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拍清楚,a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10个零件1和或0个零件2,c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30个零件1或80个零件2

相片存储专家
1.3亿用户&&56亿相片
不限总量空间
免费提供1G基础空间,超出后每月仍可享受300M上传流量
支持原图存储
最大支持20M原图无损上传,完美保留每一个图像细节
强大管理功能
支持7种相片排序方式,提供批量下载与相册分类功能
LOFTER社区
网易云相册
移动版网易相册,为散落的相片找个家
移动端相片便捷上传
批量上传,双重备份,从此丢开那条麻烦的数据线
多人相册亲密分享
独有相片群功能,提供创新的多人相册-私密分享
随时随地浏览相册
平板,手机,PC与你的网易相册无缝对接,随时浏览相片
支持iPad、iPhone和Android手机
网易摄影社区
有一种风格叫做薄荷味,一同来感受…
成员:1707作品:40116
室内女性写真作品,彰显人和环境之…
成员:1077作品:9015
用心地拿起相机,去记录那些让你感…
成员:4434作品:72924  一个疑问困惑楼主多年不得解,自从来到天涯潜水多年后发现天涯是一个藏龙卧虎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地方。所以今天特意发处女贴请教大神们一个问题:  如题:  人们是如何制造出比设备自身精度更高的零件的?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车床上面使用的丝杠的精度很高,用以保证加工出来的螺纹具备一定的精度,螺纹的精度是由丝杠的误差+震动、窜动的误差+刀具形状的误差+人为操作,对刀的误差组成的,所以加工出来的螺纹不会比车床自身用的丝杠精度更高。  那么,车床,高精度车床,以至最高精度车床上面用的丝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是如何使用低精度设备加工高精度零件的?  通过上面的疑惑衍生出来的问题有:  精度有极限吗?  机械加工的精度为何不能像半导体加工精度一样十八个月翻一番?  是什么制约了及加工精度的进步?
楼主发言:26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期待汽车行业的专家们不吝赐教O(∩_∩)O  
  精度当然没有极限,但是精度越高,制造成本也越高,呈指数上升。有一个笨办法,就是加大投入量+百分百测量。比如某零件合格率1%,投100件,总能得到一件。  
  高精度的模具是人类用手工磨出来的。。
  手工研磨的精度不可想象。。气门精研。。配合合适的研磨剂。。大概200圈就是一丝。。粗磨大概35圈就是一丝。。也就是每转35圈。千分尺就转一个刻度。。你算算这个精度有多高。
  @光耀苍穹 2楼
18:55:53  精度当然没有极限,但是精度越高,制造成本也越高,呈指数上升。有一个笨办法,就是加大投入量+百分百测量。比如某零件合格率1%,投100件,总能得到一件。  -----------------------------  工具不变的情况下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改进工艺。
  最高级别的机械是光雕和水磨,CPU和和各种芯片都是光雕,现在民用级别是20纳米。高强度零部件加工是水磨,有很高的精度和强度,数控机床主要强度零件都是靠水磨  
  回复楼主,@flytiger2007  一个疑问困惑楼主多年不得解,自从来到天涯潜水多年后发现天涯是一个藏龙卧虎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地方。所以今天特意发处女贴请教大神们一个问题:   如题:   人们是如何制造出比设备自身精度更高的零件的?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车床上面使用的丝杠的精度很高,用以保证加工出来的螺纹具备一定的精度,螺纹的精度是由丝杠的误差+震动、窜动的误差+刀具形状的误差+人为操作,对刀的误差组成的,所以加工出来的螺纹不会比车床自身用的丝杠精度更高。   那么,车床,高精度车床,以至最高精度车床上面用的丝杠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是如何使用低精度设备加工高精度零件的?   通过上面的疑惑衍生出来的问题有:   精度有极限吗?   机械加工的精度为何不能像半导体加工精度一样十八个月翻一番?   是什么制约了及加工精度的进步?  -----------------------------  挑选,手工。  
  理论上,只有人类的双手可以达到无限精度。这也是那些工业国家手工产品很昂贵的原因  
  制造机床的机床叫母机床,母机床的精度和普通机床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至于母机床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似乎还造不出母机。  以前靠从日本或以色列打擦边球进口,欧盟和美帝对我们封锁。  
  好待做过机械行业,说说我的理解,高论实在不敢当,请别笑话我,  量具精度的进化,生活中量具通常是卷尺,精度是1Mm,机械加工的量具通常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  人类很聪明,想要精确到毫米以下,肉眼判断就有困难,所以游标卡尺利用不同刻度来达到刻度读数放大,游标卡尺的精度是0.02毫米(我不信这个精度,我通常把游标卡尺的精度读到0.1毫米)千分尺就更厉害了,利用螺纹的放大刻度读数,精度是0.01毫米,千分尺的测量读数,我相信。我见过小日本的电子千分尺,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  机床精度开始工业母机精度肯定没那么高的,用工业母鸡生产下个级别精度车床的零件,然后继续进化,  现在的数控,是用电子脉冲控制丝杠的转动,比如说1MM等于100000个脉冲信号,那么0.001就发送100个脉冲信号就可以了,  以上机床部分是理论上的,真实的情况是,限于量具的误差,机床的误差,刀具的误差,国内民用产品能达到0.01的精度就非常了不起的,  另外一个指标通常国人不会去在意,那就是质量一致性!  手机码字好累,不扯淡了  
  论精度唯有日本,没德国什么事,德国机械的出名是他的资源足所以材料好,用料足,苏联的机床傻大笨粗,做粗加工最好的,吃刀量可以很大,。高精度的机床是战略物资,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东芝事件  
  奇怪,怎么看不见大家的回复呢?  
