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武术套路表演红利高吗

武术入奥迎破解思路 3点产业红利苗头已凸显--百度百家
武术入奥迎破解思路 3点产业红利苗头已凸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作为武术散打领域的世界最顶级赛事,武术散打世界杯的竞技水准和含金量固然毋庸置疑,而本届世界杯在体现散打竞技至高水准之余,还展示出了武术产业有望实现高度商业化的三点迹象。
本文作者: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记者
1936年,当国人第一次正式组队参加奥运会时,作为表演节目的武术是中国给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最惊艳见面礼;2008年,当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时,被列入奥运特设项目的武术则已成奥林匹克大家庭竞相报名参赛的超人气项目。百年风云激荡,中国各个时期在国际社会中都曾塑造过很多国家名片,但没有哪张比中华武术更知名;中国不少名片都曾在时代变幻中被湮没,但唯有中华武术这张名片能够历久弥新。正所谓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世界的才是永恒的”,所以,多年来,国人一直渴望武术能更上一层楼,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一样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可惜,武术入奥难点重重,尤其是在全球推广范围与深度方面与跆拳道等项目相比仍有明显不足,所以至今迟迟未能圆梦。在这种情况下,第八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的成功举办或许能够给世人另一种新的推广思路。
▼第八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亮点颇多
日-6日,第八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举办。作为武术散打领域的世界最顶级赛事,武术散打世界杯的竞技水准和含金量固然毋庸置疑,而本届世界杯在体现散打竞技至高水准之余,还展示出了武术产业有望实现高度商业化的三点迹象,这或许是破解武术入奥和武术全球推广难题的一种全新思路。为此,体育大生意记者先后采访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吴廷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本届赛事总裁判长蔡仲林和惠银东方资本集团董事局主席郝玮,他(她)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本届世界杯展现出的武术竞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点评。
众所周知,武术大体可分为套路和散打两个门类。武术套路更接近演练,散打则强调实战技击。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以下简称“散打世界杯”)创立于200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武术散打领域的全球最高级别赛事,唯有上一届武术世锦赛的前四名选手方能参加世界杯。而第八届散打世界杯不仅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以往历届世界杯的超高竞技水准,而且还在武术产业的商业化道路进行了颇为有益的探索。这不仅有利于中国散打的推广,更有助于为武术入奥这个更高层面的民族梦想提供一种全新的推进思路。大致归纳下来,本届世界杯期间所体现的商业化红利苗头可分为三点: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为散打世界杯开幕式致辞
一、男子选手首次去掉护具,极大提升比赛观赏性
作为高强度实战技击运动,散打一直在遵循体育精神的前提下给予运动员足够的保护。所以,过往,散打运动员往往是在周身佩戴护具的情况下参赛,头部的头套、胸前的护甲、下半身的护裆、手部的拳套、口中的护齿……这种周身上下严密保护的措施固然确保了散打运动员的安全,但也无形中削弱了比赛的观赏性。而与此同时,UFC、K-1、Glory和《武林风》、《昆仑决》等国内外的自由搏击、综合格斗赛事均要求运动员去掉护具赤裸上身,而综合格斗赛事更是要求搏击选手去掉拳套改用分指手套,这进一步彰显了选手对抗的激烈性,而个别如UFC等赛事还会刻意渲染血腥场面。
▼本届世界杯男子选手首次去掉护具
过去多年里,散打界对是否去护具有着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在2011年中国散打选手上官鹏飞在比赛中被KO倒地昏迷不醒并在2个月后撒手人寰这桩人间惨剧发生后,散打是否去护具更是成为业内探讨的焦点。终于,经过多年研究、实验,国际武术联合会决定从本次的第八届散打世界杯开始,规定男子选手率先去掉护具,只保留拳套、护裆等最基本护具。
国际武联副主席吴廷贵直言:“去护具正是为了提升赛事的观赏性,为散打赛事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扫除障碍。”吴廷贵介绍说,本届赛事虽然只是男子选手去掉了护具,但未来肯定也会推动女子选手去护具,这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整个赛事下来,并没有出现一例选手因为去掉护具而出现人身伤害的案例。
▼女子选手摘去护具只是时间问题
据体育大生意记者观察,整个赛事的平均上座率可以达到9成以上,决赛当晚体育馆座无虚席,场外尚有大批粉丝无缘入场,干脆自带锣鼓为中国队助威。至于在上午时段举行的半决赛和观赏性稍差的女子选手比赛时段,目测上座率也能达到8成左右。可见,本次去护具的改革的确达到了提升观赏性的预期,未来,中国散打比赛的商业前景自然更上一层楼。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表示,武管中心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武术比赛商业之路,比如当年的《中国散打王》,近年来的《中国真功夫》、《散打天下》、《武战》。陈国荣称,在本届散打世界杯大获成功后,武管中心将总结经验,召开武术训练竞技座谈会,同时在未来进一步推动武术比赛商业化改革之路。未来武管中心主办的比赛中,既有以国家队资源为主的顶级赛事,也有依托各省队资源打造的个人对抗赛,还有以队为单位的队际对抗赛。
二、武术产业基金落地,投资120亿打造功夫小镇
