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黑山阻击战战碑文内容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万历12年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58: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辽宁黑山县胡家镇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烈士陵园
我的图书馆
辽宁黑山县胡家镇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烈士陵园
辽宁黑山县胡家镇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烈士陵园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唐代李华的一纸《吊古战场文》,似乎道尽了古战场留给后人的悲凉和壮阔。
胡家镇烈士陵园纪念碑
宋汉臣老人追思胡家窝铺阻击战烈士
  历史回放
  日凌晨3时许,敌人二O七师三旅在重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向胡家窝铺134高地发起猛烈进攻。我骑兵一师一团面对五六倍于我方兵力的国民党部队勇猛抗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坚守阵地7个小时,毙伤敌人数百名,65名将士英勇牺牲。
  英雄星座
  英勇善战的内蒙古骑兵师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活跃着一支以蒙古族为主的内蒙古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于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同国民党军争夺东北的一系列战役、战斗,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长王海山、政委胡昭衡)在辽沈战役中纵横辽西,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陵园凭吊
  碑文的记述
  胡家窝铺阻击战是黑山阻击战的序幕,那场战斗中敌我双方争夺的134高地就是现在的黑山县胡家镇西山。  在胡家镇西山的西面山坡上,有一座烈士陵园,胡家窝铺阻击战中壮烈牺牲的65位英雄,就安葬在这里。陵园坐东朝西,大门两侧柱子上有“功昭日月,气壮山河”八个大字,并不宏伟高大的纪念碑正面镌刻“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后面碑文记载着烈士的壮举:  辽沈战役期间,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奉东北野战军首长命令,在第十纵队指挥下,于日占领胡家窝铺134高地,击退国民党骑兵第三旅的进攻,掩护主力部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展开。  23日凌晨3时,国民党西进兵团以一个旅的兵力,在重炮和飞机掩护下,向我134高地一线发起猛烈进攻。骑兵一师的指战员依托简陋的工事,顽强抗击,用密集的火力和集束手榴弹,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坚守在主阵地上的一团二连,在阵地大都被摧毁,在子弹、手榴弹全部打光的情况下,与成连成营包围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为永远铭记骑兵一师全体指战员在黑山阻击战中的丰功伟绩,悼念将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的先烈,特在战斗的旧址上修建这座烈士陵园,并立此碑。  纪念碑后身,就是一座座坟茔,为内蒙古骑兵一师一团二连指战员埋骨之所。  置身这座陵园,寂寥空旷之中仿佛有一种力量令记者灵魂为之震颤。放眼西山,平静而平和。63年前的厮杀、肉搏覆以安宁祥和的气氛,先烈们为之奋战的不就是这种和平吗?
  阻击战
  在黑山阻击战纪念馆里,记者求证史料,理清胡家窝铺阻击战的前因后果。  1948年,经过解放军夏、秋、冬季攻势后,东北战场敌军据守于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地区,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犹豫观望、矛盾重重的状态。  在这一大战役发起前,内蒙古骑兵师为保障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休整,奉命对盘踞在沈阳外围新民一带的敌军实行封锁、围困。  ……  日16时,廖耀湘兵团主力侵占新立屯,并继续向黑山方向搜索前进。东野第十纵队指挥的骑一师一团、二团和师直属连队全部投入阻击廖耀湘兵团的作战行动。  胡家窝铺阵地位于辽西交通要道口,是敌人进攻黑山、大虎山一线阵地的必经之地。骑一师二团于21日夜进抵胡家窝铺,当即修筑工事。22日下午,敌骑兵200余人由孙家窝棚以战斗队形向我军阵地前进。待敌接近后,骑一师突然出击,猛砍猛冲。追至天黑,共毙、伤、俘敌100余人。  10月23日晨3时许,黑山阻击战的序幕胡家窝铺阻击战正式打响。敌二○七师三旅在重炮和飞机掩护下,向内蒙古骑兵第一师二团胡家窝铺防御阵地134高地发起猛烈进攻。骑兵部队指战员依托简单工事,勇猛果敢地顽强抗击,以密集枪弹和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直至进行白刃格斗。一团团长平安负伤仍坚持指挥,二连连长布和吉雅重伤不下火线,带领全连坚守阵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就这样,二团指战员坚守阵地,顽强拼搏7个小时以上,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后,于中午奉命撤出阵地,转移到大虎山一带继续布防。  胡家窝铺阻击为黑山、大虎山阻击战赢得了时间。  1993年,黑山县人民政府在134高地旧址建烈士陵园,立碑永志。
  63年后的追忆
  宋汉臣老人的家就在胡家窝铺村,年少时是村里儿童团长,与小英雄张德新相识。记者陪同老人凭吊张德新之后,又一起给牺牲在胡家窝铺阻击战中的65位烈士上坟。一瓶老白干、一盒点燃的香烟,奠仪虽简,敬意很浓。  “我经常来这里,有时候一坐就是半天。人老了,总爱想过去的事,看看张德新老伙伴,看看这些不认识的英雄。我叫不上来他们的名字,那两排坟埋的是战士,台上那两座坟,里面埋的是军官。”  宋汉臣老人说,辽沈战役从日开始发动,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锦州等地,蒋介石急调廖耀湘指挥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被我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黑山、大虎山在辽河与医巫闾山山脉之间的走廊地带,是由沈阳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黑山、大虎山像两扇铁门,开则南北畅通,关则人车堵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廖耀湘想突破黑山和大虎山,我军全力阻击,双方短兵相接,第一场恶战就在胡家窝铺打的。  “当年国民党军队占据胡家窝铺,在西山顶上架了3门榴弹炮,还加派了重兵。内蒙古骑兵一师奉命打援,胡家窝铺正是他们重点防御的战略要地,134高地也就是西山是他们必争之地。那仗打得太惨烈了,敌军飞机都出动了,我们老百姓猫在家里,不敢出门,枪炮声惊天动地。打黑山阻击战的时候,更激烈,下弯子老百姓给前线送弹药、送吃的、救伤员,死不少老百姓啊。”  宋汉臣老人对那场战役知道得很多很多,讲述起来却很简略,只说“太惨了,不愿回忆”。
  写进东北解放战争史
  胡家窝铺,弹丸之地,在地图上看不见标记,在辽沈战役中却是了不起的地方,在不到一个星期时间,敌我双方在这个弹丸之地打了两仗,都可圈可点。日,胡家窝铺阻击战,骑一师给廖耀湘兵团迎头痛击,10月26日,我军3纵7师21团3营又在胡家窝铺端了廖耀湘的指挥部。毕业于黄埔6期骑兵科的廖耀湘,在小小的胡家窝铺走了麦城。  李宗贤,沈阳市第一八三中学教师,他的老家距胡家窝铺8里路。他告诉记者,胡家窝铺有两座山,名叫双凤山,102国道从两山中间穿过,南边那座山就是胡家窝铺阻击战主战场134高地,当年廖耀湘的指挥部就设在北边那座山下的一个地主大院里。那时候战场都打乱套了,一队解放军打到北边山下,误打误撞干掉了廖耀湘的指挥部。现廖耀湘指挥部旧址还有一块碑,简要记载那段传奇。  宋汉臣老人说,廖耀湘一世英雄,栽在胡家窝铺这地方。先是134高地阻击战,让内蒙古骑兵打够呛,后来又让我军把指挥部给端了,廖耀湘就不会玩了。电影《大决战》第一个片子《辽沈战役》就有那一段。一小股部队穿插敌人后方,打掉廖耀湘的指挥部,战斗就发生在胡家窝铺北山下。  “东野指挥部的指示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这样一来,战场上就热闹了,没有前后方、一线二线,就为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我军大胆穿插、渗透、分割。日凌晨,3纵7师21团3营冲进胡家窝铺,看见山坡下面的7间大瓦房,灯火辉煌,扯了不少天线,断定此处必有大鱼,于是居高临下猛扔手榴弹,哪知道这就是廖耀湘的指挥部啊。我军炸毁廖兵团指挥部的通讯器材,廖兵团顿时陷入混乱。在与廖兵团警卫部队的惨烈交战中,捣毁廖耀湘指挥部的3营指战员几乎全部牺牲。”  胡家窝铺战斗引起了中外军事专家的高度重视,有西方专家称:“这是‘上帝之手’为东野部队送来的‘神来之笔’。”事实证明,此战至少缩短了战争时间,加快了廖耀湘兵团覆灭的进度。  指挥部完蛋了,廖耀湘急得在电台中用明语呼叫:“部队到二道岗子集合!”我军通过监听掌握了廖兵团的行动计划和路线,迅速有效地采取了措施,使敌人很快陷入了溃不成军的境地。当年10月26日到28日,廖耀湘的10多万人全部被歼灭,无一漏网。
  谛听旧战场
  站在胡家窝铺阻击战134高地遗址上,天风浩荡,枯草瑟瑟,有如英灵絮语。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无法体验战场上非生即死的血刃之争。63年前这里有旗帜升起,有旗帜倒下,无数战士倒下时划出优美的弧线,每一朵弧线上方,都绽放一朵美丽的血花。冬日黎明的薄幕里,战争的声音就在耳边起伏,战马嘶鸣,刀枪怒吼,还有身躯轰然倒下时大地的震撼。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胡家窝铺,就这样走进了东北解放战争史。长眠在烈士陵园里65座坟茔中的英雄,绽放在史册里,永生在我们心里。  记者忽然想起这样几句话:“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不要忘记历史啊!”
