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泰最近的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援建活动是干嘛的?对公益挺有兴趣的,还有机会参与吗?

九年公益,他们一直在路上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心怀大爱的四川邦泰集团,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向同行乃至整个社会诠释了什么叫作“爱的奉献”。9年来,他们用一个个实际行动问道慈善之路,彰显出强烈的企业责任感。
危房改造为村民圆梦
久居都市的城里人是否可以完成搬砖、和水泥、砌墙这些技术活?企业组建志愿团队远赴山区援建农家能否顺利开工?新型公益模式能够得到大众认可?邦泰集团的公益之路为你揭晓这些答案。
金秋十月,邦泰集团“邦HOME志愿者援建活动”再次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实地援建当地修建新房的村民。同时,进一步助力“姚家乡危旧房改造公益项目”,为当地村民圆一个“家”的梦。
“姚家乡危旧房改造项目”和其他的捐助公益不同,它是在邦泰集团携手中华仁人家园四川区共同进行的,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在帮助村民实现新房梦想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摘掉贫穷的“帽子”,帮助当地村民树立信心,鼓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姚家乡有几十户农村家庭和邦泰集团已经建立了联系,志愿团队称之为“伙伴家庭”。首批受助的家庭一共有20户。今年6月,集团出资50万元,专门筹建了“社区住房基金”,主要资助家庭微贫、对于建房有强烈需求却在短时间拿不出足够资金周转的家庭。基金会给他们提供“无息贷款”,通过受助者每年偿还一部分的方式,让资金循环利用,以便帮助更多的家庭。改造项目“社区住房基金”启动之后,已经有6户家庭新建房屋完成主体打造,其余也在分批次按计划推进中。
志愿者服务就是真真切切地帮助当地村民,让他们感受到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我们农村人不太会说话,但是你们的行动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谢你们的帮助!”村民杨奶奶对即将离开的志愿者不断的道谢。当地村民拿出自家种的花生,让志愿者尝尝,表达诚挚的谢意。
这种新型的公益形式,是以邦泰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关注公益的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力所能及地满足农村家庭“居有所”的需求;号召更多社会群体加入邦泰集团正在走的道路上,去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众酬”公益让校园靓起来
8月最后一个周末,打量着彩绘一新的宜宾黄桷坪小学教学楼,曾朴和他同为画家的妻子吴江涛感到不虚此行。两天里,包括他们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32位知名画家和艺术家,风尘仆仆从成都赶到宜宾,为这所即将开学的“留守学校”进行一次公益性的校园美化。
8月31日,是宜宾黄桷坪小学开学报到的日子,尽管下着雨,但当288名孩子走进他们的学校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兴奋得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里。原本陈旧的校舍焕然一新,一整幢楼所有壁面和过道都被手绘上了绚丽的图画:明媚的笑脸、温馨的鼓励……让这所“留守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了陪伴式的温暖和关怀。
据了解,这是一次以“邦泰爱心屋·童心筑梦”为主题的大型彩绘特别行动。“我们打算用彩绘的方式,装点一整幢教学楼,消息发出去以后,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切回应。”主办方邦泰集团品牌负责人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仅仅两天时间,在成都泛艺术机构的鼎力支持下,召集了3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和艺术家。这些画师中有不少如曾朴、吴江涛、石连业、白旭东、黄旭等全国知名的青年画家和艺术家。“为了这次公益活动,有人专程从国外飞回来,有人甚至推掉了个人特展。”
