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驻云南办事处国龙翔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驻西北片

云南名胜楹联古代部分
我的图书馆
云南名胜楹联古代部分
& && && && && & 昆明市
& & 昆明市是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城市。海拔1894米,辖区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她是云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东方日内瓦”和“春城”的美誉;她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她山明水秀,美景荟萃,是饮誉四海的旅游胜地。第22次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99昆明世博会于1999年5月至10月在此举办。
& & 昆明市辖五区八县一市。五区为五华、盘龙、官渡、西山、东川;八县为晋宁、富民、禄劝、篙明、呈贡、宜良、石林、寻甸;一市为安宁。
& && && && && && &五华区
& & 五华区在昆明市市区西北部,主要景点有云南贡院、五华山、翠湖、圆通寺、圆通山、大观楼等。
& && && && && && &&&云南贡院
& & 云南贡院旧址在今云南大学内。主要建筑名至公堂,是明清乡试考场。
& & 立政待英才,慎乃攸思,知人则哲;
& & 与贤共大位,勖哉多士,观国之光。
& && && && && && && && &&&—清乾隆皇帝·弘历
& & (1)勖(xu):勉励。
& & (2)观国之光:见&易·观)。本意是说看到君王的德行,从而现见国之盛&&德光辉。
& & 文运天开,风虎云龙际会;
& & 贤关地启,碧鸡金马光辉。
& & ——乾隆甲寅恩科解元那文凤
& & (1)风虎云龙际会:《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以“风虎云龙”喻君臣气味相投。际会,碰到机遇。
& & (2)那文凤(),字九苞,又字翰西,昆明人。彝族。清乾隆甲寅(1794)解元。历任丽江府学教谕、元江州学正。著有《雁宇诗》一卷。
& & 五华书院
& & 旧址在翠湖北畔,民国年间为省图书馆,对联悬于壁柱。今废。
& & 鱼跃鸢飞,活泼泼地;
& & 日华云烂,纪缦缦天。
& & ——清·尹壮图
& & [注释)
& & (1)尹壮图(1乃8—1808),宇楚珍,蒙自人。乾隆丙戌(17y6)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以参奏天下仓库亏缺,降补御史,放归,准在籍奏事。居滇掌教五华书院。墨迹在滇中传布甚广,为世所重。
& & (2)乣(jiu):同“纠”。缦缦:亦作“漫漫”。纡缓缭绕貌。《大平御览》卷入引&尚书大传):“舜歌曰:卿云烂兮乣漫漫。或以云为出岫,回薄而难以名状也。”卿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团,是谓卿(音庆)云。卿云见,喜气也。”
& & 本修齐治平之道,成己成人,登斯楼也,坐而言,起而行,昆水华山,直可接鹅湖鹿洞;
& & 萃经史子集之篇,有原有委,诵其书者,博以文,约以礼,牙签玉轴,岂徒供饰句寻章。
& & ——佚&&名
& & (1)鹅湖:即江西上饶鹅湖寺。南宋淳熙二年,束熹和吕祖谦、陆九渊兄弟在此讲学,后人立为四贤堂。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 & (2)鹿洞;即白鹿洞。在江西星予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兄涉读书于此,尝以一白鹿自随,故名。五代及宋曾在此地建学,后废。南宋时朱熹重建修复,为讲学之所。& &
& & 五华楼(光复楼)
& & 五华楼在昆明市中心五华山下,居高临下。登临远望,湖山市廛如画,气象万千,是昔日游目聘怀胜地,后圮。抗战胜利后在原址改建光复楼,为当时省政府办公地。
& & 六诏锁烽烟,望僰道苗疆,六服河山双眼底;
& & 五华开画景,看雕甍绣户,五云楼阁半天中。
& & ——佚名
& & 六服:周代把京城周围的地方自近至远分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等六类地区。后用采泛指各地。
& & 翠& & 湖
& & 位于昆明市区西北部,古称“菜海子”。因东北面竹林岛外有九个出水泉眼,故又名“九龙池”。明初镇守国公沐英筑云南府城,将翠湖围入城墙内,引水出城。沐氏后人于此建别墅。清初吴三桂“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后王继文在湖心岛上建“碧漪亭”,北岸建“来爽楼”。民国初年,唐继尧命李宗黄为云南市政督办,修通了翠湖环湖公路,从此翠湖成了城内风景区,并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翠湖公园。
& && && && && && && & 放生池
& & 子产舍鱼,溯放生之始;
& & 庄周知乐,开转偈之机。
& && && && && && && && && && && && && && && & ——阮元
& & (1)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己酉(1789)4士,历官兵、礼、户部侍郎,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为清代著名经学家,训话学家。
& & (2)子产(?--前522),即公孙侨、公孙成子,春秋时政治家。舍鱼,即放鱼。事载于《孟子·万章上》。
& & (3)庄周(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做过蒙地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知乐,知道鱼儿的快乐。参阅下联注①。
& & (4)转偈之机:佛教术语,转是依物之因缘而生起,揭是佛经中的一种含有哲理的颂诗;转揭指借事说佛法之义。机是机锋,谓具有佛理的机智锋芒。
& & 观其鱼水相投,洋洋得所;
& & 悟到壕梁之乐,栩栩忘机。
& && && && && && && && && && && && && && &——佚名
& & (1)濠梁:《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后多用来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鯈(chou)鱼,小白鱼。
& & (2)忘机:忘掉巧作之心。机是机关,计谋。
& && && && && && &&&水月轩
& & 一湖春水,共挹清风,相期温不争华,寒不易叶;
& & 万里风云,若开怀抱,自当退思补过,进思尽忠。
& && && && && && && && && && && && &—李宗黄
& & 李宗黄() ,字伯英,鹤庆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参加过昆明重九起义,护国运动。历任云南市政督办,孙中山广东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部长,中国国民党一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云南省代省长,去台后为“国策顾问”。一生著作甚多,代表作为《中国国民党略史》、《中国地方自治总论》、《三民主义精华》、《李宗黄回忆录—八十三年奋斗史》等。
& && && && && && &&&海心亭
& && && && && && && & 集句
&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 && && && && && && && && && && &&&——袁嘉谷
& & 袁嘉谷(1872 - 1937),字树五,又字树圃,晚号屏山居士,石屏人。光绪癸卯(1903)进士,同年中经济特科一等一名,授翰林院编修。派赴日本考察学务,归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浙江提学使。辛亥革命后还滇,选为参议院议员,官云南盐运使。后潜心著迷讲学,任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教投十余年。
& && && && && && &集句
阆苑有书多附鹤;
春城无处不飞花。
& && && && && && && && && && && && &&&一-佚名
& &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 &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 && && && && && && && && && && && &&&——黄奎光
& & 黄奎光,字星崖,福建连江人。生卒年不详。清嘉庆年间做过镇沅厅的恩乐县令。
& & 十亩荷花鱼世界;
& & 半城杨柳佛楼台。
& && && && && && && && && && && && && & ——凌士逸
& & (1)凌士逸,广东人。生卒年不详。此联作于光绪末年。
& & (2)佛楼台:仙佛居住的楼台庭院。这里指翠湖中心的莲华禅院。
& & 风雨动鱼龙,池影碎翻红菡萏;
& & 丹青映楼阁,天光倒浸碧琉璃。
& && && && && && && && && && && && &——李增蔚
& & 李增蔚.原名李增芳,字襄国,蒙化(今巍山)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乙未(1895)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官福建福宁、泉州等知府。
& & 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
& & 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
& && && && && && && && && && && && &——李霆锐
& & 李霆锐,字铁经。生卒年不详。此联作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
& && && && && & 杨文襄《一清)祠
& & 名世五百年,文武经纶,公真不朽;
& & 故乡七十里,湖山俎豆,神格来歆。
& && && && && && && && && && && && && && &——佚名
& & (1)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又号石淙,安宁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历任户部、吏部、兵部尚书,都御史,大学士,直至内阁首辅。著作有《石淙类稿》、《关中奏议》和《石淙诗钞》等。
& & (2)神格来歆:格,感通;歆,享用(祭品)。
& && && && && && && & 圆通寺
& & 圆通寺,在圆通山南麓,始建于南诏,重修于元、明、清,是昆明市市区内最大最古的佛寺。解放后为昆明市佛教协会会址,1958年迎送“佛牙”并曾在此供奉。寺后有“咒蛟台”,相传为清代寒士孙髯“卖卜”处。
& && && && && && &&&螺崖
& & 庄严世界还须佛;
& & 点染春光也要人。
& && && && && && && && && && && && &&&——孙髯
& && && && && && &&&夕佳阁
& & 百尺高楼,一片岗峦千点树;
& & 满城春色,半边海水四围山。
& && && && && && && && && && && && &&&——孙髯
& && && && && && && & 采芝径
& & 步步小心,须念石头路滑;
& & 层层着眼,方知峰顶人高。
& && && && && && && & ——孙髯(亦说,李棠阶)
& && && && && && && & 八角亭
& & 水声琴韵古;
& & 山色画图新。
& && && && && && && && && && && && &——李传
& && && && && && && & 圆通宝殿
& & 圆如满月丽天,靡幽弗显,广照大千世界,觉路同登,休论珠火为眉,青莲作眼,但人选佛场,莫非罗汉;
& & 通喻慈航泛海,无往不达,普渡亿万众生,菩提共证,奚必金花着面,卐字横胸,始知转轮王,即是如来。
& && && && && && && && && && && && &&&——刘鸿翱
