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狗桃子正常时的样子机械硬盘启动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最好有个音频放一放!

声卡的音频线,或插接错误。
56,Q:避免双硬盘的盘符交错现象
A:(1)、升级操作系统到 Windows2000。Windows2000 已经解决了硬盘盘符交错的现象;
  (2)、在 CMOS 中将第二块硬盘设为“NONE”。这样处理后,在 Windows98 图形界面下就不会看到盘符交错了。缺陷是在 Windows98 的 DOS 方式下看不到第二硬盘,而且对 Windows95 不适用。
  (3)、在把第二硬盘挂接到你的机器后,对它进行重新分区:先删掉第二硬盘上的所有分区,再把它的所有空间建立成一个扩展 DOS 分区(不能建立主 DOS 分区 - Primary DOS Partition),再根据需要划分逻辑分区。这样处理后,两个硬盘的分区就会按顺序正确排列了。
57,Q:在华硕 cubx 主板上安装 Windows2000
A:在配备华硕 cubx 主板的机器上直接安装 Windows2000 会出现蓝屏,提示此电脑硬件不适宜安装 Windows2000。这是因为没有使用该主板针对 Win2000 的一些驱动程序。正确安装方法是:按 F1 进入安装,等出现 winsetup 安装的蓝色界面时,按 F6,插入预先做好的软盘,按 S 回车。以后一路回车,就可以进入正常安装状态。预先做好的软盘里包含文件:ATAPI.SYS、CMDIDE.INF、OEMSETUP.INF、CMDIDE.SYS、DISK1、PCIIDEX.SY_、README.TXT、TXTSETUP.OEM、CMDCFGNT.EXE、CSA64XX.SYS。 这些文件可以在华硕主板驱动光盘里找到。
58,Q:电脑散热的注意事项
  A: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自去年 AMD 跨越 1GHz 的 CPU 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使用的电脑已经具有高达 1.4G 甚至 2G 的速度了。但由于 CPU 本身的集成度很高,随着其主频提升,相应的就会产生较高的功耗,这样发热量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那些使用高主频高性能电脑的朋友就应该注意其电脑的散热了。
  其实,CPU 生产厂商也为用户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大家在自己攒电脑购买 CPU 时,经销商们都善意的提醒大家购买与 CPU 相应的风扇。目前市面上凡高于 1GHz 的 CPU 如 Pentium III、Pentium 4、Athlon 都对散热有着严格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1GHz 以上的 Pentium III 几乎没有散装的产品,这就是因为盒装中配合的散热风扇是专门设计,能够更好的解决散热问题。同样,Pentium 4 的功率更是目前 CPU 之最,其散热系统需要专门的加强,否则会影响系统的稳定甚至威胁到 CPU 的寿命。相比之下,AMD Athlon 的 CPU 由于价格便宜,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接触到 1GHz 以上的产品,但散热问题仍需重视,只要配上经由 AMD 确认过的风扇就能够让 Athlon 清凉度夏。回顾 CPU 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散热问题逐步被重视的过程。
  在 286、386 时代,CPU 功率较低,因此不需要考虑散热问题,早期的产品不过是一个陶瓷封装;到了 486 时期,CPU 功率有所提升,“散热片”逐渐出现在 CPU 的表面,而且已经有了带有散热风扇的产品,不过这还属于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在K6以及Pentium MMX时代,风扇成为了CPU的标准配置,离开了风扇,CPU的寿命就会受到影响;在采用散热片+风力加强的设计之后,一直没有得到新的方式从外界对 CPU 进行散热的加强,因此开始从内部入手:从 CPU 的设计上,放弃了陶瓷封装,而在上面采用了金属外壳导热的设计,令 CPU 内核能够更好的把热量传导到外壳,再通过散热片和风扇进行散热;然后现在的 CPU 又舍弃了金属外壳,让其内核直接与散热系统相连,对散热进一步加强。
  夏天到了,在炎热的环境中,对 CPU 的散热问题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考虑,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 CPU 散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选择一款合适的风扇。对于 CPU 散热来说,首先要做好风扇的选择,盒装的 CPU 一般都配有比较适合的风扇,而且一般情况下性能十分优秀,因此选购盒装的CPU就不用自己麻烦风扇的问题了。如果选择了散装的CPU,那么就一定要选一个性能优越的风扇,目前市场上的风扇选择比较繁多,但是良莠不齐,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可不容易,我们先了解一下应该怎样选择风扇:首先,选择风扇要注意散热片的设计,毫无疑问,散热片的表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这应该是一个很直观的效果,很容易观察出来。其次,散热片的导热性要好。导热性应该是物理上很专业的性能指标,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判断。直接在室温下用手摸散热片的表面,感觉比较凉的导热性较好,感觉比较热的导热性较差。另外,一般情况下导热性好的散热片都是采用铜制的,重量较重。而导热性较差的风扇散热片为铝制,重量较轻。
   风扇之间的价格差异很大,最便宜的仅仅十几元,最贵的可能达到数百元,考虑到直接影响着 CPU 寿命的问题,这里多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但是,并不是价格越贵就一定越好,选择 CPU 厂商推荐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适当安装风扇。在解决散热问题的时候,风扇的安装也是很重要的,要保证散热片与  CPU 之间充分的接触,一般情况下适量的涂抹硅胶会给散热效果带来很明显的提升。
   机箱选择亦重要,自己动手来散热。机箱的选择对散热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大”的机箱,保证机箱内足够的散热空间十分重要。最好能够在机箱的后测上部加装风扇,同时保证机箱的前下部有进风口,两个风扇总价格不过 20元,但是给机箱内的散热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安装机箱风扇的时候也要注意,从设计上来看,比较合理的方式是机箱前面的风扇向机箱内吹风,后面的向外,保证空气的流动。
空调房,电脑好去处。在有空调的房间内使用电脑也是保持电脑寿命的一大法宝,室温降低之后,对于电脑及其内部配件的散热来说条件更有利,更何况人也舒适……面对越来越热的夏季,为了保证你的电脑更长久的使用寿命,一定要注意散热问题啊!
59,Q:可不可以用 USB 口连接两台 WIN98 电脑?
A:USB 双机互连要用专用的 USB Link-100 电缆配上它的专用驱动和软件。此电缆售价昂贵,且有效距离大约只在 5M 之内。如果用普通 USB 电缆连接两台计算机,当然是不可能的了。
60,Q:CPU 的插座和插槽 Slot、Socket、Slocket 介绍
A:Slots、Sockets 和 Slocket 都是用来把 CPU 安装在主板上的。在 1981 年 IBM 的 PC 机刚出炉时,CPU 8086 是直接焊在主板上的,接着的 286、386 也都是焊在主板上,很不好拆卸,对普通用户来说一旦买了一台计算机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升级的余地了。到了 486 以后,处理器厂商开始采用插座或插槽来安装 CPU。目前市场上的各种 CPU 种类繁多,所用的插座和插槽也很多,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各种 CPU 的插座和插槽。
  Socket 1:Intel 开发的最古老的 CPU 插座,用于 486 芯片。有 169 个脚,电压为 5V。最多只能支持 DX4 的倍频。
  Socket 2:Intel 在 Socket 1 的基础上作了小小的改进得到 Socket 2。Socket 2有 238 个脚,电压仍为 5V。虽然它还是 486 的插座,但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以支持 Pentium 了。
  Socket 3:Socket 3 是在 Socket 2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 237 个脚,电压为 5V,但可以通过主板上的跳线设为 3.3V。它支持 Socket 2 的所有 CPU,还支持 5x86。它是最后一种 486 插座。
  Socket 4:Pentium 时代的 CPU 插座从 Socket 4 开始。它有 273 个脚,工作电压为 5V。正是因为它的工作电压太高,所以它并没有怎么流行就被 Socket 5 取代了。Socket 4 只能支持 60-66MHz 的 Pentium。
  
  Socket 5:Socket 5 有 320 个脚,工作电压为 3.3V。它支持从 75MHz 到 133MHz 的 Pentium。Socket 5 插座在早期的 Pentium 中非常流行。
