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手机信号增强方案麦琼方联系方式

偏远山区群众对旧衣物需求仍较大,但是捐赠衣物时请注意这些……-百色新闻网偏远山区群众对旧衣物需求仍较大,但是捐赠衣物时请注意这些……作者:百色新闻网 / 公众号:bsxww_yjrb发表时间 : 在百色城,位于中山二路电信公司宿舍B栋前的车库是不少市民熟悉的旧衣物接收点。每隔一段时间,收集人“扁担姐”麦琼方就会将这些旧衣物整理打包好,送到偏远山区有需要的人手中。麦琼芳在整理旧衣物。(网络图片)收集捐送旧衣物30多年,麦琼方有着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偏远山区对旧衣物的需求还有那么大吗?在捐衣送衣的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近日,记者又来到麦琼方的旧衣物接收点。旧衣物温暖困难群众心“这几年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偏远山区对旧衣物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麦琼方告诉记者,她为贫困老乡送旧衣物30多年了,这几年感觉城里的旧衣物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而偏远农村对旧衣物的需求依然比较大。在城里,年轻人的衣服更新换代很快,有些才穿了没几次就不穿了,有些甚至吊牌都没剪就一起打包过来了。像这样的衣服,对于山区群众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对我们来说是旧了,但对他们来说还很新。”麦琼方说,一些村民供孩子上学已经很不容易,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城里孩子淘汰的半新旧衣物到了那里很受欢迎。在这些旧物中淘到一件T恤、一个背包、一双球鞋,孩子新学期的装备就齐了。穿上麦阿姨送来的衣服好开心。(资料图片)在一些偏远山区,村民经济条件有限,家里的铺盖往往只是勉强够用,一些家离学校远的孩子平时要住校,拿不出多余的铺盖该怎么办呢?于是,出现了三四个孩子共用一套铺盖的现象。“盖得到脖子盖不到脚,冬天孩子们冷得睡不着。”麦琼方说,看到这些孩子生活条件这么艰辛,她感到很心酸。于是,除了旧衣服外,旧被子也是她重点收集的。这几年,每到毕业季,麦琼方总会收到百色城不少中学、高校毕业生们捐赠的旧棉被。就在不久前,麦琼方刚刚收到外地一商会捐赠的新棉被,目前这些新棉被已陆续发放到巴马、阳圩等地的偏远乡村小学。衣物捐赠点不是垃圾回收站“说了很多次,可还是有人把这里当垃圾回收站。”麦琼方告诉记者,这些年她收到的旧衣物五花八门。尽管多次强调,但仍然会收到很多不合适的旧衣物。比如一些穿过的内衣内裤、袜子,烂得不能再穿的鞋子,甚至旧衣物上还有用过的尿不湿、卫生巾。“人家虽然穷,可是也是有尊严的。”麦琼方称,如果这些东西就这样直接送到贫困老乡手中,那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侮辱。所以,每次整理收集到的旧衣物时,她都要仔细检查把这些不合适的东西捡出来扔掉。一些市民的不自觉,也加大了她的工作量。衣服送到贫困老乡手中。(资料图片)那么,什么样的旧衣物才适合捐赠呢?麦琼方告诉记者,除了内衣内裤、袜子这些贴身衣物不要外,其他能穿得上的衣物都可以,外套、保暖衣尤其需要。每到冬季,被子、褥子也很紧缺。所以,家里有这些旧衣物的市民,都可以捐出来。好心人的帮助让她坚持至今出名前,麦琼方收集旧衣物主要靠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老熟人捐赠,2012年《乞讨百家米 养育状元娃》的报道出来后,很多人认识了她,得知她常年收集旧衣物后,全国各地都有人给她寄来一包又一包的旧衣物。“我能坚持那么多年,离不开这些爱心人士的支持。”麦琼方说,这些热心人也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有旧衣物就收集起来,到一定的数量就打包自费给她寄过来。其中,麦琼方印象深刻的是重庆一位姓万的先生,他每年都会给麦琼方寄旧衣服,已经坚持了五六年。此外,万先生还专程来过一趟百色,和麦琼方到巴马去献过一次爱心。“像这样的支持者,真的很让人感动!”麦琼方说,一般外地朋友寄衣物前都会详细询问需要什么样的旧衣物,然后洗干净打包得整整齐齐地寄过来,到时候就不用重新挑拣了。志愿者加入爱心团队力量大十几年前,麦琼方名气还没这么大,收集到的旧衣物也没那么多。那时候,麦琼方常常趁着天气好带着寄宿在家里的孩子们一起分拣、清洗、整理。