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为什么房价上涨国家都制止不了房价的上涨????

李迅雷:中国房地产危机或在2017年 政府或难阻止-华尔街见闻
<div class="meta-star" data-needLogin="true" data-toggle="collect" data-active=""
data-post-id="208826" data-url="/stars/208826"
data-message="请登录后收藏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data-text="收藏" data-active-text="取消收藏">
李迅雷:中国房地产危机或在2017年 政府或难阻止
&#xe614;22040
近期宏观数据的持续&降温&,让市场普遍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表示担忧。而作为国内证券研究领域的元老级人物,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当前形势的解读则并不悲观。
&只有GDP下去了,中国经济才有希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李迅雷表示,如果中国经济继续维持高位,那就会离金融危机越来越近了。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结构得以进行调整,泡沫可以随之破灭,不失为一件好事。
《日报》: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似乎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忧。谈一下您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和对未来的预测。
李迅雷:中国经济基本上还是处在下行的过程中,并且远未见底。整体来讲今年增速预计在7.3%左右,明年会更低一些。有三个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可能要继续往下走:第一是人口老龄化,第二是全社会的负债率比较重,需要去杠杆,投资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增长。第三是中国技术进步在放缓。
但我并不感到悲观,反而认为这是件好事情。中国经济未来的支撑点应该是GDP增速6%左右。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才能够调结构,挤掉一些泡沫。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增速会超过GDP的增速。
《日报》:您对于今明两年的CPI和就业情况是如何判断的?
李迅雷:CPI同比增速应该还是保持在低位,预计今明两年大概在2%左右。就业压力会有所增加,经济增速下来肯定会对其产生影响,但不会太严重,中国劳动人口总数的减少,会降低新增就业人数的压力,轻资本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使得同样的资本投入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故也会缓解就业的压力。
《日报》:从今年上半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显著降温,新建房屋销售量以及库存增量均大幅下降。这一轮比外界预期更为猛烈的衰退是否会持续下去,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正在崩溃?政府的出手是否可以改变这一趋势?
李迅雷:房地产可能是引发中国出现一轮金融危机最大因素,如果没有有效的办法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则发生的时点可能在2017年左右,这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的建筑周期(也称库茨涅兹周期)早在2010年就已经出现向下拐点,目前继续处于下行中,或将一直延续到年甚至到2020年,这对于房地产、汽车这两大在过去10多年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行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政府肯定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跟当初美国的情况比较像。美国在2000年也出现了建筑周期的向下拐点,结果政府也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最终由于没有有效去杠杆,还是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对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政府会采取一些动作,如第一步是逐步取消限购,第二步是降低贷款利率,第三步是降低首套房按揭首付比率,第四是给没有房的人提供优惠贷款。待这些动作都做完以后,房价会继续下跌。这就需要进一步降低利率,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日本上世纪90年发生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到那时,居民的按揭贷款从目前的最优质资产变成最危险资产。因此,未来中国经济能否避免金融危机,关键要看中国企业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企业融资成本能否有效下降。去不了杠杆,则触发的危机如08年的美国;降不了利率,则发生的危机如90年代日本。
每轮经济长周期都会有这样一个危机过程发生,难有有效的办法可以避免。历史经验表明,资产价格的波动时最难控制的,就像股市下跌,政府没有办法拯救,股市上涨,政府也没有办法阻止。过去13年,中国房价一直在上涨,政府采取了很多办法都无效。同样的,当房价下跌的时候,政府同样难以阻止。不过,在企业去杠杆的同时,政府加杠杆应该是可行之举,结合国企改革、股权转让等来共同推进,毕竟中国的政府资源是欧美日都望尘莫及的。当然,政府加杠杆必须提高透明度,否则效率会大大降低。
《日报》:怎么评价今年央行出台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李迅雷:定向宽松,这是无奈之举,部分替代了财政政策。因为货币政策通常是总量政策,结构性政策通常是由财政政策来做的。现在货币政策来做定向的结构性政策,部分取代财政政策,从长期来讲是不可持续的。
但央行这么做没有错,完全是正确的,只是货币政策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其作用不如财政政策。毕竟市场是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上行,现在应该到了下行的时候,政策只能够平滑下行的曲线,并不能改变下行的势头。
《日报》:您对于今年的各项金融改革进展有何评价?在你看来,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放开资本管制等方面有没有取得一些实质性的突破?
