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好项目有什么项目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911|回复: 4
2018年农村精准扶贫项目有哪些?这4大类扶贫补贴项目要知道!
主题种子帖子
镇长,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镇长,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注册土地论坛,感受交流乐趣!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今年下达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关于农村扶贫的政策,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朋友可以早日脱贫,过上更好的日子,将重点扶贫几个项目,启动600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农民的补贴项目中。那农村精准扶贫项目有哪些?扶贫补贴项目有哪些?
将本帖分享到:
主题种子帖子
镇长,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镇长,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农村精准扶贫总体划分包括有九大扶贫项目:
教育补助、医疗健康、危房改造、创业就业、保障兜底、基建设施、财政金融、特困群体、基层党建。
扶贫补贴项目:
一、国家关于农村住房扶贫补贴项目
①危房改造,最高补助1万元,重建最高4万元,均匀每户补助15400元规范。
农民申请补贴必须要本人写出书面的申请材料交到村里然后进行公示,在此期间如果没有人有异议村委会就可以向上级申报通过批示后,农民就可以拿到危房改造补贴。
②异地搬迁,每户住房建设人均补助3万,人均住房面积25平米,原住房收回退耕。
③没有主人的房子,现在很多农村人都将户口迁往城市,在城里买房,而留在农村的老人家已经去世,子女也是城市户口了,所以农村多了很多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多年都没有人打理,这样无人问津的老房会被直接拆除。
主题种子帖子
镇长,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镇长,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二、各单位帮扶扶贫补贴项目
①教育补助,针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可享受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
②医疗健康补助,只针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民,此项补贴为专项补贴。
③就业补贴,为解决贫困农民的生计问题,国家给予就业性的扶持,帮助他们就近就业。
④用户增收,对有开展希望和才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资金5000元,先建后补,首要用于设备建造,购买苗种,和生产资料等补助。
主题种子帖子
镇长,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镇长, 积分 1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0 积分
三、农村项目发展扶贫补贴
①光伏补贴,每户5到7千瓦光伏发电扶贫。
②雨露计划补贴,在农村,开展职业教育,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短期技术训练,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
③小额信贷贴息,对有工作创业才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供给5万元3年内免担保免典当贴息借款。
四、产业化扶贫贷款
产业化扶贫借款贴息首要补助能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乡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式农业主体。
主题种子帖子
村民,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村民,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我是低保户,我想借贷贴息贷款搞光伏发电。该怎么伸请?
Powered by精准扶贫的几点认识
我的图书馆
精准扶贫的几点认识
一、精准扶贫涵义
&1、涵义。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引申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3、对象。贫困居民。
  4、特点。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二、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1、扶贫历史。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2、粗放扶贫。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3、扶贫缺陷。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4、完善扶贫。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1、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赣州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2、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
(1)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2)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3)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4)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5)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3、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
&&& (1)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2)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3)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四、精准扶贫具体做法
精准扶贫的核心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我市对精准扶贫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七个精准的要求。
1、扶贫观念树立精准。要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扶贫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认真反思一些与此相左的口号和好高骛远的目标以及脱离实际的方式方法,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贫要扶到人心里,扶贫项目要“雪中送炭”,坚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锦上添花”行为。
2、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坚持瞄准贫困地区,确保连片扶贫资金投入到最困难的连片贫困地区、整村推进扶贫资金投入到最困难的“插花”贫困村和贫困户。贫困户要通过农户申请或村组推荐、村评议公示、乡审核公示、县审定公告等程序,严格遴选甄别出来。