这几年给麦琼方寄旧衣物的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她的精力大不如前,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几年多亏了像小张夫妇这样的志愿者,我感觉后继有人了!”麦琼方口中的小张名叫张金华,四川成都人,夫妻俩在百色摆摊做点小买卖。几年前,张金华得知麦琼方长期收集旧衣物并经常下乡发放,于是加入麦琼方的队伍。平时一有空闲,张金华和妻子就带着女儿到麦琼方的旧衣物捐赠点帮忙挑拣整理。每次麦琼方下乡送旧衣,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张金华的私家车还常常被无偿征用。麦琼方和张金华将堆放在车棚的旧衣物转移到新建的小仓库里。采访时,张金华正和麦琼方一起搬运收集到的旧衣物。原来,旧衣物接收点长期设在车棚里,衣物存储不便。这不,几天前张金华刚将大院里一个废弃的花廊改造成了一个小仓库。张金华手脚很麻利,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堆成小山似的旧衣物就差不多被他搬完了。“四点半他要赶到一个小学旁摆摊卖棉花糖,去晚了学生走光了就没生意了。”麦琼方说,小张夫妇都是做小生意的,能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跟她收集捐送旧衣服,让她十分感动。来源:百色早报作者:吴东萍编辑:橘子值班主任:权晓莺相关文章猜你喜欢悦生活Realife偏说的文字频道即通国际货运品橙旅游叶檀财经#统计代码女子收集旧衣物送给山区 资助87个孩子18人考上清华北大
来源:新华网
麦琼方成家后,与同样富有爱心的丈夫一起挑衣服下乡,还把有困难的老人、小孩接到家里住。他们家人口最多的时候16人,包括8个收养的孩子和5个孤寡老人,以及夫妻俩和他们的亲生儿子,一个星期能吃90斤米。
要养活这么多人,夫妻俩的经济压力可不小。2000年,家里有8个孩子上大学,其中有6个考上国内名牌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夫妻俩拿起来开心地看了又看,但关上房门却又偷偷落泪:孩子的学费和伙食费怎么办?&我家五兄妹的房产证都拿去抵押给孩子读书,整个家族能帮的都帮了,我母亲80多岁了还去银行做担保,为了孩子们上学。&麦琼方说。
虽说从麦琼方家走出了众多名校生,但也不乏调皮的孩子。麦琼方从隆林带回来的一个苗族孤儿,初一时受人挑唆离家出走,麦琼方和丈夫请了十几天公休假,满城寻找孩子,后来在社会青年常出没的街头找到了他。
&因为沾上了毒瘾,他身体消瘦,肋骨和锁骨也被人打断了。&事情过去那么多年,麦琼方想起当时的场景仍忍不住落泪。夫妻俩心疼地把孩子接回来,反锁在屋里。孩子毒瘾发作时,狠狠地咬在麦琼方的手腕上,直到现在还留有牙印。
后来孩子被麦家走出去的一个哥哥接到广州军区生活,在哥哥的调教下,他逐渐改过自新,考上了香港大学。孩子带着录取通知书回来后,感激地对麦琼方夫妻俩说&你们永远是我亲爸、亲妈。&
再苦再累,麦家永远充满着温馨的气氛。直到2005年,麦琼方的丈夫意外去世,中年丧偶的她哭成泪人,整整三年沉浸在悲痛中。但是挑衣服下乡、收养孤儿、帮助老人的步伐依然没有间断。为了维持生计,麦琼方甚至打起了三份工。
她曾有过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每当看到山区的老人、小孩穿上衣服时满足的笑容,她又忘却了所有的苦。在麦琼方的丈夫去世后一直陪伴她的邻居谢燕宁说,别人做好事都是量力而行,只有麦琼方,一股劲往前不知回头。
一棵大树:托起孩子的明天,只愿他们开枝散叶播撒大爱
麦琼方养育过的87个孩子,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学,18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如今47人在国外工作学习。有人说,这么多有出息的孩子,每人给她寄点钱,她也就不愁没钱花了。但她并不这么认为,&我不要他们的钱,他们有能力就去帮助更多的人,从中也能体会麦妈妈是怎么过来的。&
让麦琼方无比自豪的是,她的孩子如今也在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美国、英国等地的孩子组建起爱心网络,发起援助非洲等行动,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
麦家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甚至想把自己娇生惯养的孩子送来改造。&我教不了他们知识,我只能教会他们做人。&麦琼方说。让孩子自食其力,让孩子学会感恩,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奋发图强。