虽素未谋面,却因为“邦泰爱心屋”,因为共同的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而相聚于宜宾这所小学,实现了一次艺术家和企业关于公益的“跨界众筹”。宜宾8月,有着酷似盛夏的高温,大家通常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在大家辛苦作画的时候,一群听说自己学校将要变成童话世界的留守学生也从乡野中赶来,加入到本次活动中,填色勾线、洗画笔、送水果……两天时间,大家携手将真挚的祝福与希望的色彩绘于宜宾黄桷坪小学整幢教学楼上,原本略显破旧的校园被装点成了充满暖意的童话世界。
“爱心屋”拓宽慈善之路
“邦泰爱心屋”是一个在全省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集多媒体、图书、美术、音乐、体育和爱心课程为一体的标准化教室的大型公益慈善计划。为了推动这项计划,2015年邦泰集团已向四川省慈善总会注资500万元。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计划在全省快速推进,接下来邦泰集团将号召更多的“造梦师”加入到本次公益活动中,并联合四川师范大学,为“邦泰爱心屋”开发全国首套定制的公益爱心插图版教材,用画笔传递梦想,将关怀接力下去。除了校园版“邦泰爱心屋”之外,邦泰集团还在2016年推出了家庭版“邦泰爱心屋”,“我们的项目开发到哪里,我们就会把爱心屋建到哪里。”邦泰集团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企业品牌建立中的一环。据介绍,邦泰的校园版爱心屋目前有15所,分别在成都、宜宾、乐山和内江等地。近年来,当地房产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每卖三套房,就有一套邦泰房。”在邦泰集团看来,正是这样的业绩支撑了企业的公益情怀。
企业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并不稀奇,邦泰的问道慈善之路,是在公益和商业间追求一种平衡。在建立爱心屋的同时,广元青春创业园成立的群立公益服务中心背后也有邦泰的身影;每年邦泰集团员工都会到宜宾探访谷子爷爷文付主及养孙女文小玲,并为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邦泰在内江为贫困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邦泰集团还曾携手共青团乐山市委共同在马边县组织“帮扶彝区青少年”活动……这些公益之举,仅仅是邦泰集团公益之旅的一个小小的缩影,9年来,邦泰集团投入的公益资金已超6500万元。
看着眼前漂亮的教室,黄桷坪小学三年级的女学生小敏非常开心地告诉“叔叔阿姨”,她会把这次画教学楼的事情写进自己的日记。这个全程都沉默羞涩的女学生,那一刻的笑容是如此的灿烂。这种走心的慈善公益,已然成为了邦泰集团这家房企的一个显著基因。(记者 钟 伟 实习生 赵 勇 郭诗梦)
[责任编辑:当前位置:& >
九年公益,他们一直在路上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心怀大爱的四川邦泰集团,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向同行乃至整个社会诠释了什么叫作&爱的奉献&。9年来,他们用一个个实际行动问道慈善之路,彰显出强烈的企业责任感。
危房改造为村民圆梦
久居都市的城里人是否可以完成搬砖、和水泥、砌墙这些技术活?企业组建志愿团队远赴山区援建农家能否顺利开工?新型公益模式能够得到大众认可?邦泰集团的公益之路为你揭晓这些答案。
金秋十月,邦泰集团&邦HOME志愿者援建活动&再次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实地援建当地修建新房的村民。同时,进一步助力&姚家乡危旧房改造公益项目&,为当地村民圆一个&家&的梦。
&姚家乡危旧房改造项目&和其他的捐助公益不同,它是在邦泰集团携手中华仁人家园四川区共同进行的,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在帮助村民实现新房梦想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摘掉贫穷的&帽子&,帮助当地村民树立信心,鼓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姚家乡有几十户农村家庭和邦泰集团已经建立了联系,志愿团队称之为&伙伴家庭&。首批受助的家庭一共有20户。今年6月,集团出资50万元,专门筹建了&社区住房基金&,主要资助家庭微贫、对于建房有强烈需求却在短时间拿不出足够资金周转的家庭。基金会给他们提供&无息贷款&,通过受助者每年偿还一部分的方式,让资金循环利用,以便帮助更多的家庭。改造项目&社区住房基金&启动之后,已经有6户家庭新建房屋完成主体打造,其余也在分批次按计划推进中。