  Socket 6:看名字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 Pentium 插座,但实际上 Socket 6 是一个 486 插座。它有 235 个脚,工作电压为 3.3V,比 Socket 3 稍微先进一点。不过随着 Pentium 的流行,486 很快就不再是市场的主流,Socket 6 也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Socket 7:Socket 7是到目前为止最流行和应用最广泛的CPU插座。它 有321个脚,工作电压范围为2.5-3.3V。它支持从75MHz开始的所有Pentium处理器,包括Pentium MMX,K5, K6, K6-2, K6-3, 6x86, M2和M3。Socket 7是由Intel发布的,事实上已成为当时的工业标准,可以支持IDT、 AMD和Cyrix的第六代CPU。但Intel在开发自己的第六代CPU-Pentium II是,却决定舍弃Socket 7,另外开创一个局面。
  Socket 8:Socket 8 是 Pentium Pro 专用的插座。它有 387 个脚,工作电压为 3.1/3.3V。它还为双处理器的主板做了特殊的设计。但随着市场主流从 Pentium MMX 转向 Pentium II,Socket 8 很快就被遗忘了。
  Slot 1:Slot 1 的出现彻底改变了 Intel 的 CPU 插座一贯的形状。Intel 原来的 CPU 都是四方的,管脚在芯片的底部,安装时 CPU 插在主板的插座上。而 Pentium II 不再是四方的了,处理器芯片焊在一块电路板上,然后这块电路板再插到主板的插槽中,这个插槽就是 Slot 1。采用这种设计处理器内核和 L2 缓存之间的通信速度更快。Slot 1 有 242 个脚,工作电压为 2.8-3.3V。Slot 1 主要用于 P2,P3 和 Celeron(赛扬),另外还有
   Socket 8 的转接卡用来安装 Pentium Pro。
  
   Slot 2:Slot 2 是 Slot 1 的改进,主要用于 Xeon 系列处理器。Slot 2 有 330 个脚,它和 Slot 1 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Slot 1 的 CPU 和 L2 缓存只能以 CPU 工作频率的一半进行通信,而 Slot 2 允许 CPU 和 L2 缓存以 CPU 工作频率进行通信。
   Socket 370:从名字就可以看出 Socket 370 插座有 370 个管脚。在 Intel 找到了把处理器内核和 L2 缓存很便宜的做在一起的方法之后,它的 CPU 插座从 Slot 回到了 Socket。Socket 370 是基于 Socket 7 的,它不过只是在插座的四边每一边加了一排管脚。首先采用 Socket 370 的是 PPGA 封装的 Celeron,接着是 FC-PGA 封装的 Pentium III 和 Celeron II。同样也有 Socket 370 到 Slot 1 的转接卡。目前 Intel 的主流 CPU 都是 Socket 370 类型的。
  Slot A:由于 Intel 给 Slot 1 申请了很全面的专利,AMD 不能象从前那样照搬 Intel 的插座,所以 AMD 独立开发了 Slot A,Slot A 是 AMD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 CPU 插座,主要用于 Athlon 系列处理器。它的设计和 Slot 1 类似,但采用的协议不一样,它用的是 EV6 总线协议。采用 EV6 总线协议,CPU 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 200MHz。目前随着 Athlon 处理器越来越流行,Slot A 的主板也越来越多。
  Socket A:当 Intel 从 Slot 转回 Socket 时,AMD 也亦步亦趋,从 Slot A 转回了 Socket A。0.18 微米的 Athlon 和 Duron 都采用 Socket A 插座,它也支持 200MHz 以及 266MHz 的 EV6 总线。与 Socket 370 不同的是,Socket 370 CPU 可以直接用 Socket 7 的散热器,而 Socket A 的散热器要稍作修改。另外 AMD 没有提供 Socket A 到 Slot A 的转接卡。Socket A 有 462 个脚,它与 Socket 370 不兼容。目前 AMD 的主流 CPU 都是 Socket A 类型的。
  Slockets:所谓的 Slocket 是 Slot 和 Socket 的结合体,从它的拼法上就可以看出。它实质上是一个Slot 1 到 Socket 370 的转接卡,在不同的电平和接口之间进行转换。有的 Slocket 可以插两个 CPU,还有的 Slocket 可以去除 CPU 的锁频,使超频更容易。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已有的各种 CPU 插座和插槽,希望用户在升级的时候,注意要买自己的主板能支持的 CPU。
61,Q:CPU 的制做过程和工艺
A:CPU 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中制造 CPU 的工艺技术也经过了长足的发展,以前的制造工艺比较粗糙,而且对于读者了解最新的技术也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我们舍之不谈,用今天比较新的制造工艺来向大家阐述。
   许多对电脑知识略知一二的朋友大多会知道 CPU 里面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晶体管了,提高 CPU 的速度,最重要的一点说白了就是如何在相同的CPU面积里面放进去更加多的晶体管。由于 CPU 实在太小,太精密,里面组成了数目相当多的晶体管,所以人手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笑),只能够通过光刻工艺来进行加工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块 CPU 里面为什么可以数量如此之多的晶体管。晶体管其实就是一个双位的开关:即开和关。如果您回忆起基本计算的时代,那就是一台计算机需要进行工作的全部。两种选择,开和关,对于机器来说即0和1。那么如何制作一个CPU 呢? 以下我们用英特尔为例子告诉大家。
   首先:取出一张利用激光器刚刚从类似干香肠一样的硅柱上切割下来的硅片,它的直径约为 20cm。除了 CPU 之外,英特尔还可以在每一硅片上制作数百个微处理器。每一个微处理器都不足一平方厘米。
   接着就是硅片镀膜了。相信学过化学的朋友都知道硅(Si)这个绝佳的半导体材料,它可以电脑里面最最重要的元素啊!在硅片表面增加一层由我们的老朋友二氧化硅(SiO2)构成的绝缘层。这是通过 CPU 能够导电的基础。其次就轮到光刻胶了,在硅片上面增加了二氧化硅之后,随后在其上镀上一种称为“光刻胶”的材料。这种材料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会变软、变粘。然后就是光刻掩膜,在我们考虑制造工艺前很久,就早有一非常聪明的美国人在脑子里面设计出了 CPU,并且想尽方法使其按他们的设计意图工作。CPU 电路设计的照相掩膜贴放在光刻胶的上方。照相字后自然要曝光“冲晒”了,我们将于是将掩膜和硅片曝光于紫外线。这就象是放大机中的一张底片。该掩膜允许光线照射到硅片上的某区域而不能照射到另一区域,这就形成了该设计的潜在映像。
   一切都办妥了之后,就要到相当重要的刻蚀工艺出场了。我们采用一种溶液将光线照射后完全变软变粘的光刻胶“块”除去,这就露出了其下的二氧化硅。本工艺的最后部分是除去曝露的二氧化硅以及残余的光刻胶。对每层电路都要重复该光刻掩膜和刻蚀工艺,这得由所生产的 CPU 的复杂程度来确定。尽管所有这些听起来象来自“星球大战”的高科技,但刻蚀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工艺。几个世纪以前,该工艺最初是被艺术家们用来在纸上、纺织品上甚至在树木上创作精彩绘画的。在微处理器的生产过程中,该照相刻蚀工艺可以依照电路图形刻蚀成导电细条,其厚度比人的一根头发丝还细许多倍。
   接下来就是掺杂工艺。现在我们从硅片上已曝露的区域开始,首先倒入一化学离子混合液中。这一工艺改变掺杂区的导电方式,使得每个晶体管可以通、断、或携带数据。将此工 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以制成该 CPU 的许多层。不同层可通过开启窗口联接起来。电子以高达 400MHz 或更高的速度在不同的层面间流上流下,窗口是通过使用掩膜重复掩膜、刻蚀步骤开启的。窗口开启后就可以填充他们了。窗口中填充的是种最普通的金属-铝。终于接近尾声了,我们把完工的晶体管接入自动测试设备中,这个设备每秒可作一万次检测,以确保它能正常工作。在通过所有的测试后必须将其封入一个陶瓷的或塑料的封壳中,这样它就可以很容易地装在一块电路板上了。
   目前,单单 Intel 具有 14 家芯片制造厂。尽管微处理器的基本原料是沙子(提炼硅),但工厂内空气中的一粒灰尘就可能毁掉成千上万的芯片。因此生产 CPU 的环境需非常干净。事实上,工厂中生产芯片的超净化室比医院内的手术室还要洁净1万倍。“一级”的超净化室最为洁净,每平方英尺只有一粒灰尘。为达到如此一个无菌的环境而采用的技术多令人难以置信。在每一个超净化室里,空气每分钟要彻底更换一次。空气从天花板压入,从地板吸出。净化室内部的气压稍高于外部气压。这样,如果净化室中出现裂缝,那么内部的洁净空气也会通过裂缝溜走-防止受污染的空气流入。 但这只是事情一半。在芯片制造厂里,Intel 有上千名员工。他们都穿着特殊的称为“兔装”的工作服。兔装是由一种特殊的非棉绒、抗静电纤维制成的,它可以防止灰尘、脏物和其它污染损坏生产中的计算机芯片。这兔装有适合每一个人的各种尺寸以及一系列颜色,甚至于白色。员工可以将兔装穿在在普通衣服的外面,但必须经过含有 54 个单独步骤的严格着装程序。而且每一次进入和离开超净化室都必须重复这个程序。因此,进入净化室之后就会停留一阵。在制造车间里,英特尔的技术专家们切割硅片,并准备印刻电路模板等一系列复杂程序。这个步骤将硅片变成了一个半导体,它可以象晶体管一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这些打开和关闭的状态对应于数字电码。把成千上万个晶体管集成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上,能表示成千上万个电码,这样您的电脑就能处理一些非常复杂的软件公式了。
62,Q:什么样的 CPU 适合你?
