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的梦想世界白雪公主更显几分什么

当前位置: >
遍地白雪的冬天作文350字
www.0s.net.cn 350字
时间: 16:05:01
遍地白雪的冬天作文350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雪,白白的,一片一片的,慢慢地,飘向大地。有的也喜欢往河里钻,像跟我们玩捉迷藏,一下子,就不见了。  走出房门,遍地都是白雪,小草、小花也都失了颜色,变白了。奇怪?树上怎么会有小红点呢?会不会被打伤了?可走近一看,梅花,在雪中盛开,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盛开。而我,从不会这样,从不会因为做不出来,而坚强,而是渐渐迷失自己的方向,失去了光泽。  站在树旁,往四处张望。不知什么时候,小朋友们都跑了出来,在白雪皑皑的冬天里玩起了堆雪人、打雪仗&&这么一个一个的做出大雪球,好似在比谁做出的雪球最大。可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雪付出的种种贡献。  当然,冬天里的颜色是说变就变的。下了雪,一片都是白色的。白雪仙子可以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决不会被人发现。雪一化,房屋上的颜色,花朵的颜色就都显了出来,五颜六色的。一到夜晚,天就暗了下来,什么都看不见,一片黑色。  花红柳绿是春天的景色,郁郁葱葱是夏天的景色,果实累累是秋天的景色,可我都不喜欢这些,因为我喜欢的是遍地白雪的冬天呀!关于冬天的作文:冬天的精灵雪作文350字
  冬天的精灵欢快的,在天空中笑着,跳着,风与她嬉戏,不一会儿,地上已经出现一层白霜,她便从天而降,把地上应得分外白,分外亮,把灰白色的天空映得越发惨白。她就是雪。  自古以来,雪就被人们赞扬。从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民间认为,雪是丰收的瑞兆,不然,&瑞雪兆丰年&是从哪里来的?  看!那有几个小孩在堆雪人,打雪仗,好不活泼快活。他们拿了许多东西,有锹,胡萝卜等。他们先用手堆起一个小雪球,之后,几个孩子用铁锹运雪,剩下的孩子,用手把雪人的身子做出来。用圆圆的石头做扣子,安在雪人的身上。之后,又用一部分雪做雪球,安在雪人的身上,让它成雪人的头。又用圆圆的石头做眼睛,胡萝卜做鼻子,用小手画一条线,做嘴巴,用小桶做他的帽子,用树枝做手臂,用一条废布作围巾,。突然,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笑声,如溪水般快活。原来是打雪仗的孩子满身都是雪,大家嬉笑成一团!一会儿,孩子们都变成了&圣诞老人&了!  雪,你是冬天的精灵;你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你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预兆;你给孩子们带来了欢笑。关于雪的作文:冬天里的雪作文350字
  哗!哗!哗!哇!天空下起了白色的雪,就像梨花瓣一样从天而降,只不过这棵树有点大而已,因为这是&&天。  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好像舞蹈家从空中舞动一般,那姿态优美动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袄一样。  当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时,你踩在上面,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动听,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公一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  打雪仗是我在冬天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尤其雪下的很厚的时候我就喜欢和伙伴在一起打雪仗,你给我扔过来一个雪球我给你扔过去一个雪球,多有趣呀!大雪过后,去到屋外你就会看到有很多很多的和我年龄一样大的孩子,在外面玩雪。奇怪的是他们看上去好像一点也不次。也许是因为快乐大于寒冷,所以他们才会看上去不怕冷!冬天的雪,并没有带给人们寒冷,相反却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因为,在雪中他们可以和自己的伙伴拉进距离。而且,在雪中可以享受到春天、夏天和秋天享受不到的快乐!我喜欢冬天的雪。家乡的冬天之去年的那场雪作文350字
  去年家乡的冬天,下雪了,好冷呀!  那天早晨,不经意间,窗外已经飘起了雪花,向绒花般的小雪密密匝匝,从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滑落到地面,凌空出现了无数道弧线。小雪随风旋转着,飞舞着,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遍布了整个天空。  仿佛天女散花,无尽无止的白雪飘扬在空中,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树叶上,瞬间,万物被雪悄悄掩盖了本来面目,取代的则是一层薄薄的&白绸缎&。眨眼的功夫,雪花点缀了万物,使一切变得如此神秘。  哪里都弥漫着无数只六角小精灵,它们无声无息地用魔棒将世界焕然一新。调皮的小精灵无拘无束地在空中轻盈飞舞,俏丽多姿,兴许是它们在天宫太闷了,想出来跑跑吧!那精致的雪花一落在地上,就融化成了  水,真是让人惋惜!在融化的雪水中,模糊地映出一个清亮崭新的世界。  渐渐地,雪变小了,植物像是吸足了营养,在向雪不断招手,以感谢对自己的恩赐。  不一会儿,雪停了。空气全无了那股混浊不清的气息,一股令人神清气爽的空气迎面而来。万物像被刚刚洗刷过一样,那么崭新。每一棵树木都是傲然挺立,在风中微微地摇曳着,那种韵律不免让人想到来年金秋大丰收,也使我憧憬下次飘大雪的日子,是的,都已经不远了。关于雪的作文:冬天的雪作文350字
