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当网待遇上班一个月能拿多钱?待遇怎么样

&73.60&92.00(8折)
&90.00&155.00(5.8折)
&25.20&29.80(8.5折)
&66.80&79.00(8.5折)
&21.90&25.80(8.5折)
&39.60&49.00(8.1折)
&20.30&29.80(6.8折)
&30.70&39.80(7.7折)
&21.20&29.80(7.1折)
&28.80&36.00(8折)
&31.00&39.80(7.8折)
&17.40&20.00(8.7折)
&57.00&72.00(7.9折)
&40.80&48.00(8.5折)
&75.70&79.00(9.6折)
&98.00&98.00
&53.70&69.00(7.8折)
&8.90&29.80(3折)
&35.60&39.80(8.9折)
&52.70&59.00(8.9折)
&45.00&45.00
&17.50&28.00(6.3折)
&21.10&24.80(8.5折)
&70.40&88.00(8折)
&70.40&88.00(8折)
&38.40&48.00(8折)
&70.40&88.00(8折)
&64.00&80.00(8折)
&64.00&80.00(8折)
&62.40&78.00(8折)
&70.40&88.00(8折)
&19.60&23.00(8.5折)
&20.00&23.00(8.7折)
&20.30&29.80(6.8折)
&32.00&32.00
&15.00&15.00(10折)
&15.00&15.00(10折)
&10.00&10.00(10折)
&15.00&15.00(10折)
&10.00&10.00(10折)
&10.00&10.00(10折)
&15.00&15.00(10折)
&15.00&15.00(10折)
&15.00&15.00(10折)
&15.00&15.00(10折)
&0.00&0.00(0折)
&25.00&25.00(10折)
&25.00&25.00(10折)
&20.00&20.00(10折)
&25.00&25.00(10折)
&20.00&20.00(10折)
&20.00&20.00(10折)
&20.00&20.00(10折)
&15.00&15.00(10折)
&20.00&20.00(10折)
&20.00&20.00(10折)
&20.00&20.00(10折)
&20.00&20.00(10折)
&10.00&10.00
&24.00&29.00(8.3折)关注我们:
工资不花完 理财钱生钱(30岁不理财,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不做富二代,要做富爸爸)[当当]
移动端下单更多优惠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本商品由1号店入驻商家提供
手机购买仅需?,立即扫码购买
联系卖家:
店铺动态评分同行业相比
描述相符:
服务态度:
发货速度:
编辑推荐 单身的你 明明收入不错,为什么还是感觉没钱? 两个人的你们 夫妻俩现在是怎样规划家庭财务的? 有孩子的你们 期望孩子未来可以接受怎样的教育? 面临退休的你 退休以后希望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需要财务突破的你 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千万富翁?
推荐理由一:会理财,不做金钱的奴隶 推荐理由二:钱不是挣出来的,也不是省出来的,而是理出来的 推荐理由三:会理财,让女人更优雅,让男人更潇洒 推荐理由四:工薪族会理财,有钱又有闲,生活更美满。内容简介 你本来该是千万富翁,为什么到头来只是个万元户? 明明收入不错,为什么你的财务状况还是很糟? 两口子一起理财还是月光,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投资”孩子,风险大,还是收益大? 仅靠工资,你得多少年才能存够养老钱? 针对基数最大,也最需要理财帮助的人群,即单身上班族、新婚夫妇、三口之家,从大家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入手,给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理财规划和实际操作方案。树立理财观念,掌握基本的理财原则,一本书解决中国家庭的理财问题。作者简介 熊 涛 国家注册高级理财规划师 西南财大客座教授 成都电视台《第一理财》栏目嘉宾 18年证券从业经验,成都第一批“红马甲”,有丰富的理财投资及财富规划经验。为总资产超过170亿的家庭和企业客户提供专业投资理财顾问工作,拥有大量理财规划实战经验。 曾出版《我们老了花什么》、《愤怒小鸟理财学》、《富人在想什么》等。目录第1章成为千万富翁的第一步就是认清你的真实情况盲目理财的结果只能让你的财越来越少,要理财,必须先理自己。1. 年轻时候月光,以后就很难有钱2. 确定目标,你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钱3. 诊断现有财务状况,挖掘有形资产和无形价值4. 控制投资风险,你要学银行5. 提前做好两件事,降低你的理财风险6. 傻瓜式理财工具和复杂型理财工具7. 把握平衡,灵活选择适合你的理财工具8. 可怕的不是负债,而是赌性9. 智慧的负债撬动你的财富杠杆10. 为什么别人买就能赚,自己买就会亏?11. 做投资决定越简单,赚钱越困难12. 除了存钱,别的理财工具我都不敢碰怎么办?第2章明明收入不错,为什么你的财务状况还是很糟?月光不是你的错,收入不菲还月光,就百分百是你的问题了。1. 收入丰厚不等于现金流充裕2. 你的财务困境来自哪里?3. 做好准备,面对财务困境4. 赚得多不如花得好5. 克制弹性开支是“会花钱”的基础6. 年轻人如何投资房产?7. 投资思路比房子更重要8. 自己的大脑最好使9. 找到最好的投资品10. 如何做最有价值的自我投资?11. 单身年轻人的理财实战第3章两个人的日子,最容易迅速累积财富!两口子一起理财都还月光的话,你还有什么机会成为千万富翁?1. 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归属决定了爱情之路2. 屌丝的逆袭VS.高富帅的浪漫3. 提前准备,应对家庭经济面临的两大风险4. AA or 混卡?合适的财务模式让家庭理财更轻松5. 有趣的弹性目标6. 几个巧妙方法实现聪明消费7. 不要蜗居很简单8.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退出机制9. 万一离婚,你会选择什么?10. 夫妻家庭理财实战第4章养育孩子,就是在“做投资”孩子是风险最大的理财工具,投得越多,说不定亏得越多1.未来22年,你准备花多少钱?2.为什么同样是养孩子,养育成本相差那么大?3.出国留学,其实是个理财问题4. 投资孩子,要慧眼识珠5. 对孩子的教育越灵活,家庭的财富越稳健6. 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储备金7. 炒股炒出来的留学生8. 养儿防老靠得住9. 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是理财的重要一环10. 有没有考虑再要一个孩子?11. 四口之家的理财实战第5章理财,就是让我们老了有钱花靠工资,你得多少年才能存够养老钱?1. 养老金准备得越早越好?2. 现在弹性支出VS.未来的刚性支出3. 现在的适度克制,是为了将来的加倍舒适4. 养老,你还差多少钱?5. 从现在开始,做养老储备的最后冲刺!6. 养老金的投资误区7. 退休后如何继续储备养老金8. 老年家庭的财富管理技巧9. 老年家庭的理财实战第6章不同的资产状况,不同的财富密码这世界到处都是路,跟着别人去走,便没有你的路了1. 10万元级别家庭的理财思路2. 根据自身情况,让资产迅速增值3. 50万元级别家庭的理财思路4. 选择好房地产投资策略也能稳健赚钱5. 100万元级别家庭如何去投资PE产品6. 100万元级别家庭的其他投资模式后记媒体评论 我们终日在职场上打拼无非就是为了多拿一点薪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过上比较体面而富裕的生活。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竞争的残酷,物价的上涨,很多人常常感到心力憔悴。这本书写出了工薪族的真实情况,不能奢望中彩票那就要好好理财吧,书里给的方法和建议也很不错,很值得学习一下! ——李可甜我的经济收入不错,但总是感觉没钱花,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本书分析的很到位,简单平实,确实写出了很多问题所在,看来我要认真理财,认真理人生了。 ——梦娜 我个人认为,钱不是挣来的,也不是省出来的,而是理出来的。一个同样收入的家庭,理财与不理财的差距之大,超出人的想象。小到为日常生活增加一点小惊喜,大到买房买车,理出来的钱就是一份意外收获。平时多留意,上上心,生活就能更加有滋有味。 ——老徐这本书根据不同家庭,不同阶段的经济情况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纠正了我很多误区,理财绝对不是积少成多,压缩现在为将来攒钱。作为年轻人,确实要为以后的生活多家思考,这本书可以作为长期参考教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出应对。 ——杨灵在线试读部分章节1. 年轻时候月光,以后就很难有钱 在家庭财务规划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命周期。所谓生命周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财务方面所处的阶段。