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e1耳放这款耳放怎么样,想入手助推

获得创新耳放顶楼奖,创新E1一个_最数码科技论坛_太平洋电脑网最数码论坛
获得创新耳放顶楼奖,创新E1一个
最数码小弟
贡献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41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自动加载图片
楼主 电梯直达 楼
获得创新耳放顶楼奖,创新E1一个奖品已收到,谢谢论坛提供的活动与奖品!
最数码堂主
贡献6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1732贡献
头衔:最数码堂主注册:
恭喜恭喜。。。快快发使用感想贴。。。↖(^ω^)↗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创新Sound Blaster E1便携式耳放试用评测_creative创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11贴子:
创新Sound Blaster E1便携式耳放试用评测
Creative Sound Blaster E1便携式解码/耳放试用评测
创新在2014年的八月份推出Sound Blaster E1/E3/E3三款便捷式耳放,其中入门级的解码耳放是E1,进阶版本的是带NFC的E3,最高发烧级别的则是E5。
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 即耳机功率放大器,是连接在耳机与音源之间,提升前端播放设备输出功率,达到较好的驱动耳机扬声器、发挥耳机实力作用,主要用于推动中高端的高阻抗耳机,不过现在很多厂商也将耳放作为一个“调音设备”,即使你的播放设备输出功率足够,也可以使用一个具有声音风格化明显的耳放调节最终的听感,得到更好的听音体验。近期笔者拿到了Sound Blaster E1,下面就来一起体验下这个小巧的耳放。
Sound Blaster E1采用黑色为底色的包装哑光的包装设计,正面就是耳放的效果图,远远看上去给人沉稳的感觉。Sound Blaster E1包装似乎为国际版包装,包装盒子上主要印刷的是英文和日文。
包装正面底部印刷了产品的一些技术特征,USB支持PC、MAC,3.5mm线性输入支持手机等播放设备,另外该产品支持SBX Pro Studio、 CrystalVoice、Scout Mode等音频技术,信噪比(SNR)106dB。
包装上还张贴了创新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获得BCN AWARD最优秀大奖的贴签,创新的PCI内置声卡也是很多PC用户的选择,已经连续15年获得销量第一的佳绩,本文中试用的产品Sound Blaster E系列便携式外置耳放则是创新产品线中的新的产品类型。
包装背面则简要介绍了产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几个主要接口的功能定义,包装盒子后面还印刷的电池续航时间为25小时,这个续航时间在耳放类设备里算是比较长的。
打开内包装可以看到Sound Blaster E1主机,机壳为黑灰色塑料,塑料内有闪银色的颗粒,表面以磨砂质感的处理,正面是Sound Blaster的标志,麦克风透音孔内滤网为红色,这一点红色的点缀很有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黑红色家族风格。
Sound Blaster E1整机为长条型设计,边角斜边棱角显得硬朗凌厉,设计风格很有现代感和科技感。
除了纸质的说明书和质保书等文档,包装内的附件还包括了一条Micro USB 数据线,一条四段的3.5mm对录线(支持麦克风),Micro USB 数据线用于充电或者连接电脑使用,两条线材都是红色的,和黑灰色机器外壳色彩对比强烈,显得很亮骚。
Sound Blaster E1非常小巧精致,重量仅有25克,长度只有手掌一半(大概7厘米),宽度约4厘米。第二张图中与5.5英寸屏幕大小的Xperia C3手机相比,平面面积差不多占到手机的四分之一,这个体积在便携式耳放中确实是属于比较小巧秀气的一类。
