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债券调整的上限是多少,海通姜超博客证券姜超

海通证券姜超:2016年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历史大顶_凤凰财经
海通证券姜超:2016年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历史大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实物资产到资产&&16年4季度经济和资本市场展望(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于博) 摘要: 股债不佳商品崛起。投资时钟理论:根据经济和的变化,可将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资产选择。其中增长、都是债市的敌人,而股市与增长为友、与为敌。例如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同步下行,步入衰退期,债市表现最好;09年上半年下行但经济回升,步入复苏期,股市表现优异。但16年上半年为滞胀期:经济反弹乏力,物价明显回升。16年年初虽有天量信贷,但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不断减弱,上半年经济反弹仅一个月,而物价则明显回升,3月份我们提出&小心滞胀&。滞胀也成为今年上半年资产价格表现最佳写照:股债双杀,黄金、商品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领涨。
供给收缩很短。涨价主因供给收缩。今年上半年各种价格涨声一片,从到工业品领域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上半年食品饮料各产品产量增速涨少跌多,卷烟、啤酒甚至负增长,意味着涨价主因并非需求扩张,而是供给收缩。农产品领域,母猪和生猪存栏降至历史低位推动猪价上涨。工业品领域,社会库存降至历史低位叠加去产能预期,推动钢价上涨。但供给收缩带来的涨价存在瓶颈。供给收缩带来商品价格上涨,但一旦超过商品的成本线,过剩供给又会卷土重来。例如6月钢价出现暴涨,但随后7、8月粗钢产量增速转正,钢价再次暴跌。油价反弹也很难超过50,因为这是北美页岩油的成本线,超过以后石油供给会大幅增加。下半年的诸多商品价格反弹均未能超过前期高点,说明供给收缩推动的涨价难以持续。 需求回落通缩很长。区经济趋降风险加大。英国脱欧意味着未来欧洲经济面临进一步分裂的风险,2季度德、法、意经济均明显减速,尤其法国重现负增长。美股创新高,但经济并不佳。美股因宽松预期延长而创出新高,但分化明显,公司越大越涨、越小越跌,但大公司就业机会有限,而小公司的就业在持续萎缩,过去几年美国每创造1个就业机会的同时会消失两个就业机会,就业不佳则令居民收入增长低迷、消费能力受制。中国地产过热难以持续。16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火爆的房地产是重要贡献,但未来面临较大下行风险。中国年轻人口数量已经见顶,按照全球经验看意味着地产销量和新开工出现,因而16年的地产销量激增与人口角度的需求无关,而是金融加杠杆下的投机现象。16年居民拼命贷款买房,月均房贷接近5000亿,买房杠杆率也超过2倍、房贷/已达8.6%,均接近或超过美国07年的历史峰值,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16年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目前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远超GDP增速、而与存款增速高度相关,但目前北上深的存款增速已基本归零,意味着流动性拐点或已出现。 从金融到实物资产。短期配实物,长期通缩配金融。我们判断滞胀应是短期现象,上行已处于中后期,17年通缩压力将重新显现,因而资产配置应由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利率下降债市向好。当前全球负利率国债蔓延,我们于14年提出零利率是长期趋势,理由在于地产周期结束后资产回报率将趋势性下降,预测明年10年国债利率有望降至2%左右。关注类债券高股息资产。随着利率的下降,类债券高股息资产价值也会显著提升,而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出现,当前企业已经不愿投资而开始囤积现金,意味着未来分红率存在提高空间。关注服务和创新产业。如果经济重回通缩,意味着要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而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以人力资本为主,又是转型的方向,或将酝酿着新的机会。 提防美国年底加息。假如12月美国超预期加息,将会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因而年底仍要以防风险为主。 正文: 1.股债不佳商品崛起 1.1美林投资时钟:4叶电风扇、轮流转 对于研究宏观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判断在什么环境下应该配置什么资产。