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中国战场上最大的肉搏战是哪里

中国战场属于二战主要战场吗?
为什么国际二战史对中国战场大多是一笔带过?相关问题:很多西方资料对法国战场的描述远远大于中国战场,那么
228 个回答
很遗憾,不属于。日军海陆精锐尽数席卷中国,这倒是不假,然而日军精锐既没有在中国战场受到重创,也没有精锐部队陷入中国战场而不能动弹。当太平洋战事吃紧时,日军可以随时抽调任何一支他们想抽调的部队去支援太平洋战事,这一点上来看,在日军高层眼中,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是次于太平洋战场的。已经有人列出日军甲种师团的命运了,除了近卫师团镇守东京没来过中国之外,其他甲种师团都来中国参过战,却最终几乎全部命丧太平洋,这足以说明一点,盟军歼灭日军的主战场是太平洋战场。而随着各支甲种师团调往太平洋,留在中国的部队是什么样的部队呢?大部分都是序号100以后的“特设师团”,特设师团由甲种师团抽调一个联队加上预备役扩编组成,战斗力弱于甲种常备师团,然而还并不是日军最弱的部队。最弱的部队是专为扫荡占领区而设立的丁种师团,该类师团不配备重型武器,也没有旅团,仅有四个步兵联队组成,人数11000人左右,兵员也都由临时征募的平民百姓组成,就连军官也多是突击训练出来的,战力与战斗意志之弱,以至于一些日本军医回忆称,丙丁级别师团的士兵临死前不会高呼“天皇万岁”而是大喊“妈妈”,这样的部队充斥着大量不满20岁的孩子,或者就是拖家带口的中年人,根本无法与强悍的常备师团相媲美。而这样的部队在中国战场有多少呢?1944年,中国派遣军一共有仅有56万人左右(华北22万,华中26万,华南8万),而1945年,由于菲律宾战役失败,日军为防止美军登陆中国沿海,既而以中国为基地向日本本土进攻,同时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日军增强了中国派遣军的配置。到战败投降时,中国派遣军+驻守台湾的第十方面军+越南北部驻军一共约110万人向国民政府投降。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战场的一个变化,1944年3月,美军本有两套同时执行的计划,分别为进攻菲律宾和台湾,两套方案并没有优先级之分,但是1944年9月,日军夺去了美军在华的36个机场和中国沿海的全部深水港,这使得美军意识到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空军支援和深水港用以停靠军舰,夺取台湾不仅损失很大而且并没有什么价值。于是美军也就放弃了登陆中国再向日本进攻的计划,转而取道冲绳。这也就是说,直到日投降的那一天,日军都能在中国完成任何他们想做到的战略计划。说阻止美军登陆,美军还真就没法登陆了。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中国派遣军从1944年的56万人增兵到1945年将近90万人(减去台湾守军),兵力的增加并不是因为中国军队攻势增强,而是为了应对美军的登陆,再一次说明中国军队的存在感真的很低。至战争结束时,中国派遣军+关东军+台湾守军+越南守军一共有70个乙种师团,30个丙种师团和20个丁种师团向国民政府投降,看番号数量还是不少的,可是日军一共有多少个师团番号呢?一共使用了300个左右。也就是说,广义上的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而陆航则几乎已经全部调往太平洋,可以认为日本陆航基本上在中国没有任何主力部队了。严格来说,整个中国战场,仅有中国派遣军是用来对付中国军队的,关东军的主要任务是用来防御监视苏联,因此不论关内打得多么火热,关东军始终保持着强于中国派遣军的实力而不轻举妄动。关东军下辖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虽然战争后期关东军也大量抽调到其他战场,不过关东军的规模始终是日军规模最大的总军之一。满员时的关东军是中国派遣军规模的1.5倍,而航空兵力和装甲兵力则远多于中国派遣军。也可以说,国军和共军牵制的日军兵力还不如苏联远东方面军牵制的日军多。关于中国军队的牵制能力有几成,有一个史实可以反映出来。1943年,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夺取四川盆地的5号计划,该计划要求驻守武汉的第11方面军沿三峡进攻重庆,而11方面军认为自己处于中国军队110个师的严密监视下,仅能自保,无力进攻。而11方面军有多少人呢?7个师团。中国是三三制编制,日本是四四制,所以日本师团的人数相当于中国一个军的规模甚至可能还多,所以武汉方面对峙的兵力比应该在4:1左右。那么日军攻取武汉投入了多少兵力呢?国府动员了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日军出动了14个师团,其中直接进攻的兵力有25万人。武汉会战虽然战败,但是对日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前后两组数据相比较,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只有保持4:1以上的兵力优势才能对日军形成威慑。正是因为中国军队只有具备极大的数量优势并付出极大的牺牲才能与日军一战,所以需要全体国人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足以与日寇抗争8年。抗战8年是一件对我们自身很重要的事,这其中的重要性并不需要别人来承认,我们的牺牲也不需要一定对别人的胜利有价值才有意义。中国战场对于其他盟国,对于整个二战来说并不一定非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才能满足我们对先烈的敬仰之情,他们的牺牲换取了同时代很多百姓的生存,使我们的国家在一个国力数倍于我们的强敌面前仍然屹立不倒,这便已经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功勋了。如果为了肯定牺牲烈士们的功绩,而硬要把中国战场说成是决定二战成败的一个因素,我认为这反而体现了这些人对牺牲的先烈的不尊重。这种情感,似乎是在埋怨先烈们杀的鬼子不够多,后辈们就用嘴炮补上吧。那些抗日牺牲的将士们只要为中国的存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便足够,抗日战争,首先是中国生死存亡的战争,其次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交换比,中国战场能牵制100万左右日军已经是极限,100万日本陆军也是日本能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上限了。日本投降时,其兵力达到最高峰,大约720万,其中向国民政府投降部队仅占日军总数15%,向苏联投降的关东军占总数8%,剩下的部队基本上全用来应对美军向日本本土的进攻。至于罗斯福也好,斯大林也罢,对中国战场的评价本来就具有很浓厚的政治意义,在同样的敌人面前,互相勉励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就比如英美对苏联的物资援助,走的是北冰洋航线,且不说海面封冻对航线的影响,驶过挪威海域时,最惨状态85%的商船毁于狼群潜艇和提尔比茨号战列舰(俾斯麦的兄弟舰)之手,所有来自西方的战略物资仅占苏联军事物资的4%不到,即使如此杯水车薪的运输线,英美仍然坚持向苏联输送,为什么?这就是给盟友打气,传递一种大家是同一战线的信号。这些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事,不应该在军事层面上做过多解读。即使中国投降了,日本也绝无可能攻向印度,苏联,中东。中国境内没有油田,最近的油田在婆罗洲,也就是说日本一定要跟英美荷拼命才能让战争机器转起来。那么日本无论如何一定要消灭英国太平洋舰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他才能坐稳亚太地区的资源。不然有没有中国,日本都会被困死。所以英美试图用贸易禁令来制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侵略中国是日本走出困局的第一步,日本的野心从来就不止中国。至于什么日本深陷中国战争泥潭所以才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夺取资源,这种说法就是本末倒置了。