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定义问题的定义 这是一门大学作业

本科阶段怎么写出有质量的经济学论文?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873分享邀请回答29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K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小谈经济与我
今儿个是大年初六,闲来无聊随便看了几篇博文,突然想起自己三年前创建微博的时候顺手建了个博客,创建之后变销声匿迹了。从今天开始,我准备装个正儿八经的博主来谈谈我对一些之前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件的看法,有人睬便睬,无则自享一吐为快之乐。
我是95年生人,高二,在今年八月将要开始艰辛的美国大学申请之路,对于大学我还未曾想过自己心系何方,但对于专业我却早已确定,经济学。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微博,说在纽约的女中国留学生大多打扮的差不多,一打听发现都是学经济的。其实这只能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变的越来越热门,但不能断言对于经济学方面的人才就不稀缺了,所以我觉得只要对于自己的选择足够热爱与精通,任何一门热门专业都会有好的前景。
这篇博文我就来小谈一下经济与我。上高中以前,我爸一直鼓动我学经济我并未过于理睬,我觉得我能成为一个化学家。初三我就已决定要出国读大学便在中考后去读了一门国际高中课程,课程中必选课就包括经济(可见国外对学生关于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普及之重视)。从基本的经济问题到不同的经济体制到政府调控再到完全市场竞争和垄断,两年的学习时间让我对经济这门学科有了一个入门的认识,我们的作业和考试要求我们应用所学理论到生活中的例子,这让我对于很多事情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2013年的夏天,我有幸参加了康奈尔大学的暑期项目,我选择了微观经济与哲学作为六周的课程。大学的课程内容果然比高中要深很多所以更难理解,但短短六周并不能学到很多而更多的让你感受到同一门课程从高中到大学的变化从而让你大致清楚进入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会是怎样的。在学校的学习和这次珍贵的暑期经历让我对选择走经济这条道坚定不已,而爸爸在家里对我对经济的认知也起了很多作用。我爸平时读很多书也很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他总是会把自己悟出来或者分析出来的很多道理和规律讲给我。他总是问我:“这件事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和我一起分析之后经济的走势。他也教我如何理财,让我学会花钱,把钱用在正确的时间和位置上。可以说,爸爸对于我的影响和帮助是很大,我很感谢他。
这篇博文只是篇开始的闲扯,以后我将在闲暇之余把自己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写一写,希望能丰富自己,也当培养个爱好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导论1. 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 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 (1)时间上,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的理论; (2)地位:流行于西方 国家学术界并影响着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 (3) 立场上: 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 (4)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5)理论来源: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并立的宏观经济学; (6)方法上:主要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 根据理性与自利假设展开演绎分析。 研究对象。 (1)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 (2)具体问题有:微观 层面的市场运行、价格决定和调节、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宏观层面的收入与就业决定理论,也就是资源利用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失业 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等。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根本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出发 对个体行为展开研究, 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 通过研究最优化或均衡实现的条件 和特征来对现实进行解释,对未来进行预测。 (2)具体研究技术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建 立模型;利用数学工具。 (3)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静态分析、比较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2. 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1)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 阶段;(2)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有关;(3)西方经济学的 演变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发展有关。3. 为什么和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 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出现的问题。 (2) 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 析工具。 (3)西方经济学为我们理解世界的运行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对其他 理论至少是一个有用的补充。 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了解和研究,认 识到其阶级性和非科学性; (2)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的成分; (3)根本立场上坚持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在具体方法上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成熟工具,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 (4)将对西方经济学的了解与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了解结合起来。 第一章 1. 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 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 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解答:和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也主要是与其价格有关。特别 是,随着早餐牛奶价格的下降,我们对它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除此之外,我们对早 餐牛奶的需求还与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 因素有关。例如,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随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的 增加而增加;又例如,如果预期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即使目前收入没有增加) ,我们也会增加对 早餐牛奶的需求。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由早餐牛奶价格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 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把由所有其他因素(包括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 及政府的政策等)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并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 动和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来分别表示它们。2.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解答: 与需求一样, 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 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 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这一特征被称为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因 而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与需求规律一样,供给规律也存在一些例外。例如,供给曲线可能是一条垂直于数量 轴的直线。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只提供既定数量 的商品。又例如,供给曲线也可能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 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生产者对所有商品的供给都满足供给规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那样精确。正如马歇尔所说,经济学中的规律“不过是一 种多少是可靠的和明确的一般命题或倾向的叙述而已” 。 3. 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并以此为例说明均衡的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之间的联 系与区别。 解答: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 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 态时, 市场价格恰好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 这一价格被称为该商品的市 场均衡价格。换句话说,市场处于均衡的条件是,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此时的价格 为均衡价格。 静态分析亦称为均衡分析。它讨论均衡状态是如何决定的。例如,在一种商品或服务的 市场上,市场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使得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 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相对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数量不足, 生产者不能实现在该价格下 的目标,从而就会降低价格;相反,如果价格太低,消费者的需求量相对于生产者的供给量 过剩,消费者就不能购买到想要(且买得起)的数量,从而就会提高价格。当供求力量相抵 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比 较 静 态分 析 的 目 的 则在 于 揭 示影 响 均衡 的 因素 发 生 改变 时 如何 使 得均 衡 状 态 发生变动,其变动方 向 如何。例如,消费者 的 收入增加将导致均衡 价 格提高,该结 论即为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4. “需求曲线越陡,价格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就越高。 ”这句话对 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解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借助如下关于点弹性的公式: 点 EP=dQ P ? dP Q在上式中, P 和 Q 一起对应着需求曲线上的既定点, 而 dQ/dP 是这一点上需求量关于价 格的导数,即需求曲线的斜率,所以上述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该点处的性质有关。 根据这个公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弹性值不仅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而且与需求曲 线上的特定点有关系。在 P 和 Q 给定的条件下,需求曲线斜率 dQ/dP 的绝对值越大,即需求曲 线相对于价格轴越陡峭、相对于数量轴越平缓,价格弹性值就越大;反之,需求曲线相对于价 格轴越平缓、相对于数量轴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这适用于对过同一点的两条需求 曲线的弹性进行比较。 5. 某国政府准备在每辆汽车销售时征收 1 000 美元的税, 请问, 向购买者和销售者征收 后果是否相同?请画图加以说明。 解答:先来看政府向销售商征税的情况。假定无论现有市场价格有多高,政府对销售商 按每单位商品征收固定数额的销售税。参见图 1。设征税前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 为 D 和 S,政府征收的定额销售税为 T=1 000 美元。那么,政府征税将导致供给曲线向上平 行移动到 S&#39;,在每一个数量上移动的距离都等于 T。