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701耳机线长怎么办太长怎么办

正在登陆,请稍后...
初烧听耳机——AKG K601与Q701详细对比测评
耳机大家坛
zhaohanrui
& & & 听了现在的这套器材有几个月了,期间在不断地蹭听和对比的过程中,自觉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下听感。看到很多初烧都对这两只耳机感兴趣,因此这篇文章主要面向初烧而写(其实自己也是,汗)。期间也会夹杂着自己对一些器材和音乐的理解,作为对自己HIFI历程的总结,也希望对初烧有所帮助,啰嗦的地方还请老烧们见谅。&
& & & 我心知自己的耳朵不如耳机那么&Reference&Class&,听过的器材也不如老烧那么多,因此文中错误在所难免。一直觉得交流才会有进步,还请各位多提看法和意见,在下万分感谢。&
& & &我的设备如下:&
Dell老笔记本:D820&
声卡:乐之邦01USD,贝尔金黄金版USB线&
解码:小明的CM2&AD1864&V5版,同轴线为DIY的秋叶原+怪兽头&
耳放:爱乐者MT02石机,信号线为HTM-A100(买耳放赠送)&
耳机:梅花版K601,Q701&
K601接耳放高阻口,Q701接耳放低阻口,两只耳机和设备均已煲过上千小时。&
试音时耳放只接一只耳机,对比方式多为整曲对比。&
(对于初烧,电处、电源线什么的就不说了吧)
一、K601与Q701的参数对比&
&&&&&&&&&&&&&&&&&&&&K601&&&&&&&&&&&&&&&&&&&Q701&
耳机类型&&&&&&&&&&&&动圈&&&&&&&&&&&&&&&&&&&&动圈&
最大功率&&&&&&&&&&&200mW&&&&&&&&&&&&&&&&&&200mW&
频响范围&&&&&&&&&&12-39500Hz&&&&&&&&&&&&&&12-39500Hz&
灵敏度&&&&&&&&&&&&101dB/mW&&&&&&&&&&&&&&105dB/mW&
产品阻抗&&&&&&&&&&&&120欧&&&&&&&&&&&&&&&&&&&62欧&
耳机插头&&&&&&&&&&&6.35mm&&&&&&&&&&&&&&&&&&3.5mm&
耳机线&&&&&&&&&&&&&四芯线&&&&&&&&&&&&&&三芯线(可换线)&
参考价位&&&&&&&&&1100(国行)&&&&&&&&&&&1750(美行)&
& & & &列出这段人尽皆知的参数,并非仅仅是为了凑字(笑),其实从参数上是可以看出耳机许多特点的。频响范围在耳机这里,通常只是个参考值,数据均由耳机厂商给出,测试方式及准确性都值得商榷。君不见很多频响范围吓人的耳机,并不见得有多好的听感。再说人耳能识别的频响范围只是20Hz~20KHz,绝大多数耳机都能达到这个频响,因此对此参数不必太过在意。&
& & & 重要的是灵敏度和阻抗这两个参数,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耳机的易推程度。新人易犯的错误之一便是只看阻抗而忽略灵敏度,想当然地认为300欧的HD650比120欧的K601难推,而实际并非如此。我也曾亲眼见到有初烧欢天喜地的捧了只32欧的DT990,仰天长笑出门去,用于笔记本直推,当时不禁替他捏了把汗。&
& & & &由此也引发了耳机的&推&一说,另一新人易犯的错误便是觉得难推的耳机就是难出声音。这个说法倒不能说是全错,KK插到手机上的确是不出声的,但这并不是普遍的情况。HD800插手机出声没问题,但没人会认为它好推。请新手们注意:出声不等于推动,推动不等于推好。通常阻抗高的耳机需要较大的电压,而灵敏度低的耳机则比较吃电流。只有你的前端给耳机提供了足够的功率,我们才能说&推动&了耳机。而当你的耳放与耳机相配合,发出令人满意的、很HIFI的声音时,我们才能说&推好&了耳机。
个人觉得没推好的耳机有几个特点:一是声场小,这个很直观;二是低频软,缺乏下潜和力度;三是声音混,三频分离度不佳。当然推力过大对耳机也不是好事,声音会发冲、发粗,显得过于生猛,不能收发自如。总听人说小刺猬推K601就是如此,力大声粗,我YY了一下,大概是和我用QA350推低阻耳塞的感觉差不多吧。&
& & & &以这两只耳机为例,两者都是低灵敏度,K601是典型的中阻,而Q701是低阻。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两只耳机都需要较大的电流,而K601相对需要更大的电压。两者都是比较难推的耳机,需要上放才能出好声。而耳放的接口通常是6.35mm的,Q701需要转接头才能接上,当然这也是为了便携的考虑。但对于HIFI来说,增加一个接头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大耳机我更喜欢6.35mm的接头。&
K601的线是四芯的,改平衡比较方便,剪断后接上平衡头即可。而Q701是三芯线,改平衡比较困难。如果有打算上平衡设备的同学,请务必事先注意,以免到时措手不及。另外我听很多人说过Q701自带的线效果不佳,想请教下究竟是如何判断出来的。我自己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是很难评判器材的。&
价格方面,Q701从刚上市的超高价位回落到现在,对于旗舰级的耳机来说,美行的价格已经相当有优势。大耳机一来没什么假货,二来不容易损坏,选择美行也比较放心。K601则一直被人称为性价比之选,一千出头的价格却能给出远超这个价位的声音。但难推程度也是众所周知,又是薄声耳机,出好声的难度很大,对于前端的投入远超耳机本身。Q701的价格虽然高出,但对前端比较宽容,不易出恶声,相对而言更适合想慢慢投入的初烧。&
