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产品摄影和核电站是什么梗.摄影和空间站又是啥梗.求知道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耳机爱好者的聚集地。欢迎大家在这里提问交流。环境污染了我们的视觉,但是耳机让我们保留了感官的最后一丝纯净。
一个元老,一个经典,一个传说,240无后缀。。。
收到240无后缀,四芯线,四芯插,洞洞耳带版本,这些本是MP的特点,但是原声带大大说是第三版的,因为那个盒子和网格隔栏的缘故,后来回去我反复研究后,应该是后期MP版,平网格隔栏MP版本也有的,单元奶白色,仅仅边上一圈有一点点橘红色,不是非常明显。具体版本应该是末期MP版本,大大说其实MP LP都差不多了,只有EP才好的多一点。版本不想多说,如果真是MP版,我就很对不起卖家了,因为当时认定是第三版,所以价格下来100元。
声音是非常好的,自然,声场也自然,定位明确,声音有AKG特有的醇甜感觉,和后期的240听感有很大不同,无后缀的声音非常淡定,耐听,只强调音乐性,永远音乐性第一位,味道很好,且自然。这个耳机是我听过最最耐听的一个耳机,我戴着他连续听了一个晚上,就像听箱子一样,摘下来的时候,耳朵没有不舒服发闷过。
无后缀的声场在A1上,还是大了一圈,感觉交响也没问题,并不是不可以,只是不是淋漓尽致,但点到为止,器乐质感也不错,定位非常可以的。声音偏儒雅,弦乐组超级动人。
我家现在无奈只有一台老的砖头机台,根本不能很好的驱动这个无后缀的600欧的怪胎,但是声音味道还是出来的,并且和新的240MK2是有天差地别,尤其是人声,无后缀的人声就我的记忆,和540G的人声也不过是素质上的差距,味道是绝对胜出的,更别说580了。而手头这个240MK2,真的是不想再提了,根本不是AKG该有的声音,人声,干,涩,毛,表达含混不清,发刺,解析听起来好,其实假。 无后缀则是完全一个境地,这个耳机和540G最大区别就是,540G的人声出来,你会赞叹这是一个多好多神的耳机,而240无后缀声音出来,你会闭嘴静静的听,然后赞叹歌手的素质声音和感情。
但无论如何,540G依然是全面一点,在高素质的前提下,做到声音动听美丽有质感密度,是森海最大的招牌。所以540G能卖高价点,但说道味道,我觉得我手里这个无后缀还是胜出的。我喜欢540G,也喜欢这个无后缀。我都非常尊敬这两个耳机的缔造者。
现在留下了一堆的问题,就是现代耳机的声音走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声音而做声音的理念已经成了主流。。。。。。那个为了音乐而做声音的年代一去不回,或者在将来会重新轮回。做东西,就怕没了文化,文化没了,只剩下高素质的声响,数据拼接出来的高贵,这就是当今声学的悲剧,因为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文化变了,一切都变了。
其实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来形容这个无后缀,甚至我根本不想去赞美它,这不是一个强调素质的耳机,不具备震感力和挑战性,这个低调的耳机,只会让你赞美音乐的本身,给你动听自然的声音,一天也听不累。
【试听HP4胆耳放有感】---贵机有贵气
对于的耳放,早已有所耳闻,只闻其居高临下的价格,一直未闻其声。今日听闻锦锋开始代理,心中甚是欢喜,因为发烧至今,高级的耳放听得不多,自己一直勉强用着小刺猬,这次终于可以一饱耳福,毕竟万级别的耳放,目前在国内也是甚少。&&&& 第一次试听时间稍短,听感很不满意。&& & &&推和的听感尚可,总的说音色带胆机的特点,略有一丝甜,风格保持英国声特点,略阴柔。、、等声音均不满意,没推好,且声音似乎很不健康。我心里开始怒斥,鬼佬真是坑爹。以至于向陈总发泄式的把扁得一无是处。他很奇怪我的听感,我也怀疑,难道是我耳朵出问题了?!莫大的失望让自己听不下去,即打道回府。我一直将原因归咎于胆机没热机或者电源线没搭配好,但是再怎么说,这么高价位的耳放,声音不应该是这样子。我开始担心陈总这次总代理的前景。&& & &&几日后,再次来到锦锋试听。所有器材更上次一样。&& & &&当再次拿起,一首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响起,声音令我为之一惊,为何与上次感觉差距很大,宽阔的声场体现无遗,这种声场很特别,不是一耳朵令人惊艳,一开始会感觉似乎并不宽大,但是仔细听下来会发现,远处的声音有一种无边的感觉,声场的层次感很好,很容易让人置身于音乐当中。精确的结像和定位,良好的声音的凝聚感,乐队的层次感出来了,给人强烈的舞台感,动态和力度恰到好处,低频量并不多,尽管没有那种滚滚而来磅礴的气势,但是质感扎实,下潜和形态感颇佳,高频去的很尽,辉煌同时却没有明显的刺耳。&& & &&心中暗喜,立刻换听几首古典。&& & &&小提琴表现太好了,声音透明,极其清晰幼细的线条感,自然顺滑,得益于飘逸的高频,小提琴的形体感和音色很美,所谓的松香味很明显,质感和解析相当出色,我总算体会什么是贵气的声音了,当时真的陶醉了,我已不去分析素质如何,完全沉浸于音乐当中&&&&& & &&钢琴的表现也很迷人,腔体感、质感相当满意,令我想起监听箱播放钢琴时,亦是相同的感动。