为每公斤0.2毫克,也就是200微克。而这200微克的含量是超过瑞典研究报告所提供的有害数据的。中国的标准与瑞典提供的标准到底有哪些不同?为此,记者又拔通了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健的电话。&&&&&&&&&&&&&&  张永健:并不是有危害物质就必定产生危害,必须要达到一定数量,也就是一定摄入量,有可能产生问题。各个国家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制定本国食品安全标准。大多数国家在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同时,也参照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也参照国际组织推荐的一些标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基本跟国际差不多,但也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特点、生活习惯以历史。添加物可能造成风险的不意味着一定造成风险,砷含量是有国家标准的,只要符合标准,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如果超过标准,有两种情况,一是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是一定会造成伤害。&&&&&&&&&&&&&&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春蔚对雀巢事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张春蔚:首先,这一回答不能让消费者满意。瑞典的问题值得中国消费者关注。雀巢应拿出更多的证据证明在中国生产的雀巢米粉原料源是怎么回事。只有通过更细的说明,才能够让消费者信服。否则,仅是一句简单的话,不能够让消费者真正满意。
组图:湖北宜昌查获硫磺熏制毒生姜&日01:54&&新华网&&&&&&&&&&&&&&&工商执法人员收缴“毒生姜”。新华社发(刘曙松&摄)&&&&&&&&&&&&&&&&&&&&&&工商执法人员收缴“毒生姜”。新华社发(刘曙松&摄)&&&&&&&&&&&&&&&&&&&&&&工商执法人员在现场收缴“毒生姜”。新华社发(刘曙松&摄)&&&&&&&&&&&&&&&&&&&&&&工商执法人员在现场收缴“毒生姜”。新华社发(刘曙松&摄)&&&&&&&&&&&&&&&&&&&&&&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不良商贩将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其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之后在市场上高价出售获取暴利。&&&&&&&http://news.sina.com.cn/c/p//.shtml
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2.5吨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血旺。&由于福尔马林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甲醛血旺是指用“福尔马林”保鲜的血旺。&因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液体燃点很低,易燃易爆,为剧毒化学药品,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人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水肿、眼刺痛、头痛等现象,严重可致人死亡。所以甲醛血旺又被称为“毒血旺”。
【芒果台】央视:中药材也靠不住!&救命药成了毒药(10MP)&&&&&&&&&&&&&&悬赏帖:本贴悬赏&10&MP央视记者暗访中药材主产地——甘肃省陇西县,发现这些药材并不是收获晒干之后就直接上市销售。部分商家为了便于保存,用硫磺熏蒸中药材。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硫磺熏药材:救命药变毒药》,披露了相关调查情况,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提起黄芪、party参、当归这些中药材,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这些中药材都是常见的保健中药,长期服用补血补气,能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前一段时间我们记者暗访了这些药材的的主产地——甘肃省的陇西县,发现这些药材并不是收获晒干之后就直接上市销售,而是要经过一个特别的加工环节。对于这个加工过程,当地人三缄其口,当发现记者对此进行调查的时候,加工药材的人非常紧张,甚至抢走了记者的摄像机。