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盘需要分区吗要电脑嘛

电脑硬盘用分区吗?分几个区最好
电脑硬盘用分区吗?分几个区最好
发布时间:责任编辑:邦俊
  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脑,每个人用电脑的习惯也不同,我经常听到有人说&电脑出问题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图:3月份时给旧笔记本新换的机械硬盘,之前电脑会卡一直是硬盘I/O瓶颈,换7200转明显好多了。
  要找人重做系统&之类的话,一听就知道是个小白,有些路是必须要走的,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关于硬盘分区的话,本文就是为你准备的。笔者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有17年了,从还原卡到影子系统,从各种杀软到裸奔&&下面是一些个人对硬盘分区的看法和经验谈:
  电脑硬盘用分区吗?
  用。虽然Windows每个版本都考虑了备份/恢复功能,但是实际使用的效果并不好,为了避免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连累到硬盘中存储的个人资料,最好还是分开存放比较好。
  分几个区最好?
  俩区就够。C盘装系统,其它内容全放D盘,待常用软件安装完毕后(安D盘)、备份一个系统盘的Ghost镜像到D盘,如果很不幸的遇到疑难杂症(中病毒或流氓软件),直接用Ghost恢复系统就好,D盘的软件都不用重装,因为C盘注册表什么的还在,而且好多软件其实脱离注册表也能使用(比如360、QQ、阿里旺旺之类的)。用这个方法能避免日常使用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问题。PS:不用担心什么&软件放C盘运行速度比D盘快&的理论,实际使用感觉不出来。
  系统盘分多大合适?
  个人经验,Windows XP系统盘分20GB;Windows 7/8/10系统盘分55GB绰绰有余(Windows 10用一段时间后系统占用大概30GB)。
  为什么分区不是越多越好?
  (1)因为磁盘碎片整理会变得很麻烦&&当然了,如果你用的是固态硬盘就可以随意了。
  (2)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有一个游戏大概要占用35GB的磁盘空间,可是当时D盘剩12GB,E盘剩28GB,后来我想通了,反正只要不安系统的盘符其实都一样,没必要分出个EFGHIJKLMNOPQRSTUVWXYZ&&
  关于虚拟内存的分配?
  个人觉得以前512MB运行内存的电脑流行时可以考虑手动分配虚拟内存,现在的电脑运行内存普遍都上2GB了,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情况在日常使用时出现的不多,索性就让系统自动分配虚拟内存就好。记住,虚拟内存只是备用应急的,它的效率要低很多。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不要那么纠结 固态硬盘选购五大误区
不要那么纠结 固态硬盘选购五大误区
1评述固态硬盘选购五大观念误区
当前固态硬盘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线,但是笔者浏览论坛发现很多网友对固态硬盘的认识依然很片面,受到老旧思维的束缚,因此笔者打算给予那些对固态硬盘选购还犹豫不觉,以及对固态硬盘认识有一定偏激的消费者,谈及一下笔者自己的观点。
本次笔者将针对五大误区进行评述,目的并非极力推广固态硬盘,而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有写入次数寿命限制?
-固态硬盘使用一段时间会变慢?
-固态硬盘容量太小而价格太高?
-固态硬盘Bug太多技术不成熟?
-固态硬盘到底什么速度才重要?
2固态硬盘有写入次数寿命限制
固态硬盘有写入只有数千次看上去很少吗?
不排除很多人眼看现在主流25nm制程闪存颗粒跌到不到5000次的P/E,让很多人对固态硬盘的寿命唏嘘不已。5000次甚至3000次对于硬盘来说几乎已经是个难以接受的数字,但实际上这个数字一般是厂商标称的最为保守的数值。
固态硬盘主控芯片采用的磨损平衡、垃圾回收策略以及校验算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写入放大这个词是我们此前经常强调的。所以,如果多多注意维护,并且减少进行写入强度很大的企业级应用,实际的使用寿命甚至可以超过这个次数。
两张图表高速我们固态硬盘有多坚挺
理论方面的东西讲得太多实在没有必要,笔者最近收集到了两张图表,可以用来作为参考。当然可能来源不权威,如果你确实不信笔者也没办法。
这个图表描述的是数款处于&耐久性测试&中的固态硬盘,其中蓝条(MWI Exhausted)表示厂商保证的写入量,而在蓝条基础上的绿条(TiB Written)是测试实际写入的数据量。由于各款产品还在测试当中,因此没有横向比较的意义。
可以看到320系列40GB固态硬盘,实际写入量超过了600TB还没有挂掉,即便是定位较低的金士顿V+100 64GB迈过300TB之后还在坚挺。2010年大红大紫的Crucial C300其64GB型号已经突破400TB,而采用SandForce主控的海盗船Force3 120GB更是已经迈过750TB。
这个图标描述的是数款已经完成&耐久性测试&的固态硬盘,即是已经挂掉。其中OCZ Vertex 2 40GB据悉是因为固件故障挂掉,而其他几款,可以看到我们熟知的Crucial M4 64GB在跑了近800TB之后才挂掉。
基于第二张图表的测试结果来看,各款固态硬盘的差别确实不小,但他们都会比厂商保证的寿命更长。我们要算的是,以大家认知程度最高的Crucial M4 64GB,我们能用多长时间?