责任编辑:王聪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介绍_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简介_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旅游指南 - 爱程旅游网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旅游
您当前所在位置: &
&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介绍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介绍
&&& 黑山阻击战是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的关键一战。这段历史随着有关书籍的问世逐渐变成了一种文化,浸润于黑山人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印记之中。为缅怀在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中壮烈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黑山人民于1948年11月,在黑山县城北部的石龙岗上,修建了黑山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 黑山烈士陵园大门
&&& 陵园座北朝南,东西南北各长180米呈正方形。陵园地势高旷轩敞,环境宁静幽雅,占地面积32224平方米。东、西、北三面为砖石结构的围墙,高约2.5米。陵园南面是透视铁制栅栏,园外行人可见陵园概貌。围墙内环植30米宽的槐树林带,苍翠蓊郁,夏季花开似雪,香飘十里,既美化了环境,又具防风之功能。&&& 整个陵园由墓群、纪念塔、纪念馆三大部分组成。走进大门便是水泥方砖装铺的6米宽甬道,甬道两侧是修剪得十分整齐的灌木树墙,树墙外是错落有序的12个大花坛,每到春天,群芳吐艳,百卉争妍。花坛东侧有一座假山,堆岩叠石,峥嵘陡峭,并有双龙盘曲山腰;花坛以北,东西各有一座4柱6脊拱角飞檐凉亭,古香古色,内有石桌石凳,益显其环境之静穆。花坛西部是陵园管理处的办公室及花窖等。
&&& 花坛的东面是“黑山阻击战纪念馆”,1986年8月开始修建,1987年12月落成。纪念馆座东面西,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200人参观。展览的主要内容是:黑山阻击战的战斗过程;黑山阻击占中当地人民奋勇支前的英雄事迹;黑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还有部分战事当时部队用过的战旗、枪、炮和支前民工用过的担架等实物。2004年末,黑山阻击战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之一。&&&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 走出展览厅,沿甬道向北登上十步台阶后,一座13.5米高的“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塔”威严屹立。塔的顶部镶嵌着一颗晶莹夺目的五角红星,塔身正面阴刻楷书“黑山阻击战烈士纪念塔”10个大字;背刻罗荣恒元帅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东西两侧是构图新颖的10个花坛,每侧5个,相互对称,花坛以外是苍松翠柏,纵横成行,塔、花、树相互映视十分和谐。&&& 黑山阻击战纪念塔
&&& 纪念塔北侧为烈士墓群。墓群建在一个50米见方的园中园之中,由一道青砖砌筑的2米高花墙围绕,只留一个正门。墓群由一座高大的园形公墓和一座将军单墓,6座营职以上指挥员单墓组成,共安葬751具革命烈士忠骨。将军墓修于1998年,当年指挥黑山阻击战的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28师师长、前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贺庆积将军的部分骨灰安葬在这里。墓群前竖立着四座大理石纪念碑,前一后三。前面较大的纪念碑正面刻着悼念烈士和歌颂其生前光辉业绩的碑文,背面刻有记述陵园几经修建的文字;背面稍小的三个纪念碑上铭刻着751名烈士名录。&&& 烈士墓群
&&& 整个陵园,苍松翠柏,树木成阴。这里每年都有4万多人次前来陵园祭扫烈士英灵。每逢清明节和节假日,前来瞻仰凭吊者,人流如云。清晨,鸟语花香,绿树婆娑,清静悠然,成为黑山县城的一大景观。
黑山阻击战概述&&& 1948年10月中旬,锦州、长春先后解放。国民党廖耀湘“西进兵团”的12个师,奉蒋介石之命,企图首先夺取黑山,继而打通锦州向关内撤退的通道。为防止其“西进”增援锦州,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十纵和第一纵队三师,骑兵一师奉命于大虎山、黑山一线预先设防,进行阻击。第十纵队二十八师担负“101”高地阻击任务。&&& 黑山和大虎山是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其西侧是医巫闾山,东侧是大片沼泽地。在东起辽河,西至大凌河绵延百公里的狭长地带,不适于大兵团行动。而黑山、大虎山及其附近又是小丘陵的地形,其中仅有2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成为兵家进攻行动的必经之路,因而“101”高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八十四团二营和一个警卫连的全体指战员,在梁兴初司令员和二十八师师长贺庆积的指挥下,于日在此阵地,与从沈阳西进的廖耀湘兵团,展开异常激烈的战斗。如果廖耀湘“西进兵团”控制该地,进可取黑山城,守可掩护主力向南经营口撤退。因此,争夺“101”高地则成为敌对双方争战的焦点。&&& 10月23日,战斗打响。廖耀湘“西进兵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曾先后4次向“101高地”发起大规模的猛烈进攻,24日8时,国民党党化部队青年军第二零七师第三旅以3个营的兵力向九二高地、石头山、“101”高地发起冲击。“101”高地首当其冲,成为争夺最重要的焦点。解放军战士在凛冽的寒风中,身穿单衣,英勇抗击,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鏖战,“101”高地削去2米,阵地曾两度失而复得。然而二十八师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意志,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迎来了主力部队全歼谬耀湘兵团的重大胜利。
爱程旅游网 [闽ICP备号] 招聘邮箱: QQ群:(中国旅游同业超级群)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947号官邸大厦C栋239室(火车站假日商城斜对面,双涵路口站)电话:189- 传真: 客服QQ: 客服邮箱:黑山文字新闻
& &&&&&&&&&&&&&&&&&&&&&&&&&&&&&&&&&&&&&&&&
县北关实验学校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录入时间:
&&& 清明前夕,团县委组织县北关实验学校全校师生来到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祭扫仪式,祭拜烈士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 在庄严的烈士纪念碑前,少先队员们唱起了少先队队歌,并向庄严的纪念碑敬献花圈,共青团员还重温了入团誓词,感受着历史长河记载的英雄事迹。活动中,师生们朗诵碑文,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重温黑山阻击战战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活动中,全体学生绕着烈士陵墓缓缓行走一圈,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白花,表达自己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 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过一个文明健康、内涵丰富的清明节,树立黑山青年的良好形象,黑山团县委和北关校共同组织这次活动,以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生命意义和新时代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无私无畏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奋发进取,为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家乡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
&&&&&&&&&&&&&&&&&&&&&&&&&&&&&&&&&&&&&&&&&&&&&&&&&&&&&&&&&&&&&&&&&& &(王睿 报道)《黑山县志?续志》文化旅游部分(-)第二编 第一节:自然风光自然风光莲 花 湖 景 区莲花湖,俗称莲花泡。位于县城东 30 公里的姜屯镇东北土城子村东, 为绕阳河的天然泄洪区。 莲花湖历史悠久, 较早的记载见于宋代许元宗的 《奉 使行程录》 : “自显州九十里至兔儿涡,六十里至粮渔务,务基依水际,居民 数十家,环绕弥望皆莲花” 。指的就是今日的莲花湖。粮渔务即在今日的土 城子村附近。莲花湖水盛之时弥漫无际,最大面积曾达到 16 平方公里,长 8 公里,宽 2、3 公里不等,深达 3 米余。每逢 7、8 月间,莲花茂盛,错杂丛 翠。观花、捕鱼、网蟹、钓玩者往来于此。千余年来,莲花湖已经形成了天 然的生态水系。 建国以后,莲花湖遭到了两次人为的破坏,致使这一千年水泊再也不能 恢复往日之旧貌了。第一次是大跃进期间,人们为了挖取河泥为肥,竟将莲 花湖水排放一空,不仅使莲花湖变成了一个枯塘,而且致使藕根禁毁。第二 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盲目兴修水利,再次排 放湖水灌溉农田,并迫使绕阳河水改道,断其上游水源,致使莲花湖从此变 成了一洼死水潭,由真正意义的湖泊变成了一块季节性湿地,从此失去了往 日天然水乡的美丽景色。 经过了十余年雨水的积存和莲花湖生态的自然修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莲花湖虽然面积大幅度减少,但仍可达 1000 余亩,号称“千亩莲花湖” 。 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莲花满湖开放,景色宜人。 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对莲花湖的认识也有个转变的过程,从出租湖面 养鱼养蟹到后来的开发旅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姜屯镇为开 发莲花湖曾经几次做过小规模的投资,修路、植树并修建了部分人工景点。 莲花湖的旅游由于其特有的原生态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 1998 年, 鼎盛时期 的游客多达 3 万余人。收入亦很客观。 2000 年,根据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提供的史料考证,元、明时期著名道 人张三丰 1247 年生于当时的粮渔务(今姜屯镇土城子村附近) 。为了扩大莲 花湖的名人效应,增加莲花湖的人文内涵,县政府筹资在莲花湖畔的张三丰 故里修建了“张三丰祠” 。 近年来, 由于连年干旱, 莲花湖水正逐渐枯竭而再度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但是,莲花湖作为黑山境内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资源,一直被各个方面广泛 关注。但是,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对莲花湖的开发再不可已破坏自然 生态为代价,不能让这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在我们这一代 消失。 要通过退耕还湖、 休养生息等办法逐渐恢复千亩莲花湖的原生态景致, 使其成为最佳的生态旅游资源。蛇 盘 山 景 区蛇盘山古称蛇山,又称东大山、荒山子等,位于辽西黑山的北部,距县 城 25 公里处的芳山镇境内,他以独特的风姿著称于黑山地区,是当地著名 的自然景观。 蛇盘山主峰海拔 302 米,山势险要,陡峭异常。山顶有长 10 米,宽 6 米的一处平台,有 4 眼柱洞及残砖败瓦,传说为冷云亭遗址。