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各个行业的节能行业解决方案模板哪里有,最好可以有明显的节能效益。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四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_ 东方财富网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四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2014年“两会 ”期间,作为国家明确提出的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无疑是两会代表委员最关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相当多的参会人士都提出了加强节能环保的提案,社会各界对此的关注已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而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离不开一批在此行业深耕多年、扎实苦干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就是这样一家拥有央企背景的典型的节能环保类企业。  笔者走访了解到,经过多年积累沉淀,在余热发电等相关领域,中材节能已占据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这“微笑曲线”的两端。近年来在国内外余热发电领域声名远扬,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董事长张奇谈到中材节能的竞争优势与发展前景时指出,中材节能的余热发电系统,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能够为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业主与企业共生共赢,因此深受业主欢迎。同时,中材节能所处的节能减排行业,近年来受到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发展基础,实现了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  更为可喜的是,中材节能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与领域、某一个核心业务板块。一方面,以节能技术为发端,积极打造纵向完整产业链,拓展全方位市场空间。目前其产业链已延伸至节能投资、节能装备制造、新型节能建筑材料这些附加价值更高的领域。另一方面,在稳固水泥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横向市场空间,目前,其以余热发电为主的节能技术,已成功拓展到玻璃、冶金、钢铁、化工、等行业余热发电、资源综合利用燃烧电站、境外节能技术装备服务、以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技术(ORC)为基础的超低温余热利用等市场领域。  张奇表示,“十二五”期间,中材节能将依托多元化的市场开拓路径、借助技术研发优势,进一步巩固客户资源,更深一步开发和掌握主要工业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装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节能服务内涵,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中材节能打造成一家国内外一流、名副其实的全方位节能服务旗舰企业。  技术厚积薄发市场地位稳固  《中国证券报》:余热发电已在中国应用多年,技术相对成熟,市场也很稳定,作为国内余热发电行业的翘楚,与其他企业相比,中材节能的核心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在哪?  张奇:自豪地讲,中材节能是国内从事节能减排业务最早的一批公司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紧紧跟随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大潮,抢抓市场机遇,企业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现已发展成为业内领先的全方位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国内外近300 条水泥窑生产线设计和配套了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立足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的基础上,公司已将余热发电技术成功应用于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玻璃及其他建材行业,并取得了30 余条生产线的业绩 .  多年以来,中材节能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无论是在项目设计、项目管理还是项目投资运营等具体业务中,均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积极打造精品工程。也正因如此,公司还作为业内的领军企业,主编完成了国内关于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的国家标准。  我认为,这几年来,中材节能紧紧抓住行业兴起机遇,发展到今天,并取得一定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大力推动余热发电等节能服务产业的良好环境,有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也有广大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更有扎扎实实搞技术研发、始终引领行业方向这一技术兴企的成熟机制保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技术全面领先。二、三十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水泥余热发电技术。中材节能在国内水泥行业内介入余热发电很早,最初采用补燃型技术。进入21世纪,国家不再鼓励“补燃”技术,我们通过对余热发电技术进行系统性整体研究,形成了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专利技术和一系列相关专有技术。在建材行业中,余热发电技术分为闪蒸、单压和双压三种,这三种类型我们不仅全部掌握,而且非常成熟,如今我公司的技术全面性已在国内外领先同业。  紧跟技术前沿。今年我们又有新的技术突破,那就是更低品位--即200摄氏度以下的热能的利用。我们目前正在积极探索超低温热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手段和装备,目前已经完成了有机朗肯循环膨胀技术的中试。使用这套设备可以为企业增加大约10%-15%的发电量,更为重要的是能有效利用过去不能利用的那部分热能。  目前,我们还计划对公司在天津市的省级技术中心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申请成为国家级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中心。  业务模式多样化。由于我们对系统研究的时间比较长,应用熟悉度比较高。公司拥有根据不同客户的余热资源具体情况及个性化需求进行系统集成、创造性地实施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凭借在余热发电行业多年的设计建造经验,以及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可灵活采取E(余热发电设计)、EP(余热发电工程设备成套)、EPC(工程总承包)、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EMC(合同能源管理) 等多种业务模式,根据业主在资金、成本、技术、设备及余热资源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热力系统和技术流程,以保证余热利用与工业生产最佳结合,量身定制提供最佳性价比的余热利用技术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余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在注重横向向其他行业拓展的同时,积极打造企业纵向产业链。尽管当前我们的主要立足点还在设计研发和系统集成,但下一步我们公司还将加大对核心装备的研发和控制。随着我们逐渐对余热发电关键装备的掌握,不仅做到了设备全部国产化,还要做到关键设备自产化。我相信,中材节能今后的核心竞争优势还会更加明显。  掌握核心装备打通节能产业  《中国证券报》:您已经提到,中材节能将更加注重核心装备方面的建设。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主机设备生产企业开始进入中材节能熟悉的成套服务的领域。请董事长就这一问题深入介绍公司将如何在保有现有市场份额和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获得长远发展?  张奇:目前,国内从事余热发电业务的公司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工程设计研究院所或工程咨询机构转型而来的企业,如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材节能、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南京凯盛能源有限公司等;第二类为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余热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如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类为以节能环保为目标市场的新兴民营或合资企业,如大连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昆明阳光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我们分析认为,对中材节能而言,基于关键装备和技术应用、工程质量之间的紧密关系,延伸产业链、强化对主机等关键设备的控制,建立工程、研发与关键技术装备制造相结合的业务体系,是稳固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举措。同时还要注重研究掌握各个耗能行业节能技术路线、注重持续创新的技术研发手段以及将技术转化为产业化系统和设备的能力。  归到余热发电系统来说,尽管我公司是靠技术起家,但从长远来看,盈利模式并不能单纯靠技术,技术变成利润还需要途径。从价值及技术拓展支持上来看,锅炉在余热发电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锅炉这一装备最为必要。  举例而言,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烟气,怎么把不同热量的烟气变成蒸汽,锅炉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针对每一个行业,锅炉都要进行材质和结构上的改变。过去使用通用的装置常常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公司优先考虑掌握锅炉这个装置。  而要掌握这些关键装备,无非是两条路,要么自己发展,要么通过收购兼并。尽管中材节能有能力独立建设自己的制造基地,但还需要培养或招聘研发、设计、制造相关人才,需要申领市场准入相关资质,需要尽快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规模,需要得到用户的认可等等,而这些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一般需要2~3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为保障我公司快速成长的需要,通过并购重组一家与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一致、可实现优势互补的成熟企业的方式来实现装备产业化便成为最佳选择。  南通万达锅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万达”)是国内节能减排锅炉设备的研发制造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自主创新能力。我公司自2008年与南通万达开展业务合作后,逐步形成了发展理念高度一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我公司主机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前后经过对十余家锅炉厂的对比,综合评估认为,南通万达具有较好的管理团队和经营理念,与中材节能的业务和产品互补性很强,因此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南通万达。通过自有资金收购南通万达后,我们将获得这家知名锅炉企业的多项技术专利和市场份额,能够尽快实现人员、业务、管理体系的整合,从而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对整个系统中的其他特有装置,目前我们也在下属子公司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建材院”)的设备制造与研发基地里进行研制,将在未来陆续进入市场。  两外市场战略盈利模式升级  《中国证券报》:公司招股说明书提到,余热发电行业中排名靠前的公司目前皆在探索发展路径的转变和盈利模式的创新,中材节能也不例外。请您谈谈近年来中材节能在拓展自身业务领域方面做的工作?  张奇:国内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推广,主要是从水泥行业兴起,也发展最为成熟。前些年,中材节能的业务也主要集中在水泥行业余热发电。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知名的水泥公司都是中材节能的客户,业务上具有持续性。