&& & &&谈谈人声的表现,风格略有一点传统胆机风格,但不明显,它不粘稠,不那么温润,没有刺猬推老(、)那种醇厚感,没有强烈的音腔共鸣感,也没有带那种浓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它仍然很好听,它很透明清晰,口型不大,解析和结像出色,细腻润滑,容易让人亲切的感受到歌者的发音和气息,带着一丝淡淡的甜味。反正对于听惯刺猬推人声的我,对于这种人声表现,亦是相当的满意。&& & &&我随即试听了其他耳机,均推得很出色,再没有上次推不开的感觉了。&& & &&推出来的风格颇似加了线,低频收的扎实了,高频似乎很接近,中频厚度恰到好处,没有原来那么臃肿和粘稠,声场似乎打开了,呵呵,这似乎是和的结合体!&& & &&这次推好了以后,的人声部分是所有耳机中最出色的,三频均相当平衡。&& & &&的表现,没有对比,但根据印象,肯定好于家里的刺猬。&& & &&的听感综合来说,是我听过至今表现最好的,低频似乎不轰头了,但是量还是比较足的,高频依旧出色,中频是在场所有耳机中最醇厚的,带着一丝暖甜的感觉,虽然线条感和密度感没有和那么好,但却很宽松,色彩较为强烈的风格。&
& & 如此出彩的声音表现,令我为之愕然,为何上次却那般失望,我开始检查每一个环节,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此时看到后面有一个平衡和非平衡的按钮,因为全平衡接入,所以理所当然是打在平衡的位置。我似乎明白了,果然,来回对比,平衡和非平衡两个档的声音差别甚大,原来区别在于此,哈哈,陈老板说用全平衡接入,如果打在单端档上,声音是不对的,要大打折扣的。&
总的感觉是相当出色的,而且试听下来,似乎低阻的耳机表现更好,喜欢音色、质感的朋友可以选择,喜欢大动态大气势、刺激的朋友,就要仔细选择。感谢锦锋提供这样出色地高端耳放试听,让我们这些腰包紧缩的烧友可以耳闻高级别的声音,听说代理后价格会比以前市面价格降低,虽然我还是买不起,但还是希望这种事以后多多益善,多多造福国内的烧友们。
记听过的所有耳放和dac
由于自己脸皮较厚,经常蹭听,于是还算听过不少国产耳放,进口耳放也听过那么些了,说说所有我想得起的国产耳放和进口耳放,以及解码器,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人不喜欢废话,仇恨梨花体(虽说梨花体却是更能引诱读者兴趣)直接开讲了:
首先是说耳放:
1,吴刚T-2.6f:音源:见签名。耳机:各种常见不常见高低阻抗& 老牌国产胆结石机,电子管放大,纯甲场效应管输出,虽然供电电压很高,理论上推高祖很好,但是理论归理论,实际听下来我和朋友都觉得此耳放对低阻耳机有很好的驱动力,驱动高阻耳机反而软绵绵的。& 这款耳放的调音可谓比较个性,居然有一股小日本儿甜腻萝卜味,味道有些不太健康。不过2.6f磨机的潜力还算不错,可以靠打磨去掉萝卜味,调出高雅的味道,具体磨机方案参见勃总和俺的磨机文章。。
2,bugatti SE:音源,橡叶店里的wav播放器加5i解码。耳机:800,HD25& 这个算是比较当红的机器了吧。曾经在橡叶听过,声音干净直白,推力还过得去,音色没意思,用隔壁 小白的语言来说,no fun。另外这耳放声音有些干涩冷硬。如果说ark mx是很明显的干涩冷硬的话,那bugatti SE会稍稍好些,算是较为干涩冷硬,个人认为依然不好听
3,甩小二:音源:雅马哈的某某万元台机。耳机:600之类的& 声音和bugatti SE类似,似乎还要硬点(没有当场对比,只能说是似乎)。音色呆,硬,没啥乐感。素质倒还不错,估计指标牛逼。不过用料和价钱的&料价比&不错,内部密密麻麻的,看用料买机器的朋友么值得考虑
4,甩二:音源耳机同上& 力大声粗,冷硬刺激,听过一耳朵直接摘下耳机&&
5,O1海外音源:自带sns解码,或者天龙dcd2000,或者自己的。耳机:各种常见货& 08年还是09年出的一个在国产耳放里面算卖得相对比较久的机器了。声音我也非常推崇,属于国产机里面非常罕见的内敛有修养的调音& 驱动力和动态虽说一般般,但是在中性的基础上,整体非常柔和,流畅,耐听。这柔和流畅耐听却又不是靠怪音染糊出来的,而是一种比较有水准的味道
6,SFB01音源:马兰士一3k左右的cd。耳机:600& & 细腻度不错,没有典型国产晶体管机的晶体管味,推力似乎不咋样。别的好像没啥特色了,音色依然是最没特色的中性
7:小不点mk4:音源:自家西装。耳机:600& 中规中矩的胆机声音,各项hifi素质都中规中矩,价格也中规中矩
8,小不点MK6:同上& 声音很厚实的平衡胆机,整体流畅感不错,温暖,润泽。但是质感被味道遮住了些,透明度也不够优秀,算个味道型的胆机,实际听下来,播放人声和爵士不错
9:小不点mk5:同上& 典型国产晶体管机声音,依然冷硬刺激,声场倒是还可以。据说是推880990的。我就想不通了,难道有人喜欢刀片刮玻璃的声音吗?如果喜欢,那就用此耳放推990试试吧~
10,小不点mk8:同上,再加上自己的音源& 很不错的一个胆机,中性,透明,略有蛋味。驱动力强悍,透明度和细腻度非常优秀,而且不光是对胆机擅长的高阻耳机驱动力强大,连不擅长的低阻耳机在平衡口下也有不错的驱动。算是国产胆机里面的精品。
