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知道不还对以后蚂蚁借呗影响银行贷款款有影响吗?太坑爹了,而且那8000现金贷不知道是谁用我手机贷的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终结现金贷乱象的唯一手段是持牌经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点融网创始人、联合CEO。2012年邀请全球最大网络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共同创始人、前技术总裁苏海德来到中国,共同创立点融网。此前是沪上知名的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律师从业经验10余年,曾为西门子、谷歌、微软等知名跨国互联网公司代理知识产权事务,并为多家风险投资基金担任法律顾问,对互联网、金融与法律均有深刻理解。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著有《互联网金融理论、实践与监管》一书。郭宇航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郭宇航)一场以为目标的雷霆行动已经在酝酿。
  有人说众生皆苦,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虽然银行资金浩浩荡荡,但远水难解近渴,于是才有现金贷,是为因果。
  我观察现金贷将近3年,眼看它起高楼,也知道光鲜背后的惊心动魄。我无意为现金贷洗地,但想说一说很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现金贷是个工具,当下也许乱象丛生,产品的超高利率、催收骚扰、隐私泄露、共债风险等弊端急需改变,要改变这些,监管的合理介入不可或缺。美国已在加速治理现金贷,不少做法值得借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现在讨论现金贷的人太多,但诡异之处在于,发声要禁绝的人往往不是现金贷用户,甚至没兴趣去真正了解下这群人。我试图找几份现金贷行业报告,找了一圈发现,有一手数据的报告只有一份,其他不少是穿凿附会、寻章摘句的杂烩。网上热闹,真正的现金贷用户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团队拿到20万名现金贷用户一手数据分析后发现,近40%的用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而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月收入在2000元到5000元的网民超过2.9亿人。目前,中国信用卡用户约有2亿人,融360数据显示,信用卡用户中月收入5000元以下占比27.88%,差不多5500万人。
  两相比较可见,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中,至少2.4亿人没有信用卡,他们全都是现金贷的潜在用户。而且,与多数人理解的不同,现金贷用户很多已经拥有信用卡。
  为了进一步了解现金贷用户,我们再从这20万名现金贷用户中,筛选出200多位现金贷典型用户,他们都有多次现金贷借款记录。我们再随机采访了其中的20位,为增加代表性,这些人中既有人来自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人来自海南、甘肃、黑龙江这样的边陲省份。
  采访发现,这20位现金贷典型用户100%都有信用卡。一位接触过上万名现金贷用户的中介也说,80%的用户都有信用卡。所以,即使是信用卡用户也会用现金贷。这样看来,中国现金贷潜在客户群超过3亿。
  很多人都质疑,现金贷诱惑年轻人过度消费,最终导致过度举债。但我们的调查却显示,资金周转才是主流。这20位用户中,确有5位借钱是用于“偶尔消费”,但有13位则是用于周转,包括临时充话费、加油、缴税、货款周转等等,占比达65%。他们的收入以及回款,都足以覆盖债务。
  至于现金贷备受争议的利率,20人中有6人表示,利率有点高或过高,占比30%。但同时有11位表示可以接受,占比超过55%。几位用户不约而同地说,“虽然利率不低,但急用时可以接受”。
  谁都希望利息越低越好,但问题是,在有人急需要钱的时候,或无处可求,或不愿与人启齿。现金贷的价值在于速度,在于方便,在于雪中送炭!