K601与Q701的整体听感对比&
1.&声场与层次感&
& & & 所谓声场,既包括声场的远近,又包括声场的范围,即宽度、纵深和高度。声场的远近是指耳机呈现的舞台到听者的距离,AKG的大耳机多为近场。如比作在音乐厅听音乐,大概是前几排的位置。森海的HD600也是近场,大概在指挥席附近;而HD650则是远场,和剧场二楼包厢的听感很像。拜亚的DT990,我感觉是在观众席十排左右,至舞台有一段距离。&
AKG家的大耳机,素以横向声场宽广而著称,早在K501时代便建立了良好的口碑。K601与Q701均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横向声场极为宏伟。虽然MT02耳放提供的声场不及SPL的那么大,但已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特点。声场宽度两者差相仿佛,而在纵向上Q701要胜出一些。高度方面我对自己的系统不太满意,在此就不多说了。&
& & & &声音的层次感,和乐器分离度的概念很相似。测试的方法很简单,听一段大编制的交响,能清楚地听出弦乐组在前、铜管组在中、打击乐组在后。并且弦乐组中能听出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低音提琴组的位置,并将其分离开来,使音乐显得层次分明的,便是层次感好的耳机。不过这只是针对HIFI耳机的要求,去现场听过音乐的人都知道,想区分乐器的前后位置是非常困难的,其难度远大于区分乐器的左右位置,因此也不必太过强求。&
& & & &总的来说,这两只开放式的耳机,声场开阔又非常自然。K601的声场类似于拉长的椭圆,横向十分宽广而纵向不足,但并非是平面化的声场,只是纵向的距离较短而已,临场感还是相当不错的。Q701在保持横向声场的基础上,增大了纵向声场,空间感变得更好。虽然声场仍是椭圆形,但已足以让人满意。&
顺便提一下另外几只耳机的声场吧。HD600的高度方向非常好,宽度也很不错,纵向逊于HD650;HD650的纵深罕有敌手,但横向声场相对最小,而且能很清楚地感受到&屋顶&,森海特有的厅堂感与AKG的舞台感可谓各有千秋;DT990的层次感最好,听大编制时乐器分离度很高,难怪有人说听拜亚的耳机像是分析音乐(笑)。这几只耳机各自鲜明的特色,给我的印象很深,在此特别一提。&
2.&解析力与透明度&
& & & 解析力是指还原音乐信息的能力。这里我想将K601、K701和Q701统一起来,和别家的耳机做个比较。因为在我听来这三只耳机的解析力都在同一层面,仅是因为受透明度的影响而感觉有所不同。在我看来,解析力方面是拜亚&AKG&森海。拜亚讲究纤毫毕现、细致入微,声音偏向监听,森海则强调整体感,辉煌大气,声音偏向HIFI。AKG则是在两者间折中,试图在监听和HIFI之间取得平衡,这点在K601的身上尤为明显。&
& & & AKG的解析力,我想用&足够&两字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足够的解析,意味着既不会丢失声音的主要信息,又不会因巨大的信息量而导致疲惫。无论是K601还是Q701,都是非常耐听的耳机,令人久听不累。&
& & & 透明度是个很直观的概念,听完DT880再去听HD650(特别是老版),一下就会清楚了。K601的透明度要比Q701好很多,Q701总有一种弥漫的氛围感。这使得它在听流行音乐和看电影时很有优势,但透明度因此牺牲了不少。更重要的是,透明度对解析的影响很大,即使是同样的解析,人们也会觉得透明度高的要好些。&
3.&定位感与结像力&
& & & &K601与Q701的定位感都属上佳,听大编制交响时很容易确定各乐器的相对位置,在所有乐器进行合奏时也不会乱掉阵脚,而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乐器之间互不干扰,这点令人非常满意。&
当耳机提供的声音密度足够时,可以展现人声的口型和乐器的形体,这种将音像凝聚成实体的能力称为结像力。Q701的结像力很好,无论是表现歌者的口型、钢琴的琴键还是大提琴的琴腔,都能使声音沉下来,并将其凝聚成实体。K601在结像力方面则力有不逮,举例来说,钢琴的琴键虽然都定位很准,但无法落下来组成一台完整的钢琴。小提琴擦弦的细节虽然丰富,却无法勾勒出琴本身的形体。即使是在素质很高的SPL&PHONITOR耳放下也是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很多动铁耳塞的解析和定位都很强,甚至可以超过大耳机,但是结像力是它们的一大软肋。我觉得单元的大小和结像力的强弱有着很大的关系,听过不错的书架箱或落地箱的朋友或许更有感触。一套耳机系统就算价格再高、素质再强,恐怕在定位和结像这两方面,也难以和几万元的音箱系统相比。音箱对于声音的表现力,从这方面说,和耳机有着根本的不同。&
4.&动态和瞬态&
& & & & 这两个抽象的词,当我还是新人的时候觉得很难理解,后来用HD600听了一段小提琴SOLO和大编制交响,才逐渐明白过来。动态是指声音最大响度和最小响度的差值,换句话说,弱音(pp)的声音越小,强音(ff)的声音越大,则动态越好。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气势,通常动态越大的耳机气势也越足。&
而瞬态是指耳机反映突变信号的能力,信号一来立即响应,信号一停戛然而止。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速度感,瞬态好的耳机感觉干净利落,绝不会拖泥带水。通常可用交响乐中突然出现的大鼓或定音鼓声,或是协奏曲中独奏转为合奏的那一瞬间进行判断。&