11,gemini mx音源见签名,耳机是600702& & gemini据说有老版本和新版本,老版本更柔和自然,新的刺激点。我感觉自己听到的是新版本,声音刺激,比bugatti SE更冲
。。。。。。写不动了,容我休息休息~~
12,伯玲A600L音源见签名,耳机是600 601 SR125 GSK& & 在那个价位算比较细腻,但是不能够大开大合的一台胆机,自己用过一段时间,推601还可以,对味。换个大盾管子就更好了
13,泽丰的ZP40同上& & 依然典型国产石机声音,不过价格还挺便宜,驱动力对得起价格,几百就能收到个挺新的二手
14,无线电与电视创刊50周年纪念版耳放(原版,没有磨机)音源:乐之邦svdac06,耳机:QP400& & 人生当中听过最烂的耳放,不知道是不是我曾经那个原版做得太烂了&&总之要啥没啥的声音
15,solo绿色版音源:minidac接cd,耳机:600& & 本身是个毫无购买价值的产品,调音不错,油润清新通透,但是驱动力严重不足,啥都推不动,据说把那开关电源换成蓄电池之后可以干掉豪华版。如果情况属实,那还不错
16,solo朝鲜性版:音源:天龙dcd2000,耳机:GSK& & solo的升级版,驱动力要好些了,显得稍微有了点底气,但是底气仍不能算优秀。解析不错延伸不错,声音很灵动油润。算是solo系列里面听过不错的
17,novo音源:中关村俺润店里那一堆,耳机:QP400& & & 除了音色比同价位机器几乎都要好,甜润优雅以外,别的一无是处,驱动力感觉和随身耳放差不多,解析透明度也不咋样。
18,RA1:音源:忘了,反正解析那么低,音源信息量也透不过来。耳机:你说呢&&& 超低性价比的东西,推力微弱,几乎不能称为耳机放大器,叫做耳机缩小器还差不多&&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叫耳机染色器。他的功能就是把音源输出的信号染一染,与自家耳机搭配起来听流行爵士更对味。其实这个染色也就是一颗电容的事儿,巨简单)
19,rudi stor,nx03音源:天龙dcd2000,耳机:GSK& & rudi的一台没有存在必要的机器,糊,厚,染色重,染得又不算高明,细腻度差。那个价位进口机买这个还真不如买solo朝鲜,或者那几个国产的好耳放
20,rudi stor,rp010音源:QB9.耳机:600,800& & 牛逼的机器,极强的控制力,音色倒也一般了,有点刺激,但是那控制力,似乎这辈子没听过更强的总之是比较牛
21,音乐传真M1音源:雅马哈。耳机:GSK& & 声音类似solo但是推力比solo强的一台机器。清新,柔顺,透明。速度没solo快,推低阻应该是比solo给力
22,莱曼:音源:各种。耳机:各种& & 曾经的神器,现在众人批斗的对象。声音柔和,暗,耐听,有一股棕色调的味道,但是素质不佳,小增益下足够细腻但是脚软,大增益下不太软了但是细腻度损失殆尽。和HD600搭配味道倒是挺合得来,但是素质已经out了
23,amber,琥珀耳放音源:ark mx。耳机:GMP450,HD25& & 让俺眼前一亮的国产好机机。虽然音色和大多数国产机没两样,依然直白,但是做到了柔和。在柔和的基础上,做到了巨大的驱动力,推动啥耳机都动态庞大,扎实,有难能可贵的权威感,大便至音乐能播放得清晰,稳重,庄严而又通透清澈。权威感可是很值钱的啊所以俺觉得这个机器挺有性价比& & & 如果硬要我说amber的缺点的话,那就是音色依然没跳出国产机机的境界,依然直白,没有艺术感,只是做到了柔和而不冲的直白,所以会高档一点
24,玉龙A100音源:tascam一专业cd,耳机:600650& & 直白都不用说了。听着似乎感觉调音的时候有意把这个耳放声音调&厚&一点,不过这个&厚&听起来真是悲催,完全是假厚度,对提升听感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厚得很呆板机械。不知道这个&厚度&是不是用人耳朵调的,还是完全用仪器和理论指导的&调音&&&
25,Violetric V200音源:各种。耳机:各种& & 勉强中性,其实糊厚了一点点,比较沉稳,内敛。由于生产这个耳放的公司和SPL都是德国的专业器材制造商,于是人们经常拿这两个耳放一起来对比。个人觉得这耳放素质不如SPL,失真更大,更糊,造成了没有SPL冷的假象,于是小白就抓住这点,说比SPL更接近绝对的中性其实偷偷告诉大家一个曾经公开的小秘密,就是小白还没代理violetric之前写了篇文章对比V200和auditor,说两个耳放都是德国声,没味道.
26,SPL auditor音源:各种不太给力的。耳机:650,GSK& & 性价比不错的进口机。中性,解析极高,带点微弱的冷感。弱点就是动态不足,可能是因为里面的牛只有20w
27,SPL phonitor音源:DCD2000,耳机:600,800& & 很多人说phonitor和auditor声音区别很小很小,其实我觉得并不小。phonitor的动态比auditor大很多,音色也要更显冷淡。这机器推动600有很高的境界,严肃,冷静,声场庞大,动态舒展,收放自如。里面那一堆调音的功能倒是没什么用,摆在那里好看,装装专业挺不错的
28.天马1最终版& 重口味胆机,味道极端重型,极端暖厚。听了一会儿,我颤抖了
29,B22最早期版本音源:O1海外的SNS解码,耳机:600这个版本声音有问题&&不过现在都出到第N版了&&