A:如今的 CPU 市场已经进入了又一个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老牌劲旅 INTEL 和 AMD、VIA(主要是AMD)斗得不可开交,不停地推出更高主频的 CPU,价格却一降再降。目前 OEM 市场主要还是 INTEL 的天下,一个个打着 Intel inside 和采用 INTEL PentiumⅢ 处理器的电脑卖的如火如荼,可组装机市场 INTEL 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自从 AMD 推出了 K6-2 以来,INTEL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那么难过,到了今天,这两家已经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了。
现在,供我们可选的 CPU 大体可分为高端和低端,坐阵 INTEL 高端的有最新的 Pentium4,coppermine 和 PⅢE 系列,AMD 那边主要是新速龙。低端市场 INTEL 的有 celeronII,AMD 则有 Duron。除了这几种 CPU还有许多 CPU 由于其性能介于其间,故不在此一一介绍。先说说 Pentium4,这是 INTEL 刚刚推出的新一代 CPU,仍为 32 位架构,搭配最新的 I850 芯片组和昂贵的 RAMBUS 内存,性能并未有质的变化,只因其全新的系统总线(400MHz)和极高的主频(目前有 1.4GHz 和 1.5GHz 两种)使其有了一个很好的卖点。coppermine,133MHz 系统总线,0.18μm 工艺,优秀的整数和符点运算,良好的兼容性,使其在不管是在 OEM 市场还是在组装机市场都是用户的首选,PⅢE 系列,它虽然只有 100MHz 的系统总线,但同样经过优化的 L2 cache,0.18μ 的工艺,但它的低外频为超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挥舞台。新速龙是 AMD 继老 ATHLON 的成功后推出的 0.18μm,铝连接(以后要改为铜连接),100MHz 的 EV6 总线(一种类于 DDR 的总线,性能等效于 INTEL 200MHz 的 P6 总线)使其具有比 INTEL 更高的外频,新速龙不但保留了 AMD CPU 一贯良好的整数运算和从 ATHLON 开始超过 INTEL 的符点运算和其优良的性价比在市场中赢得了不少赞誉,但偏高的发热量成为其超频的弊端。在低端市场 celeronII 是 INTEL 继 celeron A 系列推出的新一代 celeron CPU,它采用的是 coppermine 内核,128K 的全速 L2 cache,不高的价格,良好的兼容性在市场中卖的还不错。我们再来说说 AMD 的 Duron,Duron 其实是新速龙的一个简化版,略微的缩水使其在性能上依然超过 INTEL 的 celeronII(包括目前刚刚发布的 100MHz 外频 celeronII),它极高的性价比成为低价入门电脑的首选,但过高的发热量如不及时排掉,就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和不能超频。以上说法仅工参考。
63,Q:小心购买封装 CPU
A:你买的是盒装 CPU 吗?小心你买的是后封装的!
什么是后封装?后封装就是有人先收购盒装 CPU 的包装盒和里面的说明书,再将散装的 CPU 装进去,最后塑封。目前最流行的就是将英特尔的 866、933、1G 的 CPU 后封装。还有部分“赛扬”也成为了谋取暴利的 JS(奸商)的宝贝。
他们的成本是多少呢?首先他们在市场里面收购说明书或外包装,通常是 2 元一本说明书。最终他们卖掉的价钱是要比原来的散装价格贵出 50元~100 元不等。可是成本才 2 元钱,最多加上他们的“包装费”。最令人可气的是由于这些奸商的所作所为,影响到正规的经销商不敢进盒装的 CPU。因为在价格上拼不过他们,干脆就不作赔钱买卖。结果市场上就有了这些无人与之竞争的后封装 CPU。
其实辨别这些后封装的 CPU 很简单,因为既然是人为操作,CPU 上的序列号和外包装上的当然不同,在你购买时要注意这个细节。
最后再说两句有关 AMD 的情况。倍受大家喜爱的“雷鸟”1G,最近开始缺货。据悉还会持续缺货状态。可能是暑期购机的增多导致缺货。如果你要装机,最好事先打电话咨询一下。(2001年7月)
64,Q:如何自己计算 CPU 的温度?
A:参看解答……
如何自己计算 CPU 的温度?
第一步:你的CPU的输出功率多大?
  这儿我给出了部分AMD的Athlon的输出功率:
----------------------------------------------------------------------------
第二步:你的风扇的功率多大?
  你先看看你的处理器的C/W数值。越小越好,不过国内的杂牌风扇也就不好说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C/W,我在这儿介绍一下C/W = Delta / CPU功率的瓦数,Delta = CPU温度-周围环境的温度,解释一下C/W:对每个CPU辐射的热量,风扇将通过C/W乘以瓦数加上周围环境的温度来冷却内核,比如,周围环境的温度为25 C, C/W为0.25 CPU是50W,这就意味这,CPU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为50 x 0.25 = 12.5 C,或者说是37.5 C.。可见,越低的C/W,当然就越好了。
  第三步:计算
  取得C/W,然后加上机箱温度这样,不就得到了你的CPU的温度了吗?
  如果低于60度,你可以认为这个结果完全没问题,如果高于60度,你可能还要再调整一下计算结果。
  为什么是60度呢?
  AMD的技术说明指出70C是最大稳定工作温度. (90和95C是最高温度,超过了,你就祈祷不要把主板也烧了吧,反正你的CPU是肯定没就了的)。
  不过从我们的经验来看,AMD的处理器能够在70C下稳定工作非常让人怀疑。
  所以说,我们这儿取60C,只要低于60C,你的系统绝对是稳定的,按上面的方法算出的温度也是可靠的,不过如果超过了,那就说不准了。
  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步骤
  Example 1:
  一个1500Mhz工作在1.85V.的处理器,使用的是Millenium Glaciator风扇.而且打开了机箱运行,机箱温度为28C.
  查表,最大功率为86 w.
  计算: 86 w X .18 C/W = 15.5C + 28C = 43.5C.低于60,工作稳定.
  一个1500Mhz工作在1.85V.的处理器,使用Thermaltake Super Orb风扇.关上机箱,机箱温度34C.
  计算:86 w X .35 C/W = 30C + 34C = 64C.系统可能不稳定.
  一个1500Mhz工作在1.85V.的处理器,电脑放在一个很热没有空调的地方,比如武汉学生寝室,那么房间温度将超过30C,设机箱温度为40C。使用Swiftech MC-462A风扇。
  计算:86 wX .18 C/W = 15.5C = 40C = 55.5C.很危险,这可是使用了世界上最顶级的风扇呀,想想我们武汉的情况,机箱温度估计不止40C吧,风扇估计是什么杂牌的自己都不知道,想想你可怜的CPU,还要超频,我晕。
  超频到1650Mhz工作在2.20V.系统崩溃,为什么?让我们算算,使用的是Alpha PAL6035风扇,机箱温度为25C.主板告诉我温度为50C,为什么死机?
  真的如主板所写的那样的温度吗?
