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问下买15万的车首付多少百分之三十,分期三年,首付需要多少钱😊

谢邀,来答一个,希望能引来更多好答案。&br&&br&说一说 inequality 领域最前沿的东西吧。这是昨天在和老师聊天的时候,他聊 high 了,我意外 get 到的。虽然不是我的研究领域,但了解别人在做什么也很有趣。&br&&br&我们知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这个概念的提出是用来修正新古典增长理论中&u&资本边际报酬递减&/u&假设的。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创了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但是,人力资本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实证上,该用什么来刻画,经济学家一开始也是摸不着头脑的。&br&&br&现实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是工资收入,于是一种比较取巧的做法就是用工资来近似替代人力资本。但这样做的问题是,一来,工资是流量,人力资本是存量,属性不同,怎么可以直接划等号?其二,财富分布大致服从一个 power law distribution(我们一般用工资来刻画财富),而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的假设是服从 log normal distribution,这两者分布不一致,又该如何等价呢?&br&&br&于是,如何把看得见的工资和看不见的人力资本联系起来,就成了不平等领域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br&&br&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途径有三种:1,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分工,从而拉开收入差距,分布可以由正态转为偏态(skewed)。这样会在工资和人力资本之间出现一个调整系数,很多经济学家做的就是估计这个调整系数,同时,看看改变它会有什么影响。2,Hierarchies。企业中的层级制度,也是造成收入差异的一个途径。3,Contract theory。劳动经济学中,经典的做法是采用 sorting 的机制来匹配雇主和员工。假设不存在 friction,立马就能实现一个 self-enforcing 的安排。但是,在有 friction 的世界里,常常需要签订 contract 才能达成合作。而引入 contract 以后会发现,雇主提供的工资水平并不等于 marginal product。&br&&br&尽管有不少做 macro 和 labor 的学者在这个领域耕耘,但目前进展还是比较慢。就我知道的来说,我们系和多伦多大学经济系联合聘任的一位做 labor 的老师,和我们系另一位做 macro 的老师都想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他俩还经常在一起讨论。说到这里,提一个有趣的点,师门传承对一个经济学者的影响真的很大。刚刚说的我们那位做 labor 的老师,正是贝克尔的学生;而做宏观的老师,是萨金特的学生。&br&&br&从理论角度做这个问题,对概率论功底会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想做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参考这篇 NBER 论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ber.org/papers/w637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orie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Labor Earnings&/a&
谢邀,来答一个,希望能引来更多好答案。 说一说 inequality 领域最前沿的东西吧。这是昨天在和老师聊天的时候,他聊 high 了,我意外 get 到的。虽然不是我的研究领域,但了解别人在做什么也很有趣。 我们知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这个概念的提出是…
&b&国企的存在,有个重要的作用,是收税,对,向民众收税&/b&&br&&br&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个农民社会,小农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很多人都在贫困线上挣扎,生活都不容易。这个时候,谁要想从他们口袋里掏出钱来,那还不得和你拼命?但是,有一个群体必须从农民们手里掏出钱来,那就是官僚统治阶级,以及下属管理的军队,他们本身并不从事产生直接价值的劳动,需要老百姓生产的东西来供养,而且还要办大事。而获得这些供养资金,以及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金,就是得靠税收了。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税收一直以来是个巨大的难题,也是促成无数次造反和改朝换代的原因。古代典籍中无数次描写税收官如何暴虐欺负农民,但却没有描写农民是如何想出各种办法逃税的,收税的没有手段,怎么能从农民手中收到税呢。&br&&br&但是,中国的统治阶级多聪明,掌握了农民的心理特点后,后来就发明了新玩法,那就是汉代桑弘羊开始的盐铁专营。通过国家暴力颁布法令,垄断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两大基础物资(没有盐无法生存,没有铁无法生产)。这一招非常厉害,农民的特点是短视,智商有限,不会思考。你要直接从他口袋里掏钱,和要杀他没有区别,因为这是针对他个人的,还是直接拿走,非得和你拼了;但你换个方式,让盐和铁涨价,他就不会反抗,因为他搞不懂这涨价是怎么回事,并没有人直接从他个人口袋直接掏钱,而且看起来大家都是公平的,这和暮四朝三、朝三暮四的故事是一样的,钱还是到了政府口袋里,方式不一样,被收税一方的感觉就不一样。&br&&br&这种玩法的效果很好,即使到了现在,也一样玩。就好比房价问题吧,我记得十多年前,天涯等论坛上,大波群众还在大骂“无良开发商”,因为他们根本不思考,也理解不了是谁通过卖地、收税的方式,从房地产暴涨里面获得了最大利益。中国的表面税收,看起来一点都不高,比欧洲低了n倍,比美国也低,但民众总是感觉,这么多年来,GDP涨了无数倍,自己生活水平却没有相应倍数的增长。但实际税收呢?如果你考虑卖地的收入的话,你就明白了,就土地这一招,不但你个人每个月通过银行还款账户在交税,甚至你的老板也是在为此交税。&b&你间接交的税,比你直接在税务局交的税,多了无数倍,这就是中国式税收。&/b&土地的事情,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br&&br&好了,现在你应该也能理解自古以来,国企存在的意义了。通过垄断 盐、铁,以及后来更大范围的 土地、矿产、能源、水务、电力、电信、烟草、金融等诸多基础资源,不但可以实现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民众财富,实现无反抗情况下的实质税收,也可以实现对其他基于这些资源之上经营的所有私营企业进行收税,而且这种收税是收的如此间接,以至于可以达成,明面上中国税收很低,但朝廷却非常富裕的目标&br&&br&你们可以反过来算一下,如果没有这招间接收税方式,完全明着从私营企业和个人收入里收税,中国真正的税率会是多少&br&&br&------------------------------&br&&br&今天过来一看,居然这个回答这么火。但非常遗憾,看到评论里,有一批人,让我真的很无语。在神逻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br&&br&就是以下的神逻辑:&br&国企一大作用是税收 =
国企一无是处 = 要取消国企 = 取消国企变成私营来干 = 私营都是逐利的,私营的良心大大的坏 = 私营肯定干不好,还要赚老百姓的钱,比国企还坏
= 还是国企好
答主说的都是错的 = 答主是傻逼&br&&br&我真不知道怎么回应这些人,想了一下,没什么好说的,让笨人继续笨着吧,没时间帮他们。&b&就问两句话:全球发达国家,有哪个是国企垄断全部基础设施的?这些私企经营基础设施的国家,国民买不起房,用不起电,喝不起水,打不起电话吗?国企给予你这补贴那补贴,地铁2元,公交五毛,请问这补贴的钱又是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国企自己印出来的?&/b&&br&&br&&b&不,收税收的。补贴的钱,亏损的钱,无非是从其他地方收上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税收本身就是起这个作用的&/b&&br&&br&真无法理解,我全文没说一句国企不好,更没说税收不好,我只是客观的分析了国企的税收作用,一群自卑敏感的喷子都激动成什么样了。你们说了半天,国企各种好,说白了就是部分补贴。但没有隐形税收,这补贴的钱哪里来?你们到底是想反驳我,还是帮我论证?我也是凌乱了。&br&&br&&b&税收本身是必要的,我说了n遍,不是绕着弯收,就是直接从你口袋里掏。&/b&&b&说实话,看了一眼评论,我对知乎更有信心了,智商水平直接向微博和贴吧看齐,商业化有戏。这也更加证明了,绕着弯让国企收你们的税是英明和正确的选择&/b&&br&&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看待新浪微博迎来第二春? - 青锐吴斌的回答&/a&&br&&br&-------------------------------&br&&br&今天又来看了一眼,这个答案底下还是很热闹哈。有些喷子似乎连文字写了什么都不看,就开始瞎喷。可以,这很知乎。点击下面看我之前回答的一个问题&br&&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感觉中国最让人不解的是什么? - 青锐吴斌的回答&/a&&br&&br&另外,一批喷子骂我智商低,不懂经济学,不懂国企,是个傻逼。我觉得吧,智商低我认了,确实不敢称聪明。不过不懂经济学,不懂国企,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出来的?看到知乎给我弄了个微电子的学历证明,就觉得我不懂经济学?我不可以还有经济学学位吗?我一年到头和企业家在一起,我不懂经济?看到我填的职位是创投,就觉得我不懂国企?我就不能在国企工作过吗?就不能有国企高管好友?瞧这些脑子,真是不会绕弯,所以确实理解不了绕弯收税的事情。&br&&br&&b&我从来没有说垄断国企变相收税是不对的,我非常理解其实这也是碍于形势,因为确实有些人的智商只适合这么做,他们无法接收和理解明着提高税收。&/b&&br&&b&国企如果有问题,不在于税收,而在于如下两点,一是收取这些税的效率,也就是人员冗余,机制落后,大量浪费;二是收取的税,没能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在其中被人贪污了。如果没有低效浪费和贪污腐败,那税收是明的暗的都无所谓&/b&&br&&br&本人确实曾经在央企就职。我当时的职位级别,应该比知乎里大部分国企的人都要高。我们做早期投资,履历都是透明的,随时可以查。我一批朋友,都是央企管理。&br&&br&&b&好了,这 下 喷 子 们 可 以 闭 嘴 了 吧&/b&&br&&b&你们可能把你们自己和我的位置搞反了&/b&&br&&br&另外,“关注了0,关注者0”,没有头像的ID们,你们也可以歇歇了,你们这些评论员的工资,恰恰是百姓的税收,你们又找错攻击对象了&br&&br&&br&&b&--------------------------&/b&&br&&br&&b&如果你们看不懂中文,我再说一遍我的观点:我当然赞成政府收税,而且我赞成政府直接收税,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税率和降低起征点。因为直接收税的效率更高,而不用通过垄断国企绕着弯收。越绕弯,中间的成本就越高,越浪费。但我也理解国家的苦衷,看看评论吧,介于这帮人的智商,通过垄断国企绕着弯收,有利于稳定。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统治方式。效率和稳定,有时候不可兼得,这真是无奈。当然又有朋友会说,这样的国民,不就是教育和宣传系统造成的吗?不,我不想讨论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只知道每个人都有必要为自己智商负责,不管什么环境&/b&
