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愿意是加了块以前的qq网络硬盘电脑的硬盘

怎样给自己电脑加块硬盘
怎样给自己电脑加块硬盘
怎样给自己电脑加块硬盘
为了能容纳如今“体积”越来越大的软件,相信很多朋友都已购置了更高容量的新硬盘,但在你准备将老 硬盘打入冷宫之际,是否想到过将两个硬盘一并使用呢,这不但可以免去让老硬盘提前退休,而且还可以让你 拥有更大的硬盘空间,既然好处多多,那你还等什么?赶快加入我们的双硬盘安装之旅吧!   一、安装前的注意事项   安装双硬盘之前首先要查看电脑内部的基本情况,如是否还有安装第二个硬盘的空间,数据线有没有空余的接口,电脑电源功率是否能够支持两块硬盘的稳定运行等。这些条件对于安装双硬盘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二、跳线设置   接下来是设置两个硬盘的跳线,一个设为主盘(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置为从盘(Slave Device)。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就是究竟哪个硬盘设置为主盘更合理,许多朋友认为要将容量更高的硬盘设为主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性能更好的硬盘设为主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有一块希捷酷鱼Ⅱ20GB硬盘(7200转),后来又添置了一块60GB的希捷U6硬盘(5400转),那么你就应该把酷鱼Ⅱ 20GB设为主盘,因为它的速度更快一些。
                          图1 酷鱼Ⅳ硬盘跳线说明   不同的硬盘间的跳线方法可能会有所区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以一块希捷酷鱼Ⅳ(7200转)和一块迈拓星钻一代(5400转)为例,讲解一下跳线的设置方法。
                             图2 星钻一代硬盘跳线说明   首先我们要分别看一下两个硬盘的跳线说明,这个说明一般位于硬盘的正面或反面(如图1、图2)。然后按说明将希捷酷鱼Ⅳ设为主盘(如图3) ,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如图4)(注:如果两个硬盘各使用一条数据线,则可以不进行跳线设置)。完成跳线设置后,将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到机箱内相应的位置,并连接好数据线和电源线。在连接数据线时要注意将蓝色一端与主板的IDE接口相连,但如果你使用的是早期的DMA/33数据线,则无此要求。完成这一步后,硬件上的安装工作就全部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并进入主板的BIOS,可以看到BIOS已自动检测出了两个硬盘的容量及主从关系,这说明双硬盘已安装成功。
                             图3 将酷鱼Ⅳ设为主盘   三、 数据线选择   从图1、2中我们看到,硬盘上除了带有Master和Slave跳线外,还有一个Enable cable select跳线。如果用户设置了这个跳线,那么硬盘间的主从关系就会由数据线所决定。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主从盘设置方法。
                                               图4 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   但此时就不能将两块硬盘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主从盘跳线设定了,而需要两块硬盘都将跳线改动到“Enable Cable Select”的状态。而接线的时候就必须注意,无论采用40芯的DMA/33线,还是80芯的DMA/66线,远离主板的硬盘接口总是接驳主盘,而靠近主板的接口上的硬盘总是被认做从盘。其实采用数据线设置的方法来确定主从盘关系,是安装双硬盘时很灵活的手段。比如,你可以将两块硬盘都做成可引导的启动盘,当主盘出现硬件故障时,只需将硬盘换接到Master接口上,它就成了系统盘。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经常来回更换硬盘的用户。   四、盘符交错的解决方法   下面,我们再说一下使用双硬盘时所经常出现的“盘符交错”问题。所谓“盘符交错”就是当我们安装了双硬盘以后,假设每个硬盘各分了三个区,那么正常的情况应该是主盘的各个驱动器在前,从盘的各驱动器在后。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主盘的C、E驱动器之间挤入了从盘的F驱动器,也就是会出现的情况,它会给用户带来许多使用上的麻烦,如导致单个硬盘内原来安装的软件运行不正常等。目前有如下几种办法可解决“盘符交错”问题。   1、屏蔽法   对于两块都有主分区的硬盘来说,可在BIOS设置中将主硬盘设置为AUTO,将从硬盘设置为None(如图5 )。这样在开机进入Windows后就可以避免“盘符交错”的问题,同样这个办法对于Linux操作系统也适用   如果双硬盘的主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那么就可以通过改变BIOS设置中硬盘的状态,从而启动另外一块硬盘上的操作系统。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在单一的DOS模式下将无法找到在BIOS中屏蔽掉的硬盘,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读写操作了。   2、分区法:   这个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其方法是只在主硬盘上建立主分区,而将从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这样就可以避免“盘符交错”现象的发生,不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删除从硬盘上的数据,因此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备份工作。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铁岭市内上门维修电脑及时解决各种电脑故障高价
回收电脑及配件(好坏均收)出售低档二手电脑及配件
咨询电话:
咨询QQ号:
电脑家电故障咨询群:
铁岭闲置物品交易群一群:
铁岭闲置物品交易群二群: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367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4075',
blogTitle:'希捷7200.9硬盘不认盘的修复',