  让我们算算:134 w X .37 C/W = 50C + 25C = 75C.不死才怪。
  希望大家掌握了这个方法,合理使用各位的CPU,不要烧了一块都不知道为什么。
面对着不断膨胀的信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光盘来保存信息,于是光驱也跟着“火热”起来。目前,光驱已经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配置,它为我们使用计算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是朋友们比较头疼的一个硬件。尽管光驱目前的价格不是很贵,但由于光驱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设备,而组成光驱的核心部件激光头在长时间使用后,经常出使光驱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帮助各位用户高效地使用光驱,下面笔者就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使用经验整理成文,来供大家参考:
  1、要确保使用质量好的盘片   
  一台光驱质量下降的决定因素取决于这台光驱经常都读什么样的光盘。质量不好的光盘,如盘片变形、表面严重划伤、污染以及盗版光盘等,在光驱内进行读取时,光学拾取头的物镜将不断地上下跳动和左右摆动,以保证激光束在高低不平和左右偏摆的信息轨迹上实现正确聚集和寻道,加重了系统的负担,加快了机械磨损。同时,为了减少光驱的磨损,延长光驱的使用寿命,不要经常用光驱来长时间播放VCD影碟,因为这样,电机与激光头就增加了工作时间,从而缩短了光驱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关机时,如果劣质光盘留在离激光头很近的地方,那当电机转起来后很容易划伤光头。
  2、选择一个质量好的光驱   
  俗话说“工欲善其器,必先利其器”。如果要想让光驱高效工作,那么我们必须确保选择一个质量好的光驱。因为质量好的光驱一般纠错能力较强,阅读盘片的速度较快,而且在读取数据的稳定性方面也比较突出。目前市场的主流光驱基本都是50X左右,虽然DVD-ROM光驱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但由于片源的问题已经其他因素市场的热度还不够。而且现在市场的光驱品牌很多,比较知名的光驱品牌有明基、Aopen、SONY、Philips、美达、阿帕奇、大白鲨、NEC等等数十种。光驱品牌的好坏,在一定程度就代表了光驱的性能。因为大厂家的技术和小厂家的技术差别,那简直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所以如果希望你的光驱能“益寿延年”的话,那么你就必须选择一款比较有名气的光驱,这样在技术还是服务方面都是比较周全的选择。
  3、让光驱处于32位的工作模式之下   
  在实际使用光驱的过程中,如果由于不慎,例如病毒发作或者加载了某些实模式驱动程序等,光驱就有可能工作在MS-DOS兼容模式下,以致严重影响了两者的读写速度,此时就要设法恢复它们的32位工作模式。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打开Config.sys文件,并删除其中的实模式驱动程序,然后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在该窗口中依次单击“系统”/“性能”/“文件系统”/“疑难解答”,检查一下是否选取了“禁用32位保护模式的磁盘驱动程序”复选框。如果已经选取,取消它即可恢复32位工作模式;如果没有选取,则说明系统中的32位光驱驱动程序已经丢失或出现故障。这时我们可以在“控制面板”中,单击“系统”/“设备管理器”/“系统设备”/“即插即用BIOS”,选取“删除”按钮,并选择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系统将自动运行“添加新硬件向导”,并重新为检测到的光驱安装驱动程序,从而可以恢复光驱的32位工作模式。
  4、要时常对光驱做清洁工作   
  光驱出现读盘速度变慢或不读盘的故障,主要是激光头出现问题所致。除了激光头自身寿命有限的原因外,无孔不入的灰尘也是影响激光头寿命的主要因素。灰尘不仅影响激光头的读盘质量和寿命,还会影响光驱内部各机械部件的精度。所以保持光驱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尽可能保持室内的清洁,减少灰尘。接着要经常清洁光驱内部组件和激光头。对于光驱的机械部件一般使用棉签擦拭即可,而激光头的清洁有很高的危险性,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激光头的损坏,所以如果光驱在保修期内最好交由经销商处理。如果过了保修期也要找个有过拆卸光驱经验的人来指导。另外清洁激光头不能使用酒精和其他清洁剂,可以使用气囊对准激光头吹掉灰尘。
  5、让光驱处于通风的地方   
  由于光驱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当的热量,如果散热不良,轻则阅读数据失败,重则机器会损伤,因此我们要把光驱放在一个通风良好的地方,来保持它具有良好的散热性,以便保证读取数据的成功率。
  6、在工作中不能移动光驱   
  光驱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激光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光驱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激光头与盘片的撞击,导致损坏。所以不要搬动运行中的光驱。在光驱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光驱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
  7、对光驱操作的动作要轻  
  光驱的托盘托架机构非常单薄,因此在托盘上存取盘片时要小心,不能用力向下压盘,也不能用异物碰撞弹出的托架,否则托架会变形或断裂。在将托架缩回光驱内部时,一定要通过按键或命令由控制电路自动将托架收回,而不应用手强行将托架推回光驱内,以防托架机械损坏和内部装盘机构电气失灵。
  8、设置缓存来提高光驱的读写速度   
  在每个光驱的外壳上可能都会标有倍速这个指标,但这个速度通常表示光驱在理想状况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而在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光驱的读写速度可能还会受到电脑本身运行速度的制约。为此,我们只有通过对电脑的合理设置,来尽量使光驱达到理想值。其实,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缓存,来提高光驱的运行速度。通常光驱的缓存是厂家在生产的时候,就在光驱内部建立的“硬”缓存。但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光驱优化软件以及提速软件,来设法加大光驱的Cache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此外大家还可以在控制面板中的设备项里,把光驱的DMA打开这样光驱的速度就会加快。
  9、给光驱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   
  由于光驱是一种比较娇气的电子设备,它怕剧烈震动、怕发热、怕灰尘以及静电,因此我们如果想要延长光驱的使用寿命,就应该让光驱处于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之中。首先我们在安装光驱时,尽量让光驱和与硬盘以及CPU离的远一点,以保证光驱能有良好的散热性。另外由于光驱的速度越来快,主轴电机的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高速光驱发热量惊人的问题。在机箱里尽量给光驱以及其他发热量较大的设备,做好通风散热工作。还有,要让光驱处于没有灰尘的工作环境之中,用完电脑最好使用防尘罩来保护光驱不受灰尘侵袭。为了防止光驱在读写数据时产生噪音和震动,我们可以在安装光驱的5.25驱动器槽里放入一些如海绵之类的防震物品。
  10、快速查询光驱的运行速度  
  如果我们想知道当前的光驱运行速度是多少时,可以在WINDOWS中的“系统信息”设置框中进行查询。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用鼠标依次点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信息”;接着打开光驱并放入一张光盘进去,随后我们再用鼠标单击“组件”中的“CD-ROM”,过一会儿,光驱的具体运行速度就出来了,在“传送速度”一栏中可以看到光驱运行速度的具体数值。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查询光驱的实际运行速度,而我们常说的光驱运行速度是指它的标称速度,例如标有“MAX40X”的光驱,是指光驱最高的运行速度是40X(约6000kbps的数据传送输率),而并不是指光驱的即时运行速度。
  11、让光驱连接到PCI总线  
  由于设备连接到PCI总线上时,可以获得较快的运行速度,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硬件配置的方法,使光驱连接到PCI总线上,其配置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在该窗口中用鼠标依次单击“系统”/“设备管理器”/“系统设备”/“PCI Bus”/“属性”/“设置”/“设备列举”/“使用硬件”。如果选定“使用硬件”之后某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则可选择“使用BIOS”,但它有可能导致系统或设备停止响应。
  12、用完光盘要及时取出
  我们在不使用光驱时,尽量不要把光盘盘片放在驱动器内,一定要记住把它及时取出来,因为光驱要保持“一定的随即访问速度”,也就是说光驱在检测到托盘上装有盘片时,将控制光学拾取头对盘片进行正确的聚焦、驱动盘片以恒定的速度转动并正确寻道于盘片的信息轨迹,也就是说光驱所有的部件都在工作,时刻准备读取数据,所以不用时应及时将盘片从光驱内取出,以降低光驱机械系统的磨损、减少激光二极管的使用时间,延长光驱的使用寿命。
  13、保护好光盘涂层
  许多人都知道光盘在使用中激光束是从塑料面入射的,塑料面上的划伤、指印和灰尘会影响数据的读取,但塑料面的划伤通常可以通过误码纠正来补偿。相比之下,保护涂层却非常薄,一次轻微的摩擦都可能破坏它,并对数据造成致命的伤害。严格来说,铝膜层和保护层比塑料层更重要,更需要精心加以保护。而且,绝对不要在保护涂层上贴标签。因为当标签失去黏性翘起时,铝膜也会被粘起,光盘上保存的数据也同时被带走了。
  14、使用光驱刻录光盘时要关闭省电功能
  通常刻录一张光盘可能需要20到30分钟的时间,如果我们在刻录的过程中,启用了省电功能,就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突然失去响应而停止工作,从而损坏盘片。要关闭省电功能,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去操作:首先用鼠标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在其中找到电源管理图标,然后用鼠标双击该图标,打开电源管理窗口,在该窗口中将电源使用方案设为“始终打开”,而在“关闭监视器”及关闭硬盘“两个选项中均设为”从不“模式。接着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到CMOS设置界面,在该界面中将Power Management中的Power Saving设置为NONE;最后保存CMOS设置,并退出重新启动计算机。
  15、保护好光盘的内缘