2007年以来,中材节能加强对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研究,大力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方向,行业布局从原来的水泥为主,扩大为水泥、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玻璃及其他建材行业等众多工业领域;市场方向也从以国内为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业务模式从原来的单纯余热发电工程设计服务(E),扩大为余热发电工程设备成套(EP)、工程总承包(EPC)以及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和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对余热发电工程进行投资运营等多种业务模式。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拼搏,公司赢得了海内外众多客户的广泛信赖和认可。公司先后与Lafarge(拉法基)、Holcim(豪西蒙)、Heildelberg(海德堡)、UCC(阿联酋联合水泥)、金隅集团、红狮集团、华润集团等国内外水泥巨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始终处于水泥行业余热发电市场领先地位。同时,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钢铁、化工等外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需求逐步加大,公司已在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玻璃及其他建材等行业取得了20余个项目(30余条生产线)的业绩。  自2007年起,公司开始快速进军国际市场,通过与国际高端客户的合作,成功进入了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并与多个国际及当地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项目合作关系,签订了40条水泥生产线和其他行业生产线的余热发电工程项目,2013年境外收入占比27.29%,初步完成了国际市场的产业布局。  我认为,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但凡理性的企业都会综合考量,既要看价格高低,也要看业主企业的实施能力强不强、实施环境完善不完善。如果没有达标,反而会给业主带来风险,这对业主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中材节能在国际市场上中标率很高,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也体现了中材节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正确性。接下来我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海外经营的支持力度和国际战略市场的开拓力度,充分利用已签约执行的国际项目的良好声誉,巩固和深化与国际高端客户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成功执行项目的国家和地区为突破口,加快公司跨国经营的发展步伐。  中材节能原来是以提供余热设计为主要业务模式。经过多年探索与积累,中材节能开始向产业化道路发展,不断进行模式创新,逐步开展了EPC、EP等节能工程业务模式。目前国内排名靠前的企业都是这类业务模式的受益者。对企业而言,选择余热发电系统的效益非常可观。企业采用节能工程承包模式建设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也给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未来这些业务模式仍将是行业发展主流之一。  不过,由于余热发电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实力均有很高要求。为适应市场需求,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我们2007年提出了新业务模式——BOOT以及EMC模式,即节能投资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投资方,即我们公司预先投入大量资金并通过在约定运营期内收取服务费或电费的方式来逐步收回投资,其收益可长期体现。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面临资金面紧张的问题,对于这部分资金实力不足,对技术不太了解的工业耗能企业,我们适时推广了上述创新模式。  目前,我们已经签署了14个BOOT项目合同和2个EMC项目合同,已经有12个项目并网发电并实现收入。这些投资项目的陆续投产,对公司的业绩将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投资项目占公司总业务的比例已超过10%,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内。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技术不足的问题,也使得平时废弃的烟气、尾气、余热得到合理的利用,节能公司的资金得到合理的运转。所以,这种双赢模式的合作在余热发电行业内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通过这次上市,我们也能进一步充实资金,以便更好的开展BOOT/EMC这种具有市场前景的新兴业务。例如这次的募投项目中,乌海西水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等均属于上述业务类型。我们预计未来平均每年新投资BOOT/EMC 项目约为2~3 个,需要资金约 万元。而从收益上看,只要市场环境不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上述投资项目能够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目标。  节能领域不仅仅是工业节能,还包括建筑节能。武汉建材院就定位于建筑节能这一领域,目前节能新材料这块业务正在快速发展。我们计划利用现有的产业平台,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加气砼、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等工业化成套技术,并配套开发上述材料、技术的成套装备,实现建筑节能领域的新突破。  而节能装备主要围绕南通万达,之前已经具体讲过。  随着盈利模式的不断完善升级,到2013年底,我公司已形成了四大专业平台,或者说四大利润中心,即工程总承包、节能投资、节能装备制造和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板块。  发展后劲不俗节能旗舰启航  《中国证券报》:请董事长就余热发电行业未来发展做一个把脉,同时就公司今后3到5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做一下介绍。  张奇:我们认为,中材节能未来发展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市场容量上看。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 年末,我国一次能源利用率为30%,仅为日本的1/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浪费。  另据统计,各工业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即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燃料消耗总量的10.2%~40.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6.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根据可回收利用余热资源占燃料消耗总量的占比测算(2009年末统计数据),仅2012年度我国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高达3.69~14.55亿吨标准煤,节能潜力巨大。  另外,虽然全国水泥行业因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但仍能保持3%~4%左右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国内水泥行业需加装余热电站的生产线将达到720条左右,整个市场规模约为285亿元,以现有余热发电工程服务公司的总体承接能力估计,国内水泥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尚有5年以上的发展空间。  而在《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也对冶金、化工等行业的余热利用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推广要求。目前我国可供发电的余热资源较为丰富,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背景下,随着余热余压利用技术的进步,可供利用余热资源带来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除水泥行业以外,仅玻璃、钢铁等行业共有4200MW 以上的市场容量,按照单位兆瓦投入600 万元进行粗略计算,仅玻璃、钢铁两个行业就有250 亿元以上的市场空间。考虑到冶金、碳素等其他行业的市场容量尚未纳入统计,余热发电在其他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第二,从行业壁垒和客户角度来看。  由于目前余热发电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大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小企业参与竞争较为困难,新进入者要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这也正是中材节能发展的最好契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但凡配套了余热发电工程的企业均获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回馈,这也为后续工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客户资源基础。  第三,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再次将节能环保产业由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到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未来,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的比重为2%左右,将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同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将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  这些外部因素都将对中材节能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中材节能自身情况来看,公司在锅炉窑炉、余热余压利用设备等方面已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正好与“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产业重点领域之一——节能技术和装备领域所契合;公司也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垃圾处理领域、新型节能建材领域有所建树,并将加大参与力度。  我们认为,乘势而上,迎接行业盛宴,在“十二五”期间,中材节能形成了“打造一个专业化公司、大力拓展二个市场、坚持三个企业定位、形成四个专业平台”的总体发展战略,即围绕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抓住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机遇,将自身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立足国内水泥余热发电领域,大力拓展国际、非水泥行业等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坚持“国际型、科技型、产业型”三个企业定位;以天津、北京、南通、武汉为基地,形成工程总承包、节能投资、节能装备制造和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四大专业平台。根据上述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在整体经营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核心技术优势、行业规模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现有技术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继续实施“两外”战略;做好对国内余热发电工程项目的追踪和服务,全力拓展技术装备制造的市场份额,提升市场话语权;加大对国外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开拓力度,实现国内、国外市场项目收入利润绝对额的逐年增长;扎实推进余热发电BOOT、EMC 投资业务的跨行业和跨地区发展;全力加大营销人员储备和营销网络建设。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将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寻求在主导产业上的规模扩张,积极进行收购兼并,加速公司对市场、产品、核心技术、销售渠道等要素的快速积累,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DF127)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热门标签:& &&&&&&&&&&&&
热量表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领域里面呢?