blogAbstract:'本例所用的硬盘为希捷酷鱼9代硬盘,MODLE:ST3160212A、SN:5LS3AJS3、FireWare:3.AAE、LBA:,该硬盘曾做过一次数据恢复,但没有成功,所幸的是其中的硬盘的固件和ROM都已备份,目前的故障为不认盘,更不能提取数据。(1)将故障硬盘和希捷修复终端、电脑连接好,启动希捷专修程序,其状态为“无硬盘”,在指令模式下的显示如图1所示。'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电脑论坛
主题:硬盘结构深入解析,加入内部拆解图,绝对精华!
来自:保密&
发帖:1065+0&
平时大家在论坛上对硬盘的认识和选购,大都是通过产品的外型、性能指标特征和网站公布的性能评测报告等方面去了解,但是硬盘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所谓的磁头、盘片、主轴电机又是长什么样子呢,硬盘的读写原理是什么,估计就不是那么多人清楚了。所以我就以一块二手西数硬盘wd200bb为例向大家讲解一下硬盘的内部结构,让硬件初学者们能够对硬盘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在动手之前,先了解一些硬盘的结构理论知识。总得来说,硬盘主要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即盘片主轴。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到上万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由于硬盘是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必须完全密封。
现在先贴上今日的主角西数wd200bb硬盘的“玉照”,它是容量为20g的7200转的普通3.5寸ide硬盘,属于比较常见的产品,也是用户最经常接触的。除此之外,硬盘还有许多种类,例如老式的普通ide硬盘是5.25英寸,高度有半高型和全高型,还有体积小巧玲珑的笔记本电脑,块头巨大的高端scsi硬盘及非常特殊的微型硬盘。
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息,例如产品型号、产地、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上图所示的就是wd200bb的产品标签。在硬盘的一端有电源接口插座、主从设置跳线器和数据线接口插座,而硬盘的背面则是控制电路板。从下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件的位置。总得来说,硬盘外部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部份:
一、硬盘接口、控制电路板及固定面板:
(1)、接口。接口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份,其中电源插座就是与主机电源相连接,为硬盘正常工作提供电力保证。数据接口插座则是硬盘数据与主板控制芯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通道,使用时是用一根数据电缆将其与主板ide接口或与其它控制适配器的接口相连接,经常听说的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也就是指数据电缆,数据接口主要分成ide接口、sata接口和scsi接口三大派系。
(2)、控制电路板。大多数的控制电路板都采用贴片式焊接,它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在电路板上还有一块rom芯片,里面固化的程序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不等的高速数据缓存芯片,在此块硬盘内结合有2mb的高速缓存。
(3)、固定面板。就是硬盘正面的面板,它与底板结合成一个密封的整体,保证了硬盘盘片和机构的稳定运行。在面板上最显眼的莫过于产品标签,上面印着产品型号、产品序列号、产品、生产日期等信息,这在上面已提到了。除此,还有一个透气孔,它的作用就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大气气压保持一致。
硬盘内部结构由固定面板、控制电路板、磁头、盘片、主轴、电机、接口及其它附件组成,其中磁头盘片组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它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有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主轴驱动装置及前置读写控制电路这几个部份。将硬盘面板揭开后,内部结构即可一目了然,如图所示。
二、磁头组件及磁头驱动机构:
  (1)、磁头组件。这个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它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份组成。磁头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实际上是集成工艺制成的多个磁头的组合,它采用了非接触式头、盘结构,加后电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移动,与盘片之间的间隙只有0.1~0.3um,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数据传输率。现在转速为7200rpm的硬盘飞高一般都低于0.3um,以利于读取较大的高信噪比信号,提供数据传输率的可靠性。
 至于硬盘的工作原理,它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写的操作正好与此相反。从下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西数wd200bb硬盘采用单碟双磁头设计,但该磁头组件却能支持四个磁头,注意其中有两个磁头传动手臂没有安装磁头。
(2)、磁头驱动机构。硬盘的寻道是靠移动磁头,而移动磁头则需要该机构驱动才能实现。磁头驱动机构由电磁线圈电机、磁头驱动小车、防震动装置构成,高精度的轻型磁头驱动机构能够对磁头进行正确的驱动和定位,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确定位系统指令指定的磁道。其中电磁线圈电机包含着一块永久磁铁,这是磁头驱动机构对传动手臂起作用的关键,磁铁的吸引力足起吸住并吊起拆硬盘使用的螺丝刀。防震动装置在老硬盘中没有,它的作用是当硬盘受动强裂震动时,对磁头及盘片起到一定的保护使用,以避免磁头将盘片刮伤等情况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旧硬盘的防震能力比现在新硬秀盘差得多的缘故。
3)、磁盘片。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现在硬盘盘片大多采用铝金属薄膜材料,这种金属薄膜较软盘的不连续颗粒载体具有更高的存储密度、高剩磁及高矫顽力等优点。从下图中可以发现,硬盘盘片是完全平整的,简直可以当镜子使用。
(4)、主轴组件。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部件如轴承和驱动电机等。随着硬盘容量的扩大和速度的提高,主轴电机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于是有厂商开始采用精密机械工业的液态轴承电机技术,现在已经被所有主流硬盘厂商所普遍采用了,它有利于降低硬盘工作噪音。
