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ssd,选sata pcie nvme3还是PCIe-NVMe

涉案的三个来自德阳中江的95后女孩,家境都不算差。
他们刚执行完任务准备返回,还穿着厚重的消防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块SSD的迁徙之旅,是不可遏制的大势所趋,取代HDD,摧枯拉朽式的革命成功,一定不会遥远。在这场存储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体验,SSD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革新,像主流的SSD接口就有SATA、M.2、PCI-E、mSATA等。这些SSD接口有什么不同,又适合于什么平台,第22期SSD故事会,为你揭密。
  SATA 3.0接口:目前最常见的SSD接口
  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兼容的设备多,普及程度也比较高。
  SATA接口从最初的SATA1.0进化如今的SATA3.0,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盘都使用这种接口,理论传输带宽6Gbps,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英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而在HDD硬盘上6Gbps带宽远远谈不上瓶颈,谁让HDD硬盘发展太慢,速度一直没有质变。
  虽然SATA 3.0接口规格已经落伍,但廉颇岁老,尚能饭。普通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谈不上苛刻,SATA 3.0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主流选择。说起代表性SATA SSD,那就多了,Intel 730系列,三星850PRO、浦科特M6Pro等等。尤其三星850 Pro,代表了SATA 3.0 SSD性能的巅峰。
  不过,与笔记本硬盘一样的2.5英寸尺寸,加上拆开后发现还有大量空余空间,于是我们都不禁疑问,为何不能做成小尺寸的SATA SSD?于是就有了mSATA。
  mSATA接口:雷声大雨点小
  mSATA的历史其实也挺悠久的,“国际SATA协会”在2009年推出了新的Mini-SATA接口控制器下的产品规范。新的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同时mSATA将提供跟目前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3Gb/s和6Gb/s的理论接口传输速度。
  正因为尺寸小,超薄,节省空间,Intel曾积极为mSATA SSD推广,以其作为超极本等超薄移动PC上的存储设备,并在部分主板上集成了这一接口。由于采用了和SATA 3.0一样的传输标准,性能有所保障,加上小体积,成为了当年不少笔记本电脑双硬盘配置的SSD层面首选。
  但mSATA SSD产品推出市场后并不如当初所预想得那般受欢迎。由于面积限制,颗粒数目所限,性能与容量难以匹敌同时代的2.5英寸SSD;同时小尺寸带来价格的昂贵,加上当时SSD发展尚未成熟,容量价格比低,亮点少无法吸引用户购买。最后,mSATA SSD沦落到二手市场抛售的情况。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SATA 3.0接口,其速度短板造成的木桶效应越来越明显,市场渴望突破6Gbps带宽的I/O接口来适应用户对高速SSD性能的需求。于是,前几年开启了新接口替代SATA 3.0的节奏。那么,谁将是天选之子?
  SATA Express:尴尬癌晚期
  为了突破SATA3.0的瓶颈,并为以前的SATA设备提供兼容,SATA标准的制定者,SATA协会,拟定了一种新的磁盘接口,称为SATA-Express。
  顾名思义,SATA-Express是SATA接口PCI-Express的混合体,其理论带宽达10Gbps,比SATA3.0高了4Gbps,它能兼容SATA标准的老硬盘,也能使用SATA-Express接口的高速SSD,每个SATA-Express接口可以接1个SATA-Express硬盘,或者2个SATA硬盘。
  由于缺乏原生支持,目前9系列的SATA-Express接口的主控芯片都是第三方芯片提供的。同时,理论带宽比起SATA 3.0高不了多少,还占据了宝贵的主板空间以及接口空间。所以,我们现在都越来越少看到SATA Express了。
  M.2接口:柳暗花明又一村
  羊毛出于羊身上,在英特尔主推超极本的时代,就已经颁布了适应超薄空间的存储接口标准以及对应的SSD设计标准。由于mSATA诸多弱点不得不让Intel重新定位理想框架下存储设备,Intel也认识到mSATA接口并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在2012年的IDF上,提出将开始大力推广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技术标准的SSD,通过进一步降低厚度同时提高传输速度满足新一代超极本的需求。
  由于NGFF不够言简意赅,后来该名成M.2接口相比SATA接口,M.2接口在传输带宽、容量、轻薄特性等方面有更多的优势。现在,M.2接口不再只局限于超极本上,在DIY装机领域同样来势汹汹。早在Intel 9系主板上就配有M.2接口,到现在100系列主板,几乎成为了标配。
  为什么M.2能够引领SSD的速度革命?原因在于M.2接口走PCI-E通道,而非传统的SATA通道。我们知道,主流的主板都有充裕的PCI-E通道数,也就是说,多条通道可以实现超高的带宽。这就是为何PCI-E通道能够成为下一代SSD的接口标准。
  尺寸方面,M.2有、2280三种规格,为了划分不同长度的产品而定的。长度不同,意味着容量就不同。因为长度越长,可布置的闪存颗粒就越多,容量也就越大。以M.2 2242为例,22是宽度22mm,42是长度42mm,同为此理,所以选购前也要看看你的设备到底支持哪一种长度的M.2 SSD。
  目前,M.2接口细分为两种:Socket 2和Socket 3。Socket 2走SATA通道、PCI-E 2.0 x 4通道,最大理论读写速度分别达到700MB/s、500MB/s。
  Socket 3专为高性能存储设计,PCI-E 3.0 x 4通道,速度可达到32Gbps,接近4GB/S的带宽,比SATA快5倍之多。
  需要注意的是,Socket 2 支持两种通道:SATA以及PCI-E,比如比如浦科特M6e 支持的是高速PCI-E x2存储接口,而同样为M.2接口的浦科特M6GV采用的是SATA存储接口。所以,性能肯定有差别。
  至于Socket 3方面,除了走PCI-E 3.0 x 4 高速通道来实现超高传输速度外,还需要解决机械硬盘遗留下来的延时问题(速度与延时是硬盘的量大性能指标)。我们知道,造成硬盘存储时延迟的三大因素,存储介质本身、控制器,以及软件接口标准。于是,影响下一代SSD的新传输协议NVMe,取代了AHCI而生。
  NVMe传输协议,就是基于闪存的特点而研发的全新传输协议,比AHCI更懂SSD。它让硬盘通过PCIe接口直接与CPU互连,而不是传统方式,通过南桥控制器中转,再连接CPU,这样SSD的传输速度将更快,数据延迟也更低。
  不仅如此,NVMe的队列数量也从AHCI的1,提高了64000,大幅提高了SSD的IOPS(每秒读写次数)性能;同时加入了自动功耗状态切换、动态能耗管理功能、免驱功能等等。
  综合起来,Socket 3接口的M.2 SSD性能远超目前任何一款接口标准的SSD,比如三星950PRO 256G M.2 SSD,读写性能就达到恐怖的2300MB/s与951MB/s,远远把SATA SSD抛开。为了方便归类,我们将这些高性能M.2 SSD成为NVMe M.2 SSD。
  性能井喷、黄袍加身、高昂价格,NVMe M.2 SSD成为了未来SSD发展的风向标,目前不少SSD厂商已经跟进这个市场,务必分到这块大蛋糕。我们相信,未来是属于NVMe M.2 SSD的。
  PCI-E 接口:M.2的另一面
  相信在之前Intel 750 系列 SSD的评测之中,大家都领略到这性能怪兽的威力。它带来的PCI-E接口,瞬间让整个SSD界重新认识人生。
  其实,PCI-E SSD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因为它本来就走PCI-E 3.0 x4通道,同时支持NVMe接口标准。也就是说,PCI-E SSD比M.2 SSD更加原汁原味,比如Intel 750就是纯粹的PCI-E SSD。
  当然了,也有一些厂商是将M.2 SSD转接到带M.2接口的PCI-E转接卡中,实现PCI-E SSD,比如浦科特 M8Pe 512G、饥饿鲨 RD400 512G等等。由于接口标准一样,所以性能都一样。所以我们才说,PCI-E接口其实是M.2的另一面。
  U.2 接口:论干爹的重要性?
