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现货交易中海油中海银中海铜华夏银都交易是真是假假

往期回顾 &
中海油薪酬真相
&&&&日有媒体报道,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下属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海油有限”)2010年报披露,该公司职工年平均薪酬38.67万元,高管平均薪酬460.5万元,位列上市央企高薪榜前列。&&&&一时间,中海油的薪酬问题在网络上引来质疑。&&&&38万年薪虚实&&&&媒体曝出的平均38万元年薪,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中海油不仅是少数高管高薪,内部人人皆有超高收入。&&&&海油有限2010年年报显示:本年度公司支付的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398847万元,权益支付的股份期权费用为21763.3万元。其中,工资、薪金和雇员福利支出为万元,合同方劳务费支出为万元。年报同时还披露:“截至日,公司共有员工4650名。”据此计算,海油有限人均工资、薪金和雇员福利收入为33.99万元。如果加上部分高管层获得的期权收入,员工平均收入即为38.67万元。&&&&海油有限联席公司秘书蒋永智确认说:38.67万元包括了全额的人工成本,跟员工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收入是两个概念。38.67万元中还包括了教育培训费、工会经费、各项社会保险等费用,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也较高。&&&&“海油有限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海外有大量资产,雇佣了800余名外籍员工,给他们支付的费用比较高。此外,海油有限和集团公司也不一样,以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收入也会要高一些。”蒋永智说。&&&&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中海油的均薪水平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20倍。相比同为能源三巨头之一的中石化,中海油的均薪大约是其4.3倍(依中石化年报数据计算,均薪约为9万元)。&&&&谁拿高薪?&&&&&记者获取的一份内部资料,详细说明了中海油的工资级别划分情况:从高至低,一共分成A、B、C、D、E、F、G七档次,其中各档再划分不同级别,一共是13个等级。最高的A2级,其每月工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17000元和29500元;最低的G1级,每月工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2200元和3100元。&&&&中海油内部员工介绍说:C级为处级干部的工资水平,大概可以算是公司的中层员工。G级别最低,一般是新入职的大学生工资水平。这是企聘的工资水平,如果是社聘,工资水平还要低一些。&&&&记者获取的一份中海油员工工资单,详细列出了普通员工一个月的收入水平。该员工岗位级别为F2级,当月岗位工资2800元,岗位奖1680元,加上福利补贴、车改补贴等,应发工资为7100元,在缴纳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后,实际到手工资为5100元左右。&&&&据此计算,该名工人包括福利、补贴的实际年薪为8.52万元,离38万元差距较大。另据中海油内部员工称:一般在工资之外,还有一部分半年奖和年奖,这部分跟公司效益好坏、主管领导个人因素有关。普通员工奖金数每年在几千至几万元不等,但“总数不会高到30余万”。&&&&再回到年报可以发现,中海油高管层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较大,拉高了大多数员工的薪酬数字水平。这显示出中海油内部薪酬分配的结构性不均衡。海油有限2010年报详细列出了支付给7位高管(3位执行董事、4位非执行董事)的薪酬情况。每位高管的酬金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袍金、薪金津贴及福利、绩效奖金和退休福利计划供款。&&&&其中,袍金最高领取者是公司非执行董事周守为,为92.4万元;其余项最高领取者均为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华,分别为260.7万元、200.4万元、8.1万元。7人合计,2010年领取了薪酬1695.3万元,其中最高年薪领取者杨华,为552万元。&&&&这不包括高管层获得的股票期权收益。所列7位高管中,有5人有股票期权收益,5人合计总数为2680万元。股票期权收益加上酬金,高管层2010年总收入为4375.3万元。&&&&此外,海油有限还列出了5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薪酬情况。其中王涛、郑维健两人自愿放弃2010年的董事酬金,实际领取酬金者3位,分别是赵崇康92.4万元、刘遵义41.4万元、谢孝衍95.9万元,共计229.7万元。&&&&央企工资改革难点&&&&一直以来,国企薪酬改革就是一个难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由国家直接对职工个人进行分配,即“一竿子插到底”,企业无权自行调整工资,也没有工资分配的自主权——这是一种完全计划经济的分配模式。