山顶还隐约可 见有岩翻石滚之迹,据传为 1930 年大雨,山洪暴发所致。蛇盘山景区占地 约 16 万平方米,山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登山南视龙湾水库一碧千顷, 北望群岗宛如长龙, 东连无边沃野, 西接闾山群峰, 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沼泽,淤泥很深,杂草丛生。天神杨 二郎担着宝山路过这里,由于泥泞难行,便放下担子休息,谁知一觉醒来, 两座山已深陷下去(另一座是薛屯乡的九朵莲花山) ,再也担不起来了,他 把扁担化作一条长蛇看守此山,蛇盘山由此得名。 山上有清代名胜古迹多处, “多宝塔及摩崖造像”现属市级文物保护单 位,山上还有望海寺、清风洞、二郎宫、卧凤桥、卧龙沟、魁星楼、石林、 碑林等观赏景点。肇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年(公元 1162 年)的“天龙寺” (清 道光 28 年重建后改称“双泉寺” )位于主峰东南的山坳处,每年 4 月 28 的 庙会,人流如潮,香烟缭绕,解放前曾盛极一时,1953 年庙宇遭严重损毁。 随着近年来旅游事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引资复修“天龙圣寺” ,的大雄宝殿、 二僧殿、东西配殿、天王殿、中鼓楼等佛事活动场所。4 月 28 的庙会做为一 项特色旅游项目也已经恢复。 蛇盘山旅游区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风物传说。而且绿茵苍翠,花 果环抱,景色如画,有着众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山上不仅有油松、落叶松、 刺槐、还有枫树、黄玻椤等稀有树。有苦丁香、荆条、山枣树、山葡萄等各 色野生花卉。初春之季,南北山麓梨花盛开,秀丽非凡。夏季则绿荫如盖, 鸟鸣蝉唱,不时还有山鸡、野兔飞窜。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 如今,经当地政府的多方努力,蛇盘山景区以新的姿容展现在了世人面 前,一千二百多延长米的进山柏油路、新山门、停车场、商业区、服务区、 度假游乐区和基础设施工程等正日趋完善。 山门上“蛇盘山旅游区”六个大字,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张仃老先生为家 乡所题,为旅游区增添了无限的文化底韵。第二节:文物古迹新 立 屯 善 德 寺新立屯善德寺又称关帝庙,位于黑山县新立屯镇街中心。始建于清同治 八年, (1869 年) ,光绪三年(1877 年)扩建。 “文化大革命”期间,山门、 钟鼓楼被炸毁,原有石碑、石狮亦荡然无存,只保留了主体建筑。1981 年至 1996 年进行多次维修, 完成山门、 月洞门, 卷棚彩绘、 正殿换瓦等工程。 1984 年 9 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立屯关帝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900 平方米。原有山门、马童殿、 钟楼、鼓楼、中殿、后殿等。原山门为歇山式拱门,在其两侧各有硬山式角 门一座, 后在原址上开月亮门权作山门。 1996 年又在此基础上修复建设硬山 式山门 5 间,进山门后东西两侧原是十字脊四角飞檐的钟楼和鼓楼。通过中 轴线上 15 米的甬路便到正殿,正殿为一殿一卷后出抱厦式,既前卷棚,后 正殿再后为抱厦。前卷棚为歇山式,正殿为硬山式,抱厦亦为卷棚歇山式。 前卷棚正殿面阔 3 间,明间宽 2.94 米,两次间宽 2.2 米,总进深 15.2 米,抱 厦面阔进深各 1 间,东西为 4.1 米,南北为 2.7 米。正殿两山墙处砌圆月式 便门可进入相距 4 米的中庭,中庭有青砖木结构围顶式厅堂,面阔 3 间。厅 堂后西 5.7 米辟角门可通后庭,有 3 间青砖瓦房做后殿。 新立屯关帝庙是我地区清代小格局,多内容、承古法、高水平、建筑艺 术之代表作,建筑艺术独具一格,具有小巧玲珑,繁细剔透超俗之风。建筑 构建繁多奇异、细腻精巧,花纹、图案、雕刻、彩绘内容丰富而集中,匠心 良苦,十分考究。 虽然规模不大,却将民族佛教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是 一部极富色彩,立体感的丰富详实的清代史卷。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参考 和保护价值。黑 山 天 主 教 堂黑山天主教堂位于黑山县黑山镇北街丘陵高岗上。清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从关内迁来的李、丁、肖三姓人在黑山落脚,将天主教传入小黑 山(今黑山境内) 。清光绪十二年(1886 年) ,因教徒渐多,法国宗教界派兰、 德二司铎神甫来此经办教务并建教堂。 1900 年 6 月, 黑山一带的义和团首领 王利增率拳师郭威、樊国等百余人 , “披红持刀” ,攻打教堂,不到一日, 便攻下教堂,杀死神甫、教徒百余人。并火烧了教堂“洋楼” 。清光绪三十 三年(1907 年)至宣统二年(1910 年) ,沈阳教区派去法国传教士魏宗芄神 甫用庚子赔款中的 3 万元在火神庙旧址(今教师进修学校西侧)重建天主教 堂。 教堂坐北朝南,东西宽 15 米,南北长 46 米,为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 由钟楼、 圣堂及东北角小堂房组成, 占地面积 9000 平方米, 主塔楼高 46 米, 建筑面积 595 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异型预制青砖和花岗岩雕石砌筑。正面辟 有正门及左右侧门。殿堂内装饰精美庄严,东侧小塔楼高 15 米,有石砌旋 梯 105 级可拾阶而上,主教堂为四角形塔制,塔顶嵌有十字架,拱券顶棚, 中间塔楼有木梯上下, 上层挂有铜钟, 鸣钟时方圆十里都可听到悠扬的钟声。 圣堂左右各有 8 棵圆柱,东西两侧各开窗 9 扇,圣堂大厅最北端东侧接建青 砖灰瓦小堂房。整个建筑精美宏大,素有小巴黎圣母院之称,是辽西地区唯 一保存下来历史最悠久的西式建筑。 1948 年 10 月, 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时, 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指挥所曾设在教堂内。 1988 年 12 月,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县清真寺黑山县清真寺位于黑山县黑山镇西街居民区内。寺前为常年流水的小河 沟。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 年) 。寺内有背西面东正殿五楹,正门上悬“兰 经济世”匾额,殿有前后抱夏,共占地 190 平方米。另有正房 5 间,分别作 阿訇室、待客室、沐浴室,占地 105 平方米(现已改建成 7 间瓦房,占地 250 平方米) 。有仪门 1 间,门上悬“清真古教”匾额,南北各有耳房一间(占 地 60 平方米) 。 1973 年被黑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立屯清真寺新立屯清真寺位于黑山县新立屯镇内,进德街路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 二年(1842 年) ,是新立屯镇的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同治十二年 (1873 年)初,因“花灯节高跷会”上的分歧引发了满、回民族矛盾的激化, 发生了武装械斗,致使清真寺被焚毁。同年四月,晚清“甲午名将”左宝贵 (回族)率军去营口路经此地,平息了这场回、满纠纷,使新立屯镇的汉、 满、回各族人民又能和睦相处。在左宝贵的倡议下,同年底,由满汉官吏和 穆斯林共同捐资,在原址上重新建成了现在这座清真寺(当年捐建的功德碑 尚在寺内,上面刻有左宝贵的名讳) 。 新立屯清真寺由山门殿、大殿、讲经堂等古建筑物组成。其山门殿为硬 山式正房三间,两侧各有一个角门。均以青砖和石雕构件组成,山门的框上 有石刻二龙戏珠,两旁石刻一副对联: “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先,群生无二 宰; 有圣有贤有帝有王而后, 皆以惟一元尊。 ” 两次山墙上亦有石刻对联: “化 人化物能化化;生天生地更生生。 ” 大殿(亦称拜殿)座西朝东,由前廊和遥殿组成,遥殿上建有攒尖顶望 月楼,前廊下 有四根明柱。 讲经堂为三间硬山式建筑。上世纪 80 年代恢复宗教活动后,两侧各接 一间耳房,其他均为历史原貌。 1986 年被黑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芳山镇多宝塔及摩崖造像芳山镇多宝塔及摩崖造像位于黑山县芳山镇的东大山(俗称蛇盘山)的 南坡山腰处。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开阔。山下有一处果园。南距龙湾 水库 8000 米,西距大郑铁路 2000 米。 芳山镇多宝塔为花岗岩建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 年~1850 年) , 塔高 12 米,由塔座、塔瓶、塔刹组成。塔座为须弥式六角形,每边长 1.86 米,座高 2 米。座上用 4 层条石逐渐拢砌出 4 级层,其上砌高 3 米的塔瓶, 塔瓶南面辟龛,龛内原有铜佛,早年被盗。龛上阴刻“多宝塔”3 个楷体大 字,塔瓶上为 13 层相轮逐收砌至塔顶,顶上安装铁质塔刹。 塔东 10 米崖上有一组摩崖造像及石刻,分别雕的是“菩提达摩” 、 “观 音菩萨” ,两侧有“善才” 、 “龙女”侍立。均为依山开凿,阳刻浮雕而成。 佛像面貌岸然端庄衣冠领袖飘带分明,风格粗犷古朴,刻于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 年) ,两尊造像间的石崖上有一竖联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为 阴刻隶书,书法颇有功底,刻工也深平有利,笔锋不阿。有款:邑痒生李标 九董沐敬书,石工张自发刻,大清同治丁卯六月(1867 年) 。坡下另有一处 摩崖石刻,为楷书“灵分泰岱”四字,笔法遒劲有力。芳山镇摩崖造像对研 究我县古代雕刻技艺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 为发展黑山县旅游业提供了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文景观。 1984 年 9 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辽东长城(明代边墙)万里长城是我国最大的珍贵文物,其历史悠久,工程之艰巨,为世界罕 见。从公元前七世纪前后开始,筑长城超过万里的有三个朝代:秦长城一万 余里,汉长城二万余里,明长城一万余里。较为完整的留存到现在主要是明 朝建筑的长城,长达一万二千四百多里。辽宁省境内的辽东长城(亦称“辽 东边墙” )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明王朝建国之后,为了防止新 崛起的东北女真各部和北面蒙古兀良哈部的侵扰而修建的辽东长城, 修筑较 早的是中间的一段――辽河两岸的边墙,既从黑山县白厂门村起至开原莲花 厅村止,长达七百多里,于十五世纪初(明永乐年间)开始修筑。在黑山境 内通过的有一百二十多华里,虽然经历了五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仍然比较 完好地保存了从白厂门镇双台子至太和镇尖山子之间 12 段、约十五公里长 的遗迹。 1、白厂门边门遗址――皮边口子附近,约 1 公里。墙体为两道平行夯 土高壕,间距 40 米,边墙高 3 米左右。 2、白厂门镇皮边口子――义和屯北山段约 1 公里。边墙以两大壕为主, 中间小壕,夷平为耕地后隐约可见。边墙为西北、东南走向扶摇而上至义和 屯北丘陵地。 3、义和屯北山――石家沟村段约 3 公里。从义和屯北丘陵继续向东南 顺山而下。这里山势较陡。由于雨水冲刷沟豁较多,但墙体依然按照两壕平 行的格局延伸。至山脚跃过一条山路后又攀上一座丘陵,直奔石家沟村。此 段边墙保存较好。墙高一般在两米以上,个别地点超过三米。在距石家沟 3 华里处尚保留有三条大壕和三条小壕的形式。大壕底宽 12 米整个边墙占地 达 120 米宽,极其壮观。 4、石家沟村――八道壕半仙屯西约 2 公里。边墙在石家沟村内毁断, 出村后墙体在丘陵山地重新出现直上半仙屯西山,此段边墙为两壕夹一沟。 壕高约 3 米。下山后,墙体被公路及耕地破坏。 5、半仙屯村东――八道壕镇西约 1 公里。出半仙屯村往东,地势又开 始升高,墙体再度出现,为两壕夹一沟。残高约 1.5 米左右。 6、 八道壕矿山中学东侧――韦城子后山北坡有 0.5 公里。 墙体为三壕两 沟,壕高约 2 米 。其后至高丽墙子村北约 2.5 公里的地段均被耕地所毁,但 依稀可见农田中的条状凸起。 7、高丽墙子屯――樘ㄉ蕉略 0.5 公里。为明显的三道夯土壕,高为 1 至 1.5 米不等,三壕各相距 35 米。 8、樘ㄉ侥喜嗌浇畔碌暮笊酵汀虺颖撸 0.5 公里。此段边墙变 为两条壕,高约 1 米。至羊肠河边中断。 