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瓷砖品牌吴场有幾個瓷磚厂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赶集网为您找到1条
& 夹江吴场到乐山拼车
出发时间:
&&&&提供座位:3个
赞助商推广
赞助商推广夹江已建成187条生产线瓷砖单日产量(不含西瓦)153.7万平米-陶瓷信息报新闻资讯
2016年秋季陶博会特刊
2016年高安产区巡回论坛特刊
2016年淄博产区巡回论坛特刊
第849期+工业展特刊
27届春季陶博会特刊
20周年特刊
2015年度盘点特刊
2015年秋季陶博会特刊
2015年夹江产区巡回论坛-特刊
2015高安产区巡回论坛-特刊
2015淄博论坛特刊
第795期+2015年春季陶博会
第791期+环保大战
2015年终盘点
2014夹江陶瓷产业发展论坛
第24届佛山陶博会特刊
高安产区巡回论坛特刊
淄博产区巡回论坛特别报道
淄博产区巡回论坛特刊
2014广州工业展展会报道
2014广州陶瓷工业展特刊
第536期(日)
展会“号外”
14版:产能报告
新闻标题:
□新闻内容
夹江已建成187条生产线瓷砖单日产量(不含西瓦)153.7万平米
&&&&&&&&& 重要信息:夹江县目前共有81家建陶企业、187条生产线建成投产,瓷砖单日生产量153.7万平米(不含西瓦)。其中抛光砖线26条,日产量26.1万平米;仿古砖线17条,日产量16万平米;瓷片线15条,日产量14.6万平米;外墙砖线25条,日产量22万平米;地砖线7条,日产量6.7万平米;广场砖线4条,日产量3.2万平米;抛晶砖线11条,日产量11.1万平米;墙地砖线32条,日产量24.1万平米;内墙砖线25条,日产量20.75万平米;釉面砖线5条,日产量2.6万平米;腰线生产线7条,日产量5.15万平米;小方砖线2条,日产量1.4万平米;西瓦线7条,日产量80.3万片;琉璃瓦线4条,日产量97万平米。
“陶业长征”调查记者在四川省夹江县与明珠陶瓷工作人员合影
&&&&& 夹江,天府明珠,乐山市北大门。南临乐山大佛,西傍峨眉仙山,北接东坡故里,距省府成都仅一百三十公里,据成乐高速之要塞,扼成昆铁路之咽喉,得青衣江水道之便利,路当孔道,水陆交衡。&&&&& 1987年,蟠龙乡(现黄土镇)罗华村陈长富等几位村民筹资67万元新建夹江建筑瓷厂,点燃了“西部瓷都”第一把炉火。随后,界厦、永发等建陶企业相继建立并在市场风雨中曲折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与有着同样丰富资源的西部其它各地相比,夹江人先悟出了市场的“商机”。&&&& 1992年,夹江掀起“经济建设总体战”热潮。&&&& 1995年,夹江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企业管理局和首家县级玻璃陶瓷协会,先后成立企业投诉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查验征收”、“放水养鱼”。&&&&& 好政策迅速“发酵”,产生“裂变效应”:广东潮州、佛山的来了,江西景德镇的来了,湖北谷城的来了……40余亿元民间资金注入夹江陶瓷业,陶瓷年生产能力由1987年“零的突破”到万平米,1998年的5000万平米,1999年的1亿平米,到2002年底的4亿多平方米。夹江陶瓷业成“燎原”之势,迅速崛起为西部第一。&&& &&2001年6月,首届国际陶瓷节成功举办,万商云集,世界瞩目。巍巍瓷都,辉耀全球!&&&&& 在打造西部瓷都的进程中,夹江创下88天举办陶瓷节,45天完成新中源500余亩土地“三通一平”,3个月完成眉夹天然气管线铺设的惊人速度,这被新中源总裁霍炽昌喻为“深圳速度”。&&&&& 2003年,夹江瓷都建设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打造。夹江陶瓷列入国家陶瓷发展规划,成为四川省重点扶持发展的2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授予夹江“中国西部瓷都”称号。&&&& &2007年,夹江4家中小企业进入全国陶瓷行业销售收入前30强。同年,夹江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 &2009年,夹江被命名为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 && 日至13日,中国西部瓷都夹江第三届国际陶瓷节成功举办。&&&& &如今,夹江陶瓷年生产能力达5.5亿平方米,占全省的80%,占全国的12.5%。新中源、万茂、树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巴丹、明珠、米兰诺、建辉、玉珠、圣科丽亚等16个品牌创建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7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2家企业通过了国家强制性3C认证,3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创建3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陶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中国西部瓷都由大而强,声名远播,享誉四海。
&&&&& 资源、区位、经验、技术成就“西部瓷都”&&& & “门前冷落车马稀”,廿年前的夹江只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县城,没有一家像样的宾馆。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惟有门前夹江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曾是夹江长期的真实写照。为何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成为“中国西部瓷都”,风头甚至盖过了广东佛山这个“陶瓷大腕”?&& && 资源丰富&&&&& 夹江陶瓷产业能有今天的繁华局面,首先得益于当地丰富红坯、白坯原材料资源。其中生产红坯所需的页岩资源最为丰富,据统计,全县的已探明的页岩地质存量有5亿多立方米,可保证夹江陶瓷工业上百年的生产需要。其次,四川作为西气东输的重要省份,其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建成丹棱至夹江、眉山至夹江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有气站7个,日供气量250万立方米,可以充分满足陶瓷行业这种高能耗产业的发展。最后,夹江的水资源丰富,青衣江、金牛河、马村河贯穿夹江全境,有马村、东风等十几座中小型水库,年平均泾流总量63290.9立方米。夹江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短短20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交通区域便利&&&&& 从地域上看,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与乐山黄金走廊中段。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与此同时,夹江水陆交通便利,成昆铁路贯穿全县,境内有乐山、吴场、马村三个火车站。乐山站紧靠县城,是成攀沿线最大的标准集装箱站,年货运吞吐量达200万吨;乐山二级海关口岸设在夹江。借青衣江水道,可通岷江、长江,达重庆、上海;成乐高速公路途经夹江,在新场、甘江设连接口;省道成乐、自(贡)雅(线)省道305线和103线穿境而过,便捷的水陆交通方便瓷砖对外运输。&&&&& 目前,夹江已基本形成了以成乐高速公路为主通道,夹江县城为中心,向外辐射,连接全国,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据统计,夹江拥有物流运输公司近100家,其中大部分是为陶瓷行业服务。
