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8岁,女,准备去重庆定居怎么样,请问在菏泽的养老、医疗保险能转移

2018年重庆社保卡转移流程和手续,重庆社保卡离职后怎么异地转移
2017年重庆社保转移办理流程手续及条件  1、市内转移  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填写《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在职职工增减情况申报表》、《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新增人员信息采集表》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相关资料并在业务系统中办理相关手续。  2、市外转入  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到原参保地完善相关手续后,向转入地社会保险局提出转移接续申请并出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后在45个工作日内由原参保地和转入地社会保险局为其办理完转移接续手续。  3、市内转出  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到转入地社会保险局申报转移后,原参保地社会保险局审核转入地社会保险局开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并核实欠费情况,并在45个工作日内与转入地社会保险局为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办理完转移接续手续。  2017年重庆医保转移新政解读  养老保险:  个人账户可跨省转入转出  今后,凡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无论从市外转入或从我市转出,还是在市内区县间转入或转出,均可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实行异地转入转出,将给参保人带来很多方便。”市劳动保障局有关人士说,不管是转入还是转出,只要办理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待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后,转移前后个人账户资金合并计算。  失业保险:  跨省转换工作可转迁  失业保险关系也可跨省际间转移!该人士介绍,单位成建制跨省转移或职工在职期间跨省转换工作单位的,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迁。同时在市内也可转移。  医疗保险:  三种方式转移个户资金  医疗保险怎么转移?市劳动保障局介绍,医疗保险有从市级统筹区外转入、转出市级统筹区、市级统筹区内转移三种方式。  工伤生育保险:  不实行跨省转移  市劳动保障局有关人士昨天称,工伤、生育保险不实行跨省转移,但单位和职工工伤、生育保险关系在全市范围内可转移,在转出区县社会保险公共业务窗口和工伤、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应手续,到迁入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公共业务窗口和工伤、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续保手续。  养老保险  转入条件:从我市行政区域外转入参加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的;与我市行政区域外参保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且未重新就业、具有我市户口的人员;户口迁入我市,具有我市户口,符合我市个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关条件的人员。  转出条件  转入外省市参保单位的;具有外省市户口,与参加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且未在本市重新就业的;户口迁移到我市行政区域外,且未在本市就业的。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对市民关心的生育保险中的常见疑问进行了解答。  跳槽前单位缴纳的保险算数吗?   劳动关系终止之月起3个月内接续参保的,原单位的生育保险可累计计算   吴女士:我是从2016年5月份开始缴纳生育保险的,2016年12月换了新公司,新公司是从今年3月开始缴纳生育保险,11月宝宝将要出生,以前单位给我缴纳的保险是否算数?   市人力社保局:因劳动合同变更引起的人员变动或转移,依据相关规定,参保职工离开原单位到新单位就业,应在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30日内,到原参保地的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关系转移手..…
  重庆市微型企业缴纳社保和参加会展都将获得财政补助。记者今日从重庆市财政局获悉,近日重庆市财政连续出台了助力微型企业发展的好政策。  2000万补助微企缴纳社保   记者从重庆市财政局获悉,为鼓励微型企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经市政府批准,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做好微型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对微型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5个百分点(其中:养老保险费3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各1个百分点)的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为2016年9月至2016年..…
   市工商局12月9日发布消息称,近日,市工商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微型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通知》,对我市微型企业实施社会保险补贴扶持政策。   《通知》指出,我市微型企业招用城乡劳动力,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微型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已享受相关社会保险补助的不重复享受。   微型企业社会保险的补贴标准,按企业实际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个百分点计算,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
你知道重庆市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是多少吗?你知道五险一金中,哪些部分公司会帮你缴纳?又有哪些部分是扣你自己的工资缴纳吗?爱扬教育网小编为你详细解析!哪部分单位缴,哪部分个人工资缴.....
补缴条件1、本市户籍或外地非农业户籍2、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3、社会保险账户在本市4、社会保险账号处于暂停参保状态的灵活就业人员补缴材料1、职工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2、《补缴基本养老保险.....
社保异地转移新政策,国家政策,从日开始,养老保险不允许退保,只能转移关系。所有手续需要45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发布消息称,2016年,市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一档需缴纳1501.80元,二档则为3303.96元。住院后,市民每年最高可报销53.2万元。缴费基数下调一档省1.....
2016年重庆市社保可以补交吗,重庆市社保补缴流程政策金额材料邮件字号:渝人社信箱[发布单位:市人力社保局来信内容:社保补缴问题我妈妈从2008年起在我们当地的一个砖厂工作了7年(.....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对市民关心的生育保险中的常见疑问进行了解答。跳槽前单位缴纳的保险算数吗? 劳动关系终止之月起3个月内接续参保的,原单位的生育保险可累计计算 吴女士:.....
重庆市微型企业缴纳社保和参加会展都将获得财政补助。记者今日从重庆市财政局获悉,近日重庆市财政连续出台了助力微型企业发展的好政策。2000万补助微企缴纳社保 记者从重庆市.....
市工商局12月9日发布消息称,近日,市工商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微型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通知》,对我市微型企业实施社会保险补贴扶持政策。 《通知》指.....
2017北京4050社保补贴政策:北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第一.. …
根据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责及机构.. …
北京各区县社保卡服务网点地址电话一览【社会保障卡相关政策解释】1、持卡就医仍以.. …
近日,许多网友在社交软件中转发关于长沙5月1日启用社保卡的信息,市人社局呼吁大.. …
1.如果您已经领取了社保卡,日起看病就医一定一定一定要记得带上社保卡.. …中共2014:大破与大治
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
  大公网评论员 马俊茂  共产党的历史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叶的马恩时代,在欧洲大陆上经过了一甲子的酝酿与生长之后,列宁率众而来的革命浪潮第一次为共产党正名,首次确立了其执政合法性。由此,共产党的暴力革命史贯穿了大半个二十世纪,在资本主义几乎横扫全球的大背景下构建起了更多可能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夹击下,苏共的历史在1991年戛然而止。在20万党员时建立政权,历时近80年,及至2000万党员时却被历史所吞没。成也苏共,败也苏共,二十世纪共产革命的果实在苏联的烟消云散中节节退守,共产党政权所剩无几,但历史的接力棒仍在传承。  中共在历史的因缘中成了固守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强主角。革命及执政前期一直被苏共的阴影所笼罩,而1949年建政后自身的“迷茫”又险些重蹈苏共的覆辙,最后在冷战的夹缝中总算是趟出了一条活路。  改革开放后变通的社会主义道路,将市场的权限渐次放大。当隐秘而不受限制的权力迎面无孔不入的商业利益时,中共原初的浪漫想象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也随之被颠覆。咋舌的腐败、专享的特权、公权力的跋扈,这些曾经被共产党所鄙弃的特质在华夏大地上渐有蔓延之势。内部建立起彼此利益勾兑的同盟,外部与人民之间架起一道权力的隐形鸿沟。  亡党亡国并非言过其实,但鲜明的转折点也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适时而来。2012年习近平接棒中共最高权柄,在首次率六常委与外界见面时便向全党发出了铿锵的警告声--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此为节点,中共用行动重铸执政之基,清洁自身复兴中华的同时,也在全球政经版图上为共产党留守住了最后的一片重镇。  2012接班,2013初露治党端倪,2014习近平开启了大破与大治彼此交错的新时代。  现实倒逼的大破  要么重生,要么毁灭。这是摆在习近平前面的一道选择题,很显然,他选择了前者。  要彻底重生,就需要用大破的勇气和行动来重建政治秩序,这是被现实所倒逼而来的一个必选项。  腐败存量、权力观的扭曲变形、“老虎团”及其既得利益群体的联合反扑与抵制、外部世界的舆论狙击、人民对政党合法性的质疑,这些都是习近平需要迎面纾解的难题。  自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市场化的突飞猛进和权力的法外运转,在经济增量成为考核地方官员的最核心指标的同时,权力与市场媾合而生的腐败现象频发,习近平必须要面对将存量腐败翻个底朝天的现实。  短期内,器物变化可顺利完成更新升级,但要扶正已经扭曲的权力观,非雷霆万钧的强力震慑而不能完成,只有真刀真枪才能在思想上有所警示。当下的中国政治生态中,官僚作风备受诟病:对上献媚对下傲慢,对民众的诉求则更是推诿扯皮。这种观念的变化非一朝一夕而成,强力破除这种固化的权力观也成了习式治党的应有之义。  大破,破的是原有的不合理政治生态,如此,那些既得利益群体和被斩落的“大老虎”们势必会有抵制与反扑的心理。针对此,党媒也直言不讳地发出需提防的警示。纵观2014年落马的那些超级大老虎, 每一个人都经营了一个强大的政商帝国,各个都是这个私人帝国的国王,虽然中共打虎时将其羽翼尽数剪除,但要彻底铲除他们的影响力并非一时之功。另一面,还在潜伏的大老虎们,为了保住苦心经营的金权帝国,他们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避免受查,将中纪委拒之门外,更有甚者可能主动出击以搅浑视听。这是一场持续的胶着战,没有大破的勇气与智慧,没有久久为功的信念,定然完不成大治与重建的构想。  在意识形态与执政道路层面,中共还要时时承受来自西方的舆论狙击。12月初,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发布了“2014年国际清廉印象指数排行榜”,排行榜显示中国的清廉指数较去年降低了20位,于是,西方媒体又掀起了一轮对中共的舆论挞伐。