9、钟乳山西北坡――秦屯山西侧山顶、约 1.5 公里。钟乳山因山顶有望 台遗址,为一圆土丘,形如乳头而得名。边墙至秦屯山顶因开山采石形成断 崖而中断。 10、秦屯山――尖山子山顶。约 3.5 公里。过断崖后边墙重新出现折而向 东至秦屯山顶,下山后为两壕夹一沟。两壕间距 19 米,高约 1 米。东西贯通, 连绵不断,直至尖山子山顶。 11、尖山子南山坡――马鞍山约 1 公里,在尖山子顶望台北侧通过,到 山东坡后成九十度角折而向正南。因开采白泥而中断,其后在尖山子南山下 出现延伸南行直上马鞍山。 12、石筑边墙:原是明代镇静堡东城墙之一段,现存长约 20 米、宽约 1 米,高已不足 1 米,是由巨石垒砌成的墙基。清代以后,毁城为边,故称石 筑边墙。 以上为黑山县境内现存的明代辽东长城遗迹。 1998 年 6 月被锦州市人民 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 望 平 县 遗 址 (一)土城子古城遗址土城子古城 遗址位于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村南 20 米, 东距千亩莲花湖 仅百米。城内及西侧为耕地,南面是人工挖倔的排水河渠。1981 年 10 月, 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 20 万平方米,呈正方形,南侧挖河渠时遭局部破坏。 城址出土了大量铜钱,多为宋钱。地表发现过筒瓦、板瓦、白瓷大碗、泥质 灰陶盆口沿等器物。20 世纪 80 年代初,曾出土饰物铜人 2 个。一人高 5.3 厘米,重 50 克,立式孩童状,两腿并拢双臂下垂,右臂前曲,半裸,环发; 另一人高 7 厘米,重 60 克,为武士站立状,头著冠,身着武士服,两腿叉 立,两臂伸张。这些器物均有辽、金时期特点,依此推断城址当为辽金时期。 1983 年 8 月,被黑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 年版 《黑山县志》有《金望平县遗址考》一文,考证土城子古城遗址即为金望平 县旧址。(二)东公廒城址东公廒城址位于黑山县芳山镇东公廒村东南 50 米。北面 800 米为红石 河,西面 3000 米是龙湾水库,东距黑山子 2500 米,南 500 米为东沙河。城 址正方形,每边长 400 米,面积 16 万平方米,墙基厚 4 米,南面辟门土筑。 为金代筑造。在城西 2500 米处有塔的遗址。此城、塔在明代尚好,被后人 称为“望平县城”和“望平县塔” ,也有人据此推断该城为金代望平县城。 遗址内有许多绳纹陶片,当地群众以前曾在东沙河岸挖出过刀币,城址 附近还出土过黑花白瓷片。 1983 年 8 月,被黑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版 的《锦州文物志》采用的是东公敖城址为望平县遗址说。 大吴台新石器遗址位于黑山县大兴乡大吴台村西北 500 米处。 北距黑山――辽中公路 2000 米。面积达 2 万平方米,文化层较厚。 1982 年 10 月,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1987 年 4 月,进行了复查。遗址 地表散布大量陶片,采集到的标本有“之”字纹陶片、陶纺轮、夹砂红陶片 以及大量器足、器耳、器底、口沿等。还有少量战国鱼骨盆陶片等。总体看, 该遗址的时代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1984 年 9 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蛇 山 子 汉 墓 群蛇山子汉墓群位于黑山县段家乡蛇山子村西北的丘陵地里。随自然地势 北高南低。东西宽约 500 米,南北长约 1000 米,面积约 50 万平方米。 蛇山子汉墓群发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出的普查。 1958 年在农田基本建设 时曾发现花岗岩石棺 1 具。石棺总长 2.27 米,现藏于锦州市博物馆。1983 年、 1987 年曾多次对此汉墓群进行调查和复查。 农民在耕种时先后发现过瓦 棺墓、砖室墓、并出土过刀币(现藏于锦州市博物馆) ,地表遗存丰富,皆 为残砖,多为汉代遗存,辽金时期遗存也较多。 从过去发现的墓葬看,蛇山子汉墓群以砖室墓为主,间有石棺墓。从墓 的规模大小看,多为单体墓,且规模较小,可以说多为一些平民百姓墓葬。 蛇山子汉墓群,年代久远,占地之大为黑山县仅有,就在我锦州地区也 极为鲜见。墓群地表遗存之丰富,发现的墓室之多足以说明其丰富的文化内 涵,为研究这个地区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民俗一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初 步判断蛇山子汉墓群形成于西汉时期,而西汉时期,锦州古城附近设置了徒 河县,为锦州最早的建制实体。并延续了战国时期设置的辽西郡、辽东郡, 辽东郡设置的无虑县县治所至今还不能确定其位置。有省文物专家曾怀疑, 蛇山子汉墓群附近的汉代生活遗址很有可能即为无虑县治所。 这一判断若得 到证实,其历史科学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1969 年 3 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节:公园张三丰祠1993 年 4 月 11 日,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树基在《锦州日报》 刊登了《张三丰其人》的文章,文中提到,张三丰先生自称“某乃懿州粮渔 务人氏” 。据历史学家吕振羽先生考证:辽东懿州,治所在今阜新塔营子, 辖今彰武、阜新、新民、黑山等地。金大定 29 年(1189 年)曾设望平县于 粮渔务(今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村附近) 。其后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专家们 在黑山召开了研讨会,进一步确认了张三丰于蒙定宗三年(1248 年)四月初 九生于粮渔务这一史实。 姜屯土城子东南有千亩莲花湖,每当莲花开放时节,游人如织,赏荷品 藕,成为黑山一处著名景观。为进一步开发名人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 发展,2000 年 4 月,在当时的县长于晓军的建议下,在莲花湖旁修建了“张 三丰祠” 。 张三丰祠总占地面积 1900 平方米, 四周为东西宽 38 米,南北长 50 米,高 2 米的围墙。正南方设有角门两座。院内主体建筑为一座三间硬山式 仿古建筑,面积 109.12 平方米。 主殿顶脊为青砖烧制的二龙戏珠图,两 端为 1.80 米高的吻兽,所有彩绘完全采用先进的丙烯燃料,殿正中建有 2 米长、1.2 米宽、0.8 米高的须弥宝座,座顶上端坐 2.3 米高的张三丰塑像 (其象完全仿武当山遇真宫的三丰坐像,通体为玻璃钢制,为半拉门人李健 所做) ,法象慈祥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东西北墙画有 10 幅壁画:1、奉旨 灵宵殿;2、转世粮渔务;3、宝地诞三丰;4、拜师习文武;5、仗义救朝官; 6、博陵理积案;7、悬壶济世人;5、结庵玉虚宫;9、惠心创太极;10、诈 死避天使。大部分取材于流传当地的民间传说。殿内地面为青色方砖铺就, 主殿南端建有前廊,前廊正中悬挂李硕夫先生书写的横匾“张三丰祠” 。 殿前有用花岗岩条石铺设的四级台阶,台阶下为六边形的八卦图,图中 为黑白两色的阴阳鱼,在八卦图东西两侧分别立有 1.8 米高的花岗岩石碑, 东侧碑南面为李树基先生撰写的《张公碑》 ,北面为明朝皇帝《英宗之制》 ; 西侧碑南面为当时县长于晓军撰写的《张三丰祠堂记》 ,北面为《张三丰筹 建委员会人员名单》 。碑文为方秀明先生所书写。 由八卦图向南为板石铺就的 27 米长的甬道,甬道两边为花岗岩条石, 在甬道最南端东西两侧又立有两块高 约 2.4 米的白绵石碑,东侧为自称武 当派弟子张奇等人所立的纪念碑;西侧为锦州魏金国先生所书的“张三丰故 里”碑。正南面建有角门两座。主殿西侧建有一座 24 平方米的更房,亦为 青砖辉瓦的仿古建筑。 祠外正南面有一个人工修筑的长 40 米、宽 6 米、深 4.12 米的荷花池, 池面四周用花岗岩剁面石砌成。在荷花池正中,有一座南北走向的用花岗岩 抛光石砌成的拱形桥,桥长 8 米,宽 4 米。附:张公碑、明英宗之制、张三丰祠堂记、张三丰祠筹建委员会(附件 1)张 公 碑( 张 三 丰 简 介 )张三丰元明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号玄玄子。因平时不修边幅, 人称张邋遢。 元定宗三年 (1248 年) 生于辽东懿州望平县 (今黑山县姜屯镇) , 天生异相,大耳圆目,龟形鹤背,身材伟岸。年方弱冠,即文武双全,成为 辽东名士。至元戊辰(1268 年)出任博陵县令,九天理清三年积案。至元庚 午(1270 年)悬印出家,拜火龙真人为师,武功高强。一年四季只穿一件破 衣,披一领蓑衣。一餐能食升米或数日不食。时而隐修于山野,时而云游于 江湖。能预知吉凶祸福,行无定止。曾在宝鸡金台山死而复活。道徒称他为 “阳神出游” 。多次来武当山中结草为庐修炼丹道,并预言此山日后必定大 兴。嘱其弟子“善守香火” 。后入四川青城山、鹤鸣山访真揽胜。明太祖十 七年(1384 年)撰《无根树词》自题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山天柱峰之 草庐。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朱元璋派使四处寻访,竟毫无踪影。明成祖 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了“遇真宫”并数次遣使访觅,也 未果。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 年)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 (不知所终。张三丰认为“自古道法流传分为正、邪二教,而儒、道、佛三 教皆为正教,虽然创始人不同,但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因此牟尼、孔、老 皆名曰道。 ”他在《大道论》中说: “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人 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他主张修道者就是修阴阳性命之道, “三教圣 人皆本此道立其教也” 。他还认为“玄学以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 仙。 ”这是张三丰内丹思想中的卓越之处。他的著作很多,清人李西月编有 《张三丰先生全集》 ,收入《道藏辑要》 。 ) 注:此为李树基著张公碑原文,括号内的楷体字在刻碑时省略。(附件 2) 明英宗之制云: 朕惟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阴阳正气,顾长生久视之 术,成超凡入世之功。旷世一逢,奇踪罕见。尔真仙张三丰,芳姿颖异,雅 思孤高,存想专精,炼修坚完。得仙家之玉诀,饵金鼎之灵膏,是以名利丹 台,神游玄圃。去来倏忽,岂但烟霞之栖;隐显渺茫,实同造化之妙。兹特 赠尔为通微显化真人,锡之诰命。于戏!蜕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遥;抱道 绝伦,益动寰中之景慕。尚期指要,式惠来英。天顺三年四月十三日(附件 3)张 三 丰 祠 堂 记先生 方尺 中华文化奇人也 一蓑一纳 初 发轫于辽东懿州粮渔务莲花湖 足迹名山大川 稍长 手持 武学 嗟游历人生及后入太和武当修炼 成道教一代宗师矣 劝世功于名教 亦诚贵矣 或云道藏双修著《太微功参玄》 终开内家武学大观 吐语发辞 专娴乍义忠信 睨千古 以节高之夫先生以宗师之尊 又心与神通 于明太祖诚贵矣神与道一 太宗而弗至洞视一世 泥涂轩冕然则相继见拒隐身于野游于群众 以贵下贱 体力行 是邦大得民矣岂独至贵乎 “民为贵 夫先贤尝云君为轻社稷次之”先生身 余思知事出乎日月之心也 已逾二载为官之道贵重民本每日碌碌无功于社会多矣 导引濡养一方然扪心夜问惟求优秀文化 是为上品 乃多与先进生产力相合相共 方筹措十余万金 择地构堂而奠焉 文明 香 撰文遗福阖县百姓语商文化界同仁 今神祠高耸于幽闾之麓辽海之襟莲花湖畔 彰显社会 莲湖生金身辉煌光大先生文化精神 颂曰以奉关东千古风骚之愿得遂 香在武当 祉我故里岂非人生一大快事哉地久天长时公元二年仲秋黑山于晓军(附件 4)张 三 丰 祠 筹 建 委 员 会主任于晓军 马桂兰黑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中共黑山县委宣传部部长副主任韩文彬 黑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门大为 黑山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 佟以文 黑山县文化局局长 施工指挥 设 计 韩文华 孟德强 黑山县文化局副局长 黑山县文管所所长 第四节:纪念场所黑山阻击战“一 0 一高地”“101”高地位于黑山县城东北 4.5 公里的下湾子山,海拔 101 米,东坡 12 度,面临开阔平原,距东沙河 3.5 公里;西坡 6 度,与丘陵地相连。