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命名cde法,抗c抗c能不能全为rh血型阴性是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 >>
第八章 血型与输血
兰德斯坦纳(K.Landsteiner)返回 第八章 血 型 与 输 血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 其他血型系统相关知识 ABO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血库基本知识返回 血型的
概念血型是各种血液成份的遗传多态性标记, 是产生抗原抗体的遗传性状。 遗传多态性:是指一个系统中至少有两 个等位基因,并且其中一个基因频率大于 1%的遗传学现象。返回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一、 ABO血型系统 二、 Rh血型返回 学习目标1.说出血型的定义 2.叙述红细胞血型系统 3.说出ABO血型的分型原则 4.列出ABO各型红细胞及血清中的抗原抗体 5.明确血型物质的概念 6.比较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的区别 7.简述ABO血型亚型的抗原抗体及其与抗血 清的反应返回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到目前为止,共发现400多种抗原, 被分为28个血型系统以及2个频率组。其 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是ABO血型系统,其 次是Rh血型系统。 本章重点介绍ABO及Rh两个血型系统。返回 返回 一、 ABO血型系统ABO血型是最早发现的一个血型系统, 也是应用最广、与临床输血最密切、最重 要、研究和认识较深入的一个血型系统。返回 一、 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分型 分型原则: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 面是否含有A、B抗原来分型的。可以将血 型分为A、B、AB、O四型。后来发现ABO血 型系统中还存在H抗原,血清中存在抗A、 抗B、两种抗体。返回 一、 ABO血型系统型 别 A B O ABABO血型抗原抗体分布 红细胞抗原 血清抗体 A、H 抗B B、H 抗A H 抗A抗B A及B、H ---返回 一、 ABO血型系统(二)ABO血型抗原和血型物质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有A、B、H三种, 人红细胞表面含有什么样的血型抗原是 由第9号染色体上携带的遗传基因决定的。返回 ABO抗原的生物合成A、B、H抗原决定簇的前身物质(oh) 是含4个3种不同糖基的寡糖链,依其连接 的顺序分别为:N-乙酰氨基半乳糖、D-半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返回 ABO抗原的生物合成首先由H基因控制形成H物质。然后在A 基因控制下,在H物质的D基础上,形成A抗 原。或在B基因控制在H物质的基础上形成B 抗原。仅有H活性,没有A、B活性,则为O 型。返回 基础前身物质H 基 因 控 制 NN-乙酰半乳糖胺A抗原-H抗原 A基因转移酶 转移酶D-N半 乙 乳 酰 葡 糖 萄 糖 胺L半 乙 岩 乳 酰 藻 糖 半 糖 乳 转 糖 移 胺 酶LB基因-岩 藻 糖-D半 乳 糖H、A、B血型抗原的形成示意图返回B抗原 ABO血型抗原O基因是无效基因,不能引导转移酶的 产生,因此,不能在H物质上连接糖基,其 结果是O型RBC的H抗原浓度最高,而A、B型 仍还有一定数量未转变的H抗原,其H抗原 活力强度的顺序为: O&A2&A2B&B&A1&A1B 。返回 ABO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属完全抗原,是由多肽链 和多糖组成的糖蛋白,多肽链决定着抗原 的抗原性,多糖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ABO 血型抗原结合在红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 (神经细胞除外)表面,它与脂质和蛋白 质结合在一起,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返回 ABO血型抗原ABH抗原在5~6周胎儿RBC已可测出, 出生时抗原性只达成人的25%~50%,在生 后18个月时才能充分表现出抗原性,20岁 左右达到高峰,抗原性终身不变。返回 血型物质是每个个体所专有的血型抗原物质,以水 溶性的形式存在于大多数体液和组织液中,如 血清、精液、胃液、卵巢肿液、羊水、汗液、 尿液、泪液、胆汁、乳汁和腹水中,但脑脊液 中没有。这些可溶性抗原被称为“血型物质”, 以唾液中含量最丰富。返回 血型物质凡体液中血型物质者为分泌型,约占人 群总数的80%,无血型物质者为非分泌型, 占20%。返回 血型物质的意义①测定唾液中血型物质辅助鉴定 血型。 ②血型物质可中和ABO血型系统 中的“天然抗体”,有助于检 查免疫性抗体。返回 血型物质的意义③检查羊水,预测胎儿ABO血型。 ④制备混合血浆。⑤利用RBC凝集抑制试验,可检查脏器和组 织血型(主要用于法医学鉴定)返回 (三)ABO血型抗体天然抗体 免疫性抗体 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的鉴别 单克隆抗体返回 天然抗体机体没有经过可查觉的抗原刺 激,就在体内存在的抗体称为天然抗体。返回 免疫抗体是经A或B抗原特异性免疫刺激产生的抗 A或抗B抗体。 这种免疫来自母胎ABO血型不合的妊娠; 输入了ABO血型不合的RBC; 或注射了纯化的血型物质及含有血型活 性物质的病毒或细菌产物等。返回 ABO血型抗体天然抗体主要是IgM,免疫抗体主要是 IgG,但这种区分的界限也不十分明确,事 实上人的IgG、IgM血型抗体往往同时存在。返回 ABO血型抗体抗A、抗B:可以完全是IgM;也可以是IgM与IgG; 甚至是IgM、G、A的混合物。 总体而言,抗A、抗B主要是IgM,而O 型血清中是以IgG为主。返回 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 的鉴别特 性 抗原刺激 分子量 反应最适温度 血型物质作用 通过胎盘 反应介质 天然抗体(IgM) 无可察觉 分子量大 4℃~25℃ 易被中和 不能通过胎盘 盐水介质 免疫抗体(IgG) 有抗原刺激 分子量小 37℃ 不能或只能部分 能通过胎盘 酶抗人球蛋 白血清返回 单克隆抗体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生产的ABO型特 异性单克隆抗体。返回 单克隆抗体优点:不含其他血型抗体,冷凝集素,T多凝 集抗体等,因而血型鉴定结果准确,不受 干扰。不含HBV、HCV、HIV等病毒,避免 使用者 受感染的可能。返回 单克隆抗体能形成工业性大 规模生产及能节约大 量人血液原料,故该 试剂明显优于人血清 试剂。