为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政府反腐败决心之大和成效之显著有目共睹,这份评分和排名与中国反腐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现实情况完全相背。一边是为了自身执政清洁化所做的努力,一边是外部带着有色眼镜的观望。这就是习近平带领下的中共所处的现实境遇,大破政治生态的同时,还要大破自身在世界格局中的惯常形象。  再往前看,作为中共前任总书记的胡锦涛,曾在全党发出了关乎执政根基的四大危险警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危险也正是习近平所面临的现实执政环境,惟有大破才能化解险情。  大破的习式机遇  大破需要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一个强决策与强执行的执政团队。有别于西方的权力制衡架构,中共的权力秩序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唯一的最高决策团队,所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方针的决策,都经由七人组成的常委会拍板决定,而常委会中总书记又是领头人,总书记的话语权决定了常委会的运转效率。时下,经过两年的统合运筹,习近平已拥有了高度集中的决策权力,这种权力有别于早前的“九龙治水,各管一摊”,为习近平大破的治乱工程赢得了空前的机遇。  “小组治国”已成为习近平执政方略的一大鲜明特色,一方面化解了此前令出多门的尴尬局面,另一面,习近平也以这种方式完成了权力的统一化。始于去年底,在中央层面新成立了四个小组,无一例外,组长全部由习近平担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所有改革领域的权力,包括经济、生态、法治、文化、社会、党建、纪检等专项领域,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方方面面的改革事项。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在国家安全和外交领域拥有最高决策权。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事项,通俗说,所有网上的一切事务都由该小组统管。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则将所有军队层面的改革事项纳入其中,以此完成习近平所言的强军目标。  日,新华社发布了习近平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的稿件,文章显示小组组长为习近平。彼时,因为此一消息的曝光而引起了舆论不小的波澜,外界认为在总书记管党务,总理管经济社会的中国权力架构中,财经小组的组长应由李克强担任。事实上,成立了三十多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历史上,自1987年之后一直由总书记担任组长,总理担任副组长。由此,习近平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决策最核心部门的“一把手”。  加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头衔,习近平拥有了在所有领域的主导权,包括事务决策和人事调配权。更由于其本人的强势作风,被大陆政治学者称为“新权威主义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而“新权威主义”标志性特征正是用强有力的权威政治来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一方面是组织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通过实战来建立权威。在近几十年的民众认知中,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这个级别官员被查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习近平颠覆了这种认知。通过打破“刑不上常委”的隐形规则来为共产党正名,也为自己树立起了强大的个人威望。  2014年北京APEC期间,习近平登上《时代》亚洲版封面,文章指习近平是多年来中国“最强势领导人”,地位已超越了前任,可与毛、邓并肩。与此同时,奥巴马参加完APEC峰会后也公开表示,习近平在短短两年内,已经全面、快速地巩固起了个人的权力。  在获得外部认同的同时,中国民间对习近平的拥护也为其个人权威起到了背书的作用。全面“打虎拍蝇”运动以及一系列激活民间活力的改革举措,为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以群众运动为革命法宝的中共历史上,执政党与群众的关系侧面反映了最高领导人个人的威望。  正因为拥有了集中的最高决策权,习近平为大破与治乱赢得了其独有的“习式机遇”,这种机遇是个人努力与历史赐予的混合产物。  大破与大治的交错  “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这是习近平多次引用过的一句话,语出邓小平。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是习近平对“中共赶考”的形势评估,同理,习近平也是走在“赶考”的路上。  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与严重性,拥有了强力的个人权威,只待引入雷霆举措来大破扭曲的旧秩序,以大治重塑中共执政生态。  强力反腐、群众路线、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交织登场。左手是以王岐山为首的最强中纪委,右手是以刘云山为首的最忙中组部等党务机构。  延续了自十八大以来秋风扫落叶式的反腐风暴,2014年的“中共打虎队”可谓收获满满,将大破的力度一再提升,出现多个间歇性的高潮。截至12月29日,2014全年共有40多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被斩落。其中周永康为三十多年来第一位被查处的卸任政治局常委,徐才厚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因贪腐而落马的非现役最高将领,原中办主任令计划的受查更是具有多重意义。  在落马的四十多名高级官员中,令计划与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杨金山同为中央委员,万庆良、陈川平、潘逸阳、朱明国、王敏五人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在1年内清除内部毒瘤的力度可谓创历史之最。在党口,有现任的六名市委书记被查,且都是省级常委,分别是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济南市委书记王敏、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这六人的被查直指地方党口的“一把手”,中共清理门户的态度显而易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委组织部长梁滨是十八大后被查的唯一一位在任省级组织部长,这在中共党史上也是较为少见的案例,以自曝家丑的方式更显大破旧秩序的坚定态度。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于2013年6月,终于2014年10月。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中共内部掀起了自上而下的“净化”教育,活动针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七常委分别联系一个点,其中习近平更是亲力亲为,在3月17日至18日赴河南兰考指导调研,重树焦裕禄的榜样作用,号召党员干部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重新赢得基层群众对中共的信任,夯实其执政基础。高潮出现在日的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长达1万多字的讲演。在总结表态中,习近平创纪录地提到98次“严”字,紧扣治党的主题。在是次总结会上治党“习八条”也适时而出,其中第一条便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并在现场指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并未充分履行从严治党的责任,要求未来对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党建。  更进一步,习近平在12月14日调研江苏时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提升至历史最高位,与全面深化改革等并列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略。  在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方面,中纪委进一步严格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并在中纪委网站上定期通报各地的违反情况。2014年全国已查处37370件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涉及51235人,有15494人受处分。与2013年底比,2014年受处分人数翻了一倍。   组织建设在中共执政路线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极,而组织建设最核心的点是关乎领导干部的任用。在中纪委强力打虎的同时,中组部无缝对接,以新人来重建业已破坏的官场生态,二者一破一立。山西官场因为打虎的联动效应,省委常委层面共有8人实现了更新替代,这在中共的历史上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2014年省级组织部长大执位,以空降和异地调任的方式来破除地方抱团腐败的连片效应。及至年末,在十二月底的三天时间内共有六次省部级层面的人事变动,涉及到黑龙江、天津、山东、西藏、贵州、湖北等地。大公网截稿前,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任文化部部长更是激起了众多媒体的连番解读。本年度内,在闽浙两地与习近平曾有过交集的众多官员进京履职也成为了组织人事的一大特点。此外,军队的人事大移位更是史无前例地正在上演。  制度层面。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到四次全会,皆为党建和依法治党从制度层面上有所框定与指引。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抓党建工作,确保党员队伍建设上进口严、出口畅。  12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对未来几年中共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从人事布局上强化从严治党的顶层要求。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对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共更是如此,8600万人的庞大规模,在共产党的历史上创造了党员人数的最巨型规模。如果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或者先严后宽,风过草抬头,那未来的路定会越走越难,能否守住共产革命的最后重镇都会成为未知数。  2014即成历史,对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共来说,大破的风暴依旧不见平息,大治的未来模型已初显轮廓。未来,当回首2014时,我们当然愿意这个数字以一种健康而光明的历史形象示人。【全文下载:  】
“习式治国”的立体路径
日,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习近平发表讲话。