北距 102 国道 1.5 公里,南距大虎山 6 公里,南北长 580 米,东西宽 450 米。1988 年对遗址进行了清理。 共清理出战壕 401 米, 交通壕 191 米, 机枪掩体 3 个, 单兵掩体 19 个。其中战壕、交通沟深 1――1.2 米。上口宽 0.8――1 米,底 宽 0.6――0.8 米,机枪掩体和单兵掩体深 0.4――1 米不等。 黑山阻击战是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军事史上也 是声名显赫。它是辽沈战役第二阶段的关键一战,对解放锦州,关上东北大 门, 最终全歼东北之敌, 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共中央第三次致东北野战军 “庆 祝辽西大捷的电报中指出,如果说锦州是辽沈战役关键性初战,辽西围歼战 既是战役中最后的决战,一战取胜,东北问题解决了。 ”黑山阻击战加速了 解放东北的历史进程。 黑山和大虎山是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其西侧是医巫闾山,南侧是大片 沼泽地。在东起辽河、西至大凌河绵延百公里的狭长地带,不适于大兵团行 动。而黑山、大虎山及其附近又是小丘陵的地形,其中仅有近 20 公里宽的 狭长地带成为兵家进攻行动的必经之路,而 101 高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 果廖耀湘“西近兵团”控制该高地,进可取黑山城,守可掩护主力向南经营 口撤退。因此,争夺 101 高地则成为敌对双方争战的焦点。 1948 年 10 月中旬,锦州、长春先后解放。国民党廖耀湘“西进兵团” 的 12 个师,奉蒋介石之命,企图首先夺取黑山,继而打通锦州向关内撤退 的通道。为防止其“西进” ,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和第一纵队三师、骑兵一 师奉命于大虎山、 黑山一线预先设防, 进行阻击。 第十纵队二十八师担负 101 高地阻击任务。 10 月 23 日,黑山阻击战战斗打响。 “西进兵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 掩护下,全线猛攻。24 日 8 时,国民党党化部队青年军第二 0 七师第三旅以 3 个营兵力向九二高地、石头山、101 高地发起冲击。101 高地首当其冲,成 为争夺的最重要焦点。解放军战士在凛冽的寒风中,身着单衣英勇抗击,一 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经过三昼夜的鏖战,101 高地被削去两米, 阵地曾两度失守。然而,二十八师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意志,用血 肉之躯守住了阵地,迎来了主力部队全歼廖耀湘兵团的重大胜利。1963 年 9 月,被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 年 10 月, 在黑山阻击战胜利 40 周年之即。 黑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在“101”高地主峰前平台上建立一座高 1.2 米、宽 2.4 米的汉白玉战史碑。 并对当年的主要战斗工事进行了清理发掘,使阵地基本恢复了原貌。 1996 年 10 月,由县政协发出号召,号召全县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 位和干部群众捐款 64 万元,在“101”高地山顶修建了高 10.1 米的纪念碑。 纪念碑为钢筋水泥结构,附贴有汉白玉浮雕及理石军旗装饰。当时指挥黑山 阻击战的二十八师师长贺庆积同志为纪念碑题词――“辽沈战役阻击战 ‘101’高地纪念碑” ,国防大学将“101”高地确定为典型阻击战例教学基 地。2005 年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 (附: “101 高地”纪念碑文) 碑文正面:黑山阻击战“一 0 一”高地战斗 简 介一九四八年十月中旬,锦州、长春先后解放。陷于被围之势的沈阳廖耀 湘“西进兵团”的十二个师,受蒋介石之命,企图首先夺取黑山,继而打通 锦州,向关内撤逃。为使我克锦州部队回师聚歼该敌,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 纵队等部,奉命于大虎山、黑山一线,预先依地设防,诱阻该敌。十纵二十 八师担负“一 0 一”高地阻击任务。 十月二十三日,战斗打响。二十四日开始,敌人以五个师的兵力,在飞 机、大炮的配合下,向我军阵地全线猛扑。 “一 0 一”高地首当其冲,成为 敌我争夺焦点。敌倾注五倍于我之兵力,向高地发起疯狂进攻。刹那间,硝 烟蔽空,钢铁倾泻,炮声震耳,弹雨纷飞。阵地上,弹坑累累,焦土堆堆, 草木烧光,工事炸毁。我军战士在初冬凛冽的寒风中,身着单衣,英勇抗击, 白刃肉搏,前仆后继,血染山头,视死如归。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进攻。 敌遭重创,更加穷凶极恶,遂以金元卷引诱士兵组成“敢死队” ,军官编成 “效忠党国先锋队” ,后面跟着“督战队” ,妄图以求一逞。但是,在我英雄 部队的顽强阻击下,皆成泡影。 三昼夜之鏖战,壮烈绝寰。高地被炮火削去 2 米,阵地曾两度失手。然 而,我英雄之师,将士同心,军民协力,终于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 意志,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使敌人未得寸进,迎来了我军主力部队全歼 廖耀湘兵团的重大胜利。 今天,英雄高地,岿然屹立,当年战迹,赫然尤存。这块被先辈热血染 红的大地,将同他们的英名一起,千秋炳耀,万代生辉。中共黑山县委员会 黑山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碑文背面: “一 0 一”高地修建记事 四十年前的黑山阻击战“101”高地战斗,是`一场惊天动地、泣鬼神, 极其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人民解放军第十纵队下属的几千连队以少胜众,英 勇作战,监守阵地,阻敌西进,最后配合主力,全歼敌人。 四十年来,许多当年参战的官兵专程到这里回顾历史,追念战友。广大 青少年也经常来这里瞻仰战斗遗址,了解当年战况。这里已成为缅怀先烈, 教育后人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 一九六三年辽宁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一 0 一”高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为保护高地,黑山人民在这里遍植松柏,现以蔚然成林。 为纪念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胜利四十周年和黑山解放四十周年,经县人 民政府研究决定,国家、省、市文物部门批准,于一九八八年八月开始修复 当年“一 0 一”高地作战工事,并树碑镌刻战斗历史。 在筹备工作中,得到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文物厅,锦州市文化局,辽沈 战役纪念馆的大力援助。在修建过程中,曾得到镇安乡政府的热情支持。 工程于一九八八年八月动土,一九八八年十月竣工。 黑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五编 第七章:科教文卫体制改革 第三节:文化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继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又一重要国家管理体制改革,是 我国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所有制形式 上, 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事业和企业, 逐步形成以国家保证重点, 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体制办文化的格局, 由此形成多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流通渠道,以适应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满足 不同层次群众对文化生活和审美的需求。 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文化体制改革最初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县的文 化体制改革也经过了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首先,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从模仿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 代末,黑山县开始在文化系统试行以文养文,多业补文。对文化系统各基层 单位减少部分财政补贴,同时给予一点的优惠政策,鼓励文化系统各单位开 办各项副业,实行以文养文,多业补文。县文化局机关开办文兴公司;县文 化馆开办舞厅、雪糕厂;县图书馆开办读者书店;县文物管理所开展刻制大 理石石碑业务等等。但是这些项目均因为行业跨度太大,缺乏专门人才,缺 乏运营资金等原因造成亏损,维系时间都相对很短即告倒闭。 1988 年,随着全国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全面展开,文化系统 开始评聘专业技术职称。除财务、工程等公共系列职称外,文化部门还设有 群文、文博、图书等小系列专业职称。中级称馆员;初级有助理馆员和管理 员,县级文化小系列职称暂不设高级和副高级职称。此外,艺术类还有美术 系列职称:中级(三级美术师) ,初级(美术师) ;演艺系列职称:中级(三 级导演或演员) ,初级(四级导演或演员) 。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 革意见》 ,要求改革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在大中城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要精简,重复设置的院团要合并或撤销,对 市县专业文艺团体设置也提出了调整的要求。1988 年底,我县解散了已经 停演多年的县评剧团。将剧团演职人员本着“哪儿来回哪儿”的原则,在全 县企业部门另行安排了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既文 化体制改革, 主要是对文化部门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方式的改 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 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繁荣文艺事业。 在行政管理上,确立分类管理、分级指导的宏观管理思路。首先,文 化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政府职能,要真正实现行业归口管理,加强文化行政 主管部门的规划、指导、协调、服务、检查、监督等职能,在放开搞活的情 况下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其次,要对各类文化单位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理顺国家、单位、个人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国家保证重点、鼓励社会兴办 文化事业的发展格局;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单位采用不同的经济管理方式:拨 款补贴、信贷调节、鼓励社会捐助或实行差别税率等。国家对重点艺术表演 团体和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给予大力扶持,把重点放在激发自身活力上,充 分发挥国办文化的主导作用。 1995 年,黑山进行了机构设置调整,县文化局更名为文化中心,由原 来的政府部门之一,变更为代行部分政府职能的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2001 年 12 月, 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 设置黑山县文化旅游管理中心, 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经县政府授权,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增加了旅游 管理职能;增加组织指导、协调全县“扫黄打非”工作,查处各类文化市场 大案要案职能;增加音像制品出租零售审批职能。 