Sound Blaster E1背面还设计有一个夹子,可以方便的夹在衣领或者是背包带子上,有点像很多年前使用的CD随身听的线控; Sound Blaster E1正面下方是控制按钮,从左到右分别是通话按钮/暂停,声音调节和开关,按键回馈感明显,美中不足的是外壳边缘的接缝显得有些大,声音调节按钮是滑动的设计,用起来很方便,不过容易误操作,在调节声音的时候可能会一下推得很大。
第一张图中侧边的两个接口一个是Micro USB接口,而MicroUSB接口可以用来充电,也能连接你的PC或者IOS、Android等智能设备作为一个解码器。右边的线路输入接口,可以接入各种不同的音源,比如说手机,iPad、电脑或其他播放设备,作为一个声音放大器,单纯地将信号接收,经过处理后放大。
Sound Blaster E1 侧边的右侧是耳机口/麦克风接口、耳机口。两个接口都能接入耳机或者音箱等其他外放设备,并且也能同时工作,相当于一个音频分线器的功能。左边的音频输出口是4段的,带麦克风功能,可以接驳有麦克风的耳机进行通话。在接驳手机时,如果你没有麦克风功能的耳机也没关系,Sound Blaster E1自带麦克风,也能满足手机通话的要求。
Sound Blaster E1 使用的是Conexant CX20562音频CODEC,采用USB Audio协议,理论上支持Windows、OSX、新版的Android等。采样规格最高支持到48kHz/24bit。耳机放大器部分采用美信的MAX97220,这颗芯片也曾经用于vivo Xshot等手机的设计当中 。
Sound Blaster E1既是一个耳机放大器,也是一个解码器,官方网站有提供Windows平台及Mac平台所用的驱动软件和一些应用程序。
以Windows平台为例,到官网可以可以下载驱动程序和创新音频软件:
Sound Blaster E1 驱动及软件包 Windows 版 (60.68 MB)
Creative WaveStudio 应用程序(版本:7.14.01) (14.19 MB)
Creative Media Toolbox应用程序试用版(版本:6.03.00) (54.57 MB)
装好Sound Blaster驱动程序和控制软件,发现里面功能还很多的,第一个界面是SBX Pro
Studio,在这个界面可以控制音量大小,低音增益等,可以保存为自定义配置方案。
第二个设置菜单是CrystalVoice 技术,清晰语音通话 (限PC/MAC),内置麦克风让使用普通耳机也能实现电话交谈,当通过USB连接到PC和Mac电脑,用户还可激活CrystalVoice 技术,这是一组音效增强套件——降低噪音,清晰语音通话。
第三个设置功能和游戏有关,Scout Mode启动后能够在游戏中更好的听出敌人的脚步声和枪声,对游戏中判断声音的方向有一定帮助。
第四个设置项是音箱/耳机定义,对应不同的设备输出。
混音器里面可以分别设置不同声道的声音大小和平衡,麦克风的音量也是这里设置。
均衡器里面有很多预设的EQ设置,可以调节Sound Blaster E1的声音风格。Creative WaveStudio
除了Sound Blaster E1的驱动控制软件,创新还提供了Creative WaveStudio
音频编辑软件供用户使用,看了一下,相对于一些专业的编辑软件来说功能不算丰富,但是胜在简洁实用,比较容易上手。Creative Media Toolbox
Creative Media Toolbox的软件的功能更加实用,很多功能都是一般音乐爱好者经常需要用到的,包括编排器音乐文件ID3标签。音频格式转换,音乐文件分割、合并等功能,都很实用。
继续来谈谈在PC上的体验,在PC上将Sound Blaster E1作为解码器使用时,我测试了32欧姆阻抗的安桥ES FC300和70欧姆的索尼 MDR Z7头戴式耳机,Sound Blaster E1的输出电平相当有限,均没有较好的驱动此两耳机发挥较好的水平,音量也明显偏小,并且能够听到来自Sound Blaster E1电路的底噪音。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成本和体积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大功率输出方案,唯一可以称道的是Sound Blaster E1可以使用创新功能丰富的声卡控制软件,实现很多音频渲染和调音。Sound Blaster E1的输出功率厂商没有明文的参数公布,不过在产品宣传资料上有“最高推动600欧姆的耳机”,驱动600欧姆的出声并不难,接一个手机之类的音源上去,600欧姆的耳机也能出声,但是并不意味着能推好。