于是,征税前后市场均衡分别为 E 和 E&#39;, 而均衡价格则由 PE 提高到了 P&#39;E。 对征税前后市场均衡的状况进行比较之后不难发现, 从每 单位商品的角度来看,征税前市场价格为 PE,而在征税后市场价格为 P&#39;E,因此在每单位 商品上,消费者多支付( P&#39;E-PE) ,而销售商获得的价格则由 PE 下降到 P&#39;&#39;E,减少(PE-P&#39;&#39;E) 。 因此, 在每单位商品征收的税收 T 中, 原有的均衡价格 PE 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摊税收的 分界点。基于此,从税收总量来看,政府获得税收总额为 TQ&#39;E,在图中为长方形 P&#39;&#39; E P&#39;EE&#39;A 的面积,其中消费者负担的部分为 PEP&#39;EE&#39;B 的面积,总额为( P&#39;E-PE)Q&#39;E,而销售商负担的 部分为 P&#39;&#39;PEBA 的面积,总额为( PE-P&#39;&#39;)Q&#39;E。图 1 销售税分摊再来看政府向消费者征收消费税的效应。参见图 2。设对应于任意的现行价格,比 如 PE,政府向消费者每单位商品征收消费税 T=1 000 美元,则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为 ( P E+ T ) ,此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 Q1。也就是说,对于征税前的任意市场价格 P,在征 税后该价格对应的需求量恰好是( P+ T)对应的需求量,即征收消费税 T 导致需求曲线 D 向左下方移动 T 个单位到 D&#39;。市场需求 D&#39;与市场供给 S 在 E&#39;处形成新的均衡。比较 E&#39; 与 E 后发现,每单位商品征收消费税 T,导致市场均衡数量由 QE 减少到 Q&#39;E,价格由 PE 下降到 P&#39;E。由于价格下降到了 P&#39;E,故销售商承担的税负为( PE-P&#39;E) ,而消费者承担的税 负为剩余的( P&#39;&#39;E-PE) 。 由此可见,无论是向销售商征收销售税还是向消费者征收消费税,都是在买者支付 的价格与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镶嵌了一枚楔子,这枚楔子被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且在 两种情况下分摊比例相同。图 2 消费税分摊6. 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供求均衡理论进行分析评论。 解答: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里的供求均衡论至少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 先, 供求均衡论为了得到均衡的存在性, 对市场运行条件和经济当事人施加了若干不切实际 的假设。 如市场上存在一个可以自由涨落的价格, 面对这一价格信号, 需求和供给自发变动, 买者和卖者相应地调整自身的需求或者供给数量;买者与买者、卖者与卖者之间相互竞争, 最终使得需求与供给相一致。 这里我们着重指出, 在现实经济中某些市场并不总能处于需求 等于供给的均衡状态,价格调整也并不总是需求和供给调整的唯一信号。 其次,供求均衡论并没有真正说明均衡的实现问题。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偏离均衡 的状态趋向于均衡的速度,即价格的调整速度。在以静态形式出现的供求均衡模型中,西方 经济学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而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但是, 这并不能保证市场供求一定趋向于均衡价格,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 价格在供大于求和供小于 求之间变动。 最后,这里的供求均衡模型是一种局部均衡。在分析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如何达到均衡时, 供求均衡模型假定均衡状态只取决于商品本身的供求状况。而涉及需求或者供给的分析, “假 定其他条件不变”则是必要的前提。这就意味着,除了影响需求量或者供给量的价格因素之 外,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价格以及技术、偏好等因素都保持不变,结果,这些因素就被排除在 了决定一个市场均衡状态之外。 第二章 1.简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解答: 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 边际 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 总效 用是消费者在这一时间内所消费的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得到的效用加总。 很显然, 一个消费 者消费特定商品获得的总效用取决于消费商品的数量。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增加的一单位商品 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消费商品的数量不同,增加的效用也不同,所以边际效用与消费 商品的数量密切相关。 边际效用表示了总效用的改变率, 而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构 成了这些商品的总效用。2.无差异曲线具有哪些特点?试解释其经济意义。 解答: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 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就会导致逻辑 上的错误。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减少另一种商品 的数量,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满足程度。因此,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对另外一种商品产生了替代。 所以,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两种 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凸向原点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另外一种 商品减少的数量越来越小,即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弱。3.什么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会出现递减? 解答: 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定义为: 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 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从几何意义上 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的增加,消费者增加 1 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 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反映出了两种商品对消费者而言稀缺程度的相对变动, 即反映 出了它们满足消费者偏好的相对能力的变动。 商品之间的替代使得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向右 下方倾斜。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随着第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第二种商品 的数量随之减少。结果,第一种商品相对充裕,而第二种商品相对稀缺,因而消费者就会更 偏爱第二种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增加 1 单位相对充裕的第一种商品,消费者愿意放弃的相 对稀缺的第二种商品数量就会越来越少。4.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效用的基数和序数假设所得出的均衡条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解答: 消费者均衡指的是消费者选择的能够使其效用达到最大的商品组合。 从几何上说, 该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 其条件是: 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之下, 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 消费者所选择的最优商品数量组合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 于这两种商品相应的价格之比。 借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上述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变换成我们更加 熟知的条件,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消费者每单位货币 支出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也进一步说明,效用的基数度量或 者序数表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二者的实质相同。5.正常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解答:正常品价格对正常品的需求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替代 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对该 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因此, 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 格呈反方向变动。 从收入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而伴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 对正常物品的最优消费数量也增加。因此,作为正常品的价格下降对该商品需求所产生的收入效 应一定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 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由于无论从替代效应还是从收入效应上看, 正常品价格的下降都会使得对它的需求量增 加,故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6.何为吉芬物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解答: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对这种低档物品来说,它的需求量与价格是成 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于是,对吉芬商品来说,其需求曲线不再像通常所见到的那样向右下方 倾斜,而是相反,向右上方倾斜。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对吉芬商品来说,其价格变化的收入效 应对需求量的影响与替代效应刚好相反,且其强度还大于替代效应。例如,在上一章正文中提 到的土豆就是这样的一种吉芬商品。的确,当土豆的价格上升之后,人们倾向于用更多的其他 商品比如牛肉来替代土豆,即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使得土豆的需求量减少;但由于低收入家庭 中土豆的消费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当土豆价格上升之后,使得这些家庭的收入购买力急 剧下降,已无力购买虽相对降价但仍很昂贵的牛肉,转而不得不购买更多的土豆。不仅如此, 收入效应的强度远大于替代效应,因而在土豆价格上升之后,这些低收入家庭不仅不会减少而 是增加土豆的购买。7.以保险市场为例,说明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解答:假定消费者考虑为一项价值为 a 的财产投火灾保险,投保需要支付的数额为 Q。 为了简单起见,设火灾发生,消费者的损失为 b,并且只要火灾发生,保险公司就向投保人 支付价值为 q 的补偿金。于是,消费者购买保险这一行为的结果是:若发生火灾,其财产价 值为 a1=aCbCQ+q;若没有发生火灾,其财产价值为 a2=a CQ。若假定发生火灾的概率是 α, 则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期望效用为: αU(a1)+(1-α)U(a2) 再定义每获得 1 单位补偿需要支付的费用为保险的价格,即 P=Q/q,并假定它是由市场供求 所决定的一个常数。这样,消费者在既定的价格下,选择适当的 Q 以便效用为最大。利用 Q=Pq,则消费者购买保险的行为可以描述为:max {αU(a C b C Pq+q)+(1 Cα)U(a C Pq)}q根据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上式右面关于 q 的一阶导数为 0,所以有: αU&#39;(a1)(1-P)-P(1-α)U&#39;(a2)=0 其中,U&#39;(a1)和 U&#39;(a2)分别为消费者在 a1 和 a2 处的边际效用。经过整理可以得到:? U&#39; ( a1 ) P ? 1?? U&#39; ( a2 ) 1? P上式中,U&#39;(a1)/U&#39;(a2)可以理解为消费 a1 和 a2 时的边际替代率,而 α 和(1-α)分别是发生 和不发生火灾的概率,于是,它的左边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边际替代率,而右边则是购买保 险在出现火灾和未出现火灾时的价格之比。 与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一样, 上式既是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也决定了消费者 对保险数量的需求(函数) 。因此,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只不过是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的 一个推广。8.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效用价值论进行分析评论。 