基于实际使用消耗量的推断
用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愚笨的方法来计算,算上写入放大产生的额外写入量,即便你一天写入100GB的数据,那么750TB可以保证它使用7500天也就是20年。你能想象一款硬盘你会用20年吗。
基于一个实际用户的使用情况,一款用作系统盘和游戏盘的Crucial M4 64GB使用半年后写入的数据量为1.2TB,周期达到了13。掐指一算这个磨损程度还不到1%,广大用户们你们还纠结什么呢?
3固态硬盘使用一段时间会变慢
固态硬盘使用一段时间会变慢
固态硬盘使用一段时间会变慢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之一,速度变慢自然会导致体现的下降,甚至有些用户将性能下降和磨损消耗挂钩。但有的时候这并非固态硬盘的技术缺陷,实际上任何硬盘都会产生速度变慢的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机械硬盘来说,大多数用户都能接受使用时间越长碎片文件越多越需要进行磁盘整理的说法。因为机械硬盘的随机存取操作是个软肋,而大量零散的文件存放在整个分区中自然会造成磁头疲于奔波于各个扇区,造成体验的下降。而这点并不会通过我们常用的HDTune测试出来,无法准确衡量。
保证固态硬盘性能的发挥&&TRIM
对于固态硬盘来说,虽然其随机存取时间速度极快,但是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我们不得不谈及两个问题:TRIM和垃圾回收。
对于TRIM,我们日常在删除数据时,Windows会先标记被删除的扇区,但此时对于硬盘来说该数据仍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就有误删除数据后恢复数据的可能性。在有新的数据将要写入该扇区时,对于机械硬盘来说可以直接写入,但是对于固态硬盘来说必须先进行擦除操作,再将新的数据写入其中。所以长期如此写入数据之前总要进行擦除操作,性能自然逐渐下降。
不支持TRIM的话必须临时进行一次擦除操作
如果固态硬盘支持TRIM,在数据被删除或者格式化分区之后,就会被标记为&无效&,待主控在做垃圾回收将所有的&有效数据&合并时,就会对这些&无效数据&进行擦除再写入的操作,当然使用哪些区块则依赖于磨损平衡算法,两者相辅相成。也就是说,当操作系统有新的数据需要写入固态硬盘时便不必再进行额外的&先擦除&的动作,保证了性能。
垃圾回收是固态硬盘的必备机制也会影响速度
垃圾回收对固态硬盘来说是一项基础机制,而TRIM目前也已经得到了目前所有主流固态硬盘的支持,支持了TRIM对固态硬盘保证性能的发挥非常重要。
垃圾回收,其实就相当于固态硬盘的碎片整理,它是固态硬盘自身的一种机制,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其作用是将所有Block中的有效Page合并到一个新的Block中,并将旧的Block进行擦除,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减少寻址负担,另一方面留出更多的空闲Block。
有些主控方案的速度下降其实是主动的
TRIM与垃圾回收的配合大大保证了固态硬盘性能的发挥,当然针对不同主控最终表现也有差异。基于Marvell 88SS9174主控的固态硬盘在使用90%的容量时都不会产生性能的下降,只有在几乎达到满盘时因为没有连续的空间做多线程并发机制会对4KB随机存取性能造成轻微的影响。
SandForce的性能下降其实是一种主动的限速机制
对于SandForce固态硬盘来说大家诟病的比较多,因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确实会造成性能的降低,实际上这是SandForce机制所在,在用户完成操作系统以及各种软件的部署之后,使用一段时间会将其写入性能限定在原有的60%~80%左右,而在几乎满盘的环境下,由于主控必须做被动的垃圾回收操作造成额外的写入放大,此时SandForce主控也会严重限制写入性能。SandForce主控更多是通过DuraWrite机制保障性能的发挥。
速度下降其实是一种机制而不是问题
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对固态硬盘进行连续长达数小时的随机文件写入操作,必将造成性能的下降,因为此时垃圾回收机制需要不断运作,大量的碎片文件严重影响垃圾回收机制的发挥,从而进入稳定态阶段。然而对于普通的桌面级应用,是不会用到稳定态阶段的。