  大公网评论员 辛忠  2014深改元年,一本记录中国最高领导人治国理政言论的文集火遍全球,论者习近平,这位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师”,以放眼寰宇的视野、壮士断腕的胆识,涉险滩,破藩篱,开启了东方大国的全方位改革,擘划出印有鲜明“习式”标签的治国棋局。  顶层设计,制定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全面改革的章法规矩;中层限权,为各级权力层划定党纪国法红线;底层让利,让改革红利最大化地覆盖到全体人民。2014年,习近平的立体化改革路径日臻成熟,一条通往“中国梦”的大国复兴之路基本铺就成型。  顶层设计  大时代造就大人物,大作为创造大历史。在2012年底正式上台,2013年局势初定后,2014甲午之年,习近平站在了一场时代大戏的幕布前,幕前是积弊纳垢的社会现实,幕后是顶层设计师团队为中国改革量身打造的一套整体方案。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多重叠加、积重难返,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利益固化的藩篱羁绊、渎职腐败的愈演愈烈,成了一时难以解决的老常态。  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的老路子正在失效,被问题倒逼成为改革新动力,亟需更高层级的顶层设计。新的时代形势要求新的改革方案,既能具有猛药去苛、重典治乱的实用性,同时还要保证成规成矩,具有制度化和可持续性。  2013年,改革方案炼成出炉;2014年,深改大幕正式拉开。  这一年,习近平用40多只“老虎”为治党“祭旗”,为改革铺路。周徐令苏,四虎入笼,“刑不上常委”潜规则被破除;山西“坍塌式”腐败、发改委反腐风暴、中央巡视回头看、纪委派驻全覆盖、军队审计机构调整等,“打虎无禁区、反腐零容忍”的治贪威慑力无远弗届,为治本赢得了时间、空间。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四中全会通过的依法治国方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姊妹篇,既为依法反腐提供了法制保障,也成为“习式改革”真正制度化的坚强后盾。依法治党、依法执政理念得到普及,司法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法律更好维护市场公平和底层权利,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并将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习近平在重构社会秩序中把维护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权威放在了首位,把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纳入国家制度建设的核心圈层,提出17年的依法治国方略终于成为全党全国最高之遵循。  中央深改组、国安委、中央网信办、中央财经小组等运行常态化,“小组治国”模式重构中共最高权力架构,权力运行更加民主化、公开化,改革决策的制定出台有条不紊,务实高效。尤其是中央深改组的八次会议,历经搭班子、定规则、审方案,推动财税、户籍、司法、教育、央企、土改等领域改革。中央深改组与政治局会议在深层互动中,成为善啃改革硬骨头的决策权力的中枢神经。  在经济领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权力最高层的形势判断;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路一带、自贸区开花、国家级新区扩容,三大区域经济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了2020年之前国家顶层战略倾斜的方向;市场化因素越来越多地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竞合中发挥决定作用,。中国经济在全年承受着巨大下行压力的情势下,依然稳步升级,有序转型。不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需要继续寻找,经济增长的科学方式也仍待调整成型。  重树立党立国之新风,重构治国理政之遵循,2014年,习近平建章立制,再谋新局。习式中国,或将以此改变千年人治旧习,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踏入现代化政党执政新时代。  中层限权  国家治理,就是对权力的分配和使用。作为执行中央决策的各级党政机构,是政治体系的中层地带,一直以来就拥有丰沛的权力空间,甚至成为滋生滥权腐败最集中的环节。习近平执政伊始就提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两年来,中共通过渐进式改革,把众多权力项从地方收归中央,把权力分布从块状调整为垂直结构,力图以中央集权为径,给此前肆无忌惮的权力魔爪戴上紧箍咒,把公权力限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  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甫一上台就在执政党内部开展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如此急迫,确因执政集团内部积弊颇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相当一部分党政干部中成为为官“标配”,极大影响了深化改革任务的推进。  “习式整风”最大新意就是“实”,狠刹公款送礼、压缩三公经费、清理占车占房、整治裸官、打造清新会风文风等,一剂剂猛药下去,党政干部的认识扭转了,各种违规“福利”少了,党风政风也得到了彻底涤荡。整风清党与反腐运动,成为习近平在“从严治党”环节,相得益彰的双管齐下之举,缺一不可,为同步启动的改革大业提升了队伍质量,净化了党内风气。可以说,如果没有对干部队伍的整风提质,习近平根本不可能迅速高效地将改革推行下去。  限权举措不限于此,继2013年国务院下放数百项审批权,2014年“简政放权”继续成为改革热词,李克强上任以后承诺,五年内要把国务院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但是不到两年,国务院就减少了620多项,远远超过原定任务。“简政放权”字面解释是政府减少行政审批,释放权力,而精神内涵是缩减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推动所有官员和公务员转型成为服务型的公仆,解放民间活力,透过民间的积极参与推动经济发展。  因此,习近平治下的中共领导层,尽管头顶三期叠加的经济下行压力,但仍然紧紧管住了政府之手,始终未推出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取而代之的是灵活性更高的微刺激和定向刺激,即使这些刺激政策,也不再是简单的“跑部钱进”。从2014年经济投资方向看,重点在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铁路公路建设等民生领域,以往的经济支柱房地产业则经历了一年的惨淡期。  中国官员早已习惯于以权治国的官僚体制,与现代政治的“依法治国”不相契合。四中全会再提“法治政府”建设,其核心是对公权力的限制,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法律不授权,政府无职权,所以叫“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这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界定,也是对各级官员为官从政的底线规范。  在“习式棋局”中,中层权力集团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动,另一方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繁重,这对各级党政部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尸位素餐,为官不为”还是“守土有责,夙夜在公”,在习近平对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严苛要求下,继续做懒政惰政的“漏网之鱼”着实难上加难。  “官不聊生”成为中国官场新常态,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却是民之福祉。  底层让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毛泽东、邓小平之后最具领袖气质的领导人,习近平在2014年的治国理政,体现出鲜明的底层色彩,这与他的基层成长经历有关,更是他“铁腕治国、俯首为民”的执政风格的直接体现。  这一年,户籍制度改革破冰、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劳教制度废除、就业创业获扶持、养老金并轨、居住证管理新规待发、一考定终身被打破、棚户区改造加码等,一系列延续了数十年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改革的红利,实实在在地落到了普通百姓头上。地域歧视破除、人口红利释放、社会价值体系重构。中国社会,沿着更加尊重生命,更加尊重个人,更加尊重和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的方向在前行。  这些福利政策背后,是中共把视野从庙堂移至民间,致力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政治理想。这种转变,得益于习近平重树中共官场政治信仰的努力,以及在亲临庆丰包子铺、深入企业农田与民互动中,建立起的亲民为民的执政作风。  另一方面,“与民让利”的政策大方向,也基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重构后的价值导向。以自主创业为例,工商登记制度作为政府部门管控最严格的环节,办理企业登记往往要经历数月时间,跑数个甚至数十个部门,创业门槛极高。今年3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的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为政府行政审批改革的“先手棋”,也促使今年的新注册企业数量呈现了井喷式增长。  七月底,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出炉,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建立完善居住证制度等。这些在习近平博士论文中有所体现的改革手笔,标志着内地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将退出历史舞台。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的打破,打通了城乡之间人员流动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新一届领导班子蓄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最可靠的人口红利。  再啃硬骨  旧的体制机制顽疾作为一根根“硬骨头”,深度嵌入中国社会肌理,成为此轮深水区改革的“标靶”。  在这盘深改大棋中,习近平着眼未来,以整体思维谋划全局式改革,范围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军事等全方位,其立体化的改革路径体现得淋漓尽致。习近平亲自示范筹谋顶层设计,规范中层执行者的职权范围,清除“四风”陋习,把火力点集中在落实改革决策上,致力于为底层民众谋取最大化的利益。  执政两年,习近平逐步形成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尽管多项改革还未进入瓜熟蒂落的收获阶段,但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权力运行和分布。  2014年的习式改革,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在这个变革元年映照出国家涌动的气象、进步的风貌,展现回应人民期待的努力。不过也应看到,习近平执政前两年的重头在治党整风和顶层方案的设计上,这是深化改革的“一体两翼”。反腐整风为改革清障,顶层设计为改革布局。  “容易改革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是习近平上台时的历史现实,在启动深化改革两年后,这一论断同样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两年时间里,习近平推进了一些老大难领域的改革,但它们仍属于相对容易改革的环节。  即将到来的2015年,习近平将面临愈加艰难的治国挑战,改革遭遇利益集团阻挠,经济增长直面“新常态”挑战,外交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民众对改革实效预期提高,如何抵挡诸多内政外交的挑战,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方案落地,考验着这位已经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太多惊喜的大国领导人。  2015习式治国路,惟让我们与君同行!【全文下载:  】
关于2014中共反腐的几个问题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发表讲话。
  大公网特约评论员 邓聿文  临近年终,前中办主任,现全国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令计划被宣布查办。加上之前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的周永康和徐才厚,在2014年中央打下了三只大老虎。这说明中央的反腐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反腐,可以说搞得有声有色,雷厉风行,在新领导人推进的各项大业中,成效最突出也最受大众关注和支持。现在,2014年即将落幕,我们不妨对一年以来的的反腐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一、本轮反腐的特点  本轮反腐成效显著。广义而言,腐败是对公权力的滥用,因此,评判反腐不能仅从抓了多少贪官来论--这是一个主要方面--还要看权力滥用的情况是否得到了遏制,政治和政风是否有所好转。从后者来看,比起十八大前,应该有所进步,这从人们的日常感受可以得知。  虽然国家的权力还掌握在各级官员手里,但至少官员对权力的行使比过去要小心,各种乱作为现象有所减少,政府加强了对权力的公开和监督,官员的工作作风比过去要有好转。这些是众多制度实施的结果,但反腐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本轮反腐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与它的特点有关。  特点之一,反腐由中纪委主导,权力上收中纪委,其他反腐机构参与,这避免了多个反腐机构所受到的互相掣肘,尤其是省一级纪委遭到干预的可能。以前反腐,除非是一些特定案件或者官员级别高的案件,由中纪委亲抓外,基本是由省级纪委来主导,这无疑会使得一些案件受到干扰。但此次反腐,中纪委不但主抓中管干部,省级以下的一些大案要案,中纪委也亲自管起来,这大大减少了地方对纪委的干预。所以,本轮反腐常常看到,一个官员上午还出现在公众场合,下午就被中纪委的人员带走接受调查。  特点之二,既打老虎,也拍苍蝇,但以打虎为主。老虎和苍蝇之分,是以官员的权力和级别来衡量的,权大,级别高的,谓之老虎。权小,级别低的,谓之苍蝇。