今年的冬天,雪一夜一夜不停地下,整整下了十几天。雪不停地变着魔术,一会儿纷纷扬扬落下,像美丽的玉色蝴蝶,像吹落的蒲公英,像随风飘舞的柳絮,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夹着北风,飘飘悠悠,轻轻盈盈地落下。一会儿又像撒盐,专门往路人的脖子里钻,凉丝丝的。一会儿又像鹅毛,只需一夜就能让大地一片白茫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雪花送给大人的惊喜,摇落树上的积雪,一场&雪雨&就哗啦一下倾盆而下。 路边矮矮的冬青树上厚厚的雪,远远望去像一朵朵浪花。那是送给路人的惊喜。 又白又厚又松软的毯子,那是雪花送给孩子们的惊喜。不一会儿雪地上就留下了一串串涂鸦般的小脚印,而雪地上堆起的一个个神态各异的小雪人,那是孩子们送给雪花的礼物。一条条冰道,那是雪花送给孩子们的玩具,而欢乐的笑声是孩子们送给雪花的礼物。孩子们感谢雪花,在雪地上不停地欢呼、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还有的张开小嘴,伸出舌头去品尝雪的味道。我和小伙伴们忘记了寒冷,一起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真开心啊!欢乐的笑声回荡在冬的世界里。 冬天的雪带给孩子们的是无尽的快乐,带给大人的是说不出的惊喜!冬天的雪作文350字
  一年中,有生机勃勃的春天,有烈日炎炎的夏天,有天高气爽的秋天,还有银装素裹的冬天。在这四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中,我最喜欢冰清玉洁的冬天,尤其是喜欢冬天特有的景观&&雪。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时,我总会忍不住感叹:多美的雪花啊!又小、又轻、又柔,就像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了一下翅膀,一片片洁白的小羽便飘飘悠悠地落下来。雪花逐渐变大了、变厚了,地上变得密密麻麻,就像有人用力摇晃天上的玉树琼花,它那洁白无瑕的花瓣纷纷落下,吸引了陶醉在这冰雪世界中的我。  冬,一个安静无声的名字。雪静静地下着,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只有孩子在雪中玩耍,他们的脸蛋通红通红的。冬,是一位不爱说话的老爷爷,陪伴着我们走进银色的世界。那雪洁白无瑕、晶莹如玉,落在地上,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层雪白的地毯。我最喜欢在厚厚的雪地里行走,回头望着自己留下的脚印,心里快活极了。  我喜欢雪,也爱雪。雪中充满了我的欢声笑语,雪中的每一个足印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每一个足迹都是笑语一串,串起我们美好的童心。  啊!冬天那美丽的雪,我爱你!冬天的白雪作文600字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的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弧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  雪静静地飘着,坐在教室里的我,好像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看着那雪,我心想:这是多美的雪啊!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而被这小小的却又晶莹的雪?  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足以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  看着窗外的雪,深切切的,时大时小,时隐时现,这不正是我们千丝万缕的情绪吗?但又像海水一般汹涌,无情地在我脸上划过,我想:雪啊,你足够淹没一切吧!但当你平静时,那乖巧的样子,足以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怜悯,让人不得不心动&&  校园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他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校园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轻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空中呆久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  听,&丁丁当当&,偶尔有几片雪花落在了栅栏上,一会儿却又落在地上,好像跳高选手,时不时发出一些清脆的敲击声,似乎在空旷的操场上举行着一场热闹非凡的音乐会,然而,那纯洁的雪花最终还是化成了水,依附在栅栏上,风儿呼呼地吹着,它们摇摇欲坠,摆着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直到现在,雪还在下着,一切好像成了透明的,万物像刚刚洗刷了一样,那种韵律让人憧憬着下次飘雪的日子。  我爱白雪,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冬天的雪作文350字
  冬天来了,天气开始变冷。树梢上的叶子被风吹得只剩下一两片了,地上的草也枯萎了。  天空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忽然从天空中飘下一朵朵美丽的雪花,有一朵落到我的鼻子上。我感觉到了它的清凉在我的鼻子上很快地散开,变得不再冰冷。雪愈下愈大,莫越过了20分钟,天空中已下起了鹅毛大雪。被它覆盖过的房顶已经变得一片雪白,那些松树已经变成了一棵棵美丽的圣诞树,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雪白的地毯。这种景色会让紧张工作的人们一下子放松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一些年轻人带着老人和孩子在雪中开心地照相,摆着各种poos。还有那一对对情侣,在雪中欢快的玩着、约会着。看那些淘气的孩子们都放下手头的学习跑到外面来堆雪人,有的孩子在地上滚雪球,有的在给雪人画笑脸,有的还偷偷地把妈妈的胭脂粉拿了出来涂在雪人嘴上,给雪人身上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在学校里还有有许多孩子在打雪仗,有的滚雪球,有的拿着学球往敌人身上砸,真是各有分工呀。给冬天添加了别样的色彩。  雪,真美呀!她带着我们回到了童年,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活。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http://zuowen.0s.net.cn/.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0s.net.cn,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链接!