返回 4.ABO血型系统亚型是指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 性能或抗原位点数有一定差异的引起的变 化。返回 亚型的重要性①由于其抗原性较弱,易造成定型错误;②有不规则抗体(如抗A1)者常使同 型间的配血困难; ③误输入不相合的亚型抗原,造成溶 血的潜在威胁。返回 A亚型A抗原的两个主要的亚型是A1和A2。 在AB型中应有A1B和A2B亚型。返回 A亚型在我国汉族人中:A1型 占99.23%,A2型0.77%,A1B型占99.13% A2B型0.87%。也就是说,我国人中A2和A2B型在A、AB型 人中都不到1%。返回 A亚型A1亚型红细胞上含有A1和A抗原,血 清中含有抗B抗体; A2亚型的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血清 中除抗B抗体外,还含有抗A1抗体。 B型人的血清中含抗A及抗A1两种抗体, 可以与A1、A2亚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返回 A亚型所以A2型的人接受A1型人的 血,也可发生输血反应,但只有在 37℃时发生反应的抗A1抗体才有 临床意义。返回 B亚型B亚型较A亚型少见,具有与抗B血清凝 集弱的特点,有的显混合外观,有的甚至不 凝集,所以将其称为弱B,当被鉴定为O型 时可造成输血的错误。返回 ABO血型的遗传ABO血型的遗传现在接受三复位等位 基因学说,认为:在决定ABO血型遗传的 基因位点上存在A、B、O、三个等位基因, 现在已知ABO遗传位点在第九号染色体上。返回 5.ABO血型的遗传ABO三个基因组成六种基因型:AA、AO、 BB、BO、AB、OO; A、B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 所以只有四种表现型:A、B、O、AB。返回 6.ABO血型异常一般来说,人类ABO血型是符 合一定的遗传规律,且终身不变 的,在极少数遗传异常情况下, 可见到一些特殊血型,如孟买血 型。返回 孟买血型孟买血型因首先在印度孟买一妇女中发 现而得名。 其表现型为oh,无H基因,h基因为无效 基因。 没有H、A、B抗原,定型时易被误定为O 型。返回 孟买血型孟买血型血清中含有抗H、抗A、抗B 抗体,不管输血给O型人还是接受O型人的 血,均会与含H抗原的O型红细胞发生溶血 性输血反应。 此类患者如需要输血时,只能输oh同型血。返回 返回 二、 Rh血型系统Rh是恒河猴(RhesusMacacus)外文名 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 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 人体内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 故而命名的。返回 Rh血型免疫 获得 能与 发生恒河猴RBC (抗原)家兔 豚鼠抗血清(抗体)85% 白种人RBC凝集所以当时认为这些人的RBC上含有一种 与恒河猴RBC相似的抗原,取Rhesus的 英文字头,称为Rh血型。返回 Rh血型几乎同时,有人发现:一产妇生下死 胎后,发生产后大出血,输入爱人的ABO型 的同型血,引起产妇溶血,然后把产妇的 血取出与其他人的RBC交叉后,部分人RBC 发生凝集,提示产妇的血清存在一种ABO以 外的抗体。返回 Rh血型后经研究发现,这两种抗体确定的抗 原并不完全相同,用动物血清鉴别的抗原 几乎存在于所有人的红细胞上,仅反应强 弱不同,为纪念发现者,命名为LW抗原, 其抗体为一种自身抗体。返回 Rh血型因为Rh这个术语已普遍采用,以及对 原发现者的敬意,故仍定名为Rh血型。 所以将利用来源于人体抗体鉴定的红 细胞抗原,命名为Rh血型。返回 Rh血型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 称D抗原)的,称为Rh阳性。 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 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 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返回 Rh血型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 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 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 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 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钟, 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返回 1. Rh血型抗原Rh血型的抗原已发现了40多种,与临 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有5种: D、C、E、c、e。 5种抗原的抗原性强弱次序为: D&E&C&c&e返回 Rh血型抗原五种抗原中,因D的抗原性最强,对临 床更为重要,所以临床上习惯将含D抗原的 红细胞称为Rh阳性,不含D抗原的红细胞称 为Rh阴性。返回 2. Rh血型抗体Rh血型血清不含天然抗体当 输血时 供血者(Rh阳性) ↓ 第一次输血无明显凝集反应 受血者(Rh阴性) 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Rh抗体 当再次输血时出现明显凝集反应返回 Rh血型抗体当Rh阴性妇女第一次怀孕(胎儿为Rh 阳性)→分娩时胎儿RBC诱导孕妇产生抗D 抗体→ 第二次怀孕 ↓胎儿―(Rh阳性)↓抗D抗体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和溶血(新生儿溶血)返回 3. Rh血型遗传和命名Rh遗传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上,其遗 传方式及命名方法,目前主要用 Fisher_Race命名法又称CDE命名法; 这种学说认为Rh血型有三个相连的基因位 点,顺序是CDE。返回 Rh血型遗传和命名Cc D d E eCc D d E eFisher的Rh血型基因位点示意图返回 Rh血型遗传和命名3个连锁基因可以有8种基因组合, 即CDe、Cde、cDe、CDE、Cde、 cdE、cde、CdE; 子代就可能有由两条染色体上的8 种基因型组合成的36种遗传型。 用现有的5种抗血清,即抗 D、抗 C、抗E、抗c、抗e可以检出18 种不 同的Rh血型。返回 Rh血型遗传和命名Rh血型的命名法: 被检红细胞与某种抗体凝集就用与抗 体相同的符号标记; 若不凝集则用其大小写相反的符号标记。返回 Rh血型遗传和命名目前有两种说法:1.凡是红细胞上有D抗原的为Rh阳性,标记 为Rh+ ;红细胞上没有D抗原为阴性,标记 为Rh- 。(这是口头上习惯这种说法)返回 Rh血型遗传和命名2.