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银行的信用卡的钱没还可按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吗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诈骗罪中包括了比较多的具体形式,法律也是单独定为犯罪的。比如有信用卡诈骗罪、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等。不同的犯罪,其量刑肯定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其中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补充知识: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亦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信用卡诈骗罪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确无诈骗故意,即使违反有关信用卡管理规定获取了财物,也不能以犯罪论处。如不知是伪造、作废的信用卡而使用,善意透支,误用他人信用卡等,均不能作犯罪论处。
  信用卡诈骗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既对国家有关的金融票证管理制度,具体来讲是信用卡的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同时也给银行以及信用卡的有关关系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产生损害。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所谓使用,包括用信用卡购买商品、在银行或者自动取款机上支取现金以及接受信用卡进行支付、结算的各种服务。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所谓作废的信用卡,是指使用因法定的原因失去效用的信用卡。根据有关规定,作废的信用卡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用卡超过有效使用期限而自动失效。
  (2)信用卡持卡人在有效期限内中途停止使用该卡,此时该信用卡有效期虽未到,但在办理退卡手续后即归于作废的。
  (3)因挂失信用卡而使信用卡失效。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作骗,所谓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是指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而骗取财物的行为。
  如使用捡得的信用卡的;未经持卡人同意、使用为持卡人代为保管的信用卡进行消费的等等。
  4、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信用卡的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发卡银行信用卡帐户上资金不足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过银行批准,
  持卡人仍可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
  相关阅读: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对诈骗犯罪一直是严厉打击的,那么相关法律规定的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呢?请阅读下面的内容了解。 根据2010年最高法《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
  天津刘重光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69亿余元和浙江吴英集资诈骗7亿余元的两份刑事判决书比较
  天津刘重光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69亿余元和浙江吴英集资诈骗7亿余元的两份刑事判决书比较 ------杨金柱律师评点天津私募基金案系列文章之二 杨金柱昨天将滨海新区法院(2013)滨塘刑初字第239号刑事判决书(涉案金额7亿余元)和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
  汶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诈骗被判12年 7年前救7人
  汶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诈骗被判12年 7年前救7人 汶川大地震中,他是勇救同学的英雄少年;7年后,他却因诈骗罪锒铛入狱。 谎 称可以帮人拉工程、进名校、进航空公司一年多时间内,雷楚年成功诈骗得手74万余元。朋友父亲、朋友表姐,甚至他的女友、干爹均成了各&&[]
  特殊行为的诈骗性质探析1
  关键词: 诈骗/逃付费用/诉讼诈骗/滥用信用卡/定性 内容提要: 在诈骗的定性中存在一些争议。依据对支付意思和支付行为的新理解,除了消费在先的单纯逃跑型,行为人逃付费用的行为一般构成诈骗罪。依据受骗人和被害人不一致的立场,将诉讼诈骗认定为诈骗符合诈&&[]
  特殊行为的诈骗性质探析2
  二、诉讼诈骗问题 诉讼诈骗,一般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伪造的或虚假的证据材料,致使法院作出错误判决,并强令民事被告向行为人支付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情形。诉讼诈骗是否构成犯罪,主要有两种见解:一是否定论,认为诉讼诈骗不构成诈骗罪;二&&[]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
我要提问:
请输入问题内容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免费咨询律师,快速解决法律问题。
按地区找律师
热门城市:
量刑标准知识排行榜
量刑标准推荐知识
中国文明网
经营性网站极速贷款 当天到账
信用卡论坛
我爱卡申请系统经过VeriSign顶级安全认证
 京公网安备67号Copyright
51credi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刷爆信用卡不还钱 被判信用卡诈骗罪 - 湖北法院网
  当前位置: ->