3.5mm耳放端口先使用了一台ibasso DX 50播放器进行测试,通过线路输入接驳Sound Blaster E1,然后接驳16欧姆阻抗的JVC FX1200入耳式耳机。但是Sound Blaster E1的推力还是明显较小,无法驱动好这条JVC FX1200入耳式耳机。
之后又尝试了Sound Blaster E1和手机的组合,使用的手机是索尼Xperia C3, Sound Blaster E1的推力还是无法令人满意,声音还没有C3直推的大,而且声音结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低音变得混沌发闷,高音也扁平化,变得没有质感和层次感,作为一个耳放来说Sound Blaster E1的表现是不理想的。
造成这样的问题还是造价和体积,200多元的耳放,显然元件的使用级别上受到的限制比较多,200元价位左右,既有解码功能又有耳放功能的产品非常少,国产产品中200元左右的耳放基本上就是纯放大功能,而不会将成本再加到解码功能上,创新在Sound Blaster E1两种功能都做,还做了通话麦克风,最终导致产品两大功能都不理想。
另外Sound Blaster E1这么小的体积,内置电池也会非常小,而官方又“赋予”了其25小时的续航时间,显然电池放电电压会比较低,推力小的问题就来的很自然,
Sound Blaster E1从功能上来看是做了一个大整合,有解码功能有耳放功能有麦克风,体积上又走变小变精致的路线,这个设想非常好,在更高阶的产品E 3上还有NFC功能。如果加入蓝牙,Sound Blaster E其实是可以做成一个非常好的手机蓝牙音频设备的,不过受制成本和体积,Sound Blaster E1的最终表现并不理想,应该需要做功能简化,或者增加成本。
创新并不缺技术,尤其是音频方面的技术,Sound Blaster E1的外形其实我还是挺喜欢的,不过由于产品成本较低、外观控制得又较小,设计和组件受到诸多影响,Sound Blaster E1的声音输出表现并不理想,当前情况下创新Sound Blaster系列产品要更好的声音,似乎只能选高阶的Sound Blaster E5 或者X7了。
Sound Blaster E1也是创新在尝试的新产品类型,但其丰富的功能还是很让我向往的,如果有蓝牙和NFC,既可以作为手机蓝牙接听设备使用,又提升输出能力,那确实是非常好的随身音频设备,Sound Blaster E1声音虽然不理想,但是未来的换代产品值得期待。
创新思维训练-就到至慧学堂冬令营,成功报名立减750元,再送益智教具.创新思维训练,至慧学堂八大训练营全方位智力开发,成就数学小达人!
E1 E3什么时候会更新
E1 E3的音质能提高的话,绝对就买咯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创新Sound Blaster E1便携式耳放试用评测_creative创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11贴子:
创新Sound Blaster E1便携式耳放试用评测
Creative Sound Blaster E1便携式解码/耳放试用评测
创新在2014年的八月份推出Sound Blaster E1/E3/E3三款便捷式耳放,其中入门级的解码耳放是E1,进阶版本的是带NFC的E3,最高发烧级别的则是E5。
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 即耳机功率放大器,是连接在耳机与音源之间,提升前端播放设备输出功率,达到较好的驱动耳机扬声器、发挥耳机实力作用,主要用于推动中高端的高阻抗耳机,不过现在很多厂商也将耳放作为一个“调音设备”,即使你的播放设备输出功率足够,也可以使用一个具有声音风格化明显的耳放调节最终的听感,得到更好的听音体验。近期笔者拿到了Sound Blaster E1,下面就来一起体验下这个小巧的耳放。