每个人都逃不过这样一个周期,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有的人能够很快跨越成长期进入储备期,有的人可能四五十岁还在成长期里面拼搏。 这一节,我特别要说一下成长期。 一般我们给它的定义大概是:22—30岁,也就是大学刚刚毕业,开始参加工作的一段时间。这时候一个人的资历相对较浅,收入也比较低,但是因为刚刚独立,花销又比较大,是个比较艰苦的时间段。所以很多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又会被称为“月光族”。 有个姓王的小伙子,他是我客户的儿子,今年25岁,刚刚工作三年。他父母比较有钱,一个是民企老板,一个是外资企业的中层,年收入大概是几百万元。但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很西化的,小王大学毕业以后,他们就不再给他提供经济支持了,一切都要依靠小王自己的收入来养活自己。 小王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毕业以后改行做了广告策划。开始工资很低,2500元左右。要负担房租,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开支,还要有一些社交应酬,所以经常是入不敷出。 一开始,他是找朋友、同事借钱,但是久而久之发现借钱这种事情其实是很伤感情的。找朋友借钱不好借怎么办呢?看过我之前几本书的人可能马上会有印象,信用卡可以拿来做短期周转,还不欠人情,挺好的。 小王就是这样,他办了几张信用卡,有消费的时候就尽量刷卡,需要现金的时候就取现周转。人情债是不用还了,但是消费上去了,常常是一个月工资发下来,先还了上个月的欠款,剩下的交租金,然后就没钱了。没钱怎么办呢?继续刷卡,或者把之前欠的款做分期,债务越积越多,雪球越滚越大,几年下来,光是分期手续费就花了几千元钱。 这就是一次月光,次次月光!不仅月光,还会让自己的债务越积越多。这个月欠了一千元,下个月就会欠两千元,看起来每个月都在还款,结果却发现这钱怎么都还不完。 问题出在哪里?是收入太少了吗? 很多刚刚开始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工资太少了!根本不够用。房租、水电费这些是必须缴的嘛,日常开支也是不得不花的!所有开支都是非弹性的,这个钱我怎么省也剩不下来。 那么是不是月收入两千多元就真的省不下来钱呢? 因为小王的父母是我的客户,他们俩也知道儿子现在的经济状况,所以拜托我去帮他做一个简单的财务规划。于是在跟小王交流的时候,我让他详细回忆了这两个月以来的每一笔开支。 我没有让他去做任何记账行为,只是给他一张纸一支笔,让他把所有能想起来的开支都记录在上面。而下列开支,就是他想了半个小时后的结果。看出问题没有?没有看出来也没关系,我们不妨一点点来分析:
首先,小王的开支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是基础开销,二是提前消费。 基础开销就是房租、水电、通信、交通、日常采购和餐费。这些加起来是4500元钱左右,如果按照两个月收入5000元钱算下来,应该还略有盈余。 那么小王之所以成为“月光族”甚至“月负族”,问题就出在他提前消费的部分,也就是加了“*”的这两笔开支。一共花了5500元,不光抵消了两个月中500元钱的盈余,还让他欠了5000元钱的债务。这个债显然是不可能一次性还清的,只能做分期,假设是招行的信用卡,分6个月,手续费是4.2%,那么光手续费就是210元,也就是说小王的真实负债是5210元。 在基础开支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每个月结余250元的速度计算,小王要还清这笔贷款,至少需要21个月。但是信用卡分期的时间只有6个月,第一个月他大概要还1044元,接下来每个月还800多元。小王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压缩现有开支,每月除了房租、水电费这种绝不能省的开支外,优先偿还债务。 这样每个月2500元的工资拿到手以后,首先就是交房租和还信用卡,然后剩下四五百元钱来生活。 四五百元够吗? 恐怕不够!因为现在一份盒饭都是10—15元钱了,一个月按照22个工作日来算,只是中午一顿盒饭就能花掉两三百元,剩下的两百元钱要搞定早晚两餐,要搞定交通,还要搞定日常意外开支……不够怎么办?只有再刷卡,再欠费,再分期,麻烦就日积月累越来越大了。 但是,小王的问题其实还并不只是在大额提前消费上。从这两个月基本开支上,其实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交通,这笔钱应该是属于非弹性开支的部分,但是两个月500元钱的开支显然是有弹性的。如果每天乘坐公交上下班或者见客户的话,每个月交通方面的开支是完全可以控制在50元以内的。像我现在如果不见客户的话,就早晨6点起床,起来以后把泡了一晚上的豆子什么的放到豆浆机里面,然后出门锻炼一小时。回来的时候豆浆或者米糊已经做好了,吃完早餐,7点半出门,或者赶公交车,或者坐地铁,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到公司。只是时间上的一点安排,就能把早上过得很惬意。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会怎么样呢?可能头天晚上熬夜到一两点,早晨七八点还不起床。起来以后发现没时间了,或者不吃早饭,或者急急忙忙买点东西就打个车去公司。不仅早晨的营养摄入不足,还动辄就是三五十元的打车费。几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除此之外,日常采购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之一。 我问了小王,他所谓的日常采购主要是什么内容。他所能想起来的,无非就是牙刷牙膏、洗衣粉、洁厕灵之类的普通日化。 但这些东西本来就很耐用,比如一支牙膏三五元钱就能用一两个月。如果只是这些东西,肯定花不了那么多钱。所以这一栏的四五百就很有水分,很可能是他逛超市的时候一时兴起,顺便买了许多用不着的东西。不要以为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女性身上,我做过调查,只要是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毛病。例如从超市出来,顺手买了一本几十元钱的书,或者一包烟、一瓶几元钱的饮料。女孩子的话,可能就是一些好看的小手工或是几十元钱的手链等。 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不应该买,钱本来就是提升我们生活舒适度的工具。如果你觉得一个东西好,能够给自己带来物质或者精神上的价值,那么在财务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去消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些细小的开支却并非每一个都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的价值感。因为很多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咦,自己什么时候买了一条裙子、一本杂志?可能自己都忘记了,裙子不再适合现在的季节,杂志也基本上没怎么看就过期了……我们买了它们以后,如果用得不多,其价值就是被浪费掉的。更可怕的是很多钱你花掉了,却没有印象。然后到了月底又开始感慨,咦,这个月好像没买什么东西,怎么钱都没了呢? 所以,对于一般现金流有限的家庭来说,要做好理财,我们要解决的财务问题其实主要有两个:
这还不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现在真正要做的,其实是打破以前看待理财的一些片面的思维习惯,重新建立我们对理财的正确认知。 2. 确定目标,你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钱 我们要做理财,首先要明白理财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但是当我们真正去思考的时候,可能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概念就是很简单的几个关键词,比如存款、基金、股票等。没错,这些工具是理财的一部分,但如果你把它们就当作理财的全部,这是很片面的。 在我的概念里,理财的关键词应该是这样三个:目标、诊断以及工具。 工具很好理解,就是刚才说的存款、基金、股票、保险、债券等投资渠道。但是在把钱投资到这些工具之前,一定要做的两件事就是设定目标和自我诊断。
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目标。 什么是目标呢? 其实就是你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有这样一对夫妻,刚刚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现在有一个60多平方米一居室的房子,有一辆代步用的小汽车,每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除去日常开销能有10万元钱的盈余。 目前看来,这个家庭虽然盈余不多,但生活还是很滋润的,每年两人可以出去旅游一两次,也可以偶尔买一些奢侈品。那么这样的一个家庭,他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家庭不可能一直持续这样,夫妻俩将来会有孩子,会有教育方面的需求。有了孩子以后,一居的房子显然就不够了,所以这个家庭还会有更换更舒适住房的需求。夫妻俩可能还会有更换汽车的需求、养老的需求……这些和提升生活品质息息相关的需求,就是我们理财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不是随意的,它需要有这样几个原则:
首先,我们的目标要切实。 假设你现在的年收入是20万元,在一个大公司里做中层,收入比较稳定,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么把目标设定为在未来10年买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这是比较现实的。但是如果你说未来10年自己要花几亿元去买一栋楼,这就不切实际了。不是说不可能,而是说要实现这个目标,你只能从提高自身收益的角度去考虑,比如自己创业,说不定一年几千万元的收益都有了。但是这种选择是不是适合你,就必须考虑清楚,否则你的目标就没有价值。
其次,目标要划分阶段。 就像我们做项目、设定企业发展计划要划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一样,理财目标也要做这样三类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的短期目标主要是提升当下生活水平,比如更换或者添置比较好的家具、家电、外出旅行、购买新衣服或者奢侈品等。这些目标需要在日常开支之外消耗比较多的资金,可能是几万元钱,而且是希望在1—2年之内完成。 中期目标通常是指希望在3—10年内实现的,关于一些更大且时效较长的家庭开支。比如购车计划、置换房屋的计划,甚至是子女上学的目标。 长期目标主要是指更长时间的家庭开支,最典型的就是养老计划,这是要持续一生的。时间可能会长达二三十年,甚至更久。
之所以把我们的家庭目标做这样的分类,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大家清楚,我们的理财活动绝不是单纯地让资产增值,比如把现在的10万元变成100万元,然后把100万元变成1000万元,这只是理财行为的一个部分而已。钱多了要做什么?只是看着账户上不断增长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了很多财富,结果日子却过得不够舒适,就像小沈阳说的,人没了,钱没花完,这其实是人生的一种遗憾。理财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让生活品质变得更高,从物质上、精神上、健康上以及家庭和社会关系上达到比较富足、良性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懂理财的人,可能他手上100万元所带来的人生享受比别人的一个亿更有价值。 第二个目的,则是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针对不同理财目标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模式。比如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用的投资思路和工具就不一样,你能区别对待,合理使用相应的工具,就可以在获得比较好的理财结果的同时避免较大风险。这一点也是我们在本书后面要详细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3. 诊断现有财务状况,挖掘有形资产和无形价值 再来看第二个关键词——诊断。 所谓诊断,就是指我们在开始理财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家庭资产状况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我给大家列了两个表——家庭资产负债表和家庭现金流量表。这是对家庭资产自我诊断最简单直观的工具。
家庭资产负债表 家庭资产 家庭负债 现金 非现金 信用卡透支 活期存款 股票、债券 消费贷款 定期存款 基金(股票、货币) 住房贷款 其他类型存款(例如银行的一个月理财产品) 期货 汽车贷款 保险类产品的现金分红 外汇 其他贷款(例如分期装修,分期购买家电的贷款) 房产价值 人民币理财产品 汽车价值 保险理财产品 长期应付款(如父母养老,子女上学及家庭保障性支出) 其他现金资产 其他理财产品 资产总计 负债总计 家庭现金流量表 收入 支出 每月的工资、奖金(税后) 房屋租金或每月需偿还的房贷 年终奖、节日福利或者项目提成 教育费用 其他现金收入(例如业余投稿或者兼职收入) 养老费用 投资收益 存款利息 汽车养护、贷款偿还以及保险费用 股票、基金、保险等当月收益 医疗费用及赡养父母的费用 股票、基金、保险等当月分红 日常固定开支 水电气物管费 交通、通信费用 餐饮费用 日常用品 衣服鞋袜购置 其他收益 保险费用(如财险、寿险、医疗疾病险等) 其他支出(如出游娱乐,个人护理等) 收益总计 支出总计
这两个表格反映了家庭现有的资产状况和每个月收支的财务状况,你不必完全按照表格的要求去填写,但是一定要对家庭资产状况有概念,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家里究竟有多少钱,每个月能留下多少,多少钱必须要支出,多少钱可以做理财配置,你就不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模式。 只是这两个表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能反映家庭的有形资产情况,比如家庭现在的年收入、房产的租金收入以及其他的系列收入,也能显示出资产状况,如所有房产的价值、股票的现金价值、名下企业的估值等。对于我们的理财行为来说,还有一种上述表格反映不出的资产起到的作用其实更大,这就是我们的无形资产。 所谓无形资产,顾名思义就是看不到、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资产。对企业来说,品牌价值就是无形资产。比如都是卖炸鸡的,学校门口小摊上卖的价格和肯德基的价格就是不一样,哪怕味道都差不多,但是市场接受度和营业额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这就是无形资产的作用。
落实到家庭和个人层面,社会关系和你所掌握的劳动技能就是无形资产。 有的人社会关系很广,他能找到的投资机会就相对较多。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认识酒厂的负责人,可以从他们那里拿到比较便宜的高档酒,而她还有很多企业家同学,他们都需要消费酒。这个朋友就把两端的关系运用起来,有人要酒的时候就从她这里用批发价拿酒,她再从酒厂用出厂价拿酒。既不需要注册公司,也不用雇人做销售,哪怕一箱酒只赚一两百元钱,每次几百箱酒的发货,累计起来也是一笔比较大的财富。 而你所掌握的技能,也是转化成财富的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比如有人文笔好,那么他就可以在工作之余写点东西投稿,赚一些稿费,比如我现在写理财书,其实也是在做赚外快的兼职,像这种可能产生财富的技能,都算无形资产。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有形资产的自我诊断好理解,也比较容易算清,但是无形资产怎么去评估? 其实对无形资产的自我诊断,不用太刻意,不用非要对自己现有的人脉做评估,例如我可以从张三身上赚到多少钱、从李四那里获取多大价值……这个没有太大意义。我们之所以要把无形资产纳入自我诊断的范畴,就是为了让自己在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去拓展合适的人脉资源。 我有个老师,他是北京一所名校的教授,早年留学海外,现在在国内金融管理领域是一流的专家。但是这样一个顶尖人才在学校里面每个月收入很有限。而且他所能接触到的人脉圈子也比较窄,但是他的思维很灵活、有拓展人脉圈的意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北京有一家培训机构在做金融管理方面的培训,于是就主动打电话过去告诉对方,如果有这方面的培训自己可以去讲课。培训机构的人都很惊讶,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能请到这么权威的人来讲课,人家竟然主动打电话过来,这无疑是从天而降的好消息。老师加入这个培训机构以后,培训机构马上包装他,他开始利用周末、节假日的业余时间到全国各地去讲课,讲一天课收入两三万元,是平常收入的几十倍。一开始是这一家培训机构负责安排他的课,到后来就是全国各地都邀请他去讲课。上次他在给我上课的时候就很自豪地说自己在北京买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这都是他讲课讲出来的。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助无形资产实现理财目标的案例——因为他的长期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比较舒适的房子,但是凭他一个月八九千元或者一万元出头的工资就很难去做这件事。然而依靠无形资产,他短短几年时间就把这个中期目标完成了。 无形资产不像一般理财工具那样具体、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它是抽象的,而且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对自身状况比较透彻的理解,一定要因人而异才能发挥最好的理财效果。比如我这个老师,他的特长就是研究和讲课,那么寻找社会关系的方向就应该集中在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比如培训界。如果换个人,比如有绘画特长的人,一个美术界的社会关系才可能给他带来比较快速的财富收益。 