科技的发展,不仅仅使我们感受到距离的不断减小,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话,热量表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对于热量计算的困扰,使人们在计算热量的时候变得简单。那么,现在的热量表都出现在了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领域里面呢?热量表即计算热量的仪表。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设备中。热量表是将一对温度1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通过载热流体的上行管和下行管上,流量计安装在流体入口或回流管上,流量计发出与流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一对温度传感器给出表示温度高低的模拟信号,而积算仪采集来自流量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利用积算公式算出热交换系统获得的热量。一、热量表依据使用功能分类,机械式热量表使用范围很广:机械表分为单流束和多流束两种,单流束表的性能是水在表内从一个方向单股推动叶轮转动的表为单流束表。不足之外表的磨损大,使用年限短。多流束表的性能是水在表内从多个方向推动叶轮转动的表为多流束表。机械表的质量保证期一般是2年。&二、根据热量表总体结构与设计原理的不同,热量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组合式热量表。组成热量表的三个部分可以分离开来,并在同型号的产品中可以互相替换,检定时可以对各部件进行分体检测。2、紧凑式热量表。在型式检定或出厂标定过程中可以看作组合式热量表,但在标定完成后,其组成部分必须按整体式热量表来处理。3、整体式热量表。指热量表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积算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有两个以上的部分在理论上(而不是在形式上)是不可分割的结合在一起。比如,机械式热量表当中的标准机芯式(无磁电子式)热量表的积算器和流量计是不能任意互换的,检定时也只能对其进行整体测。三、热量表按使用功能划分种类:(冷)热量表主要区别在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和运算方式上,也就是说,两种表的区别是程序软件的不同。1、(冷)热量表的冷热计量转换,是由程序软件完成的。当供水温度高于回水温度时,为供热状态,热量表计量的是供热量;当供水温度低于回水温度时,是制冷状态,热量表自动转换为计量制冷量。2、由于空调系统的供回水设计温差和实际温差都很小,因此,(冷)量表的程序采样和计算公式的参数也比单用途热表的区域大。
蓝普节能产业网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消耗方法,同时,也是我国空气污染不断恶化的主要诱发因素。在全国上下寻找治理污染特别是治理雾霾突破口的关键时期,发展清洁的替代能源,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整能源结构已刻不容缓过去十余年,我国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提升,能源消耗总量也随之迅速扩大,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总量均已居世界首位,且呈现“煤炭独大”的严峻格局。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为24亿吨,实际上2010年我国煤炭消费就已超过30亿吨,2013年更接近40亿吨,并以每年3亿吨的速度持续增长。自198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始,到2012年我国已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7.8%,2013年进一步提升到接近全球一半。相比煤炭而言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和石油,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中比重偏低,且对外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境内经济活动并不均匀,95%以上的经济活动集中在1/3的国土,尤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甚。在经济活动密集的15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燃煤、燃油等能源消费占全国的70%以上,相当于在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年燃烧2000吨标准煤。如此大密度燃烧高污染的煤炭等能源,使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无法避免。加上每年新增近2000万辆机动车,我国大气污染日益呈现煤烟型污染与汽车尾气污染叠加的重度复合污染态势。历史事件及科学研究早已警告世人,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对健康极具危害。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也表明,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既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更是全体国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发展清洁“绿色”能源,加快能源替代的进程,优化能源结构已刻不容缓。选择替代能源要考虑“三重约束”优化能源结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国情的可替代能源。替代能源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我国能源领域的“三重约束”。化石能源资源结构与生态环境要求的脱节。选择我国的替代能源,躲不过多煤、少油气的能源资源约束。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已缩至32%,天然气消费比重由20%增至32%,页岩气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资源,能源结构总体比较“清洁”。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呈现典型的“富煤、贫油、少气”特征,目前煤、油、气等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为8∶1∶1。201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7.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1.6%。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过度依赖西部输煤,消耗高品质能源来传输低品质能源。中的清洁能源环境优势与综合成本劣势的对立。近20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经济日益凸显。例如印度由于日照条件好,太阳能发电成本已降至历史新低,接近煤炭发电价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日照条件并不理想,且雾霾天增多,难以大规模建立太阳能光伏电站,而分散的家用光伏发电系统需要20年才能回收成本。由于并网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规划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我国风电企业成本高企,风电行业“弃风”现象依然严峻。能源需求刚性约束与能源替代目标的矛盾。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增速下降主要源于经济增长趋缓,而非能源弹性下降,一旦经济增长提速,能源需求仍有可能增长较快。经济增长对能源总量的刚性需求及短期内能源强度难以大幅下降的现实,使相对低廉的煤炭等化石能源产销较为强劲。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从2009年的8%左右增至2013年的9.8%,历时五年仅提升1.8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2015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消费比重达到11.4%,此目标恐难完成,2020年15%的目标更难落实。发展替代能源的优先顺序综合对上述三重约束的分析,我国发展替代能源的优先顺序应该是:以电为主,电为中心。加大电力生产是我国电力行业的一项中长期战略任务,由核能、可再生能源转化的电能全面取代化石能源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应大力推广大城市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相比电煤,散烧煤才是雾霾的主要源头,应以集中煤电取代分散低效的散烧煤使用,在终端尽快普及用电。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会加剧东部地区电力供需矛盾,虽可加大新一代核电投资,但其建设周期长,新能源短期内规模难以突破,建设特高压电网调入西部能源基地富余电力不失为一个快速见效的办法。2014年国家电网投资将超过3800亿元,其中特高压电网投资约占1/3,其建设将有利于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广用氢,气为支撑。氢是宇宙中最为丰富的元素,在构成宇宙的物质中约占75%。与化石能源相比,氢具有很多优点:资源丰富,水就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氢矿”;环保、高效,是一种能量密度与质量比值极高的能源,且燃烧零污染。只要按章操作,氢气和其他燃料一样安全。目前,氢制备、氢储存、氢使用的安全性都已解决。氢是很好的储能载体,利用电网富余电力制氢并储能是一举两得。日本已开发出较完善的运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氢并供燃料电池车(FCV)使用的系统,利用生物质能产业化制氢也已取得突破。除了可再生能源制氢,大力发展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气体能源,用于交通、发电、供热,也将是我国能源替代的重要支撑。推广分布式能源,以新能源生产消费为补充。2010年之前全球累计新增发电容量的25%~30%为分布式发电。美国是世界上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发电最多的国家,到2020年将有一半以上的新建商用或办公建筑使用分布式电源,同时有15%的现有建筑改用分布式电源。分布式能源技术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技术的成熟、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未来分布式能源电力的成本将变得更具吸引力,分布式能源即将进入规模实施阶段。要从战略高度形成替代能源发展的合力要从民族存亡角度“限煤”,确保煤炭峰值提前。英国伦敦通过“限煤”摆脱“雾都”称号的经验表明,减少煤炭依赖、优化能源结构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煤炭使用量已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因此煤炭峰值的出现不宜太晚,最好到2020年前后。有必要借鉴美国大规模制定清洁能源法律法规的经验,以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高污染能源的使用。近期内煤炭可以集中用于发电,逐步减少直至不再用于供热,并优先淘汰终端直接分散燃烧的用煤方式。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应借鉴伦敦、纽约煤炭占比为零的经验,彻底将燃煤发电及供暖退出历史舞台。要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提高清洁能源的经济可行性。美国、德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价格调整、政府补贴、直接投资、优惠信贷和减免税收等政策实施能够有效地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应尽快运用定价、税收、补贴、信贷等多种经济政策,通过在能源供应和需求领域产生经济杠杆效应,发挥对清洁能源的激励和对传统能源的约束作用,提高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经济可行性,加速实现非化石能源的替代目标。要建设智能电网,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技术可行性。从本世纪初开始,基于新能源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超远距离超大规模输电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电网进入智能电网阶段。发展智能电网,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问题,改善能源结构,保护自然生态,有利于最大限度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未来必须加快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统筹推进、重点突破。