Sound Blaster E1采用黑色为底色的包装哑光的包装设计,正面就是耳放的效果图,远远看上去给人沉稳的感觉。Sound Blaster E1包装似乎为国际版包装,包装盒子上主要印刷的是英文和日文。
包装正面底部印刷了产品的一些技术特征,USB支持PC、MAC,3.5mm线性输入支持手机等播放设备,另外该产品支持SBX Pro Studio、 CrystalVoice、Scout Mode等音频技术,信噪比(SNR)106dB。
包装上还张贴了创新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获得BCN AWARD最优秀大奖的贴签,创新的PCI内置声卡也是很多PC用户的选择,已经连续15年获得销量第一的佳绩,本文中试用的产品Sound Blaster E系列便携式外置耳放则是创新产品线中的新的产品类型。
包装背面则简要介绍了产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几个主要接口的功能定义,包装盒子后面还印刷的电池续航时间为25小时,这个续航时间在耳放类设备里算是比较长的。
打开内包装可以看到Sound Blaster E1主机,机壳为黑灰色塑料,塑料内有闪银色的颗粒,表面以磨砂质感的处理,正面是Sound Blaster的标志,麦克风透音孔内滤网为红色,这一点红色的点缀很有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黑红色家族风格。
Sound Blaster E1整机为长条型设计,边角斜边棱角显得硬朗凌厉,设计风格很有现代感和科技感。
除了纸质的说明书和质保书等文档,包装内的附件还包括了一条Micro USB 数据线,一条四段的3.5mm对录线(支持麦克风),Micro USB 数据线用于充电或者连接电脑使用,两条线材都是红色的,和黑灰色机器外壳色彩对比强烈,显得很亮骚。
Sound Blaster E1非常小巧精致,重量仅有25克,长度只有手掌一半(大概7厘米),宽度约4厘米。第二张图中与5.5英寸屏幕大小的Xperia C3手机相比,平面面积差不多占到手机的四分之一,这个体积在便携式耳放中确实是属于比较小巧秀气的一类。
Sound Blaster E1背面还设计有一个夹子,可以方便的夹在衣领或者是背包带子上,有点像很多年前使用的CD随身听的线控; Sound Blaster E1正面下方是控制按钮,从左到右分别是通话按钮/暂停,声音调节和开关,按键回馈感明显,美中不足的是外壳边缘的接缝显得有些大,声音调节按钮是滑动的设计,用起来很方便,不过容易误操作,在调节声音的时候可能会一下推得很大。
第一张图中侧边的两个接口一个是Micro USB接口,而MicroUSB接口可以用来充电,也能连接你的PC或者IOS、Android等智能设备作为一个解码器。右边的线路输入接口,可以接入各种不同的音源,比如说手机,iPad、电脑或其他播放设备,作为一个声音放大器,单纯地将信号接收,经过处理后放大。
Sound Blaster E1 侧边的右侧是耳机口/麦克风接口、耳机口。两个接口都能接入耳机或者音箱等其他外放设备,并且也能同时工作,相当于一个音频分线器的功能。左边的音频输出口是4段的,带麦克风功能,可以接驳有麦克风的耳机进行通话。在接驳手机时,如果你没有麦克风功能的耳机也没关系,Sound Blaster E1自带麦克风,也能满足手机通话的要求。
Sound Blaster E1 使用的是Conexant CX20562音频CODEC,采用USB Audio协议,理论上支持Windows、OSX、新版的Android等。采样规格最高支持到48kHz/24bit。耳机放大器部分采用美信的MAX97220,这颗芯片也曾经用于vivo Xshot等手机的设计当中 。
Sound Blaster E1既是一个耳机放大器,也是一个解码器,官方网站有提供Windows平台及Mac平台所用的驱动软件和一些应用程序。
以Windows平台为例,到官网可以可以下载驱动程序和创新音频软件:
Sound Blaster E1 驱动及软件包 Windows 版 (60.68 MB)
Creative WaveStudio 应用程序(版本:7.14.01) (14.19 MB)