& & 刘鸿翱,字次白,山东潍县人。生卒年不详。清嘉庆间进士。道光年间做过云南布政使。
& && && && && && && & 圆通山
& & 圆通山,一名螺峰,位于昆明城西北,总面积约26公顷,是昆明市区观赏内容最丰富,游人最多的公园。山高约60米,是观赏市区景色的好地方,其花潮、动物尤为引人入胜。
& && && && && && && & 聂耳亭
& & 酒罢客将归,一阁峥嵘斜照紫;
& & 曲终人不见,数峰杳霭暮烟青。
& && && && && && && && && && && && && & —赵式铭
& & (1)赵式铭(),字星海,号弢甫,剑川人,白族。清光绪乡试副榜。曾任小学校长,中等学校教师。先后创办丽江《白话报》、昆明《云南日报》、成都《成都报》。参与督修都江堰。回滇助纂《云南光复纪要》。后任嶍峨县知事,广州护法军政府交通部司长,云南都督府秘书。晚年任云南通志馆副馆长、馆长,综幕《新纂云南通志》,另著有《白文考》、《爨文考》、《滇志辫略》及诗文集等。
& & (2)杳霭:即杳蔼。深远貌。
& && && && && && && & 大观楼
& & 大观楼位于昆明小西门外约三公里的滇池草海畔,隔水与西山相望。长堤纵横,游廊宛曲,柳荫四合,花木繁盛。其主要建筑有大观楼、揽胜阁、涌月亭、催耕馆、观稼台、牧梦亭等,风景绝佳,是昆明城郊游览胜地。全国著名之长联即在楼之两楹。
&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柞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 && && && && && && && && && & —清·孙髯
& & (1)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约生活在清康熙中叶到乾隆中叶(约)。一生未曾做官,擅诗、联、绘画,懂水利。晚年穷困,卖卜为生。后依儿子生活,死于弥勒。有(永言堂诗集)、(永言堂文集)等,今已失传,仅遗诗数十首。
& & (2)五百里滇池:极言滇池水域宽广。见《元史·地理志》及《元史·张立道传》。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滇池水面逐渐缩小,湖岸线仅长一百三十多公里。
& & (3)披襟岸帻:敞开衣襟、推高头巾。
& & (4)东骧神骏:东边奔驰着神马。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相传山上有金马隐现,光彩倏忽,人多见之,故名。
& & (5) 西翥灵仪:耆、飞翔。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昔传有风鸣其上,土人不识,谓为碧鸡,故名。
& & (6)北走蜿蜒:指昆明北面的& &山。山多白石,与褐色土攘相问,形成白质而黑章的蛇纹,故又称为蛇山或长虫山,山势坑蜓,犹如长蛇曲折前进。
& & (7)南翔缟素:指晋宁的白鹤山,相传有白鹤巢其上,故名。其山在滇池大观楼之南。编为白缯,素为生帛,均洁白,这里用缟素代指白鹤山。
& &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的小岛形状如蟹似螺。或滇池中蟹与螺堆积成的小沙洲。
& & (9)风鬟雾鬓:语出唐李朝成《柳毅》。鬟,古代女子的一种环形发髻;风鬟,即蓬松的高髻。鬓(bin),耳旁垂发;雾鬓,即双鬓梳得象薄雾。这里,作者用拟人法,把滇池水面比喻成少女的脸,滇池四周的浓树垂柳在薄雾中摇曳的秀丽姿态比喻成少女的高鬟和耳边垂发。
& & (10)蘋天苇地:蘋,生于浅水中,俗称“四叶草”或“田字草”。蘋天苇地,极言水草和芦苇之多,直与天相连。
& & (11)翠羽丹霞:翠羽,翠绿色的羽毛,代指绿翠鸟。丹霞,红色的云霞,此处指朝霞。
& & (12)孤负:孙髯原联作“辜负”,岑艘英叫赵藩写联时改为“孤负”,均通。
& & (13)九夏芙蓉:九夏,指夏季九十天。芙蓉,有两种,一为木本,秋天开花,一为草本,指莲花,夏天开花,此处指大观楼周围的莲花。
& & (14)三春:孟春、仲春、季春、即春天的三个月。
& & (15)把酒凌虎:举起酒杯高对着太空。
& & (16)滚滚英雄:滚滚,大水奔流貌。此处用“滚滚英雄”,是紧缩使用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
& & (17)汉习楼船:据(史记》和《汉书》,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出使西城的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大夏(阿富汗)有蜀布和筇竹杖,据说是从身毒(印度)贩运去的,这说明“西南夷”离身毒不远,张骞建议打通由四川经云南到印度的道路,以备匈奴一旦阻隔从西北通往西城的路线时用。汉武帝派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寻求通道,在大理洱海地区.被当地昆明族部落阻挡,“终莫能通”。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四十里,“治楼船高十余丈”,操练水军,以习水战。按:昆明池非滇池,而是指大理洱海。
& & (18)唐标铁柱: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李显派御史唐九征讨伐,“累战皆捷”,拔除了吐蕃的据点,把吐蕃势力赶到了漾濞江与顺濞河西岸,恢复了唐在洱海地区的统治,并在波州(祥云)建铁柱以记功。
& & (19)宋挥玉斧:据祝穆《方舆胜览》引《寰宇记》,北宋初年.宋将王全斌带兵平定四川后,曾献地图于朝廷,建议趁势取云南,当时,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手执玉斧(丈房古玩),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外此吾不有也”。按:此种传说不确,宋史书中不载。
& & (20)元跨革囊:1252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军十万进攻云南,在今木里、宁浪抵金沙江后,“乘革囊及筏以渡”。随即进攻大理,灭了大理国地方割据政权,将云南收归其版图。革囊,即用牛、羊的整张皮做成的皮筏,当地人称为“横吞”。
& & (21)伟烈丰功:烈、功业,伟烈丰功,伟大而丰硕的功业。
& & (22)珠帘画栋:出自王勃《膝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珠帘画栋,指豪华的帝王宫殿。
& & (23)断碣残碑:《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断碣残碑,指封建帝王所立的“功德碑”,经风雨残蚀,年代久远而断裂残破。
& & (24)苍烟落照:苍烟,傍晚苍茫的烟雾。落照,落日昏暗的光线。
& & (25)几杵疏钟:寺庙中传出的疏落的钟声。
& & (26)半江渔火:言渔火众多,分布面广,看上去一大片。
& & (27)两行秋雁:深秋由北向南飞去的两行秋雁,显得天空寥廓,淒清。
& & (28)一枕清霜:套用“一枕黄粱”的句式,意为一场分外凄凉的梦。清霜,指白发。唐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 突兀见楼台,到此开怀,洗净俗尘几许;
& & 晶莹连水月,自他补耀,应增智慧三分。
& && && && && && && && && && &&&——清·王继文
& & 王继文(),字在兹,汉军镶黄旗人。清代康熙年间任云南巡抚,继任云贵总督。昆明大观楼就是由他主持修建的。
& & 千秋怀抱三杯酒;
& & 万里云山一水楼。
& && && && && && && && && && && & ——清·宋湘
& &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清嘉庆间进士。历官云南曲靖、广南、顺宁知府,护理迤西道,有政声。擅诗文,有(不易居斋集)、(红杏山房诗钞)等。
& & 陶隐居有楼三层,至其下,处其上;
& & 黄叔度若波千顷,淆不浊,澄不清。
& && && && && && && && && && && & ——清·阮元
& & (1)陶隐居,指陶弘景(456-536),南朝时丹阳秣稜人,字通明。曾隐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南齐永元间自99-500)“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与物遂绝,唯一家僮得侍其旁。”见《梁书》、《南史》。
& & (2)黄叔度.东汉黄宪(75一122),字叔度,汝南懊阳人。郭泰称赞他“汪汪若千项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童也。”见《后汉书》。
&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 欲上高楼且泊舟。
& && && && && && && && && && && & ——清·马如龙
& & 马如龙,字云峰,建水人。武秀才出身。清成丰六年(1856)参加回民起义。后受招抚,获署临沅总兵衔。后调任湖南提督。
& & 群贤毕至乐无涯,有酒,有诗,有画;
& & 老子于斯兴不浅,此山,此水,此楼。
& && && && && && && && && && && && && && &—舒绍典
& & 老子,犹老夫。汉、晋时人自谦之称。
& & 滇池非即昆明池。误认战习楼船,元人殊陋矣!
& & 汉县原为谷昌县。上溯疆开筚路,楚跃实先之。
& && && && && && && && && && && && &&&—赵藩
& & (1)赵藩(),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暖仙,晚号石禅老人,云南剑川向湖村人。白族。清光绪举人。官至四川臬台,广东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晚年主持编纂《云南丛书》约二百种。著有《向湖村舍诗》、《介庵楹句集钞》等。
& & (2)元人珠陋:(元史·地理志》说至正十二年(1257)设昆明县是由于“其地有昆明池”。昆明池不是滇池,是洱海,见前大观楼长联注。
& & 士女嬉游,更无风雨妨佳日;
& & 古今依旧,唯有江山极大观。
& && && && && && && && && && && && &&&—赵藩
& & 仆本恨人,吞大海一沤,焉得洗胸中块垒;
& & 谁非乐土,卧高楼百尺,也应游梦里华胥。
& &&&——庚午之岁闰六月上浣七十二龄困叟撰并书
& & (1)陈荣昌(),字筱圃,号虚斋,晚年号困叟,昆明人。清光绪癸未(1883)进士,入翰林,授编修。提督贵州学政,历充武英殿幕修。滇抚林绍年聘为高等学堂总教习,旋赴日本考察学务,丙午(1906)授贵州提学使。
历任滇蜀腾越铁路公司总办等。1912年回滇隐居,曾任《云南丛书》名誉总繤。著有《虚斋丈集》、《虚斋诗集》、《桐村骈文》、《滇诗拾遗》、《评选剑南诗抄》、《乙已东游日记》、《老易通解》等,是近代云南著名文人。
& & (2)华胥:寓言中的理想国。《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
& & 螺髻浮青山卧佛;
& & 鲜塍漾碧稻生孙。
& && && && && && && && && && &&&——清·陈古逸
& & 陈古逸(),原名度,字古逸,沪西人。清光绪年间进士。
& & 与岳阳、黄鹤相衡,一样雄奇,各有大名垂宇宙;
& & 揽昆海、碧鸡之胜,同来眺赏,莫将佳日负春秋。
& && && && && && && && && && && && &&&——由云龙
& & 由云龙(),字夔举,号定庵,姚安人。清光绪间举人,肄业于京师大学堂。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做过永昌知府、盐运使和代理省长等。解放后曾任省政协副主任委员。有《姚安县志》、《定庵诗存》等。
& & 依然明媚山川,苍狗白云,人世几回伤往事;
& & 自笑婆娑风月,绿蓑青箬,江湖满地一渔翁。
& && && && && && && && && && && && &&&——由云龙
& & 海自依城,闻长五百里;
& & 尊常对月,时共两三人。
& && && && && && && && && && && && &&&——李坤
& & 李冲(),字厚安,又字雪园、栎生,号雪道人,昆明人。清光绪癸卯(1903)进士,选庶吉士。奉调回澳,任高等学堂副办,铁路会办等职。辛亥入京,授编修。
& & 朝云起雨,暮霭飞烟,世事古今殊,只余无恙西山,随时在目;
& & 雪浪吞天,风涛卷地,英雄淘泻尽,为问倒流滇水,何日回头?