蓝普节能产业网讯&&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国际能源市场的过度依赖,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不能承受之重,而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安全的能源体系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是未来10年甚至20年完成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能源发展有需求管理和保障供应两方面,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从我国现实出发,需求管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能对需求的合理性进行引导,单纯依靠增加供应无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战略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节能和提升能效是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优先战略中国现在面临过度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北京贷款机构认为,必须寻求一个有效的机制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正面临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提升能源效率是实现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效的改善能够减少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削减燃料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改善消费者福利。同时,相应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减少也可获得巨大的环境保护收益。而且,能效的提高将减少我们对化石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能源安全。首先,改善能效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对能源的需要仍处于上升趋势。2011年英国石油公司(BP)发表的《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认为,未来20年,世界能源消费将增加40%。新兴经济体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2增加到2/3,特别是中国未来20年对能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同时,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多,而石油、天然气和核电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种结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的环境压力较大。有数据显示,中国消耗了全球16%的能源,但却仅创造了全球8%的GDP。用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来支撑中国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将导致对中国和全球来说都不可承受的环境损害,并加剧了能源安全的威胁。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国家能源安全和节约成本,中国需要给予提高能效和节能以优先关注。在很多情况下,这方面的投资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其次,我国总体能效较低,有很大的改善潜力。中国总体能源强度较高,与发达国家差距大。自1991年以来,中国能源强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尽管中国在提高能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强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以2009年各国数据为例,中国能源强度是欧盟27国的3。63倍、欧盟25国的3。71倍、是美国的3。38倍、与日本的差距高达6。54倍。这反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由高投入所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能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中国当前较低的能源效率使其具有巨大的改善潜力,世界上也存在一些很有价值的改善能效的激励机制和经验,中国可从能效改善获得巨大收益。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实施相应措施:第一,实施全方位节能战略,将节能降耗融入各个行业,同时将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来抓。第二,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将调整产业结构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减少产业结构自身能效提高所产生的效率效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中国节能目标。第三,加强技术开发和推广。致力于提升煤炭、油气开采的技术水平、建立高质量的能源运输网络。对于中国现有已开发成熟的技术,要加强其应用水平;对于仍然在研发中的技术,采取重点突破的战略,集中力量将中国现有最迫切需要的技术开发出来,同时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实现中国节能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前进。二、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战略上考虑低碳能源发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灾害频繁的形成与人类过度地消耗化石能源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虽然能源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舒适和便利,但是全球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的趋势不仅对世界能源供应是严峻挑战,而且给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巨大压力。当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很难逆转。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本国能源战略和政策时,已优先考虑环境因素。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强调发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和实现《京都议定书》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能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正越来越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能源战略目标由单纯强调能源供应向3E(Energy,Economy,Environment)方向发展,即向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促进以为代表的低碳产品的发展。要从战略上考虑低碳能源发展。要从现在开始使我国的能源系统向低碳方向转变,必须进一步考虑最有效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费的增加速度和总量,在增加能源供应总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低碳排放的增加速度和数量。要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很有可能提前),必须考虑峰值不可能过高的问题,认真为2030年后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做好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必要准备。三、立足国内,实施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要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全方位的措施,不过度依赖单一的能源形式,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战略的核心是安全、环境和效益。不仅如此,鉴于全球化石能源日趋衰竭、应对全球变暖压力日增,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各国产业升级和率先走出危机的战略制高点和增长新引擎。中国在这一轮竞争中第一次和发达国家几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能否赢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流的能源发展战略。多年来,中国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而且储量十分丰富,很多资源尚未开发。因此,中国应继续坚持立足国内解决能源供给问题的做法,同时加强中国能源的清洁程度,在确保供给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能源开发利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实现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实施以“清洁煤”为主的能源战略,同时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其次,加强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当前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相当低,而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禀赋却很丰富,能源研发投入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中国应将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放在中心位置,组建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对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产业发展和科研攻关计划。抓紧制定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相配套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通过各种行政和市场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确保中国能源外部供应安全资源的有限性与各国能源战略区域向境外转移的特点,意味着国际间的能源资源争夺正在加剧。与过去不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能再靠殖民地的方式掠夺资源。资源与市场的国际化,使各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加强与能源生产国的外交往来,保证能源供应的来源;同时,必须加强能源消费国之间能源合作,形成联盟,增强话语权,抵御能源价格的上涨。资源进出口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资源国之间的战略联盟(如OPEC)的合作以及资源进口国之间的战略联盟(如IEA)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更加微妙。突出体现在国际石油问题上,焦点集中在中东。为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外交成为能源消费国家21世纪以来的外交重点。各国能源战略普遍出现加强国际化的趋势。由于能源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源的市场性质已从一般商品转为重要的战略商品,能源问题已呈现出日益全球化和政治化的趋势。由一国自主的能源发展向境外资源的拓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为避免国家之间对世界有限能源资源的恶性竞争,我国要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将能源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战略因素,强调能源生产大国之间以及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机制,发展多国的能源国际合作。
蓝普节能产业网讯&&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国际能源市场的过度依赖,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不能承受之重,而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安全的能源体系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是未来10年甚至20年完成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能源发展有需求管理和保障供应两方面,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从我国现实出发,需求管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能对需求的合理性进行引导,单纯依靠增加供应无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战略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节能和提升能效是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优先战略中国现在面临过度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北京贷款机构认为,必须寻求一个有效的机制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正面临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提升能源效率是实现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效的改善能够减少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削减燃料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改善消费者福利。同时,相应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减少也可获得巨大的环境保护收益。而且,能效的提高将减少我们对化石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能源安全。首先,改善能效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对能源的需要仍处于上升趋势。2011年英国石油公司(BP)发表的《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认为,未来20年,世界能源消费将增加40%。新兴经济体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2增加到2/3,特别是中国未来20年对能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同时,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多,而石油、天然气和核电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种结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的环境压力较大。