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统帅天下为什么刘曹孙没有得天下

浅析三国时期曹、刘、孙成败得失
浅析三国时期曹、刘、孙成败得失
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大家都耳熟能详。曹操的霸气令我们折服;孙权用人识人的能力,令我们佩服;而刘备从一个无名的汉室后裔,织席贩履之徒,到建立蜀国,成就帝业,更是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由于《三国演义》不是正史,带有作者的主观好恶在里面,对人物形象塑造有所夸大,但是不影响对三位王者成功的分析。
先说曹操,曹操从群雄中脱颖而出,除了个人能力超越群雄外,识人用人能力也是一流。虽然曹操被人视为汉贼,挟持大汉天子,但是身边谋士、猛将成群。曹操几次遇险,都是身边将领拼死护驾才能脱险,可见曹操的将领对曹操的忠心。要收拢人才之心,就要赏罚分明,对人才的重视,曹操仰慕关羽,希望收回己用,美女金钱、高官厚禄无所不用,虽然没有成功,但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曹操对待出卖朋友、卖主求荣小人却是一律不用,甚至杀之,荆州蔡氏一族为了自己的利益,拱手把刘表的荆襄九郡献给曹操,功不可谓不大,所谓的蒋干中计,曹操杀了蔡氏,不仅仅因为曹操多疑,更多是曹操厌恶蔡氏所致。相比当时雄踞北方的袁绍,“轻小人远君子”,连一心为他效力的许攸都背叛他,落得个久郁成疾的可悲下场。
曹操除了对人才的重用外,重视制度,“屯田制”就是曹操时期所创,此外执法严明。曹操军规中有一条,军队不能践踏庄稼。有一次,曹操自己的坐骑由于受到惊吓,践踏了庄稼,曹操作为领导人,于是就以割发以示惩戒,用于承认错误。这个举动只有开明的君主才可能做到,虽然此举有做作的嫌疑,但却是树立军威的好方法。相比袁绍,官渡之战失败了,不但没有把指出战争失败的田丰放出来予以重用,反而杀之,掩盖自己的错误。
曹操成功除以上主要原因之外,而且非常有计划,有战略思维,先巩固自己的根据地,建立稳固的后方,依此灭吕布、袁绍、张鲁,刘表,约孙权会猎刘备,最后是降服刘璋。虽然在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了,没有在有生之年或自己的后代完成一统中国的愿望,但是最终司马炎统一中国,建立晋朝,都是因为曹操统治时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
&&&&另一位是占据江东的孙权,虽然个人能力平平,但是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在彝陵之战中打败了刘备。关键原因在于重用周瑜,不拘一格起用陆逊。虽然荆州名士庞统曾拜会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没有重用,但是也不会掩盖他识人用人的高明之处,瑕不掩瑜。当然也有庞统个人原因,名士往往比较清高,而且不乏眼高手低之人。孙权还有一个大的优点,就是用人不疑,害怕臣子功高盖主。大部分的君王害怕臣子恃功自傲,影响自己的权威和帝位,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就是一个悲剧。孙权是非常自信属下对自己的忠心,况且还有强敌虎视眈眈。
最后一位是最值得讨论的风云人物乃刘备也,他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一位意志坚定的君王。刘备从桃园结义,助讨黄巾军,声讨董卓,助陶谦拒曹操,青梅煮酒,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败走夏口、联盟孙权,到占据荆襄,进取汉中、西川成立王业,期间历尽艰辛,非常人能为也。刘备从桃园结义到建立蜀国,再到彝陵大败,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虽然刘备有关、张、赵三员当时虎将冲锋陷阵,但还是被曹操赶得无处容身。
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谋士辅助,没有战略,没有严明的纪律。相比曹操、孙权、袁绍、吕布等人,刘备手下没有一个能佐王业的谋士。此外刘备有妇人之仁,相比曹操的狡诈真是相形见绌。刘备后来投靠刘表,也是为了寻找人才,之所以有三顾茅庐,也是刘备太渴望高人辅佐。
第二阶段,刘备得到了诸葛亮辅佐兼有关、张、赵三员虎将,联合孙权败曹操于赤壁,成为三国鼎立的基础。然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三分天下”,先图荆襄,后取西川、汉中。人才上,靠自己仁义这块金字招牌,招揽了大量人才,比如名士庞统。外交上联江东以拒曹操。这段期间可以说刘备如虎添翼,飞龙在天,也是蜀国最鼎盛时期。
第三阶段,刘备怕诸葛亮功高震主以及蜀国的日益强盛,开始变得刚愎自用。为了报吕蒙白衣渡江夜袭荆州,杀害结义兄弟关羽以及后来张飞被手下杀害之仇,不顾一直跟他同甘共苦的老臣意见,执意要出兵讨伐孙权。后来落得气死于白帝城悲惨的下场。
为什么刘备没有统一天下,中兴汉室?刘备是一个领导能力强,但个人能力一般的人。刘备前期的失败原因在于没有战略型人才、缺乏战略、缺乏严明制度,中期的成功在于他填补了自己集团的缺陷,得到像诸葛亮这样的治国、齐家、安天下的佐王之才,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相关制度,然后由关、张、赵等五虎上将执行,才成就自己的霸业。后期的失败在于没有按照之前的战略执行,破坏孙刘联盟,先取中原后取江东的战略方向。当然后期刘备刚愎自用,疏远诸葛亮也是其中的因素。
&&&&以上简要阐述了曹、刘、孙三位三国时期风云人物成败的原因,所谓“以史为鉴”,不管是一个王朝的兴起还是一个公司的成功,领导者的能力、战略方向、战略型人才缺一不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国时期,从未得到过汉玉玺的是谁_百度知道简要概括三国演义中刘 曹 孙 势力的兴亡过程
《三国演义》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建立、旺盛、灭亡
建立、兴盛、灭亡
扫描下载二维码三国最后统一了吗?孙,刘,曹的下场是什么?_百度知道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司马氏为何能统一中国:孙刘曹的后代都没能人