  @lyg-boy
20:05:00  高精度的模具是人类用手工磨出来的。。  -------------------------  嗯,你说的对,比如像一些好一点的铣床的工作台表面像长花一样,那就是用方箱,红丹加手工刮铲做出来的,精度很高,但是平面度更高的方箱是怎么做出来的呢?^_^  
  @光耀苍穹
18:55:00  精度当然没有极限,但是精度越高,制造成本也越高,呈指数上升。有一个笨办法,就是加大投入量+百分百测量。比如某零件合格率1%,投100件,总能得到一件。   -------------------------  对的,您的说法以前听过我的老师说过,做不出就靠选配,不过这个要满足两个前提:  1:客观上要能做出来,才能选得到,我想讨论的不是做出很精密的丝杠,而是如何做出比机床上自用丝杠更精密的丝杠…能通过大量试制真的做出来吗?理论是什么?  2:要有足够精度的尺子,假如测量工具是千分尺,千分尺上面也用丝杠,那这个丝杠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呢?  楼主有点钻牛角尖了,请见谅~  
  @lyg-boy
20:05:00  高精度的模具是人类用手工磨出来的。。  -------------------------  嘿嘿,你的说法我也听过一个高工说过,但他也就是一说,没有详细解释…如果只用手磨,为啥咱们比不过国外的精度呢?手艺不行?  楼主又钻牛角尖了,罪过罪过…  
  @lyg-boy
20:14:00  手工研磨的精度不可想象。。气门精研。。配合合适的研磨剂。。大概200圈就是一丝。。粗磨大概35圈就是一丝。。也就是每转35圈。千分尺就转一个刻度。。你算算这个精度有多高。  -------------------------  亲爱的lyg-boy,感谢你的回复,你指的手工研磨的精度是指粗糙度,还是指型位公差,还是指线性尺寸?有没有详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呢?谢谢!  
20:24:00  最高级别的机械是光雕和水磨,CPU和和各种芯片都是光雕,现在民用级别是20纳米。高强度零部件加工是水磨,有很高的精度和强度,数控机床主要强度零件都是靠水磨   -------------------------  和和,长知识,长知识,赶紧百度下  
  @kof_81
20:44:00  理论上,只有人类的双手可以达到无限精度。这也是那些工业国家手工产品很昂贵的原因   -------------------------  同样是手工,如果只是靠手工,为何咱们中国人做不出捏?到底难在哪里?为何精度这么多年都没有多大进步呢?  
  做机床设备维修的留个印。  
  我觉的楼主就是在纠结一个鸡生蛋 蛋生鸡的问题。丝杆
导轨的制造自然有一套工艺。  
  @flytiger2007 17楼
00:49:11  亲爱的lyg-boy,感谢你的回复,你指的手工研磨的精度是指粗糙度,还是指型位公差,还是指线性尺寸?有没有详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呢?谢谢!  -----------------------------  因为工作的关系。对于精磨我接触到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气门。现在都是气门磨床。。要多少um自己都可以调节。。以前都是师傅自己手工磨的。至于汽车研发制造使用的模具。以及制造这些机器的机器的机器。。我没有接触。  精度肯定是没有极限的。。就象误差永远不可避免一样。。现在的问题是你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我们对技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们没有好的技工。。这类技术应该是多少代师傅徒弟口耳相传的经验。这个是很神奇的东西。。就象钣金工一样。。他们知道工件的力和筋在什么地方。。怎么卸掉或者增加。。反正我这么多年还是看不明白。。这种东西不象齿轮一牙咬一牙的那么直观。。  至于人家怎么能加工出来精度这么高的工件。。不懂。。
  @无敌贱男
23:29:00  论精度唯有日本,没德国什么事,德国机械的出名是他的资源足所以材料好,用料足,苏联的机床傻大笨粗,做粗加工最好的,吃刀量可以很大,。高精度的机床是战略物资,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东芝事件   -------------------------  哈哈,说到东芝事件那就要说到数控机床的明珠,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了,不才俺当年的毕业设计就是研究五轴数控机床的后置处理器的,可惜的是浅尝辄止,真好奇在80年代软件不发达的时候,五轴联动程序是怎么编写出来的,和和…貌似纯凭手写G代码是很抽象的  
  那时没伺服控制系统 就靠纸上打孔
现在装个100个伺服
能100轴联动不是问题。  
  丝杆开始用车的
精加工时就用磨的
磨床上没丝杆
这就不是没矛盾了吗
问题不就通了?  