遍地白雪的冬天作文重显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重显(980~1052),宋代云门宗僧,北宋遂州(四川遂宁市船山区)人。俗姓李,字隐之。家世豪富,以儒业传世。幼受家学,而志存出世,乃以妙龄离俗入道,投益州普安院之仁诜出家。初习经律,兼涉世法。受戒之后,唯专定业,得法于复州北塔之智门祚禅师,依止五年,尽得其道。后隐于钱塘灵隐寺三年,乃出住苏州之翠峰寺。次年转徙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海众云集,大扬宗风,乃有云门宗中兴之祖之称。又以师久住雪窦山,后世多以“雪窦禅师”称之。于皇祐四年入寂,世寿七十三。谥号“明觉大师”。遗有明觉禅师语录六卷、碧岩集百则颂,及诗集瀑泉集行世。
重显自幼读书善于抓住要点,下笔敏捷。在成都普安院从僧仁铣剃发出家受戒,到大慈寺听元莹讲唐代宗密的《圆觉经略疏注》,对其中“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沉”语句(出自宗密的序)产生疑问,反复质询元莹,但对师所答不感满意。元莹劝他南下向请教释疑。于是,重显离开四川后先游历今湖北地区,曾在郢州(治今湖北钟祥)的寺担任知客,与来挂单的一位禅僧议论当年法眼宗文益与赵州和尚的侍者关于“柏树子”公案的一段对话,认为文益肯定赵州侍者所说“先师无此语”是有道理的,说:“宗门抑扬,哪有规辙乎!”受到旁边一位名为韩大伯的禅僧的讥笑,认为他“智眼未正,择法不明”,并撰偈表述己意,受到重显的器重,由此二人结为知交
。《宋代高僧云门宗大师重显考略》(《空林佛教》2009年03期),有助于重显研究
重显到复州(治今湖北天门市)北塔崇胜院参谒云门下二世光祚,礼拜为师,在他身边修学五年。某日晚,他向光祚提问:“古人不起一念,云何有过?”光祚前后两次用拂子击他,他由此得悟。(《雪窦塔铭》)
重显离开光祚之后,先到庐山林禅师的寺院居住一段时间,后到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县)景德寺担任首座,曾为众僧讲解后秦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是他的幼年旧友,天禧()年间任池州知州,曾引用儒家《中庸》、《大学》并引证《楞严经》中与禅宗相似的语句询问重显。重显对他说:禅宗与“教乘”(传统佛教和禅宗以外诸宗)尚且不一致,何况《中庸》、《大学》!希望他给以启示。重显弹指一下说:“但恁么荐取!”据说立即省悟。重显后来打算游历在今浙江境内的钱塘、西兴、、雁荡山,但建议他到杭州灵隐寺,并且为他写给当寺珊禅师一封推荐信。重显到了灵隐寺,却没有向住持出示的推荐信,在僧众中修持三年。后来奉使浙西,特地到灵隐寺访重显,竟在上千普通禅僧查找到他,对他甘于寂寞的风格表示敬重。苏州吴江太湖有座小岛名洞庭山(现称西洞庭山),那里有座寺院叫翠峰禅寺,当时正缺住持。经推荐,当地迎请重显前往担任住持,在此近三年时间。
宋仁宗天圣初年(1023),出知明州(治今浙江宁波),派专使携带疏书到苏州吴江洞庭迎请重显赴任雪窦山资圣寺住持。吴江洞庭的信众不愿重显走,与明州专使发生争执。为此重显升座普告大众,说“僧家也无因无必,住则孤鹤冷翘松顶,去则片云忽过人间,应非彼此殊源,动静乖趣”,表示既不忘洞庭信众的信任和照顾,又应顾念明州太守(知州)千里遣使的诚意,“且佛法委自兼住持”,希望洞庭的信众能够谅解【《雪窦语录》》卷一,《大正藏》卷四七,674a~b。关于重显与的关系,请参考《嘉泰普灯录》卷二二《修撰曾会》。】。宋代类似事例很多,反映当时各地竞相迎请著名禅师担当寺院住持的社会风尚。
雪窦寺在今浙江省奉化市,原是宋初法眼宗僧、《宗镜录》作者延寿(号智觉)开创并住持的寺院。廷寿上承属于雪峰义存法系的玄沙--罗汉桂琛--法眼文益--天台德韶,属雪峰之下第五世,因此《雪窦塔铭》称重显为“雪窦山第六世祖”。
重显住持雪窦寺之后,实行禅寺仪规,重整寺众参禅修行和生活规范,并且清理周围环境,使寺院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远近禅僧前来参谒和受法者日多。《禅林僧宝传·重显传》称:“宗风大振,天下龙蟠凤逸衲子争集座下,号云门中兴。”