Creative Media Toolbox应用程序试用版(版本:6.03.00) (54.57 MB)
装好Sound Blaster驱动程序和控制软件,发现里面功能还很多的,第一个界面是SBX Pro
Studio,在这个界面可以控制音量大小,低音增益等,可以保存为自定义配置方案。
第二个设置菜单是CrystalVoice 技术,清晰语音通话 (限PC/MAC),内置麦克风让使用普通耳机也能实现电话交谈,当通过USB连接到PC和Mac电脑,用户还可激活CrystalVoice 技术,这是一组音效增强套件——降低噪音,清晰语音通话。
第三个设置功能和游戏有关,Scout Mode启动后能够在游戏中更好的听出敌人的脚步声和枪声,对游戏中判断声音的方向有一定帮助。
第四个设置项是音箱/耳机定义,对应不同的设备输出。
混音器里面可以分别设置不同声道的声音大小和平衡,麦克风的音量也是这里设置。
均衡器里面有很多预设的EQ设置,可以调节Sound Blaster E1的声音风格。Creative WaveStudio
除了Sound Blaster E1的驱动控制软件,创新还提供了Creative WaveStudio
音频编辑软件供用户使用,看了一下,相对于一些专业的编辑软件来说功能不算丰富,但是胜在简洁实用,比较容易上手。Creative Media Toolbox
Creative Media Toolbox的软件的功能更加实用,很多功能都是一般音乐爱好者经常需要用到的,包括编排器音乐文件ID3标签。音频格式转换,音乐文件分割、合并等功能,都很实用。
继续来谈谈在PC上的体验,在PC上将Sound Blaster E1作为解码器使用时,我测试了32欧姆阻抗的安桥ES FC300和70欧姆的索尼 MDR Z7头戴式耳机,Sound Blaster E1的输出电平相当有限,均没有较好的驱动此两耳机发挥较好的水平,音量也明显偏小,并且能够听到来自Sound Blaster E1电路的底噪音。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成本和体积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大功率输出方案,唯一可以称道的是Sound Blaster E1可以使用创新功能丰富的声卡控制软件,实现很多音频渲染和调音。Sound Blaster E1的输出功率厂商没有明文的参数公布,不过在产品宣传资料上有“最高推动600欧姆的耳机”,驱动600欧姆的出声并不难,接一个手机之类的音源上去,600欧姆的耳机也能出声,但是并不意味着能推好。
3.5mm耳放端口先使用了一台ibasso DX 50播放器进行测试,通过线路输入接驳Sound Blaster E1,然后接驳16欧姆阻抗的JVC FX1200入耳式耳机。但是Sound Blaster E1的推力还是明显较小,无法驱动好这条JVC FX1200入耳式耳机。
之后又尝试了Sound Blaster E1和手机的组合,使用的手机是索尼Xperia C3, Sound Blaster E1的推力还是无法令人满意,声音还没有C3直推的大,而且声音结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低音变得混沌发闷,高音也扁平化,变得没有质感和层次感,作为一个耳放来说Sound Blaster E1的表现是不理想的。
造成这样的问题还是造价和体积,200多元的耳放,显然元件的使用级别上受到的限制比较多,200元价位左右,既有解码功能又有耳放功能的产品非常少,国产产品中200元左右的耳放基本上就是纯放大功能,而不会将成本再加到解码功能上,创新在Sound Blaster E1两种功能都做,还做了通话麦克风,最终导致产品两大功能都不理想。
另外Sound Blaster E1这么小的体积,内置电池也会非常小,而官方又“赋予”了其25小时的续航时间,显然电池放电电压会比较低,推力小的问题就来的很自然,
Sound Blaster E1从功能上来看是做了一个大整合,有解码功能有耳放功能有麦克风,体积上又走变小变精致的路线,这个设想非常好,在更高阶的产品E 3上还有NFC功能。如果加入蓝牙,Sound Blaster E其实是可以做成一个非常好的手机蓝牙音频设备的,不过受制成本和体积,Sound Blaster E1的最终表现并不理想,应该需要做功能简化,或者增加成本。