  @无敌贱男
23:20:00  好待做过机械行业,说说我的理解,高论实在不敢当,请别笑话我,   量具精度的进化,生活中量具通常是卷尺,精度是1Mm,机械加工的量具通常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   人类很聪明,想要精确到毫米以下,肉眼判断就有困难,所以游标卡尺利用不同刻度来达到刻度读数放大,游标卡尺的精度是0.02毫米(我不信这个精度,我通常把游标卡尺的精度读到0.1毫米)千分尺就更厉害了,利用螺纹的放大刻度读数,精度是0.01毫米,千分尺的测量读数,我相信。我见过小日本的电子千分尺,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   机床精度开始工业母机精度肯定没那么高的,用工业母鸡生产下个级别精度车床的零件,然后继续进化,   现在的数控,是用电子脉冲控制丝杠的转动,比如说1MM等于100000个脉冲信号,那么0.001就发送100个脉冲信号就可以了,   以上机床部分是理论上的,真  -------------------------  和和,岂敢笑话,您的回复比楼主的主题还多,楼主正感动的稀里哗啦ing……  一起探讨下:  1:楼主也觉得游标卡尺的标称精度与实际精度是有区别的,那么如何确定一把游标卡尺的实际精度是多少呢?是否通过量块来标定?如何标定?  2:数控机床虽然可以将一毫米分成上万个脉冲,但是每一个脉冲如果有百万分之一毫米的误差,累积起来也是很可观的。所以将脉冲细分客观上不能降低精度的要求。  另外据楼主所知,世界上最精密的尺子叫“线纹尺”,能保证在1米的长度上达到0.2微米的精度,貌似这个已经是极限了?这个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纠结啊…  
  @flytiger2007
01:39:00  @无敌贱男 11楼
23:20:00   好待做过机械行业,说说我的理解,高论实在不敢当,请别笑话我,   量具精度的进化,生活中量具通常是卷尺,精度是1Mm,机械加工的量具通常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   人类很聪明,想要精确到毫米以下,肉眼判断就有困难,所以游标卡尺利用不同刻度来达到刻度读数放大,游标卡尺的精度是0.02毫米(我不信这个精度,我通常把游标卡尺的精度读到0.1毫米)千分尺就更厉害了,利用螺纹的放大刻度读数,精度是0.01毫米,千分尺的测量读数,我相信。我见过小日本的电子千分尺,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   机床精度开始工业母机精度肯定没那么高的,用工业母鸡生产下个级别精度车床的零件,然后继续进化,   现在的数控,是用电子脉冲控制丝杠的转动,比如说1MM等于100000个脉冲信号,那么0.001就发送100  -------------------------  知道怎么造的
我年薪都上千万了
还不洗洗睡觉  
  @lyg-boy
01:19:00  @flytiger2007 17楼
00:49:11   亲爱的lyg-boy,感谢你的回复,你指的手工研磨的精度是指粗糙度,还是指型位公差,还是指线性尺寸?有没有详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呢?谢谢!   -----------------------------   因为工作的关系。对于精磨我接触到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气门。现在都是气门磨床。。要多少um自己都可以调节。。以前都是师傅自己手工磨的。至于汽车研发制造使用的模具。以及制造这些机器的机器的机器。。我没有接触。   精度肯定是没有极限的。。就象误差永远不可避免一样。。现在的问题是你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我们对技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们没有好的技工。。这类技术应该是多少代师傅徒弟口耳相传的经验。这个是很神奇的东西。。就象钣金工一样。。他们知道工件的力和筋在什么地方。。怎么卸掉或者增  -------------------------  哦哦,气门手工磨你指的是哪里?环带还是锁片槽?那样效率很低啊,当年是怎么测量尺寸的啊?这两个地方没有轮廓仪,三坐标的话都不好测啊。  另外其实我们还是需要高精度的,比如现在的大部分轴瓦还需要配组,原因是单靠加工无法加工出一致性很好的曲轴箱,曲轴,轴瓦,只有靠配组来保证间隙。要是配挺柱,就更加夸张了,一共有三十多个组。如果能做到只有一个组,对生产效率,发动机性能将是飞跃性提高啊  
  @flytiger2007
02:00:00  @lyg-boy 23楼
01:19:00   @flytiger2007 17楼
00:49:11   亲爱的lyg-boy,感谢你的回复,你指的手工研磨的精度是指粗糙度,还是指型位公差,还是指线性尺寸?有没有详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呢?谢谢!   -----------------------------   因为工作的关系。对于精磨我接触到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气门。现在都是气门磨床。。要多少um自己都可以调节。。以前都是师傅自己手工磨的。至于汽车研发制造使用的模具。以及制造这些机器的机器的机器。。我没有接触。   精度肯定是没有极限的。。就象误差永远不可避免一样。。现在的问题是你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我们对技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们没有好的技工。。这类技术应该是多少代师傅徒弟口耳相传的经验。这个是很神奇的东西。  -------------------------  当然,现在包括国外貌似也没有完全做到都不分组吧,和和  
  @无敌贱男
23:20:00  好待做过机械行业,说说我的理解,高论实在不敢当,请别笑话我,   量具精度的进化,生活中量具通常是卷尺,精度是1Mm,机械加工的量具通常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   人类很聪明,想要精确到毫米以下,肉眼判断就有困难,所以游标卡尺利用不同刻度来达到刻度读数放大,游标卡尺的精度是0.02毫米(我不信这个精度,我通常把游标卡尺的精度读到0.1毫米)千分尺就更厉害了,利用螺纹的放大刻度读数,精度是0.01毫米,千分尺的测量读数,我相信。我见过小日本的电子千分尺,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   机床精度开始工业母机精度肯定没那么高的,用工业母鸡生产下个级别精度车床的零件,然后继续进化,   现在的数控,是用电子脉冲控制丝杠的转动,比如说1MM等于100000个脉冲信号,那么0.001就发送100个脉冲信号就可以了,   以上机床部分是理论上的,真  -------------------------  手机码字确实很累,建议使用语音输入,貌似如今的识别率已经很高了啊,和和  
  @冷眼看世界2007