  光盘的数据存储方式与软盘不同,软盘最重要的是其外缘的0.1磁道,光盘的数据却是从内往外沿螺旋形顺序记录的。有经验的朋友可能知道,光盘靠近外缘的划痕大概只能使几幅图像无法正常显示,而在内缘的划痕会“枪毙”掉整张盘,因为内缘起始处记录着文件表上数据。
  16、单独使用一根数据线
  如果我们要使用光驱来刻录数据的话,为了保证刻录的成功率,我们应该让光驱单独使用一根IDE线和接口。有些用户的IDE设备可能比较多,往往将刻录光驱与其它IDE设备接在一个IDE接口或IDE线上,这样也会降低刻录的安全性,最好是将刻录光驱单独连结在一个单独的IDE线上,而且跳线也设成Master主跳线口。
  17、将大型软件直接复制到硬盘
  我们在安装大型软件或系统软件例如WIN98时,如果光驱不太好用,就会出现数据复制错误;又或者光驱行走速度太慢,以致安装过程漫长。此时,我们如果把光驱中的安装程序直接复制到硬盘中,然后直接在硬盘中进行安装软件的工作,就可以大大提高程序的安装速度。例如我们假设需要安装WIN98程序时,可以把光驱中的win98子目录直接拖放到硬盘的某个分区中,复制完成以后,直接用鼠标双击硬盘中的win98子目录,找到其中的setup安装文件,并执行该文件就可以开始程序的安装工作了,其后的过程将和用光驱安装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光驱读取数据的错误,安装速度也较用光驱快。如果你不在乎那100多兆空间,不妨将光盘中的文件都拷到硬盘中。当你日后要添加新硬件或驱动程序时,就不用翻箱倒柜找安装光盘了,系统会自动在你的硬盘中寻找所要的文件,方便得很。
  18、提高光驱纠错能力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光驱运行速度是越来越快,但是光驱的运行速度与它的纠错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光驱的读写速度加快的话,那么它的纠错能力将会降低,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提高光驱的运行速度是以牺牲纠错能力为代价的。因此,如果我们片面地追求读写速度的话,那么高速光驱将会对光盘盘片的质量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果盘片质量稍微差一点,光驱可能就会辨认不出来。相反,一些低速的光驱却能读到质量较差的碟的内容,特别是放VCD时,低速光驱尤胜高速光驱。当然,对于高速光驱,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的方法来改变高速光驱的纠错能力,我们只要在“控制面板”/“系统”“性能”/“文件系统”/“CD-ROM”选项中将光驱设置为倍速就可以了,但这种方法将会大大降低光驱的运行速度。
  19、多使用虚拟光驱
  目前有许多游戏软件都是光盘版的,一定要用光驱才能被正确使用。但我们如果经常使用光驱来玩游戏的话,那么光驱就会经常处于频繁的读写数据的状态之中,长期以往,光驱势必要受到磨损,从而大大缩短光驱的使用寿命。其实我们可以使用虚拟光驱软件在自己的硬盘里建立镜像文件,这样就可以让光驱好好歇一会。如果我们的硬盘容量很大的话,完全可以利用虚拟光驱软件将CD、VCD和光盘游戏虚拟到硬盘中,虚拟光驱不但速度比真正的光驱快许多,也可以延长光驱的寿命,何乐而不为呢。
  20、使用光驱护理软件来保护光驱
  要想提高光驱的使用寿命,正确地护理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有许多用户平时根本不注意光驱的正确使用,比如直接用手关闭仓门、在光盘高速旋转时出仓、关闭或重起计算机时不取出光盘等,这些不好的习惯直接影响光驱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平时可以使用一些专用的光驱护理软件来保护光驱,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光驱护理2001”来保护光驱,该软件可以避免手动进仓、出仓给光驱带来的伤害,在弹出仓门时会自动延迟确保光盘完全停止旋转,而且具有CD播放、停止功能。
  21、不要强行开关盘盒
  由于光驱内所有部件都非常精密,如果我们强行来开关光驱的话,很可能就会损坏光驱内部的传动装置,甚至能改变内部光学系统的具体位置,从而影响光驱的正常工作,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有这一不良习惯。目前无论哪种光驱,前面板上都有出盒与关盒按键,利用此按键是常规的正确开关光驱盘盒的方法。按键时手指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按键失控。当然,我们最好能利用程序进行开关盘盒,在很多软件或多媒体播放工具中都有这样的功能。如在Windows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光盘盘符,其弹出的菜单中也有一项“弹出”命令,可以弹出光盘盒。因此,笔者强烈建议大家尽量使用软件控制开、关盘盒,这样可减少光驱故障发生率。
  22、解决光驱挑盘或不读盘的方法
  挑盘或不读盘是光驱经常遇到的故障,造成此故障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激光头老化或灰尘太多导致。光驱挑盘,问题主要出在光驱的压盘机构,部分光盘的盘片很薄,而光驱的设计是以标准盘片为基准的,光驱压盘机构夹不紧光盘,盘片在光驱里打滑,这样就造成光驱挑盘。解决的方法就是把光驱的压盘机构调的紧些,或加厚光盘。就是在光盘孔周围贴上不干胶,以增加压盘机构同盘片的接触。如果还是不行,就要调整激光头的发射功率了,不同品牌光驱的调节电位器的位置是不同的,但大部分在激光头的前侧面。在调节前先记住原来的位置,如果不行再调回来。光驱不读盘首先观察主导电机的工作情况,如果主导电机无动作,就要先检查主导电机的电源供给是否正常、电机的传动皮带是否打滑、断裂。状态开关是否开关自如,因为如果开关不到位,主导电机得不到启动信号也不能启动;光驱读盘主要是激光头的问题,一般来说清洁激光头后情况会有所改善。如果是激光头或其他元器件老化的原因除了更换没别的办法。
  23、不能让光驱长时间运行
  由于光驱在长时间处于高速旋转状态,这样既增加了激光头的工作时间,也使光驱内的电机及传动部件处于磨损状态,无形中缩短了光驱的寿命。为了能延长其寿命,我们最好能减少光驱的使用时间,在硬盘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经常使用的光盘做成虚拟光盘存放在硬盘上。如教学软件、游戏软件等存放在硬盘中,这样以后可直接在硬盘上运行,并且具有速度快的特点。
  24、光驱在工作时不能突然关机
  当光驱开始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如果我们中途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光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盘片。因此最好不要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光驱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光驱指示灯停止闪烁、光驱结束读写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一、配置为杂牌815E主板/CeleronII1.2G/128M/40G,集成AC97声卡,我安装的系统是Win2000 SP2,在安装了主板芯片组驱动后,系统自动识别了声卡并能发声,但速度明显偏快,无论是wav、mp3还是midi都是这样;系统并无任何冲突。
二、查询说明书上说该主板的声卡型号可能是四种型号中的一种,并在光盘上提供了七八种驱动,仔细查看主板并未找到标有相似型号的芯片。没办法只好逐个安装实验。
三、尝试安装了几种驱动,有的是提示型号不对,有的是安装成功但效果和原来一样。安装到als201驱动时,声音终于完全正常了。
由此可见,声音变快是由于驱动程序不正确造成的。
硬盘软故障完全修复手册
维护工具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平时应该熟练掌握几种硬盘维护工 具的使用方法,这样当遇到硬盘软故障时才不至于晕头转向、手忙脚乱。下面我 就硬盘的常见软故障简单介绍几种硬盘维护工具的使用方法。
  ★ 修复硬盘主引导记录 ★
  由于病毒的破坏或操作上的失误,使硬盘主引导记录和分区表损坏,硬盘将 无法启动。
  ① KV3000
  作为一款著名的杀毒软件,KV3000同样具有非常强大的主引导记录和分区修 复的功能。我们可以先用软盘启动后,执行KV3000,按下F6键,就可查看已经不 能引导的硬盘隐含扇区,即查看硬盘0面0柱1扇区主引导信息是否正常,如果在 硬盘的0面0柱1扇区,没有找到关键代码,即硬盘分区表关键代码“80”“55 AA ”,那么硬盘本身将不能引导,即使软盘引导后也不能进入硬盘。这时,可按动 翻页键PgDn或PgUp键,在硬盘的隐含扇区内查找,如有,会在表中出现闪动的红 色“80”和“55AA”,并响一声来提示你,下行会出现一行提示,“F9 = Save To Side 0 Cylinder 0 Sector 1 !!!”。这时,按一下“F9”键,就可将刚找 到的、即在表中显示出的原硬盘主引信息, 覆盖到硬盘0面0柱1扇区中,然后, 机器会重新引导硬盘,恢复硬盘的起动性能。
  ② FDISK
  用FDISK/MBR覆盖主引导记录的代码区,但不重建主分区表。适用于主引导 记录被引导区型病毒破坏或主引导记录代码丢失,但主分区表并未损坏的情况下 。注意:FDISK/MBR并不适用于清除所有引导型病毒,因此要慎用。
  ③ FIXMBR
  FIXMBR是专门用于重新构造主引导扇区的小工具,使用方法也简单。直接运 行FIXMBR的情况下它将检查MBR结构,如果发现系统不正常则会出现是否进行修 复的提示。如果回答“YES”,它将搜索分区。当搜索到相应的分区以后,系统 会提示是否修改MBR,回答“YES”则开始自动修复,如果搜索的结果不对,可使 用/Z开关符,重新启动系统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想详细了解FIXMBR的使用 方法,可以用/H开关来查看。
  ★ 修复硬盘分区表 ★
  ① KV3000
  在KV3000的主菜单上,按下F10键,就可对系统的有关参数和硬盘分区表快 速测试, 如果硬盘分区表不正常,KV3000会先将坏分区表保存到软盘上以防不 测,再自动重建硬盘分区表,使硬盘起死回生。
  但如果硬盘只有一个分区,而且文件分配表(FAT表)、文件目录表(ROOT表) 严重损坏,数据已经都没有了。那么,用这个功能即使恢复了C盘分区表,也不 能使C盘引导,数据也不能恢复。这时需要配合其它的硬盘修复工具来恢复数据 。如果硬盘还有D、E、...等几个分区,一般情况下,KV3000能找回后面没有被 破坏掉的分区,重建一个新的硬盘分区表,然后,再用DOS系统软盘引导机器后 ,就可进入硬盘后面几个分区,将数据备出后,再将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
  KV3000修复硬盘的详细使用方法,大家可以查看KV3000杀毒软件的使用说明 文件,也可以到江民网站去查看。
  ② FDISK
  用FDISK还可以新建立分区、重建主分区表,但这种方法不覆盖主引导记录 的代码区。如果要保证硬盘内数不受破坏,分区时必需与原来的分区相一致,否 则数据不保。具体的使用方法我就不哆嗦了,建议大家使用FDISK的汉化版,很 容易上手。
  ③ DiskMan
  DiskMan过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硬盘分区表恢复功能,并采用图形界面,以图 表方式表示分区表的详细结构。使用方法详见《宝刀不老的小工具――DiskMan 》
  ★ 挽救硬盘FAT(文件分配表)和DIR(根目录表) ★
  如果FAT表损坏,就可能丢失所有文件,即便对DOS很精通的人,要修复FAT表 损坏的磁盘文件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① NDD(Norton Utilities 8.0)