真正的Rh+和Rh-是:CDE为Rh+ cde为Rh在学术上(或血清学)用这种说法返回 Rh血型的发现、遗传和命名? ?甲例(DD纯合子) 父 母CcDee ccDEe?乙例(Dd杂合子) 父 母ccDEe亲代表现型CcDee?亲代遗传型生殖细胞 子代遗传型CDe/cDeCDe cDecDE/cDecDE cDeCDe/cdeCDe cdecDE/cdecDE cde??CDe/cDe cDe/cDe CDe/cde cde/cde CDe/cDE cDe/cDE CDe/cDE cde/cD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子代表现型图Rh血型遗传举例 返 回 Rh血型的亚型Rh亚型,以弱D最有临床意义。弱D是D抗 原的变异体,其免疫原性较弱。但弱D仍是Rh阳 性的红细胞,如果将弱D血输给Rh阴性受血者时, 仍有产生抗D抗体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将弱D输给 Rh阴性的受血者。同时由于其免疫原性较弱,不 能与所有的抗D血清发生反应,易被误定为Rh阴 性,当弱D型人接受输血时应是Rh阴性血,否则 可能产生抗D。返回 献血者弱D 血液输给受血者d阴性 (人)Rh亚型可产生抗D 抗体溶血性 输血反应D型 血液接受弱D (人)返回 第二节 其他血型的相关知识一、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体 二、血小板血型系统 三、血清蛋白抗原返回 第二节 其他血型的相关知识1.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体 人类白细胞上被发现有三类抗原: 第一类为红细胞血型抗原,即ABO等系 统中含有的各种抗原; 第二类为白细胞上特有的抗原,如中性 粒细胞上的NA、NB、ND等系统的抗原;返回 第二节 其他血型的相关知识1.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体 第三类为与其他组织共有的,也是最 强的同种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因为它与其 他组织所共有,所以又称为组织相容抗原、 移植抗原等。返回 第二节 其他血型的相关知识HLA抗原 HLA-Ⅰ类和HLA-Ⅱ类抗原均为糖蛋白。 HLA-Ⅰ类抗原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 的细胞膜上,以淋巴细胞上密度最高。 HLA-Ⅰ类抗原与排斥反应有关,还对 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有抑制作用,是组织 异斥反应的主要抗原。返回 第二节 其他血型的相关知识HLA抗原 HLA-Ⅱ类抗原分布的范围较窄,作为 一种分化抗原在不同细胞上表达,大多数 骨髓分化细胞具有HLA-Ⅱ类抗原。肿瘤细 胞可表达HLA-Ⅱ类抗原但正常细胞却没有。返回 第二节 其他血型的相关知识HLA抗体 由复杂的球蛋白构成,含有许 多的抗原位点,大部分是IgG,少数 是IgM。返回 第二节 其他血型的相关知识2.血小板血型系统 人类血小板上的抗原主要可分为两大 类:一类为非特异性抗原;另一类为特异 性抗原,即血小板上所特有的,不存在于 其它组织、细胞上的抗原,主要为HPA-1 (旧称Zw系统)、HPA-2(旧称Ko系统)等系 统中的抗原。返回 第二节 其他血型的相关知识3.血清蛋白抗原 血清蛋白抗原按其性质,可分为免疫球蛋白、 血清酶、血清蛋白及补体等几类,这些蛋白有型 的差异,具有抗原性和刺激同种不同个体产生抗 体的特性,通常与输血反应有关的血清蛋白抗原 主要是免疫球蛋白。返回 第三节 ABO血型鉴定一、标本的采集 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三、标准血清的要求 四、标准红细胞悬液制备 五、ABO血型鉴定方法返回 ABO血型鉴定一、标本的采集 静脉采血3ml,取下针头后,将其中的 0.4ml注入已加有106mmol/L枸橼酸钠抗 凝剂0.1ml的试管中(血液与抗凝剂的体积 比为4∶1),混匀,以备配制红细胞悬液 用。剩余血液加入另一支试管,待其自然 凝固后分离出血清,将血清Z于第三支试 管中备用。返回 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应先将被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1~3 次,再配成2%~5%的红细胞悬液返回 ABO血型鉴定三、ABO标准血清要求标准 1. 高度特异性 2.高效价 抗A血清效价: >1U128 抗B血清效价: >1U64 抗A+B血清效价:>1U64返回 ABO血型鉴定三、标准血清的要求: 3.亲和力 在15秒钟内出现凝集,3分钟时 凝集块不小于1mm? 。 4.不含冷凝集素或其效价在1:4以下。 5. 不含补体,无任何污染。返回 ABO血型鉴定四、标准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三种血型的红细胞,经 生理盐水洗涤后得到比容红 细胞,再配成不同浓度的红 细胞悬液。返回 ABO血型鉴定五、ABO血型鉴定方法 用已知抗体(抗A、抗B)鉴定 RBC 抗 原 ( A 、 B 抗 原 ) ― 称 “正定型”试验。 用已知RBC 抗原鉴定血清中抗 体―称“反定型”试验。返回 ABO血型鉴定返回 模拟血型鉴定A型标准血清(抗B) B型标准血清(抗A) 血型A B OAB返回 ABO血型鉴定ABO血型正定型结果判定标准血清 反应结果 A型(抗B) B型(抗A) O型(抗A+抗B)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待测RBC 抗A+ - - +血型血型A B O AB+待测RBC 抗B- + - ++待测RBC 抗A+B+ + - +返回 ABO血型鉴定ABO血型反定型结果判定血 型 ARBC BRBC ORBC +待测血清- - -+待测血清 +待测血清 A B AB O - + - + - -++-返回 请你来鉴定病人 赵 钱 孙 李 A型标准血 清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标准血 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血型 BAB O A返回不凝集凝集 请你想一想即无标准血清又无 标准红细胞,如何 鉴定血型?返回 问题答案用已知某一个人的血型来鉴定 其它所有人的血型。返回 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10人 进行血型鉴定,其中6人与A型标准血 清发生凝集反应,2人与两种标准血清 都有凝集反应,1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 不发生反应。那么,血型为A型、B型、 AB型和O型的人数分别是多少?3、4、2、1返回 病人赵钱血型BAB可接受 不可接受 血型 血型B、O A、AB AB、A、 无 B、O A、AB、B O A、O B、AB返回孙李OA 第四节 Rh血型鉴定Rh血型血清不含天然抗体 Rh血型的抗体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免疫抗体,根据免疫抗体的特性,在 鉴定Rh 血型时,要用检测免疫抗体的 方法进行测定,用酶法、聚凝胺法等, 如有单克隆的IgM型的抗D,才可用盐 水法。