30,仿A1线路的E3:卖价300多,声音算是柔和温吞不刺激,但是解析非常不足,声音过于温吞了。玩过这个机器,需要磨机方案的PM
31,小刺猬:厚实大气,带点温暖,细腻度不咋样,但算不上刺激。任何耳机接上刺猬几乎都会推出一个温暖醇厚、大气、质朴而没有华丽音色的效果来音乐传真V3:典型英国味的胆结石耳放。绵软,柔和,顺滑,甜美,温暖。缺点就是,解析不足,声音过于绵软,缺乏力度,导致一些音乐吗,例如交响,或者摇滚不能健康的表现,这一点和T-2.6f较为接近
32,丽特E100:推力大,动态足,但是柔和流畅,没有常见石机的刺激感。细腻度一般化,音色算是在没有音色基础上的柔和松软(并不是没动态没力度的软),和MDAC2的音色有少许共通之处。总之是个不错的机器
1,MDAC1耳机:600,耳放:无声音暖,软,糊,调音过度了,味道过重,没小白说得那么好,不过后来改进版的MDAC2不错
2,MDAC2耳机:ath-m50,GSK,耳放:无MDAC1进化版,是个好机。味道没有MDAC1多,柔和,自然的听感,能够长时间聆听,在国产音源里面独树一帜。
3,西安的杨靖dac7耳机:QP400,耳放:忘了直白冷硬,解析还成
4,小不点dac1/2耳机:常见的,耳放:小不点的一堆直白,稍微有点冷硬,稍稍小家碧玉
5,玉龙的dah1(那种没电位器的版本)耳机:忘了,好几个,耳放:忘了,好几个极端刺激粗糙冷硬
6,玉龙dah1(有电位器的版本)耳机耳放同上没那么冷硬刺激了,比较厚重,但是声音有些死板
7,ark mx/ark mx MOD耳机:各种,外加箱子系统,耳放:刺猬,V200,amber,还有coda功放和南瓜845胆机&&冷硬,刺激,素质高,有素质没修养。建议要买就买mx+
8,ark mx+声音刺激死人的MX的一次喜人的转变!保留了原来mx高解析大动态大声场的优势,但是有去除了部分刺激的感觉,成为了一个优良的白开水音源,如果能6800搞到的话,非常非常有性价比1w的正式价格也挺合理的
9,O1海外版内部的SNS解码耳机:常见的,耳放:O1海外这个解码好像10年挺早的时候就有了,在当时是个很不错的解码,直白而柔和自然,干掉da10和minidac没问题,dac1没听过不知道。拿到现在也是个站得住脚的优秀产品。
10,QB9耳机:600,800,GSK,耳放,V200,价格有些贵,声音厚实,温暖,大气,耐听,解析虽然不出色,不如ark mx素质高,但是能让人长时间的听下去,享受音乐。
11,DAC2 / 202耳机:600,800,静电,耳放:多了细腻,通透,有种精密感,大场面素质没问题,但是总觉得不够对味,播放小编制的各种N重奏或者巴洛克的协奏曲不错。
12,prism sound dream da2箱子系统上听的感觉一般般,素质是不错,有点模拟味,但是个人认为水润度不够。价格非常猛
13,pcm-7040DAT(作为dac用)耳机:600,GSK,等等 耳放:无数
自用的机器。声场较大,声音温暖,湿润,有DAT常见的模拟味。动态一般,播放大动态音乐不是他的长项。如果和ark mx mod对比的话,直接接mx mod的aes输出,在声音的饱满度,流畅感上胜出,但是通透感和细节被mx mod超过不少加了时钟同步之后能在通透和细节这两方面和mx mod持平,饱满度和流畅感这类听感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14,玉龙D100解码器耳机:QP400,600,耳放:忘了,但是记得插过rp010
和A100似乎是配套的西装,调音也有不少类似的地方耳机输出声音厚,但是并不是健康的厚,有一种类似假性肥大的感觉。模拟输出声音很刺激,接上本来就比较刺激的010,显得非常不耐听(这就是我为什么只记得接过010耳放了)
15,minidac耳机:600,还有别的忘了 ,耳放:很多个,外加直推曾经的三小强之一,现在已经out了的产品。总体平衡,比较直白。厚度比较适中如果用原配开关电源的话,声音粗,冲,还好可以很方便的换成蓄电池供电。换上蓄电池之后声音温润细腻不少,解决了原配电源带来的音质劣化。
16,lavry& DA10耳机:600.GSK 耳放:直推,solo,别的忘了暖厚,但是有些糊,细腻度也不好-----可以表现出音乐的氛围感,但是不能表现出音乐里精密的细节我曾经用GSK对比过MDAC2和DA10直推,DA10直推的GSK正如小白博客里所说,有良好的平衡度,但是并不细腻,高频段更显得有些粗枝大叶。MDAC2直推信息量略微不如DA10,两端延伸也被两端并不好的da10打败,但是整体听感更柔和、轻松,压迫感更少。
16,lavry DA11耳机:600,650,gsk& 耳放:直推不错的解码,在da10的暖厚声音的基础上提高了解析和细腻度,直推600650能出很不错的声音,推难推的,吃电流的耳机,例如701,就显得无力了。
17,乐之邦,SVDAC06耳机:M1,QP400,耳放:一些便宜的价格便宜,声音温暖厚实,解析不好,糊,声场小。作为曾经非常廉价的入门产品,缺又做到了温暖不刺激的听感,已经非常伟大了。
Jitter知识