银行难作为,方有现金贷
  现金贷从2014年萌芽,到2016年开始爆发,2017年下半年陆续上市。我一直认为,正是银行的难以作为,才催生了现金贷。
  有人说现金贷是中国版“次贷”,毕竟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车之鉴不远。但事实是,美国的“次贷”是金融机构向低收入人群发放高额、长期贷款,而且杠杆率极高,甚至可以零首付,这些贷款的主要用途是买房。当房价下跌时,“次贷”人群入不敷出,继而大规模违约,泡沫才随之破灭。
  但现金贷则完全不同,它是短期、小额借款,一般是500到1000元,期限不过是一周到一月。而且正如调查显示,主要用途是周转或消费,也有借新还旧,但杠杆金额绝对值远谈不上高。
  而且,很多现金贷用户并非信用不好,只是缺乏信贷记录而已。毕竟,银行的风控基于央行征信,但是中国有6亿人没有征信记录,超过10亿人没有信贷记录。在银行的体系下,这些人很难获得信贷服务。
  另一方面,银行的考核机制很难接受超过5%的现金贷坏账率,指望银行冒着监管风险做此类业务也不现实。
  所以,将现金贷和“次贷”等同而视,不是无知,就是装傻。
  对于银行没有服务到的人,我们是恪守道德优越感而袖手旁观,静候传统金融机构大象起舞,还是大胆尝试,依托金融科技的创新,设计用户可接受、企业可盈利的服务,小步快跑地尝试?在我看来,后者似乎更值得尊重。
  高利贷的道德缺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有人质疑现金贷的道德原罪,认为高利率就是道德沦丧。
  说起道德,还有比恶意抽贷更道德沦丧的吗?不少银行为了率先摆脱风险,先是忽悠那些有资金压力的中小企业还贷,信誓旦旦还旧就可以借新。不少企业就借高利贷过桥资金火速还款,结果钱刚到手,银行就大门紧闭,将企业推进了民间高利贷的漩涡。
  无他,在商言商而已。
  所以,普惠金融被提出十年有余,但是普惠金融的推进,往往有赖于金融科技的进步,且每每在争议中前行。支付宝诞生时,很多人指责其可能会被用于洗钱、逃税。后来余额宝来了,又有人指责它冲击了银行,抬高资金成本。如今,现金贷又面临种种指责。回顾往昔,何等相似。
  创新从来不完美,但这不应成为拒绝创新甚至扼杀创新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完善创新,而不是基于道德洁癖的故步自封。
现在吃肉的,都是当年吃土的
  随着2345、趣店的报表陆续公布,很多人惊觉于他们可观的利润,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现金贷的发展与巨亏和死亡如影随形。
  现金贷是最为纯粹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在线获客、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放款、在线还款。即使现金贷出现前的P2P行业也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很多风控工作还需靠人工实地勘察。
  要实现全面在线放贷非常困难。当现金贷在2014年起步时,别说巨头们看不上,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看不起。在2016年初考虑投资用钱宝的时候,我和互金业内人士就认为市场已经饱和,风险已经显露。
  作为现金贷先行者,包括手机贷和现金巴士,刚起步时资金成本奇高。别说银行不愿意理他们,很多P2P平台都不太敢给他们钱。
  从那时起,现金贷行业就有个不成文的行业,老板要为资金承担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哪个现金贷老板要是不承担几千万乃至几亿元的担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现金贷的。这个风险之大,令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如果这门生意真的这么赚钱,为什么大户们不来做,反倒让这些草根创业者占了便宜?因为早期现金贷创业者多是光脚的。
  一家现金贷老板和我说,之前他做P2P创业时,压力虽大,睡眠质量还不错。做了现金贷后,尽管账面利润还不错,但一想到那上亿元的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整夜整夜睡不好。
  又有谁知道,现金贷在早期很长时间里根本不赚钱,客户数量不足,“黑产”横行,“羊毛党”猖獗,大把大把地“付学费”,因为现金贷平台刚开始都缺乏风控数据,所谓坏账经验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
  很多大平台在试水现金贷的头一年,都是在烧掉了几千万元后,才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据和风控模型。当你看着钱大把大把地烧掉,不良率却居高不下,这种情况持续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盈利还遥遥无期,没有强大的内心,你是根本坚持不下去的。