解答:效用价值论将商品的价值归于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价值论包括客观效 用价值论和主观效用价值论。 前者更强调使用价值的客观属性, 而后者则强调使用价值的心 理测度。 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价值观上存在根本对立。 无论是客观效用价值论还 是主观效用价值论,都否定价值的客观属性,将价值形成与决定同劳动割裂开来,从而不可 能科学地解释价值的内涵和价值的源泉。事实上,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它对不 同的消费者或者是同一消费者的不同用途就有不同的功效, 以消费者的心理评价给出的 “价 值”就不会相同。商品交换需要有一个价值尺度。那么,交换价值标准是什么,它由什么因 素所决定?显然, 效用价值论并没有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因而也就不可能成为 科学的价值理论。相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通过区分劳动的二重性,将价值核心归结到了一 般的人类劳动之上,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价值源泉。第三章 1. 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哪些?如何认识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目标? 解答:企业经营的目标包括:第一,利润的最大化。这里,利润指的是经济利润,它等 于企业的收益减去成本。第二,销售收益最大化。在很多情况下,判定一个经理是否成功的 标志常常是销售额。销售额也是一个标志企业健康状态的晴雨表,经理的薪水、权力和声誉大 都直接取决于销售额。这样,销售收入最大化就可能超越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占统治地位的目 标。第三,增长最大化。有时,管理者寻求的是销售收入或企业资本价值在一定时间内的最 大增长。伴随着企业扩张,每个人的晋升机会就会增加,这往往又意味着更高的薪水,更加 豪华舒适的办公环境,更加受人瞩目的社会知名度。所以,管理者的利益冲动或许超过了企 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需要指出,虽然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是利润,因为 利润是一个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外,利润最大化分析也为其他最大化目标下 的企业行为理论提供了基础。所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考察企业行为时,仍假定其目标是利润 最大化。2.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适用的条件有哪些? 解答: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 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 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 投入量的增加, 最初每增加 1 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 但当这种可变要素 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增加 1 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简言 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投入在增加到一定程度 之后,它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适用的条件有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 是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这一规律只能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前 提下才可能成立。否则,如果出现技术进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能不再成立。第二,边际 报酬递减规律只有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如果在增加可变 要素投入的同时,增加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那么这一规律也可能不再成立。第三,边际产量 递减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 边际产量并非一开始就会出现递减, 原 因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固定不变的要素投入,在可变要素投入数量很低时,不变要素投 入相对过剩,增加 1 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可以使得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 因而产量的增加也会增加。但随着可变要素投入不断增加,不变要素投入相对不足,从而对 产量增加形成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就会出现递减。因此,边际报酬递 减规律要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发挥作用。3.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决定的? 解答: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与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来确 定它的合理区域。 首先,当劳动量较小时,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称该阶段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 新增加的 1 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量比现有劳动的平均水平都要高。于是,企业应该雇用这 1 单位的劳动,即企业不会停止劳动投入量的增加。由此可见,该阶段是不合理投入区――如 果把劳动投入确定在第一阶段而不增加,那就是不合理的。 其次,当劳动量很大时,其边际产量将小于 0,即增加投入不仅不增加总产量,反而会 使得产量下降。称该阶段为第三阶段。显然,理性的企业也不会把劳动投入确定在这一阶段 内。 最后, 当劳动量既不是很小也不是很大时, 其边际产量将小于平均产量, 但仍然大于零。 称该阶段为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劳动的合理投入区。换句话说,理性的生产者总是把劳动 投入选择在第二阶段上。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之间的联系如何?请给出详细说明。 解答: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 量的增加, 每增加 1 单位该要素所替代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递减, 即一种要素对另外 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随着该要素的增加而递减。 通过如下公式可以看到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递减的原因: MRTSL,K=MPL MPK在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内,所有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服从递减规律。所以,随着劳动投入 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另一方面,由于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所以资本的投 入量会相应地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增。因此,在上式中,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分子 递减,而分母递增,所以由此决定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一定递减。这就是说,随着一种要素投 入量的增加, 每增加 1 单位该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越来越少, 从而它对另外一种要素的替代能 力越来越弱;同时,被替代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越来越少,其边际产量越来越大,从而它也就 越不容易被替代。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服从递减规律,而决定这一规律的直接原因则是更 基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5. 为什么说理性的企业会按照最优组合来安排生产要素投入? 解答: 理性企业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而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按照最优组合来安排生 产要素的投入。例如,假定企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其价格分别为 W 和 r。于是,企业的利 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π =PQ-C=Pf(L,K) -WL-rK 这里,P 为产品价格,Q = f(L,K)为企业的生产函数。 假定企业在某一要素组合点上考虑是否增加 1 单位的劳动投入。 增加 1 单位劳动会给 企业带来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会招致更多的成本。一方面,由于增加 1 单位劳动的产量,即 边际产量为 MPL,所以企业所增加的收入等于按现行价格 P 出售这一边际产量获得的收入, 即 P?MPL。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的价格为 W,所以它增加 1 单位劳动需要增加的成本就等 于 W。只有当增加 1 单位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收入增加量恰好等于为此支付的成本时,企业 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才会停止对该要素的调整。所以,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的劳 动投入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P?MPL=W 同样的道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资本投入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P?MPK=r 由上两式即得到:MPL W ? MPK r或MPL MPK ? W r由此可见, 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做出的选择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相 一致。6. 举例说明什么是机会成本。区分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意义何在? 解答: 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 本,通常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例如,假定企业使用自己 拥有的办公大楼,那么在会计人员看来,大楼当期并没有发生实际支出,因而没有成本。但 是在经济学家看来,如果将大楼出租,将会带来租金,企业自己使用无疑损失了将大楼出租 获取租金的机会。 如果在分析期内这栋办公大楼最多可以获得 100 万元的租金收入, 那么这 100 万元就构成了企业的经济成本。 区分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对于分析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因为, 会计成本记录 的是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 通常只是被用于对以往经济行为 的审核和评价。 而经济学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的决策, 并进而分析资源配置的结 果及效率, 所以经济学中对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资源配置于不同用途上的代价。 这涉及 使用一项资源或做出一项选择放弃掉的机会,即机会成本的概念。7. 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解答:成本曲线和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图看出。我们知道,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 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并且在平均产量最 大值点上,即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一定处于最低点,此时,边际成 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在图(a)中,当劳动投入为 L1 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相应的产 量为 Q1。于是,在图(b)中,对应于产量 Q1,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此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 本曲线相交。也就是说,从图形形式上来看,图(b)恰好是图(a)的一个整体反转。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总之,短期成本来源于短期生产,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产量曲线的基本特征, 所以也就间接决定了企业短期成本曲线变动的规律以及这些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8. 