两只耳机的动态都不错,但我觉得Q701要优于K601。我听过的动态较大的耳机有HD600和DT990,它们在演绎交响和爆棚音乐的时候,气势上要远远超过AKG家的耳机,听起来巨爽无比,这是不争的事实。而K601在表现这些音乐时,显得柔美有余而气势不足,相比之下Q701要更恢宏一些。&
& & & 相对其他耳机来说,K601的瞬态要比动态好得多,听钢琴的触键和小提琴的运弓都很利索,但同时也带来了低频和高频的泛音收得太快的问题。Q701则要显得拖沓一些,表现音乐时慢条斯理,有时甚至会让人着急。Q701的瞬态是它最让我不满意的地方,有时我甚至会觉得声音有些机械和呆板。因为瞬态影响着音乐的流畅度和鲜活感,所以耳机一旦瞬态不佳,带来的后果往往十分严重。瞬态方面K601毫无疑问地胜出。&
K601与Q701的三频分布及特点&
1.&低频(极低频和低频):&
试音曲目:&
Gary&Karr&-《The&London&Double&Bass&Sound》,Track01,The&Elephant&
阎学敏&-《炎黄第一鼓》,Track01,鼓诗&
The&Elephant
& & & 《The&Elephant》由多把低音提琴演奏,音色沉郁中不乏明朗,低沉中仍带悠扬。虽然这是一首中速的曲子,时间也很短,但厚重的低频质感、沉雄逼人的力度和无坚不摧的行进感,都令听者不禁心跳加速。但播放的器材如果水平不佳,听到的就很可能是一团糊的声音,层次感和线条感都会无从谈起。&
先听K601,开始时低音提琴的拨弦声十分清晰,质感很好。几把低音提琴各就其位,中间的一段旋律竟然听出了运弓的粘滞感,对弦本身的振动和质感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琴腔的共鸣实在不足,根本无法体现低音提琴的形体感,这也导致了边缘不够清晰的问题。再听Q701,第一感觉就是声音稳重了不少,低频的量感和密度都要好于K601,相比之下K601的声音要更飘一些。Q701的结像力也要更强一些,虽然不能完全展现琴的形体,但已能让人有大致的感觉。缺陷在于透明度不够,弦的声音有些圆滑,质感不够鲜明。最后一次主旋律出现时,左边低音提琴的快速拨弦,也不及K601的那么清晰。&
& & &《鼓诗》是一首纯鼓乐作品,雄浑、坚毅、深沉的鼓声,打出了华夏的精神和中国的气质。长达十分钟的击鼓,力度强劲、徐疾有致,高潮迭起。鼓皮的振动、鼓腔的共鸣和周围的空气感,以及鼓的气势和冲击力,对器材都是不小的考验。&
(友情提示:聆听鼓乐时请将声压适量调大,否则会影响耳机低频的发挥。)&
& & &Q701可说是合格地表现了这首鼓乐,低频下潜极佳,量感适中,弹性很好。个人觉得Q701对低频量感的把握,可谓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不多不少刚刚好。低频的质感、分析力和弹性,可说是远胜森海三旗舰,层次感极为分明。击鼓的力道十足,能量感很强,最后的那声呐喊吓得我心里一跳。K601的下潜不遑多让,力度也还不错,弹性比Q701更好,但就是收得太快。鼓皮上方的空气感持续的太短,远不及Q701的余音袅袅。鼓皮的弹性要比Q701好些,Q701的鼓显得绷得更紧。K601鼓棒敲击的声音更加清脆,最后呐喊的声音也更加清晰,但在气势和能量感上不及Q701。归根结底,还是K601低频延伸一般,量感不足惹的祸。&
& & &AKG的低频,就下潜、量感和力度来说,是不如拜亚的,但是质感和弹性都很好,这也算是AKG的一个特色。唯一在低频量感上合格的,大概就是Q701了。如果你的耳放可以把K601/701的低频推得很丰满,恐怕推拜亚或森海的耳机就会低频过量。另外还是不得不说下音箱和耳机的差异,当音箱的低音单元响起,滚滚的气浪向你袭来的时候,你会全身为之颤抖,心灵为之震撼。这种感觉也是耳机给不了的。&
2.&中频(中低频和中频):&
试音曲目:&
蔡琴&-《民歌蔡琴》,Track08,渡口&
Eagles&-《冰封地狱》,Track06,Hotel&California&
这两首曲子已经被大家听烂了吧(笑),其实我更喜欢《你的眼神》和《Love&will&keep&us&alive》这两首,不过后来想想还是拿大家熟悉的曲子试音好些。&
& & & 《渡口》开头的鼓声,K601的下潜不错,鼓点干净利落,泛音很少。蔡琴站在伴奏乐队之前,用温润的声音对你缓缓而歌。人声离听者比较近,但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不像铁三角或是歌德的耳机那样贴耳,也不会为了凸出人声而忽略伴奏。蔡琴的咬字和换气声都很清晰,声音略显飘逸,感觉比实际要年轻一些。中间吉他扫弦的那一下,质感非常强烈。&
& & & & 而Q701开头的鼓声,密度和力度更大,显得更&实在&一些。人声的距离感和K601相似,都是突出乐队并有一小段距离。蔡琴的声音一出,明显比K601来得醇厚和饱满,中频的密度更大。有一两句稍带齿音,但几乎不可闻,这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生动。人声和伴奏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吉他的扫弦虽然慢一些,却显得更加自然,空气中泛音回荡。表现流行时特有的包围感,也让人觉得空间感更强一些。&
我觉得蔡琴的声音过于醇厚,K601将中频稍微打薄之后,出来的声音反而更加迷人,不过这只是个人的喜好。虽然Q701的声音相对要老一点,但我觉得Q701的声音更接近真实,在中频的密度和饱满程度上都要胜过K601。&
Hotel&California
