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

共赢经济学理论法理概述
核心提示:摘 要:通过分析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经济学理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得出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干
  摘& 要:通过分析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经济学理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得出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干预经济的特性,再利用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经济研究工具进一步清晰准确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在初次分配领域,只需府做好反垄断、管制负外部性、公众性企业(国有或上市企业)所有者缺位等三件事,在二次分配领域,政府只需将财政资金根据民生和公共需求按平均主义原则分配给受益人,其他的交给市场会更有效率。最后,用帕累托最优理论、博弈论和这个经济理论成果设计出能够实现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在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时达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的各种经济政策,构建实现私利与公利的统一体制机制。
  关键字:经济危机 效率与公平 市场机制 政府机制 共赢经济学
  1929年经济大萧条宣布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破产,社会主义国家集体转型宣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失败,三次能源危机告诉我们凯恩斯主义就是一个鼓励浪费制造腐败的经济理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宣布新自由主义不是万能的,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宣告综合主义也不过一个经济学搅拌器。那么什么经济理论才能避免经济危机呢?笔者将在总结前辈的经验基础上,运用帕累托最优、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等基本经济研究工具界定市场与政府的分工边界,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种机制的优点,实现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在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时也达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实现私利与公利统一的新经济学理论――共赢经济学。
  一、经济学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1、亚当斯密的成功与失败
  亚当斯密最大成功就是亚当斯密发现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且发现了一些破坏市场机制的行为:垄断、犯罪等。但是亚当斯密没有证明市场为什么有效,也没有预见到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公众企业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贫富悬殊等问题的无效。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宣布单纯市场经济理论彻底破产。
  2、马克思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在于发现了市场在不能有效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必然引发经济危机,并且提出了劳动与资本的分配不公是这个矛盾的关键。尽管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用计划经济来解决这个矛盾,并且计划经济也是一个政府在微观领域干预经济一次伟大的探索,但是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创造力,最终破坏了经济的活力,导致了全面供应性短缺经济危机,最后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全面转型而告终。
  3、凯恩斯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凯恩斯主义成功的关键是其创造性提出了政府从宏观领域解决需求不足的方法――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这个办法及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又保留了市场机制赋予人们创造力,保持了经济活力。但是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都是短期政策,从长期来说是没有意义,并且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导致浪费加腐败,而且还为那些浪费加腐败的经济政策寻找了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增加总需求和就业。因此,凯恩斯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必然导致资源性短缺经济危机。
  4、新自由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新自由主义的成功在于比其鼻祖亚当斯密进了一步,发明一些控制外部性的机制,让市场更加有效了。但是新自由主义一是无视市场机制形成帕累托最优时,会导致贫富悬殊的缺陷,二是无视现实中公有制大量存在的事实,实际上欧美的上市公司比国有企业还要公有制,国有只是全国人民所有,上市公司全球人民所有。正是这个两个无视导致20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
  5、综合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综合主义就是一种把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经济思想,综合主义企图把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优点都结合起来,但是经济理论不是黄沙与水泥混合在一起就行了。
  综上所述,市场和政府是调节经济的两只必不可少的手,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各用了一只手,都带来经济灾难,一个需求不足,一个供给不足;凯恩斯、新自由主义、综合主义都是两手并用,但是分工不准确,还是经常引发一些局部的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等。
  二、共赢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1、市场需要维护私利与公利统一才能有效
  市场的无形之手为什么会有效,因为市场的交易规则就是要求你必须先提供客户满意的商品或服务,客户才会购买,就是说自由市场机制会迫使供应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必须首先让客户利益最大化。但是交易双方还可能给社会不定的其他人带来负外部性――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i]。由于公有制广泛存在,所有者缺位导致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行为有时不能一致实现共赢。除此之外,亚当斯密就告诉我们垄断和犯罪会破坏市场公平交易的机制,不能实现私利和公利的统一。只有政府控制这些破坏市场机制正常运行人们行为,保障了个人私利与公利的统一,市场才能发挥作用。
  2、政府需要维护公利与私立统一才能有效
  政府是把税收拿出来再分配,基本上属于零和游戏,一部分人分配得多,另一部分人就必然分配的少。政府是人民的利益代表,必须公平公正,才能正常发挥作用,但是政府行为必须由官员执行,就是说政府公利与官员的私利统一,才能确保政府公平公正,政府机制才会有效。然而政府的公利与官员的私利经常不一致,因此需要创新机制确保政府公利与官员私利统一,建立一个实现政府公利与官员的私利统一的优胜劣汰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3、共赢经济学理论科学界定市场与政府的分工边界
  在初次分配领域,只需政府府做好反垄断、管制负外部性、公众性企业(国有或上市企业)所有者缺位等三件事,在二次分配领域,政府只需将财政资金根据民生和公共需求按平均主义原则分配给受益人,其他的交给市场会更有效率。具体说来,政府直接行政管理负外部性包括环境污染、产品安全、生产安全等。民生和公共需求包括教育、养老、医疗、保障性住房、公交、殡葬、出租车、自来水等,政府只是平均提供资金,通过机制创新让市场去做。政府只需要管制公众性企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治理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不是直接干预经营管理,只通过公司治理制度设计干预。
  4、共赢经济学是通过变革分配状态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理论
  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如果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善。共赢经济学理论是在一定科学技术条件通过优化经济政策,变革经济制度机制改变分配状态实现帕累托改善的经济理论。
  5、共赢经济学理论运用博弈论不断改进经济政策设计水平
  博弈论是指某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ii]共赢经济学理论就是要求政府针对对一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修定经济政策,变革体制机制,让各个市场主体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或者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自身行为或策略并加以实施,取得帕累托改善的结果或收益。
  三、共赢经济学理论的应用
  共赢经济学理论跳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流派、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流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流派的派系之争,突破了“市场还是政府”“市场多些还是政府多些”的争论,科学界定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分工边界。共赢经济学理论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设计出一个个能够实现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在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时也能够达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的经济政策,构建充分发挥无形之手市场和有形之手政府各自优势社会经济体制机制。设计共赢经济政策的步骤:
  第一步:考察政策调整的范围。根据共赢经济学理论,一项经济政策调整内容不属于反垄断、管制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二次分配中资金管理,那么这个经济政策就可以取消了,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就行了。如果是在这范围内,那么就对该政策进行博弈分析,看是否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私利与公利的统一。
  第二步:对政策进行博弈分析。首先分析政策调整的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选择的最佳行动方案,接着分析这些行动方案产生的后果,是否能够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再与实际执行效果进行对比。如果对比效果一致,不能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就说明原来的政策设计存在缺陷,需要提出政策创新方案。
  第三步:提出收集确定政策创新方案。广泛向社会征集创新政策方案,再分析新政策方案的行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选择的最佳行动方案,最后分析这些行动方案产生的后果是否能够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如果能够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那么这样的政策方案就可以采用,不能就要重新寻找新政策方案。
责任编辑:luris