& && && && && && && && && && && && && && &——王灿
& & 王灿(),字惕山,号铁山,昆明人。留学日本,习法政。曾任云南法政学堂软职和南京最高法院推事。能诗,有(知希堂诗钞)及(滇南楹联丛钞)。
& & 泛滇池五百里春波,系缆登高,此浦郁葱归画里;
& & 醉太华十二峰明月,凭栏眺远,斯楼突兀立尊前。
& && && && && && && && && && && && &&&——周荃
& & 周荃(),字楚香,昆明人。光绪癸卯(1903)举人,捡选四川盐运大使。后任成都中学校长。民国后任云南省议员、法政学校学监等职。著有《昨非诗集》四卷,《政见喻言》三卷。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 && && && && && && && && && && && && &——佚名
& & 何处诉离思,秋水苍葭人宛在;
怎能伸别绪,春帆细雨客归来。
& && && && && && && && && && && && &——佚名
渔舍晓烟消,长啸一声天地阔;
野航初日起,乍传逸响海山青。
& && && && && && && && && && && && &——佚名
沙鸥狎人去住;
云海荡我心胸。
& && && && && && && && && && && && &—张自明
金碧古传妙香国;
楼台恰在彩云乡。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涌月亭
能邀过客饮文字;
亦把湍流替管弦。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观稼堂
素艳雪凝树;
清香风满枝。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揽胜阁
华雨来时游鲤乐;
& & 柳荫深处鸣禽多。
& &&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盘龙区
& & 盘龙区在昆明市区东南部,主要景点有近日楼、古幢公园、阿姑祠、吴井龙神祠、东寺塔、西寺塔、聚奎楼等。
& && && && && && && & 近日楼
& & 近日楼原为昆明南门即丽正门城楼。1924年,城门前辟为公园,楼上则加以修葺改造,华丽庄严,新制楹联十余副悬挂其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现丽正门城楼已拆。今百货大楼前有街心花园,即其遗址。
& & 高阁朝阳,寅宾出日;
& & 远部趁化,徒骑连云。
& && && && && && && & —唐继尧集汉西峡颂句
& & (1)唐继尧(),字蓂赓,号东大陆主人,会泽人。清末留学日本,毕业于士官学校。参与云南重九起义,先后任贵州都督、云南都督。后护国倒袁,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1920年顾品珍率军由川返滇,继尧让位,出走穗港,次年返滇复职。1927年被其部下龙云、胡若愚威逼去职,旋即病殁。
& & (2)寅宾:恭敬引导。语出《尚书·尧典》。
& & (3)远部趍化:远方部族争相前来归顺。趍(chi),驰,奔跑。
& & 目极云峦自高峻;
& & 步登城阙聊回翔。
& && && && && && && && && && && && &&&—周钟岳
& & 周钟岳(),字生甫,号惺庵,剑川人。白族。清光绪癸卯(1903)解元。日本弘文学院毕业,早稻田大学肆业。参加过昆明重九起义,任军都督府参事、秘书长等职。历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考试院副院长。1953年,任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曾主纂《云南光复纪要》、《新幕云南通志》。著有《法占安南始末记》、《惺庵诗稿》、《惺庵日记》、《天南光电集》等。
& & 东西双塔,金碧两坊,云烂星辉,光于中夏;
& & 灯火万家,湖山千里,忧先乐后,式是南邦。
& && && && && && && && && && && && &&&—袁嘉谷
& & 日月丽中天,双塔面临文笔秀;
& & 关山雄万里,五华背枕彩云多。
& && && && && && && && && && && && && && &&&—吴琨
& & 吴琨,字石僧,号吴三,昆明人。生卒年不详。清光绪甲辰(1904)进士。
& & 烟云相连,廓开九市;
& & 街衢洞达,旁流百廛。
& && && && && && && && && && &&&—张维翰集句
& & (1)张维翰(),字莼沤,大关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曾任昆明市政公所督办,1939年任内政部次长。1949年去台湾,任监察院副院长,代理院长。
& & (2)斑固《西都赋》:“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张衡《西京赋》:“尔乃廊开九市,通癏带阓,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 & 灯火万家,一楼俯瞰中外;
& & 云山四面,双塔远峙东西。
& && && && && && && && && && && && && & —张学智
& & 张学智,字愚若,sX明人。生卒年不详。清光绪进士。
& & 汉龙撒卫,日雉销声,怅万里神州,端赖南天擎一柱;
& & 金马东骧,碧鸡西翥,看四围山色,都呈佳气拥层楼。
& && && && && && && && && && && && && & —由云龙
& & (1)龙卫:侍卫帝王的马军。这里指清帝侍卫。
& & (2)雉声:汉高祖之后吕雉曾临朝称制。这里指清末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 & 星映滇海清,两汉名邦谷昌县;
& & 日近长安远,五云深处筹边楼。
& && && && && && && && && && && && && & —王九龄
& & 王九龄(),字竹村,云龙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同盟会会员,1924年曾任过北京政府教育总长。
& & 金石铭勋,聿昭正义;
& & 楼台览胜,克壮大观。
& && && && && && && && && && && && &&&—张维翰
& & 铜柱巍峨,金汤巩固;
& & 商旅辐辏,民物雍熙。
& && && && && && && && && && && && &&&—李子猷
& & 李子猷,生卒年不详。民国初年云南造币厂总办。
& && && && && && && & 古幢公园
& & 地藏寺八百年旧迹犹存,誓度众生,誓成正觉;
& & 昆明市十万人偕乐之所,如游化雨,如登春台。
& && && && && && && && && && && && &—袁嘉谷
& && && && && && && & 阿姑祠
& & 祸变起伦常,夫也何辜,父也何仇,泣尽千行血泪;
& & 奇冤含肺腑,羌兮休怨,宝兮休怒,怜此一片贞心。
& && && && && && && && && && && && &&&—秦光明
& & 阿姑祠:祀元梁王之女阿盖公主。事迹详见《南诏野史》、《滇载记》等书。
& && && && && && &&&吴井龙神祠
& & 其清若镜,味甘如醴;
& & 有龙则灵,水不在深。
& && && && && && && && && && && && &—李坤
& && && && && && &&&昆明聚奎楼
& & 昆明聚奎楼址在拓东路东口,今已毁。自袁嘉谷取经济特科第一名后改称“状元楼”,并立“大魁天下”匾悬于楼檐下。
& & 帝曰无双士,惭愧臣心,励此生古谊忠肝,窃比魏国书云、元之应雨;
& & 南来第一楼,潆洄乡梦,对当前画桥驿路,更愿长卿题柱、孟博登车。
& && && && && && && && &—袁嘉谷1903年于北京
& & (1)魏国书云:宋韩琦封魏国公;《宋史》载他“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
& & (2)元之应雨:元之,唐姚崇的另一个名;《开元天宝遗事》说唐明皇想与姚崇“论时务”,正逢七月十五,大雨汾沱,令侍御者“抬步辇召学士来”!
& & (3)长卿题柱:西汉成都人司马相如字长卿,他要去长安时,从城北升仙桥过,题桥柱云:“不乘和马高车,不过此桥!”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华阳国志》。
& & (4)孟博登车:东汉末汝南人范滂字孟博,朝廷征召他去按察冀州,他“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见(后汉书)。
& && && && && && &官渡区
& & 昆明市南面及东北面的一个郊区,主要景点有黑龙潭、金殿、昙华寺、钱南园祠、陈圆圆墓等。
& && && && && && && & 黑龙潭
& & 黑龙潭是昆明北郊著名风景名胜区,包括黑龙潭、黑龙宫、龙泉观、烈士墓等景点。龙泉观旧有唐梅、宋柏、元杉、明茶。
& & 两树梅花一潭水;
& & 四时烟雨半山云。
& && && && && && && && && && && && && && &—硕庆
& & 硕庆,满族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上联“两树”一作“千树”。
& && && && &&&黑龙潭起云阁(薛尔望祠)
& & 寒潭千载洁;
& & 玉骨一堆香。
& && && && && && && && && && && && && & —许弘勋
& & 许弘勋,字无功,辽宁辽阳人。生卒年不详。清康熙间为云南顺宁知府,后升云南按察佚。善榜书,颇为滇人所重。
& & 扶一代纲常,秀才真以天下任;
& & 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
& && && && && && && && && && && && &—衷嘉谷
& & 斯志与日月争光,允宜血食千秋,昭回云汉;
& & 举目有山河之异,遥奉心香一瓣,克复神州。
& && && && && && && && && && && && && & —唐继尧
& & 千尺寒潭,洗尽民族耻辱;
& & 一杯黄土,毓成梅柏芬芳。
& && && && && && && && && && && && &—李宗黄
& & 一死岂寻常,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民族于今有正气;
& & 千秋垂大义,唐梅同其芳,宋柏同其节,岁寒相与护祠堂。
& && && && && && && && && && && && &—李宗黄
& && && && && && &&&黑龙潭汉祠
& & 梵宫数院临黑水;
& & 古木千章盖碧阴。
& && && && && && && && && && && && &&&—涂向仁
& & 涂向仁,民国时任镇雄县教育局局长。
& && && && && && &黑龙潭唐梅
& & 瑞雪频摧香不减;
& & 寒霜欲坠水先知。
& && && && && && && && && && && && &&&—涂向仁
& && && && && && &&&黑龙潭古柏
& & 四时迭运姿如故;
& & 万卉频凋色任鲜。
& && && && && && && && && && && && &&&—涂向仁
& && && && && && &&&昆明金殿
& && && && && && && & 太和宫
& & 画栋凌云,只占青山三亩地;
& & 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
& && && && && && && && && && && && && && &一一州庆名
& & 铁笛无声,知音者忠言贯耳;
& & 黄粱未熟,睡着的切莫翻身。
& && && && && && && && && && &—清·吴崇仁
& & 从太和环翠踅来,觉杖影钗光,酒战棋枰,小勾留,却十分款拾;
& & 把鸣凤鹦鹉游遍,话古迹今吾,山奇水胜,大忙碌,实整日清闲。
& && && && && && && && && && && && && & —吴锡忠
& & 吴锡忠,昆明人。生卒年不详。早年留学日本。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
& & 神府枕平川,水色拖蓝摇栋宇;
& & 云峰标胜境,山光挹翠上楼台。
& && && && && && && && && && && && &&&—段金锷
& & 段金烤,字剑秋,昆明人。生卒年不详。民国年间昆明书法家,书学颜鲁公
& & 七宿旌旗指碧汉;
& & 五龙雷电绕玄都。
& && && && && && && && && && && && &&&—许瞻鲁
& && && && && && &&&铜殿正门柱
& & 铜瓦一殿,岿若武当,此地升香同享帝;
& & 铁壁诸关,屹然腾越,前代筹边大有人。
& && && && && && && && && && && && &&&—赵藩
& & 威武镇南滇,七星耀处山河朗;
& & 神灵钟北极,一剑飞来海宇清。
& && && && && && && && && && && && && & —孙光瑞
& & 金殿凤凰鸣晓日;
& & 玉阶鹦鹉醉春风。
& && && && && && && && && && &&&—清·李明清
& & 大道何私,风霆雨露无非教;
& & 雷音普化,动植飞潜总是春。
& && && && && && && && && && &&&—清·李明清
& && && && && && &&&铜殿东柱
& & 北极玄天,灵物龟蛇驯玉座;
& & 南滇福地,名山鹦凤拱金堂。
& && && && && && && && && && && && &—赵藩
& && && && && && &&&铜殿内
& & 威镇朔方,十统九州、五岳、三界、万灵之化育;
& & 德尊水位,先开百垒、黄宫、青阳、炎气之生成。
& && && && && && && && && && &&&—清·王烘
& && && && && && && & 棂星门
& & 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
& & 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环翠宫
& &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环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哪头跳出?