什么是生产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和 成本理论作出评析。 解答:生产的技术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的是,生产是在特定的技术条 件下, 通过将人的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过 程。生产的社会属性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社会关系。作为社会的生产,生产活动总是在 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关系决定了生产过程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属性。 西方经济学所论及的通常是生产的技术属性, 而忽略了其社会属性, 因而不能说明社会 制度的影响,也不可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例如,它们把劳动看成与资本以及 其他自然资源完全类似的生产要素, 而完全忽视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所以就无法 对利润的来源及性质作出科学的界定。又例如,由于没有涉及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没有 涉及劳动与资本的社会属性,所以与工资一样,正常利润被计入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其 结果是, 资本因所有权而得到的收入与工人的工资没有了本质区别, 这就起到了掩盖剥削性 质的作用。 总之, 用生产函数表示出来的只能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 只能是不同要素的比 例关系,而不可能表示按这一比例关系进行的生产活动的社会关系属性。所以说,生产函数 以及相应的成本分析只能说明生产的技术属性,而无法揭示生产的社会属性。 第四章 1. 企业面临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解答:企业面临的需求是对市场上某个企业的产品的需求,是“企业产品面临的需求” , 或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 ,有时也简称为“企业的需求” 。市场需求指的是对某个市场上全 部产品的需求。 通常,企业面临的需求只是市场需求的一个部分。但在垄断的特殊情况下,企业面临的 需求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 市场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 企业面临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消费 者行为,常常还要取决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行为。2.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有哪些?解答: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买卖双方的数量。二是商品的性质。 三是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四是进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市场类型。一般来讲,如果在一 个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人数很多,买卖的商品完全相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以至于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进出该市场又不存在任何的障碍,那么,这就是一个 “完全竞争市场” 。反之,如果在这个市场上,由于存在着对进出的限制,只有一个卖主或 者买主,那就是“垄断市场” 。如果卖主和买主都很多,且对进出的限制很少,但买卖的产 品却略有差异,则这个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 。最后,如果卖主或者买主不止一个,但 也不是很多,而是只有少数几个,就构成一个“寡头市场” 。3.为什么说完全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价格?解答: 完全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之所以不会影响市场价格, 是由完全竞争企业的特 点特别是它的如下两个特点决定的:一是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微不足 道,二是完全竞争企业的产品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产品毫无区别。 这两个特点意味着,对完全竞争企业来说,市场价格是一个既定的“参数” ,不会 因为完全竞争企业的行为而改变,即在现行的市场价格水平上,完全竞争企业可以多 生产一点,也可以少生产一点,市场价格不会因此而下降或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完 全竞争企业就是所谓的“价格接受者” ,只能被动地接受现行的市场价格。4.完全竞争企业在进行短期生产决策时,要解决哪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解答:完全竞争企业在进行短期生产决策时,要回答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 第一, 利润最大化产量由什么决定?答案是, 利润最大化产量由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 本曲线的交点决定。 第二,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是盈是亏?答案是,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如果平均收益大 于平均成本,则企业盈利,否则就亏损。当平均收益恰好等于平均成本时,企业不亏不盈。 第三,如果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出现亏损,是否应当停产?答案是,在利润最大化产量 上,如果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则即使亏损也要继续生产,否则,就应当停产。当平 均收益恰好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可以停产,也可以继续生产,结果没有区别。5.完全竞争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生产是否会亏损?为什么?解答:完全竞争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生产也可能会亏损。这是因为,在利润最大化 产量上,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成本可能大于平均收益(即产品的市场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 完全竞争企业即使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去进行生产,仍然会遭受亏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是否达到利润最大化与企业是盈还是亏并不是一回事。 前者只 是表示,企业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做到了最好,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市场需求太 低导致价格太低) ,做到了最好仍然有可能会发生亏损。在发生亏损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 意味着,企业已经尽可能地把亏损降到了最小。此时的利润最大化等价于损失的最小化。 6.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停产会有多大的损失?为什么?解答:通常假定,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停产的损失就等于全部的固定成本。 这是因为,在短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其他企业也同样)存在有所谓的“固定要素”和 由此引起的“固定成本” 。在存在固定要素和固定成本的情况下,停产会导致固定成本的损 失。停产导致的固定成本的损失的大小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固定要素能否转为它 用?能否在市场上“变现”?如果可以的话,变现的难易程度又如何?等等。为简单起见, 通常假定所有的固定要素均无法转为它用,也无法在市场上变现。在这种情况下,停产的损 失就等于全部的固定成本。7.为什么说在长期均衡状态中, 长期利润最大化与最优的短期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解答: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短期利润最大化产量不等于长期利润最大化产量,则从 长期来看,企业就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而,必须进一步调整,直到最后调整到与长期 的利润最大化产量相等。这意味着,在长期均衡状态中,企业选定的短期利润最大化产量一 定等于长期利润最大化产量。 另一方面,长期利润最大化产量也必须等于最优的短期利润最大化产量。这是因为,所 谓的长期利润最大化产量, 就是在所有的短期利润最大化产量中, 选择一个利润最大的短期 利润最大化产量,而这就是所谓的“最优的短期利润最大化产量” 。8.如何正确认识完全竞争假定和在该假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完全竞争理论?解答: 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假定和在该假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完全竞争理论要从 两个方面去看。 一方面,完全竞争是一种为了分析的方便而做出的理论假设。作为一种分析方法,首先 建立完全竞争的理论模型, 然后再讨论更加现实一些的不完全竞争的各种情况, 有一定的合 理性,且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此外,完全竞争模型本身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可 以用来说明某些重要的经济现象,如市场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 另一方面, 在西方经济学中, 完全竞争又被看成是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和应当追求的目 标。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现实社会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分配不公等主要都是因为 市场的不完全性。这是不正确的。 我们在分析完全竞争假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完全竞争理论时,必须注意到如下三 点:第一,完全竞争假定不是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映。第二,完全竞争的政策不能解决现实资 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第三,完全竞争状态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第五章1.在短期中,垄断企业是否会亏损?为什么?解答:和完全竞争企业或其他企业一样,在短期中,垄断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也可 能会亏损。造成垄断企业在短期中可能亏损的原因也主要是两个方面:或者,在给定的规模 上成本过高,或者,市场的需求过低。在这两种情况下,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垄断企业的 平均成本就可能大于平均收益,从而,垄断企业即使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去进行生产,仍然 会遭受亏损。2.试比较垄断企业与完全竞争企业的最终均衡。解答:在长期的最终均衡中,垄断企业的长期的边际收益等于长期的边际成本、长期的 平均收益大于或等于长期的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收益等于最优(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短 期平均收益大于或等于最优(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另一方面,在长期的最终均衡中,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的边际收益等于长期的边际成本、 长期的平均收益等于长期的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收益等于短 期平均成本,且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3.谈谈你对自然垄断的看法。解答: 自然垄断产生于如下常常与规模经济有关的特殊技术: 典型企业生产产品的固定 成本相当之大, 而可变成本从而边际成本又相当之小, 结果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下 降,一直下降到充分大的产量水平上才达到最低点。这里,充分大的产量是指在可盈利价格 下能够完全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生产该产品, 则它们就都无法达到最低的成本。于是,为了减少成本,每个企业都将努力地增加各自的产 量,并相应的降低价格。这就是所谓的“价格战” 。价格战的结果,活下来的企业就成为市 场的垄断者。 一旦形成垄断, 该垄断企业就可以凭借垄断地位而根据利润最大化的要求来重 新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 4.为什么垄断竞争企业可以对价格施加一定的影响?解答:垄断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尽管从 整个市场来看,垄断竞争企业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生产的却是“差异产品。 对于垄断竞争企业来说, 由于其产品的差异, 具有一定的 “垄断”性质,故它提高价格之后, 不会失去所有的购买者。 