这药材加工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一起来看记者调查。&&&&&&&&&&&&&&  记者去到了甘肃省陇西县的首阳镇,定西市下属的陇西县、渭源县、岷县等几个县都是盛产药材的地方,陇西县也是全国有名的黄芪和白条party参的产地,而首阳镇就是陇西县内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走在首阳镇的街上,随处可见加工黄芪和party参的人们。那些人都是附近的药农,他们被收药的贩子雇过来,将收购来的药材冲洗、整理,再用机器将整理好的药材切片。尘土飞扬的空气中,不仅弥漫着中药味,更夹杂着一股酸味,甚至盖过了药材的味道。&&&&&&&&&&&&&&  商贩子:呛人&&&&&&&&&&&&&&  记者:这有点酸味是吧。&&&&&&&&&&&&&&  药贩子告诉记者,这股酸味,是硫磺熏过药材的味道。&&&&&&&&&&&&&&  药材经销商:熏过的你基本上闻就可以闻出来。它那个熏过的话虫子就不会进去了。虫子进去也就被熏死了。&&&&&&&&&&&&&&  药材贩子告诉记者,没有熏过的药材不好保存,如果生了虫、发了霉,就得用硫磺或再次熏蒸。他们收上来的这些已经切成片的药材,都是药农用硫磺熏过的。&&&&&&&&&&&&&&  记者:这个要是再生虫子怎么办?这个保存绝对没问题。&&&&&&&&&&&&&&  药材经销商:这个生虫子你就得用那个磷化铝或者是硫磺熏了。&&&&&&&&&&&&&&  药材贩子告诉记者,药材被硫磺熏过之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但是由于保存困难,所以药农们一般还是会用硫磺熏一下。记者向一位贩子询问,是否能买到没熏过硫磺的药材。&&&&&&&&&&&&&&  药材经销商:基本上这边都熏了,不熏放不住。&&&&&&&&&&&&&&  药贩子:这边儿没有不熏的,不熏颜色不好看,买主也少&&&&&&&&&&&&&&  那位贩子告诉记者,熏过硫磺的药材看起来要白不少,卖相好很多。&&&&&&&&&&&&&&  药材经销商:熏过的吧,就是那种特别白的。你看那种。&那个party参。&&&&&&&&&&&&&&  记者离开了镇上的店铺,又到了首阳镇旁边的南门村,村子里既有自家种药的药农,也有一些组织村民加工药材的作坊。走在村子里,许多人家都在门口冲洗、晾晒药材,记者走进了一家加工party参的作坊,那家作坊也同样以熏蒸硫磺的方法保存药材。&&&&&&&&&&&&&&  记者:这全是熏过的吗?&&&&&&&&&&&&&&  药材经销商:这全是熏过的。&&&&&&&&&&&&&&  记者:这怎么熏啊?怎么能看出来呢?&&&&&&&&&&&&&&  药材经销商:这个颜色就比那个没熏过的好,颜色不一样,越白越好看&&&&&&&&&&&&&&  收药的老板告诉记者,药材不熏硫磺是保存不住的,到了七月份,不打硫磺的药材就会生虫、发霉。而打了硫磺,可以让药材至少三年不生虫子,如果想要保存的更久,还可以反复熏蒸硫磺。&&&&&&&&&&&&&&  药材经销商:硫磺一打,你保存三年都没问题,我们这边还有保存十年的,2003年F&D的货现在都在手里面&&&&&&&&&&&&&&  药材经销商:过一段时间熏一点&过一段时间熏一点&&&&&&&&&&&&&&&  老板告诉记者,硫磺很好买,价格也很便宜,在一些镇上的店铺里都可以买到,花一百多元就能买到50公斤的硫磺,一袋五十公斤的硫磺可以熏一吨的药材。但是如果不熏硫磺,药材生了虫,发了霉,损失就会非常地大。&&&&&&&&&&&&&&  药材经销商:一万斤货的话,你只要一百元的硫磺就够了&&&&&&&&&&&&&&  药材经销商:如果熏的话两天两夜就可以了。&&&&&&&&&&&&&&  记者:这么长时间?&&&&&&&&&&&&&&  药材经销商:你不熏好它就烂掉了。一公斤都要五十多元的东西,你不熏好把钱烂掉了&&&&&&&&&&&&&&  作坊的老板给记者讲述了,用硫磺熏药材的方法,并向记者展示了正在熏硫磺的药材。&&&&&&&&&&&&&&  药材经销商:这边我们就是熏硫磺的,我们这样打硫磺的,走开一点,这个味道大&&&&&&&&&&&&&&  虽然离药材还有两三米远,记者还是被塑料布下熏药材的二氧化硫气体呛得连退了几步。&&&&&&&&&&&&&&  记者:这个怎么这么呛呢?&&&&&&&&&&&&&&  药材经销商:它有味道&&&&&&&&&&&&&&  记者:这是正熏着呢是吧&&&&&&&&&&&&&&  药材经销商:它这里面点着以后,没有了,熏完了。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着完以后就没有了。没有了它就熏成这个样子了。它就绝对保存没问题了,保存三年都没问题。&&&&&&&&&&&&&&  记者又走访了一家南门村里的,另外一家作坊,那家作坊里的人也告诉记者,药材的干湿程度也会影响药材的保存期限,但是即便晒得再干的药材,不经硫磺熏,也很难保存好。在那家作坊的一个角落里,记者发现了超过二百公斤的工业硫磺。&&&&&&&&&&&&&&  南门村村民:这个就晒得干干的,过两年还是会生虫的。这个是经过硫磺的。&&&&&&&&&&&&&&  正准备离开南门村的时候,那家给记者展示了如何熏药材的作坊的人突然追了上来。&&&&&&&&&&&&&&  药材经销商:你是不是调查硫磺的啊?