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表情是中国版还是日本网友评论fb表情包版?

中国漫画为什么不好看?(眼神、表情与背景篇)--百度百家
中国漫画为什么不好看?(眼神、表情与背景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我们中国的漫画,似乎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点东西,让人有点“看不下去”。
文/三文娱(微信公号:hi3wyu)
关于日本漫画为什么厉害,三文娱已经有过一些探讨。
比如,“绘画·语言·格子”三个表现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呈现出的趣味性:
又比如在漫画受众的细分、表现技法的取向以及题材选择方面,日本漫画都非常多元化,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投射让作品耐读好看,高度成熟的市场也给了表现技法更大的改良试错空间。日本漫画的多元化、时代关照性、表现技法的改良等等多个方面,都是日本漫画产业为什么发达的原因:
那么,中国漫画又为什么不好看?从媒体转型、准备继承连环画一些特质的鹦哥,从表情、背景等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解读。三文娱获得授权转载,发布在这里供大家讨论。
她之后的几篇会从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少女美少年文化、狸猫文化、怪物文化()还有日本漫画与日本文化的高融合度等角度进行对比阐述,欢迎关注她的微信公众号“鹦哥的漫画实验室”( 微信号: yinge_comic),三文娱也将在获得许可之后继续整理并发布本系列文章。
中国漫画缺少一种感性的东西
中国有很多漫画家的画工相当扎实。他们在不分昼夜地努力,前赴后继地投入这个在中国不被看好的产业,留下了很多感人甚至悲壮的故事。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从小接受了这么多年爱国的思想教育,也大多都是发自内心地很愿意支持我们自己的漫画。
但是,我们的漫画,似乎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点东西,让人有点“看不下去”。
如果你是一个漫画爱好者,你很可能有这样的体验:
看到一部日本漫画,即使画工还很稚嫩,但只要看了开头,却常常就很自然地不由自主地看完整个故事,体验很顺畅;
而看到国产的漫画时,往往内心的反应却是这样的:
这部好像还不错,是不是要追一下,支持一下原创呢?
这部画风很灵动,有日本某某大师的感觉啊!国漫看来真的进步了啊!
这部用笔这么复古飘逸,算是中国风了吧?
这个作者的功力好深厚!能胜过好多日本作者了!但是分镜好像差了点……
但是,如此这些内心戏过后,我们不得不承认:
那些或精美或粗糙的画面,并没有让自己看下去的欲望。
中国的很多漫画,似乎只能挑起人的评判欲,却并没有让人把它读完的吸引力。
按理说,不应该啊——影像,明明是很直观的东西,应当在可读性上远远超过文字才对。
于是有人说:中国漫画家的画工很棒,但是只会画插画,不会讲故事。甚至有人开始鄙视画工华美的漫画家,认为他们的故事反而被画工拖累了。
用漫画来讲故事,涉及剧本、人设、分镜,的确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
但是,我们的漫画家,既然有心能把画工磨炼得这么好,自然也不会落下其他这些门功课。可是,我们的漫画虽然饱含了很多心血,有画工,有故事,有分镜,但似乎还是少了一点什么。读起来,就是不那么流畅,不那么吸引人。
作为一个曾经对国漫抱有希望的少女,鹦哥也一直在关注原创的作品,从初中藏在桌肚里的《漫友》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
然后,我似乎真的发现了什么。发现了我们真正缺失的那一点东西,到底是什么。
发现了以后才惊叹,难怪它如此难以被发现——原来,这完全是一种感性的东西。
好了,不卖关子了,首先请大家看这张图。这是一个功底很扎实的中国漫画家笔下的少女。
看出点什么来了吗?
注意她的眼神。好,再看下一张。
夏达的著名少女漫画《长歌行》人物。
这就是很普通的二次元美少女啊,怎么了?