原著:Charles Altmann&编译:尚方剑 (Shayne)Chapter 1:什么是jitter&Episode 1:什么是jitter&所谓jitter就是一种抖动。具体如何解释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如你有个女友,你希望她每天晚上下班之后7点来找你,而有的时候她6:30到,有的时候是7:23,有的时候也许是下一天。这种时间上的不稳定就是jitter。如果你多观察这种时间上的不规律性,你会对jitter有更深一些的理解。&在你观察的这段期间内,女友最早和最晚到来的时间被称为&jitter全振幅&(peak to peak jitter amplitude)。&jitter半振幅&(jitter-amplitude)就是你女友实际来的时间和7点之间的差值。女友来的时间有早有晚,jitter半振幅也有正有负。&通过计算,你可以找出jitter半振幅的平均值,如果你能够计算出你女友最有可能在哪个时间来,你就可以发现女友来的时间是完全无规律的(随机jitter radeom jitter)还是和某些特定事情有关系(关联jitter correlated jitter)。所谓关联jitter就是比如你知道你的女友周四要晚来,因为她要去看她的妈妈。如果你能彻底明白这点,你就已经是一个correlated jitter的专家了。&Episode 2:什么是时基抖动(Clock jitter)&在数字音频中,我们要直接和数字信号的发送与传输打交道。声音以二进制编码被储存在光盘或者DAT卡带中,在回放音乐的时候,这些010101的信号被送进DA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并被还原为模拟波形信号;在录制数字音频的时候,一个参考时钟信号会和音频信息一起被送进AD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为0101的数字信号并且记录下来。&数字信号总是和一个参考时钟信号一起传送并且记录,一些数字音频传输格式如S/PDIF和AES/EBU,它们在一个信号中同时传送数据和时钟。数字音频的时钟信号是一种方波(square-wave),并且在频率以及振幅上被进行了修正,而且它的占空比要达到50%。信号的改变(方波波形的高低变化即电平的高低)记录着时钟信息。&如果信号传输所用的时间不相等,那么就产生了时基抖动,实际上,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个不存在时基抖动的电路(就好像你的女友不可能总是以1/1000秒的精确时间到达:)现在,你已经具备了时基抖动基本知识,下面,让我们看一些更深层的。&Joe Adler是这样定义时基抖动的:&对于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正确位置有重大影响的短时间的改变。&("Short-term variations of the significant instants of a digital signal from their ideal positions in time")在Adler的这篇文章中,他还讲了关于如何测量jitter的技术。&Episode 3:什么产生了jitter&需要精确的东西都是越精确越难以做到。在后面的文章中,你将了解到,数字音频需要非常非常高的时钟精确度,因为我们的耳朵对于声音的质量似乎异常敏感。因此,为了得到最精确的结果,我们需要非常精确的测量仪器。通常,数字音频设备的时钟都是由非常精密的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正如Mike Story说的:&基于晶振(晶体振荡器以及压控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产生的时钟具有非常的低的jitter,但是jitter仍然存在。&("Crystal based clocks (XCO&s, VCXO&s) generally have the lowest jitter - but they still have some." )&在设备中还有其他产生远比压控晶体振荡器产生更多jitter的jitter源。&("There are other sources of jitter inside equipment that may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more than the VCXO.")这里所说的其他jitter源主要是电源供电部分产生的电压波动,这些波动对于DA转换器是很致命的,它会导致转换点在逻辑上发生时间变化(causing variations in logic level switch points)。&Episode 4:CD player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电源噪音(电压波动)导致切换点逻辑上的时间抖动,那么播放器(CD,MD,DVD,DSD,DAT)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简单的CD播放器里面有多个马达,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为了能够正常读取盘片,机器要做以下工作:首先,主轴马达驱动CD盘片转动并达到预定速度,控制光头位置的定位马达驱动光头定位到预定轨道上,最后,驱动回路控制光头聚焦,光头发射激光并且接收反射信号。