对禅宗抱有浓厚的兴趣,曾与“清长老”(当为云门下三世、天童寺怀清)参究唐代赵州和尚“勘破婆子”的公案,重显到雪窦寺后又将此公案向重显请教,重显予以巧妙点示。重显一日入城化缘,想到州府拜,看门人以公文规定“止绝僧道投刺”为由将他拦阻。重显不得已以偈相寄,曰:“碧落烟凝雪乍晴,住山情绪寄重城。使君道(按:此道是指所奉为政之道)在未相见,空恋甘棠(按:甘棠借喻地方官,此指曾会)影里行。”后来,回偈曰:“劳劳世务逐浮沉,一性澄明亘古今。目击道(按:此道是指佛教所说真如佛性之道)存无阻隔,何须见面始知心。”可见二人是彼此敬重并且互相理解的。此后派人请他相见,以带有禅机的语言问他:“道存无阻(按:真如、真心无所不在),因甚入来不得?”重显大概想到是破例接见像他这样的僧人,于是请他以后不要将自己入府拜访的事告诉别的长老。在离任赴越州新职之时,重显一直相陪送到越州,并且在那里住了数日才辞归,表示今后即使“千里万里”还能相见。重显有地方长官作外护,应当说对他在明州雪窦寺传法、扩大云门宗的影响是帮助很大的。
重显一生担任住持31年,仅在雪窦寺就长达29年,名闻遐迩。经驸马都尉李遵勗(?~1038)的奏请,仁宗皇帝赐于紫衣。又经(998~1065)的奏请,敕赐明觉大师之号。重显在得到敕授时,特地集僧上堂说法,其激动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其中的“道无不在”的思想不同于《老子》,“故天有道以轻清,地有道以肃静,谷有道以盈满,君有道以敷化。”表面上看四句大体与《老子》三十九章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以为天下贞”相仿,但此道非彼道,《老子》以“一”即为“道”,而禅僧体悟“道”能够止息“无明”烦恼的“风浪”,达到解脱,非意识觉知。可以认为,他所说的“道无不在”的思想是蕴含沟通在世与出世、佛法与王法的伸缩空间的。重显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六月十日去世,年七十三岁。雪窦重显的弟子很多,《雪窦塔铭》谓有150人,《五灯会元》卷十六载录著名弟子11人,其中最有名并且影响大的是在越州天衣寺传法的义怀禅师,在北宋中后期著名的云门宗禅僧中有很多人出自重显-义怀的法系。
现存雪窦重显的禅法语录虽然数量不算少,然而其中从正面论述佛法道理和禅法意义的却很少。不用说这是拘于禅宗认定的语言文字不足以表达禅法和解脱之道的见解。尽管如此,如果仔细阅读和玩味重显的语录,仍可以大体探究出他的真正的禅法主张。下面扼要地介绍重显的禅法见解、传法方式及其。
(一)强调解脱之道的普遍性,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法也称为佛道,在佛教内部不同派别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然而无论怎样解释,皆具有佛的说教,引导信众达到觉悟解脱(“成佛”)的道理的意思。唐末五代兴起的禅宗,对的解释更加灵活,在有的场合它也就是禅法、心法,有时甚至也被赋予与被作为世界本原、本体和解脱内在根据的真如、佛性等相通的含义。在各地中的参禅过程中,经常有人问:“如何是?”这与问“如何是佛”、“如何解脱”等没有根本差别。在一般情况下,禅师对此是不作正面回答的,认为用任何语言文字解答都不完全,最好的回应是沉默无语;有时不得已便借用某些不相关的话或作出某个动作来搪塞过去。
雪窦重显传播禅法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有关修行和解脱成佛问题几乎都回避作正面解释,虽撰述大量文字,但也很少直接明快地宣述佛法内容。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透过他在各地寺院上堂说法的言词大体探测出他的禅法主张。重显曾上堂说:
一切法皆是佛法。,非为正观,一切法即非佛法。赏个名,安个是,立个非,向什么处见释迦老子。还会么?(以拄杖卓地一下)各请归堂。
佛教所说的“法”意为一切事物和现象,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语言概念,其中自然包括一切文化形态、各种思想学说。重显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说自然、社会和身边一切东西皆是佛法。他在这个场合似乎不是强调世界一切皆是真如、佛性或心性的显现,而是侧重强调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参究自然界和社会、日常生活、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达到觉悟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同时他又提出,如果“非为正观”,即没有树立正确的见解,大概如同唐代义玄《临济录》所说的“真正见解”,那么,对这种人来说,一切法就不是佛法。何谓“正观”,他没有说,按照禅宗的一般说法,不外是持有诸法空寂、不二思想和“无念”、不执著语言文字等观念。他特别提出,如果认为周围事物是实有的,并且有所执著,进行思虑分辨活动,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赏个名”),进而判断有无与是非等,就离开真正的佛法了。他质问说:如此则向哪里寻找释迦佛呢!最后他询问门下弟子是否懂得其中的道理。