&&&& &佛山陶瓷推动夹江陶瓷发展&&&&& 自2001年佛山新中源陶瓷强势入驻夹江后,使四川的建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以及生产设备,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丰富了产品的种类以及花色,给当地的陶瓷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佛山新中源陶瓷相比夹江企业在技术、规模、设备、管理模式等方面都略显不足,也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差距。在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佛山陶企的入驻,进一步推动了夹江企业的发展,众多陶企都是在佛山陶企的推动下像雨后春笋一般的发展壮大。原本不少企业对于新中源、广乐等外来企业对夹江本次企业会有很大的冲击,但在过往的发展中才慢慢发现,外来陶瓷企业带来的技术、管理都是本土企业无法比拟的。夹江能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建陶生产基地,佛山陶企功不可没。&&&& &像夹江产区这样的情况在其它的产区也同样出现过。作为国内建陶企业最集中、技术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基地佛山,在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有着国内其它产区学习借鉴的地方。&&&&& 产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产能过剩&&&&& 当前夹江陶瓷产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也正是如此,才导致了今年产区大部分陶企停线停产。据不完全统计,产区停产线数量达97条,停产的企业达10几家,是自产区建立以来损失严重的一次。&&&& &造成产能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08年“5.12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需要大量的瓷砖,为了确保灾后工程建设的需要,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新建瓷砖生产线。据有关数据统计,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整个产区陶企飞速发展,企业数量和生产线数量增加了近1/4,日产能增长了近1/3。不可否认,灾后重建工程给夹江陶瓷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期间不少陶企上了新的生产线,部分企业更新了生产设备……整个产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这却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了祸害。随着灾后重建工程的逐渐竣工,对瓷砖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减少。但是通过发展壮大后的产区,目前的日产量已经增加到218,1万平方米,处于饱和的市场根本无法承载,从而造成了如今产区产能严重过剩。& && &陶企之间恶性竞争&&& &&随着市场空间的不断压缩,陶企的生存也将经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抢占仅有的市场份额,陶企之间不惜采取“价格战”这种两败俱伤的手段,造成瓷砖市场销售价格一片混乱。&&&&& 自进入销售淡季以来,陶企之间的恶性竞争现象变的更加严重。据明珠陶瓷某负责人透露,当前瓷砖销售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夹江的产能过剩非常的严重,大部分企业仓库都已经爆满。为了赢得市场,不少企业纷纷降低产品价格,有些甚至亏本销售,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市场销售价格。此外,企业之间跟风模仿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侵犯了企业对产品保护权益。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和相互恶意攻击也会更加的严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销售的难度。&&&& &品牌意识淡薄&&&& &自1987年夹江第一家陶瓷厂成立到今天,已经有24年了。如今夹江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瓷都”,拥有陶企100多家,品牌1000多个,可悲的是这么多的企业与品牌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强势品牌。是企高层品牌意识淡薄,或是另有隐情,值得不断深思。&&&&&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夹江陶瓷还没有一个能面向全国市场并且在终端市场能跟佛山知名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品牌。可能在企业实力、资金、文化、理念、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与佛山著名陶瓷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为了企业长远的发展,必须坚持走品牌路线。在近段时间走访陶企中记者了解到,要树立企业自身的品牌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企业必须要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一个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一定的底蕴,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此外,要想树立强势品牌,必须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而这些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引进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雄厚的资金才是塑造品牌的首要条件。&&&&& 其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立足之本,只有严把质量关,生产优势的产品才能为品牌营造一个良好的口碑。同时必须完善和丰富配套产品,因为往往一个品牌旗下都拥有丰富的配套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人群。此外,做好产品服务,为品牌树立无形的资产。&