每一个马达和回路都会增加电源噪音,这些噪音直接影响DA转换器的内部工作状态。所以,每一个马达和回路都会为数字信号增加另外一种jitter(频率,振幅以及波形上的不同),这些干扰通过不同方式都会影响到声音的质量。&如果你明白了以上原理,我就可以给你解释那些HIFI爱好者以及录音师争论得很激烈的以下问题:&1,为什么不同的CD镇片(就是主轴上面用来固定盘片的铁片)会造成听感上的不同。&2,为什么一些转盘制造厂商使用皮带传动&3,为什么不同的转盘音质不同&4,为什么一些厂商在转盘中使用stray light(???)&5,为什么一些类似&消磁作用&的产品对转盘有效果&6,为什么不同的存储介质音质不同,尽管他们记录的都是0101的数字信号&答案主要是如下几点:&一些CD播放器或者CD转盘价格非常昂贵的原因是他们将整个解码系统源头,即读取设备产生的jitter降低到了最小。为此,它们需要使用非常稳定和干净的电源,多路供电,精确的时钟生成电路以及造价昂贵的机械结构。在后面,我们将在价格因素尽量小的情况下比较jitter的影响。但是,如何确定上面说的这些可以全面的解释jitter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将在&jitter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用具体讨论。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别的。&Episode 5:产生jitter的源&jitter可以分为两种:交界面产生的jitter(interface jitter)和采样中产生的jitter(sampling jitter)。交界面产生的jitter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传送过程中产生(transmitter jitter)的(比如为了把数字信号输出到转盘外部所产生的)和线材引起(line induced jitter)的。当我们把CD的数字输出和外部的DA转换器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不管使用同轴线缆,还是TOSLINK光纤接口,或者SToptical接口,都将在源信号中引入jitter。有趣的是,不同的接口会引入不同类型的jitter(波形,频率,振幅以及相关性上的不同)。具有了以上知识,你已经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不同的数字接口(光纤,同轴)音质不同,尽管他们传送的都是相同的信号。&2,为什么线材长度会直接影响音质。&3,为什么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样长度的同轴线缆音质不同。&这些都是线材引起的jitter。&Episode 6:采样jitter(sampling jitter)&在声音再生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许多方法削弱在DA转换器之前产生的jitter,对于这个,我们将在&如何消除jitter&中具体讨论。但是你应当知道,如果在数字信号的录制过程中jitter就已经产生了这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重新录一份:)数字录音过程中产生的时基抖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是正确的采样记录在了时间轴错误的位置上。而在录音之后,这是jitter完全不可以被矫正的。传输过程产生的以及线材引起的jitter对于整套数字录音系统的品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数字录音系统的主要器材,AD转换器的时钟发生器会夹杂相当数量的jitter。这些夹杂着jitter的时钟信号通过数字线路,被传送到AD转换器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引入线材产生的jitter。这些带有jitter的信号会成为参考时钟信号被送入AD转换器,并且决定信号采样点的位置最终记录下来。AD转换器内部的电路可以削减一部分外部产生的jitter,但是它不能去掉全部。因此对于录音师来说,AD转换器时钟信号中引入越少量的jitter,最终得到的记录质量就越好。Bob Katz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模拟-数字转换器是整套数字音频电路中最容易受到jitter影响的部分。