(5)、前置控制电路。前置电路控制磁头感应的信号、主轴电机调速、磁头驱动和伺服定位等,由于磁头读取的信号微弱,将放大电路密封在腔体内可减少外来信号的干扰,提高操作指令的准确性。
三、控制电路:
硬盘的控制电路位于硬盘背面,将背面电路板的安装螺丝拧下,翻开控制电路板即可见到控制电路。具体如下图所示。
硬盘控制电路总得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份:主控制芯片、数据传输芯片、高速数据缓存芯片等,其中主控制芯片负责硬盘数据读写指令等工作,如上图所示,wd200bb的主控制芯片为wd70c23-gp,这是一块中国台湾产的芯片。数据传输芯片则是将硬盘磁头前置控制电路读取出数据经过校正及变换后,经过数据接口传输到主机系统,至于高速数据缓存芯片是为了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而设的,该款西数wd200bb的缓存容量大小为2mb。缓存对磁盘性能所带来的作用是无须置疑的,在读取零碎文件数据时,大缓存能带来非常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在高端scsi硬盘中早就有结合16mb甚至32mb缓存的产品。
硬盘拆解到这里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大家在意犹未尽的同时,可能对一些硬盘性能指标的含义还不是很明白吧,接下来就一鼓作气送上硬盘常见的一些性能指标定义:
1、主轴转速:硬盘的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7200rpm的硬盘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是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而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已经达到10000rpm甚至15000rpm了,但由于价格原因让普通用户难以接受。
  2、寻道时间:该指标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寻道时间则为磁头移动到正中间的磁道需要的时间。注意它与平均访问时间的差别。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越小性能则越高,现在一般选用平均寻道时间在10ms以下的硬盘。
  3、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的档次高低。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的,而单碟容量就是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硬盘厂商在增加硬盘容量时,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个是增加存储碟片的数量,但受到硬盘整体体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碟片数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内;而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单碟容量。目前的ide和sata硬盘最多只有四张碟片,靠增加碟片来扩充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容量的需求是不可行的。只有提高每张碟片的容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大容量硬盘都采用的是新型gmr巨阻型磁头,磁碟的记录密度大大提高,硬盘的单碟容量也相应提高了。目前主流硬盘的单碟容量大都在80gb以上,而最新的希捷酷鱼7200.9系列硬盘的最高单碟容量更是达到160gb,使硬盘总容量可以达到500gb以上。
  单碟容量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而且也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硬盘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数据记录密度的提高,而记录密度同数据传输率是成正比的,并且新一代gmr磁头技术则确保了这个增长不会因为磁头的灵敏度的限制而放慢速度。在下面的测试中,你将会发现单碟容量越高,它的数据传输率也将会越高,其中希捷酷鱼7200.9系列硬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4、潜伏期:该指标表示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其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就是盘片转半圈的时间。
  5、硬盘表面温度:该指标表示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的情况。这项指标厂家并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种媒体的测试数据中看到。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稳定的数据读、写性能。
  6、道至道时间:该指标表示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7、高速缓存:该指标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2mb~8mb,scsi硬盘的更大。购买时最好选用缓存为8m以上的硬盘。
  8、全程访问时间:该指标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而平均访问时间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的。
  9、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名称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它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容量)。注意,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8位数)。例如,某硬盘给出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683mbps,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85.37mb/s左右。