李迅雷:金融改革一直是政府力推的,但必须跟行政体制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社会改革等相配合,才能取得成功。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而深化地改革,单一的金融改革肯定是要失败的。
总体来讲,今年金融改革的亮点不多。像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金融改革,比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在短期内肯定完不成,存款保险制度说了很久,但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推。上海自贸区里面的放松管制,也并不等于资本账户的开放,自贸区内的利率市场化的实验进展缓慢。另外一方面,跟金融改制相关的负面清单进展也不大。
我觉得还是要像克强总理说的,减少审批,提倡负面清单,行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不精简人员,这些人都坐在审批的口子上,负面清单的落实就非常困难。
《日报》:我注意到您最近在谈到A股市场当前走势时,提出了&结构型牛市初期&的判断,具体怎么理解?
李迅雷:利率对证券市场影响非常大。长期来看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往下行,对股市构成利好,但同时中国企业的整体盈利增速也将下降。这样看来,银行、地产、汽车以及钢铁、有色、石油石化、煤炭、水泥等传统的周期性行业的盈利增长就会下来,从而抵消了利率下降对估值水平的提升作用。因此,在投资上应该选择高成长板块。而结构性牛市跟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结构转型有关。我们看好的是新兴+转轨的行业,创业板、中小板已经走了两年的牛市,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传统产业虽然估值较为便宜,但如果不转型,今后仍没有太大的盈利增长空间。但上证综指是周期性行占大权重的指数,并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转型,其权重主要还是在银行、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传统产业改革如果不推进,指数很难有一个很好的表现。
《日报》:即将开闸的沪港通所带来的外资流入会不会对银行等大盘蓝筹股有比较大的提振?
李迅雷:不会的。现在所谓的蓝筹,将来就不是蓝筹了。比如说银行股的价格很便宜,如果是蓝筹,为什么没有人去追捧呢。即便外资看好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它改变不了中国投资者的整体投资理念。双方对于大盘股的估值价差会有所缩小,但还是永远存在的。主要是因为国外投资者拿的资金成本很低,对股息率很敏感。国内投资者的资金成本很高,对股息率不敏感。其次,主要还是看投资前景。现在银行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盈利占比已经过高,未来肯定会有所下降,新兴产业的盈利占比要提升。这样看来,银行是属于风险越来越大的行业。第三,中国股市还是属于新兴市场,投机性较强,而这一特性,没有再发展20-30年是不能扭转的。
《日报》:从资金面的角度来说,沪港通会不会对A股整体走势构成利好?
李迅雷:我觉得也是有限的。因为整个中国经济从过去的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经济增速在下行,投资高收益时代已经过去,沪港通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兴趣。
如果A股对理性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话,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养老金不进来,为什么保险公司都没有显著提高权益类投资比例,按道理现在保险的持股比例可以达到30%,现在只有10%左右。为何迄今为止市场扩容对投资者构成较大利空?既然大家都认为外资会通过沪港通大举进入,为什么哪些相对于H股折价的大市值股票总是涨不起来,而大小投资者也不趁机抄底呢?所以,这些逻辑中都隐含了沪港通不会对A股有较大提振。
《日报》:对于10月份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您有什么期许?
李迅雷:我个人最关注的还是加强法制建设,这对完善中国的国家治理、推进改革,给社会营造比较好的法制环境,都是非常有利的。我也发现,我们这届政府对于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看得非常透彻,而且,学习能力非常强,对现实问题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清醒了,因此,我对中国未来还是比较充满信心。
(李迅雷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div class="meta-star"
data-needLogin="true" data-toggle="collect" data-active=""
data-post-id="208826" data-url="/stars/208826"
data-message="请登录后收藏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data-text="收藏" data-active-text="取消收藏">
文/ 王懿君
文/ WEEX·一起交易
总篇数484篇
严婷,华尔街见闻副总编辑。曾任《第一财经日报》资深金融记者,多次参与达沃斯论坛、IMF年会、G20峰会等国际会议,对话全球政治经济顶尖人物。
严婷,华尔街见闻副总编辑。曾任《第一财经日报》资深金融记者,多次参与达沃斯论坛、IMF年会、G20峰会等国际会议,对话全球政治经济顶尖人物。
注册手机号
请输入新密码密码(6-26字符)
没有手机账号?