2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日本眼看就要举国破产了,日元在国际市场如废纸一般屁都买不到,正是侵略满洲让日本经济续命了几年。而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各殖民大国想到的自救方法就是割断世界市场,各自在殖民地里建立贸易壁垒形成封闭的经济圈,于是德日这样的新兴工业国被排除在外,那么发动战争,掠夺资源便是日本继续给自己续命的最优解,也可能是唯一解。所以中国战场本身并不是泥潭,日本自身的缺陷才是。事实上日本在39年时还试图消减中国派遣军的规模,这说明中国战场对于日本而言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补充点儿题外话,为什么说苏德战场是二战主战场呢?看看歼敌数据就知道了。苏德战场(苏联卫国战争),苏军共消灭和击溃德国及其盟国军队共607个师,占德军及其盟军在整个战争中所损失的全部师数的77.5%以上。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约1300万人。其中死亡381.74万人、被俘250万人(不含日后投降或受降的120多万德军),被俘后死亡36.33万人、伤病累计700多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418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地区、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另外,德国仆从国军队,有超过100万人死于东线对苏作战。四分之三的德军被苏联消灭,那么东线当然是决定整个世界大战成败的主战场了。虽然苏联付出了2000余万人伤亡,然而苏联的巨大贡献不是因其牺牲大,而是其歼敌数量大。中国虽然有大量人口损失,然而歼敌数量是硬伤,这就不足以成为主战场。
一直对主要问题没有明确回答,补一下:算,至少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算。===================分割线================我给你贴个日本甲级师团的下场你就明白了,基本都是美帝消灭的。不要小觑美帝的作用,否则我们早亡国了。这个惨胜在西方人眼里当然不入流,因为国力使然。(虽然他们偶尔会夸夸)1、近卫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近卫师团在印度尼西亚的Sumatra岛扫荡,并担任当地的警备。日,近卫师团改称为近卫第二师团,近卫第3联队的主力移驻到Andaman群岛,之后不久又回到Sumatra岛。近卫第二师团各部分散在Sumatra岛的各地,准备迎战美军的登陆。但是美军实行“蛙跳”战术,一直没有进攻印尼,近卫师团只有驻守Sumatra岛一直到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2、第一师团太平洋战争后期,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一师团受命被调入莱特岛。日,第一师团奇迹般的在莱特岛西岸的奥尔默克地区登陆,准备北上以卡里格拉为据点进攻塔克罗班地区。但是在东岸登陆的美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塔克罗班地区。日美军和第一师团在李蒙峡谷遭遇,在之后的50天内,第一师团和美军互有攻守,呈胶着状。然而最终第一师团因补给不利,无奈撤向李蒙峡谷的西侧的坎奇伯特山区。日,日军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下达了“自给自足,永久抗战”的命令。第一师团奉命转移到色布岛上。到1945年1月,第一师团撤离色布岛,莱特登陆时有1万5千名士兵的第一师团此时只剩下800名士兵了。3、第二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二师团立即被配属给今村均中将的第16军。1942年在日军攻陷爪哇之后,第二师团被命令在当地执行警备和扫荡任务。于是,第二师团被卷进了与其命运相关的所罗门群岛的战役。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攻坚战,才是第二师团恶梦的开始。为了夺下瓜岛的飞机场,作为先遣队,第二师团派出了以步兵第4联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青叶支队(支队长那须弓雄少将)。为了与此相配合,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福冈的第35旅团为基础)和青叶支队一同在瓜岛登陆。9月2日,第一次瓜岛机场争夺战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10月初,第二师团主力在瓜岛成功登陆,于24日和25日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然而得到的又是惨败,并且以那须少将为首,步兵第16和29联队两个联队长都战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联队联队长又战死了。这就意味着在瓜岛的第二师团失去了他们所有的步兵指挥官。再加上食物和弹药的补给已经完全被切断。“瓜”岛变成了“饿”岛(日语中,“瓜”的发音和“饿”的发音相同),不断有士兵饿死和逃走。日军大本营终于决定中止瓜岛争夺战,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岛的第二师团的残余部队直到1943年2月才全体正式撤离。之后,第二师团在菲律宾被重建。1943年9月开始第二师团被任命担任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警备工作。1944年,第二师团被投入到缅甸战场,但是其作战最后还是失败了,1945年2月,第二师团被英军赶出缅甸,最后在越南西贡向盟军投降。4、第三师团日军第三师团一直在中国战场作战,最后参加了“大陆交通线打通”作战(“一号”作战)。中国方面称之为豫湘桂战役。这次战役分为第一期“京汉”作战和第二期“湘桂”作战,而第三师团参加了“湘桂”作战。这个作战的宗旨是:确保从汉口到越南的铁路沿线,破坏在中国华南地区的盟军B29轰炸机机场。作战成功了。最后,第三师团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5、第四师团又称大阪师团,第四师团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参加了日军对菲律宾的进攻,之后曾一度回国整编,1943年第四师团再次被动员,被派往印度尼西亚担任Sumatra岛的警备。最后被派属给日军第15军,进驻在泰国。不久之后在泰国的Lamphum向英国东南亚军区无条件投降。6、第五师团1937年8月中旬到达天津投入南口作战、平绥路东段作战,攻占张家口、蔚县等,参加平型关作战、忻口作战、攻占太原。10月组建国崎支队(步兵第41联队等)参加淞沪、南京作战。1938年1月转用于青岛、胶济路,3月参加徐州会战,10月调华南第21军登陆珠江口攻占佛山,作战结束回华北第12军。1939年9月转隶关东军,10月再调第21军,11月登陆钦州湾、24日占领南宁,12月投入昆仑关争夺战。1940年9月侵入法属印度支那、攻占谅山,10月集结上海列为大本营直辖。1941年3月参加九州登陆演习,5月临时受第13军指挥侵入宁波、台州、温州。 11月编入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攻占马来、新加坡,后以河村支队(第9旅团司令部与步兵第41联队)增援菲律宾作战,第41联队自此脱离第5师团序列。1943年1月第5师团从马来调第19军驻防塞兰岛、卡伊群岛、阿鲁群岛、塔宁巴尔群岛,第19军撤销后隶属第2军。日师团长山田清一、参谋长浜岛厳郎因承担橘丸事件责任自杀,调爪哇燃料厂长小堀金城少将代理。 橘丸事件——日,日军用医院船橘丸号伪装运送步兵第11联队官兵1500多人,在班达海被美军截获。第5师团违反国际公约、成建制被俘人数最多的师团。7、第六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熊本师团,熊本师团一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先锋队,甲午海战攻入威海卫的就是熊本师团。