返回 第四节 Rh血型鉴定一、酶介质法 二、盐水法 三、聚凝胺法 四、抗人球蛋白法 五、Rh血型鉴定的注意事项 六、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返回 Rh血型鉴定一、酶介质法 Rh血型抗体因其分子量小,在结合了具有相应抗 原的红细胞后,并不能将相邻的红细胞彼此连接 起来,使红细胞发生凝集。酶(木瓜酶、菠萝酶 等)可破坏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唾液酸,降低 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排斥力减小, 红细胞间距缩小,在不完全抗体的作用下发生凝 集。返回 酶介质法原理主要用于一些不完全抗体的检测返回 Rh血型鉴定二、盐水法 又称为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是采用二 硫苏糖醇等物质作为免疫球蛋白化学变性 剂,处理采自人源的IgG 抗D血清,使小分 子的IgG 抗体“转变”成类似大分子的 “IgM”抗体的作用。这种IgM型抗D血清可用 于Rh血型系统D血型的快速检测。返回 Rh血型鉴定三、聚凝胺法 聚凝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 溶解后能产生很多阳离子,可以中和红细 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间距缩小,发 生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低离子强度溶 液可降低红细胞的Zate电位,可进一步增 强抗原抗体间的引力。返回 凝聚胺法原理多聚季胺盐在介质溶液中产生大量正 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减少红细胞排斥促进凝集返回 Rh血型鉴定四、抗人球蛋白法 不完全IgG类抗D抗体结合了含有相应抗原 的红细胞后,因其分子量小,在盐水介质 中只能与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致敏,即 在D红细胞包被一层IgG抗体,而不能使其 连接起来发生凝集。加入经一定稀释的抗 人球蛋白血清后,抗人球蛋白可与红细胞 上结合的不完全抗体结合,将致敏红细胞 连接,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返回 Rh血型鉴定返回 Rh血型鉴定返回 HAB抗原决定族完全抗体 (抗A、抗B)凝集D抗原决定族不完全抗体 (抗D)不凝集 (致敏RBC)致敏RBC抗人球蛋白 (完全抗体)凝集返回 抗人球蛋白实验示意图 Rh血型鉴定对弱D型应多用几个批次的抗D血清进行 检测。 本法是最早用于检查不完全抗体的方法, 其直接法可检查受检者红细胞是否已被不完全 抗体致敏;间接法可用于鉴定Rh血型及血清中 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返回 Rh血型如果为D 阴性,即Rh 阴性 时,还需进一步 检查什么?返回 答案如果为D阴性,即Rh 阴性时, 则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弱D(用弱 D的检查方法)。 原因如下:返回 解释献血者弱D 血液输给受血者d阴性 (人)可产生抗D 抗体溶血性 输血反应D型 血液接受弱D (人)返回 因此应将: 献血者弱D型血液解释受血者Rh+ 较为 安全Rh受血者弱D型血液返回 Rh血型鉴定常识Rh血型鉴定阳性对照可取3个Rh+ O型人红细胞 混合配制。 阴性对照不易得到,一般设计方法 是用正常AB型血清。返回 Rh血型鉴定临床意义: (一)Rh血型与输血 (二)Rh血型与新生儿溶血病返回 第五节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cross matching)试验是输血前必须 做的红细胞系统的配合性试验,以确保受者或供者血 液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和抗体成分。可分为主 侧配血和次侧配血。主侧: 受血者血浆供血者血血浆 供血者RBC返回次侧: 受血者RBC 第五节 交叉配血试验一、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 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评价与临床意义 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异常及其克服办 法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盐水配血法 凝聚胺技术 抗人球蛋白配血法 酶介质配血法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一)盐水配血法 天然抗体IgM因其分子链较长,分子量大, 在盐水介质中,可以克服红细胞表面电荷 的排斥力,与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合 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返回 盐水配血法原理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盐水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 可以发现临床最重要的ABO血型不配 合性。当受血者和供血者的细胞和血 清经混合并离心后,如果有ABO血型 不配合问题,就会很快显示出来,所 以常称为“立即离心” (immediatespin)配血试验。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盐水配血法结果如发现任 何一测或两测有凝集,示 血型有误,即异型配血, 应立即复查血型,绝对不 能随便发血。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报告方式 格式Ⅰ: 受血者×××(血型)供血者×××(血型)。 血清+供血者红细胞: 有/无凝集 血清+受血者红细胞:有/无凝集 有/无溶血。 有/无溶血。返回 报告方式格式Ⅱ: 受血者供血者 试验 血型 血型反 应 情 况 结果 PS+DC PC+DS PS+PC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盐水介质 酶介质 抗球蛋白介质 签名: 年 月 日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二)聚凝胺配血法 原理与Rh血型鉴定聚凝胺法原理相同。