用户名、手机或邮箱
还没有见闻账号?
密码(不少于6位)
已有见闻账号?
密码(不少于6位)
图片识别码
已有见闻账号?
没有邮箱账号?
您需要绑定手机号(即完成实名认证)才能发布信息,请完成绑定。今年出台的这些大招,都无法阻止房价上涨-乐居新闻网
今年出台的这些大招,都无法阻止房价上涨
房价也许会下降,楼市也许会崩盘,但和已经出台的这些地方政策无关。而现在看来,下半年的一二线还将继续往上。
如果有人或房企把这些政策信号当作房价可能下调的信号,将失去宝贵的机会。
明源君下面对这些政策逐一进行分析。
地价熔断政策:减少了土地供应,可能推高一两年后的房价
南京等地出台的地价熔断政策,通俗来说就是拍卖土地的时候,设置一个高价红线,一旦土地价格突破这个红线,土地拍卖就终止,不再进行交易。
7月8日,南京集中出让8幅地块,虽然据说现场政府人员提醒开发商们“不要逼政府(出政策)”,主持人也多次劝说大家“南京的土地还有很多”,但最终的结果是。8块地中的7幅地块因触及最高限价上限而遭“熔断”流拍。
在明源君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画面,作为当地土地唯一卖家的政府,面对一群激动的买家,不停地要求大家“你们少出点钱吧”……
7月28日,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网站挂出公告, 8幅地块因出让方式及条件调整终止出让。
熔断政策是否有用呢?最终会有什么后果呢?
首先,显然地方政府还没想清楚如果每次拍卖都熔断,这些土地要怎么卖出去,这些土地的出让就被延迟了。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种熔断对于当前的房价,有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地王频出,会调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房价会上涨。但是“熔断”频现,难道就不会调高人们的预期么?
最后,是明源君想重点强调的。“熔断”的结果是土地出让中止,那么,2016年内南京政府出售的土地就减少了。2016年入市的土地减少,就意味着年入市的楼盘变少了。入市的楼盘减少,就会进一步推高房价。
所以,当年的地价熔断政策,当前对降房价的作用非常有限,但却很可能推高一两年后的房价。
房价涨停板:买房好像分猪肉、中彩票,普通人能买到的还是市价
下面来分析一下限房价这事。
下午,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关于《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的政策解读:“对主城六区以及江宁、浦口商品住宅项目,按照价格区间分类指导,申报均价每平方米2万元以下的,年化涨幅不宜高于12%;每平方米2-3万元的,年化涨幅不宜高于10%;每平方米3万元以上的,年化涨幅不宜高于8%。”
限价政策最初大家担心不能落地,后来发现好像落地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楼盘放缓入市,而入市的楼盘则发生了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
一、许多楼盘不敢公开开盘,能买到房的都是内部关系,限价限掉的部分变成了灰色收入
旁边地价3万五,自己楼盘只卖两万五。有老总给明源君吐苦水“不是我不想公开开盘,我是不敢公开开盘,公开开盘不争得打起来才怪”。
最后的结果是,这些不公开开盘、半公开开盘的,没关系的买不到房,关系不够硬的也买不到房。200套房,光关系户都有400个,你说这怎么分配?
