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恩平沙湖仿古恩平所有陶瓷厂招聘有边几间厂

沙湖镇介绍_广东江门市恩平市沙湖镇地名网
广东江门市恩平市沙湖镇
地名:沙湖镇隶属:行政代码:代码前6位:440785长途区号:0750 邮政编码:529000车牌号码:粤J行政级别:镇人口数量:约6.5万人人口密度:260人/km2辖区面积:250平方公里 沙湖镇相关网站:??????????????????
  南平村委会基本情况
一、南平村委会的位置在沙湖镇南边,有自然村11条,总人口2862人,总户数850户,总面积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
  乌石村委会基本情况
乌石村委会位于沙湖镇北边,有12条自然村,总人口2148人,总户数774户,村委会总面积有4.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
  扁冲村委会概况
扁冲村委会位于恩平市沙湖镇的南部,毗邻开阳高速公路沙湖出口,交通十分便利。村委会辖下10条自然村,共681户,2323人。……
  南塘村委会基本情况
南塘村委会地处恩平市与开平市交界,有17条自然村,总人口有2671人,总户数有828户,总面积4.23平方公里,耕地面……
  那梨村委会村情概况
一、那梨村委会坐落在沙湖镇北边,地处丘陵山区,是革0据地老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自然村14条,总人口3276人,……
  和平村委会基本情况
一、和平村委会位于沙湖镇的西北部石猫山脚下的革命老区,有7条自然村,总人口数1936人,党员54人,总面积10.49平……
  南坑村委会基本情况
1、南坑村委会地理位置在沙湖镇西北角,东边靠近开平市马岗镇,西北边与圣园交界,地处丘陵地带,有14条自然村,总人口数3……
  高元村委会基本情况
1、村情概况:高元村委会座落在沙湖镇西南部,自然村7条,总人口2901人,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2亩,交通方……
  圣园村委会基本情况
一、圣园村委会位于沙湖西北片,共有10条自然村,人口数1539人,总户数396户,占地面积1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伍边村委会概况
一、伍边村委会在沙湖镇东南边,有自然村14条,总人口数3807户,总面积10.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30亩,杨金公……
  南闸村委会基本情况
1、村情概况:
南闸村委会位于沙湖镇东边,距镇6公里,与开平市塘口镇相连,有村民小组七个:南闸村、联胜村(包括笑……
  浴水村委会基本情况
浴水村委会位于沙湖镇西北部,有七条自然村,总人口1495人,465户,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8亩,水泥路……
  水楼村委会概况
水楼村委会位于沙湖镇西南边,与沙湖圩镇、东岸、高元、南平村委会相邻,水楼村委会自然村分布13条,总人口数3174人,总户数……
  李边村委会基本情况
1、村委会地理位置是在沙湖东北面,靠近开平市四九镇、马冈镇牛山村,自然村共有10条,分别为:北合村、李西村、李东村、六……
  咀厚村委会基本情况
一、咀厚村委会基本情况:
咀厚村委会位于沙湖镇东面,由沙湖至四九的市级公路贯穿辖区,交通方便。村委会现有自然村1……
  东岸村委会基本情况
一、东岸村委会地处沙湖镇南边,有十八条自然村,总人口2623人,总户数882户,总面积4.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
  上凯村委会基本情况
上凯村委会地理位置在沙湖镇西北边,属丘陵地带,有7条自然村,总人口数2300人,总户数693户,总面积15.7平方公里……
  下凯村委会基本情况
1、村情概况:下凯村委会座落沙湖镇西边,有自然村6个,下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1880人,总户数547户,总面积4……
  成平村委会概况
成平村委会是著名的华侨村,下辖12条自然村,常住人口3013人,华侨同胞2730人,有0员75名,成平村委会总面积7.14……
  关村村委会村情概况
一、关村村委会位于恩平市沙湖镇东面,共有8条自然村,总人数为3657人,总户数952户,总面积5.87平方公里,耕地面……
  沙湖镇位于恩平市东北部,北边和东边与开平市接壤,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全镇辖21个村委会,1个居民委员会,1个办事处,234条自然村,总人口65000多人,另有华侨、港澳台同胞53000多人,分布于世界上56个国家和地区,是我省著名的侨乡镇之一。设施概况:1.交通运输:325国道从镇的东部横穿而过,是珠三角连接粤西、广西地区的走廊。广湛高速公路横贯全镇,已于今年动工,沙湖镇出入口是广州进入恩平市的第一个出入口。水路交通也极为方便,东距开平市三埠港32公里,有飞翼船直接往返港澳地区,南距恩平港5000吨级货运码头50公里。镇内交通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全镇21个村委会全部铺设水泥道路,全镇88%的自然村通水泥道路。
2.供水供电:镇内有水厂一座、变电站一座,供水、供电能力足可以满足全镇工农业生产、广大群众生活的需要,并可以满足若干年后发展的需要。