在资产配置领域,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美林投资时钟&。今年有一个比喻说的是美林牌电风扇,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也就是美林时钟一共有四片叶子,主要是根据经济和物价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来划分,其中经济分为好和坏,物价分为涨和跌,组合起来就是四种变化,分别是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 1.2中国经济周期划分与大类资产配置(08-11年) 而回顾中国经济的历史,我们曾经经历过美林时钟的完整周期。以08-11年的中国经济为例,其中08年下半年处于衰退期,经济同时下行。09年上半年处于复苏期,经济回升,下行。09年下半年-10年1季度处于过热期,经济同时上行。10年2季度至11年2季度为滞胀期,经济下行上行。 衰退期:债券为王(08年下半年).美林投资时钟认为,第一阶段是衰退期,最佳选择是债券,配置顺序是债券&现金&股票&商品。08年下半年经济同步下行,步入衰退期,从各类资产价格表现来看,国内最重要的两大商品是和钢铁,08年下半年跌幅均约35%;跌幅大约33%,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大约170bp,等同于上涨17%。也就是说,08年下半年的中国资产价格表现就是债券&现金&股票&商品,最好是买债券,可以拿现金,应该卖出股票和商品。 债市:增长、均不利。由此可见,债市投资的最佳环境是既没增长、也没,也就是衰退期,增长和均对债市不利,都是债市投资的敌人。 复苏期:股票为王(09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是复苏期,最佳选择是股票,配置顺序是股票&债券&现金&商品。09年上半年下行但经济回升,步入复苏期。09年初股市只有1820点,到09年6月末上升到2960点,涨幅高达60%。而国内的主要商品价格基本都在下跌,煤价跌了4%,钢价跌了1%。但是虽然物价还在下跌,但09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出现大跌,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了50bp,等于跌了5%。09年上半年的中国资产价格表现是股票&现金&商品&债券,最优选择是股票。 股市:与增长友、与敌。对股市而言,最佳的投资环境是经济复苏期,也就是有增长,而且没有。一方面有增长意味着企业盈利改善,没有意味着央行可以宽松、估值也可以提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戴维斯双击。 1.3 16年上半年:滞胀期 16年经济:反弹仅一个月。问题在于,16年上半年的经济环境是既没增长,还有。从年初到现在,只有3月份经济出现了明显反弹,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弱的一次。 虽有天量信贷,但增速迥异。16年1月的新增信贷超过2.5万亿,创下历史新高,甚至超过4万亿时期的09年。但是由于信贷总额的大幅上升,从08年的30万亿上升到目前的接近100万亿,本轮信贷增速几乎没有任何回升,和09年的增速超过30%不可同日而语。 货币效果递减,反弹难以持续。目前的经济反弹主要靠天量融资驱动,然而货币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正在不停减弱。09年的天量信贷刺激下,经济增速的回升持续了1年,从09年2季度到10年1季度。我们认为本轮货币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会更短,甚至基本无效,预计3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6%,4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5%。上半年物价明显回升。而和经济的继续疲弱相比,上半年物价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不仅PPI降幅持续缩窄,也连续5个月位于2%以上,6月份也仍有1.9%,其中食品价格明显上涨,而非食品价格中枢也在缓慢抬升。 16年上半年滞胀期:黄金商品领涨。我们在3月份写过一个报告,名字是《小心滞胀》,这应该是我们写过的大家最不喜欢的一篇报告,因为一听题目就不好听。顾名思义,滞是经济没增长,胀是要起来,一听就是最差的组合。但问题是滞胀是今年以来资产价格表现的最佳写照,历史上只有在滞胀时期才会出现股债双杀,黄金和商品等实物资产领涨。 2.供给收缩很短 2.1涨价主靠供给收缩 从宏观来看,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涨价,从农产品到工业品领域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但从理论角度来看,价格的上涨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需求扩张,另外一种是供给收缩。 