最后,一个房号被炒到了20万、50万。
限价限的那部分钱被摊进了房号里,从本来可以公开赚取的利润,变成了内部人、有钱有关系的人的灰色收入。
二、公开开盘的楼盘,买房好像中彩票
以前买房还要看眼光,看胆识,现在是“买到就赚到”。1600多组客户抢500多套房;754组认筹抢218套房;422组客户抢72套房……这就是几个楼盘的销售情况。楼盘开盘,许多人提前一晚来排队。某楼盘开盘的时候下雨,外面排队的人还排了一两公里。
最后,被关系户分剩下的房子,有少部分被卖给了一些没关系的人,但他们买到房更类似中彩票。
在明源君看来,最终的结果是:1、大部分房子被关系户买走, 内部人和有钱有关系的人进行了一次财富分配;2、少数真的通过市场买到房的人成为中彩票的幸运儿。
而上面这两种房子真正进入市场,是作为二手房。而大量的刚需买到这些房子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市场价。
也就是说,房价涨停板最终并没有降低真正的市场上的房价,它只是在房子真正走上市场之前,做了一次财富分配。
限购:真实需求如果被压制,日后必定反弹补涨
没有深圳户口的外地人在深圳购房,之前只需要有1年社保,但从2016年限购加码开始,必须有3年社保。上海的购房资格,则是从2年变成5年。
有一个民间传说的笑话,可以解释限购到底有什么效果:一批人发现自己买不了房了,还要再等2年、3年,接着他们发现一批地王出现了,最后他们算了一下,这些地王上盖的楼盘开盘的时候,正好是他们重新拥有购房资格的时候。
限购政策出台后,已经有很多报道体现,这一政策如何误伤了很多刚需。
有人会说,限购可以打击不真实的需求。那么,下面明源君就来讨论一下什么是真实需求。
实际上,不管买房的需求是什么,是居住也罢,是投资也好,只要真金白银的拿出来首付,每月能还得起月供,都属于真实需求。
反之,从市场角度来看,每月收入1500的人想要住一线城市的商品房,就属于不真实的需求。
深圳的豪宅,确实有一定的空置率,有人说这就代表着不真实的需求。其实现在很多人买房子的第一需求,已经不是住或者出租获利,而是把自己之前积累的财富“沉淀”下来,不再受通胀或别的风险的威胁。如果一个人买了房屋把它空置,但是5年之内都没有资金压力,明源君觉得这也完全是真实需求。
所以,限购只有两个作用:1、调低市场预期;2、压抑真实需求。
但对市场预期的调节作用,往往会随着其他消息的出现,逐渐被冲淡。
真实需求即使被短暂压制,后续也将逐渐爆发。2015年深圳房价爆发,完全是政策因素吗?不完全,因为330新政是全国性的政策,其他地方就没有这样的爆发。深圳的特点,就在于之前的需求被压制了。
当然,就如明源君之前曾经指出的,深圳新一轮的限购加码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让房价稳几个月,以便能等到已经跟不上的货币供应,这样楼市就避开了崩盘的风险。
保障房: 选择的人将付出昂贵的机会成本,可以让商品房价格更稳
有一天老板要给你加薪,可你坚决不干。你觉得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可是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就是一群获得了购买保障房资格的人。
2014年,《中国青年报》 曾报道:
37岁的北京小伙儿钱建新,2009年获得了保障房轮候资格,之后就开始长达几年的等待,之后不敢多挣钱,连媳妇都不敢找,免得失去轮候资格。
但一直等到房价又涨几轮,即使出了保障房,其价格也将远高于2009年的商品房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等到。
和钱建新有类似经历的人还很多,2013年,75个家庭将朝阳区政府告上“公堂”,理由是,“保障房信息不公开”。他们认为,“怕的不是等,而是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最终,他们的起诉被驳回。
明源君认为,如果不是在申请材料里造假,本来有房。凡是进入保障房轮候的进入的是另一个逻辑,另一个市场,这个市场无法对一般商品房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中国香港早就有先例了。
香港申请公屋、居屋,对收入都有限制,而且因为政府清廉,查得很严,一般没有多少人做假。那边的公屋、居屋也就相当于内地的廉租房、保障房。
申请公屋、居屋、廉租房、保障房之后最大的问题是两个:&
1、接受心理暗示。
你会认为自己就是低收入群体的一员,并且还能过得比较安稳,从而丧失向上奋斗的勇气和动力。
2、付出机会成本。
因为廉租房、保障房的租金、售价确实和商品房有很大差异,这个看似巨大的“红包”会让你放弃加薪、换工作、创业、买商品房等大量的机会,而不自知。
保障房,就如同小产权房一样,是另一个市场,对商品房价格无法构成直接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保障房、小产权房( 比如深圳城中村)的存在,反而让高企的商品房价格更加稳定。
城市需要产业、需要服务业,如果没有低端市场,城市的发展会受到影响。之前有认为深圳高房价会影响深圳发展的,就是因为不在深圳,不知道深圳有大量的城中村。
下半年会怎样?一二线可能还是上涨!