& & & 《Hotel&California》前奏中两者吉他拨弦的质感都很好,鼓也可以听出是小鼓而非大鼓。声场都很开阔,一支乐队在台上横向摆开,乐器之间的间隔十分清晰。观众鼓掌和欢呼的声音一直往两边延伸,十分过瘾。声场方面Q701依靠纵深的优势胜过K601,一种特有的包围感贯穿整个曲子,声音的立体感显得异常强烈。但从Q701换到K601时,一下就会感到清爽许多,声音的背景更加干净。K601的线条显得清瘦,小鼓余韵依然不足,一鼓下去很快就没了。K601沙锤里的沙显得更细,Q701的沙颗粒感更重一些,观众的掌声也更有实体感。当唐&亨利沙哑的声音响起时,两者的高下立分。Q701无论是男声的质感、还是声音的密度,都要比K601好不少,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底气十足。表现女声我更喜欢轻盈飘逸的K601,但在男声方面Q701当仁不让,我甚至觉得在这个价位,Q701是表现男声最好的耳机。HD650固然中频突出,但只在表现周华健、张学友这类歌手时有优势,在表现周董、光良、陈奕迅等歌手时远不如Q701来得自然。我觉得Q701的价值,很大程度体现在流行音乐上,和同价位的耳机相比非常有优势。
& & & 中频可谓是AKG与其他家的耳机区别最大的部分,在适当的音染下,温润透明而又不失真实的人声,和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始终是AKG的看家本领,也是AKG最大的亮点。比肥厚的HD650更加自然,比冷静的拜亚更加润泽,比热情的歌德更加温和,比妖艳的铁三角更加文雅。一言以蔽之,就是理性与感性兼备,富于歌唱性的中频。令人一听之下,便为之倾倒,甘为裙下之臣。&
3.&高频(中高频和高频):&
试音曲目:&
Vitas&-《Opera&2》单曲&
& & & & Joanie&Madden&-《Song&of&the&Irish&Whistle》,Track02,Down&By&The&Salley&Gardens&
写到这里,忽然想不出该用什么曲子测试高频,看来平时音乐的积累还是不够。勉强找了两首应付一下吧。&
《Opera&2》直接拉到Vitas飙高音的地方,K601感觉是在一个很庞大的空间里歌唱,但并不会出现森海式的混响。声音出来之后会向四处发散,给人一种宽广无际的感觉,更像是在露天舞台上表演。漆黑的背景之下,Vitas的声音明亮纯净、极具穿透力,并不会尖利刺耳或是破音,令人畅快无比。能发出如此不可思议的高音,&海豚王子&可谓名不虚传。而Q701表现的Vitas同样悦耳,但声音更稳、底气更足、极富张力,能听出是从胸腔里发出的声音。不足之处是过于四平八稳,声音的穿透力不及K601,灵动和鲜活感也有所不及。&
Down&By&The&Salley&Gardens
& & &《Down&By&The&Salley&Gardens》是以前我听MP3时非常头疼的一首曲子。明明很喜欢爱尔兰风格的音乐,和犹如画眉鸟一般的风笛声,可就是受不了刺耳的高频和屡屡出现的破音,每次听到这首曲子时都要心惊胆战,久而久之便开始对它敬而远之。K601和Q701的出现,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广告时间到:))。&
Q701声音的包围感很好,风笛的声音显得圆润,高音区丝毫不会刺激。我甚至听出了些许木味,质感很好。K601的风笛声则直白一些,有点类似监听,声音清爽干净。高音时明亮中稍显刺激,但穿透力更强,更富有感染力。伴奏的竖琴和小提琴的质感也优于Q701。&
& & & &风笛的声音,清澈、透明而纯粹。听着幽幽的风笛尾音缓缓地弥散在空气中,带着几分甜美和慵懒的同时,也带着几分沙哑和沧桑,充满了自然和人文的气息。那声音寂寞、纯净而洒脱,仿佛脱离于尘世之外,令人的心里无比安宁。或许是独自在外打工的关系,听这首曲子的同时,我竟然萌生了些许的乡愁。音乐的魅力的确是无穷的。&
& & & & 简单地总结一下:低频方面K601下潜很好,量感偏少,速度很快,泛音不足,整体延伸一般;Q701质感极佳,层次分明,量感和弹性适中,力度和能量感更强,整体优于K601。中频方面K601以牺牲稍许透明度的代价,加了一点音染,换来了温润细腻、略带暖意的中频,听女声感觉轻盈飘逸,十分动听。Q701的中频比K601要厚一些,密度更大,人声更加醇厚饱满、沉稳有力,听男声感觉很是享受。高频方面K601更加明亮、穿透力强,质感和泛音都很好。但需要系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否则有时会稍显刺耳。Q701的高频略显暗淡,少了点华丽的泛音。但高音走得更稳,显得底气更足,适合高频明亮一些的系统。&
个人感觉K601和Q701的三频比例分别为2:5:3和3:4:3。&
三、K601与Q701演绎的乐器比较&
& & &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音域之宽广、动态之巨大、旋律之多样、用途之广泛,在乐器当中无可比拟。个人觉得在耳机系统中,钢琴是最难表现好的乐器。既要表现出优美的音色,又要有精准的定位,同时要有绝佳的动态和瞬态。既要听出木味(触键)也要听出金属味(击弦),还要听出演奏者手指的起落、力度甚至表情,如此多的要求可谓苛刻至极。我小的时候曾学过两年,所以还算了解钢琴的声音,对耳机的要求自然也高了些。&
试音曲目:&
李云迪&-《李斯特》,Track05,La&Campanella&
原声大碟&-《海上钢琴师》(意大利加长版),Track20,The&Crave&
& & & & 李云迪是我最喜欢的钢琴家之一,其演奏技巧和水平个人觉得远超朗朗。他将完美的演奏技巧和内心的浪漫气质融于一体,琴声优雅而富有诗意,并带有东方的特征。他的演奏高贵典雅,感情表达真挚自然,高超的技巧和柔中带刚的手法让我痴迷不已。其实他的气质其实更近于萧邦,而不大像李斯特。我也听过基辛演奏的《钟》,觉得比李云迪的版本更符合李斯特的原意,但我还是更喜欢听李云迪的演绎。因为这种东方式的优雅和浪漫仅此一家,无人可以模仿。&