她持之以恒的善举逐渐被人们所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爱心行动中。朱铭峰,一位生意人,近两年来只要麦琼方一个电话,他就开车陪同麦琼方一起送衣服下乡。麦氏扁担终于可以功成身退。
在山区里,村民们挑选衣物时的喜悦感动了每一个前往送爱心的人。在百色右江区汪甸乡六核村东谷屯,轮椅上的山村教师谭保华指着身上的衣服说,&我穿的衣服都是麦姐带过来的,山村受到她很多资助。&九旬老奶奶远远看到麦琼方就张开双臂,等待快步冲上前的麦琼方。麦琼方在东谷屯接济了两位孤寡老人,每次送衣服过来总会专门进家门看看她们,帮她们解决困难,就像女儿一样。
在麦琼方家的墙壁上,贴着一副孩子们送的&爱心树&,树上满满地写着祝福。这棵树,如同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只有她的坚强矗立,不断输送养分,孩子们才能茁壮成长,开枝散叶。阳光和雨露,是孩子们回赠给她最好的礼物。她别无所求,只愿孩子们不断地向上伸展,播撒大爱。
原标题:中国网事:一根扁担,一个女人,一棵大树——麦琼方和她的87个孩子
编辑:徐园园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新华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手机用户8709648
3229人关注
【创艺乐翻天】亲子互动、亲子手工…我们和孩子一起成...
每逢佳节胖三斤
但这个春节 你可能胖十斤
因为万众 ...
验房又要上线了!俗话说的好“拿房不验房,装修算百忙...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分别于日和3 ...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此页面内容不存在
点击下图 [] 继续阅读该文章
“ 他们是我们身边并不起眼的人,但他们却以凡人善举树起了公民道德的坐标,他们就是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今天下午,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评选在南宁揭晓,最终评选出3个特别奖、10个新闻人物奖。获奖楷模中,有人民教师,有公务人员,有高级技师,有城乡居民,有退休职工,还有高中学生。那些感动过我们的人和事,撑起了广西一方水土的精神脊梁,鼓舞更多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实践自己的广西梦、中国梦。日报哥呼吁,大家都来关注,都来传播,也是一种善举。有你参与,才是大爱!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特别奖莫振高赵文强陈业远、莫宏珍祖孙二人新闻人物奖冯可波唐翠玉陈春林侯长亮廖国锋黄振曼麦琼方宁少琼南宁市逸夫小学三(五)班家委会韦清萍、覃钰菲母女二人主办方——指导: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自治区文明办、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背景——广西公民楷模评选活动开展至今已是第四届。今年的评选活动于4月23日启动,入围的20位候选人,是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各媒体推荐的30名参评对象中筛选出来的。戳链接→通过几个月的大众投票,以及评委会初评、终评,组委会审定等程序,最终冯可波等2015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脱颖而出,并选出了莫振高等3个广西“公民楷模”特别奖。声音——评选的过程既是一个宣传典型的过程,又是一个提升全民素质的过程,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此次受表彰的公民楷模,来自普通群众,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可信、可亲、可敬、可学,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具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自治区文明办主任杨征文也许,每个楷模只是一颗星星,而他们的身后,却是满天星光;也许,每个楷模只是一棵小树,而他们的身后,却是莽莽林海。