&&&&&&&&&&&&&&  记者:没有没有&&&&&&&&&&&&&&  药材经销商:我看看你的包啊&&&&&&&&&&&&&&  记者:你不用看我的包,把我的那个删了,你放开&&&&&&&&&&&&&&  药材经销商:影响我的生意了,你知道不知道?&&&&&&&&&&&&&&  僵持了十几分钟后,摄像机被贩子抢走了。&&&&&&&&&&&&&&  主持人:在摄像机被抢走之后,我们的记者迅速报了警。最终找回了被抢走的设备。事实上早在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专门下文,禁止采用硫磺熏制中药材,日开始执行的新版药典,也删除了中药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难怪那些药材贩子见到记者拍摄反应如此过激,原来是担心用硫磺熏制药材这件事被曝光。尽管人人知道用硫磺熏制药材是违规行为,但记者在甘肃调查的时候发现,当地用硫磺熏制药材,是一种普遍的做法。那么硫磺熏制药材,到底会产生什么危害呢?先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用工业硫磺熏蒸药材,到底在药材上产生了多少残留,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记者也从甘肃陇西县首阳镇带回了几份黄芪切片和party参的样品,想在北京找到相关检测部门做一下化验,然而记者联系了中国农业大学、中药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几家机构,相关的人员都表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有测试二氧化硫含量的实验方法,但是他们都没有做过关于药品含硫量的实验;记者又联系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中国食品药品检测研究院,但是需要经过相关新闻部门的批准,节目播出前,还尚未得到批准。&&&&&&&&&&&&&&  用硫磺熏蒸药材,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残存,残存量有多少,就此问题记者请教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中国商品学会中药鉴定分会理事张媛。&&&&&&&&&&&&&&  张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  张媛:硫磺燃烧以后产生二氧化硫,它在中药当,中二氧化硫气体有一定的吸附,就可以残留在药材当中。药材当中含硫量过高情况下,二氧化硫还会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如果在无机元素就会形成亚硫酸盐,这样很难挥发,就残留在药材当中了&&&&&&&&&&&&&&  那么含硫物质的残存到底会对人体和药效产生多大的影响?张媛告诉记者,我国的药农有微量硫磺熏制、烘干药材的传统,但是近些年来,一些药农和经销商们用工业硫磺过量、反复熏蒸中药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药材的质量。张媛给记者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  张媛: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规定了,人体每天摄入二氧化硫想应该是低于0.7个毫克每公斤,是这样一个摄入量。所以这是一个很低的限量。有的学者就是用每天吸入0.75毫克这样一个剂量,来做了一个慢性实验,就发现长期低剂量接触二氧化硫也会造成损害,尤其是呼吸道系统这种损伤,比如说会得慢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甚至支气管哮喘,乃至肺气肿,他甚至可能会提高肺癌的患病率。&&&&&&&&&&&&&&  按照专家的看法,要想达到一定的熏蒸效果,使中药材便于保存,要达到较高的硫磺熏蒸浓度。&&&&&&&&&&&&&&  张媛:在熏蒸过程中,一般来说,她可能都要超过500(毫克每千克)的浓度,才能达到真正的熏蒸目的。&&&&&&&&&&&&&&  一般硫磺熏蒸药材要达到的每千克500毫克的浓度,与这项世卫组织的研究结果每公斤0.7毫克的限量比起来相去甚远。&&&&&&&&&&&&&&  张媛: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要是超过500(毫克每千克)的话,这个时候,你就能够闻到特别刺鼻的酸味,很不愉快的一种气味,这时会引起一些急性咳嗽反应,其实就是急性毒性的反应。&&&&&&&&&&&&&&  张媛也告诉记者,本来中药是很多人养生、调理的保健品,但是被硫磺熏蒸之后,药性也会发生变化。&&&&&&&&&&&&&&  张媛:它本身可能对于药材的药效,或者饮片药效也会有影响,影响它毕竟是一种化学物质,很有可能会跟药材当中活性基团发生反应。