&&&&1985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进行了一次重大工资改革,即“工资与工效挂钩”的办法,职工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在实行过程中,这一办法逐渐显露出拉大收入差距的弊病。&&&&2010年5月,国资委启动了新一轮的工资改革。依据《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央企需要以上年实际发放工资总额为基础编制工资总额预算并报批,国资委分行业制定和发布工资增长调控线,对央企工资总额进行管理。&&&&对这项改革,国资委人士对外表示,希望新规则能够“解决央企内部存在的不同职工群体工资结构分配不合理以及部分垄断行业工资过高的问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当前的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收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这依然只是一项治标的政策。“只有进一步打破垄断,同时将资源占用、政策倾斜等非劳动要素带来的收益在劳动报酬分配时合理剔除,才是治本之策。”&&&&同时,加强管理的难点并不在于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本身,而在于如何从源头上管好管住总体收入,其重点是要尽快健全并实施完善的国有企业利润上交、资源占用税等多项制度,将属于全民所有的这些收益收缴以用作民生。&&&&即使总额管理制度本身也存在着执行不严的问题,在缺乏外界有效监督和信息透明度之下,国资委划定的工资总额“红线”,很容易沦为“虚线”。&&&&摘自《财经国家周刊》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中海油半年巨亏77.4亿:被曝盲目投资 任性分化45.79亿
作者: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是有多任性?半年巨亏77.4亿,这家央企竟然还决定发钱:45.79亿!  上市16年首亏77亿,却依旧“出手阔绰”派息超45亿,投资者们会偷着乐么?  作为三桶油之一,中海油(00883.HK)24日晚上发布的半年报却黯淡无光,自2001年上市以来,中海油半年业绩首现巨亏,亏损额高达77.4亿元。  不过,中海油却依旧任性分红45.79亿。亏了还分红,这是什么逻辑?  海外油田减值损失103.9亿元  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昨晚(24日)在港交所发布了半年报。  对比去年同期,上半年中海油油气净产量同比增长0.6%,达2.415亿桶油当量;上半年实现油气销售收入550.8亿元,同比下降28.5%;净 利润为-77.4亿元,每股亏损约0.17元,同比下降152.5%。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自2001年上市以来,中海油的半年业绩首次亏损。  此外,半年报显示,中海油上半年桶油主要成本为34.86美元,同比下降15.5%,其中桶油作业费同比下降22.7%。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低位,公司油气销售收入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油价因素,导致中海油巨亏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半年的资产减值及跌价准备,这一项目高达103.9亿元人民币。  半年报显示,此次中海油确认的103.9亿元减值损失主要与位于北美、欧洲和非洲的油田相关,导致减值的原因是预期估计原油价格修正以及加拿大的油砂资产经营计划调整,该可回收金额是基于油田或油田群的使用价值计算的。  半年报还提到,本期因租约到期核销了部分北美页岩油气资产,约有4.24亿元人民币计入折旧、折耗及摊销。  据商务部8月10日援引彭博的消息显示,中海油本月初决定暂停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长湖(Long Lake)油砂项目的部分运营。该项目今年1月份在升级过程中发生爆炸,并且五年来麻烦不断,使得该项目成为当地发展问题最多的项目。  长湖油砂项目从未达到过完全生产能力,长期被事故、爆炸和油管泄漏等问题困扰,在中海油2013年向尼克森公司支付150亿美元取得完全控制权之前就经历成本超支和业绩不佳。长湖油田去年还发生了油管泄漏,今年5月份的山火也迫使其暂停生产。  与此同时,中海油的大股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简称中海油总公司)官网在24晚发布的新闻稿显示,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影响,公司上半年平均实现油 价为37.70美元/桶,同比下降34.5%;平均实现天然气价为5.49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下降16.2%。而其把原因归结为中国政府去年下半年下 调天然气价格,中国海域部分气田价格下降。  中海油总公司曾被曝盲目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海外油田的价格修正和经营计划调整导致中海油的资产减值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海外并购一直是中海油布局国际化战略重要方式。