  U.2接口,原先叫SFF-8639,由Intel一手推动。本质上是SATA Express,而SATA-E物理接口是通过SATA 6Gbps接口改造的,有点类似于SAS接口。它使用了2个SATA 6Gbps接口和一个只有4pin针脚的mini版SATA接口组成,其中小接口只能接入PCI-E线,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持向下兼容,因为目前SATA E硬盘的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U.2接口的设计思路与SATA-E差不多,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物理接口,但带宽更快,从PCI-E x2变成了PCI-E 3.0 x4,此外还增加了许多新协议支持,比如NVMe,这些都是SATA E接口不具备的。可以说,U.2其实才是SATA E的完全体。
  U.2的设备端接口融合SATA及SAS接口的特点,中间用针脚填满SATA接口留下的空缺,并预留了L型防呆设计,所以可以兼容SATA、SAS及SATA E规范,主板那一端则是mini SAS(SFF-8643)接口,设备端的U.2线则是一端接在SATA电源上,一端接在U.2硬盘的数据口上。
  U.2接口的最大特色就是支持NVMe标准协议,高速低延迟低功耗,带宽走PCI-E 3.0 x4,理论传输速度高达32Gbps,而SATA只有6Gbps,比SATA快了5倍之多。
  咋一看,是不是觉得U.2接口和前面提到的M.2接口差不多?事实上,它们采用的是类似的标准,于是有了U.2和M.2相似的称呼。不过与M.2不同的是,U.2面向的是大尺寸的硬盘。
  由于出身原因,U.2 SSD的尺寸达到了2.5英寸,能更好的与目前SATA3.0接口固态硬盘兼容,适合主流笔记本、台式电脑,未来潜力较大。但不足的地方在于,目前配备U.2接口SSD相对较少,尚等待成熟。
  不幸的是,Intel以及主板厂商在100系芯片组开始主推体积更小,实现更高整合度的M.2 SSD,并引导这个消费潮流。舍得投入研发成本到新主板的主板厂商实属不多,虽然与M.2一样有着不俗的性能,但是没有干爹在,前途未卜。
  总结:根据自己需求选好SSD
  今天小编大概介绍了前前后后主流的SSD接口。事实上,在这个统一标准的时代,最终留下成为长期主流的SSD不出意外就剩下一种。SATA开始衰退,M.2不断上位,加上厂商的力推,我们相信未来有可能是M.2 SSD的天下。
  所以,如果我们购买SSD的打算,要逐渐改变非SATA SSD不选的思维。未来主流的SSD势必突破占据数年的6Gbps的瓶颈,我们期待更小尺寸、更高性能、更大容量的SSD能够成为我们主流的选择。
  最后,我们做了一下简单的总结,看一下哪一些平台选哪一些SSD比较合适?
  编辑:齐少恒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华商网是华商传媒集团所属网络媒体,以服务、整合华商报业平面...
