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韩国文化产业数据比不上韩国?

面临中国“限韩令”,韩国网友这样回应…_凤凰娱乐
面临中国“限韩令”,韩国网友这样回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韩国支柱性业产业的文化产业因为萨德陷入“节节败退”,中韩关系进入“冰川时代”韩国人焦急的原因就是如此。
进入八月以来,和一海之隔中国大陆相同,韩半岛也进入了&烧烤阶段&,每天气温33度+,甚至在8月4日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气温36℃。而近期流传的中国颁布&限韩令&的新闻引发了比36度高温还要炙热的一场舆论纷争。
韩流明星活动&电视节目出演前后取消(8月4日晚MBC晚8时新闻)
优酷&韩国KBS电视台同步播出的电视剧《任意依恋》粉丝见面会因不可抗力因素取消通知截图
韩国主要文化产业、娱乐公司股票概览(8月3日15时) 可以通过图片看到,所有股票全部处于下跌状态,其中YG娱乐更是下跌近7.96% 杀青在即的湖南卫视28集电视剧《相爱穿梭千年2:月光下的交换》主演刘仁娜恐遭换角;李准基确定因为签证问题不能来中宣传电影《谎言西西里》;传电视剧《新蜀山剑侠传》制片方因&限韩令&风头太盛,再三考虑后最终决定放弃宋仲基出演;据韩国经纪公司MAFIA唱片4日消息,旗下女团WASSUP原定于5日参加&2016中国&宿迁柔和双海&&庆祝建市20周年亚洲巨星演唱会&和9月4日演出活动,但活动主办方3日发来通知称取消WASSUP参加活动&& 作为韩国支柱性业产业的文化产业因为萨德陷入&节节败退&,中韩关系进入&冰川时代&韩国人焦急的原因就是如此。
萨德新闻占据韩国各大新闻排行点击量前列,和中国相关萨德新闻更是首当其冲。 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韩国各大产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当中。韩国人引以为傲的&汉江奇迹&如今却成了牵制他们发展的顽疾:制造业人工成本上升,核心制造业海外外流、电子科技被发展中国家超越,三星LG被中国小米,华为等夹击、几大财团纷纷陷入丑闻泥潭,乐天会长经济丑闻、三星会长性丑闻等等,经济入不敷出,三星现代造船厂2016年上半年0订单&眼前的韩国只能依靠&软文化&&韩流经济&来弥补因为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带来的危机。所以,也不难理解,在捕风捉影的&限韩令&刚刚出现,韩国媒体就风声鹤唳,不得不让人哭笑不得。用一句网络上流传的段子形容就是:&还是你自己不行&! 反观众多危言耸听的新闻题目犹如潮水般袭入众人眼帘,究竟韩国人如何面对这一切?我们不妨从几篇新闻下方的韩国网友的回复看看他们的评论。
文字翻译:&反正现在设立和以后都一样,那就设立萨德呗&&&&
文字翻译:如果是因为萨德导致现在的情况,你们(指在中国活动被取消的韩国明星)别回头,都回到韩国来,我们会一直支持你们。
文字翻译:核试验可以,萨德不允许的话,那我们就换成核武器吧。 当然,键盘侠之流是世界各国通用的词汇,我们不妨也听听韩国专家学者的声音: 韩国中央日报评论委员蔡仁泽称:韩中经济互相依存,应为共存的友邻;韩国庆南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教授李相万也称:&部署&萨德&是韩国政府忽略半岛和平统一、无视国民安危的决定,是主要为美国利益服务的非战略性决定。&&导致东北亚政局发生急剧变化。&&该决定让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的半岛局势进一步紧张。&&韩半岛问题应该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等等。
韩国中央日报评论委员蔡仁泽的评论文章 是韩流?还是&寒流&?在中国和韩国两国经济贸易如此众多的今天,在众多韩国企业背后都拥有着&中国爸爸&保护的今天,中韩两国鹬蚌相争,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有的中韩文化产业相关的娱乐公司和演艺人也都在观望。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扒得更深,揭得更透,更多不可说的秘事,尽在&凤凰八卦&(微信号:entifengvip),添加免费阅读。
韩国明星在中国吸金情况:
韩流在华前景:
国内明星谈韩流:
[责任编辑:吴骝驿 PK015]
责任编辑:吴骝驿 PK01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475062
播放数:294580
播放数:200614
播放数:5808920
下列哪项不能防止电脑辐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资本并不决定一切|韩国|首尔_凤凰财经