  启动NU工具包中的磁盘修复程序NDD,在其菜单中选择Options/General确认 NDD将进行包括主引导区和CMOS在内的全面检查,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Diagnose Disk对硬盘进行诊断,NDD在发现错误时将会自动报告,并提示错误描述( Description)和推荐意见(Recommendation),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修复与否。 修复时注意保存UNDO磁盘,以便恢复操作之用。在修复过程中,尤其是在表面测 试(Surface Test)过程中如果提示读写错误,则说明硬盘存在物理损坏,数据 可能会丢失。
  在诊断、修复结束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若能对C盘进行访问则大功告成,可 以通过备份数据、重装操作系统简单地恢复硬盘功能。否则只能进行恢复操作( UNDO),尝试手工或通过其他方法恢复。 但NDD(Norton Utilities 8.0)只能在DOS下运行,且不支持FAT32格式。
  ② SCANDISK
  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类似NDD的硬盘检测工具,大家对它应该都不会陌生, 因为我们在WIN 9X非法关机后重启时它就会自动运行扫描硬盘,用法有点类似 NDD。
  ③ CHKDSK
  同样也是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DOS下专门用于检查硬盘的工具,CHKDSK/F命 令格式专门用来捡回硬盘的丢失簇并释放丢失的硬盘空间,有时我们可以在它运 行以后生成的*.CHK文件里找到一些重要的数据。
  硬盘的FAT表与根目录随着用户写入和删除文件而不断变化,如果能经常备 份FAT表和根目录,当FAT表损坏时用回写FAT表、根目录的方法,可以使硬盘恢 复到上一次保存的状态。当硬盘的FAT表或根目录损坏,需要将保存的FAT表、根 目录数据回写时,必须保证FAT表和根目录的起始逻辑扇区号和长度(扇区个数 )正确。
  ★ 恢复误删除的分区 ★
  ① FDISK & formAT
  如果在误删除分区后没有执行过其他分区操作,按照下面的方法一般都能够 恢复原来的数据:执行FIDSK分区程序,重建删除的分区,但是注意要保持分区 与原来分区在大小、位置上一致;重新启动系统到MS―DOS模式,执行“format X:/u/q”(X为误删的扩展分区盘符)。这时系统首先会警告说:“这是一个大 硬盘,如果格式化,数据将全部丢失”,这时选择“YES”;而后系统会告诉你 该分区无法进行快速格式化并问你是否进行“完整格式化”,回答“NO”。该步 骤的关键是加入参数/q(快速格式化),这样进行一次“假格式化”后,如果没 有什么意外的话,应该可以访问该分区的数据了。
  另外,该方法恢复的分区有可能在再次重启系统后无法访问,虽然仍可以按 上面的方法恢复数据,但我们建议恢复分区后备份该分区所有数据,而后执行完 整的格式化过程。
  ★ 硬盘零磁道损坏的抢救 ★
  ① DE (PCTOOLS 9.0)
  如果运行ScanDisk扫描C盘在第一簇出现一个红色的“B”,即说明C盘零磁 道损坏!在DOS下运行DE,先进入Options菜单,选项Configuration,按空格去 掉Read Only(只读模式)前面的“√”号(按Tab键切换),保存退出。接着选 主菜单Select中的Drive;进去后在Drive type项选Physical,按空格选定,再 按Tab键切换到Drive项,选中hard disk,然后选OK回车。之后回到主菜单,打 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选中并进入,之后就可以看见硬 盘的分区表信息。例如:该硬盘有两个分区,那么在硬盘的分区表信息中我们可 以看到1分区就是C盘,该分区是从硬盘的0柱面开始的,那么将1分区的Beginnig 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后退出。重新启动进入BIOS,运行自动侦测硬 盘可以看到CYLS的个位数减少了一位(例如:782→781),保存退出,重新分区 格式化,大功告成。
  但DE不支持FAT32格式且只在DOS下运行,而且PCTOOLS 9.0现在已经不太好 找了,想当年它与Norton Utilities 8.0在工具软件之中是两朵奇葩……
  ② PQMAGICT
  大名鼎鼎的分区魔术师(Partition Magician)可能是大家最常用的硬盘分 区工具。PQMAGICT是它的DOS版的工具,用它来修复损坏的硬盘零磁道可谓易如 反掌。
  假设一块硬盘有两个分区(C、D),用ScanDisk检查D盘时显示D盘零磁道损 坏,因此不能用formAT不能进行格式化,如果用FDISK重新调整逻辑D盘的大小, 使D盘的逻辑0磁道向前或向后移动,跨越这个坏磁道,但这样一来,就会破坏C 盘上的所有数据。因此这时我们必须借助PQMAGICT的威力。首先在DOS下启动 PQMAGICT(必须先把PQ COPY到C盘),选择查看D盘,此时屏幕会显示D盘的分区 和容量信息,然后选择Option菜单中的Reszie Selected Partition,用鼠标拖 动左边的容量标尺,让D区减少一点,或者直接手动输入分配D区的容量大小,目 的是空出坏的区域,确定后PQMAGICT便开始对D区进行转换,完成以后退出 PQMAGICT。这样对C盘上的文件秋毫无犯,且D盘又重见天日了。
  ② SPecialFDisk
  SPecialFDisk在建立主分区时可由使用者自定启始柱面,故可跳过损坏的柱 面区域。此招是SPecialFDisk的一个必杀技,使用方法请详见《宝刀不老的小工 具――SPecialFDisk》
  ★ 抢救被“逻辑锁”锁定的硬盘 ★
  中了“逻辑锁”的硬盘不能用软盘、光驱、双硬盘正常启动,但我们可以利 用软件DM为硬盘解锁。因为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识别硬盘的硬盘工具,就算在 主板BIOS中将硬盘设为“NONE”,DM也可识别硬盘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 首先你要把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接上被锁硬盘后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 ,将IDE硬盘设为“NONE”(这是关键所在!)。保存设置后退出,系统即可“ 带锁”启动。启动后运行DM,你会发现DM可以识别出硬盘。选中该硬盘进行分区 格式化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方法的弱点是硬盘上的数据将全部丢失。
  硬盘软故障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病毒、误操作,甚至一次意外掉电都可能 使硬盘崩溃。因此平时一定要养成备份硬盘重要数据的习惯,在关键时刻才能顺 利地解决问题。
  分析排除篇~~~~~~~~~~~~~~~~~~~~~~~~~~~~~~~~~~~~~~
  硬盘故障大致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两大类。 硬故障即PCBA板损坏、盘片划伤、磁头音圈电机损坏等。由于硬故障维修要 求的基本知识及维修条件较高,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才能解决,所以在本文中不 作讨论。
  软故障即硬盘数据结构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说病毒导致硬盘数据结构混乱甚 至不可被识别而形成的故障。一般来说,主板BIOS硬盘自动检测(IDE HDD AUTO DETECTION)功能能够检测到硬盘参数,均为软故障。
  一般情况下,硬盘在发生故障时系统会在屏幕上显示一些提示信息,所以我 们可以按照屏幕显示的提示信息找到故障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解决方案。
  ★ 常见的硬盘启动出错信息及分析处理 ★
  ①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 (非系统盘或盘出错)
  出现这种信息的原因一是CMOS参数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造成的。只要进 入CMOS重新设置硬盘的正确参数即可。二是系统引导程序未装或被破坏。重新传 递引导文件并安装系统程序。
  ② 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分区表)
  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 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占用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
  主引导记录(MBR)中包括引导程序、分区表和结束标志“55 AA”三个部分 ,共占一个扇区。主引导程序中含有检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和出错信息、出 错处理等内容。当硬盘启动时,主引导程序将检查分区表中的自举标志。若某个 分区为可自举分区,则有分区标志“80”,否则为“00”,系统规定只能有一个 分区为自举分区,若分区表中含有多个自举标志时,主引导程序会给“Invalid Partition Table”的错误提示。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硬盘维护工具来修复, 例如:用NU 8.0 NDD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将会询问是 否愿意修改,你只要不断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表 覆盖它也行。如果是由于病毒感染了分区表,即使是高级格式化也解决不了问题 ,可先用杀毒软件杀毒,再用硬盘维护工具进行修复。
  如果用上述方法也不能解决的话,还可利用FDISK重新分区,但分区大小必 须和原来的分区一样,这一点尤为重要,分区后不要进行高级格式化,然后用 NDD进行修复。这样既保证硬盘修复之后能启动,而且硬盘上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其实用FDISK分区,相当于用正确的分区表覆盖掉原来的分区表。尤其当用软 盘启动后不认硬盘时,这招特灵。
  ③ 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装入DOS引导记录错误)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DOS引导记录损坏)
  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导记录出现错误。DOS引导记录位于逻辑0扇 区,是由高级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的。主引导程序在检查分区表正确之后,根 据分区表中指出的DOS分区的起始地址,读DOS引导记录,若连续五次都失败,则 给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的错误提示;若能正确读出DOS引导 记录,主引导程序则会将DOS引导记录送入内存0:7c00h处,然后检查DOS引导记 录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55 AA”,若不是这两个字节,则给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
十五秒破解“还原卡”
破解方法有2:
第一种破解率还可以.