创新并不缺技术,尤其是音频方面的技术,Sound Blaster E1的外形其实我还是挺喜欢的,不过由于产品成本较低、外观控制得又较小,设计和组件受到诸多影响,Sound Blaster E1的声音输出表现并不理想,当前情况下创新Sound Blaster系列产品要更好的声音,似乎只能选高阶的Sound Blaster E5 或者X7了。
Sound Blaster E1也是创新在尝试的新产品类型,但其丰富的功能还是很让我向往的,如果有蓝牙和NFC,既可以作为手机蓝牙接听设备使用,又提升输出能力,那确实是非常好的随身音频设备,Sound Blaster E1声音虽然不理想,但是未来的换代产品值得期待。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创新的创新之路,Sound Blaster E5 耳放体验-百家号
摘要:以前一提到耳放,总会想到五花大绑的随身耳放,为了满足自己对音质的追求,只有在现有的随身设备(手机、iPod等)之外再增加一个设备来提高音质,以前你可以是捆绑iPod这样的MP3,主要功能就是听歌,不用
以前一提到耳放,总会想到五花大绑的随身耳放,为了满足自己对音质的追求,只有在现有的随身设备(手机、iPod等)之外再增加一个设备来提高音质,以前你可以是捆绑iPod这样的MP3,主要功能就是听歌,不用担心日常使用问题,而现在很多人更多的是使用手机,捆绑就是非常影响使用。创新 SOUND BLASTER E5 真是为此而生的便携耳放,跟之前接触过的便携耳放不同,E5加入以及蓝牙、NFC等功能,抛弃捆绑摆脱束缚;DAC、ADC功能让E5变为一块手机、PC外置声卡;同时还具备创新特有的SBX Pro Studio音效技术。PS:从包装看来E5双耳机输出。E5 支持多种输入输出模式,包括使用USB方式连接PC或者移动设备、线路输入、光纤输入、蓝牙接入等输入方式,同时具备耳机输出、光线数字输出等输出方式。支持最新的蓝牙4.1技术,内置Cirrus Logic的CS4398 DAC、CS5361 ADC和德州仪器的TI6120A2耳放IC。D/A信噪比达到120dB,A/D信噪比达100dB。内置3200毫安时电池可以让E5续航达8小时。PS:蓝牙接入方式的确很方便,不过还是照顾了捆绑一族,习惯于捆绑的用户也可以选择。E5耳放体积不大,保护倒是挺到位,上层有海绵保护,下层是拥有绒质表面的塑料材质壳子,把 E5 完全架空,这样的方式也有很好的保护效果,而且在保护壳下方还可以放置各种配件。E5 包装内包含了E5本体、捆绑带、MicroUSB线(充电或者链接设备)、光钎线、说明书,例外的是 E5 还附送了一款支架,这也是 E5 的一大特色,加入蓝牙连接功能后,使用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创新 E5 的体积并不算很大,在耳放里面算中等身材,体重只有160多克,拿在手中并不感觉很重,这也许就是便携设备所需要的,太重的设备携带也会比较累。外观上 E5 跟其他大部分耳放的设计并没有太大区别,长方形黑色机身,正面是金属拉丝质感的“Sound Blaster”标志铭牌,其他部分则是类似汽车金属漆质感,使用磨砂工艺处理,防指纹效果不错。 正面右侧带有“NFC”标志,如果你的手机有NFC功能,直接刷一下就可以连接上蓝牙,比手动要方便很多。顶部是较大的音量旋钮跟连个3.5mm耳机输出孔,同时支持双耳机输出,也不是什么耳放都会支持的。音量旋钮顶部是漩涡纹理,侧面则是磨砂效果,底部的红色部分应该是点睛之笔,这就让 E5 的色彩显得不是那么单调。原以为连个输出是一样的,后来查询资料才发现,两个耳机孔采用的芯片并不相同,一个TPA6120,一个MAX97220,不同的芯片自然也有不同的特性,对耳机的适应性也就更广泛。底部就是各种接口所在,由左往右分别是线路/MIC/光纤输入、线路/光纤输出、USB Host、MicroUSB,多种输入输出功能全部集成在底部这款区域,把不同的输入输出接口整合到一起,充分节约了设备空间,也能保持功能的充分发挥。创新 E5 的左侧包含了大部分操作看牛,按键表面使用漩涡纹理设计,即防滑也能保证手感。