有许多业界人士认为现在风向好像转了,还举出了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证监会提出再融资资金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贷款、地方收紧房贷等等 。
但其实这些政策,都不是本质性的政策,真的要降房价,其实有两个办法,但是因为过于猛烈,不可能真的使用:&
第一个办法:加息
日本等国房地产泡沫都是因为连续加息破灭的。
一旦加息到一定程度,市面上的钱就会减少。
但问题在于,加息这种事情没办法搞“一城一策”,因为货币永远是流动的,无法阻止。加息后,三四线去库存重灾区的影响更大。
而且,加息会对别的行业构成影响,影响整个实体经济发展。
所以,这个办法在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很难实施。
第二个办法:增加土地、房屋供应
一线、强二线的土地,毕竟是有限的。深圳等地根本就没有多少土地了。
想很快增加房屋供应只有2个办法:1、减少农业、工业用地,不要红线了。但是这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这是不可能的;2、让大量之前不合法的小产权房等合法化。但这将影响土地制度本身,也是不大可能的。
除了上面两个几乎不可能用的办法,明源君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政策能降房价,所以,下半年一二线的上涨可能还将继续。
Ta的下一篇:
明源地产研究院微信(mydcyjy)是目前中国地产开发领域规模最大、最为专业的资讯平台之一,粉丝接近8万。内容包括政策解读...
12345678910
请前往 下载微信客户端蔡慎坤:德国政府为什么要抑制房价?国人不羡慕都不行
  原标题:德国政府为什么要抑制房价?
  德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德国在社会福利保障、民生供给等方面,又远远超过了社会主义国家。最有说服力的是房价,尽管金融危机后,德国房价普遍有所上涨,相比伦敦、巴黎、罗马而言,德国城市的房价依然很低,投机客炒房的现象依然很少。而在金融危机之前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德国房价始终保持在一个低水平,年,剔除通胀影响,德国实际住房价格累计负增长21.6%,同期的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实际房价累计增幅分别为5%、145%、123%和50%,且呈现极大的波动性。而同期德国个人收入平均增长了三倍,等于说,老百姓买房子越来越容易,房子实际上等于一直在降价。究其原因,是德国政府对实行的干预政策,抑制了房价上涨,打击了投机客,保障了民生供给。
俄罗斯当前买入黄金的规模已达...
  德国政府并不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而是作为社会福利机制的关键一环,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住宅建设。德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德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与医疗、教育一样,保障居民住房也是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所有房地产政策的核心出发点。因此,各级政府从来不敢通过抬高当地地价和房价,来增加政府的房租收入或税收收入,德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
  各级议会竞选时,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任何人提出的政策如果不是为保障住房福利的,而是会导致房价高涨的,甚至使老百姓沦为“房奴”,那么这个人不仅会丧失选票,其政治生涯也有可能受到巨大影响,甚至会让整个党的人气暴跌。
  供求关系对价格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永远是稳定房价的第一要素,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房子紧缺,那么价格一定会上涨,其它什么手段都没有用。德国各级政府重视民生,将房地产市场定位为市场,而非投资市场,无论在联邦还是州、市及村镇层面,政府都按照人口需求,制定建房规划,目的是能够为每个家庭提供一套住房。
  目前,除了大城市因为人口多,建房速度赶不上人们的需求,在大多数乡镇地区和中小城市,住房短缺的现象几乎看不到,有些地方甚至因为人口萎缩,出现住房空置。无论在联邦还是州、市及村镇,都有详尽的建房规划,住房建设依据人口需求而定,基本满足每个家庭有一套住房的需要。
  完善的房屋租赁市场,为保证德国房价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牵制作用。德国有严格的租房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修建租住房屋、保护房客权益的政策。目前,德国自有住房率为42%,租赁住房率达到58%,年轻人中77%都是“租房族”,在一些大城市,租房比例甚至更高。
  在柏林居住数十年的华人告诉我们,许多德国人一生都是租房住,德国法律保护租房者的合法权利,不允许政府或物业拥有者随意调高租金,即使物价上涨也不得随意涨价,而德国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商品房,其标准与开发商对外销售的房子没有任何区别,几乎可以满足所有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租赁需求。
  德国的租房合同大部份是无期限期,除非房东要收回房子自己住,否则不能要求房客搬走,如果房东强行赶房客走,那么房客可以将房东告上法庭。房东也不能随意提高房租,如果房租超过当地“房租指导价”的20%,那么房客可诉诸法律,如果超过50%,法庭甚至可判房主最高三年的有期徒刑。
  德国政府还鼓励自建房、合作建房,打破开发商对房屋供应的垄断。同样的房子,因为地段不同,会造成有些房价高,有些低,房子本身造价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地价。如果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那么土地交易市场上就完全没有竞争,垄断一切土地资源就可以操纵地价,从中牟取暴利,甚至让房地产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德国实行的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私有制,很大一部份土地是在个人或企业手中的,市场竞争使得没有任何一方可以轻易操控地价。