当然,这里的权力大小,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发改委的一个处长,级别不高,但因为他掌握要害部门,权力很大。一般来说,副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属于老虎级别,而处级以下的官员则属于苍蝇。至于政治局委员以上的,则就是大老虎了。由于本轮被打的老虎很多,苍蝇就不怎么受关注了。  特点之三,重点指向周永康、令计划和徐才厚三大贪腐集团。周、令、徐是这轮反腐落马级别最高的三只大老虎,围绕着他们,从外围开始,先剪其羽翼,再直逼核心,直至将其本人擒获。因此,他们先后工作和主政的石油、政法、四川、山西和军队政工系统等成为腐败重灾区。尤其是周,之所以选择这只大老虎来打,除了其确涉及腐败外,还与他在主导政法的10年里致使中国法治倒退有关,他应该为这种倒退承担责任。  特点之四,全面出击。本轮反腐虽然打虎重点围绕周、令、徐进行,但也不是其他行业、地区的老虎就不管。中纪委可谓是哪儿有虎打向哪儿。除了上述重灾区外,江西、云南、广东等省也是反腐重点。  特点之五,一些制度建设也在推进。王岐山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做报告时回答常委们的提问曾说,中纪委在每天公布案件,拍苍蝇、打老虎的同时,治本的系统工程已经启动。比如执行八项规定就是制度建设的一部分,除此外,中央还在抓紧修改公务员薪酬、报销制度等,还有对裸官以及官员财产申报的有关规定等,都比过去严格。  二、高层治标,基层治本  反腐在轰轰烈烈地展开,那么,中纪委有没有一个反腐的长远战略思考?目前的高压反腐是否能长期保持下去?反腐如何从治标转入治本?对这些问题,社会十分关注,也在观察。  从当下的反腐节奏以及王岐山在不同场合对反腐的讲话来看,中央对反腐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但对反腐的治标与治本的时间表划分可能不是很清晰,这大概要视当时的腐败状况和程度而定。王岐山曾多次谈到,中国反腐永远在路上,这话的意思很明确,反腐不会停止,除非腐败彻底清除,因为这关系到亡党亡国问题,但这并不等于反腐的治标永远在路上,任何高强度的反腐态势,时间过长都会出问题。  王岐山设想的反腐,要达到的是“不敢”--“不能”--“不想”。所谓不敢,靠的是惩戒,不能靠的是制度,不想靠的是教育,惩戒是用来治标,制度是用来治本,教育是用来固本,三者并用,但目前以惩戒为主,让官员不敢贪。  从王岐山的这个解释来看,本轮反腐有一条清晰的主线,用其本人的话说,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因此,反腐的第一阶段是治标,这也就是中央在这一阶段发起大规模反腐的原因:过去积累的腐败存量太多。在一个腐败无孔不入的社会里,必须有一场雷厉风行、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先把腐败的势头压住,否则,不足以让腐败分子有所忌惮,从而为腐败的治本创造一个好的政治环境。  如果从十八大算起,治标阶段的反腐进行了二年,从效果来看,应该达到了不敢腐的目标。现在明目张胆,敢于顶风作案的腐败分子应该不多,接下来,反腐是不是还要保持和前一阶段同样的强度与节奏?社会对此存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高压反腐虽有必要,但鉴于这种反腐形式自身存在很大弊端,在治标已经取得实效的情况下,反腐应适时启动从治标到治本的转移,从目前的重惩戒转向重预防。而时间点就在现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现在就进行反腐模式的转换,有些仓促,恐怕会引起腐败的强烈反弹,因为制度建设之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放松反腐力度会使得前期反腐功亏一篑。  笔者的看法是,目前这种反腐力度至少还需保持两到三年,也即在整个王岐山任内都应对腐败保持高压态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打下众多老虎后,需要一个巩固战果的阶段,以防老虎们联手反扑;另一方面也是要给潜在的老虎们发出信号,对反腐不应存侥幸心理,反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两年的高压反腐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要看到,这个成果并不是很巩固,存在反复的可能,王岐山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就透露,在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对这部分党员干部,就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这就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未来的反腐力度不减。实际上,在给政协常委做反腐报告时,王岐山就已经隐约透露出了这点,他说,总书记把反腐任务交给他时,他就明白,此事要管五年,也就是说,五年内都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强化“不敢腐”的氛围。  但另一方面,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不等于在具体的反腐方式方法上不可改变,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正如王岐山一再指出的,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与此同时,加大“治标为治本创造条件”的力度。治本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两年出台的一些治本措施,如八项规定,报销制度等,严格地说,其治本意义不大,不能对腐败形成有力钳制,预防腐败,它们充其量只能算治本中的外围措施,制度治本需要出台一些能够直接针对官员权力和财产的举措,让官员“不能”贪。所以,未来三年的反腐整体上还属于治标阶段,但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加强制度预防腐败的功能。特别对基层来说,是如此,反腐的治本,主要体现在基层。这是因为,无论强度多大的拍苍蝇,是很难将基层的苍蝇拍完的。另外,从中国的政体结构来看,基层主要是执行。目前有一种说法,反腐导致干部不作为,虽然不能将干部的不作为算在反腐头上,但这确是一种事实,而干部不作为主要表现在基层。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一个观点,在目前阶段,高层治标,保持高压态势,以示反腐决心;基层治本,为反腐的制度转换做准备,并解决不作为问题。  反腐治标和治本的时间表安排,可以使每个阶段的反腐效益达到最大化。从战略本身来说,它需要一个相对清晰的时间表,分阶段推进,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和重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目标明确,避免力量分散,从而集中有限的力量,力图达到目的。反腐作为一项战略,自然也不例外。当然,时间表也是动态的,根据实际随时调整,但每个阶段大体有一个时间进度安排。从时间表的角度看,未来两到三年仍需对腐败保持高压,同时推进制度反腐建设,集中出台一批治权和限权的制度措施,标本兼治,两者并重;之后,再用2-3年落实和巩固制度治本,这样,反腐就能进入一种新常态。  三、反腐与政治改革  但治标阶段的制度防腐是否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到什么程度,还取决于反腐目的。如果反腐只是使官员不敢去贪,那可能就没有制度建设的动力,因为治本的制度建设是着眼于预防,要使预防起到实在作用,就必须对权力有真正限制。所以,名义上是为预防腐败的一些制度建设,实则具有限权特点,官员能否因为不去腐败而愿意限制自己权力,给自己套上制度枷锁,是要打问号的。从人的本性而言,不愿自我限权。要限权,就必须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因此,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中央最终要利用反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笔者认为,这个目标不应是单一目标,而是一个目标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具体来说,短期最重要的是利用强力反腐,尽快树立中央尤其是最高领导人的权威,即立威。新领导人认为要想干事,干成事,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必须有足够的权力和权威,过去之所以在很多关键的改革上推不动,不是领导人不想做,而是受到太多掣肘,包括领导体制的问题。有鉴于此,新领导人上台后,要想开拓新局面,就必须把自己塑造成强势领导人。反腐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能够快速建立起领导人的权威。  反腐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改变党群、干群关系,重建党的群众基础。任何执政党都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中共的群众基础本来是很深厚的,但由于这么多年贫富分化的加剧,干群关系的紧张和官员腐败,导致群众基础出现一定程度的动摇。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进行了以改作风为主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改善党与群众的关系;同时强力反腐。腐败在滥用权力的同时必然会败坏党群、干群关系,腐蚀官员,导致执政党最后失去民心。所以,反腐既能遏制腐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干群关系,改善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这从群众对反腐的支持可见一斑。  反腐的第三个目的,从长远而言,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推进改革,特别是政治改革。中国当下的腐败,不仅仅表现为单个官员的行贿受贿这么简单,而是已经形成了集团化、制度化、官商一体化的特点,这从已经被查处的几个腐败大案得到鲜明印证。掌握国家公权力的官员将管治权力延伸到企业,企业领导则利用资本寻求政治代理人,甚至直接购买各种政治权力,双方把国家的管治制度变成一种合法的超级腐败的权力,官商一体,政治经济通吃,形成了中国社会中的一个个寡头,这就是中国当下的腐败状况,它比官员单个的贪污受贿严重得多。因为这种腐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还染指政治权力。故而,凡是不利于、有碍于此种腐败的,都是他们要反对的。最近十多年的改革未有实质性进展,根源就是遇到了这些腐败集团的强力抵制。它们表面上以经济寡头的形式出现,背后都有强大的政治权力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败就是反寡头,只有将这些大大小小的寡头都反掉,改革才能取得进展。为此,没有一个强硬而持久的反腐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反腐只停留在将一个个经济寡头打掉,而不进一步改变背后的政治结构和生态,还是不够的。因为现实中的经济寡头一般都是国企,国企是一个集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地方,而且还有意识形态的保护。将腐败的国企领导拿下,虽然有助于改革的推进,然而,若不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改革审批和规制权,下放和取消政府不必要的权力,他们还是能够随意干预企业的。而要改革国企背后的政府权力结构,就不单单是个经济改革的内容,甚至也不是行政改革的内容,必然涉及到政治改革。没有进一步的对政治改革的推进,就不可能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改革的决定,对国企改革的力度还是很大。但从目前来看,国企改革的进展并不如意,很大原因在于,国企不仅仅是一个混改问题,而必须有背后的治理制度的重构跟进。四中全会作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但真正落实这个决定,是要很长时间的。所以,反腐只停留在反利益集团,而不反背后的政治结构,将不彻底,事实上也不可能真正去反寡头。  四、反腐的制度建设  反腐的制度建设取决于前述反腐目的,尤其是政治改革。若政治改革的力度大,制度建设会相对完善。从应然的角度看,要使得官员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杜绝腐败,除了加强和完善执政党党内法规的建设外,还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  一是严格厘清公权与私权边界,降低公权对经济社会资源的直接配置权力,压缩公权的自由裁量空间。边界以外政府无权插手,边界以内政府的运行也须公开透明。腐败滋生的一大根源是政府管得过杂过宽,政府通过审批、资格准入和价格管制等手段来调节和控制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经济和社会活动,因此,要减少腐败发生的几率,就得消减政府权力,将一些可管可不管的事情交由市场和社会组织去行使,转变和限制政府的职能及其作用范围,科学合理地设置权力,切断以权谋私的纽带。为此,可考虑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信息公开法”、“行政组织和编制法”等法律制度。