35388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SSD选购速查(年上半年产品
[font=simhei][size=300%][b]问[color=silver]前[/color][color=red]先[/color][color=orange]看[/color][color=burlywood]顶[/color][color=limegreen]楼[/color][/b][/size][/font][font=simhei][size=200%][b]4K写无法接近100K去跑SuperPi;4K正常连续上不了300去看说明书找SATA3;连续上不了400把盘从第三方SATA换到原生上;4K-64Thrd比Seq高是软件bug;TLC、低成本主控方案排除接口错误后分数仍偏低,关掉所有后台应用静置15分钟再跑;还不正常去看#3。[/b][/size][/font][font=simhei][size=200%][b]XX好不好,能不能买,哪个好,怎么样去看#2。不爱看就直接看快速推荐。问之前搜一下关键词,写了的就别问那些笼统的好不好怎么样哪个好了,再问也还是那些。[/b][/size][/font][font=simhei][size=150%][b]以上问题重复过多不再回复。[/b][/size][/font][quote]此为V2版,原有讨论帖在此,一些逐渐退市产品的资料可在其中查询。[url]http://bbs.ngacn.cc/read.php?tid=6797769[/url]原帖写的时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内容,占楼太少,编辑起来实在痛苦,故新开一贴。[/quote]=== 快速推荐:=== 别买什么128的了,游戏30G,前夕预下载都要20G,一旦安装时再要你40G临时空间你就GG。[list][*]平价正片(95%的用户实际上只需要这一级产品,挑个当时便宜的即可)[list][*]Intel 535 240G/480G (淘宝购买)[/list][list][*]OCZ Arc 100 240G [/list][list][*]东芝 Q200 240G [/list][list][*]英睿达(镁光) MX200 500G [/list][*]进阶:[list][*]Intel 730 240G/480G —— 消费级最佳可靠性[/list][list][*]闪迪 至尊超极速 —— 最便宜十年保[/list][*]mSATA:[list][*]英睿达 MX200 250G[/list][*]M.2 / NGFF (AHCI):[list][*]Intel 535 240g(2280) [/list][list][*]英睿达 MX200 250G()[/list][/list]快速推荐每个分类只写几个典型产品,以拯救重症选择困难患者。通常同级都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下文有简单介绍,同样可以上。[font=simhei][size=150%][b]没写到的有以下可能:1、用台系主控的低端,此类产品厂商多迭代快,能力有限无力全面了解,但针对问的比较多的几款做了个简表2、刚上市的产品,鉴于SSD近年来性能进步不大,为求稳妥在有大量使用者之前暂时不介绍。3、PCI-E类,有兴趣烧这个的不需要推荐,follow your heart.4、各类OEM和企业级产品。来路混乱保修不明。[/b][/size][/font]
===目录===[url=bbs.ngacn.cc/read.php?tid= 注意事项与快速推荐[/url][url=bbs.ngacn.cc/read.php?tid=7442061&topid=#pidAnchor]#1 目录与概述[/url][url=bbs.ngacn.cc/read.php?tid=7442061&topid=#pidAnchor]#2 常见产品[/url][url=bbs.ngacn.cc/read.php?tid=7442061&topid=#pidAnchor]#3 工况检查[/url][url=bbs.ngacn.cc/read.php?tid=7442061&topid=#pidAnchor]#4 系统安装与迁移[/url][url=bbs.ngacn.cc/read.php?tid=7442061&topid=#pidAnchor]#5 Q&A[/url][url=bbs.ngacn.cc/read.php?tid=7442061&topid=#pidAnchor]#6 其他[/url]为什么需要SSD?[h][/h]它能让你的电脑响应的更加流畅,提升使用体验。曾经WOW不太依赖SSD,现在随着6.0贴图精度大幅buff,SSD也能有效防止上线后刷不出NPC的出现。而且掉线后更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快速上线。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SSD?[h][/h][b][size=110%]首先,请不要再问A和B哪个好了……[/size][/b][img]http://img.ngacn.cc/attachments/mon_/-7_4fa52f0a45e4b.gif[/img]分析一个具有较多特性的产品,最简单的方式是加权。每个特性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权重,通过权重*表现,最后加权计算出最适合的产品。近似的价格,A多出30%跑分,B多两年保修。那么有些人追求极致体验,电脑里没有一个零件能用上两年,那就去选A。有些人精打细算,主力淘汰了另有他用,那就去选B。作为一个门槛较低、充分竞争的市场,价高质次的玩意会迅速被唾沫淹死,久经考验的产品定有过人之处。SSD之间有哪些不同?[h][/h][collapse=接口:]接口很重要,重要到了如果对不上就不能用的程度。[list][*]SATA[img]/10/107133/month_1410/b51fcdcac95c3ded387d7a.jpg[/img]最常见的主流产品。几乎所有台式机主板上都有该接口,绝大多数游戏向笔记本也都有至少一个该接口。[/list][list][*]mSATA[img]/10/107133/month_1410/cdeb53311a1dcbd6f2c92e17e2db4ae3.jpg[/img]部分笔记本和ITX主板会有该接口。可以在不占据SATA的情况下添加SSD。价格较普通SATA产品略高。[/list][list][*]M.2(NGFF)[img]/10/107133/month_b78ece666c2e9a444b.jpg[/img]部分高端主板和新款笔记本会有该接口。有多个长度版本,根据大小,分为2230(即22mm*30mm),80,22110等版本。目前比较常见,注意不要买错了。接口也有两个版本,SATA通道版接口速度与前两者相仿,PCI-E通道版接口速度更高,但也需要接口的支持,后者也更贵。价格较SATA和mSATA两者更高。总之是个比较麻烦的东西,购买之前请详细查询接口信息。用来扩展笔记本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部分笔记本都是2242的规格。鉴于性能差别不大,买SATA通道的会经济不少。[/list][list][*]PCI-E[img]/10/107133/month_c66ccf59a6e1eabb8e2bdbaf9e89.jpg[/img]所有台式机主板都会有的接口,但是不见得都适合上SSD。只有在与CPU中PCI-E控制器直接连接的PCI-E插槽中使用才有接口速度优势。所以如果上独显的话,主板需要有多个3.0版本的PCI-E插槽。简而言之,显卡插哪里,它就得插哪里。黑贵。消费级用途的话,仅建议有较强投入意愿的用户进行尝试。