于是, 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不再像完全竞争时那样为一条 水平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当然,由于垄断竞争企业的产品仍然和同一市场中很多其他产 品属于同一种类, 相互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替代性, 故它提高价格之后仍然会失去大量的购买 者――与真正的垄断相比,失去的购买者要多很多。因此,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的 倾斜程度也不会像完全垄断那样“陡峭” ,而是要“平缓”得多。5.试比较垄断竞争企业与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的联系和区别。解答:垄断竞争企业、完全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的产品与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中其 他企业的产品的替代程度大相径庭。 在完全竞争场合, 产品的替代性趋向于无穷大――因为 产品是完全同质的;在垄断场合,替代性为 0――因为产品是完全不同质的;在垄断竞争场 合,替代性介于前两者之间,既不是大到无穷大,也不是小到等于 0――因为产品尽管属于 同类,但却有差异。6.为什么同一个垄断竞争企业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需求曲线?解答:例如,考虑某个典型的垄断竞争企业。由于垄断竞争企业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份 额微不足道,故它改变价格的行为通常不会引起其他企业也改变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得到一条典型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如 d d ? 。 但是, 垄断竞争企业改变价格不会引起其他企业改变价格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就不会改 变自己的价格――其他企业仅仅只是不会因为典型垄断竞争企业改变价格而改变价格, 但完 全可以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改变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 典型垄断竞争企业改变价格的结果 就不再是如上所说的 d d ? 所示。 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同一市场中的所有其他企业也都类似于典型垄断竞争企业。于是, 它们也都将出于自身的原因,同时和同等程度地改变自己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典型垄断 竞争企业面临的就是另外一条需求曲线,如 DD ? 。7.寡头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如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垄断竞争企业)最主要的 区别是什么? 解答:在寡头市场中,企业行为的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互依赖。这是因为,寡头是一些相 对于市场来说规模极其巨大的企业。 一个寡头企业的行为会改变整个市场的状况, 从而影响 同一市场中的其他企业; 这些其他企业因而必定会对寡头企业的行为做出反应; 这些其他企 业的反应反过来又会再一次地改变市场的状况,从而改变寡头企业最初行动的效果。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垄断企业则不同。一方面,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企业由于规模非 常之小,故在决定自己行动的时候,没有必要考虑该行动对其他企业的影响,从而,没有必 要考虑其他企业可能因此而有的反应;另一方面,垄断企业由于在市场上“只此一家” ,也 没有必要考虑自己的行动对其他企业的影响。8.根据西方经济学,在长期中,之所以存在着超额利润或经济利润,是因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进入障碍” 。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这种看法不对。实际上,进入障碍导致的是垄断超额利润而不是一般的超额利润或经 济利润。西方经济学之所以把进入障碍看成是长期超额利润或经济利润的必要条件,是因 为它实际上假定了企业选择进入或退出的标准是零经济利润或零(经济)利润率。但是,如 果我们假定存在有所谓的平均利润率,且平均利润率还大于零,则经济利润的存在就并不 一定会导致进入――特别是,如果经济利润低于平均水平,则它反而还会引起退出;另一 方面,退出也不足以导致经济利润下降到零,而是导致它下降到平均水平。因此,在长期 中,完全竞争企业和垄断竞争企业也可以得到超过正常利润的经济利润,即平均利润,而 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则可以得到超过平均利润(不只是超过正常利润)的垄断利润。第六章1.试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以及整个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解答: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 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 决定。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 “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 了整个微观 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要素的理论和产品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这是因 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 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为 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因此,要素理论 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的延伸和发展。2.试述生产者的要素使用原则和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解答:生产者在使用要素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 成本”和 “边际收益”相等 。例如 ,在完全竞争条件 下,使 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等于“ 边际产品价 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 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消费者在供给要素时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 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 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 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3.利润最大化产量和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量有什么关系?解答: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 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 数。它们通过生产函数而“一一对应”。正是通过生产函数,企业关于使用要素的决策和 关于生产产量的决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旦企业决定了购买多少要素,它也就同时决 定了应当生产多少产量;同样,一旦企业决定了生产多少产量,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 当购 买多少要素。4.在什么情况下要素的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或垂直?为什么?解答:劳动的供给曲线可能向后弯曲。其理由可以说明如下。第一,劳动供给是闲暇 需求的反面;劳动的价格即工资则是闲暇的价格。于是,劳动供给量随工资变化的关系即 劳动供给曲线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说明:解释劳动 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等于解释闲暇需求曲线向前上斜(闲暇 需求量随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二,闲暇价格变化造成闲暇需求量变化有两个原因,即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 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反。由于收入效 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同。第三,当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时,闲暇价格变 化的收入效应较小,而当工资即闲暇价格较高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就较大,甚至 可能超过替代效应。如果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则结果就是: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 上升而上升,亦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并非因为自 然赋予的土地数量为(或假定为)固定不变。第二,土地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假定土地只有 一种用途即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第三,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只能(或假定只能) 用于某种用途,而无其它用处,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垂直。5.在什么情况下要素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存在?为什么?解答:在要素市场上,如果买方是不完全竞争的,则需求曲线不存在,如果卖方是不 完全竞争的,则供给曲线不存在。 例如,下图说明了在要素市场上垄断买方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存在。图中,要素供给曲 线W ( L) 和边际要素成本 (即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 曲线 MFC 是初始的情况, 它们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VMP 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 W0 和要素需求量 L0 。现设要素供给曲 线变动到 W1 。从而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变动到 MFC1 ,它与 VMP 决定了新的要素价格 W0 和 要素需求量 L1 。由此可见,现在对同一个要素价格 W0 有两个不同的要素需求量 L0 和 L1 。 于是垄断买主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存在。WMFC1W1 ( L )MFCW ( L)W0VMPOL1L0L 6.谈谈你对资本市场均衡的看法。解答:资本市场的均衡取决于储蓄和折旧的相等。其中,储蓄由利率水平决定,而折旧 由资本存量决定。因此,给定一个资本存量以及一个利率水平,该资本存量是否是均衡的, 就看与它以及利率水平相应的储蓄和折旧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当资本存量较小时,利率水 平通常较高。此时,由较小的资本存量决定的折旧通常也较小,而由较高的利率水平决定的 储蓄通常较大,从而有储蓄大于折旧。于是,资本存量将增大。另一方面,如果资本存量较 大,从而利率水平较低,则由较大的资本存量决定的折旧通常也较大,而由较低的利率水平 决定的储蓄通常较小,从而有储蓄小于折旧。于是,资本存量将减少。只有当资本存量和利 率水平恰好使得相应的折旧和储蓄相等时,资本存量才达到(长期)均衡。7.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对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解答: 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借鉴的, 因为它确实解释了市场经济中 的一些表面现象, 如地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需求、 劳动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后弯曲等等。 此外, 我们也并不一般地反对从量上计算某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事实上,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也 可以计算例如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以便更好地评价和加强资本运用的效果。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也是整个西方经济学中辩护色彩和庸 俗性质最为明显的 内容, 因为它试图否认资 本主义 社会存在着剥削。 例如, 根据这一理 论,在完全竞争条 件下 , 企业雇佣要素的原 则是使 用要素的边际产品 价值等 于 要素的价 格,其中,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被看成是要素的“贡献”;要素价格则是要素得到的“报 酬”。于是,完全竞争企业雇佣要素的原则又可以看成是:要素的报酬等于要素的贡献。 如果这里的要素表示劳动,则结果就是:劳动的报酬恰好与其贡献相等。这就完全否认了 剥削的存在。第七章 1.试比较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又被称作“孤立市场”的分析方法。