  10、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该指标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0小时以上。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11、外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它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的硬盘已经全部采用sata150接口技术,外部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
12、s.m.a.r.t:该指标的英文全称是self-monitoring analysis&reporting technology,中文含义是自动监测分析报告技术。这项技术指标使得硬盘可以监测和分析自己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并将其显示出来。用户可以随时了解硬盘的运行状况,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确保硬盘中的数据不受损失。采用这种技术以后,硬盘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53+0&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第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053+0&
顶!狂顶!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90+0&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68+0&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48+0&
有土派图片没有啊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33+1&
看了以后很有收获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33+1&
要是有图片解释那就会更完美!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113+0&
没什么好看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33+1&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33+1&
谢谢lz,的确是好帖,顶了!我有块坏硬盘想死马当成活马医,拿来作实验品,学习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86+0&
图片没有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33+1&
[tioiouiiipp[p[[p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102+0&
怎么看不到图片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33+1&
???????????????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33+1&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硬盘结构深入解析,加入内部拆解图,绝对精华!
以上数据由益盟操盘手独家提供电脑添加一块硬盘是不是会变慢?_百度知道当前位置 &
电脑双硬盘安装图解
有个别用户可能有两块硬盘都在闲置,但是不知道电脑双硬盘如何安装,如果安装两块硬盘可以解决硬盘不够用的情况,下面U当家小编大家分享一下电脑双硬盘安装图解教程!
&&& 一、确定连接方案
&&& 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
&&& 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
&&&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决定。&
&&& 二、设置硬盘跳线
&&&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如图1所示。
&&& 有些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如图2所示。&
&&& 根据图中标示的设置方案,取出所有跳线帽就是从盘了,如图3所示。&
&&&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
&&&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的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插槽的Pin1,如图5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 如果主板和硬盘都支持ATA 66/100/133,那么务必要使用80针的IDE数据线。否则,如果使用40针的IDE数据线的话(即与光驱的数据线相同),将会影响硬盘传输速率。
&&& 四、设置CMOS参数&
&&& 对于新的主板来说,一般都会自动检测硬盘参数,也就是说只要硬盘安装正确,就无须设置CMOS。对于一些老主板来说,可能就需要手动进行设置了。&
&&& 启动计算机后,按&Del&键进入CMOS Setup程序的主菜单,选择&IDE HDD Auto Detection(IDE硬盘驱动器自动检测)&并回车,可以看到第一、第二硬盘的所有参数,包括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工作模式等等。检测结果表明,双硬盘的安装和设置已经成功。按&Esc&键,退回到主菜单,最后按快捷键&F10&或选择&Save And Exit Setup(存盘退出)&。退出CMOS Setup程序后,将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在开机自检时,能检测出硬盘参数就说明已安装成功。&
&&& 用Fdisk进行硬盘的重新分区及用Format进行硬盘分区的格式化。不过在格式化硬盘时一定要注意&盘符交错&问题。例如已将新硬盘分为三个区,格式化D盘时,千万不能输入&format D:&,而是要输入&format E:&,否则只会格式化老硬盘的C盘。建议在格式化新硬盘之前不要挂接老硬盘,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 安装双硬盘的过程比较简单,只要、细心一般就可以顺利完成。如果主板比较老,安装双硬盘之后,出现在通电自检时就可能死机、锁住,或者硬盘容量显示错误等现象,那么很可能是遇到传说中的硬盘容量限制问题了。
感谢大家对U当家的支持,我们将会做的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更换硬盘 以前的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