3.电信通讯:镇内开通程控电话、数字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数据专线、计算机网络等通讯系统,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万门。 工业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沙湖镇的工业稳步发展,形成“工业兴镇”策略,工业产值逐年递增,形成了以建材行业为龙头,纺织、制衣、五金加工、造纸、印刷、机械加工、铸造等行业同步发展的工业格局。1995年,被评为“江门市十强镇”和“江门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现在,镇属企业已全部转制。目前,沙湖镇正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发展的新飞跃。农业概况:沙湖镇是江门五邑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盛产优质大米,素有“沙湖米”之美誉,现有农业耕地面积近6万亩。经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多年的发展,沙湖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地理条件和优势,努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使农业生产走上了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综合发展的道路。全镇现有水稻面积5万亩,优质水果面积5500亩,鱼塘面积1.3万亩,农业生产布局日趋合理。其中优质水果龙门挂绿荔枝享誉国内外,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成为农业的龙头产品。文教事业:沙湖镇现有中学5所,小学30所,幼儿园26所,全镇校舍全部实现楼房化,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感谢网友"一客"分享此内容。]
沙湖镇区划 121 沙湖墟镇社区
122 圣园村
122 和平村
122 东岸村
122 南坑村
122 浴水村
122 横陂村
122 上凯村
122 下凯村
122 乌石村
122 那梨村
122 高园村
122 南平村
122 水楼村
122 成平村
122 扁冲村
122 南塘村
122 伍边村
122 李边村
122 咀厚村
122 南闸村
还有1个地名与沙湖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沙湖镇面积相当:
区划: ? ? ?
沙湖镇相关荣誉??恩平市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广东恩平荣高陶瓷有限公司
恩平荣高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专业生产仿古砖的企业,在业内享有“仿古砖专家”的盛誉,1997年进驻中国大陆,总部展厅设在高端品牌聚集地——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恩平市沙湖镇浦桥工业区设有大型专业化的生产基地。。
公司引进了当今世界一流的意大利建筑陶瓷生产设备,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行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与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建筑陶瓷强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意大利设立了产品创意研发中心,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3C国家强制认证。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以质量和服务求生存”的发展道路,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考量自己的标准,坚持为各地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全面、及时、优质的服务。在国内拥有完善的营销网络,旗舰店、专卖店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与各地代理商建立的长期良性互动关系是荣高陶瓷有限公司稳步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RGC品牌是荣高陶瓷有限公司力推的一大仿古品牌,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设立于美国、日本、中东等地的商务中心,正在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周到、快捷的专业化服务并有丰富的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销售需求。
“品质源于素质,创新推动发展”,荣高陶瓷有限公司今后将继续走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道路,致力于攀登世界建筑陶瓷的巅峰,为广大用户营造舒适、健康、个性、自然、时尚的人居空间,为社会创造最具性价比的装饰元素!
公司招聘职位
江门市-恩平市
江门市-恩平市
江门市-恩平市
江门市-恩平市
广东省-佛山市
江门市-恩平市
广东省-佛山市
同行业公司
深圳网监处备案号:90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执行时间:1..147.213.164广东恩平申通快递网点详情