重大决策程序条例要解决的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问题、约束行政决策权;信息公开法则偏向将公权力活动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需要提及的是,作为一项防范腐败的基础性工程,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既可以放在信息公开法里,也可以单独立法,但必须要尽快出台;而行政组织和编制法旨在确保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以实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决定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上述几项法律就是强化对公权力及其运行的制约。  二是激发外部监督,用法律保障公众对反腐的参与。反腐的制度建设,既需要顶层魄力,也需要公众参与。在网络时代,技术的发展给公众提供了参与反腐的手段,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公众的反腐诉求,国家如何从制度上去满足公众的诉求,保障他们的反腐积极性。所以,有必要为民间反腐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一个制度平台,用法律去保障包括新闻舆论和网络在内的对权力和腐败的监督。  三是建立预算民主制度,推进预算民主,实行预算法定。预算民主指的是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等整个过程体现人民的参与和决定权。政府自身并不创造财富,其整个预算资金的支出都来自于纳税人缴纳的税费。因此,如果能做到预算公开,人民有权参与预算的编制和监督,即从政府预算上卡住政府之手,缩减政府规模,以及官员对预算资金的随意支配,那么,对转变政府职能,抑制腐败,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整合现行反腐机构的职能,进行反腐机制的创新。要遏制腐败,反腐机构本身也要改革。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反腐机构,但由于制度设计的问题,并没有使它们的作用都发挥出来。需要对反腐机构自身的职能和机制进行整合,改革权力监督体系,强化权力的制衡性,做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利益上实现分离,只有这样,监督才有可能。按照这样一个权力制衡的逻辑,当下首先要把执政党主管反腐的机构--纪委从同级党委的“领导下”解放出来。党的纪委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这客观上造成了对“一把手”监督难问题,应将目前的双重领导改为垂直领导为主,纪委的人财物不受制于地方政府,将大大加强地方纪委对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监督和约束。目前这一步正在迈出。其次,将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固定化和制度化。这方面最突出的是中纪委的巡视制度,巡视在此轮反腐中功不可没,应该使之制度化、常态化。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最近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执政党一场输不起的斗争。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必须穷尽一切办法反腐,做到有立场、有目标、有重点。只有努力形成一种使当权者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必腐败的社会局面,整个社会才能清明起来、健康运转。【全文下载:  】
人事调整新常态:中纪委打虎的“蝴蝶效应”
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大公网评论员 王俊  从“干掉”的中管干部数量上来说,中纪委2014年的业绩基本与2013年的31位持平,但在稳增长的同时,提质增效明显,与中国经济增速类似。这是因为王岐山主政的中纪委今年拿下的“老虎”中还包括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这4位国家级官员。  事实上,中纪委“打虎除害”还有着明显的官场“蝴蝶效应”,即影响着党政军一线执政团队的“新陈代谢”:当中纪委的利剑挥向身居关键岗位的“老虎”们以至于“官不聊生”时,后续的联动补缺程序随之启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不同梯队官员向上螺旋攀爬的速度。  在将被斩杀的“老虎”数量提升至创纪录高峰的同时,中纪委也轮番“自我改造”以提升办案执纪问责的效能:不到2年内,8位中纪委副书记换血四分之一,4位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全部换班;升格副书记职务等级;增设专职“打虎”的纪检监察室;组建高配部级官员的组织部、宣传部……  “中纪委'打虎',忙坏中组部”  十八大后,“史上最强”中央纪委团队通过上斩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下擒省级纪委副书记的杨森林等数量和官职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老虎”们,在不断强化、优化纪检团队执纪问责、监督办案能力的同时,也以清理“蛀虫”的方式净化着中国的政治生态。  当问题官员被中纪委拿下之后,那些之前被“蛀虫们”占据着的关键中管职务就形成了空缺,需继任者去填补。由此形成一个与官员届龄退休引发的后续调整类似的联动调整链:A官员落马,B官员补缺,C官员补B官员的缺,以此类推的联动调整甚至可以传导至最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  众所周知,在十八大前的人事调整中,官员届龄退休或交流任职引发的后续联动调整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十八大之后,随着中纪委不断发力、落马中管干部数不断创新高,前任落马、继任者联动补缺调整的案例越来越多,以至于坊间以“中纪委'打虎',忙坏中组部”来打趣这种“新常态”。  这种人事调整模式最典型的案例无疑出现在今年的山西。当4名山西省委常委杜善学(副省长)、聂春玉(秘书长)、陈川平(太原市委书记)、白云(统战部长)在今年6月、8月先后被中纪委“干掉”后,中央在9月底一次性“空降”了4位补缺人选,即吴政隆、孙绍骋、王伟中、付建华。  这4人同时入晋后势必引起或将引起重庆、山东、科技部等地方或中央单位的后续人事变动。譬如,11月底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一次性任命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省公安厅长徐珠宝2位厅官为副省长,从而填补上了孙绍骋、邓向阳外调后的副省长职数空缺。于晓明升任副省长后,其菏泽市委书记拟交接给菏泽市长孙爱军,而“70后”孙爱军的市长职务则交接给市委副书记解维俊,解维俊的市委专职副书记这一副厅级职务也将按程序交接给继任者。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任落马、继任者补缺这种案例一段时间内集中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时,会形成“共振”并引发更高层级的人事联动,由山西“塌方式”腐败牵动的山西、吉林、农行“一把手”同步换防即为典型案例,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极为罕见的案例,即使2001年令狐安因李嘉廷贪腐案而引咎辞任云南省委书记也不能与之“媲美”。  在这个2014年最为引人关注的省级人事调整案例中,袁纯清回京担任二线正部级职务,王儒林入晋救火;巴音朝鲁顺位接班,接替王儒林升任吉林省委书记;农行董事长蒋超良“空降”吉林,接替巴音朝鲁任省长;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调入农行,接替蒋超良任董事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落马、补缺的联动调整一定程度上还会加速不同梯队中的官员向上螺旋式攀爬的速度。譬如,2011年通过吉林省政协主席晋级正部级的巴音朝鲁在2012年底获任吉林代省长而重归一线执政梯队后,在2014年再次更上一层楼,接任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从而将吉林省“四套班子”正职都轮岗一遍。  而翻看其官方简历时不免感叹,早在1998年45岁时就通过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晋级部级官员序列的巴音朝鲁(1955.10),在此后的13年中竟一直在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浙江副省长、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吉林省委副书记等副部级职务上砥砺。  王岐山打造“史上最强”中纪委  日,在十八届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刘金国当选中纪委常委、副书记。至此,十八大后的2年时间里,作为王岐山打造最强纪检团队战略目标的一个环节,2012年11月后调离中纪委的2位副书记的空缺陆续获得填补。  刘金国这次补缺的是外调全总党组书记的李玉赋,与杨晓渡在今年1月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获增选为中纪委常委、副书记补缺王伟类似。2013年4月调任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的王伟,是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8位中纪委副书记中首位调离中纪委的正部级官员。  王伟、李玉赋之外,十八届中纪委还有一位不驻会常委在今年12月之前调离,即“外放”北京军区担任同为正军级但相对二线的政治部副主任的刘滨少将。刘滨在2012年11月以解放军总政治纪检组长、总政党委委员、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身份入选中纪委委员、常委。  作为8位中纪委副书记在短短2年内更换四分之一的人事调整的后续,2013年9月上线并一再揭开中纪委“神秘面纱”的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陆续撤下王伟、李玉赋的简历,并将杨晓渡、刘金国的官方简历更新到网站的“信息公开-机构领导”栏目中。  惹人关注的是,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发布的杨晓渡简历时还首次低调披露了一条鲜为人知的信息,即中纪委副书记这一职务在十八大后已由之前的副部级升格为正部级。  这是因为,之前是副部级纪检干部的杨晓渡在日获增补为中纪委副书记之后,其官方简历并未在中纪委副书记职务后加括号明确其为正部级,与黄树贤、吴玉良、张军、陈文清等人早年在获增补为中纪委副书记后的第二个月明确为正部级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意味着,中纪委监察部内设机构在十八大后的两轮调整中,中纪委副书记职务同时升格,由之前的副部级升为正部级。  与卸任中纪委常委职务的王伟、李玉赋、刘滨不同,中纪委唯一的女常委黄晓薇今年所兼职务虽然出现了调整,但却是更为吃重的“救火队长”。2012年11月以监察部副部长身份入选中纪委常委的黄晓薇在今年山西“塌方式腐败”案件浮出水面之后,于9月底“空降”山西省纪委掌舵,从而成为继2013年接掌上海市纪委书记的侯凯之后第二位身兼中纪委常委的省级纪委书记,身兼特殊使命。  除副书记、常委之外,作为8600万党员行为的最高监督机构,中纪委监察部多个核心内设机构或派驻机构的一把手在2014年也经历了大幅变动。譬如,继中央巡视办主任黎晓宏等人之后,早年在北京市政坛成长的官员肖培、崔鹏、赵凤桐等人纷纷“转战”纪检系统,其中,肖培出掌中纪委宣传部长兼发言人,原任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委会主任的崔鹏调任中纪委副秘书长兼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赵凤桐卸任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秘书长并转任中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操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总后勤原副部长谷俊山、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杨金山、四川省军区原政委叶万勇等解放军昔日高级将领案件查办工作的中央军委纪委的领导班子,在十八大后尤其是今年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换血,释放了军队反腐走向纵深的信号。  这个在中央军委和中央纪委双重领导下的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直维持着的“一正四副”书记构架,其中负责纪检工作的总政副主任任书记,负责党务工作的副总参谋长、总政纪检部长、总后副政委、总装副政委任副书记成固定模式,其中总政纪检部长还同时是中纪委常委。  自2013年夏至2014年冬,军纪委4位副书记已全部完成换班:中纪委委员刘生杰2013年夏接替届龄的刘晓榕任总后副政委兼军纪委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乙晓光2014年夏擢升副总参谋长并从退休的侯树森接过军纪委副书记职务,刘滨在12月之前“外放”北京军区;中纪委委员柴绍良在2014年冬由成都军区调入总部接替改任第二炮兵政委的王家胜出任总装副政委兼军纪委副书记。【全文下载:  】
外国学者评“习式外交”:变革型领导者行事更主动
日,习近平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