马歇尔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现象 非常复杂,影响市场运作的因素很多,为使分析简化,应该采取“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孤 立分析某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待到所有的商品价格和供求问题分析完之后, 再进行综合分析,便能够得出关于市场均衡的正确结论。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某一市场上商品 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做是它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假定不变,这些不变的价格 仅仅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其结论是,该市场的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价格与 均衡数量。 但是,局部均衡分析虽然可以揭示商品均衡价格和数量决定的一般关系,却也显得过 于简单化, 它不能说明市场经济体系中均衡价格和数量决定的较为复杂的情形。 在市场体系 中,各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及价格是相互影响的。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 而且也要受到其他与之有关的其他商品的供求状况及价格的 影响。 所以, 根据局部均衡分析不能解决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均衡价格 和数量的决定问题。于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又出现了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2.应用埃奇沃斯盒式图解释某一点如何表示两个消费者购买的市场产品组合。 在埃奇沃斯盒式图中,每一点都代表两个消费者的市场产品的组合。从原点 O1 沿底 部横轴向右和沿左面纵轴向上(如箭头所示)为甲所持有的产品;从原点 O2 沿上面横轴向 左和沿右面纵轴向下(如箭头所示)为乙所持有的产品。例如,A 点表示食品和布的初始分 配。沿底部横轴从左向右,可以看到甲有 7 单位食品,沿左面纵轴向上看,又看到他有 1 单位布。这样,对于甲来说,A 点代表他持有的 7 单位食品(7F)和 1 单位布(1C) ,其余 的 3 单位食品(3F)和 5 单位布(5C)则为乙所持有。从图上查看乙持有产品的情况,则是 沿上面的横轴向左看和沿右面的纵轴向下看,同样可以发现在 A 点乙持有 3 单位食品和 5 单位布。图 7-2 以埃奇沃斯盒式图表示的交换 我们还可以看到甲和乙之间交换的结果。甲放弃 1 单位食品以换取 1 单位布,结果从 A 点移动到 B 点;乙放弃 1 单位布获得 1 单位食品,结果也从 A 点移动到 B 点。这样,B 点 就代表甲和乙进行互利交换之后两人产品的市场组合。 3.在应用埃奇沃斯盒式图的交换分析中,为什么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在契约曲线 的每一点都相等? 离开初始的产品配置,可以有许多经过互利交换而实现的有效率的产品配置。为了发 现甲和乙之间的食品和布的一切可能的有效率配置, 我们要观察他们各自的无差异曲线的所 有可能的相切点。 图 7-4 描绘了一条通过所有这些有效率产品配置点的曲线, 该曲线被称作 “交换的契约曲线” 。 交换的契约曲线显示所有的有效率配置,离开这些有效率配置,便不能进行互利 交换。这些配置有时又被称为“帕累托效率配置” 。帕累托阐述了交换效率概念:如果 产品不能进行再分配,不使另外一个人境况恶化,某人的境况便不能改善,这种产品 配置就是帕累托效率。在图 7-4 中,三个标有 E、F 和 G 的产品配置点就是帕累托效率, 虽然每个配置都包含一个不同的食品和布的组合,因为不使另外的人境况恶化,一个 人的境况就不能改善。图 7-4 交换的契约曲线4.在埃奇沃斯盒式图中,为使产品配置处于契约曲线上必须坚持什么条件?为什么竞 争均衡处于契约曲线上? 在埃奇沃斯盒式图中, 为使产品配置处于契约曲线上所坚持的条件是两个消费者的边际 替代率相等,这是实现交换效率的条件,而契约曲线正是所有有效率产品配置的点的集合或 连线。竞争均衡体现产品有效率的配置,也满足了消费者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条件,这和 契约曲线的有效率的产品配置条件是一致的。 5.什么是边际转换率?为什么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两种产品 的边际成本的比率? 边际转换率(MRT)测量为增加 1 单位食品生产必须放弃多少布的生产。例如,生产可能 性边界上的 B 点,边际转换率为 1,因为增加 1 单位食品的生产必须放弃 1 单位布的生产。但 是在 D 点边际转换率便为 2,因为增加生产 1 单位食品必须减少生产 2 单位布。 需要指出,随着沿生产可能性边界不断增加食品生产,边际转换率不断提高。之所以 如此, 是因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的差别取决于把投入品用于生产较多的食品, 还是用 于生产较多的布。 事实上,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即边际转换率相对于其他产品的边际成本测量一种产 品的边际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直接表明这样的事实:即相对于生产布的边际成本,生产食 品的边际成本递增。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每一点都满足这样的条件: MRT= MCF/MCC6.如果边际转换率不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产品在消费者中间的分配为什么会缺 乏效率? 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布对食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以减少的布的消费来测量消 费者对增加 1 单位食品消费所愿支付的数额。 而边际转换率则是以减少布的生产来测 量增加生产 1 单位食品的成本。对每个消费者来说,只有满足下面等式的要求,这个 经济就是有效率的: MRS=MRT 为什么这是经济有效率的条件呢?假定边际转换率等于 1,但边际替代率等于 2,那 么,消费者就将放弃 2 单位布,以换取 1 单位食品,但多生产 1 单位食品的成本恰是少生产 1 单位布的成本。显然,这是由于所生产的食品太少的缘故。为实现效率,必须增加食品生 产,那就是,使边际替代率下降,使边际转换率提高,直到二者相等为止。只有当每对产品 都达到 MRS=MRT 的时候,经济才是有效率的。图 7-8 描述了这个重要的效率条件。这里, 我们把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置于图 7-8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需要指出,C 点仅仅处于使消 费者获得最大化满足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虽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所有的点都是有效率的, 但它们并不都包含从消费者眼光看的最有效率的产品生产。 只有在无差异曲线同生产可能性 边界相切的切点(C 点) ,边际替代率(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转换率(MRT,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的时候,所生产的产出组合才有效率。 图 7-8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经济效率7.为什么一般均衡分析表达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基本含义? 竞争均衡的配置是有效率的,因为均衡点处在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如果不是 这样, 其中就有人没有实现最大化的满足, 就将通过变动产品配置的比例实现有效率的产品 配置, 以实现所有人的最大化的满足。 在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体系中都 将维持这样的结果。它是说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如何运作的最直接的方法。 因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表明,个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追求私利的活动最 终将实现个人和全社会的经济福利最大化。这正是一般均衡理论的效率分析所表明的结果。 重复地说, 按照一般均衡理论, 如果每个人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而且所有的交换都是互补的, 那么,所形成的均衡配置就将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这正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 理的确切含义。 进一步地说,在这里,每个私人经济活动者都将自由地、无障碍地追求其私利的最大 化,并且一定能够实现其私利的最大化。不但如此,而且每个人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活动并不 妨碍经济中的其他人进行同样的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活动, 大家都相安无事地实现了其追求私 利最大化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把所有个人实现的私利最大化结果加总,便构成整个社会 的利益的最大化。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个量的加总就是总量。8.试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一般均衡理论的缺陷。 一般均衡理论以私有制作为制度前提, 假设经济活动当事人是自利的和完全理性的, 试 图证明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完全可以达到整个市场的均衡和稳定运行,在斯密所谓 “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可以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的。然而,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上看,并且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生活也已证明,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在当 今的资本主义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 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或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使社会化的生产力变成了资本 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从而使 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避免地尖 锐化, 突出地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个 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 经济经常处在不平衡的运行状态,或者是通货膨胀,或者是经济衰退,并通过周期性的经济 危机强制性地使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恢复平衡。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 资本 主义私有制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 而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危机的发生。 因此, 一般均衡理论所描述的所有市场的 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根本证明不了“看不见的手”可以 使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必然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实际上,在任何经济社会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供求关系总会因为彼 此力量的消长而出现不平衡的情况。 问题在于, 建筑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 只能通过经济危机这样的破坏生产力的方式强制地将已遭破坏的平衡关系恢复到暂 时的平衡。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通过统筹安排和科学的 宏观调控手段而适时、自觉地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第八章 1.比较垄断和竞争两种市场类型的经济效率,分析垄断的低效率。 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会造成经济的低效率。认为垄断的低效率是其造成市场失灵的 根本表现。 可以通过比较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进行比较, 来分析垄断的低 效率。 首先回顾一下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出的长期均衡。假定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 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如图 8-1 中的 Sc 所示。由于是一个成本不变的产业,完全竞争市场 的长期供给曲线表示各个产出水平相等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整个市场在市场需求曲线和 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 a 点达到均衡,价格为 P*,产出量为 Q*。需求曲线表明消费者从每个 产出水平中获得的边际效用。 在价格和产出量的均衡水平上, 生产最后 1 单位产出的社会边 际成本 (如水平的供给曲线所表明的) 恰好等于消费者获得的归之于该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 (如市场需求曲线所表明的) 。