& & & 《La&Campanella(钟)》原为帕格尼尼所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相传李斯特听到此曲后被其深深吸引,并立志成为钢琴界的帕格尼尼。他随即将其改编成一首带有炫技成分的钢琴作品,包括十六分音符的八度远程跳跃,单手同时弹奏的旋律和颤音,带有华彩性质的经过句和双手交替触键的技术,使得这首练习曲成为测试钢琴家水平的名曲之一。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模仿钟声,因此弹奏出来的效果极为惊人,仿佛听到不同节奏的钟声此起彼伏。整曲色调明朗鲜明,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气息。中间一段高难度的华丽段落令人目瞪口呆,最后在热烈欢快的舞曲节奏中结束全曲。&
对于喜欢古典和钢琴的朋友,在下强烈建议试听此曲,相信大家不会后悔的。&
还是言归正传,Q701率先上阵,高音清脆,低音沉稳,三频的衔接非常顺畅。琴声凝聚,颗粒饱满,密度很高,将此曲演奏得如同行云流水。但起伏和对比还是少了些,高频的泛音也偏少,感觉过于严肃和稳重,不够轻快也不够自然。但最大的问题是,声音的透明度不足,总像蒙了一层轻纱一般,钢琴的声音不够清晰。另外听流行时的氛围感在听古典时总觉得有些别扭。这两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影响却十分严重。导致很多古典曲目即使Q701表现得更好,我还是更愿意拿起K601聆听。事实上除了钢琴和低音乐器之外,我基本不会用Q701去听古典。&
& & & & &这并不是说Q701的声底不干净,恰恰相反,和我手头的DT235和SRH840比起来,Q701的声底要比它们来得干净。只是和透明度更高的K601相比,有些不足而已。关于氛围感,我目前还没看到其他Q701的玩家有类似的说法,这里只说出我自己的听感,仅供大家参考。&
& & & & K601的高音如水晶般玲珑剔透,非常动听,但低音感觉疲软,量感偏少。整体力道严重不足,更像是&按&钢琴而不是&弹&钢琴。按键一带而过,琴箱缺少共鸣,少了些实体感。或许是白天工作太累的关系,听这一曲时我竟差点睡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K601的不尽人意。另外炫技时的快速极高音有些刺激,可能是我的系统高频偏亮。而Q701因高频相对黯淡的缘故,在此处并未出现问题。&
& & &《The&Crave》是《海上钢琴师》中,1900和黑人钢琴家斗琴时弹的一首爵士乐。K601的声音仍显得轻飘一些,沉不下来,底盘不稳。钢琴的泛音收得也很快。Q701在这首曲子中并未出现透明度的问题,声音密度比K601好不少,而且明显要沉稳许多,弹奏的力度也更强。能听出钢琴的共鸣,延音比K601稍长一些,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 & & &在表现钢琴方面,Q701要好于K601,但都不足以令我满意。两只耳机共同的问题是,音色美则美矣,却不够正,都带着些许音染,影响了钢琴本来的音色。弹奏的力度Q701虽然好些,但依然远远达不到要求。平时我宁可听直推的SRH840,在音色和力度方面都更为优秀。在两千档的耳机中,我觉得唯一能表现好钢琴的,便是600欧的DT990。不但音色正确、定位精准,而且力度到位、爆发力强,能量感和两端延伸都比K/Q来得好。&
& & &小提琴被称为乐器皇后,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在古典音乐中被大量运用,其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试音曲目:&
Salvatore&Accardo&-《Diabolus&in&Musica》,Track05,Rondo&galante,&Andantino&gaio&
Erick&Friedman&-《Violin.Showpieces》,Track01~04,Zigeunerweisen(流浪者之歌)&
& & & &在小提琴的测评中,经常会出现&松香味&和&木头味&两个词。幸好大学时选过小提琴的选修课,拉了半年的琴,才能多少猜到这两个词的意思。小提琴的琴箱中通常会放一块松香,擦拭琴弓后可提高对琴弦的摩擦力,通常可使声音变得更加顺滑。又因为小提琴的琴箱是木制的,所以我认为&松香味&是形容小提琴顺滑的擦弦,而&木味&则是指琴箱的共鸣。不知道理解得是否正确,还请诸位指教。&
& & & & 《Diabolus&in&Musica》实际上应翻译成《魔鬼之音》,塔蒂尼写的《Devil's&Trill&Sonata》才是真正的《魔鬼的颤音》。在第五曲中,Q701的声音润泽顺滑,定位准确,线条清晰。琴腔的共鸣表现得不错,能听出琴的形体感,协奏时的空间感很好。而关于K601的小提琴声,我曾不止一次看到&宛如金色的阳光洒在羊毛上&这种说法。这个形容实在是太贴切了,那种明亮、绵密、温暖的小提琴声,我只在K601上听到过。虽然我明知这声音并不够真实,但就是喜欢得要命,它实在是太诱人了。此曲中K601的声场开阔,声音更加透明,琴弦和三角铁的质感极好,远胜Q701。K601对琴弦的表现非常到位,可以轻松自然地展示每个细节,泛音虽然短些但更加真实。不过琴腔共鸣不足和极高频稍有刺耳的缺点,仍让我觉得有些遗憾。