有数据显示,中国消耗了全球16%的能源,但却仅创造了全球8%的GDP。用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来支撑中国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将导致对中国和全球来说都不可承受的环境损害,并加剧了能源安全的威胁。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国家能源安全和节约成本,中国需要给予提高能效和节能以优先关注。在很多情况下,这方面的投资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其次,我国总体能效较低,有很大的改善潜力。中国总体能源强度较高,与发达国家差距大。自1991年以来,中国能源强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尽管中国在提高能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强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以2009年各国数据为例,中国能源强度是欧盟27国的3。63倍、欧盟25国的3。71倍、是美国的3。38倍、与日本的差距高达6。54倍。这反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由高投入所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能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中国当前较低的能源效率使其具有巨大的改善潜力,世界上也存在一些很有价值的改善能效的激励机制和经验,中国可从能效改善获得巨大收益。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实施相应措施:第一,实施全方位节能战略,将节能降耗融入各个行业,同时将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来抓。第二,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将调整产业结构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减少产业结构自身能效提高所产生的效率效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中国节能目标。第三,加强技术开发和推广。致力于提升煤炭、油气开采的技术水平、建立高质量的能源运输网络。对于中国现有已开发成熟的技术,要加强其应用水平;对于仍然在研发中的技术,采取重点突破的战略,集中力量将中国现有最迫切需要的技术开发出来,同时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实现中国节能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前进。二、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战略上考虑低碳能源发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灾害频繁的形成与人类过度地消耗化石能源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虽然能源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舒适和便利,但是全球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的趋势不仅对世界能源供应是严峻挑战,而且给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巨大压力。当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很难逆转。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本国能源战略和政策时,已优先考虑环境因素。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强调发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和实现《京都议定书》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能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正越来越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能源战略目标由单纯强调能源供应向3E(Energy,Economy,Environment)方向发展,即向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促进以为代表的低碳产品的发展。要从战略上考虑低碳能源发展。要从现在开始使我国的能源系统向低碳方向转变,必须进一步考虑最有效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费的增加速度和总量,在增加能源供应总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低碳排放的增加速度和数量。要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很有可能提前),必须考虑峰值不可能过高的问题,认真为2030年后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做好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必要准备。三、立足国内,实施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要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全方位的措施,不过度依赖单一的能源形式,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战略的核心是安全、环境和效益。不仅如此,鉴于全球化石能源日趋衰竭、应对全球变暖压力日增,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各国产业升级和率先走出危机的战略制高点和增长新引擎。中国在这一轮竞争中第一次和发达国家几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能否赢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流的能源发展战略。多年来,中国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而且储量十分丰富,很多资源尚未开发。因此,中国应继续坚持立足国内解决能源供给问题的做法,同时加强中国能源的清洁程度,在确保供给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能源开发利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实现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实施以“清洁煤”为主的能源战略,同时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其次,加强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当前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相当低,而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禀赋却很丰富,能源研发投入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中国应将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放在中心位置,组建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对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产业发展和科研攻关计划。抓紧制定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相配套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通过各种行政和市场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确保中国能源外部供应安全资源的有限性与各国能源战略区域向境外转移的特点,意味着国际间的能源资源争夺正在加剧。与过去不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能再靠殖民地的方式掠夺资源。资源与市场的国际化,使各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加强与能源生产国的外交往来,保证能源供应的来源;同时,必须加强能源消费国之间能源合作,形成联盟,增强话语权,抵御能源价格的上涨。资源进出口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资源国之间的战略联盟(如OPEC)的合作以及资源进口国之间的战略联盟(如IEA)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更加微妙。突出体现在国际石油问题上,焦点集中在中东。为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外交成为能源消费国家21世纪以来的外交重点。各国能源战略普遍出现加强国际化的趋势。由于能源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源的市场性质已从一般商品转为重要的战略商品,能源问题已呈现出日益全球化和政治化的趋势。由一国自主的能源发展向境外资源的拓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为避免国家之间对世界有限能源资源的恶性竞争,我国要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将能源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战略因素,强调能源生产大国之间以及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机制,发展多国的能源国际合作。
蓝普节能产业网讯&&随着国家颁布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污水源热泵的大力应用普遍被业界看好。但是通过了解应用及查阅资料,目前首先要认清这一领域所存在的问题,面对机遇,解读政策,总结经验,是目前发展之关键所在。看机会:《“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这一规划的发布,体现了中央对污水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总计4300亿元的投入,将为污水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规划的发布,将对以污水热能作为介质的污水源热泵节能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污水源热泵节能技术将搭上这一政策的快车迈向新的里程。有利点:污水热能,新能源焦点在全球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再生能源利用已然成为了全球热点话题,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了为环保和经济增长的重头戏。根据“十二五城镇水处理与再利用规划”,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这将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相关专家介绍,污水温度适宜稳定,作为热泵的冷、热源,夏天是建筑余热的理想排放处,冬天有大量废热可供采暖。污水不仅可作为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还可避免传统空调冷却塔或冷凝器向街区排热造成的城市热污染。因此,用城市污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目前已得到极大的重视。城市污水热能利用是指把经处理后的污水或未经处理的污水中的热量回收并进行有效利用的一项技术,有明显的节能性、经济性和环保效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了解,从热泵应用的角度看,城市污水又可被分为已处理污水与原生污水两种,它们的水质虽不及自来水,但只要在设备方面采取一点清污措施,应用起来并不困难。然而,由于输送能耗问题,它们只能被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建筑所利用,污水处理厂往往位于建筑物比较稀疏的郊区,且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设施还非常有限,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对污水源热泵的大规模开发。然而,值得高兴的是,《“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范围内的城镇建设污水管网15.9万公里,全部建成后,全国城镇污水管网总长度达到32.7万公里,每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达到15.6公里,大幅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文件还明确了,将努力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积极推动再生水利用。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为污水热泵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思考问题:污水源热泵技术目前状况和应注意的问题1、从已发展状况中吸取经验据了解,污水源热泵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相比,污水源热泵系统投资较少,省却了打井、抽水、回灌等费用,而且避免了回灌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我国污水源热泵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最早的污水源项目建成于2000年。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科研基金资助。在大量人力和资金投入的推动下,我国的污水源热泵发展形式很好,例如直接式污水源热泵机组的推出、防堵技术及防腐与污染换热技术这些发展瓶颈也有了不断的突破。由于技术革新的推动,污水源热泵在我国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有了许多成功的工程实例,如:天津国瑞大厦、天津公馆、北京南站、呼和浩特温馨家园小区源生污水项目、长沙湘江新城、河北省安国市污水处理厂、空港污水处理厂、西青污水处理厂、哈尔滨望江宾馆、定边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的工程应用。