刷爆信用卡不还钱 被判信用卡诈骗罪作者:陈诚&&发布时间: 16:04:41&&&&&10月14日,武汉市~口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宣判一起信用卡诈骗案。被告人汪某犯信用卡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28000元。&&&&&家住武汉市~口区的80后青年汪某,在2011年7月向某商业银行申办了一张信用卡。刚开始,汪某还能够量力而出,理性消费,及时还款。但是从2013年3月起,汪某在没有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大量透支信用卡,截止2014年10月,透支金额高达43000余元。还款期限到期后,银行对汪某采取打电话、发送短信、邮寄信件甚至上门催告的方式多次进行催收,但是汪某仍未归还款项。2015年3月,银行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月汪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直到被抓,汪某才知道原来刷爆信用卡不还钱竟然还是要坐牢的,但是此时早已悔之晚矣。汪某被抓后,他的家人主动代其偿还了全部的信用卡欠款。&&&&&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其行为已经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汪某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其家属在公安机关立案后法院宣判前偿还全部透支本息,可以从轻处罚,此外,汪某当庭自愿认罪还具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最终,法院作出上述判决。&&&&&案件宣判后,被告人汪某表示认罪服判,没有提出上诉,目前该案已经生效。第1页&&共1页
 |  |  | 捡到信用卡在atm机上使用,定信用卡诈骗罪而不是盗窃罪的规定!_法学研究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1贴子:
捡到信用卡在atm机上使用,定信用卡诈骗罪而不是盗窃罪的规定!收藏
 日17时许,被告人陈某文到深圳市福田区佳和华强大厦一楼的民生银行柜员机上取款时,发现被害人杨某某遗忘在柜员机内的中国 民生银行借记卡处于未退出操作状态,便分六次从杨某某的借记卡内取走人民币14000元。日,公安机关将被告人陈某文抓获,后被告人 陈某文主动退还涉案赃款人民币14000元。福田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陈某文犯信用卡诈骗罪向福田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二、审判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文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 罪,应依法予以惩罚。鉴于被告人陈某文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主动退还赃款人民币14000元,社会危害性较小,依法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的第一百九十六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人陈某文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   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公诉机关亦未提起抗诉,本案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三、评析   (一)关于本案定性的争议   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在于被告人陈某文使用他人遗留在ATM机上的借记卡提取现金行为的定性问题,也即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对此,主要存在以下五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此观点认为ATM机是机器,机器是没有思维意志的,就没有被骗者基于错误认识自愿交付财物的客观行为, 因此是不能够作为诈骗犯罪的对象,实际财产的损失人是被害人杨某某,被害人杨某某并没有基于错误认识把银行卡内的财产交给被告人。被害人杨某某把借记卡遗 忘在ATM机上,ATM机属于银行服务设备,因此借记卡还在银行的控制下,被告人陈某文捡拾借记卡后,分六次提取人民币14000元,是在被害人不知情和 银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是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因此构成盗窃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此种观点认为是在ATM机处于可提款的状态下进行了提款行为,ATM机是根据真实的信息付款,ATM机 并没有被骗,这是正当履行职务的行为,不存在任何民事赔偿责任。侵占罪是把对财物的合法持有变成非法持有,被害人是在ATM机可提款的情况下丢失的银行 卡,实质上就是丢失了银行卡中的财产所有权,这些财产应当理解为遗忘物。被告人捡拾到银行卡,其实就是直接占有了银行卡中的财物,被告人通过操作提取人民 币14000元,客观上也就实现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应定为侵占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此观点认为被告人虽然拾得处于可提款状态下的信用卡,但被告人是冒用被害人的身份进行提款,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应当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第四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只是属于不当得利的民事行为。此观点认为被告人捡拾他人遗失在ATM机上的银行卡,该卡出于可操作状 态,因此该银行卡内的财产出于公开、不设防的状态,属于他人的遗失物。被告人是在公开的状态下取得人民币14000元,而银行卡本身并没有财产价值,因此 被告人的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行为,被告人在被公安机关找到后,主动退回占有的钱款,故被告人不应当构成犯罪。   第五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此观点认为被告人捡拾的是借记卡,不属于信用卡范畴,被告人拾得借记卡后,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从ATM机上取得现金,属于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的行为,因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二)本案应定信用卡诈骗罪   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   1、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不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并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事实。