原隶属日本关东军,参加了918事变,南京战役前刚刚被抽调到华东。后又参加进攻徐州、武汉的战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年末,日军第六师团被编入参加瓜岛争夺战的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军。最初日军大本营有将第六师团派往瓜岛的意向,但是最后仍然决定放弃瓜岛。于是第六师团主力被派往所罗门群岛以北的Bougainville岛,而第13联队被派往以新乔治岛为中心的中部所罗门群岛。随即遭到驻守美军的顽强抵抗,损失相当大,之后第13联队于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岛。以第六师团为主力的日军第17军坚守着Bougainville岛,但是日美军在日军防卫最薄弱的Bougainville岛的西海岸登陆成功,立刻建成了桥头堡和机场。日军第17军几次试图将美军赶回海中,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美军在Bougainville岛登陆之后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攻击态势,但是接替美军的澳大利亚军队却毫不手软,频频向第六师团发起攻势。第六师团节节败退到布因地区。就在这时候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8、第七师团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初期,日军第七师团还在日本本土的北海道担任当地的防卫工作。1942年8月以其步兵第28联队为基干而组成的一木支队(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争夺瓜岛的飞机场。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于日在瓜岛的滩头阵地上全军覆没,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也被当场击毙。之后第七师团和第二师团的川口支队组成的第二登陆梯队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出征的旭川第28联队的2507名子弟兵中仅有143名生还。之后第七师团的主力被派往日本本土北千岛,最后还是回到了防卫北海道的这个起点上。并于日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9、第八师团第八师团又名弘前师团,甲午战争结束后在弘前组建,士兵主要被东北地方学校的毕业生构成,1904年-1905年参加日俄战争。此后参加奉天会战。日俄战争后的1910年朝鲜半岛留驻,参加1921年的西伯利亚出兵。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参加热河作战,以128骑轻取承德,后在南天门击败国民党中央军3个师。从1937年满洲驻屯。1938年被编入第3军队的战斗序列在绥阳驻屯。太平洋战争前的1941年,第8师与第25师一起被编入第20军队的战斗序列,掖河移防。以后作为满洲守备核心部队,在 满洲国内训练和对抗日游击队扫荡。1944年7月,第8师团被派往日美决战的主战场之一的菲律宾。师团主力前往吕宋岛,而以步兵第5连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高阶支队(支队长:高阶于菟雄大佐)被派往莱特岛被美军全歼。师团主力作为振武集团(后改称第41军)的中坚力量,长期和美军作战。但是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第8师团只能龟缩在马尼拉以东的地区拼死抵抗,不久就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一天。10、第九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金泽师团。原隶属日本关东军,是日俄战争获胜主力。1935年东北义勇军主力被扑灭后调回日本国内休整,1937年凇沪战役爆发后被紧急抽调参战,是攻击南京光华门主力。参加徐州、武汉战役后回国。1940年再次派驻中国东北,绞杀抗联,防御苏联。1944年6月美军在中太平洋的重镇塞班岛一举登陆。最初,日军第九师团是准备被作为抑制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的阻击部队而去塞班岛布防的。月7日随着塞班守军的全军覆没,第九师团即被编入日军牛岛满中将的第32军担任冲绳的防卫任务。第九师团在冲绳南部构筑了相当规模的阻击美军登陆的阵地(事后的事实也证明,让美军大尝其苦头)。从日俄战争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九师团都是在恶仗、硬仗中披荆斩棘的走过来,对此日军第32军的首脑给予第九师团极大的希望。并且按照第九师团的战术特点,量身订制了以第九师团为中心的在冲绳滩头给美军致命一击的作战计划。但是为了填补日军部分部队从台湾调往菲律宾后,在台湾产生的日军兵力空白,尽管在日军第32军首脑的强力反对之下,第九师团还是无奈的于1944年12月末奉命前往台湾。失去第九师团的日军第32军放弃了积极的滩头阻击作战,不得已采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战的战略。1945年4月,美军跳过台湾直接攻击冲绳,日本大本营的许多作战参谋对于当时把第九师团调往台湾的行为称之为“参谋本部这辈子最白痴的行为”。就这样,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的第九师团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就在台湾无奈的投降了。11、第十师团1944年2月,日军第十师团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第十师团主力于1944年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预定是派往台湾,但是最后第十师团还是被抽调去了菲律宾的吕宋岛。第十师团在尚武集团(隶属于山下奉文大将的第14方面军)的指挥下,于1945年1月开始与登陆上来的美军展开了约半年的拼死相搏。面对强大的美军,第十师团发起一次次的肉搏战,拼死抵抗。在物资和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的攻势下,第十师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于日无条件投降。但是吕宋岛全岛的日军投降还是日的事。12、第十一师团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第十一师团在中国满州驻屯。1944年2月,第十一师团和第一师团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出来,编成了日军第6派遣队派往关岛。这支部队后来改称独立混成第10联队,在关岛全军覆没。之后,第十一师团在满州驻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十一师团和第五十七弘前师团一起被调回日本本土。第十一师团驻守在四国岛,准备和美军进行本土决战。在准备中,第十一师团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一天。13、第十二师团1936年4月,日军第十二师团奉命到中国满州驻屯。1941年7月小仓大佐的第14联队被编入新设的日军第二十五师团。在满州期间,第十二师团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44年11月,第十二师团被派往台湾。第十二师团是从朝鲜釜山港经海路前往台湾的,途中,载着第十二师团步兵的运输舰中的3艘被美军潜水艇击沉。1945年1月,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第十二师团主力陆续到达台湾,在台湾西海岸担当防卫。就这样,这支生力军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在台湾无条件投降了。14、第十三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仙台师团。