  可以说,现金贷拯救了P2P行业。为什么现金贷会在2016年下半年爆发?因为2016年8月P2P行业的“824新政”发布,明确企业100万元和个人20万元的天花板。P2P大额借贷的路被堵死,房贷、大标全都违规,平台被迫转型小额,于是千军万马抢滩现金贷,这样倒逼迎来了行业大爆发。
你以为的现金贷不是真的现金贷
  有人看到2345和趣店的财报后,就断定现金贷来钱容易,是个人做现金贷都能赚钱。我只想对这些人说,你们还太年轻,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
  他们说现金贷没有风控,回款全靠催收。按照这个逻辑,现金贷早就该有了,哪用等到2014年?互联网都诞生20年,催收也不过劳动密集型业务,中国什么时候缺过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1996年,美国就出现了现金贷公司Nextcard,他们主打在线借贷,包括在线获客、在线风控、在线放贷,以网络信用卡自居,用户一度破百万,成为明星创业企业。
  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6年,Nextcard就因为风控乏力、坏账过高,最终申请破产。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数据积累,全在线风控只能是看起来很美。
  还有人说,现金贷是门流量生意,谁的流量大就可以做成。事实证明,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流量大的平台,只是可以更快地将钱放出去,却未必能将钱收回来。
  之前我接触过一家媒体,流量在媒体内属于头部,他们看人家做现金贷赚得盆满钵满,难免心里痒痒,于是自己撸起袖子干。结果干了几个月,首逾率超过50%,坏账率惊人。当时我都怀疑听错了。
  作为纯线上借贷,现金贷的风控只能靠数据。但在很长时间里,央行征信不给用,更别说很多人连央行征信都没有,市场上可参考的征信数据也不多。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早期现金贷创业者只能烧钱换数据。
  这两天的风口浪尖的趣店,为什么罗敏敢说,“你不还钱,当做福利送你了”?因为趣店的不良率只有0.5%,罗敏这么说只是客气。他的底气在于,趣店的“干爹”是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利用支付宝替他代扣,很少人愿意为了几百元欠款失去唯一的支付宝账户。趣店靠着蚂蚁“干爹”才成为“富二代”。
  现金贷还要防范“黑客”的攻击。因为现金贷平台交易的是钱,它比电商平台更容易招来黑客。如果没有过硬的安全技术,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炮灰。有家上市公司开了现金贷平台,结果被黑客薅掉了近十个亿,估计他们老板都要一口老血喷到财报上吧。
  这个世界看似机会很多,但绝对没有随随便便就能赚到的钱。
治理现金贷乱象从持牌经营开始
  现金贷之所以充满非议,利息高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还是不公平竞争。
  现在大家指责的现金贷,准确说其实是非持牌平台。对于持牌的现金贷业务,比如银行信用卡业务,或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即使利息也不低,大家也少有争议。因为它们持牌,受到的监管也多。但非持牌现金贷平台不同,如果不是几家公司上市,普通公众对于现金贷行业几乎一无所知。也确实有不少平台乱收罚息,有掠夺性借贷的嫌疑,这些害群之马不仅坑了用户,也坑了现金贷。就像e租宝其实并不是P2P,但却让P2P行业背了锅。
  所以,终结现金贷乱象的唯一手段,就是让现金贷彻底暴露在阳光下,进行持牌经营。正如央行反复喊话的那样,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现金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非持牌,因此难免鱼龙混杂。所以,我在多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闭门会议上呼吁监管现金贷。
  而保护现金贷消费者最有效手段,就是让征信牌照迅速市场化,让海量现金贷用户的贷款数据成为银行可以获取的数据,使得银行得以进入现金贷这个“暴利”行业,让守信的现金贷用户有机会获得低成本资金。
  美国已经开始了针对现金贷的监管尝试。9月份,我和美国现金贷监管机构、CFPB(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官员有过当面讨论,对于综合利率在90%到110%的现金贷产品,他认为是相对合理的监管限制。