在每一年的评选中,我们不断感受到,一位又一位公民楷模,出现在我们身边,聚合成一股股澎湃的社会正能量。广西公民楷模以自己朴实无华的言行和执着的道德坚守,把自己的价值观融入中国梦斑斓的世界里,他们是中国梦的个体化、现实化和日常化。公民楷模生活在平地上,却用朴实的德行隆高人格的海拔,影响着复杂的世道人心。他们作为新闻人物,也在传递着我们媒体倡导的时代良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叶乐阳感动是一种力量他们活在我们心中特别奖01莫振高——校长爸爸感天地推荐人:南国早报记者 蓝锋 黄乒宾从教40年,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并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日,莫振高因突发疾病离世,各类社交平台上,对莫校长的怀念、追忆如潮水般“刷屏”。4600多名在校学生自发熄灯默哀致敬,上万名校友自发从世界各地赶回段,送他最后一程。现场直击——莫振高的妻子黄西彦,与推荐人蓝锋一起走上了现场。而蓝锋也曾是都安高中的学生。他回忆起在校时那些点点滴滴——每天早上6点叫学生起床的校长,晚上11点才回家的校长,下雨天叫收被子的校长,天冷了叫学生添衣的校长……莫校长的爱,让我毕生难忘。演播现场,观众以阵阵掌声表达敬佩与追息,掌声久久不能停息。▲推荐人蓝锋(右)回忆莫校长的点滴。▲现场观众被莫振高的事迹感动流泪。推委会颁奖词:你的为人,如友如父;你的故事,如泣如诉。你把一切,献给了孩子,献给了教育,直至春蚕到死、蜡炬成灰。你的离去,苍天含泪,大地悲鸣。这是无法忘却的纪念,校长爸爸音容长在,天下桃李四海芬芳。特别奖02陈业远 莫宏珍——救人献身永流芳推荐人:南国早报记者 陈羽日,在合浦县西场镇下那隆村,16岁的莫宏珍和他73岁的外公陈业远为救14岁不慎跌入海里的少年陈伯钧,先后跳下海里。14岁的少年获救,但祖孙俩却被海浪冲走,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场直击——莫宏珍的姐姐莫霞珍在看到弟弟与外公生前的事迹,低下头拭去夺眶而出的泪水。推荐人陈羽说,花季少年选择义无反顾去救人,外公在自家孩子危难时选择先救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个时代特别难能可贵,在这个时代尤其值得传颂。▲莫宏珍的姐姐莫霞珍(中)代弟弟和外公领奖,强忍悲恸。推委会颁奖词:花季少年,因为救人被海浪越推越远;古稀外公,救起了他人,却没能和外孙一起重返海岸。生命无价,你们无憾献出;见义勇为,再添绚烂之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谁说你们已经葬身大海,你们开启的是更加久远的生命漂流!特别奖03赵文强——瑶山扶贫好公仆推荐人:广西日报记者 罗侠86本扶贫笔记、21张手绘扶贫村草图……赵文强短暂的一生致力于为金秀瑶族自治县脱贫、致富。他被誉为“中国扶贫好主任”。日,这位中国扶贫好主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现场直击——赵文强的妻子覃干鸾来到现场代赵文强领奖。当推荐人罗侠知道赵文强事迹的时候,赵文强已经去世。“去年我在来宾大瑶山进行扶贫采访时,听村民们纷纷说起一个人,村里的路桥都是他修的,但他却突然去世了,村民们想要去送他一程。”经过询问得知,这人正是赵文强。罗侠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赵文强的故事,了解为扶贫做出贡献的基层干部,他们正在为广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努力着。▲推荐人罗侠讲述报道赵文强的采访故事推委会颁奖词:一生扑在扶贫上,百姓冷暖放心头。86本扶贫工作笔记,21张手绘贫困村草图,见证了您扎根基层24载的精彩人生。真心公仆,您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直到生命的尽头,破解了“我瘦天下肥”、“我贫天下富” 的真谛。感动是一种力量他们平凡而伟大十大新闻人物①冯可波——大爱之家真情铸▲冯可波(右)推荐人:南国早报记者 王春楠南宁有一家名为“大爱之家”的慈善机构,由南宁市市民冯可波创办。从事慈善事业22年来,冯可波救助了许多流浪人员,为他们提供遮风挡雨的地方。现场直击——问起当初为何要资助流浪者,冯可波说,在小时候,他曾两次遇难,都因为爱心人士的帮助脱险。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将这份爱心传承下去。