既然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无所不在,那么在逻辑上就给禅师传授禅法带来极大的自由,既可以说,也可以沉默,还可以借用动作以至棒喝来代替说法。这种做法,便给门下弟子及参禅者领悟佛法提供很大的想像空间和回旋的自由。从、石头到他们的著名弟子,乃至五宗创始人临济义玄、沩山灵祐和仰山慧寂、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云门文偃、法眼文益等人,虽然传法方式不尽相同,然而皆以这种理论为前提来传授禅法,以灵活形式接引学人,即所谓“大机大用”,并用,。
重显说法方式有些像云门文偃,正面说法极少,对于诸如“如何是”、“如何是祖师”、“如何是教外别传”、“如何是佛”等问题,几乎都回避正面回答,只是据场合随意答之。他的答语与弟子的问话皆不扣题,然而如果依照“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前提,又不能不说一切回答是沾边的。
重显说法经常引用云门文偃的语录。一次他上堂举云门的语录:“尔若不相当,且觅个入头处,微尘诸佛在尔舌头上,三藏圣教在尔脚跟底,不如悟去好。还有人悟得么【 《雪窦语录》卷二《明觉禅师后录》,《大正藏》卷四七,682b~c。《嘉兴藏》本与《大正藏》本的中的两个“悟”字有误,此据《云门语录》卷中改。】?出来对看。”然后加以评量(“拈语”),说:“然则养子之缘,争(怎)奈压良为贱。其间忽有不甘底(的)出,掀倒绳床,岂不是大丈夫!然虽如此,且问据个什么?”(《雪窦语录》卷二《明觉后录)【《大正藏》卷四七,682b~c。】云门原意是据大乘佛教所说佛、佛国无量无边,并且佛与众生、世与出世、理与事彼此圆融的理论,说无数诸佛就在你自己的舌头上,三藏佛法就在你身边,如果你自己尚未觉悟,就应从参究自己身边的事做起。重显对此是同意的,然而他大概同时又认为,按照一切法皆为佛法的道理,也可以不作这种表述。所以他说,如果有人听完云门的话,可以起来将云门坐的禅床推倒。不过又提出,若这样做必须有个前提,即自己要有根据,懂得这个道理。
大乘佛教的佛(法身佛)、真如、法性、佛性的普遍性思想,特别受到中国佛教学者的重视和发挥,以、华严、为代表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对此作有不少论述。雪窦在说法中一般对此不再的论证,而是直接以此理论为前提传授禅法。他某日上堂,对僧众说:
粪扫堆上现丈六金身,遇贱则贵;赤肉团(按:指心)上壁立千仞,遇明则暗。底(的)衲僧,试辨雪窦为人眼。
说在粪堆上显现的丈六佛身,虽所在的地方污秽卑贱,然而它本身是高贵的;重重欲望烦恼和妄念充斥在心性之中(“壁立千仞”),虽处在清净之地,也是黑暗的。重显让弟子们对此作出判断,辨明他讲此话的用意。他在这里是发挥了大乘佛教的佛身无时不在,无所不现的思想。他曾举其师智门光祚的语录:
僧问智门:“如何是佛?”云:“踏破草鞋赤脚走。”僧云:“如何是佛向上事(觉悟成佛之事)?”云:“拄杖头上挑日月。”意为佛就是穿着草鞋到处行脚的僧人,也是普通的众生;修行成佛之事不离日日月月的寻常生活。重显以“千兵易得,”对此话表示赞赏。【《雪窦语录》卷三《拈古》,《大正藏》卷四七,687b。】在《雪窦颂古》第十二则公案是宋代云门宗禅僧洞山守初一段语录:有人问洞山:“如何是佛?”洞山答:“麻三斤。”对此,重显作颂曰:金乌(按:日)急,玉兔(按:月)速,善应何曾有轻触,展事投机见洞山,跛鳖盲龟入空谷。花簇簇,锦簇簇,南地竹兮北地木。因思长庆、陆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 大意是,日月迅速,应善于顺乎自然地生活修行,如果想效仿当年参谒洞山问法那位禅僧,想从别人那里求得什么是佛的答案,那便好像是跛鳖盲龟进入山谷那样无所适从。花拥锦簇,南方长竹,北方生木,是天然自成。想当年,大夫(曾任宣歙观察使)曾向南泉普愿问法而得悟,福州长庆院大安禅师作“”表示:得悟是应当哭还是不哭呢?重显认为应当笑而不应当哭(“合笑不合哭”)。可见,重显对于诸如佛是麻三斤之类的说法是很欣赏的。