[导读]你想知道申通快递广东恩平网点的具体信息,比如广东恩平有申通快递网点吗,派送区域有哪些,哪些地点不派送,联系人是谁,联系电话是多少,查询电话是多少,地址在哪儿等信息吗?我们精心为你搜集了这些网点信息,下面就是广东恩平申通快递网点的全部信息。
网点联系人:侯卓源
网点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河南南堤西路18号(小太阳幼儿园直上50米
查询电话:,; 业务电话:; 下单电话:; 财务电话: ,客服电话:(吴斯欣) 黄马峰 锦江大道、收费站 郑富源 大桥、桥园路 润锡 恩中、一小 梁永安 大桥、桥园路 吴栋华 沿江东路、飞鹅东 陈宝明 沿江东路、飞鹅东 郑晓聪 农村淘宝、艺星 吴伟劲 江洲镇、君堂镇 岑旭存 福安东何俊鹏 牛江镇、沙湖镇 刘金荣 凤山路、凤山路侯力生 规划一路、广联泰 徐劲烽 凤山路、江安 黄超明 江洲镇、君堂镇 朱鸿润 腾飞街、燕华广场 梁炎锋 锦兴、东风南路、东安F.A区、 吴小嫦 牛江镇、沙湖镇 罗可盛 猪肚鸡、锦安街、恩东路 刘丹彤 凤山路吴敏宁 牛江镇 、沙湖镇黎俊杰 腾飞街、燕华广场 冯坚南 吉祥南何均华 猪肚鸡、锦安街、恩东路 叶翠珊 规划一路、广联泰 李泽辉 新园路、人民医院 冯文忠 西门步行街、实验中学 冯松辉 国际新城路段 邱继尧 规划一路梁怡然 腾飞街、燕华广场 侯铭立 牛江镇、沙湖镇 梁焕东 福安西、高速收费站 冯健威 锦兴、东风南路、东安F.A区、 张敬维 021 牛江镇、沙湖镇 姚永坚 腾飞街洪盼伟 飞马花园、美华西 梁顺粮 锦江大道、收费站 张伟权 大桥、桥园路 肖悦能 大槐镇 吴汉晖 牛江镇、沙湖镇 牛江镇、沙湖镇 徐潮文 锦江大道、收费站 岑梓亮 小岛恩东路吴杰明 国际新城路段 吴敏驰 沙湖镇、牛江镇朱骏华 农村淘宝、艺星 何彬 福安东程平 西门、郑玲玲 飞鹅东路邱天海 厂前、妇幼 梁振强 江洲镇、君堂镇 吴明欣 腾飞街、燕华广场 何鑫泓 西门、恩中侯杜明 牛江镇、沙湖镇 许剑平 新平南、郑健明 农村淘宝、艺星 岑顺华 锦江大道、收费站 温浩沛 锦兴、东风南路、东安F.A区、 黎文亮 规划一路、广联泰 李晓阳 飞鹅东路。张泽峰 沿江东路、飞鹅东 梁恩华 福安西、高速收费站 莫杰鹏 吉祥南梁坤宁 凤山路、江安 王俊杰 农村淘宝、艺星 郑悦荣 福安西、高速收费站 刘锐庭 飞马花园、美华西 梁国沛 圣堂镇、良西镇 张志愿 飞鹅东路聂惠洪 腾飞街、燕华广场 侯明欣 牛江镇、沙湖镇 黄永杨 锦兴、东风南路、东安F.A区、 余健锋 沿江东路、飞鹅东 吴定欢 规划一路、广联泰 司徒健平 新园路、人民医院 黎健贤 规划一路、广联泰 李顶山 福安西、高速收费站 冯柳冰 西门步行街、实验中学 吴俊杰 恩中、西门 胡瑞琪 福安东梁海彬 西门步行街、实验中学 苏植扬 猪肚鸡、锦安街、恩东路 冯景华 锦兴、东风南路、东安F.A区、 余国全 恩东路侯锦棠 牛江镇、沙湖镇 冯慧欢 凤山路郑寿存 农村淘宝。侯诏基 牛江镇、沙湖镇 冯伟庭 锦兴、东风南路、东安F.A区、 余富华 牛江镇、沙湖镇 莫劲龙 江洲镇、君堂镇 吴宇文 锦兴、东风南路、东安F.A区、 李新兴 猪肚鸡、锦安街、恩东路 冯晓明 福安东、陈世权 厂前、妇幼 梁国源 东成镇 蔡灼权 锦兴、东风南路、东安F.A区、 梁毅荣 牛江镇、沙湖镇 岑艺鹏 江洲镇、君堂镇 吴承恩 凤山路、江安 吴艺龙 福安西、高速收费站 肖润强 大槐镇 梁土生 念岗路、碧桂园 余贵华 飞鹅西路 黎振明 规划一路、广联泰 伍荣富 沙湖镇、牛江镇冯均俸 圣堂镇、良西镇 丁土生 猪肚鸡、锦安街、恩东路 卢亮明 凤山路、江安 岑华辉 欢聚一堂、横槎小学 朱鸿鹏 腾飞街、燕华广场 朱文宇 凤山路、江安 梁达源 圣堂镇、良西镇 吴静桓 吉祥南路高文浩 沿江东路、飞鹅东 劳嘉辉 飞马花园、美华西 梁杏明 锦城北、大街 冯开明 圣堂镇、良西镇 吴伟达 江洲镇、君堂镇 马华封 横陂镇 冯劲浓 念岗路、碧桂园 冯树章 西门步行街、实验中学 冯锦洪 腾飞街、燕华广场 大田 大田镇、朗底镇岑愿锋 锦江大道、收费站 岑国能 燕华广场、腾飞街、飞鹅塘
全境派送。
[无相关信息]
附近其他快递网点广东五邑之恩平探秘
我的图书馆
广东五邑之恩平探秘
恩平那吉发现穴臼
有两种解释:一为冰川冲击,二是水流侵蚀
恩平市一班旅游探险爱好者近日在该市那吉镇西部的大山深处,意外发现隐藏着两处神奇地貌峡谷:一条在狗头山下,另一条在洒口电站附近。两处峡谷都有多处奇特的景观,在峡谷的花岗岩基上,均分布着数百个穴臼。旅游探险爱好者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这些穴臼有两种解释;一是二三百万年前的冰川遗迹冰臼,二是一万年前流水冲磨而成的壶穴。
狗头山下的一条旅游探险爱好者这两处神奇景观位于那吉镇西部九头山脚,一处土名为“飞鼠洒”,一处土名为“牛皮洒”,两者相距大约2公里。“飞鼠洒”位于锦江支流的下游,而“牛皮洒”位
于锦江支流的上游。两处的河床上均是面积约150平方米的花岗岩。令人惊奇的是,被冲刷得一片雪白的花岗岩基面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穴臼。这些穴臼奇形怪状,有的如圆形水缸,有的如人的脚印,有的则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还有的却像牛的蹄印。最大的穴臼直径约1米,最小的直径约10厘米,其深浅不等。穴臼口宽肚窄或肚窄口宽,但口沿和内壁均十分光滑,其中有的穴臼中还藏有多块鹅卵石,而在岩石的斜壁上,还可看到许多“U”形擦痕。据地质学家韩同林教授证实,“U”形擦痕正是冰臼遗迹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另外,旅游探险爱好者最近又听到那吉镇山界坪村有村民反映,称在距离该村5公里远的一个名叫“洒口”的地方,在那里的花岗岩上面同样也有很多石洞。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旅游探险爱好者又来到了另一处叫“洒口”的地方。