[/list][/collapse][collapse=主控:]主控极大程度上体现了技术特性,也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天花板。如果熟悉了主控,你可以靠主控来估计这款产品最好能做到什么程度。有些厂家会搭配缓存提升性能,有些厂家不搭配。通常来说搭配大容量高速度的缓存有助于性能的提升。但有缓存的产品也并不一定强于无缓存的。[list][*]Marvell(马维尔、马牌)中高端方案常见主控,英睿达(镁光)、闪迪(Sandisk)、浦科特、建兴、东芝等厂商采用此方案。标杆产品。[/list][list][*]SandForce(SF)常见主控,部分Intel(英特尔),金士顿、早期OCZ、以及一些小厂商采用此方案。相比马牌,分数落后明显,不可搭配缓存也限制了性能的提升。但得益于压缩机制,实际体验并不落后。因为SF更新速度很慢,最新的SF-2281也已经发布数年,所以很多新特性无缘支持。如DEVSLP,无损BitLocker加密等。另外由于固件不开放,所以所有产品都有掉速的通病。不过表现在性能上并不明显。[/list][list][*]厂家自有主控如三星MEX、OCZ Barefoot、Intel自主等,不开放给其他厂家,也就没有什么比较价值。看产品特性就可以。[/list][list][*]低成本方案如智微(Jmicron)、群联(Phison)、慧荣(SMI),多为对岸产品,用于低成本方案产品。本文较少涉猎。[/list][/collapse][collapse=颗粒:]颗粒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对性能也有影响。烂成渣渣的黑片用来做成SSD,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值得选择。[b]按品质可分为:[/b][list][*]正片就是合格的正常产品,颗粒厂商打上自己的LOGO后出货。[/list][list][*]白片当颗粒厂商的产品达不到自己要求的品质,但本身缺陷不严重,具备一定可用程度时,会不打LOGO卖出去。当然价格也有优势。美光的颗粒特殊一些,不合格时会打上自己的子公司SpecTek的LOGO卖出去(也就是俗称的大S)。基本等同于白片。[/list][list][*]黑片黑片的来源众说纷纭,你当垃圾就可以,碰都别碰。[/list][b]按储存单元类型可分为:[/b]SLC、MLC、TLC(3-bit MLC)。每个cell存储几bit的问题。从左至右速度越慢、寿命越低、成本越低。[b]按工艺:[/b]25nm、20nm、19nm、16nm等。基本上的趋势是工艺越进步,寿命越低,但成本也略低。部分情况除外,比如东芝19nm工艺产品就要好于IM Flash 20nm,两者本质上是同代产品。类似于Intel 32nm和TSMC 28nm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单元类型还是制程,技术更新的目的就是在单位面积的半导体上放置更多的内容。而同样大小的晶圆,单位面积储存越多,厂商单位容量成本也就越低。但是密度太高受制于物理极限会有漏电等问题,影响读写次数。同时需要校验等开销,影响速度。[/collapse][collapse=保修政策:]对人品有充足自信的用户可跳过本节。[b]按时间分类:[/b]主要是三年、五年,少数高端产品有十年。当然,越长越好。另外通常绝大多数产品在保修年限的同时还会给出写入量,写入量超过设定值后保修亦结束。因为一般消费用户正常使用通常无法达到该写入量,故各型号不单独给出该值,有意用于不间断P2P下载或密集型运算缓存的用户,请查询厂商提供的保修协议。[b]按渠道分类:[/b][list][*]联保出现问题联系厂商就可以。做的最好的两家是Intel和Sandisk,消费级产品全球联保。所以这两家的产品可以放心淘宝买、海外买,盘挂了打个电话快递就上门取件,邮费都不用你出。浦科特也是联保,他会先推荐你去找代理商。如果确实需要联保,邮寄回广州的总代。售后周期相对上面两家企业也要稍长。[/list][list][*]代理商保修从哪买的找谁,要是卖你盘的跑路了,你就得找别的代理商出点邮费让他帮忙代保了。此类厂商建议找相对可靠的卖家,比如口碑好的资深买家或者大电商,以降低风险。典型代保的常见厂商是美光、三星。[/list][/collapse][collapse=功耗:]对一些便携商务定位的产品来说,SSD的功耗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SSD中的单兵核武器Intel 730甚至出现了消费本SATA供电不足无法识别的情况。当然,如果你是台式机、移动工作站、游戏大板砖用户完全可以忽略此因素。功耗信息尚未收集完全,下图略有过时,仅作参考。[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4a3f5b0e290a.png[/img][/collapse]扩展阅读:[url]http://bbs.ngacn.cc/read.php?tid=8866953[/url]
===常见产品介绍:===简单介绍常见产品,包括主控、颗粒和特性。如果有本站坛友上传了跑分图则会附带跑分图,便于检查工况。产品跑分不完全反映使用性能,延迟、压缩等特性也无法通过AS SSD跑分体现。而且AS SSD跑分有很多其他因素,条件相似有20%之内的浮动均属正常,同型号不同容量之SSD性能通常亦有不同,故仅供参考。Intel[h][/h][collapse=退市归档][list][*]520[/list]主控:SF-2281 颗粒:Intel 25nm(部分后期型号使用20nm)上上代Intel高端消费,一度已经退市。14年下半年又突然冒出来了,而且价格还很便宜。这一拳把其他厂家的SF-2281产品几乎都打死了。SF主控跑分不好看,但是用起来体验不低于主流产品。5年联保,方便快捷。一度比较值得购买的产品,进入2015年后再次逐渐退市。[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43f89211fcb8.png[/img][list][*]530[/list]主控:SF-2281 颗粒:Intel 20nm上代Intel高端消费,应该算是520的廉价版本,因为颗粒的原因性能还略微落后520一点。但是现在被520重出江湖大降价一搞,变得一点购买价值都没有。唯一的优势是功耗,大概只有520的1/3,便携型笔记本办公用户可以考虑。但现在的此类产品很少用sata的了。价格没什么竞争力,下有便宜更多的入门消费,上有海淘730,日子不太好过。[img]/10/107133/month_7cd7c1008aa3bbf0c3c43453f.png[/img][/collapse][collapse=535]535[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SandForce SF-2281[/td]
[td]Intel MLC 16nm[/td]
[td]无[/td]
[td]SATA M.2(2280)[/td]
[td]N/A[/td][/tr][/table]祖传2281,可视为530的缩水马甲。价格堪比海淘730,信仰之作。M.2版本仅有2280,在为数不多的产品中算是能买,也算是这个型号为数不多的生存价值[/collapse][collapse=730]730[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Intel Tisdale[/td]