其实我个人比较提倡的就是多去挖掘、扩充自己的无形资产,因为相比于有形资产,它的灵活度更高,理财潜力也是最不可估量的。可能你这边拿100万元去做年收益20%的理财,五年后,这笔钱变成了248.9万元,看起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换作是依靠人脉关系来赚钱,这100多万的收益可能都不值一提。因为我有很多客户都是这样,一两百万元起家,三五年就有了上千万元的资产。 也许你会说,他们是做生意的,当然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任何人做生意要成功,都是要靠人脉资源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做灯具的朋友,是市政照明工程的中标企业,随便一笔项目都是几个亿的流水。他能拿下这种工程,可能只靠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吗?他背后一定有强大的人脉资源来帮他运作这个事情。也许我们不需要做这么大的生意,但是如果你善于挖掘和利用你的无形资产,100万元带给你500万元的收益,都是很现实的事情。 关于无形资产的挖掘和利用,后面我们还会详细讨论。现在再来看看第三个关键字——工具。 这个概念就很好理解了,比如说基金、股票、国债、期货、收藏这些最传统的理财工具,以及最近几年风生水起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有逐渐被人们接受的保险理财。这些工具种类繁多,而且各有各的操作模式和思路。不过这些工具有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用来打理有形资产的。 我们之所以要在理财的最开始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自我诊断,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少钱,其中哪些部分可以去合理利用这一系列金融工具实现资产的增值。而我在后面的内容里面,会根据每一类型的家庭常见状态,给各位读者相应的搭配建议。 4. 控制投资风险,你要学银行
有个客户跟我说:“熊涛,你说的理论我已经懂了,但是我现在需要知道的就是怎样才能让这笔钱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个客户当时的情况是企业运转得比较好,现金流充裕,所以他就想先把这笔现金拿出来做理财。这笔钱一共是300万元,考虑到行业和企业目前发展良好,用钱的地方不多,所以他对理财时间的要求不是很严格。 我当时做了一个组合方案,拿其中的100万元来做PE(私募股权),可能需要5—7年的时间,另外一笔钱分散到基金、国债和保险当中。综合下来,保守估计年收益会在15%左右。 但是客户对这个方案不是很满意,因为他有朋友希望他把这笔钱拿去“放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间借贷。一个月4分利,一年下来收益就是48%。跟这个收益率一比,15%当然不算什么了。所以这个客户跟我说,如果我能够帮他做到收益在30%甚至更高的理财组合,他就把这笔钱用来理财,要不就拿去“放水”了。 当时我给客户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学校校长,他本身已经非常有钱了。家里有若干房产,还有不错的现金流;妻子在政府单位,工作十分稳定;儿子也快高中毕业,马上就要上大学,日子过得可以说是比较富足。这个校长觉得自己资金比较充裕,想做理财,让钱生钱。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有个问题,他太看重收益了。于是就“放水”,一开始只投了几百万元,每个月4分利拿得很爽。后来越来越胆大,不光把自己的所有家产都投进去了,还从别人那里借钱来放贷,给别人3分利,自己赚1分。结果突然有一天借钱的人人间蒸发了,放贷的校长不光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搭了进去,还欠了一屁股债。他在绝望之际,先把老婆和18岁的孩子杀了,然后自杀。一个原本富足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没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其他借钱给他去放债的那些人,他们也是连本都收不回来。 我的客户就没考虑清楚,自己现在生活已经比较好,这个时候就不能让太多的钱去承担风险。他的家产只有500万元,现在拿出一多半来做放贷。万一发生风险,企业又急需用钱怎么办?可能真的会应了那句“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话。很多人做生意、做投资都感觉自己停不下来,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想清楚,没有静下来仔细想想。 所以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成功人士不等于成功人生! 为什么不等于?就因为里面有“投资风险”这个东西在作怪。而造成这个风险的,不是理财工具本身,而是你的理财思路。比如案例里的那个校长,没有人来抢他的钱,是他自己被贪婪蒙蔽了眼睛,自己把钱送出去的,不光送了自己的钱,还把别人的钱也搭进去了。 对风险认知得不清晰是理财的大忌。前面我们说,理财有三个关键词,目标、自我诊断和工具。这是规划层面的,而在操作层面,理财又涉及三个要素——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收益性就不用说了,理财的目的当然不是亏损。我们把钱拿出来,一定是要有收益的。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大家都太关注收益性了,都觉得理财是收益越高越好。所以在谈理财的时候,就觉得没有高收益的产品我就不做,这就导致了理财行为中最大误区的产生。 从温州发生的老板跑路、做高利贷无法收回等事件就能看出,现在很多人在追求高收益的时候,忽略了背后的巨大风险。我经常跟客户说,我们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应该把银行当作榜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一边是诸如茅台、中石油这样的企业,一边是二三线的房地产企业,你说它们谁更需要钱? 答案毫无疑问,当然是后者。但是银行如果贷款的话,你觉得它们愿意贷款给谁?答案也是根本没有悬念——一定是前者。可能贷款给前者,银行只能拿到百分之六点几的利息,而且是银行行长亲自出马,跟在人家企业主的屁股后面,求爷爷告奶奶地希望他们贷款,而换成后者,20%甚至30%的利息它们都愿意出,但为什么银行却看都不看它们一眼? 是银行傻吗?明摆着高收益的事情都不做? 当然不是!这里面除了有政策因素,更多的是银行在风险控制这一环节做得太好了!它们知道贷款给前者是无风险的,哪怕只有百分之六点几的利息,这笔钱我赚得踏踏实实。贷给后者,就算是约定30%的利息,万一哪天对方现金流断掉了、企业倒闭了,本金都收不回来,那这30%的利息就是空头支票,毫无价值。 所以作为家庭理财,一定要学习银行的思路,做好风险控制。但这不是说高风险的理财工具就一定不要碰,而是要分清楚自己的家庭资产里面,哪些是属于可以承担高风险的,哪些是需要安全的,哪些是需要流动的,我们要对资产做这样的盘点和判断。 5. 提前做好两件事,降低你的理财风险
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都清楚,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呢? 具体操作的话,要做两个判断,一是年龄阶段,二是目标需求。 先来看年龄——根据年龄的不同,风险的安排也不同。 我们都知道,理财里面分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低风险的比如存款、国债等等,一年也就是3%—5%的利息。一些中等风险的基金,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也才20%左右。那么一个人20多岁的时候,刚毕业参加工作没什么钱,几年下来只积攒了5万元钱,这时哪怕是100%的收益,一年下来本息也就是10万元而已。所以你去做安全性的理财就没有意义,可以更关注收益性,因为这个时候你更需要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你可以把它投资到高风险的投资里面,例如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开公司,亏了也就是5万元而已,但你获取的经历是无限的。而赢了,可能是几十万元甚至更多的收益。 但当你40岁甚至45岁时,你拥有的就不止5万元了,可能是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一般的家庭至少也有一两百万元了。这个时候你要考虑的焦点就是这笔钱的安全性。你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个年龄段所承担的风险不能太大,不要过多考虑收益性,应该多去考虑安全性。如果有了500万元,但是还像5万元钱那样拿去做高风险的投资,当这500万元亏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很难再回来了。因为现在的精力、能力都和年轻的时候不一样了。就像史玉柱,巨人集团出现问题的时候,他才三十五六岁,所以这个时候还有精力再重新创业。但是如果现在他的企业再出一次当年的问题,你觉得50岁的史玉柱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东山再起?