总之,固态硬盘性能的确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性能下降,但这是SSD各项机制发挥的必然效果,虽然数字层面可能不太好看,但并不是一个&问题&。另外一点其性能差异表现在平台的差异方面,就像高端显卡自然要配合高端的CPU一样,虽然成绩存在差异,但不代表实际体验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4固态硬盘容量太小而价格太高
容量价格以及需求是相互发展的
说到这个替代,很多人会想到价格和容量发展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比如固态硬盘的容价比和机械硬盘相比稍微高个20%到30%,看似就非常完美了。
而基于这个观点,很多人也会认为,固态硬盘容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价格的不断下滑将抑制人们选购传统硬盘的动机。但是无论是半导体存储设备还是磁存储设备,容量的增长都会是持续不断的,而需求也会是不断增加的。
就像2007年硬盘容量已经达到1TB,当时你会认为160GB或者320GB的硬盘就够用了,而现在硬盘容量已经达到3TB,相应的你会认为500GB和1TB是够用的。但是你实际的使用量,还是会远低于你购买的硬盘容量。
容量是发展的,需求也是发展的,只是前者可能快些
固态硬盘也是一样,尽管每GB价格是持续下降的,但是人们对单位价格内容量的需求是持续上涨的。当然整体的趋势是前者稍快一些,但如果你希望把固态硬盘的每GB价格和机械硬盘相提并论,就不太合实际了。
消费者存储需求的增长可能会抵消硬盘容价比增加的趋势所带来的优势,但容量的增加还是会让价格不断下降,两者相辅相成。容量、价格和需求,三者关系看似简单却又很复杂。过分看中单一方面的因素是不可取的。
当然,如果你细数一下过去五年,确实可以发现闪存容量的增长确实快过了传统硬盘容量的增长,达到40GB或者60GB的容量我们已经可以接受了。然而这些并不表示闪存的增幅不会受到技术限制。
固态硬盘和传统硬盘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
固态硬盘的优势永远是速度快、集成度高、易于多变,闪存能够进入PC系统作为存储设备是理所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其容价比增加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我们需求的增长速度,加之今后一段时间TLC良品率的不断增加还会进一步降低固态硬盘的成本,并且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增加并可能代替传统机箱显示器分离式的传统PC,固态硬盘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将传统硬盘赶出这些设备变成了定局。
短时间内固态硬盘不可能取代传统硬盘
但如果你需要一台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乃至企业级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基于磁记录技术的硬盘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所以笔者的观点是,固态硬盘的普及不代表替代传统机械硬盘,两者各司其职,分别面向不同的设备和消费者。断定一种产品取代另一种产品的说法是片面的。而且当前固态硬盘你完全没必要和机械硬盘比容量,后者也没有必要跟前者比性能。
5固态硬盘Bug太多技术不成熟
成熟这个词永远是相对的
很多人喜欢将市面上大众用户还无法接受的产品挂以&技术不成熟&的称号,但是,成熟这个词永远是相对的。产品发展到任何一个阶段,都会产生对应的技术支持或者解决方案。我们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过去的问题自然会觉得当时是不成熟的,但实际情况也许是,当时的解决方案对于当时的产品来说已经是非常合适的了。
就像一个25岁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人可能就要比大学生成熟一些,但这个人在一个40岁的成功人士面前肯定又是幼稚的,而这个40岁的人在面对一个80岁阅历无数的老者面前,又可能会显现出一些不成熟的表现。
不能因为Bug而否认这一产品
同时,这种所谓的&技术不成熟&都指代哪几个方面呢?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大家都看到了,2011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320固态硬盘出现的&8MB门&,SandForce固态硬盘出现的&死机蓝屏(BSOD)&故障等等。笔者相信每次新一代的固态硬盘的发布都会伴随着很多问题的出现,这属于产品推出后的评估工作。