[td]Intel MLC 20nm[/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able]很多文章和卖家称之为730K,我查遍官网也没看到730K这个说法,姑且认为应该是一个东西。SandForce新主控难产了好几年,现在又被希捷整个收购了去。Intel总算放弃了SF主控,回到了自主主控的老路上。但这730基本上就是企业级的S3500改了改固件放出来的,价格于是也并不友好。[B]但是如果美亚美蛋有100刀左右的240G/200刀左右的480G,另当别论。[/B]成绩在跑分上虽没有SF那么弱,但也并不突出。但胜在写入寿命、低延迟、掉电保护、等可靠性方面,性能一致性也很好。如果你预算充裕,电脑兼做工作使用,不看重跑分而相对注重可靠性,又不打算花几倍的价格上真正的企业级,不妨考虑。另有一点,该产品似乎是因为功耗较高的原因,部分消费级笔记本无法识别。如果要给中低端老本升级,请确定该型号已有升级实例。移动工作站和准系统则没这个问题。[img]/10/107133/month_14c84bd393eae6d03a8.png[/img][/collapse]英睿达[h][/h][collapse=MX100]MX100[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9[/td]
[td]美光 MLC 16nm*[/td]
[td]有[/td]
[td]SATA[/td]
[td]128G版本为20nm[/td][/tr][/table]美光2014年秋入门级,性能已接近上一代甜点m5s。2015入门级已变为低成本主控方案。较上一代M500,还解决了小容量性能短板的问题。128G也不是特别惨了,不过128的价格也没什么优势。价格很好,入门佳品。唯有不能联保一点挫伤了很多人的购买欲望。[img]http://img6./attachments/mon_/334_53f0abf27bdbc.jpg[/img][/collapse][collapse=M550]M550[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9[/td]
[td]美光 MLC 20nm[/td]
[td]有[/td]
[td]SATA mSATA M.2[/td]
[td]N/A[/td][/tr][/table]镁光2014年秋性能级。虽然和850Pro还是有些差距。但价格也合理的多。只是现在入门级的性能越来越好,这个等级的产品生存空间也逐渐受到挤压。毕竟和入门级实在用不出区别来。[img]http://img6./attachments/mon_/334_53ae943f94c28.jpg[/img][/collapse][collapse=MX200]MX200[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9[/td]
[td]美光 MLC 16nm[/td]
[td]有[/td]
[td]SATA mSATA M.2[/td]
[td]N/A[/td][/tr][/table]2015年推出的M550同级产品,因为主控相同,性能也拉不开差距。颗粒略缩但缓存升级。两者目前尚同时在售,根据价格灵活选择。[img]http://img.ngacn.cc/attachments/mon_/334_551ed24dce46d.jpg[/img][/collapse]三星[h][/h][collapse=850 PRO]850 PRO[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三星 MEX[/td]
[td]三星40nm 3D V-NAND[/td]
[td]有[/td]
[td]SATA mSATA M.2[/td]
[td]N/A[/td][/tr][/table]当前消费级SATA产品无可争议的强者。性能、寿命、十年保修、以及……价格。要说黑点,唯有售后方式及条款没有国际大厂风范,仅此而已。[/collapse]浦科特[h][/h][collapse=M6S]M6S[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8[/td]
[td]东芝 MLC A19[/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able]上一代的M5S可以说是标杆产品,引领硬件区风潮一年多。但本代维持性能稍微降价的方式也让它虽无短板,但也没什么优势。总之在低端产品性能上涨的情况下,类似定位的产品都不太好过。实在看不上Intel的跑分,又担心镁光的售后可以考虑。[B]注意:如果你的m6s正常工作,就别去更新固件。1.05刷挂一大批,1.07也有部份报告刷完掉盘。[/B][url]http://bbs.ngacn.cc/read.php?tid=7546719&page=1[/url][img]/78/780033/month_8ef5d9b3eeecd22.jpg[/img][/collapse][collapse=M6 Pro]M6 Pro[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7[/td]
[td]东芝 MLC A19[/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able]这盘有些尴尬。说性能,虽然还在SATA第一梯队,但老主控性能进步不明显。说售后,上一代SATA高端三驾马车中的Sandisk和三星的新品都十年保,而浦科特还停留在五年。唯有售价还算比较亲和,所以存在感有些薄弱。[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05.jpg[/img][/collapse][collapse=浦科特 M6E ]M6E[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3[/td]
[td]东芝 MLC 19nm[/td]
[td]有[/td]
[td]M.2(PCIE通道)[/td]
[td]N/A[/td][/tr][/table]虽然和M6G长的差不多,但这个是PCI-E通道,512G版本连续读写均可破600M/s的天花板。但实际体验上提升的有限,毕竟SSD提升的关键不在连续读写上。价格目前实在不友好,即使比M6G都要贵出近50%。仅预算充足打算体验一下的爱好者考虑。购买时注意的长度区别。[/collapse]闪迪[h][/h][collapse=至尊高速(Ultra Plus) / X110]至尊高速(Ultra Plus) / X110[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75[/td]
[td]闪迪 MLC 19nm[/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able]相比主流产品,借助特色nCache获得了同价位产品中不错的性能,但低端四通道主控限制了性能提升。所以这个盘只推荐买128G的,性能随容量提升的较小,而且256G或以上的价格也没什么优势。售后虽然是三年的主流水平,但胜在比较方便。另有配置基本相同,价格相似的自家X110。企业级产品五年保,但是保修方式成谜。有意购买可以考虑,但请详细确认好售后方式。[img]http://img6./attachments/mon_/334_52e29ce5534f2.png[/img][/collapse][collapse=至尊超极速(Extreme PRO)]至尊超极速(Extreme PRO)[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7[/td]
[td]闪迪 MLC 19nm[/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able]至尊极速II的替代品,主控没换,所以性能进步的极其有限,但毕竟曾经旗舰,放到现在至少不输主流级。品质与可靠性也对得起旗舰定位。好处是几乎没涨价的情况下售后变成了10年,售后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加上美亚时不时的大幅折扣,会海淘的到手价格可能更低。[/collapse]东芝[h][/h][collapse=退市归档]THNSNH / Q Series主控:Marvell 9187? 颗粒:东芝19nm得益于优秀的原厂颗粒和SLC Cache模式,连续写入很高。4K单线程读稍弱。并发不错。性能与同价位产品相比各有所长,喜欢原厂颗粒的可以考虑。现在旧款白牌基本退市,市场上的是新包装的Q系列。两者PCB版型相同、NAND颗粒一致,成绩也很相似,连价格都没什么变化……基本可以视为一个东西。[img]/10/107133/month_5feac4e.jpg[/img][/collapse][collapse=Q300 Pro]Q300 Pro[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7*[/td]