& &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诏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 && && && && && && && && && && && &—明·陈用宾
& & 陈用宾,字道亨,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详。明隆庆辛未(1571)进士。万历中巡抚云南,有雄略,善用兵,杭缅甸入侵有功,又能兴学校、劝农桑、修水利。
& && && && && && && & 昙华寺
& & 位于昆明市东郊金汁河东畔,花木繁盛,匾联碑刻甚多,是著名游览胜地。寺内有朱德诗碑,钱南园纪念馆,兰茂纪念馆,新建瑞应塔,高60余米,是云南最雄伟的佛塔。
& & 白日寒泉丝管静;
& & 青霄野竹寺门低。
& && && && && && && && && && && && &&&—许弘勋
编者按:此联原挂于通海秀山涌金寺。后转题于此。
& & 守五叶宗风,粥孟茶铫宜清净;
& & 祝百花生日,宝马香车任去来。
& && && && && && && && && && && && &&&—赵藩
& & 三竺我归来,片石犹留山外寺;
& & 六尘人悟否,夕阳空映水中花。
& && && && && && && && && && && && &&&—袁嘉谷
& & (1)三竺:指杭州灵隐山东南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山及所建三寺。“天竺”本印度古称,寺为佛寺,故以天竺命名。
& & (2)六尘:佛经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因其与六根(眼、耳、弃、舌、身、意)相接而产生种种嗜欲,惹来种种烦恼,故又称为六贼。
& & 贝叶三车,悟后本无文字;
& & 昙华一现,空中偶有楼台。
& && && && && && && && && && && && &&&—赵藩
& && && && && && && & 钱南园祠
& & 祠本在翠湖东畔,已废。今于昙华寺内建有钱南园纪念馆,集刻有前人题联。
& & 山水有情,是公游钓处;
& & 典型犹在,慰我景行私。
& && && && && && && && && && &&&—清·朱庭珍
& & 朱庭珍,字筱园,石屏人。生卒年不详。
& & 请自今指海为盟,告我先生,所不同心如此水;
& & 更愿人闻风而起,读公遗集,亦将有感于斯文。
& && && && && && && && && && && && &&&—陈荣昌
& & 青史谏书留,伏阙万言,刚介让公独来往;
& & 彩云灵爽在,出门一笑,钓游依旧好湖山。
& && && && && && && && && && && && && && &—王灿
& & 风月湖山,是五华胜地;
& & 刚严贞介,为一代伟人。
& && && && && && && && && && && && &&&—赵藩
& & 立品从慎独来,落落得素怀简;
& & 建言使权豪慑,侃侃有长孺风。
& && && && && && && && && && && && &&&—赵藩
& & 长孺,汉武帝时汲黯字长孺,“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被誉为“社稷之臣”。见《史记》。
& && && && && && &归化寺陈圆圆墓
& & 尘劫中不昧本来,朗月生性海;
& & 迷阵里能开觉路,青莲净孽根。
& && && && && && && && && && && && && && &一一铁名
& & 归化寺在城东南十里化山巅,即金马山东头也。陈圆圆墓恐怕只是传说中物,不一定可靠。
& && && && && && &&&西山区
& & 有西山、普贤寺、升庵祠、筇竹寺、西华洞、半山寺、海源寺、正觉寺、铁峰庵等景点。
& && && && && && && && &西山
& & 昆明西山有睡美人之称,是昆明市著名的森林公园。从高峣沿公路而上有华亭寺、太华寺、人民音乐家聂耳墓、三清阁、龙门等著名风景名胜,登山东望,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令人叹为观止。
& && && && && && && & 华亭寺
& & 华亭寺是西山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故址为宋时大理国鄯阐侯高升智的别墅。元延祐七年(1320)建寺,以后陆续修葺,规模宏大,寺宇壮丽,,为云南最大寺庙之一。
& &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 &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 && && && && && && && && && && && &—明·杨慎
& &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状元。嘉靖初因议大礼,两次被廷杖。遣戍云南达三十七年,足迹遍三迤。著述十分丰富,时云南文教有很大影响。此联本系题蒙化圆觉寺联,“城西”原作“孤城”,“阁下”原作“殿阁”;后应华亭寺住持德林之请改题于此。因为华亭寺始建于元,也曾名圆觉寺哩。
& & 绕寺千章,松苍竹翠;
& & 出门一笑,海阔天空。
& && && && && && && && && && && && && && &—佚名
& & 风轮金轮水轮中,大地山河,勿云同云异;
& & 法身报身应身外,当前知觉,竟何是何非。
& && && && && && && && &&&—钱沣·华亭寺佛殿
& & (1)钱沣(),字东注,号南园,昆明人。乾隆辛卯(1771)进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举弹无避忌,直声震天下。为清中叶云南著名书画家。
& & (2)风轮金轮水轮:佛教以此世界之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金轮,金轮之上安置九山八海而成世界,谓之三轮世界。
& & (3)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因显现先天法性(真心)而成就佛身,名法身;以法身为因,经修习而得佛果之身,为报身;佛为度世随需要而现变之身,为应身。
& &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
& & 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 && && && && && && && &&&—钱沣,华亭寺弥勒龛
& & 谁见碧鸡,玉韫山辉,望祀高文传汉使;
& & 曾来白鹤,天澄海净,凌虚清唳拟华亭。
& && && && && && && && && && && && && & —赵藩
& & 梵唱数声烟寺晓;
& & 渔歌一曲海天秋。
& && && && && && && && && && && && &—李根源
& & 李根源(),字养溪,又字印泉,雪生,晚年自号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回滇为云南讲武堂监督,参加领导重九起义、护国运动。历任云南军政部长兼参议院院长,副都督、滇军总司令。1917年任陕西省长.192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代国务总理。著有《景邃堂题跋》、《曲石诗集》等。
& & 南浦绿波,西山爽气;
& & 春风落日,秋水长天。
& && && && && && && && && && && && &—李棠阶
& & 李棠阶(?一1865),字文园,河南河内(今沁阳县)人。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同治年间曾任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是位儒学家。
& & 频年梦断碧鸡游,记曾东林访旧,西土怀归,好认取湖山面目;
& & 大地痛深青犊乱,安得仗剑平魔,投戈礼佛,幸勿忘菩萨心肠。
& && && && && && && && &—陈荣昌代朱培德等撰
& & (1)朱培德(),字益之,盐兴人。云南讲武学校毕业。参加昆明重九起义、护国、北伐等战役。任江西省长,授一级陆军上将。
& & (2)青犊:宝刀名,为孙权所有。见崔豹《古今注》。
& & 菜海放莲花,青白争辉,脍炙远近朝山客;
& & 鸡鹅悟佛果,始终向善,惊醒多少孽海人。
& && && && && && && && && && && && && && &&&—佚名
& & 菜海放莲花:相传明清时期,华辛寺和尚种的菜园里有一棵菜忽开出一朵莲花,故云。
& & 洪流华域,火燎神州,深热更相催,幸此土清凉,古刹重开,十住心中堪息苦;
& & 云归故山,菊香晚节,因缘曾感梦,试登高眺望,劫灰飞过,三生石上好安禅。
& && && && && && && && && && && && && && &—王九龄
& & 收起闲愁,且听大海潮音,与竹韵松声互答;
& & 涵来妙相,试看中天月影,映山光水色皆空。
& && && && && && && && && && && && && && &—王灿
& & 此间干净土,闻钟磬响,结香火缘,任世变沧桑,依旧住南天佛国;
& & 几许往来人,得欢喜门,除烦恼障,是运回金碧,又新开西竺道场。
& && && && && && && && && && && && && & —陈荣昌
& & 古寺住名僧,布施法力神通,崇兴宝刹。试看华峰拱秀,昆海潮音,妙相极庄严,丕振名山名胜地;
& & 我佛称三世,过去未来现在,齐颙金身。今愿稽首皈依,诚心顶礼,慈悲垂永护,好丛三藐三菩提。
& && && && && && && && && && && && &—周嘉训
& & (1)颙(yong):仰慕。
& & (2)三藐三菩提:有人释为“真正平等的而且普遍的觉者之佛道。”
& && && && && && && & 太华寺
& & 一幅湖山来眼底;
& & 万家忧乐注心头。
& && && && && && && && && && && && && && &—佚名
& & 漫云有画有诗,即放胆如何落笔?
& & 借问是月是海,且忘机试一凭栏!
& && && && && && && && && && && && &—李湖
& & 李湖(?一1775),字又川,江西南昌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做过广东和云南巡抚。
& & 提起吟毫,问谁诗胆有天大?
& & 放开醉眼,偌个酒肠似海宽!
& && && && && && && && && && && && && && &—佚名
& & 万树合参天,伫看坊表一新,长使名山留胜迹;
& & 八方齐向治,际此干戈永靖,愧无善政慰苍生。
& && && && && && && && && && && && && && &—佚名
& & 净扫烟尘,只关心千顷碧中,俨同无照;
& & 闲评风月,更放眼万峰青处,永怀岩栖。
& && && && && && && && && && && && && && &&&—佚名
& & 无照、岩栖:是双关语。既是写景抒情也双关与“太华寺”相关的二僧之名。无照,即创建太华寺的元高僧玄鉴(),为云南禅宗“第一师”。岩栖是另一位住持太华寺僧。生卒年不详。
& & 滇海波平,鬟镜清漪真可鉴;
& & 西山雨霁,太华缥渺总凭登。
& && && && && && && && && && && && && && &—佚名
& & 玉韫山辉,石壁撑天成砥柱;
& & 龙吟虎啸,川波涌月转金轮。
& && && && && && && && && && && && && && &—佚名
& & 云气千峰出;
& & 烟霞一径通。
& && && && && && && && && && && && && && &—佚名
& & 莲座拥祥云,具大神通,忽现千般手眼;
& & 檀林施法雨,是真佛力,总由一念慈悲。
& &&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 & 三清阁
& & 三清阁在西山罗汉崖上。元代为梁王避署宫,后改建为凌虚阁、玉皇阁,后改今名。道家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境。
& & 时出云烟铺下界;
& & 夜来钟磬彻诸天。
& && && && && && && && &&&—道光合滇士庶同立
置身须向极高处;
举首还多在上人。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三清殿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 && && && && && && && && && && && &&&—佚名
极目太华高,偌大乾坤撑半壁;
荡胸滇海阔,无边风月依层楼。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灵官殿
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 && && && && && && && && && && && &&&—佚名
石级有尘清风扫;
洞天无锁白云封。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玉皇阁
千寻危磴盘苍霭;
半壁飞楼瞰积波。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 & 旧石室
& & 乾坤浮一镜;
& & 日月跳双丸。
& && && && && && && && && && && && &&&—涂晫
& & 此联,据题款,原为涂晫题石屏异龙湖来鹤亭联,昆明杨藻移此。
& & 涂晫,字煦庵,石屏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乙酉(1705)举人。昆明县教谕。著有(野芩堂诗稿)。同乡许秀山谓其诗似微之,显平而奇。工行草,尤长榜书。
& & 只合任他顽,谁又来凿开浑沌?