志愿者服务就是真真切切地帮助当地村民,让他们感受到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我们农村人不太会说话,但是你们的行动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谢你们的帮助!&村民杨奶奶对即将离开的志愿者不断的道谢。当地村民拿出自家种的花生,让志愿者尝尝,表达诚挚的谢意。
这种新型的公益形式,是以邦泰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关注公益的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力所能及地满足农村家庭&居有所&的需求;号召更多社会群体加入邦泰集团正在走的道路上,去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众酬&公益让校园靓起来
8月最后一个周末,打量着彩绘一新的宜宾黄桷坪小学教学楼,曾朴和他同为画家的妻子吴江涛感到不虚此行。两天里,包括他们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32位知名画家和艺术家,风尘仆仆从成都赶到宜宾,为这所即将开学的&留守学校&进行一次公益性的校园美化。
8月31日,是宜宾黄桷坪小学开学报到的日子,尽管下着雨,但当288名孩子走进他们的学校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兴奋得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里。原本陈旧的校舍焕然一新,一整幢楼所有壁面和过道都被手绘上了绚丽的图画:明媚的笑脸、温馨的鼓励&&让这所&留守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了陪伴式的温暖和关怀。
据了解,这是一次以&邦泰爱心屋&童心筑梦&为主题的大型彩绘特别行动。&我们打算用彩绘的方式,装点一整幢教学楼,消息发出去以后,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切回应。&主办方邦泰集团品牌负责人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仅仅两天时间,在成都泛艺术机构的鼎力支持下,召集了3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和艺术家。这些画师中有不少如曾朴、吴江涛、石连业、白旭东、黄旭等全国知名的青年画家和艺术家。&为了这次公益活动,有人专程从国外飞回来,有人甚至推掉了个人特展。&
虽素未谋面,却因为&邦泰爱心屋&,因为共同的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而相聚于宜宾这所小学,实现了一次艺术家和企业关于公益的&跨界众筹&。宜宾8月,有着酷似盛夏的高温,大家通常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在大家辛苦作画的时候,一群听说自己学校将要变成童话世界的留守学生也从乡野中赶来,加入到本次活动中,填色勾线、洗画笔、送水果&&两天时间,大家携手将真挚的祝福与希望的色彩绘于宜宾黄桷坪小学整幢教学楼上,原本略显破旧的校园被装点成了充满暖意的童话世界。
&爱心屋&拓宽慈善之路
&邦泰爱心屋&是一个在全省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集多媒体、图书、美术、音乐、体育和爱心课程为一体的标准化教室的大型公益慈善计划。为了推动这项计划,2015年邦泰集团已向四川省慈善总会注资500万元。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计划在全省快速推进,接下来邦泰集团将号召更多的&造梦师&加入到本次公益活动中,并联合四川师范大学,为&邦泰爱心屋&开发全国首套定制的公益爱心插图版教材,用画笔传递梦想,将关怀接力下去。除了校园版&邦泰爱心屋&之外,邦泰集团还在2016年推出了家庭版&邦泰爱心屋&,&我们的项目开发到哪里,我们就会把爱心屋建到哪里。&邦泰集团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企业品牌建立中的一环。据介绍,邦泰的校园版爱心屋目前有15所,分别在成都、宜宾、乐山和内江等地。近年来,当地房产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每卖三套房,就有一套邦泰房。&在邦泰集团看来,正是这样的业绩支撑了企业的公益情怀。
企业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并不稀奇,邦泰的问道慈善之路,是在公益和商业间追求一种平衡。在建立爱心屋的同时,广元青春创业园成立的群立公益服务中心背后也有邦泰的身影;每年邦泰集团员工都会到宜宾探访谷子爷爷文付主及养孙女文小玲,并为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邦泰在内江为贫困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邦泰集团还曾携手共青团乐山市委共同在马边县组织&帮扶彝区青少年&活动&&这些公益之举,仅仅是邦泰集团公益之旅的一个小小的缩影,9年来,邦泰集团投入的公益资金已超6500万元。