[td]东芝 MLC A19[/td]
[td]无[/td]
[td]SATA[/td]
[td]推定[/td][/tr][/table]THNSNH和Q的替代,主控不变颗粒略缩,但价格似乎还更感人了……[/collapse][collapse=Q200 Ex]Q200 Ex[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Marvell 88SS9189*[/td]
[td]东芝 MLC A19[/td]
[td]有[/td]
[td]SATA[/td]
[td]推定[/td][/tr][/table]加了缓存后跑分好了不少,体验不差。和东芝多数产品一样,上市之初没有推广价格也没有竞争力,趁快退市了大减价就能买了。[/collapse]OCZ[h][/h][collapse=Vector 150 / Vertex 460 / Arc 100][table][tr]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Barefoot3[/td]
[td]东芝 MLC 19nm[/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able]主控:Barefoot3 颗粒:东芝19nm嗯……我知道你看到这可能想说点什么,但是这玩意和以前不太一样,能用了。主控性能,尤其是4K成绩还不错。东芝美光正片也没问题。150定位比450高,成绩也略高一点点,但真的只有一点点。差别更多的体现在五年保和三年保上。不过定价和口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销量。但是……我们强大的NGA有朋友上了作业,就是这么棒![img]/mypoco/myphoto//_011.jpg?503x465_120[/img][/collapse]其他[h][/h][collapse=其他不常见也不更新的老物,归档折叠]海盗船(CORSAIR)[h][/h]旗下SSD分为NEUTRON GTX、NEUTRON、FORCE GT、FORCE GS、FORCE LS、FORCE LX系列。和自家电源产品线划分方式接近,高端高溢价,低端垃圾凑。NEUTRON GTX主控:LAMD LM87800 颗粒:东芝19nm(旧版本为东芝24nm,有过一次小改款)这个主控待过一阵硬件区的应该有印象,上半年非常有性价比的希捷600就是这个方案,性能可参考该产品。企业级主控下放,特性齐全,成绩也不错。东芝的24nm颗粒寿命和可靠性也没问题,唯有价格实在感人。NEUTRON主控:LAMD LM87800 颗粒:海力士24nm(旧版本为美光25nm,有过一次小改款)与NEUTRON GTX类似方案,性能也差距也极小。海力士的NAND不是很常见,不过好歹也是储存大厂。只不过也和GTX一样让人没有购买欲望FORCE GT / FORCE GSFORCE GT主控:SF-2281 颗粒:美光25nm看看差不多的Intel 520什么价格,再看看这个三年保的,你还有什么想法么。没有缺陷,但是有太多更好的选择。FORCE GS主控:SF-2281 颗粒:闪迪24nm和FORCE GT差不多的东西,鉴于电商已经没有GT在售,可能GS是GT的替代品。主控相同,基本特性也差不多。LS/LX使用群联和慧荣主控,本文不涉猎。金士顿[h][/h]HyperX 3K主控:SF-2281 颗粒:Intel 25nm没什么可说的,抬头看Intel 520。[/collapse]===上文产品对应其他接口的单独型号===[b]浦科特 M6M[/b] 即mSATA接口版本的M6S。[b]浦科特 M6G[/b] 即M.2(SATA通道)接口版本的M6S。[collapse= 退市归档]英睿达 M500主控:Marvell 88SS9187 颗粒:美光20nmMX100的mSATA似乎没有什么动静,mSATA就只能靠M500来撑场面了。120G的版本因为NAND颗粒数受128bit拖累性能比较低,尤其是写入性能,不建议购买。240G及以上因为固件的原因,略低于M6M等其他马牌主控产品。但价格优势很明显,值得考虑。Intel 525 即mSATA接口版本的Intel 520。[/collapse]===低成本方案===下列产品或者使用对岸三家(慧荣、群联、智微)的低成本主控、或者使用了TLC。在只有一块系统盘的情况下不优先推荐,仅列简表供参考:[table][tr]
[td]品名[/td]
[td]主控[/td]
[td]颗粒[/td]
[td]缓存[/td]
[td]接口[/td]
[td]备注[/td][/tr][tr]
[td]闪迪 SSD PLUS[/td]
[td]慧荣SM[/td]
[td]闪迪 19nm TLC[/td]
[td]无[/td]
[td]SATA[/td]
[td]240G及以下曾经是MLC,搜索过往信息时需注意。[/td][/tr][tr]
[td]闪迪 Ultra II[/td]
[td]Marvell 88S9 *[/td]
[td]闪迪 19nm TLC[/td]
[td]有[/td]
[td]SATA[/td]
[td]120-240G为G及以上为9189[/td][/tr][tr]
[td]东芝 q300[/td]
[td]群联 PS3110-S10[/td]
[td]东芝 19nm TLC[/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r]
[td]OCZ Trion 100[/td]
[td]群联 PS3110-S10*[/td]
[td]东芝 19nm TLC[/td]
[td]有[/td]
[td]SATA[/td]
[td]主控为估测[/td][/tr][tr]
[td]OCZ Trion 150 (TR150)[/td]
[td]群联 PS3110-S10*[/td]
[td]东芝 15nm TLC[/td]
[td]有[/td]
[td]SATA[/td]
[td]主控为估测[/td][/tr][tr]
[td]三星 850 Evo[/td]
[td]三星 MGX*[/td]
[td]三星 40nm 3D TLC[/td]
[td]有[/td]
[td]SATA mSATA M.2[/td]
[td]1T版为MEX[/td][/tr][tr]
[td]三星 750 Evo[/td]
[td]三星 MGX[/td]
[td]三星 16nm TLC[/td]
[td]有[/td]
[td]SATA[/td]
[td][/td][/tr][tr]
[td]创见 340[/td]
[td]智微 JMF667[/td]
[td]美光 MLC 16nm[/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r]
[td]创见 370[/td]
[td]慧荣 SMI2246EN[/td]
[td]美光 MLC 20nm*[/td]
[td]有[/td]
[td]mSATA[/td]
[td]疑似白片[/td][/tr][tr]
[td]创见 MTS400[/td]
[td]慧荣 SMI2246EN[/td]
[td]美光 MLC 20nm*[/td]
[td]有[/td]
[td]M.2[/td]
[td]疑似白片[/td][/tr][tr]
[td]浦科特 M6V[/td]
[td]慧荣 SMI2246EN[/td]
[td]东芝 MLC 15nm[/td]
[td]有[/td]
[td]SATA mSATA M.2[/td]