& & & &Friedman演奏的《流浪者之歌》是我最喜欢的版本,此君的演奏可用&悲怆&两个字来形容。当精湛的技艺和忧伤的情感融合,带着些许枯涩的琴音千回百转时,几乎无人不为之动容。稍显沙哑的琴音用来测试耳机也是再好不过,颗粒感很重固然不对,但过于顺滑也不真实。K601准确地反映了稍涩的琴声,不过并不会像锯木头一般,而是轻快顺畅地进行着,既准确又带有自己的味道。运弓的手法非常清晰,拨弦的质感也相当好。对Friedman的感情表达也极为到位,开始时的悲凉和伤感,结尾处的欢快和激情,使人不由得投入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 & & &再来看Q701的表现,琴声虽然圆滑了许多,有些像K319的表现,但明显不如K601真实。运弓的手法和琴弦的振动不够清晰,但在极高把位时依然不会刺耳,小提琴组的泛音也比K601来得足。整曲的表达虽然准确,却感觉平淡了不少,不及K601来得鲜活生动。和K601的演奏比起来,一像一丝不苟地练琴,一像全身心投入的表演而已。正如之前所说,Q701的瞬态速度不佳,缺少拉琴的爽快感,少了几分畅快的感觉,声音显得有些木讷和呆板。这方面倒是和HD650有些相似,两者的演奏都是四平八稳,控得住大场面,但表现灵活多变的小提琴并非所长。&
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被称为乐器王子,并列世界三大乐器之一。音色细腻多变,技巧丰富多样。具有多声部的演奏能力,是古典吉他的一个显著特征。&
试音曲目:&
Wulfin&Lieske&-《What&about&this,MR.TARREGA?》,Track25,Lagrima&
杨雪霏&-《爱的罗曼史》(Romance&de&Amor),Track13,La&Cumparsita &
& & & & &《What&about&this,MR.TARREGA?》这张专辑的思路,和《What&about&this,&Mr.&Paganini?》如出一辙。同样是七把名琴,在大师的演绎之下,发出天籁般的美声。这张专辑最后的七首曲子,是由七把世界名琴演奏的泰雷加的《泪》,据说所用的名琴价值不可估量。同一演奏家用不同的琴演奏同一曲目,对于系统的测试很有帮助。两只耳机都能听出七把名琴不同的音色,但相比之下K601要表现得更清楚一些。Q701的吉他声略显凝重,泛音有些不足,腔体共鸣不错。最大的问题是拨弦的感觉很少,像是吉他弦自己在那里振动发声。换上K601,拨弦的感觉一下子回来了,弦的质感极好。音色与Q701相似,但声音更觉轻盈。泛音和琴腔共鸣依然不够。&&
& & & & &《La&Cumparsita》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杨雪霏将其演奏得热情奔放,充满阳光和朝气。K601的扫弦干净利索,听起来极为爽快。质感和清晰度都在Q701之上,一次次的扫弦仿佛让人看到探戈舞者有力的舞步,节奏非常鲜明,令人十分亢奋。Q701听起来要平淡许多,不仅拨弦的质感不强,而且动作也不够快,显得有些拖沓。优点是声音密度和结像都要好些。古典吉他从整体来看,还是K601的表现更好。&&
4.大提琴&&
& & & &大提琴是我第二喜欢的乐器,音色浑厚丰满,优美而富有歌唱性,尤其擅于表达复杂深沉的感情。曾经在偶然间听了杜普蕾演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当场为之震撼,不愧是用生命演奏的琴声,个性之强烈无与伦比。&&
试音曲目:&
Nathaniel&Rosen&-《ORIENTALE》,Track11,The&Swan&
Various&Artists&-《犹太大提琴》,Track05,Andante&from&grand&duo&concertant&Op.&43,&No.1&
& & & &《天鹅》是圣&桑《动物狂欢节》的第十三首,清澈的钢琴伴奏,犹如水波的荡漾。大提琴优美的旋律,描绘出天鹅优雅端庄的形象。Q701的提琴声低沉圆润、温柔浑厚,体现了琴腔的共鸣和琴的形体感,结像方面比K601好很多。但是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再次出现,对于情感的表达也过于含蓄,显得不够丰富。K601的声音更加明亮,对弦的颤音表现得更好,细节比Q701更多,情感也更强烈一些。结尾时描绘天鹅飞起,荡起阵阵涟漪的钢琴声,听起来要更加清脆。但是琴腔的共鸣严重不足,影响了大提琴的结像,声音也不够浑厚和丰满,致使听上去更像是中提琴甚至是小提琴。 &
& & & & 《Andante&from&grand&duo&concertant&Op.&43,&No.1》一曲由双大提琴演奏,两只耳机共同的特点是声场宽阔,线条清晰,琴声柔美悠扬。K601的线条有些过于清瘦,大提琴的琴声也不够丰厚,声音密度不足。但擦弦非常细腻,体现了很多细节。缓缓流泻的琴音,如同低声的吟唱,极为抒情,感人至深。Q701更接近真实的大提琴音色,声音丰润饱满,而且更加低沉。空间的残响和泛音也表现得更好,可以感受到琴声在空间里的流动。在表现大提琴时,底气十足声音密度好的Q701胜出。&&
AKG对于弦乐的把握,可以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细节丰富,质感奇佳,仿佛能让你看到演奏者的运弓和拨弦。森海虽然木味更足,但对弦的细节表现不够。拜亚很清晰地反映琴弦的振动,却少了空气中美妙的泛音。在聆听弦乐时,我更欣赏AKG准确而又不失韵味的声音,醇厚迷人,极其耐听,令人难以忘怀。&
Andante&from&grand&duo&concertant&Op.&43,&No.1&&
试音曲目:&