  大公网记者 严雪  2014年中国外交深深打上了习近平风格的烙印,引起了全球瞩目,也引发了诸多关注与解读。  大公网记者严雪,适时采访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外国学者: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论坛主席拉尔夫·考萨和中东外交学者乌米特·阿皮拉恩。考萨是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深研究员,阿皮拉恩则代表了土耳其等新兴国家青年学者的看法。两人在各自领域都有所建树,具有一定的学术代表性。  下面是这两位专家评价“习式外交”的同题采访。  大公网:2014年,中国承办了APEC峰会,又获得2016年G20峰会的主办权。国际媒体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与习近平的外交风格分不开。您认为如何定义习近平的外交风格?主要的内容和表现都有哪些?  拉尔夫·考萨: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的主人翁风范获得了世界的赞赏,他展现出一种新型的中国领导风格。他的各种建议,如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银行,显示中国正在稳步向前,发挥更大的领导角色,而中国已经主办的APEC会议和将要举办的2016年20国集团(G20)峰会则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当今世界仍在等待习近平完全展示出他的外交政策和措施,从而评估他的领导风格和其风格背后的实质。  乌米特·阿皮拉恩:首先,我认为习近平主席的外交风格和他的几位前任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按照管理理念来解释,那就是习近平像邓小平一样,是一个变革型领导者。习近平的前任则是事务处理型的领导人。  这二者的区别是,事务处理型的领导人一步一脚印做出正确决策,改善中国的环境,将中国从一个贫穷国家过渡到中等收入经济体。这段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奉行的是“韬光养晦”。  与事务处理型领导不同,变革型领导行事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实施新的想法努力从组织内部进行改革,鼓励创新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不盲从潮流,努力塑造适于自我的战略环境。从这个角度看,习近平符合这一变革型领导者身份,他正在试图为中国国内建设和全球影响力贴上“国家治理良好”、“中国梦”和“新丝绸之路”的标签。我特别要指出来的是,他已经访问过世界上所有的大洲了。  习近平主席巧妙地将国内外公共外交和他本人联系起来。他是中国的第一个外访时定期在其他国家媒体发布文章和接受采访的中国国家主席。通过这种方式,他访问期间直接与东道国的人分享他的想法。特别是,他提出的“中国梦”概念,在他的外交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彰显了中国的雄心。换句话说,从习近平的外交中我们看到,“中国梦”不仅是有利于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需求。我想引用习近平发表在斯里兰卡的《每日新闻》上的文章标题,“让我们成为合作伙伴,追求我们的梦想”。  同样,我们还记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样的口号让我们抛开国界的概念,不再只是中国人、土耳其人、俄罗斯人等等一个个个体,个体需要整个世界的和平环境,需要“同一个梦想”、“和平崛起”。这样的态度也可以帮助中国在外交上对抗西方 “中国威胁论”的担忧。  除此之外,他的迷人的、时尚的妻子--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女士陪同他去外国访问,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面貌和形象的好机会。  大公网: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外交产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对朝鲜核问题更加务实、对国际事务参与度更高。您如何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习近平意志的关系?这些变化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世界对中国外交都有哪些期待?  拉尔夫·考萨: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积极的作用很明显,例如习近平在北京APEC期间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握手和会面被视为中日关系正面转变的信号;再如他似乎对朝鲜也越发强硬(虽然现在还不清楚这是战术的改变还是根本的态度生变)。而另一方面,北京似乎对于某些问题,以及对某些地区的态度上,较之前更加坚定,如南海问题,因此中国的邻居们也很担心习近平的行为,与他友好的话语不相匹配。  乌米特·阿皮拉恩:从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概念出发,朝鲜问题比其他国际问题例如伊朗核问题对中国更加重要。  首先,朝鲜是中国的邻居,且在中国外围的第一圈。因此,朝鲜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利益。特别是自从邓小平领导中国后,他意识到一个不稳定的东亚并不利于中国的发展。无核化,成为了中国和东亚国家共同的目标,且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对话和谈判来实现。所以,习近平呼吁各个国家恢复朝核问题谈判。在另一方面,涉及到其他冲突地区、不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利益的时候,中国就没有那么积极地发挥更多的作用了。不过,中国还是在寻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作为非西方力量,中国还希望重塑以多极化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我认为中国应该与非西方世界的和平力量合作,对抗当前世界霸权秩序。我相信中国外交的变化将有利于平衡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和对抗世界霸权。  大公网:中国外交最近强调经济的力量,比如习近平倡导亚太自贸区、主推高铁外交等。有一种说法认为习近平有能力使得今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用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的。您怎么看?  拉尔夫·考萨: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而对于这个问题,同样也要两面看待。中国不仅用经济“胡萝卜”来帮助一些人,还要使用经济“大棒”威慑一些人,所谓经济“大棒”就如利用稀土等经济手段。过去这些年来,中国在宣扬经济与政治分离的重要性,但这种情况似乎正在改变。这样做必须仔细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带来的阴影,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乌米特·阿皮拉恩:国际政治的规则,就是所有的国家追逐着自己的利益。当然习近平也会利用他的机会和工具来实现政治目标。那么,美国是否关心中国、土耳其、日本的利益呢?当然不。但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跟自私划等号。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政策不应该“零和游戏”。我的意思是,你的所得不应该是别人的所失。正如上面我们提到的,习近平在斯里兰卡的每日新闻上的标题,“让我们成为合作伙伴,追求我们的梦想”。  习近平主席的意思,我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赢或输我们都一起承担。  与中国交往的国家也深深认同这一点。例如,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中亚、中东国家,包括我的祖国土耳其,对中国的“新丝绸之路”的项目那么积极支持呢?因为我们知道中国会赢,所以我们也会赢。  大公网:包括《时代》周刊、《经济学家》等西方主流媒体最近对习近平的报道非常多,他成了杂志封面和焦点人物。那么据您的分析和观察,您所在的国家和社会对习近平形象是何种评价?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何种心态?  拉尔夫·考萨:我认为大多数人认为习近平主席是一个强大而有能力的领导人,他身上有很多受人尊敬的领袖特征。人们都在关注,他将带领中国朝哪个方向走。他的反腐运动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充分肯定了这个举措的重要性。而同时也有很多人担心,中国人的个人自由有所倒退。有人说他给出的是向左的信号,而实为向右转。不过也有人得出了恰恰相反的结论。所以可能没人知道他真正在前往哪个方向。  乌米特·阿皮拉恩:你知道的,我来自土耳其。实际上,目前习近平在我的国家还没有如此大影响力。  首先是因为,土耳其地处小亚细亚,这是世界三个最热门地缘区域之一。如你所知,四年来,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社会动荡,土耳其也为这些地区投入了不少努力。因此,我的国家的人民更多关注中东地区的情况。当然,崛起的中国吸引了我们国家的注意,特别是中国的新一任的多彩风格的领袖和他的妻子。  日至22日,习近平在成为国家主席前曾访问土耳其,引起了土耳其人民和媒体的极大兴趣。但随着叙利亚危机的加剧和ISIS问题的凸显,被周边深深困扰的土耳其人、媒体,也就无暇顾及到中国和中国国家主席。不过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现象,中东正常化后我们的人民和国家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这个东方大国。  大公网: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分别出现了新局面。能具体谈谈您对这三类外交关系的看法吗?根据您的预测和判断,未来数年这三类关系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变化?中国外交可能遇到哪些挑战?  拉尔夫·考萨:首先说中美。我欣赏习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试图建立两个实力不断上升的“新型”大国之间的关系,这层关系不会致使两国发生冲突,而是基于彼此之间的竞争合作和管理。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两位领导人达成一致的语调,就像此次北京中南海版的“庄园会晤”,他们必须继续和深化这一努力。  对于中日关系,我也认为“习安会”是中日缓解的重要的第一步,但还必须做更多的功课,去找一个真正的双赢方案,维持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的良好关系。  至于中俄关系,我一直将其视为“临时婚姻”--双方合作利益显而易见,特别是西方试图制裁俄罗斯这一背景下。但我也看到双方关系潜在的挑战,尤其是在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中亚的统治的同时,中国在该地区存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普京总统倾向于干涉别国内政,例如乌克兰;而他们的其他邻居也担忧北京。  乌米特·阿皮拉恩:实际上,我们应该把中美、中俄双边关系和中日双边关系区别来看。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习近平之前的几位领导人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把中国从贫穷落后过渡到中等收入经济体。但是习近平在大国关系的处理上与他的前任有所不同。冷战结束后,世界体系的基础是单极系统,但是经过10年已经变成多极化。我认为,习近平作为变革型领导者不希望只看到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而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可以更积极的为世界的政治秩序与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习近平已经呼吁,建立一个新型的大国关系,他说“中国必须有中国特色的合作伙伴”。同时,习近平希望建立基于多极世界的大国关系,不是G2和G3。所以我认为这两个点是理解中俄美三边关系的重要前提。习近平已经意识到,历史性的权力矛盾的冲突,所以他称之为“新型大国关系”。  另外,让我们再看看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乌克兰争端、伊朗核问题,我们看到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各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并成功地调节了各方矛盾。因此,中-俄-美三边关系可以有一些小摩擦和争端,但我相信不会发展成为很深的危机。  然而中日之间的关系是特殊的。不幸的是,中日关系总是在历史的阴影下。在刚刚结束的北京APEC会议上习近平和安倍僵硬的握手也向我们展示出:中日关系将不会是那么积极的,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全文下载:  】
“后占中时代”的香港向何处去?