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聚凝胺配血法的结果如果加入解聚液 后观察到凝集散开,则为聚凝胺引起的非 特异性凝集,为配血相容。 如果加入解聚液后观察到凝集不散开, 则为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凝集,为配血不相 容。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三)抗人球蛋白配血法 不完全IgG型抗体,因其分子量小,在 盐水介质中只能使红细胞致敏,即在D+红细 胞包被一层IgG抗体,而不能使其连接起来 发生凝集。当加入经过一定稀释的抗人球 蛋白血清后,抗人球蛋白能与结合在红细 胞上的不完全抗体结合,将致敏红细胞连 接,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返回 抗人球蛋白配血法―Coombs试验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抗人球蛋白配血 法是检查不完全抗体 最可靠的方法,缺点 是操作步骤较繁琐, 时间长。适用于特殊 需要的情况。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四)酶介质配血法 酶(木瓜酶、菠萝酶等)可破坏红细胞表 面带负电荷的唾液酸,降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 使红细胞之间排斥力减小,红细胞间距缩小, 在不完全抗体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返回 酶介质法原理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酶介质法敏感性较高,容易检出Rh血 型抗体,操作较为简便,试剂也容易购买 到,故一般实验室均应建立。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酶介质配血法的结果应该是阳性对照 管出现凝集,阴性对照管不出现凝集。主、 次侧管均不凝集及无溶血,表示无输血禁 忌,可以输血。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的注意事项 1.用于交叉配血的病人(受血者)血 液标本应该是抽取的新鲜血,供血者的标 本是刚从血袋剪下来的原已加热封闭两端 小管的血液。 2.采用试管法作交叉配血试验,最好 不用玻片法。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的注意事项 3.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 预防纤维凝块的形成。 4.配血管中发生溶血现象,表明有抗 原抗体反应同时还有补体参与,是 配血不 合的严重情况,应十分重视。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的注意事项 5.盐水配血试验阴性,但有反复输血 史或妊娠史的受血者,应加酶法、抗人球 蛋白法等配血。 6.为确保输血的安全,应输同型血。返回 三、 微柱凝胶试验原理 凝胶具有分子筛效应和亲和效应,在微 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 合,利用凝胶的空间位阻经低速离心,凝 集的红细胞悬浮在凝胶的上层,而未和抗 体结合的红细胞则沉于凝胶的底部(管底 尖部)。返回 微柱凝胶试验原理凝胶微柱:试管上端、柱体 过滤介质:颗粒直径26~103 nm的葡聚糖 100凝胶,凝胶间缝隙只允许游离红细胞通 过 缓 冲 液:LISS(加或不加抗血清)返回 微柱凝胶试验原理将红细胞和抗血清加在凝胶上部反应,离心 后观察凝集的红细胞,被阻挡在小柱中凝胶的上 部或中央,证明发生凝集反应,判断凝集反应阳 性游离的红细胞,被挤过装有过滤介质的小柱, 而到达小柱的底部,证明未发生凝集判断凝集反 应阴性返回 凝胶卡式检测法是微柱凝胶技术与上 述所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986年由法国人Dr.Yves Lappierre发明。1994年 获得美国FDA认证,目前 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作为 常规技术应用于临床返回 三、 微柱凝胶试验试验在透明塑料卡上的凝胶管中进行,微 柱凝胶试验(又名微柱凝胶血型卡法)比传统 的玻片和试管液体介质中凝集试验更准确、更 敏感、更简单,结果可以长期保存。返回 微柱凝胶试验微柱凝胶分中性胶、特异性胶和抗人球蛋白胶, 分别用于不同的血型血清试验。在中性凝胶中不含抗 体,可用于ABO血型正反定型试验。返回 微柱凝胶试验在特异性凝胶中含有特异性血型抗体,可 用于血型抗原检测。 在抗人球蛋白凝胶中含有球蛋白抗体,可 用于检测IgG类不完全抗体和相应的红细胞抗 原的反应,如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检测和鉴 定,以及用于人血清抗D血型筛查。返回 微柱凝胶试验结果判读模式返回 凝胶抗人球试验―凝胶凝集试验与抗人球技术结合事先在凝胶微柱中的LISS缓冲液中加入AHG,实验 中,将红细胞与抗血清加入凝胶上部,离心后观察。 如果抗体能结合在红细胞表面,那么通过凝胶内AHG 桥联,红细胞发生凝集,判断凝集实验阳性 如果抗体未能结合在红细胞表面,那么红细胞不 能凝集,判断凝集实验阴性返回 凝胶抗人球试验―凝胶凝集试验与抗人球技术结合在凝胶上层加入酶试剂,利用木瓜酶或菠 萝酶减小红细胞间阻力,促进红细胞凝集返回 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评价盐水配血法 优点:反应迅速,如有不配合问题 可立即显示出来,使用方便。 缺点:只能检出完全抗体若要检测不完全 抗体需采用其他配血法。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评价酶介质配血法 优点 易检出Rh血型抗体,操作简便, 试 剂易购得,敏感性尚高。 缺点操作较盐水配血法繁杂。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评价抗球蛋白介质配血法 优点:检查不完全抗体最可靠; 缺点:试剂供应少,价格较贵, 操作步骤较繁杂,仅适用于某些 特殊需要。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评价聚凝胺配血法 为最近提出的配血方法优点:除了Kell系统部分抗体如抗K、 抗Kpa、抗Kpb需用抗人球蛋白法才能检 出外,其他IgM、IgG两种性质的抗体均 可以检出,且无非特异性反应。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评价聚凝胺配血法 还可检出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几乎所有 的规则与不规则的抗体,尤其能提高Rh系统抗 原反应的强度,使其提高灵敏度;故现已在逐 渐推广。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评价微柱凝胶配血法 优点:微柱凝胶卡式法操作简便,结果 判定 准确,易于掌握,具有很大的临床应 用价值。 