由于消费者按价格 P*能够购买 Q*单位的商品(产出) ,所以, 消费者便享有了由三角形 adP*所表示的全部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也是全社会的净利益。图 8-1 垄断和低效率 下面再看看垄断市场的情形。假定在产业中只有一个企业。市场的需求曲线便是企业 的需求曲线。所以,垄断企业可以按照能够销售的数量确定其销售价格。由于垄断企业的需 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其边际收益曲线便是一条处于需求曲线之下的向下倾斜的曲线, 如图 8-1 中的 MRm 所示。假定垄断企业和竞争产业都按相同长期不变的平均成本生产,垄断企 业在长期通过寻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企业规模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该企业规模反映于 图 8-1 的平均成本曲线 ACm 和边际成本曲线 MCm。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于 c 点(表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决定垄断企业产出量为 Qm,并决定该产量的价格为 Pm。 由于现在消费者按价格 Pm 消费 Qm,所以他们获得的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 bdPm。但与 此同时,与完全竞争情况下相比,垄断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数量为四边形 bPmP*c 的面积。 结果,整个社会的净福利就是消费者剩余与企业超额利润二者之和,恰好为四边形 bdP*c 的 面积。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社会福利减少了三角形 abc 的面积。 上述两种情况相比很容易发现, 垄断企业, 就产出水平而言, 其效率远低于竞争产业, 因为其产出量大大低于竞争产业。而且由于减少了产出量,给社会造成净福利损失,如图 8-1 中的三角形 abc(西方经济学称之为福利三角形)所表示。2.分析寻租的经济作用。 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必然存在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也会严 重地影响市场调节的效率,使之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所谓寻租,按照经济学定义,是指试图获得一种可以赚取经济利润的垄断的活动。经 济学之所以应用“寻租”概念,是因为租金(或者经济租金)是一个包含着消费者剩余、生 产者剩余和经济利润的一般概念。 一个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占有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而获得经济 利润。因此,企业便千方百计谋求和维持垄断地位,以获取经济利润,并为此而花费一定的 费用,这就是“寻租活动” 。企业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支出的费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 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出任何有益的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的支出。 如何衡量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呢?就购买垄断权利的单个寻租者而言,它愿意花 费在寻租活动上的费用不会超过垄断地位给他带来的经济利润,否则,就不值得进行寻 租活动了。但是,寻租活动不会给寻租者带来长久的经济利润。因为进行寻租活动是自 由的,寻租类似于完全竞争。如果有经济利润可得,便会有新的寻租者参加进来以取得 某些经济利润,寻租者间的竞争抬高了必须对垄断权利支付的价格,结果把垄断权利的 价格抬高到只能使寻租者获得正常利润的水平,经济利润完全落入最初拥有垄断权利的 人的腰包。 寻租是浪费资源的有代价的活动。例如,从总量上说,在美国,企业花费数十亿 美元来游说国会议员、州议员和地方政府官员,以获得特许权和创造进入壁垒以及确立 垄断权的法令。 由于寻租,垄断造成了一个超过净损失的社会成本,这些社会成本等于净损失加用于 寻租的资源的价值,即加整个垄断的经济利润。这表明,在存在垄断因而进行寻租活动的情 况下,造成了社会净成本,根本无从实现只有竞争市场方能实现的经济效率,无法达到帕累 托最优状态。3.比较没有监管和有监管的自然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一)没有监管的自然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图 8-2 描述了自然垄断企业的需求和成本条件。一个自然垄断企业通常面临巨大的资 本成本,例如,铺设铁轨、建设发电厂、安装煤气管道、安装输电线路、提供地方电话服务 或有线电视信号等,都面临巨大的资本成本。在图 8-2 中,自然垄断企业在按照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规则(边际成本曲线 LMC 与边际收益曲线 MR 相交)生产产量 Q,并确 定价格 P,赚取由上面的阴影矩形所表示的经济利润。问题在于,自然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 的选择,如果按照社会福利条件衡量是缺乏效率的,因为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高于生产产品的 边际成本,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使得分配于该种产品的资源不足。图 8-2 自然垄断的监管 (二)政府监管下的自然垄断企业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监管,可以有按边际成本确定价格和按平均成本确定价格两 种定价方式。但前者将使自然垄断企业造成亏损。如图 8-2 所表明的,由于政府规定垄断企 业要同需求相适应生产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 自然垄断企业被迫把其产出量扩展 到由边际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点(e 点)决定的产出量 Q′,并确定价格 P′。消费者 喜欢这一结果, 因为价格比自然垄断企业自由追求最大化利润时低很多, 从而获得较多的福 利(因为消费者剩余从三角形 abP 扩大到 aeP′ ) 。但是,这样一来却造成了自然垄断企业的 亏损,因为在产出水平 Q′,监管价格 P′低于自然垄断企业的平均成本,结果造成亏损, 如图 8-2 下面的矩形阴影所显示的。为使自然垄断企业免于亏损,政府修正其监管政策,确 定等于平均成本的监管价格。在图 8-2 中,需求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 f 点,决定 产出量 Q″和价格 P″。相对于没有监管的情形强化了经济福利,但受到监管的自然垄断企 业仅能获得正常利润。消费者支付该产出的边际价值(边际效用价值,亦即自然垄断企业的 边际收益)高于自然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因此,社会福利尚有提高的余地。 (三)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的补贴。 政府也可以通过对遭受亏损的自然垄断企业实行补贴来维持其按边际成本确定监管 价格,使自然垄断企业维持在赚取正常利润的水平。例如,在美国对地铁和公共汽车确定的 收费典型地低于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其差额由政府予以补贴。例如,华盛顿地区的地铁系 统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 2 000 万美元的补贴。补贴所带来的问题是,为了提供补贴,政府必 须提高税收或借更多的债,或放弃某些其他领域的支出。4.说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如何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物品主要是私人物品。如食品、衣服、靴鞋、帽子、电视机、洗 衣机、电冰箱、轿车以及火车上的铺位、飞机上的座位等,无一不是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有 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竞争性,增加私人物品的供给便包含增加生产的物品的边际成本;二 是排他性,消费者一旦在市场上购买了私人物品,他便获得了独享该物品的权力,他不会和 其他人共享这种物品。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公共物品。顾名思义,公共物品是许多消费者可以共同消费或享用 的物品。一旦把这种公共物品提供给消费者,便难以防止其他人消费或享用。例如,把企业 作为应用新技术的消费者看待, 若一个企业进行一项没有专利权的新技术研究, 只要难以排 除其他企业应用这项研究的成果, 或者, 只要其他企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而不增加其边际成 本,它就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它就是公共物品。 概括地说,公共物品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意指可以多人共享,一旦提供了某种公共物品,许多消费者便可以共同享用该种物品;非竞 争性意指不增加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 一旦提供了某种公共物品, 其他企业便没有必要也不 会再增加成本生产和提供该种公共物品。 在西方经济学中,把诸如国防、道路、公共图书馆、电视广播、公园等归入公共物品范 畴。任何人增加对这些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新增加的人 口享受国防提供的安全服务,不会影响原有人口享受的安全服务水平。在达到一定数量的车 辆之前,道路上增加一辆汽车不会影响原有汽车的行驶。在公共图书馆还有空闲座位和有大 量的图书可供借阅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读者或借阅图书的人,不会妨碍其他读者阅读或借阅 图书。某个人打开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不会影响其他人收看电视节目。游园的人可以相互无 涉地享受游园的快乐。在公共物品中,根据其非排他性的程度,还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 准公共物品。所谓纯公共物品是绝对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的物品,在上面的例子中,人们共 同享有的国防安全服务,便是典型的纯公共物品例证。所谓准公共物品是有条件地不能排除 其他人消费的物品,即人们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消费的公共物品。在上面的例子中,对道 路、公共图书馆、电视广播、公园等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方可享用,故可称之为准公共物品。 顺便指出,政府提供的诸如养老金、失业补助、邮政服务以及由政府经营的企业生产 的某些和私人企业生产的相同的产品, 不能算作公共物品, 这些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上也具有 竞争性和排他性,本质上是私人物品。 正如私人物品可以确定最优数量一样,公共物品也可以确定最优数量。这里先简要说 明一下私人物品的最优数量决定的问题。 为使问题简化, 假定社会上只有甲和乙两个消费者。 如图 8-3(a)所示,其各自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DA 和 DB。将消费者甲和乙的需求 曲线 DA 和 DB 水平相加, 便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D。 市场需求曲线 D 与供给曲线 S 相交于 H 点, 决定该私人物品供求数量为 Q0,均衡价格为 P0。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消费者甲和乙的边际 利益恰好与生产该物品的边际成本相等,如图 8-3 的子图(a)所示,生产 Q0 时的边际成本 为 Q0H,消费者甲和乙的需求量分别为 C 和 F,根据其各自的需求曲线 DA 和 DB,相应的边 际利益分别是 CE 和 FG。这表明 CE=FG=Q0H,所以,均衡数量 Q0 是该私人产品的最优数 量。图 8-3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又是如何决定的呢?参考图 8-3(b) ,由于假定经济中仍然有 两个消费者甲和乙,图中的 DA 和 DB 仍分别为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 为 S。和私人物品市场不同的是,在公共物品市场上为从个人需求曲线求得市场需求曲线, 不是将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 而是将它们垂直相加, 因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每个消费者都消费一个相同总量的公共物品,而对公共物品支付 的价格却是两个消费者各自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图 8-3(b)表明,公共物品供给曲线 S 与 由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垂直相加所形成的市场需求曲线 D 相交,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 量和所支付的价格。5.分析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对经济的影响。 在存在外部性影响的情况下,必然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即使是正外部性,也将 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而言,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 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至于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例如,在存在生产的负外部 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造成产品生产过多,超过了 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平。