相关阅读: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推荐专题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公共经济学》笔记第一部分 公共经济学导论重点与难点: 1、公共经济学的含义、特征与研究对象 2、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相互促进 3、公共经济学在中西方的发展 1.1 公共经济学概述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与特征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 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 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 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 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 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 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总之,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 公共经济学 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 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 就要解决此类问题, 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 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 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 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 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 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 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 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既完成社会的目标, 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 标; 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 的公共经济决策; 3、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 划)这两种极端方法之间的“中间方法”; 4、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的合作关系; 根据混合经济体制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给它下一个这样的定义:混合经济是当代国家以社 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 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决策, 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 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 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作为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的区别。 首先是向准负责? 是向选民负责,还是向投资者负责?一般说来,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干涉行为主要是向选民 负责,而非政府部门(企业)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其次是有关强制权的问题。政府部门的 行为对于其行为接受者来说通常具有强制性, 而非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行为接受者来说则不具有 强制性。 在区分了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后,我们还有必要进―步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以区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首先是行政等级上的。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还表现在它们所承担 的不同职能。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虽然都是国家行政机关 的组成部分,且有着许多一致的目标和行为,但两者间的区分还是十分明显的,即它们在国家行政 系统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权限和管辖范围,并执行不同的职能。 与私人部门一样,政府部门(公共部门)的存在也会产生一系列相似的经济问题,它们主要有以 下三方面。 1、 生产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公共产品生产与私人产品生产的均衡问题, 其次也涉及到各种不 同类型的公共产品的均衡问题。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2、 如何生产?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来组织生产还是由私人企业去生产。 许多人认为由政府来组织生产 公共产品,可以减少大公司对消费者的剥削。 3、 为谁生产?这其实是一个有关公共产出的利益分配问题。 政府关于税收与福利计划的决策将直接 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 同样, 政府决定生产什么样的公共产品也就同时决定了哪些个人与利益集团 可以从中获益。 公共经济学表明该学科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与传统的财政学相比较, 公共经济学增 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该学科增加了政府决策的内容,二是增加了公共部门支出的经济分析。 在学科体系上, 传统财政学无法把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统一到帕累托状态, 而在公共 经济学中则建立了两者一致的理论模型。 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一)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 1、重商主义的公共财政思想。重商主义是在欧洲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 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于 15 世纪初萌芽,到 17 世纪达到极盛时期。重商主义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是从流通领域的角度出发, 认为国家的强大必须以经济为基础, 必须以拥有金银货币的数量来衡量 其财富的多少。 国家经济政策和活动的一切目的是获取货币, 主张实行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干预经 济的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换回更多的金银,积累货币财富。 2、重农学派的财政思想。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弗朗斯瓦?魁奈,该学派 18 世纪形成于法国,它主要是反对重商主义和封建特权,其内容有提倡、重视和发展农业,反对国家 干预经济,提倡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重农学派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认为 农业是物质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因此,必须发展农业,才能使财源茂 盛,增加财政收入。从这一角度出发,重农学派在财政方面主张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并由占有 “纯产品”的地主承担全部税负,取消其他课税。同时反对行会限制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倡减 轻人头税负担,反对包税制的征收制度。魁奈在 1758 年发表的名著《经济表》中着重阐述了社会 总产品的交换和流通, 对财政和社会再生产的联系进行了最初的考察, 提出了他的“纯产品”学说 和“单一土地税”的税收主张。另外,魁奈还认为国家应该把政策重点放在经济的繁荣上。杜尔哥 发展了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他把社会阶级划分为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并进 一步划分出雇用工人和资本家。他认为利润、利息、地租都是农业“纯产品”的一部分。主张实行 平等纳税,取消徭役制度和苛捐杂税。在对外贸易方面,提倡自由贸易,实行平等关税。同时他还 认为除土地所得税之外的税,包括对佃农征收的税,对企业利润和销售商品征收的税,都是来源于 农业纯产品,都是由土地所有者负担,因而是间接税,都应废除。 3、古典学派的公共财政思想。古典经济学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理论和体系,产生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于 17 世纪中叶,完成于 19 世纪初。英国的威廉?配第 1662 年发表的《赋税论》是古典经济学产 生的标志, 亚当?斯密 1776 年发表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是主要的理论代表, 大卫?李 嘉图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古典经济学的终结。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阿吉尔贝尔、 魁奈、杜尔哥和西斯蒙第。配第是英国从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的代表人物,其在财政理 论方面的代表著作为《赋税论》 ,这部著作主张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为军事、行政司法、宗教、 教育、社会事业和公共土木工程等项目,并认为国家支出应以提高生产率、振兴产业为目标,削减 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生产性支出。赋税是将一部分人民财产转移给政府,人民所纳赋税应以其在公 共秩序中所享受的权益而定。 他提出了“公平”、 “简便”、 “节省”的征税标准。 在税收制度上, 他主张以地租为主要税源,以单一国内消费税取代其他税种,并倾向于实行比例税制。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他在 1776 年出版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研究》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财政学体系,被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财政学之 父”。 《国富论》1776 年在伦敦出版。 《国富论》产生于英国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 期,反映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作者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 出发点, 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 使用了双重的研究方法, 即一方面探索各个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 另一方面仅仅描绘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 贯彻全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是主张自由放任, 即主张在 自由竞争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 大卫?李嘉图(),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主要 经济学代表作是 1817 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早期是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后 受亚当?斯密的书的影响,激发了他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货币和价格,对 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图认为: (1)赋税的来源。李嘉图坚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据此, 李嘉图认为税收来自劳动产品的价值, 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 部分, 它最后总是由该国的资本中或是由该国的收入中支付的。 李嘉图将税收归纳为来源于资本和 收入两个方面,如果税收的征收使得人们增加生产或减少消费,那么税收来源于收入;如果人们没 有增加生产或减少消费,则税收是来源于资本。李嘉图认为,税收不论来自收入还是来自资本,都 是对积累的减少。 (2)税收原则。李嘉图的税收原则思想主要体现在税收公平和税收对生产的影响方面,他并没有 像亚当?斯密那样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对税收原则进行分析。 李嘉图认为社会一切收入都应征税, 人 们应按自己的财力来负担税收;政府税收只要负担合理,至于落在哪项收入上面是无关紧要的,只 要赋税不是不平均地压在从事积累和节约的阶级身上, 它究竟是课加在利润上面、 课加在农产品上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面、还是课加在工业品上面,并没有多大关系。为了公平地征收税收,应该建立以工资税、利润税 和农产品税组成的税收制度。另外,李嘉图认为政府财政支出是非生产性的;政府税收是用于政府 支出,因而也具非生产性;税收具有妨碍生产和耕种的通病,给生产带来负担。 (3)关于地租税。李嘉图认为地租税只影响地租,地主负担了全部税收,地租税不能转嫁给任何 消费阶级。但李嘉图认为有些时候地租税也会使农产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也会承担税负。 (4)关于利润税。李嘉图认为对资本利润征税会导致所生产的商品涨价。对资本家来说,如果征 税后税收负担不随商品价格上涨而转嫁, 生产产品的资本家就不能获得平均利润。 通过进一步分析, 李嘉图认为对资本利润课税而一切商品都按税额成比例地涨价,就会影响股票持有人。 (5)关于工资税。对工资征税会使得工资上涨,因而导致资本利润率的降低。李嘉图指出,对必 需品征税和对工资征税的结果不一样,必需品征税必然使必需品价格上涨,而工资税则不然;必需 品征税部分是利润税,部分是对富有的消费者征税,工资税则全部是利润税。工资税的影响是使工 资增加,增加的数额至少与税额相等。 (6)关于农产品税。李嘉图认为,任何加在农业经营者身上的税收,无论采取土地税的形式、什 一税的形式还是产品税的形式,都将增加生产成本,因而会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产品的征税, 不会是由地主负担,因为不能从地租中扣除税款;也不是由农场主的利润负担,因为没有任何理由 在其他行业获得较高利润的情况下要求农场主从事这种利润较低的行业。 (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公共经济学理论以凯恩斯 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始点,按发展顺序划分, 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 1、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有效总需求理论, 它们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及“货币的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2、应学派的财政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的局面,凯恩斯 学派需求管理政策受到严重挑战。由于凯恩斯学派的需求管理政策忽视劳动、储蓄、投资、生产等 供应的因素,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以供应学派为代表的的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他们认为要 医治“滞胀”的经济顽症, 就要重新肯定萨伊定律, 重视供给管理政策, 降低税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提高私人经济的效率。表现在税收上,就要强调税收的中性原则,即征税结果 不要影响纳税人在生产、投资、消费等方面的行为。供应学派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主张实行紧缩性 的财政政策,恢复预算平衡。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主张减税政策,以鼓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刺激 投资,增加供应。他们提出了“拉弗曲线”,以此来描述税收和生产之间的关系。 3、货币学派的财政观点。货币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兴起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 反对凯恩斯的理论及政策主张, 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以调节经济。 货币学派认为推行凯恩斯扩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大财政支出政策造成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因此,他们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主张 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在税收方面, 货币学派提出了全面降低个人所 得税的基本税率,减征投资收入税、土地开发税和公司利润税,实行“负所得税”的设想。 4、其他观点。除了上述一些主要流派的财政思想和观点外,在当代西方公共财政学理论中、引人 注目的还有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学说和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学说。 马斯格雷夫,在《财政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提出税收六原则: (1)税负分布应该是公平的,应使每个人都支付合理的份额。 (2)税收的选择应尽量不干预有效的市场决策,也就是说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极小化。 (3)如果税收政策被用于实现刺激投资等其他目标,必须使之对税制公平性的干扰达到最小。 (4)税收结构应有助于以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的实现。 (5)税收制度应明晰而无行政争议,并且要便于纳税人理解。 (6)税收的管理和征收费用应在考虑其他目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 总之,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从更广泛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研 究方法的进步,更推动了财政学基础上的公共经济学的诞生。为了沿袭历史上财政学的发展,人们 往往把财政学叫做旧公共经济学,而把扩大了的财政学叫做公共经济学。 1.2 公共经济学的地位 一、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的决定。如单个消费者、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等经济现象。微观经济学 认为它所要研究解决的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微观经济学研究价格机制、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 而公共经济学把政府看成一个经济活动主体, 该主体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生产和消费。 因此, 微观经济学的优化资源配置的研究目的同样适用于公共经济学。 例如, 公共经济学把税收看成是政 府的成本与价格, 通过财政收支的研究来弄清纳税人的每一笔税金是否实现了最大化, 政府的每一 笔开支是否实现了最大化。 此外, 公共经济学广泛运用了微观经济学的经济分析工具, 如个量分析、 量-本-利分析、 均衡分析、 边际效用理论、供求理论等。 二、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 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宏观经 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 它们两者共同组成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论题是 对国民收入这个经济总量作分析, 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决定等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 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否变动, 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增 长,这三大经济问题。 政府的职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 经济发展是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 在过 渡的进程中实现质和量的提高。 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价格调节着生产和消 费。特别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是苛刻 的,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有效,在宏观经济领域可能会失灵。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价格调节的 作用相对有限,政府调节的作用就十分必要。客观上要求存在一个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代表 全民意志活动的集体,这个集体就是国家和政府。 三、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 20 世纪早期形成于英 国,后来在美国、法国和北欧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个人福利 是指一个人获得的满足, 它可以看作是“幸福”或“快乐”的同义语, 这种满足既包括个人物质生 活需要的满足, 也包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 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 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在社会福利中,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叫做经济 福利。经济福利就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书后面所说的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 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如果任 何一种改变现状的资源配置方式或措施都会至少使其中一方遭到损失, 那么原来的方式就是帕累托 最优。 福利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原则揭示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题, 而这对于公共经济学也十分重 要。为了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福利的增加,人们必须要打破过去的平衡而寻求新的平衡,帕累托 最优原则是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四、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和伦理学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科学, 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起的。 政治本质上是人们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 围绕着特定利益, 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 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 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制度形态, 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 心理和精神形态,这些形态也都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其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 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政治学既要求对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对于政治表征的把握,更要求深 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第三,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 为研究对象, 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 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 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所谓伦理学,就是关于道德的科学。伦理是一种认知对错的信念,是一种大众认知的规范。 伦,“犹分也”,引申为人与人的关系之意,理,“犹类也”,引申为道理和规则之意。“伦理” 便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 政府作为一个经济组织, 其决策首先考虑到政治影 响, 政治因素对政府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力。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伦理学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 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是借助政治学的框架来完成的, 而随着经济学的发展, 公共经济学的思想及研 究方法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 强调政府干预经 济的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都说明经济学与政治学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选择行为过程中,必然涉 及到伦理标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问题,使公共经济学与伦理学、社会学等有了内在的联系。 五、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法以确立人们之间权利、义务的办法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就阶级统治的 角度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如国家机构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国家与统治者个人或集团之间的关系,统治者个人或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另一 类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的具体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它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伦理等方面。法学为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础。在公共经济学中,规范地 判断政府的经济行为具有相当的难度,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作什么,哪些是政府经济行为, 哪些不是政府经济行为。 法学可以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 实证主义法学把国家等同于法律规范, 不承认存在一个可以了解的、人格化的国家。而且许多政府行为必须通过法律规范来实施,如反垄 断法。美国 1890 年就通过了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 1. 