对来说,佛法无所不在,重要的是意味着作为佛性、自性的心法无所不在,在自己身上有无佛性,能否成佛。唐代有篇假托《肇论》作者后秦僧肇名义伪造的《宝藏论》,在宋以后禅宗丛林很有影响。此论发挥大乘般中观和思想并吸收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和论证模式,将具有本体、本原意义的道、与法性、、真如、佛性、法界、虚空、如来藏、真一等概念融通使用,统称为“宝藏”;说天地万物和社会君臣、父子、尊卑等级及相关伦理皆起源于非空非有的真际、真一或道,亦即佛性等;一切众生皆具此真性;又以法性空寂和“佛性平等”、“佛性普遍,无有凡圣”及真妄不二为根据,反对“修身心而觅道”,舍妄求真,称“圣人不断妄,不证真,可谓万用而自然矣”【《宝藏论》有《广照空有品》、《离微体净品》、《本际虚玄品》三品组成。载《大正藏》卷四五,143~150页。】。
重显在说法中一再引用《宝藏论》,然而却从不标明出处。他一日上堂说:古人道:其为也形,其寂也冥,转变天地,自在纵横,河沙而用,混沌而荣,谁闻不喜,谁闻不惊。如何以不价之宝,隐在阴入(按:指五阴、十入,此指众生之身心、人)之坑。(《雪窦语录》卷二《明觉后录》)然后以拄杖击地一下,说:“打破了也,宝在何处?”所引“古人曰”即《宝藏论》的话。大意是:非有非空的真道、,虽无形无相,然而是造就有形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虽本性空寂,但作用自在无穷;就众生而言,天生秉有此无价之宝。重显在引述此语后,以动作和问话来提示弟子直探心源,省悟自性。然而表示如果有人执意地要以道或为禅观的对境,他也不赞成。他曾上堂引《宝藏论》中“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按:此指或称道、理)”的话之后,接着说:“挂在壁上,达磨九年不敢正眼觑着,如今衲僧要见,劈脊打!”(《雪窦语录》卷二《明觉后录》)
传说当年菩提达摩在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端坐面墙”,使心与外界完全隔绝,凝心入定,通过“舍伪归真”使心“与理冥符”(“理入”)【见《景德传灯录·达磨章》及《二入四行论》。参考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第2章第3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然而重显解释说,达磨壁观不是以理、道或佛性为对境,执著地观想,奉劝弟子也要如此。这实际是依据了禅宗南宗的“无念”禅法,似乎也受到《宝藏论》所说只有无取、无舍、无修、无证才能“”真理的思想的影响。
唐代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曾对弟子说,每人的心中(“肉团心”)都有一位“无位真人”,经常在脸面(“”)自由出入。当有弟子问这位无位真人是什么时,他答:“无位真人是什么干!”(《临济录》)他实际是用无位真人比喻每人的精神、灵魂(神明),认为这就是大乘佛教所说的每人先天所秉有的佛性;又认为它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完全表述的,如果非要问它是什么,也不妨称之为干屎橛。当年雪峰义存听说此话,用戏谑的语言说:“临济大似个!”“白拈贼”原意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劫贼,义存以此来称赞玄义的禅机超凡。重显某日向门下僧众引述(“举”)这段公案之后,说:“夫善窃者,神鬼莫知,既被觑破,临济不是好手。”当日又特地召集僧众,郑重地对:“雪窦今日换尔诸人眼睛了也。尔若不信,各归寮舍,自摸索看。”
虽指出义玄的禅机被看破,然而却也同意义玄比喻中深含的思想,让弟子自己体悟其中的道理,增强对解脱的自信,转变视角对待修行问题。
(二)所谓“向上一路,千古不传”
雪窦重显虽然声称一切法皆是佛法,解脱之道无所不在,但又认为对于什么是道,如何达到觉悟解脱这类问题是不能借助语言文字正确表述的,表示上堂说法是出于不得已。唐代经常流行的一句禅语是:“如何是向上一路?”意为什么是成佛解脱之道。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马祖的弟子,在幽州盘山传法的宝积禅师。他曾说:
道本无体,因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若言,今时未入玄微;若言,犹是指踪之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夫大道无中,复谁先后,长空绝际,何用称量?空既如斯,道复何说
大意是作为世界本体、本原的道,本来是超言绝象,无体可见,无名可称的;说它有体有名,皆是人们出于某种需要和方便用语言文字为它起的;不管是说,还是说,都不能完全表达心与佛的关系;解脱的道理、修行的方法,自古诸佛从来没有传授过,因此任何说法,皆为徒劳。这与《金刚经》中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说法者,无法可说。”是一致的,是以诸法性空为依据,强调的是并非面向一般民众场合的“圣义谛”()。如果从俗谛来讲,浩如烟海的佛经(、)还是被承认的。然而在参禅的场合,禅师对所谓“如何是向上一路”却回避作正面回答,据《景德传灯录》有关传记记载,对此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一口针三尺线”,有“明镜当台请一鉴”,“脚下底”,也有的“举示之”
重显到达苏州应请到万寿寺上堂说法。有僧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和尚从何而得?”(《雪窦语录》卷一《住苏州洞庭翠峰禅寺语》)【《大正藏》卷四七,669页b。】在这一问话中含有一个埋伏:如果说自己的禅法是从上得或从师父处得,皆与中的“千圣不传”矛盾;然而如果说从自心悟得,那又必须证明自己所悟得的是真正佛法,令人信服。在这种场合,最好的回应就是不回答。于是重显说:“将谓是衲僧。”意为本来还以为你是位真正的僧人,……,以带有失望的语气表示对此不屑回答。
重显到雪窦寺,在开堂仪式上环顾在场的僧俗众人,郑重表示:“若论本分相见,不必高升宝座。”接着用手一指说:“诸人随山僧手看,无量诸佛国土一时现前,各各仔细观瞻,其或涯际未知,不免拖泥带水。”意为请诸位观悟一切佛、净土皆在每人的眼前,如果对此未能晓悟,才有听人说法(《六祖坛经》所说的“示道见性”)的必要。他接着说:“人天普集,合发明个什么事?焉可互分宾主,驰骋问答,便当宗乘去?广大门风,威德自在,辉腾今古,把定乾坤。千圣只言自知,五乘莫能建立。所以声前悟旨,犹迷顾鉴之端;言下知宗,尚昧情识之表,诸人要知真实相为,但以上无攀缘,下绝己躬,自然常光见前,个个壁立千仞。还辨明得也无?未辨辨取,未明明取,既辨明得,能截生死流,同踞祖佛位,超悟,正在此时,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雪窦语录》卷一《住明州雪窦禅寺语》)
他对禅宗参禅过程中互立宾主,彼此激烈答问的方式表示反对,并且认为传统的大小乘教义(五乘,概指大小乘一切佛法)原也不是古代诸佛有意借助语言文字建立的。认为不管是通过禅师的动作(哪怕是以面目)的示意,还是通过语言的提示,都不能引导达到真正的觉悟。最好的办法是确立自信,自己修持“无念”(止息“攀缘”)禅法。
重显曾告门下,“不能宣传”。某次甚至宣称:“,六代祖师说梦,翠峰今日说梦。还有梦见底(的)么?”当无人回答时,他代答:“掀倒禅床!”(《雪窦语录》卷四)【《大正藏》卷四七,693a。】意为佛、禅宗所奉历代祖师以及自己的一切言教、说法皆如同梦幻,甚至做这种表白也是多余。然而,重显虽一再贬斥语言文字,贬斥说法,还是经常在不同场合说法。他这样做,别的禅师也这样做。这是禅宗永远解决不了的矛盾。
(三)问东答西,棒喝并用的传法方式
既然认为语言不能完全表述解脱之道、修行方法,那么,对于任何提问既可以拒绝回答,也可以问东而答西,甚至以示意。应当说重显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创造,一切是继承前人的做法。这里仅简要举例说明。
有人问:“如何是祖师?”是问达摩来中国的用意是什么?对于这个丛林间重复上亿次的提问,从来没有人做正面回答的。重显的回答也有多种,有“迢迢十万余”,“山高海阔”,“点”,“三十年后”等。对于“如何是教外别传一句?”重显或答“看看腊月尽”,或答“三生六十劫”,“好问”等【均出《雪窦语录》,见《大正藏》卷四七,675b、669c、675a~b;669c、674c、676a。】。这些回答中哪个是确切答语?应当说所有回答皆不对题。然而,据认为其中皆含有禅机,因为都启示学人不要从语言及字面寻求真理妙义,而应当直探心源,自己觉悟。雪窦答语最起码的启示不外是体悟时时处处皆有佛法,佛法是一切法,应当自修自性。然而这种做法对禅宗来说也潜伏一种危机,如果过于强调一切法皆为佛法,过于贬损语言文字,上堂随意,也会导致“”。