国内消费下滑,主靠供给收缩。考察16年以来饮料行业各产品产量增速,除了白酒、葡萄酒、乳制品、碳酸饮料等少数行业增速提升,包括卷烟、食用油、啤酒在内的9类商品均出现了产量的负增长。这意味着今年的涨价主因不是需求扩张,而在于供给收缩。 存栏下降,猪价上涨。今年猪价在上半年涨幅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经过了过去长达4年的猪价持续下跌之后,母猪和生猪存栏都已经降至了历史低位,供给的不足推动了猪价的上涨。 钢铁库存下降。本轮钢价上涨的主要逻辑也在于去产能,供给下降,一方面在经过过去多年的价格下跌之后,钢铁的社会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另一方面政府强行推动过剩行业去产能,也产生了供给进一步下降的预期,推动钢铁价格上涨。 2.2供给收缩涨价有顶 钢铁去产能与涨价矛盾。一旦钢价大幅上涨,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过剩产能又会卷土重来,今年7、8月的钢铁产量增速已经转正,随后伴随的是钢价的再次暴跌,这意味着在没有需求支撑的背景下,供给收缩导致的涨价是有瓶颈的,一旦大幅超过的成本线,涨价就很难持续。 石油需求持续上升。石油消费和工业需求有着本质差异,随着工业化到尾声,美国70年代钢铁等工业品需求永久性见顶,但石油需求在持续上升,即便去年油价暴跌至30美元/桶以下,全球石油需求依然增加了日均100多万桶,这意味着油价暴涨暴跌与需求变化关系不大。 页岩油供给存在50美元的成本线。本轮油价主要由供给的变化所影响。美国页岩油供给的上升改变了石油的供给格局,大幅增加了石油供给,所以导致了油价的暴跌。但是在油价跌破30美元以后,美国页岩油供给大幅下降,推动了油价的反弹。但是一旦油价恢复到50美元的页岩油成本之上,美国页岩油供给就会增加,这也使得本轮油价反弹很难超过50美元。 我们注意到下半年以来主要的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乏力。油价和价格反弹未超过6月高点,而钢价和铜价的反弹均未超过前期4月份高点,说明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出现明显的疲态。因此,本轮商品价格的反弹主要由宽松货币预期和供给下降所推动,但价格反弹乏力也说明了供给逻辑的自我矛盾,因为随着价格的上涨,主要商品的供给趋于上升,反过来又制约价格上涨。 3.需求回落通缩很长 3.1欧元区经济趋降,风险加大 欧元区经济趋降。从16年2季度的增速来看,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出现明显减速,尤其法国重新出现负增长。 财政刺激受阻,缺乏弹性。欧洲银行坏账率高企,而负利率和英国脱欧构成新的打击,今年年初以来,意大利银行股市值缩水了一半,但在欧盟现行法律下,意大利政府很难直接给银行注资。包括加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也受到欧盟公约的制约,意大利财政赤字率自2010年以来稳步削减。而货币政策方面,意大利在90年代曾经通过里拉大幅贬值促进出口,但目前统一使用欧元令意大利难以通过本币贬值促进出口。 意大利:脱欧政党崛起。近期的意大利地方选举中,主张脱欧的运动党已经成为第二大反对党。五星运动党发展迅速,2013年首次参加全国大选就曾赢得25.5%的选票,在今年6月刚刚结束的地方选举中,五星运动党候选人相继在罗马、米兰、等重要城市获胜。而今年10月意大利执政党将举办宪法改革公投,若公投失败,反对党或将全面崛起,也给市场带来巨大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未来欧洲经济面临进一步分裂的风险。 3.2美股创新高,经济并不佳 美股创新高,经济并不佳。再来看一下美国,由于宽松预期的延长,美股在近期创出新高。但与此同时美国近期经济不佳,我们观察到美国GDP增速在15年开始已经缓慢走弱,尤其在最近已经连续3个季度GDP环比年率仅在1%左右。 美股: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大家印象中,美股一直位于历史高位,似乎意味着美国经济很强劲。然而如果大家细看一下美股的结构,可以越大越涨,越小越跌。我们统计了14年以来的标普500成分股,发现排名前十大的股票涨幅平均为40%,而最小的十个股票的平均跌幅是40%。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零利率时代,大企业可以通过发债融资,财务成本低,而小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财务成本高。二是互联网时代的赢家通吃模式,大家社交只需要一个facebook,所以twitter和linkedin都萎缩了。 就业结构恶化,新增就业不佳。问题在于,大公司不太解决就业。美国80%的就业是由不到500人的中小公司解决,而超过500人的大公司就业占比只有20%左右。而小公司就业在持续萎缩,而大公司就业在增加,这其实意味着新增就业总量的下降。而网络经济和共享经济也意味着结构性失业的出现,比如亚马逊只用15万人就完成了沃尔玛200多万人做的事。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退出了劳动力大军,美国09年以后大约新增了800万就业岗位,但退出劳动力的高达1500万人,这意味着目前美国每创造一个就业机会的同时,消失了两个就业机会。 