& & 既然如此怪,我亦欲粉碎虚空!
& && && && && && && && && && && & —清·舒藻
& & 此联,据说是宋湘题大理石洞的,由舒藻录刻于此。
& && && && && && &&&普陀岩
& & 海立云垂,到此间殊非凡境;
& & 岩高径曲,至其上是亦洞天。
& &&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 & 慈云洞
& & 洞外云舒霞卷;
& & 海中日往月来。
& && && && && && && && && && && && &—李昔
& & 仰笑宛离天尺五;
& & 凭临恰在水中央。
& && && && && && && && && && && && && && &—张恩
& & 石室著灵踪,昆海元殊南海;
& & 天人瞻法象,华山即是香山。
& && && && && && && && && && && && && && &-—佚名
& & 槛外开明镜,坐定时如临弱水;
& & 岩畔起祥云,到此者宛游蓬莱。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凿石现普陀,将五百里滇池都归佛海;
& & 援人登彼岸,愿一千只圣手尽化慈航。
& && && && && && && && && && && && && & —钱太和
& & 慈悲中,降一点甘露,结成聪明子;
& & 感应处,洒三千净水,生就智慧花。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佛地锁星桥,疑是南海泽畔;
& & 洞天擘石阁,居然普陀岩中。
& && && && && && && && && && && && &&&—郝亮
& && && && && && && & 飞云阁
& &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 & 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 &&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 & 龙门
& & 高山仰止疑无路;
& & 曲径通幽别有天。
& && && && && && && && && && && && &&&—雷宣
& & 雷宣,昆明人。生卒年不详。民国时期书法家。
& & 浩气满乾坤,久矣,古今至圣;
& & 精忠贯日月,伟哉,宇宙大雄。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
& &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爱国爱民,官大夫一十七世;
& & 良因良果,树阴骘亿万千年。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作孝作忠,今古圣神常在;
& & 允文允武,山川风气全开。
& && && && && && && && && && && && && && &—佚名
& & 一径飞红雨;
& & 千林散绿阴。
& && && && && && && && && && && && &—傅宗龙
& & 傅宗龙(?一1641),字仲纶,号括苍,昆明人。明万历庚戌(1610)进士,历官户部主事,贵州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与李自成作战,兵败被杀。此手迹本为诗中一联,由李根源摩崖刻石于旧石室外南侧高石岩上,书法雄伟道厚,久称于世。
& && && && && && &&&普贤寺
& & 普贤寺,在高峣山麓。
& & 自东汉以来,二千年变幻沧桑,重开古刹;
& & 在西山之麓,五百里苍茫云水,一涤尘襟。
& && && && && && && && && && && && &&&—陈荣昌
& && && && && && && & 杨升庵祠
& & 祠在西山之麓高晓村,今与徐霞客合祀。
& & 经籍之光,古书浑浑灏灏尔;
& & 湖山在抱,佳气郁郁葱葱然。
& && && && && && && && && && && && &—袁嘉谷
& && && && && && &&&筇竹寺
& & 筇竹寺是昆明最著名古寺之一,建于元代。位于西郊玉案山上,距市区10公里。寺内文物荟萃,集彩塑、元碑、名联、壁画于一寺,其中又以彩塑500阿罗汉最为精彩,名扬遐迩。今俱存,为游览胜地。
& && && && && && && && &天王殿
& & 地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
& & 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
& && && && && && && && && && && & —清·舒藻
& & (1)舒藻,清昆明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均州刺史。
& & (2)耳牛表异:《重建玉案山筇竹禅寺碑记》载,唐朝贞现年间,鄯阐高光高智兄弟在西山打猎,至寺北壑,有犀牛跃出,仰视山畔,见五百罗汉显圣,及到山中,一无所见,只见一只筇竹杖倒插在那里,不能拔,第二天,枝叶森然,成了一蓬筇竹,故云。
& & 锡驻即前因,地拥花宫,劫历百千万亿;
& & 竹生含佛性,尘空梵境,欢同人鬼龙天。
& && && && && && && && && && && && &—清·钱沣
& & 三会历年时,且坐玉案宝楼,领取百城烟水;
& & 一弹空络索,要识明州布袋,还须十念龙华。
& && && && && && && && && && && && && & —玉九龄
& & (1)三会:指弥勒佛的三次说法大会。见(弥勒下生经)。
& & (2)明州布袋:五代梁时明州奉化县禅宗游方僧契此,常以布袋自随,四处化缘。形容猥琐,蹙额皤腹,出语无定,人称布袋和尚。见《宋高僧传》。世传为弥勒化身。
& & (3)龙华:庙会名。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会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为弥勒下生之征。
& && && && && && && & 大雄宝殿
& & 游来此地无双。古佛开山,高寺千年留拄杖;
& & 传道名僧不一,英龙护宇,深林百尺挂飞云。
& && && && && && && && && && && && && && &—熊才
& & 熊才(),字宗伯,号元仲,昆明人。明朝末年诸生。永历帝入滇时做过客司主事。
& & 煨芋留宾,共领略世态炎凉,深山清况;
& & 焚香静坐,莫漫谈峨眉旧事,滇海新禅。
& && && && && && &—鲁班会蜀东隆昌帮首事等立于
& && && && && && && & 清光绪丁亥年(1887)花朝
& & 阐南无妙经,悟到头头顽石点;
& & 得西来大意,扫开面面俗尘空。
& && && && && && &&&—光绪丁亥(1887)春正月立
& & 心溥愿难偿,漫空蒲团观自在;
& & 尘空缘未了,相携筇竹种来因。
& && && && && && && && && && && && && & 一叫失名
& & 胜地自西来,竹杖回春,特开千载梵境;
& & 佛法传东土,慈云垂荫,广被万劫群生。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护门惟遣白云,听钟声何处?
& & 倚杖却分青霭,话竹色当年。
& && && && && && && && && && &&&—清·戴纲孙
& & 戴纲孙,昆明人。生卒年不详。学者。光绪间为御史。著有林雪斋诗妙冷。
& & 解脱万缘,筇杖拨云收海镜;
& & 游戏三昧,竹枝和月画山窗。
& && && && && && && && && && && & —清·赵藩
& & 三昧:佛教名词,一作“三摩地”,“三摩提”。意译为“定”,指的是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佛教认为修行能证得“三昧”,则能引发种种神通妙用。后引申为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
& & 两手把大地山河捏瘪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
& & 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
& && && && &—十三年岁在丁亥盈春月谷旦均州刺史
& && && && &&&昆明八十老人舒藻敬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杖从天竺携来,金星罗列朝诸佛;
& & 山自太华涌出,玉案弯窿现五峰。
& && && && && && && && && && && && &—周廷辅书
& & 西方有圣人,曾凭引路神犀,妙比莲花开福地;
& & 东土传宗旨,共仰明灯法相,春留筇竹证诸天。
& && && && && && &—光绪九年癸未仲冬月谷旦弟子
& && && && && && && & 解联科李承霖敬立
& & 莽乾坤能得几时闲,莫辜负半日逢僧,共话沧桑堪小憩;
& & 好风景不愁无处觅,最难是万家生佛,关怀涂炭救群黎。
& && && && &—民国三十二年仲冬月湖北长阳口口口
& && && && && && && & 伽蓝殿
& & 诵三乘贝叶尊经,五蕴皆空,四众同钦长老;
& & 参九品莲花法座,六度具足,十方都念弥陀。
& && && && && && &—民国云南省社会处处长范承枢
& & (1)范承枢,建水人。生卒年不详。
& & (2)三乘:佛教名词。佛教宣称人有三种“根器”,因此有三种不同修持途径,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 & (3)贝叶经:古印度把经文写在贝叶上,叫贝叶经。
& & (4)五蕴:佛教名词。佛教认为人身并无一个自我实体,而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积集而成。
& & (5)六度:佛教名词,度,梵音为“波罗密多”,指度生死之海达涅槃彼岸。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等六种修行方法。
& && && && && && && & 客堂
& & 大道无私,玄机妙悟传灯录;
& &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 && && && && && && && && && &&&—清·黎广修
& & 黎广修,字德生,四川合州(今合川县)人。生卒年不详。佛像泥塑匠师,筇竹寺五百阿罗汉就是他塑的。
& & 佛在人间,一树菩提胥善果;
& & 我来萧寺,满山竹木正春风。
& && && && && && && && &&&—清·蜀南龙文撰书
& & 竹滴翠阴,住锡常留天地远;
& & 云停碧篆,环峰永峙古今宗。
& && && && && && && && &&&—甲寅(1914)阎正卿
& &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 &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 && && && && && && && && && && && && && &—佚名
& &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 & 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 && && && && && && && && && && && &&&—明·担当
& & (1)担当(),原名唐泰,字大来,晋宁人。明天启贡生。受书画于董其昌。明亡在水目山为僧,释名普荷,亦名通荷,号担当。往来于鸡足、点苍山之间,与文人名士相酬唱。诗画并茂,有《翛园集》、《撅庵草》、《罔措斋联语》、《绍箕堂集》等。
& & (2)联板有题识云:“担公此联题鸡山大觉寺中。今为摹刻于此。李根源识。”
& & 历遍名山穷胜赏;
& & 何如大隐善栖迟。
& && && && && && && && && && && && &—明·陈继儒
& & 陈继() ,字眉公,松江华亭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 && && && && && &&&梵音阁
& & 一池荷叶衣无尽;
& & 数树松花食有徐。
& && && && && && && && && && && && && && &—佚名
& & 真佛不从心外觅;
& & 圣人常在道中行。
& &&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 & 天台来阁
& & 愿将东土三千界;
& & 尽种西方九品莲。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三千弟子皈依佛法;
& & 五百罗汉各显神通。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筇竹寺华严阁
& & 已作真金,讵复成矿;
& & 是惟狮子,乃解逐人。
& && && && && && && && && && && & —清·钱沣
& & 跃蓝若者灵犀,知放佛光,胜逐千年大圆觉;
& & 栖竹林之野鹤,乐逢僧话,浮生半日小游仙。
& && && && && && && && &&&—镇南张祖荫撰并书
& && && && && && &&&西华洞
& & 又名海源洞,位于黑林铺聚仙山腹,洞门东向,为一纵深20余公尺之大石洞。洞内名人石刻甚多。
& & 鬼斧肇开龙虎窟;
& & 丹砂欲拔洞壶天。
& && && && && && && && && & —明·江闽三山一水题
& && && && && && &碧鸡山半山寺
& & 云霞丽天,山可自悦;
& & 闾阎扑地,海不扬波。
& && && && && && && && && && && && &&&—袁嘉谷
& && && && && && &&&海源寺大殿
& & 海源寺在昆明西郊约八公里聚仙山脚,傍有龙潭,为往昔游览胜地。今寺已毁,龙潭尚存。
& & 那畔消息,怎见得半点儿,有甚巴鼻,除非是千了万了,当却百样郎当。因此向雪山中忙倒释迦,吃麻吃素,挨饥受饿,生怕放逸魔,花费眼前日子;
& & 者边事业,纵做到十全处,还未称心,霎时已七旬八旬,不过一场扯淡。只好从漆园里笑煞庄周,应马应牛,散淡逍遥,把这顺逆境,全都交付天公。
& && && && && && && && && && && & —清·佚名
& && && && && && &&&清净寺大殿
& & 寺在昆明西郊约八公里慈云山昭宗村,已毁。
& & 向西去,无双佛地;
& & 从东来,第一禅林。
& && && && && && && && &—清·滇黔使者张允随
& && && && && && &&&上贤庵大殿
& & 庵在清净寺附近,已毁。
& & 道演三途,看将来头头是路;
& & 金分五品,粉黛时色色皆新。
& && && && && && && && && && && & —清·佚名
& && && && && && && & 正觉寺
& & 寺位于黑林铺境内班庄村与海源寺之间,今为昆四中校址。
& & 清净观音,头顶宝珠垂进耳;
& & 正觉罗汉,手执筇竹上妙高。
& && && && && && && && && && && && &&&—明.佚名
& & (1)进耳,山名,在海源寺背后。
& & (2)妙高,即妙高寺。
& & 翠竹黄花闲意思;
& & 白云流水波生涯。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正觉寺宇然亭
& &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 &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 && && && && && && && &—李根源撰梁继先书
& && && && && && && & 铁峰庵
& & 庵位于昆明北郊长虫山腹,创建于元代。从前香火甚盛,正月初八日庙会期间,游人如织。“文革”中遭破坏,今又逐渐修复。
& & 莫谓山高,更有青天高在上;
& & 都言寺静,不知太古静何如?