接下来再看目标需求——不同目标,需要的风险控制不一样。 理财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我们在理财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生活目标来做规划。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结合自身现状产生的方案一定是不一样的。 对于刚性的需求,比如孩子读书的开支就最好不要用高风险的工具去解决。因为这笔钱必须出,你不能说没有钱就不让孩子去读书。所以刚性需求就不能用股票、PE这些工具去解决,因为它们的风险太大。 我有个朋友,2007年就是把准备给孩子出国读书的300万元拿去炒股,结果正好遇到大熊市,300万元变成了几十万元。只有几十万元的学费,他只能取消孩子出国留学的计划,让孩子留在国内念书。当然,我不是说国内念书就不好,但原本可以让她出去拓展视野的机会就这么没了,同时也让家庭白白损失了两百多万元的资金,这值得吗? 所以我的建议是针对这些刚性开支最好用无风险的理财工具去实现稳定增值。还是刚才说的那个例子,一个家庭根据现在的收入状况预估自己每年可以至少拿出7万—8万元来做教育储备,假设孩子以后出国读书需要100万元,而且可以用10年来准备。基本上做教育储蓄或者国债,另外补充一些教育保险,再加上利息就差不多了,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水平。 整个过程其实很明确:首先有了孩子读书的目标,再有计划,再考虑方案,从一系列的工具里面去选,理财就是这样一个工序。 但是换一种目标,方式又不一样了。比如我咨询过的一个企业老总,这几年生意不错,手上有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现在他有一个理财目标,就是把正在开的奔驰留给公司,自己再买一辆价值500多万元的法拉利。 这就是一个弹性目标,因为它是非必需的。可能一辆法拉利更能够彰显自己的身份,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满足,但即便没有这辆法拉利,他的奔驰也可以开,所以法拉利是非必需品。当然,他可以从这1000万元里面直接拿出一笔钱去买这辆车,这没问题,但是买了以后本金就变少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高风险的工具去达成这一理财目标。比如把1000万元做分配,其中200万元来做高风险投资,例如5+2的PE(具体投资模式和方法,本书后面会做详细介绍),剩余的800万元分散到中等风险和低风险投资里面。也许5年过后,这200万元变成了800多万元,买了车以后还能剩300多万元。当然,既然是高风险投资,也有亏损的可能,比如200万元5年以后只剩下120万元,但对于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来说,这80万元亏损不是不可承受的,也许在中等和低风险的投资里面就弥补回来了。这时候他的本金还是1000万元,豪车暂时不买就是,反正也是非必需的。 所以,针对那些弹性的生活目标,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去操作——用少量资金借助高风险工具去撬。撬得动就是赚的,撬不动,亏损也可以承受。 哪些目标是弹性目标呢? 比如旅游、换个比较好的车、买一些奢侈品,这些就是非必需的消费,都可以用高风险的方式去做。达成了就可以奖赏自己,没有达成,也不会对现有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我以前炒股,就是拿10万元出来炒,如果赚了2万元,就把赚到的钱取出来买个包或者出去旅游一趟,这样既不会让生活承担太大风险,又获得了理财的切实收获,让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 6. 傻瓜式理财工具和复杂型理财工具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理财的三大关键词当中,工具十分重要。尽管我强调了许多关于无形资产和适合自己家庭现状的特殊理财模式,但这并不是说常规工具可以忽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最终要做资产配置时,理财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只是我们在对待诸多理财工具的时候,不能盲从和迷信,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合适的配置模式。 一般来说,我在给客户做理财规划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这个客户的年龄阶段、家庭资产情况以及他的家庭性格。 前两个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关于家庭性格这一点,简单地说一下。所谓家庭性格,就是你自己、配偶、父母、比较紧密的亲友在对待理财这件事情时所抱有的态度和观念的总和。比如一个人在看待投资的时候比较激进,觉得50%的亏损都是可以容忍的。现在假设他手上有10万元,有一个项目年收益可能在±30%左右,也就是正常情况一年能赚3万元,但是风险比较大,如果操作不好本金就亏进去了,说不定亏得多,一年以后10万元就变成了7万元。 如果这个人是单身、父母对他的财务也不过问,得到这个信息后他十有八九会去做投资。因为即便是50%的亏损在他看来都没什么,何况还可能会有30%的利润。但是如果他已经结婚了,而且他自己的父母、妻子、妻子的父母都属于性格保守的人,承受不了本金的损失,那这个投资他最好不要去做。不亏还好,一旦亏损,他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钱本身的损失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心理压力。而我们理财的三大目标就是生活品质的提高、身体的健康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因为一项投资导致社会关系产生问题,这是得不偿失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判定这个家庭的性格是趋于保守的,即便我直接面对的客户本人很激进,也会给他们做比较稳健的投资配置。 假设我们已经了解了自己的年龄、状况以及家庭性格,现在回到理财工具的选择上,应该怎么样去做配置呢? 这就涉及一个新的概念:傻瓜式理财工具和复杂型理财工具。 顾名思义,傻瓜式理财工具就是不需要你耗费太多精力去操作就可以直接获取收益的。最典型的就是储蓄、国债和养老保险,买来放在那里就好了,等到期了,连本带息一起打到你的账户上。 复杂型理财工具就是需要复杂操作和相对专业的知识的理财工具。比如股票,要做投资,你就需要研究很多东西,比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的运营状况……这是基本面的判断。除此之外,你还要考虑来自各个层面的消息,比如国家新政策的出台、公司高层做的一系列决策、并购与反并购信息、产品研发成果等,诸多信息也会对股票的价格产生影响。甚至你自认为把一切都分析到位了,还是不见得就能准确把握它的价格动向,比如战争、天灾、人祸等意外和不可预测事件,也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比如我刚刚买了一只股票,这家企业是代理日本产品的,本来效益还不错,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中日关系一下子变得非常紧张,这家企业的股票也就会马上大幅下跌,甚至连续跌停……这都是很有可能的。正是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所以我称这一类工具为复杂型理财工具。除了股票之外,期货、贵金属、收藏品等投资都可以算是比较复杂的理财工具。 做出了这样的区分,我们对它的运用范围就有了解了。如果一个家庭的成员年龄相对年轻,而且家庭性格相对比较开放,那么可以适当从事复杂型理财工具,因为这个家庭的精力、未来发展潜力都比较大,而且复杂型理财工具在操作的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资金运作经验,这是一件很好的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建议投资思路应该逐渐从复杂型理财工具往傻瓜式理财工具上倾斜。道理很简单——你的精力、未来发展预期已经不足以支撑高风险的投资思路,而且越往后,对财产的安全性要求越高,所以必须要把“稳健”两个字作为45岁以后理财行为的核心。 7. 把握平衡,灵活选择适合你的理财工具
上述两点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在傻瓜式和复杂型理财工具的选择中,并不是绝对的,也不可以绝对的教条化。因为它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随着你的目的不同、整体环境不同,二者之间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比如说黄金投资,你觉得它是复杂型理财工具还是傻瓜式理财工具? 答案是不确定的。如果你是以纸黄金(一种个人凭证式黄金)的形式去炒,那么从“炒”的角度来说,它就是较复杂的理财工具。但如果你是为了保值,用可投资资金的10%或者15%来购买一些实物黄金,这就是简单理财工具。因为你只是买来放在那里,不需要去做频繁的买进卖出,不需要去过分关心今天的黄金价格和明天的趋势预测,只是放在那里,它就是保值的。 这是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工具定位的转化。还有就是整体环境也会导致投资工具的性质发生转变。 就像房产投资,若干年前大家都会觉得房产投资是一个傻瓜式的理财工具——我只要把房子买了,然后出租出去等着收租金就好。但事实上随着环境的变化,其中复杂的因素可能会越来越突出。 比如门面买来租不出去怎么办、房客不好怎么办、租户租来做违法的事情怎么办?除此之外,还要涉及签合约、收租金、装修……涉及的环节越多,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这些只是可能面对的基本问题,还有更复杂的地方,像政策的变化、房产税的增加、租金税的收取、人口红利的减少,也会给房产投资带来障碍。另外,回到个体层面,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像签合约、收租,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可能你用这个精力都能做更多的事情了。 