这是一条狭长的河谷,河流上游是一座大山,大山的植被已经被剥落,露出大面积的花岗岩,花岗岩中间是一条狭长的大坑,泉水通过大坑向下游流去,在大面积的花岗岩基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石洞。这些石洞大小不一,有深有浅,形状各不相同。经过测量,最大的石洞直径约1米,深约50厘米,最小的直径约40厘米,深越10厘米。有的石洞藏有水,有的已经干涸,洞中藏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石洞的形状各不相同,有圆形的,有长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的像水缸,有的像古代春米用的石臼,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每个洞的口沿和内壁都十分光滑,口宽肚窄或肚宽口窄。据村民说,其中有一个石洞深数十米,穿过地层到达大田镇一个山洞。另外,在岩石的斜壁上,同样可以看到很多“U”字形擦痕,这些擦痕大小不一,深浅不一。   旅游探险爱好者经查地质资料,对这些穴臼,地质学家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以韩同林教授为代表的一种解释认为这些穴臼是冰臼,即是两三百万年前的冰川遗迹,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急流,携带着石块,从相当高度垂直向下对岩石长期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而形成的穴臼,地质学上称之为“冰臼”。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就证明两三百万年前,恩平曾是冰天雪地。另一种则以广东地质界为代表的解释是壶穴,是普通岩石河床被水流冲磨而成的深穴。它分布在石质河床基岩节理交汇点或破碎处,水流使之成为洼坑;洼坑里砾石在流水的带动下旋转、撞击、磨蚀坑壁,使洼坑不断扩大加深,形成深宽数十厘米到数米的深穴,地质学称之为“壶穴”。恩平市峡谷属濒危恩平 市的旅游探险爱好者认为,无论是二三百万年前的冰川遗迹冰臼也好,或者是一万年前流水冲磨而成的壶穴也好,它不仅为研究古代恩平的地质情况和气候变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为恩平市开发旅游业增添了新的资源。&
(原载《南方农村报》2007年11月15日、《江门日报》2000年11月3日、《江门画报》2001年2月28日)
鳌峰山风景区
803.513.31200300
530010812510178.5
(原载《广东名胜古迹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船角墟的兴衰
1931193749
(原载《恩平报》)
关村圩的兴废
公元1854年位于关村乡与伍边乡赤江村交界1
1934伍良灿的儿子
(原载《恩平报》)
恩平大钟楼沧桑录
1929319312如右图
20今中山西路唱本水客
25000800050010020
25000此二人均为恩平县黎塘人23000
19293271917大跃进时已毁
1931即六天七夜
解放后任恩平县委书记、县长
19477181988
(原载《南方日报》1999年8月11日、《广州日报》1999年9月10日、《南方农村报》2006年12月30日)
恩平的古塔
熙春塔公元1763年上图为1986年重建的熙春塔
文昌塔恩平一中公元1630年
南& 塔公元1763年
盘皇阁1551100
(原载《广东古塔》图文集,广东省文管会出版、《恩平报》1994年11月3日)
古韵悠悠草朗村
著名侨乡恩平市君堂镇,有一个古老的村落——草朗村。随着近年来恩平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这个鲜为人知的古老村落也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它那独具一格、古色古香的风韵(如右下图)。
据村中老人介绍,村中有点30多户人家,全部姓岑。其始祖约在清代中期由粤北的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此。由于初始这里是朗地(当地人称干旱的土地为朗地)且杂草丛生,故立村时取名草朗村。
走进村中,令你感到与众不同的是:清一色青砖瓦房围成的村子,每条巷的巷口都一律以青砖砌成拱形,村人俗称之为“拱门巷”;更为特别的是,走进村中每户人家的房子,你就发现,在房子的廊仔与客厅之间,都砌一道砖墙,在这道砖墙分别砌两个砖拱门,经过拱门才进入客厅。据考古人员说,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形式,不仅在恩平绝无仅有,在五邑地区也不多见。据村中老人说,之所以在巷口和屋内的隔墙建拱门,一是美观,二是有作防御作用。而当时立村建房的祖先是华侨,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这样的建筑特色。
更为令人赞叹的是,巷口的墙顶上都有精美的灰雕,青砖瓦房和屋脊也都塑有异彩纷呈的纹饰和花草雕塑,岭南古建筑工艺在这里可以略见一斑(如上图)。
(原载《江门画报》2005年4月28日)
恩平岑氏大夫祠
&&& 近日,恩平市的考古人员在该市君堂镇高朗村发现了一座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如右图)。该祠堂正门门楣上刻着的“岑氏大夫祠”五个雄劲的大字,引起了考古人员的特别注意。考古人员说,在恩平市的所有各姓祠堂中,通常称“大宗祠”,但没有称大夫祠”的。为什么唯独这座祠堂不叫“大宗祠”而叫大夫祠”呢?考古人员经过一番调查,终于从有关史料和老人中查证:原来,这大夫祠”还有一段不同凡响的历史故事呢!