SandForce的BSOD故障
笔者的观点是,固态硬盘的主控和固件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如今固态硬盘已经到了量产的阶段,在企业级应用中也开始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很多固态硬盘的故障发生于非正常的刷固件、热插拔等操作,而固态硬盘本身所造成的诸如&8MB门&或者&掉固件&等问题可能来自于固态硬盘的ECC校验算法不完善,或者其他问题等造成系统卡死或者蓝屏死机等现象,然而这依然是少数现象。
即便你来看机械硬盘,在2008年希捷发生过的&固件门&事件,你能够简单归功于机械硬盘技术不完备吗?在方面,苹果的iPhone4在发布之初也经历了&死亡之握&事件,任何新的尝试都可能会产生问题,这是发展的必然。
固态硬盘市场从SATA2.0转向SATA3.0时代就已经淘汰了诸多厂商,目前市场的主力来自SandForce、Marvell、Samsung以及JMicron,这些都是技术过硬的厂商,他们目前也在积极研究配合1x纳米级制程闪存的新一代主控产品,一方面配合新的闪存接口规范达成更高的性能,另一方面也在于继续增强ECC校验机制。回到本页的观点,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仍会爆出一些Bug,但这决不能成为否定这种潮流的唯一理由。
6关于固态硬盘速度的两种片面思维
固态硬盘只是开机速度快而已?
很多人纠结于网上的宣传并产生思维定势,认为固态硬盘只是开机快一些,没有必要为省了十几秒的开机速度而去花费上千元购买SSD,同时也会怪罪媒体受厂商宣传之力,极力推广这个产品并打压传统机械硬盘。
首先,以笔者的使用情况来看,如果你使用Windows7系统,而且可能会安装很多应用程序,那么4GB内存是必须的。加之内存价位现在仍处于低点,以及64位操作系统的过渡,配备8GB内存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基于此选择,笔者一直持有的观点是:当你的电脑配备了足够的内存容量,同时配备了主流的7200RPM硬盘,那么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其实不必一定购买固态硬盘。然而当你用一段时间的固态硬盘之后,你依然会发现对系统整体的流畅性确实提升很大,根本不想在回归到传统硬盘中。
多任务永远是SSD的优势
我们经常见到的固态硬盘的评测都是从理论层面通过数字对比产品的优劣,但没有用过固态硬盘的用户依然感受不到其优越性。如今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使用电脑,这就需要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如聊天、网页浏览、网络游戏、文件,或者你是一个设计工作者需要开启多个PhotoShop、DreamWeaver等等。无论是在不同软件之间切换,或者是新启动某个程序,或者只是新点开一个文件夹,这些细小的操作,SSD都无时无刻地体现出优势,对比SSD和传统硬盘你就会明显感觉得出来,绝非只是开机快的炫耀产品。
别太过纠结固态硬盘的某项性能参数
另一种片面思维就是过分看重固态硬盘的某项指标,固态硬盘的确是小文件操作占优,并反映在4KB随机存取操作方面。如果你看笔者所做的年终横评,你会发现基于Marvell 88SS9174主控的美光M4以及浦科特M2P在QD1下的4KB随机存取操作上领先SandForce产品。
但事实上,笔者认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到底是25MB/s还是30MB/s,反映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加载一个游戏的关卡,你的固态硬盘可能比我们的固态硬盘快2秒钟,但却分别比机械硬盘快20秒和18秒。所以,从机械硬盘换为固态硬盘是质变,同时代相似价位的同容量固态硬盘之间不会对Windows下的桌面应用产生太明显的感受差异。所以,过分追求4KB也是不理智的。
总结:如今固态硬盘已经来到了消费级市场当中,虽然产量规模依然很小,但笔者看好后续几年的发展空间,本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强力推荐大家购买固态硬盘,只是我们应该放弃一些陈旧的观点,比如寿命限制、性能下降或者Bug等等。固态硬盘的发展历程中绝不缺乏部分&臭名昭著&的主控或者解决方案,但是2012年已经和年不可同日而语。
最新台式机硬盘文章
搜索关键词一台电脑能用2块硬盘吗?可以的话怎么设置?
一台电脑能用2块硬盘吗?可以的话怎么设置?