好,让我们继续。
注意她们的眼神。
以上,全部都是国漫里的少女,作者也都不是混行业的粗制滥造之辈,而是真正用心在做的、做出成绩的人物。
她们是什么样的眼神呢?一种在二次元很常见的眼神,萌萌的,有点呆,有点放空,带着一点惊讶。
下面,我们换换脑子,看看真人。
以下都是日本的美少女明星写真。
依照惯例,注意眼神。
发现了吗?她们的眼神也是那样,萌萌的,有点呆,有点放空,带着一点惊讶。跟漫画家笔下的,一模一样。
下面重点来了。
请看中国的美少女。都是大家很熟悉的。
中国的美女明星,面对镜头时,表情似乎跟日本美人不太一样。
有人可能会说,鹦哥你是不是故意不找发呆、放空、惊讶的。
好!那就找给你看。
发呆放空这种状态,在中国少女的脸上真的不太常见。有知名度的美少女里面,南航校花陈都灵算是最爱对着镜头放空的,她的放空呢,是这样的:
而中国女孩子惊讶的表情呢,是这样的:
好像……和这种还是不太一样,对吧。
对比一下二次元少女的那个眼神,和中日两国美少女的眼神,你不得不承认:
是的,这根本不是中国少女的眼神,而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大和民族少女特有的眼神。
我们的漫画家笔下的少女,或穿着中国的校服、或穿着华丽的汉服,演绎着中国的悲欢离合,但眼神却是原汁原味的日本眼神。
按照这个思路来看,在中国漫画里,这样的日式表情不止一种——
表示委屈害羞尴尬的八字眉表情。
对日本的女孩子来说,做出这个表情非常容易,非常萌。
中国女孩子不会做八字眉吗?也会。但是,好像同样跟漫画里的那种不太一样:
似乎……表情也很丰富,但就是没有日本女孩子的那个味道,表达的也不是委屈、害羞、尴尬的感情。
在我们的漫画里,这种日本女孩子特有的表情很常见。但是,很多中国少女独有的又生动又美的表情,却根本无法表现出来。我们的漫画家表现中国少女,常常是借用着日本女孩的一颦一笑,来抒发她们的感情的。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那又怎样?这很正常啊,反正是二次元,又不是三次元。我们看日式漫画习惯了,一切都是按他们的来,既然不影响我们讲自己的故事,画出来也蛮漂亮的,管那么多干嘛。而且,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根本没那么痴迷啊,他们才不管图画中有多少中国元素,只要看到好看的画面就行了。
不知你是不是看过这张图。
这张图片,常常用来表现人的潜意识与显意识。露出在海面之上的,是我们的显意识,而沉在海底的潜意识要远比显意识丰富、深沉得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根本意识不到的,却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内心,随时在左右着我们的判断。
为什么漫画人物的表情很重要?表情,是我们从婴儿期就开始识别的一种人类非语言交流符号,她承载的感情和信息实在太多了。之所以我们在国外能很轻易地辨认出中日韩三国的游客(即使听不到他们在说哪国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表情神态、说话的样子。
因此,当看到一个有着日式表情的二次元少女,实际上我们的潜意识里并不会把她识别为中国人。潜意识对作品中各种情绪符号的民族认同混乱,就会导致作品的文化气脉被阻滞,致使这些二次元的中国人物,无法顺畅流利地表演出中国人的情感和故事。表现到显意识上,读者就会觉得它“生硬”、“不好看”、“不想看完”,觉得无法“入戏”。即使并不那么喜欢本民族文化的读者,也一定会受到这种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张截图,是有妖气原创平台上的明星作品《拜见女王陛下》。发现了吗?男主从那声“唔”开始,再到那个招手的动作,加上脸颊的那滴汗,还有那句以“可恶”为开头的台词,一直到最后那个野比大雄式的尴尬表情,无一不带着一股日本小学男生的味道,而不是中国小学生的feel。
《拜见女王陛下》已经算是国内非常有“中国漫画”意识的一部作品了,她的情节包括90年代国企职工下岗、改革开放的混乱动荡、80后共有的童年记忆、中国特有的脾气火爆又充满号召力的美女小学生……《拜见》的问世,给中国漫画界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生机。遗憾的是,仔细分析这个片段,我个人依然觉得阅读起来有这么一点表里不一的阻滞感。
那么,我们不画古风、中国校园故事,而去画无国界的架空、魔法、萌动物之类总可以了吧?这样就不会再有违和感了吧?
可惜,国内这些类型题材的作品,同样也没有日本同类题材吸引人——
要知道,无论什么题材,只要表达感情,就得有一种文化背景作为依托。而我们笔下的人物,既不完全是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又无法酣畅淋漓地表达、抒发日本式感情(漫画家国籍所限),故而也没有日本漫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情感的流动依然是阻滞的。
这是中国漫画界很有名的一套漫画教材里的片段,表现的是熊猫徒弟恳求漫画编辑教自己画画。猛一跪地、“哇哇哇”地喊、以及大声说出各种台词,全部都是日本动漫里常常出现的桥段。
可能你觉得,就算日本化了一些,也没啥问题呀,这样表达不也挺好么。那么请继续看下面这个例子。同样是“哇哇哇哇”和“大声喊叫”的情节设定,对比一下上头那只熊猫和《海贼王》第一话,这情感张力和感染力差到哪儿去了。
是的,这样表达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我们不可能有人家画得那么好看。
是我们的画功不好吗?是我们故事讲不好吗?都不是,而是我们情感的表达方式没有找到依托。
美国、日本的动画和漫画,都能做到:外在的一些设定如场景、服装、人物国籍可以多民族风格混杂,但是内在核心民族文化的表达却不能混杂,比如人物怎么笑,怎么表达悲伤,怎么显得帅气,怎么表现无助、愤怒,这些一定要是自己国家最纯粹的情感流露。
而我们自己的动画和漫画作品正好相反,人物是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却是外来的。
迪士尼的做法
既然又提到了美国和动画,就顺带再说一点迪士尼吧。
迪士尼人物丰富的表情怎么来的?是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对着镜子呲牙咧嘴临摹出来的。
而我们人物的表情、姿态,又是哪一国的呢?