3、扶贫项目规划精准。在扶贫项目规划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缺啥补啥、群众决定、精准扶贫”的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因村规划、因户规划,在充分调查、分析、找准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确定各贫困村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等建设内容;对症下药确定各贫困户是扶持建房、治病、上学还是帮助提升能力、发展产业等。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组织群众投票填写《村实施项目意愿表》、《农户项目意愿表》,根据投票多少排列项目顺序确定扶贫项目。同时,在扶贫项目规划中要按照三个优先层级:第一个层级为解决生存问题,首先切出一部分资金优先解决贫困户的吃、穿以及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即所谓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第二个层级为解决发展条件问题,在确保贫困户生存的前提下,切出一部分扶贫资金来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为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奠定基础;第三个层级为解决发展增收问题,即在解决了贫困户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剩下的扶贫资金来发展增收产业。扶贫规划的三个层级依次优先,层层递进。
4、扶贫项目扶持精准。对每个贫困户要建档立卡,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努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对低保线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各区市县要通过建立专项扶贫基金等方式,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全面解决贫困无房户、D级危房户问题;对特别困难的农村群众,专项扶贫基金要代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费、大病统筹保险费,对确有严重疾病无钱医疗的,要从扶贫基金中予以解决,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数;全面保障贫困农户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大力度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大学;增加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促进贫困户直接、快速增收。
5、扶贫项目实施精准。为保证扶贫项目更精准更高效更优质地实施好,要特别做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群众参与扶贫。由群众投票填写《村实施项目意愿表》、《农户项目意愿表》,根据投票多少排列项目顺序确定扶贫项目。项目村组建项目实施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每个小组保证不少于3名群众代表。确保群众参与项目施工单位选择、物资采购、材料验收、工程计量、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资金分配、工程结算等全过程。二是加强扶贫项目公示。严格执行项目公示规定,各区市县必须将扶贫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计划向社会公告。乡(镇)、村委会将扶贫项目资金的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批复与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负责人,投资规模、资金用途、资金来源、受益对象、补助标准及额度,补助环节及项目完成情况、大宗物资采购发放情况,质量标准及效益目标等在项目实施地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6、扶贫对象调整精准。建立行之有效的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对原纳入各县新十年扶贫规划和“十二五”扶贫规划、计划用来打造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的所谓贫困村要坚决清除,对符合“一高一低一无”(即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条件的村要全部纳入贫困村;对贫困户脱贫则出,返贫再进,有进有出,进出有据,及时更新扶贫对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7、扶贫项目监管精准。为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要逐步建立覆盖全面、管理严密的扶贫项目监管制度体系,从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验收、报账的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制度规范。及时掌握扶贫资金项目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项目资金监管全覆盖,确保扶贫效益。对今后的扶贫项目,要在项目实施村公告市和区市县扶贫移民部门监管电话;每年组织监察、扶贫、财政部门协同开展扶贫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对扶贫项目,尽可能将审计前置,做到先审计后报账。
五、实施精准扶贫有的障碍?
1、扶贫观念上的障碍--在扶贫观念上,扶贫干部、村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着严重的民粹主义扶贫观。诚然,扶贫要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决定原则,但此“群众”并不是纯粹的全体村民,而是特指的“贫困群众”。各县在确定扶贫项目时,普遍存在由全体村民确定,而村民思想上又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思想,在表决项目时,绝大部分资金用于了公共事业支出。
2、工作作风上的障碍--庸政、懒政,缺乏创新意识。不少做扶贫工作的人员,认为搞精准扶贫要规划到村,实行一户一策,工作量特别大,很费脑筋,还是原来的扶贫方式来得简单,几个大项目一定,万事大吉。于是抱着原来的扶贫方式不愿放,这是典型的“懒政”;同时,要搞精准扶贫,就必须冲破传统扶贫理论和扶贫方式的条条框框,就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制定扶贫项目规划、去探索新的扶贫模式、扶贫方法。比如:目前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很窄,只能用于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而用于“两不愁三保障”这种救助性的支持除了房屋改造外基本缺失,应探索设立贫困户食品救助基金、贫困户大病扶贫基金、贫困学生救助基金等,综合考虑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在扶贫资金使用上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由贫困群众自行选择扶贫项目,这也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需要。这些改革思路,都是需要我们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去一件一件地做,一样一样地探索的,如果搞固步自封的庸政,是搞不好精准扶贫的。
3、对象识别上的障碍--难以把贫困村和贫困户真正甄别出来。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目前,由于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牵动利益格局,还有很多人为的障碍需要克服。同时,在识别方法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4、帮扶方式上的障碍---在扶贫项目规划上,仍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忽视贫困户到户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投入超过60%以上的扶贫专项资金,有的甚至还超过了90%。而能够让贫困户直接受益的产业项目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项目,却投入不足20%。这个投入比例说明,各地在规划上就没有做到“精确滴灌”。由于项目规划覆盖有限,建档立卡的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没有受到扶贫阳光的照耀,没有扶贫项目的直接扶持,只是纸上写了几条扶贫措施,就被政策性脱贫和被指标性脱贫,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六、如何消除精准扶贫的障碍?