国企的存在,有个重要的作用,是收税,对,向民众收税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个农民社会,小农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很多人都在贫困线上挣扎,生活都不容易。这个时候,谁要想从他们口袋里掏出钱来,那还不得和你拼命?但是,有一个群体必须从农民们手里掏出钱…
不出所料,果然有人在这个问题下面吹皮诺切特和新自由主义的牛皮。&br&&br&资料来自:&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独裁英雄」皮诺切特? - 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回答&/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独裁英雄」皮诺切特? - 光太郎的回答&/a&&br&&br&下面是智利(上图橙色,下图蓝色)和南美(上图蓝色,下图橙色)的GDP增长率和人均GDP走势的对比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cacef11a953f235e0abef_b.jpg& data-rawwidth=&653&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cacef11a953f235e0abe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1f278f54f285bb013acfa5acc792a1e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1f278f54f285bb013acfa5acc792a1e_r.jpg&&&/figure&&b&皮诺切特的执政时间是1973年到1990年,在此期间,智利GDP增长率长期低于南美平均水平,甚至出现两次严重暴跌(、&a href=&tel:&&&/a&),直到1987年后才领先下行的南美平均水平。&/b&&br&可以看到,在新自由主义的芝加哥男孩们最为得势的70年代,智利经济一头栽倒,直到1975年才缓慢回升;到了80年代,国际铜价从高位下跌,智利经济也跟着再度回落,直到1987年铜价上涨才逐步走出低谷。&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c1ccf9db0f9_b.jpg& data-rawwidth=&707& data-rawheight=&1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c1ccf9db0f9_r.jpg&&&/figure&原来“翘楚”就是指长期低于平均水平啊。&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a99b6e9de08cdb_b.jpg& data-rawwidth=&704& data-rawheight=&1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a99b6e9de08cdb_r.jpg&&&/figure&哦,原来皮诺切特时期智利经济不好看全是因为要给阿连德擦屁股啊?但是从第二张图就能看到,智利人均GDP下跌恰恰是在皮诺切特上台后啊。&br&&b&可见智利经济根本不是什么新自由主义搞起来的,基本就是跟着国际铜价潮起潮落。而皮诺切特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不仅保持了阿连德1971年的铜矿国有化政策,而且在1976年将全国铜矿合并为国有铜矿公司(Codelco),该公司在1987 年成为全球最大铜生产企业,并保持至今。&br&咦,说好的新自由主义呢?铜矿行业的自由市场经济呢?&/b&&br&&br&这也难怪,即便在2012年,智利出口总值中,铜占了60%;剩下的也都是些葡萄和酒、木材和纸、金银矿产、海鱼之类的东西。&b&新自由主义在经济方面就是依靠强制手段推行自由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鼓励企业创新,并通过压低工人福利来提高工业竞争力,所以只有发展了现代工业才有资格谈新自由主义的优越性。可是它智利有什么现代工业?一个单纯靠采掘矿产的智利有什么资格大谈甚至代表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br&&br&1974年,智利的通货膨胀高达375%,是阿连德时期最高水平的近两倍,成为世界第一。&/b&因为取消了价格管制,面包等民生必需品的价格直上云霄。&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aff37113b87_b.jpg& data-rawwidth=&868& data-rawheight=&1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aff37113b87_r.jpg&&&/figure&与此同时,“反动的贸易壁垒”被皮诺切特打破后,廉价的进口产品随着自由贸易充斥了智利国内市场,智利本土的许多企业因为无法与之竞争而关门,许多智利人也因此失业;&b&1982年,智利失业率飙到30%,是阿连德时代的10倍。&/b&然而,皮诺切特在1975年一次性削除了27%的公共支出并持续削减到1980年,只剩下阿连德时代的一半;其中,医疗和教育首当其冲。&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5ef76b71bddbadc9d076d_b.jpg&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1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5ef76b71bddbadc9d076d_r.jpg&&&/figure&在阿连德时代,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用17%的收入就足够支付食物和交通的费用;但在皮诺切特时代,普通工薪阶层用74%的收入也只够支付面包这一项,连牛奶也买不起。虽然智利经济在80年代中期后逐渐稳定并有所发展,但是1988年智利仍有4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而智利最富裕的10%的人,收入却增长了83%。&br&2009年,智利的穷人数量比2006年增加了33.5万人;&b&2010年,智利贫困人口增加15.1%,影响250万人,智利成为社会不平等问题最严重的拉美国家。&/b&这还真是“独树一帜”啊。&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89aecb3f8d7f719aa166d91aa20de25_b.jp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2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89aecb3f8d7f719aa166d91aa20de25_r.jpg&&&/figure&2013年,阿根廷人均GDP接近1.2万美元,智利则是1.5万美元。&b&呃,智利人均GDP以三千多美元的优势吊打了阿根廷!&/b&新自由主义万岁!&br&&br&&br&&br&PS:支持就点“赞同”,反对就点“反对”,隔着屏幕打口水仗是踢不动一些人的屁股的,尤其是那些坐歪了还自以为站在自己立场上的。
不出所料,果然有人在这个问题下面吹皮诺切特和新自由主义的牛皮。 资料来自:
下面是智利(上图橙色,下图蓝色)和南美(上图蓝色,下图橙色)的…
&p&本文从来没有预测房地产会在某个时点崩溃,而是顺着题目回答了一下,如果不靠房地产,我们在短期内有没有支撑经济的产业。只有理解了当前的经济结构,才会理解当前的一些宏观调控,虽然我们并不一定会认同其中的某些思路,比如下面的一个回答:&/p&&br&&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房价高涨为什么会得到默许? - 程步一的回答&/a&&/p&&br&&p&至于未来到底会怎样,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并不是本文要回答的。&/p&&br&&p&——————————————————————————————————————————&/p&&br&&p&看了一下上面的答案,感觉靠谱的极少,我来回答一下。&/p&&br&&p&答案是没有。即使不看数据,任何有逆向思维的人都会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试想一下,如果真有的话,本届政府就不会在大力推进经济转型仅仅3年之后,就迫不及待的重新拉房地产走老路了;如果真有的话,目前实体经济就不会存在所谓的优质资产荒从而导致民间投资出现断崖式下跌了。&/p&&br&&p&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正常的逻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罗列一些中国经济的事实(大家都知道的数据这里不提,但不知道的数据会着重强调一下):&/p&&br&&p&1.
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的关键力量,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占据绝对的比重。投资的主要贡献力量包括三块: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其中制造业是顺周期的,所以政府往往通过房地产和基建来逆周期调控经济。&/p&&br&&p&2.
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链错综复杂,直接或者间接拉动的行业超过40个,而关联最大的行业也在20个左右,这些行业涉及到经济中占比较大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因此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p&&br&&p&3.
在其它情况不变的话,按照投入产出表来分析,房地产投资下滑1%,GDP在现有的水平上会下滑0.1%左右。所以,上半年GDP为6.7%,房地产投资为7.2%,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到0,静态来看GDP将会下降到6.0%,远远低于政府6.5%的容忍线,这就是为什么去年以来政府要大力稳定房地产的投资了。&/p&&br&&p&4.
房地产投资如果崩溃,支撑经济的力量只有三个:投资拉动的产业,主要就是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之外的产业,主要就是新经济,比如TMT,教育,医药生物,电影,游戏,网红,等等。&/p&&br&&p&5.
基建不堪大用,两个原因:一是部分基建项目已经饱和;二是地方政府受制于财政收入下滑和债务膨胀的压力。所以目前政府大力推行的模式是引入民间资本,即PPP。但PPP自身的问题很多,并不会形成大规模的发展。&/p&&br&&p&6.
新经济难成支柱。虽然部分新经济的子行业增速很快,但整个新经济在经济中的占比不大,高盛在去年通过细分子行业的拆解,估算这部分的比重大约只有2成,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所占的比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新经济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子行业依托于旧经济,互联网+不是空中楼阁。房地产若崩溃,意味实体经济下滑,很多所谓的新经济都会受到负面冲击。&/p&&br&&p&7.