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资本并不决定一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韩流来袭。当韩国流行文化遇上中国文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作为SM娱乐集团副社长,韩世敏有着自己的见解:资本进入并不一定就能把(文化)产业做好,资金并不能决定这一切,中韩企业之间有诚意且有实质性的合作才重要。
2013年,韩国艺人鸟叔Psy凭借一曲《江南style》在全球进一步唱红韩流。那一年,美国《时代》等西方媒体一边对韩流传播叹为观止,一边把强势输出的韩国文化扒了个“底朝天”。韩流来袭。当韩国流行文化遇上中国文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作为SM娱乐集团副社长,韩世敏有着自己的见解:资本进入并不一定就能把(文化)产业做好,资金并不能决定这一切,中韩企业之间有诚意且有实质性的合作才重要。人在首尔,扑面而来的皆是“韩流范儿”。地铁站、中心、写字楼都能看到韩国艺人的MV、广告……韩国流行文化(K-Pop)无孔不入。从韩国已故总统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国”,到举国扶持文化产业。2004年,文化产业就已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韩国也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借举国扶持的,SM娱乐立稳了脚跟,也成为韩国“文化立国”的亲历者和代表案例之一。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为近来同样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中国,提供了不少可借鉴之处。SM娱乐集团副社长韩世敏近日接受中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文化内容产业作为一个无形产品,要使其繁荣最重要的是保护它的权利,提高透明度。中国已经提出依法治国,政府完善法律保障,企业诚信遵守,契约精神之于文化产业非常重要。”谈做大产业核心是建保护著作权系统NBD:过去一年,中国也处于文化产业起步阶段,与韩国方面有很多合作。在做大做强本国文化产业方面,能否给中国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韩世敏:文化内容作为一个无形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它的权利。中国市场最首要的任务是建立一个保护著作权、保护合作双方权益,并且提高透明性的系统。公司和公司、公司与个人之间树立一个健康的关系。契约精神之于文化产业而言非常重要。韩国也曾经历过很多合同方面的问题,现在解决得已比较好。中国已经提出依法治国,政府完善法律保障,企业诚信遵守。文化产业也慢慢就会透明化,市场越来越大,信赖、公平性非常重要。若是只注重短期利益,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就会越来越低。NBD:韩国以前也有过血泪教训?韩世敏:是的。2002年,韩国突然出现了一个非法下载音乐的网络平台。只用了1年时间,整个韩国音乐产业完全破产。以前韩国音乐市场大约是4000亿韩元,出现这个非法平台后,迅速下降至1000亿韩元,占比不到20%。而且在两三年间,韩国人在意识上发生了改变,认为可以免费听音乐。而整个音乐产业复苏,却花费了大约10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复苏。谈原创产品不能只引进还要自己制作NBD:眼下“韩国模式”在中国很热,造成的结果是中国自己的原创产品受到冷落,我们也曾做过相关报道。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中韩合作如何持续?韩世敏:中国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克服你说的这个现象。韩国也是一样,曾经有10~20年的时间被海外节目占领,整个靠引进海外节目、照搬制作模式。新的节目引进来,大家都会非常关注,韩国当时也是。可是通过与外部公司合作,更应该主动去培养自己的制作能力,而不是只看到模式的引进。中国在投资合作的同时,不要只看着韩国单方面制作,而是要共享。根源上要得到发展的话,双方必须要合作造出新内容,一旦有这种例子出现,产业化就会加快。NBD:在韩国,艺人培养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艺人也都需要经受严苛的训练。但中国相对来说明星更是一种光环,而非职业,您怎么看待这个差别?韩世敏:SM娱乐的创始人李秀满总是爱对员工、艺人说,“不要失去初心,保持谦虚,才能发展更好。”一定要珍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快乐。但现在艺人培训的大环境并不好,因为市场并不是非常规范。市场是变大了,但产业的系统却还没固定。对艺人而言,一定要相信公司能提供好的环境;而对于投资方或企业来说,培训本身就是一个前期投资,短期培训固然有利可图,长期投资却更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双方都应该遵守“信义”,才能做出这个模式。