收入、消费增速趋降。今年以来美国的月度新增就业只有19万,低于过去两年的新增23万。而就业不佳意味着收入增长低迷,消费能力受制,15年以来美国的个人实际收入和消费增速都出现了高位下降的势头。 3.3中国地产过热难以持续 地产销售或接近顶部。再来看中国,16年的经济增速保持平稳,其中火爆的房地产是重要贡献,前8个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30%,也带动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但在我们看来,今年的地产销售或已接近历史的顶部,未来面临极大的下行风险。 中国青年人口拐点已现。从2000-3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变化来看,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5-44岁是消费住房、、家具等耐用品及烟酒饮料、服装和娱乐等快消品的主力人群,该年龄段人口2015年已达到峰值的4.49亿人,之后将长期下行。 日韩地产开工与人口结构变化息息相关。按照国际发展经验,年轻人口总量见顶之后,住房和汽的需求增速会显著下降。日本、韩国经验显示,随着25 - 45岁年龄人口的增加,千人新开工住房套数不断攀升,但在25 - 45岁年龄人口见顶之前,千人住房新开工套数就开始回落。 中国新开工13年见顶,销量16年或见顶。从98年房改之后开始,中国新开工住宅套数快速增长,从98年的不到200万套跃升至13年的1400万套左右。按照城镇人口口径计算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中国在13年已接近18.5,超过美国,接近日、韩的历史最高水平,说明以现有的城市常住人口来看,中国住宅新开工套数已经接近天花板,而13年也确实是中国住宅新开工的顶部。从人口角度看,16年中国的住宅销量将超过1400万套,大概率也是历史顶部。 居民拼命贷款买房。因此,16年火爆的房地产销售已与人口结构无关,而是源于居民拼命贷款买房。2014年我们的月均房贷1800亿,去年是2500亿,今年我们的月均房贷接近5000亿,我们每个月1万亿的信贷一半左右是房贷。从居民买房的贷款杠杆率来看,13年的贷款占比仅为1/3,而16年的贷款占比已经超过50%,意味着比例不到一半,已经低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前07年时平均50%的首付比例。 房贷加杠杆不可持续。从房贷占GDP的比重看,中国居民加杠杆的速度也不可持续。日本即使在房产泡沫最严重的89年,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也未超过3.0%,而中国去年已经达到5.5%。美国金融危机前新增房贷/GDP在05年达到8.0%后见顶回落,而中国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贷与公积金贷款占GDP比重已达8.6%,不仅较去年暴涨,也与美国历史高点相当接近,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16年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流动性拐点已现。本轮房价上涨始于15年,以北上深一线及周边城市领涨,其实是彻头彻尾的金融现象,因为房价涨幅与GDP增速无关,而与存款增速高度相关。而在15年,由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监管,允许同业存款在当地发放贷款,导致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北上深存款增速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深圳当年的存款增速高达70%,北京上海也接近50%,但目前北上深的存款增速已经基本归零,意味着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 4.从金融到实物资产 4.1物价走势决定配置 短期,长期通缩。我们认为当前的滞胀是短期现象,判断上行已经处于中后期,随着价格的上涨,商品类资产的配置价值在逐渐下降,而在4季度左右会见顶,17年以后通缩压力会重新显现。 配实物,通缩配金融。而随着物价从向通缩的转化,资产配置也应该发生相应变化。在16年表现最好的是房地产和大宗商品,因为处于涨价的环境,实物资产最为受益。但如果未来回到通缩,那么实物类资产就失去了配置价值,因为不涨价实物资产就没有回报,而金融资产就成为配置首选。无论债券还是股票,前者有票息,后者有股息,都要好于实物类资产。 4.2利率下降债市向好,关注高股息轻资产 17年债市依然向好。首先,我们对17年的债市坚定看好。我们曾经在14年旗帜鲜明提出&零利率是长期趋势&,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地产周期见顶,资产回报率趋势性下降,最终都会走向零利率。而17年随着地产销售的再次下滑,我们预测10年期国债利率有望降至2%左右。 负利率国债蔓延。