最近的《大鱼海棠》在这方面还好,至少没把老美的表情愣安到中国人脸上。但是鹦哥觉得人物眼睛很没灵气。
对比四十年前《哪吒闹海》的表情感染力。
旧时代的民族文化比现在纯粹得多。比如老的连环画,画的即使是外国孩子,举手投足也透着一股子中国味。
比如下面这张,华三川的《驯狗师》原稿。
说到连环画,相信鹦哥我说这么一句话,所有人都不会有异议:你不爱看归不爱看,至少你看着不别扭。
今天看来,连环画的题材跟手法确实太老土,但是它图画中的文化气脉和情感表达相当顺畅,绝无一分被阻滞的生涩感。
还是回到表情上面来。连环画人物的表情太丰富了,太有意蕴了。贺友直的《朝阳沟》。
王叔晖的《西厢记》。
赵延年的《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
萧玉磊、何保全的《唢呐情话》。
华三川的《白毛女》。
戴敦邦的《红楼梦》。
对比一下今天漫画里的中国人物,画技怎样先放一边,表情很多都是八字眉泛滥。以演技相类比,就是北京人艺老戏骨和网络剧卖萌耍帅小演员对比的既视感。
夏达前辈的这一张表情还算是抓得比较不错的。
其实这个道理,跟影视的意思一样。非常经典的电视剧为什么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好看。随便拿出一张剧照,看一眼就有继续往下看的动力,人物的故事感和趣味性多强啊。看了多少遍也不嫌烦。
相反,下面这些,每个演员的脸上都明明白白写着这么一句话:“你好,我在演一部烂片。”
不管是在二次元还是三次元,表情都多么重要啊。
看起来,似乎热衷于惟妙惟肖的表情刻画的,只有过去的电视剧、连环画了?虽然老人们很细致很用心,但是那毕竟是过去的艺术,在今天无法适应商业社会了吗?
那可不然。微博上很红的段子手少林修女,拥有近100万粉丝。她的条漫不用分镜,色彩不丰富,画面也没有多么繁复精美,之所以受欢迎,完全是靠表情撑起来的。
这么惟妙惟肖的中国少女的表情,目前,似乎只有她一个人在画。
她和迪士尼画师一样,所有的表情都是自己拿手机拍下来画的。
看到她画的故事时,你脑海中不会想“啊我们中国的漫画是不是有希望了”、“到底跟日本人差在哪儿呢”,而是会不由自主地看下去。
这,才是观看一部漫画的正确方式。
“闹了半天,原来是少林修女的软文啊。”
不是的啊,这是鹦哥我自己的软文。。。
我也爱画画。有了这样的一点想法之后,我在描摹人物方面,也做了一点小小的探索,希望自己能够绘制出真正有趣的表情。
漫画与网点纸
啊?一部漫画好不好看,跟网点纸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鹦哥想说的是漫画的背景描绘。
鹦哥觉得,要分析一种民族的艺术形式,就要触类旁通,了解这个民族其他类型的艺术、性格喜好等方方面面。虽然我们研究的是漫画,可是,每天光盯着画工、脚本、台词、分镜,有时候并不能研究出个所以然。
而一旦跳出漫画这个小小的眼界范围,去看到更多的东西,有时候,往往反而能发现之前从未想到的一些真理。
今天,在探讨漫画背景之前,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张带有情境的中日影视剧照。
先看日本的。
《告白》,心理阴郁的中学生。
《第八日的蝉》,母亲带着女儿站在山坡上。
《惹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姑姑受情伤后自暴自弃。
《楢山节考》,古时代的日本,儿子按习俗把年迈的母亲背到山坡上,让她自己饿死。
《花与爱丽丝》,两个女孩子在樱花树下。
上面这些剧照,都有场景,也有人物。记住你的观感,好,我们再来看中国的剧照。
《归来》,陆焉识陪失忆的老伴,等待“陆焉识”的归来。
《中国合伙人》,男女主人公站在湖心的船上对视。
《霸王别姬》,程蝶衣在月下起舞。
《我的父亲母亲》,男女主在金灿灿的乡村午后,有了第一次正面相遇。
《城南旧事》,北平深秋,女子坐在毛驴上回首。
《立春》,爱情事业两不顺的大龄女王彩玲,最终领养了一个女孩子,带她一起来看天安门。
你发现中日的剧照,在对情境的表达上,有一点点不同了吗?