制造业周期错位。一方面,房地产崩溃本身也会冲击制造业;另一方面,制造业是顺周期的,但目前制造业企业的典型问题就是高杠杆和高产能,这意味着在杠杆下降和产能出清之前,企业是不会主动开启新一轮的扩张周期的。&/p&&br&&p&好了,上面就是主要的逻辑分析了,基本结论就是房地产若崩溃,短时间内是不存在所谓能稳定经济增长的行业,实体经济也会随之崩溃。反过来就是说,政府是会想尽办法不让房地产崩溃的(况且还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债务、国有企业的高产能和杠杆以及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等问题)。所以现在政府的调控就是房地产要稳,制造业要去产能和杠杆,基建要扩张,新经济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全方位来稳增长、调结构。&/p&&br&&p&下面就是一点延伸了:中国经济健康的支柱应该是怎样的?&/p&&br&&p&细心的读者很容易看出来,既然经济增长不能依靠房地产和基建,新经济又太小了,那么制造业应该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才对。所以中国经济今日的困局,其实就是制造业的困局。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的腾飞主要是受益于全球化,而当代国际贸易的实质是各国依照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其实就在于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受教育人口和最多的消费人口。所以在工业化中,我们可以通过打造全产业链,全面参与国际分工。理想的情况是,在低端领域,通过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压低成本(比如富士康);在高端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增加品质和差异化(比如华为)。&/p&&br&&p&很可惜的是,中国一系列制度的滞后和决策的失误,导致这种理想的情况并未发生。低端领域,各种成本的快速增长导致大量的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很多人一方面鼓吹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一方面又鼓吹淘汰低端产业的好处,一方面又担忧社会失业问题,其实是很分裂的。高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鼓励山寨精神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作长期研发投入,政府近年来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落后的产研一体化机制和大量的科研腐败,导致这方面的见效尚需时日。&/p&&br&&p&讽刺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的上涨对这一结果也起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地价的上涨导致一系列价格的上涨,制造业成本飙升;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对其他行业形成了挤出效应,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文献;比如房价的飙升导致全社会赚快钱,认真做研究、做产品乃至做实业的人都开始浮躁起来。&/p&&br&&p&以上分析表明当前经济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房地产若崩溃,短期经济则崩溃;房地产若继续发展,长期经济则没有活力。这实际上显示出我们当前的经济结构是非常扭曲的,而想要实现新一轮的健康增长,恐怕还是需要直面阵痛,不破不立。&/p&
本文从来没有预测房地产会在某个时点崩溃,而是顺着题目回答了一下,如果不靠房地产,我们在短期内有没有支撑经济的产业。只有理解了当前的经济结构,才会理解当前的一些宏观调控,虽然我们并不一定会认同其中的某些思路,比如下面的一个回答: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26d29b73cbde6b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26d29b73cbde6b_r.jpg&&&/figure&&br&&p&&b&阅读提示:人们常开玩笑道,会说供给和需求,你也可以和别人聊聊经济学了。&/b&&/p&&p&&b&本文6500字,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原理、产品需求弹性的入门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b&&/p&&p&以下文章内容搬运自我在这个题目中写的答案:&br&&/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土豆丰收后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那么他们为什么不销毁部分土豆,从而降低土豆产量,保证自己的收入?&/a&&br&&/p&原题:&blockquote&问题中的销毁指的不是一个农民销毁,而是一群。假设某地区土豆由该地区中某土豆种植地区提供,自给自足,该地区交通不便,从外面进土豆成本较高,今天土豆丰收后,土豆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随之下降。请用相关理论解释该现象;假设农民知道谷贱伤农,那么他为什么不销毁部分土豆,从而降低土豆产量,保证自己的收入?在历史上有没有过类似的事件呢?&/blockquote&&br&题主做了很多假设,那么我今天就从经济学层面为题主解答这些疑惑吧。&br&首先,我得说,题主的前提假设还是比较全面的,经济学的研究,一定要有明确的前提假设,假设不同,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我们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讲的其实都是对的,但为什么结论完全相反?就是因为前提假设不一样。&br&题主的疑问是:&br&&blockquote&“农民通过控制土豆的产量能否控制土豆售价:通过对土豆产量减产,使土豆价格上涨,实现收益最大化。”&/blockquote&首先,我把结论先亮出来:&br&&strong&对土豆产量减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土豆价格回到原先的均衡价格;但是继续减产,甚至会小于减产前的收益。&/strong&&br&题主假设,这个地区的土豆完全由这些农民生产,并且交通不便,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市场壁垒,外部的土豆并不会对这个区域内的土豆价格产生很大影响。&br&于是,农民们就开始思考,能否通过销毁部分土豆,降低土豆产量,从而提高土豆的价格。&br&我们的问题是:&br&这群种植土豆的农民,能否一致销毁自己所种的土豆,从而达到产量的共同降低。&br&这个销毁是按照比例进行的,比如大家商量好,各自销毁自己50%的土豆。&br&张三家种了5吨土豆,那就销毁2.5吨。&br&李四家种了4吨土豆,那就销毁2吨。&br&王五家种了3吨土豆,销毁1.5吨。&br&赵六家种了2吨土豆,销毁1吨。&br&我们假设这个区域内,就他们四家种植了土豆,那么,我们可以计算他们的总产量:&br&5+4+3+2=14吨&br&假设,土豆现在的市场价格是5000元/吨,那么他们这些土豆的总价值是:&br&00元&br&我们可以看到,张三家种的土豆最多,家里的地几乎全种土豆了,土豆价格下跌,他最着急,想赶快出手地里的土豆;赵六家种的土豆最少,由于他种的西红柿、茄子都卖的不错,所以土豆价格下跌,他的损失最少,不是特别着急。&br&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大家都想让土豆卖个好价钱,但他们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br&土豆价格下跌,张三家最受伤,由于种植目标过于集中,风险承受能力最弱;赵六家影响最小,由于种植目标分散,风险承受能力较强。&br&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br&&b&出于风散风险的角度考量,应该多种植几个品种,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至于因为种植品种过于集中,当该品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而引起种植收益的剧烈震荡。&/b&&br&可能去年土豆价格走高,你全种植土豆,能大赚一笔;今年土豆价格走低,你全种植土豆,就会大赔一笔。&br&收益的剧烈震荡,就是种植的风险。&br&赵六家同时种植西红柿,茄子,土豆。去年土豆价格走高,茄子价格走低,西红柿价格持平;今年土豆价格走低,西红柿、茄子价格走高,今年的收益要略微高于去年。&br&都是土豆价格下跌,张三赔大发了,而赵六还能比去年多赚一点。&br&所以,即使是按照50%的比例来销毁土豆,张三的损失是最大的,因为他要销毁2.5吨土豆,而赵六的损失是最小的,因为他只用销毁1吨土豆。&br&所以,大家就要进行博弈了,到底怎样的选择才是对自己最有利,同时又是别人能接受的。&br&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商量好的,按照50%的比例去销毁自家土豆,对整体是达不到最优状态的,因为张三销毁的太多,吃亏太多;赵六销毁的最少,吃亏最少。&br&因此,销毁50%的自家土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策略,不能让大家都接受。&br&按照50%的比例去销毁自家土豆,这个策略虽然不完美,但却是最公正(fair)的一种方式,但同时,这种方式不能保证各方都平等(equal)。&br&那么这里,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公正(fair)和平等(equal)的概念:&br&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公正和平等是放在一起说的,就是我们最常说的公平,而实际上,公平的“公”和“平”是相互制约的,就像矛盾的“矛”和“盾”是相互制约的一样,没有真正的公平存在。公正和平等,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你只能以一种最适合的方式去处理公正和平等的关系。&br&公正(fair),就是每个人都享受公正的权利。&br&例如:由于土豆价格走低,大家需要控制土豆产量,销毁土豆去影响价格,那么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正的对待,不能因为你种的土豆多,那就少销毁;也不能因为你种的土豆少,就多销毁,大家都按照50%的比例去销毁自己的土豆。&br&平等(equal),就是每个人都享受平等的对待。&br&例如:由于土豆价格走低,大家需要控制土豆产量,销毁土豆去影响价格,那么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无论你种植了多少土豆,一律都销毁2吨。&br&按照公正原则,最痛苦的是张三,因为他需要销毁最多的土豆,最乐于接受的是赵六,因为他需要销毁最少的土豆,李四和王五居中。&br&按照平等原则,最痛苦的是赵六,因为他一共就种植了2吨土豆,全都要销毁,最乐于接受的是张三,因为他只需要销毁2吨土豆,还有3吨土豆可以卖个好价钱,李四和王五居中。&br&公正和平等,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然而他们产生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所以,我说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你只能以一种最适合的方式去处理公正和平等的关系。&br&所以,这片区域种植土豆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他们很难达成一种价格联盟,以销毁土豆进行减产的方式,提高土豆的价格。