谈文化合作要改变只顾短期利益意识NBD:中韩FTA时代即将开启,对未来两国间文化产业合作有什么期待?中韩FTA会为两国文化产业带来哪些具体的好处?韩世敏:中韩签订FTA,这里面一定有与文化产业合作相关的内容,一些实质性的、具体的规定会出台。但如果一个规定只停留在规定,纸上谈兵般地空谈,而没有实际履行,就没有意义。中韩文化产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还没有开始,公司与公司间只追求短期利益,无视契约精神。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遇见这些问题,对产业损伤就很大。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百姓,从意识上都应有所改变。NBD:您是否注意到现在涌入韩国的热潮,在中韩文化产业合作中,资本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韩世敏:中国资本进入韩国,在韩国也是很火的新闻点。但我个人认为资本进入并不一定就能把产业做好,资金并不能决定这一切,双方之间有诚意且有实质性的合作才重要。韩流的温度不“寒”,很火韩流为什么能在全世界流行?政府重视文化产业是一大重要原因。从韩国已故总统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国”,到举国扶持文化产业。2004年,文化产业就已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韩国也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同时,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也成关键因素。以SM娱乐集团为例,其公司以及艺人在“一言一行”的细节中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保护其原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记者观察韩流走红背后:“契约精神、信义与透明度”一直以来,SM娱乐都因手握大量当红艺人而炙手可热。长期笼罩这家公司的神秘感,让人即便站在这家企业的总部,也很难相信这里就是韩流的“发源地”、“造星工厂”。采访中,SM娱乐集团副社长韩世敏多次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翻来覆去地强调“契约精神、信义与透明度”对于文化内容产业的重要性,“因为文化内容产业是无形的产品,保障所涉及的各方利益是构建良好生态的开端。”他指着瓶子说。这几个听起来稍显空洞的词语,却体现在SM娱乐内部最微小的细节上,尤其是对于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保护与尊重。与SM娱乐的多次接触中,尽管去了不同的地点,却始终没有被允许拍照,哪怕是被带领参观企业的一部分。总有工作人员诚恳告知,这一决定是从保护公司形象出发。公司提供的IR材料上赫然写着,“SM旗下艺人共149名,其中歌手112名,组合32支……”从某种层面上讲,包括艺人,以及练习室、制作设备等在内的一切,都是SM娱乐的“核心资产”。工作人员不允许记者拍照,不过是拥有强烈保护自我权益意识的一种自然流露。在韩国人心中,SM娱乐创始人李秀满是位才华出众的歌手,但他最大的天赋还是在于“经商之道”。在他的影响下,SM对于权益分享与合同遵守,也十分看重。“韩国也是经历了很多合同纠纷,到现在才逐渐好转。”韩世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艺人仅仅是种职业。特别是对于未出道或刚出道的新人而言,守时、懂礼是最基本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等级森严的韩国社会,练习生经过长时期的打磨才能站在舞台面前接受掌声和鲜花。但就像李秀满所坚持的一样,“机会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历了这些成体系的训练,艺人的专业性不容小觑。探访中,遇到一位正在工作的艺人,在礼貌地打了招呼之后,他立刻条件反射般地说,“感谢关注SM娱乐,以后还请多多关照。”这位艺人当天需要为SM娱乐新建成的都市娱乐空间拍摄一组宣传照,虽然拍摄的咖啡厅对外开放,但现场并没有警戒线,也没有尖叫声,顾客在旁边用茶,艺人则专心工作,互不干扰。这是另一种信义与默契,它深深地存在于国家、企业、意识之间,共同扮演着推动韩流文化繁荣的角色。在中韩FTA前夜、促进中韩文化产业交流的背景下,无论是短期还是全方位合作,两国间接触的机会增多,但以SM娱乐为首的企业尚在观察,“中韩文化产业交流合作还没有真正开启,需要找到可信赖的伙伴。”韩世敏说。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475062
播放数:294580
播放数:20061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韩流”为何在中国市场走红?