到 2005 年底,黑山县已发展各种文化产业经营者 300 多家,初步形 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体制办文化的 格局。基本达到了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第十八编 第四章:文化事业 第一节:群众文化事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黑山县文化馆成立于 1949 年的 2 月 1 日,负责辅导 、组织全县的群众 文化活动,推动和发展全县的群众文化事业。到 1985 年末,县文化馆拥有 专业干部 30 人,设办公室、财会室、文艺组、美术组、摄影组、创作组、 调研组等科室。 1986 年 5 月创编部组织我县高层次作者参加的文学创作班,邀请了省 作协主席王金屏授课。9 月举办了歌手大奖赛。 1987 年,业务干部张树人主编民间文学三集成《黑山资料本》出版。9 月举办了“跃马钢锹杯”歌手大奖赛。 1989 年 9 月,文化馆承办黑山县 10 年改革成就展。 10 月组织庆祝建 国四十周年文艺活动。 1990 年 5 月,市首届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开幕。文化馆共组织了纸雕、木 雕、泥塑、彩塑等作品的展出,获组织奖。8 月,举办黑山“戏曲之友”大 奖赛,大赛分城镇、农村二组,历时二天,共演出了 80 余个节目。7 月,举 办国标舞学习班。9 月,组织“庆国庆”群众歌咏演唱会。 1991 年 9 月举办全县文艺汇演,历时三天的演出共有 26 个乡镇,12 个 局,534 名演员参加,演出了 138 个节目。10 月举办“庆国庆”摄影展览和 美术作品展览。11 月举办全县二人转汇演。 1992 年 5 月,县文化馆组织文艺爱好者了举办纪念《5?23 讲话》发表 50 周年文艺晚会。 10 月,举办黑山县首届“希望之声”卡拉 OK 大赛,有 104 名选手参加 了比赛活动。 1993 年 12 月举办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红太阳颂歌”文艺演唱会, 共有 724 人参加了演唱活动。 同年,县文化馆组织 87 人参加了辽宁省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 有 11 人获优秀奖,23 人获鼓励奖。 1994 年 2 月举办迎春书画展。11 月,黑山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 省二人转活动基地” 。 1995 年 8 月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演唱会。9 月 27 日举办 “金秋杯” 卡拉 OK 歌手大赛。 中秋节在街心广场举办自娱自乐群众演唱会, 这也是首次有组织的文化广场活动。 1996 年 10 月举办黑山县“家乡风貌展” 。 1997 年 6 月举办了“曙光杯”少儿书画大赛。6 月 30 日,为了迎接香 港回归,举办了“庆回归,颂中华”文艺演唱会。10 月,组织参加市第八届 农民歌手大赛,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1998 年 3 月, 县文化馆离休干部董欣荣老师在锦州市工人文化宫成功举 办了师生音乐会。5 月 23 日,在广场举办纪念《5?23 讲话》发表 56 周年 文艺演唱会暨文化广场活动开幕式。5 月至 10 月每周末均有文化广场演出。 9 月,举办“红缨杯”卡拉 OK 歌手大赛及“红缨杯”少儿书画展。10 月举 办纪念黑山阻击战胜利 50 周年“战地黄花分外香”文艺晚会。1 1999 年 1 月,举办“战地之春”新年联欢会。2 月举办春节文艺晚会。 5 月至 10 月,组织 10 场周末文化广场文艺演出。 6 月举办少儿书画大赛, 并将获奖作品在街心广场展出。7 月举办首届“宏达万燕杯”卡拉 OK 歌手 大奖赛,从大赛选拔出的优秀歌手被推荐参加市歌手大赛。文化馆业务干部 康娜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命名为“锦州市优秀歌手” ; 在锦州 市群文干部专业技能比赛中谷秀华获表演一等奖,周纯明、白志鹏获钢琴表 演二等奖。8 月组建青年艺术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 评。 2000 年 2 月开展喜迎新千年系列文化活动。 除夕夜在馆内举行群众参与 性的大型灯谜晚会。正月十五举办高跷汇演。5 月 23 日举办纪念《5?23 讲 话》发表 58 周年暨文化广场开幕式,其后,直到 10 月份每个周末都举办文 化广场演出。6 月 28 日举办第二届“宏达万燕杯”卡拉 OK 歌手大赛,邀请 了辽宁电台“轻风夜话”栏目主持人沈霞做大赛的嘉宾主持。9 月 15 日,举 办黑山县文化馆建馆 50 周年暨馆舍改造竣工庆典。 10 月, 文化馆组建送戏 下乡演出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2001 年 1 月 1 日,组织编演“跨入新世纪、创造新生活”元旦文艺晚 会。1 月 20 日承办春节文艺晚会。除夕夜举办了灯谜晚会。正月十五,承办 高跷汇演。 1 月 21 日同县文联联办迎春书画展。2 月 27 日受人大、政协委 托,为两会代表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大型文艺晚会。3 月 26 日,为党代会 的代表演出。 5 月 23 日为纪念《5?23 讲话》发表 59 周年,在街心广场举 行了大型文艺演唱会暨文化广场开幕式活动。6 月 20 日,举办了第三届“宏 达万燕杯” 卡拉 OK 歌曲大赛。 6 月 28 日承办了全县建党八十周年文艺晚会。 9 月 28 日承办了“欢度国庆,中秋佳节”文艺晚会。 11 月,举办黑山县首 届“丰收杯”二人转大奖赛,来自全县城乡的二人转艺人 94 人(47 副架) 进行了比赛。 王强、王红叶分获男女金奖。 2002 年 1 月为政协、人大代表会议举办了两台文艺晚会;2 月 6 日协助 机关工委举办春节团拜会。 在庆祝建县一百周年活动中: ①2 月初与宣传部 联合举办了“庆祝建县百年马芳国新闻作品摄影展” 。 ②3 月,举办庆祝建 县百年“宏达杯”诗词大奖赛。 ③5 月,由团县委、县青联主办,县青年书 协与文化馆承办 “庆祝黑山建县百年青少年大型书画展” 。 ④5 月 23 日承办 了庆祝建县百年大型文艺晚会,邀请了从黑山走出去的省、市知名演员参加 演出。 11 月,举办第二届“丰收杯”二人转大奖赛,共有 104 人参加比赛,王 大刚、卢翠翠分获男女金奖。 5 月 21 日,举办文化广场活动开幕式演出。6 月 1 日,县妇联举办“庆 六?一”晚会。6 月 6 日晚,文化馆同梅雪啤酒厂家联台的“梅雪夏凉”文 化广场晚会。 8 月 19 日,与文联联合举办以确定荷花为县花为主题的万鑫 咏荷诗书画展。9 月 21 日,举办中秋节文艺晚会。 9 月 26 日,举办了“姜 城杯”歌手大赛。11 月 8 日,举办了第二届“丰收杯”二人转大奖赛暨黑山 二人转艺术节活动。 12 月,被省政府评为“辽宁省先进文化县” 。 2003 年 2 月 15 日,举办“大进杯”老年秧歌大赛。 3 月 28 日,召开 繁荣文学创作暨小说《户口?女人?家》文友座谈会。3 月,2003 年第一期 《辽宁群众文化》发表文章,对《黑山群众文化》和《黑山文艺》两刊的质 量给予高度评价。 7 月 25 日,举办抗击“非典”黑山阻击战胜利专场文化 广场演出。 10 月 8 日,为辽宁省第四届农运会开幕式举办文艺演出。 2004 年 1 月承办辽宁省“梅雪杯”二人转大赛。 6 月,与万鑫家电商 行共同组织送戏下乡演出。6 月 16 日,组织了一场“中旅之夏”消夏文艺晚 会,并举办抽奖旅游活动。 2005 年 1 月组织编排了“青山绿水、春光无限”春节团拜会。 5 月, 黑山二人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省政府批准立项,成为全省 14 家试点工程项目之一。 6 月 1 日与举办了庆“六?一”少儿书画展。7 月, 承办《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汇报》文艺演出。 8 月,举办黑 山县首届荷花节, 锦州歌舞团、 黑山二人转剧团在开幕式上做了精彩的演出。 年末,黑山二人转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并于 2006 年 1 月 3 日在《中国文化报》上予以公示。 截止到 2005 年 12 月 31 日,县文化馆有在岗职工 24 人,其中大专以 上学历 85%以上,有中级技术职称的 7 人,初级技术职称 12 人。第二节:图书馆事业1986 年,黑山县图书馆有藏书 55,000 多册,在职人员 15 人,其中中 专以上学历 4 人。全年订报刊 195 种,219 份,年购新书 2287 册。全年接待 读者 50,000 余人次,书刊流通 80,000 余册次。 1987 年,为“星火计划”服务工作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由主管科技的 副县长主持,由县图书馆牵头,联合科委、科协、农、林、牧及乡镇企业局 等,在 8 月份举行科技宣传月活动,在全县十多个乡镇的集市上开展科技咨 询活动,发放科技资料 40,000 多份。 5 月,开展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县图书馆聘中级职称 4 人,初级 职称 3 人。县图书馆开展定题跟踪服务活动,为读者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全程 的文献检索和信息支援服务。在该项活动中,县图书馆有两人获“辽宁省文 化厅科技服务成果二等奖” 。 1989 年 5 月, 中央文化部部署首届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 县图书馆举 办了大型读者宣传活动,在县中心广场利用宣传板、图片发放信息资料、展 销图书等多种形式,宣传图书馆工作及图书馆事业概况,宣传读者利用图书 馆的典型。 1990 年 9 月, 为配合创建省级高标准乡镇图书馆, 在胜利乡召开黑山县 乡镇图书馆工作现场会,由各乡镇主管副书记、副乡(镇)长、文化站长参 加。县委、县政府和锦州市文化局主要领导到会并讲了话。胜利乡、胡家镇 文化站长分别做了经验介绍。现场会推动了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到年底已 有 6 个乡镇藏书达万册。经省文化厅验收,有姜屯镇、大虎山镇、胜利乡图 书馆被评为省级标准乡镇图书馆。 1991 年, 图书馆把工作重点放在乡镇村图书馆室建设上, 使万册图书馆 达到 11 个,超千册的村图书室 37 个,乡镇村图书馆藏书总量达 257,000 册。 由于成绩显著, 10 月锦州市文化局在黑山召开了农村图书馆建设工作现 场会。县图书馆和大虎山镇图书馆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1992 年, 县图书馆参加了辽宁省文化系统规范服务窗口竞赛活动。 为拓 宽服务方式,县馆在县内 7 所小学和 3 个重点单位建图书流通站 10 个,姜 屯镇及胜利乡图书馆利用流动图书箱送书到各村。 《锦州日报》6 月 30 日头 版报道了黑山县图书馆流动借阅情况。 4 月,辽宁省标准乡镇图书馆管理员培训班在黑山举办。 6 月,根据文化部的指示精神,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 并对全馆藏书进行分类改编。 1993 年 3―9 月, 检查验收全县万册图书馆工作并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 5 月,辽宁省政府号召开展为县图书馆捐一本好书活动,县图书馆共收 到捐献的书刊达 20,000 多册,捐款 7,800 元。 1994 年, 为迎接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 县图书馆进行了全面藏书整顿工 作, 为 6 万册图书贴了书标。 编制了本馆使用的图书分类图书著录工作细则。 首次在励家建立起两个科技服务基地。 1995 年 11 月,黑山县图书馆组织“知我黑山,爱我黑山”有奖知识问 答活动。在《黑山县报》1995 年 11 月 21 日报纸上刊登了试题。共收回答卷 6,000 多份,评出一等奖 10 名,二等奖 20 名,三等奖 50 名和纪念奖 100 名。此项活动得到了《黑山县报》社等 10 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 1995 年,第 62 届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围绕这一主题,本年 度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组织了乡镇万册图书馆及镇内各学校图书馆共同参加, 在县城中心广场开展规模空前的大型宣传活动。 