第二种好像是万能的(俺还没碰到破解不了的----见识短的表现-
开机时(也就是在你曾经进入cmos的时刻),同时按住ctrl+home,这样你就进入了
还原卡的密码输入窗口,只要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获得admin,以后随你怎样设置.
关于是密码的问题:一般还原卡都有默认密码的,默认密码怎么找,很简单,到网上搜索
关键词"还原卡"就行了,找到你用的那个牌子的还原卡,进入站点,在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
一般可以找到默认密码的.
而一般机房管理员是不会修改其默认密码的,比如俺学校的
台湾远志牌的还原卡的默认密码是,
小哨兵的是manager, 机房管理员一个也没改,好爽!!!!!!!!!!
不过我可没破坏任何东东,一旦惹怒了俺,嘿嘿....俺也不会破坏的,
恶意破坏计算机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如果管理员把密码改了呢?那就拿出宝刀---
此法实施过程看起来挺麻烦,不过熟悉了操作起来超不过15秒的-
高手sinister曰:
其实所谓硬盘保护卡就是在ROM中写了一段HOOK INT 13的程序,屏蔽了
一些功能调用如AH=3,5等,在中断向量表中INT 13的SEG,OFFSET
描述为[13h*4+2],[13h*4],将此中的程序先保存后,再替换为自己的代码,
当你AH=2的时,它便会call原始INT 13地址来完成操作.
只要找到原始INT 13入口便可以为所欲为.
不知看了这段感觉如何?慢慢消化吧.
主要矛盾:关键是要找到原始的int 13入口.
测试操作系统:win98
测试对象: 台湾远志还原卡
测试地点: 学校机房
测试目的: 控制还原卡,但不破坏.
注:本篇文章不对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可预料的情况负责!!!!!
具体过程如下:
开机过程按住F8键,进入纯dos环境, 注";"后为注释.
出现提示符c:,
键入c:\debug,
- xor ax,ax
; 寻找原始的int 13入口.
然后输入t回车,不断的重复,直到显示的地址形如 F000:xxxx
,后面的指令为:mov dl,80 (练练眼力-。按q退出.
记下这一地址, 在(0:13H*4)=0:4cH 处填入这个地址。
例如俺的得到的地址是F000:9A95
再次运行debug ,键入:
-e 0:4c 95 9A 00 F0 ;e的作用将数据表"95 9A 00 f0",写入地址0:4c开始的字节中.
注: 填的时候要仔细,填错的话会死机。ok,破解完成.
这时在提示符c:\键入
进入win98系统即可,那么这次你在win98系统中的一切操作,随着下一次
的启动都会被还原卡存储起来。
不过下一次进入系统的的时候,你还是需要重写地址0:4c,才可以让还原卡存储你的东东。
这时只需要在纯dos下进入debug,键入
-e 0:4c 95 9A 00 F0
用开机信息诊断计算机硬件故障
电脑出现故障是常见的,有许多故障在机器启动阶段就能确诊,特别是硬件故障,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发出的报警声及屏幕显示信息确定机器故障原因。下面依照电脑的启动流程,介绍常见硬件故障的类型和排除方法。
  开机阶段
  电脑启动的第一步当然是接通电源,系统在主板BIOS的控制下进行自检和初始化。如果电源工作正常,你应该听到电源风扇转动的声音,机箱上的电源指示灯长亮;硬盘和键盘上的“NumLock”等三个指示灯则是亮一下(然后再熄灭);显示器也要发出轻微的“唰”声(它比消磁发出的声音小得多),这是显示卡信号送到的标志。这一阶段常见故障有:风扇不转动,同时看不到电源指示灯亮。可以肯定是电源问题,应该检查机箱后面的电源插头是否插紧,可以拔出来重新插入。当然,电源插座、UPS保险丝等部位也应当仔细检查电源指示灯亮,屏幕无反应,无报警声。你应该着重检查主板和CPU。因为此时系统是由主板BIOS控制的,在基础自检结束前,电脑不会发出报警声响,屏幕也不会显示任何错误提示。此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检查:
(1)检查主板上的Flash ROM芯片,在关闭电源后重新将它按紧,使其接触良好;
(2)检查主板BIOS芯片,有可能受CIH病毒攻击或BIOS升级不成功;
(3)检查CPU,可用替换法确定;
(4)检查内存条,在关闭电源后将它重新插紧使其接触良好或用替换法进一步证实其好坏;
(5)检查是否使用了非标准外频。如果你使用了75MHz、83MHz等非标准外频,质量较差的显卡就可能通不过,应使用66MHz、100MHz等标准外频;
(6)机箱制作粗糙,复位(RESET)键按下后弹不起来或内部卡死,使复位键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你可以用万用表检查或者将主板上的RESET跳线拔下再试;
(7)检查主板电源。电源指示灯亮,且硬盘指示灯长亮不熄。说明硬盘有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硬盘数据线插反了;二是硬盘本身存在物理故障,应予更换。致命性的硬件故障测试检测CPU、内部总线、基本内存、中断、显示存储器和ROM等核心部件。此时可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嘟”声次数来确定故障部位。常见的有:
  电脑发出1长1短报警声。说明内存或主板出错,换一内存条试试。
  电脑发出1长2短报警声。说明键盘控制器错误,应检查主板。
  电脑发出1长3短的警报声。说明存在显示器或显示卡存在错误。你可以关闭电源,检查显
  卡和显示器插头等部位是否接触良好或用替换法确定显卡和显示器是否损坏。
  电脑发出1长9短报警声。说明主板Flash ROM、EPROM错误或BIOS损坏,用替换法进一步确
  定故障根源,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同型号主板。
  电脑发出重复短响。说明主板电源有问题。
  电脑发出不间断的长“嘟”声。说明系统检测到内存条有问题,应关闭电源重新安装内存
  条或更换新内存条重试。
  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测试
  系统发出“嘟”的一声说明开机阶段正常且无致命性硬件故障,进入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测试阶段。这时,屏幕显示显卡型号、主板BIOS信息、内存检测信息等等。如果这时自检中断,可根据屏幕提示确定故障部位:
  IDE接口设备检测信息为:
  “Detecting Primary Master... None”
  “Detecting Primary Slave...None”
  “Detecting Secondary Master...None”
  “Detecting Secondary Slave...Philips CD-ROM DRIVE 40X MAXIMUM”
  表明两个IDE接口都没有找到硬盘,说明硬盘没接上或硬盘有故障,应从以下几方面检查:
①硬盘电源是否有电或接触不良;
②硬盘接口线有没有接反、松动;
③CMOS设置有无错误,进入CMOS检查“Primary Master”、“Primary Slave”、“Secondary Master”三项的参数有无与所接硬盘不符的情况,最可靠的办法是将这三项的“TYPE”都设置成“Auto”;
④硬盘本身物理故障。
  在IDE接口设备检测信息下面显示“Floppy disk?s?? fail??40?”出错信息?表示CMOS所指定的软盘驱动器有问题。可能的问题有:
①软驱电源有问题,电源线无电或与软驱接口接触不良;
②软驱数据线接反、松动;
③CMOS设置错误,进入CMOS检查“Drive A”的类型,如与所接软驱的类型不符应重新设置,目前一般都是“1.44M?? 3.5 in.”;
④软驱本身物理故障。
  CMOS Battery state low CMOS 电池电压过低,应更换。
  
CMOS Checksum Failure CMOS 中的BIOS检验和读出错,应重新运行 CMOS SETUP程序。
  
CMOS System Option Not Set
  CMOS系统未设置。
  CMOS Display Type Mismatch
  CMOS中显示类型的设置与实测不一致,应重新设置。
  Display Switch Not Proper主板上的显示模式跳线设置错误。