构成不当得利必须同时具备:有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有一方财产利益受到损失;取 得的利益与所受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利益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不当得利的受益人在取得利益之前,主观上根本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而造成不当 得利事实出现的原因是受害人主观上的疏忽、过错或者自然因素原因。换一种说法,不当得利的受益者得到利益是被动的,并没有主动实施获取利益的行为。在本案 中被告人陈某文捡拾到银行卡,实际上捡到的是一种记载财产内容的载体,这一行为姑且可以看作不当得利,但被告人明知自己不是合法持卡人,却又积极地进行取 款操作,从ATM机上提现人民币14000元,可见被告人陈某文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其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且数额 较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远远超出了民法的调整范畴,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规定,具有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因此本案不属于不当得利,被告人的行 为应当以犯罪论处。   2、丢失银行卡并不等于丢失银行卡内财产所有权--本案不构成侵占罪   拾到处于操作状态的银行卡或者银行卡及密码,并不等于拾到银行卡内财产所有权。我们姑且不论ATM机在银行卡每日取款数量和次数上的限制性规定, 就被告人想要占有银行卡内财产,通过ATM机取款,也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操作和处理。这也等同于捡拾到他人的银行存折,行为人要想占有存折内的财产,必须到 银行柜台填单、签名、取款,如果不进行后面的行为,就不可能占有银行存折内的钱款。银行卡本身并没有财产价值,仅仅是一种记载财产内容的载体,根据银行管 理规定:持卡人丢失银行卡后,可以通过开户银行挂失,后凭持卡人的有效证件予以补发银行卡。因此本案被告人捡拾到处于可操作状态下的银行卡,并没有合法的 占有银行卡内的钱款,现金还在银行的金融服务设备ATM机内控制下,被告人是通过六次操作,才使现金14000元脱离银行ATM机的控制,达到对现金 14000元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在行为人使用银行卡对ATM机操作之前, 14000元是在银行金融服务设备控制下的,财物价值部分既不属于遗忘物也不 属于遗失物,当然也就不具备侵占罪的遗忘物的前提条件,而且侵占罪还有一后备条件--'拒不交出',显然本案不属于侵占罪的范畴。   3、ATM机可以成为诈骗犯罪的对象,被告人通过捡拾获得被害人的银行卡的行为不属于盗窃他人信用卡的情形,不构成盗窃罪。   ATM机是有计算机控制的持卡人自我服务型的金融专用设备。通过ATM机取款与到银行柜台取款最大的不同就是,ATM机是机器,它只会根据持卡人 输入的指令而处理事务,而不会通过思维对持卡人的真实身份进行鉴别;在银行柜台取款有银行工作人员服务,银行工作人员是人,他有自主的思维意识和感情,他 能够对持卡人的真实身份进行鉴别。因此在理论界就产生了'区别说',利用捡拾的银行卡到银行柜台取款或者到商家接受服务,就是信用卡诈骗罪;机器不能够作 为被骗的对象 ,它没有意识,不会产生认识错误,不存在所谓的被骗后陷入虚假的意思表示,自愿交付钱款。所以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在 ATM机上取款,不构成诈骗,只能成立盗窃等相关犯罪。   但这种观点已经脱离现实的社会发展速度,且和我国的司法实践做法相矛盾。今天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时代,银行的概念已经突破了围墙的 限制,新型金融服务不断出现,用户已经达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银行业务。ATM机是银行的专用金融服务设备,是代表银行为用户服务的,是银行工作人员服务 的延伸及银行工作人员的代理者,对ATM机的操作可以视为同银行工作人员的交流。从我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规定上看,并没有将诈骗的对象限定为人, 即并没有排除人以外的其他物品。ATM机的程序是人的意思表示的延伸,是人的代理;在机器上取款,其实和在柜台上按规范操作的银行职员处取款一样,都是在 和银行打交道,无论是机器还是银行柜台职员,都体现的是银行的法人意志;信用卡诈骗骗取的也不是职员和机器的钱,而是银行的钱;在取款机上能骗取到钱款, 在柜台上职员处能骗到的几率也差不多,因为他们也使用仪器检测,按规则办理,而这些规则,也都体现在自动取款机的程序设计里。所以,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 冒用他人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属于诈骗行为。   如果采用'机器不能够作为被骗的对象'的理论学说,根据当今我国刑法在盗窃罪、信用卡诈骗罪的量刑区别,如果同样的两位被告人在捡拾银行卡后分别 到银行柜台和ATM机取款,在没有其他情节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被分别判处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进而两者出现相差数年的刑罚。这种量刑上的差距会在一定程 度上对刑法基本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相背离,是不符合我国刑法宗旨的,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亦达不到对被告人教育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ATM机是可以成为诈骗对象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具有四种情形,分别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可见,是 否冒用他人信用卡就成为本案定性的切入点和关键。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是指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而骗取财物的行为。取得信用卡的前一行 为必须是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如使用捡得的信用卡;未经持卡人同意,使用为持卡人代为保管的信用卡进行消费。这区别于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盗窃犯罪,抢劫 他人信用卡并取款的抢劫犯罪。   《刑法》第196条第三款对盗窃信用卡犯罪及其处罚进行了规定,本款规定的盗窃信用卡犯罪是指盗窃他人的信用卡后并使用该信用卡进行骗取财物的行 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包括犯罪分子盗窃信用卡后自己使用该信用卡,也包括犯罪分子的同伙或朋友明知信用卡是盗窃来的而使用该信用卡,在后一种情况 下,对盗窃犯罪分子的同伙或朋友可按盗窃犯罪的共犯处理。