Various&Artists&-《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多拉蒂指挥,水星真炮录音版
Karel&Ancerl&-《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捷克爱乐乐团演奏&
& & & 老柴的这首《1812序曲》,可说是著名的试音曲目了,流传甚广极受欢迎。不过我倒是赞成老柴的看法,认为此曲的艺术价值并不高,远不如老柴的其他作品。但作为试音用时极具参考性,可以测试器材的多个方面。我只比较了最后的高潮部分,两只耳机共同的特点是声场开阔、定位精准。结像都是稍微化开的,乐器组的间隙要模糊一些。Q701给人的感觉是均衡大气,非常稳重。声音饱满热情,密度很高。炮声很有分量和气势,如同砸到心口一般,底气十足。教堂的钟声与乐器并不会混淆,而是互不干扰地有序进行,整体的控制力非常不错。但透明度不足的缺点,严重影响了Q701的发挥。如同一层雾气隔在听众与乐团之间,虽然这层雾气很薄,但声音仍显得不够清晰。铜管乐器的高频段也稍暗一些。轮到K601出场,雾气一下子消失了,声音顿时变得清晰明朗。漆黑的背景之下,结像显得异常鲜明。整曲听上去要更欢快、更激昂一些。炮声的震慑力不够,并且相对Q701要散一些,收得也很快。低频的分量依然不足,这也影响了整曲的气势。铜管乐器要比Q701明亮许多。&
& & & & &安塞尔指挥的《德九交响曲》,是我最喜欢的德九版本。安塞尔与德沃夏克同是捷克人,又都曾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他指挥捷克爱乐乐团的这个版本,对作品的诠释极富神韵,乐队整体素质非常高,录音的效果也相当好,可说是极为正宗。这首&自新世界&也可算是我的领路人,我正是从这首曲子开始爱上交响的。每当听到优美的弦乐、明亮的铜管和温润的木管在耳边响起时,我都不禁百感交集,仿佛听到了两位大师坎坷的经历和爱国的赤子之心。安塞尔的演绎不急不躁,却显得无比坚定,雄壮中带有柔情,完美地表达了爱国与思乡之情。&
& & & & 在试听的第四乐章中,K601的情绪起伏明显,将主题部分表现得威武雄壮,但气势不够恢宏,总觉得少一点力。后半段的思乡主题中,木管和长笛的质感很好,婉转而悠扬。乐器的线条清晰,并且非常明亮,整体偏中高频。而Q701明显下盘更稳,主题出现时气势宏大,令人心潮澎湃。但声音略有些闷,乐器的延音也很长,有点&拖&的感觉,乐器一多就会混在一起,和森海的残响有些相似。高频相对黯淡一些,情绪起伏没有K601强烈,感情不够鲜明。整曲的表现竟有些像HD650,稳重严肃但欠缺点活力。&
听交响时发现了AKG声场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横向很广,但中间非常空虚,乐器都集中在两端。这显然和现场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知是我没推好还是原本如此。麻烦知道的朋友说下,谢谢。
四、K601与Q701演绎流行音乐的比较&
1.&流行女声(Ladies&First)&
试音曲目:&
梁静茹&-《一夜长大》,Track03,彩虹&
S.H.E&-《Forever》新歌+精选,Track04,紫藤花&
张靓颖&-《画心》单曲&
& & & &以这两只耳机的素质,表现流行音乐自然轻轻松松。正如之前所说,AKG耳机的舞台感很强,听流行时感觉像是歌手站在露天舞台上,而不是在录音室或是音乐厅里演唱。歌手从伴奏乐队中凸出来一点,并且一般都在中间位置,弥补了上面所说的声场中间的空白。《彩虹》是梁静茹第一张专辑的歌,听起来和现在流行的几首有些不同,技巧虽然不如现在圆熟但感情更加投入。K601的背景非常干净,清唱声显得很清晰,口型也很凝聚。女声略显飘逸,但声音稍有些冲。Q701在表现流行时将氛围烘托的很好,有种环绕感和包围感,听起来非常有感觉。声音不会冲但显得平淡,情感不够丰富。《紫藤花》中S.H.E三人的配合很好,将这首歌唱的有声有色,旋律也非常优美。Q701的鼓点饱满有力,声音密度更大,口水声和换气声等细节都能清楚地反映出来。K601将人声和伴奏的距离掌握的很好,各乐器的定位准确。不仅细节同样丰富,而且能感受到歌手的气息,在空气中缓缓地消散。《画心》可说是张靓颖的代表作之一,K601伴奏的大提琴虽然低沉,但声音有些干。鼓点也显得轻,收得又快,缺少流行的氛围感。中间的海豚音空灵飘逸,不会尖利刺耳,很有穿透力。Q701的大提琴要润泽一些,形体感也更好。海豚音听起来中气十足,声音非常饱满,仿佛唱起来很轻松一般。但我觉得Q701的声音有些过于&实在&了,反而不及K601来得自然。&
我喜欢听清丽的亚洲女声,欧美的听得相对较少。或许在表现声线粗一些、底气足一些的欧美女声时,Q701会更好一些。但听亚洲女声时我还是更喜欢K601,声音更加清新灵动、飘逸自然。&
2.&流行男声&
试音曲目:&
张学友&-《吻别》,Track01,吻别&
腾格尔&-《天堂》,Track01,天堂&
李圣杰&-《痴心绝对》,Track01,痴心绝对&
& & & & &不知有多少人是从《吻别》开始听流行音乐的,至少我是其中之一。Q701表现的张学友,声音沉稳,很有磁性,十分迷人。但中间的二胡缺少&拉&的感觉,听上去不够鲜活。K601下的歌神声音稍显轻飘,底气不够足,不及Q701那么有磁性。不过咬字要更清楚一些,拉二胡的感觉也出来了。《天堂》的前奏中丰富的高音,K601表现的更加明亮,乐器的质感更好一些。但腾格尔的歌声不够醇厚饱满,声音密度不足,听上去不是很满意。再换Q701,营造的氛围很好,如同被声音包围着。Q701的马头琴和笛声要圆润一些,但相对K601更加耐听,不会那么刺激,对声音的包容性更好。腾格尔的声音也醇厚了许多,气息悠长、满怀深情地在赞美家乡,整曲非常顺畅。《痴心绝对》是李圣杰的成名作,Q701表现得底气十足,声音温润,相对K601火气去了不少。而K601的歌声在高潮段稍显刺激,有些声嘶力竭的感觉,低频的分量也不够。&