  Keyboard is Lock...Unlock it键盘被锁住,打开锁后重新引导系统。
  KeyBoard Error键盘时序错。
  KB Interface Error键盘接口错。
  CMOS Memory Size Mismatch主板上的主存储器与CMOS中设置的不一样。
  FDD Controller Failure BIOS不能与软盘驱动器交换信息,应检查FDD控制卡及电缆。
  HDD Controller Failure BIOS不能与硬盘驱动器交换信息,应检查HDD控制器及电缆。
  C?Drive Error BIOS未收到硬盘C的响应信号,应检查CMOS SETUP 中硬盘类型的设置或运行其中的“hard Disk Utility”查找问题。
  D?Drive Error BIOS未收到硬盘D的响应信号,处理方法同上。
  C?Drive Failure硬盘C对主机信息无反应,检查或更换硬盘驱动器C。
  D?Drive Failure硬盘D对主机无反应,检查或更换硬盘驱动器D。
  CMOS Time & Date Not Set CMOS中的时间和日期没有设置,应进入SETUP进行设置。
  Cache Memory Bad ?Dot Enable Cache 主板上的高速缓存Cache坏,应更换。
  8042 Gate A20 Error 8042芯片坏,应更换。
  Address Line Short 主板上地址译码电路故障。
  DMA #2 Error 存储器直接访问?DMA??2号通道错。
  DMA #1 Error 存储器直接访问?DMA??1号通道错。
  DMA Error DMA 控制器坏,应更换。
  No ROM BASIC 当软驱或硬盘上的引导扇区找不到时,BIOS试图进入ROM BASIC程序失败。
  Diskette Boot Failure 软驱中的系统引导软盘坏。
  Invalid Boot Diskette 读出的软盘引导程序出错,换盘再试。
  On Board Parity Error 主板上的存储器奇偶校验错,出错的地址在第二行中给出,格式是:ADDR?HEX?=?
  OFF Board Parity Error主板I/0总线扩展插槽上的内存扩展卡的存储器奇偶校验错,出错的地址在第二行给出,格式是:ADDR?HEX?=?
  Parity Errort 内存的奇偶校验错??其地址无法确定。
  屏幕显示“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出错信息,说明键盘有问题。一般
  是键盘线与主板接口连接有问题,关机后把键盘线拔下重新插紧即可;如重新开机后仍然
  出现此信息,这说明键盘本身有故障。
  为了保护计算机的资源和安全,可以为其加上开机密码。但是一旦不小心将密码忘记,就会致使计算机不能进入BIOS设置,或者不能启动计算机。
  1.可先试一下通用口令,如AMI BIOS 的通用口令是“AMI”,AWORD BIOS 的通用口令比较多,可能有“AWORD”,“H996”,“Syzx”,“WANTGIRL”,“AwordSW”等等,输入时请注意大小写,不过很多新的主板都不支持通用口令,或者是有通用口令但大家还没有发现,所以通用口令不是万能的。
  2. 如果您的计算机能启动,但不能进入BIOS设置,可以用以下方法:通过70H和71H两个端口进行访问和更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其全部清除,变成缺省设置。但是有个条件就是计算机在己经启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以下的操作。但要注意,如果您看不懂下面的操作,就不要尝试,可以使用(3)中介绍的方法。
  如下程序段可以完成对部分电脑CMOS的清除工作:
        C:\>debug
          -o 70 20
          -o 71 20
          -r
          -q
  重新启动电脑,即可进入BIOS进行一些其本设置了。有少数主板可能用这种方法行不通。
  3.当上面二种方法都不行时,一般来讲,您需要在整机断电的情况下,将电脑主板上的CMOS RAM的供电端正极与电脑主板上的内置电池或外接电池的正极断开一定的时间来解决,即大家通常所谓的“对主板放电”;目的在于使CMOS RAM中的内容由于得不到正常的供电,而内容丢失。 具体操作时, 根据不同的情况,又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跳线清除法1。
  某些主板上,有一个单独的两针跳线,用来清除CMOS RAM中的内容。该跳线一般标注为CLEAR CMOS。当您需要清除CMOS RAM中的内容时,您用一只跳线器,将该跳线短接一会儿即可。需要给大家指出的是,在某些主板上(如华硕TX97-LE等),该跳线器有可能只是两个焊点,在您需要清除CMOS RAM中的内容时,您需要用一只镊子,将两个焊点连通,即可达到清除CMOS RAM内容的目的。
  (2) 跳线放电法2。
  某些主板上,有一个单独的三针跳线,用来清除CMOS RAM中的内容。该跳线的两端的两根针一般分别标注为NORMAL和RESET CMOS,即正常情况下,三针跳线器中间的一根针和标注为NORMAL的一根针短接;如果将三针跳线器中间的一根针和标注为RESET CMOS的一根针短接的话,就清除掉CMOS RAM中的内容。清除掉CMOS RAM中的内容后,请千万不要忘记将三针跳线器中间的一根针和标注为NORMAL的一根针恢复短接;否则开机时,主机将可能没有任何显示。
  (3) 跳线放电法3。
  在某些主板上,有一个单独的四针跳线,用来对CMOS RAM供电和清除CMOS RAM中的内容。该跳线的两端的两根针一般用来外接CMOS RAM的供电电池(EXTERNAL BATT);当CMOS RAM使用主板上内置的电池供电时,就要将该跳线器中间的两根针短接。为了更便于大家理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该四针跳线器四只针的电路用途:
  标为EXTERNAL BATT的一根针用来连接外接电池的正极;与其相邻的第二根针与主板上内置电池的正极相通;第三根针为CMOS RAM供电端的正极;第四根针为CMOS RAM供电端的零点位(即负极)。如果CMOS RAM采用的主板内置电池供电的话,一般情况下,用一只跳线器将第三根针和第四根针短接一会儿即可将CMOS RAM中的内容清除;短接的时间,应参照主板的说明书:一般来讲,要比前两种方法长一些。清除掉CMOS RAM中的内容后,请不要忘记将跳线器的状态恢复原状。
  (4) 跳线放电法4。
  在另外一些主板上,也有一个单独的四针跳线,用来对CMOS RAM供电和清除CMOS RAM中的内容,该跳线器四针的电路作用与方法三中的相同。只不过,这些主板的CMOS RAM采用通过四针跳线的一、四根针外接电池的方法供电。为避免该跳线外接电池接反极性,外接电池的插接连线的三号插孔就堵死了,所以主板的四针跳线器的第三根针(即与CMOS RAM供电端连接的针)也就折断了。这样,要清除CMOS RAM中的内容就可采取下面的办法:主机断电后,打开主机箱,找到CMOS RAM的外接的供电电池,将其在主板四针跳线上的插接线拔下;然后,用一万用表,打到直流电压10 V档,用黑笔接接触四针跳线的第四针(即CMOS RAM供电的负端),红笔接被扭断的第三针残留的根部,持续一段时间,当万用表的指示接近0时,即可达到放电目的。
  (5) 自然放电法。
  首先对整台微机断电,然后打开主机箱,找到主板上内部供电电池,取下;或将主板外接电池拔下,两三天后再装好,即可达到放电目的。
  (6) 短路电池法。
  还有一些机器,尤其是一些老的机器,在主板上,找不到任何有关清除CMOS RAM内容的跳线;并且电池是焊在主板上面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根导线,分别触及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使得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通;并持续一段时间,就可将CMOS RAM的内容清除。主板上的CMOS RAM的内容丢失后,在重新启动电脑时,将会出现诸如:CMOS电池无效,请重新设置其内容的提示;并且给出可以让您进入CMOS RAM设置的按键。
作者:& 闻道长安 & &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正常腿长什么样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