参加过日俄战争,1937年从日本国内被派往上海作战,是凇沪战役、南京保卫战的敌军重要部队。第13军团后又参加徐州、武汉、豫湘桂等战役,长期驻守华中地区,1945年在长江沿岸向中国投降。15、第十四师团1940年8月,日军第十四师团被任命在中国满州永久驻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经过了关东军特别演习后,第十四师团依然在满州驻扎。然而以日军在瓜岛的败北为转折点,日军在太平洋上开始节节败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营策定了绝对国防圈(千岛列岛、硫磺岛、马里亚那诸岛—卡罗林岛—马绍尔群岛、西新几内亚、缅甸),但是要守这么漫长的防卫线,太平洋上现有的日军兵力是不够的。所以在满州驻屯的第十四师团1944年4月末到达帕劳群岛。第十四师团主力担任帕劳本岛的防卫任务,而步兵第2联队负责拥有机场的佩里留岛的防卫任务。帕劳群岛南端的安加维尔岛的防卫则是交给了步兵第59联队第1大队。1944年6月美军攻占塞班岛。进入1944年9月,美军加强了对帕劳群岛的轰炸。日,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开始准备在佩里留岛登陆。日,日军守备队指挥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联队长)向日军大本营发出最后一封诀别电报之后切腹自尽,到日为止第十四师团步兵第2联队共抵抗了70天。与此同时,安加维尔岛的守备队约1200名官兵在美军第81师约2万名士兵的猛攻下,33天后全军覆没。在帕劳本岛的第十四师团主力虽然没有遭到美军的攻击,但在饥饿和空袭的威胁下也损失惨重,无条件投降对他们来说是种解脱。16、第十五师团1905年 4月1日在 爱知县 丰桥市被组建。日俄战争《 讲和条约》签订之后在满州以及 朝鲜半岛驻屯担任警备任务。之后在1925年被废止取消了番号。其后于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的 1938年4月被再次组建。8月份自上海登陆 中国大陆,在 中部支那派遣军(指挥官为 畑俊六大将)属下,负责日本占领地的警备和治安维持的工作。1943年6月被编入驻在 缅甸的 第15军,并于1943年底进入缅甸进内参加 英帕尔战役。1944年底撤到 伊洛瓦迪河边。其后在尚未恢复战力的条件下于 1945年初在参加与英军的 伊洛瓦迪会战(磐作战)。1945年8月撤退往泰国,并在途中收到无条件投降的命令。17、第十六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京都师团,原隶属日本关东军,918事变参与者。1937年7月被调入华北战线,11月调入凇沪、南京战场,是攻入南京的主力之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十六师团被编入进攻菲律宾的本间雅晴中将的日军第14军,参加了进攻菲律宾的战役,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和菲律宾各岛的讨伐战,是攻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的主力。之后第十六师团便在菲律宾驻屯。到1944年,第十六师团移驻到莱特岛。日,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盟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驻守在莱特的只有第十六师团,势单力孤,阻挡不了美军四个师的攻击。第十六师团集中兵力死守着塔克罗班机场,但是没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夺回机场的战斗也失败了。日军大本营决定在莱特岛与美军决战,不停地向莱特派遣兵力。莱特岛的攻防战持续到了1944年12月,日军伤亡惨重。日,美军在明德罗岛登陆成功,把战火烧到了吕宋岛附近。而莱特岛的决战变得没有一点意义了。日军大本营命令在莱特岛的日军“自给自足,永久抗战”,而这时第十六师团也没多少有生力量了,残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里展开了游击战。战后,根据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内部资料,第十六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的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这620人中包括著名的忏悔者东史郎。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也在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到来前5天战死了。18、第十七师团第17师团于1907年11月在 姬路市组建。从1915年至1927年,该师团被部署在 满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师团攻击德国在中国的地盘,及参与 西伯利亚干预。1925年解散。1938年4月重新编成参与侵华战争,并成为 中国派遣军的一部分参加 武汉会战。1943年被派往 南方军,然后被转移到 新不列颠,总部设在 拉包尔的 第8方面军。该师团的残余在1945年8月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在新不列颠向美军投降。19、第十八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又称久留米师团。日在杭州登陆参加侵略战争。1938年10月进攻广东、香港,长期驻守华南地区。1941年11月起参加侵略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战役。1943年――1945年在缅甸与美军作战,在富昆地区遭到美军重创,后退至南坎一带集结。日,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指挥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从印度利多出发,开始对缅北日军第18师团发起反攻。至1944年2月,相继占领新背洋、于邦、大洛等地。3月5日在攻克孟关后,乘胜追击,肃清了胡康河谷的日军,并攻克杰布山隘,进入孟拱河谷作战。4月,日军缅甸方面军组建第33集团军(下辖第18师团等部队),承担缅北、滇西方面的作战任务。中国驻印军在得到增援后,沿孟拱谷地继续进攻,于6月19日攻占马因,25日攻克孟拱。至10月15日,中国驻印军兵分三路向英多、杰沙、瑞姑、八莫一线发起攻击,12月15日攻占八莫,日收复南坎,日军第18师团损失惨重,在中国远征军和英军的联合打击下,于4月上旬向仰光—曼德勒铁路以东的掸邦山区溃退。残部在日本投降日向联军投降。20、第十九师团1938年随着张鼓峰事件的爆发,日军第十九师团立即被派往前线。然而随着日本在中国这个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营方面不愿将事件扩大也为了避免对苏开战而于日命令第十九师团立即开回驻防地。之后,苏军得势不饶人连下张鼓峰的战略要地,出于无奈第十九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擅自命令向苏军还击。战斗持续了11天,第十九师团虽然坚守了阵地,但是损失了将近20%的兵力,于日宣布停战。太平洋战争中,第十九师团依然在朝鲜半岛北部担任防卫任务。1942年9月步兵第74咸兴联队被抽调编入了日军第30师团,第30师团于1944年12月进驻菲律宾的吕宋岛。第30师团主力属于尚武集团,隶属于山下奉文中将的日军第14方面军,担任林葛安湾北部的圣菲尔南多地区的防卫工作。日,第十九师团在林葛安湾迎击了前来登陆的美军。但是美军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将第十九师团赶进了林葛安湾北部的山岳地带。当第十九师团正准备展开游击战时,日本无条件投降了。21、第二十师团1942年年底,日军第二十师团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前线。