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搞什么钦差中央巡视组 钦差大臣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应该考虑怎么样让老百姓能够

读史阅世|古代钦差:皇帝恐吓官员工具
昨天,中央纪检监察网发布消息称,中央巡视组原副部级巡视专员张化为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看其履历,这是位资历很深的“钦差”。
2013年6月进驻中国人民大学巡视任中央第十巡视组副组长,2013年11月进驻湖南巡视,任中央巡视组副组长;
2014年4月进驻辽宁巡视,任中央巡视组副组长;2014年7月进驻国家体育总局巡视,任第十一巡视组组长;
2015年2月,进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开展专项巡视工作,任中央第十一巡视组组长;
2015年2月,进驻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开展专项巡视,任中央第十一巡视组组长。
他曾在调研讲话中强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当好反腐“尖兵”和“前哨”,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这样一个反腐尖兵也被反腐反掉了,说明什么呢?靠“钦差”频频巡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的。
让我们欣赏一下2015年4月《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记者对张化为的采访报道段落。这篇题为《专项问题是怎样精准发现的》报道,肩题如此介绍他:
张化为,已从事十多年巡视工作,参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巡视,并在2014年第二轮、第三轮专项巡视中担任组长,积累了很多巡视工作心得。
这次采访张化为主要结合巡视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谈巡视体会。他说:
专项巡视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必须带着具体问题下去,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也不能打有准备无把握之仗。
为把“发现问题,形成威慑”的压力传导下去,巡视组进驻时,要求总局56个司局级单位正副职共220多人参加巡视工作动员会。张化为在采访中强调:
通过巡视找准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其作用和影响不亚于查处几个大案要案,这也是专项巡视不同于常规巡视的主要特点。
奉送一篇日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一篇评论,并祈指正。
?? 张化为(左二)在巡视时
古代钦差:皇帝恐吓官员工具
核心提示:在监察制度和监察官之外,皇帝还屡屡派钦差巡视,看起来确是叠床架屋,但这是帝制的必然。如黄宗羲在《原法》中所言:“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这是集权制度下解不开的死结。
提到“钦差”,一般人脑中浮现的往往是电影电视和戏曲中的形象:一位年轻的官员手拿尚方宝剑,口含天宪,诛杀贪官,为民申冤。
应当说,传统中国社会,老百姓是具有相当重的“钦差”情结,从古至今各种钦差戏或评书很有市场。因为钦差代表皇权,而现实中地方官吏尤其是基层官员太坏了,草民只好希望皇帝圣明,钦差是皇帝派来的,对其寄予厚望,不足为怪。从字面上看,“差”是临时性质的,钦差不是一个常设官职,而是某一时因某一事,皇帝派出信得过的人四处巡视,差事办完了,使命也就完成了。
自秦始皇废封建、建郡县开始,地方和中央的关系不再是周朝时那种层层转包的“高度自治”关系,而是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关系,全天下只有一个法人代表,即皇帝,朝廷文武百官和地方封疆大吏理论上说都是替皇帝打工的。但打工的人总希望占老板的便宜,老板一个人看管不过来,于是就会派官员去查看,用严刑峻法来吓阻打工者不占或少占便宜。因此,从秦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有完备的监察体系,秦朝的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之一,明清两代的左都御史亦是和六部尚书平级的高官。
既然替皇帝办事的,中央有六部,地方有各级官员,而纠察这些官员的有专门的监察官员,如明清两代的六部给事中(对部门的监察,相当于现在的驻某部委纪检组)和十三道御史(对十三行省的监察,相当于省纪委),为什么还要这类办临时差事的“钦差大臣”呢?
钦差的出现,一种原因是某种突发事件,关系到政局的稳定,如灾荒、民变发生,不能循规蹈矩地依靠行政体系运转来应对,皇帝只得临时派出官员,越过已有行政程序,去“救火”;另一种原因是已有的监察体系已经生锈了,皇帝觉得对原来的官僚体系有失控之忧,于是派心腹来直接处理政事,恐吓官员。
考诸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官场越腐败,中央和地方、皇帝和文官集团的矛盾越尖锐,皇帝派出钦差的频率则越高。对多数文官而言,他们心底里是反感“钦差”的,因为官僚体系的运转有赖于制度的稳定,而皇帝临时派钦差越俎代庖处理政事,是对制度的破坏,也是对有相应职责的官员不信任。而对皇帝来说,那些官员背着我不知干多少坏事,挖我家江山的墙角,我凭什么信任你呀?