看着眼前漂亮的教室,黄桷坪小学三年级的女学生小敏非常开心地告诉&叔叔阿姨&,她会把这次画教学楼的事情写进自己的日记。这个全程都沉默羞涩的女学生,那一刻的笑容是如此的灿烂。这种走心的慈善公益,已然成为了邦泰集团这家房企的一个显著基因。(记者钟 伟 实习生 赵 勇 郭诗梦)
编辑:徐建华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  电子邮件:邦泰实地援建姚家乡 给村民一个可预见的未来
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能否搞定搬砖、和水泥、砌墙这些技术活?由政府、企业和国际NGO共同合作成立的无息借款建房基金能否顺利落地?除了捐款捐物,企业和公益组织如何在公益捐助过程中和受助人进行有效互动?10月26日,笔者随邦泰集团“邦HOME志愿者援建活动”走进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实地援建正在修建新屋的姚家乡村民,同时,进一步助力“姚家乡危旧房改造公益项目”,为当地村民圆一个关于“家”的梦想。(邦泰志愿者合影)姚家乡“搬砖”行动,爱心在流动瑟瑟凉意是秋季最好的着色剂,驱车前往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高速公路旁已经层林尽染,巍峨的群山将沿途风景装点成一幅山水长卷。但眼前的美景不能让车上的志愿者们流连,他们心里系着姚家乡的爱心工程。位于剑阁县西北方向38公里的姚家乡,这里有几十户农家和邦泰集团已经建立起了联系和牵挂,那里有正在施工的新屋建造工地等待着大家。到达姚家乡之后,志愿者团队参观了几户邦泰集团的“伙伴家庭”。首批受助的“伙伴家庭”一共有20户,自今年六月初,改造项目“社区住房基金”启动仪式开始,已经有6户家庭房屋新建完成主体打造,其余的14户也在分批次推进当中。其中,村民杨学培家的新建房刚刚开工,新屋就在老屋旁,地基已经打好,门口堆满了砖块。不远处的杨代华家,也正酝酿着择日开工。(志愿者参观受助家庭) (村民杨代华家老屋)了解了受助家庭的现况之后,志愿者一行来到了姚家乡团结村村民邹顺付家的建房现场。钢筋、泥土和砖块静静地躺在地上,等待着被开垦和重构。志愿者团队里以女性居多,但是大家很快便显露出“女汉子”特性,搬砖、砌砖不在话下。同行的志愿者团队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欧美国家的志愿者,他们和邦泰志愿者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施展拳脚,用汗水和心意构筑起为村民遮风避雨的家。(邦泰志愿者劳动现场掠影)持续两天的援建活动将大家对姚家乡的模糊印象逐渐磨砺得清晰而感性:这里有连绵的群山和湛蓝的天空,也有淳朴的村民,然而却还有那么多家庭无法居住在卫生、安全的住所里,他们合全家之力,不过是为了圆一个梦——居有所,仓廪足。专业执行,方能确保公益效率最大化为了省钱,村民们在自建房屋的时候通常都是以“请人+自建”的方式进行,除了砌砖、抹灰等专业的活儿必须请“大工”以外,打石灰、搅水泥等笨重但简单的活儿就由村民自己承包了。“砌墙我是专业的,都干了20年了。”志愿者包世林自信满满,他来自邦泰集团工程部,此次的援建活动正是他的专业所长。在现场,他正好扮演了老师的角色,提醒大家注意留出以后工作的工作面,并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快速地搬砖、砌墙,还给村民建议:“这里修建的时候可以加上避雷针,到时候房屋建起来可以有效避雷。”(邦泰志愿者包世林在现场砌墙)“除了邦泰的志愿者们,我们还向世界各地发出志愿者招募令,邀请他们到四川,深入山村体验建房,为当地村民的房屋修建出力,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实现住进新家的梦想。”中华仁人家园四川区代表杨寒梅女士介绍道。姚家乡有一千多户人家,大部分村民仍然居住在土坯房和草瓦房之中,对姚家乡来说,修建新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政府到村民个人以及诸如邦泰集团和仁人家园这样的企业和公益组织都在不断努力。(仁人家园四川区代表杨寒梅女士接受采访)今年六月初,邦泰集团和仁人家园携手筹建“社区住房基金”,专门资助家庭微贫、对于建房有强烈需求却在短时间内拿不出足够资金周转的家庭,由公益基金提供给他们“无息借款”。该基金通过受助者每年偿还一部分的方式,让资金可以循环利用,不断帮助更多的村民,直到当地所有的村民都能住上自建新房为止。专业筑家企业和国际自愿者组织的携手同行,必将给姚家乡带来切切实实的变化。志愿者服务,真真切切帮助到当地村民是最直接的目标,当地村民因为志愿者的到来而开心和感动。