比如二氧化硫,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还原剂,它会跟其中一些羟基活性激素发生反应,这样会改变中药材原有的一些化学成份,从而影响到药效。&&&&&&&&&&&&&&  主持人:陇西县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的美称。药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其中白条party参的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陇西现在已经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之一。面对这样庞大的一个市场,当地go-vern-ment部门如何对药材生产进行监控的呢?就在记者摄像机器被抢的第二天,陇西县go-vern-ment的工作人员得知了记者的行踪,并主动要求陪同记者,公开调查了当地规模非常大的首阳药材市场,在这里记者又有了新的发现。&&&&&&&&&&&&&&  农历二月二十四号,首阳镇上每逢农历双日,都会举办药材的集市。记者到了首阳的药材集市,窄窄的街道上挤满了拉来药材出售的药农,在市场上挑选货物,讨价还价的是来自镇上和其他地方的药材商。记者向几个出售药材的药农询问情况。&&&&&&&&&&&&&&  药农:熏过,这里都是&&&&&&&&&&&&&&  记者:熏过之后是不是好放一些?好卖一些?&&&&&&&&&&&&&&  调查刚开始,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一位县go-vern-ment工作人员,冲药农摇了摇头,刚才还对硫磺熏制药材直言不讳的药农,马上就改了口。&&&&&&&&&&&&&&  记者:哪些是熏过,哪些是没熏过的?&&&&&&&&&&&&&&  药农:这个都没熏。
揭开渔业养殖黑幕:毒饲料催肥鱼虾&&日&15:33&&北京科技报&&&&&&&&&&&&&&  “如果人食用了含有喹乙醇残留的动物食品,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基因突变、致畸和致癌等等。”&&&&&&&&&&&&&&  “饲料添加剂并非一概都不能用,关键在于科学使用。我国使用的许多饲料添加剂从国外引进之后,在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评估的情况之下,就大肆推广。”&&&&&&&&&&&&&&  □文/本报记者&吴洣麓&谭娜&&&&&&&&&&&&&&  铺在地上的死鱼,散发出阵阵恶心的腥臭味儿,而池塘里原本活蹦乱跳的鲤鱼,也一条条漂浮在水面上,奄奄一息。眼前的这种场景,让老李倍感心痛。&&&&&&&&&&&&&&&&&&老李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西盐场二湾工区的养鱼户,有着二十多年养鱼经验的他,还是第一次遇到鱼突然莫名其妙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老李捞了几条死鱼上岸,仔细观察后惊讶地发现,与普通同年的鲤鱼相比,这些死鱼的个头明显要大得多,身上布满了鲜红的血斑,拿在手上,感觉黏黏糊糊的,而且非常粗糙,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戳,鱼鳞便纷纷掉落下来,鳞片下甚至还有黑红色的血液流出。&&&&&&&&&&&&&&&&&&老李发现,不仅仅是自家的鱼塘出现异样。3月中旬,周围近6000多亩鱼塘,大约三分之一的鲤鱼都有类似的症状,一开始全身充血,然后掉鳞,最后大面积地死亡。当地的水质一直都比较良好,经过抽检化验,也没有发现其它的传染病毒,池塘里的鲤鱼为什么会离奇中毒身亡呢?&&&&&&&&&&&&&&&&&&连云港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迅速对鲤鱼中毒事件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当地养鱼户普遍使用的一种鲤鱼饲料都是由江苏省连云港市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经过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后发现,饲料中含有违禁药物“喹乙醇”,这就是造成当地的养殖鲤鱼大面积死亡的“罪魁祸首”。&&&&&&&&&&&&&&&&&&“喹乙醇”究竟是什么?水产养殖户孙岩已经在北京郊区经营了多年,他养殖的鱼不仅供人垂钓还销售到附近多家水产市场。他告诉记者,对于水产养殖者来说,喹乙醇的名字并不陌生,通常养殖户会把它叫做催肥剂,也有人把它称之为“水产瘦肉精”。每次养殖户去进饲料的时候,都会问供应商:“能催肥不?”只要供应商说:“能!”大家便会心知肚明。“这个东西一般都是直接添加在饲料当中的。”孙岩说。&&&&&&&&&&&&&&&&&&“现在,水产品养殖几乎没有不投药的。”孙岩说,要想给鱼催肥,方法有很多。“只要往池塘里面加入一些维生素C或者是避孕药,这样就能对鱼起到催肥的作用,或者干脆在一个袋子里面装入二胺或者尿素,扎紧后在袋子上扎几个小孔,直接沉入养殖的水塘中就可以了,这种方法,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能使整个水塘变成一池化肥水,一个冬天都可以不用喂鱼了。”