(一)史料
重显好为诗,有祖英集二卷。《四库总目》其诗多语涉禅宗,与、诸人专事吟咏者蹊迳不同。然胸怀洒脱,自高,随意所如,皆天然拔俗。胡传淮《宋代高僧云门宗大师重显考略》(《空林佛教》2009年03期),有助于重显研究。
重显在向弟子和参禅者说法中虽一再申明禅法要义、解脱之道等非语言文字能够完全表达,然而如同任何一位禅师一样,他不仅经常在不同场合说法,而且在说法中还经常引述前人的语录(公案)借以向门下僧众提示某些佛法道理,还撰写了很多偈颂等。他的弟子在他生前已经开始把他的不少说法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作为他的传法语录流传于世。下面将现存重显的语录及著述加以简单介绍。
(二)《明觉禅师语录》
简称《雪窦语录》,六卷,分为三大部分:
1.卷一至卷三是语录。卷一署名“参学小师惟盖竺编”,前半部分是《苏州洞庭翠峰禅寺语》,记载重显应请到苏州吴江洞庭岛上的翠峰万寿禅寺【据语录第一段“师在万寿,日……”,所述内容与《天圣广灯录》卷二三《冲(重)显章》:“苏州洞庭翠峰冲显禅师,初开堂日……”,所述内容一致,可见翠峰禅寺即翠峰万寿禅寺。苏州府所在地另有万寿寺,语录记述重显离开翠峰到明州途中,“师到万寿”当指到苏州城内的万寿寺。】之后在仪式及日常上堂说法的部分语录,也包括在这期间应请在杭州灵隐寺的说法语录,还有《拈古》(拈古、举古等解释详后)共16则;《室中举古》11则;《勘辩》,亦作“勘辨”,勘是勘察、试探,辩或辨是察辨、辩明,是指参禅过程中禅师与学人之间通过语句、动作互相勘验对方的见解、悟境及禅法的邪正;重显写的《雪峰和尚塔铭并序》。卷一的后半部分是《住明州雪窦禅寺语》,是记载重显到雪窦山资圣寺之后的、平日上堂的说法语录,包括重显接受明州知府疏书之日上堂的说法及赴明雪窦途中应请在苏州万寿寺、秀州嘉禾寺、杭州灵隐寺、越州承天寺的升座说法的语录。
卷二署名“门人轸等编”,包括《举古》7则;《勘辩》;《歌颂》,收偈颂13首;《明觉禅师后录》,补记重显在雪窦寺的说法语录;卷三署名“参学小师允诚等编”,包括《拈古》(先举后拈)98则,大概也是重显在雪窦寺说法时举述的语录及评述的语句。卷四是《明觉禅师瀑泉集》,简称《瀑泉集》,署名“参学小师编”,据小序编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是记载重显的“垂带自答及古今,朝暮提倡,辞意旷险而学党未喻,复致之请益,师盖,随所疑问,以此以彼,乍放乍收,或抑或扬,或代或别,近百五十则”。着重记述重显某些上堂作简短说法,虽提出问题,然而并不让弟子或参禅者回答,由自己代答(代语形式之一);也有的是引述古人或今人某段语录,其中虽有答语,然而他对此不满意,在此答语后另作答语,此为中的“”;还有直接与弟子或参禅者之间的答问,有时伴之以动作、;还收录《真赞》--应请为某些禅师画像所作的偈赞,有8首。卷五、卷六是《明觉禅师祖英集》,简称《祖英集》,署名“参学小师文政编”,序谓编于十年(1032),收录重显在翠峰、雪窦禅寺期间写的诗偈、赞铭,共220首。最后附录了署名“尚书度支员外郎直秘阁兼充史馆检讨赐绯鱼袋”撰的《明州雪窦山资圣寺第六祖明觉大师塔铭》。
(三)《雪窦显和尚颂古》
简称《雪窦颂古》,一卷,是重显选录唐宋间流传的语录(相当于“举古”)100则,在有的语录后面还有重显加的“著语”(评述性的语句,相当于“拈古”);每则语录结尾之处加“总结”两字,然后是重显针对这段语录所作的偈颂(颂古)。偈颂文体活泼,语句多寡不一,音韵谐美,虽是围绕所引语录而作,然而含义笼统模糊,可以做出意义不同的解释。从内容考察,重显所选语录或取自《景德传灯录》,或直接取自唐五代以来的禅宗各派著名禅师的语录。宋临济宗杨岐派禅僧克勤(号圆悟,)以此为基础,在每则语录前加小序(),并对语录、偈颂的词句作简评(著语),又对每则语录、偈颂加以总的解释和评述(评或评唱),编为《碧岩录》(也称《碧岩集》)十卷,是宋代的典型著作之一,曾在禅宗界十分盛行。
:《宋代高僧云门宗大师重显考略》,《空林佛教》,2009年第03期。
:《云门宗中兴之祖 雪窦重显大师传》, 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3年3月版。
:《指月与话禅:雪窦重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中国文学网.2009年[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想世界白雪公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