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i7 四代i5和6代i5哪个强

跨代的对决 英特尔i7-6700HQ对比i7-4720HQ性能测试
19:46:31 来源:电脑报 作者:电脑报 我要评论:
点击量:45994
& & 今年9月初,在第四代酷睿Haswell处理器发布两年半之后,英特尔终于正式发布了全新的六代酷睿Skylake处理器。在经历了Broadwell标压处理器的一闪而过之后,Skylake&H系列的到来宣布了全新一代的标压移动处理器时代终于来临。
& & 作为Skylake标压i7处理器的入门型号,i7-6700HQ必然将代替Haswell系列的i7-4720HQ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高端游戏本、商用本的热门处理器配置,接下来将通过简单介绍和硬件测试的方法来了解一下i7-6700HQ的特点和性能,同时将对比i7-4720HQ看看这两款隔代却定位相同的处理器的性能有多大差别。
Skylake处理器介绍
& & 熟悉英特尔处理器产品路线的网友大概知道,第六代Skylake酷睿处理器属于&TICK TOCK&路线中的TOCK架构更新阶段,作为英特尔14nm工艺上的第二代产品,Skylake主要是通过架构上的改进提升处理器的性能同时降低功耗,但是要认为这代的标压版i7处理器性能会提升大多,那可能要失望了,因为Skylake处理器的目标是控制功耗提升集成的核芯显卡的性能。虽然架构的改进没有明显提升i7-6700HQ的性能,不过好处还是比较明显的,后面测试时会提到。
& &相比于上一代Broadwell来说,Skylake有了不小的改变,比如加入了更精细的电源调节功能,甚至允许OEM厂商进行自定义。在多媒体方面,Skylake移动平台支持完整的H.265编解码和独立的低功耗H.264编码器,并加入了标量和格式转换引擎, 可以更低的功耗为前提玩转4K播放。此外,新的CPU将全面支持第三代雷电接口和USB Type-C接口,可以更轻松第直接将屏幕内容输出至4K显示器中。
& &与Skylake搭配的100系列芯片组也有很多改进,比如全面支持DDR4双通道内存,再比如硬件自主功耗栅极,以及IO方面的全方位提升,既有低功耗的eMMC、UFS、SDXC、CSI-2,也有高速的PCI-E 3.0、DMI 3.0,而且IO接口可灵活配置为PCI-E、SATA、USB3.0。由此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笔记本产品将会大范围的内置M.2&PCI-E SSD接口,硬盘的运行速度也将再上一个档次。
& & 英特尔Skylake处理器最大的性能提升应该是核芯显卡,Skylake移动平台整合了第九代HD500系列GPU核心,可完整支持DirectX 12、OpenGL 4.4、OpenCL 2.0、Vulkan以及无损颜色压缩,而数字接口标准也支持到了HDMI 1.4、DisplayPort 1.2和eDP 1.3,轻松满足4K输出与体验的需求。
& & i7-6700HQ集成的是HD Graphics 530核芯显卡,隶属于GT2级别,拥有24个执行单元。
英特尔i7-6700HQ规格介绍:
& & 简单介绍下Skylake处理器之后,接下来进入本文主题,先了解一下i7-6700HQ的规格,它隶属于第六代酷睿Skylake-H i7系列,也是i7系列中的入门型号,值得注意的是,这代酷睿标压处理器全部采用了BGA封装,用户是无法自行升级或者更换了。
Skylake-H处理器规格一览
& & i7-6700HQ拥有四核心八线程,采用14nm工艺,采用BGA1440封装,热设计功耗TDP为45W。这款处理器配有6MB三级缓存,默认主频为2.6GHz,单核睿频最高可达3.5GHz、双核睿频最高3.3GHz、三核睿频最高3.2GHz、四核睿频最高3.1GHz。单核最大倍频35x,四核最大倍频31x,单核和四核的倍频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 &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令集中,我们发现多了一个TSX指令集,TSX将允许程序员指定事务型同步代码空间,使得目前使用粗粒度线程锁定(Coarse-grained thread lock)的程序更自由地使用细粒度线程锁定(Fine-grained thread lock),进而提高多线程效率和性能。简单说,TSX设计目的就是评估软硬件状况并为程序员提供无错的细粒度线程锁定。
i7-6700HQ对i7-4720HQ性能测试
测试处理器规格对比表
Core i7 6700HQ
Core i7 4720HQ
主频/单/四核睿频
2.6/3.5/3.1GHz
2.6/3.6/3.4GHz
HD Grphices 530
HD Grphices 4600
核显基本/最高频率
350/1050MHz
400/1200MHz
DDR4/DDR3L/LPDDR3
& & 我们将i7-6700HQ和i7-4720HQ的硬件规格进行了对比。i7-6700HQ比起上一代产品来说,主频相同,单核/四核睿频都处于劣势,不过考虑英特尔以后可能会推出i7-6710HQ/6720HQ这样的后续版本来提升频率,这样的设置也就可以理解了。接下来开始进行性能测试。