[td]N/A[/td][/tr][tr]
[td]建兴ZETA[/td]
[td]慧荣 SMI2246EN[/td]
[td]海力士 MLC 16nm[/td]
[td]有[/td]
[td]SATA mSATA M.2[/td]
[td]N/A[/td][/tr][tr]
[td]英睿达(镁光) BX100[/td]
[td]慧荣 SMI2246EN[/td]
[td]美光 MLC 16nm[/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r]
[td]英睿达(镁光) BX200[/td]
[td]慧荣 SM2256[/td]
[td]美光 TLC 16nm[/td]
[td]有[/td]
[td]SATA[/td]
[td]N/A[/td][/tr][tr]
[td]金士顿 HyperX Savage[/td]
[td]群联 PS3110-S10[/td]
[td]自封片*[/td]
[td]有[/td]
[td]SATA[/td]
[td]疑似东芝A19[/td][/tr][tr]
[td]Intel 540s[/td]
[td]慧荣 SM2256 [/td]
[td]海力士 16nm TLC[/td]
[td]有[/td]
[td]SATA M.2[/td]
[td]N/A[/td][/tr][tr]
[td]英睿达(镁光) MX300[/td]
[td]Marvell 88SS1074 [/td]
[td]IM 50nm 3D TLC[/td]
[td]有[/td]
[td]SATA M.2[/td]
[td]N/A[/td][/tr][tr]
[td]Intel 600p[/td]
[td]SMI SM2260 [/td]
[td]IM 50nm 3D TLC[/td]
[td]有[/td]
[td]M.2[/td]
[td]NVMe[/td][/tr][/table]
===工况检查===不服跑个分?[h][/h][b]当然了,在这里跑分的目的是让你通过对比跑分来判断你的SSD有没有工作在最佳状态。AS SSD的跑分成绩与一款产品的品质与性能没有绝对联系。[/b]当然你跑出了高分感到无比的欢快与幸福,在下亦与有荣焉。最常用的跑分软件就是AS SSD了,打开软件之后点一下Start,等一会即可。AS SSD可以反映部分SSD的工作状态[h][/h][quote][img]/10/107133/month_7cd7c1008aa3bbf0c3c43453f.png[/img](Intel 520 240G)请确保左上方位置是两行[color=limegreen]绿字[/color],这一点[color=red]非常关键[/color]。第一行如果是红色pciide - bad,那么你没开AHCI。第二行如果是红色[数字] - bad,那么你4K没对齐。开启AHCI和装系统后对齐请根据自己的操作系统上网找方法,这里不大段引述。如果你还没装系统,请在装系统前把BIOS中的SATA模式设为AHCI,并使用原版Win7/8镜像在安装系统时分区。即可避免悲剧发生。(需要开启Raid或能熟练掌握高级分区工具的用户另当别论)当然也不是都绿了就皆大欢喜:第一行如果是iaStor、iaStorA或其他iaStor[X],说明你正确的装到了Intel原生SATA上(3或2),并安装了Intel的SATA驱动。(对多数用户来说是最理想的情况)第一行如果是amd_sata,参考上一行将Intel替换为AMD……第一行如果是msahci/storahci,这是微软的通用SATA驱动,这种情况下如果分数跑出理想工况分数,那么就别折腾(最近Intel驱动的表现不太好)。[color=red]第一行如果是asahci64、mvs91xx或者其他不属于上面三种的,这说明你插在第三方桥接SATA上了。[/color]请把机箱打开,将SSD换到原生上。主板上SATA接插件周围通常有字,华擎的第三方通常标为SATA3_A1等,技嘉的标为GSATA3。无法确定就自行查阅说明书。第一行如果是绿色intelide,说明在没开启AHCI的情况下安装了Intel芯片组驱动,请打开AHCI。第一行如果是amdide64,说明在没开启AHCI的情况下安装了AMD芯片组驱动,请打开AHCI。但如果你的主板可能是ich7或更早型号的南桥,第一代SATA接口,不支持AHCI,不支持NCQ。跑出什么分都不奇怪,好好用不纠结。[/quote]通常情况下,跑分达不到应有水准有以下几个原因:[h][/h][list][*]AHCI/4K对齐老生常谈了,请打开,请对齐。这个都做不到就不要跑了。开启AHCI和4K对齐的教学有很多,请试着自行搜索。[collapse=4K没对齐的跑分结果:]注意左上角红色的分区起始位置。[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03bb.png[/img][/collapse][collapse=AHCI没打开的跑分结果:]注意左上角的pciide。[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19f5f3a50074.png[/img][/collapse][collapse=Double Kill!][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3b05afdbba04.png[/img][/collapse][/list][list][*]芯片组通常情况下跑分都是Intel原生SATA3下的结果,没有正确接在原生SATA3上会影响成绩。如果你的主板有原生SATA3,请接到原生上。如果你的主板只有原生SATA2和桥接SATA3,接到原生SATA2上。(因为主板上的桥接SATA3芯片都是接在南桥PCIE2.0上,有较大延迟。想让第三方有媲美原生的实力,请买PCIE扩展卡并接到直通CPU控制器的PCIE2.0/3.0上。),此时分数会比原生SATA3低。如果你使用AMD芯片组,那么分数会比Intel SATA3芯片组低。[color=red]简单的说就是:原厂(Intel/AMD)SATA3 & 原厂SATA2 & 第三方SATA3;Intel & AMD。大家跑分一般跑在Intel SATA3上,如果你不是,分数低一些也正常。[/color]另外有些笔记本的mSATA提供的是SATA2.0,这个没办法,别纠结跑分了。[collapse=Intel SATA2的典型值:]特色是4K差距不大,但连续读写无法超过300M/s[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9.jpg[/img][/collapse][collapse=AMD SATA和Intel对比:]同为希捷600[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2eb.jpg[/img][img]http://img6./attachments/mon_/334_52d201c62fefe.jpg[/img][/collapse][collapse=第三方SATA的典型值:]注意左上角的马牌SATA主控。特色是400M以内的线性读写,和远远落后于线性的并发4K。[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055.jpg[/img][/collapse][collapse=没开AHCI但装了Intel驱动的典型值:]注意左上角的intelide。[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3ae16056c49e.jpg[/img][/collapse][/list][list][*]掉速基于Trim本身的工作特性,大多数SSD在使用一定时间或容量后跑分会有降低。所以通常的跑分都是新盘的结果。安全擦除(SE)即可恢复性能,不过要消耗一个颗粒寿命(PE)。厂商自带的工具箱通常会提供SE工具。如果没有的话,请搜索HDDErase的使用方法。因为该软件需要DOS启动并在控制台下操作比较繁杂,恕不在此大篇幅描述。