&br&即使暂时达成了,无论是按照比例减产,还是按照数量减产,总会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去破坏这一价格联盟。&br&因为没有报复,简要来说,就是大家都商量好要去减产,结果张三、李四、王五都减产了,价格也上去了,却发现赵六没减产,那么赵六就赚便宜了,要有一种报复机制去促使赵六不敢违反大家的商定,比如,如果谁家没减产,要是被发现了,要重罚三十大板。&br&好,我们假设以上一切都成立,大家都能按照减产办法去减产,而且每个人都严格遵守,那么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吗?&br&&strong&对土豆产量减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土豆价格回到原先的均衡价格;但是继续减产,甚至会小于减产前的收益。&/strong&&br&&b&因为影响价格的,不仅有供需关系,还有产品弹性。&/b&&br&我们都知道,供需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会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会上涨;土豆价格为什么会下跌?就是因为土豆大丰收,造成了供大于求。&br&我们先来看一条供需价格曲线。&br&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教科书上,自变量价格(Price)是在纵轴上,应变量产量(Quantity)是在横轴上,如下面这张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ff7cb38aba603_b.jpg& data-rawheight=&337& data-rawwidth=&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ff7cb38aba603_r.jpg&&&/figure&&br&其中supply是供给曲线,demand是需求曲线,Price是价格,Quantity是产量。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把自变量价格(Price)标记在横轴上,把应变量产量(Quantity)标记在纵轴上,为了方便进行参照,我把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画为了一条直线,如下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e059e65215cfe0acf70afaf_b.jpg& data-rawheight=&330& data-rawwidth=&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e059e65215cfe0acf70afaf_r.jpg&&&/figure&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价格越来越高,供给量越来越多,需求量越来越少;随着价格越来越低,供给量越来越少,需求量越来越多,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那一点就是均衡点,对应我们这道题来说,就是供需所决定的市场价格那一点的产量。&br&&br&由于今年土豆大丰收,然而周边居民对土豆的消费函数曲线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新的供给曲线是supply1,它与需求曲线demand新的相交点,就是新的均衡点,均衡价格下跌。&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c752c939d871d89a7bc_b.jpg& data-rawheight=&330& data-rawwidth=&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c752c939d871d89a7bc_r.jpg&&&/figure&&br&&br&&br&农民们进行减产,为的就是把供给曲线重新拉回到红线supply的附近,达到降低产量,提高价格的目的。&br&&br&然而,决定需求价格的不仅仅有供给量,还有&strong&需求弹性&/strong&&br&&blockquote&&em&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我们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设:Q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P 表示该商品的价格;DQ表示需求量变动值; DP表示价格变动的数值;Ed表示价格弹性系数,则: Ed=(△Q/Q)/(△P/P)。&/em&&/blockquote&以上名词解释来自百度百科。&br&简单来说,价格的需求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如果价格每下降5%,需求量上升10%,那么需求弹性就是&b&-2&/b&;如果价格每下降10%,需求量上升5%,那么需求弹性就是&b&-0.5&/b&,注意,需求弹性的数值是负号,因为需求量和价格不是同向变动的,价格上升,需求量肯定会下降;供给弹性的数值是正号,因为供给量和价格是同向变动的,价格上升,供给量肯定会上升。&br&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计算百分比时,要采用中点法。&br&我们以-1为界,小于-1的称为富有弹性,比如-2就富有弹性;大于-1的称为缺乏弹性,比如-0.5就缺乏弹性。&br&我们举个需求富有弹性的例子:&br&一家服装店,每件衣服卖10元,每天卖50件,这样一天的销售额就是10X50=500元,他想要赚更多钱,于是他想到了用提价的方式:&br&每件衣服涨10%到11元,但是每天的销量下降了20%到40件,一天的销售额就是11X40=440元。&br&因为需求弹性=-20%/10%=&b&-2&/b&,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所以当价格只涨了10%时,销量下降了20%,反应剧烈,因此总的销售额反而下降了,从500元下降到了440元。&br&&br&还有一家手机店,每部手机卖4000元,每天卖20台,这样一天的销售额就是00元,他想要赚更多的钱,于是他想到了用降价的方式:&br&每部手机降10%到3600元,但是每天的销量却上涨了20%到24台,一天的销售额就是00元。&br&因为需求弹性=20%/-10%=&b&-2&/b&,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所以当价格只下降了10%时,销量上升了20%,反应剧烈,因此总的销售额反而上升了,从80000元上升到了86400元。&br&&br&服装店和手机店的需求弹性系数都是一样的,都是&b&-2&/b&,选择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销售策略,造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br&&strong&所以,当需求富有弹性时,应该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扩大销量,直到达到最优价格和销量,从而使销售总额达到最大化。&/strong&&br&&br&我们再来举个缺乏弹性的例子。&br&你开了一家大米店,每公斤大米5元,每天卖100公斤,这样一天的销售额就是5X100=500元,你想要赚更多的钱,于是你想到了用提价的方式:&br&每公斤大米提价20%到6元,但是每天的销量只下降了10%到90公斤,一天的销售额就是6X90=540元。&br&需求弹性系数=-10%/20%=&b&-0.5&/b&,由于你提价,总销售额上升了,我们再来看看降价的结果:&br&每公斤大米降价20%到4元,每天的销量上升10%到110公斤,一天的销售额就是4X110=440元。&br&想降价促销,你的总销售额反而下降了。&br&&strong&所以,当需求缺乏弹性时,应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strong&&strong&直到达到最优价格和销量,&/strong&&strong&尽管会使销量下降,但会使总销售额达到最大化。&/strong&&br&那么,什么样的商品是富有弹性呢?&br&首先是可替代的商品,比如说上文中的土豆,土豆价格上涨,超过了原先的均衡水平,那么销量就会大降,因为大家可以去吃红薯,或者米面蔬菜;如果土豆价格相较于原先的均衡价格水平下跌,我们会选择多吃土豆,从而使土豆销量大涨。&br&其次是占据收入比重较大的商品,比如说手机,一个月工资就5000,买个手机就要花4000,如果手机价格上涨,涨到了6000,那我们就会暂缓购买手机的计划,手机销量就会大降;如果手机价格下降,降到了3000,那我们就会选择购买手机,手机销量就会大涨。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手机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增加总销售额,很少看到通过涨价的方式增加总销售额,就是这个原因,个别手机除外。&br&还有其他影响因素,这里我们就先介绍这两种影响因素。&br&大家通过我上述分析过程,知道了供给影响需求,需求弹性影响总收入。&br&&b&我在这篇回答里提到了两个核心思想,一个是农民们不能通过博弈达到均衡,第二个就是由于土豆的需求富有弹性,即使是统一销毁土豆,也要考虑最优的销毁数量。&/b&&br&下面,我们就把商品的需求弹性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土豆到底要销毁多少才能达到收益的最大化。&br&&strong&商品的替代性越强,越富有需求弹性。&/strong&因为当该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其替代商品,从而对该商品的需求(依赖性)不那么强。由于烟草没有合适的替代品,所以烟草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br&下面我再贴一段我所学教材的截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e7bd2bbccffd799d7e3ca06fb81de3d_b.jpg& data-rawheight=&262& data-rawwidth=&6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e7bd2bbccffd799d7e3ca06fb81de3d_r.jpg&&&/figure&&br&我简要给大家翻译一下:&br&&strong&当一个商品有很少或者没有替代品时,需求趋向于相对缺乏弹性。&/strong&试想一下,有一种能够维持你生命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果你每天吃两片,你不会因为药物价格上涨就减少购买量,也不会因为药物价格下跌就增加购买量。&br&&strong&当一个商品有一个或很多个替代品时,需求将会趋向于富有弹性。&/strong&试想一下,有两个加油站提供质量一样的汽油,如果一个加油站降低了油价,那么你会都在这里加油;当这里价格上涨,会导致你都在另一家加油站加油。记住,我们计算需求和弹性,假定相关物品的价格保持不变。&br&划线文字的翻译,我用黑体标了出来。&br&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在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上,不同的点弹性是不一样的。&br&我们之前对需求弹性的数值作出过定义:&br&弹性=-1: 单位弹性&br&弹性&-1
缺乏弹性&br&弹性&-1