如果某人不知道信用卡是盗窃来的而使用,对使用者则不能按照盗窃罪进行处罚,应按照其使用的具体 情况和情节,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借记卡属于信用卡的范畴--本案不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于日发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银行卡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两种。两者均具有结算、存取现金和信用 消费的全部功能或部分功能,不同之处的是信用卡具有透支功能,借记卡不具有透支功能。信用卡诈骗罪首次规定在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关于惩治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第14条中,后被1997年《刑法》第196条吸收。在1995年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时,是根据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 颁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当时银行系统只有信用卡的称谓,还没有银行卡的称谓。所以从立法的延续来看,现行刑法中的'信用卡'就是指现在的银行卡。 且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日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刑法规定的信用卡, 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据此我国现行刑法中的信用卡的 含义与银行卡含义相同,其中也包括借记卡。   因此本案被告人拾得借记卡后,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从ATM机上取得现金,属于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的行为,但我国刑法将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的行为规定为信用卡诈骗罪,根据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适用的原则,本案不构成诈骗罪。   5、被告人陈某文使用他人银行卡在ATM机上提款是冒用他人信用卡取现行为,应定信用卡诈骗罪   被告人陈某文捡拾到他人遗留在ATM机上的银行卡,通过操作提取现金。此案中,并不是没有受骗人,被骗者是客观存在的,被骗者即银行。因为银行只 允许银行卡的合法持卡人取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 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但在此种情形下,银行是不可能知道取款人是非法持卡人,即银行的被骗是必然的,在现有条件下,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推定银行的付款 行为是善意的。这种后果是由合法持卡人的重大过失造成的,故只能由合法持卡人承担损失。至于财产损失由合法持卡人承担,并不影响信用卡诈骗罪的成立。在一 般诈骗罪当中,被骗者有可能是财产的保管人而非财产所有者,财产损失由财产所有者承担。
上海地区法学 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上海外经贸/上财/社科院等高校招生信息,可免试入学,教育与国际接轨,与实践相结合,证书含金量高.招生咨询热线021-
= =好像都好有道理啊~
我认为定盗窃罪哦。日最高检《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的批复》的效力是司法解释,其效力低于刑法典。该解释的内容是定信用卡诈骗罪,但是我认为它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和诈骗罪之间特殊与一般的犯罪关系基本原理。因为诈骗罪以欺骗自然人为前提,在ATM上使用并没有对自然人实施任何欺骗行为。认为ATM是自然人意志延伸是类推解释,应当被禁止滴~此外,2003年最高检的《关于非法制作、出售、使用IC电话卡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定盗窃罪,这俩个解释相关法理是互相矛盾的。如果认为新法优于旧法的话,那实务中并没有自动停止使用~嘛,问题很多啦~
不过现在取款机改善了,需要输密码才能取第二次钱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男子与银行“赌气”拒不还款 被判信用卡诈骗罪
  晚报讯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某办理了一张信用卡。因一次礼品兑换,他和银行客服争执起来,没想到随着事件的发展,他坐上了被告席。昨日,徐汇区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二万元。  杨某住徐汇,经营一家公司,从事对外贸易,每年有近百万元收入。2006年12月,杨某在餐厅吃饭时遇业务员推销银行信用卡,于是办理了一张,还收到了业务员当场赠送的礼物。没过多久,杨某收到了信用卡,在之后的数年间,他一直正常使用信用卡。  2011年,杨某打算利用几年积攒下的积分兑换礼品,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换到,脾气倔强的他决定暂停向银行还款以示抗议。没多久,银行客服就打来电话提醒他及时还款。杨某将积分兑换的情况向客服反映,但是客服态度坚决,要求他必须先还款再谈兑换礼品的事情。双方的这次交谈并不开心。杨某本身并不缺钱,但他认为银行的态度太差,与当时推销的时候完全不能相比。他决定继续拖欠本金19000余元,但是支付了5000多元的利息。  让杨某没有料到的是,银行的电话至此不断,期间还有讨债公司上门要钱。杨某认为,银行的举动扰乱了他的生活,一怒之下,他继续拖欠不还。2012年1月,公安机关将杨某抓获,杨某妻子赶忙将欠款还清,杨某被取保候审。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在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中,他还被指控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杨某生意一直很忙,公安机关多次电话联系他,他都不当回事,且态度蛮横。他始终认为,钱都还清了,事情已经结束了。直到今年8月,杨某才在公安机关的要求下到案。事后,杨某注销了自己所有的信用卡。  法庭上,杨某认为淡薄的法律意识和倔强的脾气害了自己,这次事件给了他非常大的教训。法院依照刑法相关条款,对杨某以信用卡诈骗罪做出上述判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irenew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