好像……是有一点,但是,看得还不是那么明显。
那么,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文学片段:
红灿灿的山峰渐渐黯淡下去,不久化作了单调的黑白世界。除了夕阳映照的山峦的色彩变幻外,整个湖面也由冷冰冰的苍白逐渐转蓝,再暗下去成了灰色,最后只剩下湖畔四周白晃晃的雪地,笼罩在黑色的夜幕下。
湖面就这样缓慢地,一步步地被暗夜吞噬进去了。
久木轻轻地把手搭在凛子的肩头,凛子回过头来,两人深深地接吻了。
——渡边淳一《失乐园》
仿佛马上就要风化的墙泥破损剥落,交错的竹竿裸露无遗,沿着一扇扇玻璃窗缘的弧线,花辦形状的纸片排列成行,如果没有“德井公寓”那块招牌的话,根本无法想象这里边居然住着人。
善卫凝望着这幢建筑,呆立了半晌,望着望着,他恍然大悟:自己这般无言注目,其实就是一种告别仪式。
怀着如此心情再度举目望去,这座建筑益发给人宛似骨灰盒的印象:一只蒙着白布的骨灰盒。一股焦灼感油然而生: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它了,得好好地把它印在心底。
——野坂昭如《萤火虫之墓》
看完日本的小说片段,我们再来看中国的名篇。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老舍《月牙儿》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余华《活着》
对比中日两国不同的、既有“景”又有“情”的电影片段和文学片段,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结论就是情景交融程度的不同。
日本的场景,似乎仅仅只是场景而已。即使烘托着人物的心情,比如描写阴天、樱花、山峦、破屋,也远远没有像中国的那么深刻。
而中国的文学和电影艺术,真正做到了程度很高的情景交融。有相当一部分感情的表达,是被融入到场景里面去的。
那么,回到我们的重点——漫画背景。
请诸君脑补一番:上面列举的所有日本电影和文学里的场景,是不是都能很容易用我们所熟悉的漫画手法来表现?
走过草地和花的松子姑姑、荒山老尸背景下的母亲和儿子、阴霾天空下的高中生、战争中面对破屋的少年等等这些,只要选择相对合适的画风,用蘸水笔细加描绘,再配上恰当的网点纸,是不是那种原作的格调和感觉就都出来了?
放上几个图,帮助大家脑补。
可是,我们中国的那几个场景呢?
试试用黑白漫画的画风,画一个程蝶衣在月下起舞,画一对老头老太在风雪中等人,画一对恋人在湖心船上对视,画一个女孩子望着月牙儿,画一个老人走入山村的暮色……拿蘸水笔,细细描绘背景,加网点,刮网……
(下面这两个中国漫画家的作品,原意可能并不是表达意境,在此只是拿来举例)
是不是觉得,这样画,好像并不能把那种感觉表达出来?文学、电影的意境丢了好多似的?格调,好像真的很不一样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日式漫画对背景“精细描绘+网点纸”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完全客观的呈现形式,它更擅长于于表现情景交融程度不深的民族文化。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个日漫的背景。
建筑完全横平竖直,屋檐画得一个都不落,没有虚实对比,像拍电影一样。
网点的使用,能够让整体的色调看起来更加一致而客观。
即使不用网点,背景也描绘得十分精确,不掺杂任何主观色彩。
无论什么题材的作品,无论悲喜剧,全都如此。
这种画风简单一点的也一样,客观。
而我们中国原先的连环画,背景画得是没有这么客观的。画家可以自己调配画面的黑白、虚实,从而做到更好的情景交融。
近山实,远山虚。
背景的房子少了一大块,不像日本人那样一画到底。
画面节奏的疏密、呼吸非常讲究。
同样一个作者华三川,画小孩子的故事就白一点,画大人的故事就黑一点。反正没有网点纸的限制。
《朝阳沟》,喜剧,画面偏白。
《嘎达梅林》,悲剧,画面偏黑。
这种对背景加入一点主观色彩的描绘,才是真正符合我们“情景交融”的文化调性的画面,跟我们的文学、电影都匹配上了。
这是很正常的——在艺术创作中,每个民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何处、如何“传情”,这个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日本的小说、电影和漫画艺术,习惯用表情、动作、台词来表达感情,而并不使用背景来传情。而中国人在这方面相对内敛,很多情绪是融合到背景中的,情景交融的文化魅力很强大。(民族性格内敛还是外向,没办法从一方面断定,比如外在表现,反而是中国人比较喧闹,日本人比较好静。这里不做过多探讨了。)&
而我们自己文化的这种魅力,用日式漫画那种过于客观的背景描绘手法,是根本没法体现的。
请看用日式画风改编的《三体》片段,原作者@微调家刘巴布。
这个片段,表现一个家破人亡的女红卫兵,在国家秘密基地将地球的坐标发给了地外危险文明,然后看着夕阳落下时的复杂感情。
记住这种观感,然后,我们再看一幅表现两句诗歌的小画。(原作者不详)
你,感受到这种文化格调相搭的微妙差异了吗?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鹦哥你举的这些例子看起来是挺有道理,可是,我们的漫画根本用不上啊!谁要改编《月牙儿》《活着》那么严肃深刻的东西啊,一个小小的漫画,怎么能表现像国破家亡、民族浩劫、时代变革那么有思想高度的题材呢。我们就画画现有的古风、武侠、恐怖、校园小清新什么的,不也挺好吗!