& && && && && && && && && && && & —清·李本恂
& & 李本恂,字厚基,昆明人。生卒年不详。
& & 金马春嘶风万里;
& & 碧鸡晓唱月千家。
& &&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铁峰庵黔国三烈祠
& & (阝+虫) 山千仞,慨积铁堆青,错无可铸;
& & 黔国三英,痛重泉化碧,死有徐哀。
& && && && && && && && && && && & —清·赵藩
& && && && && && &铁峰庵观音寺
& & 上第一峰头,到处皆当撒手;
& & 空大千世界,看来尽是忘机。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妙高寺
& & 妙高寺位于黑林铺镇西北三华山腹,创建于元初至正年间。占地约15亩,寺前有望海楼,登楼可望滇池全景,是一著名丛林,香火甚盛。60年代末被毁坏,今已复修。
& & 妙造自然,开金刚界;
& & 高吟无碍,正海潮音。
& && && && && && && && && && && && && && &—马洁
& & 马洁,字竹髯,号拓翁,蒙自人。生卒年不详。
& && && && && && &东川区
& & 过去属会泽县。景点稀少。存联二副。
& && && && && && &&&金钟寺
& & 全收远近风光,八窗洞辟乔林上;
& & 好趁春秋佳日,一笠闲行积翠中。
& && && && && && && && && && && && &&&—赵藩
& && && && && && &&&东川温泉
& & 山若招人,隔竹间而语;
& & 泉可称圣,得柳下之和。
& && && && && && && && && && && && &—赵藩
& && && && && && &富民县
& && && && &&&仓门前大庙关羽像
& & 秉烛非避嫌,此夜心头有汉;
& & 华容岂市义,当年眼底无曹。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嵩明县
& & 有嘉丽泽及兰公祠等景点。
& && && && && && &&&嘉丽泽
& & 嘉丽泽一水澄沏,风景明秀,为杨林八景之一。
& & 天水相涵,单舸撑来明镜里;
& & 云山掩映,群鸦飞入画图中。
& && && && && && && && && && && && &&&—兰茂
& & 兰茂(),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县杨林人。据《嵩明县志》记载:其人“性颖悟,过目成诵,年十六通经史……旁及医道、堪舆、丹青,无不通晓。斌性简淡,不乐仕进。”他一生致力于行医和教育,著作宏富,有《玄壶集》、《性天风月》、《声律发蒙》、《韵略易通》、《滇南本草》等书传世。
& && && && && && &兰公祠和兰茂墓
& & 兰祠和兰墓是明初隐士兰茂的祠堂和墓所,坐落在昆明城东50公里的古镇杨林。
& & 辟彩云之一天,平居陈郭无徐子;
& & (艹+畅)儒风于千古,镰洛关闽有替人。
& && && && && && && && && && && && &—袁嘉谷
& & (1)平居陈郭:明永乐间以诗文著称于滇的四个人。平是平显的儿子平宣,原籍杭州。居是居广,海昌人。陈是陈谦,吴人。郭是郭文,字舟屋,昆明人。隐于草海舟中,好吟诗,汇为(舟屋集)。
& & (2)(艹+ 畅)(chdng):草盛的样子,又作昌盛或弘扬解。
& & (3)濂洛关闽:宋代五位理学家的代称。濂指湖南道县濂溪人周敦颐。洛指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关指陕西西眉人张载。闽指窝居福建建阳的朱熹。
& & 乐志审行藏,所学原自圣贤中出;
& & 遗书误依托,其人当于文字外求。
& && && && && && && && && && && && &&&—赵藩
& & 说甚神仙,与邵康节、程明道是一流人物;
& & 留些著述,共杨野崖、葛澹渊为三大奇书。
& && && && && && && && && && && && &&&—陈荣昌
& & (1)邵康节,即邵雍(),字尧夫,河南共城人。北宋哲学家。精于易象。
& & (2)程明道,即程颢(),北宋哲学家。
& & (3)杨野崖,即杨维祯(),字康夫。明代进士,好读书,曾聚书数万卷。
& & (4)葛澹渊,即葛仲选,字见尧,云南河西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举人。精于易象,留心律吕。
& & 倡道在新都滴戍以前,文肇三迤,硕划更成王靖远;
& & 遗书自胜国沦亡之后,目存四库,知音犹恨纪河间。
& && && && && && && && && && && && &—袁丕钧
& & (1)袁丕钧,字百举,石屏人。生卒年不详。袁嘉谷侄子。北京大学毕业。曾在昆明执教,早卒。
& & (2)新都谪戍:指杨慎充军到云南。
& & (3)王靖远,即王骥,明英宗时兵都尚书。因军功封靖远伯。传说兰茂曾帮助他筹划平定滇西思任发之乱的谋略。
& & (4)胜国:已被灭亡的国家,指明朝。
& & (5)纪河间,即纪昀(),字晓岚。《四库全书》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兰茂的《韵略易通》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小学类存目二中。
& & 先生本旷代逸才,但凭湘管一枝,率尔写《性天风月》;
& & 此地是高人故里,倘来茅庐三顾,当不老空谷烟霞。
& && && && && && && && && && && && && && &—罗竹铭
& & 破麓川授六韬方略,克用克成,先机预伏天下计;
& & 数古滇第一流人物,多才多艺,典范垂为百世师。
& && && && && && && && && && && && &&&—张孔嘉
& & 张孔嘉,杨林镇文人。生卒年不详。
& && &&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 & 有钟灵山寺、关索岭、会盟碑、羊街盘龙寺等景点。
& && && && && && &&&钟灵山寺
& & 行路引青松,不沽岩尘半个字;
& & 天山连水月,又开佛地一重天。
& && && && && && && && && && && && &&&—钱沣
& && && && && && &关索岭武侯祠
& & 雄心吞四海;
& & 豪气冠九州。
& && && && && && && && && && && && &&&—钱沣
& & 铁肩担道义;
& & 辣手平蜀川。
& && && && && && && && && && && && &&&—钱沣
& && && && &&&关索岭武侯祠及会盟碑
& & 关于索侯显圣,摆旌旗,七十二峰现在;
& & 岭自汉相会盟,休干戈,三十六鼓犹存。
& && && && && && && && && && && && && & —钱沣
& && && && && && &&&羊街盘龙寺
& & 盘古重开新天地;
& & 龙将永固好河山。
& && && && && && && && && && && && &&&—钱沣
& && && && && && && & 科甲牌坊
& & 风送鹊巢,二三子连科及第;
& & 雨洒辕门,众诸侯弓背朝天。
& && && && && && && && && && && && && & —张大鹍
& & 明万历七年(1579),张大鹍一家叔侄三人连中举人、踢建科甲坊以示寻甸文人荟萃,勤奋攻读。
& && && && && && &&&中和万寿寺
& & 中和自太和分山,面排三十六山,山山龙虎交牙,龙吐水,虎生风,隐隐雷霆千古赫;
& & 玄帝乃玉帝应化,身托七十二化,化化龟蛇听令,龟执旗,蛇吐剑,悠悠香火万年兴。
& && && && && && && && &—清·曹xx(官道台)
& && && && && && &钟鼓楼魁星阁
& & 危楼观四野;
& & 巨笔扫千钧。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卧云山飞来寺
& & 金身自飞来,不须神龙捧起;
& & 石壁谁凿破,定是鬼斧劈开。
& &&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安宁市
& & 安宁市东距昆明市中心30余公里,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其北有著名的温泉、曹溪寺等名胜,为旅游胜地。安宁开发较早,名胜古迹较多,然除温泉、曹溪寺外,多已毁坏。今从有关文献,搜罗联语十余副。
& && && && && && && & 温泉
& & 澄清超万派;
& & 涵谷化群生。
& && && && && && && && && && && && && && &—佚名
& & 清波澄彻壶天外;
& & 暖露氤氲化育中。
& && && && && && && && && && && && && && &&&—佚名
& & 临池快矣人如玉;
& & 倚槛飘然客似星。
& && && && && && && && && && && && && && &&&—佚名
& & 春满冰壶,真火还从水出;
& & 珠喷贝阙,纯阴却有阳生。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具清净身,澡雪烦嚣还太素;
& & 重温和注,涤除尘垢见真吾。
& && && && && && && && && && && && && && &一佚名
& & 天地为炉,未许石边流出去;
& & 阴阳合注,争看举世尽皆清。
& && && && && && && && && && && && && && &一佚名
& &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 & 青山不老,任泉边花落花开。
& && && && && && && && && && && && && && &—张英
& && && && && && && & 环壁云崖
& & 珠泉乱洒花微笑;
& & 玉壁飞来石点头。
& && && && && && && && && && && && && & -—叫佚名
& && && && && && &&&法华寺石窟
& & 望穿千八百国,未尝合眼;
& & 睡到十二万年,乃大翻身。
& && && && && && && && && && && && && & —戈靖
& & 此联原是保山人戈靖题保山城北云岩山外佛的,后被移此。戈靖,字最山。
& && && && && && && & 遥岑楼
& & 相业四朝称第一;
& & 人文六诏羡无双。
& && && && && && && && && && && && && && &—杨慎
& & 遥岑楼:嘉靖初安宁知州王白庵所建,供杨慎居住及讲学之用。据说位于安宁市区官厢街北端螳螂川边,为一檐翘六角的古典式建筑,高17米,周围30米。可惜1983年6月毁于顽童之火。
& && && && && && && & 云涛寺
& & 正嘉而后,推公气节文章,独来独往;
& & 山水之间,安排状元宰相,一主一宾。
& && && && && && && && && && && && && && &—张汉
& & (1)张汉() ;字月槎,云南石屏人。学识渊博,两次被选入翰林院。曾任河南府知府、山东道御史等职。清廉不阿,有政声。有《留砚堂诗集)。人品、文品、书品均为人称道。