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除了中海油,其大股东中海油总公司从2005年起就在海外的油气资源“跑马圈地”,从尼日利亚、挪威、阿根廷的油气生产商手中购入少量股权,还在乌干达、伊拉克和印度尼西亚拥有资产。  不过,中海油总公司的海外投资之路并不顺利,中海油服的海外并购“后遗症”并不是“个案”,作为中海油的大股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简称中海油总公司)的并购之路也走得并不顺畅。  记者注意到,早在6月29日晚间,审计署官网公布的10家央企的审计公告中,中海油总公司的盲目投资问题就在10家央企中涉及最大金额,其境外投资的相关问题也被披露。  审计署公告显示,中海油总公司旗下公司存在未按规定出售境外公司、境外收购项目决策流程问题、未对境外收购标的溢价充分论证导致亏损、未将境外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等诸多问题。  针对中海油总公司境外投资,审计署还特别提示,2014年,其境外资产和收入规模分别占总资产和营业收入的42.98%、54.85%,但盈利能力 弱,境外利润总额仅占合并利润总额的14.12%;设立的85家境外经营公司中,有16家公司亏损,亏损金额8.89亿元,其中4家连续3年以上亏损,累 计亏损16.74亿元。  依旧任性分红45.79亿  虽然中海油此次交上的业绩单并不漂亮,但是其在“分红”方面却颇为阔绰。  中海油董事长杨华在半年报中称,基于公司的财务状况,董事会决定派发2016年中期利息每股0.12港元(含税)。按照日发行股数暂估,派息约45.79亿元人民币。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称,中海油在亏损的情况下仍旧派息,还是想对股东尽一份力;不过他也表示,在亏损的情况下派息,也是央企的一般做法。  在林伯强看来,这样起到稳定投资者、满足股东利益的要求,并不能说大环境不好,股东就无所得。  谈到中石油的海外资产布局,林伯强认为中海油是在价格高点买入了海外资产,但长期而言,中国油企业“走出去”是一种战略,不能因为某一个点的亏损就停止走出去的步伐。  招商证券8月1日的一份研报显示,尽管油价下挫,仍预期中海油2016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将高达230亿元人民币,并相信这将支持公司维持相对稳定的股息政策。  此外,杨华在半年报中表示,下半年,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油价进一步回升面临较大阻力。公司将继续高质高效做好油气勘探开发,勘探方面,继续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重点;同时继续抓好降本增效工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中海油交10年最差成绩单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00:08来源:中国经营报
3月24日,“三桶油”中最年轻、社会历史包袱最轻的中海油公布了2015年年度业绩公告,2015年中海油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202.5亿元,同比下降66.4%,这也是中海油近10年来最差业绩表现。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由于业绩低迷,中海油2016年的资本开支大幅削减至不超过600亿元,相比前几年动辄超过千亿元的开支,已跌去近半。
中海油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油价的大幅下跌是影响公司利润的最大因素。低油价环境下,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资本支出原则,即:审慎投资决策;关注现金流;平衡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持续优化资产组合和资本配置。
业绩每况愈下
根据年报,2015年中海油油气净产量为4.95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14.6%。平均实现油价为51.27美元/桶,同比下降46.6%。油气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2.8%,至1466亿元。
业绩压力下,2015年,中海油资本支出同比大幅下降近38%,为665亿元。其中,勘探资本支出同比大降36.6%。而得益于降本增效,公司桶油成本同比下降5.9%,为39.82美元/桶油当量,实现连续两年下降。
与资本开支缩减相随的是,2016年,中海油首次下调净产量目标,由2015年的495百万桶油当量,降低至470~485百万桶油当量(其中中国约占66%,海外约占34%),相当于缩减了10%左右的产量。对于产量缩减的集中区域,中海油方面告诉本报记者,生产石油调整井的数量将相对减少;天然气气田产量、产能的完全释放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寒冬之下,几乎大部分的油企都在收缩战线,尤其是一些投资大的风险勘探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将不得不部分或全部停止。”一位油田机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但中海油缩减降幅之大令人担忧。