据了解,高朗村岑氏始祖,是宋代中原一位英勇善战的爱国将军。古代称将军为“光禄大夫”,属从一品的官职。他一生戎马,南征北战,英勇抗击入侵的外敌,屡立显赫战功。受到皇帝的特别嘉奖,并颁下圣旨拨出官银,钦准其建筑纪念建筑大夫祠”。此后,他的后代便以“大夫”命名来建筑纪念始祖祠堂。于是便有了这座与众不同的大夫祠。
现存的“岑氏大夫祠”约建于清代,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大夫祠门前的横梁、石级、立柱、柱基均以花岗岩石精凿而成,山墙上的灰雕以山水花鸟画为主,其穿梁、斗拱和枕墩均有精致的木雕,充分体现了岭南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如右上图)。
(原载《江门画报》2005年1月28日)
(恩平古民居的两个版本)
石头屋舂墙屋银包皮屋五花八门
恩平古民居各有各精彩
鹅卵石垒叠石头屋
如右图6008
两种风格泥砖屋
(下图为那吉镇石湾村用泥砖砌成的小巷和坭砖屋构成独特一景4<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120
夏凉冬暖夹心屋
如左下图古驿(<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火砖屋墙壁似锦锻
恩平独创银包皮屋
三合土筑成舂墙屋
左下图为三合土碉楼10
中西合壁红毛泥屋
如两图又叫子昌楼
(原载《广州日报》2000年4月1日、《羊城晚报》2003年9月14日、《南方农村报》2003年9月27日、《炎黄天地》2000年第2期、《恩平报》2001年1月18日)
(附恩平古民居的另一个版本)
恩平发现独特古民居
(《深圳特区报》2001年8月5日、《江门日报》2000年3月15日、《江门画报》2001年4月28日)
恩平乡村的大钟楼
在著名侨乡恩平市,至今仍保存着两座大钟楼,其中一座在恩城的锦江河畔,大多数恩平人对其很熟悉;另一座则建在乡下的平塘村,至今却很少有人知道。乡下人建大钟楼,不仅在恩平绝无仅有,而且在江门五邑乃至全省也不多见,堪称奇特一景。
这座鲜为人知的大钟楼座落在恩平市平石办事处平塘村。它虽然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仍凸显出其别具一格的典型西洋建筑风格,在村中一片青绿的茂林修竹掩映中,特别引人注目(如上图)。
这座大钟楼为平塘村甄广大、甄广谋、甄广平兄弟三人合资建成。故又名三义堂。据介绍,甄氏三兄弟原在新加坡吉隆坡出生,幼年丧父,生活困顿,日子难过,只好回到祖家平塘村。三兄弟在艰苦环境下长大后,不久在恩城的河南开了一间“大利号牛栏”,从事贩牛生意。赚了一大笔后,三兄弟便合资建了一座风光体面的大钟楼。据说,他们建大钟楼,是想向世人见证三兄弟终于奋斗拼搏事业有成,并让村民欣赏到安装在楼顶上的大钟,听到大钟报时的钟声。
大钟楼建于民国年间。占地面积近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据说建筑设计师是恩平沙湖伍边人,而所有建筑材料全部从英国进口,这是一座典型的西洋风格的建筑,楼高三层,古色古香。其墙体由标准的青砖砌成,“砖路”以灰沙浆涂抹(俗称磨砖口),手工精致,正面墙壁以水泥灰沙批荡,窗楣上和古罗马柱顶端用水泥灰浆雕塑各种花草图案,造型奇妙,工艺精巧,美仓美奂;二、三楼楼底下也都雕有花草图画,手工精细,堪称建筑工艺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
可惜的是,“文革”期间,大钟楼的大钟和部份精致美观的雕塑工艺被当作“四旧”产物拆毁了。自此以后,大楼虽然没有大钟,但当地村民仍然习惯称之为“大钟楼”。(上图为大钟楼的壁画)
(原载《广州日报》2005年9月15日、《江门日报》2005年8月22日、《江门画报》2005年9月28日)
冯如成故乡旅游品牌
“中国飞行之父”在恩平
“中国飞行之父”曾当童工
19031907190992180019111184
冯如博物馆已接待1万游客
681990601013
原载《广州日报》2003年9月6日)
沧桑古刹云松寺
历尽沧桑, 故被称为"火烧寺"和"警世寺"10,,,.,1636年1686年,云深不知处;松老自何年。200,
深云古寺白云封,水影山光匝几重。
睡酣鹤梦三更月,敲碎凡心半夜钟。
借问蒲团读偈者,何年栽杏遍鳌峰。
挥麈生凉风在竹,倚栏无暑日当松。
淡日清风霁色开,春光摇漾入林隈。
&鹿通梵吹花 间出,鸟度钟声槛外来。
曲径穿云怀古木,荒阶卧石长新苔。
松烟昼瞑茶烟冷,怪底山僧定未回。
历尽沧桑:相传,,.,"火烧寺"。1686年..,人是"警世寺"
19583004云松寺
(原载《南方农村报》2003年4月12日、改写后《南方农村报》2007年9月20日重登)
旅游胜地青南湖
1994 326250
青南湖原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天然湖。湖水清澈,碧蓝亮丽,宛若一块明镜,映照着周围的青山绿峰(如右图)。有关这个湖的形成,还有一段美丽的动人的神话故事呢!
19552/2602.4417
如左图30600
19.4129410