  那次交流之后,美国就加速出台现金贷的监管政策。9月份,CFPB首次给一家金融科技公司upstart签署了无异议函,鼓励他们用大数据分析进行风控。10月份,CFPB出台新规,要求现金贷平台放贷前,需评估借款人是否有能力还款,避免借款人过度负债。
  无论监管出不出手,现金贷的需求和供给都在那里,与食色等同,皆性也。区别只是活在阳光下,或者藏在阴影里。
高利率只存在于现金贷的初级阶段
  现在很多人指责现金贷的高息,但所谓高息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成本。而且,这些高成本是可以通过监管介入来降低的。
  监管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才是现金贷的利息。现在很多人将利息和费用笼统算作利息,然后将其折算成年化利率。
  比如征信费用,由于非持牌现金贷平台无法接入央行征信,只能依托第三方数据和大数据分析。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同盾科技,就是第三方征信公司中的佼佼者,同盾的最新估值超过60亿美元,而为其买单的很多都是现金贷平台。同样,搭建一套大数据分析的系统,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仅筛选出优质用户和搭建风控模型,花费就要数以千万元。
  再就是获客费用,现在现金贷平台获得一名可借款用户的成本,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考虑到现金贷用户的单笔借款额只有500到1000元,所以在用户头几次借款时,他贡献的收益都覆盖不了他的成本。
  所以,已经递交上市申请的流量入口公司融360也整合了风控服务,批量采购第三方风控数据,为现金贷行业很多初创公司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自身也获取了合理的收入。
  在我看来,将这些成本全都算入利息并不合理,至少存在争议。因为现金贷行业还在发展初期,规模效应还不足以摊薄这些成本。如果将这些费用都算作利息,同时还恪守36%的红线,最终必然将行业逼入地下。目前,非线上的民间人工小额高利贷最高利率早已突破1000%!堵是堵不住的。
  而且,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成本也由于监管介入而不断攀升。银行对小额借贷并非不感兴趣,但有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过去一年,严禁银行资金进入现金贷行业,但市场被打开了就很难再堵上,现金贷平台只能寻求资金成本比银行高四倍的机构或个人,导致行业资金成本上升。而有些现金贷助贷机构,早期曾经从银行获得不少授信,许以银行对较高利率,以致不少城商行也曾在现金贷行业中分得一杯羹。
  随着监管对现金贷的合理介入,多重作用会促使现金贷的利率下降。首先,现金贷平台有望获得低成本资金,借款成本自然会水降船低。其次,现金贷用户在反复借贷后,优质客户也会脱颖而出,他们有望从现金贷平台获得更高额度、更长期限的借款,也自然能享受更低的利率。如果监管部门勒令现金贷平台向银行及监管部门开放数据,银行有机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的话,良性生态也许可以形成。此外,随着市场教育的完成,现金贷头部平台也会脱颖而出,前期投入的征信和获客成本也会被摊薄,进而拉低成本。
  所以,高利率不是现金贷的本质,而是起步阶段的特征,随着监管的介入,利率最终将回归合理水平。
不赚钱的普惠金融何以“服”众?
  回望互联网20多年发展史,现金贷算是划时代的模式,因为这是罕见的不需要烧钱的互联网生意。
  现金贷另一个划时代意义还在于,在广告和游戏之外,它是互联网企业找到的第三条变现之路。在此之前,互联网公司无论做什么业务,变现基本靠广告或者游戏。虽然很多互联网企业都试水金融,但是收效不佳。我9月份去美国考察发现,即使牛逼如Uber,试水汽车金融也让它亏了6亿美元。Facebook和Google也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金融变现方式。
  现金贷作为纯粹的互联网金融,第一次将互联网公司的流量红利和技术红利转化为金融红利。这是一个突破,其意义甚至不亚于余额宝。即使如余额宝,互联网公司贡献的只是作为渠道的流量红利。而到了现金贷,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科技真正地在为金融赋能。
  现金贷的另一个意义,在于证明普惠金融不仅可以挣钱,而且可能挣到大钱。在此之前,银行对于小微金融、普惠金融避之唯恐不及,因为特别容易亏损。此前某银行在山东大力推广小微金融,结果亏损百亿之巨。