  从上世纪90年代《爱情是什么》为代表的韩剧引领“韩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冬季恋歌》、《大长今》、鸟叔PSY的《江南style》、《绅士》等一再为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年)热捧。也就是这20年间,被定位成韩国文化产业输出的韩流现象不仅在亚洲多国普遍存在,在世界其他地区也迅速拓展。
  韩国总统朴槿惠本月5至9日上任后首次出访美国期间,奥巴马总统也对韩国日益增长的“软实力”赞赏有加:“在世界范围内,韩国文化令人倾慕”。他的女儿就曾教他跳过《江南style》的骑马舞。
  文化产业的成功输出,不仅使韩国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也在国际文化舞台上显现其强劲的软实力。这中间,韩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在海外推广韩国文化、助推韩流走红呢?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刘震龙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解释。
  刘震龙说,很多人听到、说到“韩流”时会有误会。其实,韩流并不是韩国政府主导的。
  他说,韩国政府当然支持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市场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时,政府会出面改善环境,但不是直接推动出口。具体来说,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包括:著作权受到非法侵害时政府介入管理;对规模小的文化产业出口提供合同书的帮助等。总之,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出口起到的是间接的支持作用。
】【】【】韩国文化产业为何这么火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杨眉
&&& 几年前,当“哈韩”、“韩流”之类的街头流行打扮被中国的少男少女们顶礼膜拜的时候,人们还只是嗤之以鼻:一阵流行风而已。
  但今天,当韩剧和韩星充斥、甚至“霸占”了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荧屏的时候,没有人再敢漠视这一次“韩流”的袭击和威力:韩国人这次依靠美女帅哥、华服豪宴和传统老套的爱情剧情,捕获的不仅是十多亿中国人的眼球,还有中国人刚刚鼓起来的钱袋子。
  韩国,一个被很多人评价为没有什么古老文化、甚至不多原创文化的国度,曾经连文字都是从中国“拿来”的东方小国,如今却创造了令全球关注的文化产业,成为向中国出口文化产品的大国。韩国的文化产业为何这么火?
  不久前,记者的一次短暂的韩国之行,似乎为此疑问找到了一点皮毛答案。
  娱乐化:大开眼界的 “文化观光商品”记者这次是随同一个名为“海外新闻及文化界记者交流会”前往韩国的,该交流会由韩国文化产业领域大名鼎鼎的“国际文化产业交流财团”(下称“韩国文化交流财团”)组织、资助和举办,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邀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到韩国参观访问,这次的邀请对象全部来自中国大陆的近十家主流媒体。韩国文化交流财团接待我们的一个负责人介绍说,交流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韩国文化产业的认识和扩大宣传”。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认识韩国文化,在韩国首都首尔的四天时间里,他们安排的参观和采访活动多达十几个。
  在这十几项参观活动中,最让我们这些应该称得上见多识广的中国媒体人在吃惊、震惊之余,更感羞愧、汗颜,同时还产生了某种不平、愤怒情绪的,当属观看歌剧“JUMP”(跳跃)。
  这部被称为“非口头语言歌剧”的“JUMP”,与哑剧差不多,没有台词对白,剧情完全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讲述。该剧最早在2002年12月上演,最初的戏名为“奇怪家庭”,2003年改名为“JUMP”。剧情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个小偷闯进了善于跆拳道和拖肩(韩国传统武艺)的一户人家后发生的种种趣事。
  进入剧场之前,我们一行人不以为然,甚至对韩方让我们这些来自武术发源地的中国人观看一个以武打为主的哑剧的安排觉得有点好笑: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全球最有名的武打明星都在中国,《卧虎藏龙》、《英雄》,中国人拍的武打电影让全球惊叹,在韩国还能看到什么更有名堂的武打戏。
  但一坐进剧场我们就知道自己错了:戏还没开演,观众已经开始张开大嘴乐起来?一位爷爷辈的剧中人物身着奇装异服、颤颤巍巍出现在观众席上,他全然不顾观众已经对号入座,非要“横穿”观众席绕道上台,“逼迫”观众起立、侧身、让路,还要搀扶、帮忙。