要实行真正的精准扶贫,必须切实转变扶贫观念,加快进行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坚决扫除阻碍扶贫改革的各种障碍。
1、要切实转变扶贫干部的观念,牢固树立精准扶贫理念。各地要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扶贫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坚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锦上添花”行为,扶贫要扶到人心里。要按照省委王东明书记的要求,把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户以及贫困群众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上。
2、要引导转变贫困村群众观念,克服扶贫中的民粹主义思潮。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让普通群众认识到“有了贫困户,才有贫困村”,只有当某一个村的贫困人口达到了相当数量,这个村才成其为“贫困村”;认识到扶贫项目是特惠项目,扶贫资金是特惠资金,受益对象是“特殊的”贫困户而不是全体村民,不能让多数村民的意志剥夺少数贫困群众的权利。
3、要改变扶贫项目规划随大流,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困难。扶贫专项资金具有针对贫困群众的属性,用于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部分,也是为了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如果扶贫专项资金绝大部分用来搞公共事业让大多数人受益,贫困群众只分得其中一小杯羹,甚至有相当数量贫困群众毫不沾边,那么这样的扶贫项目就失去了扶贫的意义。在规划中要处理好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关系,既要解决当前突出民生问题,又要解决制约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扶贫规划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4、要坚持“三民”原则,让群众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实行“民建民管民享”,尽可能动员群众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的办法自建扶贫项目,不能由政府全部包揽发包,更不能假自建之名行发包之实。
5、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实现扶贫项目对贫困户的全覆盖。对全县范围的所有扶贫资源要进行总体评估,对贫困户的帮扶进行统筹安排,但专项扶贫资金应该首先抵达贫困户进行针对性扶持,否则,别的资金项目更没有理由专门支持贫困户了。要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6、要有村为主体单元的项目,也要有贫困户为主体单元的项目。从这次建档立卡工作要求也可以看到,要把扶贫项目规划到户,帮扶方案到户,帮扶措施到户,是未来扶贫工作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扶贫项目设置,既要注重解决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问题,更要注重以贫困户个性化需要为导向,专门设计一些诸如“贫困无房户建设项目”、“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这样的针对贫困户的项目包,不断加大对贫困户个体的投入。唯其如此,实现“精确滴灌”才会成为可能。(赣州市农业机械局 李雅荣)
[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扶贫项目被指搞啥亏啥:政府投钱不少&农民越扶越亏
&&&&来源:&&&&
原标题:扶贫项目被指搞啥亏啥:政府投钱不少 农民越扶越亏  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不做周密的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就完事,成效如何反倒不重视。有农民甚至反映:扶贫项目,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   在西部某地,为帮助群众脱贫,一度兴起养兔热,政府整合各类资金予以支持,高峰期兔子存栏接近40万只,但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短短5年时间,产业规模已萎缩到不足7万只。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多年缓不过劲来。   为啥政府投入巨资,帮助群众打造的富民项目却成了“伤民产业”?当地干部反思道,产业培育只重视生产环节,对产品深加工、营销、市场信息预警等产业链建设“缺课”严重,结果是投入越多、产量越大、风险越高。农民增产不增收,反受其累。   无独有偶,某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曾品尝相似的苦果。县里曾鼓励农民种黄连,高峰期黄连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1万多吨。