以汉代为例,到汉武帝时,已经建立起中央有御史大夫,地方郡国有刺史,县一级有督邮的三级监察网络。特别是刺史制度,算是一个创举,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在全国分设十三个监察区,每区设刺史一人,负责一区的监察工作。刺史的职责是:
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刺史六条问事(换成现在的话,就是巡视的主要内容)是: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详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刺史的品秩很低,是六百石,和一个小县的县令一样。且明确规定刺史只管监察,不问民政,本质上,也算是“钦差”。但因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位卑权尊”。因为十三个大区刺史相对是固定的,他们代表皇权,对当地郡守的升迁和祸福有着决定性影响。时间不长,就出现了“监察官变异”。因为刺史可以借助皇帝给予的权力控制郡守,渐渐地就成为一个大区的实际最高行政领袖。到了汉末,刺史几乎是一个独立王国的最高领导人,辖区内的军政、民政全管,且可以世袭。
明清两代的总督、巡抚,最初也是临时性的监察官职位。真正名分上的一省民政长官是布政使———雅称“方伯”,他领导的才是一级地方政府,所用印信是正方形,大红印泥,说明这是常任官。而总督、巡抚用的长方形(似先秦的兵符,一半留皇帝,一半给办差的官,办完后交回,合二为一才完整),用紫色印泥。但逐渐地,这类总督、巡抚由监察官变成地方最有权势的长官了。
正因为从中央空降的监察官容易变异。———这也是情理使然,无论当初皇帝怎样信任他,他发誓如何效忠皇帝,一旦能掌握一个庞大地区众官员命运,掌管众官员的命运也就等于掌握当地老百姓的命运,尝到权力的甜头,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皇帝的信任,对皇帝的忠诚,会让位于权力带来的利益。于是这类本应监察地方众官员的“巡视大员”,反过来和众多地方官合流,一起上占皇家的便宜,下侵百姓的利益。
皇帝当然也会看到这些,于是在制度明确的监察官之外,又隔三岔五临时派心腹,来监督包括监察官在内的各地官员。如设立刺史制度的汉武帝,经常派“绣衣直指”,持节巡察各地。“直指”,意即“衔命直指”,“指事而行”,具体为皇帝办某件大事。因此,这类钦差往往是皇帝的私人心腹,如汉武帝时的江充,就是著名的“绣衣”,因深得皇帝信任,飞扬跋扈,连太子都不放在他眼里。后被武帝灭族。到了唐代、明代,太监往往担当这类角色;到了清代,皇帝对手握重权的汉族地方大吏不放心,往往派旗人充当这类角色。
在监察制度和监察官之外,皇帝还屡屡派钦差巡视,看起来确是叠床架屋,但这是帝制的必然。如黄宗羲在《原法》中所言:“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这是皇权制度下解不开的死结。
往期精彩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央巡视组不应是现代钦差大臣
我的图书馆
中央巡视组不应是现代钦差大臣
中央巡视组不应是现代钦差大臣分类:&| 标签:&&阅读(14055)中央巡视组不应是现代钦差大臣&&& 刘俊祥:从对中央巡视组巡视反馈情况的报道(如下所述)来看,在发现各部门和各地方干部问题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中央巡视组短期能发现那么多干部问题,一者表明了干部腐败现象非常严重,二者表明了已有的、制度化的纪委、监察和检察等制度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古代御史制度和御史(钦差大臣)出巡,是为了保障君主的专制统治,在交通信息不便情况下,设计的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制度。历史证明,它并没有真正实现清明的吏治和保障历代王朝的长治久安。中央巡视组虽然不能等同于御史(钦差大臣)出巡,但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中央巡视组不应是现代钦差大臣。&&& 而且,这种人治型、运动式、短期的巡视查腐,甚至没有基本的法律制度机制,早晚会因“被同化”、或因“疲劳”、或因“高成本”、或被“重心转移”等而终止,让腐败死灰复燃。因此,不能无视中外历代治官治腐的经验教训。应该在现有治标措施的基础上,还是要实施能够治本的治官治权的制度机制。附:9个中央巡视点均现干部选任问题,8个查出腐败日&来源: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白琥)26日,中国官方公布中央巡视组对吉林省和广东省的巡视反馈情况。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巡视中的9个巡视组已相继交出“问题清单”。记者梳理发现,9个巡视点均存在干部选任问题,其中8个巡视点被查出腐败问题。  8地查出腐败问题 工程建设、矿产开发成重灾区  观察可见,“腐败”成为2013年以来两轮中央巡视“问题清单”中的高频词。中央首轮巡视的10个巡视点中,共有9个被发现腐败问题。而目前第二轮巡视晒出“问题清单”的9个巡视点中,有8个查出了腐败问题,其中,工程建设、矿产开发成为腐败问题的“重灾区”。  云南、三峡集团、安徽、湖南、吉林与广东等六个巡视点均被发现在工程建设或矿产开发方面存在问题。其中,不少领导干部被指在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工程建设领域等方面以权谋私,或与私营业主搞权钱交易、插手工程项目建设和国有土地出让。  此外,在部分巡视点中,土地使用、教育、医疗、社会管理、选人用人等领域的腐败案件也呈易发多发之势,有的领导人员还被指“违规占有多套住房”。  领导干部为配偶、子女、亲属及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亦是此轮巡视反馈出的重点内容。  譬如,三峡集团“有的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工程建设项目分包现象比较普遍”;湖南“有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属子女经商提供便利,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广东“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亲属及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腐败问题不但反映在领导干部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上,也反映在他们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上。在这方面,湖南与广东两省暴露的问题较多。  湖南一些干部被指“索拿卡要、收受红包问题比较突出”,广东则是“一些领导干部以收受红包形式受贿”。