3 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的公共经济学 改革开放前,公共经济垄断一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公共部门通过计划调配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 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公有制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特 征, 中央计划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国家财政在严格控制全社会所有投资的同时也 严格控制绝大部分消费。 第二,公共部门直接支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财政不仅满足国防、外交、医疗卫生、文化教 育、行政管理、社会基础设施等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支出之外,还严格控制国有企业的设备投资、技 术改造和员工的工资福利。 第三,国家主要通过公共部门来管理国民经济。改革开放前国家维持了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财政 开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份额。 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人民公社虽然不属国有也非国营, 但实际上是 国有经济的附属和国有经济的延伸。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很低,不仅城市居民的火柴、针线需凭票供 应, 连农民自留地上的剩余瓜果蔬菜也不能公开拿到集市上自由出售。 可见计划财政的权威和影响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无所不在。不仅国民经济中的积累和消费比例是由计划决定,而且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要 由计划和财政来决定。 二、1979 年至 1993 年双轨过渡的渐进式改革 1978 年至 1988 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开始对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工资、价格和政府机 构等几个方面的管理体制进行心要的改革。 在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将原来单一的集中计划的形 式改为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等三种形式,并且缩小了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 了指导性计划的范围;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下放 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国家专门成立了 6 个专业投资公司;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国有 企业实行两步利改税,政府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1989 年至 1993 年是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整阶段。 在新旧体制因素的混合作用下, 1988 年经 济运行出现过热、 秩序混乱和通货膨胀加剧的局面, 政府运用一系列计划手段和经济手段治理经济 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同时,在价格管理和宏观政策调控手段方面进行了调整。 三、1994 年以后的政府职能转变 这一阶段中,围绕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大力推进了财税、金融、价格管理、外汇 管理、政府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控体制框架。、 1994 年 1 月起全国实行新的财税机制,即分税制。内容是:⑴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⑵ 中央和地方分设税务机构分别收税; ⑶中央先集中大部分财力, 然后对地方实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 付。与此同时,确立了复式预算制度,加强了对财政支出的管理。作为公共经济中最核心部分的财 政收支基本规范,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通过以上的回顾, 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共经济的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既 是改革的对象,同时又是改革的动力。 五、学习借鉴西方公共经济学 我国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影响, 对公共经济的学习和研究十分薄弱。 公共经济学这一 名称的出现也只是近几年来的事。 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经济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我们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公共经济学中有益的东西,然后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经济学体系。 西方公共经济学从本质上说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 是维护以私有制为基础、 三权分立为特征 的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的。但是,西方公共经济学也反映了市场经济中某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 西,是正确处理国家和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我国必须要善于学习研究市 场经济中的共性问题,汲取别人的教训,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就我国现状而言,公共部门经济,即 中央财政、各级地方财政、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企事业,无论在形式和规模上离社会主义市场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要付出艰辛努力、进行坚持不懈的改革才行。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公共经济学的内涵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论述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在中国的运用第二部分 政府与市场重点与难点: 1、计划与市场体制下的政府行为 2、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问题及对策 3、政府的经济职能 2.1 两种经济体制下的政府 一、 计划体制与政府行为 (一)计划体制的设想与实践 计划体制理论模型隐含着四个方面的理论假设:一是完备的信息结构假设。它包括信息费用为 零或者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二是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边际私人收益等 于边际社会收益,激励机制完全是内在的,即社会利益的增进即是个人利益的增进;三是在实物经 济条件下, 整个社会的经济动态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即经济是 需求导向的; 四是整个社会的供求在计划者的精心安排下普遍均衡, 整个经济能够达到瓦尔拉均衡 (Walrasian Equilibrium),并符合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的基本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 假设是信息完备的假设,其余的假设都是由此派生的。 在实践,计划体制并没有达到它假设条件下可以到达的效果。这是因为,计划体制的四个假 设并不具备。 现实的信息结构很难而且不可能是完备的, 计划者事实上不可能知道所有消费者的偏 好、生产资源的状况、生产者的生产能力,以及劳动者的劳动贡献等,而且计划者要获取信息,需 要相当大的成本,大得甚至会使计划者宁愿放弃完全信息,导致信息的不完备。计划经济的实践的 结果远远偏离计划者预想的结果。 就使得现实的计划体制困境重重, 更不要说另外三个假设也存在 相当大的现实性问题。 (二)、现存计划体制与政府行为 正是因为上述情况, 导致了现实计划体制政府行为与经典模型设计者们设计的政府行为的很大 偏离。 1、产权结构的偏离 公有制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全体人民或全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 他们都是生产资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料的主人。 特征之二是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是为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服务的, 生产资料不 再是剥削的载体和手段,而是广大劳动者为增进自己的物质利益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 可以看出,公有制作为一种产权制度的特点是:公有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是全体劳动者,只有全体劳 动者才有权拥有并处置公有财产, 也只有他们才能合法地取得公有财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但事实 上, 全体劳动者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 不具有操作意义。 也因此构不成实际意义上的产权主体。 所以,在事实上国家成为了全体劳动者的总代表,全民所有制也就变成了国家所有制。 所以, 完全的社会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就变成了局部的公有制, 局部所有制就是政府所有制与 集体所有制的结合。这种结构是不同于经典计划体制理论模型的。政府是经济管理的主体,但不是 全部,政府进行统一计划、制定政策的工作,它们对微观经济的经营是有分工的,从收益角度讲, 就是收益局限在不同的人手里。政府规定,集体所有制的收益权集中在部分人手里,国有资产的收 益权也局限由部分人取得,国营单位里,不允许农业户口人员就业,同时各国营企业是属于条块分 割的, 资产的收益权各个部门并不统一。 这些都是现实计划体制偏离后政府的不同于经典理论的行 为模式。 2、政府决策结构的偏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社会的决策结构是完全集中的。这个社会的所有决策均由中央政府 决策机构做出, 做出决策所需的信息可以以很低的费用获得; 决策所涉及的所有人的价值偏好是完 全一致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决策结构的管理成本为零,完全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所以也不需要有 市场。 事实上,现实的计划体制下政府的决策结构远不是这样的。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上述三个假 设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首先, 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管理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管理决策决不会只是简单 的计算和监督。其次,在现实中,政府并不能使它的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商品经济的规律 不是理想可以改变的,政府不能完全代替市场。最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价值偏好并不与负责决策 的政府完全一致。三个原因结合起来,导致了现实与计划体制的偏离。 3.动力结构的偏离 现实社会中的计划体制却有着无法解决的困境,使得其动力结构也有了明显的偏离。 首先,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只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公有制制度的建立,使劳动者同 公有的生产资料开始直接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劳动的分工和社会劳动量的分配,基本上也是 由国家或集体有计划地安排的, 每个劳动者在全民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 都要受 国家计划的支配或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他们的劳动已开始直接成为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 分,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直接统一, 这种劳动已经带有直接社会劳动的性质。 但是,社会主义尚处于不发达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还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在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全民所有制中,生产资料为社会占有,国家可以按照社会需要和经济的合理性,通过计划指导把生 产资料分配给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使生产资料和各单位的劳动力相结合。 其次,技术上的可操作性差,是现实计划体制动力结构偏离的又一原因。从操作角度来看,按 劳分配并不是按照单个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确定他应得的报酬, 也不是按照在特定条 件下生产一定数量及质量的产品, 而是根据社会统一的标准, 将劳动者的个别劳动付出换算成社会 标准工作时数, 换算成在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平均劳动付出, 再按照换算结果确定劳动者的应得的报 酬。 