从全球来看,目前零利率的国债已经数十个,负利率的国债仍在蔓延,美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也只有1.5%左右,相比之下中国2.7%的国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类债券高股息受宠。而随着利率的下降,类债券高股息资产价值也会显著提升。16年港股走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估值便宜,股息相对较高。而台股上涨的逻辑也是消灭高股息资产,美股今年也是公用事业和电信服务板块领涨。而对于A股企业而言,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企业已经不愿意投资而开始囤积现金,意味着未来分红率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关注轻资产:服务业和创新产业。如果未来重新回到通缩,那么跟地产相关的重资产行业将注定受损,而应该关注与地产无关的轻资产的行业,反过来就是重视人力资本的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和创新产业。而从万科和腾讯过去10年市值的变化来看,显示的是以前大家买房,万科等地产企业负责把钱给钢铁水泥,形成经济循环。但是目前这一循环已经失灵,地产企业卖了房子也不拿地。而大家更愿意花钱买教育、医疗、社交,而腾讯和阿里等负责把钱花出去,中国经济正在形成新的循环,也酝酿着新的机会。 4.3年底提防美国加息 提防美国12月加息。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也不佳,长期存在通缩风险,因而本轮加息能力有限。但毕竟美联储已经喊了一年加息,如果16年1次都不加信用将大幅受损。假如12月美国超预期加息,将会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因而年底要以防风险为主。
股市早报,投资前瞻,涨停预测,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 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
[责任编辑:兰丽娜 PF020]
责任编辑:兰丽娜 PF0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nbsp&&nbs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740012
播放数:1248522
播放数:5808920
下列哪项不能防止电脑辐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海通证券姜超:利率市场化接近尾声
  随着全球市场化程度加深,多国已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放松或完全放开对利率的管制。中国并没有置身事外于这场利率市场化大潮。年内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利率市场化将完成最后一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重塑,高资产将受追捧,金融资产大时代仍将延续。
  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跃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政府放开对利率的管制,让自由浮动的利率引导金融资源配置的改革。当前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已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市场化完成。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分别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5月先后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2倍、1.3倍和1.5倍。我们推断,接下来存款利率调整有可能在年内完全打开浮动区间,完成利率市场化最后一跃。
  利率市场化完成后,一个很大的好处在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重塑,利率或成为市场基准利率,利率工具成为主要传导渠道,助于解决当前降息传导不畅的问题。
  在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调节好流动性水平,保持货币市场稳定”,这意味着泰勒规则回归。根据我们的测算,与7%GDP和1.5%CPI相匹配的R007区间为1.75%-2.5%,货币利率有望正式进入2%时代(最大保证就是央行明确的货币宽松态度)。
  存款利率上浮压力有限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市场比较担心存款利率的上限放开后,利率大幅上升对银行和资本市场造成冲击。但我们认为,存款利率的上浮压力应有限。