微柱凝胶卡可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 特殊介质配血试验。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评价微柱凝胶配血法 该法是目前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先进的微 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简称MGI法)。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进行交叉配血也是利用凝 胶配血。 缺点:其试剂价格昂贵。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1.进一步验证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鉴 定是否正确,发现ABO系统的不规则抗体, 以避免血型鉴定错误而导致的输血后的严 重溶血反应。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2.发现其他的血型抗体 受、供血者如果ABO血型 相同,但其他血型不同时,在交叉配血时也可出现凝 集,为避免异型血输入后的溶血反应,在目前许多实 验室都不能进行稀有血型鉴定的情况下,全靠交叉配 血发现这些血型的不同及免疫抗体的存在。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3.当受血者一次输血超过m1,或在48小 时内输入5L或更多血时,称为大量输血,这时就需要多 个供血者的血液,在配血时不但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 要交叉配血,多个供血者之间也应互相交叉配血,为保 证受血者的安全,要求主侧、次侧及献血员之间交叉 配血均不凝集时,方可输血。返回 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4.在急诊配血时, 对急需情况可采用试管法配血, 在15min内发血。对特急情况应立即发给O型浓缩红细 胞或低凝集价的O型全血。然后尽快复查血型和配血, 如表现有配血禁忌,应立即通知负责医师及时处理。返回 请你想一想交叉配血试验为何分 主次侧呢?返回 答案1. 配血试验主要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 破坏献血者RBC的抗体,如有即可引起溶血。 2 .如发生血型不合的输血时,由于输入 RBC上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发 生输血反应(溶血)。 所以, Ps+Dc 为主测。返回 答案3. 如血型不合,献血员的血浆误输入病人 体内时: ①被稀释(少→多) ②抗体被病人体内 的血型物质中和 所以:Pc + Ds 为次测返回不易发生 输血反应 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异常及其 克服办法 (一)责任性错误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技术并不复杂, 因配血错误而导致输入不合血液的事故中, 大多数是因为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操作 过程中精神不集中所致,因此为杜绝责任 性错误首先应该熟悉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返回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异常及其克 服办法 (二)假 阴 性1.标准血清不符合要求 2.被检红细胞抗原性减弱 3.红细胞悬液浓度配Z不当 4.将溶血反应误认为不凝集 5.血型物质的中和作用返回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异常及其克 服办法(三)假 阳性1.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2.冷凝集 3.全凝集与多凝集 4.类B抗原 5.自身免疫性温性抗体返回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异常及其克服办法细菌 酶 RBCT抗原 (无活性) 激活RBCT抗原 + 血清抗T抗体 (任何人) (有活性)凝集T凝集现象凝集特点:4℃&室温&37℃。返回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异常及其克类B抗原ORBC ARBC细菌大肠 杆菌O86服办法ORBC类B抗原 ARBC类B抗原抗B凝集感染故常把O型误定B型,A型误定为AB型,呈假 阳性返回 第六节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实验室诊断一、概述 二、对患儿的检查 三、对产妇的检查返回 一、概述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N)一般特指 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 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因其始于胎儿时 期,并能造成胎儿死亡。故而得名。返回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新生儿溶血病起源于胎儿从父亲方面继 承了一些母亲没有的红细胞抗原,使得母婴血 型不合,母体存在与胎儿RBC血型抗原相应的 免疫性抗体(IgG类),此免疫性抗体可以通 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包被在胎儿RBC上, 在分娩前后加速胎儿RBC破坏发生溶血,造成 胎儿发生以溶血为主要损害的一种被动免疫性 疾病。返回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引起本病的血型抗体以抗A、抗B、 抗D为多见。国内常见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新生儿溶血为ABO及Rh血型不合,其中以 ABO不合者居多,Rh不合者次之。返回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无论是哪种血型系统不合,必须具 备以下两条才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HDN)。 1.母亲血浆中必须有与胎儿不相合的抗 体。 2.此种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返回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ABO-HDN一般母亲均为O型,婴儿为A或B 型(以A型较多),多发生在第一胎。