(原载《江门好》文集,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炎黄天地》2000年第1期、《侨乡论坛》2002年第1期)
奇特鳄鱼石
(原载《深圳特区报》2000年11月27日、《江门日报》2000年11月23日、《江门画报》2001年2月28日)
清代书院今尚在
600<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图为平康书院
(原载《恩平报》)
恩平有座中西合壁的祠堂
(原载《江门画报》2002年11月13日、《恩平报》2001年3月22日)
(原载《南方日报》1999年8月25日)
石头垒成的六百年古村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630
如左图如右图2
(原载《深圳特区报》2000年11月4日、《南方农村报》2001年8月11日、《南方都市报》1999年10月12日、《江门画报》2000年2月13日)
附记:恩平市那吉镇又发现了两条明代石头村的新闻见报后,广州电视台《华夏奇闻录》摄制组专门到良皮石头村进行了采访拍摄专题片。作者应电视台之约,为期四天陪同电视台一起进行拍摄工作。左、右图为当时广州电视台《华夏奇闻录》摄制组主持人钟亮和摄影助理黄盛光在现场拍摄的情景。
石头村将辟旅游区
(原载《南方日报》1999年5月11日)
下 埒 村 源 考
恩平县古老村庄溯源之一
公元1165年
据说是过去的“下户”
渤海郡(原载《恩平报》)
塘马社历史小考
恩平县古老村庄溯源之二
又名塘马园381931,030
他们来自何处无从查考
3497即今阳江一带公元1264年
(原载《歇马文史》创刊号)
驿&&& 地&&& 村
恩平古老村庄考究之三
县城东一里处公元1478年
(原载《恩平报》)
凹&&& 田&&& 村
恩平县古老村落考究之四
约公元前827年约南宋前期即今恩平至阳江一带
(原载《恩平报》)
仙人塞海奇观
离墟镇约10公里5
当地人称瀑布为洒图③
(原载《广州日报》2000年1月13日、《炎黄天地》2001年第3期、《江门画报》2001年2月28日、《江门日报》2004年2月8日)
歇马古村人杰地灵
430图①为古韵浓郁的歇马村
村名源于历史典故
古村建造别具一格
1314如左图如右图
206 如图⑤
名乡望族人才辈出
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民政部长相当于今台湾省长湾湖列岛<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见歇马房梁氏族谱
重视教育学堂众多
即现在享受奖学金10
文物见证昔日辉煌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400如右图
340凹字100
辉煌村史承前启后
(原载《广州日报》2004年12月2日、《羊城晚报》2005年1月30日、《南方农村报》2004年12月11日、《炎黄天地》2004年第1期、《江门画报》2001年12月28日)
“官第村”将辟为旅游景点
本报一篇报道引来港商投资开发歇马古村
(原载《羊城晚报》2005年4月3日)
恩平古村歇马成广东首个举人村
元旦期间,恩平市圣堂镇歇马举人村风景区隆重开业。歇马举人村风景区是目前广东省内建成的首个举人民俗文化村。恩平又增添了一块旅游“金字招牌”。
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明代以来全村共出过举人以上有功名者近三百人。自古以来就是恩平人心目中的名村,即使在五邑地区,也有“恩平歇马梁,开平沙岗张”之说。据考证,在明、清两代,歇马学子考取封建功名或有封建官职的有670多人,从九品至正二品的官员有430多人,其中获举人以上功名的有285人,当上二品官员的有5人,故此一直被人们尊称为“举人村”。
歇马村梁氏作为当地的名门望族,曾拥有良田万顷、富甲一方和名人辈出的辉煌历史,至今仍保存着一批珍贵文物,一些古迹也保存完好。目前,尚存七间祠堂、200多块举人石碑、清朝皇帝的圣旨石碑、八大旗杆夹及独特的“女人巷”等文物和古迹。在近现代,歇马村的杰出代表是美国空军准将梁汉一。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美国援华“飞虎队”成员,分别在解放前和解放后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另有与红线女齐名的粤剧名旦芳艳芬,还有当代书法名家梁鼎光、香港商界名人梁煜鎏等。
歇马村的文化资源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将歇马村开发、建设、经营成“举人村”旅游区。元旦期间先后接待了从台湾、港澳地区来的旅游者1000多人,成为广东首个以“举人文化”吸引旅客的新旅游点。
(右图为《五邑华侨历史丰碑》摄制组在歇马村采访、拍摄的情况,本片编导为万文杰、统筹为邓灿辉)与恩平市委办冯春猷合作,原载《《羊城晚报》2005年4月3日)
求仕之门话学宫,莘莘学子沐春风。