推委会颁奖词:公益事业,你一做就是20多年;大爱之家,你主导创办后日益壮大。流浪者来到这里,得到温饱得到尊严;流浪者走出这里,自食其力融入社会。因为有你,慈善事业更亲善,因为有爱,和谐社会处处家。十大新闻人物②唐翠玉:爱心妈妈美名扬▲唐翠玉(中)在谈到她多年来受到的误解时,忍不住流下了泪水推荐人:广西日报记者 欧乾恒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山深处,有一名村妇,十年如一日敬老、扶孤、助残,她被称为“爱心妈妈”。她就是唐翠玉,2014年5月,她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受到总书记的接见。现场直击——主持人问唐翠玉,那么多年的敬老扶孤,有没有遇到什么质疑和误解?唐翠玉当场落下了眼泪,她梗咽地说,不管别人怎么误解,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推委会颁奖词:深山一村妇,美名天下传。你,十年如一日,敬老、扶孤、助残。正是你的博爱,温暖了孤寡老人们的心窝。“爱心妈妈”,老人们对你的称呼令人百感交集;美丽人生,你的无私奉献令人感动落泪。在山谷的寂寞角落,你是那块最光亮的翠玉。十大新闻人物③陈春林:背父上学大孝女▲陈春林的班主任谢崇燕老师(右)推荐人:广西日报记者 蒋勤她9岁失去母亲,14岁父亲偏瘫。从此,她开始“背父上学”。她是陈春林,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孩。一年后,她以7科全A+的成绩考进贺州高中。2015年1月,她被题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在全国票选名列第十名。现场直击——陈春林因学业繁忙,未能到达现场领奖。陈春林的班主任谢崇燕老师代她领奖。他说,春林是个坚强乐观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学生,他感到很骄傲。陈春林的父亲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已经逐渐康复。推委会颁奖词:母亲早逝,父亲瘫痪,弟弟幼小,你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全家的重担。你说:“爸爸在,家就在!” 你知道,你不垮,家不倒!带着父亲去上学,大孝之举感动中国!孝顺女,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十大新闻人物④侯长亮:山区支教写青春▲侯长亮推荐人: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毅来自湖南的侯长亮,从2011年大学毕业开始,就在广西支教,一个人教语文、数学 、体育、美术、书法……给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全面有趣的知识。现场直击——侯长亮说他喜欢用书信与学生交流,他说,“山区的孩子内向,孤僻,我愿意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他表示,会继续他的支教之路,让更多的山区孩子受教育。推委会颁奖词:教书育人终不悔,三尺讲台写春秋。由于你在大石山区的驻足,孩子们的心灵得以翱翔。为了信仰和梦想,艰辛与苦楚都化作了快乐与自豪。你是一点“萤火”,为山区教育而守侯;你是一支蜡烛,为山区孩子而长亮。十大新闻人物⑤廖国锋:蓝领焊工成大师▲廖国锋推荐人:南国今报记者 辜丽娜他曾经是一名不起眼的劳务派遣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成长为一名技术大师。他是廖国锋,现在的他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近百万元!现场直击——廖国锋一上台,就给全场观众朗诵了三首自创打油诗。他说,“在台下看了那么多公民楷模的事迹,我觉得我很渺小。”谈起他从一个劳务派遣工拼搏成为大师的经历,他说,无论什么岗位,都要勤奋,一个人没有勤奋的精神,就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推委会颁奖词:你是外国人眼中最刻苦的电焊工,你是荣获“广西最美劳动者”称号的高级技师,你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你的一条技改建议每年可节省百万元。工业时代,需要你这样的产业工人;大国重器,岂能缺了你这样的名匠大师。