  好戏还在后头,跆拳道、拖肩、醉拳、武术等共117段武艺先后登场。尽管演员没有一句台词,但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个性十足的剧中人物,造型夸张的人物形象,令人惊叹的演员功夫, 以及地球人都能认可的家族故事,让来自世界各地、年龄从3岁到80岁的游客观众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笑成了花。记者曾估算过自我表现,演出过程中自己的笑声分贝、笑出的眼泪,以及笑的时间和肚子痛的次数,都超过了在北京德云社看郭德纲相声时的相关数据。
  看上去像一场武打闹剧的“JUMP”的喜剧性和可观赏性,让我们这些中国媒体人吃惊和震惊;而让我们羞愧、汗颜的是,尽管韩国的传统武术不如中国武术历史悠久,知名度也比不了,但韩国人更懂得如何宣传和推广其传统武术,如在“JUMP”中,他们就融合了中国武术,又借鉴了西洋艺术形式。
  走出剧场后,刚刚还在傻乐的我们这帮人,一个个默默无语,直到坐进剧场临时安排的采访室后,国内一知名媒体的领导才闷声闷气地说:“作为中国人,我感到羞愧。”停了一下,他又说:“我感到被羞辱了,明明是中国的武术,怎么现在全成了韩国的传统武艺了。”
  其后的采访更让我们心里不是滋味:剧中扮演儿子、小偷等的主要演员都来自中国,如河北、黑龙江、台湾等地区,而那个演出前在观众席“热场”的爷爷,就来自黑龙江。在国内时,他们有的是京剧院的,也有武术队的。
  对于中韩两国在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方面的不同,这些在韩国演艺圈打工的中国小伙子们的看法直接具体:“中国的京剧、武术等在形式上基本不让变,都是由师傅一代代教给后代;而韩国人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禁忌,非常注重年轻人的口味,演员演起来也感觉更有意思、更好玩。”
  但就是这个好玩、甚至有点胡闹的 “JUMP”,不只在韩国大受欢迎,年连续夺得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票房第一名,受邀参加了英国皇室主办的Royal Variety Show,2007年在英国、亚洲、北美等地进行世界巡回演出。
  在韩国期间,我们还观看了另一场被称为“乱打”类型的歌剧“NANTA”。“NANTA”同样是一部哑剧,它以韩国传统农乐舞为题材,诙谐表现在厨房发生的各种趣事。演出阵容由四男一女组成,道具是锅、碗、瓢、盆、刀、擀面杖、水缸、蔬菜、面粉等厨房用品,五位演员将切菜、和面、炒菜等全部变成了节奏高亢的打击乐,并以此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人物间的竞争、爱慕、争风吃醋等。
  据说,“NANTA”自1997年10月首演开始,就创下卖座率110%的惊人纪录。1999年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创下全天、全座位卖出的记录,并得到最高评分,后在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演出,2004年2月作为亚洲地区节目在美国百老汇设立专用馆开始无限期长期演出。“NANTA”还入选“首尔十大看点之一”,每年吸引了约30多万外国观众。
  韩方组织者介绍说,目前两部歌剧都有自己固定和专用的演出剧场,演出是全天、连场,每部歌剧都有几批演员轮流上演。目前演出收入中,80%来自国内,20%来自海外。据介绍,2008年,这两部韩国的原创歌剧都将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商业化:文化要成为产业必须跟“钱”打交道
  “仅有传统文化并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完全不同于文化。” 面对我们提出的“韩国文化产业为何能这么火”的提问,韩国文化交流财团理事长申铉泽回答说。
  他解释说,文化要成为文化产业,一必须有投资,二必须有利润。说白了,必须赚钱才能称得上是文化产业。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分清到底是要振兴“文化艺术”,还是要振兴“文化产业”,后者必须依靠商业化来完成。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各地方电视台多次重播的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就是由申铉泽先生投资拍摄的,而1997年中国央视最先引进的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也是他投资的。
  但是,商业化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做甩手掌柜”,“振兴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的国家战略性话题。
  如早在1999年,韩国就成立了“影视振兴委员会”,该委员会是韩国文化观光部授权支援电影相关事宜的泛国家部门专门机构,性质属于准政府组织。主要任务包括:拟定影视振兴计划,管理影视振兴的基础财源“影视振兴金库”,支援电影的制作、普及和放映,等等。
  2001年,韩国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性质为特殊法人。据介绍,构筑韩国的文化产业综合支援体系,并让韩国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生产国,是该院的主要业务目标。而在未来5?10年内,让文化产业成为韩国最强大的产业之一,是韩国政府的大目标。