  从负债端看,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其主要的比价对象为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存款利率的上浮程度与货币基金和理财收益率正向相关。2015年1季度由于回购利率高位,导致银行同存收益率较高,从而推高了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2015年4月以来,货币利率在央行政策引导下显著回落至2.3%,短端利率(债券短端、同存利率等)也出现明显下降,目前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从4.5%降至4%左右,未来货币基金降至3%-4%之间可期。
  理财收益率的下降相对缓慢,主要源于银行理财资金可通过购买高收益债、配资入股等方式维持较高的资产收益率。但理财配置非标有35%的上限,同时理财资产池相当一部分配置同业存款,因此未来理财收益率也会逐渐下降。故而,在当前环境下存款利率放开后,即便向货币基金和理财收益率靠近,上浮压力也明显下降。
  从资产端来看,银行仍以贷款和利率债作为主要配置资产,目前10年期利率债收益率和3个月AA+短融收益率均在4%以下,而贷款利率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两次降息(进一步降息可能仍高)的带动下降低了22bp。这意味着未来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必然下降,从资产端减少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间。
  因此,从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两方面来看,存款利率的上浮压力均相对有限。特别是未来回购利率预计持续低位、央行可能通过进一步降息降准等措施继续压低利率中枢,那么上限放开后,存款利率甚至可能会维持在原有水平。
  股债双牛仍可期待
  存款利率放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存款利率上浮阶段和存款利率下行阶段。在存款利率逐渐放开的过程中,银行仍会因竞争压力而进入存款利率上浮阶段(我国目前处于这一阶段),该时期内为了保持利差,银行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当资产端的高收益资产被“扫完”,资产端收益率逐步下降,进而倒逼存款利率进入存款利率下行阶段。存款利率下行阶段到尾声时,利率回归与经济基本面相匹配的水平,利率市场化逐步完成。
  短期来看,当前我国处在存款利率上浮的第一阶段尾声,后续即使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压力也相对有限,但是银行出于经营压力仍会追求高收益资产。当前无论是对接股票的类固收资产,还是相对有价值洼地的高收益债券都获得市场追捧。前期R007的下降已经带动短融收益率大幅下行,随着回购利率步入2%时代,预计3-5年期利率债品种收益率也将逐步下行,我们下调3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区间至3.3%-3.7%。
  长期来看,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结束、地产面临拐点的时代,利率中枢长期下降是必然趋势,而利率市场化只是短期干扰。未来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银行存款利率必然会下行,居民财富配置因逐利而继续转向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价值愈加体现。因此,未来居民财富配置仍将是金融资产为王时代,而股债双牛仍可期待。
  欢迎您关注和讯固定收益俱乐部官方微信号:固定收益俱乐部(hexunbond)
(责任编辑:HF025)
05/12 09:3005/13 08:4905/13 08:3805/13 06:3805/12 18:5805/12 14:1805/12 12:1805/12 04:48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海通宏观姜超_姜超宏观研究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精选资讯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热门资讯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最新资讯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网友推荐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关键字问答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相关专题推荐海通证券姜超:全球货币体系已经“风雨飘摇”
(原标题:海通证券姜超:全球货币体系已经“风雨飘摇”)