取代理论动力结构的是一种固定劳动定额制和与此相适应的固定工资制。由于不同企业的技 术条件、设备条件、原料供应条件,以及计划任务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企业职工提供的劳动数 量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有些是个人的原因,如工作努力程度等;有些则是政府 的原因,如计划指标的数量与质量、企业经营环境等。由于这两种因素在技术上很难加以区分,所 以在实践上政府在确定不同企业职工的报酬时, 并不考虑不同企业职工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而 是根据政府制定的工资表直接加以统一规定。这种工资制度一刀切,简便易行,可以节省大量的信 息费用, 并且与传统体制中的决策结构相配套。 但是后果也是严重的:就是个人缺乏劳动的积极性,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政府也意识到个人会偷懒这一点, 所以他们也采取了种种方法来提高个人的积 极性。比如强制手段、监督、意识形态教育等等,但这与理论上的按劳分配已经是大相径庭了,社 会上普遍存在低效率。政府的权力很大,但是它由于本身体制的假设渊源,无法解决计划体制社会 中普遍的低效率现象。这是计划体制一个致命的缺陷。 总之,在这种计划体制下,政府功能过分扩张,无所不管,包罗万象,微观宏观一把抓。但 是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实际状况, 使得现实的计划体制与理论中的计划体制有明显的偏离。 由于这些 偏离,政府的行为受到现实中的限制,社会中存在普遍的低效率,这些在事实上说明了政府不能取 代市场。 二、市场体制与政府功能 (一)、市场体制概念及实践 1、市场体制 市场体制是以市场为中心的一种制度安排,无论微观和宏观、无论物资流动与人员流动、无论 何种经济行为,都要面向市场,以市场动态为基本依据,并通过市场环节来实现预期目标。市场成 为各种经营主体的起点和终点,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中心和渠道。在市场体制下,价值规律是 起巨大的作用的。 计划体制的政府万能性特点是与市场体制格格不入的。 市场体制的决策权分配或决策结构是完 全分散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消费什么,不消费什么,并且完全由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承担决策的后果, 政府在经济决策中不起决定性作用, 所有经济决策都是由企 业和家庭在微观层次上做出的。 消费者自己决定自己的工作时间和消费支出, 企业完全由自己的意 愿决定自己投资的数量和构成。 2、完全竞争市场体制的理论模型 基本假设:1 单个企业的生产可能性集是凸集。这意味着生产是可分的和可加的。相应的推论 是,生产函数为凹函数,生产的边际收益递减;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2 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可能集 是凸集。消费偏好具有以下性质:传递性,如果对 A 物品的偏好大于或等于 B 物品,对 B 物品的偏 好大于或等于 C 物品,则对 A 物品的偏好大于或等于 C 物品;相关性,任何两个物品之间可以进行 消费偏好的对比;连续性;消费偏好具有半紧的凸性;不可满足特性。没有一种消费组合可以给消 费者以完全满足。这一点体现人类在消费上的贪得无厌的本性。在这些条件下,在消费可能集上可 建立连续的、半紧的、准凹的效用函数;3 帕累托效应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帕累托最优,在其他人 的效用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没有人可从资源的重新分配中得到效用改善;第二是帕累托效率,没 有人能从资源的重新配置中得到效用改善。 前者指某个经济主体效用的改善不能以牺牲他人的效用 为代价;后者没有这一限制。 基本结论。 这就是所谓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1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以下条件满足, 则市场可以达到竞争均衡并且合于帕累托效率原则, 即家庭与企业在市场中进行完全竞争; 价格是 可变参数;市场完全;信息完备。2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以下条件满足,则通过适当的一次性 转移支付和税收, 市场的竞争均衡点可达到并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即家庭无差异曲线图 与企业生产函数集为凸性;市场完全;信息完备;转移支付与税收等再分配过程不存在成本。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遵纪守法,总有人想以投机行为发财。尽管大多数人 都想获得长期利益,要长期做生意,他们愿意遵守市场经济中做生意的规则,但只要有人想投机, 市场中做生意的规则就会遭到破坏。 经济生活的少数害群之马会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 在大多 数人都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投机者不可能每次都获利,也不可能长期获利,但确实能在一次或几次 中使自己大发其财, 并让合伙人遭到巨大损失。 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的直接危害是使受骗者受到了 直接的财产损失,其间接危害是破坏了生意规则,使大家对规则的信心大失,从而使经营者心理成 本大大增加,从而改变经营者的经营原则,直接导致交易成本直线上升,经济效益直线下降。市场 机制是一种制度化的机制,它可以保证多次重复的经济行为活动的顺利和合理。但是,它不能保证 非合理性行为的不出现, 不能保证这些行为对市场规则不造成破坏, 因为市场机制的规则无法惩罚 投机行为市场的奖惩机制具有事后性的特点,并且只有在经济行为多次重复的情况下才有效果。 (二)、现存市场体制与政府功能 市场机制自动实现最优资源配置需要几个要素来保证的。首先,经济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买卖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量和衡量标准有完全充分的了解和对称的知识;其次,市场是充 分竞争的, 市场上每个经济当事人只能被动的接受市场价格, 按价格信号决定自己应当如何生产和 消费。而不能以任何手段操纵价格;第三,规模报酬是不变的或是递减的,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 产品的单位成本只会不变或者增加,不会减少,增加产量不会增加单位产品的报酬率;第四,企业 和个人经济活动不会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 经济当事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不会对其他人的福利造成 任何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第五,交易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人们总是可能相互达成自愿的交易增 进彼此的福利;最后,经济当事人是完全理性的,个人在做出经济决定的时候,总是能够最大限度 地增进自己的福利。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市场体制才可以达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认为的那样: 政府的任何干预措施在长期来看是无效的,或者说政府的干预不能改变经济的长期均衡点。 上述要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很难完全成立的。所以,市场体制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自身 无法克服的缺陷。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需要由政府的介入。政府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一些市场失 灵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市场对资源配置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 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现实市场体制下的政府行 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维护功能 政府的维护功能主要是指政府要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 正常秩序。这是政府在市场体制下的首要行为。 2、调控功能 政府的调控功能是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以达到两大调控目标:一是宏观总量的平 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 置和有效利用,是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的,即微观层次、结构层次和宏观层次。3、公益功能 政府的公益功能主要是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一般要达到三个公共目标:其一,提供公 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政府要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因为政府生 产和资助公共物品的财力,主要是依靠各种税收。对于准公共物品,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制定一定的 政策,鼓励民间、社会和市场参与部分准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如教育、医疗等;另一方面又要 制定具体的制度,防止由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造成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其二,鼓励和保护有益 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对待有益性的外部效应,比如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等, 政府很有必要通过各种奖励性政策来鼓励, 并通过各种法规如专利法等来保护知识产权。 而对于有 害性的外部效应,如环境污染等,除少数由于涉及的当事人少且清楚可以通过界定产权、让市场去 调节外,大多数要依靠政府借助行政、财政和税收等手段来处理,或给以行政处罚,或给予财政补 贴,或课以重税,或给以优惠税。4、管制功能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政府的管制功能主要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的某些限制和规定。管制的 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防止自然垄断。如通过限制个别垄断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打破垄断企 业造成的“进入壁垒”,鼓励其他企业进入市场,保证正常的竞争。二是防止过度竞争。如通过价 格限制,把价格的上限定在平均成本上,以避免因过度竞争而造成企业之间的“自相残杀”。三是 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如对商标、广告等实行管制,以防止企业用种种手段欺骗消费者;对劳 动时间、劳动报酬设置“上限”和“下限”,以保护雇员的基本权益。 5、仲裁功能 政府的仲裁行为主要是指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市场经济中, 相互竞争的各经济主体一旦发生利益冲突, 当事人自己是无法界定各自的利益分界, 因为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界限的机制。 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发生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 的,但却又不具备化解冲突的能力。所以,需要政府来充当仲裁人的角色,以设定划分经济主体利 益的规则,并根据既定的规则,确定经济主体之间冲突的经济益,保证各经济主体能在公平的条件 下竞争,防止超经济的强制发生。 2.2 市场、政府失灵及其解决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表现 (一)、涵义 市场失灵, 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 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它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市场失 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效应效果, 垄断生产和经营, 公共物品的生产, 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 以及社会收人分配不公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 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 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市场不是万能的,所以市场会出现失灵的状况。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很多,广义的市场失灵, 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 其实, 任何市场体系如果放任自流, 都不可能有效运行, 市场上总是存在着某些产品生产过多, 而其他一些产品生产不足的现象。 市场失灵的本质在于人们没有合作行动, 而合作是有可能达到帕 累托效率的结果的。对市场失灵的原因更详细的分析,主要是从微观经济的角度进行的。微观经济 学认为, 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有效结果的原因主要是:1 公共物品和外在性产品的存在; 不完全竞争 2 性,诸如自然垄断情况下的成本递减和规模收益递增;3 不完全的信息;④不确定性。大多数情况 下,市场失灵的根源在于交易成本这一概念中。含市场交换在内的交易的实现并非不需要成本。交 易成本包括决策成本、信息成本、讨价还价以及签订契约所需要的法律成本等等,正是由于交易成 本的存在,使得上述四个结果必然存在。