“我们农村人不会说话,但是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的关心。”村民杨奶奶对即将离开的志愿者不断道谢。当地村民还拿出自家种的花生,坚持让志愿者尝尝,以表达他们质朴的感谢。援建是开始,关注和持续才是未来志愿者实地建房,带给当地村民更多的是鼓励和信心,但长远发展还需要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持续的助力。“我们此次援建行动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进行。”邦泰集团品牌相关负责人姚女士介绍:“邦泰集团携手仁人家园共同进行的姚家乡危旧房改造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捐赠项目,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公益项目。集团出资50万用于姚家乡无息建房贷款,现在在团结村、杨柳村和银溪村分布着第一批次的20户受助家庭,他们的房屋建设也是这个项目的一个开始,以后还将有更多村民受益于此。”和一般的捐助公益不同,“姚家乡危旧房改造项目”在帮助姚家乡村民实现新房梦想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摘掉“贫困”的帽子,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偿还贷款、改善生活条件。这种新型的公益形式也是以邦泰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关注公益的企业正在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国家大力号召“精准扶贫”,那么怎样才能更持久和根本地帮助到需要帮助之人呢?邦泰集团在帮助姚家乡村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时,也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让大家思考社会企业未来的公益之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民间公益基金助力四川农房&危改&
广元20户村民收到无息建房贷款红包&&四川农房&危改&迎来首只民间公益基金四川日报记者 周显彬虽然已经过去了10多天,志愿者刘锦沂回忆起那场千里奔波的&公益搬砖&依然津津乐道。10月26日,深秋的阳光撒满山野,剑阁县西北方向38公里的姚家乡团结村村民邹顺付家的建房现场,钢筋、水泥和砖块堆满院坝,等待着一群志愿者的到来。这些志愿者们在团结村呆了两天,为村民们的旧房改造和新建房屋贡献力量&&这不是&过家家&的游戏,而是一个涉及20户村民的农村危旧房屋援建改造公益扶贫项目。今年6月,邦泰集团出资50万元和仁人家园携手筹建&社区住房基金&,专门资助家庭清贫、对建房有强烈愿望却在短时间内拿不出足够资金的家庭,由公益基金给他们提供&无息借款&,受助者每年偿还一部分,让资金可以循环利用,这也是我省首次由企业捐资,政府、社会组织及村民一起合作设立并管理的农房危改民间公益基金。民间公益行动&千里奔波帮村民建房 深秋时节,从成都驱车前往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作为有20年从业经验的专业工程人员,志愿者包世林不仅仅是去&搬砖&,他还担负着技术支持的角色。在现场,他提醒大家注意留出后续工作面,并指导如何正确、快速地搬砖、砌墙;还给村民提出建议:&屋顶应加上避雷针,房屋建成后可以有效避雷。&村民老冯这次通过申请获得了2万元的公益基金,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现在有了这笔资金,每年我只需还4000块钱,而且没有利息,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据姚家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母文松介绍,当地有一千多户人家,大部分村民仍居住在土坯房和草瓦房之中,团结村几十户农户率先受益于公益基金,他们的新屋正在建造中。据了解,邦泰集团此次资助的仁人家园姚家乡&社区住房基金&,重在帮助村民互助建房。该项目以接收、发放和回收借款的创新模式进行运作,通过循环使用&社区住房基金&,帮助更多困难家庭改造和修建自住房。目前,该公益项目使用首笔50万元基金,首批资助的&伙伴家庭&一共有20户。自从6月2日启动以来,已经有6户家庭新建房屋完成主体建造,其余14户的新房也在分批次推进当中。&我们还向世界各地发出志愿者招募令,邀请他们到四川,为当地村民的房屋修建出力。&作为主要执行方的公益组织&&中华仁人家园四川区代表杨寒梅这样告诉记者。全省170万户危改房需求&公益扶贫可持续才是未来从政府到企业以及公益组织,民间公益扶贫的热情在高涨。