所以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现在就准备把头两年买下的一个门面转手卖掉。虽然这两年门面的租金确实让我有一定收益,但是其中涉及的各种事情会耽搁我的精力,而如果我利用好这些精力,也许产生的收益是房租的十倍甚至几十倍。既然如此,这个门面留着就没有意义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投资不好,而是说我们要视情况去做判断,不能墨守成规。之前我做这类投资,是因为经济环境是适合的,当时我的精力也允许。但现在环境改变了,房价正处于一个价格泡沫期,想买铺面的人比较多,但是接手做生意的人就会比较艰难。而且这种困难的感觉会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滑坡变得更明显;再加上我自己的状态也改变了,日常工作越来越忙,分不出精力来打理门面出租的事情。既然情况发生了变化,自然要做不同的处理,这才是正确的理财思路。 那么这就会涉及另外一个问题——我把铺面卖掉以后,手上这笔钱要做什么样的投资呢?就我现在的情况来说,我已经在股票、基金和PE上做了足够的配置,多出来的现金,我会倾向于多配置些傻瓜式的理财工具,这也是受年龄条件所制约的。对我这样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来说,理财重点应该从高风险、多模式的投资思路逐渐转移到傻瓜式、稳健理财思路过渡。所以,铺面卖掉以后,这100多万元我会把它投资到国债里面,比如五年期,年利率五点几。假设我投了100万元,到期以后本息加起来就接近130万元。其实也相当于你买一套房子,五年以后房价从100万元涨到了130万元。虽然二者看起来差不多,但是你做房产投资会面临太多问题,比如装修、比如租客问题等,最重要的是,在当前的政策形势下,几年以后我们的房价是不是能够实现30%的收益?而且当你想把它卖掉的时候,它是不是能很快转化为恰当的现金?所以从预期收益的确定性和流动性的角度来说,显然不动产的投资是比不过国债的。 有时候,换个思路去考虑问题,你就会找到正确的路! 8. 可怕的不是负债,而是赌性
很多理财人士会告诉我们,理财的主要敌人有两个:首先是通货膨胀,6%的通胀,10年时间就能吃掉你超过45%的资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假设你现在有1000万元放在家里,什么投资都不做,而平均年通胀率是6%,那么10年以后,你这1000万元就只能买现在550万元能买到的东西了,相当于资产缩水了近一半。 除了通胀外,第二个理财敌人就是负债。因为负债不是免费的,有利息和手续费的支出,而它会抵消我们在其他方面投资带来的收益,所以一般来说,在理财活动中,是不鼓励负债消费的。比如最典型的刷信用卡,虽然每张卡都有免息期,但是如果养成刷卡的习惯,可能就会越刷越多,然后做分期,这就开始有额外支出了。 不过我认为“负债”这个概念是要一分为二来看待的,不能说我害怕付出额外的利息就放弃负债。它就跟风险投资一样,是一种智慧的博弈。我的好多企业家客户,他们的经历就很典型,特别是那些依靠自己的资源,而不是依靠垄断、依靠关系发展起来的人。最初几乎都是依靠负债做企业的,尤其是比较早期创业的人,当时还没有诸如VC、PE这些融资渠道,企业负债是必然的,他们基本上是在用自己的人品、人格魅力、个人影响去担保、去负债,比如找别人借钱。所以从企业家的性格来看,如果没有最初的敢于去负债,敢于去承担风险的过程,就不会有后期这么大的发展。 所以从正面的角度上看,负债体现了企业家富有勇敢、敢于承担、敢于开拓、敢于承担风险的特质。这是事实,很多企业家都是因为负债、因为勇敢,他才能走出来,才可能把企业做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负债不可怕。可怕的其实是负债的思维。 很多企业家是靠负债成功的,但是最初负债的经历可能会让他养成一种习惯,他们认为自己能够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而且过去又有这种成功的经验。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就是一旦遇到需要资金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负债。一旦养成这种负债的思维模式,在未来的运营中,有些企业就会过度负债。 应该说,在企业比较小的时候,去负债借些钱,生意不太大,风险也不会太大。比如做个小厂,借几十万元钱,哪怕全部亏了,这笔钱数目也不大,想些办法就能还回来。可企业做大以后再这样,就不叫负债了,叫赌。企业的正常负债和赌之间是有区别的,反映了一个企业家的赌性。很多企业家,与其说他在负债,不如说他赌性比较大。 什么叫赌性比较大呢? 我接触过一位建筑商,本身的资金量并不是很大,但他经常接一些远远超过他的资金承受力的项目。这种情况下去银行又贷不到款,怎么办呢?就靠拖材料商的款、拖民工的工资来维持周转。如果只做一个项目的话,那么材料商的款、工人的工资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多做两个项目,一旦某一个资金链断掉,问题就出现了。 有些餐饮连锁也是这样的,在开一家店的时候,企业家是有这个能力把它管好的,可是一旦形成连锁,需要的资金就会很大。而且不可能所有店的钱都充裕,所以他们就会拖欠原材料供应商的钱。因为中国市场通常都是供大于求,为了做生意,很多行业都是先铺货再收钱。对于赌性大的企业家来说,资金到位了不是先把原材料的钱补上,而是想着开更多的店。 比如一个人有两家店,他不是想着把这两家店好好经营,而是想既然两家店都赚了,每家店一个月能赚5万元,两家就是10万元,如果开10个店,一个月就能赚100万元。这种赌性会导致他很盲目地一下子开10家店。之后就会发现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比如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想维持下去怎么办呢?只能依靠拖欠原材料的钱,甚至工人的工资来进行这种过分的负债经营。一旦经营管理上出现问题,或者市场不如以前那么好了,负债的恶果马上就会显现。所以我经常看到哪个餐饮老板跑路了,哪个工厂的老板失踪了、拖欠工资了,都是因为在规划上出现了问题。预期市场和现实市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对预期市场过于乐观,一旦出现宏观调控,或者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种大的经济震荡,往往就事与愿违。这样一来,个人的负债就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9. 智慧的负债撬动你的财富杠杆
不论个体还是企业,我始终觉得,必要的负债是应该的。但是首先得评判两件事:
★其一,你的负债是不是在量力而行。 我们前面讲过,理财一定是围绕一个目标,结合相关的金融工具所做出的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些合理性安排和配置。所谓合理,其实就是要关注一个重要的概念——量力而行。 举个例子,孩子念书是一个家庭必须要支出的成本,但是每个家庭支付的数字肯定不一样。有的家庭可能有500万元的预算,有的家庭也许只能出几十万元。只要在家庭财富允许的范围之内都没问题,但是我知道好多家庭其实是在负债供养孩子。我认识的一些人,本身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为了让孩子出国留学,不仅节衣缩食,甚至去外面借几十万元或者把房子卖了以支持孩子出国留学。 他们会认为,只要孩子出国留学了,以后回来就会找到好工作,就会终身无忧,他们认为这笔投入很划算。从家长的心情来讲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行为上来说,我不太赞同,因为他们没有量力而行。这些家庭应该去审视自己达成的目标和财务体系之间的关系。很多家庭会认为孩子不能出国留学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只要我有那么多钱,我就要尽力让孩子出国读书。但你有没有发现,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钱虽然是必需的,但却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用引导教育的方式,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孩子有能力考取国外的学校并获得奖学金,这样一来,花费是比较少的。如果孩子没这个意愿,成绩又不太好,就算你把他送出国了,可能教育上有失偏颇,很多孩子出国了就成了“海待”(海归待业青年),甚至有比“海待”更严重的,就是他们形成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读书是非常辛苦的,而且这是父母需要的,所以父母就应该付出。 前不久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年轻人,他爸爸送他去国外读书,回来以后,父亲让他去上班,他说他的同学经济条件都比较好,家里如果要让他回本地工作,就必须给他买套房。他爸就给他买了房,买了房之后,他又说你要给我买辆车。孩子父亲这次没有同意,他觉得自己已经把孩子送出国读书了,又给他买了房,应该安心工作了,就算买车也应该自己赚钱去买!儿子可不这么看,他觉得其他同学回国后,人家父母都给买了很好的房子和车子,自己要一个20多万元的车子代步不为过呀!结果因为这件事父子闹了很大的矛盾,父亲一气之下就说“我不买”,儿子就说“你不买我就跳楼”,两人一赌气,结果儿子真的跳楼了。
★其二,你的负债有没有价值。 我们看上面这个案例就会发现,盲目地去做负债的人,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事——负债的价值。 什么是负债的价值呢? 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快饿死了,而旁边就有一个卖烧饼的店,他只要吃了烧饼就能活下来。但是烧饼很贵,1000元一个,不过有人可以借给他这笔钱。那么为了活下去,他负债1000元是值得的。 但是换成上面案例里的情况,父亲花了几百万元供孩子出国读书,回来又给他买房子。为此担负了一笔债,孩子却不思进取甚至放弃生命,这种负债就是没有价值的。