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二)表现 1、宏观性失灵 宏观失灵事实上与广义的市场失灵相对应,它主要表现为市场总供求不稳定,发生超额供给 或超额需求的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当存在超额供给时,国民收入以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达到均衡, 引起生产过剩、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当存在超额需求时,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超过以实物 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超分配,诱发过度需求,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当二者交替出现或 同时并存时,又引起“滞”和“胀”的交替出现,或“滞”和“胀”的同时并存,也就是人们常说 的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共存。出现了宏观性失灵,失业就成了市场经济中一个经常的现象。 2、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 信息的不完全失灵表现为在交易过程中, 交易双方对于商品质量、 性能等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 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均等”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市场持续一段时间后, 就会破坏市场机 制的优胜劣汰的作用,以至出现了“劣胜优汰”的怪现象。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关于信息的假定可 以说是最理想化的。 所谓完全的信息或知识, 是指生产者及消费者不仅充分掌握市场当前正在出现 的情况,而且了解明天、后天会出现的事情。 3.公共性失灵 公共性失灵主要表现在公共物品的问题上。具体表现为在国防、市政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教 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的产品,不能像面包、电冰箱等私用产品那样,在市场上被 自发有效地生产出来。 这是由于公共物品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的缘故。 增加一个人 消费某种公共物品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而要排除某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它被生产出来,人们就可以免费使用它,如果强行收费,或不让人们免费 使用它,则会使整个社会支付的成本上升或使整个社会得到的好处(福利)降低。 4.垄断性失灵 垄断性失灵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 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 垄断厂商 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市场本身有一个悖论:市场的良好状态是竞争状 态,不管是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还是垄断竞争这种市场常态,只有保持竞争,市场机制才能有效 地发挥作用。可是,在对于规模经济敏感的部门,市场竞争有一种趋势――生产经营规模越大,效 益越高。这种趋势导致积聚和集中,导致垄断,从而抑制竞争。在一些行业,如电话、供电、供水 等行业中,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收益,即存在着规模经济,一旦某个公司占领了一 定的市场,实现了规模经济,就会阻碍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因为新进入该行业的公司由于生产达不 到一定的规模,成本会远远高于大公司,难以与大公司展开竞争。因此,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 特别容易形成垄断,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垄断。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5、外部性失灵 外部性失灵是市场失灵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 显著的外部性。这类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 对他人产生了额外的成本或收益, 但并未因此进行赔偿或得到报酬, 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一个企业进 行核算时往往不予考虑,一般这种现象称为外部性现象。有外部性特征的产品,其私人成本(收益) 与社会成本(收益)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外部(社会 或其他主体)带来经济损失(如化工厂排放污水会使养鱼场带来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 来调节将难以达到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目的。 6.社会公平分配失灵 分配失灵表现为在分配领域,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造成这类失灵的原因,与上述几种失灵类型的原因密切相关。一是在存在垄断的条件下,会使价格 严重背离价值,从而使部分人获得不合理收人;二是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生产要素供求状况 的不平衡必然形成要素收入的不合理差距; 三是虽然市场交易在原则上是平等的和等价的, 但由于 人们的资源禀赋不同,收入水平就会有差别;四是由于收入分配具有公共性、外部性等特征,因而 市场本身无法保证其公正性; 五是在市场纯经济效益的作用下, 各经济利益主体追求各自利益最大 化的结果, 会使收入不均不断拉大, 以至出现富者越富、 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 贫富分化严重。 可见,市场机制虽然也有分配功能,但就公正性而言,它又几乎是无功能的。 二、政府失灵涵义、表现 (一)涵义 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 市场的失灵, 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这种现象就是政府失灵。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萨伊在亚当?斯 密的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萨伊定律。该定律有三个要点:一是产品生 产本身就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二是由于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作用, 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 门的生产过剩现象。三是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卖不会脱节。萨伊定律的实质是市场经 济机制能够确保经济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配置, 不会发生普遍的经济生产过剩危机。 萨伊定律也就 意味着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是有限的,所以,政府有失灵的可能。 在斯蒂格里茨看来,政府也会失灵,而正是政府的失灵导致了政府的有限。他认为,政府失 灵主要有 7 个来源:1 政府的受委托责任给就业政策带来了严重压力; 这种受委托责任尤其对关注 2 公平的支出政策带来了严重压力; 不完善信息和不完全市场问题作为市场失灵的一个来源在公共 3 部门里是普遍存在的; ④和政府的强制力紧密相关的可能的再分配不仅会导致不公平, 而且还会产 生不经济的寻租活动;⑤现今政府带给未来政府的有效合同的局限性(无论对于公共部门里的产权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让渡规定和民主进程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的局限性)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费用;⑥公共部门里产权让渡 的其他缺陷对于有效的激励结构的构建会造成进一步的限制; ⑦公共部门里竞争的缺乏会削弱人们 的积极性。它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最后一个普遍的但并不是必然的特征。 (二)、表现 1、政府的政策偏差 要衡量政府的政策是否偏差,首先必须确定政策好坏的标准。评定政策的好坏,取决于一项 政策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为它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别。 所谓好政策, 是指这样一种立法或政府行 为:一方面,它带给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额外满足,大于那些为了支持这种立法或行为而做出牺牲的 人所付出的代价。 另一方面, 由于一项政策的实施, 是以放弃若干其他同类政策作为代价的, 因此, 与其他具有同类特点的政策相比,这种政策所带来的净收益(一部分人的额外收益之和减去另一部 分人所付出的代价之和)最大。坏政策的涵义刚好与好政策的涵义相反。 2、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这里的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政府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 策,即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则是指政府做出决策的时限和效率的限制。 首先, 政府政策的选择之所以难以达到最优状态, 是由民主决策程序本身固有的弱点决定的:其一, 选民和政治家都是经济人。其二,简单多数规则。即使政府提供的政策、方案确实是最好的,但由 于选举中较多使用的是简单多数规则, 而这种规则最终所体现的也只是中间选民的意愿, 所以最终 的决策结果也难以达到最优。其三,利益集团的影响。选民的意识常受到组织良好的利益集团的影 响, 有的利益集团可能还拥有不正当的政治权势, 他们利用这种权势影响政府的议案与选民的投票 选择行为,从而使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其四,主管部门领导人自身利益的驱动。对于由政 府主管部门独立地、 全权制定与实施的政策来说, 由于每个政府部门或公共事业部门所遵循的政策, 通常是由该部门领导人根据自己对共同利益的理解来决定的, 他们的行为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灵 活性, 有意或无意地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动机驱动, 因而他们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常常难以真正符合公 共利益的要求,其行为也难以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共同利益而服务。 其次,政府在做出一项决策要比私人部门决策慢得多,因为政府决策存在三个时滞:1 认识时 滞,就是指从问题的产生到被进入政府考虑的这一段时间;2 决策时滞,就是从政府认识到某一问 题一直到政府最后得到解决方案的那一段时间,这其中可能会有反复的讨论、争论,政府做出一项 决策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3 执行与生效时滞,就是政府公布某项决策到付诸实施以致引起社会的 反应。任何公共政策都不可避免有上述时滞。时滞的存在使得政府政策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低效率。 3、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工作缺乏竞争。这是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采取逐级任命的形式,相当多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的部门领导没有选票的约束, 同时他们又受终身雇佣制条例的保护, 不会因为效率低而遭到上级的 解雇,因而也就没有压力去促使他们高效率工作。而且,由于约束政治家个人活动的限制体制不以 盈利为目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各部门之间不存在竞争,因此,政府官员拥有的自由比私人企业经理 要大得多,而过多的自由又使他们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二是缺乏降低成本的内激励,使得政府没 有动力去降低成本。这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从客观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 以实现政策目标为主,所以大多不计成本,即使计算成本,也难以精确化,这样就有形或无形地促 使政府部门对公共物品的供给, 超出社会财富最优分配时所需要的数量, 因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是什么原因导致政府支出的相对规模迅速增长呢?公共选择学家谬勒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政府扩 张的原因,他认为,政府扩张有五种类型:1 政府以供给公共物品和消除外在效应为惟一职能时的 扩张;2 政府作为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者时的扩张;3 利益集团存在时的政府扩张;④官僚机构与 政府扩张;⑤财政幻觉与政府扩张。财政幻觉的要点是,假设选民用他们所支付的税款来测量政府 规模, 这时政府可以采用让选民意识不到税收负担在增加的办法来扩充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的扩张 会导致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又会导致政府部门的扩张。5、政府的寻租活动 在经济生活中,租金概念是到处存在的。一般而言,租金是稀缺资源的使用转让费,即自用所 得与他用所得之差。天然稀缺的资源存在租金,可以促进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认为短缺的 资源存在租金, 则会人为提高经济生活的非生产性成本。 