2、亟待解决: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目前我国的污水源热泵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科研机构和企业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与调度,全国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自吹自擂”。而且各地方政府重视和扶持力度也大不一样,这导致目前许多已经完成的示范工程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以失败告终。而对于已经完成的工程,也往往缺乏准确翔实的运行能耗测定,能耗指标与节能效果缺乏令人信服的测试数据予以佐证。专家认为,这一混乱时期的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和同行的努力是可以“拨乱反正”的。3、去除浮躁:商业炒作行为的干扰商业炒作行为也在干扰污水源热泵技术的正常发展。一些企业为了尽快占有市场和排挤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不顾科学道理而捏造数据、虚构事实、夸大效果,甚至不惜侵犯知识产权或盗用其它科研单位或专家的名义。在研发方面极少投入,却宣传硕果累累,唯利是图。然而,最终,虚假和恶性的商业炒作是没有商业前途的,只有依靠实事求是的商业道德和雄厚扎实的技术力量才能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用政策:污水源热泵系统项目相关鼓励政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热泵技术的扶持力度,各地相对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财政部、建设部近期联合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五项就是“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北京市补助标准为:再生水源热泵50元/㎡。天津市开发区补助标准为:再生水源热泵50元/㎡重庆市补助标准为:再生水源热泵制冷800元/kw、供热900元/kw各省市申报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补贴。在“十二五城镇水处理与再利用规划”的有利条件下,未来污水能利用潜力将造就的一个巨大的污水源热泵市场,热泵企业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创新,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才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这个大环境下闯出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真正为人类节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蓝普节能产业网讯&&随着国家颁布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污水源热泵的大力应用普遍被业界看好。但是通过了解应用及查阅资料,目前首先要认清这一领域所存在的问题,面对机遇,解读政策,总结经验,是目前发展之关键所在。看机会:《“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这一规划的发布,体现了中央对污水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总计4300亿元的投入,将为污水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规划的发布,将对以污水热能作为介质的污水源热泵节能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污水源热泵节能技术将搭上这一政策的快车迈向新的里程。有利点:污水热能,新能源焦点在全球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再生能源利用已然成为了全球热点话题,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了为环保和经济增长的重头戏。根据“十二五城镇水处理与再利用规划”,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这将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相关专家介绍,污水温度适宜稳定,作为热泵的冷、热源,夏天是建筑余热的理想排放处,冬天有大量废热可供采暖。污水不仅可作为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还可避免传统空调冷却塔或冷凝器向街区排热造成的城市热污染。因此,用城市污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目前已得到极大的重视。城市污水热能利用是指把经处理后的污水或未经处理的污水中的热量回收并进行有效利用的一项技术,有明显的节能性、经济性和环保效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了解,从热泵应用的角度看,城市污水又可被分为已处理污水与原生污水两种,它们的水质虽不及自来水,但只要在设备方面采取一点清污措施,应用起来并不困难。然而,由于输送能耗问题,它们只能被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建筑所利用,污水处理厂往往位于建筑物比较稀疏的郊区,且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设施还非常有限,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对污水源热泵的大规模开发。然而,值得高兴的是,《“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范围内的城镇建设污水管网15.9万公里,全部建成后,全国城镇污水管网总长度达到32.7万公里,每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达到15.6公里,大幅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文件还明确了,将努力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积极推动再生水利用。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为污水热泵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思考问题:污水源热泵技术目前状况和应注意的问题1、从已发展状况中吸取经验据了解,污水源热泵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相比,污水源热泵系统投资较少,省却了打井、抽水、回灌等费用,而且避免了回灌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我国污水源热泵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最早的污水源项目建成于2000年。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科研基金资助。在大量人力和资金投入的推动下,我国的污水源热泵发展形式很好,例如直接式污水源热泵机组的推出、防堵技术及防腐与污染换热技术这些发展瓶颈也有了不断的突破。由于技术革新的推动,污水源热泵在我国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有了许多成功的工程实例,如:天津国瑞大厦、天津公馆、北京南站、呼和浩特温馨家园小区源生污水项目、长沙湘江新城、河北省安国市污水处理厂、空港污水处理厂、西青污水处理厂、哈尔滨望江宾馆、定边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的工程应用。2、亟待解决: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目前我国的污水源热泵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科研机构和企业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与调度,全国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自吹自擂”。而且各地方政府重视和扶持力度也大不一样,这导致目前许多已经完成的示范工程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以失败告终。而对于已经完成的工程,也往往缺乏准确翔实的运行能耗测定,能耗指标与节能效果缺乏令人信服的测试数据予以佐证。专家认为,这一混乱时期的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和同行的努力是可以“拨乱反正”的。3、去除浮躁:商业炒作行为的干扰商业炒作行为也在干扰污水源热泵技术的正常发展。一些企业为了尽快占有市场和排挤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不顾科学道理而捏造数据、虚构事实、夸大效果,甚至不惜侵犯知识产权或盗用其它科研单位或专家的名义。在研发方面极少投入,却宣传硕果累累,唯利是图。然而,最终,虚假和恶性的商业炒作是没有商业前途的,只有依靠实事求是的商业道德和雄厚扎实的技术力量才能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用政策:污水源热泵系统项目相关鼓励政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热泵技术的扶持力度,各地相对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财政部、建设部近期联合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五项就是“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北京市补助标准为:再生水源热泵50元/㎡。天津市开发区补助标准为:再生水源热泵50元/㎡重庆市补助标准为:再生水源热泵制冷800元/kw、供热900元/kw各省市申报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补贴。在“十二五城镇水处理与再利用规划”的有利条件下,未来污水能利用潜力将造就的一个巨大的污水源热泵市场,热泵企业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创新,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才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这个大环境下闯出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真正为人类节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蓝普节能产业网讯&&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疑惑,二十岁的时候我们能够买的起十岁看上的东西,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世界性的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不断下降,可再生能源“贵”的历史也将会留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一段。现在人们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力以及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仅仅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认识的不断提升。本文介绍大规模风力发电厂和百万瓦级光伏电站接连投入运转的美国,其低成本之低很具有冲击性。在日本仍被视为“成本高”在日本,在讨论可再生能源的时候,依然是把成本高作为前提。官方最近一次重新审视发电成本要追溯到2011年举办的成本等检验委员会,发表的时间为同年12月。当时得出的成本水平大体成了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成本的前提。收购价格在发电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了内部收益率(IRR)和系统接入成本。成本委员会的结论显示(2010年版本),每kWh电能的成本,核能为8.9日元(下限),煤炭为9.5日元,LNG为10.7日元,地面风力为9.9~17.3日元,百万光伏为30.1~45.8日元。按照FIT的条件,光伏发电的收购价格虽然从40日元降到了32日元,但其他条件基本未变,成本委员会的估算依然适用。但是,在海外条件好的地方,现在已经出现了价格低得惊人的长期购电协议(PPA:PowerPurchaseAgreement)。以美国1kWh的协议价格为例。风力发电的最低价格为2.5美分,3美分左右的协议在不断涌现。光伏发电也出现了期间25年、价格不到7美分的协议。这已经达到了比火力、核能大规模发电还低,至少也与之齐平的水平。考虑到减税的因素,实际会略高,即使如此,价格依然很低。在风力重镇德克萨斯州,3美分是一般水平在以风力开发量称雄美国的德克萨斯,1kWh3美分左右的PPA已是一般水平,甚至有创2.5美分纪录的例子。即使考虑到联邦政府按照发电量实施的减税措施PTC(ProductTaxCredit),也就是在10年内优惠2.2美分,在最初的10年,价格也仅为5美分左右。考虑到整个协议期,价格还要更低。除了大规模项目的规模效益,这里还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况条件。其设备利用率(容量因子)高达4~5成。这样的成本水平与火力发电相比也具有竞争力。在页岩气革命把天然气价格拉低到历史低点的情况下,3美分左右的成本,再加上3美分的设备相关成本,至少在新投资领域,风力发电具有竞争力。在德克萨斯和中西部,决定建设火力发电反而需要勇气。风车的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再考虑到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和碳价补助,风力发电更是如虎添翼。最近,风力发电采用的技术,很多都能以相同的风速,获得更多的发电量。比方说,在每架风车上安装蓄电池,可相应于风况快速调整叶片角度(间距),通过延长叶片降低发电对风速的要求,以及根据天气预报和电网流量情况,优化控制输出功率的软件技术等。美国是总输出功率高达6100万kW的风力发电大国(截至2013年12月底),而德克萨斯州拥有1240万kW,在全美首屈一指(资料1)。该州计划建设风力发电2200万kW,正在建设的容量超过700万kW.2013年底,该州耗时6年、投资68亿美元建设的输电线全线开通,为设置1850万kW创造了条件。州内现在的风力发电比例达到了10%。从2008年的4.9%,5年内增加到了原来的两倍。巴菲特断定“风力最便宜”如此令人惊讶的低成本不只出现在德克萨斯。在拥有广阔平原的中西部,大型风力发电厂正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为这里风况好,而且系统与东海岸的巨大电力市场相连。奥巴马政府的绿色新政考虑到了这条“风道”。在风道之上,坐落着许多预计要裁员和关闭的汽车、煤炭火力发电企业,风力发电在承接雇用上也成为了众望所归。风车制造属于旋转式的机械产业,相关设备将供应给发电公司。