★其三,你有没有不负债也能把事情解决的方式。 我有一个开发商朋友,有一次他接了一个楼盘下来,在开发过程中就出现了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即使用光他的自有资金再加上银行贷款都不能把这个房产完全开发下来。 这个时候,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贷款,把所有资产拿去做抵押。按照当时的市价,这个项目做下来以后可以让他多赚1亿元。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放弃独自开发项目的想法,把部分开发权、股权转让给另外一个公司,这样风险小一些,然而利润上大概要分出1亿元给对方。 面对决策,每个人做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可能对一个习惯了赌博的人来说,我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下来,就算借高利贷也要完成。但是对性格稳健的人来说,他思考的问题就要多一层——如果这个事情做不下来会有什么风险?如果我不去负债,这个事情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 取舍之间,最后他做出决定:不借钱,把开发权、股权转让,大家一起来完成这个事。后来问起他是否后悔,他说不后悔。因为这是他经营的风格,他觉得宁愿少赚一些,也不应该冒那么大的风险。 现在看来,这个朋友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做了不负债的处理,不仅把这个项目很顺利地做了下来,而且资金到位也比较顺畅。虽然他少赚了1个亿,但保证了现金流。几个月后他得到了另外一个信息,又有一块地要拍卖,因为现金流充裕,他就把新地块拿了下来,最后另外一个项目让他多赚了2个亿。如果当时他过度负债独自开发那个楼盘,也许能多赚1个亿,但另外一个项目他根本没有能力去开发。 所以很多事情你怎么看待它非常重要。而且有时候做成一件事情并不是非要负债的。像面对一个项目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抵押贷款或是到处借钱,但你要知道,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解决。比如有的事情自己做不下来,是不是可以找合作伙伴共同去做?是不是可以找风投、找VC以获得支持,这显然比直接贷款要好得多。 在我的观念里,无论是家庭理财还是做投资,负债都不是绝对要禁止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到负债的价值、能不能把控负债的风险,是不是在量力而行。只要能做到这样几个方面,你的负债观就是理性的。 当然,在第一章里,我提到的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观念,每种不同情况的个体和家庭应该把握怎样的负债比例和额度,则是本书后面要分别讨论的内容了。 10. 为什么别人买就能赚,自己买就会亏?
根据我做的一个简单调查,对于理财这件事,一般有三种观点:第一种就是我提倡的,把理财看成生活的一个部分,在生活、工作当中时刻关注财产的规划和配置;第二种就是想理财,但是觉得自己无从下手,结果理来理去最后还是决定把钱存银行;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觉得理财都是骗人的。 第三种人在我们周围一定是有的,他们曾经有一定的理财经历,而且最初可能是对理财抱有浓厚兴趣的,但是结果事与愿违,亏损较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从此不再相信理财。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2006年、2007年开始炒股、炒基金,结果遭遇2008年大熊市以后再也不敢碰股票了。 很多人做理财,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别人理财就能赚钱,我自己去碰这些东西,就总是亏损? 要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因为投资亏损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它与市场、环境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比如我们看现在经济低迷,大家都在说赚不到钱,是不是所有人都赚不到钱? 当然不是!既然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都有人能赚到大把大把的钞票,为什么你就总是在亏? 原因只有一个——很多人把投资看成投机,把理财看成投机,这是理财当中最大的误区。只要你陷进去了,从长期来看就一定是亏损的。 2007年炒股的时候,99%的人都不是在投资,而是在投机。觉得股指冲到就能突破6000甚至7000,所以不管是什么股票,随随便便就把钱投进去了。你觉得这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甚至连投机都算不上,而是在赌博。 区分投资和投机,就是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价格和价值的偏离。 举个例子,前些年中国流行炒狗。狗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庭宠物,我们能够接受的价格就是几百元钱,这基本上就是一条狗的价值。但是有一段时间有人在炒狗,大家都认为养狗赚钱,很多原来不养狗的或者养一条狗的人为了赚钱就开始养七八条狗。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狗的价格就偏离了它的价值,就变成投资品了。当变成投资品的时候,本来只值1000元的狗可能就会被卖到1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当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会走高,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开始炒狗的时候,大家都在四处买狗,这时候就是典型的价格偏离价值了。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后来又有大量小狗出生,但是没人买了,因为炒狗的人不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数量总会达到一定极限。当大家发现没人买狗的时候,供大于求,为了快速出手,一批先觉悟的人就会赶紧降价。而人们的心理都是买涨不买跌的,狗价一跌再跌,跌到最后都没人养狗了。 实际上,做股票跟炒狗也是一样的。最初的时候,每只股票是有其实际价值的。它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赢利能力。所以在股票交易机构出现之前,企业股权很难交易,如果公司股票价值1元钱,你要出手的话,可能8毛钱才卖得出去。但是股票交平台出现之后,企业上市了,大家就都来投资,这时候企业股票供不应求,企业就可以议价了。所以价值1元的股票可能会卖到5元甚至10元。 我觉得投资人都应该牢记一句话:当人们疯狂的时候,危险就到了。 就像80年代做服装最赚钱,于是人们都开始一窝蜂做服装,市场几乎在一瞬间就饱和了,结果大家都赚不到钱,然后只留下几个大品牌在赢利。到了90年代,突然有人意识到做家电是赚钱的,这时候家电销售商又是一夜之间遍布大江南北,结果又搞死了很多人,如今只剩下苏宁、国美这些企业在赢利。然后是房地产和黄金,尤其是黄金,炒黄金的人越来越多,于是2011年创下高点以后便开始下跌……你会发现,当我们的需求和商品之间对等的时候,价格是合理的。然而投资需求加进去以后,价格就会严重偏离价值。进入投资领域的人越多,投资需求的附加量就会越大,所以价格也会越来越偏离其本身价值。没有任何一种投资能逃得过这样的规律。 11. 做投资决定越简单,赚钱越困难
前面说的道理很简单,但是为什么人们总是会忽视呢?一个是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自己进去了就不会亏,可以继续赚钱,结果事与愿违。另一个就是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什么意思呢?还是以股票投资为例,假设你选择了一只股票,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选择这只股票吗?我相信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专家的推荐、企业的报表、对行业的预判、K线图技术分析,甚至只是所谓的“第六感”……有人可能会因此赚钱,但这多半是撞运气撞的,称不上独立思考的结果。独立思考的人应该是什么状态呢?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跟一个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交流,这个基金经理的姓名我不太方便透露,但是他在整个行业里是做得非常好的。从业十多年,他操盘的基金排名都很靠前,而且最难得的是基本上保持了年度无亏损的纪录。 当时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说了一段很好的话:“做股票也是多劳多得,不是不劳而获,也不是少劳而获,凭运气挣钱和凭实力挣钱是不一样的。” 从他的工作状态里面,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他在做股票的时候,面对1000多家上市公司,他首先要筛选行业,从中挑出200多家上市公司。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调研相关真实数据,在调研基础上做出投资决定。我们大多数人在投资股票的时候是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调研的。别说这些数据了,就连公司报表很多人都不会去仔细看。 事实上,即使有了如此详细的调研,也不是说就可以随心所欲去投资的,而是要讲究分散投资。比如在筛选好的企业范围之内如何做配置。因为即使是精心筛选的企业,也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要做好风险配置。比如你看好旅游行业,投资了几家比较大型的上市公司,但是同时是不是要投资医疗板块做对冲?像非典、地震时候,这种意外的灾害会导致旅游板块大幅下跌,而相应的医药板块就会大幅上扬,事先我们做好配置,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资金风险。 所以说投资不是不劳而获的,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黄金,做投资决定本身都很简单——开个户,把钱存进去就可以下单了。但为什么很难赚钱?就是因为下决定太容易了。决定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太多,所以一般人不会去考虑那么细致,抱着投机甚至赌博的心态去做投资,当然很难赚到钱。 