富有弹性&br&土豆有很多的替代品,比如其他薯类,比如米面菜,土豆并不是非吃不可的食物,所以土豆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弹性&-1.&br&下面,我截取我所用教材的一副图,为大家详细讲解在需求曲线上的不同点,弹性的分布概况:&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f4eaa3a99d0a_b.jpg& data-rawheight=&571& data-rawwidth=&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f4eaa3a99d0a_r.jpg&&&/figure&&br&这副截图中,纵轴是自变量价格(Price),横轴是应变量产量(Quantity),其中(b)点是单位弹性,(a)点在高弹性范围,(c)点在低弹性范围.&br&&br&我们来计算一下,需求曲线上,价格每增加1元钱,因为需求量变化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br&1X80=80&br&2X70=140&br&3X60=180&br&4X50=200&br&&strong&4.5X45=202.5&/strong&&br&5X40=200&br&6X30=180&br&7X20=140&br&8X10=80&br&我们可以看到,单价4.5元是一个分水岭,价格小于4.5元时,价格越高,总收益越大;价格大于4.5元时,价格越高,总收益越小。&br&价格小于4.5元,是在低弹性范围;价格大于4.5元,是在高弹性范围。&br&这里再引用一下之前我们得出的结论:&br&&strong&当需求缺乏弹性时,应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strong&&strong&直到达到最优价格和销量,&/strong&&strong&尽管会使销量下降,但会使总销售额达到最大化。&/strong&&br&&strong&当需求富有弹性时,应该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扩大销量,&/strong&&strong&直到达到最优价格和销量,&/strong&&strong&从而使销售总额达到最大化。&/strong&&br&结合上面所列的数据,一目了然。&br&我们假设以上的需求曲线就是土豆的需求曲线,由于土豆今年大丰收,造成土豆产量上升,导致价格降低,我对上图添加了一些曲线,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2e89baee3dd691da9cc965_b.jp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3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figure&&br&&br&蓝色为需求曲线,我们假设在这片区域,大众对土豆的需求量最高到90。&br&&strong&红色的供给曲线supply&/strong&与需求曲线demand相交的那一点,是最优供给点,供给量是45,能够达到最大的收益:&br&&strong&4.5X45=202.5&/strong&&br&&strong&黑色的供给曲线supply1&/strong&与需求曲线demand相交的那一点,是在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范围。由于今年大丰收,所以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点(相交点)的供给量是70,所以,能达到的收益是:&br&2X70=140&br&所以农民今年种土豆,会造成收入大幅下降。&br&于是农民开始思考,通过减产的方式,达到最大收益,那么要减产到多少呢?&br&减产到最优供给点,也就是供给量为45的那个位置。&br&由于&strong&黑色的供给曲线supply1&/strong&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在缺乏弹性的范围,所以此时,应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直到达到最优价格和销量,尽管会使销量下降,但会使总销售额达到最大化。&br&4.5X45=202.5&br&当减产到45产量达到最优供给点时,农民们的收益达到最大,如果继续减产,那将进入富有弹性的范围,会导致总收益减少。&br&如果农民们坚持继续减产,&strong&直到粉红色的需求曲线supply2&/strong&,那么总收益反而会降低:&br&6X30=180&br&所以即使农民减产,应该减产到最优供给量45就停止,因为继续减产会造成总收益降低。&br&以上的这些假设,都有个前提,就是农民们种植出来的土豆,都是完全能够卖出去的,因为我们设定了这片区域的土豆的总消费量最多到90,所以即使今年土豆大丰收,产量达到了70,如果万不得已,必须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土豆也都能完全售罄。&br&但是,还有另一种假设,我们假设这个区域内,大众对土豆的消费量是有上限的,比如每年最多消费40单位的土豆,那么,农民们应该怎么操作呢?&br&我们继续上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48aae43af_b.jp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3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figure&由于农民对土豆的消费量最高只有40,所以我把产量大于40的的需求曲线给擦除了。&br&土豆的最高消费量只有40,小于最优供给产量45,我们要把供给量从70调回到最高消费量40.&br&由于土豆大丰收,供给曲线由原先红色的supply右移到粉红色supply1的位置,但我们发现,新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并不相交,没有交点,那么,在这个供给水平下,是没有均衡点的。现在,农民们通过减产土豆的方式提高价格,本来能供应70单位的土豆,那么销毁30单位,把供给曲线重新拉回到红色的supply的位置,均衡供给量是40,对应的价格是5,总收益=50X4=200元.&br&在总需求量上限为40单位的情况下,农民们能够通过降低供给量的方式,提高土豆价格,从而把总收益拉回到原先水平。&br&&strong&我们注意,土豆的价格只是涨回到了原先的均衡价格水平,农民们通过销毁土豆的方式,使土豆的价格实现了回归。但如果农民们想继续销毁土豆,让价格继续上涨,那会触发替代效应,即消费者认为土豆的价格超过了均衡水平,他们可以选择其他的米面蔬菜,作为土豆的替代品,从而使得因为土豆的价格上涨,米面蔬菜的消费量升高。&/strong&&br&&br&以上就是全部的分析过程。&br&大家如果觉得读完还算有收获,那就点个赞吧*^_^*&p&谢谢&/p&&br&&p&想要了解财务金融的基础知识,请点开我的这篇文章:&br&&/p&&h2&&a class=&internal&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p/&&不懂财务金融?看过这篇文章你就入门了&/a&&/h2&&p&想了解关于公司金融的基础知识,请点开我的这篇文章:&br&&/p&&h2&&a class=&internal&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p/&&关于公司金融的那些事儿,其实没那么复杂&/a&&/h2&
阅读提示:人们常开玩笑道,会说供给和需求,你也可以和别人聊聊经济学了。本文6500字,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原理、产品需求弹性的入门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文章内容搬运自我在这个题目中写的答案:
&em&&strong&01 &/strong&&/em&&strong&房开商和银行的千丝万缕&/strong&&br&&p&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你不知道,现在有钱人真的多,房子就是刚需,XX小区十几万一平很多人疯抢。”&/p&&p&刚好家里有人搞贷款的,有个事儿可能好多人不清楚,&strong&很多楼盘的价格是怎么做起来的,那就是房开商自己买自己的房&/strong&&strong&,以下说说操作流程:&/strong&&/p&&br&&p&比如是房产商A,开盘了100套房,每套售价100万,那就是1亿的资金量,对吧?现在一开盘,我直接把价格报到200万,暂时没人买怎么办?ok,我去搞一批身份证,比如公司员工的姐姐,部门经理的老丈人,用他们的身份以200万的价格买下来,由房产公司付首付、并还房贷,同时,另外签一份合同,把房子抵押给房产公司老板控股的法人单位B。&/p&&br&&p&然后,法人单位B拿着这些抵押的房本去找银行做抵押贷款,获得资金,因为这些原本值100万的房子是以200万购买的,那银行的评估认为它值200万,银行就可以放到最高140-160万的抵押贷款,这个资金再拿来还房产公司A的月供,公司就可以有大量的现金流,然后坐等房子慢慢卖......&/p&&br&&p&&strong&你以为银行不知道这件事吗?银行的人都知道,但为什么不管?&/strong&&strong&因为房贷是银行最主要和稳定的利润来源&/strong&,如果不给贷款,从最底层的审批员到分行行长,都完不成任务,拿不到奖金。&/p&&br&&p&中间有几年贷款卡得比较严,加上当时实体经济也还过得去,还有很多其他企业借钱,房产公司这么玩借不到钱了,于是就死了一批。&/p&&br&&p&从去年开始,实体企业,尤其是南方几个省的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倒闭潮,导致银行的日子非常难过,银行也不敢贷给这些工厂了。(之前温州最大的眼镜厂,就是因为贷不到钱,老板把家里N辆豪车贱卖,一辆宝马7系20万出手,我同学在惠州的厂,原来做外单皮包代工的,今年开工辞退了一半的人,老板已经把厂区挂牌了。)&/p&&br&&p&这时候,房产公司就成了银行的救命稻草,谁还敢卡它们?那不等于卡死自己吗?&/p&&br&&p&加上实体经济萎靡,南方几省大量原来手里还有点钱的土老板,工厂也不干了,变卖出来一些资金,干什么好呢?工厂赔钱,020高科技啥的咱又不懂,那就买房子吧,感觉比较稳妥。&/p&&br&&p&于是&strong&两方合力,就成了现在的房产泡沫,这也是为什么深圳疯涨,上海沦陷,北京告急的原因。&/strong&&/p&&br&&p&所以你现在去深圳的一些新开楼盘,价格特别离谱,动不动十几万一平,但是很快就要售罄,并且你一看,购房合同都有,身份证也是大活人,这种房子,基本都不是“业主”本人住,房产公司A会租出去,租户的租金也不会打给“业主”本人。&/p&&br&&p&&strong&高档楼盘租不出去的,就只好空着,然后告诉来看房子的人,“业主”是大老板,手上很多处房产,对价格不敏感&/strong&等等。&/p&&br&&p&当然,偶尔也有钱多的冤大头被忽悠入局的,觉得再不买还得涨,咱砸锅卖铁也得入手一套,这就是我们身边偶尔会遇到的“我的朋友”。&/p&&br&&p&多说两句,房产业最早这个玩法是从谁那儿学来的呢?师承于大名鼎鼎的传销,两者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后来两者在手法上互相借鉴,都有所发展,此乃后话。&/p&&br&&p&比如,曾经臭名昭著的“资本运作”就曾经干过什么事呢?伪造了某国务院副总理签署的红头文件,然后买断了百度上所有关键字的搜索,并雇佣了大量枪手和水军做公关,你只要一搜索关键字,出来的都是告诉你,这是合法的,是大领导特批的改革试点项目,百分百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的操作手法。&/p&&br&&p&这个事到后来东窗事发,被媒体彻底披露之前,骗了很多人,包括很多高级知识分子。&/p&&br&&br&&em&&strong&02&/strong&&/em&&strong&&strong&&影子业主&无处不在&/strong&&/strong&&br&&br&&br&&p&前些年不限购,曾经出现过一个本地土著+穷鬼老头名下挂了一堆房产的事,那会儿身份资料还挺便宜,因为没有限制,后来因为限购,这种有购房资格但买不起房的人(很多是本地屌丝,或者离异无房的)就被炒起来了,通常一个人可以挂两套房产(如果是单身的话)。&/p&&br&&p&有些人问,不对啊,我刚看的二手房,也是这种天价啊,那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解释下这种情况。&/p&&br&&p&前面说了,房产公司A卖出的1101的房,业主叫张三,但是1101的房本被抵押给法人公司B然后抵押给银行了,所以张三只是个“影子业主”,&strong&你找中介买二手房,从接触到最终过户,张三只是个傀儡,实际的房东是法人公司B。&/strong&&/p&&br&&p&我有一年想买房的时候曾经接触过一对小夫妻(当时还没限购),本地土著,大专学历,一接触就知道是处于社会底层那种,并且俩人都是市民,没有拆迁房的机会,而且房子也不是回迁房。