  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9月份,我在北京有幸聆听了哈佛商学院Michael Chu教授的演讲,他不仅是位学者,还是身体力行的企业家。为了践行普惠金融,他在墨西哥创办了康帕图银行,这家企业也是全球第一家IPO的小微金融机构。
  他告诉我,在康帕图上市之前,墨西哥只有500家机构从事小微金融,2007年康帕图上市至今,已经有超过3000家企业在做小微金融。“在康帕图公司创业之初,我们就立志成为最赚钱的公司。因为只有赚钱,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进入普惠金融领域。”
  我一直推崇用金融的力量来塑造好的社会,只有社会变得更好,金融才能赚更多的钱。如今,中国的金融科技创业者们,就像墨西哥的康帕图,它们良好的盈利表现,必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未来,金融服务在中国会像“自来水”一样方便,而不是像奢侈品那样金贵。
  作者为点融网创始人、CEO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明晖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谁戳中了印度现金贷的“G点”
在硅谷工作了17年的惠普高管Bala裸辞后,将目光对准印度的现金贷市场。“这里的机会真的比硅谷多。”他向TechLink透露。几年前,Bala回到故乡班加罗尔。2015年9月,Bala、Kunal Varma和Anuj Kacker创立印度第一个基于手机应用的现金贷平台MoneyTap,给月收入约元人民币的印度白领提供信贷。日,在班加罗尔东郊的西格玛软件工业园内,Bala和TechLink的研究员对谈两个多小时。他解释,印度银行系统由国有银行掌控,它们低效、僵硬,服务着国有企业和大型私人财团,民众很难从银行获得服务,信贷“痛点”恰好孕育出印度巨大的现金贷市场。MoneyTap的界面,婚礼、教育甚至旅行,都可以从平台上借中国银行系统几乎如出一辙。相似的土壤,同时在两国制造出现金贷神话。趣店上市首日大涨46%,拍拍贷、和信贷已经公布招股书。乐信、量化派、点融网、智融集团等即将赴美上市。在接受TechLink采访一周后,MoneyTap也拿到红杉资本领投的1230万美金首轮融资。最近一月,班加罗尔也正吸引一大波中国从事线上金融的企业和投资者。现金贷井喷在印度,金融科技领域的创业,支付和另类借贷(Alternative lending) 是两大火爆景观。对前者,因为阿里巴巴投资了印度第一大支付公司Paytm,中国媒体着墨甚多。但印度的线上借贷市场几乎同时迎来井喷期。根据普华永道《印度2017金融科技趋势报告》,2016年新成立的线上借贷公司超过158家。到2016年10月,33家公司获得近两亿美金融资;这几乎比2015年翻了一翻,当时21起融资事件最后只获得1亿美金融资。而到2017年,新成立公司达到225家。印度现金贷市场预计在今年达到140亿美金。“在市场上,提供现金贷的公司达到84家,有30家都在2016年成立的,21家已经拿到融资。”今年年初,印度创投公司Xeler8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称。总体来看,中国的现金贷平台已过万,印度尚不及中国的零头,但势头强劲。“印度大部分现金贷公司都是最近两年才成立。”Deepak说,他也是一家现金贷公司的创始人,客户主要是在校学生,他透露客户数量已达10万人。10月21日下午,在班加罗尔科尔曼加拉区的一家咖啡馆,他向TechLink表示,中国资本对这个行业很感兴趣,包括晨兴资本等,都和他创建的SlicePay接触过。为什么现金贷创业两年来持续火爆?Deepak分析给出了以下两点说法:第一,印度手机用户数量稳定增长,尤其是年轻人,智能手机使用比例很高。而印度现金贷多是基于手机平台。其次,印度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也正在转型。Deepak说:“以前父母都是教育我们,要存钱,干这干那。但现在年轻人不这么想了,正在从储蓄型转变到消费性。”消费支出增长带来消费金融的发展。印度全国个人贷款总额从2007年的4.6万亿印度卢比增长到2016年初的13.5万亿,增长近2倍。在Bala看来,印度政府的Aadhaar系统也功不可没,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生物识别系统。它采集了印度居民的虹膜,并与其手机、银行账号绑定。在MoneyTap平台,借贷者注册时必须提供Aadhaar编号,平台随后会进入政府的数据库进行身份识别和手机实时验证,这几乎杜绝了造假的可能。民间借贷利率月息高达30%在印度,民间借贷同样非常发达。在大街上,你偶尔也会发现和中国一样的电线杆广告,例如“无抵押贷款”等。Bala说,不少人也通过这些途径去借钱,和中国一样,代价高昂。“有时月息就达到30%。你还不起的时候,他们就威胁,要卸你胳膊,卸你大腿。如此活跃的民间借贷,折射出中印两国银行系统惊人相似性。