  此次交流团的韩国之行,活动全部安排在首尔,参观访问的对象和机构几乎囊括了韩国文化产业链的每一环节:影视振兴委员会、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情报通讯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MBC电视台、大长今主题公园、首尔艺术大学等,观看了为外国游客量身定做的、以介绍和宣传韩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两个“文化观光商品”:歌剧“NANTA”和歌剧“JUMP”,还专访了金素妍等韩剧明星。
  面对如此高密度、快节奏的访问安排,特别是没有任何“游玩”项目的日程安排,交流团中一位曾参加过多次海外交流和访问的某媒体副总编开玩笑说:“在国内时都不干活,到韩国来却天天早8点上班了”。不过,玩笑过后,韩方组织者认真、敬业的工作作风还是赢得了交流团成员的敬佩和敬意。
(责任编辑:李瑞)
07-12-19 07:14·
07-12-11 10:47·
07-11-14 08:06·
07-08-28 08:07·
07-05-31 10:08·
07-05-11 09:12·
07-03-05 11:36·
06-12-30 14:36·
06-12-29 14:17·
06-12-01 14:14·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 几年前,当“哈韩”、“韩流”之类的街头流行打扮被中国的少男少女们顶礼膜拜的时候,人们还只是嗤之以鼻:一阵流行风而已。&& 但今天,当韩剧和韩星充斥、甚至“霸占”了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荧屏的时候,没有人再敢漠视这一次“韩流”的袭击和威力:韩国人这次依靠美女帅哥、华服豪宴和传统老套的爱情剧情,捕获的不仅是十多亿中国人的眼球,还有中国人刚刚鼓起来的钱袋子。&& 韩国,一个被很多人评价为没有什么古老文化、甚至不多原创文化的国度,曾经连文字都是从中国“拿来”的东方小国,如今却创造了令全球关注的文化产业,成为向中国出口文化产品的大国。&& 韩国的文化产业为何这么火?&& 不久前,记者的一次短暂的韩国之行,似乎为此疑问找到了一点皮毛答案。 && 娱乐化:大开眼界的 “文化观光商品”&& 记者这次是随同一个名为“海外新闻及文化界记者交流会”前往韩国的,该交流会由韩国文化产业领域大名鼎鼎的“国际文化产业交流财团”(下称“韩国文化交流财团”)组织、资助和举办,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邀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到韩国参观访问,这次的邀请对象全部来自中国大陆的近十家主流媒体。&& 韩国文化交流财团接待我们的一个负责人介绍说,交流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韩国文化产业的认识和扩大宣传”。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认识韩国文化,在韩国首都首尔的四天时间里,他们安排的参观和采访活动多达十几个。&& 在这十几项参观活动中,最让我们这些应该称得上见多识广的中国媒体人在吃惊、震惊之余,更感羞愧、汗颜,同时还产生了某种不平、愤怒情绪的,当属观看歌剧“JUMP”(跳跃)。&& 这部被称为“非口头语言歌剧”的“JUMP”,与哑剧差不多,没有台词对白,剧情完全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讲述。该剧最早在2002年12月上演,最初的戏名为“奇怪家庭”,2003年改名为“JUMP”。剧情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个小偷闯进了善于跆拳道和拖肩(韩国传统武艺)的一户人家后发生的种种趣事。&& 进入剧场之前,我们一行人不以为然,甚至对韩方让我们这些来自武术发源地的中国人观看一个以武打为主的哑剧的安排觉得有点好笑: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全球最有名的武打明星都在中国,《卧虎藏龙》、《英雄》,中国人拍的武打电影让全球惊叹,在韩国还能看到什么更有名堂的武打戏。&& 但一坐进剧场我们就知道自己错了:戏还没开演,观众已经开始张开大嘴乐起来―一位爷爷辈的剧中人物身着奇装异服、颤颤巍巍出现在观众席上,他全然不顾观众已经对号入座,非要“横穿”观众席绕道上台,“逼迫”观众起立、侧身、让路,还要搀扶、帮忙。&& 好戏还在后头,跆拳道、拖肩、醉拳、武术等共117段武艺先后登场。尽管演员没有一句台词,但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个性十足的剧中人物,造型夸张的人物形象,令人惊叹的演员功夫, 以及地球人都能认可的家族故事,让来自世界各地、年龄从3岁到80岁的游客观众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笑成了花。记者曾估算过自我表现,演出过程中自己的笑声分贝、笑出的眼泪,以及笑的时间和肚子痛的次数,都超过了在北京德云社看郭德纲相声时的相关数据。&& 看上去像一场武打闹剧的“JUMP”的喜剧性和可观赏性,让我们这些中国媒体人吃惊和震惊;而让我们羞愧、汗颜的是,尽管韩国的传统武术不如中国武术历史悠久,知名度也比不了,但韩国人更懂得如何宣传和推广其传统武术,如在“JUMP”中,他们就融合了中国武术,又借鉴了西洋艺术形式。&& 走出剧场后,刚刚还在傻乐的我们这帮人,一个个默默无语,直到坐进剧场临时安排的采访室后,国内一知名媒体的领导才闷声闷气地说:“作为中国人,我感到羞愧。”停了一下,他又说:“我感到被羞辱了,明明是中国的武术,怎么现在全成了韩国的传统武艺了。”&& 其后的采访更让我们心里不是滋味:剧中扮演儿子、小偷等的主要演员都来自中国,如河北、黑龙江、台湾等地区,而那个演出前在观众席“热场”的爷爷,就来自黑龙江。