&/p&&br&&p&当时我觉得房子楼层阳光户型不好,他俩就说,我们在这个小区还有好几套,你可以看看,我当时就有点纳闷,因为这是个新楼盘,购房合同就是不久前的事,不可能是继承,如果说是父母帮忙,以他俩的谈吐,家庭出身应该也不会太好。&/p&&br&&p&果然,最后他俩拿出的房本,都是副本,并且一次只给拿出一本,还得提前约时间 。&/p&&br&&br&&br&&br&&strong&&em&03 &/em&&/strong&&strong&&strong&数据知道真相&/strong&&/strong&&br&&br&&br&&p&另外我再分享一组统计数据:&br&&/p&&br&&p&为了衡量一线城市房价有多疯狂,《每日经济新闻》以地区分类,求出了各地的平均数,数据来源为同花顺iFinD数据库。&/p&&p&&strong&2月份,北京二手房均价40532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405.32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8.5倍(北京董事长、总经理平均年薪47.6万元),即不吃不喝&strong&8.5年&/strong&,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北京买一套房子。&/strong&&/p&&br&&p&&strong&2月份,上海二手房均价40267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strong&&strong&402.67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9倍(44.6万元),即不吃不喝&strong&9年&/strong&,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上海买一套房。&/strong&&/p&&br&&p&&strong&2月份,深圳二手房均价46130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strong&&strong&461.3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8倍(57万元),即不吃不喝&strong&8年&/strong&,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深圳买一套房。&/strong&&/p&&br&&p&也就是说,这些身处一线城市顶尖的人才,要在本地买一套房,如果没有其他收入,也需要差不多10年不吃不喝。&/p&&br&&p&而去年的A股市场,有40%的企业净利润低于1500万元,也就是说,4成的上市公司,一年挣不出一套好房子的钱,可见这个经济畸形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p&&br&&br&&br&&strong&&em&04 &/em&&strong&买还是不买,天价都在那&/strong&&/strong&&br&&br&&br&&p&1、那么有房产的客官们又说了,现在已经有更先进的玩法,我说的这套已经不流行了,这个有可能,毕竟那么多聪明人,变着法子炒总会有更先进的玩法,也算是金融创新吧,美国次贷不也是创新么?大家可以搜一下“中国次贷危机”的百度百科,里面比我说得详细专业。&/p&&br&&p&2、好多人问我二线三线四五线的房子可不可以买,这里统一说一下我的观点,那就是,中国一线的泡沫,是靠着吸二三四五线的血,集全国之力才撑起来的,其结果,是掏空了中小城市的资金池。&/p&&br&&p&&strong&一线,从所有地方吸血&/strong&&/p&&br&&p&&strong&二线,从三四五线吸血&/strong&&/p&&br&&p&&strong&以此类推......&/strong&&/p&&br&&p&至于可不可以买,我就说一点,&strong&你感觉买起来压力还能承受,就买,否则,就不买,不要幻想着把&/strong&&strong&事当成投资一买变N套。&/strong&&/p&&br&&p&下面具体说道说道,看到后台很多斧友都在说:&/p&&br&&p&真的有很多有钱人啊,我身边的谁刚买的,1200w一套,那帮搞金融的、土老板,你说的不对。&/p&&br&&p&这个论调有点类似于“高手都在民间”,你问在哪儿呢?反正在民间。&/p&&br&&p&提前说个观点,我从来不否认有钱人阶层的存在,因为工作原因,会经常和一些官、富二代接触,对他们的生活状态非常之了解,包括他们一些人的财务状况,有机会单独拎出来说说。&/p&&br&&p&问题是,&strong&任何定性不定量的“有钱人很多啊”的判断都是耍流氓&/strong&——请原谅一个严肃金融从业者的强迫症。&/p&&br&&p&什么叫多?你说我们学校有50个考上武汉大学的,多不多?看起来挺多,可是如果我们学校有1万应届生呢?还多吗?考虑这类问题,脑子里一定得有个比例的概念。&/p&&br&&p&所以,&strong&你说有钱人“多”,一定得考虑两点,一是这个群体手里的资金能力是否足够消化这么庞大的楼市?二是他们这么多钱是哪儿来的?&/strong&&/p&&br&&p&首先,咱们得把王健林马云这种人摘出去,这不属于日常讨论范围,这种人再有钱,数量毕竟太少了,而且他们要买也是豪宅,跟楼市大盘不搭界,影响不了基本面,因为马云的财产可能是你的一百万倍,但他不可能买100万套房子&/p&&br&&p&其次,咱们得把收入偏低的群体,比如年收入二十万以下的家庭剔除,因为这种家庭,一线楼市怎么疯涨都和他们无关,他们主要住在自己老家二十年前分的福利房里。&/p&&br&&br&&br&&br&&strong&&em&05&/em&&/strong&&strong&以下是诚心干货&/strong&&br&&br&&br&&br&&p&&strong&1、你认识现在全款买房的人吗?一次性几百万一千万扔出去,不需要贷款的?&/strong&&/p&&br&&p&目前为止有两位兄台说身边有认识的人全款买房的,欢迎大家踊跃发言,最好能说明一下这些壕们的具体情况,是做什么的,资金怎么来的。说一下我比较了解的情况吧。&/p&&br&&p&我认识两个最近刚买了房的,一个是扬州人,江苏商会会员,家里做环保设备生意的,厂子开了十几年了,算是个小富二代,家里资产差不多上亿,在扬州有多处房产,在上海买了一套二手的,为了买这套房抛了一部分股票,扬州卖了一套大的房。&/p&&br&&p&另外一个家里是开诊所和超市的,比较有钱,他老丈人是某国营大厂前任书记,然后去年在北京买了一套,两家人一起凑了首付,然后一起帮忙还贷。&/p&&br&&p&这两家人应该是目前楼市比较典型的真实购房者,他们买房的筹资方式应该代表了主流情况。&/p&&br&&p&不夸张地说,资产5000万元以下的商人家庭,都没有能力在一线城市全款购房,为什么?因为商人要做生意,他的现金流占资产的比例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账上躺着1000万可以随意支配的现金,那他家的资产最起码得好几亿。&/p&&br&&p&这就是为什么大量中型企业主要独立在一线城市购置房产,也必须卖掉自己老家的几套房子,以及贷款的原因。&/p&&br&&p&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一线城市掏空二三四五线。&/p&&br&&p&比如你家在宁波金华绍兴温州开了个独资厂,效益还行,工厂年销售额5000万(这就算挺大规模了),一年下来能有多少可自由支配的纯利润?也许不超过100万,因为你还要投入再生产,还有生产中的押款。&/p&&br&&p&而这100万,有时候还得跟兄弟姐妹分,因为江浙的制造企业主,很多都是几个孩子。&/p&&br&&p&所以当这样的富裕阶层家庭在二三线买房时,可以轻松全款,但如果要买深圳1000万一套的,就捉襟见肘了(但偏偏这些人的儿子,很多不愿意接老爹的班,喜欢在一线城市奋斗生活),只能是卖了老家的两套房,加上现金付个首付。&/p&&br&&p&看到没,京沪深广在买,而二三四线在卖,这就是为什么二三四线房价很多往下走,一线还高企的原因,我所说的吸血。&/p&&br&&p&那谁在买二三线企业主50万100万一套的房产呢?三线城市殷实的小康之家,他们有很多是卖掉了四五线30万一套的房产,加上首付。&/p&&br&&p&&strong&除了这种中型制造业企业主,还有两类人是有能力在一线买房的,一是官员,二是互联网上市企业高管。&/strong&&/p&&br&&p&官员不用说了,除了那种叫得出名的超级富豪,官员的现金流是最充足的,因为他们不用从事生产,没有资金挤占,有多少钱都是可变现资本,有些楼盘开盘时,好几层给同一个官员的事,很常见。&/p&&br&&p&互联网上市企业高管就比较简单了,手上的股份变现,从股市里套。(没上市就很难,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打死了也要上市)&/p&&br&&p&前面说了三类人,&strong&这三类人是一线天价房的主要购房群体。&/strong&(拆迁户农民那种也算一种,分了三套房卖两套换一套大的,但他们基本没有用现金购房的能力,只不过是置换而已)&/p&&br&&p&以前还可以开玩笑说中彩票的,现在,500万彩票算个屁啊,刨了税去密云水库买还差不多。&/p&&br&&p&问题是这两年,前两类人都遇到了问题。&/p&&br&&p&制造业哀鸿遍野不用我说了,低端制造向海外和内陆转移的话题不用我啰嗦,大量江浙广东企业主一夜回到解放前,升级不力+投资失败的比比皆是。&/p&&br&&p&官员呢,更不用我说了,房产登记实名制一出,2014-15年到处出现房产低价抛售潮,现在还手握几千万现金砸来买房的官员,我敬你是条汉子!&/p&&br&&p&至于最后一部分人,互联网新贵,现在看起来还好,问题是,这帮人有多少?能撑得起整个一线城市的天价楼市吗?我表示怀疑......&/p&&br&&p&一个中型互联网上市企业,总监以上级别的人,年薪一般在四十万左右,这样的人数量有多少?几十人顶天了,即便是他们,每个月要还三万块的房贷,也是非常吃力,何况普通员工呢?&/p&&br&&p&这些未来有能力买得起五百万以上房产的群体,基本上都列出来了,可以看得出来,群体规模不会很大,加上这两年的股灾,又缩水了不少。&/p&&br&&p&跟整个一线房产市场比起来,他们实在是杯水车薪,没有能力消化所有的新房和挂牌二手房。&/p&&br&&p&于是,就出现了我开头所说的&strong&惜售+自购买&/strong&,如果不好理解,请参考初中课本里描述过的资本家倒牛奶的情形,奶多了卖不出高价?那我就只卖一小部分,告诉你们奶没了,很稀缺,其实奶都在桶里存着呢。&/p&&br&&p&还谢谢告诉我信息的斧友,在这里补充一下:&/p&&br&&p&惜售有很多种方式,本质上都是“倒牛奶”,制造虚假的稀缺感,提高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和阈值,房产商知道,他们只要联手抬高价格就好,逼购房者敲骨吸髓、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吃咸菜的任务,自有丈母娘帮他们干。&/p&&br&&p&除了我前面说的虚假购房以外,还有一种,捂盘,连假合同都不用做,开盘100套,只卖10套,剩下90套都告诉你卖光了,然后拿这些房子去银行抵押,当然,这种更加赤裸裸,连伪装都不需要了。&/p&&br&&p&&strong&2.那业主入住以后发现是鬼城,怎么办?&/strong&&/p&&br&&p&很简单,第一,把楼盘做成N期,一期放两栋楼不就行了,看见没,那些不是没人买,是买了但还没盖好呢。&/p&&br&&p&第二种,把房子租出去,比如你看到现在很多新出来的什么房产公寓,拿下一整栋楼,统一装修风格了往外租的,或者XX中介自己手里在某个小区里n多套房源出租的,幕后的业主可都是房产商自己的亲骨肉。&/p&&br&&p&比如,我有个哥们儿现在住天通苑,他的房子就是从物业公司直接租的,没有个人业主。&/p&&br&&p&所以,越是经济变差,媒体上就越要渲染,大家都高喊“有钱人真的很多啊,你看我们这儿开盘第一天,1000万一套抢光了”,你一问,都是“我朋友、我亲戚、我同学”,从来见不到几个“我”。&/p&&br&&p&跟身边那些亲近的有钱人打听打听,今年经济形势如何?真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有钱人吗? &/p&&br&&br&&br&&br&&strong&&em&06&/em&&/strong&&strong&未来房价的大致判断&/strong&&br&&br&&br&&p&最后再说一段吧,我对未来房价的预测吧,大体上我的判断,会跌,理由如下:&/p&&br&&p&&strong&1.国际规律&/strong&,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在人均GDP8000美元之前一路上扬,趋缓,10000以后往下(海外移民圣地华人乌央乌央过去炒房的个别城市除外,那个盘面小容易炒,但中国的一线城市可没有那么小)&/p&&br&&p&&strong&2.