&&&&&&&&&&&&&&&&&&孙岩说,这些方法只是最初级的,许多养殖户除了在池塘里面加“东西”以外,甚至还特意到市场上,专门购买一些添加了药物和激素的饲料,鱼吃了这样的饲料,不仅能迅速“增肥”,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抗病能力,喹乙醇这种违禁药品就属于比较专业的。对于养殖户而言,就是希望用最少的饲料,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鱼快速增肥。喹乙醇可以说是物美价廉,每公斤的价格大概在45元左右,将它拌到饲料中喂给鱼虾吃,可以大大减少喂养的周期,养殖的饲料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了。有人用元/吨添有喹乙醇的鱼料算过一笔账,在一个养殖周期内,每斤鱼可以节省大约3毛钱的成本,对于养殖户来非常可观。&&&&&&&&&&&&&&&&&&不过,如果使用的药物太多了,也有可能造成鱼大量死亡的后果。孙岩说,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会从他承包的池塘里,检出两大桶死鱼。“这些用了药的鱼,我们自己是从来都不吃的。至于那些死鱼,如果拿到市场上卖不掉的话,就送给别人做鱼粉。”孙岩说。&&&&&&&&&&&&&&&&&&为了证实孙岩的说法,记者以水产养殖户的身份,分别致电浙江、江苏、湖南的几家饲料企业,询问饲料中是否添加了喹乙醇。比较大的饲料企业一般都显得比较谨慎,均称喹乙醇早已被国家列为禁药,不允许添加在水产饲料中。不过,部分小型的饲料厂则告诉记者,如果客户有要求,他们会往饲料里添加少量的喹乙醇。&&&&&&&&&&&&&&&&&&“喹乙醇并非一开始就禁止使用,它曾一度在我国鱼虾配合饲料中成为较为常见的促生长剂之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告诉《北京科技报》。何计国介绍说,最早研制开发喹乙醇的,是德国拜耳公司。该公司拥有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1965年,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德国拜耳公司合成出喹乙醇,并且同时发现,作为一种饲料药物添加剂,它对动物具有促生长作用。由于价格低廉,且具有多重作用,因此,美、英、日等国家相继将喹乙醇扩大应用于鸡、猪等畜禽品种。&&&&&&&&&&&&&&&&&&1981年,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和江苏省南通醋酸化工厂联合成功研制出喹乙醇。之后,在畜禽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1990版)里也有记载。喹乙醇主要作为畜禽的预混剂应用,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推广成为一种鱼虾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喹乙醇对鱼虾促生长增重,确实能起到提高10%~15%的效果。”何计国说,此外喹乙醇在促进鱼虾生长的同时,还能降低粗脂肪的含量,增加动物的瘦肉率。研究人员对食用含有喹乙醇的饲料生长一年的草鱼进行研究后发现,喹乙醇对草鱼的肥满度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降低脂肪含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喹乙醇为何能够促进动物生长,何计国说,它的机理目前尚无定论。“大多数观点认为,喹乙醇能影响机体的代谢,特别是影响内分泌系统,促进合成,促进氮的沉积,从而导致蛋白质、细胞形成和组成增多,进而达到增加动物体重促进生产的目的,但也有观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其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抑制有害菌群,增强消化酶的活性,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何计国说。“不过,喹乙醇一旦用量过大,将会引起蓄积性毒性。”何计国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各地许多淡水养殖商品鱼在运输过程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死亡情况,而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这是一种“鱼类应激性出血腹水综合征”,导致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使用喹乙醇造成的鱼中毒。