  德国政府通过严厉的税收政策来抑制各种投机行为。在德国,用于出售的房地产首先要缴纳评估价值1%―1.5%的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交3.5%的交易税。如果通过买卖获得盈利,还要交15%的差价盈利税。如果新购住房未满7年转让,其综合税率更高达50%,这些严厉的税收政策极大地压缩了商和炒房者的盈利空间,使任何投机房地产的人几乎无利可图,不得不放弃在德国炒房。
  德国法律还规定,如果地产商制订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的20%,即为“超高房价”,构成违法行为。购房者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房价没有降到合理范围之内,出售者将面临最高5万的罚款。如果地产商制订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的50%,则为“房价暴利”,便触犯了《刑法》,构成犯罪,可以判处3年徒刑。这些法律不仅抑制了德国炒房者的投机行为,而且还有效抵制了“海外炒房团”干扰德国房价市场稳定的投机行为。
  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乱象,几乎是完全照搬香港地产大佬为香港量身定做的畸形开发模式,这种畸形开发模武,除了政府高价卖地培植一批超级富豪之外,让数以亿计的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且导致国人对政府越来越失去信心失去耐心。香港的财政收入一半来自土地,如土地预付款、房产开发商上缴的税收及房产税等等。而香港为数不多的富豪则牢牢控制了整个香港的政治体制,香港富豪与港民之间的关系类似封建时代的地主与佃农,而官员无非是富豪的门童而已。
  香港这种扭曲畸形的房地产开发政策,源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政策,换而言之,在于其殖民地经验。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之后,香港被大英帝国租借,从法理上讲,香港的所有权从来都不归于英国,一直属于中国,英国只是租借而已,因而港英政府只能在这个狭小的地方,通过控制土地的开发来聚敛财富,笼络富豪。其殖民地的本质造就了香港的殖民地房地产政策,而殖民地政策又造就了香港的高房价与高地价。
  香港的住房发展模式,即高地价、高房价、高公屋居住率。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以高价将土地出卖给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以高房价在市场交易。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尽管香港税收十分低,但是社会绝大多数财富通过房地产市场流向了政府(如政府庞大的土地)与房地产开发商(香港的最富有的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房地产市场起家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同时,由于房价过高、公屋率过高,整个香港居民的住房福利水平严重下降。这不仅表现在香港居民的住房面积过小,而且表现在香港绝大多数居民所住房子的周边环境恶劣。可以说,香港这种住房发展模式是香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可悲的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偏偏照搬了香港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而中国十几年来,正用这种扭曲的制度操纵,把香港地产模式发挥到极致,极少数人结合政府权力--国有资金--民众血汗钱聚沙成塔,以创纪录的速度掠夺全社会财富,神奇的创造出财富金字塔。在中国高地价高房价的垄断下,极少数人占有大量财富而且是不创造价值,不创造竞争力的财富,使民众陷入困境,实业陷入高成本,城市失去了竞争力。
(责任编辑:余朝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如何选择正规白银开户机构
近年来国内现货白银市场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广大投资者最为亲睐的投资品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踊跃参与,在现货白银市场上赚取了第一桶金。而随着银市快速发展,行业内也出现了害群之马,某些公司也打着现货白银的旗号,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而行业内的一些非正规公司往往具备以下特点,投资者可参考做好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8大漏洞识破非正规公司:
1.官方网站粗糙
2.联系电话为手机号码或网络号码
3.查不到公司详细地址
4.凌晨电话无人接听
5.无原创研报
6.无在线投资指导平台
7.资金跨境
8.未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证金贵金属是中国金融在线旗下品牌,公司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贵金属投资服务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分析、交易指导、研究创新等综合性的专业贵金属投资服务。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212号会员单位,海西商品交易所第058号会员单位。
证金客户盈亏记录
联系我的专属分析师 24小时实时指导操作
2015年1月第5期本期焦点美联储利率决议延迟发力交易指南日内预计波动区间请关注《今日策略》栏目发刊日期日
黄金直通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价为什么上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