2015年,国际油价持续低位震荡运行,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和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同比均下降约48%。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速持续放缓,总体供过于求。
由于去年油价长时间低迷,上游行业成为了业绩下滑的“重灾区”。“三桶油”在上游的业绩都出现了大幅缩水,其中中石油与中石化在勘探板块的经营收益减少超过2000亿元。
不过记者注意到,相较于上游业务的下滑,两桶油的炼油与化工板块在2015年都实现了大幅扭亏。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实现经营利润48.83亿元,比2014年亏损235.60亿元扭亏增利284.43亿元,该板块实现了中石油2011年以来首次全面盈利;中石化炼油与化工板块合计产生经营收益407亿元,而2014年该板块亏损41亿元。
“中石油、中石化的中游炼化板块都趁着油价低迷的东风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中海油由于主要集中在上游勘探领域,难以缓冲低油价造成的冲击。”上述油田机关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持续削减支出,在资本负债方面,截止到去年底,中海油总负债6644亿元,负债比29.9%,同比增加3.4个百分点。
开始过紧日子
业绩压力下,中海油也无奈过起了紧日子。
中海油早在2014年就开始降本增效,2015年更是停止了上半年的奖金。而到了2016年元旦,中海油《关于健全人员退出机制的指导意见》颁布施行。“石油央企因为要承担社会责任,对裁员一直都是慎之又慎,中海油此时宣布人员缩减机制说明公司的业绩压力已经很大。”上述机关人士坦言。
持续的业绩压力对于国有石油企业此前为抢占市场份额上项目“铺摊子”、不计成本的海外市场扩张以及高度集权的内部管理体制等也形成巨大挑战。
低油价正在促使中海油的海外业务战略转型。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更重质量和效益,不仅谨慎地对待低油价带来的并购机会,甚至有可能在此期间考虑对外转让资产。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现在油价低迷,本是抄底海外油气资源的好时机。不过前几年“三桶油”攻城略地投资步伐迈得过大,现在有心无力,也变得更加谨慎。
本报记者注意到,自2000年开始,国有石油公司就因国内不断增长的原油需求而大举扩张,最高潮则是2013年中海油溢价61%以近200亿美元总成本收购加拿大尼克森项目。
2013年收购时,布伦特和WTI原油平均价格高达108.7美元/桶和98.0美元/桶 ,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狂跌,至今在30美元/桶附近徘徊,让中海油财务压力陡增。事实上,中海油在2013年收购尼克森之后,公司的生产成本和作业费用都有明显的上升。2012年生产成本为35.73美元/桶,2013年上升到45.02美元/桶,作业费用则从2012年的10.44美元/桶攀升至12.25美元/桶。
可以预见的未来,油价继续低迷是事件,各大机构的预测也很不乐观: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油价最低可能下滑至20美元/桶的水平,这与此前高盛、花旗集团和美银美林的预测结果大致相同。
在目前油价及行业低迷的环境下,多家机构已经调低中海油的未来展望,美银美林报告指出中海油正处于最脆弱时期。2016年现金收入收缩,负债比率及股息仍然受压,评级由“买入”降至“跑输大市”,目标价由9.1元/股下调至6元/股。
在中海油2016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发布会上,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李凡荣坦承,目前市场预期原油价格在2016年还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油气行业面临较大挑战,如果假定全年油价低于30美元/桶,那公司就会非常困难。
每日精彩好文,尽在好买财富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收听好买财富官方微信
微信号:howbuy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0.8%
0.60% 1.5%
0.60% 1.2%
0.60% 1.5%
0.60% 1.2%
0.60% 1.5%
0.60% 1.2%
0.60% 0.65%
0.60% 0.8%
0.60% 0.8%
0.60% 0.8%
0.64% 1.6%
0.60% 1.5%
0.60% 1.3%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1.2%
证监会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银行级加密,保障安全
好买获得腾讯B轮投资,全面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掌上基金人人都是基金经理
行情、资讯、热点,一手掌握
精选牛基,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7X24小时,随时随地买卖基金
2.扫描下载到手机
注册领红包
扫一扫,立即下载领取
新手专享新手适合买什么基金?