稀世罕有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断定“风力发电最便宜”。2013年12月,巴菲特执掌的能源开发公司“中美能源公司”(MidAmericanEnergy)与西门子签订了10亿美元的风力发电设备采购协议。而在此之前,巴菲特曾明言要在爱荷华州投资20亿美元进行风力开发,至此,其中的2分之1已经兑现。该州州长布兰斯塔德称赞这次的风力项目是“爱荷华州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活动”。而且,西门子的风车工厂地处该州,还有望起到拉动就业的效果。巴菲特高度评价风力的成本竞争力,认为风力是取代老化的煤炭火力的最佳选择。而投资风力的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也在2013年11月举办的研讨会上,高度评价了风力发电在中西部地区的成本竞争力。在当地不乏设备利用率超过50%的项目,其长期协议单价有望达到2.5美分。奥斯汀市的光伏发电步入新阶段德克萨斯州州府奥斯汀市有民营电力公司“奥斯汀能源”(AustinEnergy)。该公司铸就了光伏发电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该公司将在25年中,以1kWh低于5美分的价格向SunEdison购买15万kW的光伏电力。对于这一交易,在3月7日的《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AustinAmerican-Statesman)报道后,3月10日的GreentechMedia也作了跟进。下面,笔者基于二者的报道,结合自己的感想,介绍该交易的情况。奥斯汀市为应对气候变暖及稳定采购低成本电源,提出了大幅扩增可再生能源采购的目标。到2016年,要把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35%。现在,以风力为中心,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25%。该市已经签订了85万kW的风力发电购买协议。除此之外,该市还制定了在2020年之前,使光伏发电的使用量达到20万kW的目标,光伏发电活跃的舞台今后将越来越多。采用风力的一个目的是替代煤炭火力,而光伏发电更大意义上则是确保峰值功率。现在,该市的电力需求不断增大,高峰时的系统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大。略低于5美分的价格水平并非是一时性的。响应奥斯汀市征集的企业有30家左右,其中大多数与SunEdison相比毫不逊色。也就是说,SunEdison并不是冒着亏本的风险提出这样条件的。条件中包含了联邦政府的免税措施。光伏发电的代表性援助措施中有一项是30%的投资减税(ITC:InvestmentTaxCredit),一般都会利用。另外,还可以选择在10年内享受2.2美分/kWh优惠的PTC.ITC适用的项目费用有限,不同项目的适用范围各异。适用范围是总项目费用的80%时,去掉补助的成本为6.6美分。而选择PTC的话,成本约为5.6美分。能够实现低成本的理由成本为何这么低?这里面当然有光伏发电系统成本降低的原因,作为买方的奥斯汀能源也是一大因素。该公司的财务内容严谨详实,评级也比较高。能够享受大规模协议的规模效益。协议在最初预定的5万kW的基础上追加10万kW,共计15万kW.交易相关者指出,规模效益在削减财务费用方面特别有效。一般来说,金融机构会策划出整合风险评估与减税等政策支援的金融商品。随着光伏发电项目相关数据的累积,风险评估变得容易,如果规模够大,审查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要想让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本降低,压缩财务成本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因为在超长期协议中,财务成本所占的比例会增大。另外,为了避免在与其他地区的采购竞争中处于劣势,奥斯汀市公布了每种电源的的采购条件,也就是采购成本的范围(资料2)。风力为2.8~5.5美分,光伏发电为4.5~5.5美分,木质生物质为9~16美分,天然气为7美分,煤炭为10美分,核能为13美分。其中,可再生能源是长期协议价格,而火力和核能可认为是参考了电力交易市场的采购价格。在夏季,因为市场价格飙升,所以均价较高。采取夏季峰值对策的诱因也会提高。这时,适合峰值的光伏发电和消费错峰将发挥出效果。光伏发电的价格如今已经降低到了2009年的1/3左右。奥斯汀市以30年的平均成本来作判断。此时,到20年后,燃料成本为零的可再生能源完成了折旧,优势还将更大。德克萨斯州的电力系统是独立的,因此该州的能源环境可产生影响。虽说其风力、光伏发电的条件在美国国内都算很好,但因是电力自由化的先进州,一级市场发达,所以剩余电力并不算多。总而言之,是市场原理在发挥作用。纵观整个德克萨斯州,供应的扩大没能赶上需求的不断增长,丰富的光伏发电除了用于峰值之外,其发电量也开始受到期待。在该州,光伏发电的规模今后无疑还会越来越大。日照时间长、适用面积辽阔的德克萨斯也有其独有的优势。如上所述,德克萨斯风力发电的建设量一骑绝尘,占到了全美的20%,而光伏发电虽然潜力巨大,但其占比却不太显眼(2013年度的累计排名名列第八)。该州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开端,是2013年12月在圣安东尼奥市内开发的4万kW光伏电站。在该处建设的容量最终将达到40万kW.奥斯汀这一可以称之为史无前例的协议,将会对德克萨斯州的电力采购思路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一太阳能的协议价格两年减半在奥斯汀市的采购案之前,最便宜的协议应该是第一太阳能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帕索电力(ElPasoElectric)签订的协议:输出功率为5万kW,期限为25年,价格为5.79美分/kWh.在2013年1月公开后,因为价格破天荒地跌破了6美分而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适用该价格的发电站是第一太阳能从2011年开始开发的MachoSpringsSolarProject,与之前投入运营的两个项目相比,价格不到后者的1/2(两个项目的价格高于12美分)。但是,其成本除了联邦政府的ITC,还包含了地方府提供的PTC.与之相比,奥斯汀的5美分虽然不包括地方政府的PTC,但推测该项目满足该业务的采纳条件,因此其价格还要更低。<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1月是美国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宣布辞职的时候。朱棣文在最后一封信中,回顾了任期内的点点滴滴,最先提到的便是光伏发电的成果。前能源部长朱棣文引以为傲的成果信中写道:2011年开始的太阳能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发电站规模的项目的建设费用降低到1美元/瓦以下,使生命周期的能源成本(LCOE:LevelizedCostofEnergy)降低到1kWh6美分以下。这一水平低于煤炭和燃气,与页岩气相同。产业界最初是半信半疑,直到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第一太阳能经营的业务,是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化合物半导体碲化镉制造薄膜模块,该公司长年致力于压缩成本、提高效率等计划,享有上佳的口碑。但是,随着中国制造商推行量产战略,供需平衡被打破,模块的价格大幅下跌,受此影响,该公司的股价也出现了暴跌。面对这样的局面,该公司积极采取行动,向下游拓展业务范围,特别是发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在扩大收益机会的同时,第一时间推行了压缩总体成本的业务模式。其效果已经显现。随着系统成本的稳步下降,该公司的收益开始回升,一落千丈的股价也已经回暖(资料3)。与第一太阳能的新墨西哥业务相比,前面提到的奥斯汀的事例成本更低,在其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除此之外,低成本的协议还有许多。2013年底,有报道称,科罗拉多州的实力派电力公司ExcelEnergy签订了低于6美分的协议。另外,在起步较晚的东海岸,光伏发电也在逐渐普及。北卡罗来纳州最近出现了低于7美分的PPA,由此可见,建设低成本光伏电站的潮流已经扩大到了美国全国。此文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骤降、正在逐渐巩固主要电源地位的情况。在今后,随着屋顶光伏发电的激增,光伏发电预计还将继续快速增加。不只是美国,至少对于最近的项目,成本高将不再是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前提条件。但是,会因天气变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究竟能够普及到怎样的程度?按照过去的常识,受到系统的限制,可再生能源在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将很难继续普及,成本也将居高不下。最近,IEA和欧美正在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其中也出现了“不用增加太多的成本,也能使可再生能源得到广泛普及”论调。
蓝普节能产业网讯&&煤炭一直都是我们现在人类生活中必要的燃料之一,对于煤炭的使用情况,虽然随着节能环保低碳等口号的不断提出,但是,对于其的改造计划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煤炭贸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当前煤炭市场复苏给整个行业带来些许希望,但在抑制产能过剩毫无起色的背景下,煤炭价格今年仍将低位弱势运行,煤炭市场将持续低迷,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促进了煤炭企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2014年,将有哪些大事影响煤炭市场,以下进行简要展望。行业相关政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煤炭贸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当前煤炭市场复苏给整个行业带来些许希望,但在抑制产能过剩毫无起色的背景下,煤炭价格今年仍将低位弱势运行,煤炭市场将持续低迷,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促进了煤炭企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2014年,将有哪些大事影响煤炭市场,以下进行简要展望。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煤炭市场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1.行业相关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在2013年煤炭市场化取得显著进展的情况下,2014年煤炭行业相关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税征收方式改革有望启动。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快速转变,煤炭资源税改革时机相对成熟。但此时有关方面又担心资源税改增加煤企负担,因此,即便早已箭在弦上却迟迟不发。2013年11月国办下发的《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年底前,要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并落实到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在清理整顿涉煤收费基金的同时,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从各方面消息来看,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已经势在必行,2014年实施从价计征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在煤价处于低位时推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比较容易,但目前煤炭行业低迷,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开始亏损,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对一些煤炭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山西、内蒙古这两个产煤大省来看,目前吨煤附加的各种税费基金都在100元以上,如果实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吨煤附加费用可能再增加5元至10元,这将进一步增加煤炭生产成本。根据粗略统计,如果清理相关收费能够切实得到落实,2014年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来说影响不会太大。但是,2014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恐怕会下降,受此影响,煤炭等产业的产能过剩会更加严重,煤炭企业面临的将是更加艰难的处境。不难看出,中央政策方向是一边清理收费基金,一边推进资源税改,促进资源税改革平稳过渡。商品煤质量国家标准或将出台。今年5月份,有关部门曾拿出《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但由于存在限制煤炭进口之嫌,遭到用煤企业和贸易商激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目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研究《中国商品煤质量评价指南》,相信在2014年还会有相应的限制劣质煤使用的政策出台。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大气环境快速恶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而燃煤被一致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被认为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之一。9月份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提出“禁止进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质量管理办法。”11月份发布的《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再次提出“按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研究制订商品煤质量国家标准。”另外,由于雾霾已经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大气环境引发的关注日益升温,新一年,碳税和环境税或将再度引发各界热议,其启动实施步伐也将加快。2.煤炭需求或微增长<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下半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煤炭需求也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仍将是决定煤炭需求的基础。