23:10:00  制造机床的机床叫母机床,母机床的精度和普通机床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至于母机床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似乎还造不出母机。   以前靠从日本或以色列打擦边球进口,欧盟和美帝对我们封锁。   -------------------------  母機床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dannanrenoo
01:39:00  丝杆开始用车的 精加工时就用磨的 磨床上没丝杆 这就不是没矛盾了吗 问题不就通了?   -------------------------  磨床上也需要有一个控制转角与升程之间关系的高精度原件的,不知道是不是丝杠,但是精度一定更加高…  
  机械控  
  回复楼主,@flytiger2007  -----------------------------  成本和用途,还有工艺本身的特点(比如,机加工零件一般比钣金件精度高)。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刻意使用高精度零件,是浪费。  还有,测不准: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测量方法,环境等因素。普通的机械零件,一般都是接触式测量(不是每个测量机构都有激光探头),这会使零件产生形变,进而产生测量误差。常见的手工测量,更是如此,每次测量手用力不同,都可能差0.001mm甚至0.01mm。  所以,我认为机械零件精度偏差范围要求若低于(不含)0.001mm,没有意义。  
  想起当年测量万有引力的装置,在玩机械方面,还真是天才。他们应该有匪夷所思的方式方法。  
  理论上讲,精度无极限。比如平面,比如光洁度。就算到了原子级,一样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因为原子之间也有间隙。刘慈欣的科幻大作&三体&里面描述的三体人制造的“水滴”飞行器,表面光洁度到达令人恐怖的程度,无论用多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都光洁如镜面。刘慈欣把这归结为依靠强相互作用力连接的结果。  
  @dannanrenoo
01:35:00  那时没伺服控制系统 就靠纸上打孔 现在装个100个伺服 能100轴联动不是问题。   -------------------------  机床动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人如何让机床按需要去除材料的多轴轨迹运动。所谓联动  
  ——单纯的谈论精度,个人觉得似乎意义不大,至于小数点后面排到第几个零,我真不知道是用在什么样的场合,温度的热胀冷缩和灰尘的有时候都会对数值产生影响。  ——精度的产生我觉得有时候是靠综合的因素,而不是单件零件的叠加效应,举个例子吧,叫你用铅笔在纸上画10个圆,然后找出两个最接近的,你可能要画几十个才能找出最接近的,可能细看的话差别还是很大,但你如果用圆规来画,画出来的就非常一致了,也就是说精度相当高了,那你说圆规的精度能有多高呢?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原理而已。面制作圆规需要用到比圆规本身精度更高的机器吗?
10:04:00  回复楼主,@flytiger2007   -----------------------------   成本和用途,还有工艺本身的特点(比如,机加工零件一般比钣金件精度高)。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刻意使用高精度零件,是浪费。   还有,测不准: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测量方法,环境等因素。普通的机械零件,一般都是接触式测量(不是每个测量机构都有激光探头),这会使零件产生形变,进而产生测量误差。常见的手工测量,更是如此,每次测量手用力不同,都可能差0.001mm甚至0.01mm。   所以,我认为机械零件精度偏差范围要求若低于(不含)0.001mm,没有意义。   -------------------------  1.钣金件和机加工件确实有着很大的差距…比如当年我听说的某汽车厂,推行2微米和2毫米一致性理念,前面就是指机加工,后面是指冲压件…  2.其实话说接触式测量貌似要比激光测量精确吧?激光测量的优点是效率高,多用在逆向工程上吧?  3.0.001mm要是完全落实在零件上,那确实是很高啊,可零件从铸造模具,加工设备,加工工装,等地方开始累积这0.001MM的公差,也就不小了,是吗?o(∩_∩)o  
  @flytiger2007
12:45:00  @dannanrenoo 25楼
01:35:00   那时没伺服控制系统 就靠纸上打孔 现在装个100个伺服 能100轴联动不是问题。   -------------------------   机床钣金动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人如何让机床按需要去除材料的多轴轨迹运动。所谓联动   -------------------------  我厂里的钣金柔性线是26轴联动,国外的软件确实牛,主要是软件难做,如果会做的人,一个研发项目下来上千万报酬肯定有。  
  @flytiger2007 28楼
02:05:38  当然,现在包括国外貌似也没有完全做到都不分组吧,和和  -----------------------------  你做不到不代表人家做不到。。加工机器的机器还是机器。。有点类似于鸡和蛋的循环。。但是最最顶层的。。是手工。。  至于人家的大师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不晓得。。反正人家做出来了。。没有牛角尖可钻。。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  CPU的核心据说每平方厘米集成了几十亿晶体管。。人家是怎么做到的。。不晓得。。
  半导体和CPU工艺与传统机械制造业不同,是一个感光+化学蚀刻的过程。靠手工那是不可能的。
  @本川雅铃
13:12:00  ——单纯的谈论精度,个人觉得似乎意义不大,至于小数点后面排到第几个零,我真不知道是用在什么样的场合,温度的热胀冷缩和灰尘的有时候都会对数值产生影响。   ——精度的产生我觉得有时候是靠综合的因素,而不是单件零件的叠加效应,举个例子吧,叫你用铅笔在纸上画10个圆,然后找出两个最接近的,你可能要画几十个才能找出最接近的,可能细看的话差别还是很大,但你如果用圆规来画,画出来的就非常一致了,也就是说精度相当高了,那你说圆规的精度能有多高呢?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原理而已。面制作圆规需要用到比圆规本身精度更高的机器吗?  -------------------------  的确是这样,精度确实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我是这样理解圆规的:  圆规画圆是使用社会上面公认的最成熟,最通用的方法来画圆,所以当然比用手画圆好啦!用车床车出来的螺纹属于最成熟,最通用的方法,就好比用圆规画圆,当然也比用手拿刀刻出来的螺纹好不是?关键是和谁比嘛…不过我又纠结了,好多人回复说最精密的螺纹是用手做出来的…那岂不是说用手画圆要比用圆规画圆要精密?悖论啊悖论…  
  关键词:电子脉冲  
  回复第38楼,@flytiger2007  @ 33楼