其实,鹦哥觉得,这种想法,可能恰恰是使得中国动漫空有产业GDP增长,却永远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永远无法拥有这个国家最广泛读者、永远被看成是“只给小孩子看的东西”的原因。
更深的东西,我们下一期再探讨。
我一直在想,我们画漫画,一定要用约定俗成但属于舶来的一些元素来表达吗?如果换一种全新的方式,会不会看起来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呢?
作为实验,我准备自己动手画。我想尝试,漫画可不可以表达纯粹的中国文学作品。目前,我正在征集棒棒的文学作品,作为改编的对象。
我一直有一种理念,对于文艺作品而言,资本和技术有时候并不能带来精神方面的感染力。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欢迎后台回复“征集”(是回复后台而不是评论喔),调取鹦哥的作品征集要求。如果你喜欢这个计划,可以帮助鹦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那些爱写故事的朋友。
在未来,这个公号将会发表一些我的这类作品,同时也将发布一系列同类型的文章,思考漫画的表达手法、内在精神。欢迎大家关注和批评。(欢迎关注她的微信公众号“鹦哥的漫画实验室”,微信号: yinge_comic)
三文娱ACG创投群,大家长按二维码入群
如果不能进群,请添加群主微信
三文娱执事:sanwenyuzhishi&&群主拉您进群
............................................................
新文化,新娱乐,新内容
干货最多的动漫产业新媒体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三文娱已进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知乎,网易,微博等,敬请关注。
阅读:675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9304
阅读:2902
热门文章HOT NEWS
18日晚上1万多人听罗永浩讲笑话,场内场外、台上台下,6个小时...
八卦掌门人
毛琳Michael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有关于"" 的文章列表
万千日本少女感受过这款污作之后把手机屏幕都舔花了
着迷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当然欢迎小伙伴们转发朋友圈~在刚刚结束的2016东京电玩展上,有一款游戏的试玩区,充斥着各种女性荷尔蒙。果然和外面那些妖艳的贱货不一样&&这部作品就是CAPCOM 专为“猎杀”女性玩家而推出的手游《被囚禁的掌心》(囚われのパルマ),推出一天就强势登上AppStore付费榜首,可谓上至大妈下至萝莉通吃!&游戏背景很简单,孤岛上一位失忆青年被关了起来,女主(玩家)需要不断与他聊天、和他互动、帮他回忆起之前的事。&在第一次遇见男主的时候,可以看出身处隔离室的他情绪不高&唯一能与他沟通的方式,就是一部手机。然而——这不是一部普通手机!男主的房间内安放了三枚隐藏摄像头,他24小时在做什么,都处在你的监视范围之内。没错,男主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赤裸裸的…….除了观(shi)察(jian)男主的生活外,聊天谈心也必不可少。如果你没及时回短信,可以透过监视器看到他在焦急等待……“回回回,我他妈秒回还不行吗!”岛上除了关押男主的隔离室,还有一些其他地点可以溜达,能获得一些道具,还可以给男主买东西。&比如买一条花内裤送他能够完整欣赏他从收快递到穿上臭美的过程……(此处应有少女心碎裂的声音)&&最牛B的是,你买给他的东西都真实存在,比如那条BETONES短裤,现实世界也能在官网买到。&在两个人关系逐渐亲密后,好戏来了!男主提出要见面聊一下!!不过是隔着玻璃的.....&会面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而且男主一开始比较拘谨,如果想延长见面的时间:需要充钱...&不怕你不充,为了能把钱从你手里套出来,男主也是拼了,他会撒娇,说些“这就要走了吗?”,“好舍不得你”之类的话,并配上让你无法拒绝的表情&“给给给,不就是他妈充钱吗!”&如果你觉得就这些,说明还是太年轻了,这款游戏还有个真·烧钱必杀技——梦境调教!!昏暗灯光下,梦境中的男主会满足你的一切要求,并发出各种呻吟声…….