总之,无论是存在正外部性还是存在负外部性,都不能实现 帕累托效率,因此,必然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一)正外部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教育是造成正外部性的典型例证,教育的正外部性影响在于那些获得较多教育的人给 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换言之,教育的利益向社会的其他人溢出。如果我们把教育的这 种正外部性,或者教育的边际外部利益,加到教育的边际私人利益上去,我们就得到了教育 的边际社会利益。 教育的边际社会利益包含增加教育的边际私人利益和其向社会溢出的边际 利益的全部增加的利益。 图 8-4 表明,边际社会利益曲线高于边际私人利益曲线,二者的差额是增加一单位教 育所产生的边际外部利益。图 8-4 教育的外部经济 如果提供多少教育是一种严格的私人决策,教育的供给量决定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的交点 e。教育供给曲线反映教育部门提供每单位教育的边际成本,其与私人边际收益曲线 相交,表明教育的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像一般企业一样,这个利润最大化规则,决 定其所提供的教育水平。 但从社会的观点上看, E 点并不是最优化的教育水平,因为增加一单位教育 的 边际社会利益高于边际成本,所以,当教育的供给量超过 E 的时候,社会福利便增 加。只要增加教育的 边 际社会利益超过边际 成 本,便可通过扩大教 育 而增加社会福 利。在图 8 - 4 中的 e ′点代表最大化的社会福利,该点所提供的教育量为 E ′单位, 边际社会利益等于由供给曲线反映的边际成本。三角形 fee ′表明当把教育数量从 E 增加到 E ′时所形成的社会净福利的增加。 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当存在正外部性的时候,基于私人利益的决策所形成的均 衡数量必少于社会最优化的数量。这意味着,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调解不能实现 最优化效率,所实现的效率必是低效率。 (二)负外部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对负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分析,可以借助于对私人企业提供一定的产出量的 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的比较。假定某地区对电的需求用需求曲线 D 来描述。需求 曲线反映消费者每个消费水平的边际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其面临的需求曲线 D 也反映其 在每个销售水平的边际收益。在图 8-5 中居于下面的水平直线反映电厂生产的边际私人成 本。水平的边际私人成本曲线与反映其边际收益的需求曲线 D 相交决定电厂的利润最大化 产出为 5 000 万千瓦? 时,在该需求水平上所确定的价格为 0.10 美元/千瓦?时。 但是,燃煤发电厂在电力生产期间所排放方的二氧化硫同潮湿的空气结合而形成酸 雨,再被风一吹便在各地降下了酸雨,因而毁坏了湖泊、森林,腐蚀了建筑物、桥梁和其他 资本设施。 因此, 电力生产不仅包含私人边际成本而且还包含其负外部性所造成的外部成本。 假定由于发电而加之于环境的外部成本为 0.04 美元/千瓦?时,这反映在图 8-5 中的边际私 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间的垂直距离上。 边际社会成本包括边际私人成本和该电力生产加之 于社会的边际外部成本。 由于假定边际外部成本是不变的, 所以边际社会成本曲线是一条居 于边际私人成本曲线之上且与之平行的曲线。图 8-5 负外部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电力市场 燃煤发电厂按照其边际私人成本同边际收益相等的利润最大化规则所确定的电力产 出量 5 000 万千瓦?时,为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外部成本,其数额为 200 万美元(0.04 美元× 5 000 万) ,为了减少其外部成本,或者政府按照燃煤发电厂造成的外部成本对其征税,或者 燃煤发电厂按照社会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规则确定其电力产出量。 图 8-5 中的 cba 三角 形代表因减少电力产出量而减少的外部成本总量。但 c 点所表示的产出量并没有消除污染 (污染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除非燃煤发电厂不再发电,即电力产出量为零) ,只是企业承 担了由于电力生产所造成的外部成本。 这个出产量低于其利润最大化的产出量, 因而其资源 配置是低效率的。 6. 分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市场活动的影响。 当那些处于市场信息灵通方面的人以一种损害市场信息迟钝方面的人的方式进行自 我选择时,这便是一种逆向选择。 例如,在二手汽车市场中,二手汽车的销售者对于其所出售的汽车有多方面的了解, 包括损坏的记录、发生过的事故、每英里耗油量、车速等。而一个可能的购买者只能基于汽 车的外表对这些做出猜测,或者进行驾驶的试验。购买者不经过几个月时间的驾驶,便不能 真正了解这辆汽车是好是坏。所以,二手车的购买者要比销售者的信息少得多。一般而论, 当销售者比购买者对于产品质量具有更多信息的时候,劣质产品便趋向于支配市场。 逆向选择也给保险市场造成了问题。例如,从一个保险公司的观点上看,理想的健康 保险候选者是那些健康长寿、 最后在睡眠中安稳辞世的人。 但由于隐蔽的性质 (不良的遗传) 或隐蔽的活动(过度吸烟和饮酒) ,许多健康状况差的人申请保险。在保险市场,是购买者 而不是销售者对于性质和活动具有更多的信息,并能预见未来他们可能对保险的需要。 一般地说, 当那些处于交易一方的人因另一方无法注意其行为而怀有一种推卸责任 动机的时候,便会造成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在保险市场上有较为典型的表现。 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是由于这样的情形而发生的,即一旦人们购买了保险,他们 的行为就可能改变,就是说,他们会有新的不同的要求。一些进行了健康保险的人可能比没 有进行健康保险的人更不注意自己的健康。这个同样的行为问题也影响到其他类型的保险, 例如火灾、汽车事故、盗窃等的保险。例如,在购买了盗窃保险之后,人们可能就不太注意 对其财产的保护。 这种动机问题被归结于道德风险。 当一个人的行为改变使发生不利后果的 可能性增加的时候,便产生道德风险。7.分析西方微观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 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政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但作为市场经济,两种不 同性质的市场经济又具有某种共性, 西方国家的市场调节或市场机制, 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单纯从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的市场来看,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调 节弊端所造成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西方国家旨 在解决微观经济问题所规定的一些微观经济政策, 也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提供 了借鉴。诸如经济监管政策、收入再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治理环 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等,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借鉴意义。 必须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实行的微观经济政策要服从发展生产以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 为此, 既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率, 同时, 又要避免贫富两极分化,使人民共同富裕,共同享有经济发展的利益和成果。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所实行的微观经济政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这些政策不但要代表人民 的眼前利益,造福于当代,也要代表人民的长远利益,造福于子孙后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要求。8.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 国家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 收入再分配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富裕中的贫困”的问题。尽管例如累进所得税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富人收入提高的比率,但是富人也有各种逃税、避税的对策,结果并没使 他们的收入受到多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经济制度,资 本家是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实现其最大化利润的目标的。而微观经济学所能提出的缓解收 入分配差距的经济政策是以维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前提的,这就决定资本主义必然存在“富 裕中的贫困” 。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所做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造成一极是财富的积累, 一极是 贫困的积累的论断 ,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写照。19.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面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由于利润驱动而受到限制。由于追求剩余价 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高额利润的驱动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制的增长将必然导致自然 资源的破坏, 并进而导致环境的恶化。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农业的情况而做出的如下论断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地力的榨取和滥用??代替了对土地这个人类世世代代共同的永久 的财产,即他们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所进行的自觉的合理的经营” 。在资本主义21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北京: 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北京:人民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743-744 页。2出版社,2009 年,第 918 页。 社会, “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 而且,地力的浪费“通过商业而远及国外”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 质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西方国家面对环境方面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 的措施,并强调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些尝试和调节的主要思路是试图以经济逻辑调整价格, 而实践证明,这样做通常是无效的。迄今为止,它们仅仅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运作,狭窄地集 中于市场交换领域,不理解全部相关的现象(竞争和外部性等)都深深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 本身。5 43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何为 GDP?如何理解 GDP? 答案要点:GDP 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 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对于 GDP 的理解,以下几点要 注意: (1) 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 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 就意味着,GDP 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 GDP 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 入 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 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 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 GDP 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3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北京:人民 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北京:人民 Liodakis G: The People-Nature Rel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Labor出版社,2009 年,第 579-580 页。4出版社,2009 年,第 919 页。5Theory of Value, Capital and Class, Spring 2000, p73.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 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可定义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