&&&&&&&&&&&&&&&&&&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周志刚告诉《北京科技报》,食用添加了喹乙醇饲料的鱼虾,往往不耐长时间的运输,大部分会在运输过程中死亡,即使未死亡者,也表现为呼吸垂危,全身变为桃红色,鱼体僵硬。“因为市场上卖的都是活鱼,从养殖场到水产市场,有一段比较长的运输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鱼虾通常就会死亡。这样给许多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此外,长期食用含有喹乙醇饲料的鱼,鱼的肚子显得非常胖,肌肉也显得比较圆润,肉质比较松,不结实,容易出血,而肠道表面的细菌全部被喹乙醇杀掉之后,实际上失去了一个保护屏障,鱼容易得病,因此还有很多养殖户因为过量使用喹乙醇导致鱼塘内的鱼大面积死亡。&&&&&&&&&&&&&&&&&&何计国说,喹乙醇对人体危害也较大。虽然喹乙醇本身的毒性小,但是在动物体内残留时间越长,蓄积毒性就越大,如果人食用了含有喹乙醇残留的动物食品,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基因突变、致畸和致癌等等。周志刚还告诉记者,人一旦吃了含有喹乙醇残留的鱼虾,最大的潜在危害就是诱导出耐药菌株。比如肚子里面有肠炎,是某一种细菌引起的,而鱼肉里面含有喹乙醇,可能一段时间对肠炎细菌形成杀灭作用。但是,人肠道内的细菌并不能全部杀死,一些有益细菌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正因为如此,喹乙醇的残留问题,引起了国际组织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欧盟决定,从日起,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喹乙醇等药物,要求在动物性食品中喹乙醇不得检出。日本等国家也禁止在家禽中使用喹乙醇等药物。我国农业部于1997年新颁布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中,也删除了喹乙醇作鸡饲料添加剂的内容,并在2001年公布了无公害食品的标准——《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要求喹乙醇在水产品中不得检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陈乃松告诉《北京科技报》,喹乙醇之所以在水产品中禁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很难像畜禽那样集中管理,药物进入水生生物体内,随着水生生物的代谢排泄到水中,会对环境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在水产养殖中,非法使用喹乙醇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孙岩告诉记者,他与饲料供应商交谈时曾了解到,对饲料企业而言,由于喹乙醇的价格低廉,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可以减少饲料本身的用量而降低成本,而养殖者也愿意购买“加料”的饲料,因此有些企业为了避免“喹乙醇”被检测出来,添加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他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一种名为“喹烯酮”的饲料添加剂替代喹乙醇,一些企业甚至吹嘘,这是喹乙醇最佳的替代品,高效、无残留、基本无毒副作用,而事实上,喹烯酮无非就是对喹乙醇的结构进行了小小的改变。“喹乙醇有很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当其中一个侧链被改变后便成了喹烯酮,其实,主要的性质并没有任何变化。不过,由于喹烯酮是我国批准的兽药,因此一些企业堂而皇之地使用。”&周志刚说。“国家虽然规定不允许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喹乙醇,但是允许喹乙醇为幼猪饲料添加剂,因此喹乙醇并非禁售品,在一些兽药店或饲料店就能购买得到,很方便。”周志刚说,一些水产养殖户会买来喹乙醇,自行往饲料中添加,不过,因为饲料已经成形了,很难将其拌匀,而且操作起来很复杂、繁琐,更多的养殖户则是直接要求饲料厂添加喹乙醇。&&&&&&&&&&&&&&&&&&2008年,农业部对全国30个省(区、市)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饲料进行了监督抽检,结果显示,禽配合饲料中违规使用喹乙醇问题依然存在。近三年,喹乙醇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其它违禁药物的检出率,表明超范围使用喹乙醇现象较为严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标中心主任马斌告诉《北京科技报》,农业部每年会组织两次大的抽查,其做法是检测中心进行异地抽查,如果是北京的检测中心就要到外地进行检查。