&("The A to D Converter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digital audio components susceptible to jitter")&对于低成本的设备来说,使用内部的参考时钟的AD转换器可以避免因数字接口以及参考时钟和外部转换器之间产生交界面jitter,但是如果需要在已有的音轨后面添加新的内容,那么就需要同步AD转换器和已经录制的音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一个外部参考时钟。高质量的录音工作室通常使用高精度(通常是可以控制的)的参考时钟来同步AD转换器。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时钟发生器,它会大大减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jitter,但是你仍然要和传输过程中线材引起的jitter做斗争。&
HIFI耳机基础知识入门【转载】
1:耳机是如何分类的?&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动圈耳机原理: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静电耳机原理图:&
2:按开放程度分&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W10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3:按用途分&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2:耳机一些相关参数和音质术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1.耳机相关参数&阻抗(Impedance):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灵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2.音质评价术语&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3:关于放大器方面的相关知识&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为晶体管(石机)和电子管(胆机)放大器两类&2.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统称。&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的一种电子装置。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前置放大器&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3.甲类放大(class-A)&也称A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对整个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乙类放大(class-B)&也称B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放大音频信号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则放大信号的负半部分。&甲乙类放大(class AB)&也称为AB类放大。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放大器的输出级在输出功率为低电平时便按甲类放大状态,而在输出功率为高电平时便转换为乙类放大。&
4:关于耳机线材&大多数耳机线都以铜为原料,一般的纯度(一般用几N表示,比如4N、6N&&)越高导电性越好,信号失真越小,常见的有:&TPC(电解铜):纯度为99.5%&OFC(无氧铜):纯度为99.995%&LC-OFC(线形结晶无氧铜或结晶无氧铜):纯度在99.995%以上&OCC(单晶无氧铜):纯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为PC-OCC和UP-OCC&
5:关于前端器材&许多HIFI发烧友习惯将唱机分离成转盘和解码器两部分以得到音质更好的音乐&前端:多指声频系统中的信号源,如LP密纹慢转唱机或CD唱机,有时也指调谐器(收音头)中处理从无线接收到的信号的前级。&CD转盘:将CD机的机械传动部分独立出来的机器。&D/A转换器:数码音响产品(例如CD、DVD) 中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装置。D/A转换器可以做成独立的机器,以配合CD转盘使用,此时常常称为解码器(DAC)。
瑞士Weiss DAC2高档解码器,具备同轴、光纤、火线、AES/EBU输入,及RCA和XLR模拟输出。接电脑後是识别成声卡的。可以看电影打游戏。所有音頻的电脑上软件(如qq,pps等)都是可以从WEISS输出的。DAC2可以接時鐘,但要用aes或spdif..但用回DAC2的內...