返回 ABOCHDN发病机理示意图A型 B型 父 AB型O型母A型 B型 AB型植物,微生物等 含有类似A、B型 的血型物质.子HDN返回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Rh血型不合 母亲多为Rh-、子代为Rh+,多发生于第二胎, 发病较重。 如妊妇曾有输血史或流产史,也可发生在第 一胎。返回 Rh血型不合 HDN发病机理示意图Rh+D 型 父 母Rh- 型抗DRh+D 型 1子2子Rh+D 型HDN返回 查父母血型估计患儿血型母亲(血型)非O型/ Rh+型 O型 Rh-父亲(血型)O型/ Rh非O型/Rh+ 型可以不作进一步检查母血清抗体检查返回 查母血清中有无免疫性抗体母血清抗体检查 免疫性抗体(-) 免疫性抗体(+) Rh抗体 1U32―1U64孕期7-8个月时复查IgG抗A/抗B 效价≥ 1U64均有可能发生HDN 必要时,可作羊水穿刺了解胎儿受累程度返回 二、对患儿的检查1.检查血型 在产前,对孕(产)妇夫妇双 方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用以分析估计新生儿的 血型,ABO血型鉴定应包括正、反定型,必要时检 查其他血型。 2.用患儿的脐带血作红细胞(经过洗涤后)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一系列不同稀释度的抗 人球蛋白血清),若在患儿红细胞上查到被吸收 的IgG抗体,则证明红细胞已经受害。返回 二、对患儿的检查3.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查患儿血清中有 无游离的未与红细胞结合的IgG抗体,证明患儿的 红细胞已被免疫抗体致敏。 4.由于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在适合的条件下才 能发生凝集或致敏,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当改变 某些物理条件时,抗体又可以从结合的红细胞上 解脱下来。返回 三、对产妇的检查除对产妇的妊娠史、分娩史、输血治 疗史及健存子女血型和健康状况进行询问 外,还要进行夫妻的血型鉴定估计胎儿的 血型。 最主要的是检查孕(产)妇血清中有 无与胎儿红细胞抗原不相合的不完全抗体。返回 第七节 血库基本知识一、概述 二、采血、贮血与供血 三、输血及血液成分制品 四、常见的输血反应 五、输血传染性疾病返回 一、概述输血的变迁 最早的输血试验是英国人罗维尔在 1665年进行的。他把一条失血过多濒于死 亡的狗的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静脉用鹅 毛管连接起来。失血的狗逐渐从濒死状态 恢复过来。返回 一、概述输血是治疗一种或多种血液组成成份缺 乏的治疗方法。输血还可以恢复血容量, 补充红细胞,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改善 供血;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返回 献血员的标准1.体格检查标准 献血员的年龄 为18~55岁;体重男性50kg以上,女 性45kg以上;血压90~140/60~ 90mmHg;脉压差:≥30mmHg。脉搏 60~90次/min;高度耐力的运动员 ≥50次/min。返回 献血员的标准体温正常,符合国家颁布的健康检查 标准,发育正常,皮肤、五官、四肢、胸、 腹部检查无残疾或严重疾患。在病史询问 时注意有无手术史、血液病史、传染病史、 免疫史等,女性献血者应避免是月经期、 妊娠期和哺乳期等。不符合有关规定者均 不宜或暂缓献血。返回 献血员的标准2.血液检查 ①鉴定血型。②血红蛋 白测定:男性〉120g/L, 女性〉115g/L。③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④乙型肝 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返回 献血员的标准⑤丙型肝炎抗体(HCV抗体):阴性。⑥艾 滋病(AIDS)抗体(HIV抗体):阴性。⑦梅 毒血清反应:阴性。以上指标均正常时可 登记立档,或立即献血或20天内献血。返回 献血会不会 影响自身的 健康呢?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 如下结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 康。 实践表明:长期坚持适量 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 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 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返回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 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救他 人的生命奉献爱心。返回 献血的组织管理每次献血员在献血前在当地的血站进 行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查,一般一次献血以 200ml为宜,最多不能超过400ml。献血间 隔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返回 采血、贮血与供血(一)采血 1.采血前的准备 塑料采血袋在采血前一天应逐个对光检 查保存液是否清澈透明、有无异物和渗 漏等。返回 采血、贮血与供血2.采血方法 (1)密闭式重力采集法:是利用血液本身的 重力和静脉压使其流入到血袋内的方法。 (2)血细胞分离机采血法:是一种采集献血 员血液中某一有用成分或清除患者血液中某 一有害血液成分(治疗性单采)并将其他成 分还输给本人的方法,又称为单采术。返回 采血、贮血与供血3.采血时献血员可能发生的问题 (1)晕厥 (2)血肿 (3)感染 (4)空气栓塞返回 采血、贮血与供血(二)贮血 1.血液保存液返回 采血、贮血与供血血液保养液各成分的作用 枸橼酸钠:抗凝 枸橼酸: 可防止葡萄糖在高温灭菌时焦化 葡萄糖: 可供给红细胞代谢的能量,延长红细胞 保存时间 磷酸二氢钠:防止红细胞膨胀失钾 腺嘌呤: 可促使产生ATP,延长红细胞保存时间。返回 (三)供血 1.发血原则 在贮存期限内的血液,先贮先 用,发血前认真核对领血单上受血者姓名、血型、 检查血袋标签上献血员的姓名、血型、采血日期, 并与配血报告单进行核对,由发血者和领血者共 同签名确认。 2.血液的质量检查 发血者仔细检查血液质 量(按贮存血质量标准),有质量问题的血不得发 出。 3.血液运输 血液在运输过程中,应保存在 2℃~8℃的运血箱中,环境温度若高于8℃,箱 内放冰盒;若低于2℃应放暖袋。并注意防止震荡。 4.发血后配血标本应保存1周,备查。