农业部有一个养殖企业的数据库,是由各个省农业局上报而来的,然后随机去选择养殖企业,最后到异地进行检测。“目前市场上对喹乙醇监控比较密集的是像草鱼和鲤鱼这样的大众鱼类,因为这些鱼的养殖比较广泛。不过,喹乙醇这类药物很快会通过动物体代谢成其他物质,如果检测部门单单只去检验原药,也就是喹乙醇,根本检验不出来。”&马斌说。“国外的饲料工业已经进入一个很发达的阶段,生存下来的饲料企业很有限,这些企业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市场地位,要监护两方面的利益,一方面是zf,另一方面是养殖户,添加之后口碑不好,将会导致市场上的份额大幅度压缩。而我国饲料产业目前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也导致一些饲料厂处于经济利润的考虑,不惜顶风做浪。”&周志刚说。&&&&&&&&&&&&&&&&&&但是,现在出现的问题并不能把责任都归到养殖者或者饲料生产者身上。“饲料添加剂并不一概都不能用,关键在于科学使用。”陈乃松说,我国使用的许多饲料添加剂从国外引进国内之后,在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评估的情况之下,就大肆推广。陈乃松说,国外是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而我国误用或者滥用饲料添加剂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我所知,关于许多目前都在广泛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使用范围,国家并没有授权一个专门的科研单位去做,往往是等到滥用的事态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这时才会找专门的科研单位立项进行研究,三聚氰胺和喹乙醇事件就是如此。
病死畜禽是动物食品安全的第一杀手日&01:58&&&&&&&&&&&&&&来源:红网&作者:杨养牛&&&&&&&动物食品是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食品的安全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动物食品安全有许多因素,但目前最大的因素是病死畜禽。病死畜禽的收购与销售难以遏制,对动物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我从生产、流通、市场三个环节对难以遏制的原因作几点分析。&&&&&&&&&&&&&&先说生产环节。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并且风险极大,养殖业真正赚钱的年份不多,绝大部分年份是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上运行。养殖业有两大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疫病风险。市场谁都无法把握,疫病虽然可控可防,但受科学技术和疫病复杂性制约,也不是绝对什么病都能防疫的。不发生疫情,行市再差,亏损也是有限的。一旦发生疫情,畜禽大量死亡,行情再好,亏损也是很大的。正由于此,畜禽发病无法治愈或死亡,养殖户不愿淹没或采取其他方式做出无害化处理,而是能销售出去的尽量销售出去,尽最大努力减少亏损。zf如果依法采取强制性措施对病死畜禽做无害化处理,那么,执法人员与养殖户发生冲突就不可避免。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zf依法对病死畜禽作出强制性无害化处理,会拿出钱来对养殖户按市价作出全额补偿。这点我们目前还做不到。&&&&&&&&&&&&&&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除养殖户不愿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理场地。目前不少乡镇,甚至一个县,还没有建成几个专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地。由于没有处理场地,养殖户只能坐等人上门收购;那些重量较轻无人收购的则选在夜深人静时将其从栏舍里弄出来,然后丢到河里、山里、渠沟里。&&&&&&&&&&&&&&再说流通环节。收购销售病死畜禽十分隐秘,一般是白天看货付钱,上半夜收购装车,下半夜起运上路,装车起运那个时段正是人们休息睡觉的的时候。贩运病死畜禽的人又从不报检,检疫人员不可能赶到装车现场检疫,查处就更无从谈起。&&&&&&&&&&&&&&收购病死畜禽隐秘还表现在装运工具上,过去是用摩托、三轮车、农用车,如今是用集装箱车、面包车,甚至还有用轿车的。作为执法人员,你走在路上,装着一车病死畜禽的车从你身边经过你也不可能察觉,查处就更不可能了。&&&&&&&&&&&&&&同时,收购销售病死畜禽是暴利。