第一次,安全最重要
货币基金七日年化:
3.73%(02-06)
买的少一点,试试水
看看大家都在买什么
本周热销基金中石化、中海油“被迫”公开部分垄断信息 管网改革幕后的利益纠葛|界面新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32个月后,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0月31日,中石化对外公开了其所拥有的油气管网设施的基本情况、接入标准、安全标准规范、运输价格及上下游用户申请介入的条件等详细信息。两天后,中海油也紧跟其后,公布了类似信息。&
事实上,两大石油巨头的举动实际上是迫于监管层的政策压力。9月初,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强令&三桶油&对外公开油气管网信息,并规定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
在中国,&三桶油&拥有全国98%的油气管网,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拥有85%份额的中石油并未如期对外公开旗下油气管网信息。
过去三年,监管层一直在积极推动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作为这项顶层设计的关键,油气管网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管网独立。但这期间,来自&三桶油&的阻力成为最大障碍。&
如今,在中石化、中海油主动将油气管网信息对外公开之后,油气管网改革的下一步将是最终实现公平开放。&
但最终实现油气管网独立仍不知所期。
中石化、中海油&被迫&公开了油气管网设施的信息,但它们仍然&留了一手&。
10月31日,中石化发布《中国石化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公告》,将旗下部分具备公开条件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网及LNG接收站公之于众。中石化成为率先对外公布管网的油企。
经统计,此次中石化公开的原油管道总长达到5618.6公里,设计管输能力为2.59亿吨/年,其中最长的原油管道为&仪长线&(仪征-长岭)投产于2005年12月,长度为979公里;最短的为&仪金线&(仪征-石阜桥),仅为26.5公里。
此次公开的天然气管网里程达5418公里,设计管输能力447亿方/年。其中,最长的管线是于2009年11月建成投产的&川气东送&线,总长达2230公里,设计管输能力为120亿方/年;而最短的为去年9月投产的&南乐寺庄管道&,长度仅为27公里。
此外,中石化还公开了两座LNG接收站的信息。一座是山东LNG接收站,于2014年11月投产,位于青岛市胶南青岛港董家口港区,设计接卸能力为300万吨/年;另一座是广西LNG接收站,于今年4月投产,位于北海市铁山港,年设计接卸能力300万吨/年。
中石化的原油及成品油管道主要集中在旗下总部位于徐州的管道储运公司。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的资料显示,该公司运营的输油管线全程6063.5公里。&这已是多年前的数据,现在应该更多。&一位中石化内部人士说。
这也意味着中石化仍有部分管道并未对外公布。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海油身上。中石化对外公布油气管网信息两天后,中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气电集团&)也公布了中海油油气管网设施相关信息。
与中石化不同的是,中海油主要以&气&为主,尤其是液化天然气(LNG)。此次中海油公布了8座LNG接收站的详细信息。经统计,这8座LNG接收站(2座未投产)共计设计加工能力达到3080万吨/年,是我国接收、加工LNG能力最强的油企。
中海油还公布了其围绕LNG项目所建设的天然气高压管网,总计2233.05公里。但在中海油气电集团的官网中,明确写着&气电集团积极建设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四个东南沿海省级天然气管网,已投运3465公里,在建1395公里,共4860公里。&这也意味着中海油仍有一半左右的管网并未对外公布。
中石化、中海油此次对外公开旗下油气管网设施信息源于国家能源局于9月初下发的《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其他相关油企对油气管网设施接入标准、提供输送(储存、气化等)服务的计量与计价方式、上下游用户申请接入本企业油气管网设施的条件等做出公开。
业内专家分析称,《通知》的下发实际上是《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的配套文件,目的是为了加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下称&《监管办法》&)印发于日,旨在促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提高管网设施利用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规范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市场行为。
《监管办法》规定,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的范围为油气管道干线和支线(含省内承担运输功能的油气管网),以及与管道配套的相关设施。在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按签订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户公平、无歧视地提供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但此后,油气管网信息公开等配套文件迟迟未公布。业内专家分析称,原因很多,主要还是来自于&三桶油&的阻力,尤其是中石油。