&为了让邪恶心理彻底释放,屏幕中还会有一个代表“爽”的能量槽,老司机能够通过它的进度判断男主生理&心理处在什么阶段——“快点,不要停”&你们都懂的!&当然,为了能榨干你的最后一分钱,在梦境里还会提供各种让你掏钱的道具,种类非常之多,从眼镜、小熊这种简单配饰,到各种主题服饰。据悉,那些坚持着不充钱的女性,纷纷在此环节沦陷…&虽然钱包被掏空,这款游戏确实做到了有里有面,给男主配音的梅原裕一郎,我只能说,作为一个声优,这个颜值确实过分了!&不少女性玩家都希望这款游戏能够出真人版,让她们更high一些….&&&虽然真人版没那么快,但为了满足女性玩家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新版本中会加入另一个角色……据说盯着屏幕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的日本少女大有人在,不知这款游戏什么时候才能在国内让玩上啊?我只有一句话想说:Shut the fuxx up and take my money!&不过话说回来,仔细思考之后,我觉得这游戏还是整复杂了,网上流传着一款极简游戏,据说已经让无数直男失足了……&“都是套路”着迷WIKI新游推荐已经上线,如果你喜欢玩游戏,人也比较逗逼,欢迎直接在对话框里给小编发信息介绍自己。&也许下次和主播们一起去游戏大展的人,就是你!&&&请问一下日本版本的苹果手机里面的菜单上是中国汉字吗?_百度知道为什么日本人喜欢用手机发邮件而不是发短信?
据说日本人手机发送的电子邮件量已经超过电脑端发送的了
反对所有认为「使用邮件比使用短信高级」、「日本人爱用邮件,中国人爱用短信,所以中国互联网就是发展畸形、中国人就是傻」的观点。日本人爱用邮件,中国人爱用短信,都是两个国家电信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结果。之所以有短信和邮件两个使用习惯的分化,原因是两个国家的电信产业技术发展路径不同。或者更直白地说,日本这个国家在世界电信版图中就是一个奇葩的存在,什么技术什么制式都喜欢自主研发,对于外来技术有着本能的抵制,在不断地埋头鼓捣中,培养起了日本人使用手机收发邮件的习惯。邮件和短信,在用户眼里看来都是一方发送包含一段文字的信息给另一方的服务形式。但是在背后,这两种服务的实现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通俗的说明,短信的发送是依靠和打电话相同的「语音网络」,而邮件的发送是依靠和上网相同的「数据网络」。对应到现在的手机显示界面上,以iPhone为例,运营商名称旁的五个点代表的是「语音网络」的连接质量,「3G」、「E」这些字眼代表的是「数据网络」的连接质量。当连接上语音网络时,不一定能连上数据网络,而这时可以正常地打电话和发短信;当连接上数据网络时,一定也连上了语音网络,这时才可以发送邮件。在2G时代,GSM(全球使用)网络和PDC(日本独家)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都是9.6 kbps,对于短信来说,走的是信令网,加上有长度限制,所以即使是很慢的网络也能顺利地发送接收短信,但是对于普通的网站和邮件服务来说,这样的网络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可能加载5分钟都看不到完整的邮件内容。因此,人们想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制定出适合于9.6 kbps传输速度的通信协议,将网站内容、邮件内容、其他应用内容转换到这种协议上,就能够在手机上看到内容了。制定的结果,就是我们都熟悉的WAP协议。相信许多人都上过这样的WAP网站吧。简洁到极点,只包含必要的文字内容,没办法,如果装上其他东西的话手机网络传不过来。相信许多人都上过这样的WAP网站吧。简洁到极点,只包含必要的文字内容,没办法,如果装上其他东西的话手机网络传不过来。有了WAP协议,这下可以上网站,发邮件了。但是你的邮箱是搜狐邮箱,是网易邮箱,当时的手机里也没有这些网站邮箱的客户端App,所以你收发邮件还得先用手机登录自己的邮件服务网站,然后才能进入收件箱查看邮件。是不是觉得太麻烦了?是不是心疼自己的流量费了?但是在日本,前面说过,他是个奇葩,NTT DOCOMO自己埋头苦干出了另外一个服务——i-mode。注意,i-mode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使用的是compact HTML协议。这个服务平台号称传输速度比WAP更快,而且还集成了邮件服务,使得日本人只要在邮件服务器那边稍微设置一下,让服务器自动把邮件转发到i-mode平台,就可以在手机上收发邮件了。