县委、 县政府及县委宣传部、 文化局领导及 40 余名黑山驻军官兵同时参加了活动,共展出宣传板 16 块, 发放科技资料 4000 余份,参观人数超过 10,000 人次。 《锦州日报》 、县电 视台报道了此次宣传周的盛况。 1996 年 8 月,图书馆在原址翻建新楼,图书馆搬至县委后院。 1997 年 6 月,举办了少儿读者“庆六一,迎七一”香港回归知识竞赛活 动,共有 160 多名小学生参加。 1998 年 8 月,图书馆新楼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 1300 平方米。购进铁 制组合书架 130 个,实现书架单层总长 1,432 米,成人及少儿阅览坐席 80 套,新楼共 7 层,设外借书库、成人综合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办公室、资 料室等 1999 年 5 月, 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中, 举办了二十年图书馆工作成 果展览。市、县电视台及《锦州日报》对此做了相关报道。 2000 年,按文化部的规定,开始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 版改编分类馆藏图书。 2002 年开始, 图书馆开始准备迎接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 进行全馆 业务整顿工作, 包括重新依据辽宁省文化厅 《档案管理细则》 整改业务档案; 进行全馆藏书整顿。积极筹措购书经费,扩充馆藏,县委书记杨赞众积极为 图书馆筹措资金 31,000 元,创历史最高记录,购进新书 2524 册。 在全县 5 个重点乡镇建立 10 个科技服务基地和 110 个科技示范户,进 行常年跟踪服务,提供信息及文献资料服务。 5 月,与县报社联合举办了“建县百年有奖征文活动”收到作品 140 篇, 其中 26 篇获奖。部分作品在县报登载。 2003 年, 协助黑山县第一高中建成一个藏书达 10 万册的规范化学校图 书馆;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分别在镇内 4 个社区建起图书馆。 2004 年, 在全国图书馆评估工作中, 黑山县图书馆的国家二级馆建设通 过了上级验收。 当年县图书馆购计算机 10 台,网络交换机一台,并建成了馆内局域网, 增添图书馆 MARC 管理软件一套,为全馆的自动化管理打下了物质基础。 2005 年, 黑山县图书馆被中央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 被县 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服务窗口单位称号” 。 5 月开始,组成专业业务小组,利用管理软件开始进行机读目录(书目 数据库)的创建工作。并形成了录入顺序、分类检索、流水号检索、分库检 索功能和多个显示平台,凭此数据库,可实现计算机借阅等多项功能。实现 了县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 到 2005 年底,全县累计藏书 542,400 册;图书馆阵地面积 6355.28 平方 米;年订报刊 2,128 种,4,127 份。年购新书款 120,853.70 元;年增新书 1688 种,12,487 册;阅览座席 2,950 个,书架单层总长 5,555 米。 其中县图书馆藏书 23,450 种,72,664 册。阵地面积 1595.25 平方米;年 订报刊 106 种,112 份。年购书费 25,953.70 元;年增新书 523 种,1304 册。 1994 年以来,县图书馆的科技服务基地由 2 个发展到 13 个科技示范户 由无到 150 户,年经济效益,近 300 万元。 从 1998 年开始,平均每年赶科技大集 4 次,组织编印各种科技资料 30 种近 10,000 分;年编印《信息参考》二次文献 4 期 800 余份;每年完成代检 索课题 16 项,解答咨询 800 余条。 2000 年以来,图书馆年均事业经费 18 万元,年均购书费 2 万元,书刊 总流通人次 40,000 人次,外借册次 3 万册次以上。年均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8 次以上。 县图书馆现设有采编部、外借部、阅览部、少儿借阅部、电子阅览部、 辅导部、参考咨询部等业务部门,从业人员 15 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5 名, 初级技术人员 8 名,大专以上学历占 95%以上。 图书馆除馆藏普通图书和工具书以外,还藏有报纸合订本(1954 年以 来) ;部分期刊合订本,另有视听文献 355 种,电子文献 74 种。少儿连环画 2331 种,2648 册,人大资料 17 种,1260 册,并实现全部开架借阅。实行全 年 365 天不间断开馆。第三节:艺术事业 (以舞台表演艺术为主,其他艺术事业及文学创作情况,据县文联张树 人副主席讲已与编委会联系确认,由县文联负责提供,此不复赘。 ) 1986 年 12 月,由闫瑞奇作曲、杨文元演奏的二胡独奏《在山村的晚会 上》在民政部、文化部等七部委举办的文艺调演中获演出 3 等奖) 。 1988 年初,黑山县剧团解散。1990 年年底,县地方戏剧团进驻县剧团 原址, 并将排练场改建为演出场所开始营业性演出, 年演出场次可达 400 场。 1988 年 3 月,举办首届“黑山二人转”剧本征集大奖赛。共征集各类作 品 47 篇(部) ,其中 6 篇拉场戏作品发表在《锦州剧作选》第 4 辑中。10 月,获奖剧本经排演,参加辽宁省(县级以下)广播电台录音大奖赛。 1989 年 4 月,黑山县承办了由市文化局委托的六场儿童歌剧《本是同龄 人》的排演活动。整个活动历时 7 个月,共演出 74 场(其中在锦州市内演 出 33 场) (编剧:王宝书 导演:孙丹魁 韩文华 主要演员:谷秀华 张 莹 李国明 李焕杰 刘君[特邀]等) 。 1990 年 5 月 23 日,黑山组成代表队参加锦州市首届戏剧小品大赛,其 中小品《警世姻缘》获唯一的一等奖(编剧:王成久 导演:韩文华 演员: 陈志刚 李国明 李焕杰 耿美) ;拉场戏《烧酒壶?旱烟袋》获二等奖(编 剧:王中效 导演:韩文华 演员:陈志刚 李焕杰) ;小品《报销》获三 张莹) 。有记者在“锦等奖(编剧:蒋辉导演:韩文华演员:李国明州日报”发表文章,称此次小品大赛刮起了“黑山旋风” 。 1990 年 6 月, 县文化局举办第二届剧本征集大赛, 共征集作品 39 篇 (部) 。 年底,有拉场戏 7 部、小品 2 部、二人转 3 篇发表在《锦州剧作选》第 6 辑 上。 1991 年 4 月,辽宁省首届计划生育汇演在沈阳举办,黑山参赛节目小品 《警世姻缘》获一等奖(编剧:王成久 导演:韩文华 演员:蒋辉 李国 明 李焕杰 耿美) 。 1991 年 5 月 23 日,锦州市举办“保险杯”文艺调演,黑山参赛作品二 人转《牛大发上吊》获一等奖(编剧、导演:韩文华 演员:王小宝 孙丽 蓉) ;拉场戏《豆腐张拉磨》获二等奖(编剧:蒋辉 导演:韩文华 演员: 卢翠萍 孔凡奎 吕殿祥) 。锦报记者撰写并发表了“黑山地方戏,扬威锦州城”的文章。 1991 年 11 月,拉场戏《双戒赌》被锦州市电视台拍成录像片,并先后 在市、省电视台播放(编剧:蒋辉 导演:韩文华 演员:韩文华 李焕杰 王素平 李秀媛 谢振亭) 。1991 年 11 月,小品《刑警队长的周末》参加了辽宁省公安系统举办的 文艺调演,获得三等奖(编剧:陈维山 导演:闫瑞奇 演员:周福全 李 焕杰) 。 1992 年,10 月,由左清兰导演的黑山皮影戏《秦香莲》在辽宁省首届 皮影戏调演中获三等奖。 1992 年 12 月,辽宁省“电视与戏剧”杂志社出版了《黑山新时期东北 地方戏作品集》 ,有 13 部拉场戏、10 篇二人转、一部大型戏曲入选并发表, 省文联副主席项冶为该书作序。 1993 年 8 月,辽宁省第二届农村小戏调演在朝阳市举办,黑山参赛作品 《烧酒壶?旱烟袋》获演出 3 等奖(编剧:王中效 导演:韩文华 演员: 陈志刚 李焕杰) 。 1994 年 4 月, 小品 《隔窗有耳》 参加锦州市首届小戏小品大赛, 获编剧、 导演、演出二等奖(编剧、导演:韩文华 演员:周福全 李焕杰 张莹) ; 《中国戏曲志?辽宁卷》出版,黑山二人转载入其中。10 月,施鹏的变花艺 术作为“中华 一绝”随辽宁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建国 45 周年庆祝活动。 1996 年 3 月,辽宁电视台《戏剧景观》栏目专题采访并播出“黑山二人 转” 。 8 月,拉场戏《今宵月儿圆》参加了辽宁省第三届小戏调演,获得三 等奖。1999 年 5 月,该戏还获锦州市文学艺术大奖(编剧:王中效 韩文华 导演:韩文华 演员:周福全 王丽珠 张莹) 。 1997 年,张振厚创作的歌曲《纺织工人之歌》在第三届“中国潮”金曲 征歌中获优秀创作奖,并赴京领奖。 1998 年, 县地方戏剧团与北京中新音像公司合作, 录制二人转剧目 VCD 影碟 30 种。7 月,曹海在辽宁省“谊美杯”歌手大赛中获三等奖。 1999 年 4 月, 韩文华应邀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国防大学举办的 “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周年研讨会” ,其参赛作品二人转《犟姑娘》 获一等奖。9 月,小品《隔窗有耳》在辽宁省优秀节目评选中获编剧、导演、 辅导、演出二等奖。2005 年 9 月,该小品还参加了辽宁省《正气满乾坤》大 型文艺演出,并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扬(编剧、导演:韩文华 演员:王丽 珠 韩文华 谷秀华) 。 2000 年 9 月,王小宝、孙丽蓉参加了东北三省二人转十大转星评选大赛 活动,二人均获十大转星称号。 2001 年 9 月,王小宝、孙丽蓉参加了“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他们 以挎大板的绝活演唱了《密建游宫》的片段,技惊四座,一举夺魁,评为金 奖,接着王小宝又被赵本山收为徒弟,后来,他们又参加了电视剧《刘老根》 和《乡村爱情》的拍摄。 2002 年 1 月,小品《要钱》参加了锦州市春节大联欢演出(编剧:施鹏 导演:韩文华 演员:王小宝 孙丽蓉 王丽珠) 。6 月,在锦州市“沈阳民 族艺校杯”声乐、器乐、舞蹈大赛中,冯崇获声乐通俗组一等奖;汪冬月获 器乐组一等奖;张宏获声乐通俗组二等奖;谷秀华获声乐民族组三等奖;吴 卓获器乐组优秀奖。 同年,县地方戏剧团在原址翻建了演出剧场,更新了演出设备。新剧场 近 300 平方米,软硬座席公 221 个。 2003 年 8 月,承办“姜城杯”锦州市第十届农民歌手大赛。 2004 年 1 月 ,承办辽宁省“梅雪杯”二人转擂台赛。省内二人转名家 齐聚黑山,登台献艺。 赛事评出辽宁省二人转十佳演员。黑山县地方戏剧 团王丽珠获得唯一金奖,被评为擂主。 (评委主任:崔凯[省文联副主席、一 级编剧]) 金芳[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马力[省曲艺家协会顾问] 王小宝陈丽杰[锦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陈世棠[锦州市曲艺家协会理事][省民间艺术团演员]韩文华[锦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县文化局副局长]) 。 5 月,选派选手参加锦州市“锦水物资杯”省乐、器乐大赛。黑山共获 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一个优秀歌手奖。8 月,参加锦州“农电杯”国 画展,黑山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2005 年 5 月 23 日,小品《新搭档》在锦州市第二届小品大赛中获演出 一等奖(编剧、导演:韩文华 演员:王小宝 孙丽蓉) 。 2005 年 6 月,举办“黑山二人转”研讨会。全国著名二人转专家王兆 一、那炳晨、李微、金东训参加了研讨会并做了重要发言,二人转艺人和有 关人士做了研讨发言,县文化局副局长韩文华的发言材料《黑山二人转的昨 天?今天?明天》先后发表在辽宁省群众文化和九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社 会科学文库论文集》中。 2005 年 9 月, 二人转老艺人李秀媛的学生车帅、 张丽参加了 “赵本山杯” 二人转大赛,双双获得优秀表演奖。 2005 年 12 月,黑山地方戏剧团与个体老板签订协议,由个体老板潘群 良出资,启动二人转剧场演出。(下为文化系统内其他艺术创作情况,全县艺术事业见文联提供的资料)1989 年 10 月,施鹏创作的纸雕变花艺术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参展获 奖。 刘志军的摄影作品:1989 作品“秋”获锦州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二 等奖。1991 年,作品“画家张仃”获锦州市迎新春摄影大赛三等奖。1997 年,作品“归”获辽宁省文化厅香港回归摄影展三等奖。 董志伟的摄影作品: 《曲径通幽》获 2001 年辽宁省“沈阳绿洲电气杯” 摄影展二等奖。