本文作者为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研究团队,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大宗熊市叠加美国加息,石油美元枯竭、商品美元紧缩、美元回流本国,全球流动性出现拐点。各国顺差减少外储下降,固定汇率制度岌岌可危。而汇率急贬导致胀,各国被迫实施货币紧缩进一步恶化资本流出预期。日前发布报告分析&&&的国际货币体系&,摘要如下:
油价崩塌美国加息,全球流动性现拐点。&美元&、&石油美元&和&商品美元&构成了全球美元体系,为全球提供流动性。但14 年下半年起,石油美元和商品美元紧缩,美国开启加息,全球流动性现拐点。
顺差减少外储下降,固定汇率岌岌可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权地位,各国货币主要盯美元。美国加息叠加大宗熊市,各国汇率贬值压力增大,外汇储备减少,经常项目顺差也大幅下降,现存的固定汇率制度岌岌可危。从外汇储备的存量看,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外债风险高企。
汇率急贬导致高通胀,货币紧缩经济恶化。自去年以来,俄罗斯、巴西、哈萨克斯坦、阿根廷、阿塞拜疆纷纷出现汇市动荡,货币大幅贬值,迅速推高国内通胀,巴西和俄罗斯的CPI 均在今年达到两位数。为抑制高通胀和资本外逃,央行不得不被动大幅加息,施行货币紧缩,对投资和消费带来严重冲击,进一步恶化资本流出预期。对于近期经历大幅贬值的哈萨克斯坦、阿根廷、阿塞拜疆等新兴经济体而言,短期内本币大幅贬值或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全文如下(文中所有图片均能点击看大图):
油价崩塌美国加息,全球流动性现拐点
&美元&、&石油美元&和&商品美元&,这三类&美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全球美元体系。过去十多年来,&石油美元&的增加为全球金融系统提供了流动性,刺激了资产价格上涨,14 年下半年开始,石油价格跌跌不休,&石油美元&流动性缩水持续加剧。随着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外需大幅萎缩,新兴经济体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持续下降,致使商品美元紧缩。此外,美元是全球的&水龙头&,16 年美国加息是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最大的风险,标志着全球流动性出现正式拐点。
自1970 年代OPEC 成立以来,海湾国家的石油一直使用美元结算。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也在全球石油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石油美元体系令美元有更充足的流动性,当油价高企的时候,石油美元增加;当油价下跌的时候,石油美元增速减慢甚至负增长。同时,石油生产国通过石油销售而积累起来的大量美元,以主权财富基金等形式,投资于股市、债市、商品等资产,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美元流动性的重要力量。
油价暴跌挫伤石油美元体系。随着过去一年多来油价持续低迷,石油美元日渐枯竭,即便是全球&石油首富&的沙特也受到重创。因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连续四年一直保持巨额预算盈余的沙特从14 年起首次出现了财政赤字,占当年P 的1.9%。
另一个典型是以出口石油作为经济支柱的中东石油国家&阿塞拜疆,其央行外汇储备截止11 月底降至62 亿美元,较14 年同期的150 多亿美元下跌过半,为应对本币汇率风险,阿塞拜疆的马纳特取消盯住美元机制,实行浮动汇率。
石油价格下跌,叠加美联储加息,全球美元流动性紧缩。石油价格下跌除了冲击石油出口国家经济之外,由于石油美元回流到资本市场金额减少,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意味着一些国家面临资金流出压力,进而导致其本币汇率下滑。
美国进入加息周期,预期利率和资金收益率将上升,资金回流美国。美元是全球&水龙头&,当美国加息&收水&时,&水&会回流美国,导致全球紧缩,挤压资产泡沫。一些新
兴国家经历了石油美元枯竭的冲击,美联储加息又加剧资金外流压力,如果长期运用消耗外汇储备的方式应对汇率下跌蕴含风险。目前阿根廷、阿塞拜疆和南苏丹纷纷开始实施自由浮动汇率。
顺差减少外储下降,固定汇率岌岌可危
各国货币主要盯住美元,美元处于霸权地位。根据IMF 在2013 年对193 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仅仅有34%的国家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而绝大多数的国家仍然采用
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且主要盯住的是美元。即使是实行浮动汇率的经济体,也会频繁干预外汇市场,以保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