1943年1月在维瓦克岛登陆成功的第二十师团主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机场建设和修筑菲尼斯蒂尔山脉沿海地带公路上。1943年4月,第二十师团前往麻丹修筑道路。日美澳联军在芬施哈芬地区登陆之后,立即与在那里守备的第二十师团第80联队混战成一团,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第二十师团主力还是拼命增援。然而终究不是美澳联军的对手,于1943年底撤退到西奥地区。日,美澳联军在冈比地区登陆,此举意图切断第二十师团的退路。第二十师团无奈退往麻丹地区。在热带丛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队,但终于在1944年2月底到达麻丹地区。然而到了麻丹地区之后等待第二十师团却的是一纸新的命令:前往爱达培。此时的行军比在热带丛林中更艰苦,大片的沼泽地吞噬了不计其数的官兵,第二十师团师团长片桐茂中将也在维瓦克地区附近战死。自1944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止,第二十师团的各个部队陆续到达维瓦克地区。但是由于美澳联军下手比日军快了一步,率先在荷兰蒂亚地区和爱达培地区登陆,第二十师团变得进退不得。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为了使部队得到生存空间,下令与美澳联军决战。1944年7月开始,第二十师团在饥饿和疲劳的困扰下,展开了爱达培攻坚战。但是因为死伤惨重,战斗减员严重,于日终止了战斗。之后,第二十师团在饥饿、疟疾等流行病以及澳军的围攻下,实际上已经没有作战能力了。日,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中将下令“全员牺牲报国”,但之后不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陆时,第二十师团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时只有785具连枪都举不动的瘦骨嶙峋的“骷髅兵”了。22、第二十一师团日中战争爆发后的 1938年 4月4日组建,同年 7月15日完成集结并在 北支那方面军治下占领地的 徐州执行警备任务。曾参加 1939年(昭和14年)2月的 苏北作战和1941年(昭和16年)5月的 中条山战役。同年11月起调至 法属印度支那编入 南方军。从下属部队中抽调出的永野支队参加第二次巴丹半岛攻略战,师团自 1943年12月起在 印度支那驻屯军治下的北部法属印度支那执行警备任务。 1945年3月参加 明号作战,同年8月在 河内迎来战争结束投降。23、第二十二师团第22师团在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 4月4日组建,隶属 中支那派遣军(指挥官为 畑俊六大将)麾下并参加 武汉会战。之后被编入 第13军(指挥官为 西尾修造大将)。在第13军属下负责 杭州的警备任务, 1940年(昭和15年)的 江南作战、 1941年(昭和16年)3月的 太湖西方作战以及在 浙东、 皖浙的历次战斗中与中国 第三战区军交手。 1942年(昭和17年)年5月的 浙赣作战中占领 衢州、 广丰、 广信。 1943年(昭和18年)占领 金华,第22师团司令部及部分主力替换下守备杭州的 第70师团,另一部分主力进驻金华负责占领地的警备和维持治安的任务。 1944年(昭和19年)2月被编入 第23军(指挥官为 田中久一中将)战斗序列移驻 香港,转移的中途其下属 步兵第86联队(山形)等单位所乘的输送船遭 美军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损失惨重。转移到香港的师团剩余单位不久即参加了 豫湘桂会战(一号作战)中的 湘桂会战攻占南宁。 1945年(昭和20年)1月被调入南方军第38军转派至 法属印度支那参加 明号作战,8月4日大本营令第22师团转隶第18方面军,之后被投入到 缅甸战役中。8月15日师团在途经 泰国 曼谷迎来终战,其下属步兵第85、86联队驻泰国曼谷,向英军投降,第84联队尚在北纬16度以北的法属印度支那顺化向中国第1方面军投降。师团官兵在终战后多数加入了 越南胡志明部队参加对法独立战争。24、第二十三师团第23师团是在日于 熊本市组建的三 团制师级单位,成立原因是由于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争扩大,因此需要维持治安的部队,在1938年度政府允许成立的4个治安维护师团之一。原先成立之理由是为了应付中国战线扩张之需求,但是因为 海拉尔(现在 内蒙古的一部分)骑兵旅的驻军先调往中国战场,作为替代品23师团在完训后则送往 满洲国的北部边境作为国境守备用。因此,第23师团是日军在随后于月对 苏联红军的 诺门罕战役中之主力。在这场对日本帝国军队是1场灾难的战役中,第23师团遭受了11,958人伤亡,包括它的大部分团级指挥官。指挥官 小松原道太郎耻辱地被召回日本。诺门罕战役后,为了强化战力23师团从原先的步兵师进行 机械化,并与第8边防队共同负担满州国境的防守任务。1944年时,由于太平洋战线惨败,第23师团原先预定转调 台湾,随后因菲律宾战况恶化被紧急转调至当地强化防务。为了方便运输师团编制与应付运输损失,再度变更回普通之三团制步兵师,部分重装备人员留用给第8边防队,此边防队而后扩充成 第119师团。但是,随着在 太平洋战争中于 菲律宾对抗 美国的形势越来越不利,第23师团于1945年1月被调往 吕宋,被配属在 第14方面军。它到达的时候正是参加对抗美国人的 仁牙茵湾战役。在这场战役及在随后直至1945年3月由美国和菲律宾武装部队进行的 吕宋岛战役中,第23师团在战斗中损失了24,508人,总共的兵力为的29,636人。第23师团在吕宋岛战役结束后已经不复存在。=============分割线=============补充一下日军伤亡数字——根据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第四卷第1799页,日军在二战中陆军死亡(包括失踪)一共是1439101人,海军一共是419710人,拿日军在二战中大总死亡人数,再减去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死亡人数,根据日本经济安定本部的调查,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陆军一共死1140429人,海军一共死亡414879人,该数据载于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世界军事史研究室副主任刘庭华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系年要录》。再减去日军被苏军击毙的9万人,就可以得出日军在抗战中的死亡人数大致是20万人左右.。但也有其它算法,最高是算到了日军有40万左右消耗在中日战场上。还有,以上师团并非全是甲级师团,上次贴的时候没注意太多,特贴一份日军师团分类及说明——一等甲类师团:从近卫师团(后扩编成近卫一师团、近卫二师团、近卫三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 第十二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均为一等甲种17个装备最精良师团。 二等乙类师团;第13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第18师团至110师团全为二等乙类作战师团,为战争新增支援作战师团,战斗力不及甲类常备师团。 三等丙类师团:第110师团至300师团以内的番号(此时日本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师团番号)。每个师团人数不到2万人(这类师团均在是1943年底新增后备作战师团) 四类丁类师团:是110师团与300以内的师团番号(此时日本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番号)。这类师团成立时间1939年后期,多为新编或者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每个师团人数不到1万5千人。这种丁类师团专门为扫荡占领区,针对占领区的扫荡与治安,战斗力很弱。上述日军师团除第三师团(唯一从侵华开始就留在中国的甲级师团)、第十三师团长期位于中国,其余师团(第四师团奇葩一点,还是不算得好)均在参与侵华战争后调往对美战线,其中的第十八师团在中国远征军攻击下伤亡很大。有兴趣了解各师团详细战史的直接百度或维基就好。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73万人,中国派遣军62万人,共计135万人。 中国的八年抗日战争主要就是和日军的“中国派遣军”打的。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为保护本土,“国内军”也通过总动员使自己空前膨胀。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此后的“中国派遣军”只有27个师团,而“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120个师团。到日本投降时,日军总数为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向苏联投降的关东军68万,占9%,在太平洋向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