校内里玩耳机的人真的很少麽...啧啧~~
论耳放与系统搭配
一、耳机系统音箱系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都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抓住最薄弱的环节才能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改善。 很多网友使用的音源档次都不高,在这样的前提下,耳放的作用会被明显缩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以前的帖子里我强调过很多次音源的重要性,民用声卡以及随身听和入门级台式CD差距也是很大的。 声卡和随身听+耳放的搭配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都认为只能是一种临时过渡措施,音源不上档次总体效果不会上个台阶。 再说说什么样的耳机需要上耳放,有些人总是很笼统的提出耳放有用或者无用的观点,其实不同耳机对耳放的要求千差万别。对于低端耳机,大部分是不需要耳放的,直接用随身听、声卡搞定,典型的如:PX200、100,DT231、KOSS35/PP/SP,SR60/80, K240S K66 AD7/AD5等等,这些耳机本身素质有限,虽然配上台机和耳放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意义不大。 &需要耳放&的耳机大多是中高端,如K501/K240M/240DF/K1000/HD600/HD580/DT831/DT931等等, 以HD600为例,是出名的对耳放要求高的耳机,高频细腻,延伸好,前端的音源和耳放甚至是CD碟片的问题都会暴露无疑,同时其低频有肥慢的缺点,必须要通过耳放加以控制,使低频的层次感和弹性发挥出来,耳放要做到这两点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声卡和随身听以及CD机、功放所带的耳机输出其实都是个简单耳放,前两者受音源本身的限制不可能有什么好的表现(声卡指民用声卡),CD机所带的耳机输出也是个附设功能,我听过的万元级的产品也无法把HD600推好,低频问题最明显,这并不需要什么金耳朵,只要不是泥耳朵有现场对比就能听出来。这个问题我也提过很多次,不再细说。&二、人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自然对器材的要求不同,我们不能拿少部分听觉不敏感的人的标准来进行推广,这部分人其实挺幸福的,可以用很少的花费得到满足,我们不会歧视他们,但不能以他们的观点为标准来看待HIFI器材,其实这么多人实际的听音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耳放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这并不需要什么&金耳朵&,没有这个经验或者目前还听不出来的,不妨慢慢培养,找机会去听听更好的搭配下的效果,听音的敏感性是可以逐步提高的。&还是那句话,需不需要耳放要看系统、看耳机,用台式CD+耳放即使是听MX500也能听出比直接用声卡推的有明显的提高,但我们从来不会建议去这么搭配,因为系统配置不合理,同样如果你有了中高档耳机,而不配耳放,那是浪费了耳机资源,没有有效的发挥,这个系统同样是不合理的。 三、并不是一台耳放可以适用于所有耳机,耳放要做到100%无失真和音染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接近这个目标,越接近付出的代价越高,而耳机本色也不是频响完全平直毫无失真,这也就有了不同风格的耳机,这反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喜好,所以在推响的前提下如何让耳机充分发挥出来他的特色和部分弥补其缺点是耳放的一个重要功能。举个例子A250,很好推,接声卡也很响,但中高频比较毛,不耐听,SXT-1的搭配就比其他耳放好听,比声卡强得多。 一个烂耳放还不如不加,多了一道污染源,会劣化音质。比如部分组合音响和功放的耳机输出(都算内置耳放),大多是有音量没音质,只能暂时满足听&响&的要求。
四、耳放的保真是在&放大&的前提下的保真,不然就不叫耳机&放大器&,没有这个放大,很多耳机是在&吃不饱&的条件下工作的,所以会影响其发挥。并不是耳放去创造了声音。
耳放的作用不是&提高音质&,而是让耳机在充分的驱动下表现其真正的音色。我说过声卡+HD600也就是HD600发挥4成的水准,有了一个入门级CD+千元级耳放,可能就有8-9成水平,想到95%?那个代价就要翻跟头上去了。 &
从技术角度理解耳机放大器(即耳放)
first,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音量足够大说明什么?从电的角度来看,说明输出的能量够大,对于某种特定阻抗的负载来说,就是电压峰峰值够大。对于输出的音质来说,音量几乎不带有任何意义。因为任何的模拟放大电路都有其线性工作区间,过了这个区间,电路仍然有放大作用,只不过变成了非线性放大,什么交调、杂散都起来了。因此单纯地音量够大,并不能说明此时输出品质是最理想的。
secend,任何电路只有在理想负载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理想工作状态。设计输出阻抗600欧的系统拖32欧的耳机不一定好,设计输出阻抗32欧的系统拖600欧的负载也肯定有问题。为什么?因为阻抗匹配。任何一个放大器系统在设计时都不是针对任意负载的,一般来说都有个理想的负载。通常来说负载跟系统的工作点是直接挂钩的,负载的改变会导致工作点的偏移,如果系统工作点偏移出线性区,或者处在很边缘的位置,那么在进行信号放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失真。设计良好的放大器系统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因而能够驱动许多阻抗不同的负载,但从设计的角度考虑,过多考虑负载的变动,势必引入一系列外围器件,导致电热噪声的放大累积。所以负载范围不可能无限制地大,一般来说只有在理想负载的情况下,放大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指标。因此即便是很好的系统,我觉得也不应该随便挂不匹配的负载,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使用之前最好还是考虑一下阻抗匹配的问题。
这也就解释了耳放也好,随身听也好,功放也好,不一定上了就好。如果阻抗不匹配,那么就会出现失真,加了放大器可能反而不好。如果阻抗匹配,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真的影响,产生纯净的放音效果。本质上,如果忽略音效处理和功率匹配和放大的问题,随身听/台机+放 的系统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一个阻抗变换匹配系统。根据自己的耳机负载特性选择放大系统,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晋耳机丢了什么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