印度银行系统包括国有银行(Public Sector Banks)、私有银行(PrivateSector Bank)、外国银行(Foreign Banks)、支付银行(PaymentBanks) 和非银行金融公司(Non-banking finance company)。国有银行资产占印度银行业总资产逾三分之二,印度最大银行为印度国家银行(State Bank of India),& 它在合并五家地方性的国有银行后,分支机构达到23000家。国有银行占支配地位,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效率不高的大型财团,以及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而这些行业也成为违约重灾区。6月底,印度的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Bank of India,简称RBI)发布金融稳定性报告,称印度银行业面临着来自大规模坏账的巨大压力。截至今年3月底,坏账占印度银行系统总资产的比重为9.6%。同时,75%的印度居民却无法获得银行服务。央行推“奇葩”监管,印度网贷行业逆袭印度储备银行并非无所作为,为将金融服务普惠到大众,出台措施可谓“矫枉过正”,相当“奇葩”。1972年,印度储备银行出台规定,所有商业银行,不管国有还是私有,必须将其总贷款额的30%以上提供给那些难以从正式渠道获得金融支持的部门,它们被界定为“优先部门贷款”( Priority Sector Lending),涵盖农业、中、小、微企业,出口信贷以及教育。1991年,印度经济自由化改革启幕,但是直到如今,印度银行业“计划经济”遗毒依然处处可见。官僚的国有银行仍占主导地位,“优先部门贷款”不仅未被取消,相反更多行业被“优先”。以财年为例,“优先部门贷款”比例为36%,明年为38%,后年则要达到40%。坏账率高,加上审核程序繁琐,印度银行执行“优先部门贷款”非常马虎。以2016年为例,截至当年9月,提供的“优先部门贷款”只有140亿人民币。过去五年,印度国有银行都未完成“优先部门贷款”放贷目标;相反,印度私有银行连续三年完成。但是实际贷款完成到底如何,无人知晓,印度银行设计出各种办法逃避“优先部门贷款”。然而相比中国,印度奇葩的“优先部门贷款”却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利器”。在中国,P2P成为现金贷的重要来源,这也成为监管风险的源头之一。在印度,P2P行业监管措施极为严厉,印度现金贷的来源只能是正式的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公司。40%的“优先部门贷款”成为消费金融和现金贷公司的重要资金池,& 这从源头降低了监管风险。以MoneyTap为例,一家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RBL选择和其合作。“他们有40%的贷款压力,以前他们并没有什么动力去发放,因为是小银行,没有那么高的能力去识别客户的偿贷能力。”Bala解释道。MoneyTap的目标客户集中在印度高收入的白领,他们必须将自己的职业和收入信息上传到MoneyTap的平台以获得贷款。Bala称:“我们并不提供直接贷款,只是利用技术手段,帮助银行获取优质客户。”此外,大多数印度消费贷和现金贷的公司,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或者已经取得相应资质。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的初衷,也是给排除在正规银行体系外的客户提供服务。在印度,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增长迅速。截至今年6月,它们提供的贷款比去年同期增长16.6%,而银行部门只有8.8%。10月,印度在线小额贷款平台KrazyBee已完成了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小米和顺为资本领投。今年年初,KrazyBee获得印度储备银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获得新一轮注资后,KrazyBee也将进入现金贷市场。剑龙出印度记(seeindia),前调查记者胡剑龙的个人微信公号,常驻印度班加罗尔。TechLink其创业项目———专注印度和东南亚的科技媒体。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19010.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在班加罗尔发现印度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蚂蚁借呗影响银行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