先贤重教兴庠序,立雪程门国运隆。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又名陈白沙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108<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辽东人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广西举人
898<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附属建筑物
1963<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19651如题图
(原载《江门好》文集,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16日、《广东名胜古迹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原载《羊城晚报》1998年9月13日;《七彩卵石的世界》、《南方日报》1999年5月3日;《再探石头村》、《恩平报》1997年7月29日;《云礼看石》)
图片说明:图1为石头村外景;2为古屋和石巷;3为石梯级;4为菜园石围基;5为石门
石头村细说古老的故事
石作墙垣石似林,石为村落胜黄金;
石真解语留古韵,石不能言最可人。
一位研究古建筑的学者,在旅途中无意间发现学者惊叹不己,因而写下这首诗篇。
325广湛公路1525200
(原载《江门好》文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江门画报》1998年7月13日、《江门日报》2003年11月30日、《炎黄天地》第& 期、《五邑声屏报》)1999年5月5日)
图片说明:图1为石头村村口的大石门;2为石头村鱼塘和闸楼;3为村后的大石门;4为石围墙;5为布满石头的良皮河;6为村中的老石磨;7为掩映在绿树中的石屋
(如右图)
,.203030001000
(如左图)530
(如右图)27(如右图)
(原载《羊城晚报》2002年3月16日、《南方都市报》2002年3月21日、《南方农村报》2006年11月25日、《广州日报》2008年5月27日、《江门画报》2002年4月13日)
&(原载《广州日报》2005年10月13日、《江门日报》2005年9月26日)
一生戎马倥偬& 屡立显赫战功
文物古迹深藏古村
如图①<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20002050
8.80.3(如图②如图③& & 如图④
国难当头赴浙江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200广东战艇
保卫台湾抗倭寇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1060今屏东县21450
镇守福建再立功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壮心不已咯血沙场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66
(与林文斌合作、原载《南方农村报》2003年8月23日、《羊城晚报》2003年12月28日、《广州日报》2003年8月7日、《炎黄天地》2003年第4期,)
石山铭古的三个版本
(之一)平瑶乎?平贼乎?
土名<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
1.6762600一说肇庆通判,恩平人
所刻。专家们认为,此石刻真实记录了元朝统治者残酷镇压瑶胞的历史,是元朝统治者破坏民族团结的铁证。
(图①为石刻,图②为中央电视台《千年珠玑》摄制组在拍摄专题片)
(原载《南方日报》1999年9月8日)
(之二)石 山 铭 古
一说肇庆通判?将此事写成文字,在石山脚下的一块巨石上勒石刻字详细记载,名曰《大田峒摩崖平瑶记》,全文七百五十<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1989
(原载《江门画报》2000年10月28日、《江门日报》1999年12月10日)
(之三)石山摩崖:
铭刻古代四邑瑶民的悲壮
在恩平市北部大田镇一处土名叫石围口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名石山(如右图)。山上奇石耸立,嵯峨错叠。在半山腰中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的左下方,凿有一个正方形框框,长宽各为在1。6米,周边刻有云雷纹,框内刻有文字四十八行七百五十六个字。据广东省一位考古专家和民族研究学家介绍,这是一块古代的摩崖石刻,名为《大田峒摩崖平瑶记》。该石刻刻于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距今巳经有六百五十四年。石刻内容记载的是元朝至正年间,江南布政使(一说肇庆通判,恩平人)吴元良奉朝廷之命疯狂镇压大田地区的瑶民的史实。这位考古学家表示,这是目前省内为数不多的反映古代统治阶级镇压少数民族情况的古代石刻,是元朝统治者破坏民族因结的铁证,它对研究民族历史有重要价值。这位专家说,这块石刻铭刻着六百多年前四邑(今五邑)等地区瑶族居民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