老龄化&/strong&,即使放开了二胎,现在看来生育率也不可能回去了,未来若干年,这个人口结构就不可能撑起新的购房高潮,毕竟,买房主力是年轻人,老头谁买房呢?&/p&&br&&p&&strong&3.大的供需关系&/strong&,基本上,该有房的家庭,都有了,十多年前去一线混、买得早的人已经定居了,现在一线二线买不起房的孩子,老家也都有房,不至于没地方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论怎么努力,把老家房子全卖了,把两边父母积蓄全榨干,加上还贷,也依然买不起,慢慢地,他们烧完了青春,会回家的,能留下来的,千里挑一吧。&/p&&br&&p&&strong&4.经济大势下滑。&/strong&过去那么多年,为什么国人都笃信房价上涨,很简单,因为经济上行,连续增长二三十年,这也是所有经济体都遭遇到的规律,日韩台港,哪个经济腾飞的高速增长期不是二十年左右?你何时听说过哪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了五十年的?中国人没理由把自己的国家想得太特殊。&/p&&br&&p&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家生了个孩子,一路涨个儿,你每年都要给他买新衣服,每次都要买大一号,然后有天孩子18岁了,你还要去买更大一号的,店员告诉你不用了,你还按照以前的惯性说:才不会呢,我家孩子这十几二十年都是这么长的,年年都有人唱衰,说我孩子不会长高了,结果呢?&/p&&br&&p&&strong&凡事,都有个尽头...... &/strong&&/p&&br&&strong&&em&07&/em&&/strong&&strong&近期被忽略的常识&/strong&&br&&p&有很多人斧友要我预测某个城市的房价,这个我真不敢胡说,中国的楼市、股市都很奇葩,社科院专门研究房产和股市的专家都屡屡预测错误,我就更不敢误人子弟了,这篇文章,只是个人对大势的一些预测,本人才疏学浅,有说的不到的地方大家嘴下留情就是。&br&&/p&&br&&p&至于有人问我是不是搞房地产的,以及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这里就不便回答了,这两年的形势不比以前,宣传口收得非常之严,祸从口出动辄得咎的事儿估计以后还会有,毕福剑、任志强之辈殷鉴不远,蔡霞教授的下场大家也看到了,所以还是保留一点自己的隐私吧。&/p&&br&&p&这两天早上起来,看到的几个新闻,似乎也在印证我的这个预测。&/p&&br&&p&&strong&1.央行降准0.5%。专家们说对股市楼市有利,今年或实施3次降准1次降息,那么为何在此时选择降准呢?&/strong&各大网站首页新闻,懂一点经济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楼市真的如最近一些媒体所吹嘘的那样“一房难求”、“疯涨”,央行还需要降准救市吗?而且还是一年3次组合拳,而且还降息!&/p&&br&&p&&strong&2.学校多片区随机划分&/strong&,这个对已经疯癫的学区房市场有可能造成沉重打击,你花了40万一平在海淀买了名校附近的学区房,对不起,很可能给你家孩子分到边上一“麻麻地”的小学去,在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个人以为,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比中小学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别迷信所谓名校了。&/p&&br&&p&&strong&3.王健林又在欧洲砸了一堆钱做主题公园&/strong&,联想到这两年万达大规模“去房地产”、大手笔进入文化娱乐产业的动作,加上王思聪这些年对自身形象步步为营的经营,王氏父子的思路和动作已经很清楚了。&/p&&br&&p&早几年所有人都还在为楼市疯狂的时候,李嘉诚悄悄撤了,紧接着的两年,经济形势如何?&/p&&br&&p&王、李这种大佬对经济形势的敏感度,对数据的把握比我们屁民要强得多,房地产企业在中国牛逼,在发达国家不过是二三流企业,相信他们对这一点也看得很明白。&/p&&br&&p&&strong&万达都不卖房子了,你告诉我楼市还会暴涨?别开玩笑了,不过是回光返照最后捞一笔,看谁接到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罢了。&/strong&&/p&
01 房开商和银行的千丝万缕 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你不知道,现在有钱人真的多,房子就是刚需,XX小区十几万一平很多人疯抢。”刚好家里有人搞贷款的,有个事儿可能好多人不清楚,很多楼盘的价格是怎么做起来的,那就是房开商自己买自己的房,以下说说操作流程:…
&p&谢邀!&/p&&p&有些喷子总对我的个人私事很感兴趣…没买房他喷你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脑袋决定屁股;买了房看跌他说你屁股坐歪了;在卖房他来同情理解你卖早了亏了…反正看跌房价他们就立刻猴急地人身攻击…没干活好说只能用这种办法攻击别人也真是可怜…所以我也只能匿名了~&/p&&p&——————————————————————正文&/p&&p&我不觉得一定要高,现在不希望它跌是因为房子库存没清完没法收房产税…一跌更没人买…&/p&&p&先摆观点,会跌,涨和横盘都是做梦,啥时候跌?库存去得差不多外加美联储加息(当然这是ZF一厢情愿的想法,我觉得库存已经来不及去掉了),看节奏了。下面说些反对看涨喷子的理由。&br&&/p&&p&1. 有人觉得房价必须涨,否则地方债没法解决。&/p&&p&无锡政府已破产,地方债还不完对地方政府没影响,对人民生活更没影响;另外去完库存还可以收房产税,房产税是地税的业务,地方政府才不怕没地卖就没钱。&/p&&p&2. 有人觉得房价下跌银行坏账增多,会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国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p&&p&国家是不会让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所以,国家鼓励去库存,希望个人来帮房地产企业买单,个人贷款和个人信用等绑在一起,坏账率远远低于房企,毕竟企业可以破产;另外国家近期还推出了CDS,不懂的人自己去查查,就是帮银行削弱风险的;再不行还有分离不良资产,98年9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就建了一批资本管理公司买下银行的坏账,帮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这些公司如今何去何从?有的倒了,有的幸运的活了下来,现在奉旨拿地,这个下一问会说;&/p&&p&3. 有人觉得地王价格这么高,自己手里的房产肯定不会降价。&/p&&p&嗯,国家弄这么多地王出来就是希望你这么想,国家不希望库存没去完房价就开始跌,那样更去不完库存了;拿地的都是那些企业?都是不太知名的央企,比如信达,本来就是为了给政府接盘而出生的,房价下降它破产,地块重新拍卖,国家不痛不痒。央企就不能破产?破产的国企央企多了去了,有空自己去搜。&/p&&p&另外,银行今年一月份开始已经停止贷款给私人地产企业拿地,某种意义上是帮惟利是图私企一把。国家还搞了很多保障房,拆迁安置房之类的国家买单给私企接盘。所以大家也不要黑国家,要黑就黑自己没脑子。&/p&&p&4. 有人懂点经济学,觉得货币超发,房价一定会涨。&/p&&p&超发的货币主要流进股市和房地产了,毕竟粮食的价格被国家压得这么低没有人要跟银行贷款买吃的买衣服,近几年普通物价上涨速度早就滞后于gdp增速,更不能和房价增速比;只要不买房就感觉通胀不厉害,国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底层人民群众生活可以维持,然后中产把钱投到股市楼市,尤其是楼市还可以给GDP做贡献,最后套住收割。(其实中国CPI的计算方法和美国不一样,按照美国的计算方法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具体哪里不一样请自己百度)当货币流进股市房市,然后股价房价暴跌,这超发的钱就蒸发了,去年股市蒸发掉四万亿,第一笔超发的钱已经没啦,至于房市能帮政府蒸发多少万亿,大家猜猜?&/p&&p&这里质疑股市里的钱蒸发的人请自己出去…股票本来就不是零和博弈,什么有人赔就一定有人赚?跌的时候你看不明白就算了,那大盘涨的时候大家一起笑呵呵这钱是你出的?&br&&/p&&p&没有永远上行的经济,也没有永远的通胀,通胀之后要么是通缩要么是滞涨,gt要是真有能力维持永远的通胀那我们早就共产主义了还搞什么中特社呀~~滞涨和通缩非选一个,不是智障就不会选滞涨…&br&&/p&&br&&p&5. 有人觉得房价下跌,资金流到其他地方会造成严重大水漫灌严重通胀。&/p&&p&房价下跌你的房子能立刻卖出去?想得美。限购限贷房产税一起发力没人接盘,套的死死的~~直接蒸发,流不出去的。政府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增发的钱发出去给GDP做一波贡献,再无声无息的在资产中湮灭,也不会太影响民生。&/p&&p&6. 有些炒房的人觉得,即使房价下跌,自己只要把房子赔了就行&/p&&p&中国这点和美国不一样,中国房子赔掉了剩下的钱你还得接着还的,否则就不能坐飞机坐高铁,不能开信用卡,以后说不定还不能交五险一金,小孩不能入读公立学校;gt什么都做的出来,这是你们的原话吧。&/p&&p&7. 这条专门写给穷尽三代之力借钱买房背负三十年贷款一定要留在一二线的年轻人,一定要量力而为,不要被什么现在不上车就没机会上车,即使房价下跌有房的也比没房的好,京沪广深和其他城市不同之类的话忽悠了。日子是自己的,名声是人家的。&/p&&p&不要以为即使房价下降,只要你还得起供你就能安安稳稳的拥有一套和你实力不相匹配的房。 你的贷款是以你的房子为抵押的,举个简单点的例子,现在在上海市区买个像样的房子1000万左右吧,你七拼八凑首付300万,贷款700万,两年后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你不光没有失业还逆势加薪税后年入20万,还了40万贷款,现在你还欠银行660万,但是房价下跌到650万,银行发现后就抽贷,一定要你立刻补齐10万元,你说我家人亲戚全都借完了真的没这十万元,能等半年么?银行说不行这样我们风险很大,于是你的房子被拍卖,一般拍卖价都会略低于市场价,假设卖了600万,那你还欠银行60万,回到租房时代外加一身负债还赔了父母的棺材本外加一堆亲友的人情,真的还不如没房的好。注意这个已经是好的预期了,有些人在经济萧条时期连工作都保不住。不是叫你们别买,而是量力而行真的很重要!&/p&&p&有人说银行不可能抽贷,这里我解释一下&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uanlan.zhihu.com/p/22&/span&&span class=&invisible&&69626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第一,没有法律规定银行在抵押品价值小于前款额的时候不能抽贷,(前面有银行从业人员说自己第一次听到抽贷一次我就呵呵了),所以理论上完全可行;&/p&&p&&br&第二,有人问银行问什么要抽贷呀,拍卖的钱比市场价还要少一些,就放哪儿让还款人老老实实还款不挺好?但是你可曾想过你房贷还给银行的利率是四点几,公积金三点几……可是房价下跌、实体经济好转,银行必然希望把资本抽回放到高收益的行业(银行下面挂的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担保公司钱放出去都是十几二十的利率,只要是基准利率四倍之内就合法好么?)……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完全有这个动机;&/p&&p&&br&第三,政府可能会出政策让银行不准抽房贷,但是前段时间国务院还发文不准在实体产业压贷抽贷,最后哪个银行执行了?抽的一个比一个利索;中小企业家在银行抽贷的时候资本不也在缩水?银行不一直都是锦上添花可以,雪中送炭没门么?我国是没有抽房贷的先例,但是啥东西没有开例的时候?&br&&/p&&br&&p&8. 还有人觉得现在一二线的房价被炒高是源于刚需,有刚需支持一定不会跌。&/p&&p&额, 刚需最多百分之三十吧。你看到的一开盘就被抢购一空,里面真的真的真的有猫腻,想想为什么现在很多二手房都能一手更名,有心情自己去查。越是难买你越是千方百计去买,同时你也会发现只要你千方百计去买了,通常你都会买到-------横竖就是要你多掏一些(真正刚上车的刚需经历的什么过程自己心里清楚)。&/p&&p&9.还有些人寄望于横盘微涨软着陆…少做梦。&/p&&p&这个08、09年确实有过暴涨之后三五年消化一下完事儿,但是中国经济早就今非昔比…想搞转型的新产业银行嫌有风险回本慢不给你贷款,传统行业又不赚钱,苦干一年不如当初买房,多少搞实业的已经或正在洗手该行炒房?否则你以为那些一手更名房都是谁搞的鬼?银行只要放出一厘钱立刻就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绕过限购限贷投到楼市里,具体方法有人曝光,自己勤奋点去搜,相比这些投机客而言,离婚买房的简直就是傻逼中的战斗机…不过大城市的人尽享中国人口福利,给中国出出血做作贡献也是应该~~你想想你要是企业主在如今这种情形中你会花钱给员工涨工资么?零几年房价虽然暴涨了但是收入也翻番了好么?收入不涨怎么软着陆,印钱直接挨家挨户发?&/p&&p&还有些其他原因以后再说,今天太&/p&