寻租活动就是指寻求人为短缺资源的租金, 也就是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 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 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活动可以采取合法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非法的形式。合法的 寻租活动如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 利用特殊政策维护本身的独立垄断地位; 非法的寻租活动如 行贿受贿,走私贩毒。现代社会中最多见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 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寻租活动会使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利益集 团或个人所摆布。 上述政府失灵的种种类型, 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学者根据美国政府的基本情况, 通过分析得出来 的。它对分析我国政府经济行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照搬,因为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极 不相同。 三、市场和政府失灵的解决 在分析了市场和政府的失灵以后,我们在现实上面临着这样的二难选择:是市场?还是政府? 在两者之间简单地做出选择是困难的。 西方学者有两种观点,其中一些人是从技术性角度来看问题的,他们认为政府失灵是技术上 的缺陷, 并不是不可救药的, 而政府对市场体制的补充是必要的, 因为政府的失灵不过是技术故障,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补救的,尽管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政府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使工 作做得更好的。这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萨谬尔森。保守主义学者则认为,政 府是无能的,市场万能,政府失灵是必然的,其缺陷是不可救药的。市场虽然有不完善之处,但经 过努力完全可以得到纠正。 政府干预的结果往往是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不仅不能纠正市场的失误, 更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公共选择学派是这一方的代表。事实上在现实中,我们应当追求一种中 庸之道,当我们的市场面临危机时,政府就应当力所能及的承担起补充市场的责任;当我们的政府 面临失灵问题时,就应该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从逻辑上看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该首先是 市场先于政府,市场的毛病要政府来克服,这也许是比较好合理的方法。 2.3 政府经济职能与政府发展 一、政府经济职能 (一)政府的配置职能 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理由是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完善。政府参与的目标,是通财政 等手段弥补市场的缺陷,使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稀缺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以满足全社 会成员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也是对人的需要的一个选择和排序的过程。 资源配置包括的范围很大,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有一个合理配 置的问题,―般来说、各类配置有其不同的结构。从政府的观点看、一般主要考虑的是较高层次的 配置。 1、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向来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我国沿 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美国雪带(东北部工业发达的各州)和阳光带(南部和西部以农业为主要 产业的各州)之间的资源配置, 都关系着经济整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当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 合理的配置时、政府就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地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 2、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的配置。政府的经济活动空间府当有多大,经济学家的意见存在着 比较大的分歧:有人认为政府部门生产的东西太多;有人认为太少;有人认为政府市场各自产出的 划分是基本适当的, 但政府部门内的产出结构不当; 其实这些分歧反映了人们对公私部门产出的相 对价值的评估,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代价,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私有部门牺牲的产出可能是 生产品或消费品,而公共部门获得产出也可能是生产品或消费品。这就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政 府进行协调。 3、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消费品是指那些在生产后短期内耗失经济价值的商品(或劳务)。如 面饱和牙膏;投资品是指那些在生产后长期存在经济价值的商品(或劳务),如机器和房屋。这种区 分的意义在于:一个经济总体在任何时期的生产能力要依靠前期的投资品,这就是说,投资促使经 济增长。西方学者的所谓投资品的内容广泛,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如房屋、机器、劳动力训练(人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力投资)、研究与开发(技术改进)等,都算投资品。在特定的时期,消费与投资的总数是―定的, 当投资为 0 时,消费为最大;若消费为 0 时,则投资品最大:如果消费最大化了,则经济总体的资 本和生产能力经济增长成为负数。 (二)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 1、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收入在劳动、土地、资本(指利息和利润收入)之间的分配,在经济学 上―个“由来已久的问题”,长期以来,两方学者对要素间的收入分配也影响到的研究分析、积累 了大量的文献。在现代西方国家,收入分配和投资决策虽是私人部门经济问题。但收入的要素之间 的分配也影响到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等宏观方面,因此,问题就复杂化了,因为投资不仅仪增加物质 资本,而且产生人力资本;于是、原来划归劳动收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就称为人力资本收入。在 经济活动, 政府通过财政措施影响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这两种投资形式之间的资源配置, 从而影响 总投资率。 2、各收入阶层的家庭之间的分配。根据劳伦兹曲线,我们可以看到总个人收入偏离收入分配的 完全平等程度。 它代表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 显示低收入阶层的人得到总收入的百分比小于其人口 的百分比, 而高收入阶层的人得到总收入的百分比大于其人口的百分比。 对此, 为实现社会的公正, 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等措施,来影响各种收入阶层家庭之间的分配。 3、当代与下代人之间的分配。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投资,不仅是―个资源配置问题,也是一个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在时间阶段之间的收入分配决策问题。任何一代人如果不消费尽全部资本, 就有资本积累留给后代,就增加后代人的收人。当然当代人保存自然资源、增进儿童福利、发展文 化教育、提供医药卫生等也是造福后代。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照顾丧失生产能力年老一代,也具有 收入分配的意义。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影响两代人之间的收人分配的措施有许多种方式。 (三)稳定经济的职能 1、 政府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主要表现在就业和物价方面。 就业和物价总水平取决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水平是广大消费者支出决策的函数,消费者决策则依靠许多因素,诸如过去和现在的收入、 财富地位、信用的可获得性和经济前途的展望等。在某些时期,支出水平也许不能保证劳动力充分 就业和资源充分利用,而工资和物价又具有不易下降的僵硬性、这时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失灵、政府 通过财政扩张政策负起提高总需求的任务。 而在另一些时期内, 支出水平时能超过高就业水平所能 取得的产出,因而促成物价上涨,这时政府通过财政紧缩政策来减少总需求。 2、政府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与国际收支相联系。现代国家的经济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贸易和资 本流通相联系的。―些影响国内收入和物价的政策,会影响其国家的输入、输出和国际收支,从而 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经济地位。因此,一个国家的稳定政策还要考虑到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 3、府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在―定的人口和生产力增长率之下,支出的水平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必须作相应提高的调整,以使需求扩展到与潜在产出相符。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 策作周期性调整。此外,政府可能不接受市场力量决定的潜在产出增长率,而要影响这个增长率。 因为增长率有赖于资本积累率,所以储蓄率和投资激励就具有战略重要性。 (四)、政府的调节职能 1、设计管理和限制。政府通过它们,来提高社会范围内某些群体的福利水平,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政府主要诸如立法反对垄断,设置机构保护消费者免受诈骗,规定各种工作条件,安全指数等等。 2、价格和收入政策。政府主要用它们来调节货币供应,公用事业设备的价格以及国有行业的价格 等等。 二、政府的发展 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实施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 同时也是为了政府本身自身的发展。 改进政府 经济管理效能,应着眼于这些制约因素。 (一)是强化政府权威。权威是根植于人类社会的一种使人信赖和服从的力量。政府的权威,是政 府(包括中央和地方)在对社会实施政治统治和对社会生活以及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 它一旦形成就反过来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强化政府权威,是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和 基础。 没有权威的政府显然是不能有效地管理社会的。 强化政府权威, 首先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 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中央政府, 这是社会现代化运动的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经 验总结。采取任何不恰当的削弱中央政权权力的政治体制,都会给国家的政治带来动荡甚至内乱。 强调中央的权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而且,不仅中央权威要 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威也要加强。 (二)是规范政府行为。政府的权威表现为政府权力的行使具有科学的规范。政府行为的失落,会 导致政府权威的削弱甚至丧失。要实现政府行为规范化,必须实现政府行为法规化。为此,要制定 各项经济法规,确保经济主体的行为规范化。加强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的立法活动,政府随 意干预企业、公开经营活动并侵害企业、公民正当权益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对利用职权大 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非法行为的,应予以严惩,确保政府行为在法律范围内高效运 作。完善行政执法。行政执法不仅简便、快捷,而且覆盖面广,方便有利。可以弥补司法机关数量 有限,秩序复杂,专业力量不足的缺陷。 思考题: 1、试比较计划与市场体制下政府行为的区别 2、市场失灵的含义、原因及表现形式 3、政府失灵的含义、原因及表现 4、如何解决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问题并促进政府的发展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第三部分重点与难点: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效率 3、公共物品提供的均衡分析 4、混合物品 3.1 公共物品的定义 一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 1、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 益范围之外。