&&&&& 最后,完善销售网点布局。完善的布局决定了品牌的推广范围和市场影响力,因此,好的销售网点布局将是品牌推广的重中之重,也将是品牌未来发展壮大的必然之路。同时也希望通过把每个销售网点的代理商凝聚起来,打造一支忠诚的经销商团队。&&&& &生产设备落后&&&&& 据了解,目前夹江产区还有相当部分的煤烧窑,且主要集中在马村、中兴等工业区一带。产区内大部分陶企都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其管理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就生产规模而言,设备落后的陶企生产规模都比较小。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资金不足,无力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只能选择价格便宜的落后设备。另一方面是因为设备陈旧的小企业以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为主,而这些低质量的产品对设备要求不高,企业认为没有必要花费巨额资金去更新设备。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高层固步自封,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思维局限。对企业发展抱着“生产一天算一天”的态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生产设备陈旧的陶企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等着他们的将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兼并重组,另一种是在竞争中被淘汰。&&&& &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污染是全国各大陶瓷产区的一个通病,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节能环保――关系到行业的兴衰、企业的存亡。同时它也是所有陶瓷生产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然而夹江产区作为中国西部重要陶瓷生产基地,拥有10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由于生产设备、技术以及管理的落后,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严重。&&&& &据了解,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煤烧窑生产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以及大量陶瓷原材料开采造成严重的植坏破坏等等。据统计,夹江产区还有近1/3的企业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其生产设备陈旧,根本无法对“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有效的处理。&&&&& 面临被其他产区瓜分市场份额的问题&& && 近几年来,随着江西高安,湖南岳阳,湖北当阳等新兴产区的兴起,不断地瓜分夹江在湖南、湖北以及重庆、贵州等地的市场份额。随着新兴产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开始对四川、重庆、云南等西南市场形成合围之势。&&&&& 据黄土陶瓷某负责人透露说,“在江西、湖南等产区没有兴起时,夹江产品的覆盖范围面向全国,其东到湖南、湖北、江西,南到云南、贵州,西到西藏、青海,北到陕西、山东。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新兴产区的兴起以及传统产区的衰落,到如今,夹江陶瓷在云、贵、川、渝销售市场都受到了严重挑战。”&&&&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产区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当新兴起的产区不断的发展壮大,而传统的产区还在固步自封,那么等待的结果将是在销售市场中被慢慢的吞噬。&&&&&& 正确引导,强化品牌意识,树立长远发展眼光&&&&&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借助新闻媒介对外的影响力为产区品牌造势,并充分挖掘和发挥夹江的陶瓷特色产品,积极包装、重点打造和宣传西部瓷都陶瓷文化和特色产品,提升产区产品在销售市场的美誉度,扩大外界对西部瓷都的认知度。&&&&&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予陶瓷生产企业大量的优惠政策支持,制定奖励机制,按照“强企重扶,先强带动后强”原则,对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企业和品牌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企业和品牌继续努力发展。帮助和鼓励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企业,在资金、电力、天然气等相关生产要素的配置上予以重点扶持。同时在夹江不断地扶持和完善与陶瓷相关的陶瓷原料、生产设备、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并经常组织企业领导去佛山及国外优秀陶企考察学习。在政策上给与陶企最大的优惠,物质上提供贷款支持,从保证了夹江陶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三整合各方力量促进产区品牌提升。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各方给力,集中优势力量,提升产区的整体形象。利用产区陶瓷企业在全国产区中的影响力,举办各种大型的陶瓷文化活动,并邀请行业知深人士和相关领导参与,进一步提升西部瓷都在全国的影响力。