早在宋朝年间,新会、台山、高(明)鹤(山)、恩平等地居住着大批瑶族居民。由于历代朝廷都视少数民族为蛮、贼、盗,不准他们与有汉人居住的地方为邻,迫使他们只得以山头为穴居。瑶民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山寨”,或称“瑶峒”、“瑶寨”,带有一种岐视的含意。
然而,瑶民居住于山头,却是如鱼得水,他们充分利用山头的有利条件,勤劳耕种,节俭过日。瑶民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瑶民分为几种,深居深山少与汉人接触的被称为“高山瑶”或“生瑶”,吃完一山过一山居无定所的叫“过山瑶”,常与汉人友好往来的则叫“良瑶”、“平瑶”。虽然当时巳经是封建社会,但瑶民还是过着原始社会那种刀耕火种的生活。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在耕作上,他们砍光一片山头,放火一烧,用木棍或铁器钻个洞,把种子放下用脚一踏,不再回头管理,收获时有多少收多少。用瑶民的话讲这叫“挨车”。瑶民根据山地的特点,种植的是耐旱粗生作物如黄豆、黑豆、番薯、芋头和三角麦等,作为主要食物;还种植砂仁、藤、楠木,蓝、蕉等,拿这些植物来与汉人交易,换回食盐、布匹等生活用品。恩平市的考古人员曾经在恩平七星坑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数十个蓝染缸,据鉴定和考证,正是元朝年间瑶民用蓝淀染衣服的遗物。这里的瑶民换回布匹制成衣服后,再用一种叫蓝淀的植物染成蓝色,用来穿着。
宋、元朝生活于四邑各地的瑶民,其语言、服饰、习俗、生活等与当地的汉人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瑶民还过着原始社会那种生活,加上受汉人岐视,因此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性格。他们出入带刀持弩,捕兽为食;暇则相聚,饮酒沉湎,击长鼓为乐;烧铁石烙足,故践踏荆棘而不受伤;烈日暴雨不戴笠,以蕉叶遮头;婚不论同姓,或赛于词,以歌相合,居住房屋以草木搭盖。他们饥饿时摘野果充饥。瑶族有自己的族语但无本民族的文字,即有音无字。在他们生活居住过的地方,至今仍留下以其音译出的地方名,例如恩平市的“大田”、“那吉”、“蓝田”、“蓝坑”“地古田”等等。
瑶民的穿着则“男编白雉插首,银环穿耳,银箍匝额,银环饰项,腕带银镤,多至二三双。女筅发以竹,复以花布,如鸟张翼状,衣腹背俱系唐宋铜钱为饰,裙用五色绒彩,织为文绣,短仅至膝。系钱于边幅,行则有声。”瑶民的婚俗,以歌相恋叫“踏歌堂”或“耍歌堂”、“挨歌堂”。瑶族最初严禁与汉人通婚,后来经过几百年的同化,这种习俗逐渐废除。
据广东民族研究学会专家梁廷坤先生介绍,恩平历史上有不少瑶民,但至今却无一个瑶民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朝政视瑶民为盗贼,采取“犁其巢穴,种类无遗”的灭族政策,对其实施军事征剿镇压。自元朝至明朝年间,封建统治者对包括恩平在内的四邑等地的瑶民进行军事征剿镇压有五次,招安三次。他们除了军事征剿镇压外,还重兵严守瑶民出入的路口,控制瑶民的活动。仅一个恩平境内就有十五个屯兵地方对付瑶民。
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开平、恩平两县的瑶民陷入灭顶之灾。朝廷军队分两路,由开平的赤水,一路杀向恩平的白蒙迳,斩首三百余级;抄斩十三条村。血腥飞溅,惨不忍睹。
朝廷除了对瑶民实施惨无人道的征剿镇压外,对幸存者则实行“自首无罪”的政策。所谓自首,就是自愿加入汉族,不再承认为瑶族,不准穿瑶族服装,不准参加瑶族活动,不讲瑶族话,一切都按汉族规矩行事。同时对汉人也作出规定,汉人所需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只能购买本族所卖的,并且不得转卖给瑶族人,否则按通匪论处。由于朝廷的高压强迫同化政策,迫使瑶民接受汉族同化,至明未年间,四邑各地的瑶族最终被汉族同化了。恩平从此就再也没有一个瑶民存在。恩平市大田镇石山的古代摩崖石刻,正是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历史故事。
(原载《南方农村报》2007年5月10日)
恩平历史上的少数民族
一、石刻:公元1353年
二、地名:
三、葬俗:今清湾综合场
四、风俗习惯:
今沙湖镇上凯岗村人实际是镇压——作者注
(原载《恩平报》1994年10月9日)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恩平沙湖陶瓷厂工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