谢邀!有些喷子总对我的个人私事很感兴趣…没买房他喷你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脑袋决定屁股;买了房看跌他说你屁股坐歪了;在卖房他来同情理解你卖早了亏了…反正看跌房价他们就立刻猴急地人身攻击…没干活好说只能用这种办法攻击别人也真是可怜…所以我也只…
&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2aed77391aaf66d5f394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2aed77391aaf66d5f3949_r.jpg&&&/figure&&p&&br&&/p&&p&应知友要求,现将这篇介绍财务金融基础知识的答案搬运到文章专栏中。&/p&&p&以下文章内容搬运自我在这个题目下写的答案:&/p&&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阿里巴巴股权让日本软银跟雅虎分别占36.7%,24%,自己及合伙人才10%?&/a&&/h2&&p&&b&阅读提示:全文18000字,为大家介绍了公司金融、股权投资、PE投资、财务报表的基础知识,介绍方式深入浅出,看过的人都说好。&/b&&/p&&p&既然是以阿里巴巴集团的财务背景为分析对象,那我也用X宝的方式为大家推广一下我的这篇文章,以下为读者评论截图:&/p&&p&干货满满:&/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ca7bed4e5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4& data-rawheight=&6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ca7bed4e5b_r.jpg&&&/figure&&p&&br&&/p&&p&高中毕业也能看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89c296d4ca93beafe2f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10&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89c296d4ca93beafe2ff_r.jpg&&&/figure&&p&&br&&/p&&p&会计基础入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aceb909fb65bc28544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aceb909fb65bc28544d_r.jpg&&&/figure&&p&&br&&/p&&p&膝盖也收下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dffb836ec87529deeb3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3&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dffb836ec87529deeb37_r.jpg&&&/figure&&p&&br&&/p&&p&以上纯属开心一下,大家坚持把文章看完哦,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p&&p&&b&正文:&/b&&/p&&p&&br&&/p&&p&正好我这几天在复习关于PE投资和股权融资的内容的考试,那么我就简单给你说一下吧,为了方便知友们理解,我尽量尽量少用公式,因为我知道,多上一个公式,就会多增加一段大家了解其中原理的距离。&/p&&p&马云和他的团队最初创业时,只出了50万启动资金,到现在阿里巴巴整体市值2000多亿美元,中间翻了这么多倍,然而马云的团队所占股份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第一大股东是软银,第二大股东是雅虎。&/p&&p&这听起来也是挺遗憾的事情,明明是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公司,又是中国人创始,到头来盈利的大头还是外国人,第一大股东是日本公司,第二大股东是美国公司。&/p&&p&很多人都在质疑,为什么这么好的投资项目,没有落到中国人的手里,倒让外国人抢了去。&/p&&p&其实还真不是外国人抢去的,实在是因为当时中国投资人没有眼光,或者说运气不佳。&/p&&p&马云的公司最初成立时,就他那十八罗汉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总共就50万的初始投资,公司在最初发展时,都是很烧钱的,烧的这些钱从哪里来?&/p&&p&通常有这么三个融资渠道:&/p&&p&第一是内部融资:就是指通过企业的自有留存资金进行投资生产,但那时马云刚创业,显然没有多少留存资金进行投资扩张,那么这条路走不通。&/p&&p&第二是债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债券或借钱投资,马云那时跑遍了很多家银行,问很多企业家借过款,他们都以为马云是骗子,不肯把钱借给马云,所以马云在美国上市后,才会说出那句“扬眉吐气”的话,“昨日你对我爱理不理,今日我让你高攀不起”,借钱融资这条路也走不通。&/p&&p&第三是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引入外部投资,这种融资方式通常也是成本最高的,马云希望那些大企业家能够投资参股,他跑了很多地方,结果依然没人愿意投资他的公司,他当时都快绝望了,最后软银的孙正义给他投资了很大的一笔钱,这笔钱对他的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p&&p&这三种融资方式的优先级是这样的;&/p&&p&内部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p&&p&内部融资成本最低,因为用的是自己的钱,通常那些盈利好的,有充分现金余额的公司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比如苹果。&/p&&p&债权融资方式其次,公司向外借债的利率比银行要高,同样是把钱借给别人,给银行借钱后能够还本付息的风险低,给公司借钱后能够还本付息的风险高,多出来的这部分利息就是风险溢价,比如:你在银行存钱,也就是银行向你借钱,给你的存款利率,也就是银行向你借款的利率是5%,那么公司向你借钱,给你出的借款利率肯定会高于5%,一般至少要8%的样子,多出来的这3%就是风险溢价。&/p&&p&换个角度再考虑一下,你在银行存款一年能拿5%的利息,同样让你把这笔款放在外面公司里一年,也给你5%的利息,那么请问,你会接受吗?你肯定不会接受,因为公司向你借钱,是有不能偿还的风险的,而银行在我国基本是安全的。你会要求公司给你更高的利息,你才愿意把钱借给公司。&/p&&p&最后再说股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成本是最高的,股权融资的必要回报率一般要比债券的利率高。债券融资,你的股份并不会被稀释,股权融资后,你的股份是会被稀释的,所以马云和他的团队所占股份的比例会由刚创业时的100%稀释到现在的10%。&/p&&p&那么股份的稀释过程是怎样的呢?&/p&&p&我们来举个栗子:&/p&&p&比如,你发现一块地不错,想要投资这块地,以后盖个百货商场,于是你用自己存的50万自有资金买下了这块地&b&。&/b&&/p&&p&但是,你发现,用50万买完这块地后,你就只有10万了,很快,这十万元也用完了。&/p&&p&现在你面对的情况是,只有一块地,还有一起和你干活的人,地基也没打,盖商场更是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但你坚信这块地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地,未来会成为商业中心。&/p&&p&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分钱能急死英雄汉,你需要钱,需要很多的钱,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地基打好。&/p&&p&没钱不能就这么干坐着啊,养活这么几十个人也是需要钱的,于是你选择了出门去借钱。&/p&&p&你先去了银行,银行一看,你就买了块烂地,就敢说以后价值连城,银行理你的功夫都没有。&/p&&p&通过银行借钱不成,于是你想到了向那些企业家借,他们做了那么久生意,手上应该是有些钱的。&/p&&p&你去拜访了那些企业家,一次又一次地吃闭门羹,他们都觉得你是骗子,你吹你的地以后能值大价钱,他们反讽,你咋不上天呢?&/p&&p&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你已经不指望能通过借钱把地基打起来了。&/p&&p&于是你又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邀请那些有钱人和自己一起干啊,我现在出了60万了,你也出60万,以后做大挣钱了,收入咱们一人一半。&/p&&p&你好好规划了一番,写了一份未来的计划书,拿给那些有钱人看,结果他们看都不看,当着你的面把你辛辛苦苦写了几天几夜的计划书给撕了,那些有钱人从心底不信任你,认为你就是个骗子。&/p&&p&借钱失败,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干也失败,家门口一圈你都转遍了,没有人相信你所说的,也没有人看的上你的那些计划,大家能看到的,就是你买了一块烂地,还有那么十几个跟着你混的前途未卜的人,其他的东西,什么商业中心,什么百货大楼,通通看不见。&/p&&p&你很失望,仿佛全世界都在耻笑你是个骗子,但你依然对未来抱有着希望,这时,有人对你说,家门口融不到钱,我们可以到外面去融钱啊,这里的人目光短浅,外面说不定有人慧眼识英雄呢。&/p&&p&你想了想,也是啊,这么好的计划,不能就这样轻易失败了,于是,你决定去外面走走。&/p&&p&走了一圈之后,终于有人对你的这个计划感兴趣,决定为你的这个项目投资一大笔钱,当你听到这个消息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p&&p&于是你拿着这笔钱,回到你买的那片空地上,开始打地基,盖房子。&/p&&p&你一开始只是想借钱先把地基打好,结果这笔钱直接让你把地基和房子都盖好了。&/p&&p&房子盖好了,但是没装修,招不来租户啊,你总不能让租户在水泥地上做买卖吧。&/p&&p&你又开始缺钱了,这时,你想的还是先问银行借,银行看你的百货中心有点样子了,决定给你借点钱,但这点钱对于你是远远不够的。&/p&&p&于是你又想到了那个为你雪中送炭的外国友人,当你把你要装修的计划告诉他时,他仔细研究了一番,觉得你的这个项目未来潜力很大,他决定除了装修的钱,再给你投资一部分钱用来做宣传,于是你大喜过望地拿着这笔钱回去搞装修。&/p&&p&装修好后,你的百货中心已经可以正式营业了,但由于这周围人迹罕至,商业气氛太差,几乎就没有人愿意主动租你的商铺。&/p&&p&于是你决定所有商铺全都0元出租,只要愿意租的都可以来租,完全免费。&/p&&p&商铺免费了,但你要把百货中心运营下去,也是需要成本的,由于规模的扩大,你现在手下已经有了上百人为你干活,他们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你不收租金可以,但你得让这些人吃上饭,至少不要让他们饿肚子。&/p&&p&于是,你又面临着前面的问题。&/p&&p&缺钱。&/p&&p&你又要去融资了,由于你的公司初具规模,同时也和另一家公司有合作意向,因为你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万的车首付和月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