10:04:00   回复楼主,@flytiger2007   -----------------------------   成本和用途,还有工艺本身的特点(比如,机加工零件一般比钣金件精度高)。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刻意使用高精度零件,是浪费。   还有,测不准: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测量方法,环境等因素。普通的机械零件,一般都是接触式测量(不是每个测量机构都有激光探头),这会使零件产生形变,进而产生测量误差。常见的手工测量,更是如此,每次测量手用力不同,都可能差0.001mm甚至0.01mm。   所以,我认为机械零件精度偏差范围要求若低于(不含)0.001mm,没有意义。   -------------------------   1.钣金件和机加工件确实有着很大的差距…比如当年我听说的某汽车厂,...  --------------------------  一些东西表面硬度不高,接触式测量,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咋又看不见别人的回复了捏?  
  @nmnpc
16:48:00  半导体和CPU工艺与传统机械制造业不同,是一个感光+化学蚀刻的过程。靠手工那是不可能的。  -------------------------  不知道摩尔定律是怎么回事?谁能用老百姓的话解释一下?为什么18个月可以将速度提高一倍?而不是18个礼拜提高2倍?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捏捏捏捏?o(∩_∩)o  
  回复第42楼,@flytiger2007  @本川雅铃 37楼
13:12:00   ——单纯的谈论精度,个人觉得似乎意义不大,至于小数点后面排到第几个零,我真不知道是用在什么样的场合,温度的热胀冷缩和灰尘的有时候都会对数值产生影响。   ——精度的产生我觉得有时候是靠综合的因素,而不是单件零件的叠加效应,举个例子吧,叫你用铅笔在纸上画10个圆,然后找出两个最接近的,你可能要画几十个才能找出最接近的,可能细看的话差别还是很大,但你如果用圆规来画,画出来的就非常一致了,也就是说精度相当高了,那你说圆规的精度能有多高呢?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原理而已。面制作圆规需要用到比圆规本身精度更高的机器吗?   -------------------------   的确是这样,精度确实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我是这样理解圆规的:   圆规画圆是使用社会上面公认的最成熟,最通用的方法来画圆,所以当然比用手画...  --------------------------  手做的工作,是去修正并提升精度,不是直接做一个超高精度饿螺纹出来。  
22:05:00  回复第38楼,@flytiger2007   @ 33楼
10:04:00   回复楼主,@flytiger2007   -----------------------------   成本和用途,还有工艺本身的特点(比如,机加工零件一般比钣金件精度高)。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刻意使用高精度零件,是浪费。   还有,测不准: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测量方法,环境等因素。普通的机械零件,一般都是接触式测量(不是每个测量机构都有激光探头),这会使零件产生形变,进而产生测量误差。常见的手工测量,更是如此,每次测量手用力不同,都可能差0.001mm甚至0.01mm。   所以,我认为机械零件精度偏差范围要求若低于(不含)0.001mm,没有意义。   -------------------------   1.钣金件和机加工件确  -------------------------  是滴,是滴!比如汽缸盖罩密封胶条,测量那个东西…喔买噶得,让它见鬼去吧,去死吧去死吧去死吧…-_-!-_-||Orz  
  回复第40楼,@lyg-boy  @flytiger2007 28楼
02:05:38   当然,现在包括国外貌似也没有完全做到都不分组吧,和和   -----------------------------   你做不到不代表人家做不到。。加工机器的机器还是机器。。有点类似于鸡和蛋的循环。。但是最最顶层的。。是手工。。   至于人家的大师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不晓得。。反正人家做出来了。。没有牛角尖可钻。。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   CPU的核心据说每平方厘米集成了几十亿晶体管。。人家是怎么做到的。。不晓得。。  --------------------------  造芯片,是微观加工;和常见的宏观加工(车,铣,刨,钻,磨,焊,冲,铆等)不是一个概念。  
  @无敌贱男 11楼
23:29:42  论精度唯有日本,没德国什么事,德国机械的出名是他的资源足所以材料好,用料足,苏联的机床傻大笨粗,做粗加工最好的,吃刀量可以很大,。高精度的机床是战略物资,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东芝事件  -----------------------------  粪粪们该说你是日托了。
  @nmnpc
16:48:00  半导体和CPU工艺与传统机械制造业不同,是一个感光+化学蚀刻的过程。靠手工那是不可能的。  -------------------------  @flytiger2007 46楼
22:10:44  不知道摩尔定律是怎么回事?谁能用老百姓的话解释一下?为什么18个月可以将速度提高一倍?而不是18个礼拜提高2倍?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捏捏捏捏?o(∩_∩)o  -----------------------------  18个月那不是摩尔说的,他也没说过速度提高一倍。摩尔说的是每2年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增加一倍。摩尔定律不是个自然定理或法则,只是个基于观察的经验推测,就像任大炮对房价的推测一样。
  @zcx楼
23:21:00  @无敌贱男 11楼
23:29:42   论精度唯有日本,没德国什么事,德国机械的出名是他的资源足所以材料好,用料足,苏联的机床傻大笨粗,做粗加工最好的,吃刀量可以很大,。高精度的机床是战略物资,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东芝事件   -----------------------------   粪粪们该说你是日托了。  -------------------------  FF们是不会喜欢这种清心寡欲的清淡贴的吧?和和…  
  回复第52楼(作者:@flytiger2007 于
23:36)  @zcx楼
23:21:00  @无敌贱男 11楼……  ==========  看到有些贴子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不能提日本比德国强,就像文~革不能说毛~主~席的半句不是一样,只要你一说,马上就成了现行反~革~命,各种帽子马上扣上来进行批斗!  