去年&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中,四川各级个部门和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达8.8亿余元,比2014年增长了近40倍。但是,针对农村危改的公益类项目还非常少。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全省范围内&十三五&期间需要实现的&危改&的农房达到170万户。&巴中、南充、凉山州这些地方是农房危改需求比较大的区域。&省住建厅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村民的资金一般通过补助+贷款+自筹的方式获得,巴中曾针对农房危改推出过贷款贴息政策。& 邦泰集团副总经理何流表示,&我们此次援建行动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姚家乡危旧房改造项目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捐赠项目,这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公益项目,以后还将有更多村民受益。&和一般的捐助公益不同,&姚家乡危旧房改造项目&在帮助村民实现新房梦想的同时,也力求帮助他们摘掉&贫困&的帽子。长期参与公益扶贫的志愿者何婷婷认为,&与政府、行业扶贫相比,企业牵头的社会公益扶贫潜能还可以充分挖掘,志愿者实地建房,带给当地村民更多的是鼓励和信心,但长远发展还需要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持续助力。&如何帮助更多家庭圆一个&居有所,仓廪足&的梦?如何高效、长远地帮助他们,值得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企业共同思考和探索。
联系本网:电话 028- 传真 028-最新外部信息
[] [] [] [] [] [] [] [] [] []
热点外部信息
[1572] [1016] [408] [285] [279] [254] [237] [237] [216] [203]
您当前的位置:&>&&>&
&&&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心怀大爱的四川邦泰集团,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向同行乃至整个社会诠释了什么叫作“爱的奉献”。9年来,他们用一个个实际行动问道慈善之路,彰显出强烈的企业责任感。&&& 危房改造为村民圆梦&&& 久居都市的城里人是否可以完成搬砖、和水泥、砌墙这些技术活?企业组建志愿团队远赴山区援建农家能否顺利开工?新型公益模式能够得到大众认可?邦泰集团的公益之路为你揭晓这些答案。&&& 金秋十月,邦泰集团“邦HOME志愿者援建活动”再次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实地援建当地修建新房的村民。同时,进一步助力“姚家乡危旧房改造公益项目”,为当地村民圆一个“家”的梦。&&& “姚家乡危旧房改造项目”和其他的捐助公益不同,它是在邦泰集团携手中华仁人家园四川区共同进行的,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在帮助村民实现新房梦想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摘掉贫穷的“帽子”,帮助当地村民树立信心,鼓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姚家乡有几十户农村家庭和邦泰集团已经建立了联系,志愿团队称之为“伙伴家庭”。首批受助的家庭一共有20户。今年6月,集团出资50万元,专门筹建了“社区住房基金”,主要资助家庭微贫、对于建房有强烈需求却在短时间拿不出足够资金周转的家庭。基金会给他们提供“无息贷款”,通过受助者每年偿还一部分的方式,让资金循环利用,以便帮助更多的家庭。改造项目“社区住房基金”启动之后,已经有6户家庭新建房屋完成主体打造,其余也在分批次按计划推进中。&&& 志愿者服务就是真真切切地帮助当地村民,让他们感受到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我们农村人不太会说话,但是你们的行动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谢你们的帮助!”村民杨奶奶对即将离开的志愿者不断的道谢。当地村民拿出自家种的花生,让志愿者尝尝,表达诚挚的谢意。&&& 这种新型的公益形式,是以邦泰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关注公益的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力所能及地满足农村家庭“居有所”的需求;号召更多社会群体加入邦泰集团正在走的道路上,去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 “众酬”公益让校园靓起来&&& 8月最后一个周末,打量着彩绘一新的宜宾黄桷坪小学教学楼,曾朴和他同为画家的妻子吴江涛感到不虚此行。