作为世界最顶级散打赛事,散打世界杯自诞生以来的主办、协办单位几乎全部都是诸如国际武联、中国武术协会以及举办地的当地政府和省体育局等官方权威机构,但在本届世界杯中,惠银东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一商业机构则成功成为了协办方之一,这也也意味着散打世界杯也开始了引入社会资本的尝试。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在本届世界杯的欢迎晚宴上,由联合惠银东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合作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基金举行了首期投资项目签约仪式。
▼武术文化产业基金将投资120亿兴建五个功夫小镇
据惠银东方资本集团董事局主席郝玮介绍,武术文化产业基金是国内第一支武术产业基金,总体量将达500亿元,首期将投资120亿,在河北沧州、河南登封、陕西宝鸡、海南定安和河南洛阳相继打造环球功夫小镇。环球功夫小镇项目旨在打造世界级的功夫文化中心,整合全世界的优质功夫文化资源,从顶级赛事、功夫全媒体、搏击俱乐部、国际冠军级教练、先进训练设备到全产业链的文化创意、创业,通过武术文化资源的聚集效应,帮助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打造世界拳迷心中的圣地。&
郝玮介绍称,武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经确立了产业基础设施、赛事传媒、“互联网+”和武术文化关联产业等主要投资方向。而在中央力推特色小镇建设国家战略、各地掀起建设特色小镇高潮的背景下,基金管理公司此次与五个武术文化产业重点地区及领先企业签订合约,这标志着中国武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我国武术文化产业的支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非亚洲选手增多,外籍裁判执法水准提升
众所周知,虽然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员目前已经多达144个国家和地区,但武术竞技高水准选手的往往局限在东亚、西亚的传统武术兴盛地区以及俄罗斯这类搏击强国。而由于世界杯参赛选手只能是此前举办的武术世锦赛的前四名才能参加,所以世界杯的参赛选手质量将进一步体现出武术散打发展水准的全球地域性差异。不过,在本届世界杯中,体育大生意记者发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和埃及等非洲国家的参赛选手竞技水准之高令人惊讶,国际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吴廷贵、中国国家武术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和本届赛事总裁判长蔡仲林均谈到了这一点。
▼非洲、欧洲的散打高水平运动员增多
吴廷贵透露,不少国家现在都在扶持武术发展,甚至个别国家还设立专项奖金,对能够在国际武术比赛中取得好名次的选手进行奖励。所以,近年来,西亚、欧洲等一些地区的选手进步飞速,而且这些地区也出现了不少民间武术俱乐部,用争夺比赛奖金的模式寻求自我造血。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在谈到武术全球推广的问题时也直言,武管中心已经和很多国家的武术协会进行合作,而未来很希望能够让武术跟随“一带一路”的战略走向全球,努力探索多种模式的武术推广理念。
除了一些传统武术实力薄弱地区的选手水平明显提升外,本届世界杯的外国裁判执法水准也令人颇为惊喜。众所周知,国际武联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执法裁判不仅需要清晰标准地使用“开始”、“进攻”“红方”、“蓝方”、“赢”等中文词语,而且要熟谙散打规则,规避违规动作,精准执法。整体来看,本届世界杯的外国裁判整体执法水准明显比上一届更出色。赛事总裁判长蔡仲林介绍称:“每隔两年,我们就会针对外籍裁判举行非常严格的裁判业务培训和考核,不及格的一律淘汰,近两年,拉丁美洲、北欧等地的外国裁判执法进步明显,本届世界杯他们的表现也有目共睹。”
▼外国裁判执法水准明显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外国选手和裁判的业务水准飞速提升,说明武术散打在国际上的推广传播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毕竟,单纯玩票的选手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世界杯的舞台之上。而在这背后,则是武术散打在国外的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初步尝试。不过,这仅停留在苗头阶段,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武术推广主要还是依靠世界武术联合会官方推进,中国武术协会也在与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单边武术交流活动,而武术想要真正在全球无死角推广,必须采用更具活力的商业化推广模式。
上世纪70年代,韩国为推广跆拳道专门成立了跆拳道技术理论研究机构——国技院,着力培养跆拳道教练员,并选择其中优秀的教练员批量输送到海外。为此,韩国每年向跆拳道投入的经费都多达数亿美元,而这些教练员在海外开课收徒还可以获得巨额补贴。此外,韩国通过与一些国家谈判设立跆拳道发展基金,由对方自行调配资金以推动本国跆拳道发展。而在国内,韩国规定所有服役军人均必须修习跆拳道,军官晋升更是必须达到非常严苛的修习时间总量和段位。
▼国际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吴廷贵
从某种意义上,韩国当年对于跆拳道的商业化推广做法值得中国学习。只有为武术引入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动力,让全民积极主动掀起武术推广热潮,中国武术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对内,武术需要进入校园成为必修课,重新唤起国人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向往,对外,系统培训中国退役武术运动员,跟随“一带一路”策略让他们走向全球。唯有如此,未来武术才能真正得以在全球范围获得深度推广。
第八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已经圆满结束,但中国武术的商业化之路才刚刚看到苗头,更重要的是,这届世界杯留给世人的启示还需要全面总结并付诸行动,或许,只有在现有战略之外引入全新的思路,方可加速武术入奥的步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036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天下午在家里写着文章,有人提醒我淘宝小卖家正在QT语音频道里...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套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