日,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首梁振英。
  大公网评论员 宋代伦  2014这个马年即将过去,这是颇不平静的一年。聚焦到香港,告一段落不久的“占领中环”运动搅动了整个都市。“占中”就像一面放大镜,把各种平常或明或暗的矛盾都放大给人们看;也像哈哈镜,以变形的方式刺激人们的各种感官。  而往前推两个马年,即1990年,这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香港《基本法》。那时候距离邓小平与撒切尔展开谈判已过去了七年多,而距离香港回归也还有七年多。正是在这个缓冲期的背景下,《基本法》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后诞生,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大法。而包括“占中”在内的各种政治运动,无不围绕这个小宪法而衍生开来。  可以说,占中运动是香港问题变形极化的展现。香港问题,在《基本法》框架下,是宪制问题;在政治运动视角下,是政治问题;在内地与香港的频繁交流下,也是社会问题。然而,这一切都是在历史地发生着。这一切创造着历史的同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支撑。因此,观察香港问题,不妨先谈点历史。  东西之间的香港问题  香港问题从来就不是香港本身的问题。无论在港英政府时期,还是回归后,香港从来都是在东西方大国间的博弈中一路走来的。  1842年后,英殖民者并非采取强殖民化手段,更多是一种放任自流、统而不治的态度,所谓“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点”。因此,香港获得了比其宗主国更多的发展空间。这种发展空间,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格局中更为凸显,香港成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典型。香港也扮演着东西方交汇碰撞前沿阵地的角色。  在国共内战期间,中共就开始在香港展开统战工作,例如1947年在港成立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中联办前身)。到中英谈判之前,中央的对港政策基本可概括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维持现状”。1950、60年代因为内地经济建设曲折、政治运动不断,香港也迎来了历史转折。一方面是内地出现了大逃港现象,另一方面文革波及香港导致了“六·七反英抗暴运动”,导致香港社会出现大混乱。运动被镇压后,港英政府也开始调整治港思路,缓和已经积累过度的社会和民族矛盾。  一方面,港英政府通过“洗脑赢心”工程建起了一套西方话语体系,种下了香港社会反共反中氛围的根苗。另一方面,港英政府也通过各种手段让更多本地华人参政议政,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教授将之概括为“行政吸纳政治”。这套手段有效整合与稳定了香港社会。1971年港督麦理浩上台,又大力开展行政法律社会等全方位的改革,史称“麦理浩新政”,使香港面貌焕然一新。港英政府利用上述这些组合拳,基本上赢得了香港的民心。这也不难理解今天的香港不但在事实上仍有浓重的殖民色彩,心理上仍或多或少怀念港英时期,对中共和特区政府有抵触情绪。可以说,香港在法理上回归了,但在政治认同和大众心理上,仍是悬浮、撕裂状态。  1980年代起,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开始,香港回归提上日程表。但在回归前的过渡时期,却发生了很多之前没预料的事件。例如中国内地在1989年发生了政治风波,继而推行市场经济政策,整个政经走向发生巨大转变;香港政坛上,借助内地政治风波和彭定康1992年出任港督后的大力培养,香港的泛民主派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中央也在培养爱国爱港力量,也即今天亲建制派一方。此外,彭定康在政权交接关键时期却大搞自己激进的政改计划,严重背离了《基本法》精神,使得在回归前又制造了一次从上到下政治共识的破裂。  这些回归前过渡时期发生的事,连同毛时代中央、香港、英国的互动关系,一同构成了香港回归后政治与社会生态的历史大背景。  矛盾的五重奏  最新的民调显示,有七成二的受访者不满意香港当下的政治环境,六成五对民生状况没信心,认为这与占中的发生、社会就政制发展的纷争进一步升温有关。这次“占中”运动,可以说是回归以来香港社会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如开头所言,它像一面放大镜,把各种矛盾都放大给人们看。笔者今年国庆期间在香港逗留现场观摩了四五日“占中”。结合实地观察与各路媒体的追踪,大约可以梳理出五重矛盾:  首先就是“占中”群体内部的矛盾,或者说是香港反对派的内讧。表面而言,这次占中主要有五股势力领导或参与:策划发起的占中三子、香港专上学联、学民思潮、泛民饭盒会(一个泛民议员间的议事会)、热血公民等本土激进组织,再加上被鼓动起来轮流“开展工作”的广大学生和市民。事实上,“占中”从一开始就跑偏了:双学先后搞罢课与政总广场抗争,打破占中三子原先计划,占中变成了占钟(政总所在地金钟)。而和平争取真普选也逐步沦为无组织的暴力抗争。多头势力都称自己在领导,其实也就是无人真正领导。  结合笔者现场观察,这些势力中,“学民思潮”和“热血公民”等组织最为激进,学联次之,占中三子等发起人再次之,而“泛民饭盒会”中既有梁国雄这样激进的,也有较为温和的。总之,反对派中间的政治立场同样相当复杂。但显而易见的是,戴耀廷等中老年们被一帮热血青少年给抢班夺权了。  不过占中势力内部虽然也有如此分歧,但他们的一个总目标仍是稳定的,即对抗香港基本法、对抗全国人大决议、要求实现所谓真普选。这就牵扯出香港第二个主要矛盾,即特区政府与立法会间的矛盾。香港反对派的典型代表自然是立法会中的泛民阵营。他们在彭定康时期势力和席位一度超过亲建制派。97年回归后,亲建制派力量逐步上升超过泛民,形成了现在立法会议员建制43比泛民27的格局。虽然比例上前者占优,但因为政府想实行重大法案、政策,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议员通过,所以至少还要争取四名泛民议员通过。但泛民阵营往往很团结,往往采用“拉布”等手段阻挠法案政策的通过。如果建制派还有人倒戈,则是雪上加霜。  但这并非没有先例。2012年9月梁振英刚上台不久,双学组织联合反对派抵制“国民教育科”,至今没有下文。2003年基本法23条也没有通过,除了反对派群起抵抗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主党党魁田北俊在其中倒戈,致使23条至今搁置。而23条没有通过,也直接导致美国民主基金会与黎智英等外部势力能遥控占中运动,而又免除法律指控。从香港政治顶层设计来看,这也是三权分立的分权制度造成的议事成本无限消耗。在政改第二轮咨询即将开始之际,立法会内部是否能把共识往前推进一点,行政与立法机构间的龃龉未来能否消减,直接决定2017年能否有普选。否则,反国教、反23条等抗争剧目还会重演。  第三重矛盾,则是香港社会民众间的彼此对立极化,并通过这次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娱乐界有王晶与黄秋生等人因政见不同绝交。这个似乎成为从香港到内地逐渐开始时髦的一种朋友断交的理由。而普通香港人间因为“占中”而意见相左而互相肉搏,占中期间报纸上各种大照片我们都看到了。再加上香港的各路媒体通过传媒手段将视觉和声音的放大与变形,这种互动作用之下,香港社会处在一触即发的边缘。有报告称,97年回归后示威活动从最初的1000次增加了6.5倍,到2012年达到7500次,香港已成为世界上政治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伴随而来的则是香港的竞争力开始被上海、北京、深圳等内地城市赶超。  第四重矛盾则是香港大众社会与港府、资本的矛盾。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占领中环运动并非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早在2011年10月,为响应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香港一些群体也自发在中环一带开展了货真价实的“占领中环”,但因为未形成社会效应在占领了9个多月后收摊。但那一次占中的主题口号是“反对资本主义”。有人会问了,香港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居然会有人反对资本主义?实际上,这早已经是个普遍现象。如果观察97年以来每年的“七一大游行”的主题,不难看出香港社会对现行体制的不满:2000年开始,“七一大游行”的主题除了要求普选外,还涉及诸如反对官商勾结、打倒金权政治、打倒地产霸权、贫富悬殊、改善民生等等,当然也要求特首下台。但是平常大家忙于揾食(工作),无精力表达意见,只能在每年七一的时候发泄一下。  这些游行的主题,基本能反映现在香港社会的不满在哪里。香港目前的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结构,在维持表面繁荣与稳定的同时,暗藏着各种不稳定因素。这里提供几个数据,香港现在最有钱的10%的人占据77%的财富,基尼系数高达0.53,近一半的人口月薪在14000港币以下,超过100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香港总人口已逾700万,人口的剧增,在这个拥挤的环境下,生活条件比以前反而下降了。香港的官商一体也在逐渐固化,广大民众普遍感觉整个香港的走势并非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而是一小部分人在操纵。因此,香港的反权贵的民粹主义倾向,也开始愈演愈烈。