注意,i-mode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使用的是compact HTML协议。这个服务平台号称传输速度比WAP更快,而且还集成了邮件服务,使得日本人只要在邮件服务器那边稍微设置一下,让服务器自动把邮件转发到i-mode平台,就可以在手机上收发邮件了。所以,在2G时代,中国人(也包括世界其他地方的人,WAP才是世界主流协议),手机屏幕上的功能是「电话、短信、通讯录、浏览器」,而日本人手机屏幕上的功能是「电话、短信、邮件、通讯录」。因为日本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相爱相杀的历史,直到2011年以前,几家运营商都因为短信资费分配比例的问题导致一直没有达成短信互通协议,所以手机里的「短信」功能还是个阉割版。如果你是当时的日本人,你要给人发信息,你会点击短信图标还是点击邮件图标?答案是显而易见的。1999年2月,i-mode服务正式推出,1年半的时间里发展了1400万用户(日本国内)。在i-mode的业务中,电子邮件占了业务量的三分之一。2000年,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废除了包月制收费,确立了「一条一毛钱」的短信收费方式,短信业务开始爆发性增长。2001年,NTT DOCOMO取得3G牌照,正式商用WCDMA网络。2002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达成短信互通协议。从此两国人民在短信和邮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也没法抛弃业已形成的使用习惯,直到移动互联网崭露头角的今天,才分别由微信和Line松动了短信和邮件在两个国家中的统治地位。
1 日本之前不同电信商的短信是不能互通的 2 日本网络环境较好,可以达到邮件立刻送达,也就支持更为丰富的文本和更多文字容量,这在国内是达不到的.3 日本之前的通讯市场环境相当封闭,所以会产生一些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的使用状况.
答评论:如图是我的信息应用。运营商啊广告啊快递信息啊会发邮件到这里。和同学我一般会是短信。然后日本人在社团活动传单上写联系方式一般会是携带邮箱。和留电话的区别就是你不能打电话给他。电话一般会给比较亲密的人。然后拿那个最上面苹果发来的信息举例如果点开那个邮箱的话选电子邮件就会跳转到蓝色图标的邮件app然后用我的邮箱发过去。如果点信息就会回到绿色的信息app然后用我的手机发过去。大概就是这样很麻烦嘛就是搞了两套体系………………………………………………大家都在说是国内网络质量差所以才发短信完全不能苟同啊。才不是因为什么发达国家都用邮箱中国落后呢。日本人才是在通信领域完全独特的孤岛啊。他们所谓的手机邮件不是我们想的像在电脑上收邮件那样啊!填联系方式要填email和携带email啊!手机邮件的推送机制和我们的短信是一致的啊!iPhone收手机邮件收到message里不是mail里啊!为什么不发短信完全是历史遗留问题一点都不先进啊!相比之下短信好用多了啊!不过短信二十日元一条发不起啊!而且日本网络资费也不便宜啊!发邮件一点都不方便啊!邮箱交换起来很麻烦啊!又是数字又是字母偶尔还冒出下划线很奇怪的啊!没办法啊习俗如此好在现在有line了(??? ?? ???)在日留学生。每月话费两千日元(纯话费手机单买的)。在国内的时候每月二十。
难道不是,早期各个运营商之间短信不能互通,留下的历史问题吗?没那么复杂。
09年刚到日本的时候,还没什么人用智能机(当时已经有了iPhone 3GS,但用的人并不多)。我用的是Softbank的手机,想给docomo或者au的手机发消息,只能通过邮件,同一个公司才能直接用号码发短信。再加上日本的年轻人喜欢发邮件,所以朋友之间,有时会只交换邮件地址而不交换电话号码。日本的翻盖机当时已经功能非常强大了,可以看电视,看天气,占卜运势,写日记,看新闻,看地图之类的。而其中最强大的就是邮件功能了。手机的邮件可以改字体大小,颜色,插入各种绘文字,颜文字……即使现在的各种智能手机也发不出翻盖机那么漂亮的邮件。个人认为日本人对颜文字利用率超高也跟他们的手机邮件功能强大有关。办理手机的时候如果开通了邮件服务,开机之后会收到一条短信提示如何注册手机邮箱。各个公司的邮件后缀不同,比如softbank的邮箱就是@。后来iPhone来了。起初iPhone也支持手机邮件的,并有了显得高大上的特殊邮箱后缀:@,而其它智能手机的后缀与翻盖机并无差别。我换到智能手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在用手机邮件功能,直到后来出现了Line,iMessage之类的,手机邮件的使用才渐渐地变少了。不过手机邮件还远远没有消失,现在用翻盖机的依然大有人在,至今在填写各种表格或者各大网站注册时还可以选填手机邮件地址或者PC邮件地址。现在如果你交到一个日本人朋友,他更可能要求加你的Line而不是用掏出手机对准红外线传输邮件地址。楼上有人说邮件和短信是一个词,邮件是メール(mail),短信是メッセージ(message),并不是同一个词。