第四节:文学创作(仅提供文化系统内,部分个人创作情况,全县的文学创作请见县文联提供的资料)县文化馆创编部重点负责全县业余文学爱好者的辅导工作,其自办的 内部交流刊物 《黑山文艺》 、 《黑山群众文化》 主要刊登县内业余作者的诗歌、 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已坚持出刊 20 余年,是黑山文学爱好者们 交流、学习的阵地。文化馆的专业干部也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坚持业 余创作,很多作品在省市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奖。 1991 年,耿志昌创作的散文《收获》发表在《辽宁日报》文艺版上。 1994 年 4 月,施鹏创作的散文《吃肠》发表于《北京晚报》 ,并获“好 稿奖” 、 1995 年 1 月,施鹏创作的散文《喝水》 ,发表于《辽宁日报》 。同月, 散文《笑猪》发表于《金州日报》 。 1996 年 2 月,施鹏创作的散文《笑鼠》 ,发表于《江城日报》 。4 月 , 小品《要钱》获锦州市小戏征文一等奖。并经过排演参加了锦州电视台春节 文艺晚会。 1996 年 8 月,韩文华创作的拉场戏《今宵月儿圆》 ,在辽宁省农村小 戏调演中获编剧三等奖。 1996 年 12 月,阎瑞歧、陈维山创作的小品《一个刑警队长的周末》 , 在辽宁省公安系统首届“光华杯”汇演中,获创作三等奖。 1997 年 1 月,施鹏创作的散文《笑牛》发表于《辽宁职工报》上。 1999 年 4 月,韩文华创作的二人转《犟姑娘》 ,在“共和国社会主义 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中,获一等奖。12 月,小品《隔窗有耳》在辽宁省 农村业余文艺团队优秀剧目评奖中,获二等奖。 2003 年,施宇晴创作的散文《同学李峥》 ,小小说《我们的小九》 ,在 全国青年征文大赛中,获入围奖,并发表在《文友星系》丛书中。 2004 年 10 月,李艳勋创作的散文《往事》 ,在《辽宁群众文化》上发 表。 2005 年 5 月,韩文华创作的小品《隔窗有耳》 、二人转《犟姑娘》获 锦州市优秀编剧奖。第五节:文物事业1986 年,县文保护管理所共有管理人员 5 人,管理保护县级以上文物 保护单位 21 处,馆藏文物 123 件,办公地点设在县图书馆一楼。 1986 年 5 月,经县文物所工作人员的踏查、了解、申报,由县人民政 府公布了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七处。 同年,市文物科拔款对我县境内的市场文物保护单位新立屯善德寺和 芳山镇蛇盘山多宝塔进行了部分复原和维修。 1987 年 3 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县烈士陵园“辽沈战役黑山阻击 战纪念馆”竣工,辽宁省军区司令员,原东北野战军十纵二十八师师长贺庆 吉将军来黑山参加了落成曲礼。 4 月,在锦州市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境内时行了全面的文物普 查工作。核定了我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28 处,其中:省级 1 处,市级 6 处,县级 21 处,另有 84 处文物遗迹遍及全县各地。 7 月,市文化局文化科拔款,并在白厂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白厂 门镇境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台子烽火台进行了全面维修,使其恢复了 貌。 1988 年,县文物所职工增至 7 人,同年开始职称评聘工作,黑山县文 物所评聘中级职称上人,初级职称 3 人。 1988 年 9 月,协助锦州市考古队对白厂门镇石头堡村响石辽代古墓进 行清理性发掘, 出土陶罐 1 个, 三足炉 1 个, 文物存黑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10 月,县政府根据白厂镇历史久远,地上、地下文物比较丰富的特点, 为了宣传国家的文物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责成县文物所, 白厂门镇政府在白厂门镇联合举办了文物展览,展出各类文物数百件,接待 观众数千人次,受到省市文化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 同年,由省文物局拔款,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 “101”高地进行了恢复原貌的清理发掘工作,共清理了当年我军作战的战 壕 300 多米,交通壕 190 多米,机枪掩体 3 个,单兵掩体 19 个。并树立起 一块高 120 厘米,宽 240 厘米,厚 20 厘米的汉白玉“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 战史碑一座,11 月 2 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及驻军官 兵和县内各部委办局的干部千余人参加了战史碑落成仪式。 12 月,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天主教堂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 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 年,市文物科拔款对新立屯善德寺正殿屋顶进行全面维修。至此, 新立屯善德寺这一在我县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经 、、 1986、 1989 年的六次维修, 耗资约 8 万人民币, 其主体建筑基本恢复了原貌。 1990 年,经县政府、县文化局、县文物所的多方努力,一座建筑面积 540 平方米,集文物殿览厅、文物保管库房和办公室等多重功能的黑山县文 物保护管理所三层办公楼破土动工。1991 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1992 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十周年,县文物 管理所对《文物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全县各乡政府的主管领导及文 化站长人手一册《文物保护法宣传手册》 ,利用宣传车走村下乡进行宣传, 行程两面三刀千余里,贴出文物法宣传挂图 400 余套。 同年,新立屯善德寺恢复了大殿内的塑像群。 自 1991 年至 1994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大学多次来黑山阻击战 “101”高地进行实地教学。 1994 年,将全县境内已发现的各进期的石碑及石雕件统一移到芳山镇 蛇盘山下,修建了“黑山碑林” 。 1995 年,在黑山县政协的倡议下,全县人民集资在黑山阻击战“101” 高主峰修建一座纪念碑。 1996 年纪念碑落成, 主体高度 10.1 米,由原东野十 纵二十八师师长贺庆吉题写碑铭: “辽沈战役黑山阻击‘01;地纪念碑” 。 1997 年,县文物所对“101”高地当年作战的战壕进地了再次清理。中 共黑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黑山阻击战“101”高地作为黑山县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并挂匾公布。 1998 年 6 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县 白厂门镇三台青铜时期遗址;段家乡蛇山子村汉代生活遗址,辽东边墙白厂 门镇北至八壕半仙屯段在册。 1999 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立屯善德寺山门殿恢复竣工,同时成立了 “黑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善德寺分所” 。将这座古建筑收归文物部门专门管 理。 2002 年,根据省文物局的统一要求,县文物所对现有的 139 件文物藏 品增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文物藏品档案。 同时,对全县 39 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复查,并重新落 实了义务保护组织。 对新立屯善德寺的前后卷棚及套兽进行了维修,复原了文革前损毁的 山门前的一对石狮。 2002 年 6 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山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公布为国家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 月, 国防大学外国留学生来黑山阻击战“101”高地进行战地实习。 8 月, 协助锦州考古研究所对黑山县八道壕镇前红村被盗的三座辽墓进 行了抢救性发掘 ,在其中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白瓷罐、铜铃等器物(文物 归市里收藏) 此墓被盗一案在抢救性发掘后不久, 被县公安局国保大队侦破。 2003 年 2 月三十孔桥战斗遗址,辽沈战役四十二军烈士陵园,黑山碑 林、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白厂门镇头台柳条边被省人 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 年 10 月 17 日,县人民政府在《黑山县报》上公布了《黑山县尚 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37 处。 (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附本节后) 2004 年辽宁省文物局派出专家组,对文物所馆藏文物进行统一拍照、 编目,录入全省文物藏品管理系统。 2005 年初,省文物局统一配发电脑,建立了规范的文物档案管理系统。 2005 年 10 月,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立屯善德寺。 钟楼、 鼓楼复建竣工。 到 2005 年末,县文物所有职工 12 人。其中,中级职称 5 人,初级技 术职称 7 人。大专以上学历 90%以上。负责管理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31 处,馆藏文物藏品 139 件。 附件 1 黑山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总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分级 序号 1 2 3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级 别 省 省 省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名 称 时代 现代 清末 清 汉 明 清 新石器 清 青铜 汉 明 现代 现代 辽、金 清 辽、金 明 明 明 清 明 明 现代 辽、金 明 清 民国 明 明清民国 现代 现代 公布时间 8.12
4.8 4.8 8.6 3 82 3.8 3.8 3.8 6.6 6.6 6.6 3.2 3.2 地 镇安乡下湾子 黑山镇吉祥委 白厂门镇头台村北 段家乡蛇山子 白厂门镇二台村二台山 芳山镇蛇盘山 大兴乡大吴台村 新立屯镇武圣街北 白厂门镇三台子村南山 段家乡蛇山子村 白厂门双台子至八道壕半仙屯 黑山镇吉祥委 励家镇西关 芳山镇东公敖村 黑山镇向阳委 姜屯镇土城子村 白厂门镇镇西村 八道壕槲鞔樘ㄉ 八道壕韦城子村 白厂门镇城西村 白厂门镇白厂门村 太和镇尖山子村 胡家镇胡家山 太和镇马鞍山 八道壕镇南山 新立屯镇四委进德街 新立屯镇新华村 八道壕镇秦屯村秦屯山 芳山镇蛇盘山双泉寺前 沈山线大虎山车站东 5 公里 无梁殿镇后荒村 址 类 别 5 5 1 2 3 4 1 3 1 1 1 5 5 1 3 1 1 3 1 1 1 1 5 1 3 3 3 1 4 5 5黑山阻击战“101 高地” 黑山县天主教堂 柳条边遗址 蛇山子汉墓群 二台山烽火台 蛇盘山多宝塔及摩崖造像 大吴台新石器遗址 新立屯善德寺 三台子遗址 蛇山子汉代生活遗址 辽东长城遗址 黑山烈士陵园 励家烈士陵园 公敖古城遗址 黑山清真寺 土城子古城遗址 镇静堡古城遗址 樘ㄉ椒榛鹛 镇安堡古城遗址 石筑边墙遗址 白土厂边门遗址 辽东边墙遗址 胡家烈士陵园 望平塔遗址 八道壕烽火台 新立屯清真寺 张乃斌旧宅 辽东长城遗址 黑山碑林 三十二孔桥战斗遗址 辽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山阻击战有多惨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