  @zcx楼
00:37:00  回复第52楼(作者:@flytiger2007 于
23:36)   @zcx楼
23:21:00   @无敌贱男 11楼……   ==========   看到有些贴子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不能提日本比德国强,就像文~革不能说毛~主~席的半句不是一样,只要你一说,马上就成了现行反~革~命,各种帽子马上扣上来进行批斗!   -------------------------  实话实说,小日本做的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欧美人不稀罕整小排量发动机,让小日本占了先机…  小日本给我的感觉是做事很梗,梗到令人发指,而且以此为荣,  据说想要参观在中国的日本发动机工厂装配线,无论谁,只要登记一下,就可以了,还有专门的导游带队,讲解…还听说陪同参观的日本人曾经说:“看吧,尽情的看吧,但日本人的精神是很难模仿的。”  不知道有了解的吗?求辟谣?  
  回复第53楼(作者:@zcx121314 于
00:37)  回复第52楼(作者:@flytiger2007 于
23:36)  @z……  ==========  
  @ 49楼
22:18:06  造芯片,是微观加工;和常见的宏观加工(车,铣,刨,钻,磨,焊,冲,铆等)不是一个概念。  -----------------------------  我说的是这个道理。。你做不出来并且不理解别人怎么做出来的。。但是事实是人家做到了。。说个最简单的。。日本的摩托车有一款本田公司出的90cc发动机。进口哦到中国的车型代号是th-90。中国上规模开始仿造的最起码有5家公司。。到今天20多年了。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出的东西能和正品媲美。。现在连原来组装的工厂都不造天津本田了。因为日本不再供应配件。想想90cc的摩托车发动机有什么稀奇。那个东西能有多高的精度。。我们就是造不出来。。或者说即使仿造出来。。离原厂货品质差太远了。  探索频道曾经有一期节目。。介绍日本兵库县的手工艺人。。他们是做磨具的。。看起来也是普通的人类。。干的也是和我们钳工干的一样工作。。至于他们怎么做到那么高的精度。。不知道。。  就像谁不会用笔啊。。但是有多少人能写出一手好字。。
  @flytiger2007 54楼
01:35:35  实话实说,小日本做的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欧美人不稀罕整小排量发动机,让小日本占了先机…  小日本给我的感觉是做事很梗,梗到令人发指,而且以此为荣,  据说想要参观在中国的日本发动机工厂装配线,无论谁,只要登记一下,就可以了,还有专门的导游带队,讲解…还听说陪同参观的日本人曾经说:“看吧,尽情的看吧,但日本人的精神是很难模仿的。”  不知道有了解的吗?求辟谣?  -----------------------------  是真的。很神奇的。当年的天津本田号称贼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安静。是贼偷东西时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太好骑了。也是贼最喜欢偷的车。。  一个天津本田。。一个老嘉陵70.配的是京滨或者米库尼的化油器。。百公里一升的实际油耗。。据说有神人能骑到0.8.。今天。20多年后的今天。除此以外没听过纯汽油发动机能跑出百公里一升的油耗。  第一代本田机体是没有垫子的。就是铝和铝封闭。只要你不扒不摔。永远不漏油。。怎么做到的。。不知道。。以前我们这边有很多粉化石铺的路。。你只能听到轮胎压到路面沙石的沙沙声。。听不到发动机响的。。一点都不夸张。
  @冷眼看世界2007 9楼
23:10:17  制造机床的机床叫母机床,母机床的精度和普通机床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至于母机床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似乎还造不出母机。  以前靠从日本或以色列打擦边球进口,欧盟和美帝对我们封锁。  -----------------------------  从以色列进口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从日本进口的?日本鬼子会对我们这么好??  欧盟和美的对我们封锁?伟大的德意志居然也对我们封锁?不科学啊!!!你个日托!  肯定是日本对我封锁,大德意志对我悄悄进口,支持我们
  顶技术贴  
  @lyg-boy
02:33:00  @ 49楼
22:18:06   造芯片,是微观加工;和常见的宏观加工(车,铣,刨,钻,磨,焊,冲,铆等)不是一个概念。   -----------------------------   我说的是这个道理。。你做不出来并且不理解别人怎么做出来的。。但是事实是人家做到了。。说个最简单的。。日本的摩托车有一款本田公司出的90cc发动机。进口哦到中国的车型代号是th-90。中国上规模开始仿造的最起码有5家公司。。到今天20多年了。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出的东西能和正品媲美。。现在连原来组装的工厂都不造天津本田了。因为日本不再供应配件。想想90cc的摩托车发动机有什么稀奇。那个东西能有多高的精度。。我们就是造不出来。。或者说即使仿造出来。。离原厂货品质差太远了。   探索频道曾经有一期节目。。介绍日本兵库县的手工艺人。。  -------------------------  其实呢,方法也是差不多的,就好比全中国的大学生制图测绘课的课程设计都是测绘二级减速箱,全中国大学生金工实践都是做锤子一样,全世界的某种零件大概都是用类似的方法加工出来一样,因为加工方法是最容易学习的,用什么设备,排个人去看下,记下设备,大概就知道,反正这家不卖那家卖,其实加工方式也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不同的只在精神,设备,要求,产品定位等方面,楼主现在喝的有点多,有点飘,和和  