& & (2)这副对联是写与安宁有关的著名人物杨一清和杨慎的。正嘉,明朝正德、嘉靖两朝。宰相,指杨一清,他是安宁人,正德、嘉靖年问曾两次入内阁参与机务,后一次为内阁首辅,职权相当于宰相。状元,指杨慎,于二十四岁举正德六年(1511)状元。嘉靖三年(1524)被贬戍云南,在安宁留居较久。
& && && && && && &&&杨文襄公祠
& & 万里滇云,将三公荡涤腥膻、庄严金碧;
& & 一泓吴井,任九辈品评芥荈、感慨沧桑。
& && && && && && && && && && && && &&&—赵藩
& & 芥荈:芥是芥子,味辛辣。荈(chuan)是茶的老叶,泛指茶。
& && && && && && &&&八街文庙
& & 水满春池,龙门跃鲤;
& & 风生月窟,桂院飘香。
& && && && && && &&&—邑人庞福光绪元年重书
& && && && && && && & 月林庵
& & 月明照上方,几柞疏钟迎皓月;
& & 林幽飞白鹤,数声暮鼓透丛林。
& && && && && && && && && && && && && && &一-佚名
& & 上方:佛寺的方丈,住持僧所居。
& && && && && && && & 太极书院
& & 太极一书天地种;
& & 文章两字性情花。
& && && && && && && && && && && && &&&—段增寿
& && && && && && &&&明夷河明奎阁
& & 我本从科第过来,想昔年星斗文章,忽如隔世;
& & 人既经沧桑变后,见故国河山风景,空负登楼。
& && && && && && && && && && && && &&&—陈荣昌
& && && && && && &&&夷河小学
& & 念多士苦读书,以息以游,可小乐,可小憩;
& & 遇故人远来访,有诗有酒,永今夕,永今朝。
& && && && && && && && && && && && &&&—陈荣昌
& & 地有弦歌思泮水;
& & 天容风雪伴梅花。
& && && && && && && && && && && && &&&—陈荣昌
& && && && && && &晋宁县
& && && && && && && & 盘龙寺
& & 盘龙寺在晋宁县晋城镇东南盘龙山上,元至正7年(1347)白族僧人崇照建。历年续修,有庙宇450间,佛像千余尊。内有元代山茶,明代玉兰,均属珍稀花木。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滇云万重山,飞来灵鹫;
& & 曹溪一滴水,流到盘龙。
& && && && && && && && && && && && &&&—张学智
& & 唐时遗构万松寺;
& & 哲学分宗三大师。
& && && && && && && && && && && && &&&—周钟岳
& & 万松寺为盘龙寺建筑中的一座寺庙。据《晋宁县志》载,方松寺始建于唐初武德年间,历史悠久。寺内同时供奉儒、释、道三教创始人神像。
& & 度岭鹤飞来,万本梅花诸佛像;
& & 听经龙老去,四山风雨一僧归。
& && && && && && && && && && && && &&&—钱沣
& && && && && && &&&万松寺咏芝楼
& & 若有人兮,拜黄石公,揖赤松子;
& & 登斯楼也,歌紫芝曲,检白云篇。
& && && && && && && && && && && && &&&—赵藩
& & (1)黄石公,秦时隐士。张良剌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遇圯上老人授以(太公兵法),云“十三年后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见《史记》。但道书以黄石公为神仙。
& & (2)赤松子,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不烧;常入西王母石室,随风雨上下。见《列仙传》。
& & (3)紫芝曲:古歌名。传说是秦末商山四皓退隐时作,原名《紫芝操》,亦作《紫芝曲》、《紫芝谣》。
& & (4)白云篇:即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佚于瑶池.西王母为天子谣,首句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见《穆天子传》。
& & 谁把藕丝牵大象;
& & 我将铁棒打苍蝇。
& && && && && && && && && && && && && & 一担当
& && && && && && &河泊所望海楼
& & 商贾往来频,河上泊舟欣得所;
& & 沧桑今古变,寺中观海几登楼。
& && && && && && && && && && && && &—张学智
& & 河泊所在原昆阳县城(今晋宁县城)滨滇池南端的河汉旁,为停舶码头。
& && && && && && && & 金山草堂
& & 水边茅屋一声燕;
& & 山下人家几树花。
& && && && && && && && && && && && && & —王树柞
& & 斗窗图画梅花月;
& & 一枕波涛柳树风。
& && && && && && && && && && && && && && &—王树柞
& && && && && && && & 怡云草堂
& & 凿井耕田长寿考;
& & 樵山渔水小神仙。
& && && && && && && && && && && && &—朱承枯
& && && && && && &呈贡县
& && && && && && && & 龙翔寺
& & 龙翔寺在呈贡县南二公里的龙街东头,是呈贡县的名胜古迹之一。这里居高临下,近看田园庐舍,远观滇池西山。
& & 千重紫翠云中敛;
& & 几点青山海上来。
& && && && && && && && && && && && && && &—阚祯兆
& & 阚祯兆(),字诚斋,号东白,通海人。清康熙癸卯(1663)解元,曾入巡抚王继文幕。后游京师,朝野人士俱与之交往。善书法,为云南有数榜书家之一。
& && && && && && &&&凤翥宫
& & 凤翥宫在呈贡县城里的三台山山麓。三台山上,松苍柏翠,浓荫蔽日,有各种鸟类栖息。向西眺望,可见滇池风光。
& & 全县四区分,羡城中凤岭松峦,名称第一;
& & 芳春三月好,看海面渔舟花浪,风景无双。
& && && && && && && && && && && && &&&—毕宣
& & 毕宣,呈贡斗南村人。生卒年不详。清光绪甲午(1884)举人。30年代为县议会议长。
& && && && && && &宜良县
& && && && && && &&&岩泉寺
& & 岩泉寺在宜良县城北三里山腹中,旧时已负胜名。今重新改建,规模宏大。下有温水游泳池,旁有大佛塑像,为宜良第一胜景。
& & 云泉乱落空岩雨;
& & 仙饭时闻破罐香。
& && && && && && && && && && &&&—清·陈鸣玉
& & ①陈鸣玉,宜良人。生卒年不详。清进士。
& & ②破罐:岩泉寺旧有神仙李破罐的传说。
& & 窗虚五月六月寒,人在冰壶中酌酒;
& & 帘卷千山万山绿,客从图画里敲诗。
& && && && && && && && && && && && &—清·段琦
& & 段琦,字魏荤,号可石,澄江人。生卒年不详。清乾隆进士。以书法著名。
& & 岩穴涌琳宫,看层峦耸翠,高阁流丹,四壁云山真如画;
& & 泉声出梵宇,喜虎杖生风,龙钵煮雨,九天珠玉树飞花。
& && && && && && && && && && &&&—沪西·张汝璧
& && && & 二、滇西
& & 滇西是我国西南著名的横断山脉的西南部分,自西向东有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等,山岭之间有急流奔腾的大河—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滇西包括丽江地区、大理州、楚雄州、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州、怒江州、迪庆州等。其中丽江被批准为国际旅游城市,大理自古誉称为“文献名邦”,是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 && && &&&丽江地区
& && && &&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 有玉龙雪山、金沙江、黑龙潭、玉峰寺、净莲寺等景点。
& && && && && && && & 丽江山川
& & 一万里金江滚滚南来,到此间忽曲忽折,浪迁波洄,形势不殊黄河套;
& & 数千仞雪岳巍巍直上,看今日宜画宜诗,物丰民富,城郭宛在白云间。
& && && && && && && && && && && && && & —何文选
&&〔注释〕
& && &何文选,云南元江人。生卒年不详。民国丽江县长,前清拔贡。诗人。
& && && && && && && & 丽江郡廨
& & 曾听说八千里外,壤接藏蕃,处处近革囊古渡。从几时潜消炎瘴,才觉出山堆玉屑,江拥金沙。更酒以竿扎,茶以乳熬,拈作诗材,别写出一番境界;
& & 若论到五百年前,家邻洱海,区区亦滇泽苍生。幸此来忝领岩疆,敢浪夸颂译白狼,图描花马?即民日平绥,官日率选,略谙土语,已抛得两载功夫。
& && && && && && && && && && && && &&&—王厚庆
& & (1)王厚庆,山东寿光人。生卒年不详。清嘉庆末至道光初丽江知府。
& & (2)酒以竿扎:扎,通咂,吮吸。竿,空心的竹管。古纳西族风俗,用大麦酿春酒,新春过节时以竹管一端插入酿瓮,从另一端吮饮。明代丽江土知府木公《饮春会》诗有云:“官家春会与民同,土酿鹅竿节节通”。
& & (3)茶以乳熬:用牛羊奶熬成的茶,即酥油茶,为藏区和纳西族地区人民生活中习用的佚料。’
& & (4)白狼: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今川西大渡河流城一带的笮都夷“白狼王”一行,跋涉数千里至洛阳朝觐,归顺汉朝,献上了(白狼歌)颂诗三章。据学者研究,其汉字记音176字中有90余字与近代纳西语相同或相近,证明汉代白狼语与今纳西语的亲属和传承关系十分密切;其地望亦古纳西族在由氏羌族群南迁分化中所曾居。因此,一般认为汉白狼部落为纳西族先民。
& & (5)花马:今丽江巨甸古称花马国,后泛指丽江。因其地有花马山,“崖有石如马,其色斑斓。昔摩些诏自名花马国,本此。”
& && && && && && && & 玉龙雪山
& & 数万里长江,穿流脚下。放眼遥望:洋洋乎,纵横无际!况东连巴蜀,北距乌拉,南接交趾,西毗天竺。今来古往,空把感慨兴亡。趁月白风清,露出她冰肌玉骨;从朝云暮雨;消却了蛮烟瘴雾。只赢得千载积雪,一壁铁台,半湾灵湖,四围花鸟;
& & 十二时景象,幻在胸中。高怀独步,皎皎然,俯仰有情。看晓吞红日,夕照霞光,午吐碧岚,夜焕星斗。燕去鸿归,任凭经过寒暑。藉龙吟虎啸,宣扬那帝德神威;于霁喜阴愁,分明着廉吏贪官。更有些三危胜迹,六诏遗碑;两汉船鼓,百世山河。
& && && && && && && && && && && && && & —杨鉴勤
& & (1)杨鉴勤(),字少九,号铁崖,丽江大研镇人。纳西族。先后就读丽江书院和蚕桑学堂。后投笔从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在滇军中任职多年。1926年回乡,设馆教学、培育家乡子弟。以其能诗能文,尤长于书法,有“才子”、“书家”之誉。留有诗丈稿(长啸集)数卷。此联为其仿昆明大观楼孙髯翁长联所作。