在听男声时,无论亚洲还是欧美,我都更喜欢听Q701。一是Q701浓厚的氛围让人更能感受流行的魅力,二是Q701的男声底盘更稳,听起来醇厚饱满,声音密度也很好。但不会像HD650那样显得有些肥,声音依然保持着细腻顺滑。&
五、Encore:K601与Q701在笔记本直推下的比较&
& & & &前面说过,这篇测评主要面向初烧,而初烧常问的问题之一就是直推效果如何。Q701在刚上市时也有适合直推的说法,因此在这里特别加了一段直推比较。&
试音曲目:&
Michael&Jackson&-《History》CD2,Track09,&
You&Are&Not&Alone&
Herbert&von&Karajan&&&柏林爱乐乐团&BPO&-《比才:卡门》,Track01,Prelude&
& & & & &为Q701调音的Quincy&Jones,也是MJ的音乐人,那么Q701表现MJ的歌又会如何呢?将ASIO改为笔记本声卡DS输出,接Q701乍听之下竟让我吓了一跳,表现得居然相当不错。虽然声音软了一点而且有些混,层次也不那么清晰,但并非是特别大的问题,听感未受到太大影响。笔记本的声音多了一些数码味,声音的鲜活感不及解码,这个感觉倒是挺明显的。再听《卡门序曲》,能明显感受到声场小了一圈,但还是比很多低价位的耳机要好。声音的密度和力度有所下降,但还没到不能听的地步,反而比很多千元直推耳机要好(至少相对于我手头的SRH840是这样)。这个发现让我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我是不是木耳了。不过从这个结果看来,Q701用笔记本直推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不会出什么恶声。但和解码耳放的差距还是明显的,和推好的情况相比自然差距更大。&
& & & & 对K601的评价就要简单多了。声场小了一大圈,原来大概可以延伸到肩膀位置,现在大概就是头周围一 圈。声音都混在一起,三频分离度不佳。而且声音发软,特别是低频,几乎要没了。数码味也重了不少,但说句实话,也不是完全不能听。如果你之前只是用入门HIFI耳机的话,没准还会觉得声音不错呢。所以听感这东西因人而异,最好还是多试听用耳朵收货。在这里我只说出自己的真实听感,仅供参考之用。或许是我对声音太宽容了,又或许我的听音经验还不足,还请想直推的朋友谨慎从事。&
六、对AKG及两只耳机的总结&&
& & & & &AKG的耳机,带着鲜明的维也纳地方特色,而维也纳是盛产歌剧和圆舞曲的地方。这些音乐虽然规模不大气势不足,但听起来明媚悦耳,如同小家碧玉。因此AKG的耳机,声音柔美细腻、轻松自然、层次分明、线条清晰、三频舒展、细节丰富。在保持温润透明的中频基础上,追求适当的两端延伸,最终得到一种柔和的听感。这种调音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因此很多人都说AKG的耳机&舒服&,耐听性好,久听不累。&&
& & & & &K601是一只介于监听和HIFI之间的耳机。说它监听是因为它很灵敏,能够准确地反映你的前端。无论我换USB线还是信号线,K601都能忠实地反映出来。给什么前端就出什么声音,因此出声容易出好声难。说它HIFI是因为它中频带些音染,将人声染得更加动听,而不是一味追求准确。&&
& & & & K601可说是老AKG风格的最后延续,K/Q701的风格已和以往有所不同。特别是Q701,有时候觉得它并不像AKG,而是AKG与森海的混合体。而K702则是AKG家的监听耳机,与上述HIFI耳机又不相同。K601和DT880一样,都属于薄声的耳机。解析上有一定优势,但声音密度不够好,需要厚声一点的前端来弥补。可我却对这种声音情有独钟,K601平和冲淡的声音,就像是空谷幽兰,独自绽放不求人赏,有一种君子之风。如果说耳机也有定制,那么我的耳机便是K601,就是如此偏爱它的声音。正如喜欢一个女孩,你在喜欢她优点的同时,也能将她的缺点一并接受。&&
& & & &K601的声场开阔,横向优于纵向,解析上佳,透明度高。定位准确,结像不佳,动态一般,瞬态很好。低频重质少量,中频温暖润泽,高频灵动飘逸。在表现流行女声、弦乐小编制和歌剧时听感很好,和K701相比大多是薄声和厚声的风格区别。&&
& & & &Q701的声场庞大,解析很好。三频均衡扎实,衔接顺畅。声音醇厚饱满,毫无火气和毛刺感,温暖的声音显得十分耐听。面对交响时阵脚很稳,结像稳定,动态优秀,底气十足。但透明度和瞬态不够好,慢条斯理的声音听起来不够鲜活。特有的氛围感使它更适合表现流行音乐。总的来说,Q701无论是在素质还是听感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是一只非常全面的耳机。如果我只能拥有一只该价位的耳机,我会在Q701和DT880之间选择一只,因为我觉得这两只耳机是相对全面和平衡的。&&
& & & & 虽然我不听爵士乐,但我觉得Q701很适合表现这种音乐。那种温暖的氛围,带着浓浓的音乐味,慢悠悠的节奏,宽松的声音会让人相当享受。另外Q701用来看电影也是相当好的,宽广的声场、精准的定位、清晰的声音,还有浓重的氛围和饱满的低频,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即使在直推下也有不错的表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701耳机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