  @寒武鱼
11:51:00  @冷眼看世界2007 9楼
23:10:17   制造机床的机床叫母机床,母机床的精度和普通机床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至于母机床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似乎还造不出母机。   以前靠从日本或以色列打擦边球进口,欧盟和美帝对我们封锁。   -----------------------------   从以色列进口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从日本进口的?日本鬼子会对我们这么好??   欧盟和美的对我们封锁?伟大的德意志居然也对我们封锁?不科学啊!!!你个日托!   肯定是日本对我封锁,大德意志对我悄悄进口,支持我们  -------------------------  商人唯利是图,国家战略考虑,两者往往想不到一起去,总会有妥协或灰暗地带,不过听说欧美,日本的高进度数控机床有gps和震动传感器,反正一搬到军事工厂就死机  
  回复第58楼(作者:@寒武鱼 于
11:51)   @冷眼看世界2007 9楼
23:10:17   制造机床的机床叫母机床,…… ==========  日本和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两国关系还是不错的,邓小平去日本参观体验新干线后,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开放初期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贷款,好像占总国际贷款的百分之八十多吧,而且是长期性的,动辄二十多三十年。  揣度当时日本的心思,一是感激中国当年放弃战争赔款的诉求,一是也期望中国能不再穷光蛋,当然它内心也不希望中国强大,骨子里日本认为自己才该是亚洲老大。只有它可以担负起抗击欧美的担子。  九十年代末期,好像有一个新华社记者访谈日本驻华大使的采访报道,日本大使就列举了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情况,对于中日贸易战的看法很骄横,认为那样会使中国的制造业后退二十年。其中就提到母机床这块。至于以色列,对中国人一直怀有感恩之情怀。  日本人也有东方黄种人爱面子的特点,所以做点事表示感谢可以,要它嘴上承认道歉,相对就有点难。  
  楼主你可以研究下人类工具演化史,怎么冲徒手扔石头到发明青铜器再到铁器,这是个哲学问题哦。
光学放大知道不??? 我一个文科生都知道,说明你不是科班出身。放大一百倍,误差也被放大了一百
  楼主补充下初中数学,米原尺的由来,然后就会知道,在光学和几何数学的配合使用下,理论上可以把长度测量做到无限精确。
  @湘竹泪
17:32:00  楼主你可以研究下人类工具演化史,怎么冲徒手扔石头到发明青铜器再到铁器,这是个哲学问题哦。  -------------------------  太古老的东西就找不到资料了,其实我一直在找资料在研究机床发展的过程,比如第一台机床是什么机床,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结构是怎样的,不过还是苦于没有资料,毕竟这东西不是在中国做出来的,中国人貌似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兴趣,翻译的资料很少…  
  国人对不能马上变成钱的东西不感兴趣  
  回复第54楼(作者:@flytiger2007 于
01:35)  @zcx楼
00:37:00  回复第52楼(作者……  ==========  应该是真的。有个同学在东本发动机工厂工作,没听他说有什么保密条款。  
  @本川雅铃 37楼  ——单纯的谈论精度,个人觉得似乎意义不大,至于小数点后面排到第几个零,我真不知道是用在什么样的场……  -----------------------------  精辟  
  设备都是一步一步改进过来的,  
  应该问机械行业的,加工属于机械行业  
  @无敌贱男 11楼
23:29:42  论精度唯有日本,没德国什么事,德国机械的出名是他的资源足所以材料好,用料足,苏联的机床傻大笨粗,做粗加工最好的,吃刀量可以很大,。高精度的机床是战略物资,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东芝事件  -----------------------------  德国还行,只是和日本相比有差距。以微细磨削加工设备为例    (a)Kern micro(德国); (b)Sodick AZ150(日本); (c)Fraunhofer IPT Minimill(德国); (d)Makino Hyper2J(日本); (e)Kuglar MicroMaster MM2(日本); (f)Fanuc ROBOnano(日本); (g)Precitech freeform 700 Ultra(美国); (h)Moore Nanotech 350FG(美国)
  @冷眼看世界2007 62楼
15:50:03  回复第58楼(作者:
11:51)   
@冷眼看世界2007