但资本主义体制看上去如此不可撼动,香港市民也就只能选择频繁示威游行的方式表达不满了。  中央对港政策看过来  还有第五重矛盾,也是最核心的,就是香港作为一个经济体也好、特别行政区也好,与中央、内地的矛盾。这种矛盾,比前面四种矛盾的历史根基都深,是最为持久、也是最难消解的。可以说,第五重矛盾即是对前面各重矛盾的集结呈现,又反过来在激化以上各重矛盾。在社会层面,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内地客与某些香港市民因各种鸡毛蒜皮闹得不可开交,更别说双非孕妇、奶粉等纠结了。而在宪制层面,则是以香港反对派为代表的与中央在基本法态度上的分歧。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既不是一般意义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为香港有自成一套的制度和基本法的宪制结构,所谓一国两制中的“两制”;但也因为《基本法》是脱胎于中国宪法并经全国人大通过,其合法性又来自于中央的授权,因此又绝不是主权之间的关系,两制又归于“一国”。这是一国两制最直白的解释。  基本法中“政治体制”一章单独把行政长官作为一节,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阐释。第四十三条说,香港特首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请注意,基本法规定香港特首的双负责制,而且是中央在先,特区在后。一国两制虽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一国和两制孰轻孰重,在基本法里已经明确。  正因为《基本法》作为香港根本大法,在许多条目上并未更进一步展开,所以给了各派别解读和乱读的空间,矛盾和分歧就此产生并堆积起来。这其中,反对派的掣肘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这里我们也可以从中央、港府和亲建制派一方找找原因。  前文已述,中央、港府和亲建制派间也有矛盾,但基本面可控,都是希冀按照人大决议推进香港双普选的。但问题在于,因为一国两制,中共在香港没有直接参选、治理的法律效力,而是通过中联办、港澳办等机构,以及特首定期进京述职等机制间接地发生联系。另一方面,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都阐明,“一国两制”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前者问题基本解决,而后者目前看来确实出现了困难。  如果从回归以来宏观层面看,中央对香港的全方面支持,确实让香港繁荣稳定的基本盘保持住了,这从港资到内地不断投资、中资在港发展,以及内地游客和学生赴香港旅游、学习人数的倍增等都直观可见。六月国新办发表的《一国两制在港实践白皮书》,全面反映了这些。  但就香港本地市民而言,他们似乎没有感觉到这样的繁荣与稳定给自己工作和民生带来多少福利。香港是个本地认同非常强烈的地方,尚没有完成良好的国族认同,许多市民仍不把自己当成中国人,这和最近澳门回归十五周年民调超过80%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形成鲜明对照。因此,香港市民对本地的利益增减非常敏感,并把自己的利益受损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中央的对港政策,强化与中央对立的情绪。  香港《明报》之前有篇评论认为,对北京的决策者来说,敉平香港占领易,收服香港人心难。关键是在近三十多年“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指导下,对港政策表现出来偏向走上层路线,倾向工商资本和专业界别,对香港中下层民众则较少照顾,以致中央最拿手的群众路线和工农政策被淡化,自然离香港基层和新一代青年的距离就疏远了。  其实,这并不只是中央对港政策的问题,中央对台政策同样有类似问题。而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尤其是1992年十四大以来的政经思路,也基本如此。此外,梁振英在占中期间接受媒体采访也承认,回归以来因为花更多精力搞经济,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关注不多,这也能部分解释这次占中运动中为什么参与主体是青年人。当前香港问题的各种纠结,是中央、港府、亲建制派,反对派及外部支持势力,以及许多香港市民的各种不满这三种力量共同编织的。  未来怎么办?  笔者不是预言家,无从知晓香港未来向何处去。但挖掘下历史数据,我们清楚地看到,香港对于中国内地的重要性其实在不断下降,这一方面是香港内耗造成的,另一方面当然是中国内地十多年来的急速崛起。一个通常引用的数据是,97年香港回归当年的GDP占内地的20%,现在降到3%以下。而之前提到的竞争力指数也说明,香港从之前作为内地对外交流的桥头堡,开始与内地抱团取暖求发展。  比如11月17日开锣的沪港通。当天的成交量限额提前完成。但开通一个月后发现,买沪股的收益远超港股,成交量自然也是更多。个中原因其实也简单,内地经济处在上升期,对未来的预期更乐观,而香港处在政改棋局的关键步骤,至少到2017年都是高风险期。  比如最近批复的广东自贸区,很多人认为这是广东在继续抱香港大腿的节奏。但未来可能的趋势是,香港在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角色将逐渐成为一个区域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而非特别行政区高高在上的地位。  又比如最近开通的贵广、南广高铁,使得最近粤桂黔三省区的一二把手在贵阳召开建设高铁经济带工作座谈会,共商三省区合作发展大局。那么,看到内地区域间抱团取暖正劲,香港如何与这些地缘亲近的兄弟省区开展合作,以跟上时代的脚步?未来港府在整合香港上下共识上还需下大气力。  当然,更重要的方面,则是中央对港政策的调整,这又影响到港府大的施政方针。最近,习近平与梁振英一周时间内在澳门和北京两个场合分别会面。频繁的会面也说明,后占中时代的香港,气氛已然大变,中央意识到香港问题到了必须重视的时间。习近平在北京与梁振英会面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即推动政制发展“应该符合本地的实际,依法有序地推进;应该有利于居民的安居乐业,有利于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这个“三个有利于”,让我们很自然想到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提出的,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背景和指向不同,但主旨是同构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民生福祉。中央和港府在未来都需要改变之前过于亲工商、专业界别的思路,把“三个有利于”全面落到实处。因为香港政改不是为了进一步地政治化,最终还是为了改善广大市民的福祉。  最近一个比较令人欣慰的消息是,港府日前推出《长远房屋策略》,准备在未来十年开始新一轮公屋建设大计。但因为缺乏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和民间共同注资完成。其实在这之前很长时期,港府的公屋建设都处于停摆状态。但反对派依然在其中作梗。不过,有学者认为,“有策略点都好过无”,但是立法会能否审批通过又是难题了。因此,目前仍是喜忧参半。  至今长远的未来,香港能否改变目前这种地产金融垄断的不合理经济社会结构,强化产业的多元化,培育一批又能带动就业又能产生实在价值的产业,在经济表面繁荣之下真正谋大多数的福祉,也是未知数。总之,本文展现的五重矛盾,可见的未来仍将伴随香港政改道路左右。2015年的香港,或将继续波诡云谲。而习近平,也将迎来执政期间最棘手的一场考试。【全文下载:  】
大破待立:2014年的台湾
日,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
  大公网特约评论员 马军  马英九是带着9%的超低民调进入2014年的,在前一年的最后一季,因为不知何故发动“九月政争”,马英九不仅在反对党那边得到了一个“当家闹事”的骂名,其党内的威望也消失殆尽。政争的另一方,国民党籍“立法院长”王金平站在了民进党一边,即使国民党仍然占有“立法院”的绝对多数,马英九的政策依然无法顺利推行下去。  民进党是一个团结的在野党,为了阻挡国民党的政策,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平时风度翩翩的“立委”可以不择手段地占领主席台,拥有国会警察权的王金平对此却不闻不问。国民党“立委”虽然人多,却也始终没人愿意为了党的政策和尊严与民进党肉搏。  控制不住“立委”的马英九无奈只好以生硬的党纪要求同党“立委”们为自己的政策护航。尤其是在2013年末至2014年初,谈判过程并不透明、内部条款问题重重的两岸服贸协定被马英九送到了“立法院”。朝野两党攻防撕扯八个月后,数百大学生看不惯马英九绑架党内“立委”的举动,于3月初占领了“立法院”,台湾人积攒了几乎整十年的怨恨,在2014年初彻底爆发。  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登陆访问,两岸关系正式破冰。随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等蓝营大佬纷纷登陆。两岸关系的解冻为台湾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经济的利多,大陆也试图以经济交流促进政治和解,一时之间双方你来我往你情我愿,经济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定居后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