&&&&& 实现兼并重组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夹江陶企众多,但具有实力和技术的也就新万兴、建辉、四川新中源、米兰诺等企业。其它企业大部分都是存在资金不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当危机来临时,企业只有面临停产或倒闭的命运。针对当前产区现状,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的实力,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兼并或合作实现重组,这是最便捷、最迅速提升企业的实力方法。实现重组后的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都会得到全面的提升,企业也将有能力更新生产设备,组织产品研发,重组后的企业不仅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对于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也十分有利。&&&&& 目前,夹江有煤烧窑企业几十家,在今年淡季停线停产危机中,部分企业即将面临倒闭的危机。为了谋求出路,不少企业已经实现了重组。&&&&&& 严把质量 加快本土特色产品研发&&&&& 一、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力争在一到两年时间内淘汰煤烧窑生产,全力把夹江陶瓷产区打造现代化生产基地。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产品研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快本土特色产品的研发,走发展创新型生产路线。二、调整产品结构。坚持“发展高档、巩固中档、限制低档”的战略方针,积极引导部分经营不善,竞争力较弱、产品销路不畅的企业转产粉料、模具等,为大企业生产配套。改变外界对夹江瓷砖“低质、低价、低档次”看法,并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陶瓷企业入驻,给入驻企业足够的政策支持。三、铸造强势品牌。坚持走品牌路线,在产区内几家有实力的陶瓷企业中,重点扶持一到两个潜力品牌做大做强,让外界看到夹江陶瓷的品牌实力。&&&&& 目前各大产区的产品情况分析,夹江陶瓷产品在各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其实做产品跟做事一样,讲究专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把产品做到好、精、细。此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对产品的生产同样重要,要想缩小与佛山优秀陶企的差距,夹江陶企也必须与时俱进。既然在质量、花色、配套等方面不具优势,那么就只有把产品做精细,通过产品的魅力去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 强化管理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提升企业实力。全力实现企业规模化、现代化、制度化、集团化,把企业打造成现代化的生产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的陶瓷企业竞争中将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储备大量陶瓷专业人才信息库,大力引进管理、技术型人才。并邀请行业著名的专家对企业人才进行各方面的培训,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实施行业自律。规范陶瓷协会运作程序,通过协会实行行业自我管理,推动行业协作,有效防止企业发展的短期行为和价格恶性竞争现象,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完善服务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完善产区的发展环境。为陶瓷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产区内的各项基本设施,规划好产区的整体布局。对产区内进行土地调规修编,并将园区分为建陶生产区、配套产业区、包装印务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等9个特色功能区。并确保交通运输便利、水、电、气等资源优先供给;政府的支持鼓励。制定相关的措施确保产区企业正常发展,实行“持牌保护”和“通行绿卡”制度,对生产规模大、节能减排、企业信誉好、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给予重点扶持;优化市场环境。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从强化税收、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着力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切实解决企业间恶性竞争的问题。开展“反仿冒、反侵权、反误导”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和仿冒行为。四是优化企业服务。企业给外界的印象主要便现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门,优质的服务能为企业树立无形的资产,能够使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更加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根据市场的需求规划未来新增生产线&&&&& 由于受今年国家房产调控、原材价格上涨、物流运输成本增加、淡季市场销售畅、产区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整个夹江产区未来规划新增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夹江产区有97家陶企,在未来几年里新增的生产线不超过10条,这个数据,也许只是在销售淡季企业的保守规划。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未来几年内夹江将会采取稳步的发展方针,根据目前产区产能过剩情况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夹江产区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市场的承载量适当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去扩张。&■ 本报驻四川记者 龙财金
陶瓷信息报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夹江瓷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