十大新闻人物⑥黄振曼:毕生耕耘育红米▲黄振曼(右)推荐人:南国今报记者 黄显巧黄振曼今年已经77岁高龄,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水稻研究。退休后依旧放不下他的水稻,继续埋头钻研。2013年,他成功用红米不育系培育出国内第一个红米杂交稻。人们称他为“广西袁隆平”。现场直击——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黄振曼老先生仍然精神抖擞,并继续坚持自己的研究,表示要再攻破红米水旱杂交稻、黑米杂稻。他在现场信誓旦旦地说,“我还年轻,我还能再活30年!”他是“年轻的77岁红米之父”。推委会颁奖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从60年代开始研究水稻杂交育种,多少汗水滴到泥土里。你,76岁高龄攻破红米杂交稻,多少激情播撒在稻田中。你,被人们称作“广西袁隆平”。 你的眼里为什么时常含笑,因为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十大新闻人物⑦麦琼方:扶老助幼显大爱▲麦琼方推荐人:南国早报记者 李俭芹54岁的麦琼方,助人为乐35年。她有87个儿女,只有一个是亲生的。她的87的孩子里,90%都读了大学;她替27位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送终。因为麦琼方多年来的善心,认识她的人都会亲切地唤她一声“麦姐”、“扁担妈妈”。现场直击——麦琼方笑着流泪,她坦言,这么多年,这么多困难,都被孩子们放学回来的一声“妈”所化解。这30年来,她感受到的是母亲的责任,是子女的责任。感谢家人的支持的理解,她希望,这些曾经资助过的孩子,在有能力回馈社会后,能尽自己所能在自己的城市帮助更多的孩子、老人。推委会颁奖词:1979年起,你开始用扁担挑东西下乡,帮助老人和孤儿,35年来,你挑断扁担几十根。你有87个儿女,90%考上了大学,却只有1个是亲生的。你替27个老人送了终,却拒绝了老人的身后财产。人间有大爱,助人无止境。一家非亲非故,却胜过五代同堂。十大人物⑧南宁市逸夫小学三(五)班家委会:能帮就帮好集体▲南宁逸夫小学三(5)班家委会代表推荐人: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他们因为孩子上学读书,聚成了一个大家庭。2015年2月,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河南来邕务工人员吴旭光突然病倒,急需高昂的治疗费,孩子也面临失学。这个大家庭在了解情况后,立刻成立爱心基金,通过社交媒体募捐、义卖,为吴旭光众筹善款近20万元。现场直击——南宁市逸夫小学三(五)班家委会代表说,“大家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困难。作为家长,我们希望能帮就帮的精神影响下一代,并传承下去。”推委会颁奖词:一个河南孩子,因为你们的爱心义卖得到了救命钱;一群自家孩子,因为你们的言传身教理解了“能帮就帮”;社会各界,因为你们的示范带头而聚沙成塔。三(五)班家委会,用平凡的举措,树立了家长新风。十大新闻人物⑨宁少琼:和谐邻里热心人▲宁少琼推荐人: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占玲2013年10月份,宁少琼住进南宁西乡塘区梧桐苑社区。入住的第一天,她发现社区内有很多腿脚不方便独居的老人,从那天起,她就开始了照顾社区内孤寡老人的爱心路。逢年过节,她给孤寡老人包饺子,组织茶话会。现场直击——宁少琼认为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应该的,她希望自己能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一直发扬,传承下去。推委会颁奖词:谁说城市里人与人冷如冰霜?谁说城市里邻里不相往来?是你,让我们重新领略守望相助的美好;是你,让我们依然相信——远亲不如近邻。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人与人心灵的交流,需要你这样的热心肠。十大人物⑩韦清萍、覃钰菲母女:敢于担当讲诚信▲韦清萍推荐人:南国今报记者 刘思艺柳铁一中的高三女生覃钰菲有一天晚上不慎撞倒一位老人。她没有逃避责任,而是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医院。她的母亲韦清萍得知后,向单位请假一个月,帮女儿精心照顾住院的老人。“撞人事件”覃家花费了近7万元。现场直击——哪怕高额的治疗费、赔偿费,让本就清贫的家庭负担沉重,但韦清萍母女从未后悔过。