我来补充一下的答案,我刚从bing上搜了一组比较详细的厚生省统计的二战日本军人军属阵亡数据(这个统计是包含战后死在战俘营和回来路上的日军的,所以数字更大一些)太平洋戦争における主要地域別陸海軍人?軍属戦没者数一覧表(旧厚生省調べ)戦争当時の国名?地名    戦没者数(人)日 本 本 土      103,900沖     縄       89,400朝     鮮       26,500台     湾       39,400旧  満  州       46,700中 国 本 土      455,700小  笠  原       15,200南  鳥  島        857硫  黄  島       20,000中部太平洋諸島      197,600樺     太       8,800ア ッ ツ 島       2,600フ ィ リ ピ ン      498,600仏     印       12,400??? ? ????????       11,400タ     イ       7,000ビ  ル  マ      164,500??????? ? ?????       2,400ジ  ャ  ワ       6,500ス マ ト ラ       3,200ボ ル ネ オ       18,000セ レ ベ ス       5,500モ ル ッ カ       4,400西部????????小????     82,600東部ニュ-ギニア     127,600ビスマルク諸島       30,500ソロモン 諸 島      88,600マーシャル諸島       7,790ギルバート諸島       5,214旧  ソ  連       52,700※もとの軍人、軍属、一般邦人を含む※支那事変関係戦没者188,000人を含む※国名、地名は大戦当時のものアジアでの戦争での被害者、、说中国战场是亚洲大陆上对日作战的主战场是可以的,说中国战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也是合适的,但如果中国战场始终是对日作战的主战场显然是不合适的。其实我这个结论前面的知友也差不多总结出来了,我在这里稍做一下补充。先来说说罗斯福的话,在谈论中国战场的贡献时,我们很喜欢引用罗斯福总统的名言,但是我们也得看到日军倘若真要进攻印度,他们必须有强大的后勤,如果要进攻澳大利亚,他们必须要有澳洲周围海域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在罗斯福说这段话的时候是1942年3月,他缺乏充分的信息和情报,对日军在后勤输送和兵力投放上的严重不足缺乏了解,再加之当时日本海军横行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总统对澳洲被入侵的忧虑自然也是有的。总统对中国和日本都出现了高估也是正常的。但是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IJN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战役结束后两个月内一度没有大型航母可以出动,而澳洲和新几内亚美国陆航又极其活跃甚至多次攻击IJN的船只,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想要取澳大利亚附近的海空权再进行登陆明显是不现实的,即使没有中国战场,日军也无法登陆澳洲。再来说说印度,攻打印度需要良好的后勤,可是日军的后勤是非常糟糕的,这一点在英帕尔战役中暴露无遗。进攻英帕尔之前,日军片面强调“就粮于敌“;部队出击时,只携带2~3周口粮、1.5~2个基数弹药,牵了2万余头牛马和大象以及数千只山羊(其实还有猴子);至于药品等军需物资则更少得可怜。日军打算用这些牲畜驮运物资并兼作食用,估计能支持一个月,而以后则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的供应”了。   20多天后,日军先头部队终于抵达了英帕尔前线。日军15师团的步兵占领了英帕尔以东的一座高地。然而就在这时,日军所带的马匹死亡过半,牛羊、大象死亡殆尽,弹药、口粮储存急剧下降。 到了6月,偏偏祸不单行,随着雨季的到来,日军军营里疾病流行。终日在战壕里上淋下泡的日军士兵有1/2染上了流感等疾病,伤寒蔓延猖獗。由于日军没有携带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患病的士兵遭受病痛的折磨。 物资如此匮乏,把中国战场的师团统统派过去又有何用。况且英印军的战斗力并不是太弱(东南亚那种头几年没啥战事,重兵器缺乏的除外),数量也很庞大(二战中光驻扎在中东地区的印度兵就超过25万,这还不包括东非北非的军队,到了45年印军兵力更是超过250万),再加上印度的纵深和气候,即便鬼子42年打进印度,也很难打穿印度攻入伊朗(印度和伊朗之间的陆路交通很差,更何况伊朗境内还有苏军),再加上德军又为了打斯大林格勒放弃南下,所谓会师伊朗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再来说一下太平洋战场为何是对日主战场,日本是一个岛国,光谈陆军显然是及其片面的,如果不能消灭日本海军,瓦解日本的战争经济,即便消灭了非常多的日本陆军,也显然无法击败日本。在消灭日本海军和瓦解日本战争经济方面,美国的作用显然是无法替代的。对于日本海军的覆灭,《浩瀚大洋是赌场》的结尾写的十分生动,在这里我引用一下,感受下IJN结局的悲凉。 垂老的大将(指铃木贯太郎)想起了日在横滨举行的有98艘军舰,527架飞机参加的“皇记2600年特别观舰式”,时任枢密院议长的铃木贯太郎跟随昭和天皇登上战列舰比叡,在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大将,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元帅大将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中将的陪同下检阅海军,只听耳边礼炮朗朗,只见眼前樯旗如织,战鹫如云,那时候谁不相信大日本帝国海军天下无敌。   铃木贯太郎相信,他从甲午战争中走来,他还记得当时的联合舰队是怎么战战兢兢地从佐世保出发去寻找北洋水师决战,他也经过过日俄战争,他也记得当时联合舰队是怎样地忐忑不安中等待着波罗的海舰队的到来,但是经过了这两次战争以后,和所有人一样,铃木也相信日本海军已经成长为了世界最强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作为海军次官的铃木贯一郎直接负责了地中海作战,他不会忘记当旭章期飘扬在欧洲时的自豪。   但是在1940年的观舰式上,眼看着和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时期起了天翻地覆变化,甚至连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都无法想象的规模的联合舰队的雄壮阵容,他绝对没有想到过那次居然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最后一次观舰式。   一支曾经是那么强大的海军哪儿去了?日本海军开战时拥有的军舰加上在战争中建造的军舰共计637艘,总吨位193万吨。战争中被击沉了410艘,共计138万吨,另外被重创,轻创而无法航行的军舰59艘,22万吨,到现在只剩下168艘32万吨。在这168艘军舰里还有80艘是海防舰,43艘是已经无法使用了的老式军舰,14艘是需要大改造才能使用的旧式驱逐舰,这137艘是不能计算为作战舰只的。