08-10-27 &
可以的,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具体的安装设置办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用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何安装第二块硬盘 由于现在的软件越来越大,原来的老硬盘已经不堪使用,想趁现在硬盘大降价的时机买块大硬盘,又担心买回来不会安装。为此,编者特地组织了这篇稿件,希望能帮助朋友们轻松地完成双硬盘的安装。 一、安装第2硬盘的先决条件 如果有了第2块硬盘,也并不表示一定就能装上电脑使用。因为除了要有两块硬盘外,还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正常使用两块以上硬盘。 1.有新增硬盘的安装空间 这个问题不大。因为所有的机箱内至少有两个5寸安装框(光驱尺寸),就算光驱占用一个,应该还空一个,如果你新加的硬盘是昆腾“大脚”,那么正好直接安装;如果新增加的是3寸硬盘,那么就必须有3寸盘的安装位置,如果没有就必须找一副硬盘支架或安装框(见图1)将硬盘安装在支架或框上后再安装在机箱中的 5寸框内。 2.机箱电源能满足新增硬盘电源需求 一般机箱中的电源输出功率都在200W以上,按理说加块硬盘应该没问题。但如果你的机箱内已经增加了Voodoo类显示子卡,另外又使用了内置“猫”甚至还有什么视频采集卡等,那么就要考虑电源是否还能再提供12W左右功率去支持一块硬盘。现在的硬盘正常运行时约需消耗12W电功率。以昆腾 (Quantum)“火球”为例,容量为6.4G的硬盘需要电源提供约12W(5V650mA和12V720mA)功率。希捷(Seagate)盘虽然大都不标电流参数,但其功耗和昆腾盘差不多。就是功耗最小的西数(WD)盘也只比其它品牌同等规格硬盘低20%左右。所以在增加新硬盘前不妨检查一下机箱电源输出功率,如果小于230W应该换成230W或更大些的电源,以防增加硬盘后电源功率不足出麻烦。 3.尚有空闲的硬盘线插头 现在586以上电脑主板都能提供2个EIDE接口,可接两根双插头的40芯硬盘线(数据线)挂4块IDE兼容设备,按一般的配置两根电缆可接四块诸如硬盘、光驱或ZIP高密软驱等IDE设备。但如果你只有一条40芯数据线,就赶快再买一根预备着。 二、硬盘的主、从状态设置和安装 当以上几个条件都具备后,在安装到机箱中以前还将两块硬盘按自己的意愿分别设置成主盘和从盘,这样安装后才能被系统接纳正常使用。主、从盘的设置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完全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见图2)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 (Cable select)的跳线方法。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所以这里只将昆腾和希捷硬盘的跳线方法简单介绍如下,对于其它品牌硬盘可以参照进行。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以昆腾“火球”EX 6.4GB盘为例,其主、从盘设置跳线可按图3中的说明进行。希捷盘可以说是跳线等标志最详细的硬盘,以希捷ST33221A为例,硬盘上不但印制了跳线说明而且还标明电源线和硬盘线的正确联接方法。其主、从盘具体跳线方法和说明同样也可参考图3。跳线时前三种设置比较常用,后两种即“与非ATA兼容设备合用”和“容量小于2.1G(4096柱面)”两种设置笔者也没用过。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3.合理联接双硬盘 一般情况下硬盘和光驱可以按在机箱中的安装位置就近联接,但考虑不同型号、规格的硬盘以及硬盘与光驱的之间数据传输率不同,所以可根据具体IDE设备的实际情况按以下方法联接。 双硬盘同线联接 如果新加硬盘与原使用的硬盘型号或接口标准(指电脑启动时检测并显示的硬盘和光驱接口类型如Ultra DMA 2或Mode 4等)相同时,可以联接在同一根硬盘线上。 双硬盘分线联接 在大多数人的电脑中是将硬盘和光驱分别接在第一(Primary)硬盘线和第二(Secondary)硬盘线上,用意是不想让速度慢的光驱影响速度快的硬盘。因此我们在增加第2块硬盘时同样可以按此思路将速度慢的硬盘当从盘与光驱使用同一条硬盘线。 4.新增硬盘的安装 安装不同规格的硬盘 现在我们使用的硬盘是以3寸盘为主,因此如果我们机箱中找不出安装3寸盘的合适位置,就必须使用前面所提到的硬盘支架或适配框,然后再安装在5寸框中。 正确联接电源线和硬盘线 在硬盘固定好之后,我们可以按确定好的主、从盘来联接电源线和硬盘线。 三、主板BIOS中需设置的项目 在硬盘安装并联接好后,就可以给电脑加电进入CMOS进行必要的设置。增加硬盘只要对CMOS菜单的“STANDARD CMOS SETUP”和“INTEGRATED PERIPHERALS”两项中部分内容进行设置就可以了。 1.