& & (2)乌拉:青海巴颜喀拉山,南下与横断山脉相接。
& & (3)铁台:又称铁堂或“古雪处”,在玉龙雪山雪线以上各雪终年不化处。
& & (4)灵湖:指玉龙雪山南麓的玉湖。“玉湖倒影”为雪山十二景之一。
& & (5)十二时:玉龙雪山因四季、阴睛、晨昏而景象各具,有“三春烟笼”、“六月云带”、“睛霞五色”、“夜月双辉”等景;又“十二”为纳西族习用的数目,因以言其多姿。
& & (6)三危:山名,引为地名,《尚书·禹贡》注释为今甘肃敦煌境,一说在云南境。清乾隆《丽江府志略》称:“《禹贡》‘导黑水至三危’……夷考往事.率在丽境”,言三危即玉龙雪山周围的喀木地、危地和藏地一带。丽江明代土知府木会《花马国》诗:“政暇西行花马国,铁桥南渡石门关。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即夸其属地的广阔和险要。联作者以此言之。
& & (7)六诏遗碑:六诏是唐初西南夷中洱海周围地区乌蛮六部的总称,即蒙舍诏、蒙巂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越析诏。其中越析诏在今宾川境,为纳西族祖先所建立。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蒙舍诏)王皮岁阁合六诏为一。六诏遗碑,指南诏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所立的(南诏德化碑)。
& & (8)船鼓:西汉武帝经营“西南夷”地区,接连用兵,汉军乘搓(木筏)、船渡江时,击鼓指挥并以助声势。是谓船鼓。
& && && && && && &玉龙雪山金沙江
& & 春风绿泛长江水;
& & 晴日红妆大雪山。
& && && && && && && && && && && && && && &—范义田
& & 范义田(),字楚耕,丽江石鼓人。曾往延安追求真理,因病返滇治疗。后专意著述,有《云南古代民族历史之分析》、《论诗经》、《论屈原》等。
& && && && && && &&&云岭金沙江
& & 山连云岭几千叠;
& & 家在长江第一湾。
& && && && && && && && && && && && && & —范义田
& & “万里长江第一湾”之称谓即源于此联。
& && && && && && && & 石鼓
& & 金江非画浑如画;
& & 石鼓无声胜有声。
& && && && && && && && && && && && &&&—尹启汤
& && && && && & 石鼓金沙江文笔峰
& & 天承碧岫为毛颖;
& & 地捧金江作砚池。
& && && && && && && && && && && && && & —范义田
& & 壮怀直遂江趋海;
& & 大笔欲飞峰向天。
& && && && && && && && && && && && && && &—范义田
& & 笔山传檄平倭寇;
& & 丽水生文焕国华。
& && && && && && && && && && && && && && &—范义田
& & 此联为庆祝杭战胜利而撰。
& && && && && & 丽江喜抵园弥勒殿
& &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 &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 && && && && && && && && && && && && && &—佚名
& && && && && && && & 黑龙潭
& & 坐我彩蜃中,看郭外青山,村边绿树,开荡荡襟怀,抵愧栽花难满县;
& & 行人朱雀上,登楼头作赋,月下吟诗,写层层烟景,不须起草自成章。
& && && && && && && && && && && && && & —何文选
& & 亦是濠梁,庄惠未经游胜迹;
& & 如此山水,期牙应再订知音。
& && && && && && && && && && && && && & —王竹淇
& && &王竹淇(),原名王成章,丽江大研镇人。纳西族。清光绪己丑(1889)举人。曾任禄劝、永善等县教谕。
& & 薰风自南来,豪英正约联芳会;
& & 池月渐东上,清冷应怜有雪山。
& && && && && && && && && && &—集句联·佚名
& & 裙屐竞风流,柳绿千条,梳裹楼台几座;
& & W)tl争奇胜,龙泉一道,划分狮象二山。
& && && && && && && && && && && && && && &—王懋程
& & 王懋程(),名树森,号移山道人,鹤庆人。白族。云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第一班本科毕业;从事中学教育30余年。解放后当选大理州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常住下关从事文史工作。
& & 观水证同心,千顷浊清,不受淆澄黄叔度;
& & 登台怀往哲,万家忧乐,知启先后范希文。
& && && && && && && && && && && && && & —王懋程
& & 真宜作醉翁,赏心下酒,何用汉书,好临前面冷泉,诵读香山名记;
& & 如此饶佳景,趁兴吟诗,应同李白,且看上头素壁,有无崔颢鸿题。
& && && && && && && && && && && && && & —王懋程
& && && && && && &黑龙潭得月楼
& & 有亭翼然,装点在清凉世界;
& & 此游乐乎,洋溢于童冠心胸。
& && && && && && && && && && &—集句联·杨庆远
& & (1)杨庆远(),字玉泉,丽江大研镇人。纳西族。清咸丰辛酉(1861)拔贡。光绪间历任四川眉州州判、眉州水利府,有政声。《眉山县志》载其事迹。眉山三苏祠有其撰题“宦迹渺难寻”一联。
& & (2)此联为光绪末丽江重修黑龙潭得月楼时,作者于四川任上撰寄,与和庚吉撰寄的“丞相祠边”一联同悬挂于得月楼正面廊柱上。
& & 故乡无此好湖山,至若春和景明,天高日晶,登斯楼也;
& & 今夕只可谈风月,又有清流急湍,锦鳞游泳,顾而乐之。
& && && && && && && && && && &—集句联·罗凤章
& & 罗风章,生卒年、行事不详。此联有跋语曰:“庚戌春三月,既望薄暮,居亭李清浦军门约散步得月楼,见其山水清幽,游鱼可数,故集斯联。”
& & 忧乐最关怀,问流水行云,何时慰我为霖愿?
& & 俯仰自成趣,看鸢飞鱼跃,随处引人悟道心。
& && && && && && && && && && && && && & —赵礼
& & 赵礼(),字用合,丽江大研镇人。纳西族。清贡生。与丽江和庚吉、王竹淇同时,交谊甚厚。赵礼病逝,和庚吉为作墓志铭。
& & 碧树映清潭,鸟人清潭鱼人树;
& & 青山萦丽阁,人观丽阁我观山。
& && && && && && && && && && && && && && &&&—佚名
& & (1)清潭:即玉泉。上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倒映于水中的别致景色。
& & (2)青山:近指玉泉所倚东侧之象山,远指丽江坝四围青山。
& & 泉涣涣兮涟漪,问何时最是可人?须领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
& & 亭标标而矗立,看这般无穷深致,好记取云飞画栋,雨卷珠帘。
& && && && && && && && && && && && &&&—杨超群
& & (1)杨超群(),字龙山,丽江人。纳西族。十八岁即拔贡,旋又中副榜,才名特著。虽家境贫寒而夙喜博览群书,沙猎种种著译。一生亦著述颇多,现仅存(亦锦囊诗草)一册。
& & (2)标标:卓立,特出。
& & (3)深致:深远的意味。此二字异文作“佳景”
& & (4)好:异文作“应”。
& & 观夫水,深者见深,难免浅者见浅;
& & 登斯楼,乐民之乐,亦当忧民之优。
& && && && && && && && && && && && && & —何文选
& & 丞相祠边,子云亭下,只遗古意茫茫!欣故里依然,胜迹辉流丹阁影;
& & 屏开雪岭,镜拂清波,不尽余情缕缕!问何时归去,曲栏醉倚绿杨春?
& && && && && && && && && && && && &&&—和庚吉
& & (1)和庚吉(),字星白,号松0.1晚号退仙,丽江大研镇人。纳西族。清光绪壬辰(1892)进士,官兵部主事。三年后请改外用,授四川乐至县知县,历署石柱、秀山、温江、遂宁各厅县。四十多岁时告退还乡,建“退园”,自号退仙。民国蔡仔以永昌府召之,川边镇守使电邀之襄政,均辞。著有《退园韵语》、《听琴轩墨迹》等诗文集。
& & 此联为其在四川任职时撰寄,有玻语曰:“光绪甲辰(1904)春,官羁西蜀,奉家书知重修斯亭,甚壮丽,撰此寄悬。”
& & (2)丞相祠:成都武侯祠。子云是西汉末著名思想家、辞赋家、语言学家扬雄的字,杨雄是郫县人。成都市西茶店子有子云亭。作者以此二者表明自己撰联之时宜游所在,兴起历史感慨,寄托乡思情怀。
& & (3)玉龙山雪峰如屏展列于前,玉泉水如镜映云影天光。作者在思念故里山水美景之际,进一步抒发了不愿再为官从政,欲还乡以诗酒自娱之念。
& & 虹从天外落;
& & 人在镜中行。
& && && && && && && && && && && && &—李森
& & 李森,生卒年不详,丽江人。纳西族。此联原悬于得月楼二层楼上。描绘了玉泉水之清沏如镜,湖光山色之优雅。
& && && && && && &&&黑龙潭锁翠桥
& & 锁翠桥,环玉泉湖堤南端的廊桥,玉泉由此下泻,形成穿绕丽江古城之玉河水、。桥就堤坝修成九眼孔洞,泉水喷涌而下成九孔瀑布,浪花飞溅,蔚为玉泉一观。
& && &惊涛撼树飞晴雪;
& && &未雨垂虹卧曲波。
& && && && && && && && && && && && && && &一佚名
& && &鸟去鸟来山色里;
& && &人歌人笑水深中。
& && && && && && && && && && && && && && &&&一佚名
& && &去时不减来时趣;
& && &今日还留明日情。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注释〕
& & 过去丽江举办龙王庙会时,以红纸书此二联贴于必经之锁翠桥上,下一联亦然。两联通俗易懂,或描写龙王庙会时鸟语人歌的景象,或抒发人们流连往返于玉泉龙王庙会的情趣。
& & 柳媚花明长短路;
& & 漾青锁翠往来人。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玉泉山神庙
& & 笑我顽固神仙,年年苦坐凄凉地;
& & 看他风流女士,个个忙登热闹场。
& && && && && && && && && && && && && && &一一佚名
& && && && && && &&&玉峰寺
& & 玉峰寺,位于丽江城西北30余里,玉龙山西南麓,清康熙时喇嘛僧建,为丽江五大喇嘛寺之一,西藏称为“特拉西卓飞林”。闻名中外的“万朵山茶”即植于该寺内。
& & 倚雪岭而镜玉湖,一派清空,一点俗尘总不染;
& & 由芝峰以望文笔,三山连络,三乘妙法本同源。
& && && && && && && && && && && && &—李洋
& & (1)李洋(约),丽江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国龙翔费志龙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