23:10:17   制造机床的机床叫母机床,…… ==========  日本和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两国关系还是不错的,邓小平去日本参观体验新干线后,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开放初期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贷款,好像占总国际贷款的百分之八十多吧,而且是长期性的,动辄二十多三十年。  揣度当时日本的心思,......  -----------------------------  你这些就当给那些脑残德粉科普吧,虽然他们不一定看得懂(或者丫的不愿意看懂)。  其实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东方民族,比我们更要面子,也更隐忍。当众认错这事儿,很难搞,至于是不是知道错误,那更是难说。对于日本给的低息贷款和经济援助,也可以理解成由于中国放弃了战争赔款,而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补偿。  和中国建交时,日本的首相貌似是田中角荣,那一阶段的日本政府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调的,不去弄什么参拜之类的乱七八糟触动周边神经的事情。  二战前,确切说是9?18之前一段时间,中日之间关系也还算可以。国内很多军事将领也是在日本的军校进行的学习深造。——卧槽,扯远了  我甚至有联想到这么一个推论:很多人憎恨日本,是因为二战,日本对我们造成的巨大伤害,之前的八国联军就被忽视了,要知道八国联军入侵时,德国人做的事情恐怕也不会比日本人强哪里去。而在二战时期,比较著名的一个词汇叫做“德械师”,引申出来还有负责训练“德械师”的“德国教官”。于是,对德国人的好感就明显要高于对日本人的感觉了。
  @flytiger2007   毫米级,用尺子就可以了  微米级,一般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进入纳米级,用的方法一般是光学方法,例如菲涅尔衍射、干涉之类,这时的精度一般可以到达光波的波长量级。现在的制约是光波波长不能随意变短,有极限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这个频率乘以普朗克衡量h,即单个光子的能量越大,这个不可能无限大的。
  回复第73楼(作者:@寒武鱼 于
09:18)   @冷眼看世界2007 62楼
15:50:03   回复第58楼(作者: …… ==========  想问问寒武鱼:靖国神社里面有没有山本五十六的灵位?若有的话,为什么美国对日本参拜不吭声?要说山本对于美国人民,可是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大战犯。  
  @冷眼看世界2007 75楼
15:08:10  回复第73楼(作者:
09:18)   
@冷眼看世界2007
15:50:03   回复第58楼(作者: …… ==========  想问问寒武鱼:靖国神社里面有没有山本五十六的灵位?若有的话,为什么美国对日本参拜不吭声?要说山本对于美国人民,可是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大战犯。  -----------------------------  我没去过靖国神社,据说里头有。这一点,我以前也很困惑。老美心胸这么开阔?后来去了塞班岛旅游,或许可以解答。塞班岛现在是美国领土,属于北玛丽安娜州(也可以叫马里亚纳州),是二战之后从日本手里夺来的。日本人在那些岛屿上建了很多墓地,老美不干涉。同行的游客很不理解,要是换做在我国,压根不会给日本人建这个东西,导游解释道:老美是市场经济,人家观念不同。这几个破岛又没啥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蓝洞潜水算一个),如果不让日本人建墓地,那么他们就不会每年都来玩,那么老美会少很多外快。不如让日本人建墓地,每年可以哄日本人来玩(扫墓),那么钞票就能源源不断流进美国腰包了。  偶尔我也想,为啥不让日本人把那几个甲级战犯的牌位移出来?靖国神社最早是用来供奉帮助明治天皇夺权时候战死的天皇派的死者。支持幕府政权的死者是放在另外一个不起眼的神社里,供他们家人参拜的。所以,最早时候参拜靖国神社不是什么大事,人家日本人的内政。但是二战后,随着把那一批杂碎也一起供奉了进去,所以才弄成了个敏感的G点。如果说,把两拨牌位分开放,日本政界或者民间去参拜明治时期的死者,相信没那么大问题;而公然去专门放那帮东西牌位的神社,那就是公然挑衅了。至于日本人为什么不肯分开放,我找不到答案。  我不知道这样回答会不会被喷
  就我个人而言,通俗的来讲:  1.批量生产的产品,的确靠设备来保证精度和过程控制来确保产品精度(比如说定时抽检,发现不合格就调试生产设备等);  2.单件生产,这个主要靠技术过硬的加工师傅和一套好量具,没有好量具。他可以通过测量→加工→测量→加工→测量……就这样反复下去,直到获得需要的尺寸。  另外精度这东西,高精密了和材料很大关系,再好的设备(包括加工设备和量具)和再好的师傅也只能确保加工完毕后的初始状态,材料不好,过几天变形后就没用了!  另外讲到国产和进口的设备,有些人指望被初级技术工人操作的国产几万到十几万的设备和请的高级技工操作的进口的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设备做出同样的产品……你就不要指望说服他,  关于这个话题真是情况不是技术问题,是用户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国内厂家的营销策略有关。
  哎,真懂的没几个,  
  用的都是傻大笨粗的工程机械,都是美国的没有日本的,原因不知道,可能是楼上有人说的日本人长于做精密仪器。  用过最精密的是德国进口电子秤,精确度万分之一克,吹口气数字就啪啪啪跳个不停,不知道在世界上是个什么位置,也许日本或者美国还有更精密。做实验用的去离子水也是德国的,国产的水各种离子浓度太高达不到实验要求,只能用来洗仪器。  想支持国货但国货太太太太丢人了!  
  补充下没有顶德美损日的意思,纯粹是个人没见过世面,真没用过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可能是行业关系吧,日本在这个行业不如欧美  
  日粉们讨论可以,别来喷,怕你们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