【内容导读】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煌时刻,不过短短37个年头,统一喜剧就迅速演变成了覆灭悲剧。亡速之快,堪比秦、隋。但秦、隋承乱世之后分启汉、唐盛世,而西晋王朝的覆灭,却使刚结束汉末近百年分裂局面始得统一的中华大地又重新陷入了比此前更为惨烈动荡的乱世深渊,中国历史也随之堕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漫长黑暗时期。数百年间,群雄逐鹿,汉室凋零,公子王孙,贱若泥沙,流民百姓,泪尽胡尘。后世史家,众说纷纭。究竟西晋王朝的喜剧是怎样演变成悲剧的,其悲剧后果为何如此惨痛?让我们一起掀开那页沉重的历史,从前人的斑斑血泪中去寻觅历史的真相吧。东汉是依靠豪强地主而建立起来的政权,逐渐形成所谓的“衣冠望族”(世代做官)或有名望的姓族,散布在各州郡。在反对宦官的斗争中,他们互通声气,互相支持。宦官失败以后,士族内部的矛盾便加剧了。士族内部按族望的高低,门阀的上下,也就是按势力大小来分配做官。魏文帝更行施九品官人法,就是对这一既成事实的法律肯定。因此取得了士族对曹魏政权的拥护。司马氏要想夺取曹氏政权,当然也必须争取士族的支持。出身河内名门望族的司马懿起初曾因有“狼顾相”而遭多疑的曹操猜忌,直到曹丕篡汉称帝后才逐渐受到重用。明帝曹睿时,因“北平公孙、西拒诸葛”而渐掌兵权、累积战功,终成魏国重臣,也成了士族门阀阶层当然的利益代言人。他用优厚的待遇收买士族,逐渐形成司马氏集团。虽然明帝临终托孤,但因功高震主屡遭猜忌而被架空。于是老家伙装傻充楞、隐忍待时,终于等到机会,于249年发动政变,掌控了魏国大权。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曹魏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气得魏帝曹髦嚷出了那句著名口号:“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时,那个瑰丽磅礴、激情澎湃的三国时代已接近尾声,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们老的老、死的死,正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时代。司马昭父子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完全有足够的理由顾盼自雄。魏国是寡妇孤儿、人尽可欺,自不必说;蜀国国君恰是那位连诸葛亮都“扶不起来的”,更惨的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吴国更不幸,国君孙皓是一个典型的虐待狂,一高兴或一不高兴就凿人眼睛、剥人面皮,可惜只敢虐待自己人,搞得是人神共愤、众叛亲离。司马昭没费多大工夫,就于263年,趁蜀国内乱,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三路攻蜀,把蜀汉后主刘禅俘至洛阳,优待得乐不思蜀,蜀汉遂亡。两年后,司马炎效仿故技,重演“禅让”闹剧,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于公元280年,发起统一战争,20万大军水陆并进,王浑、杜预率陆军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江北,把前来迎战的吴国主力兵团就地歼灭;王统率着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出长江三峡,排江而下,“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接下去传檄而定江南,割据江东近八十余年的孙吴政权灰飞烟灭。至此,三家归晋。作为西晋王朝的开国君主,又创建了一统天下的勋功伟业。可司马炎这纨绔子弟既乏雄才伟略,亦无宏图大志,完全靠着继承祖父辈的遗产,基本没什么悬念,就站在了历史的高起点上。只需作为当然的主角演一出早在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已经写好、不久前又经过曹丕示范过的“禅让”闹剧,就成了一个新王朝的开创者。历来艰难的统一战争如今竟然一战定天下,简直太顺了。而且出身高贵的司马炎仪表非凡、聪明神武、长发委地、垂手过膝,按当时的标准绝对是可以令追星少女尖叫喷血的美男子,简直就是上天的宠儿。总之,司马炎有十足的理由踌躇满志、自我放纵,却无半分开国君主应有的危机意识与深谋远虑,这使他成为上最荒唐的开国之君,也为西晋王朝的覆灭种下了前因。
您可能喜欢:
老照片推荐:
&福贵人李玉琴这个女人因为自己所处时代的跨越性,她自己的一生也变得相当的传奇。福贵人李玉琴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果按照之前宫中选妃子的标准,可能几辈子都轮不到她身上。这个女人因为自己所处
有人说:“曹操成为‘乱世英雄’做的第一件事情:‘首倡义兵’。曹操的这个倡议得到了天下英雄的响应,各路诸侯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举起义旗,要讨伐董卓,匡复汉室。”这种说法与《三国演义》非
在《三国演义》中,为读者们展现了三国时期战乱纷争的一段历史,而在那个局势混乱的年代,战争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如何作战成功将对方击败成为了各个掌权者最看重的事情,所以在三国时期,谋士成为了作战胜利的关键,庞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后来归于刘备,其实之前他为周瑜所用,人们对于庞统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
三国人物的早育与晚育5,12,20因为写小说的习惯要查找最基本的资料,所以在研究了3个半小时三国里所需要的几个人物的出生日期及年龄的推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三国里边的人物早
10月1日就要迎来国庆节啦,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您有什么想要对祖国说的话吗?要怎么向祖国表达您的心意呢?今天(8月6日)小编特地为您收集了一些国庆节适合对祖国说的话,希望能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之楚战天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