&&& 在直陈各地出现腐败问题的同时,一些巡视组还指出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个别领导干部律己不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政府性投资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并指出“查办案件工作和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管有待加强” 。  9个巡视点均查出干部选任问题 超编超配突出  首轮巡视工作开启伊始,王岐山就提出四个“着力点”,包括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四风”问题、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以及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可见,巡视“干部选拔任命”是各巡视组的工作重点,而从目前的反馈情况来看,各巡视点在干部选任上依然普遍存在着问题。  记者统计发现,9个中央巡视组均在当地“巡”出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其中,干部超编超配问题尤为突出。  在首轮中央巡视中,江西与内蒙古两地被“巡”出干部超编超配问题,而在此轮中央巡视中,则有山西、湖南、吉林三省被发现存在此问题。  其中,山西“有的地方超职数配备和高配领导干部”,湖南“干部超编超配问题严重”,吉林则“存在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现象”。  此前为舆论广为诟病的官员“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问题,也在巡视反馈中有所体现。  其中,三峡集团被“巡”出“个别领导人员带病上岗”,广东则被“巡”出“有的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此外,个别巡视点存在的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亦值得借鉴和深思。  “没有及时发现和预防衡阳贿选问题”的湖南,存在“干部任用工作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较为突出”等问题;山西“一些部门和地方主要领导调整比较频繁”;广东则被发现“有的领导干部买官卖官”。  对于以上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干部选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愈发突出,出现一些领导干部把官位和人情挂钩的现象,个别干部甚至把公共机构变成“圈子组织”。  “干部选任应当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我建议尽快把干部选任提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竹立家说。  “裸官”问题首被点名 “问题清单”趋于精细化  通过与中央首轮巡视对比,记者发现,本轮巡视虽然在工作着力点上与首轮巡视一致,但其反馈出来的“问题清单”更为精细化、更有针对性,其对所发现问题的表述也更为详尽。  中央第八巡视组26日在向广东省反馈巡视情况时,提及“一些地方"裸官"问题突出”问题便是一例。  对此,竹立家谈道,这是中央巡视组在巡视中首次提及“裸官”这个社会上广为关注的问题,这也标志着中国开始将“裸官”问题纳入法制视野。  “"裸官"的存在,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较大风险,该问题在2013年就引起了中央纪委的高度关注。”竹立家说。  在竹立家看来,本轮巡视中,“裸官”问题首次被提及,表明中央巡视组在其工作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目标性。  除了“裸官”问题之外,中央第二轮巡视指出部分巡视点的“买官卖官”、“干部任用工作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一些领导干部以收受红包形式受贿”等问题,均是“问题清单”趋于精细化的表现。&&& 竹立家指出,“问题清单”越精细,就越有利于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就越有利于人民群众对问题的理解和整改的监督。  “此外,表述上更详尽、巡视本身更精细,也标志着中央巡视组对自身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加强,以及对巡视质量的更多注重。”他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届中央领导班子的风格。国家要出台一个措施,一定是具体化和精细化的,比如在作风整改过程中要求"严禁公款买年历",这些很具体的措施让巡视工作的可操作性更强,避免了用宽泛的表述"大而化之",导致规定最后"不了了之"。”竹立家说。分享到:&&最后修改于
&& 阅读(1405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央巡视组是不是相当于古代的钦差大臣_百度知道
中央巡视组是不是相当于古代的钦差大臣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担任。各巡视组组长从已离开一线岗位、但尚未年满70岁的省部级(正职)官员中选任。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对象主要是省部级领导干部。各巡视组组长相当于古代的钦差大臣,对应官阶从二品。 钦差大臣,是明清时一种临时官职,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清·阮葵生《茶余客话·钦差官使》:“三品以上用钦差大臣关防,四品以下用钦差官员关防。”其中的三品以上,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以上。
采纳率:81%
太对了。是手中握有尚方宝剑可以把握地方官吏生杀大权的钦差大臣。
类似东汉的刺史明代的巡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央巡视组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觉得现在的中纪委就是古代的东厂,西厂啊,巡视组就是钦差大臣,_百度知道
觉得现在的中纪委就是古代的东厂,西厂啊,巡视组就是钦差大臣,
觉得现在的中纪委就是古代的东厂,西厂啊,巡视组就是钦差大臣,怎么现在的政治制度还保留了那么多古代的东西
我有更好的答案
虽然总是在批判过去某些事物,但若要讲到治理国家,过去的很多东西都是有效的,不得不用
采纳率:60%
不一样的呀~过去的东厂、西厂都是皇帝的走狗。现在的监察委、纪委是人民的公仆。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巡视组 钦差大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