& & 本次的测试平台采用的是微星GE72,采用酷睿i7-6700HQ处理器,标配8GB DDR4-2133内存和1TB HDD硬盘,搭载NVIDIA GTX 960M独显,并预装Windows 8.1操作系统,硬件配置均衡,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工作状态,品质值得信赖。而i7-4720HQ的测试平台也采用了类似的内存和硬盘组合,以及相同的软件环境。
& &&在测试方案上,我们主要针对Core i7 6700HQ的处理器端进行浮点运算、渲染等基准性能测试,除此之外还会对该处理器的日常应用(如上网、听音乐、看720P视频)功耗和高负载 (AIDA64考机测试)功耗进行检测,看看在新微架构下的标准电压四核处理器是否在功耗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1:CPU性能测试
处理器性能测试表
Core i7 6700HQ
Core i7 4720HQ
Cinbench R10单核/多核
Cinbench R11.5单核/多核
Cinbench R15单核/多核
Super Pi 1M(时间越短越好)
国际象棋(Firtz Chess Benchmark)
TruCrypt AES Mean 100M加密
X264 HD Benchmark 4.0 Pass 1
WinRAR压缩
3DMark 11物理测试
3DMark 2013 Fire Strike物理测试
& & 在大家比较喜闻乐见的Cinebench系列渲染性能测试中,我们将三代软件统统纳入测试当中,方便大家进行比较。而在这三款软件 中,Skylake Core i7 6700HQ的进步算是有目共睹的,在仅有3.1GHz四核心睿频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超越前代Core i7 4720HQ处理器,同样的数据进步也体现在了3DMark的物理运算测试当中,可以说英特尔还是有诚意的。但或许也会有人会觉得:&时隔两年也就进步这 么一点?&只能说在对高性能处理器需求应用比较匮乏,且竞争对手不太给力的情况下,这样的小步幅前进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 & 在多媒体应用中,Skylake Core i7 6700HQ无论加密、视频转码还是文件压缩性能相较前代产品的提升都不算很明显了,Super Pi和国际象棋的测试成绩甚至还不及Core i7 4720HQ,一方面可能是应用程序还没有对新处理器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Skylake在性能方面的确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力。
2:核芯显卡性能测试
Skylake核显性能测试表
HD Graphics 530@Core i7 6700HQ
HD 4600@Core i7 4720HQ
GeForce 920M
Radeon HD 8550G@A8-5550M
Cinebench R11.5 OpenGL
Cinebench R15 OpenGL
3DMark 2013 Fire Strike显卡测试
3DMark 11 P GPU
& & 前面的介绍中就说过,不能对i7-6700HQ的CPU性能提升有太大希望,它的主要性能提升还是集成的核芯显卡。i7-6700HQ集成的HD Graphics530核芯显卡,规格与桌面版一样,只是频率稍低一些。Core i7 6700HQ的核芯显卡性能也已经赶上了AMD移动APU集显,将前代HD 4600等核显远远抛在脑后,在3DMark 2013 Fire Strike显卡性能测试中,HD Graphics 530的分数和AMD RadeonHD 8550G基本相当,领先HD 4600达40%以上,都具备了在较高特效下畅玩《英雄联盟》的热门网游的性能。
& &&但如果想要考核显来玩点大型游戏,也是得必须打住的想法,因为虽然相对前代英特尔核芯显卡有着明显进步,但如果与GeForce 920M等入门级独显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当然,这个差距实际上也是纯粹体现在测试数值上,因为HD Graphics 530核显做不了的工作GeForce 920M其实也做不好,而且在4K解码输出等方面其实核显已经可以独自完美工作,因此在实用价值上,Skylake处理器的核显其实已经超越了入门独显。
3:功耗测试
& & &在Haswell时代,移动版i7标压处理器由于其略醉的功耗控制,导致其长期被降频问题困扰,也就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功耗容易超过TDP,然后因为TDP的限制,导致CPU不得不降频运行,无法发挥它的最佳性能。
& & &那么到了Skylake时代,i7-6700HQ是否也会遇到高负载自动降频的情况呢?为了这个比较引人关注的问题,接下来进行了功耗测试,Skylake Core i7标准电压四核处理器均为45W TDP,与前两代产品没有明显区别,虽然完全采用了有利于轻薄化的BGA封装模式,但发热量和功耗不会与i7-4720HQ这些老CPU有较大不同,这一点在我们的测试中也得到了 充分证明。在日常的轻负载使用时(中等亮度和音量,开启WiFi),Core i7 6700HQ频率在0.9GHz~1.5GHz之间变化,在AIDA64中显示处理器功耗在7W~15W之间,功耗测试仪显示整机功耗为30W~35W, 与前代产品相比并无明显降低,这一点算是与低电压产品大幅降低中低负载功耗有明显不同。