美国加息背景下,各国汇率制度岌岌可危。在美国加息背景下,美元资产吸引力上升,各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15 年12 月21 日,阿塞拜疆央行宣布取消本币马纳特自2011 年中以来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实施自由浮动汇率,马纳特对美元当即狂泻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以来马纳特已贬值近50%。而欠发达国家中,莫桑比克、安哥拉货币今年以来对美元也已经贬值33%和24%。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对美元未出现大幅贬值,但随着油价下跌影响的持续和扩散,汇率制度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各国汇率贬值压力与外汇储备的下降相伴随。最新一次公告前的一年内,阿塞拜疆外汇储备减少了53%,莫桑比克减少22%,安哥拉减少14%。而产油国也出现外汇储备大幅减少的情况,尼日利亚减少22%,沙特减少12.1%,科威特减少10%。
与此同时,各国经常项目中,贸易余额也大幅下降。15 年前8 个月各国贸易余额占 比重均较去年同期普遍降低。阿塞拜疆从13%下降到3%,安哥拉从18%下降到6%,莫桑比克则处于严重的贸易赤字状态。产油国中,阿联酋贸易赤字占GDP 比重扩大至7%,沙特的贸易盈余从16%下降到5%,科威特从25%下降到12%。经常项目是外汇储备的稳定来源,其盈余的下降更增大了各国汇率贬值的压力。
从外汇储备的存量看,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安哥拉的债务风险较高。埃塞俄比亚外汇储备与外债存量之比仅为18%,莫桑比克为53%,安哥拉97%,均不足100%,这意味着以它们现有的外汇储备,已经不足以偿还负担的债务。主要产油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因为有较高的外汇和石油储备,且本身是国际资产的净债权方,所以外债风险非常有,但未来经常项目盈余下降、外汇储备减少将是重大风险。
汇率不稳致高通胀,货币紧缩经济恶化
自去年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以来,俄罗斯、巴西等国央行为避免外储耗尽,逐步减少干预,本国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8 月哈萨克斯坦放弃固定汇率,近日阿根廷、阿塞拜疆相继宣布放弃对汇率的干预,均导致这些新兴国家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观察这些经济体近期宏观表现,我们发现,短期内大幅贬值将导致高通胀,对本国经济稳定同样极为不利。
非洲国家选择限制资本自由流动,而更多新兴国家选择放弃干预汇率以保留有限的外汇储备。今年以来,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相对美元贬值幅度分别达到20%和31%,8月哈萨克斯坦宣布取消汇率波动限制,4 个月内已贬值超44%,而近期宣布放弃干预的阿根廷和阿塞拜疆货币,几日内即快速贬值,全年贬值幅度已分别达到34%和50%。
汇率短期内大幅贬值,迅速推高国内通胀。以本轮贬值过程持续较久的巴西和俄罗斯为例,两国本轮贬值均始自去年末,年内雷亚尔和卢布贬值幅度均超过20%。由于短期内本币大幅贬值,进口产品价格急速提升,导致国内通胀迅速走高。巴西CPI 同比由14 年底的6.2%迅速提升至今年11 月的11.0%,创04 年以来新高,俄罗斯全年CPI同比在15%左右,创10 年以来新高。迅速推升的国内通胀对本国经济稳定产生冲击。
为抑制高通胀和资本外逃,央行不得不被动大幅加息,施行货币紧缩。仍以巴西和俄罗斯两国为例。为应对两国数年来最为严重的高通胀,并抑制货币大幅贬值导致的资本外逃,两国央行不得不在经济疲弱的情况下,大幅加息,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巴西央行年内持续加息4 次,合计加息200bp,而自2013 年至今,巴西已累计加息达7个百分点。俄罗斯央行在贬值速度最快的14 年底15 年初,甚至一度将政策利率升至17%!
过于紧缩的货币环境对投资和消费带来严重冲击。被动大幅加息等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迅速抬升本国政府和企业融资成本,严重削弱本国投资积极性,对飘摇的新兴经济体而言不啻雪上加霜。随着两国央行的被动加息,巴西和俄罗斯政府债券利率分别提升8%和5%以上。同时,高通胀、高利率环境令居民消费信心受挫,资产保值需求增加,进一步恶化资本流出预期。对于近期经历大幅贬值的哈萨克斯坦、阿根廷、阿塞拜疆等新兴经济体而言,短期内本币大幅贬值或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作者:姜超】 (编辑:wenjing)
本文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齐栋梁_NF286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超博士海通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