“STANDARD CMOS SETUP”设置 在此项中主要是设置硬盘的IDE联接类型。过去我们必须在CMOS中为硬盘输入柱面、磁头数和扇区等参数。而现在我们只要将CMOS主菜单中“STANDARD CMOS SETUP”项中将要使用的接口都设置成“ATUO”即可(见图6)。以后当电脑加电时检测到某一端口接有硬盘,会自动对其进行正确的设置,然后将硬盘接口类型和参数显示在屏幕上。 虽然也能事先用COMS菜单的“IDE HDD AUTO DETECTION”对已经安装的硬盘进行检测,然后按提示设置参数并将接口类型设为“User”,这样从理论上说可以使电脑启动时速度快一些,但笔者仍然建议先设成“AUTO”,这样方便安装第二块硬盘。 2.“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 在这一项中我们需要设置硬盘的接口标准、硬盘Ultra DMA接口的支持,主板上的IDE接口有效等。具体设置内容见图7。 当CMOS中的必要设置完成后退到主菜单按“F10”键 或选择“SAVE & EXIT SETUP”退出CMOS重新启动系统,如果此后电脑正确检测到所有硬盘和光驱并能正常进入操作系统,那么就一切“OK”了,此后你就可以按自己的意图去处理了。反之电脑没有能正确检测到所有硬盘和光驱,那么就是在安装或设置中出现问题,或者是新加硬盘与原硬盘甚至与主板之间出现了兼容问题,如果这样可参考以下情况处理。 四、安装双硬盘时需注意的问题 1.优先选择与原硬盘同品牌的硬盘 在新增或升级硬盘时,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因为不同品牌硬盘在同一条硬盘线上使用可能会出现兼容问题。 如果电脑启动时检测不到或只检测出一块硬盘的情况时,在确认两块硬盘跳线设置都没有错误前提下可先断开原使用的硬盘再重新开机,如果这时电脑能检测出新加硬盘,那么就是两块硬盘兼容有问题。解决方法是将新硬盘放在第二硬盘线上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同一硬盘线,那么就将两块硬盘的主、从关系对换一下,如果开机后一切正常那么就只好保持现状了。 2.注意同线联接的其它IDE设备主、从设置 如果新增加的硬盘与光驱等设备一起接在第二硬盘线上时,要注意光驱等设备的主、从盘设置不与新加硬盘相冲突,否则也会出现主板检测不到新增硬盘或者找不到原光驱问题。 3.硬盘与主板的兼容问题 根据笔者使用经验,2G以上容量的硬盘很少出现与主板IDE口的兼容问题,但1G以上,2G以下的硬盘可能会与主板出现冲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调整一下跳线方法试试。 4.双硬盘联接同一硬盘线时避免超频 从某种意义上说,硬盘超频比CPU超频更危险,因为硬盘超频失败将可能破坏盘上数据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同一根硬盘线挂两块硬盘时比只挂一块硬盘超频的成功率要低(负载重,数据脉冲畸变更严重),因此要充分了解自己所用硬盘的超频性能,除昆腾和西数盘(可能还有其它品牌)硬盘外,绝对不使硬盘工作在 (75/2)或(112/3)MHz以上时钟频率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进bios调一个为主硬盘
一个为从硬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但要设置好主从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只知道可以,但怎样设置我也懒得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需要设一个主硬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设置下跳线(主、从)就行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现在的硬盘基本都是SATA传输了 无需对硬盘后面的跳线进行设置
因为主板上SATA的插口已经默认主从了 SATA1默认为主 后面的都是从盘
如果是老式的硬盘传输
那么就需要设置硬盘跳线了
设置跳线的位置就在硬盘后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设主从就行了。
有个笨方法,先把两块硬盘装上去,如果先启动的不是你要的那个,线换一下就行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的 !要设置主盘次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电脑的几个磁盘分别用来放什么东西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脑的几个磁盘分别用来放什么东西好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有必要固态硬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