在国内时,他们有的是京剧院的,也有武术队的。&& 对于中韩两国在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方面的不同,这些在韩国演艺圈打工的中国小伙子们的看法直接具体:“中国的京剧、武术等在形式上基本不让变,都是由师傅一代代教给后代;而韩国人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禁忌,非常注重年轻人的口味,演员演起来也感觉更有意思、更好玩。”&& 但就是这个好玩、甚至有点胡闹的 “JUMP”,不只在韩国大受欢迎,年连续夺得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票房第一名,受邀参加了英国皇室主办的Royal Variety Show,2007年在英国、亚洲、北美等地进行世界巡回演出。&& 在韩国期间,我们还观看了另一场被称为“乱打”类型的歌剧“NANTA”。“NANTA”同样是一部哑剧,它以韩国传统农乐舞为题材,诙谐表现在厨房发生的各种趣事。演出阵容由四男一女组成,道具是锅、碗、瓢、盆、刀、擀面杖、水缸、蔬菜、面粉等厨房用品,五位演员将切菜、和面、炒菜等全部变成了节奏高亢的打击乐,并以此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人物间的竞争、爱慕、争风吃醋等。&& 据说,“NANTA”自1997年10月首演开始,就创下卖座率110%的惊人纪录。1999年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创下全天、全座位卖出的记录,并得到最高评分,后在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演出,2004年2月作为亚洲地区节目在美国百老汇设立专用馆开始无限期长期演出。“NANTA”还入选“首尔十大看点之一”,每年吸引了约30多万外国观众。&& 韩方组织者介绍说,目前两部歌剧都有自己固定和专用的演出剧场,演出是全天、连场,每部歌剧都有几批演员轮流上演。目前演出收入中,80%来自国内,20%来自海外。据介绍,2008年,这两部韩国的原创歌剧都将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商业化:文化要成为产业必须跟“钱”打交道&& “仅有传统文化并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完全不同于文化。” 面对我们提出的“韩国文化产业为何能这么火”的提问,韩国文化交流财团理事长申铉泽回答说。&& 他解释说,文化要成为文化产业,一必须有投资,二必须有利润。说白了,必须赚钱才能称得上是文化产业。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分清到底是要振兴“文化艺术”,还是要振兴“文化产业”,后者必须依靠商业化来完成。&&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各地方电视台多次重播的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就是由申铉泽先生投资拍摄的,而1997年中国央视最先引进的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也是他投资的。&& 但是,商业化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做甩手掌柜”,“振兴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的国家战略性话题。 && 如早在1999年,韩国就成立了“影视振兴委员会”,该委员会是韩国文化观光部授权支援电影相关事宜的泛国家部门专门机构,性质属于准政府组织。主要任务包括:拟定影视振兴计划,管理影视振兴的基础财源“影视振兴金库”,支援电影的制作、普及和放映,等等。&& 2001年,韩国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性质为特殊法人。据介绍,构筑韩国的文化产业综合支援体系,并让韩国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生产国,是该院的主要业务目标。而在未来5―10年内,让文化产业成为韩国最强大的产业之一,是韩国政府的大目标。&& 此次交流团的韩国之行,活动全部安排在首尔,参观访问的对象和机构几乎囊括了韩国文化产业链的每一环节:影视振兴委员会、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韩国情报通讯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MBC电视台、大长今主题公园、首尔艺术大学等,观看了为外国游客量身定做的、以介绍和宣传韩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两个“文化观光商品”:歌剧“NANTA”和歌剧“JUMP”,还专访了金素妍等韩剧明星。&& 面对如此高密度、快节奏的访问安排,特别是没有任何“游玩”项目的日程安排,交流团中一位曾参加过多次海外交流和访问的某媒体副总编开玩笑说:“在国内时都不干活,到韩国来却天天早8点上班了”。不过,玩笑过后,韩方组织者认真、敬业的工作作风还是赢得了交流团成员的敬佩和敬意。
【】【】【】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韩国文化产业统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