返回 三、输血及血液成分制品现代输血的概念是:不用或少 用全血,积极采用高新科技和正确 使用各种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返回 三、输血及血液成分制品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 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 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 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 品。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 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之一。返回 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红细胞制品 常用的红细胞制品有五种 (1)少浆血及浓缩红细胞 (2)代浆血或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 (5)冰冻红细胞:返回 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白细胞输注 临床上输注的白细胞主要指中性粒细 胞,主要应用于白细胞明显减少、有严重 感染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输注粒细胞必须用与患者ABO和Rh相同 的血液,最好HLA也能相匹配,以减少输入 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返回 主要血液成分制品血小板制品 1.富血小板血浆 2.浓缩血小板返回 主要血液成分制品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品 1.新鲜冰冻血浆 2.冷沉淀物 3.白蛋白 4.免疫球蛋白 5.凝血因子制剂返回 成分输血的优点1.疗效高 2.反应少 3.合理 4.经济返回 自身输血自身输血是指采集受血者自身的血液, 或回收手术野或创伤区无污染的血液,以满 足患者自身手术或将来应急情况的需要。近 年来随着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性疾病的 增多,自身输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返回 自身输血由血型不合、各种抗体等引起的同种 免疫反应。③自身输血者由于反复放血, 可刺激红细胞再生。④为无条件供血地区 提供血源。⑤为稀有血型患者解了输血上 的困难。返回 常见的输血反应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性输血反应 4.细菌污染反应返回 输血传染性疾病1.病毒性肝炎 2.艾滋病 3.梅毒 4.疟疾返回 O型血是不是 万能血?返回 在什么情况 下输注 O型血?返回 O型血不是万能血1.O型RBC不含A抗原、B抗原,这样RBC可 以输给任何病人,而不会引起抗原―抗体的 溶血反应。 2.O型血浆中有抗A、抗B,输入其他血型 者可出现下列几种情况。返回 1.输入200~400ml/次是可以的。2.输入量多或抗体效价过高,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 应。3.病人血容量少(新生儿),也能发生溶血性输血 反应。 4.O型血浆中多有含免疫性抗体,输入受血者体内, 可发生溶血反应。 因此,说O型血为万能输血者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现在临床上强调同型输血。返回 制作者:王金花 须建 张京毅返回
第八章 血型与输血 201页 1下载券 血型抗体 效价测定 1页 1下载券 红细胞血型...第一节 血型 最早, 血型是指存在于红细胞上特异性同种抗原而言, 后来发现红...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八章输血相关性疾病章节练习()_从业资格考试...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是由何原因所致 A.ABO 血型红细胞抗原与抗体 B.Rh 血型...第五章 血型和输血 血型定义:早期指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现知,血小板和白细胞表面抗原也存在差异,因此,血型是 抗原抗体系统的遗传特征。 血型研究的应用:治疗输血...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八章输血相关性疾病章节练习()_从业资格考试...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是由何原因所致 A.ABO 血型红细胞抗原与抗体 B.Rh 血型...主管医师迅速将配血单填写好后送达输血科, 如无血型应先由护士抽交叉血 样送输血科。 第八章 输血管理 文件编号 临床输血管理 制度 页数 订立部门 签发人 YLX...输血与血型 导学案 答案_初一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宜州市民族中学七年级(下)生物科导学案(12)主备 课题 韦若涛 复备(执教) 4.4.4 输血与血型 ...第八章 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处理流程 第三十八条 疑诊病人输血不良反应应该做以下核对检查。 第一款 ABO 与 Rh(D)血型溶血性输血反应: 1.二人或以上医护...师: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系统的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卡尔?兰德斯坦 纳 ,那是在 1900 年。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此,他 获得...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教案 人教版)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四节 输血和...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37页 免费 人教版七下第四章第四节... 暂无评价 25页...第八章 血型、血量与输血 (一)目的要求: 掌握血型和输血原则;熟悉血量。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1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血型和血量。 2...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h阴性血孕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