作为在日本呆过一段时间的人,个人感觉还是因为各个运营商之间短信不能互通的。邮件的费用也不算低,而印象中最起码软银用户之间的短信是免费的。再说,实际上谁会在邮件里没事就加一堆乱七八糟的图片什么的呢?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好像只有中国人比较喜欢用即时通讯类软件。反过来在日本很多人都不知道msn。skype世界各地的人都还喜欢用用。总的来讲大家还是比较喜欢通过邮件这种不是很打扰人的方式联络的。
日本通讯市场在iphone打入日本市场之前都属于封闭状态,国外的机器很难打入,本国的机器又太本土化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渐渐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日本国只用日本机的局面。(在我们的高阶机还是QVGA分辨率的时候,对岸已经是480p的天下了。)日本3G网络商用较早,发展迅速。加之运营商有专门建立电邮信道,提供相关服务,网络流畅度高,电邮本身免费只耗损流量。短讯费用高,流量费用低,遂造成电邮联络普及的局面。如有用过早期的改版日系机器,就会发现讯息列表下电邮的优先度要高于短讯。
虽然是老帖子,但也忍不住想作答一番。互联网开始在欧美兴起时,电子邮件几乎是唯一的沟通方式。所以我们能看到《电子情书》里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用电邮调情,几乎等同与我们现在的微信陌陌YP呵呵。在中国掀起狂潮时,已经到了新世纪。而ICQ当时已经开始流行,腾讯也山寨了OICQ,对于年轻人来说上网=QQ,我第一次上网也就先注册了QQ号,电子邮件更多的是用来注册账号的。当时日本的固定上网费率比较高,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手机上,日本的几大运营商短信互不相通,费用也不低,而手机邮件却物美价廉,更主要的,我想手机邮件在日本手机的按钮上比短信更容易按到吧(纯属猜测),而且和短信一样是实时推送的。归纳一下:欧美人接触网络最早,所以在电脑上用电子邮件沟通;中国人较迟,赶上IM的流行,所以喜欢在电脑上用QQ沟通;日本的互联网大爆发从手机开始,运营商手机商又有意无意将手机邮件的优先度高于短信介绍给日本手机用户,所以日本人在手机上主要用手机邮件进行沟通。在形式上,日本手机电邮其实和短信是差不多的,虽然可以编辑500个字符,但有谁会发长篇大论呢?想想我们发短信,不外乎几行字,几个字或者一个表情的短信不在少数,所以电邮字数多的优势可以忽略,更何况在手机上人们更喜欢轻松方便的沟通,正规电邮的主题抄送暗送等照搬到手机的普通文本沟通不烦死了?!有人会说黑莓,其实那几年黑莓的主打的是bes,也就是企业服务,是把办公室的电脑延伸到了黑莓手机上,拿着黑莓噼里啪啦的人更多是在工作,而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轻松聊天。后来有了bis服务,黑莓才开始走向平民,不过他们在黑莓上主要在聊bbm,一种更像短信,而不是电子邮件的IM.
大家都写得很专业但看起来有点累啊,通俗一点来说就是2011年之前,docomo, au,softbank这三家用户直接没办法直接互发短信(sms)2011年以后虽然可以跨运营商发短信了,但一条短信限制在70个字符内(具体数字可能不太准),用日语交流的话稍微说点敬语就超字数了,很不方便我2011年来日本时候已经是智能机时代了,以前的手机套餐是怎样不好说,但用智能机的话套餐基本都包了上网流量,就算没包的话肯定也要使用移动wifi,所以发邮件的话无需多花钱,而跨运营商用短信的话是要另外花钱的现在用line更多,就像国内大家也几乎抛弃短信用微信一样邮件就处理更正式的一些事情吧
日本人发邮件和短息的时候,会回复异常多的“废话”再加上本身日语要比中文所占字符偏多 100多字的限制明显无法满足,甚至可能根本没办法表达清楚一件事情,所以也就对短信息的需求不是很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网友评论fb表情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