作战舰只还有一艘航母凤翔,三艘巡洋舰八云,鹿岛和酒匂,十六艘驱逐舰雪风,汐风,夕风,波风,神风,冬月,春月,夏月,花月,霄月,响,竹,桐,杉,荻,桦,槇,樫栗,楠,柿,莲,榧,枫,蔦,董,椎,雄竹,初樱和初海,还有七艘潜水艇,就只有这么多了,就这些舰艇也因为没有燃料,无法动但,现在只能停泊在各处沿海的大岩石下面的阴影里以躲避美国飞机的轰炸,说是海军还有军舰,但没有了燃油的军舰就只是一个浮动的铁盒子,不,准确地说,是铁棺材。至于日本战争经济的崩溃,大家可以看一下《日本近现代经济史》这本书,里面有详细的描述。由于没有电子版,我这里只简单引用两个数据,一是到了45年8月日本已损失了商船吨位的90%,二是同年8月日本机器设备的闲置率已达到90%,由此可见日本的航运与工业生产已接近崩溃,日本的失败已是时间问题。说了这么多,我也并不是想否定中国人民抗战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战对同盟国军民士气的鼓舞和对自身民族自信的树立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抗战时的中国好比是一名后进生,由于基础太差,他或许都无法取得一个及格的成绩,但他从这次考试中看到了自己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希望,今天我看到了雄壮的阅兵式,我感到非常高兴,经过七十年的努力,这个昔日地球班里的后进生已经成为了班里的优秀学生。
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大家有各种看法都很正常,但我觉得逻辑自洽是最要紧的。首先肯定一点,不管从作战时间、歼敌数量、战局影响力等任何一个角度来评价,下面两个战场一定是主要战场:苏德东线、太平洋各岛接下来,如果你认为二战只有两个主要战场,那讨论就此结束。中国战场不是主要战场。然而,如果你认为二战不仅只有上述两个主要战场,那中国战场一定是主要战场。所有铁了心认为中国不是主要战场的朋友们,你们大可以尝试举出第三个战场,并且论证这个战场为什么比中国战场更为重要。这和中国为什么能进五常是一个道理。因为除了中国,当时也找不出第五个国家够资格入常了。
上面好多只看伤亡数字的,我问你中国伤亡3500万是什么。确实中国军队装备差,中日伤亡比例悬殊,打不出欧洲战场和太平洋岛屿那样酣畅淋漓的大胜。上面也有人贴出了日本各个甲级师团下场,中国军队确实没有能力歼灭他们,但是我想请问你中国如果真像日本参谋本部算的三个月被完全占领,结果会怎样?他们会去印度,会去中东和德国人会师,这不是我说的是你们崇拜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的。他们还会抽出兵力和德国人一起对付苏联。而且1945年8月苏联对付的关东军的战力已经不能和抗战刚开始比了,为什么?中国拖住那么多日军被你们认为一点战略意义都没了?抗战打了八年,按时间算欧战 北非1943年就基本打完了,太平洋从偷袭珍珠港开始1941年12月开始打到1945年,苏德战场年,二战这几个主要战场就中国战场时间最长,合着中国这8年在打着玩呢不算主战场?不算主战场日本投入那么多兵力去旅游呢是吧?就因为歼敌太少就被不如太平洋战场的地位了?什么强盗逻辑?我不清楚中国军民跟日本耗了8年付出那么多牺牲哪点对不起你们这么不受你们待见,说白了你们就是一群数典忘祖的键盘侠,知乎才是你们主战场。针对某些人的看法我再补充几点:1.中国沦陷这个大坑谁来填,美国吗?中国沦陷后日本会把兵力用在什么地方?考虑过吗?2.日本是因为核爆投降的?你别笑掉我们大牙了好吗?核爆只是加速投降而已,同时在本土和海外(中国)作战本来就消耗不起,核爆只是加速而已。有人提到效率,一颗炸弹10万人这个效率怎么样?是不是主战场就在广岛长崎了?原子弹的意义作用完爆一切咯?3.总是有人谈效率,中国人抗战效率低是不争的事实,我也没说牺牲的多意义就大过一切。但是作用仍不能忽视啊!4.有人说不能带着感情研究历史。对于电视上的那些宣传我也是非常烦的,中国军的战绩摆在那,天天吆喝懂的人都懂。但是有些人总是贬低有意思?那是我们中国人啊。我不是历史学家,我无法做到一点情绪没有,而且很客观的说中国本身就起到巨大作用。你们一点认同感都没了?你们也配研究历史?总有一些人为了突出自己有思想没被洗脑什么都黑,原则都不要了。我真替你们着急,真的。
碎碎念: 的答案要数据有数据 要分析有分析,评论下依然有不少人强行无视大呼不客观 没有数据 接受不了 实在让我很难过,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正视自己的历史 又怎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的祖辈浴血沙场 为的是我们不做亡国奴,这就足够了 不需要来争虚妄的功劳这个叫
的答主骗了一千多赞同 内容却空洞无物,大打感情牌 最后一句干脆开地图炮暗讽持相反观点的人数典忘祖 最不可思议的是评论下居然还有人称其三观正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我对部分以LoL类比的回答感到恶心,这是对先烈的亵渎。很遗憾 不属于。 对部分回答和评论感到十分费解——中国人民当然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可是很遗憾依然有人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严格意义上来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缅甸的战争是一场属于一战晚期水平的战争。血腥残酷而又效率低下 关于伤亡数字和歼敌数量已有答主贴出 这里不多说什么很显然,从中国进攻印度是不现实的 中印边境的海拔和地形直到今天都还影响着当地的军事部署,要百万日军翻山越岭从这里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日本也曾经试过 结果是十万日军精锐被英印军歼灭其实决定日本命运的一直都是大海,就算日军席卷了整个印度 依然要面对广袤的印度洋和能征善战的皇家海军以及更可怕的美军 根本毫无意义 就算日军有一百个甲种师团也没用
他们没有办法到大洋之上与美国海军一决雌雄 没有办法靠腿去掠夺婆罗洲的石油 本地治里的煤和菲律宾的橡胶 中国人民已经为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实事求是不是对他们的侮辱亵渎 强行为他们戴上不属于他们的军功章才是。这是对历史的侮辱。
在其他评论里答应了
,发表拙见。并不全面,望补充这里只从军事层面回答问题,不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当然我并不会列举各个战役,歼敌如何,说的比较简单,希望大家补充吧。我这里就只说德日 vs 美苏英中。前两个是轴心国的主力,后面四个就是五大流氓的前身,法国是因为政治原因被拉进去的,按照战争来说,法国早就败了,本来是没有资格进入五大流氓的。开始讨论战争,我们不妨换个视角,从轴心国的角度开始讨论好了,权当介绍背景。1. 德国在鏖战英吉利海峡的时候,美苏尚未参战。等到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在正面节节败退。战局中的德国毕竟是两面开战,非常希望日本在满洲的百万关东军进攻苏联,这样,苏联在两线战争中,必然无力支持。此时的苏联,尽管在西线战场非常吃紧,但仍在远东部署了大量的部队(具体数据不记得了,60W-100W吧),防止日本关东军的北上。欧洲战场的背景大概就是这样了。2. 说了德国,我们来看日本。而此时的日本内部是什么情况呢?首先,陆军部的规划,陆军部希望关东军北上,进攻苏联。这样的话,苏联很可能是要亡国的。如果苏联亡国,则陆路上打通了欧洲德国与亚洲日本的联系。进而吞并世界。其次,看看日本的海军部,海军部希望从东南亚方向,打通和德国、意大利的联系,并隔断同盟国。进而联手称雄世界。3. 而日本不论是海军部还是陆军部的思路,都绕不开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而海军部的思路还会牵扯另一个国家,美国。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进攻东南亚,必然会侵犯到美国人的利益——比如说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而绕不开中国在东南亚陆地的影响力——中国人必然会保护中缅公路这最后一条事关国运国际补给线。而陆军部的方略则直接与中国息息相关——如果关东军北上,那么满洲这个中国战场的战略大后方怎么办?