虽然产业粗具规模,但由于没有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黄连原料被外地企业收购,贴牌销售。加之最近几年黄连价格波动剧烈,种植的贫困户受惠并不多。   “产业扶贫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如果不能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盲目上马,可能会起反作用。”当地农业干部说。   “‘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政府投了不少钱,可看不到啥效果。”记者在一个贫困村蹲点时,村支部书记说,最近10多年,县里、乡里干部来规划产业发展,先后搞过猕猴桃、柑橘、高山蔬菜、毛猪等不下7项产业,但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农民不想搞也得搞”
  富农项目之所以成了“伤民产业”,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习惯行政主导,忽略群众意愿和市场的作用。例如,某地在“整村脱贫”中,硬性规定70%的资金必须用于产业发展,其余的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记者采访发现,政府要求大部分资金用于产业,是认为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农民还没富起来,是产业没跟上。   “这种刚性切分资金的要求,看似没错,实际不接地气。”有基层干部说,在一些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地区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原因。没有基础设施,谈不上产业发展。   同时不少农民也不愿意搞产业,这有三个原因,一是从以往产业发展情况看,效果不是太好,农民看不到致富希望;二是贫困村农民知识水平、素质达不到产业发展的要求;三是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人口大量外流,产业发展缺劳力、缺人才、缺资金,难度很大。   “搞产业‘看起来很美’,实际上何其难也。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土地是‘鸡窝地、巴掌田’、金融还不配套。贫困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子也空了,10户人家走了六七户。”一位基层干部说,政府要求大部分钱必须搞产业,大伙儿想破了头,也不知道该搞啥。最后产业没搞起来,基础设施也没改善。   有的干部说,由于上级部门硬性划定了扶贫资金流向,“只能往东、不能往西,农民不想搞也得搞,有的就做成了表面文章”。   “树苗到户、种子到户”就是精准扶贫?
  传统的扶贫方式,资源虽然到了贫困乡镇、贫困村,但得到这些资源的最终可能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家,容易出现“扶强难扶弱、帮富不帮穷”的问题,因此这些年,到人到户精准化扶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一些地方,扶贫说是有了新思路,办法还是老办法,扶贫资源看似到了人头,效果却不行,依然还是“假把式”。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这么一个故事,某贫困村实施一项产业到户措施,把“一苗一子”(核桃苗、蔬菜种子)免费发给贫困户,村里还打印了种植技术指导,让农民发展产业。对这种到户扶贫,农民并不买账,“一苗一子”拿回家,大多扔在一旁。一位74岁的农民说,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锄头抡不了两下就犯累,哪有力气搞上面安排的特色农业!   扶贫“扶强难扶弱”让贫困群众诟病,有的地方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扶贫资金使用照顾情绪、平摊均分。某贫困村在“整村脱贫”中,规划500亩魔芋,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由于种魔芋才能得补助,当年规模确实上来了。但村里摘掉贫困帽后,扶贫补助款没了,农民积极性也就没了,现在魔芋种植面积剩下不到100亩。   这个村的干部后来反思说:“基层工作,讲究一碗水端平,平摊均分看似公平,但扶贫效果打折扣。农民人均土地只有1亩多,补助像胡椒面一样撒在每人头上。大伙儿都想得,一窝蜂上,却没有真正的积极性,长远看起不了啥作用。”(半月谈记者 李松)   扩展阅读:
  广西大石山区精准扶贫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到去年底,广西仍有530多万贫困人口。当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5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贫困地区特别是扶贫开发“硬骨头”地区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模式、实现跨越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考验。半月谈记者近日前往广西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蹲点调研,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探寻脱贫的路径和方法。   扶贫攻坚,关键在培育“造血”能力