[/list][list][*]驱动使用Intel自己的SATA驱动比Windows自带的驱动分数要高。Win8/10自带的storahci比Win7的msahci要略高。[/list][list][*]CPU性能与节能此方面的影响远小于芯片组,请在排除了芯片组的问题后再考虑。不建议做节能方面的优化,可能影响续航及电池寿命。分数不高不幸福的,请参考台式机部分。如果你是台式机,请将电源方案设置为高性能,或在BIOS中将C3、C6节能关掉。如果CPU仍无法持续工作在最高频率,可以在跑分前启动一个32M的SuperPi或其他烤机软件。[collapse=下图展示了在同一部电脑上使用同一块SSD,CPU状态不同时跑分的区别。]4K写差距极为明显。[img]/10/107133/month_b26fa6cb7a9229dbb.jpg[/img][img]/10/107133/month_5feac4e.jpg[/img][/collapse][/list][list][*]误差正负10%乃至更多都是正常的,数量级差不多就行了。小跑怡情,大跑伤身。[/list][list][*]BUG常见的AS SSD BUG有两种:一种是装了厂商驱动分数暴跌的,一般是微软驱动下有千八百分,装了intel rst或amd_sata后变成100多分……卸载官方驱动可破。[collapse=BUG1实例:][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3aedca067fce.jpg[/img][/collapse]还有一种是跑分时多线程4K读破表,高出接口上限的,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collapse=BUG2实例:][img]http://img./attachments/mon_/334_53de.png[/img][/collapse][/list]
===系统安装===我新买了SSD,要装系统怎么办?最简洁的建议是:0、制作原版镜像安装介质。1、拆掉原有机械盘。2、进入BIOS,确定SATA工作在AHCI模式下。另外建议启用UEFI模式。(可选)3、使用安装介质引导,并开始安装系统。在安装过程中新建分区,即可确保该分区4K对齐。如果你用各种PE、Ghost出现了找不到硬盘、4K没对齐之类的问题。请直接找镜像打包者询问,了解其AHCI驱动是否封装或其他问题。在这里发帖我们不了解其具体内容,通常无法给出有效的建议。各种硬盘安装器,如NT6installer之类,可能导致引导记录留在原有硬盘上,更换原有硬盘需要修复启动,也不推荐。当然如果你是熟练用户,以上均不绝对,可自由发挥。===系统迁移===我新买了SSD,要把原来机械盘的系统迁移过去该怎么办?比较常用的软件是分区助手。[url]/download.html[/url]下载绿色版就可以。0、关机把SSD接到空闲接口上。1、开机运行分区助手,左侧有一个“迁移OS到SSD/HDD”2、仔细阅读说明,依次选择源分区和目标盘。3、软件关机后,[b]调整BIOS中的设备启动顺序或调换两个硬盘的物理接口。[/b]4、重新开机即完成。
===Q&A===[list][*]Q:到底A和B哪个好?A:看您如此纠结,说明两款产品的优点都难以割舍。既然如此,那就加钱买C吧。[/list][list][*]Q:SSD是不是容易坏啊?A:目前主流新品已足够可靠,根据Hardware.fr的返修率报告,甚至已经低于机械盘。[/list][list][*]Q:听说SSD不分区比较好?A:这个说法比较模糊,不分区的硬盘没法用,他想说的是只分一个区。只用一个分区有助于管理空间,避免浪费,来回移动文件也更方便。如果你非常依赖多分区来管理空间,那么分多个区也不影响使用。[/list][list][*]Q:我新添加了一个SSD做游戏盘,但找不到盘符。A:右键点击开始按钮,选择“磁盘管理”。在该工具中新建一个分区并分配盘符。[/list][list][*]Q:我的盘掉速了,不是说这个型号不掉速的吗?A:掉速分两种,一种是正常使用后性能逐渐下滑,如SF-2281主控产品,英睿达M4。现在的中高端产品CG做的越来越好,情况日少。还有一种是盘快满了会损失速度,这难以避免,除非是冗余极其充裕的企业级产品,否则都会有明显的速度损失。[/list][list][*]Q:我要给笔记本加个SSD,应该买哪一种?A:首先看二楼的接口说明,结合说明书整理出可用的接口,包括:SATA,mSATA,M.2,光驱位SATA。如果你的机器足够巨大有两个SATA,直接买个SATA的就行了。如果你的机器有个光驱,你可以买个托架,把硬盘挪到光驱位,然后买个SATA SSD放到SATA接口上,这是最经济的方案。注意光驱有12mm和9mm之分,别买错了。如果你的机器有个mSATA或M.2接口,直接买个装上就行了。如果你的机器有三个以上的选择,看你心情。[/list][list][*]Q:需不需要装Intel RST?A:这东西最大的作用在我看来是在多硬盘的情况下修改硬盘休眠策略。驱动能略提高AS SSD分数,但也有可能触发跑分BUG。多数人不必安装,看心情就行。[/list][list][*]Q:买盘的时候还需要买什么,线,支架?SATA线是不是要买三代的?A:台式机使用需要一条SATA线,通常主板有赠送,低端至少2条,中高端4条以上,去看看主板盒子里还有没有。SATA线不区分版本,只分做工,别买寨味太浓的就行。现在的机箱一般都有2.5的硬盘位,如果没有的话,注重整洁可以买一个,不注重的话用双面胶找个地方贴上。[/list][list][*]Q:为什么我的AS SSD软件运行时显示的文字和别人不同?A:如果你的AS SSD中没有英语语言包,那么会显示德文。[/list]
===Release Notes===快速推荐略作调整。补充了一些产品信息。快速推荐略作调整。补充了一些产品信息。增加了常见低成本产品速查表bug fixes.快速推荐略作调整。补充了一些产品信息,行文略作调整。bug fixes.V2初稿。===License===本文与我相关的权限遵循WTFPL公共许可协议。[quote]
DO WHAT THE FUCK YOU WANT TO PUBLIC LICENSE
Version 2, December 2004Copyright (C) 2004 Sam Hocevar &&Everyone is permitted to copy and distribute verbatim or modifiedcopies of this license document, and changing it is allowed as longas the name is changed.
DO WHAT THE FUCK YOU WANT TO PUBLIC LICENSE
TERMS AND CONDITIONS FOR COPYING, DISTRIBUTION AND MODIFICATION 0. You just DO WHAT THE FUCK YOU WANT TO.[/quote]其余请遵守NGA/178有关条款。[b][size=125%]感谢硬件区各位的参与与支持。[/size][/b]
占楼备用7L
8L&&&&&&&&&&&
9L&&&&&&&&&&
10L占楼结束。
那我还算沙发咯?
Defer大神的帖子,前排小板凳已坐好
前排等完工[s:ac:blink]
第一条贴上,感谢科普
战略MARK 感谢撸主
[@kill_andy][@缠绕指]麻烦版主帮忙:锁掉旧帖子 [url]http://bbs.ngacn.cc/read.php?tid=6797769[/url]置顶链接从旧帖指向新帖。不知道可不可以现在就直接把编辑权限接触,省得过一阵不能编辑了我还得打你黑枪。
好顶赞受益匪浅
终于等到大神的新帖了,不犹豫,MX100走起,拼人品就拼人品吧,现在电子产品可靠性还行,应该没那么容易坏掉,那么问题来了,笔记本光驱位硬盘托架哪家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d sata3 pcie 的文章

 

随机推荐