从左往右分别是电源/蓝牙功能键(短按开机,长按2秒蓝牙配对、长按4秒以上关闭电源)、SBX按键、L&GAIN&H增益开关、三个指示灯开机状态下电源按键的外围会发出白色光,如果是使用蓝牙连接就会显示蓝色,在打开SBX音效后SBX按键周围同样有白色光,右边有三个指示灯则是显示电量。PS:因为是双路输出,音效及增益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耳机输出口的输出效果。创新 E5 的底部有一层超过1mm厚度的橡胶,这既是捆绑一族的福音了,即防滑又有不错的保护效果两个黑色捆绑带,上面还有“Sound Blaster”的品牌文字。光纤连接线,一端为圆形迷你头,一端为方口头,顶部都有保护套。默认开机状态下,光纤输出口会有红色灯光,晚上会有光污染吗?其实担心是多余的,当我把耳机插入顶部的输入之后,光纤输出口的灯光会自动关闭。不用担心光污染跟功耗问题。另外创新 E5 还附赠了一个支架,这是其他耳放所不具备的,加入蓝牙功能后,E5 充分降低了前段与耳放的依赖性,可以把耳放固定在某处,而不需要随着前段走,底部的螺丝孔可以用来固定。多样的玩法创新属于老牌的音频设备厂商,E5 更是一个集大成的设备。很早之前我说过,现在市面上功能过于单一的设备很难受欢迎,尤其是在便携设备领域,除非是一些死忠粉。而从官方介绍来看,E5 支持多元化的设备,什么播放器、手机、平板、笔记本都不在话下,还特地写了为iPod、iPhone、iPad设计。多样的玩法也就让 E5 的受众面变得更宽。一、蓝牙模式蓝牙连接对于耳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亮点,虽然自由有好几个播放器,但是出门在外更多还是用手机音乐,同时为了追求音质也不可能去捆绑耳放,那么这时候蓝牙的作用就大大显现出来了,手机通过蓝牙连接到 E5 上,声音有 E5 负责输出就行,手机原来是怎么用现在还是怎么用,并不用去改变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手中的JVC耳机并不是什么高端产品,不过也属于比较容易推动的类型,但 E5 输出跟手机输出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推力自然不必说,相比于手机的输出,声音变得更加的舒展,没有在手机上的那种沉闷的感觉。二、捆绑模式捆绑耳放一般都是用在传统的播放器身上,比如iPod,第一次看到其他人使用耳放就是跟iPod搭配的。当然,很多播放器都可以捆绑,现在很多国产HIFi播放器都已经做得很不错,不管是效果还是外观设计,都有很大的提升。但这其中大部分都只是针对耳塞设计的,如果换上大耳自然是力不从心,这时候就需要耳放登场了。创新 E5 支持高低两个档位增益开关,如果你准备接大耳听歌,这里就需要注意一下,低增益档位适用于低阻抗耳机(32-120欧姆,其增益可达5dB),高增益大卫则适用高阻抗耳机(120-600欧姆,增益可达15dB),实际使用的时候并不是什么耳机都适合高增益模式,低阻抗耳机使用高增益的效果反而没有低增益效果好,比如这款L-85耳机,单元直径有50mm,但是耳机阻抗并不高,开始以为需要更高的增益,结果是带来的超多的低频效果,听起来反而变得不舒服了。PS:搭配iPod的时候还是尽量找高质量的音频文件,不然耳放会让歌曲的弱点更加突出。跟大耳搭配使用是,音质效果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 创新E5 较大的推力,而一般的移动设备都很难推好大耳。不过后来换上手中比较容易推的西石 UMPRO 30就有不一样的表现,没有大耳那种非常明显的提升,更多的是在一些细节上的,初听下来,发觉声场更开阔,有比较强的空间感,SBX模式下声音会有不少修饰,IPC那种白开水不同,至于效果还是要看各人的喜好了。三、声卡模式创新 E5 是耳放与USB声卡的集合体,支持电脑以及移动平台,电脑方面Windows跟MacOS都支持,而移动平台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现在支持iOS、Android两个平台,只要是iOS7.0或者Andorid4.0以上系统都能支持,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不过手中设备不多,MacBook Pro、iPhone 6s、iPhone 5s、魅族Pro 6各一台,主要就测试这几个设备了。