仅就猪而言,在发生了大的疫情病猪死猪较多的时候,一个收购销售病死猪的人一天的纯收入三四千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收购销售病死猪本来就很难查实,但就是被你查到了一个,你这个还没有作出处理,那个又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为了暴利总是有人铤而走险。&&&&&&&&&&&&&&另外,查扣的病死畜禽也难以处理。由于没有无害化处理场地,在流通环节的执法中就是查到了病死畜禽也不好处理。就地焚烧费用太大,就地掩埋吧,当地群众坚决反对,不准动土。群众反对的理由有二:一是你把病死畜禽埋在这里,过后难免不有狗、猫、鼠光临,这些动物光临后到处跑,当地的健康畜禽难说不受感染。二是你挖的坑下面及周围又没有沙石水泥垫层,病死畜禽受水浸泡腐烂,尸水渗透污染地下水。因为没有无害化处理场地,监管部门心存顾忌,执法中不敢大胆去查去管。&&&&&&&&&&&&&&最后说市场环节。从养殖户手中收购的病死畜禽一般送到了那些大型收购点,收购了大量病死畜禽的人他又是如何处理那些畜禽呢?过去,不法份子往往将收购来的病死畜禽先行屠宰,肉体病变不明显个体较重的,直接送市场销售;肉体病变明显或个体较轻的做成腊肉或香肠批发到市场销售。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监管的加强,市场上直接销售病死畜禽的比以前少了许多。另外,随着品牌腊肉和香肠的上市,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对那些三无腊肉和香肠已有所警惕,病死畜禽肉体做成的腊肉和香肠销往了那些偏远和落后地区,但总的销量比以前大大减少。&&&&&&&&&&&&&&那么,现在收购的大量病死畜禽又是如何处理呢?一般是屠宰后放入仓库冷藏,经过一段时间冷藏后通过三个渠道销售出去:一是销往大、中学校,二是销往大中型企业,三是销往建筑工地。学校、企业、建筑工地,特别是学校的食堂一般都承包给了个人,承包人为了获得个人高额利润,也为了完成单位对食堂规定的上交利润,绞尽脑汁,购进比市场价格低得多的冰冻肉以次充好就是其中措施之一。走进学校、工厂、建筑工地的食堂,如果见其使用的是冰冻肉,那么,可以大胆断言,十有八九是病死畜禽的肉!&&&&&&&&&&&&&&现今的病死畜禽的收购与销售,冷库是重要的一环。建一个大中型冷库需要大量的资金,冷库建成后维持正常运转,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很大,其中最大的费用是电费,电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70%以上。国家冷库有财政补贴,也不用赚取什么利润。不少个人建的中、小型冷库,不但没有补贴,还要赚取利润。建冷库的人一般既是冷库的所有者又是畜禽收购者,如果他只收购健康畜禽屠宰、冷藏、销售,那么这个冷库出现亏损难以为继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就大量收购病死畜禽。以很低的价格收进,通过屠宰、冷藏再以较高的价格销出,这样,电费有了,利润也有了,什么都有了。畜禽一年发病死亡的高峰期是在夏季,这个时候也是冷库收购病死畜禽的旺季,同时也正是学生放暑假的时侯。有的冷库甚至储存了上万吨病死猪肉,只等大、中学校开学!&&&&&&&&&&&&&&上面所述的是病死畜禽的主要销售渠道,还有其他渠道也销售了不少病死畜禽。比如,有的人收购病死畜禽自己屠宰,将肉直接销售到学校、工厂、建筑工地,还有酒店、饭店等。大型的酒店、饭店、工厂、学校一般很少到市场上购买零肉,如果不是使用冰冻肉,那么一定有固定的人员为其送售,送到这些地方的肉,其价格被承包人或经营人压得比市价要低得多,送售的人几乎是无利可图。送售人想获得利润,必须健康畜禽的肉与病死畜禽的肉交替送或者两者混合一起送。收购病死畜禽的价格比收购健康畜禽的价格要低得多,这样送售人才能获得利润,甚至很高很高的利润。&&&&&&&&&&&&&&一个县、一个乡镇一年到底有多少病死畜禽销售出去了?仅以猪为例,30公斤的病死猪就有人收购,根据养猪户饲养和管理水平的不同30公斤以上至出栏这一阶段的死亡率也不完全一致,大约为2%——3%,也就是说一个乡镇一年出栏肥猪10万头,病死猪占了2000——3000头。一个县出栏肥猪200万头,病死猪就占了40000——60000头,这还是正常年份。要是发生大的疫情,比如早几年发生的高热病,病猪死猪的数量很是惊人。养殖规模较大且疫情严重的乡镇,病猪死猪在万头以上;疫情严重养殖规模较大的县,病猪死猪在30万头以上,这些病死猪30公斤以上,特别是50公斤以上的基本上销到了市场,很难见到有人掩埋或作出其他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谁人吃得最多,无人做过统计。但是在此,可以作三个方面的比较:一是城里人与乡里人比,由于乡里人知情,看得见;城里人不知情,看不见,城里人吃的病死畜禽比乡里人就要多得多。特别是早些年,淘汰的公、母畜及病死畜禽基本上被城里人吃了,乡里人因为知情很少有人吃。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皮革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