要知道日本战时很多的资源与生产是由满洲完成的。满洲有多重要?两个例子:日本战败前曾经计划放弃本土举国迁往满洲以作最后的顽抗;1945年的时候,东北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5%。4. 很多的原因,让日本人通过了海军部的决议,有一种说法是,当苏联人的间谍拿到日本通过海军部的决议的时候,立刻调集了东线的精兵前往西线,而随着严冬、战略纵深的作用与东线兵力的支援,苏德战场的天平倒向了苏联。而美国的参战则极大的加强了同盟国的力量。太平洋战场日本结节失利,而美英联军也在准备反攻欧洲大陆。介绍完背景,我们来看看同盟国四大流氓的作用吧:1. 战争中崛起的两个超级大国无疑唱了主角。大家都记得朱可夫元帅在苏德战场上纵横驰骋;也都知道尼米兹五星上将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也履行了自己会回到菲律宾的诺言,在两栖登陆战中建树颇丰。苏德战场、美日太平洋战场无疑是二战的主战场。2. 再来看看另外两个不那么起眼的小兄弟——英国和中国吧。其实很大程度上,英国和中国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就是拖住了对方的主力,缓解了战场上美苏的压力。并为最后的反攻做准备。先说英国,试问英吉利海峡的战场算不算二战主战场?首先,倘若希特勒的海狮计划成功,英国沦陷,德国西线战场压力骤减,对苏战力必然加强,苏联若是垮了,二战不是输了一半?其次,英国沦陷,即使美国及时参战,美国可能面临的就是太平洋、大西洋两线战争。即使国力如美国,即使最后能打胜,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最后,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西线战场的跳板是哪里——英国。因此,即使是英吉利海峡这样一个小小的战场,难道不是二战的主战场吗?要知道欧洲西线战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3. 回到主题,中国战场是不是主战场?我们这么考虑,假如中国没撑住,灭国了,日本能得到什么?更多的资源与劳动力,更多的兵源,北上与苏联争雄、东边与美国打太平洋战争,均是增大胜利的可能性。首先说对苏联的支持:要知道,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70%的兵力。而百万关东军不敢北上,除了提防中国以外,我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战力下降的太厉害,无法北上争雄,理由如下。日本同中国是从1937年开始打仗的。国军也好,共军也好,都在慢慢的蚕食着日本的陆军。到了二战后期,日本人在华北战场的兵力开始萎缩,为了持续的作战,日本人从关东军中不断抽调部队进入中国战场,而为了维持关东军的规模,不断的从国内招募新兵,编入关东军。因此到了二战后期,关东军的实力不断下滑。而在中国方面,随着中国军队不断接收美国的武器与训练(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训练,比刚开始抗日的很多乌合之众当兵好多了),战斗力实际上是在不断增长的。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说,中国人直接支持了苏联的远东后方。再说对于美日太平洋战场方向,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垮了,也许日本会改变策略,会使美国更晚参战,参战面临的战局更艰难。而且中国一旦垮掉,广大的大陆会给日本人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兵员。因此中国战场也为美国人在太平洋上的战争提供了间接的支持。综上,中国战场可以看做是主战场。最后,我想说的是,请大家用平和、公正的心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既不妄自尊大,因为确实德军、日军有很多是美苏干掉的,但也不应妄自菲薄。中国战场为整个二战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这是我们的先辈用血换来的胜利。应该值得我们铭记。
重要战场。主不主要不知道
中国战场可以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虽然在日军总损失212万人中,战死在中国关内战场为46.5万,仅为不到四分之一。但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作战有直接的关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经济的继续。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3月,为了支持日军侵华行动,日本四次增加军费,临时增加的军费达到74亿日元,是日清、日俄、一战、九一八四次对外战争,日本战争费用的1.63倍。巨大的军费开支给日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日本黄金储备从原来的388吨下降到25吨。物资也出现短缺,1938年,日本民用钢材供应减少了36%,军需钢材供应减少了18%,因为原材料短缺,大批工厂被迫停工。由于大量物资被军工生产,1938年,日本的机床工业仅完成计划指标 56%,汽车工业仅完成计划指标 53%。同时1938 年度与上年度相比,日本出口减少 20%,进口下降30%强,贸易严重萎缩。
日本的机床工业长期不能满足需要,有近一半的机床需要进口,特别是从美国进口。战争导致日本机床产量减少。同时美国又在40年6月禁止向日本出口机床,到41年,日本工业部门得到的机床比起1938年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这些因素都对日本的经济产生了破坏。日本经济在38年达到最高点,之后就一路下滑。所以日本会去进攻东南亚,空袭珍珠港,绝对不是没事找事做,而是因为他们在中国陷入了泥潭,把他们的经济拖垮了,尤其是物资的严重不足,则才不得不铤而走险。所以,没有中国战场,根本就不会有空袭珍珠港,二战局势会非常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战场是主战场之一也不算太过分。
中国战场的意义在于日本无法将中国关内,变成像中国关外、中国台湾、朝鲜半岛那样,成为日本军事机器的物资、人口来源基地。如果中国战场如日本所希望的那样,快速被占领。大量的资源被掠夺。那么对于美、苏来说,打赢二战是增加了困难,但是胜利还是没问题的。中国战场会被掠夺走多少资源,增加多少困难。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如果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全境快速被占领,按日占东北的粗钢增长率来看,假定日占全中国后,粗钢为30%左右的增长率应该比较合理。1936年,中国(含日占东北)41.4万吨,日本522.3万吨参看下面两个图,对上美国,日本还是完败的局面所以说看你怎么定义主要战场。如果说以歼敌实际效果来说,那么苏德战场才是第一位,太平洋战场是第二位,这两个才是主要战场。如果说以持久战斗来说,那么中国战场还是挺主要的,毕竟打了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总还是有点疲劳啊!所以说不要和苏、美比,中国可以和英国比一比啊!--------------------------------------------------很多人不懂抗战的意义是什么,认为客观认识中国战场是污蔑了中国人民战斗的贡献。我明确的告诉你们:如果中国被日本全部占领,对于二战美苏的胜利,德日的失败,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唯一的改变是如果中国被日本全部占领了,那么中国就很有可能沦落成朝鲜半岛、德国那样,被美、苏的势力分割占据。这就是中国抗战的意义之所在。中国没有沦落到这种地步,就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努力,才没有被日本全部占领,所以美苏在二战后虽然想让中国一分为二,可是无法实现他们两家的这种念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