她说,健康最重要,钱还能可以挣回来,世上没有后悔药,无论有多艰难,为了心中的那份担当与责任,都必须去承担。推委会颁奖词:在撞人后,有人选择逃逸,而你,一位高三女生,选择的是积极应对;面对巨额医疗费,有人选择逃避,而作为女孩的母亲选择的是担当。你们母女用行动践行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美德。你撞倒的是生命的无常,扶起的却是人性的永恒!颁奖典礼将于10月10日22时许,在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播出。文|广西日报记者 玉颖、见习记者 张安然图|广西日报记者 车伟强视频|广西新闻网编辑▕ 张安然 沈 程广西新媒体出品主
展开全文﹀女子收集旧衣物送给山区 资助87个孩子18人考上清华北大
来源:新华网
麦琼方,一位年近六旬的妇女,36年来,她一次次用扁担挑起衣物送进山村,30多吨衣服温暖了山区群众;80多个贫困孩子伏在&麦妈妈&的肩上走出大山;20多个孤寡老人在晚年找到了&女儿&。
一根扁担:挑起30多吨衣服下乡
&你家不穿的旧衣服给我吧?&麦琼方收旧衣物,在广西百色出了名。在她家楼下的车棚,好心人默默地放下旧衣物就走。有人说如今山区人民富裕了不缺衣服,但麦琼方说:&当你亲眼看见了,就知道村民们缺不缺。&
5月的一天,记者募捐了满满一车旧衣服来到麦琼方家。麦琼方开心地收下这些衣物。在此之前,她已经收集了好几麻袋衣物,正准备打包送进山里。
汽车盘旋在南方喀斯特地貌的蜿蜒山路上,麦琼方指着山谷里的小路说,&以前没通车时,挑衣服进来就走下面的小路。&那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30多年来,麦琼方不知来回走过多少次。
1985年的一天,麦琼方独自挑衣服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的一个村庄,经过一段悬崖路时,不小心连人带物掉进了10米深的悬崖。从那次以后,她的腰就经常痛。
不过这些陈年旧事,在麦琼方见到山区里的一张张笑脸时就忘却了。30多年来,她的足迹从百色城区,延伸到田林、隆林、凌云等县区的数十个偏远村屯。&光靠扁担挑下去的衣服估计有30多吨,不包括这几年用车送下去的。&麦琼方说。
麦琼方的扁担,挑坏了一根又一根。她的扁担,不仅给山区人民挑来了衣物,也挑起了山里娃的上学梦。三年前,麦琼方从巴马的一个小乡村&捡&回来一个&儿子&。由于家庭贫困,父亲重病,成绩一直很好的刘庭锋被迫辍学,下乡送衣的麦琼方听说了此事,在与刘父商量后,把他带到百色上高中。
&老妈对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给了我们继续读书的希望,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刘庭锋说。
一个女人:87个孩子的妈妈 27个老人的女儿
说起做好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麦琼方还是个20岁出头的姑娘,偶然间跟同事下乡游玩,看见村里的老人小孩衣食无着,内心很受触动。
再后来听说有个孩子考上了桂林的一个中专,苦于没有路费、伙食费不读了,麦琼方着急了,&那个年代,孩子考到城里的学校,村子里都是敲锣打鼓庆祝的。&回家的路上,麦琼方思前想后,可以怎么帮帮他们。
麦琼方当时只是百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勤杂工,每月工资47元。母亲鼓励她说:&你先资助那个孩子上学,你没有钱了我再给你。&从那时候开始,麦琼方就&一发不可收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麦琼方一筹集到衣物、粮食,就往山区里送。
原标题:中国网事:一根扁担,一个女人,一棵大树——麦琼方和她的87个孩子
编辑:徐园园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新华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手机用户8709648
3229人关注
【创艺乐翻天】亲子互动、亲子手工…我们和孩子一起成...
每逢佳节胖三斤
但这个春节 你可能胖十斤
因为万众 ...
验房又要上线了!俗话说的好“拿房不验房,装修算百忙...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分别于日和3 ...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区贫困儿童联系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