  当前,扶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都集中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目前打工仍是当地贫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记者在广西的大化、环江、天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几个贫困自然屯采访了解到,每个屯都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常年外出打工,这些村民靠打工赡养父母,抚育子女,很多农民还盖起了楼房。   环江县大安乡可爱村壮族村民欧建政常年在广东打工。他说,农民工子弟很难进当地公办学校,进民办学校各类费用开支太大,一个学期要5200多元。去年,他把孩子转回环江县城公办学校上学,没有学费,一学期的书费70多元、早餐费300元。   大化县古河乡弄法村村民班高银也在广东电缆行业打工,全年只有春节回家探亲一次。他对记者说,非常想把孩子带到广东生活、学习,但成本太大,支付不起。   广西大石山区的基层干部表示,打工是当地农民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希望劳务承接地的党委、政府为他们工作、生活和子女就学等提供更多帮助,让他们安心打工。   广西各地一直坚持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培训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但有些农民工反映,有的培训实用性不强,浪费时间。他们建议,当地政府一方面要摸清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有的放矢;一方面可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围绕一些新的就业渠道与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同时,大石山区一些干部表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应扶持和引导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本县落地、生根。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介绍,环江去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大力推动旅游扶贫,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投身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除帮助农民实现“返乡就业”“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外,当地还推动农民实现“创业梦”。   记者在广西大石山区走村串户调研,不时可见一些贫困村冒出一栋或几栋漂亮的楼房。这都是村里走出去创业致富后的农民盖起来的。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让贫困农民通过创业致富,也应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目前,广西大石山区正采取措施鼓励贫困农民创业。天等县有大量农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桂林米粉店,踏上小康之路。县委、县政府今年打算对贫困农民开设桂林米粉店进行培训,让他们走到全国各地创业致富。   生态移民:要能移出来,更要能留下来
  对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地方的贫困农民进行异地安置,是我国扶贫攻坚一项长期的重要举措。对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一些“硬骨头”地区要加快移民搬迁步伐,为此,广西从2014年开始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去年以来,大化县围绕贫困移民搬迁新建安置点7个,移民1.2万人。今年春节前后,大化县一些贫困农民陆续搬进了位于县城的移民新城。   记者来到大化移民新城的一处新居,主人是36岁的韦干尤。他常年在外地打工,老家在大化县大化镇达悟村。“进出老家至今都是石山小路,更别提通车了,往返一次要爬山3个小时左右,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嫌家太偏、太穷没成功”,韦干尤咧嘴笑着说,这次春节他将新交往的女朋友带回来,与前几个不同的是,她明确表示“不走了”。   大化县常务副县长黄碧海介绍,县政府负责移民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商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以限价方式出售。首批960户移民安置房售价每平方米1380元,移民个人支付980元,政府补贴400元。预计到2020年这个移民新城将安置6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2.3万人。   