搭配移动设备跟电脑的时候所使用的接口并不一样,连接手机等设备的时候使用 USB Host 接口,在使用的同时 E5 还能为设备充电,设备反而不会耗电了;连接电脑时使用的是MicroUSB接口,E5 就变成一个接入电脑的USB设备,这个接口同时还有充电的功能,所以,使用的时间越久电量反而越足。不管是移动平台还是电脑,创新 E5 只要连接好,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就能正常使用,不过你并不要以为它只有这些功能,在移动平台上搭配“Sound Blaster Central”APP,电脑端(Mac)上使用“Sound Blaster Control Panel”程序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调整SBX音效,或者是设置均衡器,以及各种插口功能等等。在APP的配合下可以把 E5 的功能发挥到最大。SBX 选项卡中可以对Surround(环绕)、BASS(低音)等选项进行设置,另外还支持智能音量功能。PS:APP中的红黑配色跟 创新 E5 的外观颜色倒是挺搭配的,给人一种非常统一的感觉。PS:CrystalVoice 功能是设置Mic的也行是因为蓝牙4.1协议的而功能不足,所以在使用蓝牙连接电脑的时候,并不适用Sound Blaster Control Panel程序,如果需要使用需要使用有线连接才行,相比无线方式,有线方式的传输速度跟稳定性都有很好的保障。虽然在移动平台跟电脑上的使用方式有少许的差异,但最终的功能还是一样的,电脑端程序所提供的功能跟手机APP几乎是是一样的,存在差异的主要各平台一些特有的功能,比如电脑中的“音箱/耳机”功能,APP中的“Scout Mode”、“播放器”、“闹钟“功能,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设备主要功能是一至的。PS:创新 E5 还有一种输入方式,那就是光纤输入,光纤输入相比线路输入受干扰的可能性更低,不过我身边可以搭配使用的也只有PS4了,所以使用的概率并不是很大。感受在我看来,E5 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种平台,手机、播放器、平板、电脑等都不在话下,玩法也很多样化,传统捆绑没问题,USB声卡也能胜任,还可以使用蓝牙接驳手机。不同的玩法也就能支持更多的使用场景,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音质效果自然也会存在不同。在不同平台上官方所给出的DAC参数也并不相同,连接电脑时码率能达到24位/192KHZ,而在移动平台上就要稍低,iOS可达24位/48KHZ,安卓可达16位/44.1KHZ,从数据上看在DAC模式下电脑的效果是最好的,在实际使用中也的确如此。当然这并不能认为 E5 做的不够好,而是在不同场景中对音质的要求也不会相同。在说说音质吧,搭配了各种前端与耳机之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声音暖、声场宽”,E5的表现更注重中低频,人声比较突出,低频量感很足,下潜到位,开启SBX模式后,配合大耳的时候偶尔(极少)会有过量的情况,不过这样跟适合在看电影玩游戏的时候使用,气势磅礴,有极强的震撼力,日常听音乐并不建议开启SBX模式。另外在低增益模式下,解析力不错,各部分声音都很清晰,结像也很准确,适合易推耳机;而在高增益模式下,声音可以推的很高,声场也更大,不过一些背景乐器的清晰度有所下降,适合一些难推的耳机,尤其是大耳。总结创新 Sound Blaster E5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耳放,集声卡、蓝牙连接、耳放等功能于一声,多种平台多种玩法自由选择。产品拥有众多的创新,比如蓝牙连接,而且也的确做到一定的的水准,加入新功能的同时音质也有保证。1299的价格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e3 耳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