也可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因为拒绝付款的个人或厂商而停止,任何人也都不能 用拒绝付款的办法来把自己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 纯粹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纯粹公共产品大都是那种在技术上不 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如国防等。二是某些公共产品在技术上虽然排他,但派他的成本十分昂 贵,以致经济上不可行。 2、消费的非竞争性 (non-rivalness)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的同时, 并不排斥和妨碍别人或 厂商对其的享用, 而且也不会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这种非竞 争性是因为公共产品一般都具有效用不可分割的性质。 需要说明的是: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也就是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 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这种物品或服务不但是共同消费的, 而且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 挤现象。但事实上,因消费者增加但带给供给方的生产成本为零并不能说明其边际社会成本为零。 比如高速公路,对于高速公路的生产者(建造者)来说,只要在公路不需要拓宽的情况下,每增加 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引起其生产成本的增加。但对消费者而言,高速公路快捷方便,消费者都愿意走 高速公路这样就导致大量的车辆涌入高速公路,这时的道路拥挤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种成本。 总之,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是指那种提供给全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而且不具有消费竞争性和受 益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相比较之下,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是指那种只提供给为其付款的个人 或厂商享用的, 并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 在受益上把未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的 物品或服务。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下面再用外部效用理论来区分一下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易, 既无正的外部效应, 也无负的外部效应。 而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即使原本只针对某一特定对象, 结果也会使该社会全体成员享用因此而带来的外部效益。 我们可以认为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和纯 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形成了一个闭区间, 而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就是这个区间的两个端点, 居于两 者之间的就是既具有公共物品或服务又具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的物品,如公共资源。如草原, 当只有一个人在草原上放牧时, 他与这块草原的其他放牧者之间在消费上就具有竞争性的关系。 此 外,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在技术能够实现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或服务,都不属于纯粹的公共物品 或服务和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类似这样的物品或服务,政府就需要采取补贴的办法,并通过市 场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 、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第一步:要先看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中是否具有竞争性,如果具有竞争性,则这种物品肯定不属 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如果不具有竞争性则转入 第二步: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 该产品有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是需要限制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资源; 第三步:如果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受益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该物品必然是公共物 品。如果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这时要进一步分析该产品在排他时的成本问题。如果该物品的排他 成本很高,那么该物品属于公共物品的范围。 如果一种物品或服务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 则它有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供求平衡。 如果一 种物品或服务是纯粹人公共物品或服务, 由它应由政府公共部门来提供, 市场机制在这个领域是要 失灵的. 通过上述的识别步骤,我们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1)同时具有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的纯粹的公共物品;(2)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粹的私人物品;(3)具有非排 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4)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 三、搭便车问题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的性质,搭便车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谓搭便车,也可称为 免费搭车, 是对那些试图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利益的行为的一种形象比喻。 它是指某些人享受 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逃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 搭便车行为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具体表现。他的存在总体上说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原 因,即公共产品自己本身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也就是说,消费者如果需要消费公共产品不许要支 付任何的费用,这决定了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支付无谓的价格。二是主观原因,即人的一种道 德行为,是人自身的利己性的表现。大卫.休谟(David Hume)早在 1740 年提出过所谓的“公共的悲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剧”(Public Tragedy)。“公共的悲剧”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存在,免费 搭车者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 而如果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的话, 结果最终是任何人 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的好处。 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搭便车行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产生了什么样的 影响。 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市场对公共产品的配置无法达到最优化,换句话说市场无能力使 之达到帕累托最优。我们知道,帕累托最优是判断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依据,它是指经济不可能通 过改变资源配置,在其他人的效用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任何别人(至少是一人)的效用水平有 所提高。我们以小区雇佣保安为例。社区为了保障生活安全,他们决定雇佣保安,这时的保安就可 以算作公共物品。 如果小区的居住人数只有三人, 那么其中任何一个人要想成为免费搭车者都是非 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在人数较少的群体中(比如 3 人),只要有一个成员不作出捐献,他人就会强 烈地感受到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减少,这就会逼迫他们加强合作。而在人口众多的群体中,某一成员 或几个成员的免费搭车,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可供给量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所以,一个社会的成 员越多, 人们免费搭车的欲望就越强烈, 从而因免费搭车者问题而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量下降 的可能性就越大。 3.2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效率 一、公共物品的需求 对于某种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来说,所有的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样数量的该种物品或服 务,这和私人物品或服务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消费者没有能力调整其消费量,不能出现其消费量分别为某甲 每周 1 个单位,某乙每周 2 个单位,某丙 3 个单位的情况。如果某甲每周的消费量为 3 个单位,其 他所有人也必须每周消费 3 个单位。 换言之,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是无法将其购量调整 到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价格恰好等于其边际效益的水平。 事实上因为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存在 受益的非排他性, 因此它们是不能定价的。 那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是怎样形成的呢?仍以小 区雇佣保安为例,假定小区只有消费者 A、B、C 三人,保安在小区里就是这三个消费者的纯粹的公 共物品,因为这三个消费者中的任何一人雇佣保安,其他两人同时也会受益。 二、私人部门生产公共物品的低效率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人们是对公共物品有需求的,但是只依赖于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 达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产量。 换句话说, 如果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物品, 就可能会产生低效率, 所以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由政府部门来提供。 三、可分割排它但分割排它成本很高的物品 在现实生活存在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边际成本为令,但可以分割而且分割排它成本很高。 海天教育:责任海天 成就未来编辑:市场部李正政府提供私人产品一般是处于下述两种目的:一是为了限制产品的使用量;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 的目的。一般说来,政府提供的私人产品总是那些额外使用会导致很大的边际成本的私人消费品, 这样政府可以达到限制消费量, 增加社会福利的目的。 比如居民用水和医疗服务就是两个典型的例 子。居民用水和医疗服务本身具有私人消费品的性质,本可以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可是如果人们对 这两种商品产生额外的消费需求时, 会导致供给方需要额外再投入大规模的固定资本的投资如建新 水厂和医院等,这样致使它们的边际成本急剧上升,因此供给价格很快就会从 P0 上 3.3 公共物品供给的均衡分析 一 、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 1、私人产品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 2、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 二、公共物品供给的一般均衡分析 前面的局部均衡分析,仅限于单个公共物品的情况。而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一般均衡分析, 是解决社会资源如何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配置的问题, 它把情况扩大到了若干公共物品和若 干私人物品同时存在的条件下, 其基本的理论模型是萨缪尔森于 1954 年在他 《公共支出的纯理论》 一书中提出来的, 萨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累托最优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