我经常会告诉客户这样一句话:基金也好,股票也好,如果一个基金经理不经历一次熊市和牛市就不是一个基金经理。所以一般投资者如果不经历两次熊牛,他就是昏的,就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所以在这一节最后,我们不妨总结一下投资获利的几个必需条件: 要素一: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就算做定期存款,你也得知道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利息吧。而且怎样才能让自己手中的钱在银行定存里面获得最大收益,也是必须考虑的,何况是更加复杂的其他类别投资工具。行业预判、数据分析、经营思路,这些专业素养是投资当中不可或缺的,而且只能依靠自己的学习获得。 要素二:要有正确的投资观念。当别人都在蜂拥而上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能不能克制住内心的贪婪,用理性的思路判断?这就是观念问题。需求爆发的过程中,危机就会悄然降临。比如当我们身边的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它的风险就很大了。当我们身边的人都谈论放贷的时候,它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要素三:把握适当的投资节奏。就算是可口可乐,在它股价的上升过程中都是有波动的。如果把握不住投资节奏,即便选择了好的投资项目,也可能获得不了高收益。反之,如果节奏把握得好,即便不能在最低点进入,也可以在整体低迷的时候享受提前进入的获利空间,这是很多人赚钱的秘诀。至于如何把握投资节奏,后面我会详细介绍。 12. 除了存钱,别的理财工具我都不敢碰怎么办?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庭,他们见到我的时候也很纠结。 纠结什么呢? 因为他们自己想做理财,但又没有勇气去尝试。选来选去,最后只能把钱存在银行里面做定期。但是做了定期又不甘心,看到别人通过理财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总想去试试。就这样犹豫来犹豫去,陷入了纠结情绪里面。 这种情况其实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本身的风险承受力有限。在犹豫状态下去做高风险投资,一旦亏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请注意,我说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单单是指财务方面,更多的是心理方面。风险承受力和你手里面有多少钱并不成绝对的等比关系。不是说你有100万元的现金,拿10万元出来做高风险的投资就是有足够的风险承受力。因为假如你本身性格是比较保守、不希望有亏损的人,如果10万元钱亏了50%,哪怕你手里还有95万元,对你来说也是很痛苦的。但对另外一个人来说,也许他只有50万元,同样拿出10万元钱投资,假如其性格比较激进,相信有赚就有赔,那么10万元钱就算都亏了也不会怎样。 我一直在强调这样一个概念:理财不是孤立的投资,不是单纯用钱去赚钱的行为。它和你的生活状态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本身不太愿意接受风险,那你就好好地去做无风险投资,安安稳稳地过平静的生活,这也是幸福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人本身不接纳风险,却还总想着如何去投资、怎么去依靠理财获得更多的钱呢? 那是因为被当下的一种大环境影响了。比如电视里面会告诉我们,老龄化时代到了,你应该关注养老;理财书籍会说你不做理财,资产就会被通胀吃掉……这些都是事实,但并不是别人说了,你就一定要照着去做。无论做怎样的投资和理财配置,前提都只有一个——要适合自己的情况。 如果你能够接纳自己畏惧风险的性格,而且接纳目前的收入水平,这也是很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做些最基础的理财分配就可以,这对抗拒风险的家庭来说足够了。目前中国通胀大概是3%—4%。而国债,五年期的利息大概是百分之五点几,基本上也能打平。一般来说,对于这类家庭,我会建议他们把理财方向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当然,你还可以做一点别的投资。但即使只有这三种,对于抗拒风险的家庭来说生活也会很平实很幸福。 我有个朋友,夫妻俩都在教书,每个月工资加起来一万多元,供一套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子,一个月三四千元的开支,余下来的钱除了购买社保外,再买一些商业保险、国债等。就这样简单地打理,生活就会很平实,防御力也足够了。 有的家庭确实比较能接受风险,下定决心去做一些股票、投资一些高风险工具。但是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这种风险性的投资不能影响你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不能影响你的家庭心理。 比如某个家庭一年收入15万元,抛开日常开支,几年下来积累了10多万元,希望拿出来做股票,那就必须事先想好,这笔钱万一发生40%—50%的亏损自己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就来做,不能就不要去碰。这就是对于风险预期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不然这种风险预期发生了,就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影响。 对于这种风险,有的家庭是能够接受的。我有个朋友就是,她愿意拿10多万元给老公炒股。我们聊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朋友就说,既然这是老公的爱好,那就去做吧,反正亏盈就这么10多万元。除了经济实力确实比较坚实之外,最重要的是她的性格和心态,只要你能接受这种风险,那么这种家庭也会很平和。怕就怕拿了十多万元炒股,今天赚了就很高兴,出去大吃一顿;明天亏了就相互埋怨,一直闹离婚。这种事情我见得太多了,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想好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家庭性格,所以才造成这样的结果。与其做这种没有想清楚的理财,还不如不去理财。 对于那些可以抗风险的家庭来说,也不是马上就可以把钱拿去投资的。因为毕竟赚钱才是我们的目的,既然要做投资,就要明白应该怎样去做。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陷入一个误区——对自己太过自信。 有的人就过分相信自己。因为他会觉得既然我做企业做得那么好,我做股票一定也能做好。中国有句古话叫作:“隔行如隔山。”在一个领域做得好,在另一个领域可能就是初学者。因为现代社会分工已经细化到了一定程度,信息发展很快,一个人对自己专业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当他对自己专业的东西投入精力去做的时候,对其他事情就会稍稍忽略了。比如我的一个客户,你跟他说理财他根本不懂,他只能做自己最擅长的软件。同样,你让我去修手表、收音机也是不可能的,甚至有时候连比较复杂一点的灯都换不好,这就是社会分工不同。 放到理财当中,这也是一定的。举个例子,郎咸平曾经在一次谈话节目里谈到保险,他就说保险是传销。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说这种话就太片面了,因为他对这个领域太不了解。其实这很正常,这就是社会分工细化、深化的结果。你看一个做PE的,在谈到信托的时候可能就完全不懂,他可能会觉得二级市场一无是处。而一个二级市场的经理在谈到PE的时候,就会说它风险大得很,百分之七八十都赚不到钱。 所以,如果你要做风险性的投资,尤其是动用比较大的资金时,我的建议是尽量去找专业的投资顾问。就像我看到最近一些私募基金做得比较好,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会分析市场以后,把一笔钱交给私募。因为在这个领域,他是专业的,他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去做专业的投资。当然,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我说把钱交出去有个前提,就是我自己要做判断,要分析市场,这就牵扯到上一节里我说的那个概念——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要学会面临不同人的不同信息时,可以清楚地去了解和判断。 除此之外,在做投资的时候还要做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风险控制。 就像我跟一个投资专家在聊天的时候,他就说:“家庭资产如果要投PE的话,用1/5—2/5的钱去做就可以了。”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有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你就拿两三百万元来做。剩下1/5—2/5来做无风险的投资,这样在遇到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你也有足够的进退空间。 ……书摘与插图
如发现商品介绍信息有误,您可以点击【 】反馈给我们,谢谢。
您暂时不能对商品进行评价
抱歉,您暂时不能对该商品进行评价,可能有以下原因:
1、 您可能没有在1号店购买过该商品。
2、 您购买了该商品,但还没确认收货,或订单还未完成。3、 您已经评价过该商品。
因厂家更改商品包装、场地、附配件等不做提前通知,以下内容仅供参考!给您带来的不变还请谅解。谢谢
加入购物车
由于商品在各地的价格和库存不同请选择您的收货地
您的号码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若商品在90日内降价,我们会通过短信和手机客户端来通知您哦~
当商品低于元时,我们会通知您
手机号码:
通知预约成功
若商品在90日内降价,我们会通过邮件短信和手机客户端来通知您哦~~
请转入验证码
加微信查订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当网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