在我国的油气管网结构中,中石油占据了85%,中石化占了8%,中海油占了5%,其他公司占了2%。长期以来,&三桶油&既是油气管网的建造者,也是运营者。它们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参与其中的主要玩家。
&管道储运公司一直是中石化旗下最赚钱的子公司之一,但外界鲜有人知道它的赚钱能力。&中石化内部人士称,&当然不愿意将管网的信息完全对外开放。&
在各方博弈下,直到30个月后,有关油气管输方面的配套文件终于开始密集出台,也意味着有关油气管网的改革正在加速进行。
事实上,《通知》的下发是自8月16日以来,相关部委出台的第四个规范油气管输环节的重头文件。
在此之前,8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新的公开、公平的管输定价办法;同时出台成本监审制度。&
半个月后的8月31日,发改委网站又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意在对地方输配气环节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规范,敦促企业加强信息公开。&
业内专家分析称,上述四个文件相互衔接,规范覆盖目标从长输管线到终端用户、从&三桶油&到地方城市燃气公司,直指管网垄断、信息不透明等油气体制宿疾,无疑将为管网公平放开扫清障碍。
能否独立?&
油气管网改革的第一步,是实现完全公平开放。下一步,或许是将油气管网从&三桶油&手中拆分出来,实现独立。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近期透露称,油气体制改革方案将在年内出台。&
实际上,油气管网分拆一事多年来一直未停止过讨论,但至少在2013年之前,由于中石油&一家独大&,管网拆分独立很难向前推行。&
据了解,针对管网拆分独立,发改委内部曾讨论过借鉴了当年电网系统厂网分开的改革,实施全国统一干线管道。新公司只是交易平台而不参与购销,只收取输气费用。&
2002年,中国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提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目标。此轮改革过后,在发电端,形成了如今的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及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而在电网端,则组建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不过,改革虽然实现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但由于电网相对垄断,&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目标未能实现。也因此,主管部门对于油气管网改革更为审慎。&
油气管网改革的契机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8月以来,中石油爆发腐败窝案,原国资委主任、原中石油集团董事长蒋洁敏以及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理王永春、原副总经理李华林等高管相继落马。&
9月份,发改委曾多次召集石油公司的代表开会,讨论油气管网独立的可能性。&此时来自中石油的代表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强势。&接近发改委的人士说。&
吊诡的是,当年10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公布了&383&改革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
该方案提出,&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度&。&
尽管此后3年多有关油气管网改革的方案一直在讨论中,但改革的大方向基本确定,即借鉴欧美经验,在石油公司之外成立国家管道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运营。&
这期间,对于油气管网是否应该独立一直处于争论之中。管网独立的最大阻力依然来自于&三桶油&。中石油内部人士称,油气管网独立并不容易,因为中石油部分管网已经置入香港上市公司昆仑能源中,若分拆新公司会面临很多市场和资本问题。&
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对管网独立的改革方式并不乐观。
他表示,&没有必要把管道全部单拿出去成立新的公司,单拿出去老百姓付钱更多,效率更低。油气管道不像电网,电网谁都用。天然气到城市门站、油到炼厂,是企业用自己的管网,点对点,社会上用不了。如果在中间加一层独立运营商,费用又高,两头衔接不好,供应不及时,产量就憋库了。像管道独立这样的改革,理论行,实践不一定行。&&
但作为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油气管网若不改革,依然被&三桶油&绝对垄断,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成品油价改、天然气价改等改革都将难以完全实现。&
事实上,对于管道分拆,还有过相对保守的&过渡&方案,即在管道独立的时候不涉及产权更迭,管道板块业务依旧保留在中石油内,但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平准入机制。&
而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如今的油气管网改革正是采取了这种更为温和的方式进行。
来源:石油Link原标题:最新更新时间:11/04 19:28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本公公众号为垂直于石油行业的,提供资讯,技术,深度文章的微信公众号,内容来源涵盖外文翻译,原创约稿,技术类文章,深度分析,以及行业资讯。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海油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