记者调研了解到,此轮移民本着顺势而为的原则,确保移民能够留下来。搬到移民新城的农民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拿出购房的首付款;二是要在城里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大化县七百弄乡副乡长覃建宏告诉记者,全乡去年确定搬到移民新城的46户村民,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一技之长,这样才可能搬得起、留得下。   在环江县城一处移民安置点,大安乡可爱村村民欧建政和两个弟弟3家都搬迁到这里,住在同一栋楼。他告诉记者,即使政府不建移民新城,他们也会到县城买房,为的是生活方便和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对于一些经济困难、没有能力搬迁或年纪大了、不愿搬迁的贫困户,基层干部建议,应实施更加精准的帮扶,做到一户一策,在充分尊重他们意愿的基础上实施帮扶。   基层干部认为,一般情况下,搬迁不宜离原居住地太远,主要因为:一是根据当地政策,移民可以不退原有的耕地,一些移民搬出来后,仍会在原居住地种植、养殖,如果新居距离太远,移民往返不便;二是很多群众故土难离,不愿搬得太远。   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龙茶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3.6公里远的石山区整屯搬迁到平坦的公路旁。孩子上学方便了,外出打工方便了,全屯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变。屠宰户阮荣进过去一天只能卖四五十斤肉,现在一天能卖一头猪。妻子在卖猪肉的间隙还能与其他村民一起跳广场舞。   在环江县大安乡可爱村移民安置点,村民们住上了两层半的楼房。据村支部书记谭福勇介绍,每户楼房造价18万元左右,移民需支付8万元,其余由政府补助。村民支付这部分钱可以贷款,政府贴息5年。同时,人均分到一亩旱地和半亩水田,目前当地政府正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与农家乐旅游。   谭福勇说,原居住地共有15个自然屯,人口最多的屯有15户,最少的屯仅有5户,都坐落在大石山中,修路成本太高,农业生产条件也不好。在政府的帮助下,一部分搬到移民新村,一部分搬到了县城移民新城。村民原有的耕地都保留,骑20多分钟摩托就能回去务农。   建屯级路:基层干群的最大呼声
  记者在一些村屯调研发现,村干部和群众一致期盼国家支持修建屯级路,他们表示,交通落后是制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瓶颈”。   记者从大化县城驱车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行驶2个多小时,然后爬山40多分钟,才来到了七百弄乡弄呈村弄劳屯。村民蓝万强所在的山弄共有17户农民,家家都是贫困户,全部居住在透风漏雨的木瓦结构危房中,农业生产条件很差,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亩产只有300斤左右。他家种的玉米只够吃半年,另外半年靠孩子外出打工赚钱买米。   蓝万强说,由于不通路,就算能搞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的东西也拉不出去。如果养猪卖,花在路上的钱要耗掉1/4的猪价。想盖砖混结构的新房,材料要全靠人扛,运费太贵。一袋水泥20元,而运费要花30元。   记者在前往天等县福新乡康苗村龙赖屯的途中,刚好碰到县扶贫办给村里贫困户送猪苗,一些群众牵着驮有小猪笼的马和骡子前去领猪苗。由于不通路,马和骡子仍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通往龙赖屯的山路约有3公里,记者爬了1小时40分钟。龙赖屯共有11户人家,基本上都是泥坯房。村民小组长农国卿家是砖混结构楼房。他告诉记者,建房代价太大了!所有建材都要靠马和骡子驮进来,一包水泥运费12元,共驮进500多包。请人干活要管饭,光猪就杀了7头,鸡杀了几十只,不够吃,还到市场买了2000多块钱的猪肉。   “但我们这里农业条件好,都不愿意搬出去。”农国卿喝着自家酿的玉米酒,对本屯农业条件很自豪:全屯有耕地57亩,主要种植玉米,还种点水稻,有3000多亩林地,其中800多亩公益林享受国家补助。他家种的粮食吃不完,还要卖掉一些,养了不少猪、鸡、鸭,主要留着自己吃。自己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收入一两万元。   据天等县扶贫办副主任董金桥介绍,龙赖屯和相邻的布干屯的屯级路建设已一起列入计划,今年就会修通。“到那时,我们种植的、养殖的都能卖上好价钱。今年屯里试种芋头,很成功,路通后,我们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我准备买摩托车,条件好了再换微型面包车。”农国卿兴奋地憧憬着未来。   大化县扶贫办副主任韦平林说,不少贫困群众不愿意搬迁,迫切要求修路,表示只要路通了,自己就会有办法脱贫。七百弄乡副乡长覃建宏说,全乡仍有148个屯未通屯级路。“要想富,先修路”是硬道理,路通后群众可以养羊,可以买车搞运输,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半月谈记者 刘伟 向志强 夏军)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贫项目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