& & 而在使用AIDA64的FPU浮点运算考机测试时,处理器负载达到最高值,但根据软件显示,Core i7 6700HQ处理器功耗在半小时的测试中始终控制在41W~43W之间,温度最高90℃,因此一直处于3.1GHz的四核最高睿频上,相对于i7-4720HQ在大多数笔记本产品中都因为降频而无法在测试中跑出理论成绩,i7-6700HQ这一点算是让人颇为欣慰的(由于没有进行AIDA64+Furmark双满载考机,所以我们尚不能完全确定在高负载下Skylake不会降频)。当然,如果是一款散热不佳的产品,或许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评测总结:
& & 经过以上对比之后,大家应该对i7-6700HQ的性能有所了解,相对于i7-4720HQ来说,它的CPU性能并没有明显的提升,虽然核芯显卡的性能提升幅度比较大,对于游戏本来说这颗核芯显卡可能用处不大,不过现在大量应用都是需要显卡辅助(显卡加速)的,显卡现在是提升应用体验的关键,而在这个点上,酷睿i7-6700HQ的进步又是巨大的。另外,i7-6700HQ如果摆脱了高负载降频的问题,那对于经常需要CPU高性能运行的用户来说,这颗CPU还是值得考虑的。
相关阅读:《》酷睿i7和六代i7的区别 哪个性价比高
酷睿i7和六代i7的区别,简单来讲就是六代i7是酷睿i7的子系列,第六代酷睿Skylake处理器同样采用14纳米工艺,接口为LGA1151,搭配全新Intel 100系列芯片组(最高端是Z170主板),支持DDR4内存和DDR3L内存,有解锁版本与普通版本的区别。产品定位比第五代低,基本覆盖所有酷睿i7、i5、i3、奔腾、赛扬。每一代基本上性能差距比较大。
酷睿i7是由Intel(英特尔公司)生产的面向中高端用户的CPU家族标识,包含Bloomfield(2008年)、Lynnfield(2009年)、Clarksfield(2009年)、Ar randale(2010年)、Gulftown(2010年)、Sandy Bridge(2011年)、Ivy Bridge(2012年)、Haswell(2013年)、Haswell Devil's Canyon(2014年)、Broadwell(2015年)、Skylake(2015年)等多款子系列。
酷睿i7历代版本
基于Nehalem微架构
内置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仅Nehalem)
每颗核心独享256KB二级缓存
4-8MB共享三级缓存
SSE 4.2指令集(七条新指令)
超线程技术
Turbo mode(自动超频)
微架构优化(支持64-bit模式的宏融合,提高环形数据流监测器性能,六个数据发射端口等等)
提升预判单元性能,增加第二组分支照准缓存
第二组512路的TLB
AES(高级加密标准)指令集
提升虚拟机性能(根据Intel官方数据显示,Nehalem相对65nm Core 2在双程虚拟潜伏上有60%的提升,而相对45nm Core 2产品提升了20%)
新的QPI总线
新的能源管理单元
45nm制程,32nm制程产品随后上线,代号Westmere
新的1366针脚接口
另:Nehalem相对于65nm产品有着如下几个最重要的新增功能。
SSE4.1指令集(47个新SSE指令)
深层休眠技术(C6级休眠,只在移动芯片上使用)
加强型Intel动态加速技术(只在移动芯片上使用)
快速Radix-16分频器和Super Shuffle engine,加强FPU性能
加强型虚拟技术,虚拟机之间交互性能提升25%~75%
基于Sandy Bridge微架构
内置双通道/四通道内存控制器(四通道仅应用于Sandy Bridge-E)
3~8MB共享三级缓存
AVX(高级矢量控制)指令集
第二代Turbo Boost
新增Intel Quick Sync Video硬件转码支持8、整合HD Graphics 显示核心
接口变为LGA1155
基于Ivy Bridge架构
根据需要提供额外的速度
支持多任务处理,速度再加一倍
在您需要的时候自动增速以提供相应的性能
通过能同时处理两项任务的每个处理器内核以智能的8路多任务处理轻而易举地在各应用程序之间移动
共享视频变得更加轻而易举
内置强大功能以及渲染效果,带来游戏出色流畅完美的体验
完美清晰的图像效果,并支持更大尺寸的照片和图像
核芯显卡更新为HD4000
基于Haswell的架构
接口类型改为LGA 1150
新架构改善了CPU性能、增强了超频
将VR(电压调节器)整合到处理器内部,降低了主板的供电设计难度,并进一步提高了供电效率
改为配备GT2显示核心,EU单元仅为GT3的一半:20个
核显支持DirecrtX 11.1和OpenCL 1.2
1、14nm工艺新架构2、处理器内部不再集成电压调节器3、同时支持DDR4和DDR3L的双通道内存4、采用ringbus物理寻址方式5、采用LGA 1151全新接口
热门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休闲游戏
类别:休闲游戏
类别:角色扮演
47644人推荐55960人推荐65424人推荐75212人推荐84965人推荐94930人推荐104818人推荐
最新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休闲游戏
类别:角色扮演
类别:休闲游戏
40人推荐50人推荐60人推荐70人推荐80人推荐913人推荐100人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5 6500和二代i7 26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