两天里,包括他们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32位知名画家和艺术家,风尘仆仆从成都赶到宜宾,为这所即将开学的“留守学校”进行一次公益性的校园美化。&&& 8月31日,是宜宾黄桷坪小学开学报到的日子,尽管下着雨,但当288名孩子走进他们的学校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兴奋得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里。原本陈旧的校舍焕然一新,一整幢楼所有壁面和过道都被手绘上了绚丽的图画:明媚的笑脸、温馨的鼓励……让这所“留守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了陪伴式的温暖和关怀。&&& 据了解,这是一次以“邦泰爱心屋•童心筑梦”为主题的大型彩绘特别行动。“我们打算用彩绘的方式,装点一整幢教学楼,消息发出去以后,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切回应。”主办方邦泰集团品牌负责人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仅仅两天时间,在成都泛艺术机构的鼎力支持下,召集了3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和艺术家。这些画师中有不少如曾朴、吴江涛、石连业、白旭东、黄旭等全国知名的青年画家和艺术家。“为了这次公益活动,有人专程从国外飞回来,有人甚至推掉了个人特展。”&&& 虽素未谋面,却因为“邦泰爱心屋”,因为共同的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而相聚于宜宾这所小学,实现了一次艺术家和企业关于公益的“跨界众筹”。宜宾8月,有着酷似盛夏的高温,大家通常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在大家辛苦作画的时候,一群听说自己学校将要变成童话世界的留守学生也从乡野中赶来,加入到本次活动中,填色勾线、洗画笔、送水果……两天时间,大家携手将真挚的祝福与希望的色彩绘于宜宾黄桷坪小学整幢教学楼上,原本略显破旧的校园被装点成了充满暖意的童话世界。&&& “爱心屋”拓宽慈善之路&&& “邦泰爱心屋”是一个在全省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集多媒体、图书、美术、音乐、体育和爱心课程为一体的标准化教室的大型公益慈善计划。为了推动这项计划,2015年邦泰集团已向四川省慈善总会注资500万元。&&&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计划在全省快速推进,接下来邦泰集团将号召更多的“造梦师”加入到本次公益活动中,并联合四川师范大学,为“邦泰爱心屋”开发全国首套定制的公益爱心插图版教材,用画笔传递梦想,将关怀接力下去。除了校园版“邦泰爱心屋”之外,邦泰集团还在2016年推出了家庭版“邦泰爱心屋”,“我们的项目开发到哪里,我们就会把爱心屋建到哪里。”邦泰集团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企业品牌建立中的一环。据介绍,邦泰的校园版爱心屋目前有15所,分别在成都、宜宾、乐山和内江等地。近年来,当地房产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每卖三套房,就有一套邦泰房。”在邦泰集团看来,正是这样的业绩支撑了企业的公益情怀。&&& 企业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并不稀奇,邦泰的问道慈善之路,是在公益和商业间追求一种平衡。在建立爱心屋的同时,广元青春创业园成立的群立公益服务中心背后也有邦泰的身影;每年邦泰集团员工都会到宜宾探访谷子爷爷文付主及养孙女文小玲,并为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邦泰在内江为贫困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邦泰集团还曾携手共青团乐山市委共同在马边县组织“帮扶彝区青少年”活动……这些公益之举,仅仅是邦泰集团公益之旅的一个小小的缩影,9年来,邦泰集团投入的公益资金已超6500万元。&&& 看着眼前漂亮的教室,黄桷坪小学三年级的女学生小敏非常开心地告诉“叔叔阿姨”,她会把这次画教学楼的事情写进自己的日记。这个全程都沉默羞涩的女学生,那一刻的笑容是如此的灿烂。这种走心的慈善公益,已然成为了邦泰集团这家房企的一个显著基因。
ICP:宁B2- 备案号:宁B2-
版权所有 江苏慈善网 COPYRIGHT(C)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