预计2014年GDP增速将继续保持在7.5%左右。一方面经济增速难以明显提升。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仍处于调整阶段,短期内消费难以实现大幅增长,出口增速再度回升难度较大,而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速同样乏力。另一方面,宏观政策将努力保障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为了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保持稳定,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重点工程项目政策支持力度,最终促使经济增速保持在一个各方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因此,从经济发展形势来看,2014年煤炭需求具备继续小幅增长的基础。通过对20多年来下游产品产量增速与GDP增速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目前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对2014年主要煤炭下游产品产量增速做出以下预测:预测发电量增速处于5-7%的概率较大,粗钢产量增速处于6-8%的概率较大,水泥产量增速处于7-9%的概率较大,合成氨产量增速处于3-5%的概率较大。火电发电量及发电耗煤方面,受2013年水电出力受阻和水电装机快速增长两方面因素影响,2014年水电出力大幅提高的可能性较大,再加上核电、风电、光伏等其他电源装机快速增长以及各地纷纷加大控煤力度,如果总发电量增长5-7%,火电发电量增幅很可能不足3%,发电耗煤增加量可能不足5000万吨。其他行业用煤方面,受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加大,单位能耗不断下降,预计这些行业煤炭需求增幅将普遍低于产品产量增幅。3.煤炭运输瓶颈犹在中国的煤炭资源和生产力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特别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地区,而煤炭需求旺盛的地区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这也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在煤炭市场“黄金十年“中,铁路运费上涨带来的煤炭成本增加主要由下游用户承担,但随着煤炭产能的大量释放和进口煤的逐年增多,煤炭市场逐渐呈现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据来自太原路局的消息,2013年,大秦线约完成发运量4.452亿吨,同比增长2000万吨,按4.5亿吨计划亏480万吨。据铁路部门的计划,2014年,大秦线运量目标锁定在4.6亿吨,比2013年实际完成数增运1480万吨,比2013年计划4.5亿吨增加1000万吨。在下游煤炭需求持续增长,北方运煤码头运能增加的情况下,大秦线运输能力明显不足,铁路瓶颈再次显现。环渤海港口运量提高受制于铁路运输和下游需求。2013年,电力企业的刚性需求仍然支撑了沿海地区煤炭需求总量,保证了北方运煤港口煤炭吞吐量将同比增长4500万吨左右。2014年,在需求增量不大、铁路瓶颈仍在的情况下,环渤海各港口之间对有限货源、运力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2015年蒙冀铁路正式通车前,环渤海港口的运输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秦皇岛港、唐山港仍主要依靠大秦线供应煤炭。<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大秦线新增能力太少,且迁曹线曹北-曹西段的复线建设和滦南-京唐港段机头机车调配问题将分别制约曹妃甸港和京唐港的运输增量,因此,大秦线新增货源向唐山港方向分流的数量有限。此外,华中和华南的几条煤运通道预计今年9月份才能通车,因此今年有效铁路运能增长尚不大。据分析,铁路运输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将有助于建立公开透明的铁路运力交易市场,健全运力监管,减少铁路运输中的寻租行为,从而减少煤炭流通成本,使原来隐性的寻租费用变成显性的价格传导,煤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推动煤炭市场化改革。总体来说,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对煤炭行业是利弊共存,但利大于弊。综合分析,2014年,北方港口能力增速高于下游煤炭需求增速,码头能力释放较铁路运能略显超前。而内外贸煤炭价格差成为决定北方煤炭发运港口发运数量增幅的关键因素。在铁路运量难以满足用户要求,以及国内煤炭价格略高的情况下,用户纷纷将新增需求瞄准进口煤炭,大量增加进口,以遏制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并补充货源的不足。随着煤炭进口数量超常增长,进口煤炭的流向和消费布局从以前的两广地区,向北扩展到上海、山东、东北,向西进入华中地区湖南、湖北、四川及安徽。进口煤用户也有贸易商扩展到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等。2014年,进口煤冲击不仅影响沿海地区,而且华中地区煤炭市场影响较大。通过内外煤并举,增加进口渠道等方式,满足用户的用煤需求,预计华东、华南地区用煤不会紧张。4.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特征明显<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或将超过3.2亿吨,同比增幅约为11%。自从2009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连续5年实现大幅或较大幅度增长,年增幅分别为225%、39.3%、20.4%、29.7%和10.9%。毫无疑问,我国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我国国内煤炭市场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正因为国内外煤炭市场的关联度不断提高,日趋一体化,2014年我国煤炭进口既难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也不大可能出现明显下降。我国煤炭进口难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由于煤价快速下滑,而国际海运费出现恢复性上涨,部分远距离的海运煤炭竞争力明显下降;其次,由于2012年以来国内外煤价持续下滑,全球煤炭行业投资普遍降温,新增产能增长放缓;再次,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煤炭进口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因此,综合来看,如果2014年国内外煤价不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我国煤炭进口量很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事实上,即便国内外煤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我国煤炭产能会很快释放,从而填补需求缺口,煤炭进口量也还是难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另一方面,我国煤炭进口也不大可能显著下降。在国内煤价经过快速反弹之后,到了2013年年底,国内外煤市已经重新趋于平衡。作为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如果中国煤炭进口量显著下降,其结果必是国内煤价回升,国际煤价将进一步回落,最终受价差影响,我国煤炭进口还是会再度回升。从下游用户进口煤实际需求情况来看,我国沿海地区对进口煤已经有了一定依赖,部分进口煤已经成为刚性需求,与此同时,国内用煤大户还在不断将更多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做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机会合适的情况下,增加煤炭进口。另外,我国煤炭进口市场竞争度较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只要国内外存在价差,我国煤炭进口就会持续。<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由于国内煤炭市场长时间弱势运行,再加上煤炭进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很长时间内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普遍不高,煤炭企业销售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纷纷停产、减产,煤炭产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2013年三季度煤价整体出现恢复性上涨之后,煤炭企业的盈利状况得到改善,停产、减产企业恢复生产的积极性快速提高。进入2014年,随着煤炭需求继续小幅回升,如果煤炭进口不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下游用煤企业对国内煤炭的采购需求势必会逐步增加。在既有煤炭产能充足的情况下,国内原煤产量势必会逐步回升。另外,除了既有产能之外,还有新增煤炭产能等待产量释放。2011年之前,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速长期保持在20%以上,即便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急剧降温,2012年和月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仍然分别增长了7.7%和1.1%。而煤炭行业投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型煤炭企业的新建矿井,另一方面则是大型煤炭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小煤炭企业之后,进行的扩能和技改投资。在价格出现回升的情况下,随着需求小幅增加,预计2014年新增产能产量释放将会加快。综合来看,2014年国内煤炭产能仍然较为充足,随着煤价回升和需求形势进一步好转,煤炭产能将进一步得到释放,煤炭产量将逐步回升。5.煤炭价格将呈牛皮震荡走势<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伊始,国内动力煤市场便以“跌势”开局。日前,神华集团公布的最新报价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季度长协价格为590元/吨,月度长协煤和现货价格均为614元/吨。其中,现货价格较前一期下跌了17元/吨,跌幅达2.69%。据悉,虽然目前中煤集团的煤电合同谈判还未展开,但也给出了一月份长协价。其中,5500大卡动力煤FOB秦皇岛港报价为590元/吨,较上周现货市场报价低41元/吨,跌幅达6.49%。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大集团给出的长协煤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给市场造成了强烈的下跌预期。此轮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主要是由于煤电订货会结束,大型煤企人为制造的峰值效应也逐渐淡出,导致煤价重新回归市场。煤炭行业专家指出,动力煤龙头企业神华、中煤拟采用月度调整的模式,计价基准将参照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月度均价,对煤炭价格将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避免出现2013年暴涨暴跌的局面。相对于近几年煤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大力推进,电力体制的改革显得相对滞后,然而随着煤炭市场结构性过剩的出现,电力改革滞后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也有专家认为,电价下调在理论上成立,但2014年年初,按照煤电联动机制下调电价的可能性不大。这主要是由于2013年9月,上网电价已经进行过调整,再度下调势必引起火电企业的不满。同时,当前在全国治理雾霾的环保压力下,电厂在脱硫脱硝方面的投入将会大幅增加,煤电联动很可能让道环保。在煤电联动机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将通过更多使用进口煤等方法进一步降低煤炭使用成本,在国内外煤炭市场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国内煤炭市场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同时,煤炭价格的下跌,使得很多中小型煤矿停产减产,在2013年5月份开始,鄂尔多斯地区煤矿出现大面积停产、减产,并且持续到现在仍有很多煤矿未复产;煤炭价格的下跌,也挤出很多煤炭贸易商,减少煤炭物流中间环节,更多资源涌向大型企业。<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年煤炭需求有望继续小幅增长,但由于国内煤炭产能较为充足,煤炭价格很难再现持续上涨。受需求季节性变化、煤炭行业相关政策调整、节能环保力度的加大以及国内外煤市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2014年国内煤价有望整体呈现震荡走势。将进一步完善在2013年煤炭市场化取得显著进展的情况下,2014年煤炭行业相关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税征收方式改革有望启动。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快速转变,煤炭资源税改革时机相对成熟。但此时有关方面又担心资源税改增加煤企负担,因此,即便早已箭在弦上却迟迟不发。2013年11月国办下发的《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年底前,要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并落实到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在清理整顿涉煤收费基金的同时,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从各方面消息来看,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已经势在必行,2014年实施从价计征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在煤价处于低位时推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比较容易,但目前煤炭行业低迷,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开始亏损,煤炭资源税从价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调节能解决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